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时间:2023-06-01 09:4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第1篇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2.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3.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6.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7.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8.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分析

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

1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1.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1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

13.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4.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15.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6.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

1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18.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9.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20.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21.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2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分析

24.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下)

25.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

26.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7.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8.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29.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30.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1.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32.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时机把握

3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34.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35.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36.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上)

37.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

38.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39.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0.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41.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4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

4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44.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45.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46.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47.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4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4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5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5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52.班主任德育方法探讨

5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4.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55.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56.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

5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58.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探索

59.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

60.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解读

61.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62.以爱的视角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63.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64.应用网络平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

65.网络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6.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6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68.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69.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

70.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7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7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优先出版

7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74.浅析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75.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76.关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77.春天只做春天的事——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78.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7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8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创新

8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8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传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反思

85.当思想品德课教学遇上班主任德育工作

86.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87.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88.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89.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90.问题解决取向心理咨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应用

9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92.班主任“德育失效性”探析

9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究

94.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95.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96.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97.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98.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谈

第2篇

关键词: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德育实效

笔者近三十年的从教生涯,与学校德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担任班主任近二十年,同时先后兼任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等职。长期坚持德育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以期通过研究,逐渐形成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并最终实现德育工作的系列化、课程化,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德育创新,提升德育效果。近几年来,学校组织专人开展有关“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实践证明: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一条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和培养道德能力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有效的载体。

一、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构建学校德育活动系列的有效途径

通过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并邀请省市区教育局德育研究室专家到校指导,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活动方案》。方案中拟出的年度德育主题活动分为三个系列:七年级系列是认识自我、习惯养成教育,突出习惯;八年级系列是青春疏导、学习自信教育,突出挫折;九年级系列是理想职业、感恩家校教育,突出意志。三个年级组结合系列主题又分别进行了子方案的设计,即年级组方案。各班主任再结合本班特点设计每个主题班会方案,即班级方案。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方案——年级组方案——班级方案”的三级方案系列。

在各级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为明确思路,形成共识,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反复研讨,共同设计和修订,并通过教师大会宣讲,分发方案征求意见和建议,使各级方案成了全体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提高了方案的认可度、接受度。

在实践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各班级主动优化活动方案,增加活动内容,验证活动效果,使德育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越发科学和丰富,同时,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在,我校德育主题活动系列方案已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组织的基本指针。

二、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规范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举措

在课题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经过充分研究并得到全体教职工认可的德育制度和工作计划;德育处出台了班主任工作制度、德育主题活动方案和安排;其他部门也有相应的德育要求。这一举措,规范了“全员德育”要求,明确了各自德育任务。

其次,加强德育工作的检查和督导。无论是校级德育活动、班级主题活动,还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呈现,学校都有相应的检查、记录、考评、公示和表彰。周周有检查,月月有公示,每学期都有评比表彰。这项工作增强了德育活动的计划性,克服了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保证了每次活动的正常开展,激发了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提升了活动的效果。

三、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培养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为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为教师征订了多种报刊杂志。同时,共同研究和构建德育主题活动系列的过程,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提高了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另外,学校把班主任培训作为学校校本培训的一个部分,并将其纳入对班主任考核的范围。学校先后进行了多次以德育工作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这些培训对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这些基础性工作,再辅以检查、考核和表彰等手段,使学校呈现出浓厚的德育氛围。教师德育意识增强,操作规范,还涌现出许多创新性工作案例。教学课上,“寓德于教”已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全校教师的整体德育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是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的有效载体

第3篇

     目前我国职高德育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为了加强课程改革满足当今社会环境下对职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同时也增进社会的长远发展。 加强职高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对职高学校德育建设理论基础研究,小编为此收集了大量的职高德育论文题目课程改革体系以供大家参选。

1.论国画艺术手法在职高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2.职高德育引入就业教育的研究

3.大众传媒冲击下的职高德育课教学初探

4.探讨职高德育课趣味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5.对职高德育课程改革研究

6.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职高德育模式研究

7.初中,职高德育教育衔接问题初探

8.职高德育课趣味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9.课改契机下职高德育课学习兴趣的时效性研究

