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肺结核的防治措施

肺结核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3-06-01 09:4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肺结核的防治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肺结核的防治措施

第1篇

关键词:肺结核病 防治

引言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些年来,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仍不可忽视,防治肺结核病主要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播途经,保护易感人群的办法,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防治。

一、建立组织 加强领导

1、对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应群集群力,层层负责、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建立组织机构,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疾控中心、社会医院、居委会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经常或定期组织,检查、监督、研究布置等工作。

2、疾控中心防治机构,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防治工作。

3、由疾控中心领导、与社会医院、社区居委会派专人成立防治小组,主要协调、落实、反馈防治工作,负责对结核病人的防治和管理。

二、宣传教育

1、为了使病人对肺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有所了解、懂得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墙报、电视、讲座等形式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动员人人积极参加防治工作,协助好疾控中心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对患肺结核病人思想上做好细致的工作,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介绍预防与治疗的意义与方法,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进行妥善安排,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身体早日康复。

三、防预诊断措施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因此控制结核杆菌在空气中传播,是预防肺结核病的关键,必须做到防有措施,治有办法,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

1、为巩固并提高防治成效,需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力度,鼓励他们“三报”自报、互报、代报。同时开展“三查”有临床症状者查,有线索者调查,有和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普查,通过X线胸片,CT、痰涂片、PPD皮肤试验,细菌学等检查得出分析,就能早发现病人。

2、把好对普查人员身体检查关,如发现有肺结核病人进行登记,建卡、并及时隔离治疗,待痰检转阴后再工作和社交。

3、控制肺结核病人的传染和蔓延,除隔离治疗外,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的不随地吐痰,病人痰液规定吐在配有2%媒酚皂液容器中,集中处理

4、为提高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感染人群患肺结核的机会,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及结素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PD)法进行皮肤试验,筛选肺结核病人,对密切接触肺结核人员视情况可药物预防。

5、配合好改善病人的生活卫生,是肺结核病防治的重要条件,合理营养饮食,坚持“四高”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同时居室要保持通风,采光要好,并定时空气消毒。科学地安排适当运动、增强病人体质、降低感染率,促进疾病早愈。

6、为了加强防治工作力量,知识的普及,举办结核病学习班,培训各单位防治人员,积极地配合疾控中心,社区医院对肺结核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7、隔离是彻底切断肺结核病传播的重要环节,除少数重症病人住院外,大多数病人都分散在家中隔离和治疗,对于耐药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病人,经长期治疗,肺部仍有活动性结核病人,痰检阳性或阴性者,应集中隔离治疗和管理。

四、治疗

肺结核病的治疗,方案依据病理情况,药物特点合理制定,促使病灶愈合,和防复发,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强调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五项原则。

1、一旦发现病人,必须早期规律性用药,是消除传染阻止疾病发展,避免肺组织破坏的重要环节。

2、全程化疗方案,为强化和巩固治疗两个阶段,实行对肺结核病人初治疗法和复治疗法,初治疗法,主要是初发和痰检阳性的病人。复治疗法是经初治疗法失效后,产生耐药性和慢性纤维空间性肺结核病人,痰检阴性或阳性X线胸片有活动的病人。

3、联合适量用抗痨药,彻底治疗,避免复发,对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化疗方案,初治以2S(E)HRZ/4HR等六个月的短疗法。复治疗法以2SHRZE/6HRE八个月疗法等。对少数经化疗不佳的肺结核病人,可实行长期集中管理和治疗。

4、用药注意事项,抗结核化疗药物遵循原则,注意观察药物付作用和不良反应,并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5、并发症的处理,患肺结核的病人少数由于病情长,耐药、不规律的用药等导致疗效差,体质弱、并发症多,对治疗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成为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如慢性纤维性空间性肺结核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等,自发性气胸、脓胸、大咯血等。在有效的化疗条件下,要及时妥善积极地治疗并发症。

6、对查有肺结核病和接受治疗的病人要认真登记和建立资料、档案,对每个病人治疗情况均有病历详细记录等进行分析、评价、定时组织随访、复查、指导防治措施

五、总结语

综合上述,肺结核病这一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是个重要性公共卫生问题,它造成相互传播引起疾病,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篇

结核病防治规划是制定结核病防治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基础和纲领[1],2002年保山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保山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10年)》,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各级政府积极履行承诺,2011年又下发了《保山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市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如期实现了《规划》目标。现将2011-2015年结核病防治情况汇报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1-2015年保山市结核病控制实施的信息月报、季报、年报和工作评价报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人口和GDP数据来源于《2016保山市统计年鉴》[2]。

二、方法

1.评估内容: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终期评估实施方案》[3],从规划制订下发与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防治措施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

2.评估方法:各级以自评为主要方式,通过查阅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材料、现场调研、知晓率调查等方式开展评估工作。上级单位采取抽查及现场调研的方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核,确保各级《规划》评估工作质量。

3.质量控制:市级对各县(区)参与评估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并采取现场验收的方法对各县(区)评估结果进行复核,确保评估工作的质量。

4.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录入EpiData软件,数据使用Excel2000软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

1.“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1.1 制定与下发结核病防治规划

2011年各级政府分别制定并下发了本级的《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继续推行DOTS策略,明确了规划目标和防治措施。

1.2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1.2.1 各级政府积极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在经费的使用上有效整合资源。2011-2015年间,县级财政共投入专项经费46.90万元,实验室经费投入27万元,市级实验室投入经费61.32万元,未投入专项经费。

1.2.2 每年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1.2.3 建立了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的结核病检测实验室,市级实验室具备开展痰涂片检查、结核菌快速检测、痰培养(固体/液体)、药敏试验,县级实验室具备开展痰涂片检查、痰培养的能力。

1.2.4 完善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将普通肺结核纳入城镇/城乡慢病/特病门诊,门诊报销比例在70%-80%之间,住院报销比例在75%-94%之间。把普通肺结核纳入新农合慢病/特病T诊,门诊报销比为50%-60%,住院报销比例为75%。

1.2.5 建立了规范药品管理体系,逐步推广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使用,保障药品不间断供应。

1.2.6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1]要求,认真做好了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保证了病人的规范治疗。2011-2015年市级共督导81乡次,147例病人,县级共督导2090乡次,3164例病人。

1.3 加强了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结核病防治技术小组等组织机构,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协调管理。建立健全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广电部门等分工明确,防治工作良性运转。加强了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初步构建了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

2.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1 肺结核报告与登记情况

2011 -2015年全市肺结核疫情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8.53/10万-32.24/10万之间,登记率与疫情报告率2013年、2014年差别较大,其余都基本吻合。

2.2 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

2011 -2015年,全市累计发现初诊肺结核可疑者26586例,其中提供痰涂片检查13884例,登记并管理治疗肺结核患者3686例,新涂阳和复治涂阳比例为9.54:0.46。治疗管理新涂阳肺结核患者1360例,治愈率96.91%。治疗管理新涂阴肺结核患者1524例,完成疗程率98.16%。

年度 初诊肺结核人数(例) 痰涂片检查人数(例) 登记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 新涂阳患者数 复治涂阳患者数 新涂阴患者 查痰率(%) 新涂阳患者治愈率 新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

