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2 09:1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伙伴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伙伴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平等对话 共享知识 诠释 教导

《蒲公英》这则寓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蒲公英种子所作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听从长辈的教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近日,聆听了我校教师执教的一节教研课,师生通过平等对话对此寓意作了全新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

一、教学片段实录

(课前教师撤去了讲台、课桌,上课时师生共同围坐在一起,以师生对话开展教学。黑板上画着蒲公英,以及沙漠、湖泊等。)

师:有两颗种子虽然刚才和我们一起答应了太阳公公,但是他们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

(出示:这黑黑的泥土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师:这颗种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生A:因为沙漠金光闪闪,很美。

生B:不仅美,“金光闪闪”,一定有金子。

师:你觉得这颗种子说得有道理吗?

生C:我觉得不行。因为太阳公公的话我们一定要听。太阳公公知道的很多,我们没有离开过妈妈,不知道。

生D:太阳公公的话也不一定对。

师:小伙伴们,你觉得太阳公公的话说得对吗?

生D:金光闪闪的地方也许真有黄金,我爸爸说过要眼见为实,没有见过怎么知道?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能去,有的说不能去。)

师:对,你们的想法比他们高尚得多,你们真棒!

生G:别忘了,我们已经长大了,不能老是玩,老是探险,我们要去找自己的家,生根发芽。

师:你这话倒提醒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任务。

生D:沙漠也需要人去建设呀。我们去沙漠生根发芽,沙漠就会变得美丽了。

师:(由衷地鼓掌)你是一个勇敢的探险者。我相信你将来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

生E:(不满)沙漠中有沙漠中的植物,你们能生长吗?

生D:(抢道)没试过怎么知道?

师:嗯,愿意去尝试,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证实,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可贵。但对将来要面临的困难你要有心理准备呀!

生D、F等齐:放心吧,我们已经长大了,是一颗成熟的蒲公英的种子了。

师:小伙伴们,既然你们决意要去,想法又是这样美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拦着他们呢!让我们为他们祝福吧!相信他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生E、G等齐:小伙伴,再见了,你们要多保重啊!

(生D、F作飞状。)

(出示:另一颗种子落在湖泊里,他得意地说:“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快乐!”)

师;刚才,小伙伴们对去沙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对于这颗种子你又怎么看呢?

生Ⅰ:这颗种子是为了玩才去湖泊的,他被银花朵朵迷惑了,最后淹死了。

生Ⅱ:湖泊也可以去,只要我们不去玩,我们也可以去探险,去建设。

生Ⅲ:不行,蒲公英落在水里只会淹死。

师:对,沙漠有危险,但也许会有我们生存的机会。湖泊可不一样,到那儿只会白白送死,我们可不能不切实际。小伙伴们,让我们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去自己的乐土安家吧!

(音乐起。师生共同飞舞,安家。)

第2篇

一、 运用信息技术,创建激趣平台,优化教学目标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将内容形象化。将收集来的资料、图片、文字等进行制作,以声音吸引学生“听”,以“文字”引导学生“视”,以“动画演示”启发学生“思”。力图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奋点”。

如教学《纸杯毛驴》一课,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一种情境——到纸杯王国去欣赏欣赏,课件出示(让学生欣赏一些纸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中还多次通过媒体,让学生了解毛驴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学会了制作纸杯毛驴后,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用纸杯做成的马、梅花鹿、猪、大象等毛驴的小伙伴,并提醒学生:毛驴和其伙伴有相似之处,请你仔细观察分析,开动脑筋,试试创造出更多更漂亮的小伙伴来!学生在媒体的作用下,整堂课兴趣盎然。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二、 运用信息技术,创建探究平台,优化学习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界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父母的职业》一课,我先让学生上网去查资料,了解各种职业,知道社会的职业分工。课中用录像展示各行各业工作的辛苦,以视觉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初步学会关心父母,体谅父母,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敬和热爱。最后在知识的拓展方面,我用现场让学生再次上网的方式,了解还有哪些职业?他们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师生互动交流哪个职业最重要?为什么?学生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信息和知识;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并对此联系认真思考。学生通过彼此交流、讨论、协作学习,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手段,形成了新技能。

