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赵州桥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1 09:4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赵州桥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赵州桥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优化策略

在授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安排进行充分的设计,能够让教师提升对课堂的掌控情况[1]。有效的课堂设计需要建立在对教学手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充分分析与综合设计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案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从而提升课堂设计有效性[2]。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线,研究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管理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多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优势,但在重视与应用程度上存在过度情况。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展开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化管理[3]。对于部分课程而言,例如阅读理解课程或学习重点课程,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直观的将信息展现出来,但这些需要学生自主理解的内容无法通过多媒体学习提升理解能力。

(二)评价方式不当

目前多数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也就是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对于学生学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价有时候忽略[4]。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中若没有加入过程性评价则无法了解现阶段课堂设计存在的问题或对学生有哪些帮助。在授课中缺乏立即评价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影响了教学设计的改进。

(三)脱离现实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被激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在课堂举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与关注程度,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优化管理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课堂管理,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工作,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下面就从课前、课中和课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管理策略:

(一)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的课前准备

在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课前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建立在教师充分的准备基础之上,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应在素材上加强收集,做到有备无患。例如在学习《蒲公英》这一课程时,若时间条件允许,教师可采集一些蒲公英让学生在教室内观赏,或在户外让学生观看蒲公英种子随风飞扬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蒲公英这一物体的理解,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课堂管理中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

课堂管理并非单指的是纪律的管理,而是对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管理。因此,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课堂管理中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小学生由于年龄、见识等方面的影响,在学习课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课程以及设计课程时可融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程时,可在课堂导入中引入问题,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将自己见到过最宏伟的桥以及对桥的印象表达出来。之后将赵州桥这一话题引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赵州桥的课程内容,了解赵州桥的来历以及基本信息,将赵州桥与自己心目中最宏伟的桥作对比,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三)课堂管理中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管理和引导,这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潜移默化的课堂管理。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但在应用程度上教师也应有所掌控,不应一味地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应正视多媒体教学这一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判断是否应该采用多媒体方式。相对于文字与图片而言,教师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更能够提升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帮助学生主动思考。

(四)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增加过程性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对整个课程做出过程性的评价,有利于课程的总结和优化,对课堂教学设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不仅在学期末通过考试方式了解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效果,还应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改进学习方法,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过程性评价可从课堂提问方式来了解,让学生详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提升阶段性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自我评价与小组内互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改进。教师也可在讲解完某一课程后,针对课文后的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过程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逐渐改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过程性评价、融入生活经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重视课前准备等方面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

作者:陈培泽 单位: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1:74.

[2]马晓霞,张玲.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v.27;No.12503:277-279.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将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增加其阅读兴趣,提高其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表明,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有利于课堂情境地创设,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实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对事物的兴趣程度有密切联系,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声音、影像等形式展现课文中的情节,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其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以《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为例。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认识生字,同时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幻,感受春天的美好。为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展示与春天相关的景象,那就是柳树、春燕、春雷等。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小草发芽、挑花盛开、冰雪消融等。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春天处处充满生机,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到处都是一派迷人的景象。课件还可以在末尾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亲爱的同学们,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请用画笔记录你身边的春景”等问题,从而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气候等方面展开想象,增加对春天的认识。待学生思考并发言后,教师再播放课件,以绚丽的色彩与优美的文字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其更加深刻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突破学习难点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将课本中静态的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从而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样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其更好地体会课文主旨,掌握关键的知识点,有效突破课本内的重难点。例如在《坐井观天》一文中,其主题就是让学生明白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要不断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而这样的寓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讲解,难以使学生认识到这样的主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式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播放青蛙与小鸟对话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处于井底的青蛙与翱翔于天际的鸟儿,他们身处的环境存在何种区别。另外为了使学生加深认识可以再增加一个实验模块,让学生用硬纸片或课本,将其卷成圆筒状,并透过圆筒观察蓝天,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青蛙所看到的天空的范围。同时可以向同学提问:“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天空只有圆筒那么大?”从而一步一步引出主题,“为什么青蛙和小鸟会对天空有不同的认识?那是因为其余的广阔天空被筒壁遮挡了,而青蛙的天空被那口井遮蔽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注意力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沉闷,学生也易产生倦怠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变幻教学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汲取知识。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赵州桥的形态、作用等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分析赵州桥与其他桥有何不同,了解其特点和功能。这样的授课方式既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影片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桥的形态、特点、建造者、所在城市等信息,通过视觉刺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介绍与此相关的旅游景点,将世界各地的桥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其了解更多关于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像、图形、文字、声音等信息进行综合,通过人机交互操作,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传统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一般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学形式。通过计算机操作,教师可以更加简便地、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动态教学的魅力。例如在《画杨桃》一文中为了向学生展示杨桃在各个角度的形态,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展示杨桃的各个剖面,而不必徒手在黑板上绘画,这样就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为了让学生体验画杨桃的过程,还可以让每位同学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体会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乐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主旨,即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产生冲突时,不应过早地否定他人,而是要思考别人观察的角度是否和自己一样,同时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五、结语

