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英语教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每一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点,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而,对于语言的学习,在掌握语言本身特点的基础上,应深入理解语言所包含的丰厚内蕴。这套教材在认真编写语言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侧重联系学生自身的民族历史知识,深入浅出地概述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辨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辨别能力,逐渐学会了在具体的实景中进行口语表达以及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套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对比,有些文章具有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这些原汁原味的语言,让学生耳目一新。教材四、五册的每单元后面的阅读专栏,内容也都联系着东西方文化交流。
2.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中学英语教材的根本目标和要求。这套教材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都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以前的单调模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各单元由Section A、 Section B两个部分组成。 Section A是本单元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部分; Section B是对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运用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每班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感受到英语教学的无穷魅力。
3.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套教材在体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落实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侧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逐渐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采取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编写模式
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语言知识的运用充分结合起来,给学生设计一定的场景,如人们在学校、商场,或坐车、打电话等生活的语言交流,并让学生仿照此类活动,学以致用。所以,这套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1) 语法知识综合积累与运用相结合。
(2) 考虑学生语法学习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语法结构的有序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对照比较,便于语法知识的准确掌握。
(3) 内容选择了与平常生活很贴近的话题,如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生日晚会、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英语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富有生机,让学生真正在语言学习中感悟、体验、学会交流。例如,每单元都设计了小组活动和结对活动,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规范能力。就学习活动的具体形式看,这套教材努力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包括微博交谈,采访提问,调查问卷等。
(4) 采用任务链(Task Chain)的编写模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真实的问题。尤其是在开始的初级语言训练阶段,采用了一些过渡型的设计,引导学生有规律地进入语言训练。
5. 创建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是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和进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材评价方面的编写中,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地位,并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互评和自我评价。
二、 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的改革,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许多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课堂气氛也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英语新课改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根本改变教育观念
新目标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英语教学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要求,但许多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英语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原来的教学思想,对新教材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知识更新方面,也没有尽快补充新鲜血液,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没有正确对待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不足与局限
新目标教材内容丰富,词汇量大,但偏重于英语国家本民族文化及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相差很远。在部分知识结构安排上也不够合理,外国学生的生活内容及学习方式与中国学生有很大不同,教学难度加大。并且在教学中缺乏各方面的训练资料,这就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 没有配套的教学资源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1
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在全球领域,英语是使用比较广泛的语言之一,在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与国际接轨,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英语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要。目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中学英语文化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的发展。
一.中学英语文化教育现状
1、教师文化教育意识及文化教学能力欠缺
随着现代教育以及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师的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的,但是收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有一部分的英语教师文化底子薄弱,在教课时,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对于中外文文化的教学很少提到。目前,一些英语教师的文化教育意识比较薄弱,文化教学能力不足,这些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文化。
2、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相对薄弱
中西方文化交流比较频繁,很多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对国外的一些风俗习惯有所了解,现在中学英语教材中也会对西方文化进行介绍,使得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英语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现在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比较零散,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下降,在英语实用方面准确性较差,面对一个多成分的复杂英语句子时,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映的是教师的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学生的学习才能得到提高。
3、教材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和介绍缺乏层次系统性
教材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教学目的、教学观念的体现,目前我国英语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具有趣味性,增加了交际性。第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一纲多本”。但是任何一种教材都不是完美的,英语教材也是一样。笔者认为,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材中,对文化内容方面不够系统,层次不够分明。尽管现在的英语教材已经开始重视文化教育,但是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教育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并且不够系统化。
4、试题的设计过于模式化
目前,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仍然是通过考试进行的,通过对近几年中学英语考试题调查发现,试题都关注了对英语文化知识的考察,但是所占的内容比较少,所用的试卷是学校统一规定使用的试卷,考试题的设计太过于模式化。教学是要以教学为主,考试是辅助的工具,但是,现阶段考试成为了主角,应试教育越来越明显。考试应该为教学服务,考试内容应该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考试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中学英语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1、确立新的英语教学价值观
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建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英语学习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等基础上的。语言运用的得体就要有足够的文化意识。教师应该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念,将英语教学的出发点放在人文素质上来,实现英语教学的价值,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2、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要输入给学生正确的、地道的、高质量的英语,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与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基本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掌握大量的文化信息,单纯的语言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用文化知识去感染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定的境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3、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中的文化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主要资源来源于教材,一个好的教材能够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知识。任何教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开发有利的资源,在教材中开发文化资源,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充分发挥测试对英语文化教学的正反拨作用
在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主要的评价手段仍然是测试,教师要对测试树立正确的观念,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进行测试,考查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正确认识测试在教育中的作用,要引起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让测试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情感态度 高中英语 农村学校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听说读写需要全方面发展,才能真正学好。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就使用简单的教学形式,采取题海战术,满足学生考试的需要。这样做的结果是考试成绩可能上来了,但是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削弱,许多农村学生至今还是学的“哑巴英语”,不会听,更不敢开口说。英语是语言,不会听,不会说,等于没有学。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是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力措施。情感态度是人们的日常体验,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需要而产生的情绪过程。人们产生高兴、满意、赞赏等积极的内心体验是因为客观的事物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反之,痛恨、疑虑、不安的消极的内心体验就会表现出来。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态度,能够激发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如果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情感态度为契机,就能引起农村学生对高中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英语的欲望,从而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尽管农村中学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但只要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同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英语教学效果,需要英语教师的极大付出,需要仔细地分析,耐心地引导,潜心地研究。
