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中国金融网报道,目前中国民间资金的规模大约是9000亿元人民币(大约是11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6.5%。目前国有和民间的信贷总和增长率在19%左右。面对民间金融发展强势,决策部门担心如果民间金融的增长缺乏适当的监管,将会对银行体系构成威胁,并且会降低国家紧缩政策的效力。担心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间信贷的发展降低了国家金融紧缩政策的效力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民间信贷是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家户部门和公司部门的资金直接借贷,它是处在国家政策之外的。近几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过快,为了放慢投资增长的步伐,政府曾出台了一套行政性紧缩政策,包括控制信贷扩张、出售土地的禁令和对投资项目进行合并。民间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意味着紧缩信贷并不能限制投资的快速增长。
(二)民间金融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会带来金融风险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在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管理的条件下,如果民间金融再继续发展下去,民间金融市场可能意味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在上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初期,由民间金融风险问题导致的一些地方的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就是一个教训,因此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三)民间金融市场会扰乱银行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行
一方面,它削弱了国有股份制银行体系筹集资金的功能。民间金融市场和国有股份制银行部门争夺存款,使国有股份制银行体系受到攻击;另一方面,它降低了国有股份制银行信贷杠杆的引导作用,同时加重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国家对民间资金的监管问题尚在试点当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监管体系,因此,民间资金的放贷率高出了国有股份制银行的2-4倍。据了解,温洲地区民间资金一年期贷款利率最低在20%,可想而知,一般的企业哪里承受得了。
(四)民间金融容易发生债务纠纷,易滋生社会安全风险,不利于社会安定
1.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2.民间借贷金额小,涉及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社会基层,一旦发生纠纷,将对社会安定产生负面影响;3.民间借贷一旦发生欠债不还,部分通过暴力收回借款,借贷双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民间也因此出现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追债公司;4.有的民间贷款用于赌博、吸毒等严重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人们对民间资金的认识只看到了它的表面现象,没有从本质上看清民间资金的作用——引擎作用。笔者将着重阐述如何有效引导利用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问题。
二、有效引导和利用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有效引导民间资金促进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完善商业银行支持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
(1)要进一步改革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在修改现行的商业银行《贷款准则》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放宽办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同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特别是扩大支行一级的贷款权限。(2)改善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功能。首先,银行应制定一个符合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引导企业朝着“信用”方向发展;其次,银行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对一些资质好、信誉高的企业,可签发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工具。但目前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还存在相互排斥行为,人为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
2.发展、规范为区域民营经济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
地方性中小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它是利用民间资金促进企业发展的主渠道,应当重点发展。(1)要拓宽城市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城市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机构新、机制灵活的优势,将市场定位在中小企业。(2)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农村信用社大都分布在乡镇一级或地域较广的村级,它应该成为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资金供应链。(3)有条件地建立区域性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经营较好、更适合商业化运作的农村信用社可通过吸收合并形式,吸收民间资本,将其改造为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着力解决农村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3.建立健全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主要是解决民营科技型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问题。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资本构成体系。风险投资之所以能够比普通投资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更具效率,是因为风险投资在资本内部构成上的先进性。(2)大力发展区域性的风险投资基金。基金具有面额小、投资主体多样化、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风险基金的发展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资金支撑作用,是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3)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一般是带有政策性的特定类型的创业投资公司,具有半官方性质,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对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体系是否具有通畅的退出通道是关系到风险投资资本能否实现价值回报与进一步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影响风险投资对其投资者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4.拓宽区域中小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1)要大力发展以股票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从而推进中小企业发展。(2)为中小企业开辟债券融资渠道。要进一步修改我国的《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使之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3)有条件地规范发展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在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下,股权流动与股份转让是股份制企业内在机制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为股权流动和转让而设立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场外交易市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进入标准、发行和交易制度,加强监管,为经营条件和经营状况差异较大的各类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有效引导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
1.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一般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在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状况下,一个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体系有助于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提高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在处理少数银行倒闭事件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安全网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邓迟,2006)。相对于银行交易,民间金融贷款期限灵活、手续简便,民间金融提供的多为信用贷款,一般不需要抵押物,也无须担保,风险防范多以亲朋好友获取的信息为保证。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由政府出资负责设立政策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公司,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实现民间金融的正规化与合法化。
2.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制度
在资金市场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民营企业很难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那里得到贷款。虽然各地政府也纷纷成立担保公司,但因其规模小、资金有限,民营企业获得信用担保的条件较为严格,政府担保机构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基于民营企业的资金紧张状态,民间担保公司出现了。他们相当于中间商,收取一定费用,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承担了贷款不能归还的风险,为民营企业融资搭桥铺路。这种民间担保公司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是自发产生的,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
3.培育和建立区域民营企业征信制度
信用制度是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征信制度的建立是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和民间资本进入民间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健全企业投融资的信息制度,方便金融机构了解企业以及企业之间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投资信息、地域投资信息等投资信息制度,同时充分发挥收集和传播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资金持有者牵线搭桥,使民营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2)培育条件创建征信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应根据上述要求,建立一个由中央银行牵头、由各金融机构参与、相关部门(如工商管理、税务、保险、资产管理等部门)配合组成的征信体系,建立包括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自然人在内的信用数据库,随时向客户提供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黑名单,以保证金融交易中有关当事人的利益。
(三)有效引导民间资金,加快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1.产业政策支持
产业政策是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服务的。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应当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的产业限制,逐步放开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有不同程度限制的金融保险业、进出口贸易、通讯网络建设、邮政网点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医疗机构等行业,同时加紧清理和制定有关的政策或法规,确保民间资金有序地进入这些行业。政府在产权改革上还应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组,对企业兼并、联合、收购所引起的土地转让、房屋不动产和水电等生产要素的过户费用,应予以政策扶持。此外,政府还应当引导民营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过渡,强化企业治理,使之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支持
财政政策是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的支持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投资补贴、加速折旧、减免税等措施加速发展薄弱产业,扶持新兴产业,补贴亏损产业,促进企业投资,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目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发展合理化。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公平合理、大企业和小企业一视同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样对待。在政策的运用上应遵循如下原则:财政拨款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财政补贴应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税收优惠应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于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先导产业。此外,在某些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投资领域,财政还可以对民营企业风险投资给予担保,以解决其融入民间资金的后顾之忧,同时又更好地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
关键词:民营经济问题对策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本文认为,民营经济应包括以下类型:①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②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④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⑤乡镇企业;⑥股份合作制企业;⑦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截止1999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将近151万户,从业人员2020多万人,注册资本共人民币10287亿元,创造价值人民币7688亿元;全国个体工商户达3160.06万户,从业人员6240.91万人,注册资本人民币3439.22亿元。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私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2001年》统计显示,截止200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2433万户,注册资金达人民币3436亿元;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02.85万元,注册资本逾人民币18211亿元。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1648亿元。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拟分析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产权关系不明晰
企业在初创时,为求“红帽子”,自找婆婆,寻挂靠单位。发展起来后,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3、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4、经营者自身素质不全面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钻营者与一些腐败的官员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已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5、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没有摆脱传统思想,仍然按照所有制投资主体、组织形式、投资区域等原则制定。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定民营企业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不被重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民营企业的规定显然带有歧视性。民营企业承担双重税赋,除了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这虽然初步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双重征税问题,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政策并不代表法律。
除此之外,我国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只是规范某些民营经济的组织和活动,仅对某类具体的活动加以局部调整,没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加以认知和立法,致使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6、政策不公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这是不公平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我国有一个不准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还有一个限制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业等20多个行业。近几年来,虽开放了一些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但不能控股。某些限制性行业甚至允许外国私人投资经营(投资、控股皆可),却不允许本国的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辽宁省工商联于2003年3月对辽宁省工商联执委以上的委员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将公平的竞争环境列为第一。
7、融资渠道不规范
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市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
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三是不正常的融资加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靠供应商、商为其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首先是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其次是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疑。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放开经营领域,实行项目带动
一是引导民营经济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搞活国有经济结合起来,鼓励民营经济吸纳国有企业分流人员,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优化,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大农业开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壁垒,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结合我市实际,本文认为,除去极少数的领域外,其他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部门要放开。只有极少数的重要产品、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由国家和政府审批,其他的全部对民营企业放开,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不得人为设置障碍。