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交互性能够使教学手段丰富多变,也因此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因素。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巧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克服文中的疑难点,掌握课文主旨,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琼.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6):204.

[2]尕玛拉加.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青海牧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6(22):113.

[3]杨秋兰.多媒体融入,踏寻高效课堂的芬芳——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5(21):82.

[4]朱玉芬,崔伟兰.以多媒体教学为抓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52-53.

作者:魏志琴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小学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即依照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的特点,结合教学设计,合理地对现代教学媒体进行选择,从而优化教学结构,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辅助教学,将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增加其阅读兴趣,提高其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表明,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有利于课堂情境地创设,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实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对事物的兴趣程度有密切联系,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声音、影像等形式展现课文中的情节,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其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以《柳树醒了》这篇课文为例。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认识生字,同时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幻,感受春天的美好。为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展示与春天相关的景象,那就是柳树、春燕、春雷等。通过播放课件,展示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小草发芽、挑花盛开、冰雪消融等。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春天处处充满生机,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到处都是一派迷人的景象。课件还可以在末尾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亲爱的同学们,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请用画笔记录你身边的春景”等问题,从而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气候等方面展开想象,增加对春天的认识。待学生思考并发言后,教师再播放课件,以绚丽的色彩与优美的文字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其更加深刻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突破学习难点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将课本中静态的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从而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样的教学情境当中,让其更好地体会课文主旨,掌握关键的知识点,有效突破课本内的重难点。例如在《坐井观天》一文中,其主题就是让学生明白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要不断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而这样的寓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讲解,难以使学生认识到这样的主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式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播放青蛙与小鸟对话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处于井底的青蛙与翱翔于天际的鸟儿,他们身处的环境存在何种区别。另外为了使学生加深认识可以再增加一个实验模块,让学生用硬纸片或课本,将其卷成圆筒状,并透过圆筒观察蓝天,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青蛙所看到的天空的范围。同时可以向同学提问:“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天空只有圆筒那么大?”从而一步一步引出主题,“为什么青蛙和小鸟会对天空有不同的认识?那是因为其余的广阔天空被筒壁遮挡了,而青蛙的天空被那口井遮蔽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注意力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沉闷,学生也易产生倦怠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变幻教学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汲取知识。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赵州桥的形态、作用等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分析赵州桥与其他桥有何不同,了解其特点和功能。这样的授课方式既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图片、影片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桥的形态、特点、建造者、所在城市等信息,通过视觉刺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介绍与此相关的旅游景点,将世界各地的桥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使其了解更多关于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像、图形、文字、声音等信息进行综合,通过人机交互操作,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传统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决定,学生一般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学形式。通过计算机操作,教师可以更加简便地、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学生也可以体验到动态教学的魅力。例如在《画杨桃》一文中为了向学生展示杨桃在各个角度的形态,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展示杨桃的各个剖面,而不必徒手在黑板上绘画,这样就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为了让学生体验画杨桃的过程,还可以让每位同学尝试使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体会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乐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主旨,即当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产生冲突时,不应过早地否定他人,而是要思考别人观察的角度是否和自己一样,同时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五、结语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交互性能够使教学手段丰富多变,也因此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因素。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巧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克服文中的疑难点,掌握课文主旨,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琼.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6):204.