2011 3317 2379 804 615 15 166 71.72 97.24 94.58

2012 6049 3473 715 326 21 364 57.41 98.47 98.35

2013 5339 2991 722 224 14 482 56.02 95.54 98.55

2014 6028 2307 722 193 15 512 38.27 94.87 98.83

2015 5853 2734 731 188 12 530 46.71 95.85 96.79

合计 26586 13884 3694 1546 77 2054 52.22 96.78 97.81

2.3 肺结核患者疗程系统管理情况

2011 -2014年全市登记肺结核患者2951例,完成全疗程随访、复查、督导服药管理2941例,全疗程系统管理率99.66%。

2.4 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情况

于2013年开展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工作,2013-2015年,共登记耐多药肺结核重点人群93例,筛查47例,筛查率为50.54%。

2.5 HIV/AIDS接受结核病筛查的工作情况

2011 -2015年全市共累计登记可随访HIV/AIDS共15664人次,累计接受结核病筛查14557人次,结核病筛查率为92.93%。

2.6 结核病患者接受HIV的筛查率

2011 -2015年全市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72例,进行HIV筛查2878例,结核病患者接受HIV的筛查率为87.96%。

讨论

1.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1 发现并治愈了大量肺结核病人,减少了结核菌的传播。

发现和治愈了大量的传染性结核病人,有效降低了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1-2015年,全市累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686例,涂阳病人治愈率都达到96.91%,涂阴病人治疗完成率达98.16%。

1.2 规范和拓展了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

各级政府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具体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达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对流动人口、HIV/TB双重感染、耐药结核等新领域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极大的推动了防治工作向深入开展。以规划为依托的县级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市级药敏实验,把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拓展至新的领域。

1.3 建立和完善了结核病防治政策。

规划的实施,使各县(区)在执行国家现行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适当扩大了一些诊疗费用减免项目,有效的将肺结核患者门诊及住院治疗,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范围,将耐药结核病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疾病,从而大幅减轻了肺结核病人的经济负担,保证患者的规范治疗率。

1.4 加强了结核病防治硬件设施的建设

规划的实施,市、县两级对结核病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加强,更新了实验仪器和设备,县级结核病实验室能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市级结核病实验室常规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固体培养、液体培养、药物敏感性实验。

2.结核病防治存在困难和可持续发展建议

保山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有效实施,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由于地方财政不景气,结核病防治经费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防治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2)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尚不健全,参与部门不多,主要还是卫生系统为主;(3)Y核病防治队伍建设不足,结防专业人员数量随着规划的实施没有增加,工作量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显;(4)防治专业人员更换频繁,无证行医的现象仍然存在,防治工作无法律保障;(5)涂阴肺结核诊断和耐多药肺结核诊断缺乏技术和经费支持,还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保证保山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加大政府承诺,继续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2)进一步完善“政府负责、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3)逐步推行“三位一体”模式,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继续开发各种医保政策和减免政策,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就诊率和治疗依从性;(4)进一步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涂阴肺结核病人和TB/HIV病人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卫生部医政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 M] . 2008。

第3篇

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现和治愈活动性(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

㈢、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肺结核患者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㈣、实行肺结核病免费检查、诊断、治疗政策。

㈤、以农村结核病控制工作为重点。

二、2012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指标

(一)肺结核病人和可疑肺结核症状者的转诊率达到98%,

(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督导治疗覆盖率达到85%。

(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规则治疗率95%。

(四)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达到85%。

(五)村级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到90%。

(六)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要保持在100%。

(七)各种报表及时、准确、保存完整率100%。

三、2012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措施

(一)、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市结核病防

治工作规划与年度计划;对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监督监测、健康教育、社会学评价和科学研究;具体负责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所以要加强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建设,充实必要的设备,改善工作条件,稳定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进一步提高结核病防治人员的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

(二)、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人:

1、采取因症就诊和以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为主要的方式,积极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对高危人群、高发地区和边远地区进行主动发现工作。计划在2012年继续在区辖的大庆监狱进行犯人和管教人员的结核病检测、普查和发现工作。继续深入乡村,积极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主动发现病人。

2、继续加强综合性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之间的合作,各尽其职。加强对综合医院放射、门诊、呼吸科医生的转诊培训工作,熟悉转诊程序,提高转诊质量,积极做好病人发现工作。

3、对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积极给予治疗,并实施全程督导管理,做到发现一例,报告一例,登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三)加强结核病监测工作,做好报告信息系统。

专人负责结核病报告、登记、治疗和管理等信息资料的综合与分析,保证各类统计报表数字的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动态,不断改善结核病防治措施。

加大结核病病例网络报告和转诊管理力度,积极培训辖区各医疗机构结核病网报、转诊医生培训班,不断提高网络报告和转诊质量。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积极开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防治工作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坚持专业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利用多种培训形式逐步提高各级医疗服务和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医院联合发现培训班、结核病医生培训班。

(五)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提高全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在组织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我国的结核病发现率仅40%左右。2012年将积极拓展各个渠道,加大多方位的宣传,达到多发现结核病人的目的:

1、以3.24世界结核病日为契机,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咨询活动,争取上电视、上报刊、上广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肺结核病,达到发现的目的。

2、继续制作宣传单,与大庆各报社协调,随各报刊发行让千百个家庭了解肺结核病。

3、继续协调和争取,在让湖路区闭路电视中播出“结核病健康促进工具箱”中的电视宣传短剧和公益广告。让观众在娱乐中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

4、制作彩门、高空气球、宣传条幅,在区内有重大集会活动时,聘请礼仪公司进行启动宣传。

5、继续协调,开展结核病知识进校园活动。

6、继续申请网通公司,在本单位开通多部宣传国家免费治疗肺结核病政策的彩铃语音业务电话,使更多的人了解肺结核病。

7、做好体检门诊的健康证X光体检工作,同时给受检人员发放防治结核病知识宣传单。

(六)药品库房管理要做到账面与药品、处方与病历相符,剂型与批号相符,严格做好药品的统计与核销工作。

(七)结核病人痰检复查工作,要按时通知,按时检验,做好登记与核报工作。

(八)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措施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对结核病传染源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确诊的病人要及时报告并转诊至市结核病防治所,建立个人病历档案,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的化疗方案进行正规的治疗与全程督导管理。对传染性结核病人必须待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方可复学和参加工作;非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可以边工作或学习边接受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正规治疗。

2、积极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防止结核病疫情爆发。

(九)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查、督导和管理。

病人管理、网报转诊和宣教发现等工作,由专人组成督导组,做到每两个月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结核病的监查、督导和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4篇

【关键词】 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44-02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肺核病在柳林县疫情报告发病率持续较高水平,为了解柳林县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现对2005――2012年肺结核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肺结核的管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流行概况 2005――2012年柳林县肺结核8年报告2135例,发病率分别112.22/10万、85.50/10万、96.43/10万、75.39/10万、73.64/10万、81.79/10万、71.04/10万、66.91/10万;8年平均发病率为82.54/10万。其中菌阳病例1196例,发病率46.24/10万;菌阴病例939例,发病率36.30/10万。

