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贸企业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近年来,尤溪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大扶持本县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鼓励地产品出口,促进了外贸健康平稳发展。但是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短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尤溪生产型外贸企业究竟面临怎样的困难和问题,该如何以更大的信心应对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一、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尤溪全县共有获得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22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9家,其中生产型外贸企业34家,占87%。2015年,全县完成出口总额17675万美元,比增11%,其中生产型外贸企业出口8697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49.2%,占三明市生产型企业出口额的23%。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型外贸企业6家,出口额7169万美元,占2015年出口总额的40.6%,其中: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4家,出口额6216万美元,占35.2%。已形成木制涂装板、竹制小家具为主的进出口产业集群,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竹木制品生产型外贸企业4家,是三明市竹木制品进出口大县。加工贸易发展迅速,2015年全县共办理海关加工贸易电子手册12本,占全市手册总数的52%,开展加工贸易企业7家,完成进出口额1996.9万美元,比增253%。出口产品主要有竹木制品、食品、服装、鞋、柴油发电机组等,竹木制品占出口产品的70%,资源型初级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生产型外贸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2015年全县34家生产型外贸企业中,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的6家,占17.6%,其中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4家,占11.8%。企业规模小,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大型企业支撑。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有竹木制品、食品、服装等,其中竹木制品出口占百分之七十。出口订单多为小批量的竹木制品等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几乎为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今年受巴西木制品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我县木制品生产型外贸企业产品出口价格,由原来一个出口货柜2.8万美元下降至2.5万美元,平均一个货柜下降3000美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低附加值为主的小微生产型企业,将面临微利或无利润时代。
(三)企业开拓市场意识差。我县部分生产型外贸企业缺乏深谋远虑的产品竞争意识,由于没有直接的国外客户或者有国外客户的,但订单量少、金额小,缺少专业外贸业务操作人员以及企业资金不足等原因,产品全部或部分由贸易公司出口。
(四)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我县外贸企业百分之八十是生产型企业,属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困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生产型外贸企业资金缺口达7800万元,融资困难问题十分突出。
(五)物流成本偏高。尤溪地处山区,距福州马尾港220公里,距厦门港300公里左右,一个集装箱大柜(40英尺柜)一公里运费约15元,从福州港码头运到县城,预计需运费3300元。我县全年仅木制品进出口物流费用达1270万元左右,企业无力负担高额的物流成本。
三、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一是出口退税及时。尤溪退税环境总体良好,允许一个月多次申报出口退税,单证一过,立即退税;对已发过函调的同类货物,无需重新发函,立即退税。二是通关服务便利。近年来,三明海关除了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出台针对关区所有企业的服务措施外,还通过建立关贸联络员制、召开关企座谈会、深入企业现场办公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尤溪生产型外贸企业开展帮扶。同时,海关的归类服务、“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出口产品通关速度,节省企业时间成本。三是资金扶持全面。中央、省、市、县的中小企业开拓资金、境外参展、进口设备贴息、区域发展资金、信保补贴、融资贴息等各级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自营出口的积极性。
(二)制约因素。三明陆地港位于三明市沙县城关水南区域,而尤溪位于沙县东部,更靠近福州港,若将产品运到沙县,再从沙县运至福州出口,增加了尤溪至沙县运输费用。所以,尤溪生产型外贸企业仍选择福州港或厦门港出口产品,没有享受到三明陆地港带来的“红利”。
四、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层面
1.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好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上级惠企政策,进一步完善《关于进一步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生产型外贸企业在创出口品牌、参加境内外展会等方面予以补贴;鼓励企业继续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对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实际缴纳的保费,县财政按一定比例予以扶持;鼓励企业赴外参展,对参加县里统一组织或举办的省外展(博)览会(含境外)的企业,适当补助展会摊位费,最大程度地支持生产型外贸企业发展。二是持续实行出口奖励措施。针对我县外贸企业80%以上是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特点,继续出台鼓励扩大外贸出口政策,培育扶持生产型外贸企业。三是出台扶持跨境电商发展政策。对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当年网络交易出口额在20万美元以上,且结算地在我县的,给予一定比例资金奖励。
2.围绕优势产业,建立保税仓库。近年来,尤溪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73398万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43%,年均增长68.6%。全县每年仅林产品进口原材料集装箱可达3000多个柜,进口额4381万美元;生产型外贸企业出口产品年发集装箱达4000多个柜,交易额1.7亿美元,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此,我县积极争取海关支持,争取将三明陆地港服务功能延伸至尤溪,尽快在闽中现代物流园建立公共保税仓库。公共保税仓库的建立,不仅为尤溪生产型外贸企业提供国际采购、国际运输、通关、报检、保税、仓储、配送等一条龙完整服务,同时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缓解加工贸易企业资金压力和仓储困难,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3.加强部门联动,优化发展环境。多部门联动,搞好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与三明海关、国检签订创建紧密合作工作机制备忘录,为生产型外贸企业通关报检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工作周期;邀请海关、国检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我县开展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外贸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外贸工作者业务能力。与外汇管理局创建“1+1”服务联动机制,全方位为企业服务。实行干部职工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对所服务企业进行不定期跟踪调研,并帮助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企业层面
1.提高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意识。创新是关键,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灵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动力。从我县生产型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上看,工业制成品在出口的比例中略有上升,但高质量、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比重严重偏低。生产型外贸企业尤其是竹木制品生产型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塑造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2.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出口规模。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出口仍是我县生产型外贸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抗危机能力差,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大力鼓励和支持我县有条件的生产型外贸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重点依托德为聚纤、鑫森合纤等大型锦纶化纤龙头企业,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化发展,争取列入省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3.利用电商平台,开拓新兴市场。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贸易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其开放性、全球性、全时性的特点,可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贸易机会,同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特点的电子商务手段也必然会给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全球化营销带来更大的收益。充分利用尤溪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契机,鼓励生产型外贸企业加入阿里巴巴国际通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寻求海外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拓非洲、中东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五、总结
总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生产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将会很多,企业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充分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挖掘潜力,谋求快速发展,尽快从中小微生产型外贸企业成长为能抵御风浪的大型企业,才是生产型外贸企业永久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张来举.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外贸业务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11(24).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贸易;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在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外贸企业的营销领域,将会给外贸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活动在外贸行业中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电子商务有了明确的概念。技术的进步使得外贸商务形式更加的多元化,当代的电子商务不仅局限于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务活动,还包括了以其他通信形式进行的商务活动。本文就电子商务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其对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电子商务活动的策略。
1外贸企业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
1.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电子商务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外贸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电子商务之所以在商业活动中受到广泛的青睐,是因为它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首先,电子商务具有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网或其他通信方式,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信对象进行随时的交流,这就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其次,电子商务可以更好地为企业节省开支,降低贸易成本。电子商务带来的无纸化贸易形式,使企业大大降低了对实体物资的依赖。
1.2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
当前,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还很不均衡。其中,欧美地区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交易额在逐年增长。而像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则有着一定的欠缺或两极分化明显的情况存在。而在中国,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电子商务这种交易形式在对外贸易工作中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相信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一些国家致力于相关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
