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软件开发与定制

软件开发与定制

时间:2023-06-01 09:4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件开发与定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软件开发与定制

第1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定制;产品化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15

The research of work safety software productization LI tian-le(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Center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Beijing 100013)

【Abstract】With tens of years’ development in work safety software system,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mmon requirements and

processes which indicate a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custom development to standard productization.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software productization is the trend of work safety software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customization and productionz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e.The productization development not only lower development cost ,expedites the progress to production, enhances the quality ,but also well cater to the challenge of new requirement from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k safety governance .

【Key words】work safety , customization , productization

0 引 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中,安全生产领域的软件开发基本是采用定制开发模式,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高,已有的软件资产复用性低,造成了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目前,中国软件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软件企业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竞争市场环境,学习全球最佳软件研发流程实践经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在逐步向产品提供商过渡。安全生产领域的软件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领域知识和软件资产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积累,随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的不断深化,软件建设的规模也在扩大,建设成本日益提高,软件产品化已成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方向。

软件产品化是将安全生产领域内的通用功能做成软件制品,满足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的共性需求,通过少量的定制开发和系统集成满足个性需求,实现软件开发的低成本、高效率、安全生产领域知识的复用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管理软件的标准化,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1 基于定制模式的安全生产软件开发

软件定制开发模式主要是根据软件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开发,其主要活动包括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验收。软件研发部门和业务部门一起进行量化、规约需求,根据双方共同制定的需求开展实施活动,从无到有地开发软件,最终交 付给用户一套软件系统。从本质上说,软件定制开发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和不可存储性的特点,极易造成项目范围的不确定性,这将给双方带来风险,随着项目的进展,这种不确定性也会进一步发展,导致工期延长和预算超支,造成很高的实施成本。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可能会存在一些疏漏,而有些疏漏对用户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弥补疏漏,需要重新设计一些模块,这不仅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会使工期延长和预算超支。系统上线后,由于定制开发的固有缺陷,即用户产生新的需求,这就需要继续定制开发,由于软件没有标准化,软件研发部门往往要保留大量的特定的维护团队,这必然增加了用户的运维成本,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软件定制开发的主要优势是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主要缺点是大部分项目超出计划和预算,影响软件推广使用的进程,由于软件没有标准化,无法实现领域知识复用,成本偏高,资源浪费,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成本随之扩大,另外,运营维护也需要大量的专有人力资源。

2 基于产品化模式的安全生产软件开发

目前,全球领先的软件厂商,例如ERP领域的ORCAL公 司,财务软件领域的用友软件公司等,均采用产品化的软件开发模式,将行业中一些实现了共性需求的软件代码分离出来,包装成软件组件,形成可以复用的软件代码资产,避免了“重复发明轮子”,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软件系统的质量,同时,通过少量的定制开发,又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产品化的软件开发模式对用户而言,在项目实施之前,通过对已有的产品了解,可以明确能够实现的和无法实现的需求,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度。

随着安全生产领域软件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成本日益提高,产品化开发模式成为信息化建设战略转型的方向,这意味着采用定制开发模式的软件研发部门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行业实践,进行战略转型,同时,安全生产领域知识和软件研发最佳实践也为向产品化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基础。目前,笔者所在的软件研发部门正通过领域知识和软件资产方面的积累,进行安全生产领域内软件产品研发工作,主要是分析安全生产领域的共性需求,例如:全国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标准的监管业务流程管理等,做成软件制品,满足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的共性需求。

3 产品化软件开发的关键活动

产品化开发模式主要有两个区别于传统定制开发模式的关键活动:产品需求管理和专业咨询实施服务。

产品需求管理是产品化软件开发成功的核心。软件就是用户业务需求,而软件研发部门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体现在用户需求的把握能力上。一个成功的软件研发部门需要深入把握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共性的和前瞻性的需求,这对产品的设计至关重要,只有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支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流程管理,才能让研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拥有足够的复用空间,且真正降低软件的成本。软件研发部门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主要来源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现有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紧密沟通深深影响了软件研发部门认知与诠释用户需求的能力。在软件系统投入使用后,软件研发部门定期走访用户,与用户紧密沟通,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用户在使用软件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软件产品的意见和期望,不断总结用户的共性需求和前瞻性需求,随着产品用户群的扩大,了解到的共性需求也会越来越精准反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监管监察部门的共性需求。

二是用户每年的招标书。由于笔者所在的软件研发部门承担着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任,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安全生产行业内的几十份投标邀请书,核心产品研发小组通过对投标邀请书的分析、研究,可以把一些有共性的需求作为未来产品的候选功能,这些候选功能将作为新一代产品的实现目标。

三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业研究报告。软件研发部门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论坛、行业研讨会等,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业内的最新动向。每年核心产品研发小组,都会对产业发展趋势、新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对软件研发部门的未来产品路线进行设计、修正,保证软件研发部门的产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四是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为产品规划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和思路。很多知识是存储于员工的头脑中,软件研发部门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把员工的知识变成组织的知识。

五是国内外同行的发展状况研究。软件研发部门需要不断融入时代主流的技术,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软件研发部门和IT领域的主流产品厂商结成合作伙伴,紧跟最新的软件、硬件技术潮流,根据行业的发展,研究最新的技术,并及时挑选适当的技术融入产品,淘汰落后的技术,保持软件研发部门的产品在技术方面保持领先的地位。

软件研发部门通过对上述渠道中获得的需求随时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从中找出可以作为未来新产品的备选需求,使新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并且对很多潜在用户需求也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不但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还降低了对新产品投资的不确定风险,使软件研发部门始终紧跟安全生产行业发展的前沿需求。

专业咨询服务是产品化软件开发模式实施成功的保障。产品化的软件项目实施不同于定制开发的瀑布模型,主要是基于已有的软件产品,通过专业咨询服务,并结合少量的定制开发实现用户的需求,构建新的应用系统。软件研发部门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与成熟的软件产品结合,充分发挥了产品的效能。

专业化咨询服务的项目实施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项目启动阶段、实施规划分析阶段、设计和配置阶段、解决方案验证阶段和解决方案部署阶段。通过五个阶段,咨询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实施中的风险、提高项目进度,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具体如下。

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团队组成项目组,在项目开始的时候,举行该项目启动沟通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沟通项目的范围、期望的结果、定义项目的角色和职责。

实施规划分析:项目组和用户共同进行用户需求的整理、解决方案的讨论和工作范围的确认。这部分工作成果将作为部署阶段的依据。另外,培训部门将根据用户实际的产品知识,提供培训服务。对于产品本身无法满足且涉及产品核心功能的业务需求,如果不能通过配置满足这部分需求,就需要进行产品的客户化工作,对客户化的需求进行需求规约、确认。

设计和配置:项目组进行系统设计,按照用户的需求,和用户共同进行产品的配置。如果需要软件产品通过客户化提供的额外功能,软件研发部门对这些特殊需求进行客户化开发。

解决方案验证:验证配置是否符合业务需求,进行集成测试。

解决方案部署:在这个阶段,实施团队提供软件安装和解决方案的最终验证。这些服务包括:历史遗留数据的迁移、新 的生产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营。

在产品成功上线运营之后,软件研发部门仍需密切关注用户运营中的新需求,通过产品支持和产品升级来解决用户运营中的问题,以确保提供给用户的解决方案发挥最好的效用。研发部门咨询服务方法论如图1所示。

图1 研发部门咨询服务方法论

4 结 论

安全生产领域的软件研发方向是借鉴产品化模式的软件开发思想,研究现有的应用系统,抽取行业内共性的需求,同时,紧跟行业的发展方向,深刻把握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需求的变化,采用主流的IT技术,研发出符合安全生产领域需要的软件产品,通过产品化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知识和软件研发最佳实践的复用,形成安全生产领域内的专有软件资产,降低项目实施运维成本,提高软件质量,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七版),郑人杰、马素霞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2] 菲利普.科特勒等,营销原理,卢泰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294页。

[3] 定制软件是明智之选吗,。

第2篇

关键词:软件构件;开发;检索

现今的软件开发已脱离了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更注重软件开发效率及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要在软件开发中解决重复劳动的问题,可采取软件复用技术,以不断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及效率。而软件构件是当前支持软件产品复用的有效形式,是支持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不断发展及成熟的软件构件技术为现今的软件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也能有效地推进软件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及软件生产的效率。

1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将现成的软件构件集成并构造成一个大型得软件系统,此方法可以快速组装系统,有效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及灵活性,降低系统的维护费用。与传统的软件系统开发注重开发,而忽略可复用构件的存在这一做法不同,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开发更注重如何获得己经存在的构件,而不是开发,组装和集成现有的构件是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开发的主要着眼点。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如下:(1)检索构件:检索构件的过程包括如何根据描述构件、创建构件库。领域工程师开发出新的应用构件,并用文档加以描述。通过领域分析、自行开发、逆向工程或者商业购买等途径来获得所需要的构件。(2)选择构件:从构件库中选择合适的构件,并验证构件的功能、接口等。(3)适配构件:修改或者定制所选择的构件来满足新的应用环境的系统需求,以便能与其他构件进行集成。(4)组合构件:将不同的构件集成和组装在一起。