[2]尕玛拉加.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青海牧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6(22):113.

[3]杨秋兰.多媒体融入,踏寻高效课堂的芬芳——小学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5(21):82.

第3篇

一、角色模拟,深入文本

角色模拟,在这里定义为在语文教学中,摒弃主体之我,把自己虚拟于某客观人物而从事该人物相应的活动。角色模拟,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法,不但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能使文章内化为自己的话言。如,扮演全程服务导游员。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介绍优美环境的美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呢?这时,就可以采用导游介绍的方法。即让学生角色模拟导游,把同学们模拟为游客。例如,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后,学生已经对黄山产生了美好的遐想,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加喜欢黄山呢?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不失为一种良策。这就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于黄山的爱,把黄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通过角色模拟,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加深了课本中对黄山描述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样,如《五彩池》、《桂林山水》、《庐山云雾》等文章,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二、仿写课文,内化语言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样本,具有典型性,示范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文这一资源,更加深入地内化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呢?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石狮子嬉戏,我让学生读了自己喜爱的狮子形态:他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在学生感悟了这段文字后,老师可设计这么一个问题:“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帮助作者继续想下去,用‘有的狮子(

),好像(

)’进行想象说话。”

当然,教师的指导不止于此,还要让学生了解“七七”历史事件,观看枪林弹雨中的狮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当时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因此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请你联系当时的情景来改写或补写课文。

成功的教学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以满腔的热情融入文本之中。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这样的课堂,能不充满生命的活力吗?

三、剧情表演,故事演绎

表演节目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个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引入剧情,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课本剧表演。例如,学习《钓鱼竿里的秘密》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并且演一演。通过表演,无须教师多说,学生对李勇的机智勇敢,及日本侵略者的贪婪、凶恶都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还要着重地说一下是哑剧表演。因为哑剧表演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声的小品表演学生看得较多,而无声的哑剧表演秀少见。由于没有了语言这一传递信息的来源,可以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质疑问难,挑战权威

学贵有疑,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被问题点燃。不唯书,不唯上,给予学生鼓励,教师就会感到学生的智慧是一座等待开发的宝库。例如,学了《不合群的小蝌蚪》后,学生提出:《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有些不妥,因为青蛙蝌蚪爱独游,而一群小蝌蚪一同去找他们的妈妈,显然违背了他们的习性;学了《找骆驼》后,学生对于骆驼留下了脚印又有看法,图上画着沙漠,但是沙漠里哪来那么多的树木,老人又是从何而来呢?如果不是沙漠,天不晴,骆驼又走在小石路上,哪来的脚印?学了《群鸟学艺》,学生对于凤凰是男还是女产生了疑问:从第一句话“许多鸟听说凤凰会搭窝,都到他那儿去学本领。”可以看出,“他”是男的。但从猫头鹰想:“凤凰只是长得漂亮,不见得有什么本领……”又可以看出,凤凰又好像是女的……充分地质疑,让学生有了极大的成就感,课堂气氛自然是充满活力。

五、实验操作,形象直观

第4篇

一、整体播放法

将原资料原封不动地在课堂上播放。如果在讲读之前播放,可起到总览全文,整体感知的作用,容易唤起学生兴趣;如果在讲读后播放,可起到总结全文、加深印象、升华知识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如果在讲读中播入,可起到设疑解惑,突破重点、辅助和弥补教师讲解之不足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资料库》中多数课题都可用此方法,至于播放环节和时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恰当安排。

二、分段播放法

将原资料分成几段逐段播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示教师驾驭课堂、运用电教媒体的能力。播放目的更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起到巩固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节奏清晰明快,气氛轻松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如《钱塘江潮》一课,在讲解大潮到来前的内容时,播出观潮的人们熙熙攘攘、翘首以待,以及江面平静如常的电视画面,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大潮到来前的情形。在讲大潮来时的内容时,播放水天相接处出现一道白线,横贯江面,闷雷滚动之声,由远及近,白线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大潮来到近前,白浪滔天,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使学生非常自然地理解了课文这部分内容和描写潮来时的关键词语。再如《黄山奇石》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顺序,逐段播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电视录像,使学生得以逐个观赏、引发联想,之后再播映仙女弹琴等奇石录像时,学生竟然为这些奇石起出各种形象的名字而拍手叫绝了。

