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风险控制

旅游风险控制

时间:2023-06-01 09:4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风险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风险控制

第1篇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

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

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

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敏感性,旅游业的发展容易受政治、经济、社会、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部分因素又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为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通则》[1]规定,旅游规划应对旅游项目的宏观背景、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保护等作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但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存在,旅游规划的实施效果与规划目标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旅游规划蕴含风险”[2]。因此,在旅游规划中应重视风险分析,识别影响规划实施的风险因素,评估其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风险分析可以提高旅游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减小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

本文基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理论,结合旅游业的自身特点,探讨风险分析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1 风险分析的含义

1.1风险的定义[3]

风险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风险是指“不利结果出现或不幸事件发生的机会”(英国风险管理学会(IRM))。狭义的风险定义认为风险的本质是有害的或不利的。广义的风险定义认为风险是中性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风险定义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广义的风险定义可以理解为:风险是未来变化偏离预期的可能性以及对目标产生影响的大小[3]。

1.2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估计这些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为防止或减小不利影响而制定对策。与上列内容相对应,风险分析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①风险识别;②风险评估;③风险对策[3]。

2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识别

由于旅游活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按风险因素的来源,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2大类。外部风险一般包括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市场等方面,内部风险一般包括决策、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同的规划类型和规划阶段,涉及的风险因素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区别对待。

2.1外部风险

(1)政策风险旅游规划的政策风险可能来自2个方面,一方面是因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改变了旅游规划实施的政策条件;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可能与生态环境、自然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划相悖。

(2)经济风险旅游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经济波动一方面直接影响旅游者的经济收入与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消费心理与消费预期。如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经济形势恢复相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因素可能会对旅游活动造成关键影响。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社会风险有:①当地居民是否支持旅游开发;②旅游活动涉及到的民族矛盾、宗教问题;③旅游开发引起的移民、拆迁补偿问题;④突发性事件如非典、H1N1流感及暴力事件等。

(4)环境风险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环境风险一方面来自环境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如气温变暖引起雪山融化,干旱使河水断流,污水排放使旅游区水体遭受污染等,对相关旅游活动将构成重要威胁。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当,也会引起环境的破坏,而给旅游项目带来风险。

(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竞争性项目常遇到的重要风险,对旅游规划来说,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预测方法或数据错误,导致市场需求分析出现重大偏差;②旅游者偏好转移,使市场需求与预测发生偏离;③竞争格局变化;④产品价格不被市场认可,影响旅游项目的预期收益。

2.2内部风险

(1)决策风险由于旅游业的复杂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管理者在规划、管理、经营的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具有主观性,如果决策时未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或忽略了某些主要的风险因素,就会导致决策风险。例如宜昌市“三峡集锦”项目,因盲目跟风人造景观热,“真三峡前建设假三峡”,建成10年后被迫拆除,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损失(楚天都市报,2006年8月24日)。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由于管理模式不合理,组织不当,管理混乱或主要管理者能力不足等引起的风险。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管理风险有:①旅游开发活动中的管理风险;②旅游企业经营风险;③旅游人力资源管不足、人才流失的风险。

(3)技术风险

旅游项目的技术风险可能来源于:①前期勘察资料的可靠性及开发方案的可行性;②工程施工风险,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遭遇滑坡、坍塌等;③旅游活动的安全性,特别是一些高危性旅游项目,如漂流、探险等,往往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

3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评估

旅游规划中风险评估的任务是估计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并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关键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2部分内容。

3.1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包括风险概率估计和风险影响估计2个方面。风险概率即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旅游项目中风险概率估计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前者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法、德尔非法等,后者一般是通过统计分析、数学计算和计算机的应用来实现[4]。

按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及评价的需要,可以将风险概率分为若干档次,如文献[3]将风险分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5档,对应风险概率从0%按每档20%递增至100%。同样,根据风险发生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大小,可以把风险影响划分为5级,即:严重影响、较大影响、中等影响、较小影响和可忽略影响。

3.2风险评价[3]

风险评价以风险概率估计和风险影响估计为基础,对风险划分等级。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评价矩阵法和专家评价法等。

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评价,可以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价矩阵。以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为横坐标,以风险发生后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大小为纵坐标,将各种风险因素排列在矩阵的25个网格内。结合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将风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4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对策

在旅游规划中,不仅要了解规划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还要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对策,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将风险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风险对策研究的结果应及时反馈到规划的其它方面,作为规划修改和方案调整的依据。

4.1基本要求

(1)风险对策应具针对性旅游规划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各种规划的内容和重点也不相同。因此风险对策应结合旅游项目的特点,针对特定对象和关健的风险因素制定对策,将风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风险对策应具可行性风险对策应立足于现实客观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风险对策应是切实可行的。所谓可行,不仅指技术上可行,而且从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也是可行的。

(3)风险对策应具经济性规避防范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风险对策所需要的费用远大于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那么该对策是没有意义的。在风险对策研究中应将规避防范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与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权衡,寻求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风险效益。

4.2常用的风险对策

在旅游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分别采用不同的对策。常用的风险对策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彻底规避风险的一种做法,即断绝风险的来源。对旅游规划而言意味着改变规划方案或否决某些开发项目。风险回避方法在规避了潜在的风险损失的同时,也放弃了预期的收益。因此,这种方法一般是在风险影响严重,风险概率很高的情况下采用。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可控性风险采取防止风险发生,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是最常用的风险对策。风险控制措施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如在旅游项目决策过程中进行科学论证,鼓励公众参与,强化监督工作,落实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

风险分散是另一种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对某些新兴旅游项目,市场前景较好,但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可以采取引进风险投资的方式,分散部分风险。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潜在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风险损失的一种方法。例如旅游企业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旅游活动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此对策尤其适用于高危性旅游项目和某些人力难以控制的灾害性风险。

旅游项目建设中的工程风险,可以通过相关合同条款转移给承建方,再由承建方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

(4)风险自担风险自担就是将风险损失由旅游项目自己承担,主要适用于风险程度较低的风险因素。另外,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的费用远大于风险损失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风险自担的对策。

5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旅游区的诸多方面,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分析应具有广泛性和长远性,旅游规划风险分析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旅游规划风险分析应涵盖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市场、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

(2)旅游规划风险分析应涵盖旅游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旅游规划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见能力。

(3)旅游规划风险分析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规划单位、旅游企业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 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S].

[2] 汪宇明.旅游规划方的理性和责任-再谈规避旅游规划的风险[J].旅游学刊,2008,23(9):6.

[3]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388-423.

[4] 孙华平,刘风芹.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J].经济与管理,2008,22(10):63-67.

第3篇

关键词:审计视角;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规避策略

1审计视角下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存在的问题

1.1风险控制意识欠缺,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合理控制

随着大众文化艺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艺术审美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艺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多数文化艺术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市场开发、经营效益等层面,缺少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一是文化艺术企业经营者缺少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未能构建完整覆盖、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与压力。二是经营者对文化艺术行业发展规律、全新发展业态缺乏全面认识,未能根据企业经营需求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及工具,影响了企业内部风险的合理控制[1]。

1.2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规避

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具有复杂、动态的特征,为有效规避企业内部风险,需要充分整合企业风险治理资源,构建风险融合治理新格局。由于文化艺术企业未能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形成全面认识,未形成必要的风险控制体系,难以精准识别、及时化解企业内部风险,影响了企业风险的有效规避。一方面,多数文化艺术企业缺少独立、完整的风险管理部门,难以稳步、有序推进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未能制定符合实际的风险预警及管理体系,影响了文化艺术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缺少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难以及时规避企业风险。由于文化艺术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未将风险管理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2]。

