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理论常识

政治理论常识

时间:2023-06-01 09:4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理论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治理论常识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6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在引导高职学生坚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有了许多新进展,取得了许多新成效,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仅仅只有内容和方法的局部改进是难以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的,并且不少的高职院校教学中重点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处在走形式、不被学生重视的尴尬境地。因此,认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困境,深入探讨其原因并采取相应改革对策,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特点分析

1.1 生源类型复杂,入学成绩相对较低

调查发现,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以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为主,也有部分来自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及技校。由于本科院校的大幅扩招,新制民办本科院校的崛起,使得处在高等教育“末端”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短缺,学生入学成绩不高。

1.2 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高职生年龄层次不一,相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总体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都需要进一步养成,行为规范和品格养成教育在这个阶段仍显重要。

1.3 偏向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据入学后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倾向调查显示,部分高职生之所以高考成绩偏低,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低,而是由于他们的智力类型属于非言语、数理逻辑类型。他们不喜欢常规的学习方式,而是比较喜欢动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事务过程中,受定型思维模式影响较小,大多善于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擅长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活跃。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与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偏重于理论宣传,内容抽象,缺乏可读性、趣味性,而且有些内容学生从小的时候就学习过,所以到大学阶段还再遇到相同的语言和内容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出现厌学情绪。加上教材内容庞杂,对教师的要求太高,超出了教师的能力所限。如“概论”教材包括中国化的多个理论成果,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防、党建、法律等方面。如果教师要讲好这门课,就得样样精通,这实际是不太可能的。

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分强调教材的普适性,本专科、文理科学生共用一种教材,使教材不能体现高职特点,不适应高职学生的需要。

2.2 学生特点使得上好思想政治课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课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相比相对较低,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但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作为“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他们成长在“读图时代”,对视觉的敏感大于文字。加上各自的专业各异,兴趣不一,对思政理论的敏感度相差甚远,这既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与机遇。

2.3 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相对简单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相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学历层次较高,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对年轻,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且多为兼职教师。由于兼职教师日常有繁重的业务工作,很难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加上部分兼职或外聘教师不是思政相关专业毕业,易出现对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解不够到位,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真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这既对统筹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也为深化教学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2.4 教学组织、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所有大专专业的公共课。虽然高职院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基础部思政教学部,便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织管理,但思政教学部没有自己专门的教室(尤其是多媒体教室),教学部教师上课全依赖于各二级学院的现有教学条件。而各二级学院对专业课非常重视,把最好的教学硬件条件基本投入专业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多是在条件简陋、设备陈旧的大教室进行。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既不利于教学管理,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5 教学管理机构及建设专项经费尚不到位

按照教社科[2008]5号文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虽然高职院校成立了思政教学部,但教学部在基础部的直接领导下,还没有达到上级文件的要求,很多工作有待理顺。教社科[2008]5号文指出,各地各高等学校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考察、学术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教学部没有可支配的教学管理及培训经费,相关教学资料相对匮乏。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实践的对策

3.1 加强教学内容建设,实现系统教学和专题教学相结合

首先,应少讲、精讲。目前,在不能选择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需要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压缩教学内容,全面试行专题教学或模块教学,少讲、精讲系统理论,多讲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要讲出色彩。根据教材内容,围绕重点和难点,精选实际案例、焦点新闻、精彩图片、经典视频,尽可能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活泼,把枯燥的东西讲得充满趣味,在让学生喜欢尝思想政治课这道菜的“味道”前提下,把知识点的“营养”也提供给他们。如,对于“基础”课中的理想、道德、法律常识等内容的讲解要注意与各系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加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各行业的职业常识等内容,让学生感到上课不但有趣,而且有用;利用“概论”课与当前形势结合非常紧密的特点,进行课前几分钟新闻解读,要求学生总结本周发生的新闻大事,并尽可能用所学课本知识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再次,应突出“问题意识”。结合教学内容,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与思想疑点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解除思想困惑,明辨是非曲直,为将来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最后,应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专业实际的结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素材,采取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2 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技术的高效结合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现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让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必须实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课堂讲授和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课件时,尽可能地运用网络、视频、音像、图片、漫画、动画等手段,让学生听、说、想、看并用,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完善思想政治课网站,利用网络特有的适时传输性、共享性等特点,不仅在网站上提供有价值、有深度、雅俗共赏、催人奋进、促人思考的理论、案例、故事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料,而且尝试设立网络测验、网上答疑、网络论坛等,使网站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极其方便的平台。

3.3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参加的以所学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学生实际参与和体验为条件,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为特征,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为目标的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适宜开展实践教学,为此,思政教学部将根据高职院校及周边条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精选实践教学主题,拓展实践教学基地,采取演讲、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艺术表演、作品展示等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实践教学及效果的重视程度。

3.4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政工作相结合

高职院校领导应树立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育理念,本着全院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教学机制,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和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结合。高职院校要舍得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投入,多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培训、考察机会,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边缘化;学生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与思政教学部的沟通,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贺衡艳.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周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王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探索[J].延边党校学报,2011,(2).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中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问题

高校毕业生对自我的认识普遍具有主观性,在就业中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是就业的一大障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能完全代表其职业能力,自我定位的不合理,使学生在走出大学后,理想与现实冲突而无所适从,就业变得更加盲目。

(二)价值取向问题

提及工作,多数人不可避免的向往高福利、高待遇和高稳定度的工作,“北上广”以其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成为了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的选择,稳定的“铁饭碗”也成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就业趋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并不乐观,短期内可能能实现其职业期望,带长远来看,过分的功力追求会使自己迷失方向,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职业生涯。