三、重点重播法

对于课文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理解消化知识,可采取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播的方法。如钱塘江大潮来到近前的场景,虽已播放过了,但专门对大潮如何冲击江岸,激起冲天巨浪,发出惊天动地之声的壮观景像再播一次,学生不但不厌烦,而且更加全神贯注地去观赏倾听,对这一天下奇观惊叹不已。再如《赵州桥》一课,关于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次,但由于原带节奏较快,有的没有看清,有的记忆不全,有的印象不深。再重播一次,甚至多次,学生也愿带着问题去观看。重点内容重播是非常必要的,《资料库》中多数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静音静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的电视画面和原声信息,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观察得更精确,使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具感染力,可采取重点画面静像播放法,但要求所使用的放像机必须有此功能。如豹突泉的泉眼、赵州桥全景、长城的垛口、黄山的各种奇石;挺拔高大的白杨,大榕树的支持根,爬山虎的须蔓、树枝上的雾凇、蒲公英的种子等。对于重要的声音信息,可采取静音播放法,即遮住电视屏幕,让学生专门注意听声音,在无视觉干扰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去倾听钱塘江大潮声、庐山瀑布声,虫鸣鸟叫声,风声、雨声、雷声等,我们认为更能引人入境,领略大自然的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配音配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有些没有配音乐和课文朗读的电视画面,这种无声资料可留给教师更大的、更灵活的发挥余地。但在整体播放、分段播放或其它播放方法中,为了增加艺术感染力,为了保持与课文讲解同步,可以采用配以合适的音乐和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学生的原声朗读。如《林海》一课中,在对大兴安岭地貌的广而温柔、林海的绿而浩大、花的多而绚丽、资源的广而丰富等特征的描写上,再配上悦耳的音乐及课文解说词,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另外,《资料库》由于在拍摄中受时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场景无法再现,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对北大荒当年“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情景的描写,用《资料库》提供的画面已经解决不了教学需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其它电视资料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配合播放,加以补充,就能使学生了解到当年北大荒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情景,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第5篇

区分两类课文教法

关于课文类型问题,20年前的人教社“统编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独立课文三种类型。新课改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叶圣陶先生早年提出的“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来编排。叶圣陶在《略读指导举隅》的序言中早有论述:“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章,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见,两类课文的价值取向不同,在教学中承担的功能和任务也不同。笔者认为,对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2)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3)积累语言,加大语言训练的力度。(4)加强朗读的训练和默读的指导。而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表现在:(1)内容上,理解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求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2)方法上,教师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他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读懂课文。翻开小学语文教材粗略统计一下,三年级以上两种类型课文各占据半壁江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上述区别很模糊,也很困惑,尤其是对于略读课文的功能定位不准,不知略读课文该教什么,怎么教。在2008年10月的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会上,来自浙江的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略读课《猴王出世》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在此,笔者不敢妄加评判,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在这样全国性的展示课中,略读教学尚且呈现出失位、越位的问题,更何况教师的日常略读教学课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在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关于略读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三为主”法,即“以了解课文内容为主,以学生自学为主,以默读为主”。②“自读交流拓展”法。③“三读法”,即略读课文教学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程序:一读,读准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如果说精读教学的特点是“条分缕析、纤屑不遗、面面俱到”的话,那么略读教学的特点就是“提纲挈领、不求甚解、观其大要”。这是人教社版崔峦老师在教材培训会上提出的,笔者较赞同这种观点。

