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奥巴马演讲词

奥巴马演讲词

时间:2023-06-01 09:47:03

奥巴马演讲词

第1篇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认知 演讲词 翻译

1.引言

隐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与行动中。Newmark(1988:104)认为:“翻译中最重要的特殊问题是隐喻的本质。”国外不少学者对概念隐喻进行了研究,多集中从认知翻译角度探析,如Shreve和Gutt等。国内主要集中从修辞学、美学等角度研究隐喻的翻译,从认知角度的探讨不多见。本文以奥巴马总统的演讲词及其中国和平音像电子出版社的中译本为语料,分析其中的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对概念隐喻的翻译能力。

2.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与翻译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正式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使隐喻正式进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参照具体的、熟悉的概念,表达未知的、抽象的概念的认知方式。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一个隐喻的形成实际上是两个义域在概念上的“跨域映射”。在隐喻中,被用来描述具体概念的是源域,而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为目标域。

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运用具体的“金钱”认知抽象的“时间”,这样我们在谈论时间时,就会用“省”、“花”、“投入”、“浪费”等与时间搭配,实际上是把时间当做金钱理解和体验。“金钱”所在的域称为源域,“时间”所在的域称为“目标域”。

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发展壮大,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外翻译学家在研究认知与翻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隐喻的翻译活动绝不是单一的语言符号转换,它实际上是一个关涉语言与思维、文化与文学、心理与生理等多维的认知活动(肖家燕:2010),译者只有充分理解原文的概念隐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才能正确传递原文思想。

3.认知视角下演讲词中的隐喻翻译

翻译实践通常以传情达意、再现语义为目的。演讲词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使用可以使演讲词更加生动、更具内涵。因此在翻译概念隐喻时,应在求得神似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形似。Schaffner(2004)将隐喻翻译策略归纳为替代、释意和省略三大类。本文借鉴其观点,将演讲词中的隐喻翻译分为保留原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和放弃概念隐喻三种翻译策略。

3.1保留概念隐喻,以直译为主。

隐喻的产生与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实践体验密切相关。尽管英汉两个民族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迥异,但是由于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感知器官、认知能力及类似的社会实践,使得两个民族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类似的认知。因此,英汉两个民族之间存在众多源域和映射方式相同的概念隐喻。对于此类概念隐喻的翻译,译者可以采取直译法,这样既不会造成文化沟通障碍,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演讲词的意境、形象和喻义。例如:

(1)Where do we direct our efforts:what steps do we take to overcome these barriers?

翻译:我们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我们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这些障碍?

这是奥巴马总统2009年在有色人种会议上发表的演讲辞,在美国,有色人种仍面对诸多歧视和困难。原句中的“barriers”运用了概念隐喻理论,由“life is a journey”而来,源域是“journey”,目标域是“life”,两个域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源域中的“barrier”对应目标域中的“difficulty”;源域中的“destination”对应目标域中的“aim”,等等。因此可以使用“the barriers of life”。同样,汉语中也有“人生中的障碍”等类似的概念隐喻,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旅途”和“人生”,所以此处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译为“障碍”。

(2)This cooperation is not fixed,but it is a destination that can be reached if we pursue a sustained dialogue.

翻译:尽管合作尚有变数,但是只要我们双方持续进行对话,我们的目标就会实现。

这是中美第一轮经济战略对话中奥巴马发表的演讲词,其中的“destination”使用了概念隐喻理论,由“cooperation is a journey”而来,源域是“journey”,目标域是“cooperation”,因此可以使用“the destination of cooperation”。汉语中也有概念隐喻“合作的目标”这种表达,翻译时,译者可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旅途”和“合作”。

3.2替换概念隐喻,使之归化。

由于英汉语言有着独特的文化,自然概念隐喻有独特性。当源语中的概念隐喻对应译入语中不同的概念隐喻时,译者应采用替换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不仅可以保持语义不变,而且可以使语言充满特色。例如:

(1)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It began in the backyards of Des Moines and the living room of Concord and the front porches of Charleston.

翻译:我们的竞选不是诞生在华盛顿的议会大厅,而是始于梅因市的后院、康科德市的起居室和查尔斯顿市的门廊。

这是奥巴马总统在2008胜选时的演讲词,主要介绍了竞选时的情况。“hatch”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由“The campaign is a fowl”而来,源域是“fowl”,目标域是“campaign”,因此可以使用“campaign was hatched”。但译者在翻译时,将源域替换为“婴儿”,目标域仍然是“竞选”,因此变为“竞选的诞生”。

(2)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翻译:这些誓词曾在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被诵读。

这是奥巴马2009年就职的演讲词。“rising tides”使用了概念隐喻,由“Prosperity is sea”而来。源域是“sea”,目标域是“prosperity”,可以使用“the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但译者在翻译时替换了概念隐喻,使之归化,将源域替换为“太阳”,目标域仍然是“繁荣时期”,因此译为“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

3.3放弃概念隐喻,功能对等。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信仰和文化,因此类似的隐喻表达较少。当一概念隐喻存在于源语中,在译入语中出现空缺时,译者可采用放弃隐喻的翻译策略。虽然源语中的概念隐喻丧失,但是仍能正确传达语义,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误区。例如:

(1)To my campaign manager,David Plouffe who built the best political campaign,I think,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翻译:我竞选的负责人戴维普洛夫,是他组织了我认为美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政治选战。

这是奥巴马在2008年胜选时的演讲词。“built”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由“Political campaign is a building.”而来,在源域中指“building”,但在目标域中指“campaign”,因此可以使用“build a campaign”。如果翻译时直译成“建造政治竞选”就会令人费解,而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概念隐喻,所以此处放弃概念隐喻,采用功能对等的方法表达语义,译成“组织政治竞选”。

(2)We will construct the roads and bridges,the electric gir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build our commerce.

翻译: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架设电网和数字电路来发展商业。

这是2009年奥巴马发表的就职演讲词。“build”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由“commerce is a building”而来。源域指“building”,目标域指“commerce”,因此可以使用“build our commerce”这种表达。如果直译成“建造商业”会令人费解,此处译者放弃概念隐喻表达语义,译成“发展商业”。

4.结语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人类相似的认知,使不同的语言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概念隐喻,但不同的文化又使认知方式存在差异,从而使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呈现个性。许均(2009:41)认为翻译是以符号转化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要了解源语和译入语文化,这样在翻译演讲辞中的隐喻时,才可以采取保留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和放弃概念隐喻等翻译策略,尽量体现源语隐喻的风格和色彩,同时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方式和语言习惯。

对隐喻的翻译不能只停留在修辞角度,应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客观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观的隐喻出发,对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Mandelblit,N.Translation and Meaning[M].Maastricht University Press,1995.

[3]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 Prentice Hall,1988.

[4]Schaffner,C.Metaphor and translation: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locate/pragma,2004(36).

[5]肖家燕.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2010:5.

第2篇

[关键词] 人际意义;语气;情态;人称;连任演讲

【中图分类号】 H0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021-3

一、引言

总统胜选演说作为政治演讲的一种不仅要体现权威性还要通过语言来弱化与听众的权势关系,因此其语篇充分体现特有的人际意义。2012年11月7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击败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并发表胜选演说。他的演讲不仅是政治的成功也是话语的成功。本文以奥巴马2012胜选演讲为语料,拟从语气、情态、人称等方面研究其中的人际意义,试图说明演讲者如何利用语言建立人际关系。

二、理论框架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读者的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

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交际的工具,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提供offer,命令order,陈述statement和提问question”。这四个言语功能是通过语气mood系统区别的。广义的情态包括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化modulization。情态化是在归一性(肯定或否定)之间不同值的概率和频率。意态化是在归一性之间不同程度的义务和意愿。

三、人际意义分析

本文的语料来自于奥巴马2012年11月7日成功连任后的胜选演说。整场演讲气势磅礴,不时引发人群的欢呼与掌声。笔者将从语气、情态、人称三个方面来讨论奥巴马如何实现政治语篇的人际意义,达到传递政治主张,鼓舞人心的目的。

(一)语气

1.大量使用陈述语气

奥巴马连任胜选演讲中共有111个句子其中祈使句1句其余均为陈述句。陈述句用于提供信息。政治演讲的目的在于宣传政治理念,寻求民众的支持,所以奥巴马在演讲中大量使用陈述语气。政治演讲有极强的肯定性和劝说性,疑问语气的使用可能会降低文本的严肃性。

例1:“And tonight, despite all the hardship we’ve been through, despite all the frustrations of Washington, I’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about our future. 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about America. And I ask you to sustain that hope.”

这句话中奥巴马表明无论过去何等艰难,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政治演讲很重要意图之一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陈述句的使用表明奥巴马是信息的给予者,而民众则是信息的接受者。陈述语气使得演讲真实客观,增加了肯定性,总统相信在场的听众会响应他的号召,也反映出奥巴马相信自己未来的政绩会让人民充满信心。

给予信息是实现演讲目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陈述语气在提供信息方面是最有效的,因此在政治演讲中陈述句使用最为普遍。

2.综合使用时态

演讲是一种现场演说形式,因此现在时出现的频率最高,在这次演讲中现在时的使用除了表征时间还反映了表达信念的人际功能。

例2:“We want our children to live in an America that isn’t burdened by debt, that isn’t weakened up by inequality, that isn’t threatened by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a warming planet.”

