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窃读记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思维替代现象的成因分析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过程性学习,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这样那样的环节替代了,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1.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
这是指本该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课文却被教师代读了;一个本该由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却让教师过早地给出了答案;一个本该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难点却被教师抢先提出了。教师的替代思维之所以会出现,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放心,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等。
2.优生思维替代差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常常喜欢让优生回答。这样,教师不仅能得到精彩的答案,还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使自己的教学看上去如行云流水。在小组分组时,教师也是常常让能干的学优生担当组长,同时,活动操作及归纳总结也是以组长为主导,而学困生基本无法参与。这些都折射出教师在育人观念、价值取向、角色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3.具体形象思维替代感悟联想思维
在教学中不难看到,文质兼美的课件已经逐渐代替了学生充满好奇、天真、美好的想象。比如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再让学生流连忘返,词语和句子的画面感也荡然无存。
4.口头表达思维代替书面表达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满足于学生的口头回答,殊不知,很多学生都是应声而答,既无理性思考,也无逻辑判断,即使说得有板有眼,述之笔端时却大相径庭。
二、思维替代现象的对策与思考
为了解决以上思维替代问题,教师应多从新课标、自主学习、生本概念以及语言学科的特点方面做文章。
1.以课标为准绳,深度备课是前提
语文教学,其实知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加迫切。教什么?教参可能会告诉我们一些内容,优秀的教案也可以让我们享受拿来主义的。但无论如何,教师解凑课标,了解学科性质、特点、作用及核心价值这一关是不可省略的。比如年段目标的确立及把握,就是教师前行的导航仪。否则,方向错了,教师就只能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了。
曾经,笔者教学《窃读记》一文,自以为落脚点应放在“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上,可纵观这―课,教材最精妙的地方,莫过于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如“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于是教学时,笔者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去体悟作者“微妙”的写法。当然,学习语言的本质在于运用,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安排仿写,真正做到在课中学法、课外用法,把知识内化为技能。这既加强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相机进行了书面表达思维的训练,一举两得。
2.采用“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孟子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而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用低质量、多数量的问题,占用了学生太多宝贵的自主学习和读书时间。若不给学生留下回味思考的余地,他们将很难进行透彻的思维,更咀嚼不到我读我思的乐趣,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很有其科学性的。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的角色,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分享的过程,把讲授时间缩短,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到最大限度。
笔者观摩过一位低年级段教师教学生区别“看”和“着”的课例,她就设计得相当巧妙。她说:同学们都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每当他去探路时,就跃上云层,睁开火眼金睛,习惯性地用左手搭个“凉棚”放在额前,现在,你们模仿一下吧(学生纷纷模仿)。接着教师又问:他这个动作是干什么用的?学生齐答:看。教师又问:现在很多人照相时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是什么?学生答:剪刀手。教师说:对了,你们再观察一下“看”和“着”两个字的形状和读音,想一想,和前面讲的两个动作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思考―会儿,纷纷举手,有的说:手搭“凉棚”的那个字是“看”,剪刀手的那个字念“着”。
为了加深印象,教师还组织学生编故事说:唐僧师徒西行途中,遇一根怪藤从空中垂下,悟空一个筋斗翻上高空,睁开火眼金睛,手搭“凉棚”一“看”,原来是一妖怪所化,悟空伸出右手,迎风一晃,化成一把大剪刀,大喝一声“着”,怪藤被剪成了两段。
那一刻,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怎能不让学生终生难忘?