10.职高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11.对新形势下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12.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13.从细节做起——基于“鲁班文化”的职高德育管理策略

14.在真实性评价统领下建构职高德育课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15. 网络信息技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16.论学案导学”法在职高德育课中的运用

17.增强职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初探

18.浅析如何提高职高德育课的学生学习兴趣

19.职高德育课作业的实效性探析

20.提高职高德育课堂设问有效性初探

21.评《职业高中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22.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浅谈

23.创设情境,优化职高德育课堂教学

24.加强职高德育工作努力服务经济建设

25.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加强职高德育课学法指导

26.职高德育工作应增强实效性

27.科学构建新时期职高德育工作体系

28.职高德育课不妨渗透English教学

29.主题学习在职高德育课的实践及有效性探究

30职高德育课情感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探索

31.职高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浅议

32.职高德育课教改渗透成功学理念的尝试

33.让职高德育课焕发生活魅力

34.职高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35.浅谈如何做好职高德育课教师

36.职高德育课案例教学探微

37.浅谈职高德育课堂的导入方法

38.谈谈职高德育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39.谈职高德育课中的“活动单导学”

40.浅谈职高德育课新课导入注意事项

41.网络环境下职高德育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

42.网络信息技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43.职高德育课学习兴趣的激发

44.职高德育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案例

45.职高德育途径初探

46.以学生为本激活职高德育课

47.浅谈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激励艺术

48.实施启发式教学,上好职高德育课

49.职高德育的“模块”教育研究

50.浅谈职高德育教学

51.职高德育途径初探

52.盛开职高德育之花

53.对职高德育工作的思考

54.新时代下职高德育工作的思考

55.职高德育课教学初探

56.职高德育案例

57.职高之德育教育

58.职高德育成功的秘诀

59.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60.职业高中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61.激活职高德育课堂

62.职高德育教育论文

63.职高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64.职高德育工作案例个案分析

65.职高德育课堂管控探索

66.渗透职高德育课教学途径.doc

67.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68.职高德育的“模块”教育研究-kjq

69.在职高德育课中渗透美育

70.关注职高德育成效共话职高德育创新

71.县职高德育科研课题实验班开展

72.鄞州职高德育工作又添新彩

73.职业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74.情”与“法”并重,上好职高德育课

75.职高德育论文范文_职高班主任德育论文,职高德育论文

76.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7.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浅谈

78.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意义与困惑

79.职高德育课程教案

80.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81.(职高德育高三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次月考

82.对新形势下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83.我市普职高德育工作会议在市职教中心举行

84.职高德育路线图

85.浅谈职业高中德育课的情境教学

86.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7.如何在职业高中教学中渗透德育

88.新形势下实现职高德育管理模式

89.对新形势下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90.职业高中德育问题研究

91.东莞长安职高德育新模式

92.谈谈职高德育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93.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的德育教育

94.78东莞长安职高德育新模式

95.田东中学职高德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96.职业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97.职高德育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98.职高德育高三第四次月考及答案.

第4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省第十二届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实施意见精神,2012年7月3日,陕西省教育厅在西安召开了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近五年来陕西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形势,明确了今后陕西省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出席并讲话。

杨希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近5年来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5年来,全省各地紧紧抓住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关键环节,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用“讲传统”凝聚爱国精神,用“讲守则”规范行为习惯,用“讲诚信”奠基做人根本,用“道德实践”塑造时代新人,用“创新实践”提升创新素质,把“三讲两实践”落实到校生活、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连续6年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和“科技成果展示周”活动,开展“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主题教育活动,创新了中小学德育的内涵和载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杨希文指出,5年来,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亮点纷呈。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陕西省“三讲两实践”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泾阳县四项传统美德教育、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建设、西大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等四项主题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工作案例,受到通报表彰;蒲城县、宁陕县、渭滨区、子长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陕西省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获组织特等奖;陕西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受到教育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宁陕县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创新了很多做法。这些先进典型,把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杨希文对下一步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从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要不断深化和提升“三讲两实践”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要以加强师德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员德育,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会上,西安市教育局等7个单位交流了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印发了经验交流材料和中小学德育优秀案例。