2.2 地区分布 全县共15个乡镇,8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石西乡,为125.61/10万,其次是金家庄乡112.01/10万,再次高家沟乡95.39/10万,最低的李家湾乡55.79/10万。

2.3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发病,4月份最高,16.21%,其次3、5月,12.04%、11.01%,其余月份均匀分布。

2.4 年龄性别分布 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发病年龄构成比最高的是15-,占17%;其次是20-,占12.46%;25-50发病的构成比基本维持在7%左右。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性别比1.34:1,见表1。

3 讨 论

综合分析,2005――2012年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趋势[1],这与十多年来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实施DOTS策略有关;男性病例高于女性病例[2],这是因为青壮年男性群体工作生活压力大,这主要与青壮年男性工作压力大,接触传染源机会多有关。国内外众多文献也有类似报道。

从发病职业分布看,报告病例集中在农民、学生、工人等人群,以农民发病最多,主要因为该县是以农业人口为主,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较差,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淡薄。从时间分布上来看,3-5月份发病略高,可能是春季气候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还有可能是农闲季节人们在一起聊天聚集机会增多有关。

主要防治措施:①要重点加强农民群体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争取在全县在结核病免费诊疗服药的基础上,将其他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以减轻农民患者的经济负担;②要在全县各乡镇开展痰菌培养,提高肺结核病例的发现率,减少漏诊、误诊及耐药结核病例;③要加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使柳林县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均衡发展,整体提高;④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加强防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痨意识。

另外,在报告病例中学生占的比例也不少,这应该引起卫生、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学生人员密度大,相互接触较为密切,学习压力大,睡眠时间少,并且有些学校学习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放松或者忽视身体锻炼,身体状况差,抵抗力弱,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如果处理不及时,易造成结核病爆发流行。应予以特别关注。提醒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还要重点关注聚集性高的学生群体,加强宣传教育和学校的结核病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防止学校的结核病疫情暴发与蔓延。

参考文献

[1]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单位

检查各辖市、区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同时每个地区抽查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抽查2个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城区为街道防保站。

1.2调查内容

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防治规划、卫生行政措施和防治技术规范。监管专项经费配套到位和使用、医疗机构疑似肺结核病人报告和转诊情况、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任务的完成情况、涂阳病人落实督导治疗、人员培训和科普宣传等。

1.3调查方法

根据《规划》制定的中期(2001―2005年)目标,以及江苏省、常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文件,进行察看资料、数据核对、现场抽查、走访病人。填写《规划》中期评估调查表并录入EpiData数据库。由卫生行政、结核病防治业务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小组人员集中培训,熟悉评价内容,统一标准和方法,综合分析后提出评价意见。

2结果

2.1专项经费

防治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时配套到位,5年共投入防治经费300.7万元(不含抗结核药品和相关设备、器械经费),其中市财政131.3万元,各辖市、区财政119.7万元,中央和省补助经费49.7万元。

2.2结核病控制

至2005年底,我市以县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7.3%,治愈率达88.6%,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70%,治愈率达85%。

2.3 完成中期主要指标

① 到2005年底,我市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督导治疗覆盖率为89.2%,达到了《规划》中期80%的指标。

② 2001―2005年,江苏省下达给我市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任务3 233例,实际完成3 317例,完成率为102.6%。

③ 市对辖市(区)督导率由2001年的28.6%提高到100%,辖市(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督导率由2001年的7.5%提高到92.5%(见表1、表2)。

④ 至 2005年底,我市各综合医疗机构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率>98%,转诊到位率62.6%,达到了《规划》中期转诊率90%的指标。

⑤ 至2005年底,我市所有村卫生室兼职结防人员已全部进行了1~2次培训,达到了《规划》中期80%的指标。

⑥ 2004年按江苏省调查方案在全市范围发放回收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650份,市民知晓率达84.5%,达到了《规划》中期60%的指标。

2.4存在的问题

随着防治工作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需进一步研究专项防治经费的同步配套问题。有的单位宣传、培训、督导、治管、登记等资料在完整和规范方面仍有欠缺。外来人员肺结核发病数已占我市年新登记病人一半以上,且病情多较重。少数外来人员患病后报假姓名、假地址,或更换单位、暂住地,或中断通讯联络,给落实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部分农村社区卫生基础建设尚不完善,村卫生人员以兼职为主,不能完全满足病人服药督导随访。

3讨论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控制结核病已不是单纯的卫生防病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实施《规划》,逐步形成政府重视,经费保障,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各级疾控中心作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参谋,在《规划》实施中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及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制定、实施相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服务。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我市以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防治工作任务和指标纳入到对下属单位的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完成情况与目标管理挂钩;各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开展肺结核报告、转诊工作联合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由卫生局或疾控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商讨、解决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推行农村乡、村二级督导,城市街道防保站督导的病人服药管理方式;在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规范化免费查痰点方便病人查痰;开展对非定点医院报告的疑似肺结核病人的追踪访视工作,提高定点医院就诊到位率;建立城市疾控机构与结核病医院间协作关系;每年开展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和个人评比和表彰活动,鼓励工作积极性;向先进城市(地区)学习、取经,完善自己的工作;加强对各级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业务水平;加强对来常的学生和大、中专院校新生进行结核感染和发病的监测和预防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防治工作的开展,确保了《规划》中期目标的如期实现。

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宣传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我们的体会是宣传不仅要面向群众,也要面向领导,不仅要宣传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也要宣传取得的成绩。要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和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采取以村镇、社区、学校为重点,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我们充分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结合平时工作着重做好5个方面经常性宣传:一是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怀;二是《规划》制定的目标;三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内容和意义;四是免费抗结核治疗的惠民政策,五是结核病防治的科普知识。通过制作宣传展板、黑板报,编印宣传材料,挂横幅,张贴宣传画,网络和媒体宣传,上街设点,送医送药下乡,召开座谈会,举行防治知识科普讲座、有奖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共制作、购买各种宣传板1 200多块,印制各种宣传材料111 000余份,电视报道50余次,电台广播10余次,报纸刊登宣传文章近40篇,挂横幅、标语400多条,发放结防知识竞赛卷10 000张,自编结核病控制信息32期1 300多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6篇

一、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内涵建设,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岗位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规范化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业务管理人员和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重点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一)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预测预警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网络直报管理,杜绝疫情漏报、迟报和误报等现象,保证疫情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加强对全市54个公共卫生监测点的管理,降低漏报率;将承担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8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市公共卫生监测点管理,推行症状监测,提高疫情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定期对我市的疫情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警,综合评估疫情风险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警示信息。

(二)落实人禽流感、流感、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措施。密切注视呼吸道发热病人的动态信息,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强对市医院流感监测点的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积极推广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发现疫情及时调查处理并上报相关信息。

