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由什么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家庭教育;沙龙;分享;体验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新情况新特点,时刻考验着家长们的教育智慧.各级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家长学校等形式来指导家庭教育,但是如何综合全区教育资源指导各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呢?我校通过 “幸福家庭教育沙龙”的方式,引导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之间、家长之间交流心得,分享指导经验与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大家梳理出正确的指导理念,实现了家长、教师两收获双提升。
一、沙龙活动职能
幸福家庭教育沙龙以“成长孩子、幸福家庭、提升自己”为宗旨,通过讲述教育故事,活化家教理念,体验分享和课例研修等形式,一方面搭建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交流平台,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细节,切实为各基层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的指导工作支招给力;一方面本着自由自愿的原则邀请有需求的家长参与沙龙活动,让家长们置身其中,省察反思,纠偏扶正。
二、沙龙活动构想
沙龙活动的总体构想是“一轴一线两翼”:以“孩子发展成长”和“家长角色分担”为组织活动主题的轴和线,以“教师研修”和“家长体验”为活动两翼。教师研修助力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家长体验扶正家长家庭教育理念。
在具体活动中,我们以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孩子发展成长各阶段敏感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综合全区教师资源为主要依托,借助省内外专家为外援依托。从小课例起步,通过“备案例、设情境,同体验、共分享、深剖析、广沟通”一系列活动,帮助解决指导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历练提升教师的业务指导能力。
我们把“目标定位”设定为“双发展”,一是强调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就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具备首席执行官那样的思想和行动,把研修由外在的“他为”施压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自为”动力。一是家长的发展成长。没有哪一个家长天生就是成功的父母。家长们都在摸索中教育着孩子,孩子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规律、特点、需求,家长如何预见、引导、满足,这些都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我们把“活动的主体”设定为“两参与”,一个参与者是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包括沙龙骨干成员、各基层家长学校负责人、指导教师。二是自由参与的家长。这些参与的人员分别在沙龙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当导演、演员、观众、剧务,充分融合进沙龙活动的每个场景。
我们把“活动主模式”设定为“分享体验”就是在沙龙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重现家庭矛盾冲突及处置手段,透过观察者的观察、当事人的体验,在分享中碰撞激荡,引发思考,重新整建家庭教育理念。
三、沙龙运行流程
1、主题择取
(1)定期调研征集活动主题(2)选取当期主题,骨干成员认领主题组建活动小组并担任活动主持人
2、准备案例
(1)活动小组分析课例主题,整理案例,设构家庭问题情境(2)、邀请筛选人员参与分享体验
3、分享体验
(1)介绍课例主题(2)展演问题情境,重现矛盾冲突及常见处置手段
(3)引领参与教师家长观察体验,分享体验思考,交流指导经验
4、整合报告
活动小组根据大家的交流分享,整理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形成完整的课例报告、
5、延伸推进
(1)以此为蓝本在各基层家长学校开展相应的分享体验活动
(2)以论坛交流的形式把课例传递到各基层家长学校指导教师手里
关键词:家庭教育;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29-03
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家庭教育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益补充,是改进和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器,他们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教育过程上也是连续的,在作用上更是互补的。
一、高职生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1.家庭教育不能与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轨
据调查,87%的家长在学生的小学及中学阶段,为了能够让孩子考上理想中的高等学校,会主动地与教师及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以期了解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同时,92%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孩子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家长思想上有所松懈,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完成了。首先,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已经是成人了,具备了成人应有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够以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态度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因此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施加教育。其次,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学识、修养、生活经验不足以影响子女,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能代替家庭教育。再次,由于许多父母忙于生计,无暇施以教育,特别是众多的农村家庭,赚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对子女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各种原因,促使两种教育不能有效结合,学生也在中间无所适从,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就被削弱了。
2.学校未把家庭教育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日程
虽然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并没有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日程。据调查,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的不足15%,有的辅导员管理学生一年了,还不能准确地叫上每个学生的名字,更不用说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与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的关系,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了。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中,一般都没有把家庭教育纳入工作范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业绩评估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要求。
3.高职生本人也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许多高职生不主动也不愿意接受父母们的教育指导,这是高职院校家庭教育缺失的又一个原因。许多高职生认为自己在外求学,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有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于是和父母的联系就少了。其实,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和睦带来的快乐,为他们受挫时提供一个必要的缓冲。对于在外求学的高职生,父母的教育也会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4.家庭教育基础不一、参差不齐
有些家庭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正面的、优良的氛围;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有的家庭长辈之间关系紧张或者长辈有严重的过错行为,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势必会产生消极作用。
二、加强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迫切性
1.实现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构建文明校园的需要
由于目前在校高职生中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缺少生活的磨炼,怕苦、怕累、怕难,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缺失、诚信意识薄弱。在构建文明校园的进程中,基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务必做好。
2.实现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作为刚刚迈人成年的高职生,还处于一个心理断乳期,思想上还很不成熟,他们既想摆脱家庭的束缚获得独立,同时又对家庭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一方面,表现为抗挫能力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理性、容易冲动;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的驾驭能力不足等。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背景下,高职生心理健康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务必做实。
3.实现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
上了大学后,由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一些学生往往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表现为无所适从或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网络游戏中,导致生活不规律、学习成绩下滑。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逃课弃学,欠费欠学分;第二,延期毕业,无证无工作;第三,学校劝退,毁己毁家庭。
三、家庭教育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发挥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作用,为高职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对新时期的高职生来说,在思想上还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容易产生行为的偏差,需要有人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指导,而在现有的辅导员制度下,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一个人需要面对的是300多名学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异常现象。而作为家长,子女上大学之前的陪伴者,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有异常表现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发挥家庭教育的监督性作用,为高职生全面发展献计献策
日常教育管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了学习、生活和工作,诸如上课、考试、请假、纪律、卫生、实习等。各项工作由学校的校纪校规来规范,也需要家长的教育和监督。第一,在学习方面,家长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对于收到学籍预警的学生,家长务必要及时与学校、学生本人沟通,共同商定帮扶计划。第二,在纪律方面,家长要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协助执行外出及假日的请假销假制度,并同时做好安全提醒工作。
3.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性作用,为高职生素质提升树杆立标
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感恩是人之常情。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在高职生中,不诚信、感恩意识淡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假贫困、知恩不报等。家庭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孩子树立典型,营造诚信感恩的环境。此外,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诚信、不感恩现象,家长
有责无旁贷的教育引导责任,要认真对待,坚决制止,防微杜渐。
4.发挥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为高职生就业择业把脉问诊
目前,许多家长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他们主要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影响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与大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有一定的分歧,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不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其表现为大学期间的学习唯一目标就是为了毕业找个工作,导致学生对学业没有理性的规划,对就业也没有科学的认识。因此,家长务必转变观念,结合孩子的实际,根据行业的发展,参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为孩子的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并督促付诸实施。
5.发挥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作用,一对一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认为,政治教育工作是以辅导员为主进行管理的。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和管理的学生比是1:150,但在现实中根本达不到要求,有的学校比例甚至达到1:400,这使辅导员不能够关心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中国有句俗话:“知子莫如父。”所以家长有责任、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向学校及时反映学生的状况,以便于辅导员和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也能够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地反映给家长,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四、家庭教育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建议
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经常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学业情况,听取家长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实现增强教育效果的目的。
1.增强家长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意愿
在进入大学以前,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一般比较密切,但进入大学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就相对会比较缺乏,而这对高职生的思想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事实上,高职生本质上仍是未完全独立的一部分未成年人,尤其是大学新生。学校与家庭教育只有很好结合,才能提升高职生的情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不应只是双方教育方法的一致统一,更应该是双方合作教育意愿的增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次要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美国著名教育专家范德格里夫特和格林曾提出,“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内在的积极态度。这个内在的积极态度,应当是共同服务于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积极主动的伙伴关系,才能促进双方的积极沟通,使双方的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高职生家长的素质
高职生家长的自身素质如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良好素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对引导高职生积极进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家长要不断充实学习,用最新的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其次,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再次,对于大是大非问题,要坚持原则,不能颠倒黑白,唯唯诺诺。最后,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意自己言行对高职生的影响。作为父母,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重视对家长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
父母的文化背景、家庭收入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结构关系等,都会影响着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言行。在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中,处于不同阶层的家长在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受教育经历,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高职生活;如何与已经是成人的孩子进行沟通;如何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如何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如何处理好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等。
4.建立学校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互动机制
我们要探索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思想以及方法上和谐一致的互动机制,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切实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1)建立动态的学生档案,获得有效的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第一手资料
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档案,了解学生详细的家庭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父母的工作单位、主要的社会关系等情况,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解读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并告知相关联系方式
在新生家长见面会上,向家长宣讲学校的校规校纪,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指出家长在高职生教育管理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同时,告知家长相关联系方式,诸如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电话、辅导员联系方式、学校校院网址、成绩核查路径等。
(3)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通报相关紧急事宜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情况,负责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可分类进行,主要有如下形式:其一,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及综合表现,可以以信函的形式告知家长;其二,对于突发性或者意外事件,以电话的形式在适当的时间告知家长;其三,对于情况较特殊的学生要密切跟踪,除了通过网络、电话、信件等方式与家长联系,有必要时还要深人家庭,以家访的形式实现,以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和教育,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家长代表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必要途径
家长代表座谈会分全校性的和各系部性的,召开的地点宜选择在离学校或学生家庭所在地较为集中的中心城镇。全校性的家长代表座谈会应由学校有关领导向家长代表介绍学校情况以及工作打算,对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意向,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系部家长代表座谈会应由系领导向家长代表通报近期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所要采取的教育措施,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代表座谈会的开支应在学校年度预算中。
学校和家庭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占据了高职生的生活。二者不论哪方面出了问题,出现了空白,都会使对学生的种种教育无法有机衔接起来,从而为那些不健康的事物提供了可乘之机。家长和孩子具有的血缘关系,使家庭教育具有丰富的感彩。家庭教育的先导性、启蒙性作用,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而高职教育的统一性、系统性、组织性等特点,对高职生的智力发展和品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甘均良,楚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和家庭的舍力机制[N].光明日报,2006-02-04.
