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9:4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贸的结算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其实,现代企业的文案工作日新月异,特别是现在,电脑、计算器、网络等得到广泛运用,在多数企业现在已经很难分出哪些工作是属于会计的,哪些工作是属于单证员的,又有哪些工作是属于跟单员的,等等。
算盘退出了会计师的案桌,厚厚的档案资料已经不复存在了,网络取代了人们的四处奔波,许多过去会计师的工作,已经由更现代化的科学设备所取代。目前企业会计所做的工作是多种多样的,正在逐步向单证员靠拢,网络、办公设备的更新换代等,使工作分工很难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界限不再像过往那样清晰。因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会计师很有必要学习国际上通用的各种结算办法。学会商务单证操作规程,已经成为对会计师的最起码要求。
企业会计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商务单证”?
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经济版图,内地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经贸活动中,可以说,商务单证知识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一张进入外向型企业的通行证,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因为不论对外贸易采用哪一种支付方式,买卖双方都要发生单据的交接。实务中,单据常常代表了货物,谁掌握了单据,就等于掌握了货物。人们通过单据的转移,达到货物转移的目的,并实现货物转移的合法化。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单据化”大大便利了商品买卖时货权的让渡和转移,这就是单据的作用。如果一个外向型企业的会计没有学过商务单证课程,那是不可思议的,至少不能说是一个完全合格的会计师。
试想一下,作为一个外向型企业的会计,连什么是托收结算方式,什么是信用证结算方式,什么叫“前T/T”、“后T/T”,什么叫做“打包贷款”,或者什么叫“福菲廷”,这些外贸结算业务的最基本常识都不清楚,甚至至今仍不会制作商业发票,看不懂支付方式,如何能做称职的现代企业会计呢?
外贸结算方式越来越被内贸看好
有人说,商务单证对于外向型企业的会计固然重要,但是,不少企业只从事国内贸易,商务单证的学习就没有那么必要了吧?
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国际化经营,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去。以江浙一带企业为例,多数规模生产企业已经很难依照过去的标准区分为外贸企业或内贸企业,因为它们生产的同一种商品,同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销售。因而,采用的结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各种国际上通行的贸易结算方式被众多企业采用,人们逐渐发现,国际通行的贸易结算办法,同样也适用于国内贸易结算。比如,一个客户在浙江绍兴,另一个客户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两地相距遥远,买卖双方相互并不了解。在交易中,同样存在着买方担心付了货款之后收不到合同所规定的合格商品;卖方担心发了货之后收不到货款的担扰。贸易双方的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易的达成。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贸易结算方式,诸如信用证结算方式、托收结算方式、银行保函等,来化解这些问题。
国内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
近年来,一种简单易行的国内信用证结算方式应运而生,并且正悄悄进入精明的企业家视线。在国内贸易中,同样也可以采用国际贸易通常使用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的结算方式,即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
央行早在1997年8月1日就公布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只是当时多数企业对信用证结算办法不甚了解,人们已经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赊账销售”、“代销、代售”等传统结算方式。近年来,随着进出口权的下放,更多的企业直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人们更加熟悉了那些通常使用于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对信用证结算方式已经不那么陌生了,在内贸中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呼声日渐增高。
信用证结算的信用基础是银行信用,银行取代进口方成为“第一性的付款人”。从理论上讲,只要卖方履行了信用证规定的条款,银行就一定要付款。也就是说,卖方通常能够收回货款。免除了商品出售后“收款”的后顾之忧。
正因为有了信用证开证银行所作的“付款承诺”,买卖双方在与他们相关的银行打交道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得到银行的资金融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促进了双方贸易的拓展。
显而易见,通行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正在一步步地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如果我们企业的会计师再不“加油”,就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
商务单证究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外贸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必须要考虑多种贸易结算的潜在风险因素,诸如,汇率、币种的选择、区域与国别之间的差别、贸易背景及客商的诚信度等方面,更要慎选结汇方式,以防范于未然。
安全第一
近年来,外贸企业“信用证结算方式”数量递减,取而代之的是“汇付结算方式”的上升。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
某些金融机构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信用证结汇方式由过去(2003年以前)占总额的70%左右,现在已下降至30%以下,个别地区仅占20%左右,这种趋势在一些地区还有可能进一步延伸。
不少企业认为,采用“信用证交易”和“信用保险”都需要一笔费用,故而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承担这样的成本,仍然选择传统的“内贸”交易方式,无形中风险就更大了。
诚然,信用证结算方式程序较为复杂,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特别是某些发展中国家开来的信用证,须辗转多家银行才能到达卖方手中,费时费钱;而且,银行“信用证结汇费用”确要比其他结汇方式高,使得不少商客“知难而退”。总体上来说,信用证项下的“银行费用”大约占外贸结汇总额的1%~2%,最高一般不超过3%。此数字如果与某些企业存在的“滞收货款”数额相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从信用证结算方式及功能来看,它能使外贸结汇的安全系数增高,并且收汇速度大大加快,那么,这点银行费用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章可循
尽管现实中的买卖交易不能用一些简单的“公式”或者“理论”来套用,但是在结算品种的取舍上,对于出口商来说,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以下实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我方出口产品是一般农副产品,长期出口某国,此商品在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近来进口国政经时有动荡,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多,可能实行外汇限制。如果该进口商为我方长期客户,已经有了一定的信誉,那么,在交易时,我方为保证收汇安全,可考虑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
另一种情况是,我方的出口商品为一般家用电器,并且该产品已经在进口国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可是,进口商却是我方的新客户,商业信誉不详。在遇到这种交易情况时,我方也可以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要强调的是,类似情况之下,切不可贸然“凭交情”,或认为中间人“可靠”,就采用信用证以外的结算方式。当然,汇付方式的“前T/T”例外。
还有,假如我方出口货物是“库存积压物资”,国内市场不大,但是,进口商作为我方长期合作客户,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那么,这笔交易可考虑采用“托收结算方式”。当然,江浙一带的商人,多数会要求对方先付一定数额的“定金”。至于数额的大小,由双方的信任程度决定,一般不少于这批货来回运费的总和。因为托收结算的“即期见票付款”(D/P AT SIGHT)方式,按照国际惯例,对方银行在未收到货款前是不会轻易放单给进口商的,也就是说,“货权”仍属于卖方。万一发生意外,出口商仍可以将货物转售他人或者运回。卖方已有不少于来回运费的定金在手,风险程度相对已经得到控制。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本企业的货物是原材料产品,市场销路很好,而且该产品在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对方进口商为我方的长期客户,信誉良好,那么,此笔交易可考虑采取“汇付结算方式”,即对方先付一部分订金,再以交付提单为界限,支付余款。这是一种介于“前T/T”与“后T/T”之间的变通方式,对降低出口商的风险程度有一定成效,江浙一带中小外贸企业使用得较为普遍。
趁早结汇
面对人民币升值趋势,外贸企业出口后,利用结汇银行各项贸易融资产品尽早结汇,也是把控风险的重要手段。
对于T/T项下的出口单子,可向银行申请出口商票贴现业务。货物出口报关后,凭海关出具的出口报关单、发票、提单及合同复印件向银行提出贴现申请,一般可以取得发票金额的90%;贴现之后,马上结汇成人民币,将未来T/T收到的货款用于归还银行的贴现本息。银行一般最长可做90天以内的商业发票贴现。当然,银行会要求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取得一定的银行授信。
对于信用证项下的出口业务,如果是即期信用证,可向交单银行提出做押汇,提前结汇,不可再等7天到半个月收妥后结汇;否则,时间一过,人民币可能升值,到时就有可能拿不到押汇时的结算价。对于远期承兑信用证项下的业务,可以续做福费廷,将开证行承兑后的汇票无追索地转卖给世界各大银行,提前收汇,提前结汇。
为满足出口企业尽早结汇的需求,各大国际贸易结算银行也都推出了许多针对不同结算方式的结算融资产品。
同时,须善用我国产业调整及外汇储备中结构调整的契机。诸如,前两年我国提高欧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没有升值,而是贬值;如果在出口结算中采取欧元计价,不但没有亏损疑虑,甚至还有坐享红利的机会。
再如,澳元作为铁矿砂、天然气等资源型国家的货币,正是我国产业中所必需的,相对于人民币一直很坚挺。如一家有澳大利亚客户的出口型企业,近一年来都采用澳元结算;随着澳元不断升值,该企业找准时点进行结汇,从而挣得20万人民币的额外收益。
当然,这些都需要独到的眼光。最近欧元、澳元相对于人民币又在贬值。此一时,彼一时,出口商须关注货币走势,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
关键词:企业;国际结算;风险;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类。有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为国际贸易结算。无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为非贸易结算。国际结算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交易,服务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国际金融一体化,进而繁荣整个世界经济;同时还可为本国创收和积累外汇,引进外资,合理使用外汇,输出资金向外投资,起到巩固本国货币汇率,提供本国对外支付能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国际结算风险的防范,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国际结算中的风险分析
1.汇付方式风险
汇付,又称汇款,是指进口商主动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出口商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汇付方式可以分为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预付货款,又称为“先结后出”,是进口商先将部分或全部货款汇交出口商,出口商收到货款后发运货物的结算方式。这种方式显然对出口商非常有利,因为进口商要单独负责融资,并且负担出口商不按合同规定货运货物的风险。货到付款,又称为“先出后结”,即出口商先发货,进口商收到货物后付款的结算方式。具体地讲,货到付款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售定,即买卖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待进口商收到货物后,用汇款方式将货款汇交出口商;二是寄售,即出口商先将货物运至国外,委托国外商人在当地市场上代售,待货物售出后,被委托人将扣除佣金后的货款汇交出口商。无论哪一种形式,货到付款方式对出口商不利,因为出口商既要单方面融资,又要承担进口商不付款的风险。
