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实验小论文

化学实验小论文

时间:2023-06-01 09:4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实验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实验小论文

第1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

[5]吴君磊.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世界[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91-92.

第2篇

1.1自我展示

无机化学教学共两个学期,在每学期的期初组织一次自我展示演讲。演讲题目自拟,以感人为最终目的;要求团队所有成员参加,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在自我展示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演讲最多的题材是对就业的困惑、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向往、自己最喜欢的人或最近最热点的话题等。演讲时间虽短,但是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由于演讲成绩取团队成员演讲成绩的平均值,所以在演讲前每个团队成员之间都会积极准备,彼此之间互相讨论和帮助,争取本团队成员都能在比赛中完美展示,共同获得好成绩,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学生授课

每学期选出部分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配给各个教学团队,队长组织本队成员对分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课堂导入、主要教学内容、课后小节等。课堂要求互动和质疑,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扩展,授课时间要求在45分钟之内。教学形式不限,以生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监督和辅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准确性的把握。我们以学生主讲的无机化学理论课程设计为例:课前需要进行如下准备:①研读教材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②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知识扩展;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分工,以及教学互动环节等。④正式上课前,进行模拟教学,教师在模拟教学中进行质疑,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指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不准确和不正确的地方。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辅助课堂教学,回答“小老师”不能准确回答的学生的质疑,在教学小结中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对学生的授课情况做简要的短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此环节中,团队成员的成绩依旧相同,因此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通过课外预习和资料的检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同学的质疑过程对授课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与否、快速反应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也是考验和锻炼。

1.3撰写科研小论文

鼓励学生实时检索无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研究方向自学并撰写专业小论文。目前学生撰写的论文报告有“纳米材料”、“最新分离技术”、“石墨烯的应用”、“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等。每个团队选拔出最优秀的论文,制作演示文稿,在第二课堂时间(每学期选择一个休息日)进行论文汇报。本环节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得到了培养,在文献检索、阅读过程中还拓展了专业视野。另外,通过学习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明确未来学习和工作领域的选择,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

2培养创新能力及操作性

2.1知识扩展

化学教育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师范性,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视野的大小直接决定其在未来中学教育中的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扩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的科研思维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本教研室教师会在教学的相关理论中引入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师自己课题组的相关科研成果。例如:在学习第五和第六副族元素时,教师把自己课题组最新制备的官能化杂多酸成果介绍给学生,重点介绍科研思想。因为科研成果为自己的老师研究所得,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离自己没有那么遥远,从而可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培养科研思维,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2.2开放实验室

此环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

2.2.1开放本科实验室

每学期本科实验室开放两次,开放时间在期中,因为此时,大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无机化学理论知识体系已相对完善,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实验活动。参与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同学要先递交“申请书”,申请中写明实验内容、所需仪器和设备、相关药品及材料。学生可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反复实验,直至成功达到设计目的。每学期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设计大胆质疑,提出改进方案,并指明改造后的优势;②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学生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可对某个实验或某个实验步骤进行微型化设计;③在教师的介绍下与合作中学的一线化学教师共同探讨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参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设计及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搞好中学教学的重要实践渠道。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和实践操作性。同时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

2.2.2开放研究生实验室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整合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5]。以此为鉴,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后期,允许部分实验技能较强、勤思考、爱提问的同学参与到研究生的创新性科研工作中。对于刚进入实验室本科生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科研基本技能培训,包括学习国内外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熟读科研文献、了解无机化学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热点、掌握无机合成技术、掌握无机化合物制备及性质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参加研究生的科研组会并适当进行文献汇报。二是科研探索,在经历了基本的学习训练后,对于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在保证不耽误本科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导师的指导下和研究生的监督下完成一些可行性较强的科研项目。目前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这些学生是校大学生创新和创业项目的主要申报者,也是未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生源。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都会较早的制定人生规划,有目标、有理想、能吃苦、善于思考且动手能力强,而且在未来选择研究生报考专业时的目标更明确。

