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6: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动化免疫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21世纪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检验医学融入学科更多,内涵更丰富,其主要理论和技术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分子生物学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至今50余年,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及时方便等特点。PCR技术根据用途和具体方法的不同,可分很多种类,如原位PCR、多重PCR、不对称PCR、反向PCR、复合PCR等。
(2)生物芯片。又叫微阵列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是一种集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检验医学技术。生物芯片不论在基础医学方面,还是在临床医学方面,都有较广的应用价值。
(3)飞行质谱。 又叫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由蛋白芯片和质谱仪组成。SELDI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敏感度高等特点。广泛地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尤其是癌症。我国SDA批准引进运用SELDI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优良的性能,有着极光明的应用前景,将给疾病的诊断,尤其是肿瘤的早期诊断带来质的飞跃。
2.免疫标记技术。其中用于组织和细胞中抗原或抗体定位的称免疫组化技术;用于检测液体中微量物质的称为免疫测定。又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将免疫标记技术分为:荧光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酶免疫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金免疫测定。这些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3.自动化和信息技术
(1)自动化技术。由机械传送处理系统、自动化分析仪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根据自动化规模程度可将LAS分为两类:一类是模块式自动化,将一定的自动化分析仪组合,完成一定组合项目的检测,这也是当前世界上LAS应用得较多的形式;另一类是全实验室自动化,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应用较多,而在国内,因条件受限,真正实现TLA的实验室还没有。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角落。在检验医学上的应用也相当普及。实验室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思想为一体的适用于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的一项综合技术。可用于患者标本的识别、检验申请、样本分析、结果报告、质量控制、行政后勤管理、科研总结等数据管理,可提高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更是离不开LIS的支撑。
4.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汇集物理学、化学、医学学科技术,是一类可将生物信息,如蛋白质、细胞器、活细胞、组织、微生物等转换为分析信号的器件。包括两个基本单元,即接收器和换能器。据其类型和原理的不同,可将生物传感器分为光学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压生物传感器及基因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具有制造成本低、测量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能稳定、寿命长、适用面广、范围宽、特异性好、所需样品量少、不需要进行前处理等特点。在检验医学中,特别是床旁分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21世纪检验医学的任务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由此产生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丰富了检验医学的内容,拓宽了检验医学发展的空间。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汇集了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是传统检验医学技术的发展,但又不同于传统检验技术。怎样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方法、新技术,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是检验医学必须完成的任务。
1.增加投资,加强实验室建设。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设备,是完成高质量检测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手段。没有基因扩增仪及其配套设备,就无法开展分子生物学技术;没有流式细胞仪,就无法快速准确地完成免疫细胞及亚型和分子表型分析等工作;没有LAS和LIS系统,就无法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就谈不上提高工作效率。对实验室硬件的投资,是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基础。
2.培养人才,练好内功。人才培养是检验医学的重要任务。无论多先进的设备都是通过人来掌握和操作的。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操作高精度的仪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检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中等专业学校或通过师带徒形式培养检验人员。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不少,但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缺乏。这种状况是适应不了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形势的。可以通过“三基”训练、多媒体教学、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法培训从业人员,以提高素质。其中培养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尤为重要,有利于促进全学科的发展。
3.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交流。这是检验人员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一方面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检验人员向护士介绍各种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要求,这是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举措;向医生通报、了解检测信息及使用效果,这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只有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医护人员理解、重视检验医学;只有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检验医学新的理论、新的技术被临床接受和应用。
4.树立危机和竞争意识。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多学科的发展,赋予了检验医学更多、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多,为检验医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们需要更多的、更迅捷的、质量更高的检验信息。在检验科众多和商业体检中心正在兴起的今天,医学检验工作者无疑面临激烈的竞争,怎样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总之,21世纪由于科学、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的需求,使检验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检验工作者应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学习,加强实验室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树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树立危机和竞争意识,推动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通量ELISA检测;传染病
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主要对高通量ELISA法检测系统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HIV、HCV、TP、HBsAg、HBcAg)标本的检测进行研究,主要进行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与其他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结果差异分析,以及临界值的合理界定,比较两套系统的优劣。研究过程中两者均采用相同的试剂,相同的测试编程,最后比较两者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借以分析两者操作步骤的差异,确定最为标准的高通量ELISA检测各步骤操作规程,以期待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的结果。
2 主要技术指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理论上只要能获得某一抗原纯品或相应的抗体制剂,即可对其相应的抗体或抗原进行ELISA测定。因此,几乎所有的可溶性抗原、抗体系统均可用该技术进行检测,其特点是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小可测值达ng甚至pg水平,但易受诸多测定因素(如包被抗原、抗体的质量,微孔板表面的吸附性能等)的干扰。与放射免疫分析相比,ELISA技术优点是标记试剂相对比较稳定,且无放射性危害。
因此在血源病原体(抗原和抗体),检测人类多种传染性疾病方面ELISA检测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高通量ELISA检测的系统化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少ELISA法的影响因素,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高通量酶免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化与网络化是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样本(前处理)模块、分析中(质量控制)处理模块、酶免分析后处理模块、软件信息模块等,是迈向全面实验室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主要包括:
2.1 样本处理自动化 主动标本识别条码阅读功能;更高的标本处理效率;更少的劳动强度;职业暴露机会最小化;通过减少人为失误、增加加样精度与准确性来改善分析质量,采用批量或随机组合进行多种组合与多种模式检测。
2.2 高通量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化 多任务、多通道完全实现平行处理过程,特别是自由任务资源管理系统,可以随时增加(急诊)任务菜单,实现最优反应过程(试验质量)和最大化分析生产力。