(三)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组织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发挥窗口作用,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闭路电视等方式对就医群众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市卫生监督所要将《艾滋病防治条例》纳入经营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加大执法力度,监督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和全社会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对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落实力度,会同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艾滋病高发省份常驻外来妇女检测长效机制,发现一例,筛查一例;继续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做好、吸毒人员以及看守所被监管人员的检测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将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对孕产妇和终止妊娠妇女进行艾滋病筛查,及时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发挥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检测面。积极探索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工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皮防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为重点人群和高危行为人群提质优、价廉和规范的诊疗服务,提高主动发现率和管理率;积极探索非政府组织开展经营性公共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推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经验,全市要有三分之一的镇(街道)达到示范标准;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和追踪服务,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加强以霍乱、O157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外环境及重点人群的疫源检索,定期对可能污染的外环境及物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及时对霍乱弧菌阳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加强腹泻病门诊(专桌)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落实快检制度,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编印的《霍乱防治手册》,做好预防控制应急准备工作。

(五)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紧紧抓住提高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等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结核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呼吸道门诊和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点能力建设,落实主动发现病人的激励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继续实施结核病规范化治疗,落实住院病人联系卡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达90%;加强免费药物的供应和质量管理,严格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提高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加强对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对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按照病人就诊检查程序进一步检查。

三、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危害农民健康的地方病和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重点做好降氟改水工程前期水质卫生学检测工作,积极参与降氟改水工程的建设、管理等工作,推动降氟改水工程取得成效。继续开展农村饮用水调查和水质监测,掌握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水氟变化情况,为改水工程和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碘缺乏病防治。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会同盐务、广播电视等部门,组织开展“5.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活动,要重点宣传缺碘对幼儿智力的危害和普及碘盐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提高群众使用碘盐的自觉性。加强碘盐监测,掌握碘盐普及和非碘盐食用情况,积极与盐务部门配合做好碘盐普及工作。

(三)流行性出血热防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有效保护高危人群。积极开展对乡村医生进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提高防治意识和早期识别能力,严格落实镇卫生院早期诊断和转诊制度,控制病死率;做好疫源地处理工作和应急接种的宣传,防止疫情扩散;做好血清学复核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率要达到100%。

(四)布鲁氏菌病和狂犬病等疾病防治。加强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及时上报监测结果,一旦发现疫情要与畜牧部门联动,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制定狂犬病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人及动物狂犬病疫情监测,做好处理狂犬病应急准备,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和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处理。加强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监测,密切注视国内外自然疫源性和人畜共患疾病疫情动态,加强检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快速检验检测能力。

(五)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动态掌握蚊、蝇、蠊与鼠类的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情况,尤其要加强对特殊生活环境中病媒生物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工作,加强媒介疾病的预测预警和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大力宣传和开展控制媒介蚊虫孳生及个人落实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输入性恶性疟及疟疾的局部流行。

四、完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开展城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实施慢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管理,积极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干预措施,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完善全市伤害和恶性肿瘤监测报告系统,加强流动人口和院前急救死亡报告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死亡报告的报告率和报告质量。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定职责,加强预防保健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院内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专业培训,及时收集、报告传染病疫情、疾病监测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一步规范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报告、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源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对医疗机构指导、考核和监测、流行病调查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 结核病防治;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75-02

全国平均有80%的结核病人在农村[1],作为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的基层疾控工作者,深感结核病防治任务非常艰巨。农村很多肺结核病患者缺乏对于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和基本常识以及主要症状缺的了解,虽然有部分人知道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传播的具体途径,更不知道怎样预防和避免传播以使自己免于感染。因此肺结核的发病率和传播率很是惊人,这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不力以及农村人员分布的特点都有很大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道,我国是世界上的肺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之一,肺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还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肺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是很严峻的。

1 农村结核病人现状

1.1 讳疾忌医。肺结核俗称“痨病”,农村人文化程度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患肺结核易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拒绝检查和治疗,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

1.2 不遵医嘱。不少人对肺结核掉以轻心,不遵从医嘱,不按时服药,不坚持完成全程治疗,变为久治不愈的难治性结核病。还有人以为药量越大,病就会好的快便自行加大剂量,结果产生毒性反应被迫停药,也有人害怕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少剂量,其结果是因药量不足影响疗效。应按照“早期、联合、足量、全程”的十字方针治疗结核病。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是治愈肺结核病的关键。

1.3 心理压力大。对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病程较长,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是意志消沉缺乏治愈的信心,顾虑疾病能不能治愈,会不会复发,对工作和今后前途的影响,担心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家人和同事朋友会另眼相看,害怕受到歧视和冷落,药物的毒性是否会损害身体。表现出多疑多虑,自卑和失落,存在疑虑、孤独、恐惧和害怕、悲观与抑郁、焦虑与紧张等心理。造成情绪低落和性格偏执内向。影响疾病的康复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1.4 就医不规范。近年来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急速增加,使一些病人流失到其他医疗机构,甚至游医那里,得不到有效规范的治疗,造成反复发病,并易形成耐药性结核,既危害社会,又对家庭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基层工作者大力宣传下,尽管回乡治疗人员有所增加,由于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防治知识和配合治疗的意识,很多结核病人治疗效果不够好。

1.5 农村环境卫生差,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安全意识,经常接触长期咳嗽病人。此外,农村医疗条件差,提供不了好的医疗服务;经济薄弱,患病也不敢轻易求医,加上农村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求医不便。

2 农村结核病防治措施

2.1 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无疑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环节,应加强重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不仅要重形式,更要重实效,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多种切实有效的形式相结合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要寻找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乡村医生、农民文化户及中小学教师及学生、厂矿及农村社会群体在在健康教育人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把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写人初中健康教育教材,这应是一个切实有效可行的重要措施中的一环。

健康教育应重点注意:⑴结核病的症状教育。结核病的症状如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咯血、纳差、消瘦等往往是促使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知道症状便能提高患者的警惕性,以便有症状能及早就诊。⑵医疗卫生人员与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及治疗教育。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私人医院、诊所一经发现结核病人及疑似结核病人,除需住院治疗者外,务必及时转诊至结核病防治机构,以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管理,减少复治难治病例的产生而增加结核病控制的难度及压力。对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结核病控制,要识大体顾大局,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⑶结核病人的卫生习惯教育。结核病一经确诊,尤其是痰凃片阳性的传染性肺结核,其个人生活习惯的好坏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危害是大相径庭的,诸如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对着他人咳嗽及大声说话,尽量不要在室内咳嗽,室内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尤其在咳嗽之后及室内人多拥挤的情况下,这是预防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2.2 加强对耐药结核病危害的认识:(1)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病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少数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医生还在私下收治结核病人,该转诊的不转诊,没有认真落实政府控制结核病的有关措施。尽管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一再三令五申,严令要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不得截留收治结核病人,但非结防机构收治病人还是屡禁不止,截留病人绝不是个别。此外,贫穷是影响病人不就诊或不及时就诊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群众文化程度低,卫生知识贫乏,不知道结核病不规范治疗的后果,即使转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治疗管理,有的也会不遵医嘱按规定治疗,这也同时给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医生截留收治病人留下了空间和时间,就有可能造成不规范治疗及复治难治。(2)不规范治疗。首先,部分结核病人是由于无法耐受抗结核药的毒副反应而停药的,这主要是个体差异的因素。对此,基层医生只能是教育其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尽力不要停药,病人置若罔闻,医务人员对此深感遗憾和惋惜。其次是客观原因使得治疗不规范。在边远山区及人口比较分散的村寨联系病人有通讯不便等问题,要见病人会因交通而更难。其三是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度上升,治疗没有保障。

