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时间:2023-06-01 09:4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第1篇

**区按照市、区《**年一**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加强领导、组织培训、健全机构、落实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使全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逐步规范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

去年,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及时调整了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对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管理体制,形成了由区委组织部主管,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区情,区委印发了《**年-**年**市**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区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培训规划的目标要求,成立了区行政学院和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构建了"领导小组抓总统筹、干教中心具体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区委党校统一培训"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区财政设立干部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经费使用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区的干部教育培训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加大调训力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和途径,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年来,由区委组织部主办或与其他有关单位和部门联办的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共18个,参训人数1639人次;同时,还安排16名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采取点名调训的方法,分期分批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相关的培训。全年共组织109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突出处级领导干部培训重点。去年,**重点组织开展了以处级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全年共举办以处级领导干部为对象的各类培训班7期。其中,举办了4期处级干部依法行政与WTO基本知识培训班,327名处级领导干部和处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培训,324人参加由市委党校统一组织的书面考试,考试合格率为100%,完成了年内全区要有50%以上的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培训的计划和任务。另外,302名干部参加了统战干部培训班、第三产业知识培训班、《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培训班。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区坚持选调年轻干部培养与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办好各类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共举办各类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4期,学员达241人。其中,6月至9月举办了第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47名中青年后备干部参加了培训。此外,我区还举办了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四期女青年干部培训班、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实施基层干部分层分类培训。**区还加大了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力度,加强对基层条线干部的岗位专业知识培训,240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50名社区和居委干部参加了居民区干部培训班。另外,还先后举办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党内统计干部等条线干部培训班。

三、全面规划,加强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为充分发挥党校在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有效性,区委、区府对党校班子作了调整,选拔了年富力强、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党校主要负责人;对设施相对陈旧、功能相对落后的党校进行迁建。

加强了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区行政学院与区委党校密切联系和协作,推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区委党校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设立了培训部,加强了对各类培训班的管理,确保了办班质量。在着力提高党校现有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开放式、高层次的干部教育师资网络,如:聘请了市委党校7名教授、区级机关内8名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处级领导干部为兼职教师,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筹备,认真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建档工作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各级组织部门应建立反映干部学习和培训情况的专门档案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以后,即开始着手做干部教育培训的建档工作,筹建了独立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室,投资近5万元添置了电脑、专用文件柜、专用档案夹,从硬件上保证了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从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处级领导班子成员教育培训档案一人一册,及时归档。

第2篇

由全国总工会组织部筹备建设的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网站已正式开通,为贯彻落实《20*-2010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和拓展我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和渠道,提高我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更加有效的对这一平台加以利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网站域名

网站使用全国总工会服务器,由全国总工会组织部负责管理和维护,中科朗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支持。

二、网站首页主要栏目及内容

(一)干教动态。网站综合性新闻报道区,报道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综合信息。本栏目同时包含其他栏目中最新和重要信息。

(二)全总干教。全国总工会本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相关内容。

(三)地方干教。各省级总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信息。

(四)规章制度。全总及各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章、规划、制度等信息。

(五)培训院校。介绍各级工会干部院校教育培训情况。

(六)培训师资。各级工会干部院校师资情况、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特色专业等内容。

(七)培训教材。介绍推荐各级工会及干部院校组织编写的工会干部培训教材。

(八)教学课件。经授课人同意,推出工会干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教授主讲的独具特色的教学课件及相关论文。

(九)其他栏目

1、下载专区。供下载阅读的文件、课件等,特别是容量较大的视频信息等内容。

2、在线调查。关于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相关问题。所获得调查数据可作为制定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政策的参考依据。

3、教师风采。适时推出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教师相关信息。

4、排行榜。各省级单位提供本网站的信息数量倒排序。

第3篇

一、存在四个不相适应

(一)培训体系与现代培训不相适应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加大对现代培训体系的探讨和建设,大力推广使用SAT培训模式,并在总局组织的培训班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经验不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缺失,目前,整个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实践,仍然与现代培训体系的要求相去甚远,大大影响了培训效益。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环节来看,过于重视培训的组织实施,而对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却走过场。培训什么内容,不是针对岗位和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根据上级的要求,这种以完成上级计划代替本单位实际需要的做法,导致了培训效果事倍功半;同时对培训实施效果的评估,也只能做到培训过程反应(反应面)和培训学习收获(学习层面无法涉及收获应用到实际工们情况(行为层面)和培训对本位业绩提高的影响(结果层面从而必然导致了培训的无效率

2、从培训管理来看,过于视施教机构对培训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培训单位的有效管理税务系统的人教部门对各业安门上报的培训计划是否合理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施教机构(如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等等,这些都要考虑,并要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

(二)培训方式与解决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目前,税务系统干部培训的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解决干部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不相适应,这样,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1、从培训形式上看,由于过于重视脱产培训,而忽略了在岗学习、辅导讲座、总结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的作用,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灵活开展各类培训,也造成了下属单位的培训依赖性,影响了整个系统干部继续教育的效果。

2、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统编教材的滞后,培训内容基本上由培训教师确定,培训内容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系统外部培训教师不能结合税务实际,内部教师却又理论功底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

3、从教学方法上看,由于税务施教机构从普通教育转向干部培训时间还不长,相当部分培训教师由于不能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改变“一言谈”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针对参训对象的需求开展培训教学,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培训机制与提高培训效果不相适应