2.3 设立高精密的质量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批次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密度 高通量酶免分析系统的标准化不仅是一个测定系统或试剂的量值溯源,其还涉及到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检测系统或试剂的性能验证、检测程序、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结果的分析报告和解释等的标准化,对ELISA的测定在医学实验室的应用,在借助必要的自动化分析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标准化,将极大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其对临床疾病诊疗的有效性,并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我院以已开展传染病的ELISA法检测多年,目前主要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艾滋病抗体初筛、梅毒抗体、丙肝抗体、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检测,主要使用意大利产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并且实施了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制度,操作人员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检测资格证书,严格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并定期参加省室间质量控制,医院通过了ISO2001认证,并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力量支持。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ELISA是目前国内临床检验科室最为常用的免疫检验方法,常用于一些重要检测项目如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抗原和特异抗体、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测,其检测结果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治疗检测和预后评估。要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实现在不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必须要有溯源性。检验结果能否实现溯源性,取决于检测系统,即完成检测所需要的仪器、试剂、校准品和操作程序的组合。要对检测过程中的各组分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ELISA检测的相关传染病十分重视,如艾滋病、梅毒等,但是在ELISA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足。这就导致了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大大降低了治疗质量,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目前实现ELISA检测标准化便成为了当务之急,标准化的检测系统建立是分析中质量管理的核心,一定要强化检测系统的概念,重视不同检测系统对同一标本检验结果的可比性。而目前,国内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没有实现标准化,我们致力于研究如何从理念上、设计上、硬件设置上实现ELISA检测的高通量、系统化、标准化。对比国内外目前的高通量ELISA检测各步骤操作规程,力争确定一套较为标准的操作标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临床检验;自动生化分析;模块化设计;全实验室自动化;迅速床边检验
医疗化学实验操办流程的吸样、去滋扰物、以及计算成效都被称为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式种种学科,尤其是电子学、光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类生物学分析对诊疗化学查验需要的质和量不停增加的成果。当前此技术已经在本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且普及到了基层医务所中。近年来随着仪器设备的飞速研发,已经做到可以为常用试剂进行自给。
1自动化分析仪器类型
1.1连续流动
这种主动理化分析仪器是全国最先出现的自行理化分析仪器,其管道体系结构及其纷繁,故障频频发生,操办过程困难,在如今早已被裁减。
1.2分立式
这种仪器主要靠是人工操作,将样品的真实状况按照恰当比例放到分立杯中混合,获得反应数据。按照研究所获数据,使用分立式仪器设备彼此不会渗透,进而防止了污染的出现。技术更替将这类仪器划分成为了两类分别位袋式仪器和干式自动特征。前者可以在真实的化学透光材质中组成特殊的测试袋,能够在混合器中被机械敲击,以便将药品充分融合,优势是污染少,数据精准的特点。2.干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其特点为:可以把试剂稳固在滤纸中构成试剂片,在指定位置内通过反射光度计算得出。如图1所示为分立式医学自动生化分析仪(图1)。
1.3离心式
此仪器属于分立式自动仪器范围中,其中心构建位离心机,全部分析过程中都要在离心作用下才能完毕。其工作原理是在离心力中将样本与试药加以混淆,特征为:被分析样品能处在快速盘转中被检测。
2主动化分析仪在医学查验中的应用
一般的基层单位使用最多的是单通道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是中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这种一起通常只能够检测临床一般的生化项目。而大型高性能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可以同时检测二十个以上项目的多通道分析以,同时又选择功能。大型分析仪器设计巧妙,有可见光和紫外光、反射分光、光度计等测定功能,让仪器除过一般生化测定外,还能够对特殊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或是检测血液浓度。
2.1生化分析仪
在临床上的大部分检测仪器都是依据可以检测的50-60指标,除过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外,大多数仪器还安设有离子选择电级,能够用在钾、钠、氯离子的检测上。这一设备有专用的急诊通道只需按下:“开始”按键后就可自行测定,结束后返回常规模式。以分立式仪器为主流的自动生化仪器无论在结构设计、或是功能开展上的应用都比较成熟。特别是在模块化设计与POCT理念的出现,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在一定规模的临床实验和便携式应用中分别获得了很好的进展。这些发展趋势分为:
2.1.1有效抗交叉污染措施当前使用最多的被叫做惰性液胶膜技术,在取样和试剂时,惰性液会与其一同吸入试管中,同时在管道内外壁构成一层膜,让样品与管壁完全隔离开。所以,样品间的交叉污染与试剂的交叉污染便可以分别控制。
2.1.2任选式仪器具备在一个通道任意选择各种项目的作用,最高可选水平有60多项,通常是20~40项。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真正任选,根据输入样品的次序,测完一个样品的全部项目后,再去进行下一个,由于这种方法不用更变吸入的试剂,因此对抗击交叉污染要求更高。第二种,是类任选式,以批量测定的办法,把所有输入的样品项目加以分类,同类的项目一同测定,测完一组后再测另一组,此种方式被很多仪器设计人员所应用。
2.2免疫检验
现金,很多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均有紫外光、投射光的用处,能够除去免疫球蛋白、补体C3和C4等反应性蛋白的测试。这种免疫可以将血清的特异性的敏感性相融。解决了主观测试会生出的误差这问题。测试原理是抗体与抗原,构成抗体复合物。根据有关报道显示浑浊的高低在抗体存在下和抗原的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因而消除浊液,能够消散非抗体类物质。颗粒增强抑制浊度法的使用原则是把人血蛋白40um的直径活化构成粒状、人血清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测试带中逐渐消融。通过竞争性结合,从而制止浊度。
2.3药品的检测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大型的主动化分析仪器具备荧光偏振功能。在检测药物方面效果显著。荧光偏振功能,可以在检测药物上有显著是效果。荧光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利用荧光物质对物体分析,其灵敏性、采取范畴和免疫办法的差别太大。按照相关文献汇报可得,跟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分析解决了酶的不稳定,不会出现同位素污染问题,在药物的检测方面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是在药物和抗体连系后,经过低荧光偏低的改变来测得。通过编辑药物和抗体连系形成大分析复合物,接受偏正光的激发发生荧光偏振,小分子药品没有与抗体反应,受光偏振是通过荧光偏振消散,其偏振强弱与药物的浓谈呈反比例。比如在CobasFARA型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光源是氦闪光等,激发光波长285~750nm连续能够调节,发射光波为450nm和515nm,闪光的改变采纳考光补偿。适用于测定半抗原,且不用跟游离荧光标药品分离。当前,FPLA分析在药品检测中使用愈发普遍。大量血药浓度的检测,让临床指导用药剂量与提升疗效起到了积极用处。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当前改类型试剂出产没有国际化,进口试剂价格较贵。总之,伴随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功能的逐渐健全,改仪器必然在医学检验中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
3实例分析
3.1贝克曼AU5800
这一主动化理化分析,可以有效掌控样品的质量,以及特别元素共同下测得所测样本中的原料,能够确保仪器在运作中得出最佳结果。避免系统运作失误。在样本进入本设备中后,测验所获得信息会与样本需要的检验进行关联。样本经过模块通过仪器后,被输送到采样位置。R1试剂探针吸取了R1试剂后,通过反应杯在混匀器中混合后,样本探针会将样本汲取到对应的反应环内,样本与R1进行孵育,R2试剂探针吸取R2试剂,加到反应杯中。仪器从添加R1开启。这一时刻段每间隔18秒会继续测量一次,共有27个测光点。这一时间段所测的数据与制定实验参数定义波长能够将测物浓度计算出。如图2所示为贝克曼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图2)。
3.2贝克曼流水线
贝克曼流水线的处理模式高校,可以将工作流程进行简化、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给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稳定的检验数据。让临床试验水平得到国际一流水准。此流水线系统依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既是:样本处理、分析、存储以及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这多个功能有机结合,可以让软件预计硬件更为完美,让实践操作达到理想效果。前处理部分有常规、急诊、单管插入三种方式,在样本输送模式上采取电管输送,可以让样本在线上运作变得更加灵活,依据不同要求实现不同运输轨迹,能够对全程动态跟踪,在连接离心机的部分依据客户需要使用单台或是多台进行连接,从而达到发展需要;样品分析,可以对每个样本进行实时智能分配,让每个样本在运作中分析完成率提高,降低复查率,同时每台分析仪器在运作中可以随意添加需要试剂当做单机使用或是保养,却不能干扰总线的运作和样本的均衡;存储部分可存放5440管样本,让实验室真实实现自动一体化,降低样本分析所需要人工操作的环节。
[关键词] 自动化检测;管理;血站;检验技术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59-02
随着检验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化及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血站实验室都配置了全自动分析系统,并根据《血站质量管理办法》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实现了全面有效的自动化管理体系。血站自动化检测既提高了检测质量和效率,也减少了人为误差和受污染的机会。目前,血站检测系统使用的自动化仪器主要有两大系统,其中前处理全自动加样器是AT、RSP 以及STAR,后续酶免分析系统是FAME 和BEPO[1]。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检测水平,应采取科学、先进、有效的管理方式,本文结合本站2年多来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有效、长久地运行自动化管理手段,得到稳定、可靠的检验结果作如下探讨:
1 人员素质