2.托收方式风险
托收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对出口商而言,由于托收方式是先发货后收款,如果是远期托收,出口商往往要货到才能收款,所以实际上是向进口商提供信用,而进口商只是在货款到期日才付款,因此出口方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进口商的资信较差造成的拒付。托收方式下的进口商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灵,或进口地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商品价格下跌等情况,就会长时间拖欠出口商的货款,甚至拒付货款,即出现了进口商的“道德风险”。因进口国原因造成的拒付。因政治或经济原因,进口国改变进口政策,进口商没有领到进口许可证,或是申请不到进口所需的外汇,以致货物到达进口地而无法进口,或不能进口。贸易术语选用不当的风险。如果选用由进口方负责订船的贸易术语如FOB条件,进口商有可能与其指定的承运人或货运联合,利用与货运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取得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出口商会有丧失物权的风险。
3.信用证方式风险
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它为买卖双方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但是信用证的国际结算方式也存在很多风险。
二、国际结算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1.交易前与贸易目标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与目标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是一种寻求官方保护的方法。外贸企业应尽可能与目标国政府签订官方合作协议,以使今后的国家风险最小化。这样可以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法律保护和支持,可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2.对贸易的合作国进行风险评估
了解所在国的政策及经济环境并做出评估,可以大大减少国家风险的发生概率。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贸易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及态度、各笔交易风险与收益的对比、当地消费者偏好和当地同行业市场规模等。
3.签订由官方承保的信用保险
使用进出口贸易的各种保险是一种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很多国家为了鼓励本国进出口业务的开展,对外贸企业提供进出口贸易保险,这些保险对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风险遭受的损失都给予一定补偿。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在从事进出口贸易前,可以选择签订出口信用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把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使企业本身能更好的进行国际贸易,而减少商业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
4.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目前,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中出口部门和财务部门往往在收账问题和风险控制上职责不清,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究其根源在于企业内部缺少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没有专业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国际经验表明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出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信用风险是国际结算核心风险,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是对客户信用的管理。
小结
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必须要面对国际结算存在的风险,只要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培养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勤于研究各种结算方式下出现的各种可能风险,在工作中细心研究付款过程中的每一个可疑之处,就可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安全稳妥地与外商进行交易,促进我国外贸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增安.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理性选择[J].国际商务研究,2002(02).
[2]周盟农.海外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成因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仪垂林.海外应收账款拖欠问题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4]王茜.国际结算方式的收汇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08(06).
关键词:网络;信用评价;外贸出口;结算模式
国际市场越来越趋向于买方市场,对于以外向型为主的浙江外贸企业来说,将面临着来自买方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而且,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外需求的萎靡不振使买方市场特征更加突出,出口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于是浙江外贸出口企业为扩大出口,并力求使自己的商品占领国际市场,除了以高质量、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外,更应该在出口结算模式上向进口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优惠条件。
一、浙江传统外贸出口结算模式的缺陷
浙江外贸企业的传统结算模式主要包括预付款、信用证和赊销等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不容忽视的缺陷。
第一,预付款。预付款这种支付方式对外国进口商来说极其不安全也不够吸引。除非双方已经合作很久,外国进口商相信本国出口商可以保证准时发货且货品质量良好,否则这种方式很有可能导致外国进口商利益严重受损。
第二,信用证。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方法之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两方交易的安全性,但是由于信用证和基础贸易相分离的原因,信用证这种结算方式不能保证出口商货物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相符,当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就实施付款,而不管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其他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而且因交易条件严苛,很容易造成客户的流失,限制业务的扩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信用证结算效率也非常低,成本业比较高。
第三,赊销。虽然赊销结算方式相较于信用证结算而言其成本更低,交易流程也更为简便,更加吸引进口商,但是对国内出口商而言风险较大,且外贸进出口双方的合作多是短期的合作。目前,赊销方式适用于熟悉的进口商或者金额不大的交易,这种方式下出口商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二、网络结算模式的优势及其运用现状
第一,网络结算模式的优势。外贸企业采用网络结算模式具有如下优势:首先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国际结算电子化收发不存在先天的风险,且有自己的确定程序,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防范提单欺诈;其次是高效性,采用电子提单可简化许多重复和繁琐的手续,提高提单签发的速度;再次是准确性,电子提单可避免纸张单证分次、分散缮打发生不一致的错误,即便有错误也可以立即由单据的签发方通过EDI进行更正,减少拒付事件。国际结算电子化是外贸企业发展的方向,将大大的帮助企业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
第二,网络结算模式现状及其成因。总体来看,浙江在外贸出口企业中,以网络支付平台为结算方式的企业并不多,在结算方面使用网络结算的方式还较少,即使运用了网络支付平台,也只与其他结算方式并存,并没有成为主要形式。文章通过对31家浙江外贸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发现仅有2家企业的结算方式中包含网络支付平台,具体如图1所示。
而在使用网络支付平台的企业中,大部分使用的信用卡。绝大部分外贸企业则是没有使用过网络支付平台,具体如图2所示。
在调查浙江外贸企业不使用网络支付平台的原因时,大多数企业指出由于对原有支付方式已经比较满意且熟练,认为利用网络平台风险大,安全系数不高,所以没有进行网络支付的打算。可见,对传统的结算模式的路径依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贸出口企业进行结算模式的创新。
三、浙江外贸企业出口结算模式的创新方向
网络时代网络出口结算模式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交易风险和信用风险问题。所以,要解决网络交易平台安全系数低的问题,首先必须构建网络信用评价平台。信用评价平台是依托于进出口企业的商业信用,双方交易银行的银行信用、双方国家的政府信用三个方面的一个庞大数据库。只要双方进行交易就会在此数据库中留下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透明化,便于以后与之进行贸易的企业、银行和政府机构进行查阅参考。
四、浙江外贸网络信用评价平台的构建思路
浙江外贸出口企业的网络信用评价平台主要依托政府官网以及知名度较大的网络运营商如阿里巴巴等,对与浙江省有贸易往来的所有国外企业及银行机构的信息上传到信用评价平台上,建立即包括国内相关企业及机构的信用数据库,也包括国外相关贸易企业及机构的数据库。网络信用评价平台实施会员制,由专门组织对加入平台的企业和组织进行审核,以确保平台上的企业和机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保证各种信用数据得到合法的利用。信用评价平台构建包括数据库和数据采集两项内容:
(一)数据库
数据库的内容是由信用评价平台的本质决定的。因为网上信用评价平台是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三方面的集合体,所以数据库是由企业的商业信用数据,银行的信用数据以及国家的政策数据三部分组成。
1、企业商业信用。企业的商业信用数据主要包括:(1)订单:订单中指定交易的货物、数额,订单成立时间。(2)订单的完成情况:若企业完成了订单,企业所选择的交易方式,选择的支付货款的银行,企业完成交易的时间;若企业未完成订单,则数据库中记录其未完成订单的具体原因是什么。(3)其他:在贸易中双方有无纠纷,损失或者意外情况;如果有,是否已经妥善解决。
为了确保数据都是动态变动的,要求一旦有了新的交易数据,此数据库就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更新,而且在最后的条目中应该显示至今为止的交易成功率,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和进行企业间的对比。浙江外贸出口企业要确保网络收汇安全,务必要获得全面的国外进口商的信用信息,所以,数据库不仅包括出口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尤其是要涵盖进口商有关信用情况。
2、银行信用。银行的商业信用数据主要包括:(1)接受进口企业付款的委托任务:进口企业所选择的结算方式,支付的数额以及委托任务成立时间。(2)任务的完成情况:任务若完成,则记录任务完成的时间,若任务未完成,说明具体未能完成的原因以及是否解决。
3、政府信用。政府的信用数据主要包括:(1)政府在进行外贸的时候提供了哪些渠道和法规政策。(2)完成情况如何。(3)效果如何。(4)贸易壁垒的类型极其程度。
(二)数据的搜集方式
企业的商业信用数据可以由海关开设一个网站,任何出口企业若想要进口中国的货物就必须在这个网站上进行登记以上数据库的内容,同样,国内任何进口企业也必须在海关开设的网站上登记以上数据库所要求的内容。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可以由专门设立的专家调研组来收集资料和分析。
参考文献:
1、邱亦维.国际贸易主要结算方式及其风险防范与规避[J].对外经贸实务,2008(8).