教育培训作为对人才的培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加以保证,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了“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的培训机制,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在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再加上培训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或走过场,造成教与学两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压力和动力。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有些干部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学习与提高、学习与发展、学习与使用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也缺乏危机感,缺少主动学习的愿望;将培训当做一种福利或一项任务,造成培训目的性不强,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不用心学习研讨,而对吃、住、行、玩等方面却较为关注,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2、从客观上看,由于“工学矛盾”突出,税收任务较重,抽出时间参加脱产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不能培训,税务系统普遍存在税收任务是“硬任务”,培训等其他工作是“软任务”的现象,造成了不要培训;教学内容不切实际,培训效果差,使参训学员没有常学常新的感觉,形成了不想培训。

(四)师资力量与承担培训任务不相适应

从1999年起,全国税务系统所属院校陆续从普通教育退出,转向从事干部培训,但由于时间较短,专职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同时,为了消化本校教师,缺乏淘汰更新机制,教师自我捉高的压力不足;再加上外聘教师缺乏税务工作实践,系统兼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制约了税务系统全面有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表现在:

1、从主观上看,目前,税务系统施教机构虽不乏个别品牌教师,但仍有相当部分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师难当、课难讲、学问难做、调研难深入”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税务系统干部培训质量。

2、从客观上看,一是由于师资培养见效周期长,现有税务施教机构对提高师资培养的力度不够,教师进修培训和开展调研机会较少,不能迅速满足税务系统现有培训形势的需要;二是干部培训对教师掌握现代培训手段、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的要求较强,出现了“半桶水,敢教普教,一桶水,不敢教干训”的现象。

二、遵循五个原则

近几年来,税务系统的干部教育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树立了现代培训理念,加强了培训管理力度,建立了完善的施教机构,捉高了培训者的培训水平,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按需施教原则

按需施教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而言的。它要求要根据税务系统各种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切合税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根据不同职务和岗位,分级分类地开展教育培训,要使参训人员有侧重地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公共管理理论、财税专业知识,精通本行业务,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工作手段,有效履行岗位职责。

(二)学用一致原则

学用一致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目的而言的。它要求干部培训要与培训后的工作及使用统一起来,培训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以提高参训学员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贯彻学用一致原则,首先要根据工作需要去确定培训对象,克服把培训当成任务或给福利的思想;其次要把培训与使用结合起来,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三)联系实际原则

联系实际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过程而言的。它要求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式、模拟式、研讨式等互动性教学,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样,通过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讲求实效原则

讲求实效原则主要是针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而言的。它要求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有培训需求分析做保证,要在认真进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培训的中长规划制定培训计划,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的管理,以确保教育培训按计划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注重效益原则

注重效益原则主要是针对培训组织管理而言的。它要求培训部门要有经济效益观念,要注重培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要善于区分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善于应用不同培训方式,严格控制培训支出,加强培训评估,建立系统有效的培训体系,使有限的培训投入效应最大化。

三、采取六个措施

针对目前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培训的原则,笔者认为,要继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应确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培训制度

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按照税务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规划既要客观全面,又要具体可行,既要有中长期计划,又要有明确的年度培训目标,使培训工作发展有方向,落实有目标,以保证所有税务干部都能及时接受初任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任职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

2、强化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使全体税务干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培训工作由人事部门的计划调训向税务干部自主培训和竞争择训转变,从而形成“领导愿意派,学员愿意学,教师愿意教,学后有收获”的局面。

(二)建立科学体系

1、重视并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策划设计和培训评估环节工作。制订《培训业务工作规程》,明确培训参与者的各自责任,规范培训环节,确保培训过程的系统性。通过认真实施制作《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形成培训目标;开展培训课程设计与测试,确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记录培训实施过程;进行培训测评,形成培训评估报告等四个衔接环节,保证培训以最低的花费实现最好的效果。

2、加强对所有培训参与者的管理力度。建立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明确人事部门、业务部门、用人单位和参训学员的职责;建立施教机构资格认证制度,加大对施教机构的管理力度,整合规划培训资源,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教育培训基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总结,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创新培训方式

1、积极探索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机结合。根据需求情况、设立的目标和各种培训的优劣性,加大岗位练兵、竞争上岗、参观考察等在岗培训的力度,鼓励通过自学提高综合素质,避免以脱产培训代替一切,造成了教育培训的“等、靠”。

2、创新培训教学方法。一是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设置课题组,分工协作,实现“1+1>2”,增加案例分析、研讨、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促进学员思考分析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创新教学组织,比如分组研讨,促进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取长补短,营造出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三是创新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培训内容形象化。

(四)加强培训管理

1、制定培训规章制度。以事定岗,以岗定人,通过设立项目负责人,做好培训项目的协调组织,配备班主任,配合班委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设立教学管理员,配合教师(课题组)组织好教学工作;成立保障小组,提供优质后勤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过程事事有人管理,处处有落实。

2、完善考核制度,做好培训过程评估。通过考评小组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交评估报告,以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工作,改进学员结业考核办法,结合学员培训过程的反映、学习收获和对具体事项的应用情况,以综合形式考核学员实际运用、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避免死记硬背过关。

(五)加快师资培养

1、完善培训教师管理,逐步建立培训教师资格制度。对于校内专职教师,通过培训考核确认培训教学资格;对于兼职教师,采取培训考察进行聘任,其中对系统内兼职专家,通过加强教学法、心理学等方面培训考试加以聘任。

第4篇

1能够根据干部的个性化差异,怎样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要?把握组织需求就是要通过培训把干部培训成政治思想过硬、道德品质优良、执政能力强、能经得起执政考验的干部;岗位需要就是把干部打造成适应岗位工作的专才;干部需求就是要在激发干部学习热情的同时。提供能够满足干部学习需要的平台。

