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1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干部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进一步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工委、管委研究确定,从现在开始,在辖区农村实行村容村貌“四定”(定人员、定职责、定质量、定考核)管理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建立干部负责、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村容村貌管理模式,真正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整洁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预期目标
通过实行村容村貌“四定”管理制度,引导群众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现营造新环境、建设新村庄、培养新农民的目标。
三、措施要求
(一)建立村容村貌干部管理责任区。各村要召开两委会,根据村庄实际研究划分村容村貌干部管理责任区;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公布干部管理责任区;在街道显要位置挂牌公示干部管理责任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明确村容村貌管理职责。村干部要根据各自管理责任区,带领和发动群众参与“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清理“三大堆”及门前违章建筑;教育群众自觉维护村庄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自身素质和卫生意识,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活动,营造和谐美观生活环境;动员群众积极开展卫生改厕及沼气池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加强村容村貌管理考核奖惩。各村要将村容村貌长效管理工作作为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员、村民代表或者群众组成的评议考核组织,将村容村貌管理考核与干部工资和评先树优挂钩。
四、监督检查
抓好村容村貌的长效管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目标的基础工程,建立干部管理责任区是村容村貌的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服务群众、树立干部形象的迫切需要。各村要充分认识抓好干部管理责任区实现村容村貌长效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群众是村容整洁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工作的主体,村容村貌的长效管理需要农民群众共同参与,村干部要注重发挥对责任区群众的宣传教育作用,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委、管委将加大对村容村貌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村容村貌管理检查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各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直接列入年底干部考核。对“四定”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效果明显的,在绩效考核中,加10-30分,效果不明显、管理混乱的,扣10-30分。
关键词 监督 民主 真实 审计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D62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建设资金和各类补助资金大量增加,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项目也随着增加,2013年全镇到村的各类资金达到 4500万元左右,其中通过镇招标办招标的各类公共事业的工程项目有139个,招标金额为4050万元,由于大部分资金用于村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则村级财务和公共事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成为了村民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难点。如何核算、监督和审计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农村财务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以来我镇在农村财务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工作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常态化监管工作,由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监督
首先,改进村取款审批方法。做好取款前的发票、合同等资料事前监督;由原来笼统取款多少的取款方法,改为在村要提供正式发票的基础上,要求各村的正式发票经村两委一社主要负责人联合审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字,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后,再到镇来取款,以加强村监会、联村干部和分管领导对村级财务的事前监督,以确保发票和资料的正确合理。其次,加强工程项目的监管。在村来取工程款时,先要填写“威坪镇村级工程项目资金拨付申请表”,然后对工程发票、工程招标资料、工程进度情况、工程验收结算资料、中介审计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核,对资料齐全的方可取款,杜绝了资料不齐、手续不齐和白纸条做账现象,督促了村干部按制度办事,按规定办事。
2实行每季先民主评议村级财务、后报账的事中监督
为加强民主评议,提高村民主理财能力,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提高村级财务的透明度,镇出台了《关于在全镇推行村级财务“一站到底”常态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威委[2013]39号文件,其目的是加强村级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推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要求每个季度在做账前对全镇每个村的村级财务进行评议,对不符合手续和制度的要及时退回,并把评议结果上报镇党委政府,然后再拿到镇中心做帐,有利于提高村级财务民主评议常态监管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根据文件精神今年在每个季度做帐前对全镇44个村进行了民主评议,把财务评议由事后变为事前,从严把握村级财务的入口关,减少了一些不合理的开支,促进村级财务规范化,从而加强了镇村两级对村级财务的事中监督,提高了村级财务的可信度。一季度通过推行村级财务“一站到底”常态监管工作,共评议出村主要干部到村拿年终补助,有4个村10个人共计2.31万元,要求退还多拿的年终补助;二季度通过推行村级财务“一站到底”常态监管工作,评议代表反映了电信局在村的电信杆线的上改下和光纤到户为什么要村付部分工程款、安装监控开支大、报刊征订数量多等问题。
3由镇中心做账审核、村务公开和“三务”上华数等进行事后监督
在镇中心每季做账时要对村的每笔业务进行仔细审核,对一些不合理的、超范围的开支等一律退回;同时每季通过村务公开和“三务”上华数等工作,能使每个村的农户能在电视机上看到村“三务”情况,使村“三务”工作更广泛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4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强化审计监督
