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发展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01 09:4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展趋势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发展趋势分析

第1篇

>> 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网络取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网络广告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网络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海网络受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片上互连网络(NOCs)低功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通信电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大润发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密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给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摄影测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矿山测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0-09.

[5]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

[6]严耕,陆俊.网路悖论[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7]李智晔.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与方法[J].情报科学,2005,(5).

[8]李海峰.网络传播中网络素养培育的文化思辨[J].新闻界,2007,(4).

[9]蓝兴锦.试论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2006,(11).

[10]李永华,王朝洁.关于青少年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11]刘远军.“众人狂欢”下的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爱好者,2009,(24).

[12]李卫东.媒介素养:网络道德问题出路新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

[13]贝静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

[14]施红星.试论大众网络信息素养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出版,2012,(01).

[15]张晓冰.“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J].新闻知识,2009,(08).

[16]唐海涛.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探析[J].新闻知识,2010,(06).

[17]吴勇.网络传播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学术论坛,2011,(03).

[18]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19]耿益群,阮艳.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J].现代传播,2013,(01).

第2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的健全,同时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财务会计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会计是一个计量的过程,财务会计因为受到确认和计量技术的影响,而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可以计量,相互之间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些数据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需要的财务信息。当前已经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当前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和以前大不相同。

一、财务会计的内涵

现代企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财务会计,而财务会计的产生环境就是委托关系、经营权、所有权高度分离,它会全面、系统的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这样就可以给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人、债权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企业当前的财务情况和获得利润的能力等。财务会计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财务会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信息,为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服务,以企业实际情况为依据,在市场中获得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财务会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市场经济环境不断的变化,传统的财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报表也在发生变化,导致财务会计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很有可能在财务会计的确认和计量、财务会计的彩色报告模式中得到体现。

二、财务会计的发展

1.财务会计在生产运作中的发展。在当代社会中,企业或者单位都是降低了制作的时间,大大增加了培训员工和探索研究新事物的时间,也就是将企业的重点由控制生产转到提高企业相关的高速率产业中。

2.财务会计单位控制客体方面的发展。和以前的单位控制活动相比,当前的单位控制活动的重点是对与人相关的信息进行关注,单位得到利益不再仅仅是通过实物资产,还可以通过虚拟的信息等。

3.财务会计在信息中的发展。在之前的体系中对信息传递进行分析时主要以人为关键,导致使用过高的费用获得不高的效率,对处理大规模和大区域信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通过计算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同时也节省成本,确保了处理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对信息活动的展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单位组织体系的发展。以前,管控单位组织体系的体系是竖向的,多种要素的,传递信息的速度不快,同时市场的有关调研和财务活动没有有效的融合到一起,所以单位组织体系应对突况的能力不高,管控的资金也比较多。当前,范围组织构造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原来的上下级模式和过多的管控层,就可以通过保障通信体系进行日常工作,各个机构间也可以相互联系和协作,促进应变活动的顺利进行。

5.经济环环境的发展。以前,经济环境一般是非常稳定的,由于单位不会经常发生变动,所以基本没有风险。可是当前的经济环境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竞争环境十分激烈,不断变动的价位和汇率,导致新的技术方法和产品的产生,增加了经济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使财务非常的不稳定。

三、应对财务会计发展的对策

1.强化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以前财务人员具备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迅速的会计行业。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知识、方法、程序。从会计的发展趋势来看,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除了统计和核算以外,还要对财务进行管理,促使财务人员可以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信息的支持,促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转向会计管理电算化。

2.加强对我国经济环境的考察、跟踪、分析、预测。对我国经济环境随时进行考察、跟踪、分析、预测,发展经济环境变化的规律,然后建立相应的会计反应和运作机制,保证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3.加强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时,不是对国外理论和制度的照搬照抄,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考虑我国的实际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将国外经验中可以应用在我国的理论和制度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如果试验结果良好,就可以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了。

4.加强创新。在发展财务会计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更新理念,不断创新。当前的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会计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创新,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必然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会计行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对此一定要积极应对,促进经济的持久发展。当前的会计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现实的需求,也无法提供准确充足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从其他的渠道获得信息,可是获取信息的成本以及信息的风险都很大,促使企业投资者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会对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所以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对财务会计进行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茹玲.论未来财务会计发展方向[J].中外企业家,2013(08).

[2]苏鹏.浅析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发展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3(10).

[3]马丽红.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4).

[4]王小红.解析当代财务的发展[J].中国外贸,2013(12).

[5]肖飞.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

[6]刘鸿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08).

[7]李周.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8]崔爱军.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第3篇

【关键词】直升机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纵观直升机技术的多年发展历史,自第一代到第四代直升机,各项性能指标的进步均得益于直升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直升机各项技术的进步又离不开材料、加工、制造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如今,直升机经典技术已发展成熟,为了满足特定使用需求,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设计理念,掌握现代化先进设计技术,充分考虑到设计、制造、管理、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逐步提高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

1.直升机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全球直升机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军用及民用直升机市场需求,极大地推动了直升机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提高。为了满足军事作战需求,要求直升机具有多种作战功能,满足军事战术的需求;而在民用领域方面,直升机也有重要的应用,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因此,在研制新型直升机时,应关注装备的改进。就全球直升机技术而言,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总气动设计技术日趋精细化、综合化与集成化,具有满足客户各方面需求的总体设计能力;(2)新一代旋翼系统技术全面实现了视情维护,直升机桨叶拥有无限寿命;(3)综合隐身技术大幅提高,新隐身材料及设计技术有了新进展,有效减小了直升机的红外、雷达、目视及声学特征,满足了直升机的生存性能;(4)直升机机体结构日趋模块化,极大地简化了机体结构,有效减少了各种零部件的数量,有助于维修及维护工作的开展;(5)关键部位采用了复合材料,极大地提升了其适坠性与抗击性能,延长了机体寿命;(6)发动机技术油耗越来越低,功重比日趋增大,并装备了现代化监控、数控及状态监控系统,提高了其有效载重,有助于在高温高原环境下使用;(7)现代化航电系统及设备的应用,满足了信息共享、多路传输等需求,加之现代化夜视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直升机全天候作战水平大幅提高;(8)新型高速设计技术满足了直升机高速飞行及各项作战任务的需求。

虽然经多年发展,我国直升机设计、制造、试飞、试验等硬件水平已经达到中上水平,具有一定的研发、生产技术基础。但由于产业总集成效果差,产业支撑技术基础薄弱,还未形成成熟的自主研发技术体系,设计水平及技术含量不高。对于直升机产品而言,我国直升机行业已形成了以AC310、311、312、313、352等为代表的谱系,但是,在30吨以上的重型直升机方面几乎仍为空白,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仍需借助国外先进重型直升机完成救助任务,国产直升机技术水平亟待提升。此外,目前我国能够在高温、高原环境下工作的直升机很少,必须加快适应高原条件的使用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及战略安全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是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材料加工方面,还是前沿、探索技术方面,均缺乏必要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由于工程经验缺乏,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还未完全建立各类数据库,缺乏前沿技术及预先研究,对直升机技术研发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艺,严重制约了我国直升机技术的发展。

2.我国直升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创新旋翼桨毂

随着我国对直升机技术发展重视程度的日趋提高以及研发投入力度的逐步增大,近几年来,各种诸如反扭矩系统、整栋控制技术、新型旋翼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标志着直升机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更新换代,关键在于旋翼桨毂的创新。为了创新旋翼桨毂,未来我国必须加强无轴承桨毂设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简化桨毂结构、降低成本,保证使用效果。就旋翼桨毂的结构而言,为了提高其强度、弯曲刚度,应加强单向复合材料的应用,确保桨毂保持较低的扭转刚度,充分发挥摆振、挥舞的功能。