唯独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加了改革这两个字,为什么改?国家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均没有改革二字。值得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同志反思,干部教育工作之所以要改革,除由于其基础性作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干部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学用脱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等问题。

2干部的思想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执政党要永葆青春、经得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干部教育工作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办学体制、培训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但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列强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中国的分化和瓦解,改什么?年的一场、不战而胜的预言已经成为历史。除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不断制造麻烦外,意识形态的和平演变更有变本力利之势(看看网上对一些事件报导后的跟帖大家自然会明白,网民的不满情绪已经值得我深思了谁能保证其中没有部参与)干部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每年培训了多少干部,而对培训质量和效果不加以跟踪和监督的话,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3国字头的培训机构要承担为基层培养培训师的任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高起点规划、从基层抓起”尤其要做好基层培训师的选拔和培训。要通过不断选拔和培养,每个县至少要有30名以上有一定研究能力、有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培训师。要出台专门政策,提高基层培训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培训师选拔、培养、竞争和淘汰机制,让最优秀的人才为兼职或专职做培训师而感到光荣,只有这样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有生机与活力。

第5篇

一、以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目标,部署好上海旅游业“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关于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意见》的精神,坚持“人才强旅”战略,全面推进《上海市旅游业“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的落实,明确本市“十二五”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重大项目,推动旅游人才培训培养规划与本市人才政策及人才工程相衔接,与本市旅游重大项目相衔接,与旅游业创新发展和行业管理工作相衔接。推进“十二五”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提升培训质量、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分批分层次组织开展上海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引导旅游企业在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开发体系、人才管理制度、人才考评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旅游行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培养模式。

二、以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本市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加强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队伍建设

实施“领军人物”培训工程。适应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战略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创新务实、深谙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宏观决策能力,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增强上海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推动本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进一步完善中高层管理干部各类岗位培训的基础上,携手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继续举办区(县)旅游局长和骨干旅游企业负责人专题研修班和干部英语培训班。积极探索建立旅游管理干部的“在线学习”。整合本市高等院校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干部自主选择的学习制度,进一步拓展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国际视野,提升战略决策和管理能力。通过举办研修班、境外培训、挂职实训、引进国外培训品牌等方式,加强旅游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的业务培训,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继续办好“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构建中高层管理者学习的平台。推进讲坛的“学习卡”管理制度,以制度促进培训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首席技师”培训工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支以首席技师为代表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能够全面支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通过政策引导、宣传表彰、政府补贴等形式,在旅游行业员工中深入开展岗位技能登高计划、推进名师带徒、首席技师培训基地等,推动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提高旅游行业员工持证上岗率和中高级岗位持证上岗比例。

实施“金牌导游”培训工程。深化金牌导游员队伍建设,建立金牌导游员选拔、培训、使用、管理、激励等机制,加强金牌导游员的宣传,发挥金牌导游员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规范导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大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导游人才。

以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导游年审专题培训、导游等级考试培训、景区(点)导游培训、异地导游换证培训、出境领队培训等为抓手,加大导游职业素质与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推动导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大力推进导游等级考评工作,扩大中高级导游队伍。加强小语种导游人才的培养。

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围绕旅游产业融合和功能升级,加速培养一批掌握产业发展先机的紧缺人才,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重点加强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水上旅游、旅游节庆、休闲度假等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的培训。培育旅游装备制造业人才、旅游金融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旅游创意人才。加强旅游会展师、旅行咨询师项目的推广和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一线员工”职业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创立“上海旅游大课堂”,以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职业操守好、操作能力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充分展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

在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实施全员性的职业道德、服务技能、外语会话与服务礼仪培训。积极推进饭店员工外语等级培训及考试,提高饭店员工持证上岗率。从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和规范服务做起,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使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成为展示上海文明形象的窗口。

三、以基础建设和机制建设为着力点,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撑

加强旅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发挥市、区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旅游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骨干作用,旅游行业协会的协调促进作用,构建开放式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建立国内外若干个旅游干部培训基地,整合与共享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实施师资培养工程,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建立行业教育培训师资库。拓展旅游教育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培训方法、内容、管理上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行业教育培训、职业能力认证和人才交流三方协调互动、有机结

第6篇

[关键词]干部教育;视觉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66-02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包括学校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习惯、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管理方法和行为规范等。干部院校的校园文化更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往往特指干部院校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干部院校的文化氛围给学员的综合感受,是学员和学院进行学习过程关系建构的符号,是学院教育培训实践的差异性体验,也是干部院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特色和灵魂。

视觉文化作为干部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显的具备视觉感受的媒介和载体,也是特别易于识别的部分,包括校园精神和校园行为规范的媒介物、校园建筑和景观、校园的标志和标识、校园的橱窗和展板、校园视觉指示引导系统等形象化的载体,这些视觉元素能够起到弘扬干部院校办学理念,彰显校园特色、提升教育培训的品质和内涵,完善师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作用,是人和校园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重要内容,因此,对视觉文化要素予以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1 干部院校视觉文化要素的三个层次

1.1 核心要素

干部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各级各类干部,所以,核心要素是能够表达和传递干部院校政治思想、理想信念、道德文化的视觉元素,如焦裕禄干部学院的视觉文化核心元素是焦裕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拼搏的画面,焦裕禄干部学院从各类视觉载体予以凸显这一画面并不断重复和强化;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把红色革命的理想信念和文房四宝的中国元素进行结合,通过校园建筑、景观、识别、色彩等形式予以表现;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以绿色基调体现的价值观和愿景、标识和系列图形符号等,把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理念进行了合理的定位。