放开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经营。如道路、桥梁、隧道、电力、环保、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放开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通过竞标取得经营权,包括公共客运、出租车、车站、垃圾处理厂以及市政设施、路政维护保养、道路环卫、路灯等方面的经营权;放开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学校、影剧院、医院、体育场所等项目。我省蚌埠市的一家民营企业--三星投资公司出资人民币5.28亿元购买了蚌宁(蚌埠-南京)高速公路安徽段20%的股份,开创了我省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先例,标志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商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鼓励投资制造业,尤其是有利于壮大电子、化工、机械三大工业支柱产业链的项目;鼓励投资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业等。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宽空间。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先行办理经营许可证、资格审查和专项审批的行业和商品外,其他一律不得作为工商登记办照的前置条件,实行“先办照、后办证”,但所需许可证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依法降低公司制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不能一次到位的,允许先行注册,分期注入,限期补足。允许人力资本、智力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比例由全体股东约定。
四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部门要根据项目带动战略的要求,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推介机制、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和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按照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储备库,通过报刊、网络、推介会的形式,项目招商信息和相关投资促进政策,吸引、集聚和引导民资民力。要以项目为载体,灵活确定与民营经济的投资经营方式相配套的支持政策,促进投资增长,带动资本聚集,推动产业壮大。
2、实行科学管理,追求持续发展
一是学习新的游戏规则,重视培养人才,提高素质。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而且还要掌握不公平贸易投诉等应有的权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与“狼”共舞。同时,民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提高素质,努力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是实现科学管理。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就是民营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民营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民营企业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即一种企业制度是否优越,要看它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是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要程度不等地运用现代资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革命。
三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以民营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用、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我国应该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并建立机构专门评估个人或组织的信用,将自然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在案,作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发放贷款的依据。只有这样,银行金融机构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的资金才能得到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调查评估,进行事前风险防范。通过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系统地收集、分析民营企业的信用资料,包括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合同履行情况、诉讼记录、竞争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为民营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对民营企业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行事中风险控制。要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管理制度。第三要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进行事后风险控制。加强民营企业应收帐款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减少呆帐、坏帐损失,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是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向高新技术进军,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以此作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要抓住主业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为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产品服务等,民营企业只有在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好,才会在一段时间里形成很强的竞争力。
3、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
一是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必须包含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民营经济在新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利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到发展一定规模后,这种不安全感就越发强烈。必须完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律保护,修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二是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如希望集团是1982年刘永好四兄弟变卖部分家产创业起来的,发展壮大以后,适时进行了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而飞龙集团却因为未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选择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规定对于私有财产,如确属公共需要,可以征收。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都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绝对保护私人利益的时代在西方国家也已成为历史。当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时,应当允许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同时,私有财产的征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是要明确哪一级政府有权做出征收私有财产的决定。
征收私有财产必须给予充分补偿。国际上对有关投资保护的规定是,对征收给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对征收的规定是“相应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是“适当补偿”、“相应的补偿”。“适当补偿”与“充分”是有区别的,法律应当统一起来,不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剥夺。
4、开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如允许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纳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可比国家商业银行低一些等。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证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安全,增强存款人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允许私人开办银行。
二是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要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提供结算、汇兑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要努力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对信誉优良的民营企业开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民营企业债券;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财产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的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进行抵(质)押并经公证机关办理公证,赋予强制执行等措施,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
三是政府预算内安排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风险机制,据以作为信用担保的配套。从我市实际来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宣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从为企业提供直接担保逐步过渡为县(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要采取市、县政府出资入股扶持,县(区)政府组织社会融资和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组建县(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聘请职业经理或委托专业公司运作。
四是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对民营企业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通过安排财政贴息、投资补贴、设立担保基金和提供风险投资支持等形式,予以鼓励;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采取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民间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合理回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用于扶贫、救灾、捐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按规定标准在税前列支。
五是给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又应允许民营企业发行B股、H股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
六是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人民币8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外汇等,实际的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设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一是民营经济办公室成立的必要性。
首先是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继当年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支突起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力量。民营经济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一些综合性问题,是行业部门不能替代和无法代替的。第二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有自己的特性,也就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经济成份的特殊矛盾需要研究,特殊问题需要解决。虽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分行业管理,但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开展一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服务,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第三是解决就业的需要。我国有着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除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农村还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需转移。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成就民营经济办公室,认真落实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壮大,有利于扩大就业。
二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可能性。
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依托乡镇企业局、经贸委的中小企业科、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科以及工商联的部分科室等组成。这样既不需增加财政负担又可对现有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人力管理优势。
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负责对辖区内民营企业的计划申报、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的调整;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指导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建设和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
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正确区分政府管理行为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重新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第二是转变观念,依法行政,依规行事,切实尊重和维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自,减少行政直接干预;第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工作规则与程序应力求透明、高效,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透明、高效的活动空间;第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主动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规划、组织、协调,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6、建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的作用。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其民间商会的职能,不断探索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联系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中介作用的新路子,切实起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作用。
二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工商联要开展各种活动,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增强工商联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名利观,为社会、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是为民营企业创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本文认为,应该成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或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专业服务和民间中介服务,共同构筑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管理诊断、市场信息、投资指南、资产评估、技术援助、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确定为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五种服务,即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就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的最好概括。据有关资料,目前,泉州市民营企业已逾10万家,从业人员达180万人,行业同业工会54个,并在全国23个省(市)设立外地泉州籍商会和联络处34个。我市可依托工商联合会,成立有综合经济部门和职能部门参与,以律师、公证为主体的法律咨询机构,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为企业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经营上穿针引线,在维权上挺身而出;另一方面团结同行,状大整体实力,成为民营企业当之无愧的“娘家”。
7、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一是尽快修改《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从法律上讲,共有财产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共同共有是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也即社会主义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组成。共有财产是共同财产和按份的私有财产,因此,当人们用《宪法》这种最高法律的形式宣称“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时就已经确立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本文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明确“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补充“社会主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从立法技巧,还是从社会民众的认知程度,都可能难以实现。因为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对保护私有财产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必将导致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担心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二是制定《民法典》。由于我国至今尚没有一部《民法典》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民营企业连自己的物权都没有弄清楚,又谈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为更好地体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种所有制的财产(包括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受法律保护的地位上的平等,都应不可侵犯。
