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时间:2023-06-01 09:4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主题目标;主题内容;主题情景;数学教育;相结合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幼教事业展现出了一副新景象,当幼儿课程改革的春风迎面吹来,一个新名词展现在大家眼前,那就是——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适应幼儿需要和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开展教学的活动。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主题一般来源于儿童自身的生活事件、社会生活事件和兴趣、热点等,主题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育模式,它注重课程的整合,注重教育的回归生活,使幼儿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幼儿数学教育因此面临比较尴尬的处境,长期以来,数学就以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在幼儿的教育中形成了独立的体系。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数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上摧毁了幼儿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基础。因此,在实施《纲要》和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产生了困惑:幼儿园到底要不要进行数学活动?怎样将数学活动整合到主题活动中?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把总是在数学课上很随心所欲地安排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常常是想到什么教什么,或是打着“生活中的数学”的名号随便找一些内容来上,又或者把数学像小学数学教育一样当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置,完全脱离了主题教育。如何解决主题活动整合性与数学活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本学期,我正好在班级里兼了数学活动课程,于是在如何设计实施主题活动中的数学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从活动目标中找到数学活动与主题活动的交接点,使二者相融合

《纲要》指出: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因此,主题活动的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应是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应体现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

(一)使数学活动目标与主题活动目标相结合。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目标的整合,将数教育目标与主题目标互相结合起来,找到彼此的结合点,以不同活动形式强化同一主题思想,数学与主题是从属关系,数学应为主题服务。数学在主题大目标的指导下,在考虑数学知识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上努力与主题目标整合。或将相关的内容在不同形态中相互转换,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究、实践、体验等过程来获得知识经验,打破了以往的简单传授和灌输;我们注重科学方法的学习,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推理等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强调良好习惯、态度的养成,将情意的培养与认知有机结合,促使幼儿养成好奇乐学、细心耐心、合作负责的态度。

(二)用数学教育目标来平衡主题活动内容。

数学教育目标涉及逻辑、数、量、形、空间、时间等方面,如果教师对这些目标有个总体认识,就会自觉地平衡各方面的内容,把数学目标与主题活动联系起来,捕捉一日生活中各种数学教育的契机。

二、从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找到交接点,使二者相融合

一方面,由于数学与幼儿的生活以及其他教育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内容和形式入手,寻找它们的联结点,将数学融入以其他领域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中。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特有的学科体系,数学知识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有些内容很难整合到以其他领域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中。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以数学内容为主体的主题活动。

(一)在主题活动中以数学活动主题为主。

1.组织专门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一个主题活动背景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往往很多,我们在分析这些内容之后,提炼出该主题下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最有价值的数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2.在主题环境创设中适当融入数学教育内容。除了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组织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外,我们还根据主题目标,将适合幼儿自主操作的一些活动内容融人主题环境之中,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自主建构数学经验。

3.在数学区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吻合的操作材料。教师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时既可遵循数学学科本身的序列,又可追随主题活动的变化。

三、从主题情境脉络中相互联系地学习数知识,积累数经验

中班“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情景中结合数学活动内容有:

1.参观超市——可引导幼儿观察物品如何分类摆放的,作观察记录

2.购买物品——籍此认识人民币1、2、5、10元钱,感知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在对数学教育内容进行检索后,老师便可以根据主题进程,根据幼儿在主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兴趣热点,创设多样的活动情境,展开以上某些活动事件,把数教育的任务和主题任务结合起来,使数教育紧紧追随孩子的生活,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推动孩子在生活中建构和运用数经验,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而当不同主题出现同样数内容时,老师可以幼儿的兴趣点来平衡、以教学来平衡,动态地丰富、调整数教育内容,使之成为主题进行曲中一段段美丽的生活旋律。

在主题背景下的数教育内容的正确选择和把握,促使教师们进一步了解主题具有的数学教育价值,明确哪些数学学习经验可整合在主题中,然后再以幼儿发展为本,继续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投放材料、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主题探究中情感得到升华的同时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主题活动中数学活动实施的成果和评价:

在这一段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小朋友们在数学方面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我深切地体验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数教育实践是一项极其富有意义的研究。

(一)促进了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激发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教师从原来的教孩子到给孩子创设环境,提供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探索,把孩子推到了主体性学习的位置,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强。幼儿接触到的数学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这使他们常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2.加强了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在自由观察、讨论、绘画等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感性经验、增强了实践操作的能力,改变了以往纯粹的知识接受型学习,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更有利于孩子依靠自己的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和学习习惯

在主题活动中数教育研究的过程里,幼儿对于问题和困难,不再紧紧依赖老师,而能自己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有时也会求助于同伴的合作和帮助。我们还发现,幼儿无论在数活动还是其他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注意力集中,不易受干扰。近三年的幼儿入小学调查,从各所小学信息反馈,机关幼儿园的孩子更活泼、大方,他们爱动脑、爱提问、爱探索,很多成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和小干部,使机关幼儿园成为平常百姓最喜欢、最认可的幼儿园之一。

(二)使幼儿能更加系统、集中、有目的地学习数学。

我们在主题活动中把数、量、形、时空方面的知识点用一个主题统一起来,避免了将数学内容整合到其他主题活动中出现的条块分割的状况,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得系统、集中。

综上所述,利用上述三种方法在主题活动中设计实施数学教育,才能使数学学习由难变易, 取得实效。幼儿才会对数学更加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幼儿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 主题活动教学模式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52-02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学术领域对幼儿教育的研究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以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中国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要根据幼儿培养需求出发实施创新,这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被普遍应用。但是,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幼儿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针对目前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采取创新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 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没有明确教育方向

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对幼儿开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利于幼儿更好地成长。但是,从目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由于没有明确教育方向,导致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式,但是没有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1]。幼儿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幼儿教育不仅关乎到国民整体素质,而且还会创造社会效益,所以,在幼儿教育中采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就必然难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2 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不够规范

主题活动教学模式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会根据幼儿教育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且还会根据幼儿家长需求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幼儿到幼儿园接受教育,促进幼儿园规模化发展[2]。但是,在幼儿园主题互动模式的具体实施中,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或者幼儿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育的核心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幼儿园的行业竞争日渐激烈,虽然幼儿园实施了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却没有将规范的教育体系制定出来,导致教育缺乏专业化水准。