2.2充分应用CFD计算法

无论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国内,在旋翼涡系及其周围气场流畅方面具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践试验研究。近些年来,我国在这一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为国产直升机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显示,CFD计算方法可准确地给定直升机旋翼四周气流的动力学特性,有助于科学计算直升机的动力特性,简化试验工作量。因此,未来我国直升机技术研发及设计方面还将对CFD计算方法投入大量的应用,以推动直升机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2.3解决直升机的震动问题

震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国产直升机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直升机技术研发、设计中的主要难点,主动减震技术的诞生及逐步完善为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带来了曙光。主动减震技术的原理在于现代主动控制技术在控制直升机震动方面的应用,借助于现代主动控制技术,抑制机身对于直升机旋翼激振的响应,达到减少震动的效果。

2.4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

仿真技术也是推动我国国产直升机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助推力之一。通过在仿真设备中输入直升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对直升机使用效能进行定量计算及对比,就直升机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直升机设计方案专项分析评估报告。该方法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逐步成熟,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为此,我国未来在直升机技术研发过程中,也应加强仿真技术的应用,以推动直升机技术迅速同国际水平相接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必须加强直升机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应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加强直升机技术的研发力度,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直升机技术,推动我国直升机技术迅速更新换代,逐步同国际水平相接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趋势

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作用在于最大限度的保障当地电网运行的安全,优质和经济便利。同时作为电力生产以及电力的管理的前奏程序,电力调度的自动化为后两者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发展的铺垫。尤其是随着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等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间,很多新的理论方法的出现,管理理念的革新等等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和智力的支持。

一,国内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状况

与国外相关技术相比,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注重对相关技术的引进,所以在发展上速度还是较快的。我国电网的自动化目前正处于过渡期和转型期,从第三代产品向第四代产品发展和演进。随着国际上组建完善了关于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所以基于统一管理和一体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电网调度自动化所面临的情况也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基本的规律和特征。当然主要还是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发展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下,极大的促进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在更为广泛的市场中进行配置,因而在其中发展的电网调度也或多或少的变现出市场经济所拥有的一些特征,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市场化的趋势。即电能供应的市场化。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更多的市场主体进驻在电力市场中,电网调度活动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活力,但是其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调度观念上的差异,应该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政府指导下的行政手段的管理。应该学习将更多的市场经济的手段如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调节各类的电力产品关系,去发掘电力市场有的规律和特征。其次是信息量暴增问题。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的需求日益强大,出了地区经济水平的改善,人们的要求变高以外,更多的是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电力方面的需求。所以电网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电力系统的构建也日益复杂,如果此时缺乏必要的应对的措施和方略,无疑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的构建造成影响。

此外还有电力运行的安全方面的问题。电网运行的安全问题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如果缺乏这样一层保证,所有的后续的发展将会受到质疑,最终都会影响到电网的顺利运行,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形来看,电网运行的整体环境让仍热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其一是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的投入,毫无疑问为电网的完善和高效的运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但是在改革和过渡的阶段中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导致电网运行等方面的波动,所以电网的安全方面也受到了影响。其二是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破坏也在进一步的加强,最终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有时候沙尘暴等极其恶劣的天气都是对电网安全发展的极大的障碍。其三是电网发展规模上的扩大,导致管理上的困难也在加剧,管理,控制协调等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如果不能形成新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案,其带来的安全的威胁最终不会小于恶劣环境带来的危害。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新的挑战

无论如何,电网调度自动化在国内的发展速度都是喜人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发展中存在着挑战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而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而言,就是发展上的机遇。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同时也应该把握发展过程中的良好的机遇。

首先是国内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的西电东送问题。与之相关的有全国上下的电网的互联,以及电力市场化的大趋势对电力安全稳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其次是国家对于电网运行安全性的高度的重视,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纳入到整个国家的安全防御的体系之中,也就是提高了电网运行安全的防控力度。所以有人说未来的电力系统将是一个综合型的符合大的系统。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无法精确把握的方向和命题,但是如果从与之相关领域的诸多事务的发展态势来看,其发展的特征和方向应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笔者认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化的发展态势。网络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化的趋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谁占领了网络的领地,毫无疑问就占据了市场的主要地位,这也许是商业化运作的规律,但是电力系统发展如果缺乏网络化的构建,将不利于有关信息的及时的传递和指挥,达不到强化管理的目的和统一指挥的要求。在网络化的趋势的过程中,重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不同层级之间的调度问题,如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调度问题,其次是相互隶属之间系统之间的调度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其核心都在于相互电力系统之间的网络化趋势。

其次是数字化的发展态势。信息化时代的虚拟技术的发展速度极为快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重点都投入到信息化电站的建设和数字化电网的研究上,并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潜力非常大的行业,市场潜力也及其巨大。电网的数字化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信息的数字化,其次是通信的数字化,再其次是决策的数字化,最后是管理的数字化问题,形成以数字化系统,综合来管理电网的运行全过程,极大的提高了管理和决策的效率。最终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能力。

再次是智能化的发展态势。智能化是自动化等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智能调度技术的发展在最大优点在于整合所有状态的电力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如动态系统观,静态系统等。同时也可以将运行中的一系列的先前人为的措施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包括对电网运行的常规化的监督和管理,警报和控制,暂时故障的处理,电网的优化整合以及协调处理,等等,总之电网智能化的发展是建立在所有相关领域发展的基础上的,因而也是其他发展程度的深化和提升。同时如果能够继续坚持建立智能化系统,将会对防控体系的构建,区域控制系统的构建,恢复控制系统的构建等等做一个综合性的总结,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和性能齐全的综合防控预防体系。■

参考文献

[1] 曹新慧. 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昌吉电网中的应用载《新疆电力》2004,年第4期

[2]藏琦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问题的研究与处理 载《西部煤化工》2011年第2期

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 物联网 智能家居 标准 舒适 安全 智能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居生活智能化已经成为可能,并且成为了家居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家居作为家庭信息化的实现方式,已成为信息化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物联网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将是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对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而今,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社区、智慧城市等的出现,智能家居的概念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介上,进入公众的视线。在我国,智能家居的概念是十年前引进,并推入市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家居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家居舒适化、安全化,家居生活舒适化、智能化,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以下是对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发展趋势分析:

一、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现状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通俗地说,它是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

由于今年国内政府的房地产调控,地产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房产销量降低,以及房地产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对整个住宅行业及相应电子设备产业会起到一定的打压作用,智能家居的市场所面临的客户群体将有所减低。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楼市调控对智能家居行业不会带来太大的震动,对智能家居需求减少。早在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就已经在政策层面上,引导和鼓励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因此,楼市控制将迫使房地产商走精品路线,推出“量少质精”的项目工程,做差异化营销,智能家居显然是最大的卖点,这对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

而且从长期来看,由于房屋成交量的减少,必将导致房产公司竞争的加剧,就会增加功能性的装修,所谓增加功能性就是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同时,投资客的减少,就会增加部分别墅或者大户型的自住率,因此,有可能会让智能家居从不选择,变成可选择方案,反而加快智能家居的发展。

二、我国智能家居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规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产业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模式有待创新,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完善的社会合作体系;跨产业的合作困难重重;市场推广力度不够。这也是未来智能家居“十二五”发展规划亟待突破的任务。

其实,从上世纪末智能家居进入中国,该行业已经发展了十数年,已从枯燥的名词变成身边的各种安防系统、对讲系统、自动抄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家庭影院系统、灯光和家电控制系统、家庭信息化平台、信息家电等,看似市场在逐渐成熟,但如今看来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似有闭门造车之嫌,其实内里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整个行业在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

1、炒作大于功能

智能家居在宣传上有误导的倾向,阻碍人们正确使用。关于智能家居功能华而不实,以及未能真实反应我们生活需求,我们举例说明。众多智能控制产品对于下班回家就能吃热腾腾的饭,这于这点宣传好像都必不可少。业主在上班之前就要把米淘好放在锅里,而实际中有多少业主会这样做?宣传片中那热腾腾的菜是怎么做出来的?难道是剩菜放在微波炉里,远程控制加热的吗?如此“智能”消费者真的需要么?