根据县“三年一轮审”的要求,镇把2011-2012年17个村的账委托县阳光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根据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要求,镇把2011-2013年27个村的账,由镇财政、农经和中心人员8人组成四个内审小组,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内部审计,从而实现了对所有村的审计工作。通过对村级财务委托审计和内部审计,已审单位资金达12378万元,退回了不合理的开支(有9个村2.97万元不合理资金通过审计退回);通过内部审计,查找不足之处,督促村财务加以改进,使村级财务制度逐步落到实处;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方法,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为今后村级财务管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5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根据今年村级财务审计和村级财务“一站到底”常态监管的财务评议中发展的问题,以及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镇政府出台了《关于明确村级财务管理有关补充规定的通知》威政[2013]108号文件,对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一是要求联片包村干部要全程参与每个村的季度理财、审批、记账工作,并在联系村和季度报账结算结果进行签字认可;二是明确了村干部的误工报酬、差旅费、通讯费、学习考察、日常办公等具体的管理细则和标准;三是明确了财务管理考核奖惩措施,对违反村务管理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6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村各类资金量的大量增加,使村级财务管理难度加大,通过邀请县业务主管和乡镇领导分别对村主要领导和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整体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通过对村级财务的事前的常态化监管、事中的民主评议、事后的财务公开和审计,促使村级财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村级财务整体管理水平,也为村干部提供了一个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良好环境。通过一年来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强化基础工作,规范民主管理。由于票据管理和工程项目等资料由事后审核改为事前民主评议和审核,一方面规范财务管理内容和程序,提高了财务民主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村干部民主监督,促使村干部按制度办事。
(2)规范了村级财务的管理。一是规范了备用金管理。大大减少村的现金库存量,促使村财务人员按财务制度要求去做,把现金库存保持在5000元以下。二是加强对取款前的票据审核和每季做账前的民主评议村级财务。通过对各村的支出票据进行取款审批前的审核和民主评议,即在来镇取款时拿来给镇联村干部和相关领导签字审核和民主评议,以确保支出票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三是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的监管,取款时的工程项目分管领导签字审核,管好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项目付款的准确性。
认真贯彻落实*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全面消除天灾人祸的消极影响,团结和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改革推进发展,以稳定保障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压奋进,迎难而上,努力实现州*科学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镇步伐。
二、主要内容
贯彻落实*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要紧密结合州*发展实际,认真做好当前工作,精心谋划2009年工作,着眼发展,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1.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分三个层面进行,一是镇党政领导率先原原本本学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二是组织镇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会议精神。三是开辟专栏公布干部职工学习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
2.扎实做好当前重要工作。要把做好当前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际举措。一是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调查、困难群众走访、争资立项、乡镇年终督查等工作。二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着重抓好S322线扩改征地拆迁、州*大市场项目。三是加快以东江梨、楠竹、油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四是完善管理制度,转变干部作风。制定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等,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3.抓紧谋划2009年工作。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团结之风,确立了以建设全面小康、和谐州*为总目标,以招商引资为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壮产业、创特色、强城镇、成中心、抓基层奠基础”战略,强力推进“三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州*的科学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项目、产业、城镇发展三大重点工作,对工作任务进行逐一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
4.开展民情民意调查。深入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虚心听取并认真梳理群众对州*改革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创新思路,解决问题,改进工作。镇领导及各驻村干部要深入村组及驻镇单位、企业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相关意见与建议。
5.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过硬的工作作风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使学习的成效真正体现在“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加快发展”的实效上。
三、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贯彻落实*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方永胜任组长,镇长袁剑霖、镇人大主席曹邦文、镇政协组长政法书记夏晖云任副组长,由袁素坤、王晓阳、胡雄亮、吴强辉、吴在彪、黄柏华、李跃进、李茂龙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办公室,钟辉为联络员。
2.加强舆论引导。在州*镇人民政府网开设“贯彻落实*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专栏,在镇政府信息之窗开设专题,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形成文字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加强与上级宣传部门的联系,提高上稿率,及时反映落实会议精神情况。
一、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完成情况