2 主题教学活动模式的创新原则

2.1 主题教学活动模式与国家的教育指导方向一致

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对幼儿开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利于幼儿更好地成长。在世界同龄儿童中,中国幼儿所占有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已经超过了20%。中国的教育要更好地发挥,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国家对幼儿教育明确了指导方向,要求幼儿教育形式要力求形式多样,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幼儿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幼儿教育不仅关乎到国民整体素质,而且还会创造社会效益,所以,在幼儿教育中采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要着眼于长远。

2.2 主题教学活动模式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教育中采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就是适应现行的教育环境而采用的动态的教育模式,重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对幼儿教育都会提出相应的指导思想,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就要对教育模式做出调整。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在特定的时期内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教育模式,以达到预期的幼儿教育目标。

2.3 主题教学活动模式要符合幼儿的个性特点

中国在近年来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适龄儿童进入到幼儿园中,接受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成长,相应地,对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确保主题教学活动模式符合幼儿的个性特点,才能够切实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3 创新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3.1 教师要对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正确理解

所谓的主题活动,就是以幼儿智力开发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综合性的活动,要求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利用,以有效地完成主题任务。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知识需求[3]。这就要求主题活动要围绕着幼儿展开,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主题活动中,通过提高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但是,幼儿在活动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指挥,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活动。要使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切实地发挥教育作用,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注意围绕着主题展开,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更好地完成幼儿教育目标。

3.2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中充分运用环境材料进行美术教育

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育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喜欢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幼儿普遍对美术活动非常感兴趣,自然会乐于参与其中并用绘画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境。幼儿园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就会以美术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幼儿美术作品的创作决定于画具材料。现行的画具材料不仅多样化,而且科技含量较高,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的时候,就要指导幼儿合理地使用油粉彩、油性彩笔、可乐笔、彩色画纸等等工具,鼓励幼儿对绘画不断探索,以从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教育体验。比如,教师开设美术主题活动,主题内容是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就可以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幼儿使用蛋壳、砂纸、麻绳等等材料创作绘画作品。幼儿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就意识到绘画并不是用绘画工具才可以完成作品,而是可以废物利用。

3.3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中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对自己以准确定位,从幼儿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对主题活动教学深入探索,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的素养进行培养。在对幼儿进行主题教育中,每一个教育阶段都需要重视,幼儿教师要懂得自己在幼儿园从事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重视传递给幼儿,而是对幼儿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深化对主题活动的研究。幼儿具有爱玩的天性,幼儿教师作为主题活动的研究者,要对幼儿的思想、情感以高度关注,从情感的角度对幼儿的兴趣进行研究,不断地调整教育元素。幼儿教师要有能力通过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幼儿的隐,与幼儿建立交流渠道,以活动方式为载体与幼儿建立交流。比如绘画、歌唱、舞蹈、游戏等等,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不仅深化了对幼儿的智力培养,而且还有助提升儿童的审美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普遍会采用主题互动模式,让幼儿在互动中接受教育,可以提高幼旱慕煌能力。但是,在活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中,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幼儿园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有助于幼儿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云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拼盘问题及其解决[J].上海教育科研,2011(2):92-93.

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主题活动;策略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智能是多种多样的,提出了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发现和提出给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正确分析我国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幼儿其他智能上的表现,引导幼儿发挥优势智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主题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主题活动过于形式化

幼儿主题活动在设计方案时常常未能站在幼儿园整体角度去规划设计,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活动任务,在各领域与各学科之间强拉关系,任意从中选择一个主题内容,使得整个课程活动结构松散,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主题性不明显,学习意义不大,学科本身的学习价值也受到了影响。此外,很多主题活动的设计过于形式化,牵强附会,也极大损害了实践中的活动组织。

幼儿主题活动过程主要以教师带领幼儿活动为主要模式,活动中幼儿主要是被牵引的,过多的强调幼儿具体知识的掌握。活动仅局限于课堂中,幼儿的探究发现式学习在活动中是被广泛忽视的。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幼儿唱歌以提高他们在歌唱方面的表现能力,甚至有些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曲目一遍遍地灌输给幼儿,这种活动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

(二)幼儿主题活动缺乏系统性

幼儿园当前的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更多关注教学的广度与横向衔接的问题, 而很少考虑活动内容的深度以及活动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顺序等问题。幼儿园没有专门用于主题教学的教材,目前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就是在原有各科教材中抽离出相关内容组织在一起, 开展所谓的主题教学活动, 致使主题活动过于庞杂,丧失知识的整体性。幼儿园方案众多,大多属于各个班级各个年龄段之间独立的主题教学活动,无法建立起系统的课程与教学方案之间的衔接关系。

另外,当前我国幼儿主题活动设计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定位。幼儿能力的发展要求对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力等方面的智能有所忽略,仍旧侧重于数理智能和语言智能两大项,过多关注任务的完成,忽视幼儿实际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主题活动忽视层次性

目前,一些教师在设计主题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采取直线式的方式把知识作为主题的核心,将多种学科领域结合起来去整理和设计,然而这种方式的处理缺乏层次性考虑, 没有对同一年龄班或者整个幼儿园不同年龄班之间主题活动的递进与衔接进行设计。根据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最好采用螺旋式的课程设计,选择一个大主题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主题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能够有机的衔接起来, 构成一个主题逐层拓展与深化的螺旋式主题网络。

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幼儿主题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多元化

教师应为儿童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环境,同时调动多种智能充分利用幼儿多种感官去探究和学习。对幼儿的智力领域一视同仁,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有意识地指向幼儿多种智能的其他方面,实现多元发展。例如: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语言总结表述出来,这样可以促进幼儿的逻辑――数理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具体明确在多元智能体系的教育中要达到何种活动目标才能使主题活动更具有方向性。幼儿园应要求教师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安排主题活动时对自己每次集中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我们要培养幼儿的言语智能,对不同的幼儿做出具体要求,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要求其在活动中能听懂老师要求并进行具体的操作,对于性格比较内敛发展迟缓的孩子,我们可以要求他能复述老师的要求即可。突出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发挥幼儿探究式的、发现式的、合作式的学习。

(二)活动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儿发展

更新课程内容,扩充能力范围。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尊重幼儿的思想,设计的活动内容要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以更好的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幼儿拥有自信,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活动内容要保证每个幼儿在每一项智能领域都能得到合理的发展,要注意在关注儿童优势智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儿童的弱势智能。如,以“环保”为主题的音乐活动设计:

1.播放有关大自然的美妙音乐,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请幼儿说出音乐中出现了哪些声音。然后请幼儿自由想象鸟儿在天空下自由自在飞翔的欢快情景。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

2.教师描述日常生活中不爱护大自然、不环保的行为,使幼儿知道这些行为会破坏大自然。让幼儿尝试用画出大自然被破坏后鸟儿伤心的流泪以及灰色天空的场景。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空间智能。

3.播放儿歌《环保》,让幼儿先欣赏儿歌然后教师引导孩子通过歌词认识到怎样做才有利于环保,最后让幼儿回忆并讲述自己曾经的哪些行为是不利于环保的,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4.教唱歌曲《环保》,然后分组进行展示。这一环节训练了幼儿的音乐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三)活动方法的应用要注意因材施教

活动方法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有的放矢。教师是幼儿主题活动方法的主要运用者,教师应有意识地发现现有活动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寻找不同智能在解决问题中的协调过程,活动方法设计的重点是要关注每位幼儿智能方面的发展,每位幼儿教师在制订、改变和完善智能的活动方法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来设计。集体活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都是很好的活动组织形式,另外,还可以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和教育环境的创设中。

幼儿主题活动方法应注重个别性、个性化设计。智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孩子适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有差异,可以开展讲故事、开放性游戏,目的性自然观察等活动方法实现幼儿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还可以广泛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情景法、游戏法、活动展示法、动手操作法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四)活动评价的应用要科学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家长、管理人员共同参与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主题活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向幼儿的家长介绍如何搜集孩子发展的资料,怎样在家里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如观察孩子的绘画作品、照片等。这样,家长可以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幼儿,共同参与评价。

评价方法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验之外,可以借鉴国际流行的“档案袋评定”技术、观察记录法、对话法、反思法等。学习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注重质性评定,注重评估问题的情境性与可靠性,注重评估的发展功能。还可以利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定性评价的方法,针对每一个儿童的特点给予有价值的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第4篇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地方,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幼儿园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在环境创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幼儿园主题墙的布置。目前,幼儿园主题墙的布置还存在一些弊端,就是老师煞费苦心的去设计的大型壁画,却没有给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那么,如何创设一面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并能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主题墙呢?如何让我们的主题墙由“静”变“动”焕发生命之光彩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对主题墙布置的一些心得。

一、主题墙创设的内容要围绕主题

主题墙创设的色彩要协调,排列有序,整洁美观,突出主题。主题墙在创设之前,先要对主题中产生的内容估算一下,再用瓶盖或彩卡纸将主题墙分割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里呈现的内容要紧密围绕主题,并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逐步丰富。展现出主题活动的动态网络图。如大班主题活动《交通工具》中,延伸出来的几个平行单元里,增添了交通工具的种类、各种交通工具的内外部结构、特殊交通工具的作用,交通标志等。主题墙的层层递进,形象记录了课程的进展过程,使主题内容不断丰富、深入和完善。

二、主题墙创设的内容要共同丰富

环境是隐性的教育资源,一般能起到暗示作用。主题墙的作用,不仅是对教师、家长,更重要的是对孩子。陈鹤琴说过:“通过幼儿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可见,幼儿的参与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要多与幼儿讨论,结合幼儿兴趣、意愿来布置主题墙,在大班《我们爱地球》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以“地球妈妈”流泪的话题引导幼儿讨论,“地球妈妈为什么流泪?”“我们应该怎样让地球妈妈开心起来?”幼儿带着问题,像一个个环保小记者,跟随爸爸妈妈来到郊外,用相机拍下许多污染河水的照片。大家还上网查找了许多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小河成了垃圾场”、“树木被砍伐光了”等等。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资料,经再次讨论后,让幼儿把资料展示在环保主题墙上,教师即时把幼儿讨论中发表的观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打印下来,附在幼儿搜集来的材料旁边。除了让幼儿个人参与,还可以让幼儿以小组形式参与,这样幼儿会更有信心。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主题墙在幼儿的参与中不断补充,我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请大家设计环保标志,休息时孩子们围在一起津津乐道地相互评价着大家设计的环保标志牌……看到这些,让我真切体会到环境是无声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幼儿在参与主题墙布置中,兴趣始终是浓厚的,个个都认为自己是很能干的,也使我们的关系更为融洽和密切。

其次是与家长的互动。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只要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可以把有关主题的内容拉出来,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寻找答案,有的家长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将家长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可作为主题墙的内容。如,在开展《健康宝贝》的主题中,我们请来班上张雅的妈妈来到班上给小朋友开展了一节生动的保护眼睛的活动,张雅的妈妈是一名眼科专家,她带来一些因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眼疾的视频,教给大家正确的保护眼睛的方法,孩子们听的专心,我及时用相机拍下精彩的瞬间,并结合正确用眼习惯的图片布置一版保护眼睛的专栏。另外,有的家长对某些方面不了解,可通过主题墙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回家后可以对幼儿进行再指导。其实让家长参与主题墙的布置并不是让家长随意拿东西来,应该让家长作为我们知识的储备,教育的助手。

三、主题墙创设的材料要巧用废旧资源

在创设主题墙的材料选择上,应本着尽可能丰富的原则,结合主题、地方特色、季节来选择材料。在主题活动《马路上的车》中,我请幼儿大量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我们共同探讨、挖掘废旧材料的可利用价值,如:用彩绳拉开做马路,纸杯做交通信号灯,牙膏、药盒拼成各式汽车,用雪碧瓶剪开做成绿化树,这些废旧物的利用使我们的主题墙更加立体,更富有生命力。除利用废旧材料外,还更多的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做墙饰,比如用稻草做鸟窝、小屋;用各种种子、树叶来粘贴画等。用这些秋天的自然物布置的主题墙,更好的浓缩了秋天的诸多事物,使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领略到无限 的自然。

总之,幼儿园主题墙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的平台。瑞吉欧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墙壁是会说话的”,我们应该让墙壁来说话,让主题墙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

第5篇

一、主题设计中。主题目标的设计与确定线索――人

“我爱幼儿园”是小班入园后的第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开学之前,园长和教师共同商讨决定的。他们一致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园有关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增强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以及增强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能力。教师A在主题开始之前的讨论中说:“既然是关于幼儿园的主题,主题的目标可以认识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为总目标。”