一、氛围的营造是情感的前奏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学理念在那个时代是振聋发聩的呐喊,但是在当今,这种教学思维不再是唯一。现在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注重情感的沟通,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强调情感的调动。英语教学课堂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那么良好的教学就难以开展。所以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不可或缺。
(一)教师需要充分“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要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氛围的营造需要英语教师充分地“备课”,这里的“备课”包括的内容很多,不仅有常规的备课内容,教材的熟悉,相关知识的准备,还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的热点等进行充分的备课,更要结合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进行研究,在这些“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营造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合情合理的英语氛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氛围营造是英语学习成功的一半。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可以把与农村中学周边相关的信息迁移到课堂上,也可以把农村学生成长的元素迁移到课堂中,或者利用多媒体创设出符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动漫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需要合理地应变。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有自己的内在特征。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要扎实,特别是关于农村的相关英语知识;英语口语要标准,尤其是设计农村日常口语词汇;心理素质要过硬,农村的中学生在知识面、思维方式,可能有别于城里的学生。当课堂上出现意外的情境,英语教师要善于把农村相关的英语信息融于课堂,引导农村学生继续进入英语的教学情境。
(三)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氛围。中学英语教学,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多种途径,与农村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农村学生感受到英语教师英语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传播,价值的接近。课堂上,让每一个英语单词、每一句英语句子都成为学生摘到的果子,让中学生体会到渐进成功的喜悦。
二、尊重教材是情感的基础
情感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更是优化农村中中学英语课堂的重要途径,但是情感态度的合理运营要以教材为基础,不背离教材谈态度。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合理选取Nelson Mandela,Bill Gates,Jane Goodall,Lin Qiao zhi,Elizabeth Fry中的任务作为典范,给农村中学学生树立好榜样;恰当运用Keep it up,Xie Lei,English around the world,Learning efficiently课本材料,启发学生要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总而言之,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如何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和交流等,建立起相关的情感体验,逐渐体会到中学英语课本的学习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基石。
情感体验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高中英语教材就是根、就是源。农村英语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有相应的氛围可以去体验、去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这样就能够提高积极性,提升效率。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南针,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材是立足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编写的,既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又强调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意识渗透。所以,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千方百计地把情感因素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以积极向上的情感贯穿中学英语学习的课堂内外,通过英语教材,培养农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发展人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对策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农村中学外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城乡差别,广大农村地区的外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以来所总结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理念
由于受我国现行高考和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受中、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制约,保留着知识、技能本位的语言教学观念,缺乏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对学生进行英语素质培养的新教学理念。
(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资源匾乏,教学辅助材料严重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为农村中学配备了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农村中学中能够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为数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部分英语教师只能选用现有使用教材的配套参考资料和一些自制的教具作为辅助教材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能够经常利用网上资源或购买其他参考书目作辅助教材的教师只是小部分老师。而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自行编写辅助教材的教师人数微乎其微。
(三)教学手段
就教学手段而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英语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多媒体的应用,他们急需这方面的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仍在使用录音机这样陈旧的教学辅助工具授课,至于利用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是一种奢望。而如新课标中倡导的为英语教学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也只是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梦想。
(四)教材、教法与教师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中学使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教材为板块组合,其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确实是一套较好的英语教材。但是,现行教材内容不适应农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现行教材多数内容涉及城市生活,导致农村中学生理解难度增大,教师在教材的驾驭和教法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多问题。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初中英语教材是在小学阶段学满四年英语课程基础上编写的。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严重缺乏,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不能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起点如此之高的教材对农村中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农村英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比相对滞后,也严重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尽管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资源与手段相对落后,但是广大农村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可贵的敬业精神。虽然他们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待遇不是很高,教学环境和设备与城市中学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为农村中学的义务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解决农村英语教学中现存的各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鼓励优秀英语教师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
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设条件,加强对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但不要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要扎扎实实地帮助他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让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收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60万英语教师在农村工作,而他们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在教学能力、教学理念、教材的把握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另外,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一些人也不愿到农村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设条件,鼓励优秀毕业生或城市在职优秀英语教师加入到农村教师队伍,可以在职称评定、考核、晋级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在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学支教或者送教下乡这一政策执行上,教育主管部门也不要流于形式,要让“支教”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给农村教育带来真正的实惠。
第二,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在关注农村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要加大对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丰富教学资源、增加设备,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教学硬件的改变可能会受到国家政策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要做长期的规划。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学校软环境的建设,为教师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深人研究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材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衔接问题的产生原因
1.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
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被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无法直接使用新目标(人教版)英语教材,只能先试用衔接教材。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3.环境的变化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妨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顺利进行。
4.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二、衔接问题解决的方法
1.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搞好教学衔接
小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机械记忆力、模仿力都很强,加之初次接触英语的好奇感,很快便能适应其英语老师及其教学方法。只要他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勤奋努力,绝大多数学生并不难达到大纲要求的程度。而初中学生则与之不同,他们正处在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逐渐转化的时期,面对初中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的转变、中学与小学老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学习科目的增多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再靠机械记忆、单纯模仿、无意识学习已无法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无法完成中学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了解教材异同,搞好教学衔接
从教材编排体例来看,小学英语教材侧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进入中学后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法上,绝对不能再继续采用让学生纯记忆的方法。为此,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小学及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详细研读并分析小学及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查找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确定衔接点,制定措施,具体落实各项教学衔接。