(三)基本素质问题

当前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其中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的缺乏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也是极为不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选择不仅重视也职业的能力和水平,其职业素质,个人素养也关乎其长远发展。频繁的跳槽,工作懒散,无责任心,与同事无法和平相处等问题,不仅加大了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同时,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也影响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差成为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当前就业压力大事普遍的事实,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相对于轻松的校园生活必然不同,如何转换心境,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工作,是大学生就业应当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较晚,还不够成熟,并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化程度不够,这些问题使得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多数高校因为无法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就行指导,但是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只能变成大课堂式的讲授,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在职业测评,职业咨询上只能依靠某些网站进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点放在了普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就业指导上,这对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不够,这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填补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二)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坏境

社会环境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利于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我的发展,避免外界的干扰以及一些消极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发展,利于形成互相鼓励,共同奋进的良好的大学学习、生活氛围。特别的高职院校,本身注重技能教育,更不能忽视思想教育,新世纪的人才要求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仅是技能的独当一面,也要在个人发展上下工夫,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向科学的全方位人才靠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形成系统的理论,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穿大学课程始终,更是对学生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多内容、多层次的教育学生如何发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其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是无法替代的精神财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升华。

学生在学习马克思思想认识的时候了解了世界的普遍发展规律,利于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认识国家、社会、集体。《毛概》向学生讲述了我党的发展和创新,利于学生在认识党的基础上拥护党,爱护党,积极向党和国家靠拢,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以世界、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形成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

另外课程中还有很多讲的是我国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艰辛路程,利于学生从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对未来职业生涯勇于面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同时从了解悲痛的历史中珍惜今天的生活,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人生的事业,积极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尽绵薄之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维,美好的品德,同时普及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以优良的道德素质认真负责的踏实工作。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其完整的理论和对学生内因长远的影响,得以弥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注重职业选择和外因指导而忽视学生内因发展的不足,同时能在大学教育中预防现实就业中本可以避免的部分问题,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伴。

参考文献

[1] 刘绍斌,刘卫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2] 鲁明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3] 王俊成.以实践为指导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新一代,2013(01).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制改革;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认识误区;对策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从各自办学实际出发,为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等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针对专业培养特点纷纷推行“2+1”等不同类型的学制改革,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的时间,延长专业实习实训的时段,在学制改革背景下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拟对这些认识误区进行厘清并提出对策。

一、厘清高职院校学制改革背景下政治理论课的认识误区

(一)从培养目标上厘清“各类专门人才就是具有单一的职业技能、技术的人才”的认识误区

1.从构成各国国际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来看。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及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是各国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因此,各个国家都把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热爱、忠诚、服务于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品德、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培养目标的首要构成元素;把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专门的技能技术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成元素。这样培养的人才必然兼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技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也不可能将本国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仅锁定在单一培养学生专门的技能技术上。各国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一定是由忠诚于自己国家的各类专门人才去打造的。我国为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未来10年教育战略的主题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

2.从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来看。我国要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劳动力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结构需要改变;我国又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1],是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要的重要战略抉择。但这不是人才的单一技能技术培养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事。进入新世纪,我国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出了“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2];未来10年的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

总之,无论从构成各国国际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还是从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来看,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一个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技术素质有机统一的目标体系,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简单归结为“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就是培养单一的职业技能、技术的人才”,这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上的认识误区,必须厘清和纠正。

(二)从课程育人功能上厘清“在高职院校唯有专业课程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误区

1.从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看。要在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很显然,这是一个由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发挥综合育人功能才能实现的目标,单靠专业课程发挥的育人功能既无法完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更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解决了学生的“生存之技”,但不能解决学生的“立身之本”,即不能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生活和积淀发展后劲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解决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信念问题,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不能对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综合育人功能以一概全,更不能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2.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合力来看。要在高职院校实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的能力培养目标[1],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独到的育人功能:即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通过教学活动,将政治、道德和法律等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改造、立身社会的思想意识,外显为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行为操守,构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必备职业能力中伴随和影响终身的、不可或缺的居于灵魂地位的能力要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与专业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毫不相干的另类教育,而是统一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为学生提供怎样运用专业课传授的谋生手段正确立身社会、有效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总之,无论从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看,还是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合力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专业课教育教学,都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可偏废的育人课程,是不同学科在同一个教育过程中不同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同一个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认为“在高职院校唯有专业课程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必须厘清和纠正。

(三)从社会实践上厘清“高职院校的办学根本就是加强专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技术”的认识误区

1.从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的高认可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办学赢得了家长的认同和社会的满意。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凭借在学校“熔炼”出的过硬思想作风和过硬技能,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是以“素质好、作风硬、能力强”以及“适用、好用”成为人才市场抢手货来衡量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服务于本土而且服务全国、有的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执业大展宏图而且在其它领域也不乏精英。实践证明:家庭、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的高认可度,最重要的是基于学校办学的根本在于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育人工作的首位,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2.从学生的职场经历和实习实训的亲身体验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职场打拼,用人单位首选的是求职学生的思想品质。诚信、勤奋、团结、协作等品质的具备,使许多学生优先受益,也是许多学生成就事业的人生之本。高职院校许多毕业工作多年的学生受学校邀请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时,共同传递着“做事先做人、做人重品行”,“德行重于技能”,“有德有才之人堪大用、有德无才之人可培用、无德有才之人当慎用、无德无才之人绝不用”的思想;他们在职场拼搏多年的共识是:支撑我们、让我们坚持、使我们终生受益的是在学校培养的特有的诚信和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有的学生是从职场通过高考走进高职院校校园的,其中有的学生入学前已经站在了管理岗位上,他们概括了在职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公司第一看重人品、第二看重技术和能力”。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返校后最集中的信息反馈是: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忠于职守、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他们于实习实训中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不在专业方面,而在思想政治及社会人文素养方面,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的他们在学风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再偏重专业学习及专业技能技术的培养,不再忽视或轻视思想政治理论及其它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品质的养成。