不难看出,在这里主题的设计者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以及现实面临的问题来确定主题,同时也明确了主题活动的总目标:认识幼儿园和喜爱幼儿园。从内容上来讲,“认识幼儿园”是认知目标,“喜爱幼儿园”是情感目标;从表征方式上来讲,两个目标全部是行为目标。它们是真正的在主题实施中发挥作用的目标,可以为子目标的确定提供发展线索。

教师B制定的“喜爱幼儿园”的子目标为:1 知道我们幼儿园的名称;2 了解幼儿园内的构造以及各个区域的功能:3 参观幼儿园的大型玩具;4 认识幼儿园里的老师;5 参与幼儿园其他班级的一些有趣活动。

显然,教师B构建上述目标层次的设计线索是幼儿认知的发展,在让幼儿认识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过程中,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来推动主题目标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认识一些幼儿先前在家庭生活中很少遇见的大型玩具,以及很少参与的一些大孩子的游戏等活动中,诱发入园幼儿的兴趣以及好奇心,来培养他们对幼儿园的喜爱,以及逐渐培养他们在幼儿园的自理与适应能力。这个线索的构建是以刚入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为基础的,也是以教师曾经的教育教学经验为依据的。尾随这样的主题目标构建线索,幼儿教师设计的一些主题目标往往在以后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实现,而且也能顺其自然地推动主题的向前发展。在这个主题目标的设计中,目标的确定线索是幼儿。刚入园的幼儿遇见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在确定主题目标的时候尾随的线索,另外一个隐形的线索就是教师自身教育经验。

另外,由于主题活动这种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课程设计者可以不断地调整目标。对于一些灵活性较强的生成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线索,目标线索是分布在主题活动的各个阶段的。教师寻找这些目标线索的关键是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及时准确地对主题开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把握,特别是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和更优于幼儿发展的主题方向。教师构建主题活动目标的线索不仅要落实到对幼儿的目前发展水平上,还要立足幼儿在目前主题活动的兴趣情况以及可能发展到的目标水平,因此是双重的目标线索的交叉,应不断调整和增加预设的目标。

思考:主题的总目标是主题的设计者对于整个主题活动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的描述。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以幼儿发展这个总目标为切入线索,渗透其他领域的目标。每一个主题总目标从内容上来讲,一般都应包含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方面,线索也应以考察这三个方面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兴趣点来设计,这是确定的核心线索。教师自身以及其他教育者的参与,也应是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候必须参考的次要线索。

二、主题实施过程中。主题目标的实施线索――活动

“喜爱幼儿园”主题是在小班刚入园实施的,在时间上延续了两周。主题目标的设计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的,教师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但是在主题的实施后,与设计之间还是会有差别,有的目标延伸了,有的目标降级处理了。出现了“教师预设在实施中放弃或者生成”的状况。

由此可见,主题总目标在实施阶段会演变成很多具体的目标。比如在“认识幼儿园的构造”这个总体目标下,在实施中就演变成了很多小的目标。这些小的目标有一部分是教师预先想到的,还有一部分是在这个主题进行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以及客观情况做出的适当调整,也可能是由总的目标衍生了新的认识幼儿园的目标。例如在参观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对幼儿园其他班级的幼儿非常感兴趣,教师就衍生了一个“认识幼儿园里其他的人”这个目标,而这个目标衍生的线索就是幼儿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幼儿和幼儿教师感兴趣。也就是说,活动的进行给主题衍生了一个新的子目标。当然有的时候,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低估或者高估了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实施主题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幼儿在主题中的活动表现,降低或者提升预设的目标。那这个时候主题总目标的发展线索就是幼儿的活动水平表现。

思考:总的来说,幼儿园主题活动目标的实施线索是与其设计目标密切结合的,实施过程中总目标不会偏离太远,在实施中发展或生成新的目标线索往往是以幼儿这个核心活动主体展开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放弃、保留、生成目标线索的情况如下:其一是幼儿在实施过程中的兴趣与需要并不一定与设计时教师的考虑相符,教师要遵循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其二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教育契机,教师运用教育机智,把握时机而作出调整:其三是客观条件的变化,使教师必须作出调整,如幼儿园统一安排的活动占用时间或活动材料无法获得等。

三、主题活动评价中。主题目标的延伸线索――人与活动

主题活动评价是对主题的计划、编制和实施过程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它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环节,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目标的评价是总结性的课程评价,对其评价更倾向于质性评价。

教师C在备课本上写的“热爱幼儿园”的总评语是:小班幼儿在这个主题中对自己进入的这个新环境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总体认识,幼儿获得了很大的快乐,幼儿对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很感兴趣;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较深层次参与主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6篇

关键词:墙面设计;环境创设;身心发展;误区;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71-02

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活动和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过程。可通过环境的创设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能力,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多种综合能力。环境的创设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让教师与幼儿成为朋友,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环境的创设也是家园合作的前提。在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中,可反映出孩子的成果与学习过程,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工作的过程,而这些往往是家长平时所看不到的。因此通过环境的创设,不仅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与幼儿教师,也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进步。但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应如何充分发挥主题墙面作用呢?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总之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无声的老师,它对幼儿的影响是隐性的,也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的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手操作的劳动,更不是盲目效仿别人的流行趋势。创设墙面环境我们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让幼儿在墙面环境创设中关注生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因此,我们应努力发挥主题墙饰的有效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师在实践中对主题墙面创设上存在以下误区

1.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没有真正做到与幼儿产生互动。教师怕麻烦,在创设墙面环境时不与幼儿交流,就直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想法进行创设,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忽略了在幼儿园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简单地认为让幼儿把收集的材料贴在墙面上替代主题墙的设计,呈现出来就是互动了,这样就失去了创设主题墙面环境的真正意义。

2.不能体现主题探究线索,缺乏实际内容。主题墙不能显现一个可视的学习过程图,呈现出幼儿学习该主题时先后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在探索中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就不是一个好的主题墙,也就起不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把墙面布置的很精美、漂亮固然好,但没有内容的体现也是空的,只能说那是教师们的设想计划多,幼儿参与少。

3.环境固定,变化少。由于教师们花时费神,用了大量的精力布置设计墙面,不舍得更换,因而造成真实、生动、直观的内容没有空间在墙面体现,致使幼儿缺乏情感交流,也就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失效。

二、如何发挥主题墙面作用,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1.师幼互动,丰富版面。教师在设计主题墙面之前,首先应对预设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本班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由教师搭建主题墙面的框架,具体内容用幼儿的表现表达填充。教师不应自己把主题墙面布置得满满的,应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问题板块之后合理留出空间,让幼儿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找到的办法记录在空白处,使版面不断丰富起来。