会议由陕西省教育厅巡视员吕明凯主持并作小结。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省少工委主任段小龙,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处长韩光,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考核奖惩处处长罗永新和省教育厅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来源: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

第5篇

一、案例

去年,我初接上六(7)班,心理充满激情,制定了许多班级规范,设计了许多班队活动。信心十足地要把这个班带成文明模范班。然而,几天下来,我的心凉了半截。就因为班里有一个王东同学老是和我唱反调。我在讲台上大声说,他在下面小声说,引起全班同学起哄;我批评他,他爱理不理,没什么变化;我努力寻找到他的优点,按奖励制度给他发一颗糖,他却不屑地扔掉了。我苦恼极了。

二、对策

由此,我猜想父母的离异对王东同学可能是个强烈的打击,我若干次地找他谈话终于得知:王东爸妈的离婚,让他自暴自弃,家里经常是他一个人呆着,觉得没意思,好无聊,为了寻求失去的爱,减少烦恼,他经常与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混在一起,有时出走几天几夜不归,甚至他还认为没有人象那些哥们儿、姐们儿那样对他好。这真是“近墨者黑”呀。

首先,我认为这时候我应从根本上入手,采取母爱式的教育感化他。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关心他。无论课上、课下、活动中、娱乐时,都注意从感情、态度和语言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关心与尊重。(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一起谈同学关系、社会热点问题、班集体建设等,有时我为他补习功课……。让他感觉到我无时无刻地在关心他。俗话说:“日久生情”。对他母爱式的教育,使他渐渐愿意接近我并改掉了身上的许多缺点。

其次,我还采用示范式教育法: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好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左右着王东的视线,所以我便以别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其进行心理教育。采取迂回战术,让优秀学生与他同桌,让优秀学生和他结队,使优秀学生的言行能很好地去感染他,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从而去改变他的不良品行。

第三,我采用立体式教育法:所谓立体式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只有三者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才能奏效。在教育中,我及时和王东家长取得联系,并注意不告状、不揭丑、报喜不报忧,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制定具体措施。求得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密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办法切断该生与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来往,与消极环境隔离,使他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步矫正。

第四,我采用了鼓励式教育法:注意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看到王东关心爱护集体,就让他当卫生委员。学习有进步时,及时在班内表扬他。让他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有时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等细微激励,这些都有助于他的进步。

经过一年的努力,王东在各方面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所有科目合格的成绩顺利的小学毕业了。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1、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特点

第一,在工作内容方面,班主任工作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相对于学校系统内的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讲,班主任工作是全面的、复杂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学校或一个学段、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管理,而班主任负责对一个班级的管理。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某门课程的知识传授工作,而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工作。

第二,班主任工作具有示范性。作为一个教师,其行动就是一本教科书,而师德要求身先垂范也是老师们应该具备的。学生每天都要和老师相处很长时间,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习惯、价值观念、学识,甚至是人格魅力都是学生关注的对象,班主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

第三,在工作目标方面,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计划性和预见性。班主任在学历、人生阅历、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优于学生,班主任老师由于具备专业素质,而且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更能把握住时代的精神特质,所以具备时代性。班主任工作同时也是一种管理工作,每个学年的课程进度、班会家长会的召开、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等等都需要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所以说班主任工作具有计划性和预见性。

第四,在工作方法方面,班主任工作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班主任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其工作必须按着正确的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在处理学生、家长、学校三者的关系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学校政策的执行、学生、家长信息的反馈等等

2、锻造优秀高中班主任的方法

一、重选聘―――保证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做好班主任选聘工作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根据班主任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教师个人申请,严格选聘标准,周密考虑,合理安排,精心选拔班主任人选,保证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抓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