3.寻找语言与思维的“连接点”是保障
要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建立语言与思维的联系,使语言的学习与思维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字还原成画面,把画面转化成文字。
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可先让学生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教师通过朗读指导学生:山上的森林怎么样?(生:郁郁葱葱)……你还能想象有些什么吗?(提示用上优美的形容词)接着教师引导:中国的语言文字很有魅力,有的短语不仅能顺着读,还能反过来读: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前有……事实证明,经过“读书―感悟―积累语言―迁移运用”,最后再展示“美丽的小村庄”课件,就可让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发展,联想和形象实现有机对接。
4.“让教于学,还学于生”是境界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40-02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学侧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加以提升,主张通过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贯穿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最大化地发挥小学语文作业的功效。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趣味性
在新课改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活动,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群体,教学活动应紧密围绕学生实施开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一方面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小学生群体的身心特征,寻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也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设计紧密贴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语文作业,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枯燥的弊端,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
2、主体性
主体性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而形成的教学原则,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语文教学在具体教学目标上不具备过强的指向性,侧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1]。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从始至终都需要学生群体的积极配合,也只有在学生群体主动参与中,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相应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需要紧紧围绕学生主体性这一主线,以较为明确的设计目标为依托,通过难易适中的作业设计,使小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对作业进行探究-分析-解决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淀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其思想层次,从而真正使学生能够从语文作业中有所感悟。
3、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在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认识到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强化和延伸,具有较为明确的功用性,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应达到对课堂知识的温习、巩固及提升,最终反映到小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在新课改实施前,语文教学及语文作业充斥着众多的灌输方法和题海策略,既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又使语文作业无的放矢,徒增学生学习压力。因此,在遵循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着重强调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作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梳理总结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指导,确定小学语文作业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的双重辅助下,构建出完整的语文知识脉络。
4、实践性
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及运用的素材,机会众多,也只有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促进语文学科及学生语文能力的深化发展,真正彰显出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价值[2]。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要注重以作业架起小学生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桥梁,通过将小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内容融入到小学生语文作业中,从而使语文教学及作业设计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使小学生在丰富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文字及情感表达及感悟能力,在学以致用中养成用语文知识分析、解决及认知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1、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实效性和精炼性
新课改背景下,减负成为教学实施及作业布置的首要前提,结合相关调查可知,有近80%的学生在面对过多的作业量时会出现烦躁乃至抵触心理,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敷衍了事,具体到小学生群体,有近55%的小学生反映,在数量较多的作业面前,其完成质量无法保障。因此,要做到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应注重对作业的数量加以削减,主抓作业完成的实效性,在适度适量的作业中,巩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添其学习自信心,从而起到以作业促进教学效果更加持久深入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要达到实效性和精炼性的统一,应秉持“层次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具体作业设计上,要围绕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难点和重点,结合教材、课外练习题及相关配套教材中提取具备一定层次性的作业内容[3]。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这一课的学习中,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可以把作业进行层次划分,分为基础知识题、知识拔高题及知识运用题,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循序渐进地予以布置。在基础知识题中,可以细化出以下内容:“对标注处的汉字进行拼音标注”、“结合语境,拼写词语”、“结合标注词语,进行造句”;拔高题可以细化为:“根据表述,写出相应的词语及近反义词”、“摘抄重点语句及精彩段落”;知识运用题可以设计为:“结合语境,分析重点语句的内涵”、“课外阅读练习及运用”。通过层次较为明确的作业布置,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稳步提升。
2、丰富小学语文作业类型,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
首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上,要力求更加多样的形式类型,使作业带有强烈的趣味性和诱导性,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促进其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要使小学语文作业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就需要响应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及应用的相关要求,达到小学语文作业既根植于小学语文课程,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内容,从而促使小学语文作业实现由单一枯燥的读、写转变为听、读、说、写、画、唱、演等多种形式,从而既做到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巩固,又突出了教学中一切围绕学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达到人生感悟、素养情操、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荷花》(叶圣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供《荷塘月色》(朱自清)这篇延伸阅读文章,让小学生体会两者的相似点及不同点;在学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假设:如果小鹿没有跌伤脚,当它看到玫瑰花开放时,又会是怎样的情境?然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结合自己前期学习到的知识,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续写及仿写,记录小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通过课堂朗诵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开发及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注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创性和新颖性,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得到了普及应用,一方面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氛围,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过于依赖网络,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之外,后置作业就成为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极为紧密,因此,需要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融入具有一定启发性、原创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无法直接从网络中探寻答案,学生在调动其探究思维的同时,能够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4]。
例如,在学习古诗时,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性诵读,在了解该诗的含义后,让小学生通过编讲故事的作文形式让小学生概括诗句内容,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锻炼其语言表达的同时,达到语文学习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学语文作业浓缩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在设计及布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实效性,让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和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明旭.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8):107.
[2] 牛素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2015,(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