2、王沛.保理助力企业扩大赊销出口[J].进出口经理人,2010(11).
3、张庆国.浅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
关键词:国际结算 方式选择 组合
一、国际结算方式的分类根据结算方式的地位和功能不同,国际结算可以分为基本结算方式和派生结算方式
基本结算方式基本结算方式是指贸易双方直接在合同中采用的某种支付方式,包括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方式。其中汇付和托收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
派生结算方式派生结算方式是在基本结算方式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结算方式,它以基本结算方式为基础,并且一般包含某种基本结算方式。派生结算方式主要有备用信用证、银行保函、保理业务和包买票据业务等。
二、三种基本结算方式的比较
汇付结算方式的利弊汇付是指银行应进口商的要求,以一定方式将货款通过国外行或联行,将款项交付给出口商的结算方式。汇付有货到付款、预付货款和交单付现三种方式。在汇款结算方式下,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极不平衡,结算的风险和资金压力完全由一方承担,而另一方则相对有利。汇付方式具有手续简便、费用低廉、速度快等优点,但又有风险大以及资金负担不平衡的缺点。
托收结算方式的利弊托收是卖方在发货后开具汇票,或随发票及其他运输单据,委托当地银行向国外买方按期全额收款。根据是否附有运输单据,托收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跟单托收相对于汇付方式,进出口双方的风险均有所下降。出口商通过控制单据一般不会银货两空,进口商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可以取得货运单据提货。但托收的手续较汇款复杂,费用也较高,而且资金的负担不平衡,对出口商较为不利,风险较大,资金负担较重,融资的手段较为有限;而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风险较小,资金负担较轻,且融资手段相对较多。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利弊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以银行信用作保证,只要满足“单单相符,单证相符”,银行就必须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消除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风险,还可向买卖双方提供融资活动,资金负担较平衡。但是,从开证进口商的角度出发,采用该种结算方式要支付高额的开证保证金,还要接受开证行的严格审查, 进口商一般不愿意接受这种对自己不利的结算方式。在越来越注重效率的国际贸易活动中, 信用证的运作程序过于复杂,又缺乏变通,费用较高。
三、影响国际结算方式选择的因素
客户信用在国际贸易中,合同能否顺利地得到履行,客户信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事先应对国外客户信用进行调查,以便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如果是与信用较好的客户进行交易,风险较小,就可以选择手续比较简单、费用较小的结算方式。
货物销路如果货物是畅销商品,卖方处于有利地位,出口商可以选择有利自己的结算方式。如预付货款、信用证或银行保函等。如货物是滞销产品,买方处于有利地位,买方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结算方式。如赊销、托收(承兑交单)等。
贸易术语国际贸易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表明合同的交货方式和使用的运输方式不同,而不同的交货方式和运输方式不是都能使用于任何一种结算方式。其中有些是推定交货条件,有些是实际货。例如CIF、CFR、CPT、CIP属于推定货,由于买方收货和卖方交货不是同时发生,转移货物所有权是以单据为媒介,可以选择信用证结算方式。
运输单据海上运输方式下,如果运输单据为海运提单,是在目的港凭以向船公司提货的凭证,在交付给进口商前,出口商可以控制货物,故可以采取信用证方式和托收方式结算。如果运输单据是不可转让海运单或空运运单等非货物所有权凭证,提货时不需要这些单据,因此不适应采用托收方式结算。货币因素货币因素是指采用什么货币来结算,它直接关系到由哪一方来承担外汇风险,承担汇率风险的一方应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结算方式,如出口商选择预付货款、信用证等结算方式。
四、不同结算方式的组合
信用证和汇付组合信用证与汇付结合是指部分货款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预付款或尾款采用汇付方式。例如对于需要进口商预付定金的特定交易,可规定预付金以汇款方式支付,其余货款以信用证方式支付。
信用证和托收的组合信用证和托收的结合是将一笔交易的部分货款以信用证的方式结算,其余货款以远期或即期付款交单的托收方式进行结算。这种组合可以减少进口商的交纳的开证保证金和开证额度的占用,加速资金的周转,它对于出口方来说有一定的风险,但因为部分货款有信用证作保证,其余货款也要在进口商付清货款后才会放单,因此能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
跟单托收和汇付组合为了减少托收中出口商的风险,出口商可以要求进口商先以汇款的方式支付一定金额的预付款或押金,货物装船后,出口商从货款中扣除已收的款项,其余部分通过托收方式结算。
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组合大型交通工具、大型设备的交易,由于金额大,制造时间长。检验手段复杂,交货条件严格以及产品质量保证期限长等特点,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预付款以汇款方式结算,其余部分货款以信用证方式结算,尾款以托收方式结算。除了三种基本的结算方式可以组合使用外,还可以采用基本结算方式和派生结算方式相组合。在一笔交易中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以灵活运用和合理选择,协调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促进贸易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海外欠款 信用管理 结算方式 风险防范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出口贸易累计有1000多亿美元的海外欠款难以追回,有一些已经成为坏账。商务部对近千家出口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坏账率约在5%,有的企业甚至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0.25%至0.5%的水平,权威人士称海外欠款还会以每年新增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海外欠款如果无法追回成为坏账,很可能让企业陷入困境,即使经过努力追回,也会产生不小的损失。因此,如何防范海外欠款已成为每一家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出口企业海外欠款的的成因
一、交易前期不重视对客户的资信调查,盲目追求销售业绩
中国企业大多采用低价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一般把签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而忽视了对贸易伙伴的信用调查、监控,从而导致了贸易欺诈案件不断发生,产生了大量的海外欠账,并且这种情况正由沿海大城市及经济特区向内地省份、中小城市及缺乏外贸经验的地区和公司转移。据调查,目前海外拖欠款中恶意欺诈已占欠款案的66%。
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规避收汇风险的手段
我国许多出口企业为了争取出口订单,不得不主要依靠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中国的出口企业以前一直以信用证为主要结算方式,这种基于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非常安全,只要出口商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向银行提交了全套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就能得到开证行的付款。但进口商增加了开证费和开证保证金的负担,因此,为了减少资金占用,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开始要求使用赊销或托收的方式结算货款。由于现在是买方市场,出口商为了赢得订单,往往向客户妥协,采取赊销或托收的支付方式。赊销或托收作为商业信用,虽然节省了进口商的融资成本,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尽管这些结算方式能促使出口额大幅上升,但也带来了大量逾期应收账款。同时大部分出口企业在采取赊销、托收的结算方式时,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很少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国际保理业务,也很少投保出口信用险来保证自身的利益。
三、部分中国出口企业对及时收回账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能及时追收海外欠款
部分企业单方面追求销售业绩,把签得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在回收货款时又总是担心对客户逼得太紧,客户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会失去业务。因此,部分中国企业在出口后,不能够采取有效手段催取货款,逾期的欠款也总是由于不积极追讨而一拖再拖,最后变为坏账,难以收回。
四、部分国有出口企业缺乏科学经营决策程序以及约束机制
据统计那些巨额的多年难以讨回的海外欠款中有70%左右是由国有企业造成的。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外贸企业为求出口创汇额,大量采用了赊销,致使那一时期的外贸企业呆坏账大量上升,使企业整体亏损。虽然出口额大幅上升,但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逾期应收账款。同时国有企业的体制风险和其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造成巨额海外拖欠的原因,出口企业应对海外欠款的对策应对海外欠款的关键在于事先的有效防范措施和事后的积极追帐手段。 1.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建立规范的客户资信管理体系
出口企业在交易前应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地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往来资料则反映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包括与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评定信用等级,给予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力争规避收汇风险。
2.认真制订出口合同条款,慎重选择结算方式
合同条款是交易双方当事人在交接货物、收付货款和解决争议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具体体现,也是交易双方履行合同的依据和调整双方经济关系的法律文件。一份完整的出口合同要对交易各环节、各要件做出明确的规定,尤其要重视支付条款中的结算方式。在支付条款上,对于商业信用好的客户可以选用汇付、赊销和托收的结算方式,而对于初次交易,且金额较大的交易尽量使用信用证的方式结算。