加强班主任管理艺术的培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开展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为班主任学习研修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1.班主任培训常规化。一是对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为班主任打开一扇专业成长的窗户;二是对骨干班主任加强培训,组织“班主任讲堂”、外出参加交流学习,为班主任成长提供不竭动力;三是定期邀请心理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为班主任的成长注入源头活水。

2.班主任例会沙龙化。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充分利用班主任例会组织开展周工作汇报、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专题研讨,让例会变成交流、沟通、碰撞的学习沙龙,成为班主任的“百家讲坛”。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了信息交流、理论资源共享、实践感悟互动,不断更新班主任育人观念,提高了学生管理的理论水平和育德能力。

三、强科研―――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能

加强科学研究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重要措施。

1.成立“班主任工作研究会”,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研究会每学期活动一至二次,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定期对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研讨。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学生健康成长的“双百”问题的行动研究,开展班主任培养与管理体制的研究、养成教育、亲子共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我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课题的实验研究等,为实施高水平的学生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3.创办《班主任论坛》。创办校内班主任刊物《班主任论坛》,定期结集印发班主任工作案例和心得,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阵地。

3、高中班主任的工作要点

3.1加强班委建设

班级委员会是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班委会可以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班主任要想开展好工作必须首先构建一个健全的班委,搞好班主任与班委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委传达意见,班委还可以反馈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班委班主任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学校管理、学业、感情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加强班委的建设首先应该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同学组成班委。其次,要加强对班委的监督,在学习、处事等方面班委成员都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三,还应该做好班委的改选工作,给予每届班委固定的任期。第四,要做好班委的制度建设,明确班委会的职责、义务、组织结构、改选方式等等。

3.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在交往沟通中形成的,不深入到学生中去,不经常与学生交往就无法产生师生间的情感。为学生着想,首先需要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味他们的内心。要注意把握沟通的前提和状态,一切以学生的内心为重,从“心”开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始终应该与学生共同经历、感受和体验。与学生分享,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群体中,真诚的沟通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真切的情感,才能真正给学生以熏陶效应。

3.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注重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加强创新价值观的教育,要让本班级的学生都能逐渐加深对“创新精神”的认识,引导学生把创新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使学生把创新目标转化为内在的需要,使学生自觉地向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学会鼓励所有的学生面对问题时都可以有自己的回答,通过引导和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3.4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也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人文关怀的策略。目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当代高中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材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7篇

关键词:后进生 知心 爱心 信心 关心 耐心

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信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因为我相信即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其出色的地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就为后进生的转化奠定了基础。后进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所有学生中占有一定比重,能否把这部分学生转化过来,关系到学校能否实现“多出人才”这一长远发展战略的大事。因此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位教师肩负的重任。下面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浅谈几点经验。

一、知心是转化的基础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是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并且根据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不同的工作。对于那些精力过剩,调皮灵活,当集体生活不能满足他们时通过捣乱纪律,搞恶作剧来加以发泄的同学,主要通过正面的引导,让他们负责主持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爱好等;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受到同学的歧视,他们相应产生敌视态度而做出破坏学习纪律的事情来的差生首先要开导、批评、指正,同时对歧视差生的同学也应当严厉批评,才能消去差生的怨气,消除他们的外在的精神压力;对于青春萌动期缺乏及时而正确的指导而出现过失的差生,对他们绝不可动不动就骂流氓烂仔,而应重在青春生理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操。为此,班主任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后,既要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状态,成为后进生的知心朋友,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只有这样才可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爱心是转化的桥梁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是否热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是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后进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一些后进生之所以回避老师,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因此,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老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同他们交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你当成心心相印的朋友,从而消除与你的隔阂与对立情绪,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这时只要老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信心是转化的关键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和屈辱的意义,尊重与屈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有力的刺激。”教师应激发后进生的荣辱观,尊重他,给其以信任,并相机引导。我曾教过一名叫陈凯敏的学生,是个小有名气的捣蛋王,学习基础又差,第一单元语文才考40多分,该生由于成绩差,在心理上很自卑,学习已经丧失信心。通过观察了解,我发现他酷爱画画并能写一手端正的粉笔字,于是我就抓住他的这个优势安排他和宣传委员一起负责出版班级黑板报,为他创设显示才能的机会,激励他的自信心。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由开学初的42分上升到76分,令大家刮目相看。同时我又利用他学习上的点滴成功,引导他学会在行为上自我控制和完善。使其优点不断巩固发展,最终他顺利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业,并以较好的成绩考入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学习。