2.一目了然,与墙面互动,体验成功。主题墙面设计涉及到主题学习的重点内容,要让人一看就明白,如果主题墙面零散、无序,就不能梳理出一条学习脉络,反馈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以及真实的表现表达。比如:我们的《春季》主题活动,在墙面上设计六个板块:春天的动物、植物、气候、 人的活动、节日、节气,让幼儿在画一画,说一说中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在主题学习中知道了春季事物的变化,明白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通过幼儿与墙面的互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而且,幼儿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对其学会自我建构知识、主动学习起到积极作用。这样的主题墙面很好地克服了说教式教学的弊端,注重的是幼儿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符合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课程精神。教师在指导幼儿与主题墙面互动时要适时地介入,引入评价机制,对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探究产生兴趣。

3.主题墙面要有趣味性,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主题墙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使其具有知识性,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其设计同样离不开趣味性,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在墙面内容确定之后,建议教师增加情境性设计,以体现教师对墙面的整理智慧。如:在《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讨论了准备冬眠的动物,如果把孩子们查找的有关图片直接张贴出来缺少艺术感,这时教师先在主题墙的背景上画一坐房子,旁边有大树,再把图片剪下来,让幼儿自己张贴在上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主题墙面不能过高或过低,这样都会不利于与幼儿互动,通过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动手,获得新知识、新体验,同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很好的发展,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4.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进来。主题教学的顺利进行,一定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有效地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和谐统一,最终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在主题墙饰创设活动中,我们常常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在丰富孩子感性经验的同时,使孩子了解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做一个主题之前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资料的意义所在,然后把孩子们今天的表现反馈给了家长,这就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主题墙,既增进家园联系,又使孩子们学习兴趣更高。这样一来,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就能更好地得到体现,我们的主题活动才能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如今,幼儿园的主题墙面作为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已成为幼儿在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是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情感的氛围,正使我们的孩子不断地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探索、积极地创作,从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总之,主题墙面在主题活动中能对幼儿的知识、情感、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更好的保证幼儿有更多动眼、动手和动脑的机会,真正达到幼儿与墙面、幼儿与活动互动的目的,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凤阳本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基于此,我园尝试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凤阳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把凤阳本土文化作为我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内容,从而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一、利用凤阳民间艺术,提高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及想象力;二、利用凤阳旅游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三、利用凤阳本地特产及文化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

凤阳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幼儿

安徽凤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明文化的发祥地。凤阳本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基于此,我园于2009年引领滁州市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2011年又再次引领滁州市课题《凤阳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尝试着把凤阳本土文化作为我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依据新《纲要》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园实际,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凤阳本土特色的主题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一、利用凤阳民间艺术,提高幼儿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及想象力

《纲要》提出: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同时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最为幼儿所喜欢。凤阳花鼓、凤阳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于是,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凤阳本土音乐,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例如中班的舞蹈欣赏活动:凤阳花鼓《春风吹绿花鼓乡》,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此活动前,首先分析凤阳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造型等艺术风格,正确地把握其审美价值和各种情感基调。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融汇的现代歌舞的技巧,并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将舞蹈中的艺术无声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样,幼儿感受到了舞蹈的旋律美和艺术魅力,其审美价值及潜在的教育价值更为有效地被挖掘出来。在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的同时,幼儿通过对比、模仿,表现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纲要》提出:提供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主题教学中开展的美术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些有益于激发想象的凤画,让孩子根据凤画内容,先通过语言表达对凤画的理解,例如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凤画《百鸟朝凤》和《丹凤朝阳》,教师先给孩子介绍一些关于凤画的民间传说:凤画是安徽省凤阳县独有的民间绘画艺术,凤凰是民间传说的一种神鸟,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它不但美丽漂亮,而且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凤阳人对凤凰十分喜爱,凤画便应运而生。以此来加深了幼儿对凤画作品的理解,欣赏之后,接着在凤阳民间音乐的伴随下,让幼儿画意愿画《美丽的凤画》,鼓励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绘画。活动结束时,不同形态的凤凰在幼儿的想象中翩翩起舞,不由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

二、利用凤阳旅游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主题活动的选定和活动设计基本顺应了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是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事件中提取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了使园本课程更具有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凤阳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创设出富有本土特色,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并结合本园的实际,以《幼儿园主题式课程》为基础,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创造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老师们积极地关注幼儿的需求,把凤阳真实丰富的自然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学习。如主题活动《家乡多美好》,教师设计的主题网络:教师将凤阳旅游景点通过不同的形式一一在幼儿面前展现。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鼓楼、韭山洞、狼巷迷谷、明皇陵、龙兴寺、小岗村等,并要求家长带孩子们走进凤阳景区,配合我们的主题教学。由此,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体,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真正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认识到家乡凤阳的美景,也使幼儿全面、轻松的获得知识。

三、利用凤阳本地特产及文化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发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这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于是我们立足于凤阳的具体情况,将本地的特产及文化资源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百科全书课程纳入我们的主题课程中,使幼儿教育“本土化、科学化、大众化”。让幼儿体验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其悠久的历史,从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第8篇

幼儿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点在近年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英语学习出现了低龄化趋势,一些幼儿园和社会团体纷纷举办英语学习班,对幼儿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00二年开始,我园也开展了英语教学活动。最初,我们完全依赖于课本,将幼儿置于完全被动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不敢开口、不愿开口的幼儿占大多数,能开口的幼儿也只有在英语课上才有机会表现。而且幼儿教师们普遍感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难,组织更难。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好英语活动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化,学会学习远比学会知识重要,教育内容正在从知识—能力、技能—价值观、态度的排序向着价值观、态度—能力、技能—知识的排序转变。作为人生启蒙阶段的幼儿教育要为人一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幼儿乐于学习的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把幼儿教学的目标制定为:

(1)、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大胆交流的学习动机。

(2)、培养幼儿听、说英语的能力。通过参与英语活动有效地习得粗浅的英语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省教育厅为我们提供的《幼儿学英语》教材,很符合幼儿园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活动性、参与性和实用性。它所选用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它所包含的内容从认识幼儿自身出发到认识他人、认识周围的事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教材把学习内容按一定规则划分成相互联系的若干单元,这样更能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反复巩固的过程也更有助于幼儿总结、探索、发现等能力的发展。