3.从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来看。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唯一明确列入评估的课程,权重达到0.2,构成素质教育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教育部对高校“两课”(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评估,此后许多省份又相继开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从国家到省的各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践来看,均不是也不可能以“高职院校的办学根本就是加强专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技术”为单一评价指标,而是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之,无论从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的高认可度、从学生的职场经历和实习实训的亲身体验、从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等方面来看,社会实践均从不同的视角证明了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品格”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技术”,而视“高职院校的办学根本就是加强专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技术”的认识,是高职院校办学的认识误区,必须厘清和纠正。

二、学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共识合力育人,强化思政主渠道

1.首抓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合力育人共识,坚持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这是关系高职院校学制改革全局的指导思想问题。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认识统一了,形成学制改革背景下多学科合力育人的共识,才可能坚持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被边缘化、弱化。

2.重抓专业系部的合力育人共识,坚持借重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这是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思想关键。只有专业系部的领导及其教师的认识统一了,形成学制改革背景下多学科合力育人的共识,才可能坚持借重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被替代和简单化。

3.力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合力育人共识,坚持凸显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识统一了,形成学制改革背景下多学科合力育人的共识,才能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核心作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

(二)抓实课堂教学,打牢理论基础

针对学制改革后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总体压缩的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上下重力,抓实在求实效,强理论牢基础。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在“精”和“管用”方面下功夫。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在“精”和“管用”上做足文章。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要围绕“精”和“管用”实现转变。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要通过“精”和“管用”发挥作用。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理论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以及顺利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的对接,打下扎实的认知社会的理论功底。其次,通过课堂教学把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学好专业服务社会、处理专业实训以及顶岗实习遇到的各种问题,奠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第三,通过课堂教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揭示的作为社会人和职业人必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操守。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教育实现无缝对接。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品格”与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有机统一起来。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要贯穿专业育才的全过程,由理论教学的课堂向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把育人铸品行与练技训能力有机统一起来。第三,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特点,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专业及其实践教育连接起来。

(三)抓紧实训教育,延伸理论育人

1.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向实践基地延伸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育人与专业实习实训育人的连线。其次,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参与专业实习实训育人的内容体系。第三,建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企业思政教育合作育人的制度。

2.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赴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合力育人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授课专业班级之间从理论教学到专业实习实训教育的育人责任制度,参与全过程育人。其次,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授课专业班级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育人的制度,共赴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合力育人,实现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育人与专业实践育人的统一。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授课专业系部合作育人的责任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成为专业系部育人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把思想政治理论育人与专业技术技能育人统一于全员育人的过程。

3.建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企业思政教育合作育人的制度。其次,搭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企业思想教育相互交流的平台。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到作为实践基地的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

4.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向专业实习实训学生延伸教育的网络平台。首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全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其次,建立学校与作为实践基地企业之间思政教育的网络互动平台。第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向专业实习实训学生延伸教育网络平台。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学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厘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误区,提出科学的对策,才能为推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组织机构

培训领导小组由局长、副局长组成,负责教育培训的监督和考核。

税政法规科负责制定全局业务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全局集中学习,并负责安排日常测评与考核。

人事教育监察室负责制定全局政治理论培训计划和负责组织实施,并开展讨论、测试等活动。

科室培训学习由各科室长负责。组织安排本科室日常学习,每周不少于2次。定期检查科室成员学习笔记的记录情况,保证科室学习的效果。

二、政治思想方面

积极开展以“法治地税”为主题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做依法治税的践行者。

心中有法。无论是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还是党课学习、党员学习、业务学习,坚决做到学习必学法律、法规,通过坚持不懈地“法治”教育,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行为遵法。作为社会成员,“法未禁止”即可为,作为税务工作者,“法未授权”不可为。通过教育,提醒干部职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不要混淆自己的权利、义务,教育大家要慎言慎行,做遵守法律的模范。

生活用法。把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列入了学习计划,通过聘请律师、法律顾问等法律专家进行生活法律常识讲座,通过学习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教育大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执法依法。作为税务人员,是税法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是否做到依法治税,直接关系到单位和税务工作者在纳税人心中的形象,更关系到税法的尊严。在学习中强调,要把“权利锁进牢笼”,慎用手中的权利,坚决不触碰高压线,做到依法治税。

三、税收业务方面

坚决贯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思路,继续加强通用的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贯彻“法治地税”主题教育,重点学习行政法律知识、涉税法律法规,相关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知识,财务会计,信息化知识与技能等。

四、培训方式

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在岗自学、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今年按照区局和市局的教育培训工作部署,强化了网络培训要求,人事教育监察室将定期推送网络学习任务,运用网校资源,丰富教育培训内容。

五、要求

(一)全体干部必须按时参加教育培训,严格考勤制度。

(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必须认真记录笔记,每月科室长对科室人员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并签字,每季度由局领导进行抽查。

第5篇

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应突出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引导、意识培育、价值追求和观点生成等方面的环节训练。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具有渗透性、氛围性、展示性、体验性等特点。根据这些要求和特点,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教育主导构成应多样化,既要有领导负责者、组织管理者、组织实施者、具体实施者的系列构成,又要有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过程或环节。

[关键词]

民主观;教育教学;主导构成

在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教育主导体系”呢?这不是主观臆想的,而由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决定的。“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教育主导体系”又是如何构成的呢?本文试图对这些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民主观”、“社会主义民主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因此,进行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是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议题。那么,高校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怎样呢?我们走访中发现: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基本上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进行,其教学内容也是以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的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为“蓝本”,没有突出“民主观”进行教育教学。这些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妥和问题,但略显单薄与不足,可能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培育成效和弘扬效果。与之相连的一个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主导构成单一,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教育主导构成体系,对“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特点”分析和把握也不够。对此,应该有所改观。