2 检索构件

检索构件指的是从大量的构件所构成的构件库中找出合适的构件。目前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构件库,各个Web站点上也提供了构件的链接,但是不同的构件库有不同的组织和访问方式,从而造成了对各构件库中的构件访问困难,并且Web站点上链接的构件也无法用传统的检索引擎检索到。只有将网络上的构件资源加以利用到构件系统的开发中,才能实现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软件质量的目的。现今人们对软件需求愈加体现了个性化、多样性的特点,以往的多种功能单一软件包方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研究中,应在允许用户选择服务组合的基础上,允许在构件级别上对单一的服务进行功能集和界面等的定制,在服务定制的粒度上应该更细,也应该更具灵活性。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成功依赖于构件分类和检索技术。由于构件的信息量比较丰富,相互之间也缺乏很多相似性,构件之间缺乏有意义的联系,这给构件的分类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有很多构件分类检索方法,从构件表示出发可分为人工智能方法、超文本方法和信息科学方法三类。而根据复杂度和检索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文本的、基于词法描述字的和基于规约的编码和检索。

3 适配构件

适配构件是从泛化的构件来创建特定应用的构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部分实现:构件只实现一部分功能或行为,其他部分仅提供接口。不如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中,通常会有一部分抽象方法留给用户来实现。重载:构建提供了缺省的实现,用户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重载这些行为。但是要求开发构件的程序语言支持重载机制,比如c++,Java。插件:通过编写插件的形式为粗粒度的构件添加新的功能,插件在构件总注册其提供的服务,构件需要使用该服务时调用该插件。各个构件在生产时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并基于对环境的不同假设,因此构件在用于新系统时经常要进行剪裁。构件剪裁必须基于构件之间的冲突最小化原则,消除体系结构的不匹配同题。针对不同的构件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剪裁策略。

4 组装构件

作为是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构件通过契约式接口指明对语境的依赖,可以实现独立部署。构件组装的本质是在构件之间建立关联。构件之间的组装关系由组装逻辑描述,组装逻辑规定了中各个构件之间的作用形式和构件在运行期间的通信机制。根据其特征来划分,构建组装方法可分为黑盒组装方法,白盒组装方法,灰盒组装方法,三类组装方法的划分依据是构件组装时对构件内部细节的了解程度。其中,黑盒组装无需对构件实现细节有任何了解,也不需要对其进行配置和修改,这对构件的要求高,实现难度大,白盒组装要求将构件的所有细节都展现出来,让复用者理解后再进行组装,并可对构件按应用的需要进行修改,从构件的复用角度分析,白盒组装的存在只能是局部的和暂时的。一个可以随意修改的软件构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复用产品,因为弄清一个构件并对其进行合适的修改代价会很高,其安全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灰盒方法介于黑、白盒之间,是当前技术发展的合适选择。灰盒方法通过调整构件的组装机制而不是修改构件来满足应用系统组装的需求,既实现了构件组装的灵活性,又不至于过于复杂。

总之,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关注可复用构件的存在,更关注组装和集成现有的构件,将己经存在的构件加以有效利用。本文对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生命期的几个个环节检索构件、适配构件、组装构件加以探讨,旨在实现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更灵活,有效地推进软件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及软件生产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细腻新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各领域都要求软件开发者能够迅速、高质量的为本领域提供各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软件产品。但是在现实软件开发中,由于各领域的复杂性、差异性、变化性等特点的存在,给软件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领域对软件开发的需求。

 

软件产业的全面发展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目前,虽然我国软件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上涨,但是,我国软件开发与运用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大型专用软件的开发占世界软件销售额的85%,而其开发中出现的失败率高达70%。而我国的信息建设项目的成功率也并不高。那么导致软件开发的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该如何选择软件开发工具呢?

 

二、软件开发工具概述

 

(一)软件开发工具的基本概念

 

目前的软件编写都是建立在一种开发工具软件的基础上的,有了这类工具软件,软件开发从规划、业务流程分析、软件模块的设计、代码的测试、使用与管理等方面都进一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这为程序员编程带来了便利。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不仅降低了程序员编程的难度,更为那些复杂的软件开发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二)集成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是相对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而言的,软件就像是计算机的大脑。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在互联网时代软件拥有庞大的数量,软件的产生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突出表现,是现代文明得以传承的介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复杂的业务管理流程、复杂系统控制都依赖于软件开发工具来得以实现。这些集成的软件开发工具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生命周期。越来越多的软件工程需求带动了集成软件开发工具的产生与发展。目前,比较常见的集成软件开发工具有很多,例如:VB,PB,DELPHI,VC,JAVAASP等。这些软件开发工具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例如:VC具有强大的功能、JAVA具有强大的网络编程功能、VB简单易学,易于掌握。

三、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历程

 

软件开发工具如果从开发效率上来划分,可以分为编辑器、集成开发环境、软件开发平台三代历程。

 

(一)软件编辑器

 

这种软件开发工具从功能到界面都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编辑的主要功能是将代码进行编译,使其成为目标程序,并对其进行错误调试。这种程序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0和1这样的代码序列。但是对于这些代码序列,并不是每一个用户都能够看的懂的。种种程序对计算机的硬件有着极高的依赖程度,因此其维护性较差。

 

(二)集成开发环境

 

在软件开发工具中集成了很多通用的界面定制功能和通用功能。例如:通讯的组件、数据库的操作、数据展示控件、打包工具等。这些功能的集成是软件开发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例如:VIAUAL、STUDIO、MYECLIPSE等。这些是目前最流行、实用率最高的软件开发工具,大部分软件厂商的程序开发人员都在使用这些开发工具。

 

(三)软件开发平台

 

软件开发平台的提出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理念。平台作为软件开发工具的应用环境是软件开发逐渐实现了可视化、定制化、无代码化,软件开发的效率的到了空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程序员的开发工作量,让程序员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业务的关注上,而不是技术。例如:咨微OBPS开发平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

 

四、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高级语言不断规范,使得程序员对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软件开发已经逐渐由原来的手工作坊的形式发展到软件工程的阶段。软件开发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的“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的传统模式转变成“设计模式+对象组件+开发工具=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已经成为软件开发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

 

选择软件开发工具有两个主要因素,即:所开发的最终用户和开发人员。软件开发的最终用户是所有软件开发的主要来源和最终归宿,它更是影响着软件开发工具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另外,开发人员的习惯、爱好、经验也在影响着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同时,严格的软件工程管理和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是软件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之,随着软件业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具体体现。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给软件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软件开发工具在不同领域的有效利用,使软件工程各个时期达到有效管控的二亩地。

第4篇

“3G定制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3G定制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色是将教学管理企业化,围绕3G手机开发项目重构课程体系,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实际项目相融合,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划分为项目小组,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学习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G定制班”实践过程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09年与北京乐成公司合作开办了“3G移动通信定制班”,其培养目标:熟练掌握Java基础、基于Java技术的Web开发;熟悉3G移动互联网行业知识,深入掌握移动开发过程,有较强的编程能力、技术文档书写能力和英文技术文档阅读能力,能胜任移动开发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选取优秀的合作企业

“3G定制班”是推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软件类学生就业的一种理想模式,对合作的企业有很高的要求。经过长期洽谈,我院选择了北京乐成公司。乐成公司集合百余名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产业专家及教育部的职业教育专家,与前信息产业部合作研发出“3G移动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专业培训课程,在就业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建立运行机制

良好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是“3G定制班”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我院与北京乐成协商,明确了合作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前两年由学院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在第五学期学生进入乐成进行3G移动通信技术的学习,北京乐成负责提供实训项目、师资,以及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实训为核心,采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法,确保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全真项目与理论课程的紧密结合,使学员在提高实际项目开发水平的同时深入理解各项技术的同时提高包括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人际沟通、职业规划等通用技能,实现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在培训期满后负责把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学生推荐到我国的一线城市进行3G开发工作。

“3G定制班”取得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定制前学生在校期间只知道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了解什么是项目开发,但经过“3G定制班”培养,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开发一个项目的流程,在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几个阶段都得到提高,在编程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可以独立的完成项目开发,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2.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未进行“3G定制班”人才培养时,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软件专业毕业学生大多从事的是电脑销售和维护的工作,月均收入为1600元左右,可通过“3G定制班”人才培养后的毕业学生全部在一线城市从事3G应用开发及相关职业,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