三、教育活动的设计:

在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在情景与环境中让幼儿自然地习得英语,不仅使幼儿感受并体验到活动的快乐,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学习day、night这两个单词时,教师扮演大公鸡报晓,幼儿扮演的“小动物们”被唤醒了,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大家玩起了摸人的游戏。这时,大伙儿发现了还在睡懒觉的小pig,“大公鸡”连忙叫醒它:“pig、pig,Thisisday,getup,please!”,“Day?”“Yes,Thisisday!”,此时,适时出示白天挂图,教词语day,并引导幼儿运用“day”或“Thisisday”句式邀请pig做游戏。在这次活动中,有95%以上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且准确地掌握了这个单词。像这样,在“情景”中引导幼儿理解英语的意义,把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幼儿轻松自主地学习和运用英语提供了条件。

又如在学习服装单词时,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时装表演游戏,所有的人都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我们做着夸张、有趣地动作,大声朗读着服装单词。有98%以上的幼儿在课上表现的非常积极、主动,并准确的掌握了这些词语或短句。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把枯燥的单词、短句配上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把静态的英语转化成他们能理解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设计成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验与参与,在活动中自然地习得了英语。

在MyHometown单元中,一个生动形象的手偶Jack被引入进来。Jack要去它的家乡看老朋友,一路上,教小朋友认识了不少东西:roadriverorchard。幼儿每次看到Jack都兴高采烈地,他们可以从Jack那学到不少知识,还主动地发散思维“Jack路上还会遇到什么呢?”、“Jack的家乡在哪里?”……。象这样设计一个情景,引出一个单元,指导幼儿从学习—联想到主动联想—自主学习,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总结、探索、想象、发现等能力的发展。在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思路非常清晰,教学活动轻松、活泼,活动效果非常好,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超级秘书网

课后,我们还把对话、短句编入歌曲、儿歌中,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用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发现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让他们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短句和对话,在对话和短句中学习单词,在单词中掌握正确发音,再配以歌曲、儿歌等复习形式,能促进幼儿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

第9篇

[关键词]早期阅读 非语言领域 幼儿园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时时处处能进行阅读,也为了使幼儿对阅读活动长期有兴趣,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尝试把幼儿的阅读活动有机地融入艺术、科学、社会、健康领域,不断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爱上阅读。

一、多元的阅读环境融入幼儿园非语言领域。不断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1.创设多元的主题墙面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指导性,幼儿可以在各种材料的使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创设良好的多元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去接受阅读。我们首先结合各班级主题活动,将多元的“早期阅读”融入各主题活动,其中主题环境墙面的设计也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室的主题墙面就是孩子们的一本“大图书”,他们随时可以阅读。主题开展的轨迹,在这本“大图书”中一览无遗,并且他们常常会和同伴、老师一起交流“阅读”的感受。

2.创设多元的非语言领域阅读区域环境,与幼儿共同阅读

我们每个班级还结合主题活动,在非语言领域中为幼儿开辟多元的阅读区域,因为一直以来,各个领域中阅读区的环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幼儿喜欢这些多元的阅读区,我们首先从区域墙面环境上入手,再到材料提供,我们通常选与主题有关的阅读资料、书籍,及班级幼儿自编的与主题相关的图书投放在各个区域中,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翻阅与主题相关的可视、可读、可听的阅读资料。例如,在《多彩的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有的班级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科学区域中提供与主题有关的图画书,这样幼儿可以随时阅读,随手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美工区里面,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出来,再与同伴亲自制作成大书,投放于区域中供幼儿阅读。在健康区域中提供有关健康方面的图画书,这样幼儿游戏的时候就可以随时和同伴共同阅读。在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投放的材料也是有所不同的。

二、多元的集体教学活动融入非语言领域,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努力挖掘主题图画书中有关非语言领域资源,分析研讨,正确定位,把握重点难点,在平时教学中开展实践,根据教师的上课体会,进行反思分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需要,所选内容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研讨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反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切入口。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整合学习,使教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整合的思想,又从研讨中总结经验,列出问题,然后通过大家一起研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科学领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需要,选择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小班从幼儿感受春天,中班则以种子的故事,大班则从根和洞的秘密入手,最后我们发现幼儿对《蜈蚣叔叔的袜子》这本图画书非常感兴趣,于是大家就对幼儿的需要,对这本图画书进行了设计与观摩研讨。因为我们发现这本图画书中主要讲了一个关于规律排序的故事,所以幼儿非常喜欢,最后我们决定先借助这个故事进行导入活动,然后针对故事中的内容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有关排序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

艺术领域从春天的色彩为切入点,最后结合图画书《彩色的鸭子》,共同设计了《彩色的蛋》这一课例进行观摩研讨。首先通过阅读图画书,然后与幼儿共同讨论,鼓励幼儿想象创作鸭妈妈会生哪些彩色的蛋,最后幼儿自己利用材料设计并制作彩色的蛋。

在健康领域中结合春天的主题设计了《小猴种树》,在活动中,我们根据活动创编儿歌,并把它运用在“给桃树浇水”这个环节中,这样幼儿就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非常有兴趣地给小桃树浇水,等等。

在社会领域中,我们结合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开展了有关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首先让幼儿阅读有关端午节的图画书,再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端午节,在活动中通过图画书进行导人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与同伴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总之我们每次进行主题活动研讨时,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进行研讨。例如,如何引导幼儿阅读?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如何将阅读融入非语言领域,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实践体会,每次小组活动互相交流,相互碰撞,总结提炼,达到共识。

三、多元的家园互动阅读形式融入非语言领域。共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第10篇

创设良好的主题墙不仅能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还能激发幼儿的思考,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也让幼儿成为了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能与环境有效地对话,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墙面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都会影响着身边的同伴,通过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幼儿园主题墙不仅让教师走出班级环境创设的困惑,还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主题开展的意义,因而主题墙不仅是一座架在幼儿、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桥梁,它更是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创设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能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并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师创设主题墙存在的问题

1.费时费力、应付任务。每当有上级检查、外来参观、家长开放等重大活动时,教师没有思考如何创设,而是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在主题墙上张贴各种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把墙面贴满。

2.主题墙创设不能为主题服务。在创设主题墙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来考虑问题,只是随意选择内容,然后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去随意布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强化装饰,弱化教育价值。在创设主题墙环境中,教师为了达到充分展示的目的,一味地追求美感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将收集来的主题资料、按教师的要求提供简单的剪、贴、画等的幼儿作品、活动照片等通通往墙上贴,达到了它的美化功能,但它的教育引导功能十分薄弱,并没有学习的价值。