一、突出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这其中一般会涉及一般意义上的民主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产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历程、创制、改革、创新,等等。可能还有其它方面内容的介绍,因不同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而稍有差异。这些内容的教育教学都是必要的,有助高校学生具备一些民主知识常识、社会主义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和优势。但自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民主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因此,进行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就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民主观的重要组成,这无可厚非。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民主相关知识的教育教学,与民主观、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培育还不能完全等同,二者应该是基础与提高、学习与引导、种植与生长的关系。但通常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教育教学,不少高校或课程还仅仅局限于一般民主知识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传授与讲解,而没有突出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引导、意识培育、价值追求和观点生成方面的环节训练,更谈不上实践或践行了。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是民主观教育教学中独有的,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把观点的引导仅仅简化为知识的传授。所不同的是,就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教育教学而言,这方面的不足,尤为明显罢了,以致对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弘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和高度,突出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教育和培育。此外,从这一代大学生以前的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经历看,突出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教学也有必要。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在以前成长的家庭环境中,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一般家庭会有一定的“民主”气息,但离民主观点还较远;来自农村的学生,多是由祖父母辈带大,虽然谈不上什么“民主”氛围,却多是在娇惯、溺爱中成长,但是也能在农村感受到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过程,而有可能觉得那是“村委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之前中小学教育教学环境中,有关民主内容的教学是有的,但没有多少成份突出观点生成,有的还是以考试为导向;类似于民主的过程和体验的经历多来自班委、学生会和团委的产生与运行,但违反民主规则的事例较多,甚至还有不少贿票、强迫票,这些与民主观的形成与培育更是大相径庭。因此,在大学阶段,有必要突出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教学。

二、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特点

民主观、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教学,是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当然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但作为一种观点、意识和情怀更强的民主观的教育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渗透性。民主观、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排除集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渗透性也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民主观教育教学不是一定要在课堂、讲座、专题中集中专门进行。事实上,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平时交往、班会、其它课程的学习中都可能以一定形式渗透,点滴的介入与零星的过程有时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时甚至好于集中的说教。就是高校广大教职工的“言行举止”都能渗透着民主观的教育,比如,学校领导讲话和谈话中的偶尔涉及、班会活动学习中的经常碰及、团课党课中的点滴触及,等等。二是氛围性。很难设想在教学、工作、生活、师生关系、班级活动、学校党务政务等过程中没有宽松、民主、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氛围,学生会有民主观的认知与生成。如果高校校级领导工作作风不民主、直至一言堂,中层领导模仿之、迎合之,广大教职工满腹怨言并因之抵触、愤慨,民主氛围荡然无存,民主观教学也就没有立足之地。在民主观教育教学中,民主氛围的熏陶与感染,能起到重要的基础性和培育性作用。三是展示性。民主观确实是意识、观点上的,但民主观的形成则需要一定的展示和过程,而不全是理论上的说教与传导。关于民主的理论上之说清、重要意义之阐述、历史发展进程之总结固然必然,但也一定不要少了实际民主程序的展示和现场民主活动的呈现,这里的展示和呈现,既可以是现场的实际过程,也可以是录相视频。无论哪种,都要是真实的民主过程,效果才会更佳。虽然实际现场与录相视频的效果有区别,但因条件有限,也只得替代了。四是体验性。民主观由认知到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过程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时既要润物无声,也要充斥冲击感官。但可能还不够,那就是还要体验体会,甚至是不可或缺。大学生的民主体验,既可以是微型的模拟模仿活动,也可以是关切学生自身的班委、学生会和其它社团的民主选举和运行。二者的形式和效果各有千秋,前者更完备,后者更真实。在实践中,可利用各自的优势协调进行。

三、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教育主导构成

做到突出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教学,仅在具体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方面的改进是不够的,需要课堂内外教育教学的共同支撑,教育主导构成应多样化,不能只有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而应有教育主导的系列构成。根据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教育教学特点,在教育主导构成上,有负责者、管理者、实施者的系列构成,在实际运行时,还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但通常,一提到“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命题,大家就会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联系起来,这是理所当然。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等内容的教学,藉此,可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这还远远不够,原因有二,一是对于观点的培育和生成,相对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域,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显得单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民主观也是一样;二是对于民主观、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培育,并不等于民主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虽然相关民主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是必要的。仅仅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也明确要求,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校行政负责实施,宣传、人事、教务、研究生院(处)、财务、科研、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①这可以看出,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不仅仅只是关乎思政课教学机构和思政课教师的事,它是高校多部门、多单位的协调。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思政课当然由思政课教学机构安排、由思政课教师执行,这无可厚非。但也应值得注意的是,到现在,还有不少高校或领导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思政课教学机构和思政课教师专门的事。这不能不说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关于民主观的教育教学也是一样,如果不能真正地做到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教育教学主导构成明确,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效果可能也会打折扣。根据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教育教学特点,其教育教学的主导构成应该是这样的:学校党委直接领导是当然的,直接参与部门和单位至少有,思政课教学机构、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②直接实施部门和单位至少是,思政课教学机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③直接实施者至少是,专职思政课教师、兼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专题报告主讲者、相关活动主持者。

(一)负责者

高校党委和校行政是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负责者。总体上说,高校党委的直接领导是方向,校行政负责实施是保障。民主观教育教学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非其它。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方向就应该由高校党委把握。如何把握?这是总方向的坚持和把握,而不是具体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制定。一般来说,学校党委应该了解近段时间(半学期或一学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计划和方案,或者由宣传部、教务处、思政课教学机构等机构上报民主观教育教学的计划和方案。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一般的理论的探讨,可以自由些,但涉及到对青年学生的民主观教育教学,如有偏颇,负面影响范围广大,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科教学,有其各自安排的内容,要在其中再穿叉和突出民主观的内容,而且不同课程之间要协调一致,避免重复,需要校行政的保障实施,这其中教务处、思政课教学机构是直接组织者,但如没有校长或分管校长的督促负责,很可能会流于形式,甚至是不了了之。再者,由辅导员、各系副书记、科技处牵头组织有关民主观的教育活动,如果没有校长或分管校长的督促负责,就更难成行了。因为他们会受到诸如时间、课时等其它条件的限制。

