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1 09:4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画风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画风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片、风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感受风的特点。(师生问好后,教师打开电风扇。)同学们,电风扇开着觉得怎么样?(很凉爽,很舒服)赶快把风请过来,表扬表扬它吧!——怎么?找不到?那你们看看风在哪儿呢?哦,原来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2)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出来吗?

(板书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认读新词。

1、自由读课文:(1)想知道他们怎么画风的吗?好,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所发现。要求,大声朗读一遍,有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读完一遍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第二遍。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起劲,下面我们就一起开火车来读一读课文吧。(一人一个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知晓大意。

1、猜图习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三个小朋友的画,(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下课文,从课文中找找这些画分别是谁画的。

(2)学生回答。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吧!他们是——赵小艺、宋涛、陈丹。(全班认读,正音。)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名字贴在他们的画上面?(如果出现歧义,可指导: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我们来看一下幅。)

四、研读课文,感悟朗读

1、找重点句子

(1)这三个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的呢?请再快速地默读一遍课文,用波浪线划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说说?

赵小艺:(1)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①出示:旗杆(正音,你们瞧,旗杆长长的,笔直笔直的,我们读成gān)②从赵小艺的画上,你能看出这是一面怎样的旗子?③是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④读句子。虽然这只是一副静止不动的画,但从你们的介绍中,让我感觉仿佛有风。谁能让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觉到有风。(指名读、齐读)

(2)“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有风?(呼呼地转)老师也带来了一只风车,怎样才能让它转起来?

(呼呼地用力吹)。谁能读一读,让小男孩的风车也呼呼地转起来?学生评议,比较,谁的小风车转得快啊?为什么?“呼呼地转”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读,看看我们能不能把小风车给读得转起来?

(3)、教写“转”:我们来写个“转”字吧!(书空、仿写,重点指导笔画“竖折撇”)

陈丹:(1)(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呢?)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学生读,老师简笔画,要有层次比较。看看老师这样画好不好?比较直。为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找课文,读一读,老师根据你的读来修改。改成比较弯的。这样行吗?为什么?也许学生会说,还不够弯。为什么?风大。好,让我来听听你们有没有读出风大的感觉)一齐读

宋涛是怎么画风的呢?(1)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你从哪里看出有风?(斜斜的雨丝)(自己轻声读读,看谁的风把雨丝给吹斜了。重点在于:不要读过,把握分寸。可以让孩子比较,该怎么读?吹斜雨丝的风是什么风啊?柔柔的,春风啊)体会后再朗读。

(3)教写“斜”(识记、书空、仿写)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们愿意再来演一演这三个小朋友吗?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四到八自然段。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五、拓展

1、同学们,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的句式来说说三位小朋友画的风吗?

2、小诗人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风还藏在其他的许许多多的地方呢!你们能开动脑筋一起来写一写爱和我们捉迷藏的风吗?

3、交流朗读。我们一起来读读你们共同的杰作吧!请在坐的小朋友读前面的,请站着的小朋友一个个地读被你们找到的风。

(2和3看时间和学生程度而定,可以作为分层练习)

六、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新媒体;高等美术教育;资源库

1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资讯十分发达,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资讯的过于发达也为他们对知识的过滤、筛选增加了难度。这在笔者给学生上美术鉴赏课和实践课时感受尤为明显。对于艺术系的学生而言,大学美术是一门可以自由创作的学科,在课堂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创作出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有的学生擅长古典风格,有的学生走现代路线,每个学生都渴望在绘画风格方面脱颖而出,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风格。然而,根据笔者的了解,大部分大一的学生在刚接触大学美术课程时都有一种无目的感,或者说是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发展道路,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大二大三时面对不同的画种和画风时无所适从,每一种都渴望尝试,但要经过很多次尝试才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笔者总结这种情况是:高中时期,他们都是向着高考美术的风格练习绘画,上大学后,没有主动意识到要多去接触名人名作,或是被社会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绘画风格影响,心思比较浮躁,导致没有踏踏实实坐下来磨炼功底。解决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让他们多了解美术,学会欣赏美、品鉴美,让美的思想在他们脑海里扎根,使他们走上正确的美的道路。大学美术学院一般都在大一时设有美术概论课程,大二设有美术史课程。但这些以传统媒体为主的课程的缺点是不能实时传递最先进、最潮流的艺术信息,很难让学到的知识和现实艺术接轨。另外,他们也缺少一个可以实时与教师互动的隐私性也较好的平台,让他们随时有问题都能在平台上请问教师,同时也能在平台上获取新知识。因此,笔者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渠道作为美术课程的辅助教学平台。经过多次尝试和测验,笔者发现微信平台(Wechat)非常合适。