三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正陆续进行有关立法研究。2001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苏省发展个体私营经营条例》之后,北京市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通过了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日,安徽省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加快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颁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四是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要从重从快打击盗窃、抢劫、聚众哄抢生产资料、破坏生产设施、扰乱生产秩序以及勒索民营企业钱财、故意伤害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那些涉及金额巨大、造成损失严重的侵害民营经济的犯罪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中债务纠纷、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种种困难,加大追缴赃款、赃物的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宏鹏张海滨陈章友《二次创业泉州民营经济如何应对》法制日报2001年7月13日第3版
3、李曙光《保护私产约束“富豪”》法制日报2003年7月23日第12版
4、潘立志刘超颖《中小企业贷款情况调查及分析》、法制日报2003年8月6日第12版
5、张宇增《私有财产能不能神圣?》人民法院报2002年12月4日B1版
四是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向高新技术进军,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以此作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要抓住主业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为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产品服务等,民营企业只有在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好,才会在一段时间里形成很强的竞争力。
3、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
一是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必须包含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民营经济在新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利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到发展一定规模后,这种不安全感就越发强烈。必须完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律保护,修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二是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如希望集团是1982年刘永好四兄弟变卖部分家产创业起来的,发展壮大以后,适时进行了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而飞龙集团却因为未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选择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规定对于私有财产,如确属公共需要,可以征收。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都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绝对保护私人利益的时代在西方国家也已成为历史。当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时,应当允许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同时,私有财产的征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是要明确哪一级政府有权做出征收私有财产的决定。
征收私有财产必须给予充分补偿。国际上对有关投资保护的规定是,对征收给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对征收的规定是“相应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是“适当补偿”、“相应的补偿”。“适当补偿”与“充分”是有区别的,法律应当统一起来,不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剥夺。
4、开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如允许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纳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可比国家商业银行低一些等。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证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安全,增强存款人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允许私人开办银行。
二是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要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提供结算、汇兑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要努力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对信誉优良的民营企业开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民营企业债券;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财产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的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进行抵(质)押并经公证机关办理公证,赋予强制执行等措施,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
三是政府预算内安排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风险机制,据以作为信用担保的配套。从我市实际来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宣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从为企业提供直接担保逐步过渡为县(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要采取市、县政府出资入股扶持,县(区)政府组织社会融资和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组建县(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聘请职业经理或委托专业公司运作。
四是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对民营企业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通过安排财政贴息、投资补贴、设立担保基金和提供风险投资支持等形式,予以鼓励;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采取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民间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合理回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用于扶贫、救灾、捐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按规定标准在税前列支。
五是给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又应允许民营企业发行B股、H股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
六是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人民币8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外汇等,实际的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设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一是民营经济办公室成立的必要性。
首先是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继当年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支突起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力量。民营经济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一些综合性问题,是行业部门不能替代和无法代替的。第二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有自己的特性,也就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经济成份的特殊矛盾需要研究,特殊问题需要解决。虽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分行业管理,但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开展一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服务,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第三是解决就业的需要。我国有着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除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农村还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需转移。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成就民营经济办公室,认真落实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壮大,有利于扩大就业。
二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可能性。
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依托乡镇企业局、经贸委的中小企业科、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科以及工商联的部分科室等组成。这样既不需增加财政负担又可对现有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人力管理优势。
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负责对辖区内民营企业的计划申报、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的调整;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指导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建设和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
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正确区分政府管理行为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重新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第二是转变观念,依法行政,依规行事,切实尊重和维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自,减少行政直接干预;第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工作规则与程序应力求透明、高效,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透明、高效的活动空间;第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主动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规划、组织、协调,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6、建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的作用。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其民间商会的职能,不断探索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联系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中介作用的新路子,切实起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作用。
二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工商联要开展各种活动,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增强工商联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名利观,为社会、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是为民营企业创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本文认为,应该成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或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专业服务和民间中介服务,共同构筑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管理诊断、市场信息、投资指南、资产评估、技术援助、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确定为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五种服务,即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就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的最好概括。据有关资料,目前,泉州市民营企业已逾10万家,从业人员达180万人,行业同业工会54个,并在全国23个省(市)设立外地泉州籍商会和联络处34个。我市可依托工商联合会,成立有综合经济部门和职能部门参与,以律师、公证为主体的法律咨询机构,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为企业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经营上穿针引线,在维权上挺身而出;另一方面团结同行,状大整体实力,成为民营企业当之无愧的“娘家”。
7、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一是尽快修改《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从法律上讲,共有财产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共同共有是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也即社会主义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组成。共有财产是共同财产和按份的私有财产,因此,当人们用《宪法》这种最高法律的形式宣称“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时就已经确立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本文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明确“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补充“社会主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从立法技巧,还是从社会民众的认知程度,都可能难以实现。因为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对保护私有财产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必将导致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担心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二是制定《民法典》。由于我国至今尚没有一部《民法典》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民营企业连自己的物权都没有弄清楚,又谈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为更好地体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种所有制的财产(包括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受法律保护的地位上的平等,都应不可侵犯。
三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正陆续进行有关立法研究。2001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苏省发展个体私营经营条例》之后,北京市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通过了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日,安徽省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加快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颁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四是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要从重从快打击盗窃、抢劫、聚众哄抢生产资料、破坏生产设施、扰乱生产秩序以及勒索民营企业钱财、故意伤害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那些涉及金额巨大、造成损失严重的侵害民营经济的犯罪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中债务纠纷、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种种困难,加大追缴赃款、赃物的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宏鹏张海滨陈章友《二次创业泉州民营经济如何应对》法制日报2001年7月13日第3版
3、李曙光《保护私产约束“富豪”》法制日报2003年7月23日第12版
4、潘立志刘超颖《中小企业贷款情况调查及分析》、法制日报2003年8月6日第12版
5、张宇增《私有财产能不能神圣?》人民法院报2002年12月4日B1版
四是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向高新技术进军,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以此作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要抓住主业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为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产品服务等,民营企业只有在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好,才会在一段时间里形成很强的竞争力。
3、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
一是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必须包含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成果。民营经济在新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利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到发展一定规模后,这种不安全感就越发强烈。必须完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律保护,修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二是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如希望集团是1982年刘永好四兄弟变卖部分家产创业起来的,发展壮大以后,适时进行了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而飞龙集团却因为未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选择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规定对于私有财产,如确属公共需要,可以征收。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都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绝对保护私人利益的时代在西方国家也已成为历史。当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时,应当允许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同时,私有财产的征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是要明确哪一级政府有权做出征收私有财产的决定。
征收私有财产必须给予充分补偿。国际上对有关投资保护的规定是,对征收给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对征收的规定是“相应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是“适当补偿”、“相应的补偿”。“适当补偿”与“充分”是有区别的,法律应当统一起来,不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剥夺。
4、开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如允许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纳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可比国家商业银行低一些等。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证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安全,增强存款人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允许私人开办银行。