面对不规则治疗的病人或已产生耐药的结核病,基层结核病医生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对结核病疫情严重性及耐药结核病危害性的认识,结防机构应当把耐药病例的登记及治疗管理作为结核病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这不仅便于掌握耐药情况,为及时发现耐药病例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治疗效果增加治愈的可能,也为减少耐药病例的出现及降低传染危险甚为有益。

2.3 加强和完善卫生体制建设: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给予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并改善卫生服务体制,建立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给予经费保障,加强经费的落实和监管,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结核病防治归口管理办法》[2],加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及转诊到位与治疗追踪工作。加强抗结核药品生产和销售管理,保证药物供应渠道的畅通,严把药品质量关,拒绝向一切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和药店及私人诊所销售出卖抗结核药品,防止药品滥用和造成不规则治疗,这也是促使非结防机构转诊的重要措施,也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环节。建议把结核病控制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以实现政府承诺,让领导干部认识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可能的长期性并把之提到历史的高度,让其制定控制目标,引起基层政府行政人员特别是乡镇及村工作人员的重视,让其知道传染性肺结核对周围人群的危害并加以重视,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改变坐以等待结核病人来诊的现状,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发现结核病人,使其尽早得到治疗管理。

2.4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及通讯信息和广播电视等的建设。以便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及时联系追踪病人,了解服药治疗等有关情况。

作为一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的致死率占传染病致死比例的60%。如何有效的防止与控制农村地区的肺结核疫情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把农村地区作为开展肺结核的预防与控制的重要阵地,积极地开展健康教育,制定有效地措施和科学的机制。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的防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大大提高治愈率,也减少了复发和传染。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宣传与教育,积极地开展科学的防治工作与健康的促进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多管齐下做好农村地区的肺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结核病;老年;特征;诊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48-01

肺结核(tuberculosis of lung)是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发病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排菌病人是社会主要传染源。[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肺结核则相对有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疗效又差,若治疗不得当,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老年人肺结核往往是家庭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2]因此,防治老年肺结核,不但为了老年人身体健康,而且还在于消灭或减少传染源,对结核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合并感染患者118例进行分析,探讨老年肺结核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11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均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合并感染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21例,年龄在60~79岁,平均年龄为68.27±3.65岁,有结核病史患者22例。

1.2临床特征

11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其中有53例患者咳白痰,有38例患者咳脓痰,痰中带血者26例;伴有发热患者46例,出现盗汗者33例,日常表现乏力者71例,有28例出现咯血;有48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伴有胸痛者25例,有13例患者胸腔积液,听诊出现肺部湿音者39例;经胸部x线检查均显示有渗出、增殖、坏死等病变特征。本研究11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76例为初治肺结核病人,42例为复治肺结核病人。其中继发性肺结68例,27例为结核性胸膜炎,3例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5例合并胸椎或腰椎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3例。

1.2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对7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病灶轻微、无空洞、痰中不带菌患者,配给异烟肼+利福平+盐酸乙胺丁醇口服进行联合治疗方案,剂量为异烟肼0.3克/日、利福平0.45克/日、盐酸乙胺丁醇0.75克/日一次晨顿服,连续服用9个月;对于42例为复治肺结核患者中出现病灶有明显活动性,伴有肺组织破坏及痰菌阳性者,则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片联合治疗方案,其中异烟肼0.3克/日、利福平0.45克/日、乙胺丁醇0.75克/日,吡嗪酰胺片1.5克/日,连续口服2个月后改为异烟肼+利福平+盐酸乙胺丁醇口服联合治疗方案,继续治疗7个月。

同时,在11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我们要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多饮水,以补充机体营养,切忌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待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后,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适当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2 结果

本研究中118例老年性肺结核病患者经过诊治,显效78例,显效率达66.10%;有效者36例,占30.51%;病情恶化无效者4例,占3.39%。临床总有效率达96.61%,疗效十分显著。

3 讨论

近几年,结核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在全世界800万结核病新病例中,有450万例集中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菲律宾等亚洲国家。这其中有半数以上为老年人及难治性结核病人。然而,有些老年肺结核病人常被忽略,而致病情加重甚至传染其他人。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逐渐增长,且多伴有多种老年疾病,自身免疫力低下,营养状态欠佳,极易感染肺结核疾病。研究表明,老年肺结核男多于女,男性为女性的4~8倍,这主要是男性患者多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成为易感染人群。[3]因此,对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提高临床鉴别和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者高达26%。症状不典型,是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结核病中毒症状不明显。起病隐袭,全身症状表现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如常表现为贫血,消瘦,食欲减退,嗜睡等,发热、盗汗症状出现几率显著低于中青年患者。少数患者则以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或以低蛋白血症,低钠低钾血症表现为主,极易误诊。另外,老年肺结核病变范围广泛,空洞型者多,排菌病人多,病程长,难治、复治病例多;同时,老年肺结核并发症与合并症多,主要为糖尿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4]通过临床分析了解和掌握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这些临床特征,我们对本研究118例患者分别采用口服异烟肼+利福平+盐酸乙胺丁醇联合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片联合治疗方案,以及对复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两种方案联合治疗,取得96.61%的临床总有效率,受到患者好评。

总之,加强老年肺结核病诊治过程中临床症状观察,并加强对结核病人的督导,坚持规则抗结核用药和完成规定的疗程,对提高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十分关键,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海1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1.

[2]常健,张勇,杨和平,等.老年人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4(11):953-954.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 521 R 181.3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44-01

【关键词】 结核,肺;疾病暴发流行;学生

2009年会宁县在学生高考体检中发现多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会宁县第三中学高三年级2个班发现1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9名患者中,4名痰涂片为阳性。依据这些线索,笔者于2009年4月对发病最多,最集中的三中7班和17班的所有代课教师和学生、其他班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1 流行病学调查

会宁县第三中学位于会宁县北部的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交通不便。全校共有185名教师,64个班,4 526名学生;其中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各有22个班。三中7班有72名学生,17班有70名学生。

首发病例为7班马某(痰涂++++),于2008年12月底出现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等症状,自认为是感冒,服用抗感冒药,没有进一步检查,延误3个月之久。在这期间与同学密切接触,而且确诊病例中大部分与该病例有密切接触史。

2 处理措施

2.1 检查方法及结果 对7班和17班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其他班的部分教师和学生用1∶2 000的结核菌素做PPD试验。对PPD强阳性者拍摄肺部X线片及痰结核菌涂片。共接受PPD试验人数740名,结果阳性365例,阳性率为49.3%,其中强阳性135人,强阳性率为18.2%。明显高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

三中7班、17班共有学生142人,除19名首发病例外,123名学生受检,PPD试验阳性67人,阳性率54.5%,其中强阳性36人,强阳性率29.3%。对36名强阳性者进行胸部摄片和3次痰涂片(即时痰、夜痰、晨痰)检查,胸部X线片又发现肺部异常3例,痰菌1例为阳性(7班)、2例为阴性(经涂阴小组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前后共确诊肺结核病例22例,涂阳5例。