3.在结算方式为赊销和托收的情况下,出口商要适当选择国际保理和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当企业以托收或赊销方式成交时可以通过国际保理业务转移出口商的收汇风险,使债权得到保障。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新型的集企业资信调查、账目管理、贸易融资及信用风险保障于一体的综合。采用国际保理对出口商的作用主要有安全收汇和融资便利,是出口商防范收汇风险的一个理想选择。投保出口信用险也是出口商转嫁信用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出口信用保险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是出口企业在发货后收不到货款的责任,有时也表现为出口企业因买方毁约使货物不能出口而造成的损失;它所保障的风险,包括出口企业经营业务中一般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或不能承保的境外商业信用风险或政治风险等,为出口企业承保商业信用支付方式下所能产生的几乎一切收汇风险。
[关键词]加息;外贸企业;信用证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206-02
1 中国目前的外贸环境和经济形势
2010年,世界经济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霾,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增长阶段。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的外贸形势也有好转,多数企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复苏,中国经济急转进入了另一个阶段――负利率时代。顺应这种变化,国家调控政策也急转弯,步入加息通道。确实,加息势在必行,在国际社会中也是叫好声一片。首先,2010年困扰国民的最大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市场上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平均CPI指数高达3.3%;而银行存款利率在调整之前一年期以下存款利率却在此之下。综合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压力,加息实为必行之举。其次,飙升的房价成为老百姓不能承受之痛,粉碎了众多国人的家之梦。自2010年10月起,配合国家的房价调控政策,央行重拳出击,三次加息,有关专家预计2011年内,还会有两三次的加息,显然,中国已然进入了加息通道。中国很多对外企业都是加工型的中小企业,刚走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阴影,又面临着银行加息,存款准备金率连番上涨,贷款利息支出成本持续上滚的新挑战。此时此刻,它们如何在维持利息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资金融通方法呢?其实,这个答案就隐藏在我们最常见的贸易结算方式之中。
2 加息条件下,外贸企业融资途径必须转变
我国外贸企业大多是依靠自身积累的自有资金壮大起来的;但企业若想继续发展,仅靠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融资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是关系发展空间扩展的大事。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外贸企业也不例外。我国资本市场上缺少直接融资的渠道,企业借贷资金主要来源只有银行。可是,我国各大银行对企业融资向来是“重大轻小”。一提到是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银行都会非常慎重,各方面条件也十分苛刻。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帮助中小企业谋求发展,但融资难仍然困扰着它们。而近期央行的多次加息更是给这些企业雪上加霜:原有银行贷款利息上涨,资金使用成本增加;而向银行申请的新贷款也因银行银根紧缩,审批手续更加严格,放贷之日遥遥无期;就算是能够如期获得贷款,但高额的利息费用也使不少小企业度日维艰,苟延残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来已久,且并非朝夕间能够改变。可是,外贸企业融资问题却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所以,唯有改变融资途径才能解此燃眉之急。外贸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生产经营的对外性,造就了其结算方式的特殊性――单据、货物的传递,以及支付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买卖双方基本上不能实现一手交货一手交钱,而只能借助于银行,通过国际结算进行货币的收付。这就给买卖双方提供了很多融资的空间。
3 信用证项下各种融资方式
常见的国际结算方式有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三种,其中以信用证的使用最为常见。汇款和托收都以商业信用作为基础,承担风险的一方动辄要面对钱货两空的凄惨结局。而信用证结算,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减少了买卖双方要承担的结算风险。而且,信用证项下的各种具体的融资方式不但不受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而且在国家大力鼓励出口的背景之下显得更为有利,只要有效地将之利用,必给外贸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信用证是开证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的金额的书面文件。这种结算方式为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和银行所接受和使用。信用证项下的融资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进口商的融资;另一类是对出口商的融资。
3.1 信用证项下,进口商的融资
信用证本身就是一种银行向进口商提供的融资方式,即进口押汇。进口商向开证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开证行代替进口商向出口商承诺付款,待银行取得所有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并向受益人,也就是出口商付款之后,进口商才需要向银行付款赎单。进口商的付款因为银行的介入,比传统的支付方式延迟了,这实际上就是银行对进口商贷款的一种方式。而凭担保提货是指如果货物先到达进口商所在地,而提货的凭证(如提单)还没有到达,进口商急于提货,凭自己与银行共同或银行单独出具的保函,请求运输公司先放货拿去售卖,保证日后等到单据到达之后,再向运输公司补交提单正本。这种融资方式很特别,企业融通的不是资金而是货物,通过货物的提前提取,提前获得对货物的处置权。银行在其中起到了担保的作用。
3.2 信用证项下,出口商的融资
出口押汇是议付行对出口商一种典型的融资方式。通常情况下,为了降低风险,议付行或付款行只有在收妥开证行的偿付后才会向出口商议付。但在出口商向银行交单议付时,可以提出申请预支该款项,银行凭企业提交的全套相符单据,参照信用证金额,将款项垫付给出口商。银行在向出口商融资的过程中,以单据为质押,保留追索权。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商要取得货款,必须完成备货和备单。但若出口商资金周转困难,比如说缺少包装的资金,以致无法备货及交货、交单。为了让交易仍能够顺利进行,出口商便可向银行提出申请,以国外开来的信用证正本为抵押,向银行申请打包放款,进行融资。
最后一种卖方融资方式是买方远期信用证,即假远期信用证。采用这种方式,买方要求银行开立承兑信用证,卖方收到信用证之后,先是交单议付,获得远期汇票的承兑,再将已承兑的远期汇票拿到银行贴现,从而获得资金,而交易中的买方等到汇票到期后付款赎单,完成整笔交易。这种特殊的信用证形式造就了两个方向的融资途径:对于进口商而言,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立即支付货款,可以向银行获得资金融通;对于出口商而言,签订了即期付款合同,就希望能够迅速获得货款,于是出口商将未到期的汇票贴现获得资金的融通。
关键词:国际结算 汇款 托收 信用证
两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为债权债务关系清偿或资金转移,需要通过银行办理的两国间货币收付业务叫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各有优劣,根据具体贸易背景选择最合适的结算方式,才能尽量减少和规避贸易风险。
国际结算主要有汇款、托收、信用证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的特点如下:
一、 汇款是汇款人委托银行(汇出行)将款项汇交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其特点是以进出口双方的商业信用为基础,银行只为客户提供账户资金汇划服务,不介入银行信用。 汇款的种类包括信汇、票汇和电汇。信汇,汇款费用低,但收汇时间长,目前很少使用;票汇,特点是汇票可随身携带,还可转让,费用也较低,目前仍广泛使用,但多用于小额汇款;电汇,这种费用相对高些,但收汇时间短,速度快,是一种最常用的汇款方式。
如果买卖双方商业信誉良好,彼此相互了解(包括对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外汇管制等)、相互信任,或属于境内外母子公司之间,跨国公司的不同子公司之间的货款清算,则汇款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结算方式。但汇款方式也存在有风险,汇款业务在国际贸易中是基于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及商业信誉,如果是预付货款,进口方可能因出口方违约而不能如期收货甚至收不到货的风险;如果是货到付款,出口方可能因进口方违约而不能如期收回货款或收不回货款的风险
二、托收是收款人(出口商)开立汇票或提供有关的单据委托银行(托收委托行)向付款人(进口商)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
托收又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种。光票托收是委托人提供汇票/本票/支票委托银行办理托收。这种方式多用于出口货款的尾款结算或样品费、佣金、代垫费用、索赔款的清算等。跟单托收是委托人提供汇票及附带货运单据等有关商业单据委托银行办理托收。多用于货款的结算。托收业务也是基于买卖双方的商业信用,银行只是居中各项委托事项。托收方式手续较汇款复杂,费用也较汇款高,资金负担和风险承担主要集中于出口商一方,是一种相对不利于出口商的结算方式。虽然不是一种很理想的结算方式,但只要出口商对进口商的资信作风、商品行情、进口地商业习惯、海关、贸易和外汇管制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注意把握收汇风险,采用托收结算方式也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三、信用证是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进口商)的申请和要求向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由开证行凭规定的单据履行到期付款义务的书面保证文件
信用证业务是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与托收和汇款结算方式相比,对进出口双方都更有保障,同时也为进出口双方进行贸易融资提供了条件和便利。但是,由于银行处理是以单据为准,因此,存在着出口商以假单据骗取货款或进口商以单据不符为由拖欠或拒付货款的风险。从银行提供融资的角度来说,存在着垫付货款或收不回押汇款的风险。
综上所述,汇款和托收以商业信用为前提,信用证以银行信用为前提,三种国际结算方式在安全、便捷等因素上各有优劣,三者之间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际业务中,各当事人必须针对不同国家、客户对象和交易的实际情况,全面衡量,趋利避害。在既能达成交易,又能维护企业权益的前提下,力争择优弃劣,最终达到确保外汇资金安全、加速资金周转、扩大贸易往来的目的。