(二)管理者

思政课教学机构、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是直接参与组织管理和组织实施的部门和单位,是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思政课教学机构是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和实施单位,具体负责教师的选配、民主观教育教学内容的设定和安排(特别是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各个思政课程之间的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等等。不仅如此,而且作为高校“独立设置的、直属学校领导的、与高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政课教学机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二级机构,理应对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直接负责。高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意识形态和校园舆论环境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其工作重心之一是组织师生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大学生民主观的教育教学,也一定要在党委宣传部组织和参与下进行。教务处是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一些机动安排,如民主讲座、民主讨论沙龙、相关的实践训练,等等,教务处要给予一定的协调与配合。学生处、(学工部)团委①,是高校学生与之打交道较多的部门或组织。学生处负责学生(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高校团委是学生共青团员的组织、思想阵地,一般是通过开展多彩、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展示青春和培养全面素质提供了空间和舞台。而这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或参与、各种丰富活动的开展,正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过程和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实施者

第6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理论教育。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较好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具有实效性。

1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模仿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去理解科学概念和其研究的本质,培养提高科学研究能力。要了解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探究,什么是教学模式。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而教学模式,其界定是众说纷纭的,有这样一种说法可作参考:“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1]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结果的一步步程序”[2]。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指以探究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探究教学的理论指导,积极认真的态度和精神,以模式分析等方法建造起来的教学活动框架构造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三大环节:一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二是引导、帮助学生探究、发现概念、原理;三是将探究结果运用到新情景中去。

2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深化理论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创新思维与社会适应能力。

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旨在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引导他们学会并做到在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由于有关道德、法律、社会发展、经济、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有相当的理论抽象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因而,以教师生动讲授为主的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然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进步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是脱离不开,密不可分的。

2.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了疑问就会引起思维,思维通常都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就认为“思维来自惊奇和疑问”。众所周知,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但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并且有些理论知识难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所以单凭教师的个人讲解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2.3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当今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学校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即具备独立搜集信息、加工改进、处理吸收、学以致用、评价总结的能力,也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提供探究解决学习问题的方式给学生,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寻找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至于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为学生创立一种合作、交流、对话的协作氛围,使学生在一个有共性的团体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怎样与其他人交流合作,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和能量,使学生能在社会中形成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责任感。另外,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在这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中,营造出了互助、民主、和谐、合作、愉悦和共鸣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提高思想觉悟。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思考,是种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映照。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个有意义的选择。诚然,要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新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其价值,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做出努力:作为教师,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和想法;二是在各方面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更新知识结构;三是提高组织能力;四是增强问题意识;五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作为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形成善于发现、思考、勤于探究的态度和习惯,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社会

1.开放以来,中国自动融入全球化历程,高中生就是这样一个年夜布景上成长成长的年青人,他们的思惟必然会打下很深的时代烙印。经济全球化要求高中生培育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体例,具备合作、交往等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成长自己介入国际事务的能力。

高中政治还要教育学生更要具有中华平易近族的气节,培育学生学会分辩精髓与糟粕,担任和发扬中华平易近族的优良传统,连结自己的平易近族庄严。

跟着科学手艺的高度成长,常识经济已经到来,常识成为经济增添最具抉择性的身分,我国不成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曩昔注重纯常识的灌注贯注和应试技巧与能力的培育必需扭转。今日的高中生学会把握世界成长的走向,要有国际襟怀胸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成长不美观下的现代意识

我国已进入周全培植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成长阶段,跟着更始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给人们的思惟不美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为此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需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惟为指导,着眼于今世社会成长和高中生成长的主要,增强思惟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施性和自动性,培育学生的现代意识。

高中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劳动者。人才,是未来的培植者,高中政治教育必需高度正视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思惟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以及环保意识、资本意识和可持续成长意识。这就要求指导高中生育成自立思虑并规划人生的能力,具有根基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以及批判性思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力糊口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庄严和洽处弘扬平易近族精神,具有平易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具有社会责任感。

以上一、二部门综合起来剖明:新课标确立了具有思惟政治课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新理念,即坚持根基不雅概念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高中政治新课标充实浮现了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默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中政治指导思惟上,新课标强调要与时俱进,增强思惟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自动性和实效性,并扩年夜课程性质空间规模等新理念。二是高中政治具体使命上,着眼于学生终身成长的新理念。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需义正词严地坚持根基不雅概念教育。做到与时俱进,不成一味地灌注贯注,在坚持根基不雅概念教育的前提下,积极自动关注社会成长和科技前进新要求。

3.以酬报本,关注人的周全而有个性下注重人文素养、健全人格

以酬报本,是通俗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柢理念,以酬报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敬高中生人生过程的成长需要,尊敬高中生作为人的人格和庄严,尊敬高中生人道成长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浮现人文关切,浮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成利益事。

高中政治新课程正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成长潜力,针对其思惟勾当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敬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类糊口关切的同时,采纳启发式、探讨式等体例,辅佐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尺度,把握正确的政治标的目的。新课程安身于学生现实的糊口经验,以育酬报焦点,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每位高中生的整体成长,把理论不雅概念的阐述寓于社会糊口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常识与糊口现象,理论逻辑与糊口逻辑有机连系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供给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成立校本教研轨制,把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可持续成长放在首位,以知足学生成长的分歧需。