3结语

第3篇

一、 教学改革的动力来自学生的需求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学生花钱上学,自主选择学校、专业、教师正在成为现实。不关心学生想什么,一味照本宣科的老师,结果将被学生炒鱿鱼。教学活动首先要从了解学生的要求开始,每接一个班都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类整理,了解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动机、目标、措施和对教师的要求等,除了正确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外,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教学设计上,通过不断创新,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针对学生的需求,从而得到学生的肯定和配合。

通过对大二的学生调查统计看,低年级学生普遍希望教师上课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有趣味性,不照本宣科;教学要多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进展、生活实际和考研等相关联;要多介绍一些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前景等。这种调查是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好机会,看起来好像是自找麻烦,却可从中受益,只有了解了学生需要什么,你才能确定你应该做什么。如果你忽视学生的需要,学生就会忽视你的课!

二、 依据专业特点完善实验课程的安排

我校是工科院校现在选用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是曾昭琼的《有机化学实验》。该书内容实用,线条清晰。但随着学时数不断调整,不可能把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一一讲到。另外为了更好地与后续专业课程如植物纤维化学、高分子材料衔接,凡是后面涉及的知识,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上都做重点设计安排。具体方法如下:

1.强化基本操作,打好实验基础

熟练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得到准确实验结果的前提和保证。有机化学实验课程首先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基本操作训练,以求先入为主,加深印象,为下一步的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可将实验操作分为单元操作进行强化训练,提出每一单元操作的要点。

例如,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基本操作,如实验仪器的洗涤方法,玻璃工的基本操作,溶沸点的测定,蒸馏仪器的安装和操作等。然后实际操作时逐个纠正学生的每个错误操作,为以后的综合实验打下牢固的基础。让学生明白,提高实验技能关键在于"认真"二字,有机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对以后从事何种工作都是受益匪浅的。

2.加强实验方法的训练

创新思维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实验才能掌握常规的实验方法。为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对实验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精挑细选,对具有代表性的原理及性质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实验进行验证、探讨、来逐步巩固有机化学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有机化学实验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准确地观察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格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初步具有科研动手能力。具体做法是将实验操作细化,把实验所涉及的问题一一列出,让学生实验前预习有依据,实验后的复习也有依据。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对每个实验,教师安排学生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作指导性的总结。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尽可能正确熟练灵活的掌握这个实验操作的各项内容,做到印象深刻,并把操作技能的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从中可以训练学生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去观察整个实验体系。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做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可以提高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热情。综合性实验涉及到多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多种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整体实验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利。设计性实验必须查阅文献资料,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和以后从事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资料,找出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料;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自身掌握的全部知识,发现和设计可行方案并不断完善;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总结。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有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再次是师生互动,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质疑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加以指点,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点评,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鼓励学生继续研究,直到实验成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应用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CAI课件,既可以发挥多媒体的生动性,实验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等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条件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而且可提供给学生自学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也可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化学实验技术的相关问题时参考。此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开出,可筛选一些有毒有害、反应时间太长、试验成本高的实验,通过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来实现化学实验的方针,加以演示。比如肉桂酸的制备,脲醛树脂的合成实验都可以作为演示实验。

四、改革有机化学的考核方法,不断完善考核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考核制度和方法作一些改革,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综合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预习、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纪律卫生等;综合成绩的考核尝试采用开卷的方法,布置给学生小论文题目,指导学生选题后,由学生自行查阅收集资料、分析材料、归纳整理,深入探讨,最后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写小论文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第4篇

一、积极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社会上“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针对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跟他们讲清楚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科技社会没有一定的文化、科技知识是很难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学校、教师及家长应密切配合.其次,应教育他们须在学习与网络中找到平衡,不能影响学习.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正确引导学生入门

新课程的初中化学课本的开篇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很多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有趣实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实验如给学生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白磷自燃的实验,把自燃现象与日常生活中所谓的“鬼火”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对化学充满神秘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2.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把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神秘的现象,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释,化学知识可以揭开很多现象神秘的面纱.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3.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三、加强农村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的建设,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是做好化学实验.而农村初中学校往往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方面比较落后,药品严重缺乏.很多演示实验无法完成,学生实验更无法进行.政府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完善学校的实验室的建设.在教学中我们力争完成每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做好每个学生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当然,如果实验室的设备不足,药品缺乏的话,学校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为化学教学服务,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化学新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5篇