抓住文本言意特点

文本言意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一般而言,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言语内容而忽略言语形式,正如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所说: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王尚文教授曾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语文教学只要守住了“言语形式”这个门槛,那语文课就一定是上成语文课,而不是别的什么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许多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不准,理解出现偏差,不清楚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凭借文本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的乐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从“写什么”“如何写”两个方面,对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作一番细致的解读,不能一味注重内容的理解、人文感悟、思想分析,要从文本中发掘出具体合宜的“言语形式”,如捕捉统领全文的文眼、把握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指向易被忽略的标点符号、对比同一主题不同课文的表达等。尤其要找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切入点,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一课的第8自然段,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先自由读这一段,划出段中的关联词语,多读几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各异并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之后,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还有哪些神态,再让他们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说一说并写下来。如此教学设计,可谓一举两得,既达到了句式训练的目的,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了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有机统一。

巧用课文导学系统

其实,教材中除了教师所关注的课文之外,还有一些易被忽视的教学资源,如单元导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文中的“小气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这些内容不是可有可无的花边和点缀,它们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承担着特殊的功能和任务,包含着教材编写者对教学的指导和提示。但长期以来,这套重要的“导学助教”系统却被许多语文教师忽略了。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单元导读”为例:“……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句话依次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内容理解方面的,二是表达方法、学法迁移和习作训练上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松鼠》的阅读提示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这段文字言简意赅,指向明确,直接点明了这一课的教学方法。既是对老师“教”的提示,同时也是对学生“学”的指导。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并发挥它的作用,就不会导致我们的教学重心偏离、方法失效了。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习题”第2题:读了课文,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对于此题,教师一般是在完成课文的教学之后进行,作为对全文的总结或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理由是“课后习题”自然是课后完成。然而,笔者认为,这样“言意统一”的问题,浓缩了编者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完全可以将它作为核心问题前置于教学之前或教学之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导读助学”的作用。再如《赵州桥》一文中,在“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处出现了“小气泡”: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此处如教师稍加要求,学生经过朗读和思考,不仅了解了“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语,而且掌握了该句式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积累了新的语文知识。如上所述,教师要正确把握课文的形式特点,树立文体功能意识,区分不同类型课文的任务和教法,利用课文的导学系统,重新审视课文形式特点对阅读教学的定向、限定和促进作用,避免盲目化、随意化、低效化的倾向,让阅读教学更加精彩、给力。

作者:李玉宏 单位:合肥市肥西县新型工业园中心学校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资源;基础教育;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57-03

一、创客教育概述

1.国内外对创客教育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创客运动在全球不断发展。随着创客运动与创客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创客教育随之发展起来。在美国,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创客文化已经在教育中站稳脚跟。大约在2013年前后,美国的众多中小学开始加入到“创客运动”之中,开展“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此后,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并发展迅猛[1]。由于创客教育是一种新生事物,国内外对其定义都有适合自己本土的认知,但还没有统一的界定[2-8]。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创客教育认知的表述,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我国创客教育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根据学生兴趣,融合几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与学科知识,通过创造、探究、体验、分享,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基于创造的学习。

2.国内创客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创客教育作为重在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国内外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高度重视,许多高校、中小学积极探索建设校内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9-12]。2014年,随着教育界、学术界和政府对创客教育的关注,我国将创客教育视为中国未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创客教育在我国已经悄然兴起,并在大踏步地摸索前进。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等城市通过创客空间、创客大赛、创客嘉年华、创客俱乐部、创客教育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大大推动了国内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除高校外,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北京景山中学、温州实验中学等中小学建立了青少年创客基地,创建了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制作、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项目[4][13]。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创客教育,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创客教育工作。而在现今的创客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一支高水平实施创新教育的创客教师队伍。一线教师虽然有着教学技能,但在技术应用和技巧传授上却不能像创客那样灵活丰富。因此,快速培养中小学创客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学校创客教育还没有系统完善的创客课程,因此,研发基础教育学校创客教育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十三五”时期高校正在进行转型发展,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对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但缺乏优秀创客指导教师这一实际情况,笔者设计利用高校学生创新思维和技术资源协助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工作方案,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趋势下,将Scratch编程、机器人、3D打印、激光切割等当前与创客密切相关的热点知识引入课堂,横向研究创客的范围,纵向探索各个分支的深度,摸索构建适合本土的中小学创客基础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引领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意作品,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启发,推进我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二、中小学创客教育流程方案

