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7: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教师职业素养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不仅是知识,而且是经验和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为此,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展探究活动。如在讲“幂的运算”之前,讲芝麻与太阳的质量:一粒芝麻的质量不到0.01克,它与太阳的质量是根本无法相比的。但是,如果把一粒芝麻作为第一代种子播种下去,收获的芝麻作为第二代,把第二代再播种下去……如果播种下去的芝麻全部发芽成长,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芝麻的质量竟是太阳质量的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学生对此感到无比惊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幂的运算。再如创设实验情境,在讲授“证明”时,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圆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线剪开,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会说变成两个纸圈。教师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而是比原来长度增加一倍的大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象是靠不住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必须步步有据。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
二、挖掘教材潜在功能,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如何能让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而又不削弱教学效果;如何能立足教材,并以教材为起点,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新题,在例习题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典型例习题的潜在功能的挖掘。
首先,要重视教材中例习题的特殊结论所蕴含的一般性质。数学学习和研究从不满足于特殊情况的结果,而是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去探究各种对象的一般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中有不少的例习题反映的是一些特殊概念或特殊情形所蕴含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猜测、推理等得出一般概念或一般情形下的有关性质。这也体现了数学认识与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从特殊到一般。
其次,要重视教材中例习题的推广、变形与引申。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例习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易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若对课本上的例习题进行推广,变形与引申,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例如,苏科版九上96页的例2:某商店6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要使8月份的利润达到3600元,这两个月的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此题在解决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公式:a(1+x)n=b,其中a——起始量,b——结果量,x——增长率,n——增长的次数。最后,要重视教材知识形成过程所渗透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数学方法和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很多数学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但数学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收益终生。初中阶段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三、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看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高效自然水到渠成。我校的“导学练合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学习上成立了异质合作小组(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对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留给他表现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每个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适当地引导,只要分析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感悟。从而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做准备。
四、做好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
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仅靠一盒粉笔、一块黑板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在许多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又是重点的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事实证明,通过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经验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是解决这种危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上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的过程,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矩形的长和宽,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愉悦时大脑皮层神经才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变得迅速敏捷,处于最佳的状态。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要知道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心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心情舒畅地不由自主地接受知识与被动勉强地死记硬背效果当然不同,长期郁闷、压抑的心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不高的。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放下架子,在课堂上与学生“同甘共苦”,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讨论、发言才会热烈,学生才会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
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是人来操作的。教师的整体素养决定课程改革的成效。影响教师素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文化、心理、技能。从当前教师队伍的状况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看,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不容怀疑的,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的长期影响,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教师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中忙忙碌碌,既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又忽视学生其他品质的培养,一部分教师的现有素质难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需要。这部分教师缺乏的不是责任和经验,而是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要勇敢地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努力地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素养,把职业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从而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实现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促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对策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扩展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要在四十五分钟内不仅要把知识点讲的透彻而且要进行巩固和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各种硬件条件的限制和教学思路的局限,对课堂没有充分的利用,对各类数学习题和难点更是没有时间进行练习和讲解。新课改以后,高效课堂随之提出,给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又一大要求和目标。高效课堂的提出不仅是长期数学教学的教学经验总结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初中课堂中提倡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高效率课堂的方法
(1)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减负,但是给教师带来了压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的提高教学节奏。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围绕主体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所以活跃课堂氛围是第一位的,比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中通过娱乐和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固然活跃课堂气氛与教师的个人性格和教学技能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只要在备课和上课时时刻想着这一目标,课堂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的。
(2)建立学习小组,小组间开展合作制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性的学习能够极大的提升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当然,整个课堂都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建立学生之间开展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取长补短的机制。在建立学习小组后,预习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在预习过中遇到的难题,小组要进行直接反馈,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课堂下,数学学习小组要形成继续学习的良好氛围,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课后的巩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整体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学习小组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并且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辅导的情况下,对知识点和教学中的难度可以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难点讲解,切实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因为自主性学习和小组合作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质量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体会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在课堂外对课堂的效果进行测评,如果在班级内实施这样的教学效果差要做好查缺补漏的准备,或者改变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任何班级都是适用这种教学方式。