6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光彩照人的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后进生微小的进步,通过教师感情的倾注,唤起后进生积极向上的信心,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四、关心是转化的途径

后进生本来就因为自己差于别人而心灰意冷,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不理不睬,甚至冷若冰霜,那只能冷上加冷,造成师生感情淡漠、僵化。教师要想感化后进生,必须经常亲之近之,在学习上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生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正确巧妙地处理好他们出现的问题,同他们交朋友,共同讨论问题,用爱心和恒心去温暖他们,在不断的接触中,逐渐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形成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还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有选择地安排一些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优秀的同学和后进生结对子,随时随地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起对集体生活的热爱和依赖。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他们的特点,多给后进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和欲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促其发展,促其成才。

五、耐心是转化的保证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是转化后的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复萌现象。鉴于这种情况,需要老师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要做好反复教育工作,老师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希望一蹴而就,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后进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他们。只有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互交流,解放思想,优化方法,耐心教育,与时俱进,共同把后进生转化过来。只有我们每位教师都做到这样,所有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希望,学校就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技工学校学生 心理障碍 原因 对策

我国的技工教育,在全球化新形势下,必须审时度势、放眼未来,以技能人才培养、人力摘 要: 情感帐户可以理解为儿童与其他人交往中所产生的情感关系结果的累积。教师的礼貌、信任、沟通、赞扬等会增加其在学生情感帐户中的“存款”,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力,而冷漠、苛刻、疏远等则会降低教师在学生情感帐户中的“余额”,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关键词: 情感 情感帐户 师生关系

卢梭曾经说:“谁在帮助我们,我们就去寻找他;谁喜欢帮助我们,我们就爱他;谁在损害我们,我们就逃避他;谁企图损害我们,我们就恨他。”[1]这句话通俗地表现了儿童对于他人情感的直接反应。儿童总是愿意靠近那些能够使儿童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人和事,而对那些总是使他们获得消极情感体验的人和事总是避之唯恐不及。

教师的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要想达到理想结果,教师必须首先获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亲近,他们的教导也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学生对他人的信任、尊重和亲近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潜意识的“情感帐户”。

一、情感帐户及其意义

情感帐户可以理解为儿童与其他人交往中所产生的情感关系结果的累积。一般而言,他人对儿童的信任、关爱、尊重等往往能够使得儿童产生积极情感,如兴奋、快乐、尊重等;而忽视、轻视、恐吓等则会使得儿童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如焦虑、忧愁、胆怯、畏惧等。儿童的情感帐户大致等于双方交往中产生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之和。

对于特定的学生而言,如果从某个教师处得到的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则关于该教师的情感帐户的余额为正值,否则为负值。情感帐户为正值的教师容易获得该学生的亲近、喜爱、信任和服从,而情感帐户为负值的教师则容易被学生所畏惧、厌恶或拒斥。

情感帐户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的隔代亲现象。隔代亲一般指的是儿童往往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关系更为亲密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父母往往工作较忙,对孩子无暇关注,或者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令孩子有些畏惧,等等。抛开这些因素不论,祖辈与父辈在对待儿童的问题上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对儿童的情感关怀上。也就是说,祖辈也许更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关心儿童,而且这种关注、关心往往是无条件的,祖辈们相对而言对儿童的各种表现更为宽容、豁达。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投入,在儿童的情感帐户中是一笔巨大的存款,儿童当然愿意靠近祖辈。抛开其中的无原则的溺爱等因素,隔代亲现象折射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积极的、恰当的情感投入可以换来同样的回报。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实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很难取得好的成效。而在这种关系中,情感关系无疑是核心之一。很难想象一个被学生拒斥、厌恶、恐惧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我国传统文化对这个问题也有深刻的理解,“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师生关系情感帐户的加减法