1.3风险治理架构不完整,难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治理

由于文化艺术企业对内部管理风险、行业发展风险认识不充分,未能构建完善的风险治理制度、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实时反馈的风险化解机制,影响了文化艺术企业风险治理。一是智慧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及时发现、识别内部风险,增加了企业风险的损失。由于未能将智慧技术广泛应用风险治理,影响了企业风险的精准采集、智慧分析与科学披露。二是风险治理架构不够完整,未能形成全面覆盖、广泛参与的内部风险控制框架,尤其是内部审计与风险治理机构缺乏有效协同,影响了风险治理效能。三是由于风险治理制度、规范相对缺失,未能结合企业风险治理需求,实时调整、优化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无法适应文化艺术行业发展趋势[3]。

2审计视角下完善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的价值

2.1导向组合,职能重构

在新的“增值型”审计视野下,通过以智慧平台驱动为基础,以组织战略为导向,充分关注审计对象的实际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文化艺术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审计流程,实现了文化艺术企业审计质量、风险控制与经营效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审计优先级,持续扩大风险审计的覆盖面,打通企业内部不同环节风险信息的分享壁垒,在提升审计效能、精准挖掘审计风险的同时,构建基于企业实际的集成化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企业关键风险、动态风险的精准识别与实时化解[4]。

2.2价值聚合,审计增值

推动审计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是创新文化艺术企业经营体系的重要诉求,通过将审计与企业经营有机融合,适时调整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促进审计从传统、被动的“咨询”功能向新型、主动的“建议”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从制度管理与文化认同等视角出发,正确解读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走向,帮助相关企业制定科学、完善的经营决策,有效降低了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的发生概率,实现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另一方面,文化艺术企业要将审计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唤醒企业内部对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高度认同,更好发挥审计在改善企业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通过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完善企业风险治理内容,建立科学完整的风险预警及处理机制,确保企业规范有序经营。

2.3功能整合,审计赋能

为有效控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全面提升企业风险治理水平,要对审计揭示的真实、客观问题给予专业建议,进而提升文化艺术企业的治理水平。一是通过围绕审计结论,完善文化艺术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体系,积极变革治理形态,履行文化艺术企业的社会职责,使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与企业治理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运行效能。二是通过以科学配置企业风险管理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智慧技术优势,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架构,深度挖掘、利用审计结论,积极探寻企业经营的风险点与薄弱项,合理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经营风险合理规避的理想效果。

3审计视角下文化艺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合理建议

3.1提升审计效率,提高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的精准度

全面提升审计效率是有效规避、化解文化艺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前提,通过搭建智慧审计平台,建设智能审计分析模型,构建全面覆盖审计体系,深入开展经营风险监控、问题核查和专业判断等多项工作,将实现企业风险实时监控、智慧预警等理想成效。一方面,引入智慧技术,提升审计效率。为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企业的风险治理效能,需要打破传统审计界限,通过引入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技术,重构企业内部审计系统,使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聚焦审计重点,拓宽审计视野。为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质量,需要聚焦企业风险关键点,除了关注企业财务会计、日常运营及合规合法等风险,还要拓宽审计视野,重点防范企业发展面临的战略风险、社会环境风险及互联网风险,通过构建主动预防、科学预测的精细化风险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2增强审计效能,提高审计结论与风险控制的融合度

应用审计结论是全面提升审计效能、促进文化艺术企业管理增值的重要动力,通过充分应用审计结果,及时检验审计结论,真正发挥审计在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多元优势。首先,要以文化艺术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前提,通过明确文化艺术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推动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规避有机融合,构建风险防范、运行维护等多层次审计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其次,为全面提升审计效能,需要以审计全覆盖为指引,充分关注文化艺术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及新服务,积极调险管理导向,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与企业治理的协同机制,进而实现文化艺术企业发展风险的有效识别与及时化解等目标。最后,为真正实现审计价值增值的理想成效,需要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对文化艺术企业发展的实际影响,通过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治理体系,采用多种措施和科学方法,实现有效防范风险、促进管理增值等目标。

3.3创新审计技术,提高企业风险控制与规避的精确度

在科技强审环境下,要坚持以智慧技术应用为基础,通过构建文化艺术企业内部审计框架、建立智慧化审计分析体系,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效能,促使文化艺术企业审计从传统、单一的监督职能向智能化审计升级。其一,要利用数据支持系统完整获取文化艺术企业的审计疑点、审计数据,自动收集、智慧处理企业审计数据,充分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空间,全面提升审计结论的完整度,增强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其二,要依托智慧审计平台,构建动态识别、及时感知与科学预测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通过将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融入文化艺术企业审计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增强企业管理数据分析处理的灵活性,实现企业经营风险实时感知、科学预警及有效处理等多元目标。其三,要以审计价值链为指引,积极适应审计对象数据化趋势,通过建立包含审计数据、业务及内部管理等多种功能的数字平台,实现审计与企业业务、财务及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

4结语

审计是促进企业增值的关键手段,也是应对复杂时代环境,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在文化艺术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环境下,文化艺术企业的审计范围、要求及内容得到持续扩展。因此,在审计视角下,为充分做好文化艺术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与规避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行业实际,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战略、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有机融合,通过积极开展风险评估、经营监督和问题改进等活动,更好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实现文化艺术企业风险实时识别与有效化解的理想成效。

参考文献

[1]谢康,吴瑶,肖静华,廖雪华.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6(2):133-148,188.

[2]李雅楠.不舞弊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敏感度[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63-66.

[3]梁芳,王小鹏.我国企业海外油气开发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以A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17(4):75-78.

第4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一、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信贷业务的目标客户分析

不同等级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差异较大,2012年,全国5A级景区平均接待量为425.17万人次,4A级景区平均接待量为68.58万人次,3A级景区仅为30.02万人次。根据企业周期理论,结合景区平均接待量,大致可以将旅游景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我们认为:3A级及以下景区可视为起步阶段景区,4A级景区可视为成长阶段景区,5A级景区可视为成熟阶段景区。4A级及以上景区声誉效应显著,周边的交通已经较为便利,也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消费客户群,经营收入也较为稳定,同时经过较长时间发展,企业管理较为规范,财务实力较强。对于这类企业,银行可以采信的财务数据较多,对风险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的目标信贷类客户应定位在经营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企业。

二、旅游景区类企业客户独特的风险特征

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大多经营的是稀缺性的资源或独具地理位置,因此它们自然的与政府联系密切。因此,存在以下风险:

1.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旅游景区类企业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不同资源对应不同行政机构,最直接的管理部门为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从而造成某些景区的产权不清晰,也造成缺少合格的抵/质押物。

2.承担资源保护、文物维护等职能的景区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一旦政府补贴政策发生变化,就会影响经营收入。

3.一旦有民间资本控股或参与,股权结构就更加复杂,易存在利益输送及关联方侵占资金的情况,且信息透明度差,财务报表失真。

三、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信贷客户的相关建议

鉴于旅游景区类企业的风险特征,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景区类企业信贷业务时,选择景区收费权质押融资。

1.采用景区收费权质押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法律风险:《担保法》第七十五条第(四)项关于“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这一规定,虽然为新型质权预留了可以出质的空间,但却未明确规定新型质权出质的法律条件,从而使新型质权出质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一是:新型权利范围不明确。二是:法律没有规定新型权利质押的具体登记部门。传统质权要么有权利凭证,要么有特定的登记管理部门,而新型质权则难找特定的登记管理部门。由此可见,以包括景区收费权在内新型质权为标的出质,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2)经营风险。以景区收费权出质,对于银行来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一是价值评估难,二是质权实现难,三是第一与第二还款来源的高度叠加,银行信贷资金的偿还依靠景区客户的经营收入,而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景区经营收费,所以以景区收费权质押使得第一和第二还款来源产生高度叠加,当景区经营不善或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景区收费收入减少,收费权质押保障的功能相应降低。

2.景区收费权质押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1)确保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对景区项目贷款,或以特定资产收费权支持融资用于景区范围内综合配套等新项目建设的,必须确保项目取得合法有效,相关施工建设手续完整齐全。