1.3未来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应用的展望
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际间不可或缺的一种贸易形式。可以预见,电子商务发展将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有经济学家预言,在未来全球化进程中,所有的贸易活动都可能变成电子商务的活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挤占了有形贸易的市场,并且影响着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有着强劲的发展后劲。利用电子商务这一贸易形式,必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更快地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贸易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
2.1电子商务在融资过程中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为我国外贸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我国一些对外贸易企业可以向银行进行贷款,形成企业、银行、电商平台三方的融资结构。通过电子商务的贷款平台,外贸企业通过运作,可以获得更高金额的资金。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外贸企业减少了相应的贷款程序,提高了融资的成功率,有利于外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融资活动,还可以提高企业贷款的透明度,增加了外贸企业违约的成本,更加有利于融资环境的净化。
2.2电子商务更新了外贸企业信用评级的标准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对外贸易模式,在这种新型的对外贸易模式下,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信用评级不仅涉及到企业的一般贸易活动,还涉及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资问题以及信贷问题。一个外贸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信誉基础,那么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市场优势。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对传统的信誉评价标准进行了改变,增加了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评定。其中涉及到企业自身的运行能力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等方面。企业通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信用的评级,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一些中小型的外贸企业也因此有了发展的标杆,有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规划。
2.3电子商务降低了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
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外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首先,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得交易更加快捷,需求方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相关的产品情况,从而降低了一些外贸企业的库存成本,避免了产品在库房内的积压。其次,一些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了相关的采购成本,对于客户的需求更加的了解,也更容易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减少了采购工作中的程序,压缩了采购成本。最后,有效地降低了外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营销成本。传统的外贸工作往往需要企业营销人员进行当面的协商讨论,往往要支付较高的营销费用。然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互联网上就可以实现产品的推广,大大节省了企业相关的营销成本。
3利用电子商务促进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策略
3.1管理层应提升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电子商务在外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外贸企业首先应该树立起相关的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主动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工具来开展自身的贸易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意识到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互联网上简单的电脑操作,更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商业活动模式。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外贸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更是整合外贸企业物流、技术、融资、仓储等环节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工具作用,可以更好地拓展市场,实现自身和贸易对象的互利共赢。当代外贸企业的管理活动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对公司业务以及财务进行更好的管理。
3.2企业应加快相应的电子商务硬件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相应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要想在外贸企业中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就需要加强外贸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相应的技术瓶颈。美国之所以可以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最为活跃的国家,正是因为美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硬件基础。我国处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就更需要做好电子商务的硬件设施系统建设。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网络,降低外贸企业的信息化使用成本,使外贸企业中互联网信息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其次,在发展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同时,要注意与物流、金融等行业的连接与合作,使我国的外贸信息网络形成一定的行业合作链条,使我国电子商务的运作更加系统化。
3.3利用电子商务加强外贸活动中的企业合作
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成一些行业间的合作。外贸企业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存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例如,在一些产品的采购过程中,由于个体的采购能力较弱,往往不能承受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也往往得不到相关供应企业的重视,使得企业丧失了一些发展机遇。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可以进行企业合作,以联合采购的形式来对供货单位进行集体采购。这种采购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的周期性影响,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有效地实现了市场经济下的融合。
4结语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它的出现为我国的贸易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虚拟市场,使我国的外贸事业面临更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重视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采取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使我们的外贸企业在全球化的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任庆 单位:江西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邓思思.浅析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论文摘要:入世后,面对国内国际市场双重竞争,如何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外贸企业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外贸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措施和竞争战略选择。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2005年1月起中国外贸企业准入由审批制全面转为登记备案制,在贸易权方面给予所有外国个人和企业不低于中国企业的待遇。随着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有无数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活动。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遵守世贸组织规则进行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使我国原有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外贸企业的创利能力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整个外贸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一、我国外贸企业特点
1、出口商品品牌竞争力和国外知名品牌差距甚远。很多出口商品是在中国加工组装以满足国外订单,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少,使中国逐步变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虽然我国出口额巨大,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却仅排名第44位。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导致外贸企业竞争力不强。
2、我国外贸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构成相对较低的传统优势行业,如服装加工业,其生产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此类产品国际价格较低,获利微薄。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不少外贸企业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外贸生产企业如服装、玩具等,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市场的总体趋势是供过于求。由于绝大多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商品的国际价格不断下跌,外贸企业为抵消产品价格下跌损失的利润,只有采用不断扩大出口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弥补,企业盲目扩张业务规模,又转而导致外贸企业重规模轻质量的业务发展模式。
3、缺乏自主驾御市场的能力,管理能力薄弱,特别是对终端用户市场管理能力的缺乏。由于外贸的性质更多的是和经销商打交道,外贸企业缺乏品牌及服务意识,对用户市场的控制和反应能力弱,不能自主驾御终端市场。由于没有涉及到如何让终端消费者接受的问题,外贸企业逐渐形成对中间经销商完全依赖,沦落成为简单的商品加工厂,无形之中把自己推向了被动局面。然而现代市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促销政策,而转向注重更具差异性的产品及品牌效力下蕴涵的产品魅力。
4、在市场运营中,外贸企业缺乏对资源的战略性统筹整合,缺乏驾驭复杂业务模式的经验。每个区域市场有其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原有的外贸业务模式比较单一,外贸企业资源整合和控制能力弱,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市场需求。另外,有些外贸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分散推广,造成资源分散,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外贸企业需要取长补短,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5、外贸企业一般规模都不是很大,售后服务不完善,对外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也比较单一,人力资源匮乏。除此之外,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反倾销、各种贸易壁垒和汇率的不稳定,远程运输产生运费成本和中间环节成本变化,均导致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高。
6、实行登记备案制后,有更多的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及众多私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竞争激烈导致了市场压缩。另外,许多外贸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外贸公司在经营模式上没有更多的利润点,无力进入其他领域进行竞争,即便是进入了生产、研发等领域,但是由于原有基础的薄弱,面临众多风险。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
外贸业务不稳定,外贸企业收益低等现象十分普遍,国际贸易纠纷频繁发生,企业在操作时应提高警惕,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和躲避风险。但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外贸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面对当前的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具有中国特有的企业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外贸企业应当如何予以应对和发展?笔者认为:
1、研究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规模大,开放性强,除了存在语言、文化等差异,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产品标准及管理规则,外贸企业必须熟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市场竞争现状和发展态势,深入研究国际市场,才能在深层市场上避开众多竞争来赢得胜利。2、大胆寻求市场缝隙,创建合理的市场定位。市场竞争环境的变迁,要求外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改变单一业务模式及业务结构,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建立新的利润增长模式,实现企业赢利。市场是变化的,变化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外贸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空隙,达到求生存谋取发展的目的。注意发掘一些辅助大企业而派生的产品及服务,投入到细分市场,开展服务配套,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3、积极开创企业自身品牌。外贸企业可以积极设立研发机构,适度深入产品制造和研发环节,尽量使企业能拥有独特的技术和生产技艺,扩大产品差异性。当今世界已由对劳动密集型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对知识技术及服务的市场需求。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开创企业自身品牌,应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技术改造,有针对地根据具体市场制定具体方案,提高市场认知度,从而达到低成本锻造品牌的目的,传播企业核心价值,最终形成强势竞争力。个性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任何方面都有竞争力。企业必须形成品牌竞争意识,逐渐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商品结构,逐渐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自己独有的信誉和品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4、强化和利用自身灵活优势,增强赢利能力。加入WTO后,我国的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外贸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不能丧失了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而简单地向大企业或跨国企业看齐。由于外贸企业受规模所限,难有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所以,明智的企业就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机构灵活,适应性强,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协调和管理成本低。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5、加强信息意识。我国外贸企业经营直接介入国际市场的程度比较低,而企业信息化率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准则。对于企业规模受到限制的广大外贸企业,可以借助中介网站,逐步实现网上交易。WTO加快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网络营销,节省了开支,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低成本、高竞争力的优势。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也缩小了外贸企业与国外大企业间的能力差异。建立强势网络销售有助于企业克服规模小、资金少、科研能力薄弱的劣势,降低成本。
6、深化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员素养培养,通过学习和引入并重的方法,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大培养、发现、使用不同人才的力度,减少管理层级,对企业所属员工进行专业强化培训,鼓励员工开发思维,并深度挖掘员工自身的潜力非常重要。企业应加强培养与引进人才,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使企业能够留得住核心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一个企业良好的运营决不是盲目出击,协调分配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7、加强创新意识,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自于持续性创新。外贸企业可以通过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是动态的,新的知识资源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企业只有着眼于加强技术及管理创新,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制定自己独特的市场创新战略,才能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对于某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把技术开发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必要时,外贸企业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和创新战略规划,形成独有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国外贸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就要着眼于国际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在不断变幻的市场中,保持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保持不败。
参考文献:
1.1第一阶段(1949-1978年):高度垄断时期
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上属于封闭内向型经济。外贸经营主体是国营(国有)对外贸易企业——专业外贸总公司,一切对外贸易活动均处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外贸经营主体一元化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所有对外贸易企业均为单一国家所有制企业,从而保证了国家对对外贸易统治的彻底性。在具体业务实践中,各个专业外贸总公司负责统一对外谈判、签约、落实货源、组织运输以及交货等所有环节。出口采用收购制(买断制),进口采用调拨制。
1.2第二阶段(1979-1991年):适应改革时期
以后,我国在初步放开经营,打破原有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试点,组织了一些以生产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为经营实体的试点。随后在一些工业部门成立外贸公司,试图解决外贸同生产的问题。然而实践证明,这只是外贸公司隶属关系的改变,并没有使外贸公司同生产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此后,又探索外贸企业向生产企业投资参股,或实行其他形式的工贸联营,批准一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业务。这样,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在局部范围内解决了工贸(技贸、农贸)之间结合的问题,外贸出口企业的队伍也因此得到壮大。
1.3第三阶段(1992年-2001年):深化改革时期
从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在1992年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允许国有生产性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第一次打破外贸专营这一传统的经营体制。1994年12月31日,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家综合商社试点。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正式授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开始登上外贸舞台。在1999年1月4日,20家私营生产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标志着我国外贸经营权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己基本形成。
1.4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完全开放时期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一章第八条中明确规定:“个人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后可以成为对外贸易经营者,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这表明个人可以开办个人独资企业或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针对新外贸法各个领域的配套措施将新贸易法构建成完整的体系:自然人和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工作当中融资小额贷款、公共关系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都提供了服务和帮助。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日益多元化,形成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2个人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新《对外贸易法》取消对个人从事外贸的限制,意味着外贸已经从一个“特殊行业”变为“普通行业”。新《对外贸易法》的实施使个人进入外贸领域的门槛越来越低,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2.1财产风险
在我国2000年1月1日颁布的《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一章第二条和1987年1月1日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二章第二十九条中都有关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要承担无限责任的规定。这就意味着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如果合同条款选择不当、责任承担过大,一旦经营失败,不但个人的经营财产有损失,而且家庭财产也会负连带责任。面对如此规定很多人宁愿注册一家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形式从事外贸经营活动,承担有限责任,或挂靠在有外贸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2.2政策风险
新的《外贸法》确定的只是大的方向和原则,相关的问题尚在计划之中。例如,第八条规定如果以个人身份从事对外贸易,需要首先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但怎样注册、需要哪些手续等一些具体问题,尚未明确规定。2004年7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处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必须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或者“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也就是说,如达不到上述条件,就无法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大外贸公司,这不仅凭空增加了一道环节,也增加了他的成本(1%的手续费)。而且,外贸还要在出口退税上“分掉一杯羹”。
2.3信用风险
个人信誉是自然人从事外贸活动的一个门槛。国际贸易中,很容易产生商业欺诈行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甚至使经营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个人做外贸不需要设备,也没有固定办公地点,一旦发生了变故,很可能连人也找不到,外商对个人的信用问题存在质疑,因此仅凭个人信誉和专业外贸公司进行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具备自营进出口资格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其对产品和技术的熟悉程度往往是个人不能比的。
3个人外贸公司发展的对策
新《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是我国对外贸易之路上一个里程碑。然而在为之欢呼时,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是否选择个人外贸之路,个人外贸路平不平坦以及个人外贸能否赢利,最终还得取决于个人的理性投资选择,以及国内相关配套措施制度的完善和到位。
3.1寻找合适的个人外贸项目,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
2004年7月1号开始实施《对外贸易法》中允许个人从事外贸,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限制。所以大家不能一哄而上,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市场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当然,外贸公司还应结合公司的内外环境和发展趋势,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针对公司的核心能力做出恰当的定位。
3.2积极参与网络贸易,加强对外开放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由于个人外贸公司资源短缺、人员有限、资金贫乏等原因,在推出新产品、创立品牌、开发市场等方面受到制约,网络贸易就可弥补这一不足。近年来,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正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发达国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尤为迅猛。因此,应加快实现国内和国外、政府和企业的联网,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外经贸政策法规信息、商情信息和投资环境信息,做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共用,积极运用国际电子商务开展外经贸活动,增强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3.3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个人外贸公司应以服务来赢取市场,通过娴熟的业务技巧以及熟悉国家对外贸易各项程序等优势,为客户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种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岩.论个人从事对外贸易的风险和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07).