1.2 基本要素

基本视觉要素传达了干部院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教风学风等独特的形象,校园建筑、环境等的规划运用,在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体现校园文化特质和环境熏陶。设立具备地域特色和教育培训特征的环境、景观、雕塑等,能够塑造积极的文化特性,营造区域特色。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窑洞文化元素,就把“延安精神”通过建筑和教学环境进行了视觉化,形成排他性的记忆认同。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则把苏州园林的景观运用到校园的景观设计上,体现了干部院校的地域特色和差异化。

1.3 形象要素

干部院校的教学产品、网站、宣传产品、橱窗展板、校园指示系统等图形、标志、形象、文字的运用,让校园识别形象具象化、人文化。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视觉识别元素和干部院校的培训实践相联系,加强了学员的认同感和记忆度。形象要素可以深化记忆印痕和印象规范,从而在干部院校学员心目中确立差异化的独特的形象,为干部学院的品牌打造服务。

2 干部院校视觉文化的功能

2.1 视觉文化营造规范的导向功能

干部院校的视觉文化营造了视觉的导向和聚焦,贯穿于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通过文字、图像、标识、符号、影像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师生的行为目标导向,使学员为达到教育培训选择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注重言行;同时,视觉要素传递出的规则感、秩序感和不可更改特性,形成了无形的约束力,使学员能全心投入到教育培训的实践中去,寻找学习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满足学院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2.2 视觉文化弘扬学风的凝聚功能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院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具有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精神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干部院校教育培训过程中多种媒体的展现,如教师的授课风采和授课特色、教学科研的成果展示、采用的教学教具学习材料等显现的直观感受,都能弘扬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实施,从而凝聚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加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视觉文化提升修养的审美功能

系统规范的视觉文化导入,能充分激发广大学员的关注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员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今后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紧跟形势、适度超前、有效影响,关注学员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学员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度,所以,干部院校的视觉文化最终将提升全社会的社会审美能力。

2.4 视觉文化塑造品牌的提升功能

标准规范的校园视觉形象,特别是统一规范的标志、标准字,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课件、教材、学习资料,教职员工的服饰规范等,都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展示学院的综合实力,创造独特的个性形象,为打造干部院校的品牌服务。有鲜明形象的品牌将能够引发更多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关注和记忆,提升干部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干部院校视觉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因专业认知差异和关注程度不同,各类干部院校视觉文化建设差异较大,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特色不鲜明

校园宏观布局规划决定了校园视觉文化的特色,一些干部院校在规划布局时考虑使用功能多,考虑形象特质少,所以造成建筑风格、立面设计、空间布局、色彩运用的雷同化,文化内涵少,设计特性不足,彰显特色不足。

3.2 格调差异大

由于建筑规划的周期和校园视觉文化推进的滞后,以及各院校不同发展阶段的思路变化,造成校园内建筑物、景观、环境、标识不能整合为有效的统一整体,不具备统一的风格,影响了视觉文化的整体表达。

3.3 管理规范少

干部院校对视觉文化的重要程度不够,多数学院没有形成完整的CIS整体识别系统,缺少专门的形象和品牌管理人员,因此,视觉形象的推进各自为政,参差不齐,各类视觉元素混乱冲突时有发生。

4 加强干部院校视觉文化建设的措施

4.1 合理定位,突出特色

针对干部院校的定位和特色,其视觉文化建设也应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在视觉要素上,在校园规划建设阶段就要予以充分考虑,既要营造出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等核心价值,也要全面考虑打造校园风格和形象特色。在校园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对业已形成的建筑特色和风貌要坚持维护,彰显核心视觉引领,景观规划等在建筑风貌的整体协调下加以落实,对近视距的视觉要素运用方面,应该参照企业的品牌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整体视觉要素系统,由专业化的品牌管理部门等机构进行统一指导,形成独特的视觉形象。良好的视觉形象也将成为干部院校定位和识别的有益补充,形成学院的文化符号。

4.2 加强建设,注重规范

在校园视觉元素的运用上,需要各部门的重视,校园视觉文化在运用过程中要加强细化和不断完善。干部院校教育培训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在有效的集中培训阶段,一次性对参训学员形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影响,因此,视觉文化的执行部门要深入研究视觉因素的展示媒介,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畴,渗透到校园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逐步强化视觉元素的传播点和传播频率。

校园视觉元素也需要规范化的运作,在文化符号定位的阶段,就要在较长一段时间进行稳定的宣传和保持,延续其一致性,避免在较短时间内不断调整而失去其专属性,造成受众的识别困难。校内各部门的视觉元素运用,无论是学习资料、文具材料、宣传手册、橱窗展板等宣传品,还是通知、告示、席卡等,乃至学员宿舍的生活物料等,都要坚持使用规范的视觉元素。

4.3 深化挖掘,形成共识

随着新兴媒介的出现,校园视觉元素的运用外延也逐步扩大,如从原有的纸质宣传材料学习材料等,向电子媒介、网站、微博微信、APP应用等新兴媒体进发,视觉元素的运用,也需要根据这些新兴媒体的情况,进行深化和布局,以整合传播校园形象和特色。

视觉元素容易受到各部门的忽视,认为视觉元素的运用规范使部门工作受到约束,因而在运用过程中随意改变视觉元素的特质,如改变形状和色彩,随意增减变化文字、图形或符号等,因此要不断强化校园视觉要素的运用规范,使干部院校各部门形成视觉要素运用的共识。