论文摘要:分析实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鉴于分析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

分析实验是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和实验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人才观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观诸多原因,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因此高等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益

当前, 教师“包”得太多的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结果处理都由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 按部就班, 就能完成实验, 这样的结果是: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应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 在做某个实验前, 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 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 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 学生就可进行实验, 这样, 讲课时间减少了, 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 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自行配制, 不仅可减轻教师工作量, 而且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 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 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 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式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老师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终点颜色。 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方法要领。

四、规范实验操作, 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化、熟练化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实验开始就应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授课时的规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从实验准确性、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3] ,及时纠正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最典型的实例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同学们总是不按示范去操作,随意用手去拿装满溶液的滴定管。教师今天纠正过来,明天又忘,忽视仪器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使环境教育在这门课中从头至尾得到贯彻和落实。

五.突出能力培养, 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 激发学生创造欲的过程。实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专门纠错的巡导员, 更不能做漠不关心的观察员。而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 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 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 怎样去优化实验操作过程。照本宣科、毫无新意的教学过程是激发不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的。观察是发现的前提,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所以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 对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有的是反映本质规律的, 而有的是属于非本质的, 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科学地得出结论。同时, 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每观察到一个现象, 就要自问一个为什么, 学会把实验事实与已知理论联系起来, 并试着去解释它、理解它, 长此以往, 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做实验的兴趣, 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 教师应给以适当提示, 而不要直接告诉其问题所在, 更不能代他排除。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教师不要简单草率地加以否定, 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修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应引导学生冷静思考, 深入钻研, 多提几个为什么, 换个角度和方式思考一下, 寻找合理解释, 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信息, 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教师要支持和保护学生实验中可贵的求异精神,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 训练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补充、讨论, 在共同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分析实验课中, 教师通过具体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方法,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全面提高实验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我们力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 ,5] .

参考文献:

[1] 莫运春, 许金生, 冯泳兰等.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 . 大学化学,2006 , 21(1):24-26.

[2] 巩新兴, 樊晓琴, 范亚娜.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J] . 甘肃高师学报,2003 ,8 (5) :78-79.

[3] 赵桂欣. 浅谈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J] . 卫生职业教育,2005 ,23 (20) :98-99.

第6篇

    1研究式实验的基本类型

    在大学低年级开展研究式实验,是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我们近几年的尝试,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可将研究式实验分为三种类型:思考性研究式实验、专题性研究式实验和综合性研究式实验。[3]思考性研究式实验类似于某个实验中的一些思考题,如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对某一个概念、反应或改变一个反应条件,都能设计为研究式实验,这是最初比较简单的研究式实验,主要针对于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学生,这种研究式实验题,可以编在实验的正式内容中。其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放在独立思考上,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了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自由度”。其次是通过初步的研究式实验训练,使学生为以后进行较为复杂一些的研究式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专题性研究式实验稍微复杂一点,通常是通过一个阶段的基本实验以后为完成某一个专题而设计的。这类实验主要根据前一阶段所涉及的基本的实验方法、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而设计。例如,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通过学习“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及“氯化钠的提纯”等基本实验之后,可设计“从铬盐生产的废渣中提取硫酸钠”为研究式实验。再如通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后,可以设计如鉴定无标签样品,再如怎样从碘或碘化物的废弃物中回收碘?通过“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及“氧化还原平衡”等基本实验之后,可设计一个原电池来测定[Co(NH3)6]Cl3的稳定常数[4]。这种专题式研究式实验对学生在实验兴趣方面有了大大提高,能主动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而且从反面或失败的实验中会得到较深刻的结论,进而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虽然前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但所取得的成效还是较大的。综合性研究式实验是在学生对本课程的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基本掌握之后,也就是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后期进行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如何掌握最新某个研究领域的动态即查阅文献的能力的培养、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试剂的选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完成实验后科技论文的撰写等方面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这里的综合不仅包含了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综合,也是制备、分离、鉴别等的综合,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