三、 运用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平台,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知识的能力。这种知识的获取和内化的能力,我们理解为“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习者有更高的素质,在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原先那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出现正是顺应信息时代的产物。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内容。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面包里的劳动》一课,由于学生对面包里的劳动了解甚少,故教师先谈话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我们吃的食品、穿的衣服、出门坐的汽车需要许多人的劳动才能生产出来。你知道我们餐桌上的面包,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才得来的吗?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接着教师播放面包制作过程的录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做一个面包需要哪些原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需要哪些人的劳动,还使学生了解了面包的制作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有关图像和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不仅加深学生对面包里的劳动的了解,优化了教学内容,而且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立体纸动物王国》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操作的可视范围很小,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学生如果没有看清楚让动物站立起来的操作点,将会大大降低操作的合格率。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把制作立体动物的过程进行分解,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制作过程,同时为突破让动物“立体”这个难点,把操作画面进行“放大”演示,学生观察清楚了,自然在制作中就少走了弯路,节约了时间,这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评价平台,促进学生发展

劳技教学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仅在于结论。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教师除了采用“多元化评定”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外,还可利用电脑记录下学生成长的点滴,如为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电子资料、制作的成果,以电子资料的形式存入档案袋,为学生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开放的评价体系。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可以包括:A. 我的目标。每学期开学初,先由学生本人主动征求相关人员意见填好“我的目标”后,再邀请爸爸(妈妈)、小伙伴填写相应栏目。老师们的希望也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出。B. 我的成长过程。包括我们做得好的活动,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活动;我们合作得好的活动,我们可以合作得更好的活动;我参与的活动,我积累的资料;我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我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我与同伴的合作是否愉快,我最愿意与谁合作,我最不愿意与谁合作等。C. 我要争取更大进步。反思与评价包括:小伙伴的看法、爸爸(妈妈)的意见、老师的观点、我自己的体会等内容。小伙伴的看法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小组记录人或组长作出评价,也可由学生本人主动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老师在学生成长状况基础上(包括主要优缺点和进步状况等),作出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我自己的体会由学生本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材料后,对自己以往的表现作出反思,总结取得成长的原因,反思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目标。这样形成过程由学生和教师、家长共同完成,实现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学生家长指导与监控的有机结合。收集工作应随时进行,由学生本人自主负责收集、归档,教师定期督促学生做好收集、归档工作,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幼儿;措施

情感教育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幼儿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素质,关爱幼儿,使他们在关爱下健康成长。

一、引发“情感教育”的社会课(发现问题)

5月20号上午我主班,第一节课我给孩子们讲的是社会领域的“家庭小档案”。这节课的内容是孩子们自己制作“家庭小档案”,如:家庭成员的姓名,属相,优点,缺点,喜欢的动植物、食物等。当我把自己制作的“家庭小档案”展示后,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我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很多孩子先画自己的,再画妈妈的,然后是爸爸的......。突然我发现冯格格小朋友先画的是爸爸的档案,当时我的心情就沉了下来。据杨老师所说,冯格格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跟妈妈生活在一起。格格平时自尊心很强,加上年龄小,看不出她有多想爸爸,也许是她把这种想念埋在了心里,今天她先画爸爸档案的举动正说明了她渴望有个爸爸,渴望父爱……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上所说的每一句话,庆幸的是提“爸爸”这两个字不多,否则有可能在这孩子心里产生阴影

二、?情感教育的意义(解决思路)

我反复思考,作为幼儿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这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于是,我想到,对幼儿开展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情感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快速发展,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变化急速,压力倍增。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是培养出身心健全的人。所谓身心健全,从整体上说,就是要拥有完整的健康,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等方面的完美结合,良好的情感素质当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我们希望让儿童健康、健全地发展,就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情感素质。情感能力可能成为孩子们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其次,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人的情感发展决不是自然成熟的结果,而是教育促进的产物。总的来说,幼儿期儿童的身心发展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情感内容不丰富,情绪的调控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就显得更重要。对于格格,我想,只有给格格正确的引导,给她一个适宜的成长空间,关注她内心的情感,帮助她获得情感的满足,这样她才不会时刻感受到情感的缺失,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三、情感教育的实施(采取的措施)

我们已经知道,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当仁不让地成为幼儿情感教育的前哨阵地。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直接教导者,与家长一道,承担起了幼儿情感教育的重任。幼儿期儿童的情感发展还很不成熟,积极情绪的开发和情绪、情感能力的调动需要依赖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幼儿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孩子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我们要使班上的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用教师的爱心关照每个孩子,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这样班中每个孩子才都不会感到排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情感教育。

(一)培养信赖感。幼儿喜欢并亲近老师,乐于接受他们给予的;喜欢与小伙伴交谈,并乐意将自己的事告诉他们;有了不会做的事,主动请亲近的人帮忙,并为此感到快乐。我有时与格格谈心,鼓励格格和小伙伴交往,增强她对教师和小伙伴的信赖感,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开心地和大家玩耍。