2、售后服务不到位

某业内人士指出,在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交付使用后,业主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系统有很多问题,由于功能和线路复杂一般工程人员不能解决,但因为后期的厂家服务跟不上,令业主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好好的一套智能家居系统变成了摆设,给业主造成了巨大浪费。例如在某大城市,出现“鬼”屋现象发生,导致众多业务对此担心。

3、行业标准迟迟未制定

虽然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已有十年的时间,但相关的行业标准却迟迟未能制定出来,智能家居是一个多行业交叉覆盖的系统工程,各设备厂商按照不同的接口标准与协议生产设备,其结果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建立共同遵循的标准与协议是发展智能家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目前,智能家居领域的国际标准尚未成熟,但我们希望国内的智能家居行业标准可以尽快制定出台,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4、配套设施不到位

虽然目前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已经使用智能家居,但由于后期配套设施不到位,对于智能家居众多功能仅仅是一种摆设,例如:小区未能与互联网连接,应用停留在家里使用,谈不上远程操作。其次,智慧社区,小区洗衣服务、商店服务、管家服务、以及订票服务等等不能配套到位,造成智能家居仅仅简单实现对讲功能。

三、未来趋势

智能家居技术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而是对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的结合和应用。对技术、功能、操作、外观的过度追求只会适得其反,令产品也不容易普及。毕竟功能复杂、操作困难的智能化产品会让用户觉得繁琐和有负担。

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会是什么样?说简单一点,智能家居最终的目的是让主人更多的思考,让智能家居系统更多按照主人的生活方式来服务主人;创造一个更舒适,更健康,更环保,更节能,更智慧的科技居住环境。如果要具体地讲,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未来的智能家居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未来5年触摸控制,将成为智能家居普及型的控制方式,通过一个智能触摸控制屏实现对家庭内部为灯光,电器,温湿度、窗帘,安防,监控,门禁等智能控制,这是必配的。

2、智能手机和IPAD,将成为未来智能家居最重要的移动式智能控制终端,通过手机或IPAD的智能家居客户端软件或WEB方式,实现对家庭内部的远程监控与控制,实现对家里远程开锁,客人图像确认,远程开启空调以及暖器设备。这将成为每个人必需要移动控制方式。

3、无线与有线控制系统,将会无缝结合,干线区域采用布线控制系统,小区域采用无线控制系统,这将是未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智能家居将会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智能家居将成为家庭版的物联网,实现家庭内部所有物体的相互通讯将是智能家居未来发展方向。在三网融合大趋势、政策积极引导、人机交互、物联网技术的刺激下,各大厂商都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争夺智能家居领域这块大蛋糕。

通过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可以组建家庭网络系统,让多台电脑可以共用一条宽带线路上网以节省费用,实现各电脑间的资源共享、联网游戏等功能。还可组建家庭控制网络,控制信息化家电(如:空调、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热水器)的各种动作,也可以控制其它智能设备(如:窗帘、门锁、灯光……)。还可组建家庭的监控网络,通过家庭监控设备,对家庭安全进行监视和控制,甚至可以在办公室通过互联网看到家中的图像和与家中的人员进行对话。也可组建家庭视频网络,用一台录像机(VCD/DVD/电脑)播放节目使多个电视机收看,将宽带网络上的电影传送到电视机上收看。还有组建家庭音频网络,将音响信号送至各个房间收听,也可以将电脑或网络上的MP3音乐送到音响上播放。最重要的是,可以搭建安防报警系统,若有人非法侵入室内,或发生燃气泄漏、火灾等险情,系统将通过短信、彩信、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午后,天气骤变下起大雨,用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关窗,这样就无需一回家就面对“水漫金山”的窘境…

物联网智能家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方便和全新体验,它对能源消费、城市交通、智能环保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甚至被国外专家认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市场。随着随着物联网与智能家居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能家居系统正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对智能家居行业的厂商来说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智能家居系统将于智慧国家智能系统,智能城市系统,智能楼宇与智能小区,实现无缝联接,所有的智能家居系统,都必然会兼容与以上大系统的无缝控制联动

3、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及时代的发展,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逐步从偏技术转向偏用户。家庭能源管理、用户体验、开放式的家庭信息平台以及个性化的增值服务逐渐成为各厂商重点投入的方向。

简单的无线部署

以往智能家居系统的综合布线使得智能家居产品一直悬于市场的高端。装修前需要专业人士的设计和布线也是制约智能家居发展的一大因素。为解决有线弊端,数字无线技术在全球得到大规模发展,其便利、灵活、无盲点等特征倍受青睐。也许几年之后,综合布线将会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往事。

家庭能源管理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日渐突出,节能减排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智能家居系统能实现实时统计家电的用电情况,能够根据情况自动切断待机电器的电源,这样即方便我们控制家电又能做到节能环保。据统计,如果每个人都及时关闭待机电器的电源,节省的电能可以供应东北三省所有的家庭用电。以一户普通三室户为例,如果及时关闭待机电器电源,可以为其节省约33%左右的电。可见智能家居系统在家庭能源管理方面能为节能减排做出不小的贡献。

用户体验

随着iPhone的诞生,人们对手机的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逐渐地用户开始对产品的外观、使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使得用户体验越来越占有智能家居产品的重要地位。更快捷的控制方式、更简单的操作界面、更多平台的终端控制、更自然的人机交互过程给智能家居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智能家居产品必需要一套优秀的用户体验方案来支撑。

针对拥有众多不同情况的用户就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比如软件的控制流程要尽可能简单,应用结构也要尽可能简单,让老人或小孩都能很方便的进行操作。同时,在界面设计中,按钮要尽量清晰,尽量大,并且按照符合人们日常习惯进行颜色的区分,比如红色代表警告,灰色代表取消等等。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设计不同的界面布局。比如触摸手机一般是单手操作,所以在界面布局时就要考虑单手操作的方便性,与平板电脑的界面就有所不同。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所以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向着语音识别技术及传感识别技术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人们与系统间可以进行越来越自然的交互,从而真正做到“智能”,真正使智能家居融入家庭,融入生活。

第6篇

[关键词] 房地产;融资方式;创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1-0064-04

一、中国房地产融资途径现状

根据其途径不同,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融资和企业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开发企业利用企业现有的自有资金来进行项目开发,主要包括自有资金和预收的购房定金或购房款;外部融资是开发企业利用企业外部资金来进行项目开发,目前可以采取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海外融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上市融资(国内上市、海外上市)、企业债券融资、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和阶段性股权融资,等等。目前除了银行贷款、信托之外,其他融资方式因为各种各样的限制,融资规模都很小。在此,笔者对中国目前主要的房地产融资途径进行分析。

(一)银行贷款

目前,房地产开发银行贷款在国内主要形式为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环节的住房按揭贷款,开发商的自筹资金和工程垫款也大多间接来自银行贷款。国内银行信贷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房产销售的整个过程,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各种相关主体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大量依赖银行贷款,就会将风险过分聚集在银行,因此,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信贷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6月5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二是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以这两个文件为标志,中国房地产信贷政策发生了变化,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固有的银行贷款融资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新的房地产货币政策有利于引导房地产公司的规范发展,避免一些资金实力和管理实力都比较差的公司进入该领域,以此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例如,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基金开始运作,信托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业,海外融资也发展较快。

(二)房地产信托

相对银行贷款而言,房地产信托计划的融资具有降低房地产开发公司整体融资成本、募集资金灵活方便及资金利率可灵活调整等优势。由于信托制度的特殊性、灵活性以及独特的财产隔离功能与权益重构功能,可以财产权模式、收益权模式以及优先购买权等模式进行金融创新,使其成为最佳融资方式之一。尔后再与银行贷款充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组合融资模式,即信托+银行。虽然由于房地产基金刚刚起步,目前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不足300亿元,但这种模式将会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主流融资模式。目前中国的信托融资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限制,例如,法律政策的制约、信托产品的流通性问题,以及信托计划的异地发行、资金异地运用的管理与审批比较严格等,这些都限制了信托流通市场的形成。