(一)交通局包保帮扶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贫困区退出为目标,着力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我局帮扶的所有贫困村与家庭2018年底实现村出列、户脱贫。
(二)交通局包保帮扶任务
1、单位包村任务:我局总共帮扶联系五个乡镇14个行政村,分别是单王乡的王楼村、胡台村;西河口乡的锅棚店村、石湖村、红石岩村、江店村、郝集村、龙门冲村、河口居委会;新安镇的迎水村、洪河村、鲍湾村;独山镇的黄荆滩村;城南镇的黄小桥村。分别给锅棚店、石湖、胡台三个贫困村下派了驻村干部。
干部保户任务:全局102名干部、帮扶联系贫困户436户1213人。
(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完成情况
1、2018年我局对三个帮扶贫困村分别下派了三名驻村帮扶干部,制定了单位包村脱贫计划并按照节点圆满完成上半年帮扶工作任务。
2、在当地党委政府正确领导、村两委密切配合下,通过局全体帮扶干部共同努力,上半年我局所有帮扶联系户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针对致贫原因,制定了帮扶措施,取得了帮扶成效。
(四)、交通局包保帮扶保障措施
1、深入宣传发动。
多次召开局帮扶干部大会,安排部署“双包”工作、为了确保帮负责人熟悉了解政策,确保帮扶取得实质成效专门印制《区交通运输局走访帮扶记录》本,帮扶干部按时走访,详细记录,局扶贫办每月督查,为扎实做好“双包”工作奠定基础。
2、扎实走访贫困户。
上半年我局走访帮扶贫困户达三百多人次,专门制定了《区交通运输局干部包户帮扶制度》,对未脱贫的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严格按照要求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每季度走访一次,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节日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开展走访活动,每次走访都有记录,每位干部建立帮扶台账。发现贫困户问题和需求,能够个人解决的都给予了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反馈到局扶贫办,局扶贫办汇总登记,及时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接、并做好了帮扶户的解释工作。
3、选好下派驻村干部。
对口帮扶的三个贫困村、局党组分别精选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三名扶贫干部驻村,选派干部严格按照规定与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全心身的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中。专门制定了《区交通运输局选派干部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要求不定期对驻村干部进行查岗,根据选派干部驻村履职情况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驻村干部每个季度汇报一次驻村工作开展情况,每个有帮扶任务贫困村都安排一名党组成员负责联系,同时安排一个局二级机构负责协助。局人事股协同局扶贫办负责驻村干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按时发放驻村各项补助,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工作生活情况,为驻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
4、建章立制。
每一位局党组成员负责联系一个帮扶村,局党组专门制定了《区交通运输局扶贫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局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到帮扶贫困村调研两次以上,每半年至少要去所有帮扶村检查一次帮扶情况和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局党组制定一个《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牵头帮扶方案》,方案要求每个党组成员牵头(一个二级机构配合)帮扶一个村,专门负责督促帮扶人扎实开展帮扶工作,牵头人要会同当地政府部门不定期到帮扶村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帮扶村立足实际、自我发展、努力增收的项目,在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以一定的帮扶支持。
二、 交通局承担交通基础设施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交通局承担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村出列、区退出为目标,全省扶贫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击”专项整治行动为锲机,确保九月底如期高质量完成年度省、市、区下达的畅通工程目标任务,实现精准脱贫攻击工作再战再捷。
(二)交通局承担交通基础设施工作任务
2018年XX区扶贫领导组共下达我区扶贫整合资金二批次计划,共涉及项目357个489.801公里,计划总投资17517.26万元。其中:
2018年2月9日XX区扶贫领导组裕扶组【2018】12号文共下达我区扶贫整合资金计划169个项目277.254公里,计划总投资6483.11万元。分别为:村村通5.5米项目18个50.79公里;畅通工程老村道加宽项目68个129.039公里;畅通工程撤并建制村项目31个44.201公里;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道路硬化项目52个53.224公里。
2018年5月14日XX区扶贫领导组裕扶组【2018】31号文共下达我区扶贫整合资金计划188个项目212.547公里,计划总投资11034.15万元。分别为:非贫困村道路硬化项目185个206.117公里;畅通工程零星项目3个6.43公里。
(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工程工作完成情况
1、裕扶贫组【2018】12号文件项目已经全部开工。
2、裕扶组【2018】31号文非贫困村通村硬化206.117公里、185个项目任务已经与5月底下至各乡镇,各乡镇正在招投标和整理路基、六月份可以全部开工建设。
3、已经完成零星项目6.43公里,3条路设计等前期工作、六月份可以全部开工建设。
4、上半年完成的项目申报工作
(1)、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8---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2)、安排落实全区40个“双基薄弱村” 317个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非贫困村306个项目320.04公里投资14401.8万元;贫困村11个项目12.066公里投资572.71万元。共计:332.106公里投资14974.51万元。
(3)、安排落实“蓄洪区”道路项目计划申报工作。
(4)、安排落实2018年急需解决的其他道路项目计划申报工作。
(四)交通局承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措施
1、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①是全力做好畅通工程项目、整合资金项目的勘察设计,确保指导到位,不影响乡镇实施。
②是乡村级道路监理分片区打捆进行公开招标,确保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同一尺度。
2、落实责任
①对于县、乡级畅通工程,落实包保制度。区交通局班子成员按19个乡镇划分片区,全部包保到项目,并由区公路局配备2名现场管理技术人员,人跟着项目走,建立了“交通局班子包保、公路局技术管理”的联包方式。
②对于村级畅通工程,落实交通分局督查制。落实分局负责所管辖乡镇村级畅通工程监管任务,实行交通分局片区监管制,分局班子包保到乡镇,层层落实责任。