实施“3G定制班”培养模式的思考

第5篇

引言

自上个世纪末开始的网络化浪潮,在很多领域都引发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嵌入式Internet便是嵌入式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嵌入式Internet是指在一个嵌入式设备上配备网络接口,通过网络可以与远程设备进行信息的交互。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讲,嵌入式Internet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集中管理阶段、分散管理阶段、智能管理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致力于解决如何把一个具体的设备真实地嵌入到Internet中,第三阶段人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更好地进行远程控制,更加丰富控制功能。

Altera公司的Nios软核嵌入式处理器是一种可特许的通用RISC CPU,也就是说,Altera公司以IP核的方式将它提供给设计者。它可以与各种各样的外设、定制指令和硬件加速单元相结合,构成一个定制的SOPC。该处理顺具有可由用户配置的L1(第一层)指令与数据超高速缓存。Nios处理器还具有一种基于JTAG的OCI(片上仪器)芯核,使软件开发人员在实时调试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该处理器的软件支持可扩展到对APR、IP、ICMP、TCP、UDP和以太网的网络协议支持。

本文介绍的以太网远程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前述两种技术。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采集、数据远程传输以及可接受远程控制。该模块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1 设计实例分析

通过对以太网远程数据采集模块设计实例,介绍如何利用前面提到的技术来实现一个嵌入式Internet系统。

1.1 硬件设计

(1)系统整体结构

根据以太网远程数据采集模块的功能要求,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Cyclone FPGA,包括Nios软核CPU、操作系统使用的定时器、网络协议栈使用的定时器、CPU同外围设备的接口;

*EPCS4,用来在上电时对FPGA进行配置;

*Flash,主要用来存放软件代码以及一些需要保存的参数;

*SRAM,用来在系统运行时的代码和数据存储;

*8位A/D,用来采集输入信号;

*网络接口芯片;

*LED(3个),用来指示系统运行状态。

整个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对于一个嵌入式Internet系统来说,网络接口是硬件设计的关键,本系统中采用Smsc公司的LAN91C111芯片作为网络接口。该器件是一个以太网控制器,实现了网络七层协议栈中的传输层和MAC层的功能。另外,它具有10/100M自适应、双工/半工自适应等功能,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

(2)CPU同A/D接口的设计

CPU同A/D接口设计使用的是QuartusII软件。它是Altera公司的第4代可编程逻辑器件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从设计输入到器件编程的全部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从开发的周期和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在本设计中除了A/D之外的其余器件均采用Altera公司推荐使用的器件。在SOPC Builder中包含了这些器件间Nios CPU的接口,所以只需要对CPU同A/D的接口进行设计。

为了实现数据采集频率的动态控制,以及使网络部分有更多的CPU使用时间,在CPU同A/D的接口部分,除了必要的与CPU进行交互的部分外,还包括用可控制计数器实现的整数倍分频电路两个轮换使用的数据缓存RAM。

该部分的结构如图2所示,分频电路的输出时钟信号频率范围是1MHz~1Hz。双RAM缓冲有两个输入时钟:读时钟和写时钟。读时钟信号为50MHz,远高于写时钟信号。这种缓存RAM读写频率不同的设计,可以显著减小低速外围设备对CPU的占用时间。CPU通过对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的读写,实现对本部分的控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同A/D相连的数据线宽度为32位,方便今后扩展,最多可以4个8位A/D并行工作。另外,本部分在单个RAM缓存存满时,是以中断的方式通知CPU。

     (3)定制CPU和接口

这部分设计使用到的开发工具是Altera公司的SOPC Builder,该工具会自动进行系统定义,完成SOPC开发的集成过程。设计者采用SOPC Builder能够在图形化界面内定餐一个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系统。

首先,根据设计需要使用SOPC Builder来对Nios CPU进行定制,包括CPU是不吸数据和代码缓冲、CPU寄存器数量(Nios CPU最多可以有512个寄存器)等。本设计中的Nios CPU有256个寄存器,未使用数据和代码缓冲。除了Nios CPU之外,还需要用SOPC Builder将CPU同外围设备的接口添加进来。对于本设计来说,就是将在前面提到的A/D接口以用户自定义接口的方式添加进来,其余器件同CPU的接口只需在SOPC Builder中将对应的接口模块添加进来即可。

然后,用SOPC Builder将定制转换为VHDL等具体的设计文件。除此之外,SOPC Builder还根据定制的结果,自动的生成针对特定硬件环境的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头文件以及函数库,这在软件设计中会极大的减少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1.2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网络协议栈设计、应用级代码编写等部分,其中操作系统的移植、网络协议栈设计的关键是软件设计。下面就对这两部分作简单介绍。

(1)μC/OS操作系统移植

μC/OS操作系统是美国人Jean Labrosse于1992年开始编写的,它是一种适合于小型、微控制器的可剥夺实时操作系统。ΜC/OS的内核除了没有网络协议栈之外,也没有文件系统,但是本设计中的设备本身并不需要对采集数据按文件方式保存,因而使用μC/OS可以满足需要。

ΜC/OS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在不同平台上移值的需求,将同平台相关的部分局限在一个很小范围内,对于不同的平台只需对下面一些函数和宏进行重写。

*OS_ENTER_CRITICAL和OS_ENTER_CRITICAL:这是两个宏,用来进行临界段保护。在本设计中使用汇编代码关中断来实现。

*OS_TASK_SW:这是一个用于进行任务切换的宏。本设计中利用CPU的软件中断方式实现。也就是说调用此宏产生软件中断,然后由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具体实现任务上下文保护和任务切换。

*OSIntCtxSw:实现中断级任务切换,用纯汇编实现。

*OSCtxSw:实现用户级上下文切换,用纯汇编实现。

*OSTickISR:为系统定时器中断的处理函数,用纯汇编实现。

*OSTaskStkInit:用来创建任务时,对任务堆栈进行初始化。

(2)网络协议栈

本系统采用的是SOPC Builder中包含针对Nios的网络协议栈,该栈以名为Plugs的函数库的形式提供给设计者,该库向软件编写都隐藏了低层硬件细节,以类似于unix套接字的方式实现了一个精简的网络协议栈。它支持以下一些网络协议:IP、ARP、ICMP、UDP、TCP。

使用该库在硬件上有四个要求:必须使用Nios CPU,需要20KB的代码存储空间,需要4KB的数据存储空间,系统中需要有一个专供其使用的定时器。

2 结论

可以看出,采用Nios软核CPU进行嵌入式Intenet系统硬件设计相当快速。由于SOPC Builder开发环境的完备功能,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系统整体构架和功能上来,而无需过多的考虑细节性的电路设计,同时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6篇

“在今天,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人员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需要了解软件交付的整个过程。”IBM软件集团Rational总经理Daniel Sabbah说: “而据Forrester Research的调查显示,仅有37%的业务人员对内部应用开发的速度表示满意,且仅有42%的被调查者对软件开发质量表示满意。”

的确,目前,组织孤岛、地域孤岛和技术孤岛限制了企业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跨国企业中,各个部门急需转变协作方式。为了满足企业对低成本和灵活性的软件开发要求,IBM Jazz平台应运而生。

协作至上的Jazz新品

Jazz是IBM Rational面向软件交付技术的下一代协作平台,而此次IBM推出的Rational Team Concert是基于Jazz平台的首款软件开发产品。“我们深知协作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协作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分散的开发团队更是如此,而Rational Team Concert就是基于协作而推出的产品。”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Rational总经理夏然介绍说。

据了解,Rational Team Concert可以帮助软件开发团队在特定角色和流程下,实现实时协作; 集成版本控制、工作项和构建管理功能能够帮助分散的团队克服地域的障碍,进行协同思考与工作。此外,Rational Team Concert在实现对软件交付项目的全局管理中融入了社交网络技术,如即时通信和存在感知技术等。

“Jazz平台本身就嵌入了协作功能,并基于Web2.0标准。当然,这绝不仅仅是发短信通知那么简单,其在发出短信的同时,还可以载有很多与语境相关的信息,比如说现在到了哪一步,问题出在哪里; 又比如,在构建时出了问题,就可以把相关的详细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同时还会把构建过程中有问题的地方标示出来,开发者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要修改什么。”Daniel Sabbah说。“此外,Rational Team Concert产品开发本身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包括源代码也都是完全公开的,这也体现出了协作的概念。”

而为了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协作需求,Rational Team Concert推出了标准版、易捷版和免费版三个版本供选择: 标准版专门针对企业团队进行了优化,其包括一套扩展功能集(可定制流程、实时项目健康和企业可扩展性能等),并支持250名用户使用一台服务器; 易捷版能够帮助中型跨部门团队采用公开开发、即购即用的流程,快速实施全球协作,并支持50名用户使用一台服务器; 免费版可以免费下载,并包含三个免费的用户许可证,为小团队提供了一个起步级的完整协作开发环境。