2.2 治疗措施 对查出的肺结核患者全部免费管理治疗,初治涂阳病人使用初治方案2H3R3E3Z3/4H3R3,初治涂阴病人使用2H3R3Z3/4H3R3方案 。涂阳病人实行全程督导,涂阴病人实行强化期督导。对PPD强阳性者,建议抗结核预防性服药,给2H3R3E3/2H3R3,并在治疗1个月、2个月末查痰,必要时拍摄胸部X线片。5名阳性患者强化治疗2个月后查痰3例转阴,另外2例初治失败,按复治方案(2H3R3Z3E3S3/6H3R3Z3)管理治疗。其他全部完成疗程,X线片显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钙化,达到临床治愈。

3 讨论

3.1 流行原因分析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学校里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又差,学生又是具有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的特殊群体[2]。

本案例发生在乡村中学,学生均来自于农村,生活水平差,卫生知识贫乏,对于早期出现的一些症状往往以为是普通感冒,延误治疗时机,也是造成暴发的因素。虽然采取管理治疗,临床症状已缓解,但痰菌依然是阳性或假阴性的一部分病人,自认为已治愈,怕耽误学习,本人自行上学,学校未认真查验有关诊治证明,上学后和同学密切接触,导致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播。

3.2 建议 (1)加强政府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负责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在传染病管理方面还显得相对薄弱[3]。要督导检查学校结核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卫生部门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培训具有一定业务知识和水平的人才,专门负责此项工作。(2)要加强传染病疫情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指南(讨论稿)》,建立新生入学体检和在校师生每年1次的常规性健康体检制度,将结核病筛查列入健康体检的重要内容。对于学龄前儿童检查卡痕,做PPD检查;小学和初中生也要检查卡痕,有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的需做PPD检查,强阳性者拍摄胸部X线片;高中、大学生和教职员工拍摄胸部X线片,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会同各医疗单位与各中小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由各学校校医(或保健教师)定期反馈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对肺结核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登记,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3)定期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结核病等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4)对管理的肺结核痰菌阳性和重症痰菌阳性病人一定要全休隔离并经2个月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病灶明显吸收(有空洞者空洞缩小),连续2次痰涂片均阴性(每次痰涂片间隔至少要满1个月),由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院出具病情诊断,经学校讨论同意后方可参加工作或复学。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蔓延,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 参考文献

[1] 陈巍.复治肺结核相关问题.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3):5-7.

[2] 刘玉清,屠德华,张立兴.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一)结核菌素反应性试验.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25.

第10篇

卷土重来:三大原因

结核病为何卷土重来?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二是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三是结核病与艾滋病感染的并发。

人口流动为结核病传播推波助澜。外来打工者中各种职业均有结核病发病,尤以从事建筑、餐饮、保姆等体力劳动和服务行业为主。打工者大多年龄在20~35岁之间,处于结核病高发年龄段,加之他们绝大多数来自结核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后因环境改变、精神紧张、劳累过度、居住拥挤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的机会较多。此外,这些病人诊断延误多,主要是病人自己延误就诊时间。这部分人群因为居无定处,流动性很大,一般来讲,一个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每年可使15到20个健康人感染上这种病菌,由于这些病人在社会上无控制地到处流动,促进了结核病的流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耐药性结核菌的产生原因,大多因为患者未经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治,在用抗结核药治疗时往往间断用药或过早停药,使体内未杀死的结核菌产生了耐药性。当患者过一段时间再度恶化后接着用抗结核药治疗时,因结核菌已产生了耐药性,该病就难以治愈了。据调查,40%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农村地区甚至高达70%。

一个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与结核菌的人称为双重感染者。由于结核病与艾滋病感染会互相影响,后果更加严重。艾滋病感染者若又感染结核菌,其结核病的发病率较未感染艾滋病者高30倍。一般人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机会不到10%,而双重感染者则在一年中就有10%的发病机会。

结核病是可以防治的

目前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4种:

1 病人发现/化学疗法

既往将病人发现和化学疗法单独分为两种措施,单纯的病人发现不能解决结核病的问题,只发现不治疗其结果更坏,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病人发现/化学疗法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重要的措施,因为它是直接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这个措施成功的关键是(1)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及早进行确诊:(2)一旦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就要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完成全疗程,不要中途停药,中途停药就会变成难治之症,还危害他人。

2 未感染者的预防治疗

近期研究表明-未感染者应用异烟肼预防治疗,然后感染结核菌,结核病发病明显减少。因此对5岁以下儿童,如果有密切的结核病传染源接触史,尽管没有感染,预防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3 卡介苗接种

接种卡介苗能有效预防结核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在产院、产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就应该接种卡介苗。如果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其他的卡介苗接种站去补种。接种卡介苗最大的效益在于大大降低了重症结核病的发病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

4 已感染者的预防治疗

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给予抗结核药物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是非常有效的。在我国对特殊人群或重点对象进行药物预防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有肺结核病症状如何求治

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症状者,应尽快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一般结核病防治机构有严格的就诊程序。

主要程序有:

第一步: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后,医生首先会详细问诊,确定是否是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对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将开具痰检申请单和胸片申请单,请病人进行痰菌检查和×线检查。

第二步到检验室检查三个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若病人一次未带三个痰标本,先查即时痰,然后医生会发给病人两个痰盒,嘱病人次日带”夜间痰和清晨痰”进行检查。到放射科拍摄胸片(成人胸部正位片一张,儿童加拍一张侧位片)。

第三步:痰检查结果、×线结果出来后,如果被诊断为肺结核,医生将对病人进行第二次问诊。重点询问病人的详细地址、有无结核病史、是否服用过抗结核药物,确定新发、复发和初治、复治。对复治病人还要询问服药时间、种类、原治疗单位等,并做好肺结核病人的登记。然后开出处方,(符合督导治疗的病人还要签订服药协议书),嘱病人将药品带回。督导医生根据不同病人可能还要做其他的检查项目(如肝功检查等)。

第四步一病人凭处方到药房取药。

第五步病人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直至治愈。

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上世纪30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的,直到1944年以后,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相继发现,结核病的治疗才有了划时代变化,疗效明显提高。但由于货源、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肺结核患者仍然得不到治疗,因此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的阴影,曾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人们害怕肺结核就像现在害怕癌症一样。

1950年异烟肼被发现以来,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药具有药源广、价格低、毒性小、疗效高等优点,很快便在我国普便使用,与链霉素、对氨柳酸纳联合治疗结核病,其疗效已提高到9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了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的局面。

现在以利福平为代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更臻完善,只要人们能够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及时发现,正规治疗,其疗效可达95%~100%。结核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数千年之久的古老疾病已经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普通疾病。

怎样才能治好结核病

如果您得了肺结核,应到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进行正规治疗,医生将给您四种药,一般疗程为6个月,也就是所谓的”短程化疗”,这些药物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或注射链霉素来代替口服乙胺丁醇)。

如果您能按医生的要求用药,那么治愈的几率在95%以上。要治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规律用药,即使用药几星期后自觉好转,症状改善也不能停止