(二)培养自信感。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对别人、对集体是重要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有成功的信心;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心里感到快乐和自豪。

(三)培养合群感。让幼儿感到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是一件高兴的事。在活动和游戏中乐意遵守规则,并能宽容别人的无意过失,从中体验到合作、谅解的愉快。

(四)培养求知感。使幼儿能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变化并感到好奇,乐于向成人提问;喜欢摆弄、操作各种物体,愿意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在探求的过程中掌握本领、体验快乐。

(五)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情感的发展,相信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教师情绪愉快时,与之相处的孩子往往心情舒畅,轻松无虑;当教师情绪沮丧、态度粗暴时,与之相处的孩子往往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我经常笑着对待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消除他们对教师权威的惧怕,和孩子们建立一种友爱对话的关系,并且用我自己积极的心态影响着孩子。

四、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结果与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格格越来越开心了,她的欢笑叫我体会到了幼儿教师的光荣与责任。这次活动,我得到了成长,也进行了反思。我们要关注并了解每个孩子,老师要能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要。

同时,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到:

首先,我们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能够真正从孩子的幸福和未来出发,真正关心孩子的生存和成长。

其次,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素质要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首先应该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去陶冶孩子的情操,在孩子的美好心灵上播种一颗多彩的情感种子。

第4篇

关键词: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改进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65-1

课改是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扬长避短。我们的“短”是什么呢?专家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弱。形成这一原因有诸多因素,但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研究的重点。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1.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描,去画。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较为深刻地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合理地运用色彩,为教学服务。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分类涂色,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色彩记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第三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2.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去说,去读,去讲。拼音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学ai这个韵母时,教师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和老师一块比高矮,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有个孩子说:“老师比xx高,xx比老师矮”;还有一个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是a,我是i,老师爱我,我爱老师”。在学生兴趣盎然的表达中,引出了ai这个韵母的教学。在指导学生掌握了ai的发音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用这个音节进行组词,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学习了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通过翻阅大量教学杂志和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方式,采用“听课文——读课文——讲课文——学生字”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孩子口头表达的优势,以读,讲为主,在读中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在反复接触课文的过程中,增加和生字见面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生字。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在上《复习拼音》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找朋友”等游戏展开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得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勇于实践,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或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生字的分析,课文的朗读等,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第5篇

一、资源整合,让知识鲜活起来

1.灵活使用教材。课程标准赋予教师一个驾驭教材的广阔空间,让我们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把语文教材中《上学了》一课的“上学歌”提到观察图画之前使用,把各单元“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灵活地调整到课文的学习中,而不墨守成规地使练习仅仅从属于课文学习之后。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我们努力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一个雨过天晴的课间,学生发现天上出现了彩虹,兴奋地喊叫着,老师就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将《美丽的彩虹》一课提前进行了教学,召集孩子到操场上去欣赏彩虹、议论彩虹。而后回到教室读课文,说彩虹、画彩虹。

2.适当改造教材。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感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创意无限,我们大胆地改造教材内容,设计出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具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太阳》一课后的问题“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教学时我们舍弃了原有问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⑴你知道太阳公公还能从哪里出来?请你想一想、画一画,跟同学说一说。⑵学完儿歌,你还想对太阳公公说什么呢?

3.大胆拓展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了一些大胆尝试。例如《小母鸡种稻子》一课结尾的一句:“小猪说:‘明年我们要跟你一起种稻子!”言虽尽而意未尽,给孩子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个空白如果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既可培养学生创造力,又能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拓宽教学方式,让课堂生动起来

1.唱一唱。音乐不仅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还能激活大脑,引起遐想。例如在教学课文《大海》时,把《小螺号》这首歌纳入学习的范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2.画一画。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时,先把课文里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问学生:“大海里还有什么?把你心中的大海画出来。”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积极地投入思维和情感的活动,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课文所体现的内涵尽力展现了出来。

3.演一演。对于教材中故事展出性和形象性很强、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要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形象进行再创造,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池塘边的叫声》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上头饰,合作表演。体会青蛙乐于助人、善解人意、言行一致的好品质,体会小鱼天真、好奇、有情有义的个性。

三、实施有效教学,让学习轻松起来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在学习中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做到: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方法教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生字的分析、课文的朗读、课本剧的表演等,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待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再加以点拨。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细心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代表自己的小组发表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序;有的做音量控制员,控制小伙伴发言的声音等。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交换,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指导,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这样,学生的合作意识就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第6篇