关键词:外贸企业经济环境外部需求融资约束
一、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
(一)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外部需求乏力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速始终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各国经济未能得到有效恢复。2016年7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了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再次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市场需求偏弱,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
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萎靡的背景下,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也在放缓。2012年,发达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2165万亿美元,相比2011年下降08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66万亿美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456%。2014年和2015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进出口贸易额的下跌:2015年,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货物总额为1963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下跌了115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1309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下跌了1273%。此外,根据2016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前2个月全球71个经济体(出口总值占全球贸易总值90%)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5%,比2015年同期降幅进一步回落0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全球贸易增长低缓,势必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世界经济运行中如此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外贸稳增长的压力空前巨大。
(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贸易救济措施便成为保o国内产业的重要工具。随着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国家,1995―2009年中国曾连续14年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表1显示,1995―2013年中国共遭受989起反倾销调查,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是第二名韩国的3倍;在反补贴方面,自2004年中国首次遭受反补贴调查以来,2004―2013年中国共遭受反补贴调查76起,占同时期全球反补贴案件总数的227%。中国可谓贸易救济调查的首要对象国。
虽然近几年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有所减少,但进入2016年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呈快速上升的态势,今年1―8月,共有85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案件数量同比上升了49%。而2014和2015年全年,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分别仅有95起和98起。
(三)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促进出口,保护本国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深刻反思自身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弊端,重新审视制造业对于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纷纷启动各自的制造业振兴计划。
以美国为例,2009年奥巴马上台以后,便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重塑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促进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扩大出口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点,为此,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出口倍增计划”,大力促进出口,扭转失衡的国际收支。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出口数据,2010年,美国出口总额达185万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129万亿美元,服务出口056万亿美元,这一年出口增长率高达1709%,可见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美国出口总额增长的激励作用(见表2)。
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美国急于扩大出口的动机会推动其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的中国便会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会遭遇更多的贸易救济调查。2010―2013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337调查呈快速上升态势。根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美国对中国发起了6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上升到11起,并且涉案金额高达945亿美元;2010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调查有25起,在2013年有19起,在美国所有337调查涉案中,中国的涉案调查占比达4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1》《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2》《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中国外贸企业在先进制造业出口方面将面临美国更加激烈的竞争,美国出口的战略将会挤压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空间。由图1可以看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在2009年大幅下跌,为负增长,2010年出现大幅反弹,但2010年后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持续下跌。
(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汇率波动风险加剧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因素在人民币汇率水平形成与波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7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12年4月起扩大至百分之一,2014年3月起进一步扩大至百分之二。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进一步方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由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状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根据各门户网站整理。。以上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波动会更剧烈。
2005年7月至2008年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7元/美元升值至683元/美元,累计升值21%;2008年三季度至2010年5月,为应对金融危机,避免本币升值对出口产生较大压力,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维持在681至684元/美元之间;2010年6月至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83元/美元升值至61元/美元,累计升值10%;2015年人民币更是经历双向波动的走势,全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2016年人民币入篮SDR,人民币汇率连连下跌,10月17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价67396,更是刷新了跌幅纪录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
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剧,特别是人民币贬值或升值的不确定性,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必然受到影响。一方面,人民币贬值理论上对于出口企业是利好的,但同时也带给企业相应的议价压力。而且,人民币贬值使得进口国外原材料的外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这对以加工贸易橹鞯闹行∑笠凳遣焕的冲击。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但中国外贸企业在世界分工中大多仍处于弱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盈利压缩、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也是当前很现实的困境。
二、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国内经济环境
(一)国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
[JP+1]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表3可以看出,2010―2014年,我国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水平持续大幅上涨,2010―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上涨了75%,其中东中西部的涨幅分别为79%、68%和78%。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达36万元,居民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态势。而且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土地价格也呈不断上涨趋势。由于土地价格的数据有限,我们用居民住房租金价格指数来衡量土地价格走势。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2014年的居民住房租金价格指数较2013年稍有所回落,但较2009―2013年相比,土地价格的上涨仍较为显著。而我国的外贸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JP]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传统的出口竞争优势不再明显,新的竞争优势却尚未形成。部分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周边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越南、缅甸等国家便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吸引了大批的外贸订单。
(二)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环境堪忧
中国外贸企业中,中小外贸企业占据了极高的比重。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达到了4185万。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长期因素。
受自身规模与实力的限制,中小外贸企业很难通过上市、债券市场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因此,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外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金提供给中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良资产”,中小外贸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授信的难度较大。而且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小、周转期长,由于商业银行贷款还存在信贷成本上升、贷款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导致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快速通过银行贷款缓解资金需求。表5显示,自2011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逐年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各个金融结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39万[JP]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12%,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整体支持力度还有待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中小外贸企业过于依赖民间借贷,导致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攀升。根据《中国民间利率市场化报告》所披露的全国16个省、直辖市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2014年9月份,福建省民间借贷利率高达2881%,其余省份的民间利率从2789%到2486%不等,这一利率远超过同期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5%左右)。中小外贸企业在面临流动资金紧张,却无力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高息的民间融资渠道,加大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债务压力。
(三)国家不断加大对外贸的支持力度
虽然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但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外贸发展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举措。
2016年1月4日,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又了《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涵盖了大量减轻外贸企业负担、促进外贸企业发展的举措,包括(1)充分发挥出口保险作用,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2)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3)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4)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5)减免规范部分涉企收费,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6)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7)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关意见的出台为外贸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将有效提振外贸企业的信心。后续国家将会出台更多支持外贸发展的相关举措,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但是积极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中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推进自身转型升级,克服不利因素,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中小企业产业大多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层次及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也较低。较低的产品技术水平极易受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而且随着成本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层次,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占据价值链的上游,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避开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能够使企业抵御成本提高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近年恚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一直是国家外贸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从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集约效益型转变;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型贸易向价值链中高端
的自主创新型一般贸易转变。而且为了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所以说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既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要举措,也是适应中国外贸发展新常态的必然之路。
(二)实行多元化的出口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订单数量下降;且随着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保护本国市场的力度,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一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很多企业的主要市场。市场单一所带来的主要后果便是企业极易受市场国经济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较差。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市场也应该是中国外贸企业重点关注的市场,IMF的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且早于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而且随着中国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开拓其市场的经济环境也不断成熟。中国外贸企业应在原有的欧美发达国家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兴经济体等市场,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市场战略,拓宽企业的市场渠道,减少外需不足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