二是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要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提供结算、汇兑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要努力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对信誉优良的民营企业开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民营企业债券;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财产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的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进行抵(质)押并经公证机关办理公证,赋予强制执行等措施,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
三是政府预算内安排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风险机制,据以作为信用担保的配套。从我市实际来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宣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从为企业提供直接担保逐步过渡为县(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要采取市、县政府出资入股扶持,县(区)政府组织社会融资和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组建县(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聘请职业经理或委托专业公司运作。
四是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对民营企业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通过安排财政贴息、投资补贴、设立担保基金和提供风险投资支持等形式,予以鼓励;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采取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民间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合理回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用于扶贫、救灾、捐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按规定标准在税前列支。
五是给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又应允许民营企业发行B股、H股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
六是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人民币8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外汇等,实际的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设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一是民营经济办公室成立的必要性。
首先是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继当年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支突起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力量。民营经济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一些综合性问题,是行业部门不能替代和无法代替的。第二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有自己的特性,也就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经济成份的特殊矛盾需要研究,特殊问题需要解决。虽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分行业管理,但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开展一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服务,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第三是解决就业的需要。我国有着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除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农村还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需转移。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成就民营经济办公室,认真落实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壮大,有利于扩大就业。
二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可能性。
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依托乡镇企业局、经贸委的中小企业科、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科以及工商联的部分科室等组成。这样既不需增加财政负担又可对现有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人力管理优势。
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负责对辖区内民营企业的计划申报、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的调整;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指导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建设和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
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正确区分政府管理行为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重新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第二是转变观念,依法行政,依规行事,切实尊重和维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自,减少行政直接干预;第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工作规则与程序应力求透明、高效,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透明、高效的活动空间;第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主动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规划、组织、协调,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6、建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的作用。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其民间商会的职能,不断探索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联系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中介作用的新路子,切实起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作用。
二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工商联要开展各种活动,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增强工商联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名利观,为社会、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是为民营企业创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本文认为,应该成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或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专业服务和民间中介服务,共同构筑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管理诊断、市场信息、投资指南、资产评估、技术援助、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确定为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五种服务,即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就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的最好概括。据有关资料,目前,泉州市民营企业已逾10万家,从业人员达180万人,行业同业工会54个,并在全国23个省(市)设立外地泉州籍商会和联络处34个。我市可依托工商联合会,成立有综合经济部门和职能部门参与,以律师、公证为主体的法律咨询机构,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为企业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经营上穿针引线,在维权上挺身而出;另一方面团结同行,状大整体实力,成为民营企业当之无愧的“娘家”。
7、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一是尽快修改《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从法律上讲,共有财产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共同共有是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也即社会主义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组成。共有财产是共同财产和按份的私有财产,因此,当人们用《宪法》这种最高法律的形式宣称“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时就已经确立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本文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明确“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补充“社会主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从立法技巧,还是从社会民众的认知程度,都可能难以实现。因为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对保护私有财产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必将导致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担心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二是制定《民法典》。由于我国至今尚没有一部《民法典》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民营企业连自己的物权都没有弄清楚,又谈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为更好地体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种所有制的财产(包括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受法律保护的地位上的平等,都应不可侵犯。
三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正陆续进行有关立法研究。2001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苏省发展个体私营经营条例》之后,北京市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通过了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日,安徽省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加快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颁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四是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要从重从快打击盗窃、抢劫、聚众哄抢生产资料、破坏生产设施、扰乱生产秩序以及勒索民营企业钱财、故意伤害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那些涉及金额巨大、造成损失严重的侵害民营经济的犯罪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中债务纠纷、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种种困难,加大追缴赃款、赃物的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宏鹏张海滨陈章友《二次创业泉州民营经济如何应对》法制日报2001年7月13日第3版
3、李曙光《保护私产约束“富豪”》法制日报2003年7月23日第12版
重大法律政策背景
一是《物权法》制定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保护各类财产、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人财产的最基本法律,它是维护市场经济基本秩序、推动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法律。
二是企业所得税法出台。这是实现市场公平竞争的最主要的法律之一。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将明显降低民营企业的税赋,明显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经营利润率。
三是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中央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的信贷条件,特别是直接融资条件。这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真正大显身手创造了基本条件。
四是“非公经济36条”政策的进一步落实。2007年将是“非公经济36条”进一步落实的一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实,进一步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央的要求,将更大地推动各部门各地区制定与落实相关配套措施。
发展趋势判断
一是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于全国水平快速发展,但增长率相对下降。2007年及今后几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增长率仍将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估计大约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由于民营经济经过约20年的超速发展,总体规模和基数已经很大,今后几年,民营经济虽然在总量上会大幅度增加,但增长率将相对下降。
二是民营经济效率与效益进一步提高,但企业间差异扩大。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所得税的政策即将实施,信贷政策的相对放宽,资本市场的明显扩大,行业准入条件的进一步宽松,等等,这一切将推动民营企业降低投资与经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益。但各类民营企业参差不齐,企业间的效率与效益水平差异会进一步扩大。
三是民营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但仍面临种种困难与矛盾。由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进入的行业领域更广,大中型民营企业更多,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影响比过去更大更深。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以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等为特征的生产发展,仍是民营企业的主要增长方式。
30年前,在春回大地、乍暖还寒的时节,一些人做起了“第一个吃螃蟹者”,从家庭作坊做起悄悄办起了企业,“万元户”成为当时先富群体的代表。
30年后,年轻的新生代们以他们的知识和朝气勾画着“创业”的梦想,各种“创业大赛”从试验落地开花,成功创办民营企业成为众多青年的榜样。
30年中,民营企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为中国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披荆斩棘的艰苦创业中,他们开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民众就业的主渠道和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不仅如此,作为市场经济的探索者,民营企业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唤起了这块沉睡的土地,激发了中国社会无尽的创造活力。徜徉在琳琅满目的超市,望着一张张充满快意的笑脸,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展示出的这种活力。“下海”创业,兴办民营企业,成为改变无数中国人命运的选择,也让中国大地涌现出海量的财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鼓励民众创业、发展民营企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最为凸显的一条基本经验。
而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改变了过去远离政治的态度,开始在政界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和影响力。但由于其自身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上的不成熟和不平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主具有双重政治性格,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监督机制,他们的参政可能会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害,国家和执政党对此必须有清醒而长远的认识,并且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
在走过了30年的发展之后,民营经济进入了“三十而立”之年,民营企业发展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变化以及自身管理与成长中的矛盾构成了重大挑战。民营企业在融资、税负方面仍受到不公平待遇,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低成本制造的竞争模式正在遭遇全球范围的挑战;与此同时,公众要求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企自身的管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面对更大的挑战。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民营企业作出战略性调整。
因此,当前围绕民营企业的一系列有关经济、政治、社会责任的思考显得十分重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它的未来有着怎样的走势?如此多的民营企业家从政,究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督促民营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引导民营经济开创一个“民赢”的新时代?为此,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使读者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与政治诉求、发展不足与社会责任、历史脉络与未来走势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为民营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战略性思考和建议。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塑造中国的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将会有民营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我们更相信,激发民众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国进步的重要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
在昂首迈进“十一五”,加快推进巨鹿跨越崛起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目的是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分析我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硬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会儿,徐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总体经济工作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上半年经济工作,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经济跨越崛起的必胜信念
上半年,我县大力实施“创业年”和“落实年”活动,全面推进年初确定的“四十工程”和五项工作重点,各项突破性工作和重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阶段性成绩,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三个良好基础”。