2微信平台运用于美术教学的优点

微信平台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库和教育平台,与传统媒体教育方式相比,更加依赖于手机媒体,属于远程教育中的一种。依据托尼•贝茨(TonyBates)在《技术、开放学习和远程教育》中提到的ACTIONS模型和盖瑞•坡尔(GaryPore)在《大学中利用技术实现有效教学》中提出的SECTIONS模型,微信平台运用于美术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2.1可获得性

可获得性是在进行微信平台建设中笔者最先考虑到的问题。如果一个媒体是学生得不到的,那如何搭建微信平台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笔者在2016级城乡规划1班的学生中间进行了调查。笔者发现,班级中所有学生都拥有手机,并且都是智能手机,95%的学生会运用微信订阅号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且手机微信平台具有灵活性,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轻松。微信平台的可获得性和灵活性是判断是否能够进行美术课程资源库与远程教育搭建的最大因素。

2.2成本

分析成本是搭建微信公众号时教师本人要考虑到的因素。微信公众号搭建的成本包括制作成本、设备成本和发送成本。制作成本事实上是教师在课外制作公众号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需要的;微信公众号的设备成本就是一部手机,一台电脑,甚至在教师有能力的情况下,一部手机就足够了;发送成本,微信订阅文章的发送其实和普通发送微信内容时使用的资源是差不多的,区别在于微信订阅文章群发每天只能进行一次。还有,微信公众号属于双向传播媒体,学生人数的多少并不影响媒体成本的差别。

2.3教与学

美术课程是一门重视视觉艺术的课程,学生们的实践作图依赖于多看、多学习,平时上课可能只有一本课本,教师能在课堂上展示的图片数量也有限,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课下学习。但学生最初的鉴别能力不是非常强,需要教师引路。微信公众号恰好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教师能够每天把优秀的画家或优秀作品以及画展信息等内容分门别类地传递给学生。这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很难做到的。

2.4交互性和用户友好

微信平台是双向传播媒体,手机可供人随身携带的特性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交流,并且微信订阅号的评论功能可以使学生和学生进行沟通。以前学生想要让教师看看作品,评论画面的优点和不足时,需要让教师实地看到作品,成本很高。但在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送给教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2.5速度

当今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于以往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制作周期特别长的特点,微信平台的制作周期短,内容更前沿、更丰富,在速度上优势巨大。

3在课程教学中搭建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

在课程教学方面搭建微信公众平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1扩展问题

微信平台的搭建只靠一个教师,也只在一两个班级的学生中实践是不够的。假如能够将这种移动辅助资源库和交流平台扩展到整个一年级的新生中去,将会极大地节省教学资源。这需要教研室各个教师共同努力,合作搭建微信平台。

3.2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设计

由于微信公众号中传递的文章和资料其实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因此单凭一个教师的编辑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教师的知识量有限,时间也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为学生传递知识,甚至有时候会有错漏的情况出现。但由于微信订阅号不可回收,发送出去就不能撤回,因此对资料知识的准确率要求很高。最好能有几个教师和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商议内容,经由审核再发送出去。但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平台也是刚开始出现的新技术,并未大规模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这种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存在是一种新的挑战,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些是教师在搭建平台时应及时关注的。教师作为订阅号的编辑设计者,更应该多关注最新的艺术资讯和画展信息,做好筛选,争取把最准确的信息反馈给学生。科技在进步,学习方式也日新月异。这对教师来说挑战不小,要求其在上好课的同时做好课外与学生间的沟通,完善学习平台,争取以多种形式丰富平台资源库,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孙征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昭霞,于桂芹,杨波.大学生手机APP运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6(21):195-197.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插图 科学概念 实验教学

翻开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教材,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张张真实的动植物照片,一个个有趣的卡通人物,一幕幕学生探究的真实场景,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常常发现新学期开始,当刚发下科学书,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了书中的插图。纵观3-6年级科学教材,每一册书中都安排了大量的插图,可以说每一页教材都有插图,有些一页当中就有好几幅插图,所占比重比文字部分都大。这些插图涉及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活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体育、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地质、人文、建筑、海洋、天文、医学、材料、交通工具等等。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给科学课增添了活力,注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的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这些插图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桥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好这些插图,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上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对科学均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兴趣是科学家成功的第一步。同样,兴趣对于科学学科来说,也是学生学好科学课的第一步。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科学书中的插图正符合了学生这一特点。当学生打开书本,会不由自主地被文中形式各异的图片吸引,读图后,学生会带着许多问题自觉的读书,这种无意识地读图、读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把握住学生的兴趣,并让这种兴趣在学生身上持续下去。不能只让学生读文字学习,把图片作为摆设,让学生自己看或课外去看。

二、运用插图,拓宽学生的视野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设计和技术等,很多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科学教材中的插图,涉及生物、科技、天文、地理、建筑、体育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连环保、人文意识都有机整合了进去,可谓范围广、内容多。