(三)海外融资

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参与涉及开发、中介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境外房地产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大量的个人资金通过直接购买房产、进行项目合作及直接参股房地产公司等方式,集中投资首都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等热点区域。目前海外基金正在加速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国外房地产基金数目越来越多;二是国外房地产基金投入中国房地产的资金越来越大。国外房地产投资基金,对开发项目本身的要求很高,往往要经过严格的较长时间的可行性论证;投入项目之后,在运作过程中要求规范而透明,这对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中小开发商或者一个小项目来说,也是个比较高的门槛。因此,国内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容易得到国外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支持。

(四)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包括国内上市融资和海外上市融资两种方式。房地产业盈利模式与其他行业不同,目前房地产开发商还是沿袭“房屋生产商”的模式,以土地为原料,造好房屋,卖给业主实现增值,快速回笼资金。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房地产企业的业绩稳定性差,持续盈利很难,公司长远的现金流很难预测。如不改变目前的开发模式,将不利于通过上市途径进行融资。此外,买壳上市需要大量现金,买壳上市成功后,主要是通过增发、配股来筹集资金,但前提是企业必须有很好的项目和资产进行置换,从而使上市公司达到再融资的要求。拥有大量现金、好的开发项目与优质资产,这些条件都是最缺资金的中小企业很难具备的。1995年以前,上市融资的房地产企业比较多,1995年以后国家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的上市融资,2002年以后房地产企业几乎停止了IPO融资,大多数是借壳上市。

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国外上市进行融资,还存在以下障碍:(1)房地产公司估价差异。对房地产公司进行估价,一般有两种方法――市盈率和净资产折让。因为国内公司的规模都很小,采用净资产折让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内地房地产公司历史相对较短,一般都是看盈利增长,用市盈率也符合内地的实际情况。而海外房地产企业多数采用的是以净资产折扣方式定价。(2)对国内政策变动的担忧。近年来国家房地产信贷政策、土地政策都在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而不断地进行变化。(3)房地产行业的地域性、产品的异质化很强,比较和评估起来难度大。(4)中国商业道德和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令国外基金不敢轻易投资。

(五)债券融资

房地产企业债券最早出现在1992年,由于后来接连出现企业债券到期无法偿还的事件,国家采取严厉措施限制企业发行债券,尤其是严格限制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1993~1998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没有公开发行房地产债券。由于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始终控制得比较严格。其中,房地产项目因其具有的资金量大、风险高以及流动性差等特点,获得发行债券的机会就更为不易,近10年来发行债券的房地产企业屈指可数。因此,中国债券融资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低。

(六)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

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是指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委托商业银行向购买其商品房者发放委托贷款,并由开发商补贴一定期限的利息,其实质是一种“卖方信贷”。该融资模式的前提是开发商要有一定的实力,即投入一定的预定资金作委托贷款。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具有可以实现提前销售以实现多赢的优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目前房地产企业采取以上不同的融资方式,但目前运用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还有很多障碍;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境外基金由于受到诸多限制,目前也不能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太多的资金。由于信托具有的制度性优势,创新空间大,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数额在不断扩大,但信托产品尚没有一个完善的二级市场,缺乏流通性,也进一步制约了信托融资的发展。尽管银行贷款受到央行“121号”文件规定的影响,但从融资数额来看,它依然是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目前的房地产融资几乎等价于房地产贷款,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融资的格局。

二、中国房地产未来融资方式发展趋势分析

不可否认,银行是当前甚至较长时间内中国房地产资金的主要来源。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具有巨大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风险的需要,房地产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单一间接融资渠道需要不断拓宽,中国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将成为今后房地产业融资的重要趋势,并且直接投融资将成为主流。

(一)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比例不超过2%,目前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更加困难。目前,全国3万余家房地产企业中只有60多家实现了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融资总额仅为80亿元左右。虽然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这也与国内对房地产企业上市的要求高有关。目前,企业要想在沪深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必须在资产规模、盈利记录、公司治理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符合要求。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由于资产规模、盈利记录及运行状况等方面都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而无法通过上市途径进行融资。虽然目前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市场,但其上市要求并没有降低。即使将来调整产业政策,有利于房地产企业上市,也只能有少数大型房地产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因此,只有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场所,才能真正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才能真正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才能真正分散金融风险,才能真正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完善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

房地产证券化就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泛指通过股票、投资基金和债券等证券化金融工具融通房地产市场资金的投融资过程,包括房地产抵押债权证券化和房地产投资权益证券化,其核心是房地产抵押债权证券化。目前中国正在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相比,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备性。就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而言,只有银行体系支撑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需求,而资本市场和直接信用的相对落后,难以为房地产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因此,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一级市场是残缺的,是缺乏市场信用的一级市场;而二级市场尚不存在,因此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是不完备的。

实现房地产证券化,可以使中国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完备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具有两级房地产金融市场。房地产金融的一级市场是指抵押贷款产生的市场,即各类贷款机构对购房者或开发商发放的抵押贷款或分期付款(按揭)的市场。二级市场是指一个专门经营房地产抵押贷款,即买、卖抵押贷款的市场,通常是以政府或政府支持的少数有实力的特设金融机构从一级市场购买“抵押贷款”,经过技术处理后以向社会公开发行有严格规定的有价证券的方式进行(以购房者的按揭契约为基础,经过信用增强并经过批准)。二级市场以“购买抵押”的方式为一级市场长期贷款的发放者提供一个资金回笼的场所,加速其资金周转,能够继续发放更多的抵押贷款,为更多的购房者提供充足的住房贷款资金。

(三)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房地产信托投资(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s)属于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是指信托机构面向公众公开发行或向特定人私募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受益凭证来筹集资金,然后将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房地产相关权利或房地产证券等,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将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目前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已经十分成熟,新加坡首只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于2002年上市;中国香港也于去年发行规模达28亿美金的名为LINK REITS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中国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具有以下方面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完善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作为具有金融机构特征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发挥着市场信用的作用,是对银行信用的补充;也是促进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将大大地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完备性,是房地产金融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2)有助于疏通房地产资金循环的梗阻。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引入,避免单一融通体系下银行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硬冲击,减缓某些特定目的的政策对整个市场的整体冲击力度,将在一定程度上疏通资金循环的梗阻。(3)有助于拓宽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促进投资的多元化。房地产投资较储蓄和债券投资收益率高,且具有较高的抵御通货膨胀能力,而其又比房地产实物投资的流动性强,资产可以很方便地变现,再加上投资门槛和技术要求较低,可以让普通中小投资者也能分享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丰厚回报。

(四)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开启债券融资的正常渠道

对于开发周期长、投资额度大的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由于以下原因,中国房地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很小。(1)目前国家对发行债券主体要求严格,只有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及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发行资格,并且对企业资产负债率、资本金以及担保等都有严格限制。(2)利率管制政策限制了房地产债券的发展。利率政策规定房地产企业债券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在实际发行时往往不超过20%,企业债券利率不能高于国债利率,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3)中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系统尚未形成,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探讨。(4)长期债券还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欠缺避险工具。为了使债券融资成为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国家就要出台鼓励发行公司债券的措施,吸引社会剩余资金投资房地产业,具体包括扩大债券发行主体、推行房地产债券利率市场化、健全房地产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发展和培育房地产债券的市场体系、增加相应的避险工具等。

(五)大力推行融资租赁,以快捷的方式解决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问题

房地产融资租赁合同是指房屋承租人自己选定或通过出租人选定房屋后,由出租人向房地产销售一方购买该房屋,并交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交付租金。在租赁业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融资租赁业年平均增长达30%,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中国发展房地产融资租赁具有以下优势:(1)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房地产融资租赁公司作为一个经营载体,可以通过吸收股东投资,或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采取借贷、拆借、发债上市等融资手段吸收社会投资,改变了房地产主要靠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方式,在外资银行大力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以前,房地产融资租赁也为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平台。(2)降低房屋使用门槛。房屋使用者不是按照通常先获得所有权再行使使用权的方式,而是通过支付租金直接获得使用权的方式进行房屋消费。传统的抵押贷款需要支付相当高的首付款后才能获得房地产使用权,相比而言,房地产融资租赁大大降低了房屋使用的门槛,并能增加房地产的销售。