目前教育实践中的师生关系并不理想,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较为紧张,许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情感帐户可能为负值。情感账户如同真正的银行账户一样,投入的越多,能支取出来的就越多。不管是否能够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本细腻而敏感的情感帐户。教师增加自己在学生情感帐户中的“存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品德等的健康发展,而且能为以后的教育增添“筹码”,增强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育效果。

1.教师增加在学生情感帐户中的“存款”的方法

(1)礼貌表情和用语。早晨见面时的一声问候、偶然相遇时的一个微笑、在肩膀上的一次轻拍都能使得学生的内心充满温馨和满足,都足以在孩子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这些礼貌表情和用语看似简单,却能够在细微处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美国学者罗尔斯认为:“自尊是一种基本的善。倘若没有自尊,恐怕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即使一些事情对我们有价值,我们也缺乏追求它们的意志。”[2]能够获得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可以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之一。

(2)充分信任。不轻易怀疑学生的言行,不轻易为有些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即使怀疑学生的言行,也不要把这种怀疑写在脸上,更不要轻易地戳破孩子的谎言。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看作“坏人”,学生也不例外。一个经常被教师信任、被教师当作“好学生”的儿童,比一个经常被教师当作“坏学生”、经常被教师批评的儿童,更愿意遵守规范。当众挑破孩子的谎言,可能会激发学生的自我防卫意识,在内心深处产生敌意,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能够从教师处获得信任,其内心就会获得较大的满足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般而言,学生不会轻易破坏这份美好的感觉。

(3)沟通、理解和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挫折,教师应从教育者的角度,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出谋划策,帮助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渡过危机。而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习惯于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待问题,避免自我中心,避免苛责学生。孩子毕竟是孩子,思考不周全,甚至出现错误都是难以避免的。幼稚当然不值得称道,但也不必如临大敌。如果学生不幼稚了,还用得着教师吗?如果学生、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理解,内心就可能会充满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4)信守承诺、勇于道歉。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即使不能够实现,也应该诚心诚意地向学生说明原委,以得到学生的谅解。一个不守信用的教师当然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道歉能够显示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品德修养,以及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道德价值和示范作用,或获得学生由衷的敬佩。

(5)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自我超越都应该获得教师由衷的赞扬和鼓励。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这种赞扬和鼓励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有利于学生的正确言行的巩固和完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或变化,尤其是如果能够发现学生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优点和变化,学生就会产生类似于“遇到知音了”的积极情感反应,对教师充满感激和敬重,并提高自尊感受。

2.教师的有些言行则会减少在学生情感帐户中的“存款”

(1)冷漠的表情和用语。见到学生时面无表情,或者带有不耐烦、轻视、忽视甚至蔑视的表情。与学生交谈时用词过于简洁,而且大部分用词和语气缺乏积极的情感意义。比如学生回答完问题的时候,有些教师眼睛不看学生,面部没有任何表情,甚至带有冷漠、轻视的表情;而有些教师注视学生,目光柔和,同时伴有期待、赞许、甚至惊异的表情;学生回答完了之后,有些教师只有简单地“嗯”、“坐下”等用语或反应,而有些教师可能会说“嗯,真是不错”、“你说得真好”。不同的表情和语词所代表的情感意义有很大的差异,两相对比,前者实行的是情感帐户的减法措施,而后者进行的是加法。

(2)要求苛刻,永不满意。很少甚至从来不肯定和表扬学生,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总是一副不满意的表情,总是类似于“你不行”、“你差的很远”等的评价。给予学生的永远都是做不完的难题,学生总是难以获得教师的首肯与惊诧,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往往是心存畏惧,避之唯恐不及。