(3)创新教学思路和模式
在进行初中高校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思路,与时俱进对已有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首先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中感到课堂是新鲜的一盘佳肴,自觉的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整个课堂才能够充满着高效率的思维。在教师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备课的工作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和动态化的演示是传统课堂所不能够达到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视觉上增加了学生的潜意识的记忆和理解,提升了教学的层次感,也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模型,增加了图形是立体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提升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背后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反思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道出了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重点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具体方法就是在课程的某个小结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做总结,教师做辅的提升和评价。
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具体来说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制度;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初中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
参考文献:
[1] 狄小彬.浅谈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2]王琨.探究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J].卫生职业教育,2006(22)
[3]王慧,徐杰.从忍受到享受有多远——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1(68)
[4]王瑞玉.浅谈怎样上好一节英语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0)
[5]陈虹芸.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小窍门”[J].基础教育研究,2010(20)
关键词:高效课堂;新尝试;原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风生水起的环境下,数学课堂向高效课堂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对于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目前很多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其实,在当前情况下,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单方面的教育教学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只有发挥教育行为两端的向心力,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原则
1.学以至上的原则
学以至上,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和高效课堂建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为最终目标。这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个改革,那就是要彻底改变以考试成绩为目标,为指标的教学方式。学以至上,更强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核心。
2.科学设计的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海量的做题是提高数学成绩和水平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发挥的效率有限,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疲惫和反感。在新的高效课堂目标的支持之下,通过传统的教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和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设计来重新做课程的规划。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学习规律,尊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设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尝试
目前的初中学生主要从“90后”向“00后”发展,其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年轻化、自我为中心,在行事风格方面喜欢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在新的高效课堂建立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考虑从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鼓励式教学等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各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授课中来。
2.宽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的建立
高效课堂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打破了教师单方面授课的格局。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们看来可能会不习惯、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从旧有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有必要专门针对当前的课堂环境和课堂规范、氛围进行重新设定,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新颖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渲染下,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效率更高,这对于推动高效课堂的迅速建成有良好的作用。
3.教学资源的侧重和整合
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意义上其实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质疑,影响后续的一系列改革规划。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成功,学校有必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倾斜,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和政策扶持,满足高效课堂建立的各项条件,以保障高效课堂以最理想的方式落实。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其意义重大,其需要做出的突破也非常多。学校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之下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务必要在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给予足够的尝试探索空间,尽量保证高效课堂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可能会存在不足和缺陷,对此学校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给予整合调整的空间,确保高效课堂的建立有所收获,有所验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积极性
课堂是师生展示教学智慧和发展生命智慧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就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积极性、“思维”积极性和“手口”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兴旺,关系到祖国下一代公民的健康成长.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低效性和无效性的数学课堂存在很多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1.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情景设计新颖,但表面花哨,对要点内容蜻蜓点水,缺乏对教材的挖掘,课堂显得轻飘.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梳理整合、教学环节的设计、情景问题的营造、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师本身能力的问题等. 具体是: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课堂教学还比较少,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 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多. 课堂教学“四缺”现象比较突出(缺少研究的目标、时间的安排;缺少对学生认知才能及学习成就的影响;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及适当的激励性评价);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提高特殊教学密度,忽视课堂理解、巩固和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学生数学基础的好坏、数学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生本身个性和接受能力等. 具体表现在: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学生的接触面较窄,不了解教学实际,对教学问题的分析抓不住重点,既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也无法运用基本概念、原理及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二、实现高效课堂的对策
1. 让学生从真实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只是为了考一所理想的大学,这当然是不正确的. 数学并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而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其他学科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应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神奇、欣赏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生才能在平时持之以恒地刻苦努力学习.