[2]黄莉,史勤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09,(1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性和深入性,我校于2010年11月22~26日举办了题为“滋养心灵 快乐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本次心理健康宣传周的主要活动有学生和家长的专题讲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传咨询日及心理影片展播,旨在营造全校心理健康氛围,加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此次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性高,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一、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纪实
11月22日在升旗仪式上,学校心理教师秦艳霄的讲话拉开了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的帷幕。同日下午,初一、初三年级各班举行心理主题班会。初一年级班会主题是“初中生活,我准备好了”,初三年级班会主题是“心新向荣”。本次初一、初三的主题班会均由各班的心理委员主持,班级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踊跃,有效解决了心理困惑。
11月23日下午,心理教师尚玉宁为全校学生做了有关感恩和如何调整考试心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电视讲座。列举事例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会体谅、理解父母;同时介绍了考试的目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学习查找知识的薄弱环节,利用考试进行总结和反思。本次讲座对广大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调适自我起到了一定的排忧、解惑的作用。
11月24日下午,全校学生观看了电影《叫我第一名》。它讲述了一个患有妥瑞氏症的人,凭借着对人生的乐观心态与追求梦想的执着,如愿成为人们眼里妥瑞症患者不可能从事的职业——教师的故事。此次电影展播,帮助学生们学会了从容地正视、接纳自己的缺点,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激发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增强了追求梦想、坚持到底的信念。
11月25日是本次心理宣传周的“心理咨询日”,我校邀请到陕西省学校心理学会多位专家为全校学生提供权威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心理测试和咨询,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了自己,强化了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了心理调节能力。
11月25日下午,达博教育向我校爱心捐赠心理实验器材。捐赠仪式由宋晋安副校长主持,达博教育及我校多位领导出席了捐赠仪式。宋晋安副校长表示我校会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来回报社会的厚爱。
11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陕西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咨询师、中国儿童基金会委员刘月娥老师,给学校初二、初三年级部分家长做了题为《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讲座。刘老师采用体验式的方式,使家长在活动中感受不良的亲子沟通方式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笑声中反思、收益,改变与孩子沟通的心态和方法。
本周全校学生参与心理原创作品征集活动,作品类型包括心理格言、心理漫画、心理健康教育徽标、心理情景剧剧本等。作品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具有科学性和创意性。学生们踊跃报名参加,经评委组决定,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这项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创作才能和个人风采,起到了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展板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心理教师秦艳霄的指导下,初二年级各班心灵导师(心理委员)联合制作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展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战胜恐惧、告别孤独、微笑每一天、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主题。展板内容丰富,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很有教育意义。
二、本次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特色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此次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向全校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师生全力配合开展工作,保证了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校园网站也就本周活动进行了相关系列报道。
2.普及性高、参与面广。本次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学生讲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原创作品征集、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展示、心理健康宣传咨询日、心理影片展播。每天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全体学生普及、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而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全员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
3.针对性强。对于家庭教育讲座,我校选择了初二、初三年级部分家长参与此活动。11月初我校心理教师对家长进行亲子关系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并向每位家长发放调查结果和建议,同时家长给予学校反馈。本次参与讲座的初二年级的家长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亲子关系需调整的那部分人;初三年级各班由班主任在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每班选择5名需要调整亲子关系的家长参加讲座。此次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选择需要帮助的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可以指导他们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能。
4.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我校各年级各班设置了心理委员两名,心理教师定期召开培训会和座谈会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包括专业心理知识的讲解和助人自助技能的指导。旨在由心理委员观察并及时报告同学中存在的异常心理现象,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同学、朋友间的心理辅导,化解他们的人际矛盾,解除心理困扰,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培训会上,心理教师就如何制作心理展板、如何支持召开好心理主题班会等对心理委员进行相关培训。在本次活动周中,心理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主动、积极地开展工作。他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周围同学积极踊跃参与活动,协助学校更加有效、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邀请校外心理专家。邀请校外心理专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服务,是本次心理活动周的特色之一。周四的“心理咨询日”,我校邀请到陕西省学校心理学会专家孙爱娟、司晓东、严静和稽亚萍老师为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现场咨询。周五的家庭教育讲座我校邀请到陕西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咨询师、中国儿童基金会委员刘月娥老师,给学校初二、初三年级部分家长做题为《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讲座。
三、心理健康宣传周效果
1.营造了良好校园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科普知识,形成了人人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消除了对某些心理学知识的误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展板由每班心理委员负责,联合宣传委员及其他学生,结合学生们对心理知识的需求,在经过调查、整理资料、设计展板版式后制作,如:《我爱我自己》通过“心中的瓶子”“we think”“量一量你有多少水”“如何爱你自己”和“爱自己爱别人”五个板块阐述“学会自爱”这一主题,其中针对“爱自己”和“自私”两个概念的不同进行了明确的解释,消除了大部分学生对“爱自己”认识的偏见。
现场心理咨询也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发展、成长的重要性,关注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有心理困惑可以求助心理老师。纠正了一些对心理学认识的误区,消除了一些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取得一定的效果。
3.增强了学生心理自助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高,逐渐开始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结束后主动求助心理老师解决心理困惑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多。这些表示学生希望在心理咨询后提高自身心理自助的能力,这也反映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化。
4.提高了家长亲子沟通的能力。我校精心挑选200余名需要帮助的家长,针对他们在亲子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召开家庭教育讲座。讲座后,专家和心理教师一起为家长做了现场咨询,解答家长们提出的各种困惑。家长们表示:讲座很实用,既使自身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又学到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5.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课间,各年级学生兴趣盎然地参观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并学习展示的内容,他们纷纷表示展板内容丰富,与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很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看后受益匪浅。在心理影片展播后,学生们表示,看到患有妥瑞氏症的人都可以保持乐观心态去追求梦想,自己有什么理由退缩和放弃?心理健康教育电视讲座纠正了一些学生平时存在的、常见的心理学认识误区,强化了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了心理调节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
在我国“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是脍炙人口的家庭教育佳话。建国以来,众多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密切配合学校,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家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综观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如重智轻德,重分轻能,溺爱、放任或过分干涉孩子等等,即使是上了高校的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甚至种种误区,为此除学校和社会需要继续努力外,还需要我们加强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提高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认识。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由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细胞,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家庭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主要是由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定的家庭形式又总是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并建立自己的家庭,家庭对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都是义不容辞的。而每个家庭都属于一定的社会,每个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同样也是义不容辞的。
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家庭中的长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子女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也包括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相互教育。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当今社会,尽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不断增强,但是,从教育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来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却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对学龄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好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在中小学阶段,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主要是为了应付孩子的升学。现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学生请家教、上补习班、提高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升学考试前期,家长们更是语、数、外,应试教育一门也不敢拉下,素质教育弹琴、画画、学电脑样样不放松,以显示度家庭教育的重视,而其结果却造成孩子“压力上大”,不堪重负。
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虽然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但不可能终止。因为,家庭是人类最早的学校,并且是一所终生不能毕业的学校。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是一种长期的连续的教育,它对人的终生发展有着持续不断的影响。家庭教育中始终存在着教育环境和教育者,这种连续性不仅有利于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也有利于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