3、调度工程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多次召开项目进度推进会和项目实施汇报会,分析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办法,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推动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4、规范项目管理。规范履约保证金制度。县乡级道路中标施工单位按规定提交履约保证金后方才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同时将合同履约、质量管理均与履约保证金挂钩;建立约谈制度。对交通工程实行中标后约谈制度,中标单位承诺,不断加强对中标单位合同履约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标后督查制度。成立标后督察组,加强标后履约监管和巡查,严厉打击借用挂靠资质、转包、违法分包行为;分项目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根据现场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和细化项目办职责、明确项目办责任,负责对项目的现场管理、施工协调、安全监督等工作;组织管理到位。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严格要求监理单位规范项目施工管理、严格抓好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严格规范项目建设资料等。
5、加大督查和监管力度,确保质量达标。
以集中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同步谋划、同力推进、同时督导,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和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高位开局、高效落实、高速推进。
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力量储备上,健全了“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离任干部三个台账,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对各村村情逐一会诊,摸准基础数据,为“两委”换届打好基础。在“两委”干部选拔上,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做到“农村经纪人”、“技术带头人”、“农民企业家”三个优先,全力开展后进村集中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问题突出的村班子及时调整健全。在“两委”干部管理上,制定了《农村干部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村财收支、保证财务规范,杜绝因财务纠纷影响换届后村情稳定。落实“两委”干部基础职务补贴,加大纪委巡查力度,做到有为、有位、有待遇,形成党委抓总、组员办负责、纪委监督的党建监管格局。
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实施活动场所达标工作。着力解决基层阵地危旧狭小问题,对村室进行修缮、翻建。实施活动场所提升工作。实施制度、桌椅、牌匾等“五统一”工程,高标准打造党建示范点。实施活动场所规范工作。落实“两委干部”坐班制度,完善村便民服务站、群众工作站、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站、扶贫工作站系列制度,规范办事流程,做到一室多用。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对村集体及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两委会成员的审计工作,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落实党委主体、纪委监督责任,突出正反两方面教材,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扎实开展“十查十改”行动,抓住关键少数,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XX市“村为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思考
一、XX市“村为主”建设发展现状
(一)“村为主”建设发展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发生了新变化,农民负担由重变轻,农村村组干部由多变少,村组干部待遇由低变稳,村级组织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得到加强,“村为主”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呈星火燎原之势。到目前止,共有620个村、54个居委会(其中城区居委会28个,乡镇居委会26个),除去城区28个经济势力雄厚的居委会外,乡镇646个村(居委会)中,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为主”程度较高的村17个,占总村数2.64;集体收入情况较好、能为群众办些实事、能够运行“村为主”的村109个,占总数的16.87;收支大体平衡、能够维持正常运转、“村为主”运转不畅的村340个,占总数的52.63;村级集体收入不高、难以开展“村为主”的村180个,占总数的27.86。总观我市“村为主”建设发展现状,尚处于自发的初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自发性。从我市发动“村为主”的领导层面看,具有明显的自发性。我市大多数“村为主”运行模式,不是自上而下安排部署的,而是从基层自发产生的,是农村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过去,村干部在一段时期内仅仅扮演着“三要干部”(要钱、要人、要物)的急先锋,与村民距离越拉越远,村干部难当、干部没人想当的思想曾一度在广大农村占有较大比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负担不断减轻,计划生育工作不断规范,村级以“村为主”治理村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一些乡镇因势利导对村级实行“村为主”管理,如导子乡20__年就探索“村为主”管理模式,20__年正式启动,20__年“村为主”各项管理制度已基本完善。可以说,“村为主”是对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弱化的大反思、大纠正。
非典型性。从实行“村为主”的具体工作内容看,我市“村为主”具有明显的非典型性,即“村为主”仅仅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被动局面,仅仅停留在税费上缴、计划生育等几个有硬性指标的主要工作上,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达到85以上,税费上缴工作“村为主”达到70以上,而发展公益事业和村级经济则明显滞后,公益事业实行“村为主”的还不到15,发展村级经济实行“村为主”的不足30,甚至相当一部分村没有开展公益事业,没有发展村级经济,村级组织在引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不平衡性。从“村为主”建设发展布局看,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村为主”建设发展情况与乡镇富裕程度、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离城区远近、交通便利情况等有密切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发展不平衡性。离城区较近、交通较为方便、集镇较为发达的乡镇,“村为主”发展相对好些,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集镇相对落后的乡镇,“村为主”发展相对差些。比较富裕的乡镇,特别是产煤强镇,“村为主”发展相对较好。贫困乡镇“村为主”发展困难较多,难度很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较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村为主”发展得相对较好。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较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慢的乡镇,“村为主”发展得较差些。
(二)“村为主”管理后的新变化