2.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多“管”齐下学习数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特殊性和抽象性,又产生与其他科学不同的、特有的认识方法和理论形式,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 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光摆事实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需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 笔者曾在任教班级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害怕数学的学生占35%, 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应付考试的占69%,有预习习惯的占18%,学生中“喜欢数学”的仅占30%. 可见,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声色并茂、视听兼有、生动有趣 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3.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间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 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与和蔼的教学态度都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当学生对你的学科感兴趣,老师上课也有趣,课堂不但轻松,而且学生也学到了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放下架子,多去关心、爱护和支持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结束语
总之,实现初中高效课堂教学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广大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课堂就会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性 方法
一、引言
新课改要求实行开放性课堂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着更深层次的抽象概念,理论性更强,使得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面临很大的困难,更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很强的厌恶感,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面临的问题,快速构建高效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是有着高效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的课堂,减少对时间、物力、精力的消耗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国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构建高效和谐的教学课堂是新课标的重要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自主能力进行充分开发与培养。高效课堂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提升。高效课堂需要对教学的时间、成效、任务量三方面实现提升,使得高中数学课堂具有低消耗、轻压力、高质量、全面的效果。
三、如何实现高中数学高效性课堂教学
(一)明确教学主体
教师应当明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要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当前的教师对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普遍抱有很高的积极性,都在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为抽象化,教师应当更多的从学生主体出发,对教材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生活,多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及时引导学生考虑正确的思路。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深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切实分析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讲解立体几何时,就可以将实际演示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立体几何中的角、对角线、棱、平面等之间的关系有着立体化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空间,进而更好地实现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创造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因而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感到较为枯燥。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在课堂中学生忙于记忆,教师忙于讲解,进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致使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对这种现象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准备教案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知识点转化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在课堂教学中固定使用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知识。因而应当对当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因为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20分钟左右。所以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有层次的编排,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当中保持一定的协调性。知识点相对较多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对知识点的充分概括,明确重点,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而使得学习产生更多困难,部分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知识点相对较少的时候,教师可以对之前学过的课程进行复习,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这样既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四、总结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是很有必要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丹丹.新课标下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101.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20-02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学方式与内容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对此,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引用全新教学方式与理念,将初中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突出初中数学的实用性与生活性。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需要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1.借助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与根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学习的体验到成果的掌握,促使学生在承担任务时亲自感受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而且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学生在感受到自身能力不足时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这样既能巩固以往的就只是,还能够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导入课堂或知识讲解,促使学生借助操作、交流、观察和思考等逐渐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以及发展,促使教学内容呈现大众化、生活化,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适用、有趣的教学知识,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年级《等式的性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课堂中展拿出一个天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实现准备一把青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菜市场,让两名学生上台演示,通过加减码与加减菜的方式保持天平的平衡。学生对于这一场景非常熟悉也非常容易理解,并且还可以通过演示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之后,教师再讲解等式的性质便显得格外轻松。
2.回归生活情境,强化生活数学意识
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初中生,高素质的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跳出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合理组织教材,将"生活"知识较为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从日常生活当中提炼材料,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进行观察和收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欲望,促使其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方式,从而掌握、理解知识,感受学习成果[2]。与此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信心与成就感是学习知识的兴趣来源之一,在具备充足的学习信心与成就的同时,学生便会自觉去学习,通过成功的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3]。数学知识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需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抽象画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创建和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问题优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具备更高的学习动力和信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与阅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并不相同。借助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和快乐,并实现互帮互助。
例如,在讲解方程式和不等式等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结合生活当中所出现的数量关系,如数量的箱等或者是大小关系方面的对比,从而将方式与不等式等知识体现在生活当中。如,在一个商店算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购入成本、销售成本之间的方程式,从而将问题生活化。再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生活化问题"一个门长4m,宽3m,一块长7m,宽5m的模板是否能够该门,为什么。"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3.数学活动生活化,促使学生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数学,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重视应用于生活,从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作用与价值[4]。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将生活应用到数学课堂当中,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实际的教学课堂当中便可以让学生发现校外的数学知识,真正将生活应用于数学,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学习趣味性[5]。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便可以带着学生参观或发现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建筑,例如大桥,让学生观察大桥上的钢架有哪些集合图形,学生便会直接说出三角形与四边形,然后问学生哪一图形更多,为什么。此时,学生便会想象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当中的知识内点,说出因为三角形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所以大桥借助三角形能够获得更多的稳定性、更加安全。与此同时,学生便会感受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在回到家之后,便可以尝试着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化数学的乐趣。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这对于数学教学本质上也有着推动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中到处多有数学,数学知识也存在于生活各个角落。生活化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创建更多的思考、想象空g,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喜爱对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有机结合生活与教学,促使学生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桑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8):23-23.
[2] 郑显霞.探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教研版,2014,15(8):132-132.