(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以邮件或者快递等形式通关,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实现产品进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
传统贸易发展的不景气,给跨境电商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在机会。2013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政策,主要涉及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清关检疫、跨境支付等多项环节,政策具备很强实操性,积极促进跨境电商行业规范及完善,跨境电商在中国迅速发展。《2015―2016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
一、逐步减少对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的依赖。
金融危机受到打击最重的就是广东、浙江这些作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其实,这种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值得仔细推敲。首先,仅就工资而言,中国制造工人的工资并不是最低的,越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比中国工人的工资低。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在劳动力的供应方面和中国相比,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印尼、越南、菲律宾拥有大量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而印度的优势在于,由于人口增长率较高,年轻劳动力的储备比中国丰富,且劳动力的英语水平和理工方面的技能比较高。其次,仅就中国国内的人工成本而言,由于许多企业富余人员众多或流程不合理,劳动生产率并不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总体人工成本并不比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低多少。
最后仅就中国国内的工资收入而言,变化也在发生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低工资逐年上升,就连内地的低工资状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即使中国的劳动力人工成本比较低的优势能够继续保持,在大批跨国公司和众多国外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情况下,如此低廉的劳动力优势难道都是为中国企业准备的吗?据报道,2002年初,世界500强中的100强已经开始或者决定把它们的研发中心搬到北京中关村,这意味着大批相对低廉的中国知识分子将会成为世界500强的研发核心。
除此之外,海外的不少中小企业也纷纷把它们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来,提前享受低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成本优势已经渐渐变得不是中国独有的了。
二、提高产品层次,使出口产品逐步从国际低端市场走向国际高端市场。
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所以充满活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非常低的运营成本。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模式的核心要素有四个:灵活的机制;敏锐的市场意识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利用仿制技术快速发展;粗糙但使用的管理模式。
然而今天的危机表明,完全依靠这样的方式发展,我们就永远在被动中生存。要掌握提升产品的档次,产品市场竞争会越宽松这个普遍规律。比如说鞋市场上的规律:
100元以下的地摊货竞争最为激烈,大型企业基本无法满足其苛刻的成本要求;400元甚至是奢侈品的竞争却相对宽松,且利润丰厚。因此企业应该创立新的企业品牌战略,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占领上层较为宽松的竞争市场。
从2007-2008年各类出口产品增长对比中可以看到,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挑战,那些能够自主创新、竞争力强的外贸企业相对受影响较小,而那些产品缺乏竞争力、低附加值的企业则在苦苦挣扎。
调查显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地区出口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产品升级成为出口企业的优先选择。
50%的样本企业选择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30%的样本企业选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仅有4%的样本企业选择减少出口、增加国内销量。
经过这次的危机,我们应该反思以往,总结经验,增强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三、逐步摆脱主要依赖来料加工(oem)赚取少许利润的局面。
营销专家刘永炬指出:“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品牌故事。‘企业的核心,品牌是关键’,要不然我们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只能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只有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让我们走出只做oem的怪圈,创造来自中国的国际品牌。”
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这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致使我国产品很难与印度等欠发达国家竞争,发达国家的外包产品也多转向此类国家。所以,我国企业应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品更新,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改变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想,而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及创新为企业灵魂,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并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在近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国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廉价的中国制造优势锐减,单纯的加工贸易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只有自主创新,走产品差异化之路,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利润。
事实上,目前,中国外贸结构已逐渐发生转变。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2。9%;同期,加工贸易出口6751。8亿美元,仅增长9。3%。
2008年3月,全国两会热议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中国已经开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经济战略大转型中迈入,中国企业需要自己的专利,需要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胜利,才可能在中国本土,甚至全球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四、注意企业现金流,企业负债表的动向由于美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企业应对现金流采取及时监控,以避免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企业的生存困难。注意企业的收款方式,尽量避免高风险的方式作业。
在财务方面的风险方面,现总结出中小企业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应加大应收货款的催讨和回收力度。避免出现货款收不回或是不能收回余款的现象。
2。对客户及供应商重新做信用额度的评估,这是风险中最重要的一环,有些客户在倒闭前会有一些不寻常的动作出现,比如说大量下订单,回款是否及时等,这些征兆要提前获悉。
3。应减少库存量,对目前物价不稳定的情况下,增加库存就等于是在赌博,同时资金压力也会加大。
4。交易条件中的付款方式更要理性些,但对于新客户或信用度较低的客户,宁愿少做单,也要加速回款速度。不管是否是大客户,定期通过银行或是信用公司调查客户的金融状况,以便调整企业的收款方式。
参考文献:
[1]黄静波,《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45-91。
[2]姚铁明,《关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m]现代商贸工业出版社,2007,60-78。
[3]钟祖昌 谭秋梅,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国际经贸探索,2007,(01)。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21
随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传统的生产、营销以及服务方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尤其在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各国近年来降低了对我国产品的需求,甚至采用反倾销等政策,使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狭窄。在这种环境下,外贸企业必须对自身发展做出调整,实现战略转型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可行性。
1 新经济背景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经济背景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经济,是传统经济的革新和进步。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如下三种。
1.1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广泛应用
电子商务是新经济时代的主要产物,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凭借这一优势,企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立了庞大的电子商务系统。但我国外贸企业模式的转变速度慢,因此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人员素质,均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尤其是软件开发上,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需求,使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缓慢。未来经济发展中,电子商务模式将成为贸易交流的主要模式,如果企业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将导致其业务范围狭窄,甚至面临淘汰。
1.2 竞争环境趋于差异化
随着国际经济低迷的现状,我国的外贸增长幅度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外贸行业亦面临巨大的竞争。电子商务等多种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外贸模式的缺陷逐渐显示出来。在外贸企业发展中,廉价劳动力是其主要优势。而现今社会,廉价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我国的外贸企业若不能进行及时的改革将导致其竞争优势下降。同时,这一现状也造成合作国对我国的产品质量产生担忧。同质化的销售策略带来的利润相对微薄,长期发展将造成企业技术研发基金不足,从而最终影响企业先进模式的应用,使企业发展缓慢。
1.3 可持续发展形成共识
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以此为背景的企业应强调资源、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但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策略等因素造成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龄在3年以下,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硬件条件发展缓慢,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无法形成规模。一方面,企业过分重视短期利益,我国的出口产品往往质量无法满足发达国家需求,这与产品的国内质量检验标准过低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外贸加工产品多以低端半成品为主,一旦出现国际经济萎靡等现状,其被取代可能性大大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较弱都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因而,改善这一环境具有必然性,并且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具有必要性。下文我们将对其必要性进行分析。
2 外贸企业战略转型对策
随着整个行业的竞争加剧,我国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策略成为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策略之一。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成为一种必然。针对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对其转型策略做如下分析。
2.1 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意识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战略管理意识,才能在企业发展中提出正确的执行策略。企业管理人员的远见性和与时俱进性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缺乏正确的战略管理意识则无法推进企业的顺利发展。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多将业务范围固定在加工企业,但对于发展方向的制定则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我国外贸企业的规模通常较小,且发展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外贸企业应针对市场环境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要求企业管理者树立长远的观念,从而对企业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当然,管理者还应自力更生,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促进外贸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意识提高。
2.2 强调新技术的运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于企业战略转型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改善传统外贸交流方式的技术缺陷,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企业贸易往来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了我国外贸交易中的物流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资金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操作失误。利用信息技术可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不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战略方式,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如何实现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课题,而新技术的应用则是维持企业创新的根源。针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应从客户需求出发,有效的应用先进的技术,建立完善的消费者信息数据库,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条件。
2.3 基于价值链的贸易企业战略创新
传统外贸企业的发展模式使其处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但目前的买方经济使得传统贸易企业的价值不高,需要其重新定义自身在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重新定位的贸易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目的出发,进行全面考虑。改变外贸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必然途径,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巨大影响下,我国外贸企业应做好相应准备,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企业要紧跟市场,做到快速反应,以销售产品为例,要时刻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减少库存,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其二,成本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外贸企业价值链中介入其它环节对使企业成本发生一定的变。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在确保产品质量和维持企业业务的基础上尽量控制成本提高。在外贸企业中建立价值链并不断创新,可以实现降低企业由于外部交易而带来的成本提高,从而使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潜藏着大量的发展机遇,但也使外贸企业面临挑战,战略转型因此而成为一种必然,有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水平,并建立完善的从生产到销售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其核心竞争力提高,使外贸产品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企业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意识,做到与时俱进,时刻把握最新的市场信息,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一次完美的战略转型。
3 总结
目前,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等先进模式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模式。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欧债危机涉及世界多个国家,并且导致我国主要贸易出口国欧美及日本地区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在这种新的经济背景下,只有认识到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并逐渐实现战略转型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琪.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的战略选择――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2010(18).