3.实施分层教学,搞好教学衔接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主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外语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交际性原则。语言不仅是知识,更是工具。面对刚刚小学毕业踏入初一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的新中学生――有的小学生课本没学懂,单词不会念,音标不认识,课文更不会读;而有的则3L课本已学完第三册,新概念课本已学过第二册――如果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授课,要求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势必会要么伤害了后进生,要么耽误了优秀生。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才是最佳选择。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做不同的要求,留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所学,有所获。分层教学可以使各级学生以自己实际程度为基础进行学习实践,激活了各级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创造了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他们在英语课上踊跃发言,大胆实践,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各级学生均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优秀生向着更高层次不断冲刺,后进生也不再失望,因为他们每天都有进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更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中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存在的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个中学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阻碍,同时,这一问题也已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关键的课题与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学生这一个特殊的英语教育受教群体来说,努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态度是一种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理念,不仅契合了时展的要求,也符合了新课改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更顺应了提高中学生英语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探索需求。因此,本文将把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尝试关注中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改革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期从整体上提高中学英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拾学习信心 碰撞思维火花
力求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求学生自身对这一学科的学习重拾信心,并针对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这一目标要端正态度,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能够使英语这一学科成为自己的强项。正如人教版教材中说到的那样:“Go For It!”,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时,一定要使其通过强大的自我内心力量与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坚定自己的前进方向,朝着自己树立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在英语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教师的提问,教师问的好、问的巧,学生才能想的多、想的全,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的杰基和贝思博士在其合著中称:“世界上没有一个教师不提问的课堂,没有它,教师就不能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付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积极地与其交流与沟通,不断地给予肯定与鼓励,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状态下,使其相信自己、相信教师,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继续求知的信心,坚定学习英语的愿望与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确立正确方法 做到教学相长
罗杰斯强调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心理作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决定学生“自我”能不能得到开掘、发展并不断完善。在解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问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课堂的活跃气氛都是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上,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并顾及到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接受能力,应当因材施教,全心全意的帮助学生分析其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对其努力地方向与目标加以引导与规范,从而使其卸下心理的沉重负担与防备,不断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提高英语成绩,取得进步。在英语教学课堂氛围方面,教师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英语水平,采用新颖的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细心讲解、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例如在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2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互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如提问 “How do you spell pencil?” “Is that your pencil?” 等相对简单问题,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推动教师教学,教师教的顺风顺水,学生学的得心应手”的理想英语教学状态。
三、建立动态课堂 合力攻克难关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动态课堂的建立与实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活的书本,不要死的教材”。在现代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有结合实际情况实践教材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更要具备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意识,将中学英语教材变成一种动态的文本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广阔的舞台,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其学习兴趣,而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聚焦与关注,不仅需要学生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与关心,督促学生在英语这一学科上有计划地进行学习与练习,使其在课下能够通过积极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解决其英语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社会创造良好的学习与舆论氛围,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如此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是在当今社会成功立足的重要工具与武器,为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与实践活动,从而鼓励学生勇于开口练习,增强其课堂参与意识,使其斗志昂扬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如此这般的家校合力、攻克难关,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喜人成果。
总之,针对在中学英语学习中存在兴趣缺失的学生,教师不能任其随波逐流,放弃对学生的帮助与教育,而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自身的教育态度与教学方法,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与家长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共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不断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扎实推进英语学科中的素质教育,让浓厚的学习兴趣扬起学生远航的白帆,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 衔接 教学方法
“中小学衔接”,顾名思义,就是指小学和中学两个学习阶段的相互连接。Anchalee Chayanuvant(1996)指出中小学英语衔接既包括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衔接,又包括教学情景、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目的是使中学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构建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防止脱节,使英语教育活动能够自然、顺畅、科学有效地进行[1]。中小学英语衔接本身是一个较为宏观的课题,为了言之有物,笔者选取课堂教学方法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以期能够给英语教师带来一定启示。
一、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分析
研究中小学英语衔接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弄清楚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只有在搞清楚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差异的前提下,于差异中找联系、探讨教学方法才具有意义。根据笔者对“苏教版”下[2]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调研,发现两者存在以下不同。
1.教学目的不同
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初中则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基础扩展和延伸的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初中英语则开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2.教学要求不同
由于教学目的不同,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要求上也就存在差异。小学英语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会说一些简单的口语交际用语,能够字迹工整、规范地书写简单的单词,对于英语学习,激发兴趣即可;而初中英语对学生的语法、词汇量、听说读写能力有更高要求,一般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看图说话、写作及情景表演等。
3.教学手段不同
小学英语教学一般以教师为主,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英语游戏、情景模拟、讲故事、学唱英语歌等,还会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及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而初中英语教学则更多呈现出“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游戏性的教学手段减少,任务性的要求(比如语法、词汇)比例相应增大,对学生自主学习、复习的要求有所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还会在语言教学中更多地融入文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课堂教学方法对中小学英语衔接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前文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差异的分析,笔者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中小学英语衔接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1.注重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衔接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简单的听、说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进入初中阶段,学生除了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因此,在目标上树立循序渐进的意识,帮助初一新生在短时间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此外,教材编排、教学大纲设计要做到具有连贯性。为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大纲设计,掌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尽力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苏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衔接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玩、好动,敢于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经常采用游戏、歌曲、歌谣和故事等形式教学英语。比如,教师课上一般通过教具(卡片、实物等)和多媒体设施,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学习一些常见的单词、词汇和简单句型。中学英语教学受课程量的影响,娱乐性会降低,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中学老师往往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忽略了课堂教学方法的过渡。为了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中学英语教师应部分保留小学课堂的活跃气氛,适当继续把游戏、唱歌、故事等活动引入课堂,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消除学生害羞、胆小、不自信的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