4.4 提升素养,体现价值

视觉文化要素的建设和传播要考虑到学员对视觉信息的认知程度,要采用引导性的建设方法,在充分考虑到各类学员的视觉素养的前提下,处理好视觉文化和人文素养的关系,把校园视觉文化运用为一个提升学员素养的良好载体,体现视觉文化的价值性。

与此同时,通过整合多种视觉文化信息,培养学员利用视觉文化促进学习,提高思想境界的可能,拓展学员的学习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实现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价值,提升干部院校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社会经济为目标,按照《市统计局“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11-2015)》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统计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全市统计干部和广大统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统计干部队伍,为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促进统计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统计服务。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能力为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强化管理,改进方式,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注重统计干部、统计人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能,提高统计干部、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稳步推进培训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三、主要内容

围绕统计工作大局,加强统计干部政治理论、职业道德、依法行政、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统计工作的源头在基层,“四大工程”的成败关键更在基层。2012年教育培训重点应围绕“企业一套表”正式实施,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市(区)、镇(街道)、部门、企业,特别是市区、镇级统计部门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统计系统新任统计人员初任培训,提高新任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二是开展在职统计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学习效果。三是进行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培训,增强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依法统计意识。四是举办以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统计继续教育为主的全社会统计教育培训,提高全体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具体安排

(一)统计部门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市、市区两级统计部门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业务理论及实务知识;统计数据评估方法、统计调查理论、统计分析及统计调研课题写作、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统计职业道德;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

培训形式:市局、各市区统计部门分别集中培训。

培训时间: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年内完成。

(二)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市各地统计检查员和统计执法骨干。

培训内容: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统计行政执法制度、统计行政执法检查业务知识、统计职业道德规范。

培训形式:市局组织集中培训。

培训时间:2012年10月,时间1天。

(三)镇、街道统计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镇、街道统计机构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法律法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数据应用开发、统计信息写作、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术、当前热点统计问题。

培训形式:市局组织集中培训。

培训时间:2012年5—8月,时间2天。

(四)社会统计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全市负有经常性统计报表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国家规定的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统计继续教育材: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调查分析、统计报表制度等。

培训形式:

培训时间:2012年4—10月,时间2天,期数待定。

(五)专业统计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各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专业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专业统计业务知识技能。

培训形式:可根据各专业的要求,结合镇、街道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培训一并进行,或单独组织培训。

培训时间: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自定,年内完成,时间2天。

(六)日常专业培训

培训对象:纳入统计定期报表范围单位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业务理论及实务知识;统计数据评估方法、统计分析及统计调研写作、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等。

培训形式:结合日常统计专业年报、季(月、半年、季节)报工作部署进行。

培训时间:根据专业工作安排及时开展。

(七)企业一套表专项培训

培训对象:各镇、街道统计人员和纳入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单位统计人员。

培训内容: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程序和数据填报、审核、汇总、上报流程业务知识。

培训形式:按所属区域分别由工业、能源、建筑业、劳资、房地产、贸易等专业组织集中培训。以后随纳入随培训。

培训时间:2012年6月底前完成。

上述专业培训由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培训的具体要求。

五、组织领导

(一)各级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开展以培训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积极做好参训人员的选送工作,保证培训的参训率。

(二)市局法规科负责全市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市局各专业科室负责各自的业务培训授课任务。各市区统计部门负责教育培训的职能科室要加强与专业科室的协调,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展开。专业科室要扎实细致地做好本专业的报名组织工作,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

(三)各市区要注重师资力量建设,既要加强与国家、省局统计专家及高校老师合作,又要培养统计系统内水平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形成统计教育培训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第8篇

一、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

农广校是全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完整体系。农广校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以及费省效宏的显著优势,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民工的骨干力量,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以四川省农广校为例,该校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农村人才75万人,开展绿证培训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0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 000余万人次。据统计,从农广校毕业的学员中,约有1/3的学员担任村社干部;1/3的学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骨干;1/3的学员成为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种植(养殖)能手。

二、教育培训是重要的生产力

当今时代,知识的生产、积聚、创新、进步都直接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培训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教育培训不仅是知识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与知识要素一样,具有直接的生产力意义。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教育培训则是先进生产力的孕育基地和前导机制。对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且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来说,教育培训更可以说是现实的生产力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如:四川省江安县农广校围绕当地竹业产业开展培训,在蟠龙乡通过讲解分析和现场技能培训,把竹片再加工为黄折后,使当地竹农每人每天收入从10多元增加到30多元,提高竹农收入3倍多。看到效益后,该乡60%的农户自发购买打竹机,编织黄折提高竹加工效益,并带动附近乡镇竹编产业的发展。农广校的技术培训得到了转化,变成了生产力。

三、培训教师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技术的转化需要对劳动者进行培训,而劳动者需要通过培训将科学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劳动者对技术是否能够理解、消化和吸收,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率,因此,培训教师是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教师须具备综合的知识修养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规范的培训纲要

目前,各地开展的农民技术培训,除少数项目培训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外,基本上使用的是当地自行编印的教材。各省、市、县在编印和使用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培训大纲,先进的生产技术、教学方法、产业发展趋势和导向等都无法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合理的范畴,因而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制定统一、规范、权威的培训大纲势在必行。制定农民技术培训大纲,既是推进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大纲应成为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和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培训机构、农村专合组织以及培训教师开展科技培训的工作手册。