[2]任丽娟.浅析我国外贸企业的品牌战略问题[J].中国商贸,2011(21).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际贸易也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日益加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顺应网络时展大势,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无疑是中小外贸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难得机遇。本文以苏南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苏南中小外贸企业摆脱眼前发展困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苏南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SWOT分析
1引言
跨境电子商务是在传统国际贸易的基础之上,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和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一种全新方式,跨境电商在降低企业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较为密集,且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苏南除占据自然地理优势外,产业基础雄厚扎实,信息产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各类新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具有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
去年,苏南仅南京、苏州和无锡三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省的比重达90%以上。南京的网络交易额稳居江苏省第一,达到了3538.9亿元。由此可见,苏南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发展潜力不可估量。然而,虽然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方面具备较多的优势,但这是一场来自全球的外贸企业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很好地存活下来,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下面,我们就将对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威胁和机会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寻求发展的对策,为企业、政府提供一些决策依据。
2苏南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SWOT分析
2.1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分析
2.1.1区位优势苏南2014年经济总量占江苏省的近六成,约占全国的6.1%。这表明苏南经济总量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彰显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这将为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保障。
2.1.2经济主体数量规模较大截至2014年底,江苏全省开办商务网站的16.4万家市场主体中,苏州数量最多,达到4.25万家,其次是南京2.80万家,无锡2.52万家。目前,苏州、南京、无锡三市开办网站的市场主体数量占全省的六成左右,这将为苏南中小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一个基础保障。
2.1.3人才储备较为充足目前苏南的各个高校,包括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均设有电子商务专业,为地方人才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此外,江苏省积极开展省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工作,苏南拟确定了15个省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旨在加快培养电子商务方面专业人才,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
2.2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劣势分析
2.2.1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要想做好跨境电子商务,不仅要有外贸的相关知识,还需要精通电子商务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电子支付、国际物流等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者要具备一定的复合型技能,显然,苏南这种类型的人才仍然比较稀缺。
2.2.2在线支付安全性存在隐患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双方最关心的是货款结算的安全性,而目前跨境结算必须使用第三方支付。目前苏南中小外贸企业主要利用国际支付宝和Paypal等平台进行支付。但这些网络支付平台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系统问题或其他未知因素,导致信息资料的外泄,或是人为原因使得资金存在风险。
2.2.3国际运输费用高,耗时较长目前跨境交易可以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国际邮政、国际快递、聚集后规模化运输以及海外仓储等模式。不管采用哪一种运输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而言,国际运输希望实现的是安全、低成本、快速的效果。而目前这几个方面基本很难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期望。
2.3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机会分析
2.3.1国际市场潜力巨大,利润率较高较之传统的外贸业务模式,跨境电子商务可以跳过各个中间环节,实现卖家和海外零售商或顾客直接进行交易,在实现价格优势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
2.3.2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动目前,苏南的企业主要借助于无锡本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无锡世贸通”,以及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环出口易、敦煌网、Ebay等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这些平台的增多、功能的提升、服务的完善在不断地为苏南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做出贡献。
2.3.3迅速发展的移动电商据估计,到2016年,全球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购物的人数可能会突破5亿人。根据PayPal公司的《全球跨境电子商务报告》显示,随着各种移动通讯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电商和移动支付方式普及速度明显加快。相关机构预测,未来三年移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20%以上,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通讯移动设备进行网上购买。这便为传统的外贸企业带来了发展商机,提供转型机遇。
2.3.4配套政策支持近些年,国家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多项具体政策已相继出台,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苏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省辖市高度重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地方政府在税收、物流、监管以及人才等方面都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相继创建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2.4苏南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威胁分析
2.4.1国际市场阻力增加在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之时,出现了大量的侵权、仿牌、逃税等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对进口国零售行业造成的强烈冲击,引起了不少国家的重视,很多国家开始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业务监管。中国出口企业数量庞大,出口的产品种类繁多,部分企业主体存在不规范、不自律等行为,已日益成为各进口国的重点监管对象。据eBay的相关统计,来自中国的卖家在eBay上完成的跨国交易中,平均每100个交易会接到5.8个投诉,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3个。这也导致部分外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带有针对性和歧视性的政策,专门针对中国产品。
2.4.2税收政策的限制根据我国海关总署2010年的规定,对于个人寄自或寄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物品,每次限额为1000元人民币。如果超出规定限额的,须按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这不仅使得程序复杂化,而且隐性的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使跨境电商的贸易额受到限制。
2.4.3创新能力较低跨境电商在货物运输、交易方式、支付结算等方面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明显不同,使得大多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很好适应跨境电商相关管理体制、政策和法规,只能开展一些低水平、低附加值、简单重复的跨境交易活动。随着全球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只有不断提升创新水平,突出自己的经营特色,提高产品、服务的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2.4.4竞争更加激烈由于跨境电商能够较明显地缓解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压力问题,加上电子商务发展是大势所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这在某种程度上便加剧了该行业的竞争。如何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优势,将是众多中小外贸企业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否则将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3苏南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合理组建团队每一个企业应该先审视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住自己的核心优势,除此以外的业务便可大胆放心地选择外包的形式,这样会使得公司走上精简的道路,在节省成本开支的同时,还为企业减少了团队的不稳定带来的一系列风险。由此可以大大减少团队组建成本,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
3.2完善支付系统一方面,政府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此类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比如,可以减免税收,提供技术支持等。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注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投资,鼓励学生创新。此外,企业在提高企业道德的同时,可以组建企业协会,提高整个行业的自律性。可以与政府、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支付安全问题,实现校企合作、政企合作、进而实现校、企、政三方合作,进而开发高水平的支付系统,完善跨境支付的监管和法律制度。
3.3国际运输策略苏南各市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国际物流发展,更好地吸引跨境物流企业进驻园区。支持并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尤其是在一些与中国贸易额度较大的国家建立海外仓储点,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监控,努力降低跨境运输成本,为苏南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4强化监管策略针对部分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侵权、商品质量低等问题,苏南各市地方政府应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与海关一起对侵权的进出口货物进行海关监管,一旦发现要做到及时处理,维护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品牌和形象。
3.5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首先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生产商必须遵循相应的产品标准,不仅要取得国内的相关产品质量认证,还要积极争取国际性的产品质量认证,这对于获得国际市场消费者信赖,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此外,积极开展网络调研,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生产提供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重视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3.6做好市场调研,优化客户服务跨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对贸易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在跨境电商活动中,外贸企业可以直接接触国际市场的消费个体,受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消费者需要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说传统外贸企业以大客户为服务对象,以大批量订单为主要业务;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外贸企业则应重视为小客户甚至是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所有客户的交易体验,尽最大可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蕾,王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3).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
1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在贸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作用。
(1)活跃地方经济。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地方性资源,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弥补了大型外贸企业在这方面的不足。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相对大型外贸企业来说更贴近地方经济,因此它们会挖掘和开发地方资源,促使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优势,这对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积极开拓新市场。目前我国的整个社会供求关系己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在这种供求状况下,企业必须致力于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寻找市场间隙,才能保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适合在国际大市场中寻找小机会,充分利用相对稀缺的资源开发市场,因此善于寻找新市场便成为他们生存与发展的优势。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会不断努力去见缝插针地开发新市场,从而有利于使我国的国际市场走向多元化。