3.注重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机制的构建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主要任务落在中学教师的身上,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搞好衔接,了解小学英语教法,经常去小学听课,或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相互学习并交流英语教学思想。主管教育部门可以尝试建立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注重小学五、六年级英语老师和初一英语老师的交流,小学老师可以向中学老师反映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现象;中学教师也可以向小学老师反馈学生进入中学在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中学教师的反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改进;中学老师亦可以针对小学老师的反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适当传承。通过这种交流机制的构建,让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在课堂教学上首先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结语
小学和中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和中学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手段等不同,使得中小学英语衔接存在一定问题,笔者提出注重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衔接、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和尝试构建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等措施,以期对解决问题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近10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密切关注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为此做了一些研究。学者们的这些研究大致上可以归纳如下:杨萌玺[1]、张翠云[2]、周江愉[3]等以歧义为切入点,主张除歧义,加强对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耿晓红[4]、巫峻[5]、邓元华[6]、康月梅[7]、周鸿[8]、刘海波[9]、陈泽诞[10]、陈希[11]、刘家林[12]、王广利[13]、唐幼明[14]等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就提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提出了一些意见;也有学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就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王如娟[15]通过问卷调查,找出农村高中跨文化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农村高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若干建议;罗颖德[16]选取上海市268位高中学生作为对象,就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测试,与40位高中英语教师以及参加测试的学生就跨文化教学做了问卷调查;邓兆红[17]对湖北省荆州市288名高中学生及53名高中英语教师,就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制约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因素,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提高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邵颖[18]通过对辽宁省抚顺市第一职业高中60名学生进行问卷与测试,掌握了职业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调查及测试的结果,提出一些建议;高晓艳[19]对上海市某一高中的学生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展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的结果,提出若干建议。毫无疑问,上述的这些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上述研究也表明,我国极少有学者以中学英语教材为中心,探讨如何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有鉴于此,本文收集、整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英语》)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分析如何进一步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期为提高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在分析如何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之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厘清有关规定与要求。关于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已有明确的规定:“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对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0]《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于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规定表明,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
三、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措施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尤其是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因此,任课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英语教材,才能在英语课堂上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换言之,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将英语教材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较之于小学生,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看待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广度。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三点:其一,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内容设计要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使得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其二,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适合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利于拓宽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其三,课堂设计要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使得教学氛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而引领中学生更进一步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
纵观《英语》这套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套教材强调教师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必须要让全体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所作为”。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任务型教学,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需要。所以,我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师在词汇、文化、对话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任务型教学,就能使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1.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然要涉及词汇教学。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而言,词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涉及跨文化内容的词汇,加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在《英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就是关于颜色的六个词汇:red,yellow,green,blue,black,white。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英汉颜色词的隐含意义不一样,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任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一些例子,讨论汉语颜色词的基本含义,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颜色词的兴趣。随后,教师通过比较法,列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汉语中,要表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可以用“眼红、妒忌”来表示,而在英语中,则要用green-eyed来表示;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红茶、绿茶等之分,而英语中却是用black-tea来表示“红茶”。虽然只是一两个简单的例子,却可以让学生明白,英汉颜色词的含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会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使用英语颜色词奠定基础。
2.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必然涉及到文化。关于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本文将结合如下3个具体的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有关英语文化知识时,不能过于抽象。如果教师的讲解太抽象,不利于中学生的理解、接受,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要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授有关英语文化知识时,教师的讲解要具体一些、形象一些。
在《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中的French fries,hamburgers有着较为浓厚的英语文化。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任课教师可以实物来教学。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得French fries,hamburgers具体化、形象化、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French fries,hamburgers均为食物,即French fries为炸薯条,hamburgers为汉堡包。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再讲解这两个词的由来。French fries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驻守在法国的美国士兵食用当地的炸土豆,他们将这种炸土豆称为French fries。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士兵将法国人食用土豆的方法带回美国。因此,在美国French fries又称为French fried potatoes。
至于hamburger这种食物,与德国西北部的一座城市汉堡(Hamburg)存在一定的关系。据说,早在19世纪中叶,汉堡的居民喜欢将牛排捣碎并排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才食用。此后,这种食用牛排的方法被德国的移民带到了美国。另外一个说法是,早在1836年,在美国人的菜单上就已经出现了“汉堡牛排”(Hamburg steak)这道菜名。及至20世纪初,美国人烹饪Hamburg steak的方法,就是将碎牛肉、洋葱、胡椒粉等拌在一起。此后,也就是在20世纪晚期,在美国,Hamburg steak的烹饪方法有了改进,并成为快餐店主要的一道菜。
在《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0有一则广告help wanted。对于广告,现在的中学生并不陌生,毕竟广告是现代社会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help一词,多数中学生认为该词的含义为“帮助”,这就是说,中学生对一些词汇,尤其是一词多义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杨萌玺、张翠云、周江愉等学者已经做了具体分析,本文不再赘述。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固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他们的认识水平及知识结构有关,本无可厚非。但对任课教师而言,则要引导中学生正确理解help wanted这则广告。为此,在课前的备课阶段,任课教师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际上,在这则广告中,help的含义是“佣人、雇工”,而Help wanted(招工)是英语中的固定搭配。(《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813页。)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任课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也只要这样,才能引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对话
纵观《英语》(七年级上册),这套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例如,在Unit 1 My name’s Gina中的对话,就包括介绍自己、问候他人、介绍他人等。
(1)介绍自己
A:Hello! I’m Mary.