[参考文献]

[1]牛凤瑞,等.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 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2-0142-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尽快实现全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极大的影响了其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因此,完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以期通过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消耗总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2015年年底,确保1.5亿亩农田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截止2020年年底,保证6.5亿亩农田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保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下面主要通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现状进行主要说明。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输水管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损失,损失的方式主要是水量蒸发和渗漏导致。为了保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必须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

1.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的防渗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施工材料的防渗漏性能好坏、成本高低与施工难度大小。只有保证渠道的透水性或者通过建立防渗漏隔层,才能有效保证输水渠道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对节水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1.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通过管道运输水来对农田进行灌溉。相比传统的渠道供水,有效节水量高达40%,有着明显的节水效果。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施工成本方面较为低廉,并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广大农田地区进行推广使用。

1.1.3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是通过专门的加压设备将水喷洒到空中,形成密集的水雾均匀的播撒在农田区域。这种技术的优点就是灌溉较为均匀并且降低了许多人力控制方面的难度。但是由于喷洒形成的水雾极易受到风向的影响,加压设备的投资也较为高昂,需要实际考虑到当地的情况进行使用。

1.1.4滴灌技术

滴管技术是目前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管道滴水将作物所需要的水分与各种养分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对节水与增产有着明显的帮助。但由于滴灌技术的施工成本较高,不适应于大田农作物方面的灌溉。一般用于蔬菜、花卉、果树等富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灌溉方面。

1.1.5渗灌技术

渗灌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种灌溉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喷灌与滴灌,渗灌技术是直接将水与养分输入植物的根系部分,能有效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并有着较好的节水效果。但由于渗灌技术中的渗孔极易发生堵塞,工作时也需要一定的压力对水进行推压,使其更好的深入植物根系部位,因此我们要做好渗灌技术的维护工作,实现节水灌溉的同时保证作物的增产。

1.1.6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例如江南地区雨水充沛,水土丰沃,但西北地区则存在着干旱的情况。在这些地区如果要保证作物的生产,必须充分做好雨水的汇集利用工作,将雨水存储起来,以供灌溉需要。

1.2节水灌溉农艺技术

1.2.1调亏灌溉

调亏灌溉是通过对部分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实行一定的干旱压迫,使植物有目的性的针对自身生长情况进行光合作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输送至最需要的器官,保证植物生长的质量,提高农作物的实际经济产量。

1.2.2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如果水中含盐程度过高,可以与其他水进行混合灌溉,保证作物在有限的水量灌溉下实现增产的目标。

1.2.3作物交替灌溉技术

通过对作物根系土壤进行灌溉,人为的对部分区域的土壤进行灌溉,保证此区域土壤的湿润,使植物根系更多的朝着这边生长,然后降低此区域的供水,在另外区域进行灌溉,保证植物生长发育的同时,降低植物植株间无效的蒸腾作用。经过实际情况的分析,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作物的产量,并且较原来的灌溉技术,节水量高达30%,有效的提升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2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为节水灌溉技术开拓了新的领域。未来,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为科学有效的实现农田节水灌溉与农作物增产目的。例如,通过湿度传感器可以及时的将农作物土壤的湿润程度反映给工作人员,根据土壤的湿润程度数据帮助工作人员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灌溉作业,这样也能有效的起到节水灌溉、提升作物产量的作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中也会越来越多对其进行运用。随着新技术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将有效推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在保证农作物增产的前提下,充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 结论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较多的不足。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有依靠新技术的帮助,节水灌溉技术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实现2020年全面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我国6.5亿亩农田的目标,为提升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成坤.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4).

[2]刘淑慧,程伍群,宋少刚.河北省山区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趋势与展望[J].节水灌溉,2008(5).

第8篇

脱胎市场,商业网站“抢滩”在先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最初几年,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媒体属性。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所有的网站都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压力,只有与资本和市场结合,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1999年,中华网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网站,通过资本运作,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第一个中国概念的网络股。此后,新浪、搜狐、网易相继上市,构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一道独特的风景。从第一批上市的商业网站到后来的从事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和技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市场的产物。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找到了合适的商业模式,经过市场的锤炼和洗礼的成功者,而那些不符合市场要求的网络公司早已被市场的浪潮冲刷得无影无踪,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商业网站“抢滩”在先及其业务的不断拓展,削弱了新闻网站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当传统媒体还对网络感到陌生的时候,商业网站已经办得有声有色;当新闻媒体涉足网络的这几年,商业网站更是强化了经营意识,具体表现在:一是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升级,网站带宽增加,速度大幅提高;二是加强了网站的内容建设,增加原创内容,办出特色;三是明确了网站定位,转为主动地在网络市场中找准位置。同时,商业网站在过去的几年里十分重视品牌炒作,一些大网站如新浪、搜狐、腾讯等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抢滩”行动,在广告上投放大量资金,有效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政府新闻网站竞争压力巨大。体制原因使得新闻网站未能提前“下海”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政府部门和有影响的新闻机构都纷纷成立网站,以期丰富报道方式、拓展宣传领域。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经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和东方网、千龙网、大河网等地方新闻网站共同构成了由政府主导的强大的新闻网站阵容。这些网站依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地区优势,朝着各自的目标迈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宣传中国改革开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新闻网站只能在政府划定的范围之内发展,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业务模式,都无法跳出体制的圈子,向更广泛的空间发展。资产形态属于国有,主体业务是新闻报道,经营收入依靠广告,运营经费部分由政府划拨,管理层属于事业编制,领导由上级单位任命,大多数新闻网站都属于这种状况。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新闻网站没有及时“下海”,将最好的时机、模式和市场让给了商业网站。

具体说来,新闻网站所归属的媒体,大都将重点放在传统媒体本身的经营上,新闻网站处在依附地位,普遍缺乏整体经营策略。网站基本上被母媒体养着,没有内在的盈利驱动和外在的竞争压力,导致新闻网站竞争意识不强,这同传统媒体本身趋于成熟的经营理念极不相称,与网络业的发展规律更是背道而驰。因此,目前新闻网站普遍不是在网络的游戏规则里运作,而是在传统媒体固有的框架内运作。

此外,囿于体制的原因,新闻网站最突出的问题是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网络特色远远不够,而宣传性色彩过于浓厚。我国新闻网站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好网络特征与宣传模式这一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处理好传统媒体的“喉舌”功能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功能的关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上分一杯羹。

新闻网站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与市场融合

由于体制和管理方面的原因,新闻网站没能向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方面拓展,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广告和由政府背景带来的与地方或企业的项目合作。从访问量和广告收入来看,无论是新华网还是人民网、央视网,在当下互联网产业中影响力均不如腾讯、搜狐和新浪这些商业网站。而广告资源是有限的,即便是新华网、人民网这样有影响的网站,广告收入也很难跨过亿元这个门槛,更何况过重的广告比例还会伤及媒体的公信力。所以,新闻网站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向市场,依靠社会资源,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

今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划定了十家转企改制试点企业,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东方网均在其中。国新办明确的十家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主要任务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运用上市融资等经济手段,增强重点新闻网站综合实力,探索既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又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既保证导向正确,又富有活力的重点新闻网站发展道路,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

由此可见,新闻网站与市场的融合,不仅是网站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政府政策的刚性要求,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改制后如何破题面临挑战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风云变幻、波澜壮阔。既有创业一时的兴奋,又有泡沫破裂时的沮丧,既有上市圈钱的,又有资金断裂的恐惧,酸甜苦辣都尝到了。但政府新闻网站还没有经历这些,然而,这一刻是早晚要到的。政府新闻网站改制后将要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市场能否容得下这么多内容相同、模式相近的新闻网站,以行政手段推动改制和上市,投资者会不会接受。其次,新闻网站能否找到并建立起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尽快实现盈利。还有,改制后的新闻网站从本质上说,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原有的局限,特别是在内容方面,仍存在“一条腿在体制内,一条腿在体制外”的问题。