    2有关研究式实验报告的书写

    关于研究式实验报告的书写,跟验证式实验报告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验证式实验报告一般形式比较统一,内容也大同小异,学生自由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研究式实验报告的自由度较大,形式也可因人而异,内容深度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来定,因此报告水平的高低也跟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分不开的。研究式实验报告可写成科技“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基础知识对所做的实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现、改进及创新性成果。这种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1)前言,即跟论文相关的文献综述。(2)实验部分,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等。(3)结果与讨论部分,即对实验数据和现象所做的推断,并解释原因,讨论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之处。(4)结论部分,用总结性语言概括本课题的亮点及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当然,研究式实验报告也不拘泥于这种形式,也可根据课题的内容来定。

    3关于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如果在低年级开展研究式实验较多,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不少问题或困难,如:(1)由于有些学生实际水平有限,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因此实验效果可能不会理想;(2)由于这种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则会难以组织实施;(3)教师需要高度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此类实验的顺利开展,否则也会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尽力帮助学生使得研究式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研究式实验对培养作为一个化学工作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及科学的精神和品德的重要性。研究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既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又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没被发现的知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那么,作为教师,要饱含热情克服一切困难,创造条件,精心的设计并构思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体系的研究式实验内容,把工作做到实处,使学生真正从此类实验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第7篇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

    研究和探索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积极展示和推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教师素质,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从教能力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90年代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 、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现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讨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构建了以实验探索发现学习为主旨,以“观察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串联实验——设计实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实验串联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小学生教学中注重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索。初期,我较多地采用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例如:引导学生就铜与浓硫酸实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通过研究,学生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实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加强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培养师范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虽不是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培养中师生化学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师化学教学目标实施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中师生将来能否适应小学自然教学和开展教学实验需要的问题。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中师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

    1、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我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必修课中的实验教学,重视开设选修实验,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

    2、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3、强调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为培养学生从能力,我们开设了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设计,从目的要求到完成方法以及成果评价等都带有一定研究性:如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反应物最佳用量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控制等。结合演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将浓H2SO4的氧化性,HNO3的氧化性、碘的升华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实验装置由敞开式改为封闭式,此外在选做实验和课外实验与制作的设计中还重视了其应用和服务于生活实际的成分。

    4、突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指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尝试设计和准备实验的全过程,渗透对小学自然教学的研究。例如在教授“氧和硫”一章中,考虑到小学自然教学中氧气的制取是难点,所以在选做实验中对氧气的制法提出了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学会用KMnO4、KClO3、H2O2等制取氧气,掌握实验的成败关键;并在氨气、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又恰到好处地重现氧气制法,这样举一反三,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并达到准备、灵活、协调的程度。

    5、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自然观,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此迁移为中师生必备的教育能力,为将来创造性地完成小学教育工作打好良好基础。

    三、渗透分层递进的学法指导,提高师范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法指导入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初中原子结构初步知识为指导来认识元素族性质变化规律的律前元素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例如强调结构与周期规律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构——位——性”三者统一关系的律后元素的课文较为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使用的课前——课上——课后自学方法“三步曲”是:

    1、课前预习法。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记忆要领,演练例题,粗解习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预习使学生主动学习、走在课文内容前面,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2、依纲发现法。课上揭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和研讨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主动感知教材、实验、实物、数据、图表、录像等材料,结合研讨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第8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05-02

双语教学是指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语言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这两种语言之中,通常一种是母语,另一种则是世界通用的科技工作交流语言英语[1,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知识和经济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新的时代急需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外语交流沟通能力流畅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大势所趋[3]。就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一蹴而就地实行全英文授课,这种模式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暂不相符。适当展开双语教学,将专业英语与母语相对照,使学生在对母语的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对相应的专业英语表述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这样的双语教学方式将可望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是指采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课堂主要用语展开教学活动,在教材的选用、课堂的讲授、和学生的交流等环节中英语与汉语同时使用、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学过程。[4]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纺织技术、医学药学、环境工程等多个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研究对理工类高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学生双语小论文的写作尝试、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良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等几个问题展开了初步探讨。