用药,这是因为很多结核菌仍存活在您的肺中。

如果您不能够规律用药,这些药物就很难杀死您肺内的结核菌,而且很有可能会再发病,一旦再次发病,以前用过的药物就会失去效力,意味着您肺内的结核菌已经耐药,不但您的病很难治愈,而且会把耐药菌传播给周围的亲人和朋友。

怀疑自己有了肺结核怎么办

当你明白了结核病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肺结核都有些什么症状,那么如果你具有前述症状而怀疑自己患了肺结核时,特别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已经超过两周以上,你就应立即去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及早诊断,规则治疗,以便早日痊愈。另外,排菌肺结核的亲属(密切接触者),也应该及时进行健康查体。怎样向医生叙述病史

在结核科门诊就医时,向医生叙述病史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如果怀疑有肺结核时:

(1)发病时间、症状及病情的演变经过。

(2)本次就诊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3)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特别是风湿病和糖尿病。

(4)有无与排菌肺结核密切接触史或其他情况,如职业、劳动条件及生活状况等。

2 已知肺结核患者:

(1)主动向医生叙述患病经过。

(2)作过何种检查特别是胸部×线检查和痰菌检查情况。

(3)详述治疗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效及副作用等。因为这样可帮助医生了解既往病情,估计疗效和预后,选择合理药物并制订有效化疗方案。

治疗肺结核的原则是什么

实际上,要治愈初发的结核病患者其实并不难,只要严格执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治疗结核病患者的“DOTS'’规定,D――直接,O――观察,T――治疗,S――短程,即把治疗结核病所规定的药物拿在手上,看着病人放进口里,用水服下,日复一日,直至6个月。我国结核病防治专家在实践中将实施“DOTS”规定总结为三句话:送药到手,看药进口,咽下再走。

在未执行“DOTS”之前,我们对结核病的治愈率仅为50%。其原因是,初感染结核病患者服药后疗效显著,多数在2~3个月便可消除症状,这时候,患者自认为已经治好或从经济条件考虑便停药中断了治疗,造成了至少50%的患者不能根治。而采取“DOTS”,可取得治愈率95%以上的显著效果。当然,几百元治愈结核病只是针对早期初发的病人而言,对于中晚期或耐药性结核病则要区别对待了。不过,这也提醒我们:治疗结核病贵在早,贵在坚持用药。

1 早期:已经确诊的排菌肺结核,应及早进行治疗,这样除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群的传染。

2 联用选择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组成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并能延缓和防止结核菌产生耐药而导致化疗失败。

3 适量: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杀灭细菌且易产生耐药性,但剂量过大则易发生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因此,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规定剂量药物才能完成预定疗程,确保疗效。

4 规律:在规定疗程内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次数相间隔时间用药,尽量避免漏服或中断服药。

5 全程:按要求完成规定疗程(一般为6个月)。若疗程未满停药,会使治疗失败或造成复发。但超过疗程无限期用药,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毒副作用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开始治疗的病人应注意什么

1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和信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患肺结核便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讳疾忌医,拒绝检查和治疗,采取了不合作态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

2 遵从医嘱:严格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有人对肺结核掉以轻心,不遵从医嘱,不按时服药,不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过早停药,使病情时好时坏,不能彻底治疗变为久治不愈的慢性传染源。有人以为药量越大,病就会好的快,便自行加大剂量,结果产生毒性反应被迫停药;也有人害怕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少剂量,其结果是因药量不足影响疗效。熟悉用药方法,如将抗结核药物按要求一次顿服,以提高血液内的杀菌浓度,再如利福平需在早饭前1小时空腹服,否则将会影响疗效。另外,若服药后产生不良反应,不要自行停药,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3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同时,病人还应按要求定期复查,才能使医生掌握药物疗效、病变修复等情况。

4 病人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家属与病人接触最密切,也最了解病人,对病人的关心与理解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儿童、老年人或不识字者应帮助其服药、识药和保管药品,起到义务监督员的作用。

结核病患者的营养法则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治疗要从整体出发,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必须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可以补给患者充足的热能和营养素,满足结核病灶修复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

热能要充沛: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热能需要超过正常人,一般要求达到每公斤体重供给30千卡,全日总摄入量为2000千卡左右。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40千卡,全日2400千卡左右。应尽量鼓励病人多进食糖类,既可补充热能又可节约蛋白质。

蛋白质要丰富:因病人蛋白质消耗多,且蛋白质是修补组织的重要营养素,有益病灶愈合,病体康复。所以,结核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公斤体重1.2~1.5克,每天的总进量为80~10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如肉、禽、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

第11篇

【关键词】 结核病预防;诊断标准;治疗标准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尤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痰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属传染性肺结核,是造成社会结核病流行的传染源,为首要控制对象。

谈到结核病的预防措施,首先要了解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他们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外,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当然,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如肺外结核病(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就不具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后,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这也是防治结核病的最主要措施。

1 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1.1 尽早发现病人,实行DOTS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重要的措施,因为它能直接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这个措施成功的关键是:①.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及早进行确诊;②.一旦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就要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完成全疗程,不要中途停药,中途停药不仅会导致治疗失败还会产生耐药,危害他人。

1.2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减毒、弱毒的活菌疫苗。通过人工的方法,使未受感染的人产生一次轻微的感染,没有发病的危险,又可以产生抵抗结核病的能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在结核病发病较高的地区,接种卡介苗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婴幼儿。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在产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一出生就应接种。如果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其他卡介苗接种站去补种。

1.3 已感染者的预防治疗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用抗结核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是非常有效的。在我国高感染率的情况下,应对以下特殊人群或重点对象进行药物预防,这样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②.与新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结核菌素阳性幼儿和青少年。③.未接种卡介苗、5岁以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儿童。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下述人员:糖尿病病人、矽肺病人、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接受免疫抑制疗法者。⑤.X线胸片有非活动性结核病变而又没有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人。⑥.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

2 诊断标准

2.1 对所有持续咳嗽2到3周及以上而不能用其他方面疾病解释的患者都应作为结核病疑似者评估。

2.2 对所有疑似肺结核症状的患者,都应进行至少2次,最好3次的痰涂片镜检。如果可能,至少应包括一个晨痰。

2.3 对所有疑似肺外结核症状的患者都应从疑似的部位采集合适标本进行镜检, 并且在设备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和病理学检测。

2.4 对所有胸片疑似结核病的患者都应对其进行痰涂片镜检。

2.5 涂阴肺结核的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 至少3 次痰涂片镜检阴性(至少包括一次晨痰); 胸片显示与结核病相符的病变; 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注意: 由于氟喹诺酮对结核分支杆菌有较强活性, 会使结核病患者的情况暂时有所改善, 因此应注意避免使用)。对于这些患者, 如果有进行培养的设备, 应该对他们的痰进行培养。应加快对那些已知或疑似合并感染HIV 者进行诊断评估。

2.6 有症状的涂阴儿童胸内(如肺部、胸膜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结核病诊断应建立在与结核病相符的胸部X 线改变, 与传染源病人的接触史以及明确结核感染证据(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对于这些患者, 如果具有培养的设备, 应该(通过吐痰、取胃液或促使排痰)对他们的样本进行培养。