(3)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企业间适应市场的程度和能力也差别较大,因此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较为一致的商业模式。与大型外贸企业相比,小型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比较贴近市场,克服了大型企业过去遗留下来的条条框框束缚,能够及时为市场上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
2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1)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偏重短期利益经营,缺乏长远规划,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中小型外贸企业一般来说都要寻求出口商出口,销售渠道往往受商控制,商贸信息交流有限,使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的许多中小型企业还将竞争理念停留在“物美价廉”的传统观念上,仅仅把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产品开发、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上投入甚少,造成长期的低价销售行为,使企业基本处于低水平经营管理状态。
(2)成本优势两难,竞争无序化。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优势上,多数企业是靠低成本争取到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低成本来自于两个因素,①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②产品科技含量和开发成本低。在短期内,小型外贸企业或许利用这两个成本优势得到一些市场、获得一些利润,但其实从长期看,这种优势很难持续。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劳动力和原材料低廉的优势自然会被国际社会公共成本所取代,而不投入科技创新成本仅靠模仿或加工别人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更无优势可言。然而,许多企业仍乐于追求低成本竞争的空间,在国内市场上搞价格战,在国际市场上搞恶性竞争,使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3)专业性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再加上现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很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甚至一些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培养出来的业务骨干人才,也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人才流失。
(4)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由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起步较晚,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出口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缺乏多元化,风险意识差,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成长发展中必然遇到而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企业逐渐培育和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3要注重培育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部的、企业所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特殊能力,它是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德和哈默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个名词,其内涵包括以下特点:①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即能够给用户带来根本的好处与效用。②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一系列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而不只是为一项产品提供服务。③关联性。核心竞争力不是孤立的,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来安排价值链活动,企业的价值链是一条完整的链。④动态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在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不断变化的。⑤相对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相对于另一个企业而言,所具有的某一方面如技术方面的优势。⑥多样性。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的因素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资源,能力以及制度的组合,也可以是资源,技术和文化的组合。⑦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之所以使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此能力的难以模仿性,即不能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⑧累积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企业成员内部与企业间的学习过程逐步累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的学习过程。培育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系我国外贸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一个外贸企业的成长壮大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磨练过程,在整个群体处于弱小的地位和阶段时,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扶持和保护。(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从我国贸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开辟国际市场的有利方向,使企业发展既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又避免盲目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风险;(2)政府制定鼓励外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法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和发展方向,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3.2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这对企业的成长壮大极为不利。因此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有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领导决策集体,把管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创新的思路开拓业务,以创新的战略谋长远发展。其次,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创新机制,把鼓励创新作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核心内容,设立创新管理基金,为企业人才成长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从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入手,是解决外贸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诸多问题的突破口。
3.3稳步推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推行,企业经营机制不顺,产权关系不清,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企业自有资金少,负债高,包袱沉重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中小型外贸企业改革应继续按照国家搞活放开小企业的精神,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制等灵活多样的机制,使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另外,通过产权改革,可使企业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能够打破地区、部门、行业限制实行优化组合,加速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化、实业化、集团化进程3.4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产品。对于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一直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没有技术创新,企业产品就没有生命力,靠仿制和加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现在,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自有资金少、融资困难等原因,在技术创新上投入不足。要改变这种状态,除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外,企业也要与社会机构寻求合作机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如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合作,把学校的科研力量引入企业,开发新产品,既可以解决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矛盾,也可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使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提高产品竞争力。
3.5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
培育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底蕴,它是涵养人才的蓄水池。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倡导创新型文化。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轻松愉快的沟通和交流的环境,使极富创造性的思想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释放。(2)创立学习型文化。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竞争的时代,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团队素质的提高,可以很快吸收消化竞争对手的优势成果,同时在学习中能使企业得到自我完善。另外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培养企业内浓厚的学习型文化,增强企业的知识积累,最终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3)创建绿色环保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提高环保意识,作为外贸企业注重国际环保标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绿色健康消费观念,创建企业的绿色环保文化,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应该树立的良好形象,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6以专业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本身不具备与大型企业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实力,但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选择专业化的道路拓展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息息相关,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其实质是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考验。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事关我国外贸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笔者认为,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从战略高度采取措施,以确保我国外贸企业的新生力量具有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外贸事业才能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朱海峰.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04).
[2]王睿,郑雯.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4).
[3]杨笑冰,曹庆仁.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企业经济,2006,(05).
[4]陈凤新,卢锡慧.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5,(13).
【摘 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下降。我国的外贸企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面临订单
>>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服务型外贸企业价值链的重塑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发展对策 金融危机环境下外贸企业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环境下外贸企业风险分析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外贸企业现金流管理策略探讨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谈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后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战略调整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外贸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应对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战略的SWOT分析 探讨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 后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企业财务问题探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问题与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四川新闻网.中国工商银行提升贸易金融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发展[EB/OL].(2009-5-20)[2009-5-22]http:///system/2009/05/22/011944964.shtml.