(2)合理确定贷款总量及期限。贷款总量应考虑按景区未来5~10年可用于还贷的经营净现金流现值进行控制,或按其上年度经营收入的3~5倍控制。景区建设项目贷款或特定资产支持融资期限原则上控制在5年(含)以内,最长不超过10年(含),且贷款到期日至少早于借款人对景区经营期限终止日3年。可以考虑采取按月或按季分期还款方式,对经营季节性突出的景区,应根据景区经营现金流特点,合理确定分期还款计划,避免集中还贷可能产生的风险。

(3)严格落实景区收入账户监管,防止资金挪用和分流。景区收入是还款的主要来源,必须要求借款人在银行开立景区收费专用账户,所有景区收费收入应进入该账户,接受严格的监管,确保银行有权从该账户中直接扣划景区收费收入。

(4)落实景区收费权质押担保及其他保障措施。

第5篇

一、旅游公司经营特点分析

改进提高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全面分析旅游公司经营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旅游公司经营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公司经营涵盖范围相对较广

旅游公司在经营管理领域方面,涉及到吃、住、行、游、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旅游公司来说,属于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涵盖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经营管理、旅游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经营业务,财务管理内容也非常多。

(二)旅游公司的业务活动往往具有季节性

对于旅游公司来说,业务往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这也决定了旅游公司的旅游业务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因此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特别是投资活动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管控方面,也应该充分考虑旅游公司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控制。

(三)旅游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的风险问题较多

旅游公司在内部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也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隐患,需要旅游公司在内部管理中应该格外警惕可能发生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各类潜在风险问题。

二、旅游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旅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薄弱

有的旅游公司财务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一方面旅游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合理,对财务管理等核心管理工作还没有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另一方面,针对旅游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有的旅游公司重视不足,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造成了旅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缺少针对性的指导。

(二)旅游公司的筹资规划不科学

筹资、融资对旅游公司的经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筹资、融资管理不当,不仅容易影响旅游公司的发展壮大,甚至会导致旅游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甚至是现金链断裂的风险,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目前,很多旅游公司特别是中小旅游公司在筹资规划管理中都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筹资方式过于单一问题突出,资金筹措主要来源于公司的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不仅筹资成本较高,而且也非常容易发生筹资风险问题。

(三)投资不合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

目前,很多旅游公司在自身的经营发展策略上,都采取了多元化经营发展的战略,以避免单一经营模式可能造成的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在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不少旅游公司对外部市场环境分析论证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问题,特别是有些旅游公司对市场上一些投资热潮盲目跟风,有的甚至在并不擅长的影视等领域大规模投资,?O易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旅游公司财务管理改进对策研究

(一)明确旅游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

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应该根据旅游公司的行业特点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科学的制定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求。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坚持资金合理配置,按照旅游公司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情况等,通过深入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对资本结构以及资金配置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收益风险均衡的原则,加强对旅游公司的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等风险的分析控制,并通过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以及预防等,以确保财务预期成果的顺利实现。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在财务管理方面,应该加强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在全面掌握有关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

提高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防范旅游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基础工作就是应该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司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重点是旅游公司应该按照公司现有的组织框架,遵循分权管理与制衡性统一的原则,对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框架进行优化完善,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方面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突出重点改进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

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围绕公司的融资、投资、预算、收益分配等重点工作来开展,以财务管理促进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在旅游公司的融资方面,应该全面考虑分析旅游公司的融资风险以及融资成本,谨慎的确定旅游公司的融资方式,应该适度进行银行贷款融资,稳妥地发行公司债券,积极吸收直接投资,以及探索上市融资等方式,扩大旅游公司的资金来源。在投资方面,应该全面的分析旅游公司的现金流情况,按照旅游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等,合理的制定旅游公司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策略。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既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也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项目,谨慎选择高回报率的长期投资,以免旅游公司出现资金链风险。在预算管理方面,关键是应该坚持利益兼顾、合理分配的原则,按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预算计划的制定,并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控制开支,降低旅游公司的运营成本。在收益分配方面,应该综合考虑旅游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公司的投资、经营、职工等方面的实际利益诉求,合理的制定旅游公司的收益分配方案。

(四)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水平

风险防范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旅游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应该将风险防范控制作为重点,运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应该依靠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有关数据信息的收集、传导以及处理分析的能力,准确的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等多方面的情况,加强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各项隐患。另一方面,在财务管理开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财务稽核,对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常规稽核或专项稽核,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完善对策。

第6篇

产业投资又称为实业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收益,以货币购买生产要素,从而将货币收入转化为产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指一种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方式。

产业投资机构要求参与管理,协助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及营销战略规划,评估投资和经营计划的时间进度,销售和财务预测的合理性等一系列方案。中国的产业投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业投资,以风险投资公司为代表的投资主体所关注的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另一类是传统产业投资,目标是风险性较小、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金融服务平台

“国力增长一定是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投资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只有经济发展了,投资才能赚钱。投资市场一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样才能健康、稳定发展,才有可能长期获得较好的收益,才能提高国民的财富。”亚盟产业集团董事长白彬先生在“助力产业投资·创新服务未来”分享会上表示。

亚盟产业集团创建于2000年6月,下属金融、社区、传媒、人才四大元素资源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营销通路、媒体、人才的四大核心支持,也为家庭提供投资理财、消费优惠、生活资讯、工作就业的四大基础服务。亚盟资本管理集团隶属于亚盟产业集团,是专业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拥有专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团队,建立了“稳健为核心”的投资业务管理标准,在国内首家大规模开设“理财中心”门店,并了国内首个“职业投资人作业标准”。

从美国市场来看,第三方理财机构已经占到了财富管理行业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的第三方理财市场仍然不足5%,也就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第三方理财市场将会呈现出几何式增长。这一行业将出现洗牌,一些中小机构可能会逐步淘汰,也给大品牌机构带来了机会。

“我们立足建立最好的金融服务平台,专注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与中高端家庭理财,个性化的品牌服务奠定了在投资界的权威以及良好的企业形象。”白彬说道,“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个人财富管理商与企业投资融资平台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看好哪些产业

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民间资本投资企业的市场比重逐年增长,国家发改委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为民间投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和法治环境。白彬介绍,亚盟于2012年上半年开始启动产业投资模式,目前投资领域集中在连锁经营品牌、能源、交通、生态农业、旅游、矿产、房地产等七个实体经济领域,其中大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吻合。白彬表示,投资方向将始终围绕着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展开。

白彬认为,旅游产业和商业地产蕴涵着很高的投资价值,旅游地产、医疗旅游也前程似锦。旅游地产指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建的、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置业项目。旅游地产市场基本呈现“一级城市靠地产,二、三级城市靠资源”的态势。而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健管家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目前全球医疗旅游人数已经上升到每年数百万以上。

作为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书法篆刻家高式熊先生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地位正在提升。白彬也十分看好文化产业的投资价格和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从广义上看,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因为政府的支持与推动已成为朝阳产业。

中国各省区市文化产业竞争明显增强,东、中部地区仍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区。而上海市希望文化产业为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并创造经济价值和塑造城市形象。经过多年的成长和积累,上海文化产业已位居全国前列。借此东风,亚盟资本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于9月份在上海进行研讨,随之确认文化产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如何控制风险

投资就会有风险,怎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白彬介绍了亚盟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模式。作为国内第一个对外公布投资作业标准的品牌,亚盟通过五重风险控制体系、透明化投资过程、第三方财务监管、为职业投资人提供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控制和平衡投资风险,实现对普通投资者最大的保障。

控制风险的核心就是控制成败的“概率”,亚盟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成功概率。首先,经营团队以“持股”形式对业绩全面负责,即责任分担,权益分享。其次,设立“止盈止损”标准。通过此标准,再次降低亏损风险。再次,投资不是赌博,亚盟奉行“同行业的多篮子投资”模式,以便更好掌控投资风险,降低亏损概率。跨业多篮子投资很难计算概率,不能较好的控制。最后,对实体行业进行“股权投资”。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民间借贷需求日益旺盛,有消息称发改委将大力支持民间贷款。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