例3:We want to pass on a country that’s safe and respected and admired around the world…”

以上两例中,总统以饱满的情绪、语气向听众表达了为后代构建美好的生存环境的信念,这就唤起了每位听众的责任感,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奥巴马使用现在时作陈述表明了这信念如普遍真理,是定会实现的事实。

过去时在此次演讲中出现的不多,主要用于表征过去和缓和语气。

例4:“I want to thank my friend and partner of the last four years, America’s happy warrior, the best vice president anybody could ever hope for, Joe Biden.”

Could的语气更加间接、柔和,显得不那么绝对。如果用了can语气过于生硬,似乎只有拜登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副总统,从而否定了历届的其他副总统,这显然不是奥巴马所要表达的含义,所以could的用法恰到好处。

演讲中使用将来时也具有很强的人际意义,通常用于表明决心、愿望以及承担责任。

例5:“We are, and forever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这句话表明上看是表征将来的时间,但其中包含了总统和人民共同的决心:为美好的未来一同前进。此外这句话中,现在时和将来时的结合表明总统对未来的决心是基于对现在的分析而不是空口说大话,因此使得话语更加有力,激发民众尤其是奥巴马的支持者从而达到演讲的目的。

(二)情态

在奥巴马2012胜选演讲中,主要使用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具体出现的情况如下:

从统计结果来看,can和will的使用频率最高,“can”在文中均使用肯定形式共计12次

例6:“America, I believe we can build on the progress we’ve made and continue to fight… I believe we can keep the promise of our founding… I believe we can seize this future together because we are not as divided as our politics suggests.”

“can”在此处主要体现了“能力”的含义。奥巴马相信美国人民有能力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再创繁荣。情态动词can表明了总统对美国和美国人民的信心,在政治演讲中有利于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此外,can还能表达可能性如:“in the weeks ahead,I also look forward to sitting down with Governor Romney to talk about where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move this country forward.”作为胜选演说,演讲者的受众不仅仅是自己的支持者还包括其他党派。奥巴马使用情态动词can表达希望有机会与罗姆尼合作的可能性,巧妙地传递出自己包容的政治态度,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在此次胜选演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情态动词是will,肯定形式13次,否定形式2次,主要表达某事将来肯定会发生或者说话人的意图、允诺。

例7:“we will continue our journey forward and remind the world just why it is that we live in the greatest nation on earth.”

will既表达将来时间的含义也是奥巴马本人对美国人民的许诺。作为总统,奥巴马有责任带领全体美国人民继续前行,克服困难最终创建一个让每个美国人都自豪的国家。同时奥巴马相信这不仅仅是许诺也是未来定会实现的事。

Must这个高程度词在语篇中仅出现了一次,强调了奥巴马作为总统的权威。

例8:“the recognition that we have common hopes and dreams won’t end…But that common bond is where we must begin. ”在这句话中must令语气坚定,不容置疑,但是在胜选演讲的特殊场合频繁使用高程度词会凸显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权势关系,所以不宜过多使用。

除了情态动词之外,奥巴马在演讲中还使用了情态副词如never,sometimes,always等加强语气实现人际意义。

(三)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在语义上表明代词与其指代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表2是奥巴马2012胜选演讲中人称代词使用的频率,为了更好地维持与听众的关系,奥巴马大量使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

在政治演讲中第一人称单数指演讲者自己即奥巴马,用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奥巴马以个人名义对支持者、竞争对手、副总统拜登、家人、竞选团队致谢如:“I want to thank every American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election./To the best campaign team and volunteer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

第一人称复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将演讲者和听众放在同一立场,减轻权势地位。

例9:“But despite all our differences, most of us share certain hopes for America’s future…That’s the future we hope for.

这句话将民众与总统联系起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不会让民众觉得总统高高在上,使听众很容易接受奥巴马的观点从而获取支持与响应,增强了感染力和号召力。

第二人称you/your的使用是讲话人引导听话人进入情境,突出了听众的存在,使得演讲更像是面对面交流。

例10:“Tonight you voted for action、not politics as usual. (Cheers, applause.) You elected us to focus on your jobs, not ours.”

在这句话中奥巴马利用you,your强调了听众的角色即他们是国家事务的参与者,肯定了支持者对自己竞选成功的作用,从而获取更多的支持。

从统计数字不难看出第三人称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是指代说话人和听话人外的第三方,例如罗姆尼,白血病女孩和她的父亲。第三人称的使用使演讲更加客观。

四、结语

不同的语篇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也不同。对奥巴马2012胜选演讲人际意义的分析发现,全篇主要采用陈述语气来传递信心表达个人观点,语言平实、客观。在时态定谓词的选择上主要以现在时为主并综合使用过去时和将来时增强了政治演讲的劝说性和煽动性。情态主要以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来展示个人的观点、态度,大量使用中低程度情态词来表达奥巴马相信并坚信有能力带领美国人民继续前进。在人称代词的选择上,主要选择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拉近他与听众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综观全篇,人际意义手段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广泛使用确实有利于演讲者与听众建立良性关系,树立个人威望,呼吁听众响应号召以此实现演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5.

第3篇

公共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待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李元授,邹昆山,2003)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著名反种族隔离革命家,也被视为南非的国父。2013年12月5日下午5时20分,曼德拉过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奥巴马便在白宫发表讲话,第一时间向曼德拉致敬。本文试图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资源角度对该篇演讲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其语言特色,进而揭示演讲者该如何运用语言的手段来构建人际意义。

2.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经统计,本篇演讲稿一共有593个词汇。该语篇所含态度资源多达47次,这与话语基调紧密相关。评价意义属人际功能范畴,它主要取决于话语基调,即话语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相互关系。(吴志芳,2009:110)本语篇的参与者是奥巴马及所有的电视演讲听众,交际目的是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及他本人向曼德拉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号召听众向曼德拉学习。这样的话语基调决定了语篇中必将用到很多的态度资源,以打动读者。

2.1 情感资源分析

语篇中情感资源共出现14次,占总态度资源的23.6%。情感资源是话语者表明对评价对象的态度的最明显、最主观化的表达方式。(吴志芳,2009:110)

本篇演讲在开篇就引用了曼德拉在接受审判结束时的言论,他说道:

(1)I ha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democratic and free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with equal opportunities. 这其中的cherished一词就充分表明曼德拉对自由和民主的无比向往之情。

(2)It i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 and to achieve. 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 这其中的I hope to及I am prepared to die都表达了曼德拉敢于斗争的精神。奥巴马之所以在开篇就引用曼德拉的这段陈述,就是想向听众展现一个为自由而战的英勇战士的形象。

(3)To Gra?a Machel and his family, Michelle and I extend our deepest sympathy and gratitude for sharing this extraordinary man with us. 这其中就直接用了sympathy和gratitude来向其家人表达同情和感激之情。由于本篇演讲是发表在曼德拉刚刚去世不久,因此其演讲的基调应该是沉痛的缅怀,这两个词汇就很好的奠定了演讲的基调。

2.2 判断资源分析

本篇演讲稿中判断资源多达17次,文中多次提到对于曼德拉的赞美,例如:

(4)And we have lost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urageous, and profoundly good human beings that any of us will share time with on this Earth. 奥巴马接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最有影响力、最有勇气、最无比善良来歌颂大家心目中的伟人。此外,他还提到:

(5)And the fact that he did it all with grace and good humor, and an ability to acknowledge his own imperfections, only makes the man that much more remarkable.

此处奥巴马强调了曼德拉在从一名囚徒变成一位总统的历程中能始终保持风度和幽默,以及承认自己的不足的能力,这一切的美好品质都使他更加卓尔不群。

2.3 鉴赏资源分析

鉴赏主要是针对评价对象所拥有的特性的评价,传达其在美学和非美学层面上的意义。(吴志芳,2009:111)在本篇演讲稿中奥巴马不可避免地会对曼德拉本人及其所做出的事迹进行鉴赏评价,用到的鉴赏资源有16处,例如

(6)A free South Africa at peace with itself -- that’s an example to the world, and that’s Madiba’s legacy to the nation he loved. 一个自由、和平的南非――这是世界的榜样,这是“马迪巴”为他所热爱的国家留下的遗产。句中描写了南非目前美好的境况,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奋斗离不开的。

(7)Never discount the difference that one person can make; to strive for a future that is worthy of his sacrifice. 在这一段里,奥巴马向听众们发出号召,他说道我们的责任是尽我们所能把他树立的榜样传承下去: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所能带来的变化;努力建设一个无愧于他的牺牲的未来。

3.结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从态度方面分析了奥巴马悼念曼德拉的电视演讲中的评价资源,试图解读文中密集的评价评价是如何有效构建语篇的人际意义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篇演讲中的态度资源最为丰富,为演讲奠定了基调。总之,从本篇演讲中作者能感受到奥巴马对词汇运用的功力,以及也学习到了该如何利用评价资源来更好地实现演讲的人际功能。

参考文献

[1]Thompson, Geoff. 功能语法入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Halliday, M.A.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3]陈嵩斌. 从评价理论视角看奥巴马总统就拉登之死发表的电视讲话[J]. 海外英语, 2001(10): 323-325.