由于大部分设备都依靠人员操作,所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对实现有效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资深工作人员带教,接受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以及相关的安全、卫生培训,经测试合格后获得国家规定的血站工作人员上岗证。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进行以上的相关培训外,还要对新进的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充分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对新进的设备安装调试,建立设备及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培训和考核结果进行记录,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以及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成立质量考评小组,每月按照各科业务考核标准,对各科业务工作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错误,集中分析解决本月存在的问题。
2 设备与仪器管理
建立仪器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监控程序,并严格实施,每台设备设专人管理并使用唯一性标签标识。具体措施如下:成立仪器购置和计量管理小组,设专人负责仪器的购置。购置仪器的人员需从仪器的厂家、可行性方面考虑是否购置,并在添置洗板机、酶标仪或离心机等高档设备后,向计量部门申请检定,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定期做好仪器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并设专人管理设备档案,包括购置审批手续、产品合格证、计量检定合格证、验收手续记录、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损坏维修记录及其他变动情况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另外,对于新进的设备必须经安装调试确认完成后才能使用。指定专人负责自动化检验设备程序的编制,其他工作人员不能随便改动,如有变动应立即修改。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并保持整洁干燥,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包括设备的保养、电源检查等,做好维护记录和校准记录,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3 标本与试剂的处理
3.1 标本的处理
由于血液标本的处理对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所以工作人员应做好标本的采集、贮存等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首先,每个采血人员需考核上岗,合格后才准正式采血操作。其次,每个标本都应有唯一的条形码标签,且贴于试管中部,以免条形码扫描不能正常进行。另外,工作人员还需保证离心后的血标本无溶血、脂血的异常现象,保证有足够的血清量,如有异常,填写标本返工单,由外采人员重新取样,确保标本符合各检验项目的要求。在取样后需严格执行血液贮存条件,每天对贮血冰箱温度记录3次,用2%戊二醛对贮血冰箱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处理,血液在有效期内发放,对于过期报废的血液要及时处理。
3.2 试剂的处理
保证进货渠道正规,所有试剂必须经国家认可,具有质检部门及本站质控科确认的合格证书,免疫试剂还必须有批检激光防伪标志。使用前将试剂放于室温平衡半小时,检查试剂包装密封是否完好,试剂是否足量,检查合格后,按比例配制试剂,且尽量由一人核对,以免加错试剂。试验完成后将剩余试剂加盖存放于2~8℃的冰箱内,严格填写出入库、交接手续。为避免标本的污染,出现花板现象,一般2周需清洗容器一次。
4 环境要求
由于自动化仪器对环境要求较高,如不注重实验环境,往往易形成潜在隐患。实验室的建筑与设施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的规定[2-4],要求实验室布局合理且有明确的分区,有充足的照明和操作空间以及有效的消毒设备。实验室室温应保持在18~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80%,环境温度过低易使弱阳性标本出现漏检现象,实验室周围也应避免电网强磁场的干扰。为排除环境因素对仪器的影响,实验室主管应购置自动化仪器对实验室环境进行评估,必要时提前做好实验室环境改造的准备[5-6]。
5 操作流程要求
为确保检测项目、实验步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检验科免疫项目的检测原始记录和实验操作步骤应精确到每分每秒,并执行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总结、整理,保证有据可依。
目前,按照《血站质量管理办法》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血站实验室质量体系已经建立,但建立全面有效的血站实验室自动化体系不是最终目标,我们旨在如何使整个体系有效、持久的运行。为了提高血站自动化检测管理水平,应保证实验室充足的人力资源,并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保证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体系,为安全输血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 2006:167.
[2] 张悦.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5(3):59-60.
[3] 庄执文,陈红,刘鹏. 血站实验室管理与自动化检测的探讨[J]. 中国健康月刊,2011,10(7):36-37.
[4] 段瑞. 血站实验室自动化检测与管[J]. 实用医技杂志,2008,7(30):68-69.
[5] 赵红胜,邢培清,刘玉振. 血站系统自动化检测仪器的选[J]. 中国输血杂志,2005,12(2):89-90.
(新疆伊宁卫生学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对新疆伊犁地区28家医院进行临床调研,目的是掌握伊犁地区医学检验技术的人员结构,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调查结果表明,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市场需求一致,培养规格必须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群的特点。
关键词 :伊犁地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结构;人才培养;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34-02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是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的一支重要队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检验技术水准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医学检验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何适应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是亟待探讨的课题。2011年7~8月暑假期间,我们对新疆伊犁地区28家州级、市级、县级及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对医学检验专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发展需求、岗位分布、用人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全面调查,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的基本思路与形式
调研内容 通过对伊犁地区州级、市级、县级及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了解各医院目前的检验技术装备、技术门类、检验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等情况。
调研方法 2011年暑假期间,我校先后组织医学检验专业十余名教师对伊犁地区2个州、3个市、8个县、5个乡镇共28家州级、市级、县级及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对不同层次医院的检验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检验人员人数、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现状分析
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新疆伊犁地区医学检验人员年龄分布结构尚合理,以中青年检验技术人员为主,但职称和学历结构普遍偏低。与此同时,国家拨专款为乡镇、社区医院配备了常用的检验仪器设备,但多数乡镇医院由于缺乏医学检验技术人员部分检验业务没有完全开展起来,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尤其是乡镇卫生机构,还存在人员不足、学历及职称偏低、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详见表1、表2,下页表3、表4。
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医学检验专业人员主要分布于各级各类医院。调查结果显示,按科室分类岗位设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化、免疫、门诊、临检、微生物、血库及临床急诊等七个科室,对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的各种能力要求包括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业技术能力及职业基本素质。详见表5。
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趋势
医学检验的发展,特别是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使生化、临床检验、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中的部分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不断发展的新型检验技术,如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免疫检验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学发光、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鉴定技术和以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检验技术装备日趋专业化、精密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检测项目逐渐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已由单纯的辅技术工作变成直接参与临床诊断、科研和医疗决策的手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而目前检验科室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开展检测项目的数量及检测水平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医院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医学检验专业成为当今医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应该看到,自动化仪器检验虽具有速率快、重复性好、干扰因素小、可批量测定等特点,便于室内质控和评价,是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自动化仪器的普及,忽略标本的形态学观察造成漏检、误诊也时有发生。实践证明,仪器再精确、再智能也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验,仪器不可能有完全的思维鉴别能力。因此,形态检验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必备的技能,是任何仪器设备无法替代的,应注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此项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刘馨.检验医学在当今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位置[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47.
[2]花雨昆.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7-8.