选择国际结算方式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客户信用:关注您的交易对手;二是货物销路:关注市场行情;三是贸易术语:了解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四是运输单据:掌握货物所有权凭证;五是承运人:实力、信誉、管理水平;六是货币因素:关注汇率走势。
将三种结算方式之间结合使用。一笔交易通常选用一种结算方式 ,但根据交易特点将不同的结算方式结合使用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
(1)信用证与汇款结合,部分货款采用信用证,预付款或余款采用汇款支付。如:进出口双方在合同约定90%货款以信用证方式支付,其余10%在货物运抵目的港,经检验合格后,按实际到货数量确定余款,以汇款方式支付;
(2)信用证和托收的结合,部分货款以信用证方式支付(通常为合同金额的40% ~ 70%),其余货款以即期或远期付款交单的托收方式结算。减少进口商的开证保证金和开证额度的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对出口方来说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因大部分货款有信用证作保证,其余货要在进口商付清货款后才放单,因此也能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
(3)跟单托收与汇款相结合。通常是出口商为减少托收结算方式的风险,要求进口商先支付一定金额的预付款或押金,待货物装运后,出口商从货款中扣除已收妥的款项(预付款),其余部分通过银行托收;
(4)汇款、托收、信用证的结合。预付货款部分以汇款方式结算,大部分货款以信用证方式结算,尾款部分以托收方式结算。常用于大型机械、成套设备、飞机、轮船等大型交通工具的交易,由于货物金额大、制造生产周期长、检验手段复杂、交货条件严格以及产品质量保证期限长等。
不同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在具体交易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灵活运用,以达到既能节约成本,用活资金,又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红虹.国际结算方式概述[J].商场现代化.2007(16)
[关键词] 国际工程结算;风险;风险防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14
[中图分类号] F74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21- 02
1 国际工程结算的定义
国际工程结算是国际企业间进行货币的收付,以此偿还两国企业之间债权与债务而发生的业务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两国企业由于进行外贸活动、经济合作或政治文化功能的交流活动而引发的以货币为结算方式的关系。从微观上讲,它是指两国企业债权债务通过银行以货币的方式对发生的活动进行款项结算的一种跨国业务。[1]
2 国际工程结算方式
在国际工程结算中采用的方式有汇款方式、托收方式、信用证以及国际保理等4种方式。其中汇款方式是指一个国家债务人通过银行对国外债券人支付费用。托收方式是指一国的出口商以汇票的方式委托银行对海外债权人交付费用的过程。信用证方式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需要银行为其开具证明其有支付能力的凭证。国际保理是指卖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卖方可以与客户签订相关产品的销售合同并把这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以及应收资金等问题转让给保理商为其承担。[2]
3 国际工程结算存在的风险
3.1 信用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营运过程中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情况,在销售合同中采用不同的结算和支付方式,采取不同的结算以及支付方式将会导致安全回收货款存在不确定性,当交易对手不按合同的规定按时交回款项,那么就可能产生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将会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害。
信用风险的类型主要有汇付风险、托付风险、信用证风险。汇付风险是指企业以电汇或信汇方式进行货款交易时存在的风险,汇付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是进口商向出口商交付货款的结算方式,在汇付的情况下,银行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并不是信用,买卖双方是否按合同交付完全是取决于双方的信用。双方在企业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需要承担全部的风险。如果对方不按合同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另一方则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另一种信用风险是托收风险,托收方式结算是指货物发货后出口商对进口商签订的汇票,并通过当地银行与国外银行生意的往来而向进口商进行货款的收取方式。托收结算也是一种商业信用,出口商必须面对进口商不履行合同的情况可能导致的人财两空的现状。
还有一种信用风险是信用证风险,也就是开证行根据申请人的需求按其吩咐,向受益人开具一定期限内及相应数额的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并向受益人付款的书面证明。[3]
3.2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交易活动过程中,以外币结算的货款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货币价值出现上下浮动。企业在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外汇风险,一种是收益,另一种是损失。其风险是由本币、外币以及时间等3种因素组成。根据汇率波动将会影响经济实体的规律看,外汇风险可划分为交易风险、经营风险以及会计风险。
3.3 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国家政治因数与宏观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过程中会存在着不稳定的变动,这将导致国际贸易工程结算可能出现无法进行或被迫延期或终止的情况发生,给进行结算的企业带来潜在的不确定性,国家风险的存在与国家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不是个人或企业能控制的。面对国家风险,企业能做的就是规避风险的发生,在国家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措施都无法使自己的收益朝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国家风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与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4 单证风险
单证风险是企业在信用证或者跟单托收的结算条件下,企业需要根据信用证或跟单托收的要求,附随企业的单证,当第三方单证或者信用证不符合要求时,单证出现纰漏或者不符合点将会引起贸易对手在国际工程结算中延期付款或拒接付款,因此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
4 国际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4.1 国际工程结算托收风险防范
当企业作为出口商时应对进口商国际工程结算风险进行防范,加强对进口商的信用度调查,这是企业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些海外集团进行出口业务时,需要对曾经发生过交易的主要客户建立信用的档案,以便能对客户进行资信的评估。企业在托收结算时需进行出口信用险的投保,以便能将风险转嫁,减少企业承受的结算风险。企业在进行托收结算时需要将信用证方式和电汇方式结合使用,对企业而言,企业出口最大的风险就是进口商的信誉问题,当货物运到目的地时,客户不按合同约定到指定的地方接收货物,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两者的结合可将风险降到最低。[4]
4.2 国际工程结算信用证的风险防范
信用证的支付将为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带来方便,但同时也被不法分子看中了它的特点,利用其进行欺诈。银行信用不能完全替代其在商业中的信用,也不能完全避免其在商业中的风险,因此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中需要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并对开证行的资信进行信用度的调查,信用证是银行的信用凭证,是开证行用自己的信用作保证的,因此对开证行的信用进行调查是至关重要的。订立买卖双方的合同需加以防范,企业人员在信用证结算下,需要对买卖双方的合同认真订立,并预先在双方的合同中对信用证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信用证应做到认真审查,确保信用证不存在陷阱及一些软条款。[5]
4.3 国际工程结算中外汇风险的防范
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国际工程的结算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风险和挑战的就是外汇交易风险,企业根据集团决策者的决定以及实际的情况对外汇风险进行测量,一旦发现风险过大,我们需要进行抵补保值的方式来应对外汇风险,其中抵补保值的方式有货币选择、价格调整、收付改期、出口押汇以及远期业务以及保理业务等方法。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对国际工程结算中的外汇风险进行防范,减少企业在进行外贸过程国际工程结算存在的风险。
5 结 论
在全球经济以及科技不断发展以及竞争的影响下,尽管对我国进出口企业以及外贸公司生意造成冲击。但是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需要履行入世时的承诺,对于一些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门槛需大幅度降低。由于我国进入市场体制的时间较西方国家短,所以我国企业在规模、管理水平、经营情况、企业文化及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在国际工程结算有关利润方面的重要环节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和风险的预防措施上并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这将会使得企业在国际工程结算上形成风险。企业在进行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会遇到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如企业的财务结算币种、结算方式、交易的对手以及交易方式等等。这些因素如果不能确定将会使企业在国际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蒙受损失。通过对国际工程结算存在风险的探究,从而引起企业对国际工程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重视,继而针对这些风险采用有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减少企业在国际工程结算中的风险,增加企业在外贸过程中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立龙.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及防范[J].财务与金融,2011(4).