[4]李元授, 邹坤山. 演讲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吴志芳.态度资源的评价理论视角解读奥巴马致女儿的一封公开信[J]. 疯狂英语, 2009(5):110-113.

[6]吴美思评价理论解读希拉里退选演讲[J].大学英语, 2012(9): 156-158.

[7]王振华. 评价体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 外国语,2001(6): 17.

[8]王振华,马玉蕾. 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 外语教学, 2007(6):19-20.

第4篇

关键词:奥巴马;就职演说;修辞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66-02

总统就职演说是新当选总统在上任时面对广大民众进行的首次演讲,其意图在于阐述新政府的行动纲领,鼓舞人们共同行动,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语言学家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美国总统演讲都是经过反复的推敲,润色,因此美国总统演讲大多数都成为演讲中的经典之作。奥巴马于2009年11月4日在其家乡芝加哥做了长达一万多字的获胜演讲,被誉为是最成功的总统演讲之一。下面作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下其演讲的修辞手段。

一、词汇的筛选

总统就职演说,通常借助词汇手段来实现演说的目的。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总词数为2382个,多次使用带有感彩的词汇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演说开始,奥巴马提到美国面临的现实情况时,用到了带有贬义色彩的名词crisis,hatred,irresponsibility,failure,adversary,fear,decline…从而向听众传达了美国现在正处于危机之中这一信息。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第一人称复数的相关形式全文共出现140次。在演说中,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可以缩短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听众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和想法。

…So let us summon…Let us remember…we rise or fall…Let us resist…Let us remember…

奥巴马引用106岁老人的一生,来见证美国百年荣辱沧桑。但不管是在奴隶制时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二战期间,还是种族歧视事件中,美国人民都能在心中充满希望,在挣扎中取得进步,战胜一切困难,最终胜利。连续六次以“Yes,we can.”这样的短句收尾,意义非常明确,有力地表达了奥巴马总统的想法和理由,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力量,掷地有声,聆听之下没有人能不受到感染,所以台下几万名观众同时高呼“Yes,we can.”,可以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如当年林肯的演讲“I have a dream”。

二、句型的选择与编排

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总句数为106句。从句子种类看,陈述句为97句,占总句数的91.5%;祈使句为9句,占总句数的8.5%,其中,know引导的祈使句为5句,let句式在篇末出现4次。这是由于在就职演说中,演说者主要是向听众介绍施政纲领,并呼吁他们积极采取行动,因此,陈述句占多数,祈使句占少数。

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句子类型分布情况:简单句为56句,占总句数的52.8%;主从复合句为39句,占总句数的36.8%;并列句11个句,占总句数的10.4%。句子类型分布合理,简单句和复合句搭配使用。简单句的使用能够让听众易于理解,主从复合句的使用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

三、段落安排

这篇就职演说总词数为2382个,共有33段,平均每段含有单词数72.1个。单词数量在25个以下的段落8个,单词数量在26-50之间的段落4个,单词数量在51-80之间的段落7个,单词数量在81-100之间的段落6个,单词数量在101-120之间的段落2个,单词数量在121-140之间的段落6个。与其它体裁的文章相比,就职演说的段落一般比较简短。长段落的内容丰富具体,可以详细地阐述某一个问题,或一个观点;短段落的内容简单明确,言简意赅,可以增强表达的气势。就职演说面对听众进行的口头演说这一性质决定了演说者一般使用较短的段落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观点,有易于听众理解。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将不同长度的段落交叉使用,这样既能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又能鼓舞听众的士气。

四、语篇布局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与历任总统的演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他同样介绍了本届政府要采取的行动;不同之处在于由于美国当前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他的演说的重要目的是鼓舞美国人民,积极面对当前的危机。作者对其整体结构分析如下:

这篇演讲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开门见山,创造气氛,表明这一时刻意义非凡;(二)回顾选举历程,感谢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们;(三)表达自己寻求变革的决心,呼吁所有美国人民共同努力,一起面对困难;(四)以106岁老人为例,讲述美国的百年荣辱,鼓励美国人民坚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五)引导民众去展望下一个百年后美国应有的改变,再次激励人们团结起来,让“美国梦”重放光芒。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统就职演说主要目的在于向听众宣传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激起听众的热情,说服听众接受其政治主张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在整个内容的安排上,始终强调“美国应该是什么样子,希望美国人民应该怎么做”,并且层层推进,令人鼓舞。

在演讲中除了必须以恰当的模式谋篇布局之外,各段落和要点之间必须有自然的衔接。英语的语篇注重形合手段的使用,在演讲中尤其要选择使用恰当的、有效的衔接手段。以上五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非常自然流畅,恰到好处。例如:

…I know you didnt do…I know you… You did it because…

…America, we have come so far. We have seen so much…if our children…if my daughters… 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 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在演说中,奥巴马多次提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指出他们为美国的繁荣与伟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当前,美国人民需要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勇敢地面对美国当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积极采取行动,重塑美国。

五、修辞的运用

就职演说作为演说的特殊形式,其意图是通过演说向广大听众介绍、宣传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并鼓舞人们积极地采取行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运用了排比、对照、暗喻、重复和层进等修辞方法。

(一)排比。排比句的利用可以说是此篇演讲的一大亮点。排比结构是英语演讲中最常使用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它以语法结构对称(包括相同或相似的词、短语或分词)来突出意义的常见修辞手法。因为排比句的使用可以使演讲具有感召力和鼓动性,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排比共出现了40处之多。例如: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to choose … to carry forward…排比句结构工整,语气连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

It grew strength from the young people who rejected …from the not-so-young people who braved … from the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volunteered…

(二)对照。除了排比的广泛使用,奥巴马的演说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对照。对照的运用可以使事物对立的两方面鲜明突出,深刻揭示事物本质。

(三)重复。重复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短语或结构,来增强语言的气势。例:for us这一短语连续出现3次,从而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

(四)层进。层进是指句子的成分,按照从浅到深,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从而达到递进的效果。

六、结语

演讲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奥巴马的就职演说,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段落方面,使用较短的段落,来实现演说的特殊目的。在语篇方面,多次用先辈们的精神来鼓励美国人民,积极面对当前的危机。在修辞方面,演说大量使用了修辞手段,来增强表达的气势。奥巴马的这次精采演讲无疑坚定了所有选民的信心,使全民共同努力一起度过经济危机。

参考文献:

[1]张文慧,康雷鸣.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词的语言特色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

[2]梁为祥.大学英语修辞[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3]胡曙中.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关联顺应;幽默;演讲

一、引言

本文将运用关联―顺应模式,对奥巴马2016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演讲中的幽默进行分析,解释幽默的产生过程,从而证实关联―顺应模式对于幽默的阐释力。前人对于幽默的研究所选择的语料多为喜剧、相声、小品等,此类语篇的幽默性很强,但其中所蕴含的其他目的性较少,因而前人对于此类语篇的研究多停留在幽默的产生机制方面。本文所选的语料为奥巴马任期内的最后一次记者协会晚宴演讲,且恰逢美国总统大选,因而奥巴马演讲中的幽默也蕴含着其他含义,不仅仅是让听众发笑那样简单。

二、理论综述

关联 -顺应模由杨平(2001)博士于 2001年提出。关联 --顺应模式结合以了关联理论及顺应论两种理论的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幽默言语的翻译进行阐释。顺应论中的顺应,指的是对于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社会世界的应,从而进行语言选择。

三、语料分析

关联―顺应模式对于幽默的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下文将从奥巴马 2016年白宫记者晚宴演讲中选取相关的幽默语段,以该模式进行解读,并总结其中的含义。

(1)I do apologize. I know I was a little late tonight. I was running on CPT, which stands for jokes that white people should not make.

此段话为奥巴马在演讲开始所说。大意为,奥巴马说他到场有些晚,原因是他所采用的是“有色人种时间”。在美国,很多人对于有色人种怀有偏见,认为他们不守时。因而下文中,奥巴马也说明,这是白人不能讲的笑话。这段话的第一句,奥巴马为他的迟到表示道歉,按照关联理论,表示歉意后,人们的最大关联是,奥巴马会给出其迟到的原因,这种原因一般是常规的,例如交通堵塞,或者有其他事情要处理。然而,后文中奥巴马指出,他的迟到是由于采用了有色人种时间,这种最佳关联与最大关联的差异,产生了幽默效果。同时,奥巴马对于自己有色人种的身份及大多数在座听众的白人身份进行了顺应,从而选择了这段话语来幽默地调侃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问题。

(2)‘Dear America, did you get my poke?Is it appearing on your wall? I’m not sure I’m using this right. Love, Aunt Hillary.’

此段话为奥巴马调侃希拉里吸引年轻人的手法不到位,就像是刚学会使用 Facebook 的家长一样。奥巴马并未直接指出希拉里通过何种方式来吸引年轻人,而是通过 Facebook 上的一条状态来说明。这段话中,希拉里被塑造成了一个不太会使用网络,有些不确定而又想要引起他人注意的邻家阿姨的形象。从美国总统大选的语境转换到网络语境,顺应了年轻人的心理,使人联系到自己家中长辈刚学会使用网络时的表现,让人忍俊不禁。通过这种明示,听众便会明白希拉里在吸引年轻人的手法上有所欠缺。同时,将希拉里的塑造成邻家阿姨,也给其形象带来了一些亲切感,拉近了与选民的距离。

(3)With that I just have two m ore words to say:Obama out.