三、运用插图,创设活动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对各种自然现象或事物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探究的问题是科学教材中插图的一个重要功能。教材在许多探究活动之前,安排了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插图。如五年级科学《沉和浮》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一幅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的插图,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沉?有些物体在水中浮?物体的沉浮跟什么有关?……这些问题正是本单元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四、运用插图,促进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部分科学知识都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和运用。据初步统计,学生实验课占了科学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相应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其中有实验仪器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好资料。如六年级科学教材《滑轮组》一课,课文重点探究滑轮组的作用。要想展开探究,首先要组装好一个滑轮组,但这却是一个难点。利用一根绳子,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滑轮组。这看似简单,却有很多学生不会组装,有些费了好大劲才组装好,以至于影响后面的探究。课文有两幅组装好了的滑轮组装置图,

教师如果在学生动手组装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这两幅插图,那会大大降低组装滑轮组的难度,为后面的探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五、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重视科学概念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当前的种种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概念转化的过程。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可见科学概念的建构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小学生抽象思维水平很低,往往很难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学中需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形成科学概念。

教材中许多插图总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科学知识和概念。教学中若有效地结合插图,图文并茂地讲解,恰到好处地揭示插图的内涵和外延,用形象直观手段感知科学知识,加快信息的接受,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六、运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小学科学教学三维目标中重要的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科学家人物肖像的图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教材中插入了很多这方面内容的图片。如六年级科学《环境和我们》单元,那一幅幅满眼垃圾、污水横流、黑烟滚滚的图片,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正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插图虽小,作用却大。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其不起眼而忽视它,而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它走近教师、走进孩子、走入课堂,让科学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

用儿童立场来进行Scratch教学设计

用儿童立场来进行Scratch教学设计,就是以儿童的认知为起点,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经验、情感等来进行Scratch教学设计。按照皮亚杰关于认知阶段的划分,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其认知特征主要表现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的发展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Scratch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寻找并准确定位课堂的切入点。例如,在《初识Scratch》一课中,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为让学生们对Scratch软件及功能有基本的认识,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可用“键盘控制小猫运动”的脚本作为新课导入,从儿童立场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学生通过操盘“上、下、左、右”键实现对屏幕上小猫的运动操作。通过这样基于儿童立场的设计,让学生们直接操作以形成对Scratch软件直观的认识,避免了传统程序设计教学中枯燥讲解软件基础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们对Scratch软件学习更有认同感和求知欲。

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Scratch的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在Scratch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儿童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脚手架,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来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例如,在《穿越迷宫》一课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导学案,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请你认真观看老师制作的动画,动手尝试并试着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整个动画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大步骤。

1.设置起点:小猫通过跟随我们的鼠标在迷宫里前进,一开始小猫所处的起点位置大概是x=____,y=____。

2.小猫行走:小猫在穿越迷宫时,为了使小猫能跟随鼠标一起前进,我们应该在重复执行控件中使用____控件模块中的____控件,并加上移动控件。

3.障碍判断:当小猫撞墙(碰到障碍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____控件模块当中的____控件来侦测障碍物。碰到障碍物,小猫会后退几步,该怎么实现?

4.成功穿越:小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迷宫的终点抓到小老鼠,我们应该使用____控件模块当中的____控件来侦测小猫是否碰到老鼠。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通过简单观看《穿越迷宫》动画程序还不能够立即来分析这个比较复杂动画程序的整体架构和制作步骤。而导学案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了整个动画程序流程结构,另一方面也有效引导学生们去分析和实践探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同时探究和解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

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Scratch的数字文化创作

以往信息技术课程大多反映的是成年人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和依此对儿童的要求,主要满足的是成年人的需要,而不是儿童的需要。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Scratch的数字文化创作则正是以儿童的需求为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动画等数字文化为主线,将信息技术的学习紧密融合在数字文化的创作之中。

例如,在学生们熟练掌握Scratch动作、外观、控制和侦测模块控件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设计小游戏》的主题活动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分组来进行创作。并给学生们一些导向问题:游戏是使用鼠标还是键盘来操作?舞台背景大概有几个?人物角色有几个?通过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彰显,并能够有效来协助学生创作构思。通过各自实际的游戏互相体验评价和游戏至Scratch网络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与人交往、协作创新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可抓住契机,对学生程序设计进行评价。