(3)极少甚至从不和学生沟通。年幼的学生由于“向师性”的缘故,往往把与教师的聊天看作是一项值得夸耀的事情,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一些言语、情感甚至是活动方面的沟通,就会很轻易地获得孩子的好感。即使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学生,虽然其独立性有了一定的增强,但在一些恰当的时候,教师的关心与询问同样也能获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反之,一个教师如果从来不与学生进行沟通,即使是学生已经明确地表示希望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时候也拒绝的话,可能会被学生视为古板、冷淡、甚至是“瞧不起人”,从而使学生产生疏远、冷漠感。

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生虽然年幼,但并不例外。教师应该时常关注、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情感账户的收支状况,不断改善师生情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情感帐户中的“富翁”。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90.

[2][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442.资本、全球化、国际标准等新理念引领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主要是动手能力,而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则是“一专多能”,“多能”是指复合技能,例如表达技能、沟通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等。因此,积极主动、科学全面地推进技工教育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教育界人士的神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技工学校教育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技工学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陈沛霖、陈立华用自制的问卷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从以上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技工学校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而除了教师给予帮助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作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二、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生理方面。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第二个生长高峰期,第二性特征开始出现,开始注意到自身,“自我”意识随之出现和发展。现实交往受挫、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及对性格与气质的自我评价过低等原因引起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往往使其产生自卑的心态。

2.心理方面。叛逆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课”、“不受教”,总喜欢与老师“顶嘴”、“说话”、“睡觉”。这种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来显示自己“高明”的行为,往往是叛逆心理。如正面宣传做不认同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社会不良现象大喝其彩;对遵章守纪消极抵制等。这种消极叛逆心理导致学生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和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年龄一般在16周岁左右,缺乏生活经历和实践锻炼,加上从小学到初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进入中技后转为职业教育,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技工学校更重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学生感到心理负担很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太难,自己基础差,对完成中技学业感到焦虑,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对学校规定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非常惧怕。这种焦虑紧张的心理,使技工学校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3.社会方面。伴随着我国新旧体制的更替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激烈,社会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常的社会化,阻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技工学校学生多表现出惶恐不安,对未来生活信心不足,缺乏心理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技工学校学生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从入校到毕业前,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因为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使技工学校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因为技工学校与初中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别,专业课多,专业性较强,所以许多技工学校学生难以适应这一转变,感到压力很大。

三、提高技校生心理素质的对策

1.抓好入学教育。首先,针对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失落的心理,要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既然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成了一名技工学校学生,就应该正视现实,自卑失落、自暴自弃是于事无补的。只要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再次,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2.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另外,还要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列宁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水平。”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师资保证。另外,学校还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技工学校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避免害羞,而且技工学校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从而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说,心理咨询是解决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互为制约的,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因而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职业教育为能力培养教育,改变以往只看成绩合格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在抓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消除学生“混日子”的消极心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的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的“考级”、“考证”活动及各种操作技能大赛;组织适当的适应择业方面需要的实用技能训练,如仪表、谈吐、风度和文字表达等实用技能培训等。

4.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提高技校生心理素质的先导。课堂心理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感活动状态,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积极、主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技工学校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因为教师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一方面教师应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5.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技校生心理素质的保证。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或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展现实物、标本、模型,组织学生讨论、练习、参观等,教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枯燥的材料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教学气氛活跃起来;通过“表现教学”、“成功教学”等,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和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从而增强自信心,使学习步入良性循环的“魔力圈”。

6.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服务精神。就业困难是学生产生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要消除学生的这种悲观消极心理,就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教育学生要认清形势,科学择业,切不可好高骛远,要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善结合,使学生懂得: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给自己正确定位,努力达到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7.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教育职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其次,家长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关心子女的学习;最后,社会要关心、支持和参与,为技工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宁鸿彬主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张承芬,孙维胜主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