提高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又应如何巧妙引导呢?下面是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设疑激趣中“引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我十分注意在讲授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种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一课时,我首先讲了个小故事:宋朝有个历史学家叫司马迁,他不仅因编写了《资治通鉴》而流芳百世,而他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司马光有一次跟一群小伙伴玩耍,一位小伙伴不小心跌入注满水的大缸里,由于缸太高,一时无法让人离开水,小伙伴们都慌了神,这时司马光把缸砸破了,让水离开人,这样人便得救了。

在让人离开水有困难时,司马光设法让水离开人,这就是司马光的聪明所在。在探求证明的途径时,如果不能顺利地从条件推出结论,不妨倒过来想,从结论出发,进行逆推,寻找证明的途径。教学中,我还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位数学家,或出一道趣味数学题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过程中。

二、以旧引新中“引导”,促使知识的正迁移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补充或加深。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活动:①我准备了四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每一个自然组为一组练习一条题目(分小组练习后集体交流)。②交流:每个小组在练习的过程中做了哪几个步骤(每小组一人中心发言)。③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又如在教学九年级数学《圆》一章“圆周角”时,往往是通过圆心角等概念引出圆周角的概念、而圆周角的有关性质是通过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来求等等。充分运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点“穿针引线”,引出新的知识, 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容易接受。

三、构建知识中“引导”,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反思传统的教学,一个显然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尤其是忽视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仅满足于让学生机械记忆,而不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只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驳证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能得到提高,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得到发展;只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可能体会知识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时,我拟定了以下一组思考题:①看题目和示意图,思考相向是什么意思?②看课本中列出的方程,它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的?③看解题的过程,想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④你还能根据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列出别的方程?⑤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方程中哪种最简便?这组思考题从审题入手,较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自学应用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看,弄清了思路;通过想,找到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通过做,掌握了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的规律及方法。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及思维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四、化解重难点中“引导”,加深知识的理解

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而往往一些知识的重点也就是难点。“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对学生来说没有形成自己的技能,为了化难为易变为自己的知识,我在重难点的解决上注意以下几点:①运用大量以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化解目前要解决的问题;②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③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判断、等方法进行推理。例如: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重点,而根据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从观察图形入手,进行以下四个环节的引导:①观察。我准备了大小不同的两个透明的圆形纸片,一个固定在黑板上,另一个圆形纸片逐步向固定的圆形纸片移动,观察两圆的位置发生的变化;②对比。让学生将变化的图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③概括。通过观察和对比得到两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并且如何判断这五种位置关系;④运用。实际运用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一种手段。于是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位置关系,再补充练习题加深对五种关系的理解。由于以具体生动的直观图形作为认知的起点,在向抽象思维过渡过程中,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将观察、语言及思维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了较清晰而又准确的理解,顺利突破了难点。

总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目标、方法、过程及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并注意把握“导”的时机,掌握“导”的方法,才能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提升数学的有效教学。

第7篇

小学阶段学生与小伙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作业不认真,有小伙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学生伙伴互助自主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原理为指导,教师将班内学生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异质结合,让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行为习惯较好的先进生与学习或品行存在一定障碍的后进生结成互助学习小组。引导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相互激励,共同遵守纪律、养成学习习惯,同时在课上或课下互教互学,互相切磋交,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和品德修养水平,最终促成班级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开展学生伙伴互助自主学习,重点发挥品学兼优的学生帮、扶、带的作用,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开展学生伙伴互助自主学习,关键落脚在互助,即充分发挥学生间教学相长效应,达到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学生伙伴互助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优生和学困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优生在学习上给予学困生帮助,无论对优生还是学困生都会从中得到更大进步和发展。其一优生帮助、辅导学困生开展学习,这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二优生也会从帮助别人、辅导别人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进步,因为向别人传授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特别是为了顺利完成辅导同伴的任务,自己首先必须要把知识学扎实,这无疑对他们自身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学生间的一种教学相长效应,对全面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无疑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优生在辅导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中,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种心理迁移到学习上,又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这让学生感到帮助别人于人于已都很有好处,因而学生的这种体验是愉悦的,是有价值的,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同时,学困生因其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因而与教师的交往存在相对较大的心理距离,而他们与同伴的交往相对而言则更安全,更自然。所以学困生对先进生提供的帮助也会乐于接受,而学习的进步又会减轻他们的自卑感。学生在互助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还能满足其成员尊重、友谊、归属、交往等的心理需要,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转贴于

三、有利于形成的良好班风学风。

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的每个成员。它既塑造了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又影响他们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在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而这种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又能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生伙伴互助自主学习的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班队活动方面