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虚实互动

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局限于对计算机中应用软件的实践操作,学生虽然也很感兴趣,但终究属于虚拟场景。在最新的Scratch教学单元中,引入Arduino主控板及相关的传感器作为内容的延伸,开创性地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由虚转实。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对于动手操作实践所习得的知识技能比之利用鼠标、键盘等在计算机里学习使用应用程序更感兴趣。儿童与成人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无穷的想象力,随着Arduino硬件平台的引入,学生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奇思妙想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学习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更可以是主动创造。通过Arduino主控板、传感器、LED与直流电机等扩展硬件,学生们能让计算机与真实世界产生交流、互动,甚至可以操控或改变周围事物,真实体会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现实,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现实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Arduino板、光敏电阻与S4A可实现名为《机灵的小老鼠》的案例。通过编程将光敏电阻对于光线变化的回馈值作为程序运行的输入值,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配合场景的明暗转换,能将一只小老鼠晚上觅食、白天退回洞中的情境生动创设出来。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充分体现了其中的儿童立场,场景设计具有儿童画风格,内容设定具有儿童故事情趣,结构搭建符合儿童动手能力,程序设计适合儿童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实施,学生们既了解了计算机对现实世界操控的基本原理、获得了软硬结合的实践体验,又能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童真童趣,完整地实现了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各个维度的训练。

第5篇

关键词:美术;兴趣;创造思维;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58-01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是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它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并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以让他们更好地把握美术的内涵,我以为: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若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性。”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例如“面具”一课,结合四川特色,我先让学生欣赏川剧变脸视频,一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面具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美术课感到学有所获,心情感到愉悦,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知识性于趣味性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去感知美、创造美。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思维上有创造性,在实践中才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尤其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并对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等进行分析。比如,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创作了多幅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每幅作品给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幅作品又有内在联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思维方式上和艺术上的超凡创造力。作品从开始具象写实的“牛”到最后只剩下几根线条的抽象的“牛”,用最简练的手法创造了最生动的形象,以致他后来用自行车的坐垫和车把创造出《公牛头》的杰作。正是这些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才能使美术不断向前发展。在“纸的立体造型”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纸的立体表现方法的运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讲解了方法以后我没有做示范,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寻找更多的方法,这样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当作业收上来时,着实给我一个惊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得多。造型上减少了束缚,发挥了想像力,学生的作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我们可以看出创造能力首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核心。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仅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一方面要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在“纸的立体造型”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纸的立体表现方法的运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讲解了方法以后我没有做示范,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寻找更多的方法,这样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当作业收上来时,学生的作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6篇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以下结合我自己的十几年来的教学工作和当前新课改实施的有关要求,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谢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主动创造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重组教材,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难实施了。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创新教学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这将会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作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愉悦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教师有声有色,准确巧妙的启发,很快就成为学生在黑暗中探索的指明灯。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点评、讲评要细致生动地讲给学生听,它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电教媒体,巧设情境,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地说出来,及时给予肯定。

三、倡导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在体验中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体验,人的审美经历的过程是:感觉――想象――情感――理解――创造。德国的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不主动体验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它东西,但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尊重学生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注重结果,知识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自主学习则相反,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而获得的。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习惯,我们倡导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教会学生学习,以致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核心之一。如我在教《我们身边的痕迹》―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校园内寻找各种各样的痕迹进行拓印,小组内的同学自主分工合作,通过各自角色的体验,完成小组学习内容,每个组员互相依赖、休戚与共,资源共享,既达成了学习目标,又培养了协助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节课下来,一幅幅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痕迹世界”跃然纸上。

四、建立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机制,培养持久的创新意识

第7篇

关键词: 绘本 美术教学 实践研究

随着绘本开始运用于小学教学活动中,各科不断挖掘绘本中的资源,通过各种方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效开展绘本教学。绘本中蕴藏着许多美术元素,给当下的美术教学带来了鲜活生机。美术教师可以从美术学科视角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开发,探究绘本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绘本中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表现技法,提升美术素养。

1.选用绘本故事,整合美术资源

曹文轩说:“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绘本中大量生动有趣的形象,丰富的色彩,布置巧妙的构图,吸引学生阅读,感受绘本带来的乐趣。绘本中循序渐进的故事情节,唯美的画风,多样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视觉语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图画世界,学生在绘本中可以品读、畅游、体验绘本带来的艺术魅力。

绘本中充满各种美术元素,造型、色彩、构图都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及运用的美术要素。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有选择地从绘本中选取图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体验、感受和交流。绘本《快乐的婚礼》中,可爱的小猪仔们利用油漆精心设计了不同款式的服饰,生动有趣,一场服装创意大赛由此拉开帷幕。绘本中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和苏少版《有趣的服饰》中如何让学生设计出款式新颖的服饰殊途同归,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欣赏小猪仔们的创意服饰,然后欣赏讨论、交流、感受和创意服饰的乐趣,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想象的大门。

2.借用绘本故事,设计教学环节

一本绘本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事物和情节的变化,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借用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把美术知识整合到绘本故事的情节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精心设计整合的绘本故事。