在民间借贷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正式的中文译名是“人人贷”。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P2P网络借贷也存在着风险,包括参与者的信用风险和网贷平台自身的风险。白彬指出,民间借贷影响民间借贷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诚信缺失的问题,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由于人人贷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问题,一向重视风险控制的亚盟早已退出了人人贷市场。

第7篇

关键词:地产项目;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方法

一、优化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工作

在进行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应从设计方案入手,提高其方案设计的性价比。根据地产项目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量估算与造价估算。同时在经济与技术两项指标下进行方案的初选。再结合地产项目工程能筹集到的资金量进行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在设计与预算管理两者间寻求平衡,联合地产项目工程建设设计人员与预算管理人员一起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以保证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技术水平达标,经济效益高。在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中,要对施工地区的工、料、机械与市场价格进行调研。了解地区的价格信息,并根据市场的工艺付费标准,形成一个价格体系。考虑到每个地产项目的工程建设成本中,其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占去了总工程款的一半以上。所以在成本控制中,材料费控制决定了整个成本控制效果。在保障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市场的平均价格,以甲方供应或者甲方控制的方式进行材料的选定。当然在材料的采购中,也要发挥地产项目的规模优势,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材料供应,并且可以考虑从长期合作的商家处拿到更为合适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地产项目的投资商,应对地产项目需要用到的所有材料进行以时间为轴线的价格变化研究,按工程进度,从价格最低点买入,进一步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二、合同条款与工程变动的处理

对于地产项目来说,由于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机率遇到合同条款变更工程产生变动的情况。一方面地产项目的工程建设方应对施工合同中的条款进行细节上的推敲,提高合同的准确性,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预估,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设计时的笔误,或者需要对控制点进补测,以及其它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都会造成工程变动。如自然与社会原因造成的施工变动,施工过程中的工期进度未完成,施工时遇到未考虑到的地质条件改变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量的准确性。此时在工程建设的成本管控工作里,应逐条细算工程变动后将产生的费用支出,并因地制宜进行工程上的安排与优化。提高整个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针对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工程变动后的工程施工安排问题。

三、施工组织工作

在施工组织中,应对施工的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衔接,施工管理中的协作精神等都要进行管理。施工组织工作必须建立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以此体现施工工作的经济性。所以在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施工组织工作初始,就给员工一个成本控制的目标。要求全体企业员工参与加入到工程建设的优化中来。实行成本责任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根据工序流程进行审核与后续施工。进而明了施工组织中的责任范围,发现实际上的施工与计划中的施工是否存在差异。出现差异时,要系统性分析其成本超出的原因,并进行纠正。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其控制重点在于动态化的监控与及时的纠正。只有不断地进行循环,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在施工组织工作中,发动全体员工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就可以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减少项目无效支出,提高施工的有效性。当然,在施工组织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应坚持成本最低化这一原则。由于地产项目的工程建设是执行项目经理制。所以项目经理要对每一个工程里的每一个工序制订出一个成本优化指标。其成本优化指标应与成本核算指标相一致,且体现细节处的精确性,体现整体上的配合度。通过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的对比,进而找出不利偏差发生的位置,对实际的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对症下药。

四、风险控制方面

作为地产项目工程部,风险控制的重点是预测风险可能发生的主因与次因。对风险的主因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如对项目实际作业中的资源消耗领用进行分析,对其价格与资源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可控成本为控制的第一要点,制订出风险控制的机制。对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预警,并以此形成一整套风险应对机制。通过制订风险控制流程,对地产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而对于已经造成了损害的风险事件,及时索赔,通过法律手段和管理程序,以谈判和仲裁等方式来要求责任人赔付地产项目的损失。

五、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

在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求各施工人员业务水平过硬,还要做好各施工人员工程施工的衔接,做好质量技术的管理,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每个从事地产项目工程建设的人员都要有一个成本节约的意识,每个参与工程建设的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而地产项目工程建设方则要立足于为工作成员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撑,为员工的晋升提供更为细致的工作记录,以此提高员工成本控制的自觉性。成本控制是所有的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只有把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人,才能有效开展地产项目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工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时,应以地产项目为中心,围绕优化地产项目施工进度,来进行成本的重点控制。当然其方法都是从现有的管理机制上进行延伸,通过各类的成本控制手段来实现整个成本的执行。责任落实到人,管理细致入微,才能把地产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黄丽莉.浅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伍颖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

第8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我国乡村旅游企业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旅游企业才逐步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村旅游企业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广大游客的青睐。然而,乡村旅游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亦暴露了出来,如何规避和降低乡村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迫在眉睫[1]。

一、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规避和降低企业因盲目投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风险的评估,提高企业投资的成功率。乡村旅游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上,在投资决策前,企业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财务风险的分析和论证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全面详实的财务风险分析,使经营者能准确的判断出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是否全面、真实,所投资金能否按期收回等问题,从而作出较为准确的投资决策。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乡村旅游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坚持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分散和转移,有效的化解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危机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将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预报,使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可及时化解企业因面临财务风险而带来的财务危机[2]。

二、经营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过实地走访了16家乡村旅游企业后发现:所有被调查企业都未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乡村旅游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混乱,没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划分,经营者即为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账款不分离,使管理者完全凌驾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之上,长此以往,制度就形同虚设,无法发挥监督制约功能,给企业带来了财务管理风险。此外,乡村旅游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未编制各类财务计划,使得企业在运作期间无参照和考量的指标,不能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进而制约了资金的流动,使企业存在财务经营风险[3]。

(二)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

乡村旅游企业在聘用员工时,侧重选择自己信任度较高的亲戚、朋友作为其员工,招聘渠道没有拓展到人才市场,致使有能力,懂服务,会业务的人才进不来。即使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企业吸纳了有实力的人才,也因不适应企业的文化与环境而离开了企业。因此,乡村旅游企业现有员工大多为经营者亲属或当地妇女,这些人员因未接受过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不懂服务技巧,导致游客流失严重,长此以往,乡村旅游企业将渐渐失去已有和潜在的游客群,导致企业未来市场存在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入,给企业带来财务经营风险。此外,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同时担任财务管理者的角色,所聘用的财务从业人员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无法有效的预测和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低估企业存在的危机,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旅游企业过于注重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发展速度的提升,忽略了企业自身内涵的建设和品质的提升,企业经营者缺乏危机感,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不注重信息的获取,不主动、积极、系统的评估风险,在投资、筹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将财务风险的防范提升到整个企业统筹安排的高度考虑,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预测、评估、控制和管理,致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多风险和危机。

(四)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弱

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受外界环境、季节性的影响较大[4]。经济发生波动、市场失去调控、政策发生改变、资源出现调整等都会使乡村旅游企业面临风险。尽管上述因素均来自于企业外部,但由于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且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对于企业而言难以准确预测,也无法进行干预使之发生有利改变,因此,都会对置身在该环境下的企业的内部运作、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五)收益确认缺乏合理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乡村旅游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编制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财务预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有效监控财务的执行情况,期末就无法准确衡量企业的盈亏,影响乡村旅游企业收益的确认。收益的确认不仅关系员工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着企业后期资本价值的增加规模。因此,收益确认不准确致使乡村旅游企业在进行后续投资时面临投资风险。

三、加强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乡村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财务计划的编制和成本的控制,确保流动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此外,应明确管理者、经营者权责,强化财务职能部门的监控,确保账款分离、账账相符,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要求和程序,确保经济活动的有序、规范开展,实现乡村旅游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

乡村旅游企业应“引进去、走出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引进去”要求聘用一批服务意识强,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善业务、知市场的员工,共同经营企业,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走出来”要求加大企业员工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员工的业务技能进行量化考核,使企业员工形成竞争意识,居安思危,从而完成“树人”到“树企”的过度,规范企业管理,规避和降低企业各类风险[5]。

(三)规范收益的确认和分配

收益的确认和分配关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收益确认时,应结合企业当年的财务预算,准确核算企业的盈亏状况,对盈亏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做好下一年计划。同时,企业应根据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情况,结合相关考量指标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分配方案,从而保证利润分配的公正、客观性。

(四)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仅要从管理者入手,强化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管理层的风险防范能力,还应深入到经营者、财务人员、普通员工,在纵向层面是形成合力,提高警惕,时刻关注和识别潜在风险,加强企业管理,确保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性,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乡村旅游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生产经营期间,企业应注重财务的计划、核算、控制和审核,强化财务预算的控制,加大财务执行监管力度。同时,企业应结合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出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的应急预案。日常经营中,注重企业储备金的提取,有效盘活流动资金,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哲侠.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中国商界,2013:64.