1.初期

面对学生群体,从能源环保、电子科技两个方面设立专项产品,设置创客基础课程,引领学生感受创客乐趣。在能源环保方面,创客课程研发组依托高校实验室资源,引领学生利用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材料,进行新能源应用作品构建,利用自制超声波污水处理模型,演示环境污水处理过程,增加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电子科技方面,创客课程研发组依托高校资源全力研发适合基础教育学校的机器人创客教材和3D创客工艺设计教材,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延伸体验课“Scratch编程风暴”、机器人创客课程及创新应用、3D打印和激光切割智慧造物应用技术等课程,将电子科技与教学相结合,开展实践学习,让学生感受“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气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外语、物理、数学等领域的抽象知识。

2.中期

开放创客教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创客教师指引下,依靠网络、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帮助学生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设计并分享自己制作的产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探究环境。

3.后期

带领学生参加各级比赛,,申请专利,利用“淘宝同学”等方式分享产品。通过长期的创客教育活动培养优秀创客教师队伍,同时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启发,有益于万众创新思想真正落实。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理论,建立适合本土的总体创客教育支架体系,流程方案如图1所示。

三、中小学创客基础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网络时代,创客教育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来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活动,通过持续的分享与交流,让学生之间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创客教育无需建立大而全的课程体系,可以开设少量的基础课程,例如创新思维训练、一些常用的软硬件工具与技术介绍、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等,帮助学生熟悉创客空间的各种功能。在创客教育初期,创客课程研发组成员依靠网络和多种先进设备,结合学情,开发能源环保和电子科技方面的创客基础课程。

1.能源环保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利用太阳能资源,创客课程研发组计划带领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实验探究。

(1)光伏板组件应用。利用光伏板组件制成不同形状,或者进行组件连接,让学生感受产生更多电力的原理方法。

(2)自制新能源玩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制作各种新型玩具,在玩具内部加入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使玩具在太阳光下任意运动。

(3)污水处理系统模拟装置。利用超声波技术处理微污染水,将选来的水样放入多个锥形瓶,加盖密封,放入超声波清洗槽中,分别在不同处理时间取出一个锥形瓶的水样进行实验指标测定和处理效果研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水样温度及物理变化等,最终帮助学生分析清楚超声波处理微污染水的过程及效果。同时带领学生去高校污水处理实验室参观学习。

2.电子科技

开设Scratch编程、机器人课程、智慧造物课程,将电子科技与教学、创新相结合。

(1)Scratch编程实践教学

Scratch是专为青少年儿童设计的电脑编程语言,从零开始,用它可以很容易的去创造交互式故事情节、动画、游戏等作品。根据做好的教学设计开设Scratch编程创客基础课程,首先介绍Scratch编程软件,让学生了解Scratch软件主要功能和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探索Scratch编程软件,结合喜好学科,进行自主编程,创造编程作品,最后学生汇报展示编程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Scratch软件界面友好,学习Scratch编程,可以使学生对编程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是创客教育中良好的实践素材。

(2)机器人实践教学

机器人教育在基A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创客课程研发组在乐高机器人课程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基础教育教材实际情况,研发机器人创客课程内容,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初步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知识层面的不同,不同年级教育型机器人有一定的差别。低年级学生利用LEGO WeDo2.0机器人完成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机器人创客基础课程,在教师指导下搭建机器人,使用简单编译程序进行指令模拟,从而实现各种创意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后本土化的LEGO EV3机器人课程,根据创客教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创造,搭建和改装机器人以实现其各种功能,并根据教师传授的编程知识编译自己想要实现的任何代码或者指令。具体机器人创客教育流程见图2。

(3)依托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的智慧造物实践教学

按照计划开设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创客基础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智慧设计打印物品。在中小学基础教学中,3D打印技术和激光切割技术可以在各科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即可以以多种方式整合于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例如:语文教学中,小学五年级《赵州桥》的说明文教学,利用3D打印技术,协助学生打印出赵州桥的模型,可以很直观地观察、欣赏赵州桥的整体及各个部分的构成;数学教学中,中小学都有关于立体几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都是难点。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自己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实物,在打印出来的实物上利用激光切割机斜切一刀,再对截面图做进一步的测量、计算,自己就会得出结论,最后再进一步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化。