在苏少版二年级《在相同图案排排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借用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的情节设计教学,整节课紧紧围绕听故事、找规律和用规律三个环节设计教学。在听故事环节,教师讲述公主准备去规则之城拯救王子的任务,创设童话般的教学情境。在找规律环节,教师根据绘本中公主遇到的景物,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各种规律。在用规律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规律练一练,帮助公主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边听故事,边找规律,边学习美术知识。教学环节的设置与绘本情节紧密结合,既体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最终,学生利用规则之城中所见所闻和积累的知识,帮助公主面对创作“在相同图案排排队”这一终极考验。整节课的设计结合绘本的情节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美术知识。

3.巧用绘本人物,激发想象能力

儿童图画书研究专家柯南指出:“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就在于图画书。图画书能够将文字形象化,一个没有见过‘摩天大楼’的孩子,如果只看到文字是无法想象出它为何物的。而在阅读图画书时,他就可以通过想象将画面与现实连贯起来。”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象,一直困扰着一些年轻教师。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干涩的语言和无趣的图片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在绘本故事中,可爱的大象艾玛、憨态可掬的胖脸、机灵的鼠小弟等这些绘本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绘本形象运用于教学中,让学生爱上绘本形象,尝试讲述或续编绘本故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学生的想象。

在《想想说说写写画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绘本故事中的胖脸,让学生想一想,胖脸和木瓜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大胆地思考和想象。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分享胖脸与木瓜子之间的故事。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续编故事中的新颖之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编写的胖脸的故事,跟学生分享交流,感受续编绘本故事胖脸和木瓜子所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中胖脸和木瓜子展开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接下来胖脸和木瓜子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就会不断想象和思考,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会一直保持。

4.感受绘本情感,丰富学生体验

阅读习惯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助学生以流利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反应。阅读绘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既是吸取新讯息的过程,更是印证旧经验的历程。阅读绘本过程中,其中的故事内容若与旧有经验相似,则往往会促使学生回溯自己经历过的人事或情境,并借此学习如何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理之于情,如水中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绘本对学生的影响同样如此,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陶冶熔铸当中,情感得到陶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画面资源进行联想迁移,可为美术教学活动增添色彩,渗透爱的教育。在苏少版六年级《爸爸妈妈》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成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但羞涩谈及对爸爸妈妈的情感,难以组织语言。面对这样一对矛盾,教师可以借用绘本《我爸爸》中的故事情节和画面资源来唤醒、帮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欣赏绘本故事中爸爸的人物形象,感受爸爸小眼睛、大嘴巴和胖乎乎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回忆描述自己爸爸的形象特征。接着,欣赏绘本中“爸爸还会走高空绳索”、“爸爸敢跟大力士摔跤”、“爸爸在运动会中,跑了第一名”等绘本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爸爸的勇敢、魁梧和多才多艺,体验画面中的幽默风趣,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回忆并叙述自己和爸爸在生活中的故事,感受爸爸给自己带来的无微不至的爱。学生已经沉浸在“爸爸爱我,我爱爸爸”的情感体验中,适时让学生提起画笔描绘自己与爸爸的美好瞬间,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就跃然纸上了。

通过阅读有趣的绘本图书,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而且自然而然地激发了想象,获得了快乐的体验。绘本的运用摆脱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模仿,以绘本为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兴趣。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形式。课堂45分钟是英语教学的主战场, 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满足学生知识增长、能力发展的必然需求,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但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地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尝试,以期取得理想效果。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犹如大海航行的明灯,指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堂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需要而设计,抓住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重点、要点,并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在组织9B第二单元Robot第2课时Reading教学时,我根据班级学生英语知识状况,设计了三个递近的教学目标:①To understand the idea of how robots can change our lives; ②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vocabulary about life with robots; ③To identify the good and bad points of owning a robot. 不难发现,三个目标循序渐进,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可见,英语课堂教学首先要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定在中心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过程。对于一堂课而言,在确立了课时目标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全体学生有效地达到目标。教师必须设计一个合理、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即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打破“程式化”,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环节的连续性,使教学活动之间自然转换,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学以致用,进而实现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难点,而整堂课的教学正是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逐步展开的,可以说讲授重点、化解难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亮点和。因此,难度适宜、容量适中的教学内容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又一标准。教学内容太多或太少,教学素材太浅或太深都不利于教学有效度的达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开发、整合,达到有效使用教材。