[2]宁晨希.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3

[3]杨静海.谈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旅游纵览月刊,2014(12)

第9篇

 

1998年,旅游业被中央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激发了旅游投资的热潮。根据2003年统计数据,中国旅游业吸引海内外投资的总规模已达到8 600亿元,其中,宾馆饭店等住宿设施投资规模为6 400亿元;景区景点开发为1 000亿元;旅游车船、文化娱乐、旅行社等1 200亿元。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调动了各方面投资旅游的积极性。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在2005年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上表示,2010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累计达到19 000 亿元,2020年将超过60 000亿元,在未来5—15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总量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伴随着旅游业投资的热潮,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投资中出现了投资热情与投资回报背离,宏观发展趋势与投资企业微观收益背离的怪圈。旅游投资失败案例的增多说明作为大投入大产出的旅游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 

 

二、旅游投资项目的特点 

 

旅游投资项目是为旅游活动或以促进旅游目标实现而投资建设的项目,从建设内容可划分为景区景点项目、饭店建设项目、游乐设施项目、旅游餐饮项目、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旅游交通建设项目、旅游培训教育基地项目及其他辅助项目等。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项目不同于其他投资项目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关联性。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和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某一种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其他配套服务的支持。因此,旅游业某一领域的投资必然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受其他领域投资的影响,否则,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对其他配套服务的依赖,成为旅游投资项目无法自主控制的重要风险。 

2.敏感性。旅游业的敏感性是指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影响旅游业的因素很多,既有行业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其中,许多是企业不能预料和控制的,如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主要指旅游文化消费)的变迁、战争等。这也使得旅游投资具有了很大的风险。 

3.专用性。旅游投资不像工业投资那样可以随意转产,它的投资一旦形成,若无人使用,其产品价值就不能转移而被消费,容易成为无法回收的沉淀成本,退出门槛高。越是有特色的项目,越是不易改变其内容与功能,或者改变内容与功能的成本代价过高,给风险转嫁带来困难。 

4.季节性。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淡季资产闲置浪费,财务上入不敷出,旺季资产又常常超负荷运转;旅游资源的功能也受到季节性的限制。 

5.依托性。旅游投资项目依托性强,紧紧依托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1)经济环境。一是受旅游市场依托,也就是受旅游资源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双重影响;二是受旅游产业依托。(2)社会环境。旅游项目受到旅游政策、旅游法规、文化氛围和和平稳定的环境影响。(3)自然环境。目前,我国的旅游投资具有很强的资源导向性,要充分考虑到所在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考虑地理位置、选址是否合理等。 

6.投资额大、回收期长。旅游的属性和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项目具有投资额大的特点。旅游景区景点项目属于资源依托性强的旅游产品,如果把旅游资源的价值考虑在内,旅游业就是高投入的产业。特别是随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旅游活动带来的外部性需要企业来承担,势必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额。旅游产品消费又具有不可储存性、非完全排他性、临时使用性、节律性等特点,消费额度有限,回收缓慢,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7.市场导向性。旅游项目投产后的运作和企业一样,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一方面,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具有非常多样化的细分,希望一个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的需求,这对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旅游者市场需求趋向是动态的,特别是处于快速致富的过程中的中国,游客需求在快速转换之中。特殊性需求要靠敏感的市场洞察力才能发现和把握,才能适时地推出适应需求的产品。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失去产品消费的主体,从而产生投资风险。 

 

三、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 

 

旅游项目投资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我们要具体分析各种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就要从项目投资进行分类分析。根据投资者能否直接控制可将旅游项目投资风险划分为项目环境风险和项目核心风险。项目环境风险是指那些对所有的旅游投资项目都产生影响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与市场的整体运动相关联。企业无法直接控制此类风险,但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其损害程度。项目核心风险是发生于个别项目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来自于投资项目内部的微观因素。企业可以控制该类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或采取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法律的稳定性风险,特别是项目所在地的稳定性。旅游业是典型的敏感性产业,旅游活动又是通过旅游者从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移动才得以实现的,投资项目所在地政治环境不稳定将给旅游者等市场主体带来顾虑和阻力。 

(2)经济风险。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生活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和档次。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人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之后,才有可能选择旅游消费,这决定了旅游投资项目未来的市场需求状况。经济环境应是旅游项目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因素。 

(3)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风险。市场利率决定投资项目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成本,最终决定项目的赢利水平,并对投资者是否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旅游项目中、投入到什么类型的旅游项目中以及投入的程度等起着根本性作用。 

(4)自然风险。这是指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如环境污染和自然景观的退化,旅游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超标准等。许多旅游项目对自然环境有很高的依赖性?熏特别是休闲、疗养、观光类项目,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质量对旅游投资项目有直接的影响。 

2.项目核心风险 

(1)主要内容 

①完工风险。存在于旅游项目建设阶段。主要表现在为:项目工期延长;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由于种种原因使项目可能迟迟不到设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在极端情况下,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问题,项目完全停工放弃等。 

②设计风险。指旅游项目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使项目的主题、策划或布局存在某些缺憾。旅游资源越独特,价值越大,吸引力越大,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真正构成游客吸引力的,是产品的吸引力。在这个结构里,资源如何转化为产品,是旅游产品设计的关键。设计风险将直接关系到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持续性,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对旅游投资项目影响深远。 

③管理风险。旅游投资项目承包之后,一般由项目管理师全权负责。项目管理师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尤其是管理师个人的风险偏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项目建设的风险。因此,项目投资者和管理师都应具有优化配置(即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并协调和充分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和资源的能力。 ④市场风险。指旅游投资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市场的适应情况。由于旅游投资项目自开始时的市场分析到建成后进入市场,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差,当初的市场分析是否符合现在的情况、目前市场竞争状况、旅游者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对旅游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造成影响。许多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时轰动,建成后经营惨淡?熏就是市场风险的一种体现。

(2)影响因素

旅游项目核心风险受到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性。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企业思想准备不足。旅游项目投资比其他产业的项目投资具有更大的风险性,作为投资企业,认识与了解这些特征是其进行投资以及风险规避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一些企业在进入旅游投资领域时,看中的只是旅游投资中有利的一面,如易产生轰动效益、品牌效益,科技含量不高,进入行业的门槛低等,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投资是一个关联性强、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在资金准备与人才准备上严重不足;②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旅游项目投资一般数额较大,如果未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充分地研究分析,一旦失误后果严重。可行性研究是旅游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它以项目建议书为基础,针对拟建项目,从项目建设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内容包括旅游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开发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优化等。这是一个由粗到细的分析研究过程。可行性研究的欠科学性是造成决策上的失误的重要原因;③创新观念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类同的其他企业的竞争,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旅游企业也需要注意推向市场的产品是需要升级、换代和更新的,是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这就要求在观念上必须有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品位,通过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循守旧是导致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

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①关联企业的影响。旅游投资项目的开发需要投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的参与和配合,其他参与方的资信状况、技术和资金能力、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及其变化都会对项目的成败产生影响。②竞争对手的变化。与食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消费不同,旅游消费的可替代性很强,同类产品的竞争和不同产品的竞争同时存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对手的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自己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使产品缺乏竞争力而缩小市场,造成盈利下降。