[3] 张师楷.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5,11(29):242-243.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初中数学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制作微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单位从2014学年开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现已在初中三个年级共12个班级开展了“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积累了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下面以《平行线的判定》一课为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
一、制作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一,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课前学习,掌握两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二是通过“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三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二,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初步认识,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我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了解平行线的概念、识别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习任务单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关键是把教学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主要的方法是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它的好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微视频上和学习任务单上引导学生通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得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再由此判定方法推导出另外两种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显著,掌握了学习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从完成任务单中发现自己对两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对困惑的方面,学生要做好标记,或者老师通过批改学习任务单,将问题放到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或师生共同探讨。
第三,确定微视频要表现的内容,即两直线平行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录制视频。我运用录频软件录制了平行线三种判定方法,微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要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观看教学视频,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且能够通过多次暂停、回放方便地做笔记。这样,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微视频教学内容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视频时间短,一般在3~8分钟,这种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观看视频可以暂停,可以倒退、重复、快进,适合个性化学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在这一环节,老师以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课前学习任务单反馈的问题为依据,做好这一堂课的活动设计。教师把全班同学按数学成绩好中差搭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人数安排大概在5―7人。在课堂上,各个小组的成员首先对老师提出问题进行独立解答,最后小组协作探究。在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中,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运用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环节二: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本环节老师要引导小组协作交互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做到人人参与,积极发言,不断同小组成员探讨最终得出合理的方案,教师作最后的点评分析。当然,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与反应,适时给予学习困难生指导,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环节三:解决问题,成果交流。在学生进行完独立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集锦,可以说问题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学生需要做的是,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成果交流,分享自己探究的过程,并且同时将自己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环节四:师生小结,自我检测。老师要对课堂进行小结,给出学生的评价。自我检测的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几道题考查有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在下一轮的活动设计中进行纠正。
环节五:课后巩固知识,拓展提高。学生要在课后继续巩固知识,还可以做拓展练习,扩大知识面。教师要将各组完成的情况进行整理最后给出点评,与全班学生分享,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和有事未能按时上课的学生还可利用教师课前和课后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补救学习。
三、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综合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种方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过程,还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老师不仅要评价单个人,还要评价整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所以作为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其他的成员给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把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和总结性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完成整个评价过程;最后,教师要给出对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
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后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时间,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体验学习乐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目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仍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和效益还需要广大数学教师不断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39.
关键词:探究兴趣;以人为本;学习动机;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5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00
初中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汇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和思考,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共同参与者,在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高效地进行,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灌输,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到的都是死知识,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能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新知识的探究,使他们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清楚在何种情况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获得有效提高。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拉近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时,教师可以通过温度、海拔高度等生活知识来让学生明确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使他们从直观角度理解负数表示的意义,加深他们对有理数的理解,使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