尽管我市“村为主”运行模式是自发的,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村为主”运行后的成效十分明显,变化相当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变“要你当”为“我要当”。推行“村为主”管理以前,因干部待遇难以保障,普遍存在不愿当村干部的现象,村干部的上任往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即使上任了,多数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安心,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不辞而别,到外地务工经商,进了村级班子能够留下来的,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素质不高的,农村中有本事、有能力的年轻人,特别是经济能人、政治强人、社会名人等各类优秀分子难以吸引到村干部工作岗位上来。试行“村为主”后,村干部经济待遇提高了,不少人原来不愿当村干部,现在是争着当村干部,乡镇也因势利导,对村级干部进行了精简优化,一些经济能人、政治强人、社会名人也被吸引到村干部中来。如南阳镇实行“村为主”前,30个村共有干部196个,实行“村为主”后,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定职定编,小的村为3人,中村一般为4—5人,最大的村也不过7人,通过精简,全镇现有村干部116个,精简村干部80个,同时,该镇的经济能人、政治强人、社会名人所占村干部比例明显提高,由原来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9。
变“被动抓”为“主动抓”。过去,村干部普遍存在工作热情不高、责任感事业心不强、工作被动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根本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村干部成了“维持会长”。实行“村为主”后,乡镇对“村为主”的村干部定工资,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和诱人的奖励激励制,原先工资没保障、工作没有动力的状况明显改观,村干部焕发出一种争先恐后、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如导子乡今年粮税入库,8月5日召开粮税入库动员大会,开会当天,7个“村为主”的村干部与乡财税所结好帐,还有3个不是“村为主”的村在他们的带领下,第二天即与财税所结好帐。
变“家为主”为“村为主”。过去,村干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以“家”为主,主营自家的“自留地”,兼营村里的“责任田”,有的对村里的事务,如果不是上级硬性指派或群众找上门,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村为主”实行后,村干部将60以上的时间用于抓村级工作。尤其可喜的是,“村级发展我发展”已成为村干部的共识,抓农业结构调整成了村干部的“主菜单”,抓经济谋发展成了村干部的主要目标。如哲桥镇的石仙村,村干部带头种植烤烟,并坚持为烤烟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优质服务,既当指挥员,又当技术员,还当销售员。在“村为主”管理模式的推动下,各乡镇形成了抓调整、促经济的新,有的乡镇形成了一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的新格局。同时,村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水、电、路等公益事业过去无人问津的现象明显改观。如大义乡东坪村过去一直未通公路,村民饱尝交通闭塞之苦,今年村干部抢抓国家实施通村公路的机遇,充分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率领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靠炸药炸,靠锄子镢头挖,靠肩挑手提,经过近6个月的艰苦拼搏,最终开出了一条5米宽的公路,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市无论是在制种、种烤烟等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中,还是在修马路、修渠道等村公益事业中,到处可见村干部的身影,村干部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感情更加深厚,群众基础更加厚实。
二、影响和制约“村为主”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空壳村问题
当前XX农村存在两大空壳现象,制约
着“村为主”的实施。一是人员空壳现象。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沿海发达地区务工人员高达30多万人,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有的甚至举家外迁,长年不回,一部分农民洗脚上岸,虽然保留农村户口,但已移居、暂住城市。许多村组人去楼空,留守人员大多是“386061”部队。如三都镇早禾田村6组,户籍人口有100多人,但常年居住村中仅30余人,其中青壮年劳力不足1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应予大力鼓励和支持,但青壮年劳动力的单向外流,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导致了土地抛荒现象的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给农村税收征收、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二是集体经济空壳现象。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和收入途径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没有同步发展,反而逐渐萎缩和减弱,这种发展的不对称性和不协调性,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据初步统计,646个村(居委会)有集体经济收入的511个,其中,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14个,占2.17;20-50万元47个,占7.28;10-20万元的84个,占13;5-10万元的212个,占32.82;5万元以下的154个,占23.84,而集体经济呈“空壳”的村则高达135个,占20.9。这些集体经济呈空壳的村,由于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普遍存在办公经费紧张,村组干部报酬较低,工作积极性受挫,村级组织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的现象。
(二)遗留债务问题
遗留债务问题由于时间长,矛盾多,一般很难解决,成了制约“村为主”实施的重要因素。一是工资债务久悬未决。拖欠村干部工资一方面是由于乡镇运转困难,没有发给村干部,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另一方面是村干部为完成农业税费而垫交工资形成的,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存在,具有普遍性,少的村几千元,多的村近10万元。历年村干部垫交农业税费难以偿还,拖欠村干部的工资无法兑现,不仅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且也使一些村干部担心工资没着落,不愿放弃村干部职务,造成了村干部职数难以精简,由此带来了新的潜在债务隐患。二是政府性债务难以化解。如我市某乡镇一个村煤矿上世纪90年代被乡政府卖给私人,30多万元的拍卖款至今尚未返还村集体,村干部的工资大量拖欠,几任村干部不愿离职,导致该村干部职数偏多,1000人左右的村干部达到8人之多,严重影响“村为主”工作的推行。由于村级历年遗留债务难以消化,村级欠账太多,大多数的村级组织仍陷于“无钱办事”的困难境地。即使有的村干部有心办事,但无力办事,作出的办实事、谋实惠的承诺往往成了“空头支票”。村级组织“经济无实力,发展无财力,服务无能力”,“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农村全面工作“村为主”成了一句空话。
(三)干部待遇问题