原理,其基本操作过程是:样本 加酶标记物 洗板 加底物液 加终止液酶标仪比色 判定结果。针对加终止液酶标仪比色 判定结果这一步操作,为探讨终止反应后延时不同时间比色的样本OD值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作者对13名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从428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体检者中检出的13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KHB ST-360酶标仪,KHB ST-36W洗板机。
1.2.2试剂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1.3方法
1)对13例血清标本进行随机编号,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号,用ELISA法检测13例血清标本HBsAg,按照试剂盒中的说明书操作。
2)在加入终止液混匀后立即在酶标仪上比色,记为
0 min的OD值。然后依次在加入终止液后的10 min、
20 min、30 min、40 min在酶标仪上比色,分别记为10 min、20 min、30 min、40 min的OD值。
3)结果判断。本试验的C.O.为0.105,以0 min的OD值/C.O.≥1者判为HBsAg阳性,13例血清全部阳性。
4)将0 min的OD值分别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的OD值配成对子,共4对。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
0 min的OD值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的OD值,结果(表1)。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终止反应后延时10 min、20 min的OD值与0 min的OD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终止反应后延时30 min、40 min的OD值与0 min的OD值比较,P
3讨论
实验室在应用试剂盒检测标本时,一般都是按照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本试验试剂盒中的说明书上表明的比色时间应在终止反应的30 min内完成。而作者所做的试验结果却是:在终止反应的20~30 min这段时间内,样本的OD值便与0 min的OD值有统计学差异。这种差异对OD值较高的强阳性标本影响不大,但对于OD值较低的弱阳性标本,容易造成假阴性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到,第9号标本在延时第10分钟比色时,已经由弱阳性转为阴性。对于有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实验室,不存在延时比色的问题。但对于没有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实验室来说,这个问题就应引起重视。作者建议用ELISA进行HBsAg测定的操作过程中,加终止液终止反应后应立即比色。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HBsAg携带者约为1.2亿,携带率为10%[1]。为了避免给临床造成漏诊、误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实践,严格控制导致HBsAg假阴性结果的因素,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246-01
0 前言
如今政府机关办公自动系统已经得到相当大普及,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但是政府机关在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网络铺盖面积非常大,使用人员自然就会增多,其中管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是导致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使用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因而政府机关在进行信息传递时,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无法保证信息问安全性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门攻破政府机关办公信息的网络黑客,导致办公自动化系统受到严重威胁。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关系着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关系着各类文件信息的保密、关系着能否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 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常见问题
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机关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且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快捷,但是此种自动化的办公模式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办公自动化的模式具有开放性特点,所以非常容易导致系统的安全问题,如病毒的入侵、系统遭到破坏等等问题。病毒入侵、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机关工作信息遭到泄露、系统损坏、数据库信息丢失等等问题。
1.1 电脑黑客的侵入
电脑黑客入侵是致使数据库信息丢失的最主要原因。电脑黑客通过非法的手段进入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当中,对整个系统进行破坏,如在网页上、程序上、磁盘上等等进行信息篡改、信息窃取等等破坏行为。电脑黑客之所会入侵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就一定有其目的性,因此必须予以重视。电脑黑客会如此轻松的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入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政府机关网络设置当中用因特网作为连接的出口,这样网络黑客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入侵。
1.2 病毒感染
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病毒的滋生也是不断。网络病毒并不是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破坏性强、病毒流通性快、不容易被除掉等等特点。网络病毒的传播方式是扩散性的,一般的杀毒软件无法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由此可以看出,当病毒进入到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当中时,就很快能做到扩散式的传播,使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瘫痪掉。
1.3 系统漏洞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会有有漏洞、有缺陷出现的,这其中自然包括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么就需要我们定期、经常的给系统做一些漏洞补丁、修补等等。但是由于当今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广泛,使用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不能够定期为系统做一些修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进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时,安装人员都会为系统留一个后门,如果这个后门遭到泄漏,那么威胁性会更大。
2 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策略
2.1 网络安全预警策略
要想使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是非常重要的。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当中了解到有电脑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感染,那么在网络安全预警当中也就分成了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入侵预警,另一个是病毒预警。首先说入侵预警,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规范行为进行规范。一旦发现没有进行授权的数据信息,就立即进行自动报警,并且在报警过后形成相应的风险处理报告,通过报告可以对系统进行改良,以防黑客的入侵。其次是病毒预警,病毒预警的处理方式就是对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传输的数据、文件进行扫描,一旦发现病毒立即报警。
2.2 数据安全保护策略
2.2.1 黑客入侵方面
首先必须对物理设备进行防护,如在无线通信的线路方面、有线通信线路方面、各项服务器等等。其次是对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不同的服务器储存。而且在访问时一定要设定相应的身份验证、密码输入等等防护措施。最后,对一些至关重要的数据信息一定要谨慎处理,对其进行加密与访问时的认证。
2.2.2 病毒破坏方面
首先要采取的是物理防护措施,把此种措施主要应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设置当中,例如在电源多方面,采用冗余模块方式,在交换端口方面,采用冗余备份方式。其次改变其存储方式和数据管理的方式,利用磁盘来进行存储和管理,磁盘存储方式包括镜像和陈列。最后,对数据进行备份工作,这样做其有利之处在于即使数据丢失也可以得到恢复。
3 总结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类新技术、新研究的层出不求,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为政府机关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其中办公自动化化系统的安全更是关系着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关系着各类文件信息的保密、关系着能否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本文从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常见问题出发,再对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常见问题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希武.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2.