Object clauses(宾语从句)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一内容是在9B第一、二单元中逐步呈现的。我在讲授第一单元Grammar时,就打乱了课本上的布局,整理如下:①Object clauses introduced by “that”;②Object clauses introduced by “if” or “whether”;③Object clauses introduced by “wh-”。实际上第3点是在第二单元中出现的,但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把握宾语从句,了解三种类型的异同,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我便把三种类型融合在一堂课上。通过这堂课,学生明白了在宾语从句中“that”引导陈述句,“if” 和 “whether”引导一般疑问句,“wh-”引导特殊疑问句,它们都遵循陈述句语序原则,有人称和时态的相应变化。教学实践表明,同一类型的知识点通过整合,可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深入浅出,不易混淆,学生易于理解和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除了要科学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外,还要善于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刺激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深化重点、巩固难点,使所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不能使学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了。教师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突况的出现,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英语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教也是有限的。如果课后学生不能很好地去记、去背、去想、去用,到最后只能是徒劳。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学生利用归纳法记忆单词,用尝试法回忆所学的课文和对话,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背诵和听写,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运用,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新授9B第二单元Robot时,让学生扮演机器人,大胆创设适合学生领悟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多种训练上不断地体验、熟悉和掌握英语;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如唱英语歌,做游戏、讲英语故事,猜谜和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使困难生带着极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促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由于具备声音、图象、动作以及情景等多种功能,为英语教学进行大量听、说、读、写提供了方便。实践表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动静互补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兴趣浓厚。多媒体因其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是促进英语有效教学的得力助手。现行教材《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遵循课程标准,积极遵循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其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情景真实,表达地道规范。每个单元板块均配有教学光盘。特别是在学习Comic strip时,通过卡通漫画中可爱的小狗Eddie和电子狗Hobo之间一段简洁有趣的对话,点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要点。其绘画风格饶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施教过程中,深受学生喜爱。

不可否认,盲目追求使用多媒体,将使课堂变成课件的“交响曲”,讲台变成“声响舞台”,学生被眼花缭乱的图象牵着鼻子走,犹如置身于“旋转舞台”。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有效教学。只有合理使用多媒体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教学的手段,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对英语课堂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显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课堂主阵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课堂45分钟,分分见成效”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16-01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切实改变过去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思想及观念逐步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学思想观念。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不能仅仅成为灌输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而且应当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有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教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大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与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和锻炼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不仅仅要上好每一节课,而且还要充分运用启发、讨论、交流参与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把学习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东西,如获得认识、体验和实践知识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在充分发展学生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逐步获得新的知识及体验。

二、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把完成题目的步骤和方法详细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你的步骤把题目完成就行了。以《网页设计》课为例,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表格进行页面规划的同时,我引导学生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页面规划,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我不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检查验证自己构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更新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其应该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流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重视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直接体现方法就是实践,无论学生学会了再多的理论知识,无论教师教授了再多的实际案例,如果学生不去实践,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地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职高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养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比如说,笔者在讲到“画图”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按照自己的思路,画一个实际图案,然后把这个图案设计成电脑桌面,最后比较一下谁的更优秀。学生对这个活动都比较感兴趣,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完成画图作业,当学生把自己所画的图片放到桌面上时,心中自然是十分高兴。而且同学们画的图案也是千奇百怪,有的画人物,有的画风景,有的还设计了个人名片。通过这样的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也在实践中养成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创新

想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力,职高计算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刺激,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教师可以从阶段性目标激励入手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录入学习的时候,让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刺激其学习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计算机竞赛,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再有,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法,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定期评比和优秀学生技能展示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创新。最后,要善用激励评价策略鼓励学生创新。教师要重视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保证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几种评价方式结合运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并且能够站在创新的角度发展自身的能力。教师要适当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水平作为新教育环境下的考核重点,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及其特征,充分结合专业课程、学生实际等情况,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教学Photoshop有关内容时,首先为学生介绍了一些图片处理的基本知识、处理工具及使用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文件以及教学课件,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自主进行学习与探讨。

综上所述,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有效果的教学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对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美术是一个偏重实践动手操作的技术工作,美术教师都曾受过美术基础专业训练,并具备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对多画种的表现手法及绘画语言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电脑手绘板、手绘笔和绘图软件合在电脑的平台上绘制作品,虽然与传统绘画材料在介质上不同,但美感追求是一致的。如果美术教师的绘画素描和色彩的造型基本功不强,就不可能按艺术规律绘制出优美的绘画作品,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如果对绘图软件和手绘工具应用不熟练,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在美术课堂的普及应用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示范教学,但科技的发展迫使美术教师必需对电脑手绘笔的应用掌握有个深入了解和熟悉,特别是设计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快捷性