干部待遇问题是“村为主”建设成败与否的根本所在。一是政治待遇不高。目前,由于公务员体制改革,推行逢进必考,村干部选拔机制没有形成,提拔通道不畅,即使再优秀的村干部也难以进乡镇任职,一直对村干部实行身份锁定——农民,使干部普遍感到政治上没奔头,村干部的职位对农民缺少吸引力。加之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些地方宗族势力横行、歪风邪气盛行,有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而村干部生长在农村,与村民同乡本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开展工作有后顾之忧,不敢触及矛盾。二是经济待遇难保障。不少村干部感到经济上没甜头,全市村干部经济待遇差距悬殊,苦乐不均,一些富裕乡镇、富裕村的村干部收入有保证,有的年收入甚至达到4000元以上,而一些贫困村的村干部工资不仅不能正常发放,甚至还要村干部自己垫付农业税,村干部需要发展“副业”来养家糊口,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影响了村组织的战斗力。此外,村干部养老保障没着落,辛辛苦苦在农村工作几十年,离任后即刻出现“断电”效应,即政治上解除权力、经济上取消工资、生活上无人过问。总之,村干部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待遇难保障,尽管许多村干部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但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成绩得不到上级肯定、工作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辛苦得不到家庭的理解,村干部三头受气,让村干部感到寒心,制约了“村为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实行“村为主”,干部是关键。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实际上是上述三个问题的衍生,由于空壳村大量存在,遗留债务难消化,干部待遇难保障,又影响了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从调查看,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和年龄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导子乡23个村,村干部总数89人,其中30岁以下10人,占11.2,30-40岁18人,占20,40-50岁58人,占65,50岁以上3人,占0.3;高中、中专生28人,占31,初中60人,占67,小学1人,占0.1。老龄化和低文化导致缺乏创新农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长期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更导致农村基层党员难发展,村官难选,村务难管,一些村几乎找不着合适的村干部人选,甚至一部分村干部也外出务工,导致村级班子不稳定。有的村支书唯恐别人夺权,故意长期不发展党员,或者“近亲繁殖”,大量培养自己的亲属进村领导班子。这些因素的存在,一方面造成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选拔村干部范围受限,另一方面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弱化。从目前我市村干部现状看,有的村干部思想落后,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化,宗派思想严重,办事不公,为政不廉,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甚至在一些村出现了村民“有田有粮不找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外出赚钱不理你,出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工作能力难以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能力不强,文化水平偏低,工作思路窄、办法少,“等靠要”思想太浓,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现有村干部素质偏低,后备干部缺乏,导致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和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削弱了村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农民群众对村组织的依赖程度、信任度下降,影响了“村为主”建设。
三、对全面推行“村为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全面实施“村为主”工作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工作全面发展,引导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我市农村工作实践与经济发展实际看,我市已基本具备在农村全面实施“村为主”工作机制的条件。一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有强烈要求。村级组织职能弱化,农村公用事业、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几近瘫痪,农民急盼有一个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组织和领导;广大农村干部也期盼能从政治、经济上改善待遇,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有比较现实的、可供支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递增率达12,20__年 财政总收入有望突破3亿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为全面实施“村为主”奠定了经济基础。三是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1994年我市在全市乡镇办事处实行计生工作“村为主”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责权明确、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工作机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20__年,我市在部分乡镇率先推行“村为主”工作,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市实施“村为主”工作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实施“村为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心准备,稳步推进,在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全面推进,在基础条件薄弱的乡镇选择典型试点,逐步推进。“村为主”是一项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建议按照实事求是、积极引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对“村为主”的村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即比照国家公职人员有关管理办法,规定村干部的岗位设置、选拨任用、报酬保障、考勤考核、教育培训等事项,对村级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村级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村为主”工作机制应做到“六定”:
1、定类型——科学划分行政村类别。我市行政村设置没有统一标准,经济状况各异,村级干部配置大而全,小而全,人员繁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迫切需要科学划分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的类别,因类施策,因类设置职务、配置干部。南阳等已推行“村为主”的乡镇,根据人口和面积把全乡行政村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别,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在实施“村为主”中,参照南阳镇做法,全市统一分类标准,科学划分行政村类别,按照人口数量占60,国土面积占20,村级总收入占20的比例测算行政村所得分值,根据测算分值,将行政村划分为特大村、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和特小村。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行政村的类别每三年核定一次。对特小村、特大村可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对于人口小、面积小、村级政权组织不稳固的村定为特小村,由包片包村的乡镇党员干部暂时兼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创新村级政权组织领导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村难题,引导特小村向三类村过渡。除特小村外,其它类别村原则上乡镇干部不得兼任村支书或村主任,以避免乡镇过多干预村级事务,增加一层隐性领导体系和“影子领导”,真正实现“村为主”目的。人口数量达2500人以上,村级集体纯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村定为特大村,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配大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扶持其发展成为“村为主”的样板村。