四、加强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对策

鉴于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企业的不当行为会导致风险加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观念和方法等对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产生对策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良策。

1.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与其报酬是成正比例的。如果对风险一概加以排除或逃避,就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因此,投资者应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不仅要从理论高度认识到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且还要从旅游投资项目本身特点角度进行探索;对项目投资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外部环境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摸清产生风险的各种要素,寻找风险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克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提高企业综合决策水平。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旅游企业不仅要认识风险,还要学会正确识别风险。这就需要投资者周密地分析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剖析企业投资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及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同时,应科学地估量风险的大小,掌握风险的程度,包括各种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发生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对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通过风险估量,为今后投资风险决策、预防和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准确依据。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首先,旅游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投资状况的各项投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其次,旅游企业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旅游企业内部应建立规范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和投后管理程序。规范科学的内部运行程序是及时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重要保证,用程序化、规范化防止盲目投资和偏颇。

4.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旅游企业控制和处理投资风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二是分散法。即通过旅游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旅游企业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旅游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旅游企业可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风险准备基金等。

第10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影视行业;风险控制

影视行业隶属于现代服务业中文化创意类子行业,在国家经济“十三五”规划中被视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视为经济发展和业务开拓的“新蓝海”。但该行业内企业规模小、资产轻、淘汰率高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大力发展影视行业授信的同时,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困境。本文在梳理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归纳出该行业的风险特征,并据此提出适应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风控模式。

一、国内影视行业基本现状

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业内惯例,本文从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剧三个维度来衡量影视行业的市场规模。整体来看,影视行业近年来呈现出从千亿级别向数千亿级别规模迈进的趋势。一是电影票房收入迈入“450”时代,单片票房记录不断刷新。自2001年《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发行放映改革全面展开,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296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票房总额累计达3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预计2015年全年内地电影票房市场有望突破450亿元,未来几年还将保持中高速的增长,2020年电影市场预计将达到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80亿元),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与不断扩大的电影总票房相适应,单片高票房记录被不断刷新,今年七月份《煎饼侠》、《捉妖记》等以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受到市场追捧,创下了单周票房1.77亿的电影史上最高纪录。三是网剧迎来爆发式增长,话题剧层出不穷。近年来,网络剧以其方便、快捷、可互动的特点,广受年轻网民亲睐,发展迅速。如《盗墓笔记》登录爱奇艺平台后,观看剧次已达10亿级别,引发正版剧付费热潮。同时,除了专门制作的网络剧,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与电视台同步播放电视剧,也可以取得一石二鸟的收获。如在湖南卫视播出以来收视率超越其它众多黄金强档的电视剧《花千骨》,截至10月在相应视频网站上也同样获得150亿次的超高点击播放量。2014年网剧市场规模约15亿元,预计2017年网剧市场规模可达200亿元。

二、影视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受益于国民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的增加,社会消费结构逐步向教育、科技、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从历史数据来看,影视文化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仍能体现出较强的抗衰退性特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影视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调节与逆势而上的逆周期特点,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行业发展进入历史性机遇期

国家政策持续利好。2014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颁布关于文化产业的系列政策性文件、行业法规及财税实施细则,整体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互联网助推行业发展。互联网+为影视文化行业注入新的动力,提供了包括:热门IP、线上销售、股权众筹、BAT、网剧平台等全新的发展方向,全行业正在加速向互联网渠道迁移。资本追逐热情高涨。2014年是影视文化产业并购的井喷年,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投资热情延续到2015年,截止2015年6月末,影视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5起,涉及金额约250亿元。

(三)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电影制作及电影发行领域长期存在格局分散,单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2013年,电视剧内容制作公司TOP10占据市场规模整体的47.7%,占据制作集数的15.67%。进入2014年之后,伴随着电视剧市场作品数目的收缩和渠道对视频内容的投资收益比考量的提升,市场的集中度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全年,前8大制作商的制作集数占到整体的11.20%,较2013年提升7.2%,但整体仍较为分散。随着行业内并购热潮的持续升温,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80%以上的资源会掌握在10%的影视企业中。目前如华谊兄弟、上海文广、华录百纳、光线传媒等行业龙头已初具规模。

(四)跨界延伸和互联网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IP多元衍生趋势下,影视企业纷纷拓展业务布局,向游戏、文学、动漫等领域延伸,从单一化的影视制作公司转向为打造多元化影视传媒集团。2014年,以跨界延伸为目的的文化产业并购案达到159起,涉及资金达到1000亿元。

三、影视行业风险特征

(一)监管风险格外显著

目前,国家对具有意识形态特殊属性的影视行业的监管较为严格,电视剧市场未完全市场化,仍受政府调控和管制。2015年电视剧市场由于受到“一剧两星”政策影响,投放量整体下滑。某新三板挂牌影视公司原计划发行的两部抗日剧受到广电总局整治过度娱乐化抗日题材电视剧的影响,被迫推迟发行,造成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零。这就要求企业实际控制人有较强把握题材的能力,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

(二)产品投产后现金流不稳定

单个影视作品周期较长,从启动投资到拍摄到实现销售收入并回笼资金往往需要1.5年以上的周期,且普遍存在跨期现象。在影视作品摄制和发行过程中,资金持续流出直至发行结束,而影视作品发行结束后资金的回笼往往在某几个时点发生,呈明显的间歇性。如果个别剧目未能按原定计划发行,则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现金流的紧张。

(三)风险缓释措施缺乏

影视行业,与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以创意、剧本、渠道、知识产权为其核心竞争力和主要资产。上述特征决定了影视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且资产主要体现为存货及应收账款(平均占比超过60%),因此无法提供房产或其他资产作为抵质押物。存货主要为影视剧、在制剧目以及剧本,其变现渠道单一,评估价值难以把握,作为风险缓释手段效力偏弱。应收账款相对质量较好,但又由于下游电视台处于强势地位,不愿配合操作而无法实现应收账款的封闭管理,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应收账款质押对风险的缓释程度。

(四)行业竞争激烈

影视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一是市场参与数量众多,供给面存在严重的相对过剩。我国共有制作机构数量超过6000家,每年制作的电影电视剧超过一万集(部),但真正能够实现电视台播出或院线上映的不足8000集(部),播出率仅为54%;二是盈利能力分化日趋严重,马太效应显著。高成本、高投资的“砸钱”行为,导致了“赢者通吃”的局面,在目前中国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仅有三分之一;三是市场集中度低,议价能力弱。以电影产业为例,2014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电影制片机构市场占比合计为30%,其中占比最大的中影占比仅为4%,市场集中度极低,而同期发行市场上,仅排名前两位的发行公司中影和华夏市场的占比就达到了55%。这种上下游集中度的极大不一致,使得制作企业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极大地削弱了影视作品本身的议价能力。

四、影视行业授信风险控制思路

从影视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风险特征来看,风险控制要从优选客户入手,之后再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全流程管控弥补担保方式不足。具体思路如下:

(一)关注盈利能力

借助政府平台,掌握企业历年盈利能力情况,以此实现对客户的第一次筛选。

(二)持续跟踪管理

对于通过第一轮筛选进入目标客户名单的企业,进行为期1年到2年的跟踪管理。

(三)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

要求企业质押应收账款并在授信银行开立结算账户,控制企业现金流及交易流,把握实质风险。

(四)依据企业需求定制授信方案

依据企业实际需求不同可以将产品细分为影视制作贷款、并购贷款、项目配套流动资金贷款等,满足企业的多元化资金需求。

五、商业银行影视行业授信风控模式建议

根据影视行业特点,建议对客户采取“锁定范围、名单准入、分类管理、注重现金流量、深化行业龙头”的风险控制模式。

(一)采取“试点式”区域选择策略

无论是关注盈利能力、持续跟踪管理还是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都必须以充分了解行业,充分了解企业为前提,因此在区域选择上,不宜大范围推广,建议首先要借重区位优势,以影视行业集聚区为试点开展授信业务,例如率先在大部分影视企业总部云集的北京、上海以及产业链完善,云集全国90%以上影视企业的横店地区试点开展业务。