四、对于创客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创客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发现依托高校优质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基础教育学校创客教育实践,方法可行,其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示范课程方案及方法。

创客教育初期,依托高校智慧资源,设计创客教育基础课程方案,根据方案研发能源环保和电子科技两个方面的专项创客教育产品。实施方案时,能源环保方面通过项目示范引领,电子科技方面研发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机器人创客基础课程和依托3D打印和激光切割技术的智慧造物实践教学课程,这些课程方案的设计,一定能为创客教育初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创客教育的中期和后期实践过程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启发,从而为基础教育学校真正落实创客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飞,张宝辉.中国创客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数字教育,2016(3):20-25.

[2]Anderson,C.Makers: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M].New York:Crown,2012.

[3]张磊,江奇,尹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创客教育发展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5(5):9-11.

[4]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5]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6]李大维,谢作如.创客眼中的创客教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4):4-8.

[7]谢作如.从机器人、STEM到创客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7):8-10.

[8]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21-29.

[9]Halverson,E.R.&Sheridan,K.The maker movement in education[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14,84(4):495-504.

[10]Martin,L.The promise of the Maker Movement for education[J].Journal of Pre-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 (J-PEER),2015,5(1):30-39.

[11]Hatch,M.The Maker Movement Manifesto:Rul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new world of crafters[M].New York:McGraw-Hill,2014.

第7篇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让学生迅速地集中起注意力,饶有兴趣的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以诗句、谚语、歌曲等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指引。在导

入新课之时,可以学生熟知的诗句、谚语或歌曲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授《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时,可以河北民歌《小放牛》来导入,让同学了解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进而了解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再如,《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可以歌曲《不怕远征难》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第二,以故事导入新课

风趣生动的故事,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历史学知识,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例如,讲到三国历史的时候,可以结合当下非常受欢迎的电视剧《新三国》就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精彩故事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讲故事的由来,也可以老师进行讲解,进而引导学生进入三国历史的探究中。

第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需要熟练应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教学课堂的运用,应当说是教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多媒体教学不仅容量大,节省

课堂时间,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多媒体往往能够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一课时,可以用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然后提问学生《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朝的社会风貌,并让学生就图画进行阐述,进而使宋代的社会风貌逐步展开。再如,电影《孔子》热播一时,相信很多同学也都看过,那么在讲到孔子这一课时,从电影《孔子》中剪辑一段精彩视频来导入新课,相信会激发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热点话题等导入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一定扮好领导者、指挥者的角色,使课堂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学生引入正题。

二,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教师要多下工夫,精心设计。

第一,教师备课效率化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备课。首先要背好教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编写意图、知识结构、各章节的重难点和关键。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来更好地驾驭教材。其次要背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想情况、健康状况等,只有了解以上情况,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最后,要背教法,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

第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指挥者、组织者和调整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好自己的角色,在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不能使学生思维放任自流,而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组织协调好课堂秩序,同时要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种角色:

1、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指挥者、组织者和调整者

2、张艺谋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要做好导的作用。要把“演”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演”,教师不能包办,教师要“懒”学生才能“勤”起来,课堂效果才会好起来。

3、袁伟民的角色---训练者

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这场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充分行动起来,教师要有激情,要不断的激励、激发学生。要用好“表扬”和“鞭策(批评)”这两个武器,对一般学生要善于表扬,善于发现闪光点,对优秀生和尖子生要善于“鞭策(批评)”,磨练是锻炼人的一种方式。

另外,课堂需要教师的激情和微笑

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平平淡淡,学生也提不起精神,教师的授课成了催眠曲,课堂效率自然低下;教师的魅力也在于微笑,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的微笑。有人说,微笑时一缕阳光,每个人都像需要面包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它。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这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当教师微笑时,即使三九严寒,我们的教室依然会和风煦煦,鸟语花香。微笑,是成就高效课堂的一把金钥匙!