服务同行

在此次RSDC大会上,IBM还同时了“面向生命周期协作的开放式服务”,这是一项面向不同行业的开放式服务计划。据Daniel Sabbah介绍,“面向生命周期协作的开放式服务”主要也是为了让整个软件交付生命周期的协作更简单。

随着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间的协同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开发生命周期中,企业往往与不同的供应商合作开发不同的项目,而在这些项目中,不同的企业使用不同的平台、开发工具和开发手段,开发成果也都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和格式储存,这些在开发中形成的壁垒让开发组织间的沟通变得困难重重。

第7篇

设想一下: 没有操作系统,今天随处可见的各种应用服务器也不存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也根本没有,这样的IT世界会是什么样?在这样的世界里,每开发一个新的应用系统,工程师就必须从头开始: 因为没有操作系统,工程师必须编写驱动程序和各种与硬件有关的抽象层; 因为没有应用服务器,每个应用程序必须自己负责资源的管理、内存的回收、实例的管理等。

幸运的是这样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因为人其实很“懒”,一直在不停地寻找更简便的方法做事情。比如,在IT领域,我们习惯于把那些比较困难而又通用的地方抽取出来由专人去做,应用服务器的出现就是这样的结果。SaaS的出现和流行也有着类似的原因,企业希望把那些复杂的、自己并不专业的软件开发、部署和维护交给SaaS供应商,而专注于自己的业务领域。今天,SaaS领域的一种更基础的系统――SaaS平台的出现依然是同样的原因,人们希望把SaaS供应商从软件的部署与运营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应用开发。

让软件企业

专注于软件开发

提供一个合格的企业级的SaaS应用是非常困难的,既要满足客户复杂的业务需求,还要保证系统7x24小时的运行,更为重要的是要以一种安全、高性能而且经济的方式运行。

在SaaS平台出现以前,这一切都是由SaaS服务供应商来负责的,这就意味着,它除了要充分利用有限的预算开发合格的软件外,还要构建合适的IT基础设施,如租借或者购买网络、服务器,它要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保证系统的安全、不断对系统进行升级、及时修改程序漏洞等。所有这些任务集中到一个供应商身上,对于供应商来说其挑战无疑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过去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产业链上,软件供应商的价值体现在给它的客户带来多少价值上,这种价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提供的软件的功能。传统软件企业如果转型为SaaS服务商,它要承担系统的运行维护,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市场推广,这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SaaS平台的出现则让软件开发商可以重新回归到自己最有竞争力的领域――软件开发。

SaaS平台为准备开发SaaS软件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基础,软件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单用户的模式开发自己的应用,然后很容易地通过SaaS平台将软件出来供数千用户使用。而软件企业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给平台提供商付费。

在SaaS平台背后的概念是很强大的: 尽可能把SaaS的与软件开发商和它们的应用分开,同时,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一个共同平台,从而打造一套更完整的生态链。

SaaS 平台的提供商及其战略

在SaaS平台方面,Salesforce.省略开发工具包走在了最前面。AppExchange是Salesforce推出的用于第三方进行集成和市场推广的一个平台,而Force.省略让ISV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提供更丰富的功能,从而更快速地建立它们自己的应用。不仅如此,Force.省略还支持ISV自己定义服务交付规范。

Salesforce为了鼓励更多的ISV在Force.省略的开发平台,基于此用户自己可以做一些定制的工作。阿里软件、奥林科技也属于SaaS平台供应商的范畴。但总体上看,与国外的SaaS领头羊Salesforce、NetSuite相比,我国的SaaS企业对此的重视还普遍不够,大多数用户也没有把SaaS平台列入SaaS解决方案的评估范围。这可能也与中国目前SaaS产业发展状况相关,一旦SaaS解决方案普及了,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集成问题自然会摆上议事日程,到时SaaS平台对用户的重要性也许就体现出来了。

SaaS平台的功能要求

SaaS平台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租用: 对于采用SaaS运营模式的软件来说,区分每一个租用软件的用户的数据和其程序执行状况是最基本的功能。而这种租用的概念通常在传统的企业自己部署的软件中是行不通的,它只会让软件的架构更复杂,很可能会超过用户的接受程度。

灵活的计费: 需要能够对每一个SaaS软件进行独立计费,这样在这个平台上运行的SaaS软件无需关心计费问题。

可扩展性: 一个成功的应用因为用户量大而最终无法运行的问题是要极力避免的。为已有的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同时为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可靠性: SaaS应用的成功首先取决于SaaS应用是否能可靠地运行。

硬件基础设施: 作为一个供应商,在SaaS应用运行中的一个头疼问题是要负责提供企业级的硬件基础设施,以保证应用的运行。

增值服务: 除了SaaS应用开发商提供的价值以外,一个好的SaaS平台还需要为它所支持的应用提供额外的价值。这种价值或者是让应用开发商受益,或者是让最终用户受益。

生态系统: 随着SaaS平台上运行的SaaS应用逐渐增多以及使用这些应用的用户增多,生态系统会逐渐得到完善。最理想的是,这个生态系统能赋予各方这种能力,即参与的各方让各自的应用互联互通起来,从而创造出其中任何一家SaaS供应商无法达到的价值。

SaaS平台的最终目标是,软件开发商无需为它们的应用编写业务逻辑代码,而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个应用编程的接口,由用户自己来完成这个工作; 不用考虑SaaS、也不增加额外的费用、不需要延长已经很长的项目周期,正如以前所做的一样,为用户开发出合格的软件。

完善SaaS产业链

SaaS平台的出现是SaaS产业链不断完善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结果。因为随着用户对SaaS的接受程度上升,SaaS供应商数量也在爆炸式地增长,其结果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面对的也是越来越多的SaaS解决方案。过去,为了抢占市场,独立软件开发商从单一产品线扩展为完整的产品包,今天,SaaS服务供应商们也在采用相似的策略,所不同的是,SaaS服务供应商选择的是SaaS平台。

事实上,不管是对SaaS服务供应商还是用户,SaaS平台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于SaaS供应商来说,利用SaaS平台可以降低它们的开发成本、加速它们的开发进度、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由于这些SaaS应用建立在SaaS平台之上,在同一平台上的SaaS应用的集成就不成问题了。

用户同样也可以从SaaS平台上受益。用户可以利用SaaS平台自己动手开发(或组装)应用,特别难得的是这些应用还可以与自己先前的SaaS应用进行集成。有专门从事SaaS应用咨询和研究的公司在美国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有24.6%被调查者愿意选择那些提供SaaS平台的供应商。

SaaS平台的出现已经引起人们重视,业内人士提出对SaaS解决方案评估时要把SaaS平台考虑进去。过去,我们根据应用软件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它们提供的产品的丰富程度以及合作伙伴的多寡来评估它的实力; 同样地,今天我们也应该这样来评估SaaS供应商,包括它所提供的SaaS应用的功能是否丰富、是否易用、产品开发能力及与其他产品之间的集成能力、生态圈是否完整等。由于用户会部署越来越多的SaaS应用来满足其业务需求,上述的评估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与随随便便从众多的SaaS供应商中挑选一个单独的解决方案相比,基于SaaS平台的解决方案要集成时,所需要的时间、精力以及成本开支都要小得多。同时,用户在评估和利用这个平台开发满足他们自己特殊的需求而定制解决方案时也容易得多。

链接

SaaS运营平台与在线开发平台

如果细分,SaaS平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SaaS运营平台,也有些人把它称为服务交付平台(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SDP)。另一类是SaaS在线开发平台。不管是SaaS运营平台还是在线开发平台,它们的出现都标志着SaaS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

第8篇

关键词:ABC方法 软件开发 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149-02

网构软件的开发过程的原则是从下往上、从乱到顺,开发的重点从系统完成之前转移到系统运行中;在选择开发方法时一定要结合软件的自适应性进行考虑;支持技术要基于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对开发环境与工具进行整合,其中开发环境应给软件的自适应性一定的条件。

1 ABC方法

2 基于特征模型的网构软件开发

网构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在一个软件资源较为丰富的平台上进行的,其开发过程遵循的是一种自下往上的模式,也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大部分软件资源进行整合变成一个新的系统。

FODM的特征模型是一种对领域需求予以支持的特征模型结构框架,它是以特征与特征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为中心。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精化、约束、影响、交互。前面两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模型创建需求的一些特性。精化呈现的是各个高层次与特征之间的非动态结构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特征模型会产生一种具有层次的容易被理解的结构;约束则是对绑定状态下特征的依赖关系的呈现,这种关系的模型创建使得特征模型的便于定制的特性得到看保证,从而方便复用。而后两者关系对以特征模型为基础的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呈现的特征在程序要求方面的依赖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交互呈现的则是运行过程征的依赖关系。