优势和特点
1)亲和力高、特异性强。适配体与靶标之间,凭借彼此互补的三维结构,相互作用后形成牢固稳定的复合物,其解离常数通常能达到pmol/L~nmol/L的水平,并且能分辨出靶标结构上细微的差别。
2)库容量大,识别范围广泛。SELEX技术的靶标远远多于经典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除了有蛋白质、核苷酸分子外,还可以是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金属离子、有机染料,甚至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完整的细胞或组织,几乎囊括了自然界中的全部物质。
3)合成容易,获得方便,易于修饰。适配体的体积比传统抗体小,筛选过程简便、周期短,对实验室的要求不高,并具备自动化控制的巨大潜力。经过化学合成和修饰以后可保持原生物活性不变,还可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增加其他新的化学性质,参加多类反应。标记了荧光、生物素和纳米金颗粒之后,发展出了诸如分子成像技术等疾病诊断新方法。
4)重复性好,纯度高。整个筛选和制备的过程在人为控制之下,所得到的适配体几乎没有生产批次之间的差异,便于日后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不易降解,对温度不敏感,保存时间长,即使变形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性,利于室温下运输。
5)分子量小、稳定性高。相对于抗体或酶,适配体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不易降解,对温度不敏感,保存时间长,即使变形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性,利于室温下运输。
6)应用便捷。SELEX技术所获得的适配体又被称作是核酸型抗体,其优于传统抗体的性质是没有免疫原性,因此便能获得一些低免疫原性甚至无免疫原性靶分子的适配体。并且还省去了传统抗体制备过程中的动物实验,而直接从体外文库中获取。而且适配体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并且没有毒性,利于检测细胞内的靶分子和实现多层次的调控,并能较快地被机体清除代谢掉,经过特定的化学修饰后,还可使半衰期延长,稳定性提高,便于科学研究和疾病诊治。
2SELEX技术的发展
目前SELEX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的筛选方法,越来越多的与各种标靶相对应的适配体被筛选出来。如毛细管电泳法、硝酸纤维素膜过滤法、磁珠分离法、亲和色谱法、Non-SELEX技术、无引物PCR-SELEX技术、微流体SELEX技术、生物芯片SELEX技术、原子力显微镜等各种新的模式也被应用到适配体的筛选中。同时还出现了SELEX技术与定量PCR,SEL-EX技术与流式细胞仪、SELEX技术与ELISA的联合应用,更是极大的提升了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2.1消减SELEX技术消减
SELEX技术是一种经过改良的SELEX技术。以完整细胞为靶标的消减SELEX技术,是在筛选过程中以完整的细胞作为靶标,并消减掉能与已知或未知的共有靶标结合的配体,经过消减后的次级随机文库再投入到特异靶标的筛选中。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从两组高度同源的完整细胞中,筛选出针对其中一种细胞的特异性适配体。这项技术可应用于发现新的肿瘤细胞识别结构,还可进一步作为“生物导弹”,独立完成靶向治疗或携带药物,未来将会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巨大的功效。
2.2自动化SELEX技术
传统的SELEX技术过程需要完成一套重复繁琐的操作,使得筛选相对耗时耗力。自动化SELEX技术的建立可以简化筛选过程,节约时间和物品的消耗,实现高通量和限定范围,达到同时筛选多个靶分子的效果。自动化SELEX技术离不开现代分离仪器的配合,后者的发展推动了前者的进步。2001年Cox等使用Biomek2000自动化工作站成功筛选到了溶菌酶的特异性适配体,通过这种自动化筛选平台,不到2d就完成了12轮的筛选。
2.3导向SELEX技术
适配体的特异性是整个SELEX技术的核心所在,为了提高适配体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可将已知的能与靶标非特异结合的分子掺入到文库中或预先与靶标进行混合后再筛选,这样可获得只与靶标特异结合的适配体。2002年Hamm等将此技术与抗个体基因型的方法联合运用,成功获得了特定激酶抑制剂的特异性RNA适配体。Martell运用特殊的导向SELEX技术,从随机表达盒杂交文库中筛选到了能与E2F蛋白具有高亲和性的RNA适配体。
3SELEX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3.1SELEX技术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依据核酸适配体具有与靶物质高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疾病的发病机制。Roulet等提出把SELEX技术同基因表达串行分析手段联合应用,并通过自动化的序列提取工艺,建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定位模型。通过对转录因子适配体文库中的某一序列进行测序,可了解该蛋白结合位点的特异性,探寻一些以前在基因组中从未研究过的结合位点,掌握在不同的核苷酸位点上非独立碱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为阐明其结合机制提供一些线索。Bian-chi等采取SELEX技术发现,TRF1二聚体在端粒上有两个相同的识别半位点,它们的距离可以变化,且两个半位点的顺序方向没有区别。这为探索端粒长度的调节机制提供了新依据。
3.2SELEX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细胞及其标志物的早期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极为重要,目前已经筛选出多种肿瘤的特异性适配体,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适配体KH1C1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适配体sgc8/sgc3/sgd3、恶性胶质瘤的适配体GBI-10、Burrkitt淋巴瘤的适配体TD05、非小细胞肺癌的适配体S1/S11e/S15、小细胞肺癌的适配体HCA12/HCC03/HCH07/HCH01、乳腺癌的适配体KMF2-1a、结肠癌的适配体KDED2/KD-ED7/KDED9/KC2D3、小鼠肝癌的适配体TLS9a/TLS11a、卵巢癌的适配体DOV3/DOV4/DOV6。它们可以特异地识别肿瘤细胞,仅需少量肿瘤细胞即可实现准确的鉴别和分型。将适配体与纳米颗粒结合后通过比色检测,观察颜色的变化即可判断有无靶标细胞。这个实验非常敏感,样本中的靶细胞数超过百个即可检测出来,还不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和待检靶标的标记与修饰。因此,有可能成为常规筛查活体标本中新生肿瘤细胞的一种新方案。与此同时肿瘤细胞的分子成像技术也已经问世,它能够从细胞水平对生物过程进行可视化描述及测量,不仅能定位病灶,观察某些影响肿瘤细胞行为的生物过程,还能观察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反应。Kim等研究将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特异性适配体与金纳米材料结合后,带有PSMA的前列腺癌细胞便能够被特异性地标记出来,将其作为造影剂应用在前列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比传统的造影剂显像时间更持久,毒副作用更小,应用价值更显著。SELEX技术还在血液的生化检查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用其检测血液中的某些靶分子,将比传统方法更特异和高效。脑尿钠肽(BNP)常被临床上用来评价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Lin等采用SELEX技术的原理,筛选到了能与BNP特异结合的适配体。在微流体试验模式下,被荧光标记的适配体可以快速测出血液中BNP的浓度,比放射免疫分析法或是免疫分析技术更精确、更经济。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生成的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具相关性。Bini等开发出了一种带有光化学性质的CRP特异性适配体,当血液中的CRP浓度超0.005mg/L时就能被检测出来,敏感度非常高。这一成果为新型CRP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SELEX技术还被应用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其能克服传统检测方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的缺陷,为新型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例如结合分支杆菌的特异性适配体CSRI2.11检测过程比传统的培养鉴定法更省时更敏感;丙型肝炎病毒的适配体ZE2可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现丙型肝炎的早期筛查,不受抗体检测时窗口期的制约;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适配体PL1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很好的区分患者是否感染了出间日疟原虫或恶性疟原虫。
3.3SELEX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SELEX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功效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适配体在体内与靶分子结合,理论上可以对靶分子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产生影响,靶分子也会因此发生信号传导的改变甚至丧失原本的功能,直接或间接阻断疾病发生进程。以此开发的靶蛋白功能阻断剂,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全球首个适配体药物是2004年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哌加他尼钠,可用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SELEX技术在凝血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已找到了可用作抗凝血和抗血栓药物的适配体REG-1,其结合的位点是凝血酶的肝素结合位点以及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方面,也已获得了具有药物开发潜力的特异性适配体,如可用来拮抗自身抗体已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配体,还有能刺激T细胞释放的4-1BB的适配体。对于肿瘤的治疗,基于SELEX技术研制的适配体药物更是走在前列,进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如对实体瘤和复发性急性髓样白血病有良好疗效的AS1411,更出现了连接金纳米棒的适配体,用作肿瘤靶向光热治疗。适配体药物作为抗病毒药,也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比如用来抑制狂犬病病毒的复制和干扰艾滋病病毒的体内合成。除此以外,核酸适配体还可作为运输工具,特异性地把药物运送至靶标细胞或组织达到定点清除的治疗效果,研究比较成熟的有装载着阿霉素,用来杀伤前列腺癌细胞的复合适配体药物。
4展望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检测项目 检测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73-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1]。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监测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是判断被检食品是否可被食用、衡量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判定依据之一。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反映出食品卫生环境和食品加工环境的具体现状,能评价食品为微生物污染的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饮食安全,笔者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项目、检验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 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
1.1 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
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一直到食用前的任何环节,微生物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食品中造成污染。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可以评定食品污染的程度。
大肠菌群是指载7 ℃的条件下,能分解乳糖、产气、产酸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关,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因此将其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表明食品是否存在粪便污染。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是指在100 g或100 mL样本中,大肠菌群数的最近似数(MNP)表示。大肠菌群数的高低,直接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间接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可能出现食物中毒和流行病,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菌落总数是指载37 ℃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1 g或1 mL样品在培养24 h后所生长的菌落总数,是评定生活饮用水和食品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1.2 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
在国家相关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食品中某些微生物的含量,除要检测上述反映食品污染程度的指示菌外,还应检测其中的致病性球菌、肠道致病菌和其他致病菌[2],主要包括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等。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准确性高、可靠性好、特异性强和快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检测技术也从传统的培养水平转向现代的分子水平,并逐渐向自动化、仪器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可靠性[3]。其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探针和酶聚合技术。前者的基本原理是将已知的采用同位素或其他方式标记的核苷酸序列DN段,加入到已经变性的需要检测的DNA样品中,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杂交双链,达到判定样品DNA的目的。其最大优点在于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后者是一种在机体外扩增DN段的新技术,又可称为体外DNA扩增技术。岑定聚合酶产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比色测定法、凝胶电溶法和化学发光测定法,灵敏、准确和快速是其优点。