再如,在学习“平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平行的概念,然后让他们结成小组进行讨论: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说出了人行道上的线之间是平行的,双杠的两个横杠是平行的,两个电线杆之间也是平行的等等。在讨论中,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平行问题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中平行的概念,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有利于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随着教学改革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让他们通过思考、探究、讨论过程来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更强的探究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解决学习任务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偏离学习的方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把完成学习任务当成一项挑战,积极地进行探究,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完成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真正摆脱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不断努力探究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在积极的探究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这些任务,掌握新的知识,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能高效地进行探究和学习,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探究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把握学习的主要方向,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使他们有效掌握教材中的新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师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在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品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1、重视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有效条件。例如,一位教师借班上课,与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学生不再拘束,马上活跃起来。通过一次课堂导入时的简短交流,老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扮演着学生“大朋友”的角色,与学生接近了关系,获得了学生的角色认同。这样的课堂导入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形成一种“情感共鸣,思维共振”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了平等互动的学习软环境。
2、进行师生角色转换。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要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同时也提倡和学生换一下角色,让学生上台做老师。如在“辩论赛”和“一题多解”时就可用这种方式。这样的角色转换,让课堂气氛更融洽,让学生的学习更投入,自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营造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师生、生生间互动起来,才能使课堂上每个人积极思考,“思维体操”做得更到位。
1、巧设认知冲突,引领互动交流。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学生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间的争辩。如在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你有五元钱,还了两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算出。2.你有五元钱,还了八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后能算出结果吗?教师为此组织学生开展争辩赛。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反复理解思考,结合各自的学习、生活经验据理力争,思维不断碰撞,最终在互动交流中正确理解有关闰年的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互动中高质量地完成。
2、引入开放问题,组织互动交流。在课堂里适度地引入开放问题有利于全体学生展现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思维。开放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找到不相同的结果,或者呈现大不相同的解题水平。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沉醉在寻找规律的兴奋中。这样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师充分的备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突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思想,但是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新课程下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中、课程方案设计中、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中。我们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形式时,教师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始终把握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及时的指导。但这种把握与指导并不是一种直接的指导,理想的方式应该是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唤醒他们“飞翔”的愿望和尘封已久的人与人之间合作、团结、真诚的热情。所以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是否适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发展、心理特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在课堂测试中开展激励性评价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课堂练习是检测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息需要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对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肤浅后深刻。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学为中心;高效课堂;课外延伸
在过去以教为中心的理念下,教师、教材、课堂成为了教学的核心,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也忽略了学生探究意识、合作能力等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因而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点,让学生在对问题的主动接收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参与的探究和思索,并且在主动的创作和和谐合作中掌握数学的相关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储备更多的发展能力。而要让学为中心巧妙的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得更加协调,那么教师精心地设计和引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激发兴趣和创新自主等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轻松更有成效,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一、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
享誉全球的俄国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什么是成功的教学曾经做出过解释,他强调了教学中的成功不是对强制方法的有效使用,而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兴趣。结合现在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思想,我们广大的教师急需在课堂中采纳以学为主的新思想,让初中学生在真实地教学活动中高效学习。而要想达到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的双重目标,教师就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改进过去被动的灌输模式,加强对学生内心深层的兴趣的引发,从而更好地带动出学生潜在的自学主动性。只有对教学中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更好得激发后,才能真正地做到自己想学,自己要学。
例如我在讲解苏教版数学七年级第五章《图形的变化》一课中,考虑到初中学生对自然生活中的情景有着较高的关注度,所以没有按照以往的简单图形出示和口述讲述内容,而是利用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引起学生动手学的兴趣,在探究性的动态操作中了解图形变化的本质。首先我先问学生有没有见过天空中的流星?马上“见过流星”“还许过愿望呢”“流星一下就划过天空”等等声音此起彼伏,“那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流星的运行?”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点动成线有了认识,所以很快就会回答出来。接着我问“你知道硬币在桌面旋转能形成什么图形吗?”学生抢着回答“球体”,“面动成体”等等,此时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于是我引入了动手自学的探究活动一:拿出你的三角板,看看绕直角边旋转和绕斜边旋转会有什么样的图形出现?探究活动二:裁剪一个梯形,绕其上底边和下底边旋转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这时,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图形的旋转,积极地探究图形千变万化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于是课堂中学生边动手边讨论旋转后的图形是圆锥体还是圆锥与圆锥的组合体,是圆柱体还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而有个同学因为做出的是直角梯形,当他沿着直角边旋转后得到的是与众不同的圆台体,这个小发现让大家也激烈的争论了一番。而经过了自己动手学,合作讨论后,学生不但对点线面之间的变化了解得更深入,建立起对空间立体图形的深入感知,而且在这种以学生学为主的数学课堂上感受到动手的快乐和成功获得知识的愉悦。
二、创新形式,内容轻松有趣