为了方便设计人员在基层平台的众多资源中挑选出合适的构件进行整合以形成新的系统,在需求这个环节,要建立特征之间、资源之间关系的对应体制。经过分辨及分配需求责任,FODM提供了一种比较规范的方法,由特征模型变换为高层软件体系结构。这种变换必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模型变化的基础与模型变化的重点;模型变换的基础指的是两个模型之间的跟随关系,即源模型与目标模型;模型变换的重点是目标模型的构造。以上两个方面在FODM中具体表现为:特征与构件之间的跟随关系;在特征模型的基础上对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

特征与构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为了使这种复杂的跟随关系得到改善,连接特征与底层构件的元素为责任。责任具有比较强的凝聚力,对于软件程序有一种约束作用,同时还能对任务进行分配。有了这个元素的连接,特征与构件之间的复杂关系就能够简单化,将其分为两组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一个特征可以被分解为多个责任,而且这多个责任可以通过一个构件去实现。通过分解建立特征与构件之间的跟随关系可以根据两个步骤来实现:将特征分解为多个责任;将多个责任分配给相应的构件。

例如网上购物软件系统,现在的购物网站很多,它们所使用的软件各式各样,基本上都不一样,这里可以采取建立特征模型的方法来分析和整理这类软件在市场上的需求,其抽象化需求可以分为八个方面的服务:客户登陆服务、客户注册服务、商品定购服务、商品信息查询及浏览服务、商品信息管理服务、订单手工处理服务、订单自动处理配置服务、订单自动处理服务等,前四种服务是针对商品购买者;接着的三种服务是针对网店的工作人员;最后一种是网店软件自身具备的一种智能化服务。

3 结语

过去几十年,软件技术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和发展,其发展的主线是:构成软件的软件实体的粒度不断增大,文中利用ABC方法对网构软件的支持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白适应体系结构的设计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网构软件的协同性支持不够、符合网构软件的构件模型尚未成形等,这些都是ABC进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梅宏,黄罡,赵海燕,焦文品.一种以软件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网构软件开发方法[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6,10:1100-1126.

[2]周立,陈湘萍,黄罡,孙艳春,梅宏.支持协商的网构软件体系结构行为建模与验证[J].软件学报,2008,05:1099-1112.

[3]王远,吕建,徐锋,张林.一种面向网构软件体系结构的信任驱动服务选取机制[J].软件学报,2008,06:1350-1362.

第9篇

在移动MM上线后,中国移动又马不停蹄地揭开了OPhone的神秘面纱;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版iPhone入华也正从幻象变成现实; 中国电信也提速了天翼软件商店和定制手机的落地速度,三大xPhone军团阵势即将排开,未来的电信大战焦点在哪?

“OPhone平台将为数亿移动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实现产业链所有主体共同发展、共同做强移动互联网的心愿。”手握“OPhone手机”的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激动不已。

8月31日,“开放空间,共赢未来,中国移动OPhone平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其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平台―OPhone平台,以及面向软件开发者的OPhone SDK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者社区交流平台OPhone SDN。同时,会现场还展示了多款OPhone终端产品。

很巧的是,就在中国移动OPhone前不久,中国联通与苹果终于达成iPhone入华协议。而当日A股市场中国联通的股票也应声上涨了4.75%。

有分析人士揣测,中国联通抢在中国移动OPhone前捅出iPhone入华的消息是有意抢风头。但也有人分析,抢风头的是中国移动,自有传闻以来拖了很久都没落地“移动MM”和OPhone,在这个当口忽然间相继,着实耐人寻味。

对此,两家运营商均表示,“并非有意,实属凑巧。”而更凑热闹的是,中国电信又爆出消息称,已将其测试版天翼软件商店“天翼空间”上线,并不日推出。而在终端方面,虽然中国电信没有学另外两家运营商或引入或复刻,整出个自己的xPhone,反倒是延续“天翼”品牌,但此前也有传闻称中国电信将另辟蹊径,计划将在欧美备受IT精英推崇的“黑莓手机”引入中国市场。

三大运营商的后台营销纠葛很难说清,但已趋明朗的是,三大xPhone军团阵势即将排开。那么未来的电信大战焦点在哪?

拼概念

“我们玩的不是手机,是概念。”这也许是对运营商来来回回摆弄xPhone最好的注解。

事实上,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苦思如何以具有竞争力的3G业务模式圈住用户之时,苹果做iPhone的理念和国外运营商的教训,给了他们很大启发。在运营商眼里,iPhone代表的已经不是终端,而是一种模式,一条从终端到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环环相扣的新业务链。甚至,代表了运营商“由硬到软”的二次创业取向。

由此,谁最快消化了iPhone的理念,并抢先推出类似的完整“xPhone概念”并让用户普遍认知,谁就占据了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

“为此,才会引出三家运营商与苹果围绕iPhone互相牵扯的种种故事,以及后续的xPhone演义。”业内人士调侃道。

事实上,在这一层面,战争尚未打响,中国移动已占尽先机。起初,在其他运营商还看不清iPhone是什么的时候,中国移动就最先与苹果秘密接触。而在此后漫长的谈判中,中国移动更是很有心计地一点点领会了苹果iPhone和App Store精神。并果断抽身,很有信心地把iPhone留给了“别人”。而后,最早喊出要做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定制自己的xPhone,并上线自己的软件商店的也是中国移动。

如今,当王建宙自豪地 宣称“OPhone平台将推进TD-SCDMA产业链成熟壮大。同时,作为开放平台的典范,OPhone平台将成为中国移动不久前的移动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最为重要的平台之一”时,中国电信的“天翼空间”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而中国联通是接着做个“联通版App Store”,还是自己做个“沃!商店!”更仅限于业界的猜测。

“目前我们不知道,将来人们在用‘联通版iPhone’的时候,是会去访问苹果的App Store,还是去联通自己的软件商店,也不知‘天翼空间’将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断定的是,中国移动的TD用户们在拿到OPhone手机后,一定会用‘移动MM’。”业内专家对此解释说,其原因在于除少数拥有水货iPhone的手机用户和专业人士了解苹果的App Store,以及诺基亚的Ovi Store外,大多数人现在只知道OPhone和“移动MM”。

某机构最新做的一份抽样调查表明,有购买OPhone手机意向的消费者占到样本总量的47%。甚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也对中国移动研发的OPhone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OPhone平台的诞生填补了我国自主智能终端软件平台空白,有效提升了国产智能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展示了中国移动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努力和有益探索。”

“虽然你可以说,中国移动相继推出的‘移动MM’和OPhone手机平台还不够成熟,甚至可以称其是‘山寨版App Store’和‘山寨版iPhone’。但你不得不为中国移动的资源整合与营销运作能力所折服。”业内专家感慨道。

拼应用

圈到用户还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用户对运营商们来说则更为重要。

在拿到OPhone测试机后,记者发现,“OPhone手机”与iPhone手机一样内嵌了“在线音乐”、“浏览器”等功能,也有“移动MM”作为应用和内容的支撑。但不同的是,OPhone是开放的。

对此,最早OPhone手机―联想O1(TD-SCDMA制式)和联想O1e(EDGE版本)的联想移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OPhone上可以嵌入中国移动所有自主开发或者协议方开发的应用软件,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入口,OPhone手机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开放手机的典范。“除了易用的美观的界面外,OPhone另一大核心竞争力就是开发和兼容的API,开发者可以在OPhone上开发多种平台API的小工具,同时OPhone可以兼容iPhone、Android等小工具的使用,是更开放、更安全的平台,所以说OPhone手机也是开放式手机的代名词。”联想移动工作人员说。

而另据了解,“天翼空间”也是开放平台,支持Windows Mobile、Symbian、Java、widget、Black Berry等,可应用的手机终端达数十个品牌机型。

然而,也有软件开发者指出,苹果的App Store已建立起成熟软件供应链和规则,且有成熟、稳定的开发者群落。而“移动MM”和“天翼空间”在这方面还有待培养。

除此之外, 记者发现基于OPhone平台的手机,还内嵌了很多独特的应用,如实用的地图导航、风头正旺的即时通信“飞信”、CMMB移动电视,以及139信箱。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还破天荒地允许“OPhone手机”里装上了Wi-Fi。

当初“移动版iPhone”入华的最大障碍,就被传是中国移动不能容忍Wi-Fi功能的保留。而且,据称“联通版iPhone”也将Wi-Fi。而今,OPhone对Wi-Fi的引入,估计会让苹果感到很不舒服,而“联通版iPhone”则更像是瘸了一条腿。

“在Wi-Fi功能的去留上,你可以说中国移动开明,也可以说中国移动诡道,但能够确定的是,Wi-Fi将成为‘撒手锏’。”电信专家指出,即便“联通版iPhone”有与“OPhone手机”不相上下的应用,但能够免费上网的Wi-Fi功能的缺失,很可能会导致用户倒向竞争对手。