2、定编制——合理确定村干部编制。对村干部定编,一是简化干部职数,提高村干部待遇,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实现减员增效、竞争上岗。二是对村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对村干部实行身份锁定的缺陷,为村干部正名,使村干部能够放心大胆工作。综合各试点乡镇的经验,建议在“村为主”工作机制中,要定死村级干部编制,不允许超编。专职村干部编制的确定,以行政村的分类为依据。一类村专职村干部编制5名;二类村专职村干部编制4名;三类村专职村干部编制3名;特大村专职村干部编制5-7名。特小村干部编制2名,乡镇干部兼职不占编制。编制要体现不同类别行政村工作量的大小和精简高效、有利工作的原则。
3、定职位——科学设置村干部职位。目前,我市农村干部职位设置中,过于精细、繁琐,不仅有党支部、村委会,还有青年、妇联等群团组织,纪检、治安、民调组织,各种协会、中心等经济服务组织,这种叠床架屋、臃肿庞杂的机构设置,不仅导致人浮于事、遇事扯皮现象不断发生,人为地增加了摩擦系数,而且增加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党群关系,同时也不符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如民兵营长一职,平时基本闲置在家,仅在征兵时才发挥作用,完全可以兼任。因此,实施“村为主”工作,要科学设置村干部职数,并尽可能多实行交叉任职。村干部职位设置以村干部编制为依据。一类村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秘书、支委和村委委员(分管计生)、支委或村委委员等共5个职位;二类村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秘书、支委或村委委员(分管计生)等共4个职位;三类村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秘书)、支委或村委委员(分管计生)等共3个职位。特大村、特小村分别比照一类村、三类村标准,根据“村为主”工作需要确定,但必须坚持精简高效原则。纳入公职化管理的专职村干部中原则上要有一名女同志。
4、定工资——确保村干部经济待遇。当前我市村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从调查看,村干部人平每月工资不足150元,有的村甚至发不出工资。由于经济待遇差,卸职后养老无保证,许多村干部不愿任职,在职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为确保村干部经济待遇,使他们在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劲头,建议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对村干部实行工薪制,参照国家工职人员薪金制,按月按职位由市财政给村干部统发工资,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同时,积极探索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为长期从事村级工作的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按照略高于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水平和能够承担养老保险负担为原则,确定专职村干部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360元,其他职务每人每月300元;二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320元,其他职务每人每月260元;三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月260元,其他职务每人每月200元。特小村乡镇兼职干部不纳入统发范围,由乡镇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干部到村任职。特大村干部待遇比照一类标准统发,在村集体经济实力允许的前提下,由乡镇给政策,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其高出部分由村自行解决。村干部工资按市60、乡30、村10的比例分级负担,纳入市、乡(镇、街道)财政预算。20__年上级拨给我市村级转移支付433万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补助村级支出274万元,新增农业税返还159万元),按全市646个村,村均4个村干部,人均每年3000元工资计算,全市约需700余万元,扣除上级转移支付的400多万元,全市村级支付还有200多万元的缺口。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市、乡、村三级负担的原则,完成这200多万元的缺口应该问题不大,专职村干部 经济待遇应该能够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乡镇干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攻坚克难、激情创业,为推动我市“三个加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今日将雷世界同志在组织部长与乡镇干部交心谈心会上的交流谈话予以摘登,敬请关注。
目前,乡镇这一级已经是一个“责大权小”的政府,权力有限,责任无限,乡镇工作面临很多困难:一是难在乡镇工作的手段有限,特别是目前经济手段受到一定限制,并且还在不断弱化;二是难在乡镇工作的条件有限,我们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都在农村基层一线,解决基层困难和矛盾也处在第一线,要做好农村工作的确很考水平;三是难在乡镇缺乏人才,正如刚才大家谈到的,目前很多乡镇编制不满员,本身引进优秀人才都很不容易,自身培养的一些优秀人才也时常被调走,存在人才难引,人才难留。面对这么多困难,大家还是以超常的付出,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理性思考、因地制宜,围绕市委农村八项工作和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这一重点工作,艰苦创业、勤奋工作,为推动我市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组织部长,我们就是要多倾听你们的心声,了解乡镇干部的所求、所盼、所困。今天的交心谈心会,大家掏心窝地说出了知心话、实在话,我代表组织感谢你们,感谢大家的奉献和贡献。