五、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设想

目前,涉农教育培训有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及民办教育四大体系。但这四个体系基本上是各自开展工作,各自发挥作用,没有形成合力。客观上形成了农民教育培训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教育功能上的不协调,技术转化上的不到位等局面。因此,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推动其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

1.建立农民教育研发基地集中研究和开发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技术转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效果评估、功能开发、对象需求、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课题。

2.建立农民综合教育培训基地整合农广校、农技校、农技推广中心、农村成教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扶贫、就业等部门配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县、乡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专家热线、咨询机构、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以及市场、就业信息等服务。

4.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通过各级政府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经费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培训示范机构建设、农民创业以及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和师资培训等。

第9篇

关键词:监狱人民警察 教育培训 长效机制

新时期新形势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监狱人民警察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从中培养造就适应监狱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的领导干部队伍、专家型的管教人员队伍,已成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要建立监狱人民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主要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三种机制,使教育培训“一列火车跑一条轨道”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建立两级培训网络,监狱为一级培训单位,由狱领导挂帅,成立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培训工作的指导,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目标的确立,培训指标的分解,资金落实,教育资源配备,培训制度的制定完善等事项。各科室、监区为二级培训单位,负责送培、自培工作,针对部门工作实际,确定培训需求,落实培训内容和培训措施,使教育培训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件件有着落,形成上下贯通、全员参与的“大培训”格局。

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人才实施有效的激励。与各单位签定教育培训目标责任书,实行“一岗双责”,明确各单位的负责人既是改造工作第一责任人,也是教育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完不成教育培训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年终不能评为先进集体,单位负责人不能定为优秀等次。

三是完善保障机制。重视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布局合理,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基地,改善培训设施,以适应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需要。对教育培训经费优先考虑,优先保障,对上级规定的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对临时急需的经费及时筹措拨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正常开展。

二、突出四项内容,使教育培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是突出政策理论培训,着力于培养帅才。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培训,使政策理论培训的内容贯彻到监狱工作的每个细节,落实到每名领导干部身上,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执政水平,形成浓厚的爱岗敬业、依法办事、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二是突出继续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专才。走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的道路,大力推进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多种渠道更新警察知识结构,调整并深化警察专业结构,培养监狱监狱急需的人才。重点抓好本科、研究生等高层次学历教育,注重培养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需要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为监狱事业储备人才,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突出岗位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干才。岗位技能培训既能满足警察发展的需要,又能使教育培训更加直接有效地为监狱发展服好务。制定岗位标准,明确岗位知识、技能,坚持多岗位、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办培训班,充实更新警察业务知识,使警察培训由单一培训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

四是突出更新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全体人员的创新能力,

着力培养全才。与社会上高等院校联合办班,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签订培训协议,拓宽办学渠道,加速人才培养,着力培养警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使警察队伍既能在传统工作中创造出新的业绩,又能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找准目标、灵活应变,成为既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又能使工作不断创新的全面人才。

三、把好五道关口,使教育培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是把好培训的需求关。教育培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要根据培训需求选择和安排课程,避免“吃力不讨好”的盲目性培训。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做好培训需求预测,在规划与设计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参训警察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来确定培训内容是否符合监狱发展的真正需要。

二是把好参培人员的选拔关。选拔高素质的参培人员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对参训警察的选拔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长远的规划,培养什么样的人,选什么样的人去培养,培训部门应心中有数。要坚持“紧缺人才抓紧培训,重点人才重点培训和优秀人才优先培训”的原则,从实际和实效出发,保证重点单位、重点人才的培训需求,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条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才能推动监狱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是把好培训的师资关。注重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素质,建立一支适应培训需要、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建立内部培训教师师资网络,对授课教师进行资格认定,持证上岗。以国内高等院校、咨询机构为基本依托,邀请专家学者授课,传播先进知识,营造监狱文化。

第10篇

税务干部 教育培训 行动学习法

一、目前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税务干部在教育培训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1.教育培训工作的理念相对滞后。一些税务干部片面认为教育培训是“软件”,与抓税收收入任务工作相比并不重要,认为干部素质是在税收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足,支持不够。同时不少税务干部对于教育培训并没有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所形成的是缺少整体规划和具体安排,没有结合税收征管现状,使多数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能真正做到“干中学”和“学中干”。与所倡导行动学习法的理念相距甚远。

2.教育培训方式没有体现行动学习法的基本要求。在培训教学中的教与学互动、交流沟通、效果跟踪与反馈等有所不足,不少税务机关和施教机构仍固守着传统课堂讲授、单向灌输等培训方式。对行动学习法所要求的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优势重视不够。

3.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受训的干部覆盖面较窄。因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的制约,一些地区的教育培训尚未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培训中的计划、实施、总结、反思等工作仍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使培训活动成为“无效”培训,对培训效果也缺乏跟踪管理。

二、运用行动学习法,加强和创新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

针对上述不足,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应转变教育培训理念,加强和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方式和手段,健全培训管理机制,为税务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1.切实转变教育培训观念。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和发展为教育培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和手段。它能为受训学员在高效的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和发展,增强受训学员对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效果。

2.运用行动学习法,创新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首先,需要对受训学员进行需求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培训计划,使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适应税收形势要求,有效满足其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和组织发展的需求。

其次,向全体受训学员说明所面临的困难、所要执行的任务即确定行动学习的目标;成立团队学习小组,由其成员分析小组所面临的各项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在对各项难题条分缕析之后,经由行动学习法教师的指导,学习小组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学习小组还要找出困难、问题的症结所在。