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但我们也应懂得它更为重要的是它增加了同学间交往的机会(因为交往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交往),通过活动使得伙伴与伙伴间进行交流、了解、学习、合作,从而活跃班级良好氛围,促使伙伴间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循序渐进,构成良好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

二、互助小组方面

互助小组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它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个性飞扬,重要的是它增加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积极改善了班级伙伴交往的环境。这些特色小组一般应具备如下特点:(1)、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一般组员5-7人;(2)、每个小组应制定自己小组每个成员认同的目标和纪律;(3)、有一个响亮能代表小组特色的组名;(4)、小组有活动计划。互助小组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有了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同时,也学会自我负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导向的作用,让学生在群体生活中不断受到自我激励和同辈群体的激励,最终实现对现有发展水平的超越。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兴趣;思维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近期我园组织了一次亲子制作体育玩具比赛。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制作的玩具可谓是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牛奶盒做的大滚轮、大小鞋;废旧泡沫和碎布头做的泡沫飞盘、小尾巴;还有纸盒箱纸筒做的杠铃、爬爬乐……中班幼儿正处在好探索、好尝试的年龄阶段,对许多玩具充满了好奇。每到户外活动时,这些新奇的玩具成了孩子们体育活动的首选。他们便挑选喜欢的玩具开始研究起不同的玩法。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杠铃的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敢于探索、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

活动准备:

自制杠铃、大滚轮、大小鞋、泡沫飞盘等

活动过程:

早操结束后,体育活动开始了。教师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器械探索不同玩法。李梓童小朋友选择了自制杠铃。只见他拿着这件“新式武器”开始摆弄了起来。先是双手将杠铃举起,还表现出很费力的样子,周围的伙伴们一下子被他的举动吸引了,纷纷走了过去。这时他又象个大力士单手举着杠铃在头顶旋转起来。我站在一旁想看看他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只见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把杠铃慢慢地放在地上滚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又将身子趴在杠铃上,得意的来回挪动,此时的杠铃就像一个“按摩器”。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按摩”了好一会儿,李梓童站起身来。瞧,他又想出了一种新玩法—过独木桥。此时教师走了过去表扬了李梓童小朋友,让他向同伴介绍“新式杠铃玩法”,还让其他的幼儿进行评价。小伙伴们都夸道:“李梓童李梓童,你真棒”!得到同伴们的称赞李梓童可开心了,还主动当起了小老师呢。看着孩子们活动兴致越来越高,教师又提议让幼儿探索两人或多人的杠铃玩法。操场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案例分析: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能够积极为幼儿营造自主、体验、互动的活动环境,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自主选择体育器械,自己想办法探索各种玩法,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扮演好观察者、合作者的角色,去发现孩子探索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和推广,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发幼儿自主探索、自我构建等学习品质的形成。这不经让我们反思以往的教育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若能对富有创造意识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对新玩法进行推广,那么幼儿创造思维和探索欲就会得到激发,他们将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学会创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将‘钥匙’交给幼儿,创造地教;解放幼儿,让幼儿创造地学”。

参考文献:

第9篇

执教:

单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成像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意义及圆的特征。课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能正确理解圆周率意义的却只是少数,即使在某些老师上完此课,学生能准确说出圆周率意义和特征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学生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过程,渗透极限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揭示圆周率的意义及介绍古人对圆周率的研究史料,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验证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本课的关键就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交流发现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大家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有所认识,请大家先拿出课前小研究先看一看,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请看活动要求。(出示)

活动要求:

(1)在组内先核对一下课前小研究第1、2题的答案

(2)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在组内挑选一张最好的作品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预习《圆的周长》这一课的学习收获。(思维导图板书:圆的周长)

(小组汇报,教师随机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

问:还有其他收获吗?

师小结:你们小组的收获真不少,知道了圆的周长的定义(板书:定义)还知道了算圆的周长的方法。(板书:方法)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板书:c=πd)

3.适时点拔

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进行追问:

(1)出示圆和长方形的图形,问:圆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曲线)

(2)学生演示绕绳法

师: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叫绕绳法(板书:绕绳法)

问:用绕绳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演示滚动法

师:这种方法叫滚动法。(板书:滚动法)在测量时要注意标出起点。

问:这两种方法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无论是绕绳还是滚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变成了直线段,我们都把它概括为“化曲为直”。

4.聚焦问题

师:在预习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预设问题:

问题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几倍?

问题2:圆周率是怎么来的?

问题3:为什么圆的周长c=πd?

(设计意图:复习课中,我们不仅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进行整理和复习,更要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自学的效率,课前向学生提供了一份《课前小研究》作为预习导航,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小结课前收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打破以往线性教学中一问一答的局面,让学生清晰、高效地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通过问题的聚焦,为下面的导学反馈指明了方向。)

二、导学反馈

(一)问题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几倍?