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是自导式的自己提问自己讲解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讲解中被动的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很难培养出学生的自主能力,更对创新、探究等综合能力没有帮助。这与课标要求的促进学生持久的全面发展是相背离的,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理解,而且在思维和情感方面都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师要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采用更为活波的课堂形式和创新活动设计,让学生自身经历并感知数学模型的形成,建立起数学抽象思维和拓展数学各项技能。而且采用有趣情景和学生提问等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导课堂的学习,积极向上的评价会让课堂气氛轻松而有凝聚力。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主体不但身体动起来,思维也随之动起来。
例如我在讲授苏教版数学七年级《展开与折叠》一课中,考虑到教学目标是要对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和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形进行研究,如果采用创新的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这种自学研究式教学,效果将会比图片讲解更好。于是我创设了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更主动地进入学的角色。首先我给大家出示了一个正方体礼盒,并且在礼盒左上角顶点处有一个红色的樱桃。介绍说:“一只贪吃的蚂蚁想要从礼盒右侧底部往上爬去,吃那个红红的诱人的樱桃,不过蚂蚁不知道怎么走才是最短的距离,才能更快的吃到樱桃,你能告诉它吗?”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乐的合不拢嘴感觉很有趣,有的说蚂蚁直着爬上去,有的说需要拐个弯才行等等不同的答案。我并不急于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而是微笑着说:“想要了解贪吃的蚂蚁到底是怎么走才最短,我们先要对正方体进行展开研究,看看它会有哪些展开图形。大家有没有兴趣动手试试呢?”学生响亮的回答到“好”,于是大家沿着不同的边对正方体教具进行展开实验。经过一番努力后,我在黑板上展出了学生动手的成果,并且鼓励他们在动手合作中的密切配合表现。接着我说:“我们对正方体的展开图已经掌握了,现在就来看看那只贪吃的蚂蚁吧,看看是不是如大家刚才猜测的那样,直着爬或是拐弯爬就会是最短路线”。此时学生已经摩拳擦掌就等着对猜测进行检验,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主动的相互讨论,积极的动手研究。这样通过有趣的情景和学生猜测、验证等问题自学过程,最后大家得出了在展开图中,蚂蚁和樱桃构成的直线
距离是最短的结论,而不是刚才猜测的那样竖直地爬上去在往樱桃位置爬的路线最短。而当我再次提出“如果贪吃的蚂蚁是在圆柱体上爬行,也是要从右下角爬到左上角来,那么该如何走最短呢?”这个问题后,学生已经可以在纸上不需要讨论,自己就可以画出圆柱展开图中最短的路径来。
三、唤醒自主,形成课外延伸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上课对于老师来说不是喋喋不休的讲解,而更多的是要进行指导和纠正,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死记硬背式的听讲,而是畅所欲言的讨论和报告。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能更好的促进教师将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自能主动的学习,从而在积极实践和讨论中对知识做到课堂掌握和课外延伸。也能够在教师辅助教学的呼唤引导下,对知识的新旧联系掌握更透彻,对学习辩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修正。让数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了解而是拓展到课本以外或是生活中去。
就如刚才提及的苏教版数学七年级《展开与折叠》一课来说,我在学生对正方体和圆柱体展开图形研究掌握的基础上,步步紧逼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这只贪吃的蚂蚁是在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上找樱桃吃,而蚂蚁还是在右下角,樱桃在左上角的位置上,你还能找到最短的路径吗?”当然这个问题不是课本上的内容,但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中,对这个课堂内容的拓展问题也可以轻松的想到解决方法就是对长方体展开图进行研究。考虑到在长方体展开图中,蚂蚁爬行会有两种不同的路线,需要通过计算或度量才能确定出最短的距离来。所以我鼓励学生说:“处处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发现,相信我们大家都是火眼金睛,能够在合作探索中找到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学生在鼓励的话语中信心大增,于是有的学生就发现了蚂蚁和樱桃位于两个相邻侧面的展开图中,而有的同学则发现蚂蚁和樱桃分别位于侧面和上面连接的展开图中,经过讨论发现这两条路径都是蚂蚁爬行可能经过的路径,但是用尺子进行测量后有一条是最短的,因而对于另一条路径是要进行排除的。这样在激励语言的促进中,学生不但对课堂内刚刚掌握的方法进行了实践运用,而且对课外的内容也进行了自主研究,并且通过互相启发、探讨辩论让学生更加喜爱探究奇妙的数学变化,更自信的在数学课堂展示自我。
一、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在教学上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主要有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等形式,在教学效果上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正面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兼顾全体、分层优化、全体参与的思想,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的方法起点低,能多层次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竞争性,淡化了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效果.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能力的差别比较大,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的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成绩上主要表现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当然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是相对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优等生的可能.例如在我校实行高效教学的方式下,上学年数学考试和其他同类学校相比,优等生的指数比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提升学校的声望,在对全年级的考试成绩认真分析的情况下,学校决定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前200名组成A层分为四个班,配备精良的老师和辅导员——这些老师大多进行中高难度爬高和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分层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本学期考试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在分层教学中要重视因材施教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按照学生的成绩而划分为快班和慢班,这样的方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而分配在快班的中等生由于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导致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了新的后进生.分配到慢班的学生即使学习基础比较好,但是在慢班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思想上的懈怠心理,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成绩一落千里.科学的分层不在于分班而在于在教学中灵活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等方法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采取具体的分层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了差异,又激发了学生的活力;避免出现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达到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目的.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以学带教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协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改变初中数学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局面,使学生能够逐渐接受并且爱上这门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具体措施和方法如下:
1.做好学生分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这种分层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原来的成绩和平时测验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中等层的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的学生数学能力比较薄弱.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以教学大纲为目标,课堂内容教学以课本为主体,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的着力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中等生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准.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达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3.课堂设疑分层次,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一般的说,数学课堂课型可以分为基本型、简单型、一定难度型等.老师在课堂习题练习中应当考虑分类抽答的方法,给中等、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即便他们回答错误也不批评,要坚持以鼓励为主,他们回答正确时要给予更多的表扬,多给他们点掌声、多点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分层设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成功的学生固然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得到了鼓励和锻炼,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学习的效果.