免疫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乳胶凝集技术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人工大分子乳胶颗粒发生的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而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可定性定量检测特异性抗原抗体,用抗体包被的聚苯乙烯孔捕捉抗原,用另一个结合了酶的抗体[3]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左后用比色法记录结果或生成酶底物观察。
随着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产生了半自动或自动微生物检测仪,以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居多。常见的仪器分析法主要包括流式细胞技术(FCM)、免疫磁性分离技术、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VITEK-AMS系统、电阻电导检测器和ATP生物发光法等[4]。其中FCM逐渐用于细菌、病毒的鉴定、检测盒计数等;与以常规方法比较,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以快速为最大优点;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VITEK-AMS系统实现了检测过程的的自动化,且快速、精确度高;电阻电导检测器能推算出样品中的原菌数;ATP生物发光法是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最方便可靠的技术和方法。
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准确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保证,从而达到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的目的。
3.1 检测人员素质
食品微生物检测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具有相应微生物资质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坚持准则,不断提高检验技能。
3.2 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正确使用
实验室应该配备适用的微生物检验设施设备,包括基本的检测设施辅助设施,另外要注意在特殊环境下放置操作特殊设备。在第一次安装水浴锅、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热灭菌箱等设备时,要进行温度一致性和稳定性检验;以后使用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和清洁消毒工作。培养基采用高压湿热灭菌,部分煮沸灭菌,对热敏感的培养基采用滤膜过滤法。
3.3 采集有代表性的标本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无菌并以无菌操作采样。要选择具有耐消毒灭菌性能的采集工具和容器,在使用之前要认真清洗,之后采用常规方法使其内部干燥,还要消除其内的细菌。其次,在采集完成后,样品需放置在合适的容器内密封,然后将不同样品贴上相应的标签,填写名称、编号、时间、地点、数量、采样人等,并做好资料记录,冷藏处理并在最短时间内送检;另外,采集样品数量必须为检验所需量的3倍或更多,以满足检验、复检和存档备查的需要。送检样品必须注明数量、质量、采样条件、采样时间和送检时间,收到后必须签字,注明接到时间,并立即化验。
3.4 样品的运输和储存
在运输和储存样品时,要避免阳光照射和外来物的污染。采集的样品应尽可能在接近原有温度的条件下送往实验室,防止样品中固有微生物的生长变化。如不能及时运送,要接近原有储存温度。运输时应保证样品的完整性[4],一般不应超过3 h。
参考文献
[1] 唐倩倩,叶尊忠,王剑平,等.ATP生物发光法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8,29(6):460-465.
[2] 林蕾,张炜.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0):97-99.
【关键词】 电化学
【关键词】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为了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我们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了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 TPOAb 水平,旨在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90 例(男 12例,女 78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8.5岁。结合临床表现,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升高,高灵敏促甲状腺素( hTSH)显著降低。
1.1.2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46 例(男 7例,女 39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 35.2 岁。其中,桥本甲状腺炎 42 例,特发性粘液性水肿 4 例。结合临床表现,FT3、FT4 显著降低,hTSH 显著升高。
1.1.3 单纯甲状腺肿大(甲肿)组:45 例(男 9例,女 36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 29.2岁。无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FT3、FT4、hTSH 均正常。
1.1.4 正常对照组:35 例(男6例,女 29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2.2岁。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合格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所有受检者均清晨空腹静脉采血3 ml,于 2 h内分离血清并上机测定完毕。
1.2.2 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仪器为美国罗氏 Elecsys 2010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进口试剂,所有操作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果由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打印。
1.2.3 统计方法:全部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
2 结果
甲亢组和甲减组血清 TPOAb 水平明显高于甲肿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甲肿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 TPOAb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 1。
表1 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TPOAb水平(略)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由 T 细胞所介导的器官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针对甲状腺抗原的自身抗体,TPOAb 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普遍存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1,2]。近年来研究证实,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是甲状腺微粒体(TM)的主要抗原成分,存在于患者体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就是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TPOAb与AIT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对于 AITD 的诊断,测定血清TPOAb比测定 TMAb 更可靠[1,3]。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甲亢组和甲减组血清 TPOAb 水平明显高于甲肿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也证实了上述观点,提示 TPOAb 在AITD 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TPOAb 还是 AITD 患者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指标,而且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对原发性甲减患者,结合 hTSH 升高,可以发现早期甲减病人。对可疑甲减患者,若 TPOAb 升高,有助于原发和继发甲减的鉴别。HT 患者,TPOAb 终身存在,如临床表现典型且 TPOAb 持续高水平,可作为诊断依据确诊[4]。TPOAb 可作为 Graves 病、桥本甲亢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指标[5]。总之,应用 ECLIA 法检测血清中 TPOAb 水平,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试剂时效长,检测效率高,能及时为临床上诊断、治疗甲状腺疾病提供实验依据,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邵新华,刘树业,张卫民,等.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2):90
2.Feldt-Rasmussen U.Analytical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goals for testing autoantibodies to thyroperoxidase,thyroglobulin and thyrotropin receptor[J].Clin Chem,1996,42(1):160
3.蒲丹,本章.过氧化物酶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临床价值的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5):433
【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毕业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是给社会提供高质量医学检验人才的关键环节,而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实习是医学检验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学科特点和笔者多年的带教经验,就如何培养毕血生职业思想道德品质、综合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提供借鉴。
医学检验学属于实验室医学,是在实验室内对人体材料进行检测分析的科学。医学检验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其实习阶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临床免疫学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临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科。实习是学校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习,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会得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会进一步提髙。实习也是学生今后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近十年来,随着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已成为检验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并不是有了先进的设备,检验结果就肯定能准确,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检验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医学检验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科室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十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并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1.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医学实习生作为具有广泛科学知识和良好实验技术的未来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兴衰,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因此,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医学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每批到科室实习的学生在进人临床免疫专业组之前,首先阅读本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ed,SOP)。从标本的接收,编号,平衡,离心分离血清到最后实验操作,审核报告,熟悉每一步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台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没事到处串岗的情况出现。
2.注重生物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培养
我国在经历SARS后将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也给医院各类实验室敲响了警钟。同时,学生在校期间由于生物安全方面无专门课程培训,掌握不牢固,实际运用不够,对实验室感染和生物安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必须积极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教育。