也许是出于对OPhone的Wi-Fi功能的忌惮,近日从中国联通内部透出一条很有打补丁味道的消息: 中国联通版iPhone将保留Wi-Fi功能。

拼终端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最直接接触的就是终端,而传达企业品牌、承载应用,且最能影响用户体验感受的也是终端。”一位电信行业从业者表示,在未来的电信激战中,定制终端也将是一块重要的战场。

对此,各家运营商都不敢怠慢。目前,OPhone平台已经得到产业界各方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据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终端层面,联想、LG、多普达,以及桑菲(飞利浦)等厂商,都已经陆续推出了各自的OPhone手机,甚至,戴尔也加入了OPhone联盟。

不仅如此,据称,摩托罗拉、三星、中兴等十多家手机厂商也正在积极开发基于OPhone平台的智能终端; 而用户普遍关心的支持TD-SCDMA的OPhone终端也将在年内推出,这将大大推动TD-SCDMA的发展。

联想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联想为OPhone手机专门成立了研发小组,为打造3G时代移动互联终端示范机,ID设计组在比较满意的十几个方案中选择部分提交给中国移动,双方共同探讨,甚至在侧边键颜色的选择等小细节上都进行了论证,最后敲定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一款以“融”为设计理念的联想O1手机。

甚至,一些已经沉寂很久的“国产手机”企业,如海信等也在再度回暖,对自己的“OPhone手机”展开了大量的宣传,大有国产手机借OPhone重登辉煌的架势。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不甘示弱,中国联通在抱定iPhone的同时也不忘招揽其他终端业者参与定制。而中国电信则已在酝酿“天翼手机”的新一轮招标。

手机厂商倒是乐于增加销售渠道。第一家做出OPhone手机的联想移动,是中国移动的A类合作伙伴,而在2008年联想移动就与中国电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首款CDMA产品E300C、EVDO数据卡CE200等产品已经入围,未来联想移动也将推出EVDO的3G手机等产品,基于Android平台的C网产品也在研发之中,后续双方还将在增值服务方面有深入的产品合作。中兴、华为等企业则哪家都参与,而中国三星则更是以“其产品在三家运营商定制名单中都居首位”为荣。

OPhone是什么?

OPhone平台:中国移动主导研发的、基于Linux、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也就是早期媒体所说的OMS(Open Mobile System)。

OPhone手机:采用OPhone平台的所有手机,包括不同终端厂家推出的不同产品。

第10篇

关键词:安卓系统;应用;发展

【分类号】TP311.52

一、安卓系统的基本组成

安卓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操作系统,最初只是作为以Linux为核心的手机操作平台。但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安卓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单靠Java来开发安卓应用程序的局面逐渐被多种编程语言所取代,所以受到了广大开发者的热捧,成为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开放式操作系统。安卓系统有四个层级构成,分别是内核层、系统运行库层与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层。内核可以为上层提供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及安全等服务,还可以在硬件层和系统的上层软件之间充当桥梁作用。系统运行库层有两个基本内容,分别是函数库与运行环境,函数库拥有Java语言中的一些功能,安卓系统里的组件能够调用函数库中提供的API,开发者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框架进行支持。运行环境是指安卓应用程序的具体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框架层是一种专门为了开发应用程序而设计的系统结构,安卓的程序员可以通过这个框架来直接访问应用程序的核心以及系统中的API,进而有效实现了程序设计工作的简化,显著提升了编码效率,从而强化了系统程序的可重用性。应用程序层则是我们编写的应用运行的地方,安卓拥有一些自带的核心应用程序集合,能够提供综合数字服务的一些作用,具有发送与接受邮件、收发SMS等功能。

二、安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探讨的内容

1、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应用的构建特点

安卓操作系统具有极其深刻的内容,在实际应用设计的过程中,表现了较强的适用性,主要原因是安卓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与传统的软件设计工作相比,其提供的软件开发环境相对自由,与此同时自安卓操作系统概念被提出之后,至今已经有12年的发展历史,安卓操作系统的各项应用方法及功能表现已经趋近于完善,安卓应用系统版本也在不断升级,其应用软件性能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从而体现了软件系统应用与时俱进的特点。安卓操作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层叠的方法,让不同功能模块进行独立工作的同时,保持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赋予功能模块共享软件资料的权利,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和有序性,在系统运行压力承受范围内,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同时打开多种移动应用软件,继而保证在移动应用软件的支持下,用户可以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

2、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视频软件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济快速进步活动的时代背景支持下,与软件开发技术不断提升相对应,移动设备硬件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智能手机的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同时“多核”与高频cpu的研发,为手机流畅播放视频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从手机视频播放软件实际应用效果看,人们主要关注视频在线播放的流畅度与视频缓存的空间,但是当下视频观看与缓存大多都是高清片段,其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利用数据线路向电脑中传输比较麻烦。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在原本程序结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围绕视频播放器应用的问题开展了研发工作,目前已经推出了媒介性质软件,利用该款软件,可以用手机连通电脑中储存的视频数据,在不影响电脑运行的基础上,突破时间与网络的限制,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视频。

三、安卓系统的实际运用

1、在平板电脑上的应用

对于平板电脑来说,苹果的ios系统只会用在自己的ipad等产品上,其他公司无法使用ios开发平板电脑,但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使用安卓砜发具有自身特点的平板电脑。我们通过一些报告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开源的免费性和可定制性,谷歌公司当前还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相当多的公司只有选择安卓系统来定制具有自身特色的平板电脑,并且也拥有很好的应用支持。因此,安卓平板电脑具有较高的支持率与较好的发展空间。

2、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安卓系统具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便是它本身所具备的开源性特点,进而有效解决了软件成本较高的问题。许多智能手机的厂商在使用安卓系统时,不需要支付相关费用,便可以应用这个系统,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安卓智能机的上市,受到了广大手机用户的认可和支持。截至到目前安卓6.0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使得手机用户的所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畅通无阻。由于安卓系统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因此满足了中国许多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所以在中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手机用户开始逐渐体验到,采用了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可以像电脑一样,实现移动互联网冲浪,随意安装软件扩展功能等等。安卓系统本身具有开放式源代码的特点,使得安卓应用逐渐得到了蓬勃发展。除此之外,安卓系统是由谷歌公司跟其它公司一起开发的,所以在网络应用上面具有较好的现实优势,从系统方面上来看,个性化是安卓系统的一个主要特性。随着安卓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扩展软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而为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安卓智能手机能够支持3G、4G、WIFI等多种形式,可以较为轻松地联入互联网,进而成为了主要的融合应用终端。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移动软件应用及设计已经进入到了顶峰期,其各项应用功能根据人们需求的变化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利用安卓操作系统开放性平台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体验,进而在真正意义上表现了对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应用软件进行研究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明贤.基于安卓系统的多道伽玛能谱仪测量分析软件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2]叶辉.安卓应用外部数据输入Fuzzing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第11篇

目前,软件在线许可的市场类型在理论上主要包括美国的大众市场、日本的复制市场以及“数字创作权”市场。

(一)美国UCITA中的大众市场(Mass-mar-ket)

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UCITA)作为软件交易立法的先驱,其在第102条(43)项中提出了“大众市场许可”(massmarketlicense)的概念,并对于大众市场许可合同的效力与限制作了明确的规定。按照UCITA的官方注释:“所谓的大众市场,是指信息以出售前预先包装好并附有面向整体普通公众的一般类似条款的形式出现,并且普通大众,包括消费者,是作为经常参加者出现在其中的零售市场。”①因此,美国软件许可中的大众市场即通常所说的软件产品的消费者市场。同时,在大众市场许可中,软件出版商是软件的著作权人,而负责销售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软件经销商并不是拥有许可权的主体,如果软件最终用户需要使用某个计算机软件产品,其必须得到软件的著作权人的授权。当然,一部分拥有许可权的经销商以及一部分捆绑软件的硬件制造商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为许可权的主体授权软件用户使用软件产品。[1](P33~34)据此,计算机软件产品大众市场许可的过程中往往涉及三方当事人,并且存在两份协议:一份即为软件最终用户与软件经销商之间的软件产品交易协议,另一份为软件最终用户与软件著作权人之间的软件权利许可协议,而且,“作为受两份合同约束的被许可方,最终用户并没有取得计算机软件的所有权,取得的仅是一种受限制的使用权”。[2]因此,从法律性质上讲,大众市场许可事实上将软件最终用户与软件著作权人之间的许可直接认定为著作权意义上的许可。目前,中国学术界对软件在线许可法律性质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众市场理论的影响。立法上,中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将软件许可认定为著作权许可。

(二)日本北川善太郎的复制市场(Copy-mart)