第9篇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节约能源;低碳环保;发展趋势

引言:“绿色建筑”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环保与节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室内空气污染、建筑光污染、建筑声污染、视觉污染等防治要求也随之进入建筑环保考虑范围。节能直接体现为对电、气、水、热和建筑材料的节约,而各种资源的节约必然减少对环境的掠夺损害。总之,“绿色建筑”就是环保的,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1.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来说,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理解存在相当的偏差,集中表现为绿色建筑的本质诉求没有充分得以传播,绿色建筑的实现路径和形式没有得到科学的推广。同时,很多建筑企业和单位虽然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是“徒有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不够全面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建筑概念,也可以归类为生态建筑和自然建筑的范畴。将绿色建筑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的版图,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于大自然、美好环境与和谐生态的需求,也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状况下建筑升级的必要性。无论是生产类建筑,亦或是生活用的建筑,都具有固定的样式和外观。传统的建筑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一般都是方方正正、严密紧实的,而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采光、通风、透气等功能,根据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生态的和谐,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忽略建筑的外在形式。

1.2 绿色建筑的推广定位不科学

以我国为例,南北方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设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由于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暖、供暖设施的设计、开发;南方往往因为气候条件而注重防潮、通风设施的设计。这就是地域不同带来的绿色建筑推广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同时,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或者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其实这也是严重的误区。真正的优化级别的绿色建筑,并非只能在城市中推广,在农村地区同样可以适用。绿色建筑与所在区域、地域关系不大,凡是体现绿色建筑本质的建筑样式,都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1.3 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定体系不完善

绿色建筑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是否与建筑市场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一致,这是很大的问题。当前的建筑市场,可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很多唯利是图的建筑商为利益而严重牺牲建筑质量,往往打着绿色建筑的名号,但是建筑物跟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相差甚远。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由于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完善绿色建筑的认定、审查与评价的机制、体系。要知道,只有符合认定标准的绿色建材,才能发挥出建筑物节能减排、包含环境的基本功效,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的诉求。同时,绿色建筑的一个现状就是,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发展职责全在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这其实也是错误的思维。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是全社会的责任,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必须区分清楚。

1.4建筑污染与现代生活要求的矛盾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新型建材制品,建筑装饰材料及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不断增加,这些材料室内外释放有害化学成份,造成污染物的不断增加,致使室内外环境质量显著恶化,各种疾病增加。建筑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和生活用品中释放的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物,这些材料如:各种人造板;树脂隔热材料;含醛类消毒防腐剂的水溶性涂料、天然石材、工业废渣制品等。建筑污染物危害很大。如:甲醛等有害气体对皮肤粘膜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疼以及皮肤和呼吸道疾病。可吸入颗粒物:来源于吸烟、地面扬尘、它不仅为微生物的载体,其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或其它疾病、致癌物。并与空气中的CO,(二氧化碳)作用,加剧对人体的伤害。放射性(伽马射线):是天然放射核素对人体构成外照射危害的主要成份,如: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掺工业废渣的建筑装饰材料等,是导致DNA链的畸变,成为细胞癌变的根源。

2.在现实中如何构建“绿色建筑”的理念

2.1发挥“绿色”规划设计的龙头作用

建筑物的形成始于规划设计,首先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体现“绿色”,使建筑内外环境尽可能符合环保、节能减排等要求。目前,建筑规划设计对“绿色”的着力点,还滞留在绿化美化间距采光通风等较为直观的初级阶段,在如何控制气、光、声、视觉、精神污染等更高层次上,尚须探索进取。

2.2尽量选用绿色建筑材料与构配件

首先在建筑材料及设备的选择上,要坚持“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精心选材”的原则,所有材料、设备必须符合“质量优、无毒害、无污染、工艺先进、且易施工”的原则。强调先选用绿色建材,主动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材料制品。例如在外墙砖以及地面砖等天然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避免采用放射性成份超过国家标准的天然石材,若选择不当,会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而节能建筑体现了节约并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3坚持“绿色”施工

按传统施工方法,将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废气、废水以及其它有机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施工阶段,有的还延伸至使用阶段造成长期危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施工方法,倡导全新的“绿色”施工。

3.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导

前面已经提到,绿色建筑当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绿色建筑的概念、形式和实体仍然处于起步时期。但是,绿色建筑具备的优势,与当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不谋而合的,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比较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将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样式,其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生产生活的基本诉求。

3.2 绿色建筑将根据低碳环保,节约能源

虽然现在很多建筑都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往往都是徒有其表,很难真正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展望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加符合低碳环境、节约能源和生态平衡的要求,更加体现“绿色”的概念。比如,随着绿化配置技术、绿色环保材料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准也必然得以提高。

3.3 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建筑行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诸多的经济利益与之密切相关。就未来的趋势看,绿色建筑引发的建筑市场变革是指日可待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绿色建筑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成熟,必将为建筑市场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可以断言,绿色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是十分光明的,绿色建筑带来的产业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伺服系统 工业自动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61-02

通常我们提到的伺服,与伺服系统、伺服装置、伺服机构、伺服控制系统具有相同的意思,只是提法不同而已。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伺服控制系统按驱动元件类型可分为机电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以及气动伺服系统。

1 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

机电一体化的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类型繁多,就从自动控制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检测环节、比较环节、执行环节等五部分。

1.1 控制器

控制器通常是PID控制电路或计算机, 控制器主要任务是对比较元件输出的偏差信号进行变换处理,用来控制执行元件按要求动作。

1.2 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多指一些机械参数量,例如:位移、加速度、力、速度和力矩等。

1.3 执行环节

执行环节的作用是按控制信号的规则,将输入的各形式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驱动被控对象工作。

1.4 检测环节

检测环节是指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量纲的装置,一般包括传感器(编码器)和转换电路。

1.5 比较环节

比较环节是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偏差信号。这个环节通常由专门的电路或计算机来实现。

2 技术方面的要求

因其自身的技术特点,使伺服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

2.1 系统精度

伺服系统精度指的是输出量根据输入信号要求的精确程度,以误差的形式表现,可概括为动态误差、静态误差以及稳态误差。

2.2 响应特性

响应特性指的是输出量跟随输入指令变化的反应速度,这决定了伺服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效率。影响响应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运动系统的阻尼等都可以影响到响应速度。

2.3 工作频率

工作频率通常是指系统允许输入信号的频率区间。当输入正确的工作频率信号时,系统能够按指令要求正常地工作;而当超出工作频率外的信号输入时,系统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3 伺服系统的现状

3.1 伺服驱动产品

3.1.1 伺服电机

按容量将其分为大容量、中容量、小容量、超小容量(MINI型)四种类型。其中,功率在22―55KW之间为大容量型,功率在300W―15KW之间为中容量型,功率在30―750W之间为小容量型,功率在10―20W之间为超小容量型。

3.1.2 编码器

现在以信号线数量是5根的新型的位置编码器居多,分为绝对值型和增量型两种,具有62.5μs的通信周期,12位的数据长度,4 M/s的通信速率,高达20 bit/rev编码器分辨率,也就是说每转生成100万个脉冲,有高达6000 r/min的转速,且仅用16μA电流。

除了光电编码器之外,磁编码器值得关注。磁编码器的重量和体积都比光电编码器小几十倍,温度范围更宽,几乎不怕冲击和振动。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磁编码器的定子是一颗内嵌霍尔磁敏元件和DSP的芯片,体积可以小到MSOP-24封装,它的转子是一颗两极磁钢。它的分辨率是16位,精度是12位。