[2]朱文忠.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9(12).
[3]赵明霄.浅谈外贸企业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与综合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10(11).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进入新时期后,国际贸易已经融入一体化浪潮中。与此同时,各国也面对了更剧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作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企业,如果要在剧烈竞争中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位置,那么就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来防控外贸风险,在此基础上确保国际贸易的实效性。在各种类型的经济贸易风险中,外汇风险构成了其中的核心要素,防控外贸风险,这样做有助于在根本上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从而推进外贸的持久和稳定进步。妥善防范外汇风险,有利于提升综合性的竞争实力,杜绝外汇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
一、外汇风险的根源
从现状来看,我国在外汇市场这方面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在本质上,市场机制只能支持本币与外币的互相转换,而并没有上升为金融性的完全性外汇市场。在欠缺完善机制的状况下,外汇市场就很难杜绝多样的外汇风险,同时也无法保障参与其中的企业安全。具体而言,外汇风险来源于如下层面:
首先是兑换货币。受到一体化影响,全球都表现出频繁的交易状态。在各个地区间,进行外贸的前提都是需要兑换货币。这是由于各国具有差异性的会计制度和货币类型,因而只有通过兑换才能顺利交易并且实现结算。在国际市场的正常交易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如果可以凭借同种货币来完成交易,那么就能从根源上杜绝外汇风险。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经过货币兑换之后,外汇风险就表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
其次是结算类型的多元化。当前国际形势下,外贸经济正表现出频繁的趋势,与之相应的结算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为了适应形势,目前市场中的企业可以选择多样的结算种类,例如汇兑或者赊销等。然而如果选择了这些类型的结算,那么将会人为延长结算用时。同时,各时期的外汇汇率都处在不停的波动中,与之相应的本币和外币也都在不停的变动,这种情况导致了更高的外汇风险。处于发展中的国内企业仍欠缺外贸经验,因而导致较低的结算管理水准,在交易中隐藏了较高的汇率风险。
第三是波动的汇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首先就要考虑到当前阶段的外汇汇率。这是由于,外汇汇率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今的市场波动状态。假设汇率是恒定的,那么参与外贸过程的各种企业都可以摆脱风险困扰。但是,汇率时刻都在波动和变化,因而富有多变的特征。在汇率改变时,货币兑换也会因而受到影响,企业在这个时候将会面对较高风险。
二、外汇风险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干扰
外汇风险会造成兑换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的流程都会消耗较长时间,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制定合同、双方交易和制定款额等各个步骤。在贸易进程中,各阶段的汇率都处在波动中。对于买方而言,应当根据这个时期的汇率来付款,这时就很难避免兑换货币的损失。如果汇率增大,那么买方付出的款额成本也会相应增多,买方因而就会承受损失;如果汇率下降,卖方就会由此遭受损失。依照国际贸易准则,提前结汇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这种现状也导致了资金不能及时结算的漏洞和缺陷。
外汇风险可能会降低企业整体的业务量。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不断下降的对外贸易总量很可能根源于外汇风险。在汇率波动时,业务量也会随之波动。从出口的角度来看,如果本国汇率升高并且产品价格提升,那么外贸企业通常就会承受下降的销量损失,这是由于国际市场中此类产品的整体需求正在缩小。与之相应,进口企业如果遭受了价格上涨和本币贬值的影响,则会被迫付出更高的贸易对价。由此可知,业务量与汇率的浮动是不可分割的。
外汇风险还会带来账面损失。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就在于账面管理,会计账簿因此构成了外贸管理中的核心部分。通常情况下,会计账面体现为外汇或者本币的形式;在编制报表时,企业也需要先行折算各种类型的货币,然后表述为本国货币的方式。只有明确了会计账目,企业才可以顺利进入后期贸易中。受到汇率影响,不断变化的账目很容易导致账面损失。这种状况下,企业亟待全面防控各种类型的汇率风险,确保自身不会遭受强烈的汇率风险干扰。
三、防范风险的具体途径
国内企业通常很y借助自身力量来改变国际经贸的外部环境,但却可以选择适当的措施来防控风险。对于外汇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首先调整自身,在此基础上确保适应能力达到最佳。对于汇率而言,企业有必要加强关注,随时预测不同阶段的外贸汇率波动和变化。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为了防控外汇风险,就应当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完成交易。此外,企业还需要对于产品价格予以适时的调整,善于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来防控过大的风险冲击。详细而言,在国际经贸中防控外汇风险可以选择如下的措施:
1.完善结算方式
企业在完成结算过程中,应当选择最符合自身的一种结算方式,这是因为结算方式与外贸风险具有紧密的联系。为减少整体的外汇风险,企业有必要适当提早或者推迟完成结算的时间。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外贸企业需要追踪查看本币汇率的浮动情况。依照汇率变化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方式用来完成结算。对于外汇的汇价而言,外贸企业也应当予以精确的估算,在估算和预测的基础上才能适当调整收取的外汇费用,调整支付外汇的时间。通过全方位的结算方式调整,就能在本质上减轻外汇风险给自身带来的冲击。例如在某次业务中,企业发现短期的计价货币汇率正在不断升高。为了应对现状,企业有必要在最大限度内延长交付货币的结算时间,通过合法方式来延长收汇的期限。这样做有利于保障自身权益,同时也防控了汇率升高的风险损失。
2.适当进行融资
在外贸交往中,融资的过程应当是不可缺少的。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双方通常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础上解决目前面对的资金困境,顺利完成资金周转。对于融资环节中的风险防控,企业如果能提前获得融资款额然后用于结算汇款,那么就可以及早收回这部分款额。通过这种改进,企业既能在根源上躲避外汇风险,还能保护自身利润。某些小规模的外贸企业通常运用出口押汇的信用证方式,对此还可以借助保理业务的措施来缓和融资压力。
3.谨慎选择结算的货币
企业应当明确的是:货币结算很容易导致风险或者埋下贸易中的隐患。因此,外贸企业都需要谨慎选择费用结算的货币,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选择本国货币用于款额的结算。企业如果选择了本国货币,就能避开外汇风险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无法选择本国货币用于结算,这时就应当优先选用国际认可的通用货币种类,例如美元和欧元等货币,选用普遍性较强的货币有助于防控风险。
四、结论
在经济发展中,外贸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构成了不可缺乏的经济成分。完善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机制,有利于保障综合实力的提升。然而近些年来,外汇风险在较大程度上干扰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的进程,与此同时也减损了外贸企业应得的利益。作为参与国际经贸的对外企业,有必要对于外汇风险给予更多的重视,探寻最适合自身的风险防控手段和措施。在防控外贸风险过程中,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各阶段的外贸目标,立足需求并且完善机制。企业只有提升了全方位的外贸管理水准,才能在根源上防控并且杜绝风险威胁,从而服务于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月,谢源虎.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105-106.
[2]王怀军.国际经济贸易中潜藏的外汇风险及防范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67-69.
[3]周咏絮.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137-138.
[4]丁超超.国际经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14(17):14-15.