B:Hi,Mary!I’m Jim.
A:My name’s Jenny.
B:I’m Gina.Nice to meet you!
(2)问候他人
A:Hello! What’s your name?
B:My name’s…
A:I’m…
B:Nice to meet you!
(3)介绍他人
A:This is his sister.
B:These are his brothers.
对于上述对话,任课教师该如何实施教学呢?对此,本文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就对话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做简单的解释;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仅仅是带领学生朗读对话,或者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朗读,而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具体而言,教师要依据任务型教学的要求,结合对话涉及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分小组讨论、对话等形式,要求学生结合上述关于介绍自己、问候他人、介绍他人的语境进行口头、双边、多边的交际活动,特别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大胆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句子进行交流的能力。事实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课题活动,学生就能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充分利用对话这种文体,对于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尤为重要。
四、结语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必须要尽早抓。对于我国中学生而言,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英语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发挥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在词汇、文化、对话等教学环节上,强化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萌玺.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成功(教育),2007(6).
[2] 张翠云.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考试周刊,2009(45).
[3] 周江愉.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4).
[4] 耿晓红.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5).
[5] 巫峻.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入跨文化交际知识.龙岩师专学报,2003(2).
[6] 邓元华.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5(4).
[7] 康月梅.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8] 周鸿.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3).
[9] 刘海波.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初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1).
[10] 陈泽诞.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11] 陈希.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策略.教育教学论坛,2009(2).
[12] 刘家林.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分析.才智,2010(35).
[13] 王广利.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科技信息,2010(18).
[14] 唐幼明.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10(22).
[15] 王如娟.农村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6] 罗颖德.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7] 邓兆红.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8] 邵颖.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 课程衔接 对策与方法
一、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衔接的现状
小学到初中的课程衔接是中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英语课程的衔接比其他学科更有难度。自全国各地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如何做好课程的衔接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心之一。但由于英语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学实施方法各异等原因,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受到了阻滞,现状如下:
1.教育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
(1)对小学英语教材的使用没有统一标准,同一地区的小学甚至使用不同的英语教材,教学进度的不一致性加大了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衔接的难度。
(2)对学生小学阶段掌握英语知识的要求没有统一,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语音和音标的教学,例如有些学生进入中学前已熟练掌握音标,有些则完全没接触过。这样一来,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难以因材施教进行日常英语教学,教学目标的不实现会导致以下两种可能。一种是英语教师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另一种是英语教师过于强调英语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有的最终无法适应中学英语的学习。
2.缺乏师资力量。
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课程的传授,由于教师自身缺乏一定的教学素养、专业知识不扎实、发音不准等,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给初中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不少问题。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脱节。
(1)教学内容机械重复。单词方面,很多初中英语教材会包含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单词;句型方面,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停留于机械重复和模仿句型方面,而中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上升为语法层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句型中的语法知识。
(2)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采取游戏、对话表演、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配合度与参与度高;初中英语教师大多以讲解分析为主,课堂上不留给学生更多读背或讨论活动的时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二、解决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1.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落实。
小学英语教师不要仅停留于教学指标的完成,还应全方位考虑,在保证小学英语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以音标、语音语调教学作为衔接阶段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加强小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制订具体的英语教学计划。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研读课程标准。
为了保障英语教学的效果,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理论,以提升自身素养。要重视小学到初中的英语课程衔接,充分学习对比中小学两个阶段的英语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并根据对词、句、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在向学习要效率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保持浓厚兴趣。
3.采用多样性层次化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对英语掌握程度的不同,加上初中英语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质,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小组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而学生过渡到中学阶段,一开始可能会适应不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那么这时中学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探讨的热情,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4.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英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前,应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然后针对自身薄弱的知识环节,在课余时间进行查漏补缺。部分学生并非厌倦学习,而是缺乏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所以教师与学生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做好师生情感、评价方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等方面的衔接,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培养英语学习思维。
三、做好中小学学生的学法衔接工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自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可利用知识框架图、微视频、参考书、学习单、预测练习等资源,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目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较多,为了有效避免遗忘已学知识,学生应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可运用问题跟踪、变式训练、单元总结等形式展开复习。当下,有效的复习更是为日后的学习节省了宝贵时间。
2.不断积累英语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明确要求,这就要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比如在中小学阶段阅读课外英语书籍的同时,要积累新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不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虚心请教老师。