(一)主要指标快速增长,为全年目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截至6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亿元,实现利税6809万元,分别增长18.7%和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亿元,增长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增长49.3%;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892万元,增长6.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亿元,增长17.3%;出口创汇额255万美元,增长197%;工业用电量8321万度(其中燕南自备发电2700万度),增加1380万度,增长20%;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7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贷款余额15.7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特别是今年工业运行形势较好,实现了开工率高、销售率高、利税率高。
(二)大项目建设势头强劲,为经济跨越崛起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调整,我县共确定县级以上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28.9亿元,年度投资19.1亿元。截止目前,已竣工或部分投产41个,在建52个,完成投资9.6亿元,占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53.4%。今年项目建设有两大亮点:一是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明显。列入省重点2项,市重点7项,总投资13.6亿元,占重点项目总投资的近50%,年度投资9.9亿元。一批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而且建设速度较快,这个局面是近几年不多见的。二是产业集中度高。新上项目向棉纺织产业集中,新上工业加工项目73个,其中棉纺织项目达24个,投资占工业项目投资总和的39.4%,五大纺织项目投资达7.4亿元。益雅、三昌、韩一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得棉纺织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为开放招商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今年,我县城市建设工程多、亮点多、投入大,拉大了框架,提升了层次,展示了大气魄。上半年开工建设的城建项目20个,总投资6亿多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3.8亿元。县城工业园进行了道路硬化,完善了配套设施;高标准环城路网、生态植物园等“十大城建工程”进展顺利,成为县城的亮点工程;人和绿色家园等一批商住设施投入使用,县城的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五大市场、五大商贸的商业格局进一步强化,城市建设水平、商贸辐射能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县的其它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半年,我县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被省批准为农业财政资金整合试点县,成功争列国家级优质小杂粮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全省“红旗县”四联冠;全省劳动力转移工作现场观摩会、全市扶贫工作现场观摩会、全市广电事业现场会在巨鹿召开;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国巨鹿杏节,召开了我县与市建行银政、银企交流座谈会;上半年我县共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无偿资金近7000万元,等等。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深切地感到:巨鹿发展每取得一项成绩,都蕴含着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的胆识与气魄,都饱含着广大干部群众扎实苦干、干事创业的汗水与心血,都凝聚着全县36万人民团结拼搏、跨越崛起的智慧与力量。特别是今年以来,县乡村三级换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干劲不减。对此,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总结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倍感加快经济跨越崛起的压力巨大、责任重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推进经济跨越崛起的进程中,我们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经济发展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分析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最突出的、最根本的还是项目问题,缺少立县的大型、巨型项目支撑。上半年,全市共新上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18个,姜市长还不满意。而目前我县仍没有一家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投资超5亿元、10亿元的巨型项目,甚至没有新谋划的前期大项目。今年新上项目中,年度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没有突破2亿元。这说明我们项目谋划力度不够大,项目投资强度不够大,招商引资仍没有实现大的突破。这反映出我们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还不够,思路不够宽,措施办法少,工作力度小。需要我们各级各部门在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创造性地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大力气、下真功夫。
二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短,经营层次低,附加值低。这是制约我县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县特色种植已有40年的历史,种植面积20多万亩,但没有一家可以支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很短,附加值很低,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受市场影响大、风险大。比如今年鲜杏上市,在其它水果普遍涨价10%的情况下,由于外来大客户少,杏价格比去年下降了30%,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据有关部门调查,近两年,特色种植面积有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价格不稳定,农民收入没有保障。如果有几家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产业链条拉长,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农民收入能够稳步增加,我们的特色产业将走出被动局面,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
三是巨鹿经济缺乏知名度,缺乏品牌效应。由于产业化程度低,我县特色农业品牌没有打响;加工企业只有燕南是省级名牌企业,喜德来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它企业知名度很小;县域支柱产业对外影响力也很小,没有形成自己响亮的产业基地称号。宣传力度不够,如果没钱在中央级媒体上搞宣传,那么网上宣传也不失为当今时代的一种低成本宣传渠道,现在哪个部门没电脑?哪个企业不上网?我们还有自己的网站,可是我们的网络宣传意识还远远不够,现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最近,政府办公室做了个统计,在网上搜索“巨鹿枸杞”、“巨鹿银花”和其它产业的信息,只能找到几千条,而搜索“宁夏枸杞”、“封丘银花”以及同类型的产业信息则高达数十万条,这说明我们的县域经济知名度很低。县域经济品牌不响亮导致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不强,招大引强就很难实现。
四是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我们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用等级贷款难,一些大项目也由于土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手续不全,导致贷款难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全国情况看,下半年将给项目建设带来新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全国出现了投资趋热、土地供应过多的现象,已经出现经济过热迹象,我国GDP增速达10.9%。上半年,银行贷款狂增2.2万亿,同比多增7233亿元,已完成全年放贷任务的87%。这已引起中央高度注意,近日连续出台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控制投资、土地供应过快增长。三季度,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将进一步收紧,给我县项目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五是优化产业结构与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经过近几年的膨胀,目前国内的棉纺产能已经出现过剩苗头,纺织企业仅靠扩张规模,势必造成“大而不强”,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败下阵来。目前,我们的棉纺织80%以上企业,还停留在低档设备、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阶段,行业利润率在5%以下,多数企业微利运行甚至不盈利,棉纺织产业面临着隐忧。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技改创新势在必行,加快推进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清河、沙河等县市发展走过的弯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县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经济发展受市场影响风险较大。而宁晋的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层次高,增长方式好,有单晶硅、纺织服装、电缆、淀粉等多个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良性状态,增势强劲,值得我们深思。
纵观我县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我感到有“四个压力”:
1、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的任务依然艰巨,压力比较大。一方面,受国际市场、国家政策调整以及我国与欧盟、美国贸易摩擦的影响,目前纺织产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周边县市上棉纺的势头较旺,同处于产棉区的临西、隆尧、广宗、威县、南宫、清河,甚至沙河都在谋划、建设棉纺织项目,上半年这些县市新上纺织大项目10个,总投资15亿元,纺纱能力70万锭,目前已投产13万锭,几天就有一个几万锭的纺织项目开工或者投产,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上棉纺的势头强劲、竞争激烈。玉米深加工也是如此,宁晋、隆尧、清河、南宫等都在运作淀粉企业,而且单体项目投资大,生产土霉素碱、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产品,燕南的淀粉还是初级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这些因素决定着我们发展支柱产业的压力很大,能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谋划新思路、新措施。
2、谋划大项目、上大项目的压力比较大。近几年,我县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得益于项目对经济的强力拉动作用。但是,我县项目建设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项目进度慢,目前仍有9个项目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尚未动工。二是项目规模小,投资超千万、超亿元的项目不够多。三是谋划中的后续项目少,特别是大项目少、前期项目少,项目建设后劲严重不足,明年的省市重点还没有眉目,压力非常大。
3、优化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也是生产力。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引资,都在争跑项目。许多地方在资源、区位、产业等方面条件比我们优越,我们只有把投资环境变成发展优势,才能形成竞争力。我们一直强调抓经济就要以项目为中心,各部门要立足本职,为项目建设大开绿灯,同时,要有发现“黄灯区”的能力,学会打球。但是作为部门来讲,都有上面的要求和条条规定,如何吃透上面,结合地方,服务发展,做好上级政策、条条规定与地方发展结合这篇文章,创造一个比较完美的发展环境,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压力相当大。
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压力比较大。尽管近几年我县农民收入保持了8%的增幅,但是农民增收的压力仍比较大。从目前看,农民收入来自政策性因素和粮食价格上涨的空间越来越小,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我县来讲,就是要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而我县产业化发展滞后,特色农业增值链条短,对农民持续增收形成很大制约。
尽管我们工作有压力,发展有挑战,但是我们同样面临着外资内移、南资北移承接资金转移的机遇,渤三角快速崛起的辐射机遇,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的政策机遇。在加快发展的紧要关头,谁的眼界宽、办法多,谁就能掌握主动;谁的措施实、行动快,谁就能赢得先机。在加快巨鹿经济跨越崛起的新征程里,我们各级各部门都要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激活发展全局,努力开创加快经济跨越崛起的新局面
加快经济跨越崛起,必须找准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点、突破口,以重点工作的快速突破,激活经济发展全局。同时,还要找准适合我县实际的发展模式。从全省前30强县域经济综合分析看,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特色产业集群模式,相对契合我县农业比例偏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实际,是比较现实的发展路径。因此,从下半年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要突出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我县经济的主要抓手,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一是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要做好投资1.3亿元的整合农业财政资金建设中药材基地及加工项目,以此为契机,扶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特色产品加工率。要加快扶大扶强燕南、三昌、昌隆等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加快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生产、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下一步,我们要研究制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奖励办法”,对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的龙头企业技改或扩建项目,给予奖励;对新进入国家或省级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奖。通过政策导向,推动小龙头做大,大龙头做强。二是搞好规划指导,整体推进特色农业加工项目。要把三大特色农业分包给农口和涉农部门,要求分包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每个产业新确定1-2个标志性产业化项目,对于填补空白的精深加工项目,政府给予奖励。这些项目可通过吸纳民间资本建设,吸引域外资金建设,或向上争跑资金建设。对这些项目要实行领导负责制,推行“有领导分包,有部门专抓,有专人服务”的项目建设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并强化对分包部门的督导落实。三是建设无公害特色基地。要加快我县绿色食品基地、GAP基地、无公害产品、生态示范县等认定工作。加快建设三个5000亩标准化示范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提高特色农业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搞好著名商标的推荐、认证工作,以品牌带动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要健全完善枸杞、银花、红杏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把一家一户的农民有效组织起来,真正让合作组织成为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支撑。同时,加快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寿光蔬菜、安国药材之所以有名、有规模,是因为它的市场搞得好。我县枸杞、银花面积和产量都不小,但市场不行。有关部门要在这方面研究对策,扶持市场建设,促进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二)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经济跨越崛起,关键在工业的腾飞。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住工业不放松,全力以赴抓好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
1、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大企业、大龙头是县域经济的生命力所在。内邱引进了一个建滔,两年纳税突破亿元,下一步还要建设投资百亿元的煤化工基地,一个龙头激活了县域经济;隆尧一个华龙,带起了数十家食品企业集聚,成为隆尧发展的支柱;新河一个玉树造纸,就能把一个财政穷县、经济小县,推进全市一档县行列。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培育出自己的大企业、大龙头。各有关部门要研究政策,发挥职能,采取多种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土地、信息等各方面,对现有骨干企业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努力打造一批知名的龙头企业。经过两年左右的积极培育,力争把燕南、三昌、昌隆、方正4家建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把韩一、益雅2家建成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把喜德来、昌泰、科达3家建成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2、提升大项目的支撑能力。发展经济靠项目,是不容置疑的。项目建设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要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龙头,各项工作都要围绕项目去开展、实施。一是加大项目谋划力度。今年,我县列入省市重点项目9个,但是,明年列哪些项目,现在还没有谋划出来,也没有前期大项目,如果不及早谋划,明年的项目建设就很被动。为此,要加大项目谋划力度。要依托优势骨干企业上项目,加快企业再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骨干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要依托优势产业上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要依托老企业升级改造上项目,促进老企业技改创新,扩大规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要围绕产业政策上项目,谋划项目既要研究市场规律,又要研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产业政策支持重点,谋划一批立县大项目。一季度经济会上,徐书记提出,年内每个乡镇都要新上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万元的工业项目,我说经济强镇还要新上一个投资超千万的大项目,年底要要账。二是加大项目争跑力度。上半年,我们共争取上级资金近7000万元,尤其是开发办、土管局、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今后,大家一定要再接再厉,抓住国家对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大支持力度的机遇,利用国家级贫困县这一有利条件,加大跑办力度,多方争取上级资金,为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三是加大项目落实力度。重点加强对县领导分包的16项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对分包领导给足权力,压死责任,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各分包领导对项目要真包、实包、包到位,全力协调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将倒排时间表,定期调度,督查要账,年底验收考核,对没有做好协调工作、完不成分包任务的领导和责任人要进行问责。
3、提升产业的竞争能力。全省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中,所在县有一半进入了全省30强;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中,所在县全部进入了全省前30强。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做强特色产业,着力在培育产业集群上下功夫。我们的近期目标是,把棉纺织、食品加工培育成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产业集群,把机件加工培育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把橡塑制品培育成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