3.1.3 伺服控制单元

伺服控制单元也叫伺服控制器或是伺服驱动器。虽有较低成本、较快的相应速度、连续性较好的特点,但传统模拟控制会因为温度升高发生漂移,调试系统不易掌握,柔性化设计实现难,无法完成复杂的计算,对现代控制理论指导下的控制算法无法实现等。

3.1.4 上位控制

从上面的CNC控制器、运动控制器及可编程控制器(PLC),能连接到底端的CNC控制器、通用输入/输出(I/O)控制单元。可控制单轴,在高达44轴的模式下也可控制,从模拟到网络不同类型的信号可通过控制器进行连接。

3.2 比较直流与交流伺服系统

液压的伺服系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电气伺服系统,存在直流(DC)和交流(AC)两种类型之分。

直流伺服电机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但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其逐渐被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取代,且当时工业领域实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就包括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由于电机本身有一定缺陷,所以直流伺服驱动技术发展受到了影响。因直流伺服电机结构复杂、转子在运行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使其无法精准确地连接其他机械设备,而且在大容量和高速的情况很难派上用场。因此,直流伺服驱动技术机械转向器的发展瓶颈就产生了。

负荷特性和低惯性是交流伺服电机两大特点。这个就体现了交流伺服电机的比较优势。因为直流伺服电机换向器、电刷等部件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在交流伺服电机中都被避免了,因此,包括工厂自动化(FA)在内的许多领域都广泛使用交流伺服系统。

4 发展趋势

最开始是火炮控制、船舶的自动驾驶及指挥仪使用伺服控制系统,发展到后来,其被广泛推广,尤其是在导弹、飞船、天线位置控制、工业自动化方面都有使用。

伺服系统方便、快速、灵活、准确的驱动在机电设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与伺服电机的发展相辅相成,伺服驱动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不是液压的就是直接以驱动为主要特征的伺服电机,采取开环控制的方法来进行位置控制。直流伺服电机则是在60―70年代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在工业等相关的领域有了空前的发展和推广,其采用的开环控制方法也被闭环控制所取代。永磁式直流电机一直以来都在数控机床应用中占主导作用,它没有励磁的耗损,很容易就能使电路得到控制,有较好的低速性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相应的伺服传动装置也在不断的发展,经历了模拟式、数模混合式和全数字化过程。交流伺服在9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了21世纪,其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上世纪90年代交流伺服成为取得突破性发展。进入21世纪,交流伺服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主要使用技术。总体上来看,伺服系统可以往下面几个方面发展。

4.1 交流化方面

由原来的DC伺服系统转化成AC伺服系统。目前,AC伺服系统几乎占据了国际市场,发达国家的AC伺服电机在所有产品中的占有率达到了80%以上,但是在国内可以生产AC伺服系统的企业几乎找不到。由此推断,在不久的将来,除了少数微型电机领域以外的原来DC伺服电机占据的市场外,所有的市场将被AC伺服电机占有。

4.2 全数字化方面

以电子器件为主的伺服控制单元将被使用新型高速微处理器和专用数字信号处理机的完全取代,进而促进伺服系统的全数字化。实现完全数字化,对实现软件伺服控制十分有利,而使得现代控制理论的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人工智能、最优控制等先进算法能应用于伺服系统。

4.3 小型化和微型化

目前,如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门极晶体管(IGBT)、晶体管(GTR)等大部分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被伺服控制系统采用。通过这些器件的利用,使伺服单元输出回路的功耗有所下降,系统的反映速度也有所加强,消除工作噪声。尤其是开始使用智能控制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s,简称IPM)伺服控制系统,其将能耗制动、过温、过压、过流保护、输入隔离及故障诊断等功能全都集成在了一个不是很大的模块当中。

4.4 高度集成化

新型的伺服系统将原有伺服系统划分方法进行了升级,利用单一的、集成且功能强大的控制单元控制系统。同一控制单元有相同功能的,其单元的性能可以通过软件设置系统参数来改变。此外,还可以通过接口和外部设备位置或者力矩传感器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来改变。使得设备本身自带传感器组成半闭环控制系统。在集成化提高的同时,也明显减少了整个控制系统的空间,使整个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简单化。

4.5 智能化方面

目前所有工业控制设备发展的大趋势就是智能化,而伺服驱动系统作为一种高级的工业控制装置也不可避免。智能型产品是如今最新的信息化伺服控制单元的设计形式。而所谓的智能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功能上:首先,参数记忆的功能可以实现,通过人机对话,完成系统中所有参数的相关设计,利用软件设置的方法进行相应的修改,存储数据时通过保存伺服单元来实现。利用通信接口和上位计算机来修改相关运行数据参数。其次,伺服驱动系统具有自诊断系统,可以进行自身故障分析,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诊断结果实时反映到用户的界面,便于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及时维护。最后,某些伺服系统还设计了参数自整定的程序。与此同时,为了使得系统性能稳定,必须要对系统参数进行闭环调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伺服单元带有自整定功能的可以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对系统内部参数进行自动整定,使设备达到最优化的程度,这也是伺服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用户提供新型服务。

4.6 高抗干扰性

伺服系统有两方面的抗干扰能力,其中一方面是对于周边设备,伺服系统没有干扰;另一方面是伺服系统不被周边设备所干扰。从干扰介质上分类干扰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等。解决办法也应该从干扰源上分析来着手解决,防止干扰的常用方法有:加超导磁环、隔离、滤波器、屏蔽等。有专家提出了一种消除干扰脉冲和因电机轴抖动而产生的误码脉冲的算法,将此算法应用于实际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中,结果显示在编码器分辨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的检测精度得到极大提高。

4.7 模块化和网络化

在国外,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FA)工程技术在飞速发展,并且显示发展势头非常旺盛。它以工业局域网技术为基础的,为适应工业局域网技术发展趋势,专用的局域网接口和标准如RS-232C或RS-422等串行通信接口在新型的伺服系统中都有配置。设置这些接口使伺服单元同其他控制设备之间相互联接的能力明显的增强了,进而也更容易与CNC控制系统相连接了,想要把几台甚至是数十台的伺服单元与上位计算机连接组合成一个大的数控系统,仅仅用一根光缆或者是电缆就可以做到。此外,还可通过串行接口,连接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数控模块。

5 结语

综上所述,伺服系统发展的方向是为了满足产业应用的要求。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性技术之一的伺服控制技术,将致力于往智能型、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度、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为工业自动化高效产能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成桐,张敬宾,丁原彦.新一代伺服系统的现状与展望[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1999(4):3-10.

[2] 黄立培,张学.变频器应用技术及电动机调速[M].北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第11篇

玻璃光纤具有传输带宽宽、衰减小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现今所使用的玻璃光纤传输信息量可2Mbit/s的宽带端口1千多万个,可供电话来回传输的个数3亿个。在通信光缆中,以0.8nm为标准单位的光纤,可将单位光纤分割出415nm的传输带宽,500多个小频带。一根光纤一次性传输518×40Gbit/s=20720Gbit/s信息量,这种传输的信息量可支持一个终端系统来回收发数据信息12个小时的工作量。传统通信工程中所使用的双绞线传输损耗大,1310nm工作波长的光纤每公里的损耗可达1.2dB/km,严重超出了光纤的使用标准范围。如今使用1310nm工作波长的光纤,其损耗小于0.36dB/km。1550nm工作波长的光纤每公里的损耗可达0.6dB/km,也严重超出了光纤的使用标准范围。而使用1550nm工作波长的光纤,其损耗小于0.22dB/km。其次便是抗干扰能力强,玻璃光纤所选用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光色散程度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界的干扰。

2塑料光纤

塑料光纤在带宽、损耗以及温度上也具有一定的显著优点,塑料光纤通过减少数值孔径的大小,来提高阶跃型塑料光纤的传输带宽。其次通过改变塑料光纤的折射率也可提高传输带宽,当塑料光纤的折射率接近抛物型折射率时,塑料光纤色散程度最小,传输带宽可达上百兆。塑料光纤容易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敏感,当塑料阶跃型光纤处于85℃条件下,可工作200小时,功率损耗保持在0.15dB/km。处于常温条件下,该光纤的损耗控制在0.02~0.03dB/km,有效保证了塑料光纤的工作运行环境。其次便是在损耗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降低,使用650nm工作波长的光纤,其传输损耗降低至0.16dB/km,有效地降低了传输损耗功率。