按照我国传统的观念,青年期的年龄跨度为14~28岁。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正处于青年初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的阶段,也是大学生人生旅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已有相当的知识水准、道德水准和生活积累,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渴望独立自由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进了大学后仍面临一些新的课题:如学习和掌握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和面对社会;如何对择业、就业、成家立业做好准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学校、社会在对大学生的发展课题上的教育和帮助是广泛的、间接的话,那么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则是具体的和直接的。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但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预示着家庭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大学生在继续接受家庭教育的同时,又受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教育,包括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大学的校园通常设在大中城市,大学生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现代城市文明的影响。大学生们随时都可将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传输给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并对家庭成员及家乡的生产和生活给予咨询和帮助。这也正是大学生们所需要的服务于社会、投身于社 会的尝试和实践。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家庭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认识得越来越深刻了,人们越来越舍得投入更大的精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现在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倾向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讲起家庭教育,往往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一旦孩子进入了大学,似乎大学生已经成人了,家庭教育不怎么必要了,也就不重视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了,导致许多家庭大学生家庭教育弱化现象,问题不断。
1、关注焦点发生变化。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上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对子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科学作风,以及责任感、创造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显得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的教育,学校固然负有重要责任,但家长也不能放任不管。双方应各尽其责,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有些家长越是在孩子的思想、学习方面帮不上什么忙,越是想在子女的生活条件方面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给孩子提供优裕的经济条件,想以此做点补偿。他们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他们以为给孩子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孩子就会无忧无虑地专心学习了,其实这也未必。绝对的贫穷往往会置人于死地,但相对的困苦却能够激励人的自强、自立、奋发图强的精神。“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依赖学校。受传统的“高教独立”思想的影响,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大学,父母的教育作用就不重要了,他们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再加上多数家长本身没有上过大学,对高校情况了解甚少,即使上过大学,时代条件环境也不同了,对孩子大学生活教育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只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托之于高校。高校当然也很自信,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系才有所增加,但家长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子女的入学与就业,对于怎样将孩子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则重视不够。
3、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近年来,家庭教育虽然得到普遍重视,研究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但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更是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意志,受父母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业、经历、兴趣和爱好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目标定位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即孩子的年龄特点、天资、学习基础、有无特长等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定位。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定位过高,是当前许多家长存在的共性问题。望子成龙心切,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4、高校与学生家庭教育联系不够。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有孩子进入大学的家庭并不很多,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达到26.5%。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还没能引起高校、家庭、社会的应有关注。我国高校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尤其缺乏与广大家长的联系,往往是学生出了问题,不得不与家长联系,才和少数家庭沟通,没有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发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针对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弱化现象,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应协调合作,共同发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各高校应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成立有辅导员、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协调指导工作委员会,统一负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通过给新生发录取通知书时,附一封学校致家长的信,介绍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培养目标等,并对家长提出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的要求及具体措施。由于很多学生家庭地处外地,可以每学期向家长发一封信,把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情况;学习课程、成绩、名次情况;工作、活动情况;奖励、违纪情况等等向家长沟通、汇报。家长对学校及学生工作有何意见、建议、设想等通过书信和电话向学校或辅导员老师反馈。
其次,调动社会方面的力量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工会、人事局、劳动局等部门共同举办由大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参加的社会活动,促进大学生教育。组织有关家庭教育的研讨会,应利用现有的网络,开展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大学生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和内容给予咨询和帮助。同时有关部门应定期评选模范大学生家庭并召开表彰会和经验交流会。
最后,家庭方面应做的工作更应该科学化。专家认为,要想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要首先受教育。
一要彻底改变“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的错误观念。其实教育子女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无师自通,或道听途说就可以做好的。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目前家长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知识的欠缺对孩子的高期望和教育是严重不相适应的。
二是教育子女要“先做人”,克服“树大自然直”的错误思想。孰不知,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也是需要培育修理的,浇水施肥,打杈除害虫……人成长的过程也一样。有些毛病如从小不纠正,积习难改,酿成大错,悔之晚矣。
三是克服“棒打出孝子”的思想误区。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但并不说明父母就一定是子女最贴心、最密切的人。要想与子女保持“亲密”的关系,父母就要与子女交朋友。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子女平等相处,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尊重子女情感、意愿、选择甚至他们的隐私。只有这样,子女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心朋友,和你交流思想。而你的话也才能让子女听得进去,并与你产生共鸣。
四是多了解孩子及大学生活。利用书信、电话等途径主动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要求子女合理使用经费,保证子女学习、生活所必要的经费开支,控制子女不正当的消费,鼓励子女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有偿劳动,并创造机会让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等。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还有待于高等教育界、社会,以及众多的家庭共同来探讨,不断提高认识,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不断完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我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并使之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就一定能把孩子——学生培养成国家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什么样的人生能够不断实现生命价值,并使其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这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探索主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把它喻为人生成长的“黄金期”实不为过。因此。它提醒着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肩挑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另一肩挑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反思我国中小学生的成长经历,我认为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学生“被动”成长。在家庭教育中,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把他们的成长方向和路径设计好了,而且是以“手拉手”的方式拽着孩子亦步亦趋的行走,生怕他们摔跤,更怕走错了路。如果孩子年少无知,尚可理解,但随着孩子心智的不断成熟,这种“手拉手”方式有越发被强化的趋势。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这种被动成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比如,课程缺少选择性;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时空不足:学业以外,由学生自主体验感悟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加以限制。在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被成长了”,他们的自主成长意识和能力被严重削弱。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缺乏思考,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自我设计与调整,自主判断、选择、决策、行动的能力不足。显然,这与人的成长需求,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错位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普通高中教育专题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把学生发展指导作为学校基本职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学会自主学习、选择课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逐步建立以专职指导员为主,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机制”。
“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已成为我校教职员工的共识。“做真教育”,就是按教育规律及人的成长规律办教育。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真做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是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有效的教育。
基于教育面临的问题,基于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开展高中生涯教育十分必要。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是我校“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使学生逐步理解生涯的意义,初步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而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对自我、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在历练中学会生活,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发展的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这是我们对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标定位。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关键词:克拉玛依准东一小;家长学校;教育指导;优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1-0074-06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深刻、全面、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1]35近年来,克拉玛依准东第一小学(简称准东一小)坚持把家长学校作为提高家长素质的主要阵地、创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场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渠道。在克拉玛依市全面开展“和谐家庭教育工程”的环境下,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班主任指导师、顾问、志愿者不断增多,为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推动家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克拉玛依市实施的和谐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阳光工程,为学校的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理念、新活力,同样也给予了学校新的挑战和思考。[1]27准东一小外来务工子女儿童占比76%,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管理,行为习惯差,学习不自觉,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难以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整体提高准东一小家庭教育水平,尤其是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家教问题迫在眉睫。
一、准东一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状况的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现状
准东一小地处城乡结合处的边缘,临近外来人口居住地,学区内既有少数的油田职工子女,也有较多的野外一线职工、买断职工及外来个体经营人员子女,学校整体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由于家长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学区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家庭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低知家庭的比例较高。一些家长的文化知识、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均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学业成就的期望和心理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为:
1.家庭教育氛围与社会要求不适应。经调查:学生家庭没有电脑的占65.02%,没有孩子的专用书桌或读书角的占54.08%,家中没有1本藏书的占33.74%,家中不订一份报纸或杂志的占68.34%。学生学习条件、环境较差,尤其外来打工家庭,租房简陋,面积窄小,大多家中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文化氛围和设施,对其文化学习、知识面的拓宽都有较大的影响,与其父母的高期望形成巨大反差。
2.家庭教育成员文化程度偏低。调查表明,学生家长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48.7%,母亲占61.7%。有的家长汉语拼音不懂,英语不识,根本无法辅导子女的作业。另据调查,家长平时阅读书报的仅占6.2%,这类子女知识面狭窄,大多作文困难,成绩偏差。
3.家庭教育沟通交流存在缺失。对家长问卷调查:“你很忙,根本没时间关心、了解孩子”。结果回答“是的”家庭占比达90.83%,回答“不是的”家庭仅占9.17%。调查问卷也显示,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谈不上对子女学业的关心、督促,他们就是“全拜托”学校老师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或忙于生意而无暇顾及孩子,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责任。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个别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较为突出。
4.家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品德、个性、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这些家庭的家长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而在占76%的借读学生家长中,也存在一定的“读书无用”思想。
5.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相对落后。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有的认为 “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有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上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
6.家庭教育环境“污染”严重。有不少家长打牌、玩麻将成瘾,家长关系失和,家庭环境污染与学生家庭期望背道而驰,对学生造成心理和情感伤害。
家长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之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95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学校有必要、也有责任开展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净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二)利用学校教育优势,开办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
利用学校教育开办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势明显:
1.学校教育具有权威性,家长走进家长学校感到信服。学校教育遵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学校教育具有权威性;学校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训练有素的教师,教育更具实效性;把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为了孩子走进学堂,家长更会认真地进行学习。[3]
2.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家长走进家长培训班受到全面教育。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着它的全面性,面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通过家长,进而使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尽可能发挥。家长学校分班授课的机制就采用了学校教育的分班授课形式,把家长请进学生的课堂,利用学校资源对全体家长进行教育,发挥学校老师的指导作用。[3]69
3.学校教育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此资源开办家长学校节省人力物力。学校教育在资源上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学校教育人员的专业性上,学校教育人员都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教育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都能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其次,学校教育有科学、规范的教育方法。再次,学校是各种教育信息汇聚的中心,利用学校资源开办家长学校就可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二、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机构
(一)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网络
准东一小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列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制订长远和近期目标,落实具体规划。建立健全了由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牵头,中华家庭教育网专业志愿者指导师、德育处、校家庭教育指导师、班主任、家庭教育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组织网络,形成了一支上有专家、学者,下有学校领导、骨干、志愿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队伍。通过层层培训,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二)设定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有:
1.分段的认知规律特点。包括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2.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包括内容、进度、活动安排和要求。儿童在学校内学习、生活的情况。通过指导,引导家长支持、配合、监督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并推动家庭素质教育的实施。
3.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是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不仅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而且还要“读懂学生家长这本书”。
4.专题的分项指导讲座。以专题形式,分年龄段组织指导活动,淡化抽象理论,重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不同年龄段儿童及其家长的特点出发,提高指导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学校设想,将不同年龄段儿童和家长中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结合有关理论知识,组织编写出一般处理方法的专题讲稿。
三、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实践
家庭教育指导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而又讲求实效的形式。准东一小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一)专题讲座
讲座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基础形式。如何提高讲座效果,关键是内容的针对性。为此,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在每一学期家长学校开课讲座前,先进行调查研究,让家长提出自己的意向填写反馈表,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选择、组织讲课材料。把家长的需求作为我们指导的依据,确定指导的内容。
在举办专题讲座时,学校采用了多种形式。首先是请专家讲课,比如借全国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上海市终身教育专家、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顾晓鸣院长专程赴准东之机,请顾老师就家长成长的四个阶段、家长需要更新的三个核心观念、现代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作了精彩的讲解,跟学校的骨干家长进行座谈和交流。他以家庭教育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倾向性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使得讲座具有很强的思考性和科学性,立意很高,对事例剖析透彻,家长得益匪浅。其次,根据学生年龄段不同,家长需要指导的内容的不同,举办分层次讲座。即由学校领导及各年级段负责指导师担任主讲,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举办讲座。根据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和报刊杂志中精选的一些家教的典型案例,组织成讲座内容,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由他们生动地讲述、分析、介绍给家长,使家长从正面案例中汲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从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 比如学校在一年级家长中举办《我们与您同在 ―― 一年级家长培训》讲座,在二年级家长中开展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讲座,在三年级家长中组织《浅谈三年级学生常见问题及对策》讲座,在四年级家长中进行《如何做智慧型家长》的专题交流,在五年级家长中就《正确的认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以及在六年级家长中《科学而有效地关注孩子的学习》的专题培训。
这样的讲座由于内容贴近家长生活实际,实例也来自调查中的材料,故家长听得认真,并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每月一次的家长学校培训班都成了家长学习家教知识、进行家教交流的良好时机,调动起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们纷纷通过向班主任反馈、给学校打电话、发短信、写体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每次家长学校培训后的意见反馈,我们都看到了每一次的培训内容带给家长们的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可以说,是讲的人和听的人在不断进行心灵的交流。有的家长说:老师讲得真有道理,我们家里就是有这样的情况,今后我们就可以照老师的话去做了。
(二)开放日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家长的教育意识愈来愈强,教育观念越来越新,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让他们亲身体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亲身感受新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2次家长开放日(周)活动,邀请家长听课、评课,并参与教师的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探讨课改中的问题。有些家长从听课者的角度对教师的讲课,作了公正的评价,既总结了优点,又提出了建设性的宝贵意见,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大型活动,联系家长,宣传学校,每年“六一”、校园读书节,学校在操场举行汇报演出或交流活动,必请家长委员代表,在前排就座,并安排他们为获奖学生颁奖,以家长身份提要求、提希望。
(三)亲子活动
从亲子活动着手,实现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是孩子的爱好,这是支撑孩子成长与发展的主旋律。只有家长参与孩子的活动,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把握得越准,就越有可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与沟通中有的放矢,从而为孩子接受,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学校每学年统一开展1~2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比如每年春季4月底的“亲子运动会”,秋季10月份的“亲子阅读交流”等。同时,每个家庭也开展1次亲子活动,使每个家长生活中多了一份色彩,让家长不同程度地对亲子活动的意义有一次亲身的体验。每次亲子活动评比分四个阶段:一、设计方案、尝试、申报。我们要求亲子活动的主题,要具有创新、实践、体验的特点,旨在让家长开拓思路、活动创新,让孩子在活动中实践,让父母、子女在实践中得到体验。二、各班初评,推荐。三、展示:以班级为单位,将初评入选的家庭进行现场展示或打印小报进行展示。四、学校汇总评选,评出最佳亲子活动方案若干,给予表扬奖励。
在评比活动中,我们发现每一个亲子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都动了一番心思。一个个有趣的亲子活动实例,就是一份份很好的家庭亲子沟通的“活教材”。孩子在与父母朋友式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比起空洞说教的形式效果自然强得多。
(四)家校互访
互访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互访的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互报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主要变化,以及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共商教育儿童的方法等等。
我们采用的方式:一是学校以制度形式规定教师每学期面访的人数不少于70%,平时要做到每生普访一次;二是认真接待好家长的每次访校活动和家长来校接送孩子时的机会,进行个别指导;三是保持经常性的通讯联系,通讯联系的特点是联系面大,迅速省时,容易保持经常性,它主要用于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表现,通报学校和家庭主要变化和新的要求、建议,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推广教育子女方面的好经验等;四是学校领导每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对特殊家庭、特殊学生进行特殊访问,我们强调家访的质量,写好家访记录,作为考核教育教学实绩的一项具体内容。
(五)经验交流
经过家庭教育指导后,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如何运用这些现成的资源开展指导,学校采用了经验展示交流的方法,供家长们交流和学习。展示形式有“家教经验交流会”:我们请家长朋友结合自己亲身感受的育子心得,跟家长朋友们宣传自己通过《不输在家庭教育》教材,以及参加学校家长学校培训后、学习后的观念改变,通过科学育人理念的指导改变了以往的错误的教育方式,最终取得孩子教育的进步和变化,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也带给广大家长朋友们深入的思考和借鉴。家长学校在每学年对以身作则的家长进行了表彰,通过学生家长的自荐和班委会的推荐,并经过学校家委会的考核和公示,评选出“星级好家长”,认真宣传表彰。
通过评选,让优秀家长谈家庭教育经验。家庭环境差异不大的家长通过交流对比,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当有的孩子当场嘀咕自己家长不如某某家长时,家长虽然有点难堪,却引起内心的震动。
为了保证交流的广泛性,我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许多班级在交流时有欲罢不能之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作业展评
针对每月一次的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和每次讲课后的家长学习体会,同时还有部分家长坚持记录的家庭教育学习笔记、学习日志等,每班由指导师或班主任对家长学习记录作出评价。学校检查后,在每一次家长学校培训班举办时进行展览。每个班自己布置展位,展览后优秀作业上交学校存档。家长作业展评的过程,更是家长对培训内容进行理解、深化的过程。
(七)家庭教育指导菜单
从2008年的9月份起,准东一小着手通过学期中每月一期的“家庭教育指导菜单”来引领家长朋友们定时定期地参与到家庭教育的学习和指导中来,至今已经延续到了第28期菜单。每一份从最初的理论问答到现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亲子参与的指导菜单,其人性化的指导能力在不断增长。家长朋友由少数人碍于孩子敦促和老师面子的被迫地翻书答题,到现在96%的家长朋友主动参与,互动交流,期待与孩子共同完成,情况已经有了质的改变。每一份指导菜单都是由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的指导师(或班主任)根据家长成长的现状和学校发展的状况斟酌字句用心撰写的,有表扬,有激励,有前进道路上的鞭策。这就给家长朋友们带来了及时的引领或指导,确实起到了作用,收到了实效。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初步成果