[5]杨澜,张忠慧.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Z1):62-63.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贸易;风险;措施
作者简介:徐晓莉(1962-),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经济教学部副教授,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对外经济贸易与国际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1-0036-03
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信贷危机从美国扩散到全球。由此引发的关于经济衰退的担忧也日趋升温。我国的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当然不能独善其身,其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肯定的,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尽早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
一、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 出口量下降的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国内及其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动荡,使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下滑的风险性增大。原因如下:
1、我国对美出口贸易持续下滑。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515亿美元,增长1.8%,比上年同时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1891亿美元,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
2、美国国内消费增长继续下降。美国经济危机造成的恐慌,打破了美国前景将永远美好的梦想。诸多美国家庭由于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大大地节省开支,抑制了消费。虽然在此次危机之前,美国居民开始收到政府的退税支票,但调查结果显示,收到退税支票的家庭,用于消费的比例仅在30%左右。而美国整体退税金额只有1000亿美元左右,占上年美国消费总额的比例不到1%。因此,退税对美国消费的拉动有限,年内的消费也难以有很快的增长。
3、美国金融危机已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此次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已经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欧洲各国受到的冲击尤其要大,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尽快缓解,势必会很快波及这些国家的经济,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疲软态势。事实上,危机爆发以后,全球金融界都受到影响,中国另外两大贸易伙伴欧盟和日本同样受到殃及,经济状况每况愈下。
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家和地区,人民财富缩水,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购买力减弱,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生活资料需求疲软,国外企业对我国进口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我国外贸企业的订单下降在所难免。欧美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美的经济一旦陷入衰退,其进口需求下降,对我国的出口势必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再波及亚洲,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也会减少。
(二)出口收汇风险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约80%采用美元结算,国际贸易结算一般采用信用证、托收和T/T 3种结算方式。无论是哪种结算方式,都是依托银行来进行的。对于出口商来说,如果进口国发生金融动荡,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收款风险肯定会大大增加。
先来看信用证结算方式。这是一种开证行应进口人的请求开给出口人的一种有条件承诺付款的局面文件。开证行承诺,只要出口人(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必须按照信用证规定的金额和期限付款。也就是说,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开证行的信誉好坏和实力大小对出口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生死攸关的。与其他结算方式相比,信用证结算方式对出口商是比较安全的,因为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让出口商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中,大约有50%~60%的贸易选用信用证结算方式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
其实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在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情况下,平均坏账率就已经高达5%~10%了,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60余天之久。在金融危机发生、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很多进口商由于本身的资金链问题、订单量缩小等问题,会出于自保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出口商,拒绝提取信用证项下的货物。这时候一些银行在开立信用证的时候,若没有收到开证申请人的100%的保证金,那么当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交到信用证的指定银行或者开证行的时候,银行为了转嫁自己的损失,很可能利用自身在信用证结算领域的专业优势,会配合进口商在单据中提出无理的不符点,从而达到拒付的目的,使受益人很难对付。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很多东南亚的银行就采用这一招以自保。当时香港、新加坡的银行的信用证项下单据的首次拒付率高达80%以上。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此次危机的爆发,无疑会使更多的开证行受到牵连,其信誉情况更不可信。另外,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会让一些开证银行在信用证中添加限制性的、不确定性的、不合理的约束性条款,给以后拒付或者免除付款责任打下伏笔。
(三)出口货物被拒收风险
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价格走势难以捉摸,需求量难以预估,进口商的经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举步维艰。在市场萎缩、订单量缩小的情况下,进口商出于自保会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出口商,要求减价、退货,甚至拒绝提取货物;或者在进口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找种种理由拒收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商出口货物遭拒收的风险很难避免。
二、应对措施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波及面的扩大,外贸企业要密切关注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收集危机演变的情报,及时了解相关贸易伙伴国的最新经济和金融形势,跟踪测试和研究相关贸易国东道国风险的前兆,以便争取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
(一)出口转内销,化解出口贸易萎缩风险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回避风险的最佳方案就是暂停与有风险的国家发生贸易往来,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国内市场。我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同样可以大展宏图。
首先,作为外贸型企业,相对于国内市场有着商品质量上乘的优势,国外客户对质量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外贸型企业的质量提升能力。其次,外贸型企业具有迅速反应能力方面的优势。外贸企业长期为外商贴牌生产就会遇到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而且要对产品进行相关认证,但交货期却是既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各个部门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才能满足外商客户的需求。
但外贸型企业转型国内市场也有相对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产品不成系列以及对国内市场的资源占有不足。与外商做生意是被动式的按单生产,不同的客户就会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技术标准,而外贸型企业的生产就是围绕这些客户的标准进行的,没有自己的产品系列和品类。在国内市场如果企业还等着客户来给你下单显然是不可能的。国内市场资源包括渠道、知名度、消费群体以及公共关系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占有不仅仅是不足,而是根本谈不上。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一方面,要尽力维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优势展现于市场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迅速利用资源弥补自身的劣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内贸同行合作,或者收购具有一定资源的企业,通过合作或收购将自身的优势资源与这些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外贸企业一定能在国内市场上开辟另一番新天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避开美国金融危机风险的强劲势头,在国内相对安全的市场上持续发展。
(二)加强信誉调查,防范结汇风险
在动荡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下,外贸企业处在风险的风口浪尖,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对此,外贸企业要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
1、建立资信管理制度。外贸企业要加强对国外客户资信的了解,对老客户要及时掌握其商业信用、债务偿还能力等动态信息;对新客户可借助信用管理公司对客户信用度进行调查,避免盲目签单出口。外贸企业要逐步改变传统的客户管理方法,对已有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不良客户的监控,完善客户档案,逐步建立主要客户的数据库;有条件的大企业要加强与世界上知名咨询公司和银行的合作,通过它们掌握新客户的信息和资信情况,扩大客户网络。同时,要逐步实行客户资源的集中管理,实行合同制定与业务的分离,放账与业务员的分离,使企业的信用风险始终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2、规范合同管理。合同是国际贸易的中心环节,因而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责权利条款,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避免对方以不符合同为由拒付货款,是规避风险的关键。(1)首先,要审查签约人的资格;其次,要规定每个层次签约人的范围,严格把关。(2)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合同要建立登记制度,随时跟踪,及时检查,正本合同一定要存档,以备日后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3)在签订合同时尽量规范合同条款,具体明确地写明每个条款的含义,防止有陷阱条款的产生。
3、慎重选择信用证的开证行。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银行受到的冲击远远大于企业,对外贸企业来说,来自银行的拒付风险也远远大于来自企业的拒付风险,因此,防范来自银行的拒付风险显得更为重要。对来自危机地区的银行所开立的信用证,外贸企业应该小心审慎,严格考察开证行目前的经营情况,对目前经营情况不佳的银行开来的信用证,应要求另一家银行进行保兑,否则坚决拒收。
(三)利用避险工具,预防拒收货物风险
在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国外进口企业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种种借口拒收货物,达到撕毁合同的目的。因此,在特殊时期,出口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尽可能选择信用证、银行保函等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安全稳妥的贸易结算方式,及时清算货款,一旦发现外方有故意拖欠行为,要高度警觉,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要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避险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安全。
如果决定和其进行某项贸易活动,为保险起见,出口企业可通过银行向进口方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保证金可视进口方的资信情况规定为贸易额的一定比例,这样,可使进口商品履行到期付款的义务。另外,在选择贸易条件方面,最好用CIF价格术语,便于我们利用手中握有的保险单或货运提单向有关方面及时提出索赔,避免更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掌握外贸风险防范、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理、福费廷等风险防范工具,降低收汇风险。
总之,目前的金融和经济形势对中国出口企业极其不利,外贸企业要密切关注危机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尽可能地去防范风险,使自己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 于凤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学文摘,2008,(01).
[2] 崔善花.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警示[J]. 金融研究,2007,(12).
[3] 赵华伟.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8,(05).