这句话是整篇演讲的最后一句。了解这句话的幽默之处,要了解的一个背景是,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的退役。“Mamba out”是科比最后一场球赛时所说的话,意为曼巴最后一次出洞。模仿科比这句话所说的“Obama out”

可以看作是奥巴马对科比的致敬。奥巴马的最后一次白宫记者协会晚宴演讲与科比的最后一场球赛貌似并无联系,但却同样是两人的最后一场“表演”。演讲接近尾声,一句“Obama out”使听众联想到了科比的退役,提醒听众这是其卸任前最后一次记者协会晚宴的演讲,顺应了奥巴马支持者留恋不舍的心理。

四、结语

本文运用关联―顺应模式,对 2016年奥巴马白宫记者晚宴演讲中的幽默言语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关联―顺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幽默言语的产生过程,且在这一理论模式的指导下,能够进一步挖掘幽默言语的深层含义。通过结合关联假设与相关内容的顺应所产生的关联顺应,以及动态语境的切换,可以解释奥巴马如何设计其幽默言语以及听众如何理解这些幽默。

参考文献:

[1] Sperber,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第6篇

奥巴马的成功当选的确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一个非裔黑人;最多只能算是半个美国人,因为他的父亲贝拉克・奥巴马只是留学美国的肯尼亚学生,未曾加入美国国籍;一个从政经历如此短暂,比起美国历届总统来,说他毫无经验都不算过分;平民出身白手起家,更谈不上如克林顿布什那样背后有大财团的支持;竞争对手如此强劲,几乎是众望所归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政绩不凡经验老到的麦凯恩;如此这般,等等。种种迹象表明,第56届美国总统不会是奥巴马。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喜欢跟看似胜券在握的人开玩笑,结果一出,全世界哗然。那些资深评论家、学者们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肯尼亚人民已经在为奥巴马的成功而狂欢庆祝了。非裔黑人当选美国总统,这已揭开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新的一页。不管保守的白人们承不承认,这都已成为事实。

也许就连奥巴马自己也未曾料到这一切,在各轮竞选中连连告捷。有人将他的这种成功称作“奥巴马现象”,更有甚者把他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相提并论。似乎这一切已不能由他控制,他好像是被众人狂热地前拥后推地进入白宫的,年轻人对奥巴马似乎有一种狂热的崇拜,大有你不想做总统都不行之势。一旦放开栅栏,这匹黑马就义无反顾热情四溢地往前冲,他胜利了,最后却说要感谢自己的对手。

黑马的成功纯属偶然?却是大错特错了。他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大财团的支持,没有久经政治这块沙场的经验,也许作为法学博士的他也提不出多好的经济政策。但是就目前来看,知人善任似乎是他强项。拉拢已在克林顿当政时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希拉里任国务卿,提名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莫西・盖特纳为新政府财政部长。也许这两位的加盟能给举步维艰的美国外交、经济带来一些新气象。

右手时尚――奥巴马情结

奥巴马在美国掀起的飓风还远远不止政治上的天翻地覆,在时尚界也掀起了狂风巨浪。

美国著名男性时尚杂志《君子》选出年度十大最佳衣着男士,奥巴马榜上有名。他那俊朗的外表,迷人的微笑,健壮而充满活力的身体,出色的口才和从不出错的服装搭配共同构成了所向披靡的利剑,一朝剑指天下,美国时尚界顿时如影随形。时尚界以“奥巴马”为题材设计了各种款式的服饰。很多好莱坞明星也是奥巴马的粉丝,奥斯卡影后哈利・贝瑞在和奥巴马一同参加了一档节目后盛赞对方的西服有品位,竟扬言要给奥巴马的西服投票。而好莱坞的常青树性感女神麦当娜则身穿印有奥巴马头像的T恤,在波士顿举行的演唱会上向人群高喊:“来吧,为奥巴马投票!”时尚界将这种极力的赞美与仿效命名为“奥巴马情结”。

奥巴马裹挟而来的这股时尚风,还有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功劳。夫人的着装与奥巴马配合得完美无间,也为他出席各种场合争足了面子。

名嘴演讲――神的布道者

奥巴马的演讲天赋超群,有人将他的演讲称为布道,而说他本人更像牧师,而不是总统。有戏谑夸张的成分,却也不是无中生有。

“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所面临的山峰是险峻的。或许一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无法攀上峰顶,但是美国――我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坚信,我们最终一定会到达。我向你保证――我们的民族最终会到达山顶的。”“积累财富,促进和平;重拾美国梦,重申基本的真相――相对于大多数而言,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将重新建立我们的道德威望,让美国再一次成为自由、和平、美好未来的希望和象征。”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美国梦”、“理想”、“道德”是他提到最多的字眼。这些充满理想浪漫色彩的词,经他之口说出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他一直都在为美国人民勾勒未来的理想蓝图,仿佛牧师为教民描绘天国的光明一般。至于如何到达他描述的理想未来,奥巴马很少提及,难怪对手麦凯恩的发言人尖刻地批评他:“麦凯恩付出一生改善和保护美国,奥巴马只花一个下午说说罢了。”但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理想多于具体实施策略也是事实。

但说也奇怪,明明有人指出了他的缺点,却还是有那么多年轻人对他顶礼膜拜。分析其原因,无非也就是归结于他的演讲天才――情感的煽动力,让陷入危机中低靡的美国情绪重新燃烧。北京时间8月29日的演讲,也许是他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演说,当天正是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45周年纪念,同是身为黑人的奥巴马也许正是利用了这“巧合”让人重温了45年前的振奋人心。而他的演讲天才与马丁・路德也是相差无几的。

他的言语听起来是那么鼓舞人心,却又是那么遥远而美好,那似乎是上帝的声音,令美国人神驱心往。就像他在演讲的结束时说的那样,“愿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是奥巴马开启了美国人的重拾美国梦的勇气,但能否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脚下新梦――成功的启示

从被父抛弃到进入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从律师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平民出身的他,为何会获得如此成功?他的成功仅属于他个人,还是在向我们昭示了某种趋势的到来?

不仅在美国,奥巴马的成功也激励了不少中国青年。英雄不问出身,一切皆有可能。低微的出身怕什么,只要肯奋斗。受歧视又如何?佛祖说忍辱所收获的是高贵,歧视别人的人不见得就高明,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勇于攀登,想必定有所获。奥巴马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曾经酗酒甚至吸毒,曾像大部分黑人一样,感到前途一片黯淡,但重新振作后的奥巴马却以前所未有的能量获得了大选的成功,所以犯错又有什么呢?浪子回头金不换。

第7篇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词汇分类;及物性;情态

1.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自福勒1979年发表《语言和控制》一书,现如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总是和社会语篇或政治语篇联系起来,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分析具体语篇的语言形式特点从而揭露隐藏在语篇背后的权力和意识形态,揭示与阐述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者普遍认为语篇和社会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某个“媒介”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费尔克劳夫认为在语篇和社会之间存在话语实践的过程,他认为任何形式的语篇都是话语实践的产物,话语实践的过程包括话语的生产、传播与消费。任何话语事件都可以同时被看作是一个文本,也可以是一个话语实践的实例,以及一个社会实践的实例(Fairclogh,1992)。因此,话语分析应该从三个维度展开:描写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阐释语篇与它生成、传播和接受交际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话语实践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辛斌,2002)。本文尝试着以费尔克劳夫提出的三维分析模式的理论为框架,从词汇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等三方面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发表的演讲作批评话语分析。

本文分析的语料是以奥巴马总统于2012年3月26日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演讲为语料。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27日参加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并于3月26日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发表演讲。这不无其政治目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的讨论议题是应对核恐怖、保护核材料和核设施、阻止核材料不法行为等主要议题,以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加大合作。所以就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演讲为表现奥巴马政府的立场可以说是做好了铺垫。从奥巴马的演讲上也可以看出其真正的意图,整个演讲共时长29分36秒,除开头一分钟与韩国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些许的互动后,其后的28分钟在身处国内大选压力的情况下以及对韩国外交的“回礼”下,奥巴马把其主要的演讲重点都放在,保护核材料和核设施、阻止不法行为以及在当前大环境下加强各国之间的大团结上。本文通过分析词汇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对奥巴马总统发表从伊拉克撤军演说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意义。

2.语料分析

2.1 分类

分类是指用语言所赋予外部世界的秩序,语篇通过选择词汇的应用从而对人物以及事件进行描述,使其能够被可以谈论。人们在具体给事物贴标签时会被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模式、立场以及自身的情感意识等因素所影响,因此,即便是对同一件事件或事物的描述,不同的人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比如:

(1)Korean Americans, including a man born in this city of Seoul, who came to America and has dedicated his life to lifting up the poor and sick of the world.