通过系列指导活动的研究,根据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形式表现的辩证关系,在不断的实践中,以多种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从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调动蕴藏于广大家长中的家教指导力量,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和积极支持,使准东一小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增进了对家校的了解程度
过去学校正面宣传不够,致使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学校冷静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借助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推出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这一天,家长可以深入学校各个角落,可以到教室听课,可以到办公室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可以检查环境卫生,可以通过学生家长的作品展评了解学校教育成果。家长有什么意见想法,可以在校长接待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通过这种形式,学校了解了情况,化解了矛盾。
(二)树立了家长的主体意识
过去,绝大多数家长,虽然也对孩子的前途寄予很高期望,却没多强的责任心,认为做父母的责任,只是为孩子创造好学习的经济条件,而孩子学得好不好是他们自己的事,是学校的事。他们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现在认识到作为孩子的家长对为国教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孩子,不光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自己的事,由此产生了强烈的主人翁态度。如今,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主动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真正负起了做家长的责任。
(三)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能力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的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提高,达到了家校教育的良性互动。过去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思想上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内容上看不完整,不合理;从方法上看,不科学,琐碎。通过家长学校开展系列讲座,家长逐渐认识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子女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义务。家庭教育中,家长单凭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法,懂教育学、心理学,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看待孩子,正确评价孩子。通过指导后,他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不但能主动关心子女,摒弃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代之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而且能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家庭中体罚的少了,说服的多了;唠叨的少了,说理的多了;专制式的少了,民主式的多了;包办代替的少了,鼓励自立的多了。
(四)发挥了学习型家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示范作用的意识。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做父母的要营造继续学习的好氛围。因此,通过父母的行为、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互相合作,不断学习,调整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建立尊重知识、不断进取的精神,有效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实现了两代人一起成长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产生了家庭教育的启蒙效应。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很多家庭注重家庭的启蒙效应,在孩子每个年龄段更替时,在孩子接受新事物的最初阶段,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新问题萌芽时,及时给予最初的启蒙教育,使孩子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产生了家庭教育的熏陶效应。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寓于生活之中,以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父母的言行、兴趣爱好、生活习性等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效应。
3.产生了家庭教育情感效应。家庭教育具有以亲缘关系对子女产生影响的优势。亲子活动、亲子征文、亲子之爱爆发出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情感的语言,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即使是说服力最强的语言也难以替代。
准东一小家长学校的举办,使广大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了正确的教子方法,实现了家校联手、共育学生的目标,开创了家校结合的教育新天地,家教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
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是永恒的。做父母难,做现代孩子的合格父母更难。拳拳父母心,切切亲子情,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哪个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准东第一小学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使得家长懂得了一点教育学、心理学,提高了家教知识和家教水平,讲求家庭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特有的年龄角度上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优良的家庭育人环境,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家长唯有不断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了解现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陈旧的家教观念和方法,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克拉玛依市中小幼和谐家庭教育工程阶段性感言交流会材料汇编[M].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编印,2010.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医学杂志等权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最新报道推知,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胎教问题。首先,文盲的母亲无从得知胎教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亲不能给与胎儿良好的语言环境,须知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教养。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有着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十二项主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全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为67%,调查的所有母亲样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总人数的80.8%,而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顾家庭、干农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负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们的身上。母亲还须面对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妇女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新事物的认知落差
现代社会报刊、网络铺天盖地,新文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易于接受外部新鲜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外部新鲜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较慢的农村父母们,他们也难以帮助孩子真确认清它们的本质,不免在家庭成员的之间双向学习过程之中出现子女对长辈们的误导,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以网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网络但并没有亲自用过,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网络,对一般的网络知识略有所知,还有13.3%的父母竟对网络一无所知。
(五)攀比——学习方向误导动力
家长相聚,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分数和在班级或学校之中的排名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误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扼制孩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65.1%的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视或重视,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有许多的家长用经济手段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六)农村学校无奈的双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个体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犯错误后有46.8%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这是老师的职责,许多老师反映有些农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时好像将孩子的教育权全部移交给了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因材施教,但农村家长对老师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打工浪潮的不断兴起,许多的农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许多家长还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全部负责”,“管孩子这是老师的义务”。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城乡基层的公共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任务。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态无法弥补的内容,学校如何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认识水平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实质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不应该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尝试着将两者结合,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许多父母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已亲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尊重知识,注重德行,试图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才兼备,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及主观因素——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以至他们蹊径难寻。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及我国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文章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1993年全国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差距为1.9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1492.2元:476.1元。李岚清曾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从1995年开始到‘十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8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共198亿元,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后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在4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财政还拨款3.64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试点项目”,2002年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二)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认清现在的教育及就业现状;对孩子加强“三农”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不利为动力。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来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调查显示(见表3),有77%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父母与他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释或与父母商讨,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可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学校不断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负责制的固定模式,由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帮助,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定期回访,及时评估;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进行随时咨询。
三、结论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张健鹏.都是爸爸妈妈的错[M].学苑出版社,2001.
2、赵石屏.家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国煽.现代社会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6、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网,2003-06-12.
7、苏欣.教育专家妙谈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网,2003-11-19.
8、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EB/OL].新华网,2004-02-05.
9、姚颖.让孩子自己选择——坐圆凳面还是小板凳[N].新民晚报,2003-12-12.
10、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09-20.
11、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inPoorAreas.AnEducationalSystemGrapplingwithPoverty[M].China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ReportontheChildDevelopmentinChina(2003-2004).
14、镇江句容市农村教育工作调查研究[EB/OL].中国妇女网,2003-03-23.