[4] 杜二帅.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南国,2008,(04).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贸出口企业;收汇风险;防范
收汇风险是指外贸出口企业在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国际贸易中,从签订商品进出口合同到收付货款之间都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段时间的外汇汇率发生变化对于未来有外汇收入的出口商而言存在外汇汇率贬值的风险,相反未来有外汇支出的进口商则面临外汇汇率上升的风险。
1、收汇风险的来源
1.1 结算方式风险
国际贸易经常发生货款结算,以结清买卖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结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是以物品交易、货钱两清为基础的有形贸易结算。在外贸操作中,结算是很关键的一环,结算是否把握得好,直接关系到出口企业能否安全收到货款,顺利实现利润。目前国际贸易中采用的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三种。在国际业务中,各种结算方式都存在风险,只不过风险程度不同而已。一般束说,即期信用证结汇最为安全,当然,全额预付货款,即前T/T是几乎没有风险的,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付款方式不多见。承兑交单(D/A)和付款交单(D/P)全凭客户的商业信用,风险就较大。采用赊销(O/A)结算的风险则更大。
1.2 产品质量有问题
一般来说,进口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所以出口商在备货和交货时,一定要完全遵循合同或信用证中有关产品质量、规格、数量等的约定,切勿以次充好,以少充多。当前,由于部分出口企业盲目追求数量的扩张而轻视质量提高的经营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加上受到日夜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出口产品因质量低劣而遭外商退运、索赔和拒付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外销合同中规定,出口产品数量与质量的最终认定并非出口方的商检机构进行,而是货物到港后,出进口商委托当地的商检机构进行商品检验,如果质最符合事先的约定或数量有贿装现象,就很有可能成为进口商拖延或拒绝付款的理由。即使进口商没有进行商品检验而是直接进行分销或将其运抵工厂投入生产,而产品确又存在质量问题,这样不仅会造成收汇风险,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国外客户。
1.3 外销合同存在缺陷
合同的签订是整个出口业务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标志着洽谈阶段的结束,同时又是实务操作的正式开始。合同签订不规范,也会给日后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贸易纠纷和出现收汇风险埋下隐患。合同中对货物品质的约定,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为了能签下合同而盲目提高产品的规格指标。交货期的约定必须实事求是,按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计划确定合理的交货期。对于结算方式的选择,更是重要,在后面的文章中会将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论述。另外,外销合同必须是书面的,以免同后产生纠纷无据可查。不重视合同、所签合同缺乏规范性几乎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即使对合同有一定的重视,但往往关注的是合同中的价格条款,而对价格之外的运输方式、交货期限、品质约定、违约责任、法律适用甚至是纠纷解决方式关心甚少,这些在签订合同时不予重视的条款,往往关系重大,甚至是生死攸关。
1.4 履约不严肃
出口企业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导致企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漏洞百出,部门之间出现“不和谐音符”,工作不衔接,环环不相扣,信息传递不及时或延误传递,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精力分散,思想麻痹,防范意思差。于是就出现了耽搁生产或船期、产品规格与合同不符、数量有误差、与客户缺乏沟通、单证不符、交单不及时等严重影响收汇安全的现象发生,把国内贸易中那些不认真履约的“恶习”带到国际贸易中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案例某企业业务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在操作一笔食品出口业务时,向货代企业提报了错误的目的港信息,货物出运后,因目的口岸与实际不符,货物在境外“旅游”一圈后到达实际目的地时,产品已经变质,客户拒收货物,自然也就无收汇可言。
2、外贸出口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目标
外贸出口企业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目标,一是使企业最终发生兑换行为时,遭受的汇兑损失达到最小,即保证未来的外币现金流量的经济价值;二是能够确定未来与一定的外币现金流量等值的人民币流量,以便能够安排企业其他的资金活动;三是在尽可能减小汇率变动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管理风险的成本,或者说,在风险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使所花费的成本达到最小,或在成本支出为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可能。但是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意识普遍较弱,一些企业甚至不懂什么叫外汇交易风险,很多往往认为汇率的变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亏损也是天经地义的,认为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管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伴随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增大,国内企业除承担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外汇交易风险外,还将承担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外汇交易风险意识的提高已经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3、对外贸易中收汇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出口业务具体环节的严格操作
3.1.1 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
出口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应根据具体业务所处的具体情况具体采用,对O/A方式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对于初始交易的客户,最好从小批量做起,尽量采用信用证结算,切忌一开始就采用D/P、D/A、O/A等结算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般企业认为安全可靠的信用证结算方式,要特别注意其“软条款”,常见软条款有:暂不生效信用证,待进口许可证签发后通知生效或待货样经开证人确认后再通知信用证生效;船企业、船名、目的港、起运港或验货人、装船日期须待开证人通知或征得开证人同意,开证行将以修改书的形式另行通知;货到目的港后通过进口商的检验后才履行付款责任:指定受益人必须提交国外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或由申请入指定代表出具的证书等等,此类欺诈常发生于CFR/CIF合同。例如1/3正本提单径寄申请人,买方就可以持此单先行将货提走;议付时要求有对方出具的商检证,一旦放货给了买方,买方极可能故意验货不符,拖延付款,甚至钱、货两空。
3.1.2 签订规范的外销合同
外销合同的制定、审批和签署是整个出口业务中的重要一环。当买卖双方经过反复洽谈,意愿取得一致时,双方商谈的结果需要用书面的形式表述下来,这就是合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它的形式可以是合同,也可以是协议、确认书等,但必须是书面的,口头与电话合同无效。合同的格式和具体内容因产品性质和客户习惯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一般都包括如下要点和内容: 约首部分:合同编号、签约同期、签约地点、双方名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条款:合同标的名称、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数量、单价、成交条件、币种、总额、数量或会额允许浮动范围、启运口岸、目的港、最迟装运期、保险条款、商品检验、付款方式、所需单据、装运条件、包装、不可抗力、违约责任、纠纷解决方式等。约尾部分:双方签字、盖章、生效期。外销合同是出口贸易全部工作的基石,是买卖双方应履行义务的明确界定。
3.1.3 灵活掌握收付时间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收付时间。作为出口企业,当计价货币呈上升趋势时,由于收款日期越向后推就越能收到汇率收益,故企业应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尽可能推迟出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当然,这要在双方协商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3.2 强化公司的内部管理
3.2.1 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严把质量关。在国际贸易中,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但是决定产品使用效能和影响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出口企业能否安全收汇的重要条件。因此,出口商都把提高产品质量,力争以质取胜,作为非价格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对外竞销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严把质量关。由于产品质量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买方只有进口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才能有利可图,才会按时付汇;卖方也只有出口合格的产品才能规避收汇风险。在国际市场上进口商不仅要对品质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价。出口企业要有一整套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从充分理解不同客户的具体质量要求,到售后质量跟踪调查,从产品原料采购,到全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以及出货前的质量检验,都要按质量体系严格进行,属于法检商品的还需委托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验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确保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消除因商品质量不佳而导致的收汇隐患。其次,出口商还应针对世界各地不同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需求,结合自然条件、季节变化来确定出口商品的质量、规格、款式和花色品种,并努力采用新技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注意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环保问题,适应进口国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要求。
3.2.2 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
防范外汇交易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全球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汇率波动的复杂怀增加,对企业财务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相当规模的风险管理组织,而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可以考虑与银行建立健全一种长期合作机制。
3.3 建立积极的信用风险应对措施
3.3.1 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作为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对客户实行统一管理,杜绝客户信息只掌握在几个业务员或某个部门手中。在出口企业中设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目的就是要解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帐款回收和客户管理等问题上职责不清、工作脱节的现象。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独立地承担客户资信信息开发与管理,应收帐款管理与监控以及拖欠帐款的催收等基本职能,对业务进行全过程监控,科学地评价销售风险。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应该独立于出口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这样才能摆脱外销压力的干扰,而所谓的“独立”并不是把信用管理和业务、财务完全隔离开,而是相互提醒、相互协调、相互监督,以达到收益与风险最佳配置的目标。至于没有条件设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出口业务相对较少的企业也可只设立信用风险管理岗位。
3.3.2 建立积极应对机制
一旦确认已经形成逾期应收帐款时,要尽快启动追讨与清偿程序,包括自行追讨、提讼、仲裁、委托专业机构追讨等。出口企业应克服海外追债“心软”以及法律障碍等因素,本着能快则快的原则,积极追讨,这是因为帐龄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应收款回收率的高低,应收帐款逾期时间越久,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收汇风险就越大。与出口企业亲自去追帐相比,委托专业机构代为处置逾期应收帐款则更有优势,这是因为如果专业机构介入,就会保持该客户的信用记录,一旦信用有污点,就会影响它与该专业机构的其它客户开展业务。
总之,在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和幅度的不确定性,将使汇率风险成为进出口企业的一种日常的,不可低估的风险。企业可以在准确判断外汇走势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本身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可行的工具进行相应短、中、长期外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巍. WTO法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5(5):122-124.
[2]李雪峰: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前沿,2005(11):58-6O.
[3]李明生,何天祥: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求索2002,(2):8-11.
[4]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