1.测量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到底是它的直径的几倍?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动手量一量圆的直径和周长的长度,再算一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大约等于几倍,并观察所得数所,看看有什么发现?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要求:

(1)利用工具测量手中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长度,并算出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完成任务的小组把结果填入学习记录单中。

(3)观察表中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组别

测量对象

硬币

小齿轮

1号

圆片

2号

圆片

瓶盖

光盘

周长C

(cm)

直径d

(cm)

C÷d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我们的发现: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大约是(

)倍

2.小组汇报

(1)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师:刚才汇报的两个小组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都是3倍多一些。从左往右观察圆的周长、直径这两组数据是怎样变化的?它们的商都是多少?组内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并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但有一个数是固定不变的。

结论2: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出示板书,齐读)

师小结:圆的周长会随着圆的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但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学生提供已标有直径的一元硬币、小齿轮、1号、2号圆片、瓶盖和光盘等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物品,不仅能提高实验的速度,而且也能减少实验误差。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求出比值,并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了教学难点。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养成,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问题2:圆周率到底等于几?

1.介绍圆周率

师:历史上,有不少的数学家都对圆周率作出过研究,想不想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来了解数学家们研究圆周率的历程。

(课件演示)

教师:看完了介绍,现在你们对圆周率有什么想法?

预设:

学生1:我认为圆周率太神奇了,竟然能算到12411亿位还没有算完!

学生2:我认为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圆周率算到第12411亿位,竟然没有一个循环节!

师: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字母π表示,(板书:π)认识了圆周率,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刚才实验得出的结论(课件出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3倍多一些指的就是π,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说成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课件替换π)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么c/d=π(板书:c/d=)

为了计算方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

(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了人类探索圆周率的历程,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明的发展,体验到人类不断探索的脚步。而对祖冲之详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令人神往的成就,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2.引导学生发现误差,从而发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回到我们的实验数据,为什么我们实验的结果大部分都得不到3.14呢?

预设:

学生1:我认为测量圆的周长的时候,绳子是松的,而绳子伸直时是撑紧的,绳子有拉力。

学生2:我认为圆在滚动时,圆有可能在原地打转,测量有误差。

教师:很好,与测量工具有关。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用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不准确的。

(设计意图:选取了相同的圆形物品让学生进行测量,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同样的物品,测量出来的长度是不同的,知道误差是存在的,如何减少误差,提高测量计算的准确性。)

(三)问题3:为什么圆的周长c=πd?

师:数学家们千方百计地计算出这个圆周率,利用这个c/d=π这个式子,如果知道圆直径,那么可以计算圆的周长c=πd,如果告诉你半径,又怎么求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当学生发现了已知直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已知什么条件来求圆周长,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印象更深刻。)

(四)反馈练习

师:要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1.课件出示相应的练习

(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师小结:我们知道要算出圆的周长可以有几种方法,对比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单?

2.教师出示教材第64页例1。

课件分步出示例1,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评。

3.课堂小测

(见附件)

(设计意图: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体现练习题有梯度、有层次性、有趣味性,设计了层次分明的练习,从计算直观的图形的周长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小测中的最后一题,让学生选一道自己最想交流的题目与小伙伴们分享,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为小伙伴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三、归纳积累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它补充在思维导图上。

2、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写收获。

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们沉静下来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让思维导图梳的形式梳理本节课所学习知识,能更好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零散分布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65页第1、2、3、4题

2、预习第65页和第66页,把不懂的问题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完成,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的设计,让学生明晰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本课的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以有效的发挥,使教学内容更加厚实、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1、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测量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个让学生充分探究的情节,小组合作,根据已有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探索规律,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智力发展,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陪伴者,给予适当的点拔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亲历知识获取的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并非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体富有思考性的探索过程。所以,数学知识的探索轨迹,应作为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展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C=πd?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几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的测量、计算、自学、推导、论证等充分的实践活动而展开的。特别是在测量周长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绳法、滚动法和折叠法测量不同的圆形物品的周长,小组同学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中,体会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一结论,并知道圆周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导出c=πd,c=2πr。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可以说,每个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结论。探索,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造的教育思想。

3、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通过对“圆周率”发展历史的介绍,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

4、课堂检测,提高学生做题的积极性

如果一节课都是练习,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把练习题设计成测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做题的积极性。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份小测题,用卷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核对答案,对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尤其是小测中的最后一题,让学生选一道自己最想交流的题目与小伙伴们分享,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可以为小伙伴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课前小研究

姓名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

一、认真阅读课本第62~64页,完成下面的练习。

1.