复制市场理论是日本学者北川善太郎教授提出的,其复制市场是指“通过动态电脑系统和信息网络构筑动态的著作权和著作物的流通市场”,[3]建立复制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量复制和多媒体的著作权问题。复制市场系由包括两种数据库构成的两种市场所构成,其一为个别著作权“权利信息”数据库,即登载著作权信息的登记市场,又称为著作权市场(copyrightmarket),另一则为集合著作物“著作内容”之数据库,即提供著作物的产品市场,又称为著作物市场(copymarket)。[3]简而言之,以软件为例,复制市场包括软件的著作权市场与著作物市场,著作权市场是软件权利信息市场,其主要功能为登录软件著作权权利信息的数据库,并可供他人查询。著作物市场是软件复制市场,其能够根据利用者的要求,以收取费用的形式,向他人提供软件产品的复制。因此,在复制市场中,虽然明确区分了权利市场与产品市场,但是软件著作权人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许可在法律性质上仍然是著作权许可。

(三)日本林纮一郎的数字创作权市场

日本学者林纮一郎教授在1999年提出了“数字创作权”市场的构想,其是指包括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在内的所有数字作品的在线许可交易市场,其交易采用“d-mark”许可方式。所谓“d-mark”,系指对于网络上所发表之著作,著作权人可以自行或通过其人设定“数字创作权”的意思,其权利期间则为0年(指自公开发表时起即进入publicdomain之意)、5年、10年、15年等四种类型。②也就是说,在数字创作权的“d-mark”许可模式中,著作权人对其公开发表的数字作品可以自行设定相应的权利期间,并可以直接通过这样一个市场与用户之间建立数字作品的在线许可。关于林纮一郎教授数字创作权市场,其“d-mark”许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数字创作权与数字创作物,但是其法律性质上依然将数字作品权利人与数字作品用户之间的许可认定为著作权许可。

二、现有的软件在线许可市场的批判与借鉴

如前所述,上述三大市场对软件在线许可的性质都无一例外地限定为著作权许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知识产权法学界出于担心软件开发者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因而通过著作权法对软件权利人进行扩大化保护,即不区分软件作品的许可与软件产品的许可,将知识产权许可与信息产品交易混为一谈,最终将知识产权法的范围延伸到信息产品交易的领域;另一方面则是大家在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却忽视了软件产品交易中一个新兴的权利———信息财产权。信息财产权是指信息所有人对其信息合法享有的支配权,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根据不同的存在形式划分成三个社会,那么这三个社会所对应的则是三个不同的绝对权:物质世界中调整物的物权;精神世界调整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虚拟社会中调整虚拟信息的信息财产权。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财产权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权利内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反观软件在线许可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权利,已经远远不是一个著作权可以包容与调整的,因此,信息财产权视野下软件在线许可的市场体系,还值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事实上,上述三大市场也从不同程度上对此做出了尝试:首先,大众市场许可首次提出了软件信息上的“信息权”,当然,遗憾的是其并没有真正准确界定信息权的内涵与外延,将信息权与知识产权混为一谈,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中的最终用户对所购买的软件产品仅仅享有一种受限制的使用权。因此,最终用户对软件产品的使用在范围上受到很大的约束。其次,北川善太郎的复制市场在理论上首次区分了著作权市场与著作物市场,将著作权权利交易市场与著作物许可使用市场截然分开,其已经看到了软件交易中权利转移与产品流通的区别,并且根据这种区别在理论上构建了其相对应的两大市场。但是,北川善太郎的复制市场只是在形式上对软件交易中权利转移与产品流通进行区分,其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区分著作权市场交易与著作物市场交易的法律性质,因为其认为著作权市场交易与著作物市场交易在性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知识产权交易,只不过是知识产权交易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再次,林纮一郎的数字创作权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即在形式上把“数字创作权”与“数字创作物”加以区分。其提出“对于同一数字创作物,著作权人一旦主张数字创作权后,即不得对此再次主张著作权”。也就是说,根据林纮一郎教授的观点,数字创作权市场奉行知识产权法一贯坚持的权利穷竭原则。现有的国内外著作权立法一般都通过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否定权利穷竭原则来实现软件著作权人对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软件产品的控制。在此背景下,林纮一郎的数字创作权市场仍然坚持“数字创作物”上“数字创作权”权利穷竭原则,事实上已经从理论中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与计算机软件产品交易区分开来了,在数字创作权市场中,林纮一郎教授已经将“数字创作物”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息产品,因此,其认为软件著作权人并不能对已经进入流通市场的产品再次主张著作权。这是“数字创作权”市场对于计算机软件产品在线许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当然,由于受到各种既有的理论与立法的双重影响,虽然林纮一郎教授事实上并没有完全把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在内的“数字创作物”交易认定为信息产品交易,而且其仍然将“数字创作权”市场中的“数字创作物”交易定义为著作权在线许可。但是,这并不影响林纮一郎教授对计算机软件产品在线许可中各个交易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准确定位。

三、信息财产权视野下中国软件

在线许可市场体系的构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市场应分为著作权交易市场与著作物交易市场两大部分。其中,计算机软件作品在线许可所对应的交易市场为著作权交易市场,其交易的核心为软件著作权;而计算机软件产品在线许可所对应的交易市场为著作物交易市场,其交易的核心为软件产品的信息财产权。在整个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市场中,笔者将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概括为计算机软件经营许可、第三方软件开发许可、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与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四种交易类型。其中,计算机软件经营许可与第三方软件开发许可属于著作权交易市场,其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与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属于著作物交易市场。

(一)计算机软件经营许可市场

计算机软件经营许可是计算机软件经销许可与计算机软件运营许可的总称,其是指计算机软件开发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与软件经销商、软件运营商之间基于计算机软件作品的使用而达成的一种著作权许可。在计算机软件经营许可中,其交易双方关注的焦点虽然是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但是其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机软件商业价值的开发利用。当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完成软件开发后,其需要在商业上对自己享有著作权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推广与营销。在此情形下,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经营者在主体上就发生了重合,并且在此情形中并不需要有一个关于软件经营的著作权许可,因为那样等于是自己把软件著作权许可给自己。只有当软件经销或软件运营不是由同一个主体即软件开发者完成的时候,才需要在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经营者之间存在一个著作权许可协议。因此,计算机软件的经营许可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交易。

1.计算机软件经销许可市场

计算机软件经销在性质上其实就是计算机软件产品的销售,或者说计算机软件的经销就是软件经销商根据软件经销许可中的约定条件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者销售软件产品。软件产品的在线经销与传统有形商品的经销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传统有形产品的经销过程中,其产品销售首先需要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或制造,因此,传统有形产品的经销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只是一种销售行为。当然,在包销的情形下,产品经销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本身就是产品交易行为。而在计算机软件经销过程中,其软件产品的在线经销并不需要像传统有形产品一样首先进行生产或制造,也就是说,在计算机软件经销中,并没有软件制造商或者软件生产商这样一个主体,因为软件的生产过程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当然,这个复制就需要获得相应软件上合法的复制权,因此,计算机软件经销商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之间并不是像传统有形商品的经销那样是一种销售行为或产品交易行为,其核心是对计算机软件作品著作权中复制权能的一种许可,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的经销首先是建立在合法获得软件著作权人授权的基础上的,因此,计算机软件经销许可是指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经销商之间基于软件复制与软件产品销售的一种著作权许可。其中,在计算机软件经销许可中,软件著作权许可的内容一般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

2.计算机软件运营许可市场

计算机软件运营许可是指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经销商之间基于软件复制与软件运营服务的一种著作权许可。与计算机软件经销一样,计算机软件的运营同样也是建立在软件运营商对软件享有合法复制权的基础上的,因此,软件运营商除了需要具备一个网络运营平台之外,其还需要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签订一份关于合法获取软件作品复制权的著作权许可协议,由此其才能取得对计算机软件的合法运营权,其中,在计算机软件运营许可中,软件著作权许可的内容一般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第三方软件开发许可市场

第三方软件开发是指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完成软件开发后,软件开发者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针对主程序软件在应用功能上的不足或者为个性化设计的需要而进行的更改或影响主程序软件应用功能的行为。第三方软件中所谓的“三方”,第一方主要是指主程序软件开发商、运营商等软件权利人,其在实践中也被称为“官方”;第二方主要是指软件最终用户;如果在此之外的某个组织或个人采取特定的技术手段对主程序软件的具体功能进行了修改,并将这种特定的技术手段以某种软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提供给其他用户下载并使用,那么这个软件的“修改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方,其提供的软件就是第三方软件。第三方软件开发许可是指主程序软件著作权人与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之间基于对主程序软件的修改或完善而达成的著作权许可协议。[4]第三方软件开发许可是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影响或改变主程序软件具体应用功能的合法依据,其是主程序软件著作权人在法律上授予他人复制并修改其软件作品的权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许可他人公开发行其开发的第三方软件产品。在第三方软件开发过程中,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一般需要下载、安装、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与完善相应的主程序软件,另外,在第三方软件开发完成后,其第三方软件开发者还需要将其完成的第三方软件上传至网络并通过发售或免费使用的方式提供给众多的软件最终用户使用。因此,第三方软件开发许可中一般涉及主程序软件著作权中的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目前,第三方软件开发许可的模式较为固定,其一般是主程序软件开发者自己开放其计算机软件的第三方开发平台,即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外公布其软件应用程序调用接口,同时在后面附有一份第三方软件开发在线许可协议,主程序软件开发者在许可协议中事先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在获得主程序软件应用程序调用接口时需要浏览协议并提交申请,其提交的申请经过主程序软件开发者评估并获得通过之后,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便可获得主程序软件的第三方开发授权。