(二)实行“名单制”管理模式

依据企业历年获得的纳税返还规模制定基本准入标准,原则上准入上年纳税额超500万元客户,重点支持处于上市关键阶段的企业。在准入基础上,再按企业规模、过往作品、或有负债、实际控制人四个维度对客户分类,并提出差异化的授信支持意见和业务合作方案,最终形成目标客户名单。

(三)尝试以非标准化应收账款质押作为风险监控手段

影视制作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影视剧播放权销售收入。其下游通常为省级卫视等优质企业,普遍信用良好,付款实力有保障,但普遍谈判地位较高,配合度较低,配合企业依照商业银行现有标准应收账款质押流程操作几乎无法实现。商业银行可考虑在充分判断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和把握实质风险基础上,通过接受非标准化操作的应收账款质押+约定以指定银行账户为唯一回款账户的方式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监控。

(四)形成以“关注盈利能力+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的全流程管控为主要风险缓释手段的的审批模式

以“关注盈利能力+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为风险控制核心手段,根据历史盈利情况筛选客户,采用现金流+交易流监控控制掌握企业经营动向,在传统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上以非标准化应收账款融资为主要风险缓释手段,影视文化专项资金奖励返还作为补充还款来源,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影视文化行业金融服务的发展。

(五)试水“商行+投行”“、表内+表外”综合融资服务模式

基于在增发、并购过程中存在“融资”“融智”需求的已上市影视企业,商业银行应考虑使用并购贷款、并购基金、定增基金、员工持股计划等多元化产品,充分发挥表内资金及理财资金募集优势,通过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合作,搭建基金架构,为已上市影视公司资本运作提供结构设计、融资支持等专业化服务,提高重点客户的产品覆盖率。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性融资服务,提高客户黏性,加深对客户整体情况的了解,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作者:郑胤冠 单位:中信银行杭州分行风险管理部

参考文献:

[1]郦彬,孔令超,朱俊春.国信证券新兴消费业研究系列之二:影视消费业,看似成长,实为周期[R].2015(08)

[2]徐艺.国联证券传媒娱乐研究报告[R].2015(11)

第11篇

【关键词】 房地产业 台儿庄运河古城 项目建设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房地产业,是一个盈利水平较高但因较高的不确定性而同样有着高风险的行业。房地产项目因投资额度高、投资周期长,涉及的风险既广泛且复杂,而且很容易受所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情况的影响,难以预测未来市场走势而存在高度风险。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缺少对其项目的系统管理,故而许多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形普遍存在于房地产项目中,这进一步导致了项目盈利能力的下降。另外,房地产投资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短板,如资金筹措难、交易纠纷多、变现能力低等。以上因素导致了房地产投资的成败存在不容忽视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风险,根据主客观情况,估算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图最大限度把握和防范风险。本文将结合“台儿庄运河古城”这一文化产业型商用房地产项目的具体情况,应用风险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对目标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定性定量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最后提出成本、质量、工期、技术方面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台儿庄运河古城项目概况

台儿庄运河古城项目属于产业型商用房地产项目。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台儿庄镇月河(古运河)上游古繁荣街、箭道街及周边区域,坐落于枣庄市台儿庄区。台儿庄古城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珍贵承载体,至今仍保留有相当存量的遗存,世界旅游组织誉之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是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世界上第四座重建古城、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本项目风险集中阶段为项目建设阶段。

二、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

为识别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必须填列项目初始风险清单,并从中找出影响本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项目建设阶段主要风险可归结为成本风险、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和技术风险四类。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分解清单见表1。

三、项目建设阶段风险评估

为确定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项目有何种程度的影响,现将已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构建风险判断矩阵,对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评分,即由公司从参与建设的各部门,依照适宜的比例抽调业务骨干,对所列风险进行评分。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对已分类的风险因素与其对应因素作比较,根据该因素在项目中的重要程度来计分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权重,结果详见表2、表3、表4、表5、表6。

从表7可见,本项目建设阶段主要风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成本风险、工期风险、技术分险、质量风险。对各类风险因素对应的子因素进行排序,可确定项目建设阶段的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风险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材料价波动、自然灾害、方案工艺、合同疏漏、承包商、生产力不足、新材料失败、设计原因、人员素质、组织不力、安全事故、材料问题、设备条件。其中,高风险包括材料价波动、自然灾害、方案工艺、合同疏漏;中风险包括承包商、生产力不足、新材料失败;低风险包括设计原因、人员素质、组织不力、安全事故、材料问题、设备条件。应根据此排序进行定性的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工作,采取有力、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风险。

四、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的分布和权重。下文将针对表7所示的风险因素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初步风险应对措施。

1、成本风险控制措施

一是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控制措施。由表7可见,材料价格波动因素在整个项目建设阶段占据了最高的权重。引起建工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有许多,作为开发商来讲该部分风险无法控制,但却可以规避,例如进行风险转移、选择施工的时期错开价格高峰、在价格低谷时期囤积原材料等。二是设计上存在的风险并不大,只需合格的设计者对设计方案保持谨慎的态度便可应对。三是控制合同风险的措施,主要是对投标人进行严格的资格预审,招标文件和相应的合同文件应认真编制。利用履约保函、质量保证金等适宜经济手段,对呈报承包商进行有效约束,确保其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行为合法合规。

2、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一是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制定安全综合管理方针。二是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由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企业标准、操作(检验)规范、其他支持性文件和运行记录构成的整合型文件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设计开发、材料、零部件、工艺、检验、计量、设备等过程,各专业质量控制系统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责任工程师,对各生产环节的质量负责。在每个专业领域,公司均指派一名副总工程师担任负责人,协调和监督各专业质控系统责任工程师工作。三是对质量控制工作开展预先策划。对重大项目、高难度项目由专业的质量工程师会同有关设计、工艺、生产技术人员编制专题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计划规定了不同生产阶段材料、零部件、生产过程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质量检验和记录要求。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有效降低了质量失控的可能性,提高了质量控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四是按照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特性要求配备充分的专业检验检测设备,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规定、图纸要求,采用严格的检验检测手段,从前期设计、原料入库到成品完工进行全过程检测,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3、工期风险控制措施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涉及的环节多,项目干系人不仅多而且关系复杂,有投资商、开发商、承包商、供应商、银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等。期间若某环节出现突发状况,将会不同程度上对项目的进度推进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目标工期可能因此滞后延迟。所以,在协调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时应采取适宜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一是与政府、银行等机构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建立稳固的关系并进行良好的沟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协同工作,保证信息流畅准确地共享和传递,最大限度削减项目面临的阻力,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二是巩固并加强项目相关方之间以及项目管理团队内部的有效协调沟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项目相关方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以预防和消除误会、保持伙伴关系,是项目按计划进行的保障和前提;协调调配项目相关方可调用的资源、集中优势是项目按计划进行的保障和必要手段。三是与承包商、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建立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只把承包商、供应商当作履行合同的一方主体,而且应与履约能力强、重合同守信用的承包商、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伙伴关系,充分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4、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本项目的技术风险为技术使用风险。房地产建设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对施工人员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协调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尽可能避免建设时对当地居民的干扰,以及建设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长期损害,是项目组不可回避的难题。一是为降低建设时对施工人员和民众的影响,应预先调查当地居民的生活规律,选用环保的原料,设计合理的施工流程,运用充足的安保措施,减少施工噪音、粉尘和交通等方面对人和环境的损害;二是为避免对环境的长久破坏,应事先调查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古镇格局,结合当地水文环境的变迁,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合理安排古镇的建筑位置和风水格局。

五、结语

本文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台儿庄运河古城”这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风险识别和评估,并且初步提出了具备可行性的风险应对措施。

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无法预测的风险,必须在决策上注重风险防范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风险综合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为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因素的影响,应采用综合治理的原则,动员多方力量,合理分配风险责任,确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确保落实风险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邹吉林: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以皇家公馆项目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 叶海涛:中油山东销售公司加油站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

[3] 李健:基于市场风险考虑的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9).