4.大包大揽,忽视幼儿。在创设主题墙环境中,对于刚入学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更是不会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教师为了方便起见,利用自身的各种美术技能,秀出绚丽多彩、精巧别致的主题墙,尽可能让主题墙达到完美效果。

二、解决主题墙创设的策略

(一)“收”有妙章

1.主题收集。主题墙应该是由几个小主题组成的,教师在确定主题内容前,首先要聆听、收集幼儿的各种信息,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直接向幼儿提出问题,在幼儿的讨论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2.家长资源收集。《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家长中隐藏着各行各业的高手,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家长,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采取不同措施,使其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通过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材料,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从而走进我们的课堂,利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首先确定主题后,与家长沟通交流,需要家长帮忙收集进行前的资料(图片、文字、实物、照片等),进行中的调查记录(幼儿作品及探索过程的照片、操作实录资料),结束后互动记录(对作品或照片配上了简单的文字说明、亲子作品等)。

(二)“贴”有章法

对于收集来的资料、幼儿作品,并不是全部都贴于墙,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展示,要能强调出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起关键作用的信息,张贴的信息要能帮助幼儿整理关键经验、共享关键智慧的信息。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在大班主题《我长大了》,围绕着大主题我们班创设了几个小主题,从照片中帅选出的有幼儿小时候的哇哇大哭不懂事和现在我当哥哥姐姐了会帮助弟弟妹妹做事了进行对比,大班有了值日生,知道值日生要做些什么事,有的孩子绘画能力强,就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粘贴墙上,有的幼儿热心,也很喜欢做值日生,就用自己的行动为其他幼儿带去服务,同时也感到很高兴,拍成照片张贴墙上,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就用自己童言稚语给弟弟妹妹送去赞扬的祝福老师把它记录下来,这样贴出来的内容也有价值意义。总之,在有限的主题墙上,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能力水平,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

(三)“做”出内涵

要想吸引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必须做到主题墙的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这里起的是主导者、引导者的作用,要积极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自主操作以及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喜欢表现。主题墙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卡片、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有幼儿对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主题活动的趣闻、有关主题活动的绘画手工等作品。

(四)“留”有余地

主题墙的创设需要随时变化的,季节变换、节日等适当增减,不能太固定,这样无法给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主题墙的创设需要与幼儿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体现幼儿在环境设计中的主动性,这样幼儿才能从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环境创设需紧跟时代的变换脚步,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化而随之不断地调整变化,但主题墙背景不变。对某个主题来说,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进行预留空白,但在每学期有四到五个主题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来考虑留白呢?为了避免教师负担过重,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主题墙背景不变,主题内容常变的策略。

(五)“重”在参与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科学;学习;话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59-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方式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幼儿科学学习中的单一性正被多元性所替代,幼儿的学习模式正受到传统观念的挑战。幼儿的潜能究竟有多大?他们的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传统的教学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科学学习的自主性特点与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生成性不谋而合: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过程,而是幼儿主动探求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

一、话题生成在追随探索中诞生

幼儿科学学习的状态,不在于知识的深浅,而在于幼儿喜欢与否。当幼儿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语言方式设疑、探究、解惑时,当幼儿专注地投入“工作”时,教师需站在幼儿背后静静观察,不轻易地指手划脚。幼儿自我的探索、发现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真正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的问题源源不断、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迸发出无穷的学习潜力、学习能量,而这些学习潜力是以往的学习活动中所没有的。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树”中,教师为幼儿设计了一张命名为《我的研究报告》的观察记录表,鼓励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有关树的种种资料,并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一一记录在表格内。在观察中,由于每个孩子的兴趣点、观察视角都不一样,因此他们的所呈现的报告形式也完全不一样。有的观察了树杆,则用绘画的形式画下了粗细不同、弯直各异、姿态万千的树杆;有的观察了树木的果实,则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花、果子、豆荚;有的观察了树叶,则用拓印的方式把一片片树叶都印了下来,这样拓印出来的叶脉清晰可见;有的还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下载了一些珍贵树木的文字记载与图片……在这次研究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而且在对研究成果的汇报中,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种丰富的探索性活动,让幼儿运用他们的“百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想,从而使他们在与同伴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话题拓展在查找资料中迸发

在自主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令人吃惊,如果把幼儿比作小树,把教师比作植树人,主题探索活动就是肥沃的土壤。在这里,幼儿的潜力得到开发。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有了疑问才有创造,在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探索主题活动中,已不再满足于让幼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更注重激发孩子们更多的内在需要,循着问题线索自主地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开阔的思维、深入的内容拓展,就这样生成了。如在“有趣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对于狗是胎生还是卵生产生了争执。有说“狗是胎生的”;而有的则说“狗是卵生的”。这是幼儿不同生活经验间产生的矛盾。教师可以此作新的生长点,实现更多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大家翻一下书就知道了。只要当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的欲望时,他们就会乐意发现,在一点一滴的收集资料中,养成了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话题延伸在支持幼儿中提升

《指南》中强调幼儿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抓住幼儿抛来的球,并以某种方式抛还给他们”。当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要引导幼儿想出解决问题得方案。如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幼儿观察了爸爸妈妈在长城上拍的照片和从网上下载的长城的大图片后,产生了制作长城的愿望。该用什么材料来做呢?大家展开了讨论。他们认为牛奶盒是长长的、方方的,和照片上的烽火台十分的相似,可以用牛奶盒来做烽火台;城墙是长长的,可以用牙膏盒来做;城墙上的扶手可以用吸管来做;还有的小朋友竟然想起了中班学过的糖纸小人,说可以用糖纸做长城上面的游客,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那一个牙膏盒怎么做城墙呢?诚诚说:“长城不是山洞,站在长城上应该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所以应该把牙膏盒的上面剪掉。”孩子们都说:“对,就应该这样”。其实我预先设想的时候,是把牙膏盒呈高低间隔剪开,然后按照城墙间隔高低折下去。幼儿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处理事情的策略。教师应支持与尊重他们,只有在成人许可的情境下,幼儿才有可能拓宽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个性。