4、提升园区的集聚能力。巨鹿工业腾飞的希望在园区,招大引强的主阵地在园区,经济跨越崛起的关键也在园区。下半年,重点抓好县城工业园区的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要求,进一步拉大园区框架,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吸引一批纺织、机件、橡胶项目尽快入驻园区,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依托优势产业和杨官线全线贯通、定魏线升级改造有利时机,突出抓好西郭城淀粉工业园、巨鹿镇纺织工业园、王虎寨机件工业园和官亭橡胶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一主四副”园区建设格局。其它乡镇也要加快建设自己的工业园区。
(三)强力推进民营经济扩张。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加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是狠抓投入,加强扶持,营造环境。一是激活内力。对民营企业家和县内经济能人,要给政策、给支持、给环境、造氛围,充分激活民资民力,让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壮大企业家群体,推进全民创业氛围的形成。引导个体私营企业能扩则扩,能上则上,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引导产品有市场、扩张有基础的民营企业,与外地企业寻求对接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导骨干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新一轮的扩张强势,提升民营经济对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营造环境。要狠抓“四项制度”、“五项要求”的落实,特别是一季度经济会上徐书记提出的“五项要求”,要认真加以落实。抓环境关键要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部门的服务水平。巨鹿四大班子都是抓发展的班子,各部门都是为发展搞服务的部门,都要围绕全县大局,围绕经济发展,互相配合,搞好服务。办事效率要上去,服务水平要上去,真正做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真正在全县形成“亲商、爱商、安商、干商”的浓厚发展氛围。
(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县域经济的开放度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没有外资大项目的带动,就不会有我县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只有招商引资活跃起来,才能真正增强我县经济的发展活力。江苏邳州把招商引资视为第一要事,连续4年全面下达招商任务,严格考核奖惩,一票否决,仅05年一年就引进域外资金60多亿元,特别是引进了投资5.6亿元的深圳金凤凰家具,带动了近百家广东家具配套企业的集聚;引进投资6.9亿元的浙江家具城项目,吸引了100多家浙商前来投资,近日,又与香港黄河集团签约了投资80亿元的巨型项目,迅速把邳州提升为中国最大的家具制造基地。通过招商引资,邳州在短短五年内财政收入由不足3亿迅速突破了10亿元,明年将稳定突破20亿元。从我省前30个强县看,无一例外都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姜德果市长最关注的两件事,就是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并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强调。如今,我市的广宗、威县、南宫等县市都迅速行动起来,实行了全民招商或下达招商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有些县招商引资已初见成效,今年广宗市重点项目投资比去年增长了6倍,威县增长了3倍,分列全市项目投资增速的前两位。如果我们仍然不积极行动,不仅引不来大项目,而且在全市的位次还要后退。因此,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加强,乡镇部门必须动起来,干部必须参与进去,要集中精力,集中人员,走出去全民招商,全力招商。一是下达招商任务。下一步,结合我县的招商实际,要给乡镇和部分部门下达招商指标,并进行严格考核,激发调动各级参与和支持招商的积极性。二是确定重点招商区域。选择南方或沿海地区那些当地不再重点支持,企业发展面临用电、用工、用地制约,急需向外转移的区域和产业,进行定向招商,产业对接,承接转移,提高招商针对性。三是对接产业龙头。立足优势产业提升、配套建设和产品的深度开发,选准外地知名的产业龙头重点招商,持续攻关,全力以赴引进产业龙头,带动招商全局的突破。
(五)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抓城市建设本身就是抓经济发展。我们要把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首先要启动的工作来抓,先造环境,提升魅力,再去招商,助推发展。今年,我们新上的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的多项城建工程,特别是“十大城建工程”,要加快推进,力争按预定的工期保质保量完成,为巨鹿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对今年的重点城建工程,一要卡死责任。黄巾大道、西平街、行政新区、文化中心等重点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那个层面出了问题,影响工期,影响质量,就追究谁的责任,真正使责任人扑下身子,深入工地,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倒排工期。针对主要工程,要细化任务,建立台帐,按工期要进度,保证工程顺利推进、按时完成。三要加大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或设置宣传牌,狠抓宣传,营造氛围,天天有报道,街街有标语,并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县城,争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参与意识,激发群众创建热情,使城市建设建立在广大群众参与基础之上,形成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
一、基本经验
近几年来,昌乐县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天字号工程”紧抓不放,坚持总量抓扩张,骨干抓进步,政策抓落实,环境抓优化,民营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20*年,全县注册民营业户已达9611户,注册资金24.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17.4%;完成营业收进145.5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实交税金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4%、54.8%和43.6%。昌乐县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持续实现了量的膨胀和质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昌乐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确立了“招商引资促发展,求真务实建强县”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立县”战略,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作为两个“天字号”工程来抓,选准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起到了抓关键、带全局的理想效果。其中,招商引资实现较大突破,成为支撑和带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气力。20*年,全县新引进项目311个,实际到位资金31亿元,实际引资额同比增长49.4%,其中引进总投资过亿元项目29个,过千万元项目51个。
(二)探索了市场经济新条件下指导企业工作的新方式。针对部分已改制企业改革不彻底、不到位和部分新发展民营企业治理粗放等题目,着眼于培养市场竞争实体和“四自”主体,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使民营企业普遍上了档次、上了水平。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国外、省外、县外的气力“嫁接改造”全县民营企业,培植起了一批新的骨干企业。目前,全县规模企业已发展到160家,比2001年增加72家。*盛泰药业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改制后积极与国外客商开展合作,新上万吨药用淀粉和万吨药用白糊精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进6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最近,该公司又与*大学高分大材料研究所联合投资开发了药用水溶性包衣项目,该项目是获得国家专利、填补国内空缺的高科技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三)造就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环境。坚持“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的观点,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既抓硬环境,又抓软环境,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的整个环境。硬环境建设方面,积极张罗资金,增加投进,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全县重点规划建设了“二区四园”,成为外资和县内民营项目注进的“洼地”,产生了良好的聚集效应。县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很多项目,其中投资过千万的11家。*中传拉链项目,投资3080万美元,主要生产隐形拉链和拉链头,目前已形成年产隐形拉链6500万打、拉链头6000吨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销售收进3.6亿元,利税4000万元。三艺珠宝石饰加工项目,由香港恒昌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青岛世通工贸有限公司和*蓝天首饰珠宝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兴建,投产后可形成年加工黄金首饰3600千克、白金首饰1600千克、白银首饰3000千克,K金镶石类珠宝工艺品100万件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进可达5亿元,利税1000万元,将成为全县珠宝加产业的“龙头”。在加大硬环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县里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40个职能部分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条龙服务”,较好地规范了部分服务工作,进步了办事效率。同时,切实加强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出一条让企业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成功路子。
(四)形成了重视民营经济的大天气。昌乐县委、县政府狠抓解放思想这个“先导工程”,适时开展县情教育,提出“经济相对欠发达是昌乐最突出的实际”、“招商引资是解决昌乐发展题目的重要途径”等重要观点,较好地同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熟悉,增强了大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弘扬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这个时代主旋律,用“认真、扎实、求实”精神要求各级干部,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扶持、考核、赏罚政策和办法,落实了领导包靠民营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等措施,在全县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可以说,目前全社会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天气已经形成。
二、几点启示
昌乐县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力度之强、措施之实、成效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有益启示和鉴戒。
其一,政府公道定位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抓经济的职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恰正是“不抓经济”,市场做不好的才是政府要做的。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在为社会公众的服务上,用驾驭市场经济的胆略和魄力,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不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导等外部环节上。昌乐县明确提出了要让民营企业主“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经营上有靠山”,县里每年都要评选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50强民营企业、先进民营纳税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并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全面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今年,又确定了20家重点骨干企业,在信贷投放、项目审批以及资金、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力争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团体。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的建设,让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吸收民营企业家进党,让民营企业家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名,政治上有位。同时,政府部分对企业不搞“吃、拿、卡、要”,不向企业征“过头税”,不与企业争利,躲富于民,放水养鱼,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条件。
其二,立足本地上风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来讲,可能会没有什么尽对上风,但总会存在着比较上风。民营经济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上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区域经济,不仅要在招商引资、吸引外力、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还要在发挥上风、激活内力、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上下功夫。昌乐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上风。这是靠壮大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上风的明智选择。目前,该县的塑料制品、食品加工、化工、医药、乐器等十大特色产业,已成为支撑昌乐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十大产业实现的销售收进、利税、上缴税金已分别占到全县产业指标的80%以上。
去年,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大关,达103.4亿元,同比增长29.1%;工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二是工业投入持续增长,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59.8亿元,同比增长77.1%,全年招商引资共引进工业项目858个,到位资金106.2亿元。三是全民创业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去年末,全市私营企业已达6831家,新增1162家,个体工商户53791户,新增8939户。去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4亿元,同比增长30%;入库税金21.5亿元,增长35%。四是优势产业支撑明显,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6.3亿元,增长38.4%;实现利税35.2亿元,增长41.9%,其中,实现利润20.26亿元,增长47.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3.32,提高30个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个点,创该项指标统计以来最好水平。五是园区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北沿江高速、马鞍山长江大桥接线工程、裕溪河复线船闸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华谊煤化基地、庐南重化基地、安徽精细化工基地3个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准,市经济开发区等6个省级开发区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3亿元,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到60个,去年新增8个。六是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发展活力逐步增强。扎实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工作,油泵厂改制基本结束,庐江矾矿改制开始启动,截止去年底,全市国有工交企业改制面为98.6%,企业投融资方式积极创新,管理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巢湖推进大跨越、实现大变化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按照“千亿工业振兴”计划的总体要求,今年我市工业发展和全民创业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工业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进1位,力争进2位,在全省由中等偏下上升到中等偏上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550户,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增长30%以上;实现利税45亿元,增长25%;完成工业投资220亿元,增长35%以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80户,超10亿元达到10户,力争2户超2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入库税金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全市新增私营企业600家,个体工商户6000户;全面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
(一)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抓手,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后劲。要围绕培育化工、建材、电工器材、采掘加工、船舶制造五个百亿元支柱产业,着力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打造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构筑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支撑。要强化重大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推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确保华能巢湖电厂、瀛浦水泥、盘景水泥、海昌水泥、华星4万吨双甘磷、苯氧乙酸等项目建成投产,华谊煤化联产60万吨甲醇、50万吨醋酸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罗河铁矿完成选矿厂主体工程。同时,抓好2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确保楚江造船一期、富煌重钢一期技改、辉煌汽车零部件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市直及县区都要从规划、土地、环评、核准入手,积极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梯次推进、有效接续。