3 治疗标准

3.1 所有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治疗的从业者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职责。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 从业者不仅能够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 还要具有评估病人对方案的依从性及提高病人依从性的能力。通过努力保证病人对方案的依从性以完成治疗。

3.2 所有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包括HIV 感染者) 都应使用国际认可的已知生物利用度的第一线药品的治疗方案。初始阶段应进行2 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的治疗。首选的继续期方案是进行4 个月的异烟肼和利福乎治疗。如果此方案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 继续期使用6 个月的异烟肼和乙胺丁醇也是一个备选方案, 但这一方案有较高的失败率和复发率, 尤其是对合并HIV 感染者。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应同国际建议相符合。强烈推荐采用两种(异烟肼和利福平), 三种(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及四种(异烟肼、利福平, 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的固定组合药物制剂, 尤其是在没有进行生物利用度测定的前提下。

3.3 为了提高和评估依从性, 建立在满足病人需求和医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管理方法应推广到全部病人。监管和支持应区分性别和年龄, 并且要采用包括病人建议和教育在内的全面有效的干预和支持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战略重点是采取措施来评估和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在出现不依从的情况下采取的调整措施。这些措施应该按照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并且为患者和医生双方所接受。这些措施包括由一名负责任的能够被患者和卫生体系所接受的医务人员直接面视患者药物服用情况(直接观察治疗DOT)。

3.4 所有患者都应接受治疗效果的监测, 至少分别在初始阶段(2 个月)治疗完成时、5 月末和治疗结束三个时间各进行两次痰涂片镜检, 并以此对肺结核患者作出最好的诊断评价。

3.5 应保留全部患者的药物使用、细菌学反馈及不良反应的书面记录。

3.6 在HIV 高感染流行区及结核病和HIY 感染同时存在的地区, 所有结核病患者进行HIV 咨询和检测应作为日常管理项目。

3.7 应对所有感染HIV 的结核病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对有治疗指征的患者应适当安排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治疗管理。

3.8 应掌握所有建立在以下基础上的患者耐药性情况评价: 治疗史、耐药菌株接触史及社会上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应对治疗失败及慢性排菌病例的患者进行耐药性评估。对于被认为可能出现了耐药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检测。

3.9 对感染耐药菌株的结核病患者[特别是耐多药(MDR)者]应采用二线抗结核病药物进行治疗。〖KH*2/3D〗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东营市东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东营 257091

[摘要] 目的 探讨防治结核病的有效工作模式,并分析其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我市2个开展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县区,作为试点组,另随机选取我市2个县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试点组则采取“三位一体”模式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比较两地区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时间、诊断到报告时间、疑似患者转诊到位率及系统管理率。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试点组肺结核患者的发病到诊断时间及诊断到报告时间分别为(10.84±5.36)d和(0.79±0.0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点组肺结核疑似病例的转诊到位率及系统管理率依次为93.89%和95.31%,二者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上述四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优化防治结果,可在工作实践中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38-02

结核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疾病,近年来的法定报告显示,结核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占据较高水平[1]。而且,我国现阶段的结防工作模式已无法很好地满足结核病的疫情变化趋势。如何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始终是我国疾控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结核病防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我市于2012年6月着手实施“三位一体”防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具体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选取我市2个地区作为试点组,另随机选取我市2个相似地区作为对照组。试点组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工作人员职称分布情况:初级及以下14名,中级22名,高级6名,共登记肺结核患者数量3024例,登记率为47.38/10万;对照组结防工作人员的职称分布:初级及以下12名,中级25名,高级7名,登记肺结核患者数量3157例,登记率为48.02/10万。两组地区在从事结防工作的人员职称情况、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开展结防工作,即定期组织公益讲座、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帮助患者了解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及有效防治措施;对于疑似患者采取电话随访形式提醒其定期转诊等。

试点组则按照“三位一体”模式开展结防工作:①各试点区域内的疾控中心应与各级医院协调合作,将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考核体系中,并定期组织例会进行工作汇报和经验总结。②在定点医院内成立相关管理小组,形成一系列包括登记、转诊在内的工作流程,使门诊、放射科等相关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充分明确自身职责,并在对应病房设置肺结核及疑似患者的登记本,同时各科室应定期报告相关登记及转诊情况,实行有效地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③对结核病定点医院及其他相关医疗结构开展有效的督导工作,一方面对相关医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另一方面做好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确保肺结核确诊及疑似病例的追踪费用发放到位[2]。④各试点地区内的社区服务中心应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做好肺结核确诊患者的治疗及管理工作,并推荐疑似者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对于未转诊或中断治疗患者应进行跟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地区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时间、诊断到报告时间、疑似患者转诊到位率及系统管理率[3]。

1.4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到诊断时间、诊断到报告时间比较

试点组收治患者的发病到诊断时间及诊断到报告时间为(10.84±5.36)d和(0.79±0.08)d,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两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1。

2.2 疑似患者转诊到位率及系统管理率

试点组疑似肺结核需转诊的患者数量为2341例,转诊到位的患者数量为2198例(93.89%);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623例,得到系统管理的患者数量为1547例(95.31%)。对照组的肺结核疑似病例为2356例,转诊到位率为80.39%(1894/2356);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73例,系统管理率为81.47%(1526/1873)。试点组的转诊到位率及系统管理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结核病已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现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仍处于较严峻态势,且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数量也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做好结防工作势在必行[4]。“三位一体”结防工作模式是从相关单位的职能出发,对各工作部门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疾控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而结核病定点医院则主要承担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职责,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则是对结核病患者的转诊、治疗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管理。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这一工作模式开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只有同时具备长远目光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三位一体”;而结核病定点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则应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素质培训,严格规范各项临床工作流程,更好地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到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筑中来。

“三位一体”模式的应用优势在于:①明确了各级工作部门的职责及功能,提高了防治工作效率。②结核病定点医院的专家优势及设备优势能够得到更充分体现[5],有效实现了防治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进一步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③强化了医务工作人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提高其重视程度。到目前为止,“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已在多地结防工作中得到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有多位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三位一体”模式在肺结核防治工作方面的应用有显著优势。例如陈晓捷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试点区在按照“三位一体”模式开展肺结核防治工作后,其转诊到位率为93.63%,显著高于非试点区的80.11%,且试点区的系统管理率高达97.02%,较非试点区的84.53%有明显差异,“三位一体”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本组研究提示,试点组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及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3.89%、95.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与陈晓捷等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6]。本次研究中创新性地对患者从发病到诊断时间及诊断到报告时间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试点组的发病到诊断时间及诊断到报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三位一体”模式能够更快地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准确诊断,还能有效避免报告延后现象的发生,再次证实了这一新型模式在结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但本组研究中未对试点地区试点前后的结防工作情况进行组内比较,需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将“三位一体”模式应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能够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转诊到位率,促进结防工作质量的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1]吴腾燕,刘飞鹰.我国定点医院结核病防治模式实施现状综述[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4):290-293.

[2]王桂.“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初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49-51.

[3]陆伟,虞浩,陈诚,等.县(区)级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0):783-787.

[4]游永红,傅瑜,李亮,等.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模式现状调研[C].//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5]贺霞,翟国良.新型结核病服务模式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1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