当然,营造高效的课堂气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以真正活跃、和谐、的课堂。

第三,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在课堂上通过师生情感、语言的交流和沟通,思维的碰撞,引导和启发式的提问,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拓宽。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只有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尝试心,只有让学生去尝试,才能使学生创新,才会有不同的东西产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份精彩。

三,画龙点睛的结课艺术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理念;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63-01

自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如在《犟龟》一文中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这样的问题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然后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2.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我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3.用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这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年级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字典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学习都要注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把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师自己的认识强灌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读好教材,深入到课文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读书体会品味的自交给学生 。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因势利导,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像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蕴含其中了。

语文课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让学生学会查工具书、查资料,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入手,然后到篇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坚决反对死记硬背,特别是摒弃背词语解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做法。教师对教材要烂熟于心,要钻研教材,要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教活,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

1 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和语文特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采用任务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并把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

1.1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工具书;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这与一般的课前的预习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找出学习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如学习《驿路梨花》时,可以围绕“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但市场意识也在增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在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实地观察石拱桥,并通过信息的搜集后,进行整理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式等;还可以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课堂上不同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营造课前合作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1.2 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拿来较厚的纸共同剪出不同形状的桥,从中理解“拱桥”的意思,还比较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从而理解“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了直观的体验。

1.3 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注意指导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之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的练习和体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动学生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学习。

2 有效合作学习要把握“三个是”

2.1 成员搭配是前提。学习小组成员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成绩上中下)或同质小组(成绩接近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1人,记录员1人,汇报员1人。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记录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

2.2 养成习惯是必要。

2.2.1 要真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

2.2.2 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2.3 创设情境是关键。

2.3.1 民主情境。教师用现代教育观审视课堂教学,调整师生、生生关系,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

,教师应虚心容纳和接受。这种情与境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的情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2.3.2 悬念情境。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和要求。只有学生产生了急于求知的心理,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第10篇

【关键词】激活 初中 数学课堂 教学

新课程教改中,站在讲台上的数学老师茫然了。于是我们走入其他课堂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播放着闪烁的画面,舒缓的音乐,热热闹闹,代替全部板书,也取代了实验。学生看不到教师的亲手示范,学生不能亲手操作,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机灌”代替了“人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略了学生从事实中的感性认识。

在新课程面前,我觉得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总是用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功或利益来教育孩子们,殊不知过程中的快乐对他们来说,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果过程中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将累积成为学习障碍,从而令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用这样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才更有意义?”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老师们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创设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一、课堂首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垂径定理时,课前提问:“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二、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小结再问,整理知识方法和体会

课堂小结时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课后思考,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

布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第11篇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进行关天春景的作文教学中,教者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体现得全面而仔细!在例文中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春景图。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例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我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我认为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我就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赵州桥》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第12篇

【关键词】小组合组学习;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实施已有几个年头了,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设计一些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共同完成的活动,如分组阅读、分组讨论等活动。首先,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要体现分工合作。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和人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从而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多设计分组合作的内容。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占重要地位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想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拿来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学生从中不仅理解了“拱形”的意思,还比较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由此,学生理解了“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了直观和体验。又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袁家沟,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再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

三、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下面几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一、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

把握最佳时机“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学习新知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思维练习,发展智力的目标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第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究是,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的良好品质,第三,作业练习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合作题组,小组成员通过互动,多种答法得到显现,增大学生参与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二、搞好分层学习设计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解题的能力不同,特别是在阅读讨论学习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在具体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分层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几题,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题,在研读讨论时互相帮助。最难的题目经过讨论如果仍未解决时可向老师提问,老师向全班同学征询解题方法,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讨论形式可多样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也是比较实用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学生个体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课堂讨论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些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抢先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不再独立思考,误认为讨论是那几个“好”同学的事,从而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再如课堂讨论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也会渐渐对讨论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失去讨论的热情,这就要我们老师采取多种讨论的形式,常换常新,让学生总是感到新奇,永远有参与的激情。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最后祝愿每位老师,在你们辛勤的努力下,都拥有这么一批可爱、乐观、上进的学生吧。

参考文献:

[1]人教版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