在小学到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要及时请教老师并和其沟通,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总之,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开展和普及,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的要点,本文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和方法,旨在加强各方对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关注和投入,使得初一新生能顺利过渡到中学英语学习,推动初中英语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农村英语;中小学英语;有效衔接
回忆短短几年的教书历程,我深有感触。在我们赞叹江都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问题也出现在我们中小学英语老师的面前。
问题一:部分中学英语老师会讨论,小学英语都学了些什么?怎么学生什么都知道,但又什么都不懂。
问题二:初一新生英语知识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优秀的学生可以不用学Starter过渡教材,而一些差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写不全。
作为中学老师的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近年来,有机会到小学任教,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小学教材和小学生,终于找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的做法。
其实,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对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是以十年为一贯制的,分为九个级别。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英语学习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
一、存在差异
分析中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我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教学内容的差异
(1)语音方面的差异
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语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学生要求认读48个音标,并且能根据英标正确拼读生词。小学生的要求是只要知道单音节单词的读音即可,不需要认读音标,更不需要知道音标怎么写,对音标的掌握没有一定的要求。
(2)词汇方面的差异
小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对单词的书写没有什么要求,只有到了五、六年级才有一定量的简单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书写要求。而中学不仅要求书写单词,而且要求学生会对单词进行各种变化。另外,中学英语在词汇量上也有明显的变化,有的单元单词甚至多达70个。
(3)语法方面的差异
小学接触过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但并没有对句子成分做具体分析,只要求会完成几个特定句式的填空。而中学不光要掌握时态,还要对每种时态的句式和句子成分进行分析,语态的介入使时态更为复杂,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差异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活动为主,小学生靠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模仿老师的语言,在游戏中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而中学英语课堂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因此,中学英语课堂活动减少,单词、短语和句型的专项练习增加,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感觉疲劳,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慢慢消失。
3.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差异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明显大于理解记忆。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其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而中学则要求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一下子觉得失去了学习的导向,不知道该从何学起。
4.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主要以学生平时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交流的能力以及课堂中的表现为依据。而中学英语教学的评价则是以书面测试为主,让学生觉得平时交流和课堂表现都不是很重要,因而忽视了日常的交流,久而久之,哑巴英语的现象必然出现。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重要性
我们已经很清楚中小学英语是有机的整体,绝不能将中学和小学英语孤立开来。基于中小学英语存在的种种差异,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更是一个难题。那么,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能有效增强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2.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能帮助初一新生顺利完成中小学的有效过渡,避免学生对新学校产生陌生的心理,为今后的学习提供精神保障
三、如何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
针对以上内容,怎样才能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做好英语教材的衔接
在这一方面,我省已经做了充分的工作,全省统一使用了牛津英语教材,农村小学主要是3A-6B这八册书,中学是7A-9B这六册书,其中在7A之前安排了一本Starter(预备课程),总结归纳了小学所学的英语知识,是小学牛津英语到初中英语7A的过渡教材,它给一部分落后的学生铺了台阶,使他们能顺利地跟上其他同学,同时,教材中又渗透了7A的部分内容,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书所需要的教学时间为1~2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两大目标:(1)让大部分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尽量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掌握知识。我们必须找准衔接点,对预备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教。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因此,笔者总结归纳出一张小学生已有知识表,供初一老师、学生及家长参考。
2.做好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衔接
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截然不同,两者存在差别,但也存在互相借鉴的价值。小学英语课堂表现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发言积极等,这些特点是中学课堂很难达到的。中学课堂更注重知识性,讲练结合,教学方法严谨,十分注重学生的过关训练。中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更注重分层教学,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点名要求不同的学生回答,因此课堂气氛沉闷,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中学课堂上,老师应该适时地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去迎合这些刚刚离开小学的孩子的心理。另外,我觉得中小学老师应该在教研活动上多多接触,促进中小学老师的共同成长,更为小学生顺利升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衔接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初步明白进入中学后具体学什么,知识结构有哪些不同。在初一起始阶段,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在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主要环节——如何听课、如何做好预习及复习、作业、考试等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师生情感的衔接
学生进入中学后,对新学校的环境陌生,教师首先要认真上好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做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同时,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小学学习的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板书、作业、读书等。
5.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考试形式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听力测试与口试;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我对农村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还在继续探索和深入,我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中发现,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是学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参考文献:
[1]朱萍,张英.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清荣.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2008.
关键词:语音教学;音素;拼读能力;问题;对策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所以学习语言必先从语音开始。正因如此,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把语音教学安排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一年级,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良好语音语调,具有单词拼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真实交流的能力打下基础。然而,目前实际的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效果与目的相距甚远。其具体表象就是:
1、很多学生学完音标之后音标记不准、认不全;
2、许多学生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学习英语靠鹦鹉学舌,背诵单词靠死记单词字母顺序,给英语单词加注汉语拼音或汉字;
3、朗读时缺乏语流音变,不能表情达意,一些学生害怕当众朗读。
4、单词不会拼读造成词汇记忆困难,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过拼读关,而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拼读能力,最终导致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中学语音教学的现状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分析,发现语音教学之所以效果差,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现行中学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散且学程长,不利于拼读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受到挫伤,教学效果差。