一、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所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还处于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也还需要有逐步熟悉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不宜一开始就使用较多的英语专业词汇进行全方位双语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步加深专业词汇的广度和深度,慢慢引导学生调整并适应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专业性不太强的内容,可尝试直接采用英语讲授;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词汇及基础理论知识,可通过中英文相互对照的方式加以讲解,让学生在熟悉相关专业词汇表达的同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无机及化学分析课程中会需要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内容,如原子结构、共价键理论等,也会涉及到部分实验内容及实验仪器,如酸碱滴定操作、分光光度计及酸度计的使用等,这些内容可考虑使用多媒体视频演示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在演示过程中,可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方式进行穿插讲解;对于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可以先用英文讲述一遍,再用中文对照复述,然后再重点突出地重复其中重要的专业关键词汇,以此表示重点强调,引起学生的进一步重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握好讲课时的语速、语调,以便能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适时调整两种语言的授课比例以及授课方式。同时还可教学进度穿行课堂随堂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认真地思考,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教学章节,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就某一专题查阅一系列的英文文献,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首先展开初步讨论,然后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文献报告会,鼓励学生在报告内容中使用部分英文;也可针对课程中某一部分较为简易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学,然后随机抽一些学生来尝试用简单的双语内容来讲述教学内容,同时适度展开双语课堂问题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来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通过展开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这种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快地提升学生的化学专业英语能力。

三、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写作科研双语小论文

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都是理工科的学生,将来都会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如能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适当指导学生在课后时间撰写双语科研小论文,将会给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在课堂上以某个涉及讲课知识点的文献为例,向学生初步讲解科研论文的完整结构,告诉学生正式的科研论文应该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各个部分,介绍科研论文对于用词、表述方式的严谨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学习撰写科研小论文。双语论文的内容可以是课堂上所涉及的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所感兴趣的简单化学实验。其文字主体可以为中文,但可要求学生将简短的摘要部分撰写为英文,从而锻炼其双语能力。通过简单的论文写作,特别是通过简单的英文摘要的写作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受到最基本的科研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同时其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要想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在双语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目前各高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主要还是通过学期考试来完成教学考核的综合评价,在试卷内容方面,为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及对重点的掌握情况,试卷里针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肯定占大多数比例,但同时也可适度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应用型题目来加深试卷的难度、深度和广度;试卷题型可以多样化,如采用填空题、选择题、是非判断题、推断题、书写并配平方程式、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试卷中可加入适当比例的英文题目,学生答题时也允许选用中英文两种答题方式。教师评分时可采用较为灵活的评分标准,如给予用英文表述的答案以更高的评分;另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化学专业英语翻译等作为附加题,从而使优秀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其双语水平和能力,获取更好的总评成绩[5,6]。平时一些章节也可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论文性考试,引导学生适当运用双语,对无机及分析化学专业知识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在总评成绩中给予学生的课外科研双语小论文写作、用英语进行的课堂讨论和发言以一定比例,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双语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保证优秀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语言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7]。只有具备较高的化学专业英语水平,英文发音标准、口语表达自然流畅,同时又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才能很好地胜任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高校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师资骨干的英语授课能力培训,同时也可通过双语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教师进行充分的、有益的、建设性的同行交流,督促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到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来,最终着力于培养出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梯队。

参考文献:

[1]邱树君,邱树良.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J].科技视界,2015,(14):111.

[2]李东平,冯泳兰,陈志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165-167.

[3]朱林晖,唐尧基.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和探讨[J].广东化工,2009,36(8):276,290.

[4]马铭,徐满才,谢青季,等.高师本科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5,(9):47-49

[5]梁春华.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山东化工,2015,44(10):150-151.