(三)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市场

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又称为计算机软件产品在线销售,其是指计算机软件经销商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向消费者或者用户发售计算机软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中转移的是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信息财产权。在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中,软件产品的交付是以电子的方式完成,其整个交易过程已经脱离了传统信息交易中所依附的物质载体,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网络下载软件产品并安装至指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这是计算机软件产品在线许可与有形产品交易最显著的区别。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事实上针对的是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许可,或者说是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在线销售。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软件产品交易方式。一般而言,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根据交易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通用软件产品销售与定制软件产品销售两种情形。[5]另外,计算机软件在线使用许可根据发售主体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者自行负责软件产品经销的情形,在此情形中,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经销者在主体身份上合二为一,故而形成计算机软件开发者直接向消费者或者用户发售计算机软件的情形;另一种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开发完毕后将软件交给软件经销商来发售的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中,前者的法律关系存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与用户之间,后者的法律关系往往同时还涉及计算机软件网络经销商这个不同主体。尤其是随着目前信息产业分工逐步细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软件的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完善,而软件开发者通过软件经销商来包销发售计算机软件产品的情形将会越来越普及。

(四)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市场

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是指计算机软件运营商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向使用者提供计算机软件产品在线使用功能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在法律性质上为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众所周知,销售与服务是消费的两大形式,与以软件产品销售为核心的许可使用不同,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是计算机软件运营商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计算机软件产品,但是其并非以传输的方式供使用者下载,而是让使用者于计算机软件运营商的服务器上在线使用。除此之外,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在内容上还提供包括服务更新、服务维护、服务定制、服务体验等不同形式的加值服务。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在性质上只是提供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用户只能通过访问计算机软件运营商指定的网络站点在线使用,而不能直接将计算机软件产品下载或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事实上针对的也是计算机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运营商提供的事实上是一种软件信息服务行为,但是在整个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的过程中,目前实践中计算机软件运营商与软件服务的对象之间一般也要签订一份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另外,在计算机软件服务许可中,计算机软件运营商与软件服务的对象之间并没有发生基于软件信息财产权的转移,因为使用者并没有直接下载软件产品,其对软件产品的使用其实是建立在软件运营商庞大的服务器上,一旦使用者脱离计算机网络,其就不能享有到相应的软件服务。

第12篇

1零码平台简介

零码平台追求易用性,将原来由程序员需要编码实现的功能通过建模来实现,不要求用户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能力,更加适合中小型用户市场,是未来软件开发平台发展方向之一。零码平台由业务模板和建模平台两大要素组成。业务模板是依据行业应用需求,结合行业背景、业务规则,归纳总结出的一套业务功能构件集;建模平台是一套图形化的建模工具,是业务构件的可视化定制和组装工具。1)业务模板业务模板是业务功能构件的集合。业务构件是在分析常用业务的基础上,将常用的基本业务封装而成的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功能模块,它是业务模板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用户而言,业务构件是一个“黑盒”,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套用、裁剪、扩充、参数配置、滚动组合等手段使用它们构建应用[3]。2)建模平台建模平台是业务化的建模工具,通过图形化的形式来表示业务系统软件的构成成分,建模人员只要在可视化环境中选择代表不同软件成分的图形来表达业务逻辑,然后对业务的逻辑进行规则定义,基于知识库对业务逻辑的定制信息进行解析,最终生成应用程序,实现业务建模和软件开发的一体化。从地理信息的应用角度分析,业务构件即是一系列基本的地理信息功能,如地图浏览、图层叠加、地图查询、地图收藏、路径分析等,建模平台即是对业务构件的可视化搭建和组装。为此,搭建地理信息零码组装系统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地理信息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总结、提炼出通用的业务构件;其次,采用插件方式,开展业务构建集的开发工作,在开发业务构件时,应确保各类GIS功能的松耦合,以灵活支持后期的功能扩充;最后,开发一个可视化的建模工具,实现对各类业务模板的配置管理和GIS功能的组装,完成GIS应用系统的轻松构建。

2地理信息零码组装系统架构设计

地理信息零码组装系统是基于SOA的设计理论和MVC的软件设计模式,采用服务层、模型层、控制层、表现层多层结构进行地理信息服务零码组装架构设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图1系统架构图Fig.1Diagramofthesystemarchitecture服务层:服务层是零码组装系统的数据服务基础,主要包括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类标准服务,具体可分为地图服务和功能服务两类。其中地图服务主要包括矢量地图、影像地图等地图瓦片,用于提供地图数据;功能服务用于提供常见的GIS分析功能,主要包括地名查询服务、地址匹配服务、路径公交分析服务等。模型层:模型层是零码组装系统的基本“业务构件”,是按照常见GIS的功能场景,封装形成的一系列细粒度、可组装、可重用的功能集,主要包括地图操作模型,如地图放大、缩小、漫游、前后视图等;地图查询模型,如属性查询、空间查询(圆形/矩形/多边形查询)等;地图量测模型,如距离、面积量测等;地图分析模型,如路径分析、公交查询等。控制层:控制层是零码组装系统的“控制中枢”,是按照一定的接口原则将模型层与表现层进行连接和管理的组件,用于实现界面与模型的交互管理,主要包括服务管理、模型管理、模板管理及配置管理等组件。表现层:表现层是零码组装系统的图形界面管理,主要包括应用系统模板界面管理器和向导界面管理器,基于浏览器为用户提供从服务、模型到业务逻辑的一整套可视化操作界面。

3地理信息零码组装系统应用流程

依据上述架构,地理信息零码组装系统主要包括工程模式设置、界面设置、地图服务选择、地图功能设置、代码配置部署和工程管理6个主要步骤,具体如图2所示。图2系统应用流程图Fig.2Flowchartofthesystemapplication1)工程设置:设置零码工程的一些介绍信息,包括工程名称、工程描述信息及工程版权信息等。2)界面风格设置:提供一套界面配置方案,方便用户设置零码系统的风格样式;与此同时,还提供界面的修改和样式设置功能,方便用户对所选方案的标题、图片等主题信息进行自定义修改。3)地图服务选择:根据用户权限,列出用户授权的各类地理信息服务(包括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用户除了可选择授权的服务,还可以加载本地符合标准的专题信息服务。4)地图功能配置:提供一系列常用的地图应用构件,如地图显示、地图量测、地图查询、路径分析等,用户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相关的功能模块,自由配置和组装。5)系统配置及部署:根据用户输入(界面设置、数据选择及功能模块配置等)情况,完成程序源文件的部署,形成完整、独立的应用系统工程,生成应用系统程序源代码。6)零码工程管理:用户可对生成的零码工程进行管理,可以预览、删除所组装的应用系统;同时,用户还可以将零码工程或代码进行打包下载,部署在本地使用。基于上述思想和理论和陕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笔者完成了地理信息零码组装原型设计和开发,主要包括地理信息业务构件开发和可视化搭建平台开发工作。其中,业务构件基于ESRI的FlexViewer和Silverlight-Viewer两类通用GIS框架进行扩展开发,实现了地图浏览、地图查询等基本功能,与此同时,通过采用消息机制和插件方式,确保各类GIS业务功能的松耦合,为后期构件的扩充奠定基础;可视化搭建平台基于Flex富客户端技术进行开发,提供一个向导操作界面,从数据内容的选择到工具栏功能的选择,从栏目的定制到条目的定制,从页面布局到界面风格的选择,辅助用户一步一步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搭建。

4结束语

随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逐步深入,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用的服务,如何帮助用户尽可能便捷地构建地理信息应用,是平台发展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本文就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零码组装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并以陕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完成了系统的原型设计和开发,使用户能在不进行软件代码(零代码)开发的前提下,轻松定制地理信息应用,具有下列特点:1)零代码定制,周期短、成本低无须开发程序代码,轻松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各类地理信息服务,定制各类行业GIS应用解决方案,周期短、成本低。2)功能自由扩展业务模板基于通用的GIS实现框架构建,实现了各类功能的高内聚、低耦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扩展功能,实现应用系统的轻松升级。3)简单易用通过向导式的操作,无须专业编程人员即可轻松、快捷地构建满足不同需要的地理信息应用。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