(2)I’ve also seen the bonds in our men and women in uniform, like the American and Korean troops I visited yesterday along the DMZ.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奥巴马总统认为美国代表着自由、尊严和民主,美国是自由世界的领袖、韩国的重要盟友和伙伴。奥巴马极力赞扬韩国人民的优秀品质、着力突出韩国人对美国做出的贡献。奥巴马还多次使用了“alliance,bond,connection,friend”等描述美韩友好关系的词汇,在激起韩国听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两国良好友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 及物性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经验意义是借助及物性系统来建构的。及物性是指一个语义系统,它的作用就是把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与主观感受分成若干个“过程”。语篇对具体使用哪种过程类型的选择往往会受到语篇的类型以及体裁的影响。选择亦或是不选择哪类过程其目的都是来表达一定的文化、政治亦或意识形态的意义”。根据我们对语料所使用的过程类型的统计,使用了3 个存在过程,8 个心理过程,16 个关系过程,6 个言语行为过程和42 个物质过程,下列表显示的是语料中所使用的过程类型。

2.2.1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亦或是“认知”等心理活动的一种过程。心理过程有两个参与者参与,一个参与者是拥有主体意识的感知者,另外一个则是作为感知者所感知的对象。心理过程可以细分为表示情感的、认知的以及感知的心理过程。在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当中,表示情感和认知的心理过程出现了3 次,而表示感知的过程出现了2 次。下面的例子是奥巴马在这次发表的电视演讲当中出现的表示心理过程的具体实例:

( 1) I know there are those who deride our vision.

( 2) I was proud to nominate him to lead the World Bank.

(3) The past three years have seen the great damage that the nuclear weapons have made.

其中例( 1)是表示认知的心理过程,例( 2)属于情感的心理过程。例( 5) 比较特殊,它是一个表示感知的心理过程。但是,我们注意到感知者的主体不是人,而是被拟人化的this year,实际上整个小句是由原先的物质过程转化而来的,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物质过程来表示同样的经验意义。The nuclear weapons have caused great damag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past three years”被拟人化了,“the past three years”似乎是作为一个拥有主体意识的人见证了核武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其成为客观存在的、不可争辩的事实。

2.2.2 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哪一种关系的过程。关系过程可以分为“归属”以及“识别”两类。归属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属性和载体的位置不能互换;“识别”类指一个实体确定另一个实体的具体身份,被确定身份的实体成为“被识别者”,起确定作用的实体成为识别者。别识别者和识别者的位置关系比较灵活,可以互换。在奥巴马发表的演讲中,关系过程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共出现了16 次。例如:

( 4) Koreans are a proud people.

( 5) Ending this war is not only in Americans’ interest – it is in our own.

( 6) Emerging democracies are potential partners.

( 7) Our troops are the steel in our ship of state.

例( 4),例( 5),例( 6) 属于归属类的关系过程,而例( 7) 是识别类的关系过程。奥巴马用关系过程来表达自己对韩国人民的看法,对美国反对核武器、核试验的赞赏。

2.3 情态

从高情态动词的具体使用情况来看,高情态动词“will”在演讲中共使用18次,占全部情态动词使用42.6%。表现了美国在应对核恐怖、保护核材料和核设施、阻止核材料不法行为方面的决心。

(1)This is the decision you must make.

(2)Iran’s leaders must understand, they, too, face a choice

(3)Iran must act with seriousness and urgency.

(4)Iran must meet its obligations.

(5)This is how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work in the 21st century.

(6)Like our vision of world without nuclear weapons, our vision of a Korea stands as one may not be reached quickly.

从上文的例子当中可以看出,奥巴马连用4个高情态动词“must”对伊朗在核问题上选择的“拒绝和欺骗”的道路进行坚决回应。其真正目的在是在于借第二天召开的韩国峰会施压伊朗政府。对世界宣扬伊朗的不法行径,以期得到韩国人民的赞同。例(6)中奥巴马在形容朝鲜和韩国的统一上,用了低情态动词may,一方面是陈述两国统一的路还很漫长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求韩国为反核联盟,将两国划清界限,寻求同盟。

3.结语

批评性话语分析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能够将语言形式的分析和语篇的社会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语篇是语篇的生产者在语言形式和意识形态两方面进行筛选、权衡与选择的结果,选择就是意义。通过对奥巴马总统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发表的演讲的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发现,奥巴马总统在其演讲中不时透露出自己的政治立场。不仅符合韩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利益。通过对文本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看出演讲反映了美国政府对核武器试验及持有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政论家的演说通常是政治家向大众灌输其政治意图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对本文的分析, 作者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政论演说的语言敏感性和批判性意识。

参考文献:

[1]

[1]Mayr, A.Language and Power: An Introduction to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2009

[2]Blommaert, J.Discours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2005

[3]黄晓英.日本地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

第8篇

关键词: 奥巴马连任演讲 模糊语研究 语用理论

1.引言

奥巴马是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2012年又再次击败对手获得连任。美国人甚至世界上更多的人都相信:如果说有一个人的演说艺术可以登峰造极的话,就非他莫属了。他自己写作的演讲更多出于个人思考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他更可信、坦白和透明。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的演讲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说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巴马的成功就是他演讲的成功。正是因为如此,奥巴马当选之后,他在各种场合下的演讲都被作为范例仔细研究。有不少学者用Halliday的语言三大功能对奥巴马就职演讲进行研究分析,特别是语言的人际意义分析(钟丽君,2010;钟声,2009;魏兴顺,2009);或是对其进行语用移情分析(吴兴东,2012);或是对其进行篇章分析;还有对其修辞、主题及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然而,很少有人对奥巴马连任演讲模糊语的使用进行分析,本文拟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奥巴马连任演讲。

2.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语言既是模糊的,又是精确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内部及本质特征,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模糊现象,但直到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才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论,这一理论提出后,在各个领域引起很大的反响。模糊理论在语言学界的应用便产生了模糊语言学、模糊修辞学等相关的新兴学科。1979年,伍铁平先生的《模糊语言初探》标志着国内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模糊语音、模糊词语、模糊语法及模糊语义。模糊语音。模糊语言就是指在语义、语音或语法方面存在着界限不清、类属不明,或者在性质状态方面存在亦此亦彼、非此非彼,即中介过渡性的语言。模糊语言有三大主要功能:言语作为传达信息的基本手段,它所执行的功能有两方面,第一,概念功能,即话语的内容;第二,语用功能,言语体现说话者的态度和状态,与情境相融,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动[1]。模糊语言的表达功能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模糊语言的人际沟通功能,主要有: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通过赞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谦虚使对方的心理得到补偿或平衡;正确地运用模糊语言,模糊交际双方的关系,使交际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二是从模糊语言的文学表达功能出发,信息含量丰富,富有弹性和张力的模糊语言是文学美赖以产生的基础,文学离不开模糊语言,文学作品中意境美、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的创造须借助于模糊语言,并依据文本生成后的接受过程提出了意境本体、意境变体与形象本体、形象变体的概念。所谓意境或形象就是意境本体或形象本体产生以后,在听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不断地形成意境变体或形象变体的意境或形象发展史。三是在增强信息传递效果方面,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得体性和表达效率[2]。Joanna Channel将模糊表达的交际效应归纳为以下十种类型:(1)给予适当的信息量;(2)故意隐瞒信息;(3)使用有说服力的语言;(4)词汇鸿沟;(5)缺乏具体信息;(6)位移;(7)自我保护;(8)权力和礼貌;(9)非正式的场合和氛围;(10)女性的语言(Channel,2000)。对奥巴马连任演讲的分析发现: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除此之外,还大量使用了模糊形容词副词、模糊名词。

3.模糊与语用移情

模糊词汇主要有模糊代词、模糊形容词副词及模糊名词。在奥巴马的连任演讲中,存在大量的语言模糊现象。其中模糊语的使用并非是说话者的错误所致,而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采用的。“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的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它既有语用语言的问题,又有社会语用问题,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心声、表达用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心态和意图。社会语用问题涉及言语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当然也涉及语境。这种移情主要指言语交际双方都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看法,从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3]。在奥巴马的连任演讲中,人称代词we的使用频率相当高,高达50次,它在演讲中存在模糊性,所指不明确。指示语的模糊在于所指不明确,当所指确定,这种模糊性便消失了。Biber指出,在语用学中,we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包括性的we(inclusive-we)”,即包括听众和“排除性的we”(exclusive-we),“即排除听众”。“我们”就“我”而言,将对方包含在内,会使对方听起来倍感亲切,拉近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距离,还能增强演讲者话语的说服力,增强语用效果,更好地完成交际目的[4]。例如:

(1)We may have battled fiercely,but it’s only because we love this country deeply and we care so strongly about its future.

在这个例子中,模糊指示人称代词We既可包括奥巴马及其听众,又可指向部分人,由于其模糊性,指代不明,可使听众直接将自己包含在内,从而拉近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距离;从交际心理学角度看,说话人在说话时应尽可能注意到听话人的存在和对话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听话人自觉地融入交际情境。使用“包括式”的指称方式通常有利于营造情感相通、亲切融洽的交谈氛围,模糊人称代词We具有移情的语用效果。

4.模糊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合作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人们用言语交际,其实就是传递信息来影响受话人,实现双方的互动,达到自己言语的目的。在交际过程中,除了合作原则以外,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在言语行为中渗透尊重对方、保护对方自尊心的礼貌信息,是信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遵守社会礼貌规范。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也是对合作原则的完善和补充。这些社会礼貌规范就是礼貌原则的内容。模糊语的使用在满足说话者本身的意图之外,同时也可以符合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例如:

(2)To the best campaign team and volunteer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The best.The best ever.

(3)But despite all our differences,most of us share certain hopes for America’s future.We want our kids to grow up in a country where they have access to the best schools and the best teachers.A country that lives up to its legacy as the global leader in technology and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with all the good jobs and new businesses that follow.