安排学生系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律法规,提高生物安全的防范意识。并要告诉学生自己已成为实验室的一份子,关系到整个实验室甚至整个医院的生物安全,必须以管理者的姿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实验室严格区分污染区和非污染区,严禁在污染区进食,严格遵守实验室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理制度。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规程,减少各种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学会基本的安全防护技能,比如日常工作必须掌握的正确洗手方法,口罩、帽子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废弃的一次性手套不能到处乱放;意外伤害时的正确洗眼、淋浴,皮肤伤口的正确处理等,都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3.重视免疫学检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生步人成熟的基础。学生在学校主要是接受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实验课程相对较少,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因此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融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带教老师要耐心示范各种检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姿势,同时强调各种操作误差和人为误差引起的检验结果不准确,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动手。有时,带教老师不事先把检测标本的结果告诉同学,而是检查同学的实验结果并作比较,然后总结这次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希望能通过实习,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做到拿到一份免疫检测项目的说明书,就能把实验做完、做好,并了解其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运用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以提髙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仪器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值的时候,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所患疾病本身还是标本采集不当所致,还是检测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而不是盲目相信自动化仪器,简单地发个报告了事。现在,全国各大医院检验科均已从以前的手工操作步人自动化仪器检测阶段。
自动化仪器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既丰富了检测方法,也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动化仪器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根据免疫室的工作性质特点,充分利用下午时间,对每台仪器从原理、操作到参数的设置,仪器的曰常保养、定标、质控情况作细致的讲解。让他们亲自动手,熟练掌握仪器操作。因免疫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就要求着重培养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免疫学的实习主要是技能操作和概念性知识的掌握。我们把技能操作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一般性操作,这种操作技术性要求不高,只要按要求操作及一定经验就能得到正确结果,如酶标仪的使用、普通的TRUST试验等;另一种是新技术、新项目的操作,因现代免疫学的飞速发展,诞生了各种新的免疫学方法,针对这一现象我科引进了一批新仪器,如电化学发光、生物微矩阵检测系统等。这些操作需在老师的带领下操作,要求实习生多看、多问、多总结,逐步上机。在实习生“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我们在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过程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成分较为复杂,首先让学生讲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然后分析其抗原组分,带教老师再讲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其主要抗原和抗体系统的特性及其“阳性”时的临床意义,最后让学生根据检查报告分析讨论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时可能出现哪些模式,如什么是人们通常讲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其代表的临床意义如何?对于表面抗原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抗原抗体的同时阳性?乙型肝炎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实习生回顾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再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很快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此外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用ELISA方法测定HBsAg时,带教老师提出以下问题:HBsAg测定的原理;HBsAg检测为何不采用一步法;什么是钧状效应(HOOK);如何解决高浓度HBsAg检测的假阴性问题,等等。挖掘学生潜藏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而“为创造性而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句盛行的口号,创造性的培养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因此,重点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带教,实习开始由专职老师带领,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学会从操作中了解技术知识及方法,在脑海中留下烙印;二是放手不放眼,多让学生练习技术操作能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老师虽然放手,但是不放眼,指导技术操作,发现不当之处,马上指出,即锻炼了具体操作能力,又掌握了技术知识;三是培养结果分析能力,操作结束后,对于结果的判断,老师要认真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阳性结果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阴性结果有何原因,或者不排除相关疾病,既锻炼了操作技能,又培养了思考分析能力。
4.重视建立与培养学生的“全面质置控制”观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所釆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临床诊断与治疗,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为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控制。简单的说“全面质量控制”是指: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4.1分析前质量控制
包括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等过程。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样本采集不当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溶血。如为了使学生看到溶血对于结果的影响,对溶血标本,通知临床重新留取标本,两个标本对照做(平时我们会舍弃溶血标本),溶血标本对ELISA的结果造成假阳性,通过结果差异的对比,加深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了解。
4.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即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项目包括试剂、诊断血清、仪器等。每天的操作都应带有质控,并做好记录绘制质控图,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失控的实验,应分析和找出原因,并重做以纠正实验错误。操作中注意严防污染,每个标本用一个吸头,不能交叉反复使用。每天作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等。但并不是室内质控合格任何检测报告都可以发出。为此我们在带教中时刻提醒学生执行“三查三对”制度和“差错记录”制度。对于任何异常报告都不能轻易发出,必要时与临床联系,做好临床的“侦察兵”。
4.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包括结果计算、发出等过程。在这—过程中主要建立“结果反馈”制度。对过高或过低的检测结果,要求学生再一次核对及复查,确认无误后再发出报告,同时与临床联系看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如不符重留标本复査^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我们的工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5.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们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髙级人才,其中包括他们的科研能力。因他们初次接触科研,对科研方法、基本过程不了解,科研效率低。表现为文献査找和获取的速度慢,技巧不足;立题较表浅,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较多;写作水平不高;写作速度慢%。而实习这一年是他们锻炼科研能力的最佳时机。首先选择年资较髙的具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老师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让他们从文献的检索、科研设计、科学实验、课题总结到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上都能得到正规的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他们自己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毕业论文实施可全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适用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
6.提高临床免疫学专业外语能力,把握学科进展
分子免疫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检验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者一方面要摄取大量的国外信息需要扎实的专业外语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量进口诊断试剂的应用也需要对专业外语应用自如。大部分实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共外语基础,但对专业单词常常感到陌生,专业外语学习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实习期间由于时间紧,需要实习的亚专业又非常多,总结我们的经验,把专业外语实习教学贯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第一,从临床免疫学大量的简写入手,让学生牢记简写的英文全称,如Ab的全称为antibody、ELISA的全称为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g的全称为immunoglobulin、HBsAg的全称为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外-斐试验的全称为Weil-Felix、McAb的全称为mono-clonal antibody、HCV的全称为hepatitis C Virus、AFP的全称为alpha-fetoprotein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大部分常用免疫学简写;第二,在ELISA应用过程中,找一份标准的全英文使用说明书,先让实习学生初步翻译,讲出其主要内容,对于一些相对专业一点的单词,查阅专业词典,分段讲解其操作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举一反三让学生牢记其内容,实际上此类实验的操作说明大同小异,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通过上述努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初步奠定其专业外语能力,为实习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适应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7.重视服务意识培养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检验人员要更新服务理念,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一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患者的需求是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检验人员应时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宗旨,应努力做到把患者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患者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新的服务理念带给患者全新的感受。总之,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犹如纸上谈兵。临床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关键教学环节,是专业理论与临床工作的衔接阶段,为适应医学检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探索与改革临床带教方法,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s, developing and the using of many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such a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genechip techniqu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crip quick testing technology, flow injection immuno-analysis, Biosensors, etc,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the farm products.