2、孤立、分散教字母、音标,忽视音素这一重要要素。
3、重单音教学轻语流教学。
4、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一、问题分析
1、语音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散且学程长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散且学程长,不利于拼读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受到挫伤,教学效果差。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将语音教学安排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历时3个学期,完成单音教学、读音规则、和重音、连读、失爆等语流音变的教学。单音部分26个字母用近2周的时间学完,其次是音素,再次是音标。48个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有41个分布在第一册(上),5个在第一册(下),2个在第二册(上)。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不难看出,单音部分的教学过于分散,而且需要3个学期才能将48个音素和音标学完,未免学程较长,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学不全48个音素和音标,就无法拼读和正确有效地记忆单词,这无疑造成学生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的地位。
被动之一:学生最初学习的每一个英语单词及每一句话都得通过跟着老师重复模仿来获得。由于记不住单词和句子的读音,学生们采取不得已的手段———用汉字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和句子注音,这多多少少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有些困难。
被动之二:学生们原想学完26个字母,自已就能像学完汉语拼音一样,能独立地拼读英语单词和句子,结果愿望落空。
被动之三:由于48个音素施行分散教学,加上教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编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无视学生
要独立拼读的愿望,致使长达两个学期的时间使学生们一直处在鹦鹉学舌、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渐渐地一些学生到了学英语就感到头痛的地步。学生们最初要独立拼读的意识淡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减低了,随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极分化。
被动之四:当学完48个音素和音标并应当获得独立拼读能力的时候,又由于缺乏相对集中和强化练习,造成语音教学“夹生饭”。加上平时老师领读惯了,致使一些学生音标认不全,更谈不上具有拼读能力了。众所周知,没有掌握拼读能力,就等于没有进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培养也就根本无从谈起,甚至一些学生到了初三了,英语句子下面仍用汉字标注英语读音。学生学习英语的这种困难的被动局面较为普遍,乡村中学更为严重一些。
我们都知道“教师、教材、教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学语音教学形成上述被动现状跟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关系,但是教材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当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还不够齐、还不够高,还不能达到创造性地驾驭教材时,教材的编排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质量。现行中学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内容的安排虽然符合英语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它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们要独立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独立拼读,尤如孩子将永远无法挣脱母亲的手自由行走一样,学生学习英语就没有乐趣,就没有成就感。所以,语音教学内容,特别是单音教学内容,分散且学程长,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不利于拼读能力的培养,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只能是部分开花,而不能遍地开花。
2、孤立、分散教字母、音标,忽视音素这一重要要素
通过笔者亲身的教学实践与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包括中学生、师范生和一些在职培训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其头脑中根本没有音素这一概念。很多人认为语音教学就是字母、音标的教学。这一问题恰恰反映出学生为什么学了字母和音标仍然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单词的原因。因为他们所谓的拼读单词,实际上是字母、音标两张皮,即:字母是字母,音标是音标,是记不清楚的两套符号。学生识记单词的模式:读音标、看词义,然后死背字母顺序。不能将音、形联系起来,按照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这里所指音形联系的关键要素是音素,因而语音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字母、音标、音素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我们说:字母是构成单词的最小单位。音素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属于听觉符号,而音标只不过是记录音素的书面符号,属于视觉符号。可见,字母、音素、音标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其中,音素在字母与音标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由于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音素这一要素,适时地教给学生掌握字母(形)在单词中的读音(音),了解了字母的读音后,就象掌握了汉语拼音一样,可以拼读英语单词,而音标起着提醒我们了解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没有音素的概念,结果不能适时地使学生建立起音、形之间的联系及其单词的拼读意识,失去了培养学生拼读能力的良好契机。
3、重单音教学轻语流教学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从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安排了重音、语调、意群、连读等语流教学的内容。但是,笔者发现:多数教师相对地对单音较为重视而对语流语调的教学重视不够。其表现为:1)、对于教材中所出现的相关的语流语调教学内容,教师往往是一带而过。让学生听一听,然后模仿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仅就语流的单项练习来说也未常不可。问题的关键是部分教师不能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语流语调的训练。即脱离开单项语流练习,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什么重音、语调、连读、失爆等语流音变现象很少受到师生的重视,几乎全丢在脑后,致使学生习惯于朗读与背诵只能达意不能表情,没有韵律节奏,学生朗读背诵时差不多都一个味。甚至是夹带着地方音的英语。因而许多学生怕丢丑,不愿意当众朗读。话说回来,如果英语的语流语调掌握不好,学生就不会真正感受到所学英语的语音美,很难获得英语的真正语感,就会使英语的学习永远停留在语言学习的浅层上,无法触及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底蕴,这也就很难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2)由于缺乏对语流语调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日后获取听说读写的能力种下暗疾。我们说,英语语流语调与汉语语流语调差别很大,曾有人将汉语的语流语调比喻为一串珠子,拔一拔,个个清晰有声,而英语的语流语调听起来恰似小溪的流水,哗啦啦,连续不断。可想而知,一个习惯于以汉语的语流语调朗读英语的学生,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与速度将直接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的结果要么听不懂别人讲的地道英语,要么自己讲的英语别人听不懂,并且阅读时还读不快。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意识不到这一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课还讲不完呢,哪有时间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语流语调,让学生课下自己练习去吧。”可见,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事关整个英语教学的成败。
4、过分的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
纵观整个语音教学过程,过分的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问题比较严重。首先,许多教师教学中还存在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学中更多考虑的是课本里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需要,较少考虑学生应当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严格地说,不论是本族语还是外语都是学习者自己学会的。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
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教学做为语言学习的第一关,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拼读能力,从而解决学生的识词问题。同时,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通过语音教学,教会学生查字典,以便学生具有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可是从目前的语音教学现状看,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表现:
1)教师越俎代庖,习惯于课堂上领读新单词而不是让学生练习独立拼读。
2)教师习惯于灌输知识,缺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使部分学生养成“小和尚念经”———动口不动脑的坏习惯。
3)许多中学生手中始终没有一本英语词典,课堂上教师也从未教过学生怎样查词典和运用词典,因而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没有预习和自学的概念以及能力。
显而易见,教师没有“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
二、对策
1、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对语音教学的单音部分要实行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
为了缩短语音学习的学程,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对一些教学成绩优秀的个案的调查研究,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对教材中语音教学的单音部分实行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是切实可行的。这里所说的集中,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26个字母中的大部分在小学的课程中和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教师也可以有适当的机动;其次,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可以是生词表上部分单词,特别是一些有读音规律的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确实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单音部分的其它学习内容。