(4)We may have battled fiercely,but it’s only because we love this country deeply and we care so strongly about its future.

以上三例中的黑斜体均为模糊语,这些词语具有模糊性是由于定义域不同而引起模糊语言语义值的变化。何谓“好”、“最好”、“史上最好”、“激烈地”、“深深地”、“强烈地”及多少为“一些”,这些都会由于标准不同而发生变化,政治演说有明晰的政治目的,演说者等候着引起普遍的支持,政治演说具有强烈的传染力。为了达到目的,演说者的措辞应简洁而准确以获得听众的支持和认可。在以上三例中模糊语的使用,高度赞扬了竞选团队的表现,对于美国未来的描述相当美好,传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对未来的高度关心,将奥巴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必将引起听众的共鸣而获得支持。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规定,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不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而在方式准则中提出了简练的准则;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则表示应尽力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力夸张对他人的表扬。例子中模糊语的使用表达了他人的感谢,丰富听者所需的信息,并不纠缠于不必要的细节,以模糊语表达确切的意思。在这里模糊语的使用恰恰符合了格莱斯和里奇所提出的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

5.模糊与预设

预设最早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弗雷格在《意义和所指》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通过一个句子做出声音时,必然存在显而易见的预设(前提),即在声音中所用的专有名词必有所指,用逻辑公式表述则为:“当且仅当A为真,B也为真;当且仅当A为假,B仍为假,则,A以B为预设。”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在《语义学》中便把预设定义为:“言者S在讲话语X时认为Y必然是真实的。”[5]

预设可以进一步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从命题或语句的真假角度来定义和考查预设的,主要研究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不考虑说话人或者作者及听众对语言和知识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语用预设在语义预设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语言的人和环境,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限制信息。语境中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说话者的知识状态等因素都和预设有关。预设是理解的前提和推断话语含义的基础,如果说话者故意预设未知或错误信息,话语就取得不同寻常的模糊效果。

(5)And I wouldn’t be the man I am today without the woman who agreed to marry me 20 years ago.Let me say this publicly: Michelle,I have never loved you more.I have never been prouder to watch the rest of America fall in love with you,too,as our nation’s first lady.Sasha and Malia,before our very eyes you’re growing up to become two strong,smart beautiful young women,just like your mom.And I’m so proud of you guys.But I will say that for now one dog’s probably enough.

这一小段语用预设表明,奥巴马所述为真,则他向听众树立了他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感恩家人的有情有义有责任的男人的形象,从而提高了听众对他的认可度。然而,此句的预设是否为真,尚不得而知,因而也达到了模糊效果。而此段中大量使用情态模糊词,模糊动词,以及模糊限制词等的目的并非是模糊的,而是明确的,那边是打动美国选民,获得他们的认可,当然是为了得到家人的支持。

6.结语

模糊语言的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对模糊及模糊语言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客观世界与语言的模糊性,有利于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片面追求明晰而形成的单向思维,准确有效地使用模糊思维及其相应的语言形式。本文只是对单一语料进行研究分析,使用语料库对模糊语的语用目的和语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会有更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凤双.美国国情咨文中模糊语言研究[D],2011.

[2]连文斌.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研究[D],2008.

[3]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11-15.

第9篇

当首脑先过“辩论关”

很多国家的首脑在还是候选人时,往往要经历竞选辩论这一关。在辩论会上,候选人要直接面对选民尖锐的提问,还要当场应付对手的挑战,稍有不慎,将在电视观众面前丢分,直接影响那些摇摆选民的投票意向。因此竞选团队会在本党内部物色充当辩论对手的替身,提前演练,尽可能排除临场意外状况。

卡梅伦练唇枪舌剑

英国首相卡梅伦之所以能成为政治明星,其演讲才能功不可没。2005年,卡梅伦竞选英国保守党领袖,他发表了一个充满感染力的演讲,直指保守党要进行彻底改革。

卡梅伦的演讲获得长达3分钟的掌声,最终令他从普通保守党议员成为保守党领袖。5年后,他成为英国首相。

有分析称,卡梅伦演讲不爱用很长的词。“他从不准备演讲提示纸条,全靠记忆力和冷静。”曾经跟拍卡梅伦的摄影记者说,“每次上台前,他都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凝神思考上台后要面对的各种情况。”

演讲创意出自总统

如同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在不断重复一样,奥巴马演讲时也喜欢用排比的句式。奥巴马能够自如地控制声音,必要时,他会将语速放缓,音调放低,然后突然暂停来制造效果;另外一些瞬间,他加快语速,提高声调来强调重要的词语。

奥巴马很多重要演讲都是他本人的创意,他会连夜写出演讲稿提纲,然后交给他的写作专家传阅。

铁娘子特聘语音教师

虽然功成名就的政客大多口才非凡,但这却并非完全是天生的,很多政客在成名前都进行过打磨。

奥巴马据说曾向好莱坞明星乔治・克鲁尼请教演讲的策略及着装问题。法国总统奥朗德演讲时,左手握紧拳头贴近前胸,右手高高扬起在空中挥舞,身子微微前倾抵住演讲台,这是在模仿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第10篇

关于奥巴马的成功,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归功于互联网。奥巴马年轻、新锐,深刻领会互联网精神,在竞选当中把Web2.0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毋容置疑,是互联网助他圆了美国梦:于是奥巴马互联网政治旋风越刮越猛,从美洲大陆刮到了亚洲日本,惊动了日本政坛,使日本的政治家们几家欢喜几家愁。

美国《新闻周刊》以《日执政党畏惧奥巴马效应》做标题剖析了日本互联网政治特色和日本政界应对奥巴马互联网效应的对策。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刊分析报道的依据以及“奥巴马效应”对日本选举文化到底有多大冲击,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日本公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留学生、青年作家加藤嘉一。

日本的互联网政治还没有形成气候

随着候选人通过互联网动员支持者和接收捐款,互联网可能正在改变其他国家的政治形态。在美国,奥巴马已经证明了自己是这门新艺术的大师,他的网站创造出了一个创纪录数额。然而在日本,互联网竞选活动仍然被证明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该国的政治统治集团畏惧媒体潜在的巨大改变力。加藤嘉一说,《新闻周刊》引用的素材都是事实,作者的分析也很到位。日本是世界上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之一:60%以上的公民拥有高速宽带,电子商务也在蓬勃发展。日本人写博客的比例比任何国家都高,政治家们的确会使用网络来做一些事情,但都是生活琐事,很少谈论政治。主要原因是日本人不太喜欢公开表达政治意见,尤其是不会通过互联网来表达政治意见,日本人上网的目的和动力是讨论社会问题,与社会互动。日本的舆论基本上是电视和报纸垄断的,广播的影响力已经是微乎其微,互联网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力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它不可能改变日本的政治形态。

在日本政坛更深层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政客们不拿政策来斗争,执政党和在野党都乐意谈论对方的丑闻。奥巴马胜选之后,日本政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些人确实很担心这种互联网效应会不会渗透到日本的选举当中。至少有一股力量正在努力推动改变:反对党日本。“自民党固执地以为,更广泛地利用互联网将有利于。”身处议会上院的党员KanSuzuki说,日本的执政党带着畏惧目睹了奥巴马利用互联网大获成功。自民党不希望看到奥巴马现象在这里发生。

加藤嘉一说,日本最近非常流行政客出书,政治家自己写书,比如安倍、麻生在内,包括其他政治家都写过。这既是政治家的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拉票的过程。政治家们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他们在其网站上介绍自己的书、写日记谈自己对生活的感言。也有人用得比较巧妙,比如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她是一位精通媒体的政治家,她曾经是媒体人。小池百合子先是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或者通过参加电视、报纸和杂志组织的一些座谈会,然后把在会议上的发言内容上载到自己的网站。电视座谈会是日本近年来比较盛行也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很多政客愿意去电视台参加这类节目,跟媒体人或者社会评论员聊天,以此来扩大传播效果。再就是日本的纸质媒体很发达,日本人非常爱看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已经超过1000万了。因此,今天的日本仍然是报纸、电视占主导地位,互联网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网络政治变化不会太快,奥巴马效应在日本政坛短时间翻不起大浪。

Change,奥巴马效应的关键词

奥巴马之所以能够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方,除了使用互联网这个现代科技作为利器之外,还有他的个人魅力。加藤嘉一对奥巴马的演讲风格颇为赞赏,称他是21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之一。他说,21世纪社会形成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同感。一个政治家,一个年轻人,一个企业家,一个媒体人如何取得大家的认同感,这很关键。上个世纪以建设信息社会为目标,大家强调的是怎么样通过咨询公司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把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主要是内在的。但以后,不光取决于你内在的知识和智慧,还要看你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你如何取得大家的认同感,这一点奥巴马做得非常成功。他演讲的内容符合民心,他演讲的方式很有感染力,人们听得很过瘾。Change(变化、变革)这个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容易被人接受。加藤嘉一说:“据我了解,中国不少年轻人也很喜欢奥巴马,这恐怕也是受change这个词的感染,今天的中国对change的感受比任何国家都更加深刻。过去的30年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奥巴马提出的change应该翻译成变革,变革和变化是有区别的,变革是指改变事物的本质,而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产生新的情况。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心思变,奥巴马的change不仅代表了他未来的执政理念,也表达了社会公民的意愿,所以才有了一呼百应的效果。因此奥巴马效应的关键词除了互联网,还有change。