【关键字】 家园共育;幼儿发展; 幼儿园保教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家园共育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也使幼儿在其广阔的家园社区活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我们从创新工作方法入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探索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通过改进教育工作策略,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转变思维方式,重构家园合作模式。
以前我们做家园共育工作,总是习惯性的将家长定位在配合者或者支持者的范围内,首先想到的总是要求家长跟着幼儿园计划走,不由自主的将家长摆在了我们对面的位置。意识到这一思维的局限性后,我们将家园共育工作定位为“家庭合作关系”。家长、幼儿园和孩子是一家,共同组合新的家庭。幼儿园的所有成员像父亲,家庭的所有成员像母亲,共同为了孩子成长而努力完成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并非一方要求另一方应该做什么,而是双方共同来做什么,怎么做,完成什么目标,一起为孩子新阶段的成长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当家长的思维、观念和幼儿园一致后,以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点之家长工作不配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转变工作方式,从点到面,层层推进。
从和孩子接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由点到面的将共育理念体现在幼儿园班级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让家长一步步理解、接受这样的合作共育理念。
家长工作往往会局限在幼儿园工作内容的一个方面:例如以前的家长活动基本是集中在期初阶段的家长会活动、期中阶段的家长开放活动、期末阶段的各项成果展示活动等;或者在幼儿入园和离园环节和家长就幼儿发展进行简短的交流。现在,我们则从幼儿园所有活动中挖掘家长共育的资源,每个活动从计划、实施、小结、评析、反思,始终让所有家长全面了解、跟进、评价。这种工作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最终受益者是全园的每个孩子,而家长因为始终亲历这一过程,所以感受颇深。
幼儿园每个班级的家长志愿者活动就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开展的卓有成效。通过几年的积累完善,成为幼儿园的家长志愿者是每个有条件的家长自觉自愿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而家长志愿者也以和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目标而感到自豪,和孩子共同收获教育成果。例如每个班级都有根据园本课程设置开展的“家长助教”系列主题活动,家长志愿者的身影就出现在每个节庆教育活动中。妇女节“妈妈真辛苦”之妈妈进课堂;重阳节“爷爷奶奶的故事”之爷爷奶奶进课堂;班级定期举行的“爸爸教师和我做游戏”之爸爸进课堂活动是所有孩子最喜欢的家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有生龙活虎的体育游戏、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动手动脑的手工操作等等。各行各业的家长都带来了和自己职业相关的拿手“绝活”,带给孩子广阔、丰富的不同体验。家长志愿者在活动前和老师共同研课、备课,其执着认真的态度也感染着我们每个教师,其设计的活动案例,经过不断的实践研讨和修订,丰富了幼儿园课程资源,提升了幼儿园保教质量。
再如,网络沟通也成为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我们会经常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通过网络,父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老师会在固定的时间通过qq群、微信圈针对家长们的困惑进行点评,快速地解决家长们束手无策的难题。这样的交流沟通,双方都觉得具体又贴心。而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或者视频 ,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种既时尚又便捷的方式更好地推动了家长工作的开展。
3多方式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除了固定的家长学校渠道传播途径之外,我们又重点做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例如,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只有极少数的爸爸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来,大多数家庭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妈妈身上,这种现象极易造成孩子智力、心理、性格的不健康,针对此类问题我园及时的开展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专题活动,首先聘请专家向家长们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一一阐述爸爸在家庭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其次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聘请重视家庭教育的男家长介绍自己在家中的育儿经验和小窍门,最后请爸爸们走进幼儿园,亲身参与由各班老师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亲子活动中,这样的专题活动使爸爸们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父亲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提高了育儿观念、增进了爸爸同幼儿园的联系。
这样有针对性的家长培训深受不同层面家长的喜欢,使条件不同的家长获益匪浅,家长的成长也使幼儿园获益,使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成长。
4细心规划每个活动,突出服务特色。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这句朴实的话体现在家长工作中尤为突出。例如我们每年的新生初入园是家长的焦虑点,怎样让宝宝爱入园,家长放心的让宝宝踏入幼儿园,我们一直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将这项工作做的更加精细并温情,突出了幼儿园的园本特色。
首先,报名前制定招生工作流程,既能符合招生政策,又能满足周边社区家庭的特殊亲情;成立招生小组,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专门小组长负责制定计划要求。
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提前了解社区内新生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分组入户调查,了解社区内家长幼儿详细情况,正式录取后,通过教师进家门和家长进园门两种形式对新生完成100%访谈,拉近家园距离。
最后,有计划开展亲子课程。入园前一周,幼儿园举行两次主题家长会、一次班会,解决入园前幼儿发展分析、家长困惑、家园配合等问题;入园时通过半个月分批次丰富多彩的主题亲子活动,使孩子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师有效的个案追踪,帮助入园困难的特殊幼儿顺利入园。
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受益,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有效的家园共育活动使家长始终伴随着幼儿共同成长。所以只要我们的家园共育工作创新一点、细致一点、深入一点,树立家长工作常态化的意识,就能使家园共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幼儿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1.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3年9月 2.周红 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长沙 学前教育研究 2003年第2期
关键词:幼儿园 家庭教育 职能
一、托幼机构教育增设专门家庭教育职能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条件的改善,不同年龄层的人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大众的思想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高。但是,思想的不同步性是经常存在的,仍有一些社会群体在某些观念上的表现差强人意,如:家长对于“父母为何”的观念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父母这个角色是人的阶段性本色(结婚之后就生孩子,孩子出生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为父母),所以父母的行为都是客观的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并不需要额外去接受专门的教育。由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所以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大部分家长都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如无法解读孩子的语言而致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或生命的延续,强行左右或“绑架”孩子生活的内容和方向,致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创新性,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不能以身作则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并习得了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并不时的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指手画脚”,致使孩子的观念和行为出现严重脱节现象等等。家长的这种作为父母角色的“懵懂性”导致家长在与其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问题的严重的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父母自己。
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年仅9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夏斐,1987年期末考试数学得分82分,名列全班第二;语文79分,名列第五,当他的母亲吴玉霞问及考试情况时,夏斐怕挨打,就谎称在90分以上。12月21日,夏斐被母亲拉着一起到学校向老师询问考试情况,班主任将考试情况如实相告,夏斐一回家中,被母亲扒光衣服用铁制的三角形木锉一顿殴打,从中午12点一直打到下午4点,下午5点左右,夏斐母亲见儿子不出声,才去叫大夫。等送到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死去。夏斐事件发生后,舆论一致指责夏斐的母亲,后来她自杀身亡。某地发生了一件5岁的孩子用尼龙绳勒死76岁老祖母的悲剧。小孙子用一根尼龙绳栓猫玩儿,猫跑了,小孙子非要把绳子套在老奶奶的脖子上玩。老奶奶让他栓脚,他不干,非要套脖子不可。老奶奶对孙子一贯娇惯溺爱、迁就放任,平时对孙子的种种要求,从来都是一一满足。她见小孙子哭闹起来,便让他把绳套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哪知绳套打的是活扣,小孩子用力一拉,便紧紧勒住脖子,老人一时感到气闷,便挣扎起来,从炕上滚到地上。孙子见奶奶挣扎,越发觉得好玩,便使劲拽住绳子不放,直到老奶奶不动弹了才松手,扔下绳子出屋玩耍去了。孩子的爸爸回来,一摸母亲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这样的悲剧本不应该发生,但它却的的确确发生了。作为父母或长辈,如果懂得教育的专业知识,他们还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吗?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本来就是生活的内容,是每个生活中的人都应该习得的一种存在,而不是教育学科专业的人特有的一种权利。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教育被当作一种特殊领域化的东西是某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内容,而不是大部分。这种状况需要改观,即教育需要得到切实的普及,这要从人的社会源地——家庭开始,也就是从家庭教育开始。
那么,纵观我们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的宏观受众面,笔者认为需要在某一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机构增设其家庭教育的职能,并且以此为载体号召扩大家庭教育的受众面。如此,便可在整体的层面逐渐地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主要是家庭教育水平。经观察,托幼机构是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机构。
二、托幼机构教育增设专门家庭教育职能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同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学前教育承担着个体发展的功能也承担着社会发展的功能。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存在着很多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些发展的关键期,将会很难弥补。如,2~3岁是个体口语学习的敏感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时期,5~6岁是幼儿掌握词汇能力最快的时期等等。如果这些关键期不仅被教师掌握而且被家长接纳的话,那么幼儿的发展成果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是指学前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学前教育对社会的这些方面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如果这些重要影响作用被家长所掌握的话,那么家长必然会正视幼儿的“根”的成长。
所以,学前教育需要与家庭合作,重要的是要与家长合作。而托幼机构与家庭合作也是其发展的应然之义。托幼机构只有与家庭有良好的合作,才能促进托幼机构健康的发展,才能使学前教育在每个参与的家庭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也才能最终惠及到托幼机构教育的对象——幼儿。此外,托幼机构与家庭的合作还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切实落实,还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托幼机构是集体教养幼儿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承担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的,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我国,托幼机构的一般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托儿所是受托3岁前婴幼儿的集体教养机构,开始收托的起始年龄一般为1岁半,但也有少数企事业单位从婴儿6个月起开始收托。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学前班是接收5~6、7岁即入小学一年或两年的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涵盖了大部分的幼儿,而如果将幼儿背后的家长拉人家庭教育的行列中,那么我们的幼儿及其家长无论在自身的成长发展方面还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方面就都有了近乎科学的保证。如此,在托幼机构教育中增设家庭教育的职能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幼儿园增设家庭教育的职能的优越性
在托幼机构中,幼儿园是最平常的机构,它也是托幼机构实现形式中最集中的表现。因其群体性、社会性、计划性的特点,幼儿园包括了托幼机构中稳定的、大量的幼儿人群。因此,在托幼机构中的幼儿园增设家庭教育职能既能够保证其开端的有效性,也能保证其过程与结果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在幼儿园中增设家庭教育职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第一,幼儿教师是与家长经常接触的群体。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幼儿,而且还有他们的家长。在早上入园的时候,晚上离园的时候,以及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的时候,就是幼儿教师与家长“相处”的时候。在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获得关于家长的很多信息,比如说某幼儿的家庭结构、家长的育儿观与教育观、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需求与期望等。通过与家长的交流经验,可以获得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哪里,不足的地方体现在什么方面,欠缺的或不曾涉及的家庭教育的观念是什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教师可以找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突破口。这是其他身份的人所不能做到的。