2、抓住音素这一关键要素,突破拼读关
音素是字母和音标的桥梁。在单音的教学中,要始终把握住这一脉搏,进行字母、音素、音标同步教学。如:学了字母f,l,m,n,s,x,就让学生识别出六个字母的名称音都含有一个共同音素[e],就此使学生识记元音字母e通常在单词中发[e],且该音素的音标与字母形同;同时指出去掉这六个字母的第一个音素[e],余下的音便是五个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且字母与其音标形同。接下来,让学生练习拼读下列单词:men,fell,mess,self,sell;从而建立拼读意识,发展拼读能力。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下面的字母b,c,d,p,t,v,z在单词中的读音,以及字母e的名称音[i:];还有像字母a,k,j,h也可如法进行;五个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以及辅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语音教学也有其各自的规律可循。重要的是抓住音素是字母与音标之间的桥梁,避免形成字母与音标两张皮。
3、教字母、音素、音标掌握拼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能力
我们说,虽然教材是从起始内容编起的,但有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初中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归零(一些学生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接触过英语);另外,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英语的学习。实践证明,中学生也不可能完全靠习得掌握英语,因为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所以,不能让初学者只单纯地靠行为习惯、机械模仿、鹦鹉学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英语,否则就将低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有口无心的习惯。因此,在语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英英、英汉的音素进行适当的比较,注意字母与音素、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发现、联系、对比、总结、归纳的认知学习和迁移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尽快形成见词就能拼,能拼就会读的拼读能力。如: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y—[i:]、r—[r]、w—[w]、h—[h]、g—[g]等;英英相似的音的比较:[i:]—[i]、[i]—[ei]、[s]—[θ]、[v]—[w]等;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如部分元音字母、大部分辅音字母都与其相应的元音音标、辅音音标形似:如p—[p]f—[f]h—[h]等。
实践证明:学习英语不能靠简单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只有“将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拧成一根英语学习能力的三股绳”,才能真正学好英语。所以,从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4、与课文教学相结合,长期坚持进行语流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规范、自然、流畅的英语,顺利地进行口语语言交流,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搞好语流教学。如:单音、单词、句子相结合;单词、句子、语篇相结合;特别是要将语流教学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进行,让学生多听课文标准录音,对课文的语流语调要形成整体地深刻印象,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地,如此坚持练习,学
生才能突破朗读关,朗读时才能表情达意,这对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另外,教师还可选择一些诗歌、绕口令、歌谣、歌曲等,让学生练习,或让学生欣赏性地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美的熏陶中获取英语语感。学生能通过自己一口漂亮的语音语调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5、教会学生查字典,巩固拼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语音教学中,要抓住三个契机:
1)在学生有强烈欲望要自己独立识词的时候,适时地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拼读能力,即集中强化单音教学。
2)在学生具有了初步拼读能力之后,要立即巩固教学效果,及时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方面练习了拼读;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初学英语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掌握一些词汇。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打下了基础。
3)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彩的英语句子或短小的文章,让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阅读,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单词的复现率,加大了语言的实践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即输入的多,记忆的就多,并且使学生形成在英语的使用中掌握英语的良好学习策略。
结束语
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当前普遍重视听说读写言语实践能力培养的形势下,重视与加强并大胆改革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真正改变语音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否则,目前所存在的语音教学问题将成为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最大拦路虎。
参考文献
[1]张延军.中小学教学新大纲及教材分析中学英语
[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5.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3]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英语课程;新课标;衔接
一、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两大问题
1.丧失学习兴趣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加上英语进入我国义务教育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及对教学的理解还有不足。虽然目前小学阶段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始终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只是完成任务,当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又从零开始,继续学习,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会认为英语失去了新鲜感,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没有信心跟上进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教学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致使班级教学水平下降。
2.两极分化严重
从小学到中学,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复习方法都有差异,学生短时间内不好适应,此时,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认识能力等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成绩差异悬殊的问题,无论教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学生的整体成绩也不见提高,教师们一直处在困惑的工作状态中。
二、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问题解决之对策
1.小学英语教材应与初中英语教材接轨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基本规范化,虽然各地教学情况不同,但总体上对小学英语教育有共同的认识,接下来,我们的英语教材也应该规范化,各地应该认真对待英语教材的选用,必须是适合中小学英语衔接的教学,教材与教材之间有连贯性,能承上启下,从而解决课程衔接的教材问题。
2.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
除了教材的衔接,课程教学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衔接。初中英语教师需加强学习,掌握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以便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走入英语课堂,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索未知。作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是必备的教学条件,英语教师要有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超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熟练的现代教学能力,因为你不仅要去教学,还要研究中学教材,了解教材的重难点、知识点的编排,同时熟悉小学教材,找准衔接点,让学生更加适应中学英语教材内容。
最后,中小学教师需角色互换,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以及学习态度、方式都有不同,我们不能把他们限定在两个教育系统中,而是要融会贯通,中小学教师必须互相了解其教学情况,确保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不会停滞不前,或者一落千丈,帮助他们融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我们要鼓励中学教师观摩小学教学,而小学教师听初一的课程,这样彼此增进了解,为课堂教学节奏的衔接作铺垫。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还要去总结他们的不足,找出解决的方案,实现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3.注重学法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和监控
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小做起,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陪伴终身的,所以,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大声地跟读,大胆地提问,及时复习,多读多写多背,在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地对待考试。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重视读、看、听、写,这些最有成效的学习方式将是伴随他们学习英语整个过程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