(二)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要实现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工业投入。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近年我市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市工业投入的重要来源。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梯度转移趋势,积极编制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科技含量高和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业项目,形成招商“磁场效应”;要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采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项目入驻巢湖;要紧盯省发改委在全省的项目布局,积极联系沟通,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巢湖;要以徽商大会、皖台(巢湖)经济发展研讨会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巢湖,推介巢湖,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二要支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这是提升工业经济总量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各地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投入,重点支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积极新上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大力支持市本级企业加快发展,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抓好市本级工业,努力把市本级工业做大。三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银行是投资的主渠道,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银企关系,优化融资环境,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争取更多的贷款支持工业企业,支持全民创业。各级政府要抓住国家增加对中部崛起投入的机遇,既要帮助企业编制一批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也要帮助企业精心筛选一批高、精、特、新中小项目,争取国债、高新技术引导资金、技改贴息、专项贷款的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占据我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必须要全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创业激情,释放创业能量。一要认真落实政策。进一步兑现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各类经济主体真正做到平等竞争,放手发展。要认真总结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项目建设的典型经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工业项目建设。要抓好全民创业园建设,加大民营企业家培训力度,积极争取各类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资金。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使各项政策真正惠及于企业、惠及于民。二要帮助企业解决创业困难。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积极开展“启明星”工程和“银企项目对接”活动,加快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信息咨询、政策法律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建设,从政策资金、项目建设、产业链延伸配套等方面着手,帮助企业解决创业困难,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三要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要弘扬高沟创业精神,充分发挥优势,积极“筑巢引凤”,吸引在外创业有成人员回乡创业。同时,要大力培育民营企业家队伍,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形成能人示范效应。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一要全面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要按照“全面改、规范改、彻底改”的要求,加快推进国企改制,各县区要对未改制企业加快改制步伐,市直要完成庐江矾矿改制,确保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的完成。要扎实开展国企改制“回头看”活动,妥善处理改制企业后续问题,巩固改制成果。二要推进民营企业改革。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积极引导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加快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结构,推动优势企业资产重组,鼓励扩大投资,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提升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引导企业改制上市。上市是加快企业改制、规范企业改革的重要推手,也是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要以上市规范改制,以改制促进上市,抓紧出台加快企业改制、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力争1-2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时支持原有上市公司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改制,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定向增发、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四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渗透,改造和提升我市传统产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
经济形态和经济空间格局向来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①。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器和生力军,多引起学者的关注②。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民营经济发展意义与功能、发展特征、制度建设、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以及政策应对等领域③,但大多以经济学的视角探讨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等④,而从地理学学科出发研究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格局以及整体发展趋势的文献则鲜为少见。福建作为中国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与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⑤。本研究根据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利用GIS技术,探讨其民营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从区域整体的角度深刻揭示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空间内部差异,以及社会响应,对促进未来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和全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以2005和2009年《福建统计年鉴》、2004和2008年《福建经济普查年鉴》等作为原始数据,建立福建省民营经济数据库。本文所指的民营经济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①。在数据选取过程中,主要以2004年和2008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据为蓝本,并参照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其他相关指标数据。在统计过程中,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指标选取数据要求来源的统一性,即对比数据均出自于同一统计资料(不同年份),故可消除统计口径不同带来的误差。
(二)主要研究方法
空间数据探索。本研究主要利用GIS技术下的SpatialStatisticsTools模块进行空间数据计算、统计和分析,探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即运用ESDA(ExploratorySpatialDataAnalys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下的MoransI和LocalMoransI分别测度福建省民营经济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数和局部指数②,反映福建省民营经济整体上的自相关和不同位置局部区域的空间关联模式。全局指数MoransI和局部指数LocalMoransI计算公式分别为:I=n∑i∑jwij(xi--x)(xj--x)(∑i∑jwij)∑i(xi--x)2,其中j≠i(1)Ii=n2∑i∑jwij•(xi--x)∑jwij(xj--x)∑j(xj--x)2(2)其中式子:n为参与分析的空间单元数;xi和xj分别表示某属性特征x在空间单元i和j上的观测值;wij是空间权重矩阵,本文采用基于Queen标准的邻接性,即当区域i和区域j之间邻接时,空间权重wij取1,否则为0;MoransI的值域为[-1,1]。计算结果可分别采用随机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两种假设进行检验,本文采用近似正态分布的z统计检验。空间中心统计。文章引入重心概念,表达区域空间上某点在不同方向上的力量对比平衡程度,在研究中,假设某一个区域由n个平面空间单元构成,其中,第i个单元的地理中心坐标或行政中心坐标为(xi,yi),Gi为该平面单元的统计属性值,则研究区该属性值重心坐标为③:X=∑ni=1Gixi/∑ni=1Gi,Y=∑ni=1Giyi/∑ni=1Gi(3)
三、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
作为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福建民营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为起步阶段,福建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发挥侨资优势,大力兴办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乡镇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又通过引进侨资,嫁接乡镇企业,发展三资企业;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为发展阶段,开始实行“公有民营化”,采取企业全部资产评估作价后向外商出让部分产权的方式,引进境外资金,组建“嫁接”式合资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为第三阶段,家族式企业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转变。21世纪初,福建省民营企业规模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民营经济政策和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根据统计④,截至2010年底,福建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480•3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6%;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15558家,占全省企业数的78•4%;实现工业增加值360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58•4%。众多民营企业发挥经营灵活的优势,通过并购国际品牌、寻求国际资本合作、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络或投资办厂等方式,扩大了国际市场占有率,2010年完成出口总额290•04亿美元,占全省的40•5%,比上年增长42•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在投资领域,城镇民间投资由2005年的777•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97•7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7•3%。城镇民间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39•2%提高至2010年的50•0%,民间投资已成为城镇投资的主力军。民间投资方式已逐步从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更多向促进产业转型、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转变。综上所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果分析
(一)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看(表1),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据的MoransI指数值分别为0•5305和0•4391;并对其进行近似正态分布显著性检验,其检验的标准化Z值分别为11•373和8•897,远大于正态分布99%置信区间关键值2•576①,表明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空间分布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正自相关,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即高值区域与高值区域相邻接,低值区域与低值区域相邻接。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看,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布皆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图1),且二者在福建省的空间分布大体上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在福建省东部沿海存在2个非常明显的“高-高”集聚(热点),即闽南三角地区和以福州市辖区为中心的地区,其中,后者又被关联类型为“低-高”的县(县级市)所包围,这表明这些“低-高”类型的地区相对于邻近的福州市辖区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水平为低;相比之下,整个研究区出现了1个较大范围的“低-低”集聚(冷点),主要集中在广大的西部以及闽东地区;此外,在福建西部地区还存在着个别的关联类型为“高-低”模式的空间孤立点,主要包括三明市辖区两县级区。综上所述,目前民营经济在福建省的整体分布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双核”模式,即民营经济发达的闽南三角地区和以福州市辖区为中心的地区,而广大的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民营经济普遍落后。
(二)福建省民营经济重心空间格局
通过引入重心概念,运用空间结构重心计算公式,得出2004年和2008年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重心坐标,并利用GIS技术输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重心点的空间变化图(图2)。结果表明:从空间上分析,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重心二者皆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部,表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趋向于东南,东南和西北民营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个体工商户发展重心落入到德化县南部地区,而私营企业发展重心的落入区为永春县东部,其纬度较个体工商户发展重心为低,而经度较个体工商户发展重心为高,从而更加偏离几何中心,表明全省私营企业的发展区域差异大,分布更为不均衡;从时间序列上看,民营经济内部存在不同的发展趋势。从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重心的移动轨迹来看,个体工商户发展重心向南转移,而私营企业发展重心则向西北发展。这表明个体工商户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而私营企业发展重心的西北转移使其区域差异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五、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响应
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关联效应。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福建省民营经济凭借其自身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民营经济省内区域差异(发展总量和速度)的存在,从而导致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发展重心的转移。
(一)全省经济和地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地区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更意味着资本形成以及与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①。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使企业数量增长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反过来讲,区域企业数量的增长及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会推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区域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民营经济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经济总量所占比重2010年已达66%。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依然是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而民营企业的增长为这三驾马车增添了强劲动力。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为福建带来了大量的民间投资,从而使以国家投资为主转变为民间和国家共同投资的新格局,不大了投资的总量,而且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有力地促进了福建省出口的增加。21世纪头十年是福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也是民营经济扩张式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中,出口成为支撑福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支柱。而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企业,鉴于民营经济在福建省所处的地位,不难推测民营经济在出口中所起的作用,即民营经济成为福建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并有力地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增长(表2)。
(二)全省就业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增收明显
随着全省民营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就业人员规模随之提高。非农人口的增加,相应带动全省城镇规模不断壮大,地区城镇化水平也相应随之提高。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吸纳非农就业的重要源地。图3、4是福建省私营企业发展状况图(以私营企业代表民营经济)。由图3、4可知,2004至2008这4年间,福建省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其私营企业单位数占所有企业单位数的比重由2004年的58•04%上升到了2008年的67•37%,表明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且,民营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吸纳更多的就业劳动力,由图4可以得知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2008年较2004年上升了8•66个百分点,这表明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农人口的增加,福建省城镇规模也随之扩大,地区城镇化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福建省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47•3%提高到了2009年的51•39%(表2)。全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在缓解福建省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以民营工业为例,2005年,福建共有农民工152•34万人,按年人均工资17190员(城镇单位人均劳动报酬)计算,全年农民工工资总收入261•87亿元,占福建农民收入的44•8%。最近四、五年是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在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一段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推动力,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农民收入的增加则直接带动了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由表2,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3292•63元增长到2009年的5015•72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1•1%,而2001至2005和1997至2001的两个四年间,其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分别只有7•09%和4•25%。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和提高其生活水平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三)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的转变