[4] 刘成和:铁路桥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5] 肖玉刚:混凝土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

[6] 李新远: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7] 杨宛聪:张掖电力工程公司生产运营系统设计与再造[D].兰州大学,2008.

[8] 郭辉:山东华能辛店电厂机组扩建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7.

[9] 杨昭: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评估[D].天津大学,2009.

[10] 孙纪友:杭州市房地产周期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09.

[11] 严锐: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D].复旦大学,2004.

[12] 李扬:西安曲江・观山悦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

[13] 殷婷婷: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研究――以枣庄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4] 郭刚: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J].新西部(下旬刊),2008(4).

[15] 朱敢平:天津地铁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研究――以天津地铁2号线项目为例[D].南开大学,2009.

[16] 黄猛: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17] 赵斌:聊高公路第三合同段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18] 区奇聪:浅谈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

[19] 张宁宁: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D].鞍山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2006.

[20] 王文忠: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

[21] 许珍等:论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与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2008(12).

[22] 董宏伟:军队院校基建营房建设风险管理研究――以某军队院校为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23] 卢汉伟等:浅析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J].科技信息,2011(6).

第12篇

(一)旅游产业景区景点建设资金数额有限,资金获取途径单一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总额为316.5亿元,但涉及旅游产业的投入仅1亿元。(分别是:玉树州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景区整治项目,投资1750万元;勒巴沟景区内道路建设项目,投资1250万元;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景区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结古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项目,投资1000万元;玉树州游客接待点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巴塘温泉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目前,对于玉树灾后旅游产业仅靠7个景点景区建设和1亿元的财政资金带动,并无其他资金获取途径。产业资金投入建设力度相对较小,建设完成后效果不容乐观。

(二)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在产业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目前玉树涉旅企业在重建资金投入方面主要是靠企业自筹或贷款,因此,签约投资额与实际投资额存在明显出入。在调查中发现,截至2012年10月,登记在册的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共有25家,企业建设总规模为111136平方米。援建协议投资金额为50813万元,签约协议金额为48286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实际累计投资资金总额仅为28300万元。在25家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建设的项目中有20家在建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其中实际累计完成投资额比签约投资额低于50%的建设项目有13家,低于20%的有6家。过大的资金缺口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

1.涉旅企业规模小,资金和经验少。由于当地旅游企业目前均为中小民营企业,普遍为新创企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经验少等不足。且当地中小文化旅游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状况差、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成为难获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

2.涉旅企业抵押难。旅游企业所得的门票收入、景区经营权等不属于所有权,仅为产权,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押,这为银行向其投放信贷资金带来了困难。而涉旅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难以评估是目前文化旅游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最大障碍。

3.涉旅企业收入稳定性差,银行信贷支持困难。文化旅游企业业务开展具有“项目性”、“季节性”的特点,例如广告、电影、电视剧拍摄、文艺活动的举行、旅游门票收入等都不能产生稳定和持续的现金回报,这给根据财务报表判断资金回报的银行借贷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信心。

4.涉旅企业投资收益周期长。(1)恶劣的环境制约产业发展。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海拔缺氧环境不仅限制了多种旅游活动的开展,而且影响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同时,高寒气候也决定了旅游旺季短、淡季长,高原环境对游客身体状况有影响,自然条件对当地发展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制约。(2)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入特点导致投资收益周期长现象。玉树地区景点景区开发,宾馆度假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旅游产业相关设施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回收慢的特点,旅游投资长期贷款项目获批困难,而短期贷款对旅游项目建设发挥效能低,影响金融机构投资积极性。

5.银行信贷管理模式的限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将信贷风险和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等挂钩,追究其终身责任。由于没有形成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而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具有资金投入大,产出周期长,利润回收慢,风险控制难等特点。因此,金融机构和信贷人员可能会产生恐贷、惜贷的情况,对金融机构支持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无形的阻滞。

对策建议

(一)多途径支持,增加资金获取渠道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的支持力度大小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地方政府应统计调研出实际需求旅游产业资金数额,对目前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向上级相关政府部门总结汇报弥补缺口的重要性,争取到更多财政支持,为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2.积极争取地方信贷支持。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当地银团沟通协商,进一步根据玉树旅游产业的特殊性,有效解决涉旅企业的“担保难、融资难”现象,建立涉旅企业融资沟通平台,拓展融资渠道。3.吸引社会优质资本投入旅游产业项目。允许信用良好的社会资本经过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后,发行企业债券;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围绕玉树地区特有旅游形式和“吃穿住行”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展开招商引资工作。

(二)建立旅游产业信贷新产品新模式

探索旅游产业融资新渠道新方式,积极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一是政府吸引国内外相关优质旅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加强对优势旅游项目的论证,评估和上报工作。对具有良好资产、良好信誉、良好资源的企业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提供便捷优惠的信贷政策和信贷服务。二是根据《企业债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争取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扩大旅游业的筹资渠道。三是积极获取对口支援城市的经验、技术、资金支持,实现依靠型发展。四是积极发展BOT(即:建设-经营-移交)融资模式、TOT(即:移交-经营-移交)融资模式、ABS(即:资产证券化)等项目融资模式,扩大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的渠道,满足玉树地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学习内地金融机构创新抵押方式

由于玉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而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有限,今后将主要以企业开发为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支流。然而企业开发由于缺乏实质的抵押物,很难在银行机构获得融资。这一情况正与福建省南靖县建设旅游产业遇到的旅游产业相关企业融资问题相同。福建省南靖联社在涉旅企业抵质押方面大胆创新,推出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南靖联社与当地涉旅企业签订了贷款金额上千万元的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合同,这是当时南靖联社可发放贷款额度的最高限额。贷款采用整贷零还的模式,由开发公司开立门票收入专户,按月归还本金。该笔贷款发放解决了景区开发资金燃眉之急,促其顺利完成了当地涉旅企业的旅游项目开发中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现在南靖联社所投资的该景区已全面对游客开放,门票价格也相对适宜,客流量巨大,门票年收入超出贷款发放额2倍之多,达到2000万元,经营现金流量大,还款资金充足,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该公司资产总额近3亿元,基本存款账户、门票收入专用账户均开立在南靖联社,为南靖联社带来较为丰富和稳定的对公存款和结算业务收入。该笔贷款成为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当地商业银行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为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四)建立健全信贷扶持旅游产业链长效机制

玉树地区银团应不断加大创新和支持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品种,从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贷投资,拓展到对旅游特色产品开发、酒店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及休闲农牧业的支持,促进和提升高原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链条的整体服务功能,特别是加强当地特色农牧产品的开发以及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全面提升高原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

(五)建立旅游产业特有信贷管理体系

1.积极开展旅游投资信贷业务创新,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旅游企业的审贷机制,将其与其它行业审贷机制区别开来,允许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企业凭借经营权和未来收益或其它潜在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获取贷款。

2.针对玉树地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多、回报期限长、风险控制难等特点,建议摸索和尝试推行银团贷款模式。让大、中、小型旅游企业捆绑抱团,努力实现贷款中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增强银团贷款的抗风险能力。

3.加强玉树地区景区景点的个人旅游消费市场调研,依据被调查民众的收入水平和信贷能力,推出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产品,适度开发旅游消费信贷市场,促进旅游产业信贷市场发展。

4.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行业的财务特征,进一步制定和细化符合旅游业经营规律的授信标准,促进并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项目的风险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对旺季旅游企业所需的短期小额贷款,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对于已经落实财政资金的重点景区,要加强信贷资金配套支持力度。对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但短期存在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于国家明令禁止或者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应严格禁止并不对其发放贷款。对于可能借旅游项目名义变相进行其他产业开发,不利于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应从严审查。

(六)积极建立法律体制,加强旅游企业信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