四、话题研究在交流分享中释放

以往的幼儿科学活动往往由教师预设,并在幼儿园进行,而在主题科学探索活动中,活动的开展成为师生共同构建、同步进行的过程。家、园双向互动,多方支持,为幼儿创造了交流分享的空间。它改变了以前幼儿回家以后,家长只是帮助复习一首在幼儿园学过的儿歌这种被动配合的局面,而是将内涵扩大,将探索的触角延伸到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中去。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共同实验记录,共同交流分享。在“地球村的人们”、“预防非典人人有责”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家庭研究报告的表格,开设了“我想告诉你”的信息栏,把幼儿预防非典的宣传画贴在了展版上,对幼儿探索的主题和进展及时公布。与此同时,家长带着幼儿一起收集世界各国风土人情、“非典的预防措施”,还与幼儿一起完成了研究报告。也正是因为如此,孩子们渐渐愿意说说话,他们那扇未开启的心门被轻轻敲开了。

在融于主题活动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潜能和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也许,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这种科学探索并不算什么,但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意识,将使他们终身受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开启幼儿的心智,他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幼儿园课程 设计模式

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对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园课程理念

(一)课程方案重心:关注“人的发展”

课程方案的目标不应只关注幼儿是否掌握课程包含的基本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是否学会解决问题,创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进而让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开发。同时,与让孩子掌握多少知识相比较,教师更应关注让孩子学会学习,应该让他们接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教育。

(二)课程内容构建:采用整合式课程

幼儿的学习具有整合式特点,因此,在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时,应按照能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从整体感知、体验知识的原则进行,尽量避免分科教学,多采用整合式课程,在进行五大领域课程实施的同时,做到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主题单元活动的形式整合课程内容,发展幼儿综合能力。

(三)课程实施主体:强调幼儿自主探索

每个孩子都有多元智能,且每个孩子每种能力的发展程度不相同,他们获知信息和传达信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时,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自主方式参与学习,让幼儿选择学习的内容,决定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展示学习成果,使之成为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四)教育教学观: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

智能组合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每个孩子都有多种智能,每种智能发展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尽相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是课程建构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首先,在设计课程方案前,教师要通过对每个幼儿智能特点的了解及对他们各自特点的分析,从而选择适合不同幼儿的途径传递信息,还要给每个幼儿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他们都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也需要根据每位幼儿不同的智能情况及开展课程的需要灵活变换。再次,在教育方式上要坚决反对“纠错式教育”。它会让幼儿产生挫败心理,从而失去自信。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教案,实施因材施教。同时,在幼儿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自身的强项克服自身弱点。

(五)课程评价观:主张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真正目的是让教学能得以更好地实施,而长期以来,实施评价的结果往往发展成给孩子贴上谁优谁劣的标签,以一种评价标准衡量幼儿。为避免这种误区,我们应从多方面获取幼儿信息,多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多做纵向评价,而非横向比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从而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评价的主体应该从教师转向幼儿,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估,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诸要素的整合策略

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其实就是将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要素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整合化与个性化并重”的课程目标。

(一)多元智能与课程目标的确立:三位一体

让幼儿学到科学知识、掌握相应技能是设立课程的根本目的,而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则有更进一步的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幼儿必须达到真正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幼儿的智能也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得到提高。而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学习科学知识,让生活技能得以发展,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是统一的“三位一体”,相互不可分割。所以,设立幼儿园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应该达到三大目标:学习知识、发展技能、提高多元智能。确定了目标后,教师在设立具体课程活动时,就可明确他们希望幼儿在此次活动中学到什么知识,学到何种生活或者学习技能,以及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何种智能,教师也就能够据此设计课程和实施评估。例如:以“天气”为主题的科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幼儿了解天气的类型,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和记录,应用和发展幼儿的自然智能与数理逻辑智能。

(二)多元智能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幼儿为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没有人能够学会一切,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思考哪些东西是最靠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什么活动和知识是幼儿既需要又感兴趣而且能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如在设计以“珍爱大自然”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中,播放含有各种动物叫声的音乐,既能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丰富物种,又能满足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更可以锻炼幼儿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通过使用多元智能让幼儿发现并理解所学内容对他们生活的意义。

(三)多元智能与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在多元智能整合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及自身实施教学的不同需求,从多方面灵活选择多元的表达方法,还要提供给幼儿主题性学习、项目性学习活动、操作性学习等多样练习机会,让幼儿学会以不一样的方式交流:如两人成对、小组、大组,还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安排自定步调的工作,如设计独立操作方案等。

(四)多元智能与课程评价:多元与个性并重

多元智能整合课程的评价旨在发掘每个幼儿的智能潜力和特点,识别并且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兴趣和智能,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促进每个幼儿的心灵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评价应该从多方面进行,不应只关注幼儿某一两个方面的表现。同时,评价应建立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而且应该整合到所有的学习活动中,而非仅从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肯定每一个幼儿的个性智能。

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交替运用“教师评价幼儿”、“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评”等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档案袋评定”技术、观察记录法、反思法,针对每个幼儿特点做出有价值的评价,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不同课程类型的整合

(一)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整合

图1 五大领域与八种智能的整合图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全人”教育,即给予幼儿从认知到情感全方位的教育,而《纲要》规定的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的教育内容与多元智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将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进行整合,有利于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幼儿教师对《纲要》和多元智能的把握,不会顾此失彼。(图1为多元智能与五大领域的整合图)

在八种智能和五大领域关系的处理上,通过对《纲要》中第二部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的解读加以确定。例如在健康领域中,《纲要》要求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在“内容与要求”中强调“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去发展其基本动作,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高”。因此,健康领域与身体运动智能是相对应的。再如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与自然智能要求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是相一致的。

(二)多元智能与幼儿园主题单元课程的整合

在选择和开发“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主题单元课程”的主题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及幼儿自身情况进行,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和幼儿需要用到的技能必然是互相关联的,所以在课程和教学中必然要对其进行整合。而作为学习手段的多元智能与知识、技能本来就存在相互整合的关系。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五项整合: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整合;知识和技能之间的相互整合;各技能的相互整合;各智能的相互整合;以及知识、技能和智能三者之间的相互整合。而要真正实现课程的整合,找到知识、技能和智能之间的联结是整合的关键。

此外,主题单元课程和教学之间也需要完成三重整合:首先运用张网式主题的单元网络,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再用串线式模式,将各学科中所蕴含的生活技能串联,同时把作为学习手段的智能也串联起来;最后将张网式主题与串线式智能结合运用,实现知识、技能和智能三者间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冯小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