用红色笔描出下面圆的周长,并说说什么圆的周长。

2.认真观察下图,结合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经验,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____________有关,为什么?

o

o

o

o

二、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课堂小测

姓名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解决问题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cm,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π取3.14)

第10篇

一、丰富教学情感

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根本还在于把握音乐的魂,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一)教学语言艺术化

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就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学修养。如: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惋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讲解。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并且声情并茂,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二)课堂氛围民主化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更加自由的空间会激发学生急切倾听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怎么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或心理问题,他们会故意听不见音乐和老师的讲解,所以对同一课堂、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力求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强化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有了倾听欲望,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一)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人

如果不会通过听觉来听声音,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尽管有的学生能准确地听出声音,然而真正的音乐耳朵的形成却是要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生固有的。大千世界的声音是音乐最原始的素材,人从单纯感知声音,到反复聆听声音而感知它所代表的一些特定的情感色彩,需要一个听觉的训练过程。一开始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在某一特定时刻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在寂静的教室里听楼道、马路上的声音,闭着眼睛指出发生的位置;感觉单声道和双声道播放音乐的区别;教师敲一件乐器或弹琴声音大时请学生慢慢走过来,声音小时慢慢离开,使他们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远近等;带领学生“聆听散步”,找出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最讨厌的声音,然后慢慢地过渡到有方向性地听音乐,比如听音乐的情绪或特点,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然后再慢慢地根据年级的升高不断提高要求,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听觉会变得越来越灵敏,也会更专注地倾听。

(二)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1.闭着眼睛静静听。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下转95页)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若叫大人一同去……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到:‘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几向来不乱跑;我们都是识水性的!’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路,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双喜、阿发等小伙伴们热情好客、有主见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通过“点”、 “磕”、 “后退”、“上前”、“架起”……一系列动作描写,描绘了孩子们娴熟的驾船技艺,表现了孩子们非常能干。

三、表现孩子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展现了孩子之间诚挚的交往、深厚的友谊。无论是“我”与平桥村的“叔子”,甚至“太公”等的交往,还是“我”与少年“闰土”的交往,都没有地位的尊卑,没有伦常的限制,没有贫贱的区别。孩子们自由、平等、诚挚的交往,而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双喜、阿发等小伙伴们为了让我实现看戏的梦想,想尽一切办法,在看戏船上的悉心照顾,偷罗汉豆吃的痛快……都展现了孩子们深厚的友谊;“我”与少年闰土之间的友谊更让读者感动,突显了孩子之间纯洁、深厚的情谊。《故乡》里,作者这样写到:“……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的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分别时,彼此都舍不得,非常难过,后来还互相赠送过礼物,可见,“我”与闰土的友谊的确很深!

四、丰富有趣的孩子世界

第11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 学习兴趣 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30-01

1 引言

各种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灌输知识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传道授业解惑也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现代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点拨与启发的作用,充分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本文通过情境教学策略分析与应用,展示现代课堂教学的优点。

2 情境教学策略的内涵

教育心理学对情境教学的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根据内涵可知情境教学的实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情境教学必须扎根于现实社会与日常生活,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提炼和加工,将凝练的精神内核作用于学生。构建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众所周知的榜样案例、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游戏、团队角色的扮演、轻松浪漫的诗歌朗诵、充满想象的绘画、吸引眼球的体操、旋律优美的音乐欣赏、令人神往的旅游观光等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作用[3]。

3 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

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较多,但是要注意的是每种方式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即受众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如果在一种情境中,有学生表现不出主动积极性,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与之细心沟通,了解为什么并及时解决为什么。如果有较多学生表现不出主动积极性,教师应该反思这种情境是否真的合适这些受众群体,是不是应该创设其他方式的情境。本文选取五种情境策略加以说明。

3.1播放视频,导入情境

视频有声音有画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入预设的“埋伏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慢慢把自己当成视频画面的人物角色,仿佛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司马光砸缸》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是司马光,当成是小伙伴的一员,甚至当成是落水者等。在视频的链接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几个问题更进一步引导,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分析与思考问题。

3.2选择任务,模拟情境

教师选择1-2个与当次课程相关的任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进入课程的学习,边学习边模拟情境,在课程情境中理解任务的目标与性质,体会任务的实质与过程。比如《司马光砸缸》课程的教学,布置学生的任务就是假若你是司马光,你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勇救落水者;或者你是一群小伙伴中的一员,你是跟他们一起跑还是留下来帮助司马光,为什么?通过这样的任务情境模拟,会使学生明白乐于助人的意义,同时也明白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3.3制作实验,领悟情境