我使用的是WACOM 影拓手绘笔,用Adobe Photoshop或Painter软件应用在示范作画步骤上,所教的班级都有电脑投影仪设备,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好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过去美术教师为了上堂示范课,因绘画工具的繁琐(画板、画架、颜料等),学生的可视区域也小,也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而运用电脑手绘笔能减少示范准备工作的时间,电脑投影仪能顾及全班同学,这样加快课堂节奏,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充分交流,快速表现和分析绘画效果。在美术教学中,很多的内容仅仅用讲的方式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的很详细,讲的在生动,而学生的知识面和阅历有限,对于有些知识讲解难以充分理解。这时使用多媒体和电脑手绘笔教学能在短时间提供大量图片和视频信息量,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知识重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从而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更好理解作画步骤和表现重点。这使美术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资源和方工来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在美术课学习吸引了条理性的新知识,兴趣就自然而然的会有提升。

三、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直观性

电脑手绘笔教学可应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可以快速调整画面的色调和不同质感的笔触,从而丰富了画面效果,在强调教学重点的同时,又极大丰富的绘画风格的展示,在教师与学生课堂交流提供了可行空间,师生交流得越多,学生认识理解的误区就越小。美术技法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将问题简单直观化,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也可直接在学生提供的电子习作中修改分析,让学生发现问题,同学与同学中的作品交流分析中,又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有更多的认识。例如分别用油画、水彩、国画的笔刷表现同一物体,让学生理解传统画种的区别与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整体观察、整体深入的作画原理,清晰了解作画步骤的关联,强化塑造能力的提升。

四、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启发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应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有对事物不同的感觉认识和理解,所以美术课教学就是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体现,提倡惯独立思考创新表现和潜力挖掘。反对过多的模仿,循规蹈矩,过分追求成功率等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图片和资料采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组合变形,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塑造想像力的作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喜好,通过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引导,调动学生的艺术潜质的发挥,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

五、应用电脑手绘笔教学具有科学性

第11篇

关键词:特长生;创设氛围;观察感悟;分析理解;个性表达;自我评价

高考美术专业特长生是指那些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学生,而美术特长生就是指那些具备一定的美术理论修养与绘画专业技能的高中生(其中还应包括美术天赋,或称潜质)。这些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美术专业集中培训,参加高考艺术专业测试和文化课考试,就可以到专业美术院校或综合大学的美术学院(美术系)深造,进而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普通高中组建美术特长班,集中训练,把它作为美术教育第二课堂,就是为了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有美术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而设立的。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认为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应落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高考美术专业特长生集中培养的目标

高考美术专业特长生的培养其实就是学生素质的培养。人的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学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其核心是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展示其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所以培养的具体目标应定位为:

1.以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素描、速写、水粉)为主线,着重抓好学生绘画基础能力及技巧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艺术特长生的专业水平,达到省联考要求。

2.按照省外艺术院校对美术特长生选拔要求,进行专业提高训练(考试科目、绘画风格、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等引导)。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学会自主创新,提高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确定高考美术专业特长生集中培养的任务

1.通过对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的发展。

2.本着美术课的人文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美术特长,指导学生参与板报、墙报、手抄报、海报、书籍封面等平面设计制作。

3.鼓励、关注、培养在美术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进步平台,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就,成绩斐然,培养出学校美术方面的“名学生”。

三、高考美术专业特长生集中培养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全面调研市内兄弟学校美术特长生培养计划方案、教学设施及评价体系;学习省内外美术高中(兰州五十三中、杭州七中、大连十五中、青岛二十六中)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奖惩措施和评价体系等。

第二阶段:精心制订我校美术特长生培养目标、计划、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严抓细教,加强落实。

第四阶段:检测达标,调动教师学习、工作热情。

四、高考美术专业特长生集中培养的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身临其境,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特点;以大自然为师,现场写生,体验生活、陶冶情操,使学生身心愉悦。带领学生观看画展,拓展他们的创新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及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绘画水平和个体差异,选择分层次教学及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潜能,有倾向性、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指导、教师示范、共性问题研讨等教学,以达到学生和教师共同期待的目标。

4.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梦想,重视促进学生在用绘画语言表达过程中,对绘画专业语言的领悟和对艺术感觉的体验。在针对具体的培养目标中,本人制订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教学思路:

(1)观察感悟能力;

(2)分析理解能力;

(3)理性表达能力;

(4)个性表达能力;

(5)心理调适能力;

(6)自我评价的能力。

5.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探究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终身发展的需要。

第12篇

【关键词】手绘表现技法;能力培养

建筑表现技法是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视觉语言,这种表现是多元的,包括手绘、模型、电脑三维技术等,它不仅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设计师们用于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段。建筑设计师最初都是借助手绘的形式将闪烁在头脑中的各种构思与设想表现出来,如同文学家通过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音乐家通过谱写曲谱表现心灵情感一样。所以说建筑师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与掌握,是表达设计的重要基础。

建筑设计史上许多经典作品都是从大师的概念草图开始记录灵感,如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贝聿铭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及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作为一名高职高专建筑手绘表现技法教师,总结出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具备透视、比例尺度、设计概念、建筑方案、创意思维、学习热情和实践工作这七个方面能力,下面做逐一阐述。