第9篇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实验课 改革 创新

一、精选实验内容

以往我们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践、综合设计性实验,建立了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层次Ⅰ是基础训练性实验,以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实验常用仪器为主。如: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等,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 ,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层次Ⅱ是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层次Ⅰ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技术和仪器解决较复杂的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对分析技术的综合运用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汁中 VC含量的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河水总硬度的测定等。层次Ⅲ是设计研究性实验,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实验课题,写出设计方案。在教师论证其可行性后 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写出实验小论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实验教学方式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实验开始时,请学生讲述预习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实验结束时,请学生总结从实验中得到的体会、收获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不同的实验我们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基础训练实验,应以老师指导为主,给予简练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具体地去完成实验内容。注意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创造“勤于动脑”的机会。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弱点,加以引导,从而能够自己解决;设计研究性实验,以学生为主,老师只给出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并完成前期规定的实验项目的基础上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学过的相关知识自主选题,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和操作,自行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三、重视实验过程和原始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实验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实记录并合理处理分析原始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提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任何一个数据都如实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并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如果出现与理论不符的情况,更是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得到的数据、现象进行解释,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任由学生忽略或篡改数据。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会与他们一起讨论,提出建议,由学生通过文献、 网络等途径去寻求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无形中也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进考核方法

我们把实验成绩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平时、期终实验考试和笔试,以 4:3:3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学生的预习情况、当堂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论的合理性等等。期终实验考试一般是把最后一个综合性实验作为考试内容,由学生单独当堂完成所有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笔试是在期末进行,内容有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也有仪器的适用范围、仪器使用注意事项,还有实验设计题。利用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设置开放实验室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我们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储备,结合实验室条件,自行立题。通过查阅资料,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仪器和试剂材料、实验时间、实验注意事项等,制定出实验方案,实验教师给出指导意见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六、总结

实践证明,通过新模式的教学,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材施教,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军,马松涛.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30(4):89.

第10篇

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第11篇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潜移默化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着力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班级任命干部引进竞争机制,竞选担任;让学生写出竞选纲领,提出搞好工作的计划和设想,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计划;进行竞聘演讲,让能者居之,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学生对化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才能起着维持、调控作用。如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尖端科技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的实验,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敢于实验,培养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教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展现科技,突显创新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而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总而言之,新课程的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的改革,而且体现在化学思想的改革和创新思维的改革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活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实验课 改革  创新

        分析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我们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掌不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能力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实验内容重复多,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投入不足,扩大招生以后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等。为此,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

        1  精选实验内容

        以往我们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践、综合设计性实验,建立了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层次ⅰ是基础训练性实验,以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实验常用仪器为主。如: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等,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 ,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层次ⅱ是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层次ⅰ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技术和仪器解决较复杂的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对分析技术的综合运用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汁中 vc含量的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河水总硬度的测定等。层次ⅲ是设计研究性实验,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实验课题,写出设计方案。在教师论证其可行性后 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写出实验小论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创新能力[1]。

        2  转变实验教学方式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实验开始时,请学生讲述预习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实验结束时,请学生总结从实验中得到的体会、收获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不同的实验我们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基础训练实验,应以老师指导为主,给予简练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具体地去完成实验内容。注意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创造“勤于动脑”的机会。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弱点,加以引导,从而能够自己解决;设计研究性实验,以学生为主,老师只给出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并完成前期规定的实验项目的基础上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学过的相关知识自主选题,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和操作,自行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2]。

        3  重视实验过程和原始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实验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实记录并合理处理分析原始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3]。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提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时,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任何一个数据都如实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并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如果出现与理论不符的情况,更是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得到的数据、现象进行解释,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任由学生忽略或篡改数据。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会与他们一起讨论,提出建议,由学生通过文献、 网络等途径去寻求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无形中也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进考核方法

        我们把实验成绩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平时、期终实验考试和笔试,以 4:3:3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学生的预习情况、当堂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论的合理性等等。期终实验考试一般是把最后一个综合性实验作为考试内容,由学生单独当堂完成所有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笔试是在期末进行,内容有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也有仪器的适用范围、仪器使用注意事项,还有实验设计题[4]。利用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5  设置开放实验室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我们对学生开放实验室[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储备,结合实验室条件,自行立题。通过查阅资料,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仪器和试剂材料、实验时间、实验注意事项等,制定出实验方案,实验教师给出指导意见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6  总结

        实践证明,通过新模式的教学,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材施教,培养优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朱军,马松涛.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30(4):89.

        [2]邢建华,侯巧芝,江书庆,裴岩岩.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10,07:152.

        [3]包贝华,周灵君,郭戎,池玉梅.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2010,14(9):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