4.课堂练习题分层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习题,鼓励学生量力而行,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针对性的练习,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掌握好本层次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越级练习.例如在不等式的教学中,在学以致用的环节,设计下列习题:
(1)下列数值:-2,-1.5,-1,0.1,5,是不等式x+3>2的解的有;+(2)不等式2x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选择不同的题.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融合度;角色;兴趣;课堂模式;评价
一、翻转课堂模式与初中数学的融合度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的高中教学。美国一所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首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意志品质容易塑造,但约束力稍差的状态,对数学的学习处于起始探索阶段,更具有合作探究的意愿。其次,数学的知识掌握和学科认识还是分离的,学生认识处于分化期,更需要逐步提升。最后,抽象的数学问题需要在探究和讨论的环境中得到清晰的认识,很多学生活动能促进数学的思维建立。因此,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更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二、学生角色的彻底转变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相反,这个中心是学生,但师生是学习的人文因素,一定是不能缺乏联系的。作为教师,改变了原有的主体地位,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比如,他们是课堂的设计者,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会向他们提供答疑。而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练习,而这些也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辅助学生达成这一目的。如教师要在课后、单元过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及时评价,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过程。
2.激发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死板,知识层面少,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利用学生心理,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课程中,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只限于形状,对三角形的边、角、几何性质并不了解,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的情境或者问题,如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不同的三角形,看它们有啥特征,为什么设计成三角形,是利用的边,还是角,比如栏杆挡板,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通过很多学生的举例,大家知道了更多的三角形,再经过教师讲解,又明白了很多原理,学生就这样在轻松中掌握了知识,慢慢喜欢上数学,在学习中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把课堂和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
翻转课堂的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总之,这些课堂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要保障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更有效。主要方式有:
1.实践应用分析逻辑法
精心设计,让新颖的课堂模式成为数学学习的良好载体。课程设计的思想到位是重点,但具体活动内容就更突出了。在设计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教学“轴对称”时,就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活动课。这个活动的设计既不能太复杂,超过学生的理解范畴,也不能和教材一样,没有任何难度或者缺乏生活化的东西。比如让学生找出一个轴对称的生活物品,大家讨论这个物品的基本特征和存在规律,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然后再推广到生活中其他轴对称的物件,这样的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让学生沿着分析逻辑思维的主线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课前学习法
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模式的一个特色,这既和传统的课前预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数学有的知识比较抽象,新的概念也比较多,很多知识在课堂上难以消化,所以课前的学习很重要。传统的预习只是熟悉教材,初步了解概念。翻转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思路和资料。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提前整理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故事,中外历史对比以及实际应用,比如引进故事“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与外星人联系”。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材料整理成文稿、图片、视频,这样丰富的教学素材一定要课前学习达到理想效果。
3.多媒体辅助法
翻转课堂的又一大特点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中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是主要内容。数学语言前后照应、准确地传递数学信息,并有缜密的逻辑过程。所以,对教师板书要求很严格。传统的数学板书要靠教师来完成,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让课堂不紧凑。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些难题得到缓解,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像色彩变化、声响效果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函数”时,通过Flas演示一个个不同的函数曲线图,并列出各种函数性质,呈现变化过程。类似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使用多媒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难点和重点自然流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综合教学素材,准备课前学习材料,讲述数学历史故事,教学快速高效。
四、丰富教学评价,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中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有传统教学的弊端,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翻转课堂模式中,不能沿袭老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再只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思维特质以及发展潜力。评价方面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1.科学评价,分类指导
评价是任何学习阶段都很必要的手段,从人性角度分析,学生是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水平有一个客观评价的。所以建立适应初中年龄阶段的考核评价制度必不可少。在进行数学评价时要从以下角度入手:一是分类指导,科学评价不同的学生。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就要严格要求,从难度上适当提高,而对数学基础比较差、数学学习兴趣尚待提升的学生要引导为主,将学生留在课堂是目标。二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如在课堂练习时,有客观评价,有主观评价,有过程评价,有结果评价。这样多层次、科学化的评价让课堂更加规范、有活力。
2.自我评价,增强主人翁意识
评价的主体是教师,但也可以从学生角度开展平价,也就是自我评价。一方面,是完全自己的评价,如课后练习的自检,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自我规范管理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评互助,教师给予总结等。这样的评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学习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时间和效率是所有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模式是翻转课堂的目标。为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教师在不同层面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