1、培养学生对各类透视的把握能力

透视对于塑造建筑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透视的产生是由于人眼受到空气中尘埃以及水汽等物质的影响,我们观察到的建筑呈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宽远窄,垂直大,倾斜小的现象。建筑表现技法离不开透视,掌握透视原理和法则,才能手绘表现出空间上的视觉真实,再现真实的设计构想,形成强有力的设计语言说服力。

建筑透视的实践性强,授课过程中多对建筑作品进行透视分析,多做相关透视图练习。通过临摹和写生建筑作品时熟练运用透视法则,透视原理和法则才能掌握得牢。透视规律的运用才能由不会到会,然后会熟练地用,最后创造性地用。

2、培养学生对比例尺度的认知能力

比例是建筑整体与局部,或者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具体是建筑长、宽和高之间的关系。学生进行建筑作品临摹和写生的初期过程中,最容易破坏原有建筑真实比例关系,导致作品比例失调。

这个易疏忽的环节需要教师授课时培养学生对物体比例的认知能力,可以先从体型较为简单的单个体块认知其长、宽和高的比例关系;然后从体型较为简单的组合体块认知其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最后演变为对更为复杂的造型进行认知。在这个认识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既要通过眼睛去观察,更要化为手绘的方式去感知。

3、培养学生对设计概念的记录能力

德加曾说:“草图(sketch)是一种发现行为。在思维过程中需要脑、眼、手、图形四位一体。”设计者把设计概念(大脑中的思维活动)通过图形进行外向化、具体化。在这思维活动的过程就需要草图链接,把这些松散、游离不定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头脑思维、草图图像两者之间相互刺激、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使设计概念逐渐深入并完善。

总而言之,对设计概念的记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将自己周围观察到的建筑作品转化成图形的表达形式。第二,记录形式不限,可以是写实的、概括的、符号化的,这种记录可以视之为对设计的感知。

4、培养学生对建筑方案的表达能力

学习表现技法的最终目的是为建筑方案和建筑设计服务的,建筑作品的临摹与写生训练都属于基础训练。而设计创意表现训练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表现技法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方案,训练学生具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手绘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过程是专业一体化训练的“练兵”过程,也是至为关键的训练环节。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放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形式,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手绘的形式表达任务书的内容,最终让学生掌握设计师应具备的语言――建筑方案表达能力。

5、发散学生创意的建筑方案设计思维

拥有创意的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不是一日而成,而是需要学生对各类优秀建筑方案、建筑设计的积累,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称中深度剖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实例,播放名师对于建筑的理解,想法和创意,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些视觉数据通过精细的或快速的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学生思维存储大量优秀建筑方案和建筑设计作品的基础上,融合学生自身对建筑的理解和修养,通过想和画的肯定与否定反复碰碰撞中迸发出来灵感的火花,进而达到创意的要求。

6、培养学生对学习表现技法的热情能力

表现技法是手脑并用的技能训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调动学生们对学习表现技法的热情,可以事倍功半。一方面,学生对建筑美感所具有的敏锐感受能力和设计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最终表现的建筑画品质也良莠不齐。教师授课时应对各类学生画风的艺术格调与品味有所了解,对学生优秀作品可以作为班级范画进行示范,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普通作品,在鼓励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引导其发展个性风格,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表现技法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竞赛或举办画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类表现技法竞赛,这样既能激励高年级专业学习阶段的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刻苦训练,提高表现技法水平;定期举办系内各个班级优秀学生作品画展,激励优秀学生继续提高自己,鼓励其他学生努力提高自己。另外通过画展的形式,高年级专业能够在观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表现的不足之处,尽快提高自身表现技法水平,还能让新生更快地体会到学长的学习状态,为自己的学习树立目标。

7、培养学生对实践工作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定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播放建筑名师手绘技法视频课程,学师手绘训练方法和技巧,分享大师手绘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开办讲座,聘请长期在设计公司,有着大量实践经验的建筑设计师来设身处地地讲表现技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具备的那些基本素质与能力。他们对草图与设计的关系最有发言权,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公司的运作模式的了解,树立设计师的语言,以此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增强学习的信心。这也实现了高职高专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同时营造了“学生”向“职业人”社会角色的转变的氛围。

最后一方面可以将模拟工作室的模式引入教学,从建筑设计岗位需求出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展开实践教学,拉近实际工作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距离,使教学内容更更具实用性。

结 语

设计表现技法课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作为一线教师,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辅导中的示范作用,形成正确的导向;另一方面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提高个人专业修养和手绘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表现技巧以及这些不同的技巧适合表现的对象有所认识和理解,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手绘水平;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 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