3光纤发展应用

3.1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随着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在局域网络中已逐步普及。改用光纤传输模式不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而且也简化了线路维护流程。在企业中利用光纤组建局域网,从终端设备至用户设备利用光纤传输降低了传输功率的损耗。并且透光性较好,便于局域网中光纤的熔接。以前企业在组建局域网时,利用大对数电缆,不仅造价成本高,并且纤芯直径大,使得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2在FTTH中的应用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纤是运用全反射原理,在玻璃或者其他材质制作而成的纤维中形成光传导的工具。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信号损失小等特点,在现代社会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电视、广播以及网络传输中。光纤到户的简称是FTTH,简单来说就是一根光纤直接连接到家庭中,将光网络单元安装在家庭中,其带宽、波长以及传输技术等都没有限制,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适用于各种新业务的发展。

3.3在工业中的应用

当今光纤在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行业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等。在飞机军事行业中光纤能够将大量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中,保证了数据通信线路的畅通性。其次在石油化工行业,由于分布点比较稀疏,所以利用光纤能够降低传输成本,并且石英材料来源广泛,回收利用率高。

3.4在智慧城市及光纤社区中的应用

当前“智慧城市”融合了数字及无线等技术,保证了当前城市建设规划的顺利进行。数字技术采用的是光纤传输数据信息的模式,加快了信息传输速率。并且将3S信息整合至计算机存储器内,加大了信息处理速度。数字城市建设通过数字空间设备将多融合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最后发送至光端通信设备。无线技术是将接收器接收到的信息传输至基站,在当前主要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结构的优化。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将民生、环保等也进行了优化,群众可通过互联网将真实信息反馈至相关网站,实现了公开透明化的处理。其次便是光纤社区的应用,实现了高速信息的连接,原有社区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网速速率较慢,并且延时性大,信息层次结构单一。而现如今实现了社区数字光纤化,不但提高了上网传输速率,而且也优化了信息层次结构。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 光纤 优势 系统

1.宽带接入网发展的状况

我国宽带接入网在近两年发展也十分迅速,据初步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宽带用户为25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宽带接人市场,其中主导技术是ADSL,大约占70%左右,其次是以太网技术,还有少量宽带无线接入和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对于FTTH技术还处在跟踪阶段,少数发达城市也已经在开始考虑和试验各种FTTHI技术。

2.宽带光纤接入网的优势

随着光纤在长途网、城域网乃至接入网主干段的大量应用,逻辑的发展趋势将是继续向接入网的配线段和引入线部分延伸,关键是推进速度有多快?这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市场的需求、竞争的需要、应用的刺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和配套运维系统的开发等等。

下面将主要从系统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几种主要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的特征、问题和发展趋势。当然,除了系统技术外,影响其应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业务和应用以及管制政策。此外,各种配套元器件技术和敷设安装测试技术也十分关键。

传统以太网属于用户驻地网。然而其应用却在向包括接入网在内的其他公用网领域扩展。历史上,对于企事业用户应用环境,以太网技术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目前已成为仅决于供电插口的第二大住宅和办公室公用设施接口。采用以太网作为企事业用户接人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网络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目前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也都是与以太网兼容的、性能价格比好、可扩展性、容易安装开通以及高可靠性等。

对于公用网住宅用户应用环境,点到点有源以太网系统采用有源业务集中点来替代无源点到多点系统的无源器件,使传输距离可以扩展到120公里之远。主要优点是专用接入,带宽有保证。每用户可以独享lOOM/s;局端设备简单便宜;传输距离长,服务区域大;成本随用户数的实际增长而线性增加,无需规划,投资风险低,因而在低密度用户分散地区成本较低。缺点是两端设备和光纤设施专用用户不能共享局端设备和光纤,当需求快速增长且用户很密集时,光纤和两端设备数量及其成本以及空间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 因而不太适合高密集用户区域。

由于计费、质量、管理、安全等多种因素,以太网作为公用网接入方式尚需进一步改进。主要是以太网技术的固有机制不提供端到端的包延时、包丢失率、带宽控制,难以支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缺乏安全机制保证等。

3.点到多点无源,光网络系统

3.1 无源光网络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纯介质网络,其主要特点是在接入网中去掉了有源设备,从而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 降低了相应的运维成本。其次,PON的业务透明性较好,带宽宽,可适用于任何制式和速率的信号,能比较经济地支持模拟广播电视业务,具备三重业务功能。最后,由于其局端设备和光纤由用户共享,因而线路成本较其他点到点通信方式要低,土建成本也可以明显降低。特别是随着光纤向用户日益推进,其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PON的每用户成本随着分享OLT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因而最适合于分散的小企业和居民用户,特别是那些用户区域较分散,而每一区域用户又相对集中的小面积密集用户地区,尤其是新建区域。最后,考虑采用PON技术后比较容易继续提供传统的模拟视频节目,因而,多数美国地方贝尔公司倾向于PON技术,而不是光以太网技术。

3.2 APON和BPON。目前实际APON/BPON 的业务适配提供很复杂,业务提供能力有限,数据传送速率和效率不高,成本较高,其市场前景由于ATM的衰落而黯淡。最后,从长远的业务发展趋势看,APON的可用带宽仍然不够。以FTTC为例,尽管典型主干下行速率可达622Mb/s,但由于分路后,实际可分到每个用户的带宽将大大减小。按32 路计算,每一个分支的可用带宽仅剩19Mb/s,再按10个用户共享,则每个用户仅能分得约2Mb/s的带宽而已。显然这样的性能价格比是无法满足网络和业务的长远发展需要的。

3.3 EPON/CEPON。EPON/CEPON与传统点到点以太网主要不同处在于工作于点到多点通信方式。其下行方向工作于TDM 方式,数据流以变长以太帧方式广播到ONIJ,每个ONU 根据以太帧的MAC地址决定取舍。上行方向工作于TDMA方式,来自不同时隙的ONU数据流汇聚到公共光纤设施和OLT。此外,传统以太网工作于连续光传输模式,在收发两个方向都是连续的比特流,因此收端的定时和判决容易实现。而EPON/CEPOkI的ONU上行比特流是轮流发送的突发数据包,OLT的接收定时恢复、判决门限设置、测距和延时补偿比较复杂。

3.4 CPON。从技术角度,CPON是BPON的继承和发展。CPON 继承了BPON的很多基本特点,例如两者都使用同样的OLT核心技术,使用同样的物理光纤设施和光功率预算等。另一方面,CPON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除了最重要的CFP封装外,还包括前向纠错等新技术。

从提供的业务看,CPON不仅可以提供lO/lOOM/s。lGb/s的业务,而且可以提供VLAN业务和语音业务,事实上可以适应任何观有业务和未来新业务的适配要求。总的看,CPON不是制造商驱动的技术标准,而是一种运营商驱动的标准,因此具有更周到的运营利益考虑,速率更高,可达2.4Gb/s;具有通用的映射格式,可适应任何新老业务;具有丰富的功能;对各种业务均有很高的传输效率,即便对于TDM业务也能灵活高效低开销传送。可以帮助运营商完成从传统TDM语音电路向全IP网络的平滑过渡,其缺点是依然保留有复杂的ATM 层功能,成本偏高。

4.小结

总的来看,光纤接入网代表了宽带接入网的长远发展方向,各种宽带光纤接入网都有其最佳使用场合和时机,宽带点到点有源以太网光纤系统适合在低密度用户分散地区应用,宽带点到多点无源光纤系统最适合新建或改建的密集用户区应用。我国的发展趋势为跨越APON、BPON 和EPON 阶段,从宽带点到点以太网光纤系统和CEPON开始,乃至较快地过渡到CPON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