日本现在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对奥巴马的关注主要是他的变革。就是前面谈到的change。奥巴马的演讲非常有技巧,日本国民多数对英文的理解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奥巴马的“change,we need,Yes,we can……,Yes,we can……Yes,we can,”等一连串简单的句子既具有感染力,又富有号召力。日本电视台主持人在节目开头或结尾也是喜欢用“change”或者“Yes,wecan,”于是“change,Yes,we can,”很快成了日本年轻人的流行语。

加藤嘉一还告诉记者,受奥巴马效应的感染,日本很快出了奥巴马自传,但日本人对他的内涵和成长过程并不感兴趣,这是因为现在日本有很多人对现状不满,经济不景气,政客互相揭露丑闻等,国民已经很烦了。奥巴马这种新的演讲形式在日本国民当中起到了一种兴奋剂的作用,奥巴马和change对日本年轻人来讲就意味着“帅”或者“酷”,仅此而已。

变化势在必行

有人戏言,不会用互联网的当不好总统。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政治家们不仅要学会使用互联网,而且要深刻领会互联网精神,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帮助他们完成施政目标。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有非常长远的战略规划,比如e一日本和u一日本。但在选举中要想使用互联网,就会面对历时58年的选举法。(该法最初适用于印刷品,但现在已扩展至也涵盖虚拟事宜。)一旦正式竞选开始,候选人将被禁止更新其主页,或修改博客――播客是允许的,因为法律只适用于文字和图片,政治声明,或发送竞选短信到手机上。附加法规禁止捐助者通过在线使用信用卡支持候选人,这点有效防止了网上筹款。

除此之外,还有非正式的限制手段。约80%的日本宽带基础设施都由一个公司所拥有和经营――日本电报电话公司;该公司被批评为利用其占垄断地位的光纤网络,损害意图提供其它服务内容的竞争对手。这家以前归政府所有的公司于1985年私有化,但其经理人仍和执政党自民党和官僚阶层保留密切联系。同时,全能的日本总务省不仅制定国家电信战略,而且管理网络,从而身兼球员和裁判的双重角色,而这种角色关系在其他国家通常是分离的。其结果是,权力系统的批评人士担心存在赞成维持现状的倾向。

正如庆应义塾大学的Kim Jung Hoon教授在游说日本网站自由化时所说的那样,日本“由一个非常稳定而陈旧的政治制度所统治。”Kim Jung Hoon说:“政治家、官僚、媒体和大型企业都是紧密关联的。基本上说,他们想要制止和消除任何变化的可能。而互联网正是变化的一个主要来源。”

第11篇

如果奥巴马遵循竞选的老路,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毋庸置疑的是,奥巴马最终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You”时代营销课。数字化时代,无论是政治营销还是商业领域的营销,谁掌握了与消费者“分享与互动”的时代脉搏,进而自下而上地建设品牌,谁就有可能驶入品牌的“快车道”,获得成功。

让我们一起看看奥巴马是如何借助草根营销的力量,从原本默默无闻的“个人品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品牌”。

“变革”的品牌定位

奥巴马今年47 岁。两年前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时,他也不过是一位资历尚浅的联邦参议员,任职时间不足四年,而且没有任何骄人政绩可言。美国人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2004 年他在全国大会上的演讲和他撰写的一本畅销书。

可以说,那时的奥巴马完全是一个新品牌,没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更无从谈起。如何在选民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呢?一个清楚、差异化的品牌定位至关重要。奥巴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变革”的定位,这完全顺应了大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奥巴马来说,提出“变革”的主张适逢其时。布什八年的执政,其政绩如何?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这两场海外战争,大量消耗了美国的人力、财力,美国人民日益感到厌倦与疲惫。自2006 年秋天始,反战即成为了美国的主流民意。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更是打碎了多少人的美国梦。选民对“变革”的要求更为强烈,也更为迫切。

针对选民对于布什执政政策的不满,奥巴马提出“变革”的主张,真是深得人心。“变

革”成为奥巴马的代名词,即便是遗传自父亲的咖啡肤色,也没有为奥巴马带来太多种族困扰,反而成为他标立“变革”的一面旗帜。当选举结果尘埃落定时,美国媒体由衷地感叹:不是说奥巴马有多么伟大,而是美国人迫切需要变革。

反之,与深刻了解民众愿望的奥巴马相比,他的竞争对手麦凯恩对于选民心理的把握不到位,在经济、政治等政策主张依旧没有同布什政府撇开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令其失去了部分选民的支持。

引领一场“运动”

“变革”的品牌定位无疑是美国选民接受,并且迫切需要的。对于像奥巴马这样一个草根出身的总统候选人,没有背景,没有大财团的支持,所以他能够仰仗的就是,也只能是广大的选民。

如果让选民爱你,穿上印有你画像的T恤衫,原谅你的缺点,并且死心塌地追随你,那么就从超越理性的利益点上同他们建立联系吧。选举总统经常就是一瞬间的感性决定,这同消费者总是做出非理性购买决定有些类似。奥巴马深谙激励之道。他的竞选活动构思了一系列清楚、鼓舞人心的价值观:希望,行动,变革,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途径建立信息的一致性。这些价值观被直接转化成简单易懂的口号,“我们能够相信的变革”以及“Yes,we can”( 我们能够),这些都体现了奥巴马的品牌价值。

通过热情洋溢和激情四射的演讲,奥巴马传播着自己的主张:处于困难当中的美国和美国人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变革是为了让美国人安居乐业。这让选民感受到,奥巴马其实所承载的就是全体美国人的梦想,美国人的希望。

于是,竞选不再单单是一场政治争斗,它已经转变成美国人追求梦想的一场运动。许多年轻人放弃了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观念,充当志愿者和组织者。那些已不再年轻的人们,也甘愿冒着严寒酷暑,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进行竞选宣传。

奥巴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竞选,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而是千千万万个“奥巴马”

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结果就是千千万万个“奥巴马”在同麦凯恩竞争。这些支持者同奥巴马分享着共同的目标“Yes,we can”。记住,这里的是我们能够,而不是我能够。难怪奥

巴马获胜之后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场胜利真正属于谁,它属于你们,它属于你们。

“Yes,we can”这段全力重塑美国人民信心的演讲,不仅仅是奥巴马的宣言,也是竞选团队的竞选台词和选民参与的脚本,它是关于参与和分享,是一场关于梦想和希望的“运动”。

奥美全球首席执行官Shelly Lazarus 曾说过:你能让你的品牌领导一种运动吗?我想奥巴马品牌做到了。

社会化媒体是功臣

《纽约日报》称:“2008 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互联网成为这次美国大选影响民意的重要手段,那些2004 年美国大选时还不存在的传播渠道如博客、Myspace、Facebook 社区,以及YouTube 视频网站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网上社区将此次大选活动扩散到了美国的各个角落,有些地方甚至从未经历过如此激烈的助选活动。

社会化营销最核心的精神是“分享和参与”,这不仅表现传播渠道的互动性,比如说利用社会性媒体,促进网民之间的分享。更为重要的是品牌建设要真正地由消费者从下至上发起,而不是如以往一样自上而下进行品牌推广。

奥巴马深刻领悟到了这一新时代打造强势品牌的杀手锏。正如美国某知名互动营销公司CEO 所言,奥巴马品牌就是一个社会创建的社区,而不是媒体广告人和活动组织者的创造物。奥巴马品牌文化的核心是“用户自创”,这种文化孕育出独立的草根奥巴马活动,以及网络社区。

整个竞选活动中,“草根主义”是奥巴马品牌传播策略的主打牌。通过有特色的“创

造你的助选活动”,“创建你的奥巴马群”等活动,奥巴马搭建起选民自我组织的草根竞

选体系。奥巴马和团队创造的是一种体验,一种归属感和可触及的品牌体验。他们懂得如何助推与选民对话所产生的力量,这其实是草根营销真正的核心所在。

选民借助YouTube、Mypace 等各种社会化媒体表达对奥巴马的支持。

“我等不及2008 年大选,宝贝,你是最好的候选人!你采取了边境安全措施,打破你我之间的界限。全民医疗保险,嗯,这使我感到温暖……”这是2007 年YouTube网站十大热门视频《奥巴马令我神魂颠倒》中的一段歌词。在视频中,一名身着性感服装的女模特在纽约大街上昂首阔步,她边走边唱。当出现奥巴马穿着泳裤的画面时,这位女模特开始热情展示自己身着比基尼的热舞,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对奥巴马的喜欢。据统计, 这段视频在YouTube 已被点击超过900 万次,并且被无数的网站和传统媒体转载。

今年1 月,奥巴马发表的“Yes,we can”的演讲,就被支持他的艺人William 制作成

了宣传歌曲, 在互联网口碑传播的效应下,该视频在YouTube上创造了600 万的点击量。最初视频只发表在William 的博客上。之后接到了许多团体的电话,说希望制作自己版本的“Yes,We can”视频,为此奥巴马的支持者们创建了网站,它成为奥巴马自创内容的社会性团体。

奥巴马在Facebook 拥有一个包含230万拥护者的群组,而在最流行的视频类网站YouTube上,仅仅在一星期,其竞选团队就上传了70 个奥巴马的相关视频。Myspace 和