第二,给予幼儿园支持的学前专家很多。幼儿园是学前专家的实践基地,而学前专家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拥有者。在他们的支持下,幼儿园可以逐渐的增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素养,同时也可以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幼儿家长,同时还能加强幼儿园的社会认可度。在不断地回答或帮助解决家长关于幼儿的问题之后,家长对于幼儿园的信任度也增强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可以接受外来的因素进入在自己的范围内帮助自己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三,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关注集中在幼儿园中。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越来越明显,在各种政策文件中都可以找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经过观察,政府政策作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中,集中体现在对幼儿园的措施上。这也说明政府对于幼儿园这一托幼机构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功能的期望和希冀。而幼儿园中增设家庭教育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宏观的层面去普及和发展学前教育,而且最终能够使我们的幼儿和家长获益。尽管政府的政策中并没有专门提及在幼儿园中增设家庭教育职能,但是在讨论家园合作的时候也充分体现出政府对于推动幼儿发展方面也离不开家园合作的观念。
四、幼儿园增设专门家庭教育职能的构想
在讨论整体蓝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要接受家庭教育的对象范围。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使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温暖的、安全的港湾,所以已经是幼儿家长的、即将成为家长的、将来某个时间成为家长的、对家长的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都要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具体来说就是:
首先,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在各个区域内选出一个规模适中的幼儿园专门设立一个有家庭教育职能的部门,由其来负责该片区域内容的家庭教育内容。
其次,该部门的工作人员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构成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是家长的亲密合作伙伴,他们能够从各个层面去了解家长的优势、缺点,以及需求,这对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和条件。学前教育专家可以为该部门提供权威的支持,增加了家庭教育职能部门的被信任感和认可度。家庭教育指导师更加是掌握了如何家庭教育的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他们的加入势必会增加幼儿园家庭教育职能的有效性。实际上,在欧美发达国家,每300~5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家庭教育机构有700多家,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就形成了父母教育的理念,对父母自身教育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对儿童的学校教育。
再次,该部门的工作内容有两大块。第一,普及以及深化学前教育思想和观念,为“科学的、合理的、温暖的、开明的父母”勾画一个“蓝图”;第二,针对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技术支持。工作人员参与家庭的方式由家庭人员自行决定。
最后,该部门的运行机制包括以下层面:第一,该部门要尝试与高校合作,一方面可以有高校专家人士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课堂也应进入高校,成为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如此,家庭教育的范围和力度就得到切实的保证。第二,该部门可常年开设普及家庭教育甚至学前教育思想的课程班,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思想和观念的保证。第三,如果某家庭许可或者接纳的话,该部门可外派工作人员进驻家庭,帮助家庭重新整合家庭系统,以解决家庭中的问题。
【1】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根据《二016年XX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安排和永治市办发[20xx]11号《关于开展20xx年全市青少年法制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XX区依法治区办紧紧围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开展了 20xx年全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全面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依法治区办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措施。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青少年法制教育周期间,我区紧紧围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这一主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一是区委政法委、教育局、司法局联合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禁毒大队,先后深入黄阳司中学、普里桥中学、市六中、三多亭小学、育才学校、杨村甸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受教育学生近2万名。
活动中,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禁毒大队、区司法局的4名同志结合实际,分别就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知识给学生进行了专门授课,同时出动宣传车宣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结合全区校园及周边治安集中整治活动,有针对性地宣传了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积极宣传,效果显著
全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如今已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一是加强了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增强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力量。二是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普遍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三是建立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关系,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相互配合,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帮助学校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帮助学校建立和完善各项综合制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2】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总结
为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深入贯彻十精神,我乡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具体的抓好法制宣传日的落实工作,现就活动开展落实情况小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在接到县明传通知后,党委政府立即安排乡综治委牵头,成立由派出、司法、工商、交通、卫生等九家成员单位的普法活动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宣传日工作。经过会议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分工如下:
1、由乡司法所起草活动方案,并安排成员单位撰写法制演讲稿。
2、由党政办负责制作宣传标语、横幅,今年活动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3、由乡文化广播站负责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党的十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建设;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等内容。
4、由司法、工商、交通、卫生等单位负责在2个街道设立法制咨询台,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5、派出所人员是法制副校长和指导员,于11月25号组织以上单位到中心校上法制课,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及筹备工作。
二、集中时间,突出宣传主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宣讲。此次活动从11月20日开始到12月20日结束,结合宣传主题,先宣传动员,再组织实施,最后总结验收。
三、上下联动,不走过场。在11月20日下午召开9个行政村及2个街道工作会议,安排落实“12、4”法制宣传日活动,要求每个单位紧扣活动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张贴标语不少于10条,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录,有舆论氛围,真抓实干,让广大干群都能够得到学习、教育、提高,从而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群众受教育,干部能依法行政,确保这次活动不走过场。
四、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各单位要利用座谈会、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制展览、影碟光盘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同时要探索新途径,丰富新载体,努力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力,让全乡人民都知道什么是“12、4”;怎样开展“12、4”;“12、4”主要宣传什么样的法律知识;如何才能叫干部依法行政,叫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要注重实效,服务社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群众的需求和自身工作职责,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把“12、4”法制宣传与“法律六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和法律精神送进千家万户,要把“12、4”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从而减少我镇犯罪人员因是法盲而走向犯罪,维护地方的稳定,让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六、安排好总结验收工作。在活动结束之际,“六五”普法领导组组织检查验收,对开展好的单位在全体乡村干部会议上予以表彰,开展没成效的村或单位通报批评,并在年终不得参加评先评优。
总之,通过宣传活动,在公民中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不断的增强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公平正义的观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3】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总结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兴田乡严格按照团中央权益部通知要求,紧紧围绕“法治精神,点亮未来”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开展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全面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全乡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专门领导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措施。全乡形成了乡、村、学校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格局,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兴田乡紧紧围绕“法治精神,点亮未来”这一主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创新形式。通过家庭、学校、乡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宣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是家长与学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学校把法律法规编印成册,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学生在家与父母一起学习,使他们在学习法律法规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素质。二是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工作的重点。办公室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入手,结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经验,形成了文字材料。内容形式多样,活动项目包括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教育片展播、法制图片展示等。同时还举行了“崇尚科学,反对”学生签名活动。三是召开全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会议,用以会代训的形式,指导法制副校长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法。要求当好一名法制副校长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不”就是不辞劳苦、不图名利、不计报酬;“三讲”就是要讲责任、讲奉献、讲爱心。在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期间,为青少年学生上好了2堂高质量的法制课,受教育人次达400余人,认真为学生辅导了《宪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四是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法律精神,尊重法律权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维护合法权益。这次活动共建法制宣传专栏2期,下发宣传资料1千份。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结合县教育局有关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文件精神,将“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作为课题纳入德育工作和学校工作计划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统一认识,真正把“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校长总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和德育副校长具体负责,形成政教处组织实施,年级主任、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级管理模式。