本课程安身学生思惟政治素质的提高,成立能够激励学生不竭前进的评价机制。

考评学生把握和运用常识的水安然安祥能力,考查他们思惟发生积极转变的过程,采用多种体例,周全反映学生思惟政治素质的成长状况。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进修体例,鼓舞激励学生自力思虑,合作探讨,为学生供给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缘,能够从各自的拿手和关切出发,对自然问题、社会事务和人生问题,揭晓富有个性的看法,成为有主见的人,以利于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的立场和立异精神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培育高中生的缔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教育是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着新人”,高中新课程更始是高中生作为人的成长的内在需要,关注高中生的周全成长,如基本常识和根基手艺、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社会顺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个性成长等,培育高中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糊口体例和审美情趣,具有健旺的体魄、执拗的意志。

4.推进素质教育以义务教育相跟尾和通俗高中的新成长,呼叫招呼为学生终身成利益事的理念

高中政治课只有能够知足和正确指导学生的合理需要,才能被学生接管,才能充实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学生的需若是多维的、多条理的,今世高中生的成长需若是怪异的:有求知求美的需要,形成精采个性和思惟道德等成长完美自我方面的需要,政治课新课程加倍切近学生的需要,更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新课程明晰指出,要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思惟政治素质基本,关注学生激情,立场与价值不美观,敞开学生选择的年夜门,在选择中形成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思惟,并为学生的课程选择供给多种机缘,促进学生周全、持续、终身成长。

第8篇

关键词 价值观 主体参与型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程是中职德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然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思想不成熟,不很重视对这一门功课的学习,认为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该学科的抽象性等特点,使得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听,不愿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呢?为此我不得不苦思冥索,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及时充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把一堂课上好,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不但要扎实还要不断更新,业务能力要不断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不断提高。我特别强调的是第一种素质。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使政治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使自己的认识能适应变化发展的需要。

二、将课本知识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机地结合

我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教材在全面阐述经济与政治基本常识的字里行间,渗透着细致独到的育人功能。抓住这个知识点与人生价值取向的结合点,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引导,强化课程效果。

比如,在讲第一章第二节“货币”时,我会告诉学生在经济教科书上,钱的定义是那么平淡,但一到现实生活中,它却变的那么生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思潮逐渐滋长和泛滥起来。有人说:“搞市场经济就要拜金,认钱不认人”、“钱为主,人为奴,钱是真善美的标志”、“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于是,“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为了捞钱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有了钱,就去花天酒地,腐化堕落,如此等等。并不反对金钱,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一天,金钱就不会消失。对个人来说,钱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人生苦短,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多得很,例如精神、事业、情义、荣誉、智慧、健康等等,这些都不是金钱所能量化和买到的,我们岂可轻重倒置。人爱钱、赚钱和用钱,都是无可非议的,重要的是人要树立正确金钱观,做钱的主人,不能成为钱的奴仆;人爱财但不能贪财,且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也就是说要做到正确看钱,正道赚钱,正当用钱。

三、探索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并富有个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比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课前先由同学们调查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经济现象,然后自编出“卖大米”、“买大米”两个小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在市场上,商品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班级集体讨论,然后编成小品,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功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讲“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和怎样进行宏观调控调控”时,先创设“海南种辣椒事件”的情景,落实角色驱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生于生、生与师的争论中充分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自我。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适当的支持,最后课堂小结,使教与学和谐开展。

四、 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例如:讲“经济结构调整”时我以“四个襄阳”为例讲我国经济调整大背景下的新襄阳建设规划。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比如:用货币学的角度解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理国;给学生讲讲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使学生了解今后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给学生普及一些理财的知识等等。

反思本学期的教学,我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学习理论知识,关注时事热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今后,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政治课堂 无意注意 课外功夫

为达到提高中师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做了不少探索,如采取高压态势,卡学生的平时成绩,严格课堂纪律,讲课音量提高八度,增强肢体语言,在学生中开展帮学活动,等等。这些措施对提高中师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发挥作用持续的时间都不长,且教师花费的精力也不少。近年来,我们尝试着在学生的“注意”上下功夫,对提高中师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课外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有意注意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与提高中师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课外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有意注意,避免了课堂上的说教,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由于教师与学生课外接触增多,增强了师生间的“情商”,对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有意注意也是助推剂。

1.主动参加学生主题班会,运用政治课理论知识和学生讨论问题。这样,既圆满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达到主题班会的目的,又让学生看到了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学习政治课的有意注意,比在课堂上对学生反复念叨学习政治课重要性的效果不知好多少倍。

2.关心学生,运用政治课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政治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动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依靠政治理论知识指导正确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掌握政治理论对实现人生理想和正确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使学生增强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有意注意的目的。比如:有一次晚自习时,我发现两个女生情绪低落,经了解,她俩同时在一家服装店买了颜色相同的运动服,后来她俩觉得两人穿一样的衣服不好,便相约去店里换一套其他颜色的,但店主不给换。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告诉她俩明天再去,店主保证会退换。这时,全班学生都看着我,多数人不相信我有这么大本事。我让大家打开《经济常识》教材,把“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经营者的素质职业道德”这些暂时还没学到的内容提前讲了一遍,然后启发学生设计明天去退换衣服的策略,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重要的是,第二天两名学生都顺利地换回了自己喜欢的运动服。通过这件事,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政治课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了学习政治课的有意注意。