再次,学习小组认为存在的关键问题被找到之后,要确立子目标,并就此成员间达成共识。 这一子目标要立足长远,从个人、团队及组织的三方立场出发,积极稳妥地解决经由小组重新认定的问题。学习小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要用在问题辨析、方案测试和情节演练上。同样,行动战略的制订和产生也要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深思熟虑后确定。

最后,学习小组采取行动,小组成员合作或者独立工作,收集相关信息,搜寻支持要素,执行经由小组议定的行动战略。并且,反复聚会、研讨、学习、行动,直到认定的困难、问题被解决,或者又有新的指导方案被提出为止。在小组举行研讨会期间,行动学习法教师应允许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打断小组会议,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借以帮助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所面临的难题。

3.进一步完善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税务机关应对以往的教育培训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使培训建立在计划、实施、总结和反思中运行的动态机制,并引导受训的学员“动中学”,形成共享与互动的学习氛围,逐渐养成“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习惯,并建立学习型组织。此外,应重点关注和分析培训后的经验总结和反馈工作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提供依据。当然,也要通过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完善培训考核机制,并与其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相结合,以激发税务干部参加培训,参与行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行动学习法在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我们在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为进一步满足和引导受训学员需求,以“营改增”有关涉税问题课程教学为例,主动运用行动教学法理论指导具体的培训流程设计和培训课程教学。授课具体步骤如下:

1.定位。向受训学员说明本课程所面临的困难、所要完成的培训任务并成立若干个学习小组,受训学习小组成员包括志愿参加或指派参加两种方式。要有互补的服务技能和涉税咨询经验。学习小组可以研讨一次或多次,这取决于每个小组所涉及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限度。

2.分析问题。学习小组分析所面临的各种“营改增”涉税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

3。说明问题。提出“营改增”涉税问题者向小组其他成员介绍其问题,对所涉及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给出具体建议。

4.问题重组。在对各种“营改增”涉税问题条分缕析之后,经由行动学习法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将就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学习小组还要找出“营改增”涉税困难及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环节很有可能不同于起初的判断和分析。

5.重新确立目标。关键“营改增”涉税问题被找到之后,学习小组要重新确立目标,并就此达成共识。这一目标就是要立足征纳双方、从个人、小组及整个培训班学员三个层面出发,积极稳妥地解决经由小组重新认定的“营改增”涉税问题。

6.制定战略。学习小组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将要用在“营改增”涉税问题辨析、办税大厅方案测试上。同样,行动战略的制订和产生也要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深思熟虑才能完成培训目标。

7.采取行动。在学习小组研讨前后的时间里,小组成员合作或者独立工作,收集相关“营改增”涉税信息,搜寻“营改增”办税流程的各种要素,执行经由小组成员共同议定的行动战略。

8.共同完成。在小组举行研讨会期间,行动学习法指导教师被允许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打断小组会议,向小组成员提出“营改增”问题,借以协助他们完成培训目标。

上述培训环节至此还没有结束,指导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营改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有必要(指培训课时允许时)可直接参与行动学习培训小组之中,接受检验,亦为受训学员“减压”,以促进教学相长。

各培训环节中每次研讨都要指定一名学员做好研讨记录,以备未来查询参考,要重点记录每一学习阶段所汲取的经验教训并在培训后的一段时间内,重新回访,讨论行动学习的反馈情况,并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继续开展行动学习打好基础;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行动学习教育培训水平。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新时期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各负其责”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安全生产理念,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职工安全技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时期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安全培训,突出重点,因需施教,确保质量。

(一)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全面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切实将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全民事故防范技能。

(二)2012年计划培训人员3800人左右,其中培训各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以及安全管理干部200人;社区、村级安全管理人员450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650人;高危行业中危化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员219人;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销售人员1800人;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76人;协助市举办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450人。

三、培训对象

(一)全县各乡镇政府,开发区、度假区管委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和县直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法人代表、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三)高危行业有关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四)社区、村级安全管理人员。

四、组织机构

为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县成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五、职责分工

(一)县安委办:负责组织开展全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监督指导全县涉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负责乡镇、管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安监站长及安监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负责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此类培训,由县安监局负责具体实施。

(二)安监、经信部门:协同抓好全县工业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工业企业认真参加标准化业务培训,开展班组长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的三级教育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确保非煤矿山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县安监局按照规定,指导安全培训机构分期分批对危化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员进行培训。

(三)公安部门:负责全县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防火、灭火及火场逃生等消防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负责民爆器材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四)住建部门:负责建筑施工单位法人代表、项目经理、监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交通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水上船舶、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公路建设企业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六)教育部门:负责对全县各类学校校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将师生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育特点开设学生安全知识普及课,每学期不得少于两个课时,各级各类学校应认真组织师生参加应急逃生演练,每学年不少于一次。

(七)工会组织:各级工会组织要协助并监督企业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特别是督促企业落实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培训;负责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八)人社部门:依法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负责全县农民工、再就业职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

(九)质监部门: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确保特种作业培训全覆盖。

(十)文广新和广电部门:负责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级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和安全知识。广电台要加强公益安全内容报道,每季度至少播出一期安全专题节目。文广新局负责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十一)旅游部门:负责对旅游景区的经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旅游公司负责人、导游、司机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十二)水利部门:负责对水利工程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十三)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抓好本辖区中层干部和村(社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二次中层干部和村(社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根据各自实际,采取适合的方式开展社会公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普及安全法规规章、安全生产常识及应急自救与逃生等。配合县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培训前摸底、培训中组织、培训后发证工作。并负责做好培训登记、备案、归档工作。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单位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干部,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切实把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2、认真组织,确保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全县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于4月20日前,上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各安监站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三性