关键词: 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Key words: farm products; hazardous substances;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test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86-02
0前言
农产品安全性要求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的物质或因素,它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安全已成为事关人民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及时、安全、准确地检测出农产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农产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随着农产品分析物质的不断微量和痕量化,农产品基质的不断复杂,仅使用传统分析技术已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简化前处理过程、而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安全可靠,且能进行特异性处理分析,其在农产品分析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1],目前在农产品检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基因芯片技术、分子印迹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biosenso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传统农产品前处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应用于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1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2-3]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荷兰学者Weeman与Schurrs和瑞典学者Engvall与Perlman几乎同时提出的。最初ELISA主要用于病毒和细菌的检测,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应用于抗原、抗体的测定,范围涉及到一些药物、激素、毒素等半抗原分子的定性定量检测。它是在RIA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它利用酶标记物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免疫反应与酶的催化放大作用相结合,既保持了酶催化反应的敏感性,又保持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极大的提高了灵敏度,且克服了RIA操作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伤害。酶联免疫分析法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最为常用。农兽药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包括待测物选择、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合成、抗体制备、测定方法建立、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方法评价等步骤。ELISA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纯化步骤少,大量样本分析时间短,适合于做成试剂盒现场筛选等优点,使其可试验快速现场监测,是现阶段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较多的一项检测技术。目前酶联免疫检测的农、兽药残留种类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兽药类等。
1.2 基因芯片技术[4-5]基因芯片技术是采用原位合成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核酸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样品的快速检测。基因芯片技术是基于芯片上的探针与样品中的靶基因片段之间发生的特异性核酸杂交。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与核酸杂交相似,但它将大量按检测要求设计好的探针固化,仅通过一次杂交便可检测出多种靶基因的相关信息,具有高通量、多参数同步分析,快速全自动分析,高精确度、高精密度和高灵敏度分析的特点,是目前鉴别有害微生物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基因芯片对常见致病菌进行了分析检测。
1.3 分子印迹检测技术[6-7]分子印迹技术利用化学手段合成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MIP能够特异性吸附作为印迹分子的待测物,在免疫分析中可以取代生物抗体,被科学家誉为“人工抗体”。它具有一定的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潜力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农兽药在农产品基质中的痕量残留性以及基质的复杂性,需要对待侧的农兽药物质进行分离,净化和富集。MIPs的固相萃取(MISPE)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生物、农产品、环境样品分析,作为监测药物、生物大分子、烟碱 、除草剂 、农药等的预富集处理。根据直接竞争免疫分析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示踪物,灵敏度虽不及生物抗体免疫分析得到的结果,但分析时间缩短而且该放生抗体具有上百次的可再生使用次数。使用MIPs作为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是另一具有发展前景的应用。较之抗体、受体或酶,MIPs制成的传感膜有明显的优越性,如适用范围广、能够长期稳定、耐高温和耐腐蚀。
1.4 PCR技术[8-11]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于1985年,由美国Cetus公司和加州大学联合创建。PCR技术利用变性与复性原理,在体外使用DNA聚合酶,在引物的引导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的参与下将模板在数小时内进行百万倍扩增。该技术可选择性地放大特定的DNA序列,因此在农产品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该技术通过直接测定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利用电脑分析软件对PCR过程中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动态监测和自动定量,从而成功地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不需要进行凝胶电泳,避免了交叉污染,使反应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更高的自动化程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重PCR、标记PCR和不对称PCR等多种不同的PCR方法都被应用于农产品检测中,它们的应用使PCR技术拥有了更高的灵敏度和更短的周期。
1.5 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即膜载体免疫分析快速检测技术)[12-13]
试纸条与试剂盒相比较具有更加易于携带、检测更加迅速等优势。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特别是现场快速检测,并不一定需要对每个样品都获得定量数据而只需要定性地判别出某个样品是否含有某种农兽药,含量是否超过规定标准既可。因此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可以获得结果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是最为合适的检测工具。试纸条技术与试剂盒相类似,其特点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载体。标记物可用酶或各种有色微粒子,如彩色乳胶、胶体金、胶体硒等,以红色的胶体金最为常用。固相膜的特点在于其类似滤纸的多孔性。液体可穿过固相膜流出,也可以通过毛细管层析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常用的固相载体膜为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试纸条技术主要包括酶标记免疫检测技术(immunoenzyme labeling technique)和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酶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是以酶为示踪标记物,而胶体金标记免疫检测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酶标记检测技术包括flow-through和dip-stick两种形式,胶体金标记检测技术包括flow-through和lateral-flow两种形式。
1.6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14]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法是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重现性好的流动注射分析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免疫分析集为一体。这种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时间短、需要样品量小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利用FIIA对一些样品分析,测定耗时不足1min。FIIA有:均相FIIA和非均相FIIA。流动注射免疫分析主要包括:流动注射脂质体免疫分析技术、流动注射荧光检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检测和流动注射电化学检测。利用FIIA是一种灵敏性、专一性、准确性好、快速、节约成本的方法,样品也不需要预处理和富集。
1.7 其他分析技术[15-18]免疫亲和(Immunoaffinity)是利用生物分子间专一的亲和力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偶联亲和配基的亲和吸附介质为固定相亲和吸附目标产物,使目标产物得到分离纯化的液相层析法。亲和层析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如结合蛋白、酶、抑制剂、抗原、抗体、激素、激素受体、糖蛋白、核酸及多糖类等;也可以用于分离细胞、细胞器、病毒等。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技术是将毛细管电泳技术(CE)与免疫分析技术(IA)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分为竞争性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和非竞争性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与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的检测器主要有激光诱导荧光和紫外检测器。其中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因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对抗体或是抗原进行荧光标记而被广泛使用。此外还有生物传感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磁免疫分析技术、蛋白质芯片、等。
2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农产品的跨区域、跨国际流通,对农产品病原菌的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出发,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是农产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尽管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它们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广泛应用于实践,仅能作为标准检测方法的参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快研究步伐,建立真正实用的农产品快速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大进.改革开放30年食品理化检测方法的发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21(4):309-312.
[2]尤敏霞.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0(3):237-238,240.
[3]江小雪,张 昭,武霓,王鸣华.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在杀菌剂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9,(3):562-566.
[4]陈昱,潘迎捷,赵勇,金维荣,秦红友,徐晓晶,唐明未.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方法的建立[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2):285-291.
[5]杨喻晓,张|文,丁美会,沈立荣.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 2009,17(1):68-70.
[6]安奉凯,潘红青,贾晓川,王硕.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3):154-157.
[7]徐小艳,田兴国.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8,(11): 108-110.
[8]周晓红,李 晖,杨杏芬.食品中诺如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36(4):234-238.
[9]宋岱松.多重PC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5):57-58.
[10]雷永良,王晓光,叶碧峰,梅建华,柳付明,陈莎彬,兰进权,李永芬,陈秀英.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在食品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828-830,857.
[11]刘辉,杨利平,张 滨.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8, 24(4):166-169.
[12]黄小燕,梁珠娴,李 繁,鲁玉花.盐酸克伦特罗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应用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446-449.
[13]高志贤,周焕英.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 2008,(2):42-46.
[14]金绍祥.流动注射分析法与多种仪器分析联用的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45(2):238-241.
[15]韩惠雯,黄菲菲.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脏中的赭曲霉毒素A[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21(3):250-252.
[16]陈继冰.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