二、课内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无意注意

在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有意注意的同时,必须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达到切实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1.采用“新、奇、特”的课堂开头。以往每节课都以复习旧课知识开始,然后进入新课内容,我想改变这传统做法,每节课便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谋划一个别开生面、能给人带来兴趣的开头。如用歌曲开头或介绍一个成语、一则故事、一个典故、一条谚语、一句格言的开头,并板书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它们所蕴含的哲理,再非常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这样往往能起到激发学生无意注意的作用,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既要多才多艺,更要加强阅读做个有心人,尽量多地收集各种小故事、典故、谚语、格言等,以便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2.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热烈、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通过能不断激发学生无意注意的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都始终充满情趣,达到乐学。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在语言包括形体语言上要力争做到“声、色、情”并茂。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吸引力,语调的轻重、起伏、快慢、抑扬顿挫能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和赞美、愤怒相一致的面部表情形体语言,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对假恶丑的愤慨、鄙夷,能激起学生产生共鸣。这些汇聚到一点,就是营造学生乐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内容上要在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的同时与实际问题接轨。教材设置了“议一议”“想一想”“忆一忆”“查一查”和插图等,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对问题的解答举例,要引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国家社会当前的重大现实问题,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讨论探索政治理论问题的积极性,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保持高度无意注意的状态下投入课堂学习。

3.设计使学生难忘的结尾。好的课堂结尾能使学生体验到言尽意未尽的魅力。我们认为,只要能使学生在课后仍然能思考政治课教学内容并进而寻找正确答案,能自觉阅读政治课教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好的政治课结尾。我们常采用的课堂结尾有回顾式、拓展式、设疑式和关联式等,让学生课后积极回忆学过的知识,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的思维仍然围绕着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把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无意注意延续到课后。

第10篇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师 角色 定位 功能弱化 转化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近几年来,教育部不断深化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在内容、结构和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试图构建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中学政治教师作为教育课程实践的主体,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中学政治教师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课程改革的情境中,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的提升,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制度化的建设,以及整个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那么,如何理解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呢?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所谓角色就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1]。这就意味着,角色的扮演必须体现整个社会对主体所期望的价值目标,即角色功能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具体而言,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功能的发挥主要受到社会情境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是基础教育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要面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素质教育下学生应有的人格。然而,由于长期处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外在制度环境中,中学政治教师受自身主观条件的制约,其角色功能往往处于弱化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影响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由此,中学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的现况及其归因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偏误”: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就意味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地位直接决定了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特质:中学政治教师既要提高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知水平,也要引导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需要的德育素质。这不仅是对政治教师的角色期待,而且是对教师实施知识传授和德育培养的依据。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学政治教师对于自身从事的政治教学缺乏足够的职业认知,以及因教育环境长期忽视个体成长的不同需求,中学政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角色偏误时有发生,政治教育功能的障碍也随之而来。具体体现在两大偏误:第一,教育目标的偏离。从根本上来讲,中学政治教师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考试成绩,把应试能力作为考核学生素质的主要指标。这不仅忽视了中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对政治教师的考核机制上造成了错误的导向,致使中学政治教师把个人职业的成功归结于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教与学在彼此的割裂中陷入了恶性循环。教育目标的偏离使得中学政治教师忽视自己是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者和引导者,但从教育的最根本的功能来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恰恰是中学政治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由此,教育目标中对德育培养和引导的忽视,不仅致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发生偏离,而且是中学政治教师角色功能弱化的直接原因。第二,教育方式的滞后。一般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互动中,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都不容忽视。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忽视素质教育的生动性和时代性,致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经常出现受教育者主体性缺失的情况,教育过程片面强调其主导作用。这必然引起一个后果:学生在单向的课堂灌输和说教中,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也随之大大降低。此外,由于中学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理论课,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中学政治教师对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及生动活泼的表达,而且需要受教育者能亲身参与到政治理论的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以及提高在实际的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教育互动应该是同时兼顾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双向活动。

从以上来看,中学政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偏重中学政治课的某一个方面,即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对中学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引导,从而使得中学政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现在的疑问是,为什么中学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角色偏失?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的因素又有哪些?

二、中学政治教师角色功能弱化的归因

中学政治教师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出现的角色偏失,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外在社会环境、体制条件的影响,也与自身的主观原因紧密相关。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社会情境的变迁是角色功能容易弱化的客观原因。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经济以其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及竞争性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人们的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层次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在此之中,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成为教育者无法回避和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就意味着中学政治教师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要不断尊重、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体现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就是要求教育者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然而,现实中很多中学政治教师在教育的理念上还停留在过去的学生特征上,忽视了当前社会情境下教育对象对自主性的迫切愿望。因此,现行的市场经济要求中学政治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要注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培养、引导德育的目的。反之,忽视市场经济对教育理念和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必然会导致中学政治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从而引起其角色功能的弱化。

2.中学政治教师对中学政治课的特殊性的把握不足是角色功能弱化的主观原因。从中学政治课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中学政治课不仅要提高受教育者政治理论水平,而且是受教育者德育培养和引导的重要途径。从这一点来看,中学政治课由于自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特殊性。然而,现实中一些中学政治教师往往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此外,从中学政治教师的自身理论修养来看,一些政治教师忽视了在理论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引导上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甚至出现了理论知识欠缺和“言行不一”的情况。这无疑使中学生的德育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负面效应。

3.现行教育体制的动态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功能的发挥,成为政治教师角色难以定位的现实原因。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的转向中,教育体制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从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来看,无论是宏观的教育改革,还是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尤其注重让受教育者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从教学的实际来看,这种教育改革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文本之中,突出表现在:现行对政治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主要还是注重教师政治理论传授,以及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换句话说,一方面,素质教育理论在实际且具体的教学中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考核机制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导向作用。这就使中学政治教师在一次次的课程改革中仍然不能准确地把握自身角色。

三、“角色转化”:新课改下政治教育的时代必然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政治教师既面临机遇,又面对现实带来的挑战。所以,中学政治教师不仅要重新审视政治课与基础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要具备在基础教育中适应和引领的能力,而且要在努力提升自我的理论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角色的重塑与转化。具体而言,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中学政治教师一方面要促进教育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要把观念“转轨”。这就要求:

1.积极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注重全面落实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当前基础教育体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从根本上都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在一个育人、育心和育德的文化氛围中,能够获得符合社会和自身需要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这就要求,教育机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关心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在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编排、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效果的评价上,必须给中学政治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制度环境,让其在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中,能与学生在平等和谐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这一点来看,作为教师的考核机制的应试教育模式必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所突破。这不仅有利于中学政治教师在外在宽松的制度环境中,适应新课改的角色要求,而且有利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教育相关部门一方面要注重认真研究、出台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机制改革中的反馈机制,尤其是中学政治课中的师生对其的评价。

2.中学政治教师要有转轨意识,积极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道德情操。从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政治理论的认知水平。然而,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必然会出现:(1)中学政治教师获取的社会信息更多,更容易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资源来组织、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2)作为中学生,其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知识结构越来越丰富。如果政治课堂仍然在僵化的教育内容和模式中开展,势必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中学政治教师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积极在现代社会中及时“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中学政治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政治理论的“宣讲者”,而要成为政治理论的“研究者”。第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具体而言,中学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整合现实的教育资源,即中学教师要充分整合政治课的教材资源、各科目资源、网络资源及社会资源。这些资源的充分调动和利用,不仅可以成为政治教学的载体,而且是中学教师在适应当前教学现实需要的迫切选择。第三,中学政治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中学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即政治课堂的组织教学不仅是政治理论的宣讲,而且担负着培养和引导中学生德育的教育重任。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政治教师的“师范”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中学教师的道德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由此,在当前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政治教师不仅需要摒弃旧式的角色,而且需要具备“转轨”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师的角色功能的发挥息息相关。从时代要求,以及新课改的现实需要来看,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承担以下四种角色:第一,中学政治教师要在权威型向对话型的转换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非领导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德育的培养和引导过程一直被视为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教师也在潜在的权力制度安排中,成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权威中介,对受教育者有强制权,以致受教育者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个性,其自主性和主体性在师生关系的对立中,受到压抑。因此,在新改革中,政治教师不能再通过单纯的知识传递来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要把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学习“促进者”的角色。第二,中学政治教师要在现行的制度环境中完成由遵从型向创造型的角色转变。现代社会是兼容多元性和多样性的文明社会,人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已经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当今的青少年的思想特征上。如果政治教师墨守传统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就极有可能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在现代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社会中,中学政治教师完全可以在现有条件中,发挥自身在政治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具体体现: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把原则、观念潜在地传授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在感受政治课的兴趣和乐趣中受到德育的培养和引导。第三,政治教师要成为政治课堂的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3]传统的政治教育一直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单一性,这不仅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对立与紧张,而且使教与学的关系呈现脱离状态。所以,新的政治课程中,中学政治教师应该着眼于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联,在主张政治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中,引导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关注社会现实,在社会现实中体会政治课堂的魅力。从这一点来看,在组织教学中,政治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丰富、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四,在政治课程内容的宣讲上,政治教师应该成为教科书的设计者。中学政治教师在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和强调教科书的作用,在教学的方式上也时常拘泥于教科书,丧失政治教学的主动权。从现实社会情境来看,中学政治教师要注重政治课程的价值性、社会性及实践性,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思想政治课要达到的目的。因而,根据存在的教学情境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将中学政治课的课程设计成开放的体系,鼓励和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不会弱化中学政治教科书的教育功能,而且会使中学政治课在多样化的教学中更显实践性和价值性。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11篇

为了进一步做好利用微信平台管理和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工作,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带动党员干部自主学习积极性,根据《濮阳市卫生监督局党支部关于利用微信平台促进理论学习工作的通知》和局领导意见,提出几点改进提升微信学习活动的想法建议: 

1、改进作业布置方式: 由以往的布置几道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改进为微信答题卷,包含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和问卷调查提出想法意见等多种多样的问答形式,使答题形式更加规范,问卷题型更加丰富。题目内容以参考学习强国相关测试题型为主,党员答题仍然只需在党员活动笔记本上相应作答即可。

2、丰富学习内容:加入近期中央、省、市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会议精神内容,加入学习强国重点推荐内容,加入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国计民生小常识。(民生知识例如:中国截止目前有多少人口,中国国际一些相关排名,濮阳市空气污染程度,濮阳市高铁站位置和竣工时间等等。)更好的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3、设置奖励:对年度全勤、优秀答题卷颁发特别奖励,在局大厅、文化阅览室设置窗口展示栏展示等。

第12篇

早上好!我是xxx,我参加竞聘的岗位是校团委副书记竞聘。感谢各位领导提供机会让我汇报个人的情况以及做好团工作的思路。

首先我想简单谈谈我个人的特点:

一、有较全面的团工作经验。读书期间我曾担任过市学联主席和学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又在团省委和学校团委副书记岗位竞聘稿工作过,多层面的青年工作经历,使我加深了对共青团工作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

二、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由于多次参与综合材料的起草,并在大型活动中起草省市领导的讲话稿,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我曾参与组织过省、市和学校的大型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磨练了意志,也使我的个人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就如何做好学校团委副书记竞聘演讲稿的工作,我的思路是:围绕一个和谐,深化两大主题,培养三种意识,提高四项能力。

一、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大力服务学校的发展大局。大力实施校园文化行动,强化精品意识,以文化节、读书周、博学论坛等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培训、引导、教育,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和谐校园、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使他们在参与中陶冶道德情操,增长知识能力,实现学生与校园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两大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造广大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坚持三贴近(实际、生(的原则,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仰、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紧紧围绕xxxx,广泛*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习,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创业三种意识,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途径。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深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知识,锻炼成才;引导学生更新择业观念,深化志愿服务西部和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引导大学生到基层艰苦创业,从根本上改变狭隘的就业观念。

四、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是团的xx大提出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团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通过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标准化团支部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广泛联系青年学生的作用,对团员青年实行多重覆盖;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把全校青年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