作者简介:杨庆(1977-),男,江苏镇江人,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师,高级企业法律顾问。(江苏

南京 21001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203-02

职工教育培训是电力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而开发人力资源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密切关注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全面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通过抓好前期培训需求调查、优化培训方案、强化质量监控、注重细节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

一、切实注重教育培训工作的“多样性”

为了适应发展需要,从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企业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出发,在集团企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框架下,编制确定了集团企业所属企业的重点培训项目,并督促认真做好落实工作。

1.注重对需求计划的调研分析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通过广泛调研各类需求信息,突出了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培训对象。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讨论,数易其稿,科学编制教育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和指标。

2.加强高中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高中级管理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中层管理对本单位“人才选拔、培养以及使用”的水准,与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为促成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加大了对高层管理人员燃料、市场营销、法律等知识的培训力度。选派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选派基层总会计师参加集团企业组织的总会计师培训班。

3.逐步开展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工作

对财务、法律、审计、燃料等关键岗位,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实现持证上岗,确保关键部门、重要岗位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和工作质量。将基层企业主业管理人员分为安全管理、经营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管理、党政管理、行政管理及治安管理九大类,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均须持相应职称、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之一上岗,否则不能参加晋升岗级。

4.推进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帮助区域内检修生产部门培养懂生产、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检修企业对外拓展业务和业务升级的需求,聘请了上海电院的教师,举办了《二级建造师考前辅导》班。选派人员参加了高级项目经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培训。推荐了1名同志参加中电联组织的教育培训新星评比。

5.以“双学”培训推进管理理念进步

在承办集团企业两期“双学”培训班之际,借此机会组织了所属企业厂长经理与参训厂长经理间的交流活动,推进了本企业系统“双学”活动的深化。企业还定期组织中层管理人员以及燃料、经营管理干部到先进企业听取经营和燃料市场形势分析课,加深对宏观形势的分析把握,拓展管理人员视野,提升管理理念。

6.继续抓好后备干部培训和挂职工作

企业对区域内厂级后备干部进行分析,制订了针对后备干部的相关标准,对后备干部进行了调整充实。继续做好东部与中西部挂职的管理服务工作,牵头召开了第二批挂职干部总结会和第三批外派干部推进会。第三批有6人外派挂职,其中2人属于提职挂职。继续推进企业系统内科级干部的挂职工作,有2人从基层挂职到本部工作,1人从本部挂职到基层单位。通过上挂、下挂、平挂,拓展了后备干部的知识宽度。

二、不断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始终坚持把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网络,完善各项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1.完善各类教育制度

企业要求所属单位制定相关培训制度,切实注重培训实效,如制定了《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新招聘员工考核办法(试行)》,以进一步推进加强新招聘员工考核管理,科学评价新招聘员工的综合素质,确保新招聘员工能胜任岗位需求,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要。企业按照规定要求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且取得一定工作业绩的新进员工,按总量控制在20%以内的人数进行提前晋升岗级。在培训中注重企业文化导入、入职心理辅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2012年新进企业的21名员工已到发电部进行为期9个月的跟班实习。对新聘的大学生实施高频率的培训考核,以高强度的集中业务培训和考试考核,促进优胜劣汰,2009年新聘大学生中已有2人担任值长,2人担任主值;同时4年新进人员累计淘汰率超过25%以上,有效地打破了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

2.健全教育培训网络

适时更新教育培训工作人员网络,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企业根据部门及人动情况,下发了《关于调整培训网络的通知》的文件,重新调整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网络。

3.完善教育培训设施

为适应现代电力人才队伍素质的要求,加大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的投入,职工教育培训设施不断得到更新完善。国电镇江教育培训中心设有完备的教室、实验室、资料室、微机室及相关技能考核场地,学员公寓、浴室、球场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并不断根据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对相关设施进行改造更新,为顺利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始终坚持让技术精湛、作风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的站所负责人、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担任授课教师,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师资人才库,定期进行调整更换。同时,通过组织外出考察、轮训、参加函授和研究生课程班等形式,优先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按照集团企业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管理的要求,会同区域内有关单位,组织国电江苏区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复审工作,推荐、考试考核产生了11名高级职称人员的任职资格。

三、确保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为确保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着重探索新模式以及做好考核、考评工作,做到奖优惩劣,努力提高广大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

为不断加强培训工作创新,企业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企业建立了“168”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创新工作室活动为载体,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等活动,以促进科技创新,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针对检修部与检修企业分开后的人员特点,重点抓好检修人员的培训。专门召开了“部分生产部门培训工作会议”,对全年的重点培训项目进行了布置,并推出了《青工检修笔记》,鼓励生产部门35周岁及以下青工在生产实践学习操作技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以撰写检修笔记为主要方式,规范检修技能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逐步提高青工检修技术与技能水平。目前共有220人记青工笔记,配备了108名师傅与之结对子。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单位和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把单位和职工的学习与单位和个人的考核评比、评优晋级紧密结合起来。工作中,对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术人才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破格晋级。举办了钳工、叉车、热控、财务、安健环管理技能、培训员管理技能、300MW与1000MW机组运行仿真机、300MW与1000MW脱硫仿真机等十项技能竞赛,共257人参加了竞赛。有的单位规定未持有相应证书之一者,不得升岗,或对其进行降一个薪级考核,取得证书后,方能恢复原薪级。此外,为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注重积累和提高自己,并规定对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的同志给予奖励。

3.开展教育培训管理提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