本文属于北京市教委2011年度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京津冀地区贸易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学术创新团队(编号:PHR201106139)项目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崇献,经济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胡攀,北京物资学院2012级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原则;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3日
一、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外贸企业成本控制能够降低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而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具体来说,企业外贸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能够减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竞争力。外贸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外贸易中,国际市场竞争主要依赖于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成本。因此,只有加强控制商品的成本,才能增强价格优势,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三)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管理水平。外贸企业的商品成本是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间接反映外贸企业的管理情况。外贸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的产品改进意识,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外贸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外贸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付出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收益高于企业的服务。同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加强对成本的重视,增强成本的可控性和企业的利润弹性。并且,外贸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要积极考虑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根据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够降低成本,纠正企业在生产和运营的过程中出现的成本偏差,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要求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成本项目及企业的岗位和部门设置为依据采取成本控制措施。首先,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进行及时调整,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符合企业的发展;其次,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根据企业部门和企业岗位的设置,明确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而控制其运营成本。并且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使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符合企业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最后,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要符合企业成本项目的特点,能够反映企业成本项目的内容和性质,促进企业成本项目的发展。
(三)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原则要求全员参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并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全部环节实施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全面性。首先,外贸企业要对运营所需的全部要素进行成本控制,避免生产材料、财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要对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控制,使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企业运营全部环节;最后,外贸企业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加强对企业成本控制的监督,提高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效率。
(四)管理层推动原则。管理层推动原则要求外贸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层对成本控制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企业管理层应积极了解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计划和目标,以身作则,加强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监督。另外,企业管理层应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指明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方向,协调成本控制工作中的矛盾,提高成本控制工作效率。并且,企业管理层应充分了解关于成本控制工作的惩奖制度,积极落实激励机制,对成本控制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扬,并予以资金奖励。同时,也要对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表现懈怠的员工予以相应的惩罚,以加强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视,提高成本控制工作效率。
三、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健全。部分外贸企业将成本控制工作分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且各部门有着单独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控制重点,而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导致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企业各部门单独负责成本控制工作容易导致各部门以成本控制重点为核心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控制不平衡,有些部门成本控制工作效果较好,而有些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效果不明显,不利于企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组织结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外贸;竞争力;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型外贸企业竞争优势提升探析——以安平县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5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国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方面表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外贸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外贸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大型外贸企业的绝对贡献,当然也不能忽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贡献力量。在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分析中小型外贸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对于我国外贸持续健康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安平县外贸现状分析
安平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丝网之乡”、“中国丝网产业基地”、“中国丝网产销基地”,安平丝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安平的特色主导产业,也是安平的支柱产业。因此,安平县以丝网产业为依托,以对外开放为主线,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来巩固和提高地方经济整体实力,在此背景下,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丝网特色产业集群。
1、丝网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品种愈发齐全,且规模经济初显。丝网生产已遍及全县所有乡村,并通过经济辐射和带动已经影响到周边十几个县市,该县直接与丝网有关的企业摊点10,95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12万人以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丝网企业130家,亿元以上8家。无论是产量、销量还是出口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丝网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除此之外,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大概有6,300多家门店,国外直销点和办事处有20多家。同时,专业化的物流中心也已经初具规模。同时,丝网产品已经发展到8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汽车制造、造纸、医药、养殖、民用等工农业生产、生活以及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丝网产业每年为安平县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为农民提供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丝网业还是全县民营经济的主体,全县85%以上的民营企业都与丝网有关。丝网业已成为安平县域经济的核心和主导,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2、对外贸易发展平台日益成熟。为促进该县丝网外贸的发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创办了国际唯一的丝网专业展会: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以便于进一步发展壮大丝网产业,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安平聚集而组织的一个国际性专业丝网博览会。与此相对应的,形成了占地4.5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的丝网生产基地。同时,从规模集聚和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丝网专业化市场也已形成:丝网大世界。该市场设有信息、人才培训、质量检测和国际会展四个中心。市场入驻商户已达1,000余家,是全国百强专业市场和河北省十大市场之一。安平丝网大世界已经发展成为集产品交易、货物运转、银行结算、信息、质量检测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丝网产品集散地。
二、安平县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1、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与融资难并存。近些年来,由于生产丝网的主要原料——钢材价格极不稳定,影响钢材价格的主要因素诸如原材料、能源、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最主要的是国内通货膨胀的日益突出,导致丝网生产的成本不断攀升,高涨的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导后,现已逐步反映出来,成本的逐步提高正蚕食着企业利润,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同时,资金匮乏一直以来都是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瓶颈。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大难”问题。而在2008年,由于央行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各家银行纷纷收紧信贷规模,银行信贷紧缩,致使本来就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金融机构多热衷于对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对中小企业则设置种种限制和行为约束,提高融资门槛,从而形成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歧视。即使能够获得融资,中小企业支付的资金成本也高于大企业。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外贸企业的利润在逐步消失,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
2、人民币升值导致不断削弱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攀升导致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出口企业的利润因为美元贬值而减少。以前,对于丝网来说,主要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低廉的产品价格,近些年,国内不断的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双重作用导致丝网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一步被削弱,同时还有安平本身市场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进一步加剧了丝网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3、外贸人才流动性较大。一个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和企业员工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人才竞争。当前,九零后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市场的主力军,由于这一代劳动力大军特殊的成长背景,导致频繁跳槽的现象,而这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同时,随着丝网同行业从事进出口经营的企业大量涌现,通过“高薪”和“高福利”等优越条件和待遇不断招募有经验的丝网外贸人才,出现了同业间的人才竞争。
三、提升安平中小型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策略分析
1、品牌建设势在必行。当前,虽然安平县的丝网出口企业众多,丝网产品齐全,但是在品牌建设上还很缺乏,品牌的缺乏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在面对国内通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利润空间不断削弱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应该注重品牌效应,提高外贸企业品牌创新能力。品牌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能够帮助国外客户区分自己的产品和竞争者的产品、使客户产生信任,还有助于企业产品和形象的树立,不断增加企业的附加值以至于逐步增大企业利润空间。因此,品牌效应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营销能力要不断推陈出新。对于中小型的丝网出口企业来讲,必须要建立一套具有高灵敏度、高运作效率的组织机制,以便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高效的信息决定了企业的成败。高运作效率的营销机制,可以使正确的产品需求信息被外贸企业的组织者得到,才可以使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才可以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使企业能够立足于如战场的商场。同时,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丝网出口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也要使得整体的营销活动始终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满足顾客需求为最终归宿点,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
3、逐步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丝网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更应该弘扬企业精神、确立统一的价值观、树立先进理念、规范职业道德、塑造企业形象。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形成与完善,各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形成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格局,以实现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要形成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市场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针对安平县当前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动频繁问题,制定符合实际并具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对这类企业而言,要逐步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创造各种条件,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尽可能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企业内也要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形成管理层与部门领导、部门领导与普通员工、管理层与普通员工、普通员工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机制,这样员工就会产生觉得被信任和被尊重的感觉。还要大胆提高企业薪酬,大胆用人,建立健全薪酬体系,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最后作为内在激励因素,企业也要不断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能力,唤起员工的自我管理与激励意识,让员工意识到企业给了自己发展的空间,自己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发展负责,独立工作承担责任的同时,也独立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对自己进行激励和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明.浅谈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