通过小组或者个人制作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领悟情境教学。比如“土电话”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制作土电话,比较每个学生土电话制作的精致程度与实验效果,让学生在兴高采烈的制作实验中领悟了土电话的传声效果,既学到了物理学知识也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成就。另外,每两人小组在现场演示土电话实验效果时也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

3.4解决问题,再现情境

在情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改被动地知识灌输为主动地知识探索。比如在压强与面积关系的课程教学中,抛给学生们这样的问题:假若旅游时候不小心走上了酥松的沙漠地上,在仅仅利用自己的身体而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怎么样才可以避免陷的更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等待救援?让学生在学校的沙坑上真实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再现情景教学能让学生深刻地记住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野外求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3.5适度反馈,强化情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反馈来适度地强化学生的情境学习效果。一是反馈的时机把控要恰到好处,教师可以选择在学生自我评估的时间段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查看情境学习的效果;二是反馈的周期把控要恰到好处,教师可以选择一天、一周、一月为一个周期,关键是在周期中要注意学生知识学习反馈的适度性。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适量的考试反馈强化情境学习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课堂传统教学的不足与情境教学策略的内涵,并对如何应用情境教学从五个方面进行说明。需要强调的是,情境教学必须注重两个前提,一是师生信任关系,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信任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剂与催化剂,学生相信教师的引导,才能充分融入情境世界;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才能大胆创设各种情境。师生信任关系有助于彼此形成一种心灵感应。以学生为主体则是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主动汲取知识营养,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灌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求情境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和快乐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岳春慧.教师的职责[J].文学教育,2013(4).

第12篇

一、游戏激趣,寓教于乐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被激发了,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轻松而有成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具有趣味性,适当地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游戏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例如:小学生练习指法,如果单纯地去练习指法,会觉得索然无趣,枯燥无味,而且刚开始练习速度慢,准确率低,学生很快就会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那么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学生之间或师生进行比赛,并且让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中体会到运用正确指法的重要性,另外通过赛车总动员、拼图、简易加法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练熟指法,游戏中设置的障碍和关卡,巧妙地引导学生掌握了空格键、上档键、退格键、回车键、光标键的作用与使用方法。又如通过七巧板、扫雷、打地鼠、救救小兔子、拼地图等小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比我们单纯地去讲解键盘、鼠标的功能好得多。

“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不无道理,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能力。当然了,选择的游戏一定要健康、向上,具有益智、学习、趣味等功能。

二、故事教学,意犹未尽

正所谓“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故事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在课堂上选用的故事,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容易进入到情境中去,也就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修改文字》一课时,给学生们讲了一段“我的电脑老师”的故事,学生一边听着故事,一边与自己心里的电脑老师做着比较,故事简短,却能让学生饱含对老师真挚的情感。听完故事后,再告诉学生,已经将这段故事输入到Word文档中,可是还有不妥的地方,请同学们帮忙改正一下,学生们马上迫不及待,一个个跃跃欲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故事教学,既要内容精彩,又要形式多样,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将他们的“胃口”吊起来,那么在操作实践时必定会完全投入进去。

如在教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时,采用分段讲的方法给同学们讲故事,利用PPT播放小松鼠过生日的故事——小松鼠正在欢迎森林中小伙伴们的故事情节,它刚准备拿出生日大蛋糕分给小伙伴,却发现小猴子还没有来,小猴子此时在干什么呢?原来它还在家里打扮,正不知如何搭配衣服呢,同学们一起来帮帮它,从衣服文件夹里挑出一套,利用插入图片的方法,帮小猴子打扮一下,让它早点出门。此时同学们便立即给小猴子装扮起来,由于他们想快点看到如何分这个大蛋糕,操作起来完全投入,学习效率很高。大家在完成操作之后,老师再接着往下讲故事,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动手操作。 在老师的故事讲完时,同学们已经利用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帮助小动物们装饰小松鼠的房间,用插入图片的方法完成了生日蛋糕的分发。最后同学们还自己设计故事情节,利用插入剪贴画或图片的方法完成了生日篝火晚会的综合训练。学生完全进入故事情节中去,边思考边做,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学科融合,相辅相成

新课程目标“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段话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和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密切关系,从而体验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乐趣,感觉到“学有所用”。

例如:让学生用word软件写日记、制作课程表、制作班级电子小报等;邀请美术老师在计算机教室上美术课或进行电脑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E-mail电子邮箱给好朋友写一封信;结合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利用PPT做一个演示文稿,开展一场演讲比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