Facebook上,奥巴马的专题网站上聚集了数以百万计的忠实粉丝,这些人活跃在各个社

区,为奥巴马助威。

此外,奥巴马的社会化营销也为他赢得了大量捐款。据估计,奥巴马筹集的超过5.2亿美元的竞选经费中,估计超过85% 来自互联网,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100 美元的小额捐款,积少成多,使得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筹款最多的总统。

难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美国最著名的政治博客Huffington Post 主编阿里亚娜•胡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等人都一致认为互联网,特别是社会化媒体是成就奥巴马总统之路的关键功臣。

草根营销,从网络走进现实

美国堪萨斯州。7 月初的一个天气闷热的上午,一家便利店的停车场聚满了一家家前来购买烟花的人们,后天就是美国的国庆日。人过中年的银行职员Merrilee Meisner 与网络咨询师John Patterson 坐在院内木桌前交谈着,桌子上面堆满了选民登记表。

这是两人的首次会面,他们是通过奥巴马网站认识的,这个网站能够帮助奥巴马的支持

者与当地同行者建立联系,并一起组织活动,比如像这次Patterson 组织的选民登记活动。

堪萨斯州向来是的势力范围,自从1964 年始,就没有支持过一位总统候选人。但是,Meisner 说她不介意,她们会努力为奥巴马争得更多的追随者。就是这样星星点点的草根网络,让奥巴马在与希拉里的对决中,以3:1 取得胜利。虽然从奥巴马官方运动那里得到的支持很少,但是这些小群体会自动聚合在咖啡店、家里开展选民注册活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以前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位选举人工作过。

上述是美国媒体“Boston Global”的一段报道。

这只是奥巴马全国草根营销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像这样的社区草根活动遍布美国50 个州。通过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整合活动,奥巴马克服了在主要竞选地区缺少根基的劣势,这种融合能够让选举活动更好地利用草根粉丝群的力量。仅在堪萨斯州就争取到了37000 名奥巴马的支持者,而2004 年这里只有1700 名。

奥巴马最后以压倒性胜利赢得大选,不仅拿下了所有的传统蓝色州,而且夺得了长期以来支持共和党所谓多个红州,如佛罗里达、弗吉尼亚、俄亥俄、科罗拉多和内华达等州。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这种地毯式草根营销的功劳。

奥巴马竞选活动副主管Steve Hildebrand称:据估计,我们70% 的志愿者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广告和活动的宣传非常重要,奥巴马的辩论表现也很关键,但是我们还会投入大量资金组织选民,让他们参加全民公投。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他们熟悉的人,或是社区的邻居传递的信息,而不是电视上看到的,或是某个他所居住州之外的第三方告诉他们的。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竞选版图。

总的来说,奥巴马品牌塑造以及品牌推广传播都非常成功,它为未来的政治营销提供了范本和蓝图。最重要的是它让人们了解到:候选人,就如同品牌一样,在21 世纪是要从下至上建设的,而非自上至下地打造。

相关链接

奥巴马的社会化媒体优势

奥巴马最终赢得了2008 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在这个过程中,他究竟从社会化媒体方面得到的支持有多少呢?下面就是在线信息统计服务商Trendrr 的一些数据,他们清晰地表明奥巴马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方面的优势。

博客

2007 年,有许多博客作者在博客中评论了奥巴马和麦凯恩( 我们很难说这些评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而今年8 月之后,有接近5 亿篇博文中曾经提到过奥巴马,而在同一时期内,只有1.5 亿篇博文曾经提过麦凯恩。

Twitter 和MySpace

第12篇

关键词:衔接; 就职演讲; 语篇分析

1.引言

衔接被归为语义学的范畴,它代表语篇内部各要素间的语义关系。衔接手段有5大类,即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前四类统称为语法衔接。而词汇衔接又可细分为重复、同义/反义、和上下义等。以上各种衔接方式是建立语篇衔接和分析语篇的重要手段。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说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其中修辞手段,特别是衔接手段的运用。通过对演讲词进行语篇分析,有利于读者充分了解演说者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演讲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角度来分析奥巴马2012年的总统任职演说词,帮助读者了解该演说词中运用的主要衔接手段和取得的相应效果,并总结出这篇演讲词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2.语法衔接的运用

2.1照应

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即语言内部的联系,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人称照应包括人称代词、物主限定词和物主代词。在文章开头四段中,“you”出现的频率高达9次。我们分析一下这场演讲的背景即可明白作者的意图:这是一场奥巴马在总统大选获胜后作的一次胜利的演讲,台下面对的是亿万美国大众,包括支持他的选民们。

例如在第5段表达对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敬意的环节中,作者仅提到了2次I和一次him,大部分句子都转而使用了we作主语,把重点放在“我们”(we)都同样关注美国的未来上,十分巧妙的淡化了奥巴马和罗姆尼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突出了团结和进步的主旨。

指示照应是指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在这篇演讲稿中指示词“that”和“this”的使用最为普遍。第27段集中体现了指示照应的运用。其中的“incredible daughter”即是前面提到的“his eight-year-old daughter”,因此使用“this”来表示空间上的近。尾句中的“father”和“room”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说话情景相隔较远,所以都使用“that”来形容。

比较照应存在于小句结构中,属于内指的范畴,可分为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二者都是将某事物用前文中提到的事物进行质或量的对比,起到衔接语篇的效果。

演讲稿较多的使用了“more”进行特殊比较照应。第19段中的“more determinate”和“more inspired”是演说者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对比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时间上的照应关系。

2.2替代和连接

替代指用一个替代词取代语篇中的某一成分,可细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省略指某一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参照语篇的上下文来找回,也称为“零式替代”。第13段使用了小句替代的衔接方法。参照前文可以看出作者用“did”替代了之前提到的“these arguments we have”。这样不但使语篇前后承接,而且还传递了对比信息,使新信息更加突出。

连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一种运用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不同成分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的衔接手段。语篇连接包括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四种语义联系。演讲稿主要使用了增补连接的衔接手法,特别是大量运用了连接词“and”,这样能够将句与句之间的信息有效联系起来,使语篇更加流畅连贯。第2段连续使用了两个因果连接来构成排比,以表达自己对听众的感激之情,读起来情真意切、振奋人心。

3.词汇衔接的运用

3.1 重述

重述指的是一个或者几个词项在同一个语篇或语段中两次或多次出现,可以分为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关系等。重复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语篇中反复出现。这篇演讲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单词“forward”的反复使用。众所周知,“Forward”奥巴马2012年竞选总统的新口号。它在这篇演讲中出现了9次。这不但起到了衔接上下文的作用,同时突出和照应了竞选主题。其次,“spirit”在文章里也重复出现了3次,强调了追逐梦想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第3段中用“road”,“journey”和“way”三个词来表达道路的含义,做到了意义的有效衔接和用词多样性。第18段中用近义词组“straight line”和“smooth path”表示路途之平坦,还“the gridlock”等四个近义词组来阐明国家目前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其中既有隐喻,又有意思的直接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之感。

第24段中的词组“cut their own pay”和“lay off their neighbors”属于反义重述。这两个词组单独来看并无反义关系,但是将两者放在语篇中联系上下文观察,可以发现整个小句的意思是“老板们宁愿削减自己的收入,也不愿意解雇邻里”,这就在意义上体现了明显的反义关系。

3.2分类关系

部分词类在语义上有类属联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使一些词项相互替代或共同出现,这就是分类关系,包括上下义关系,局部整体关系,集合关系等。这在文章中也屡见不鲜。第14段中“legacy”是上义词,“technology”、“discovery”“innovation”等词都是对legacy(遗产/光荣传统)的各个方面的描述,因而属于下义词。上义词和下义词不需要同时出现。如第17段中的“doctor”、“scientist”、“engineer”等词都属于职业的一种,为同下义词关系,但它们的上义词“career”在文中并未出现。

3.3 组合搭配

组合搭配,指意义上相互联系的不同词汇倾向于出现在同一个语境中。组合搭配的类型包括结果关系、修饰关系、预期关系等。词语之间的搭配可以把分布在不同小句中的若干成分从语义上联系起来,达到衔接语篇的效果。在谈及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时,文章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该话题的词汇,如第19段中的“deficit”、“tax code”、和“foreign oil”等,体现了预期关系的组合搭配。

4.结论

从照应的角度看,文章较多使用了人称照应,以“you”或者“we”开头的句子居多,这样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紧密联系起来。比较照应中以“more”为代表的特殊比较使用最为普遍,读起来有慷慨激昂之感。连接方面,作者频繁使用了如“and”“but”连接词来增加文章的流畅度。演讲稿强调用词的简洁和功能性。与语法衔接相比文章中更多运用了词汇衔接。“Forward”的重复出现突出并呼应了演讲主题,近同义词大量运用增添了文章语言多样化程度,反义词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有更利于新信息的传达。此外,作者善于混合两种类型的组合搭配来达到提高语段衔接紧密性的目的。这样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读者可以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更好理解原文的层次和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借鉴文中提到的衔接方法应用于阅读其他语篇或日常写作中。(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Gutwinski,W.Cohesion in Literary Texts.The Hague:Mouton,1976.

[2]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3]郭松.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D].武汉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