二、摸底建档,明确职责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政教处、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校一直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采取“控制数量,化整为零,化多为少,各个击破,一事一例处理,逐个转化”的办法,把“学困生”转化工作制度化,确实收到了较好的转化效果。
1.每学年开学初,政教处要求新班主任以班为单位,通过走访老班主任、学生、家长等形式对学习困难、单亲离异、长期留守三类学生重点进行调查。对“学困生”进行摸底建档。认真填写学困生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班级、起始状态(入学成绩、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与家长联系情况、帮教方法及措施、谈话记录、转化情况(期末成绩、行为习惯)】
2.政教处通过健全“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制度,对已确认的“学困生”,落实到各班主任和跟班教师,进行结队帮扶,做到明确转化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加强过程性的管理,及时检查指导总结,促进“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学校还与各任课教师签订了“学困生”帮扶责任书,实行承包责任制,把帮扶“学困生”工作作为每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此作为教师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探因及转化策略
(一)心理疏导,找回自信力
自卑是学习困难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多表现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为让学困生找回自信,我校每月安排2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1.政教处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例会、黑板报和政教专栏,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励志教育。例如,针对学生打架事件,我们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孟子的天降大任、德育名人成功故事、24孝故事等。
2.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召开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学生自杀、心理扭曲等现象,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备有教案。
3.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把每一个学生都要当做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更应该尊重学困生。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他们是平等的人。其次,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在设计教学时,在整体教学目标中,要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困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的布置上,要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指导。第三,创设机会,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学困生的“成功意识”,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在知识学习方面,要采取适当降低起点、适当减慢学习进度、适当分散难点等策略。第四,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困、以优助困,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学困生思考,为了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 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困生机会和权力,也赋予了其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困生的动机;同时在合作竞争中,由于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就能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二)依托特色,增强意志力
意志力薄弱又是学困生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害怕吃苦,自动放弃。我校依托国学和篮球公园特色,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意志力。
1.我校自编国学百草园校本教材上中下三册,上册七年级学习《三字经》和《百家姓》;中册八年级学习《孔孟之道》、《弟子规》和《正气歌》;下册九年级学习《24孝》、《千字文》和《24节气》。充分利用教学楼、宿舍楼道走廊张贴《弟子规》、《24孝》、古今激励名言等宣传标语,营造氛围,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净化学生心灵。
2.篮球公园作为我校体育特色,学生每天下午活动时间坚持锻炼1小时,体质和意志力得到了增强。
(三)家校合力,共同教育
受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一方面,有些家庭可能因为富裕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暂时无用”的假象。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的不好;再者,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疼爱和沟通。这类学生自制力较差,随意性强,平时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另外还有一方面,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或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两辈或是更多人爱一个等因素影响。这类学生表现为:厌学,平时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班主任培训力度,提高管理理念。
(1)坚持每周一第六节课观看魏书生班级管理和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录像,学习先进班级管理经验,做好观看记录和反思体会。政教处每周从网上、报纸资料搜集整理班主任学习材料,周一第六节课观看录像时下发给班主任,采用圈点勾画式学习,周五例会时交回政教处。
(2)对于学困生管理班主任要做到做到“三多”(即多关心、多交流、多沟通)。通过走访科任教师、生活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困生在校表现情况,与学习困难学生交流谈心。
2.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定期做好家访,及时跟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为了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我们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交流,在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其次,对留守、单亲学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耐心教育学困生。通过“致外出家长一封信”、让“留守与单亲学生”给家长写信、打电话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留守与单亲学生”的情感渴望和成长状态,将留守与单亲孩子教育和监护中缺陷及建议对策告知家长,以增强家长责任,调动家长积极性,主动做好“留守与单亲学生”工作;如:(1)九年级101班王静博同学,9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期间继父对该生动辄拳脚相交。暑假开学后,该生又随其亲生父亲生活,生活变故造成该生心理严重扭曲,平时在校期间,厌学逃学、顶撞师长、考试作弊、欺负同学等,有一次,在教学楼楼道,102班一名同学因搬桶装水,不小心踩到王静愽的脚上,王静愽顺手推了该生一下,随后二人发生口角,恰好被准备上课的政治老师看见,及时制止,可是王静愽不以为然,随后又多次找踩脚学生的麻烦……致使102班的这名学生请假回家不敢上学校来,第二天,双方家长来到学校后,得知王静愽的情况后,我们顺势对王静愽同学加以心理引导,要求王静愽同学给家长或老师写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为什么总是让我选择,记事以来,两次大的选择,选择了母亲,失去了父亲,选择了父亲,失去了母亲,……我心中的苦,向谁诉说,我只能选择以这种方式来解脱……”童言无忌,我们做家长和教师,应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针对性的对学生教育。通过这件事后王静愽同学,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见老师主动问好。第三,班主任及时与学困生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学困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任课教师便及时的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学困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就尽快的询问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
3.给“留守与单亲学生”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给“留守与单亲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而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学校尽可能关注“留守与单亲学生”的生活起居、学习,使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体会到爱心,学会与他人共处、关心照顾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诚实守信、勤奋认真的思想品德。
4.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
(1)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加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如:2011年4月和10月我校分别邀请感恩激励讲师苗慧志和唐成两位专家来我校作了“感恩,我们在行动”和“会考试更会做人”大型演讲活动。并邀请学生家长前来参加,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感恩,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2)开展“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做一个好学生、为学校添一份光彩”的“五个一”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和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教育
就我校的情况来看,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其父母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安全卫生、学习习惯、生活劳动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制定阶段工作任务和教育内容。实现三个争创:教师争当养成教育带头人,学生争当养成教育小标兵;班级争当养成教育示范班。
一、成立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区教育局黄教谱[2012]39号文件精神,按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统一部署,为全面培养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大力推进校园文明创建活动,现成立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成校养成教育班本特色督查委员会。
二、制定行为规范特色班级管理方案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乃至一身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养成教育又是一项循环往复的教育具有细、小、广、远的特征既需要晓之以理耐心的讲解又需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导之以行。为了促使这一项工作的落实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将实行“特色班级管理”严格考评标准确实做到合格一个验收一个。
特色班级的创建管理由德育处牵头组织大队部、值日领导、老师进行考核、评估其他各科室配合协助进行。给班级具体提供特色班共15类参考申报,即读书示范班、卫生保洁示范班、行为规范示范班、课堂常规示范班、好人好事雷锋班、爱护公物示范班、文明礼貌示范班、大课间活动示范班、学习创新示范班、讲究卫生示范班、语言文明示范班、大操场卫士班、仪表端庄示范班、三关清场示范班、明星班。
根据各类特色项目的具体评价标准,本期末将评出“行为规范特色班级”的示范班、达标班、合格班与加油班,并及时公布评比结果。
凡被评为“特色班”及“明星班”的班级学期结束时颁发“***示范班”班牌,班主任作为校一级以上的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
三、各班进行养成教育班本特色项目申报
(一)成立管理小组并提出养成目标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详细地了解本次创建的特色项目的常规,让他们明白该项目的教育也是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部分。班主任在班级中提出该习惯养成的目标,利用管理小组自行设计队徽和文明口号,经常负责监督学生的该项行为习惯的活动开展。
(二)筹划特色项目申报班级实施方案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实施方案,以指引今后的习惯培养工作。教师必须制定有一定科学性、操作性的班级实施方案,以供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是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得以施行的前提条件。各班级可以召开班会,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和集思广益下,共同制定该创建项目的班级实施方案。
(三)总结评估
在每学期结束前,班级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特色养成项目表现情况,进行期末小结,并向学校提交相关资料,积极参加学校特色班级的评审,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已评定班级行为规范特色项目的管理
(一)进行双周学生行为关注
根据每个班级设定的行为规范的关注项目,进行全校性的双周行为规范关注。以两周为一个单位,重点关注一项行为规范,如在第三周和第四周,重点关注中餐就餐礼仪,第五和第六周,重点关注课间卫生。大队部结合三项竞赛、班级结合雏鹰争章,对各班进行具体地、有重点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关注。
(二)评价与考核
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特色项目被评为示范班、达标班这两种班级中,根据复查结果和双周行为关注结果,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特色班评比。对获得3个以上特色项目的班级,学年结束时颁发“养成教育明星班”班牌,班主任作为校一级以上的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对象,班小组成员优先考虑市区级各类优秀学生评比。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我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一种责任,那就是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会做人的道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人生的幸福奠基。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引导各班从学科教学渗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建设育人功能的班级文化,以家校同步联合等方面认真探索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格珍,翻多.浅述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科技,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