福建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关联效应,但由于民营经济在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总量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从而导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重心发生转移,从而打破了原有空间格局使之重新实现地区间的平衡。由图5可知,全省就业重心、城镇化发展水平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出现了向西转移的趋势,且农民纯收入重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重心和地区发展水平重心也都出现了西北向的转移。这是福建经济宏观发展的大趋势,这与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闽内陆民营经济的快速成长无疑是重塑福建经济空间格局的主因之一。
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成就
(一)发展路径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顺着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再到市场创新的路径走下来的。近年来,宏观经济调控对中国民营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2005年2月国务院了“非公经济36条”之后,各部委、各省市相继制定了200件相关的实施文件和配套法规,对民营经济有所放宽。
(二)民营经济的成就(2000~2005年)
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民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私人资本总额已达6万亿元;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占GDP比重65%;已成为就业的主力军,在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民营企业就业人口超过75%;已成为我国税收的大来源,特别是在地方财政中民营企业贡献占70%~80%;已成为外贸新主力,尤其是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出口总额是5931.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比重的77.8%。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
近几年,民营经济在成就和规模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但是民营经济仍面临三个方面的障碍:税收方面,民营
经济至今仍是受次国民待遇;市场准入方面,民营经济不容易进入,这涉及观念问题、部门利益、国企利益等问题;融资方面,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
三、融资:进展、问题与建议
(一)间接融资
1.贷款:“非公经济36条”公布以来,在民营经济的贷款方面有初步进展。银监会做了很多开展小企业贷款方面的工作,相继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责指导》的意见稿,召开了中金融工作会,成立了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办公室,采取了务实的措施,推进非公企业的贷款问题。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各个银行纷纷出台相应的措施,如工商行了《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6年8月底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是1400亿元,比2005年一年的贷款都多。而且外资银行越来越看好中小企业,如花旗银行公开表示看好中国小企业融资市场。
近一两年银行贷款方面有一些松动,但进展还是不大,民营经济贷款最大的问题是贷款比例极为不足,非公经济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仅5/109左右。最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做了一个“非公经济36条”对民营经济融资效应问题的课题。据调查报告分析,民营经济融资难的原因:缺乏担保机构;银行抵押不收机械设备厂房;做质押的民营企业没有股票。因此报告提出五条意见:加快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发展;加快社保基金的建立;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加快邮政改革。
2.企业债券:企业债方面,从2005年5月底首次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债到2006年2月底,共有70余家企业获准发行,但只包括浙江万象钱潮等几家民企,企业债的债权性质不太适合。从融资来说,民营企业更可以充分利用发行企业债券的优越性:利息低;手续相对简便,时间短;发行成本低;容易符合银监会设定的包括财务等指标在内的条件。
(二)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方面,由于在国内上市困难,民营企业被迫海外上市。2004年底,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共有290家,总市值3492.04亿美元,同期国内深沪两市上市的企业1377家,流通市值1413.38亿美元,仅为国外融资的40%。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存在非常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导致股价偏低。
四、地下金融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一)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1.转变观念,摈弃偏见。这一点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认为发展西部就要发展民营经济。我们各级政府应该提高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确定民营经济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鼓励和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2.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发展氛围。从个体上来讲,西部人应确立和坚持创新的精神状态,不断培养和增强开拓精神、进取精神、效率精神、风险精神、竞争精神和危机感,形成积极自主创业的局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从整体上来讲,应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当然,可以从东部地区“借”民营企业家到西部,起到带头作用,同时向西部传授管理经验用人之道等等,也不失为一个方法。西部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省份是陕西和四川,陕西是连接中西部的纽带,四川是架通东西部的桥梁。在教育、投资环境等方面都较其它西部省份有优势,可以以这两个省份为中心,示典,向西部其他地区扩散开来,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
(二)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硬”环境
1.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规范的外部环境。首先,可适度降低西部国有经济的比重,或者将部分国有企业民营化。再增加民间投资,并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空间。近些年民营经济开始进入金融和重工业领域,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其次,应制定并执行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确立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消除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限制,让民营企业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最后,加强市场体系的建设,解决民营经济在与市场对接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灵、供销壁垒等难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首先,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不断改进金融服务。例如,积极发放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为民营企业建立信用担保基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要健全、完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如建立城乡信用合作社、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等。再次,通畅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例如,政府财政的拨款支持,有实力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的直接融资,还有西部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从民间融资,也可以招商引资,从东部,甚至是国外,等等。
3.积极创办民营经济开发区。目的就是为民营经济投资提供理想的投资环境,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力布局找到现实的途径,同时又为民营经济实现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了开避了通道。把民营经济开发区办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经济特区”。这其实与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特殊地区”要“特殊对待”。
4.在采取上述对策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对西部民营经济的带动作用,利用东部现有的发展资源和经验来融会贯通,加快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缩小东西部民营经济的差距,从而促进东西部整体社会经济差距的弱化。例如,在民间,东西部民营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扶持;政府之间的结对互助和考察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可以逐步克服民营经济在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高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协调的发展。
二、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
(一)食品行业由于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高,这三条就决定了我国对精深细农副产品,特别是食品制成业,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所以这方面的市场不仅不会饱和,甚至会越来越大。这也是西部民营企业实现第二次创业并振雄风的大好时机。
1.洁白产业———内蒙古乳业。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中国大中城市的超市货架上,随手都可以拿到来自内蒙古的牛奶,比如蒙牛和伊力。浓浓的奶香背后是令人自豪的数字:2004年,内蒙古奶牛存栏200万头,牛奶产量49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乳业正在成为兴区富民的大产业。
2.甜蜜产业———广西糖业。广西是全国当之无愧的糖业老大。在自治区4700多万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在从事与蔗糖有关的这份“甜蜜的事业”。
3.水果业———陕西的苹果。2004年,仅苹果这一项,就给陕西的800万果农每人增加了1100元的纯收入,果业产品出口总值也首次超过1亿美元。陕西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陕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基地,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
(二)在农业与科技行业相互渗透,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品例如:“多彩产业”———新疆棉纺业,西域新疆要打造向西开放的最重要的陆路口岸。新疆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年产皮棉超过150万吨。有专家称:新疆的棉花价格已经能决定全球的棉花市场。不仅如此,新疆人还沿着高科技的道路越走越远。到2004年,他们已经培育出了棕、绿、红、蓝、黑五种颜色的彩色棉花。“云花”———云南鲜花种植业,现在全国鲜切花市场上,平均每两枝花中,就有一枝来自云南。云南人靠鲜花一年更是能赚20个亿。野生水果也开始漂洋过海,大赚外国人的钱。(三)医药行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健康产业———药业。西部大开发中的一大投资热点是藏医藏药。随着“诺迪康”、“奇正藏药贴”等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名优藏药崛起,已经能生产藏成药360多种,年均工业生产总值达30多亿元。
2.神奇产业———云南白药和贵州苗药。发展势头强进。云南白药以其自身药效快速神奇的特点,在医药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资本运营“借船出海”,“白药创可贴”在2004短短一年,从一家闻名世界的跨国公司手中切来了四分之一的市场蛋糕。
3.火红产业———宁夏枸杞。宁夏的枸杞红遍了全国。2002年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宁夏枸杞从保健食品向果酒、饮料、药物等行业扩展,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民营经济刑法现状不足建议
一、民营经济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要保护民营经济,然而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侵犯民营企业相关他权利的犯罪较为突出,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犯罪的客观现实,需要刑法对民营经济提供必要的保护。只有通过刑法对各种侵犯民营经济私有财产等经济犯罪的惩罚,才能有效地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的自由、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民营经济利益目标的最大化。
二、我国民营经济刑法保护的现状与不足
1.我国民营经济刑法保护的现状
(1)我国刑法中确立了对民营经济财产权利保护的地位。刑法明确规定保护私有财产是其任务之一,按其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对犯罪进行分类排列,将侵犯财产罪排列在分则中的第五章,同时将私有财产所有权规定为刑法所保护的客体。
(2)我国刑法具体规定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方式。我国刑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首先是规定了侵犯私人财产的犯罪行为,如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规定对私有财产的犯罪行为包括夺取型、交付型、侵占型、挪用型、毁损性等犯罪。这些犯罪行为基本涵盖了目前社会条件下对私有财产的侵害情形。其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犯罪人在承担赔偿责任或有正当债务应当偿还时,应当优先于罚金和没收财产这两种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再次,刑法不仅保护被害人的私有财产,同时对犯罪人的私有财产也予以保护,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抚养的家属应保留必须的生活费用,对其家属所有的或应有的财产不得没收。
2.我国民营经济刑法保护的不足
尽管现行刑法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行刑法“厚公薄私”的立法状况突出。反思我国现行刑法典,刑法对民营经济财产权利的保障仍存在诸多不足。
(1)私有财产权保护机制缺乏,且不平等,刑事立法缺乏对私有财产的全面保护与尊重。首先,公与私之间的身份不平等。我国刑法用了很大的篇幅和力度对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以特殊的保护,而对私有财产只给于一般性保护。这种在立法上存在的基于所有制形式而导致的刑法保护力度的不公平,不仅体现在罪名设置的总体比重上,还体现在量刑幅度与适用标准上。其次,刑事立法在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平等。(2)民营企业主私有财产权与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不明确。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私营企业主害怕受到歧视,纷纷将企业产权挂靠政府主管部门或采取集体控股的模式。这种名为“国有”、“集体所有”,实为个体的经济组织导致司法机关对该类刑事犯罪案件定性困难,争议极大。
(3)对政府侵犯民营企业私有财产所有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私有财产所有权没有法律的明确界定,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无法划出明确界限,这可能造成政府权力无限膨胀的恶果,甚至出现“依法“侵权现象。因此,只有保护民营企业私有财产所有权,才能构建安全的投资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身份刑法”向“契约刑法”的转变。
三、完善刑法对我国民营经济保护的建议
为彻底体现刑法对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地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1.完善刑事立法,消除不平等因素
(1)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应实行同罪同罚,打破主体的差异性带来的异罪异刑。各种经济组织中,不论公有制的还是非公有制的,只要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贪污、受贿、挪用行为的,一律定性为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人员、挪用资金罪。同时,为加强保护力度,适当提高这二个罪的法定最高刑。笔者以为,在死刑存废争议较大的今天,参照国际惯例,上述二罪的最高刑定为无期徒刑较为适宜,这其实是降低了对侵害公有制经济合法利益的惩处力度,同时提高了对侵害非公有制合法利益的惩处力度。
(2)弥补非公有制经济刑法保护的立法空白,打破主体差异带来的罪与非罪区别。对刑法中规定的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造成破产、亏损罪,应把其犯罪主体扩大到所有经济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即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工作人员的上述行为也构成犯罪。把“私分国有资产罪”修改为“私分公司、企业资产罪”,把私分非公有制企业的资产也纳入到该罪中,严厉打击经理阶层私分非公有制企业资产的不法行为。
2.在刑事司法领域,改善司法环境,转换司法主体的观念和思想,真正实现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
由于历史的影响,一直以来部分司法人员潜意识里视公有制经济为正统,视非公有制经济为“异己”。对“异己”不关心,不支持,甚至有排斥和敌视心理。这种思想导致司法主体工作起来不积极、不主动,能拖则拖、能压则压,这一正一反的两方面,都极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因此,需要转变司法主体的观念和思想,树立市场主体一律受平等保护的理念。对侵犯非公有制经济合法利益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一定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司法环境。
参考文献:
2012年12月27日,重庆市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
【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位】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力量,是繁荣城乡经济的有力支撑。一个地区,有“民”才稳、有“民”才富、有“民”才活。党的十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深入贯彻十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有关部署,全力支持、鼓励、引导、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国有、民营、三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下大力气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要真正降低准入门槛。坚决摒弃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歧视,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营经济开放。要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放宽初始经营条件限制。二要优化政策环境。落实公平待遇,做到一视同仁,就是对民营经济的最大支持。根据党的十精神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真正使广大民营企业放开手脚加快发展。三要优化政务环境。坚持多关心、多扶持、多服务,少干预、少检查、少添乱,真正做到放开、放手、放活。四要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五要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六要优化舆论环境。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使致富光荣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尊重和爱护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
【弘扬“重信重义、自强不息”的渝商精神】要引导更多群众创业,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品牌、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的创新;要守法诚信,重视人文关怀,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以强国富民为己任,以产业报效国家,用真情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