人们常说,基层工作是一个大舞台。乡镇工作这个平台之所以非常大,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内涵:一是目前乡镇工作既面对困难、又面临难得机遇,给乡镇工作提供了很大平台。大家可以看到,目前中央对农村工作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农村提供的政策是前所未有的优厚。按照许多老百姓的说法,历朝历代都要收皇粮国税,我们目前不仅不收了,而且还有十多项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同时,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城乡公共投入的均衡化,过去农民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城市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国家正在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这就给予了我们干好乡镇工作的难得机遇,提供了很大的平台。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给乡镇工作提供了很大平台。中央、省委和市委正在大规模地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在物质激励上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市委保华书记也明确提出,要把乡镇干部的表彰和使用结合起来,从政治激励上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市委每年都要隆重表彰“十佳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近年也在不断地从受过表彰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提拔使用干部,一些乡镇党委书记还直接提拔到市级部门担任领导干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乡镇工作就好做了,平台自然就大了。三是基层一线对干部成长锻炼的磨砺作用,给乡镇工作提供了很大平台。乡镇虽小,责任很大,从干部的能力素质储备来讲,能够把一个乡镇搞好的领导,他就能够承担更重要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乡镇工作都能做好,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所以,从干部培养锻炼的角度,组织部门非常重视乡镇工作这个平台,非常重视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
一是希望大家立足现实,夯实基础。在乡镇工作是人生的难得经历,希望大家要在立志于乡镇、贡献于乡镇的同时,重点打好四个基础:一要打好第一线工作的基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确是不可回首的岁月,不堪回首的经历,但是有过这一经历的人,都认为这是一段难得的经历,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栋梁之才都是拥有知青锻炼这个经历,正是那段经历练就了他们担当重任的才干。乡镇工作的磨砺肯定比知青经历更愉快,比知青经历更重要,希望同志们打好第一线工作这个基础。二要打好了解民情、增进农民感情这个基础。我国80%的人口都是农民,我们的重要执政基础也在农村,农民的感情决定着将来干部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党的干部最看重的是对农民的感情,希望大家要打好了解民情、增进农民感情这个基础。三要打好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随着干部队伍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干部不是缺文凭,不是缺知识,缺的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方法,你们有在乡镇直接面对群众工作的经历,一定要把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民工作的本领锻炼好,把做好农民工作的方法总结好,这些本领和方法就是我们将来应对各种大事、难事包括突发事件、的最好储备。四要积累好政绩基础、实绩基础。在乡镇工作最主要的是看发展、看稳定,希望大家立足现实,认真研究好镇情和民情,找准镇域经济的发展定位,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二是希望大家放眼长远,时刻准备着。乡镇工作是促进干部锻炼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我们的干部放眼长远,时刻准备着。首先,在乡镇工作不要忘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不要被碌碌无为和繁琐的事情把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淹没了,要在乡镇工作的同时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要有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其次,在乡镇工作不要忘记现代观念和知识的储备。希望大家在做好实事的同时,多了解信息,多掌握现代知识,多用现代观念指导实践;第三,在乡镇工作不要忘记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素质的提高。农村和城市虽然在现代化程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我们在乡镇工作的干部一定不要忘记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积累,要注意人品的积累、道德的积累和文明的积累,以后无论到那个岗位上,都能很好地融入。
乡镇这方土地虽然在县上是一个很小的区域,但这个区域事关民心基础、事关发展基础、事关惠民基础、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乡镇干部生活在群众当中,群众认识党,更多的是通过对基层干部的认识,特别是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村支书、村主任的认识,来切身感受甚至决定对党的感情和人心向背。从这个意义上说,乡镇干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既是党的形象代言人也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
所以,我们的乡镇干部包括事业干部,你们到基层去,绝不只是代表你们所在部门、单位的形象,而是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你们的言行就决定着群众对党的感情和民心的向背。为此,组织上要求你们,特别是拜托你们,通过你们的工作让党更得民心,重点是要围绕“党得民心、巩固执政基础”这件大事来得好“六心”。
首先,要得好乡镇干部之心。乡镇班子能不能把乡镇干部队伍凝聚在一起,能不能把乡镇干部的心凝聚在一起,这是我们能不能得民心的关键。所以,乡镇抓班子、带队伍就非常重要,你们不仅要带班子成员,还要带行政干部、事业干部、村干部。在这里,我想提两条要求:第一条就是要一手抓关怀。市上和县上要关心好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就要关心好你们的班子成员和你们的干部,要在你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好所有的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第二条就是要一手抓管理。管理既要靠人管人,也要制度管人,重点是靠制度管人。人管人,就是你们要作表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给乡镇一班人作表率,乡干部要给村干部作表率。靠制度管人,就是要靠简单实用的制度去管理干部,比如说刚才大家谈到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去向公示制和考核下评制就非常管用,从干部管理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乡镇真正把这五项制度都建立并且落实好了,将会形成一个既实用又管用,富有操作性的干部管理机制。
第二,要得好村干部之心。虽然现在一个村的在职干部数量不多,但是他们管理着几百甚至上千户的百姓,在农村,他们既代表着党的形象,又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得村干部之心非常重要。我们要在如何调动在职、离职村干部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希望大家多下去和他们交流、多用感情去凝聚他们,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三,要得好农村党员之心。当前,农村党员队伍面临着“两多两少”的现状,即:老党员多、观念落后的党员多,年轻党员少、有一技之长的党员致富能人少。这种党员队伍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很多地方,我们的党员对党非常忠诚,对党非常有感情,但是要他带领农民致富,甚至是要他自己先致富都比较困难,这就给我们提出发展党员的思路要有重大转变。所以,我们要鲜明提出,在坚持党员的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党员在农村的吸引力。同时,我们要研究建立党员激励机制,能带头致富、能带领大家致富的党员,我们就要激励他,以此形成每一个党员都创先争优、激情创业的大好局面。
第四,要得好外出务工农民之心。服务外出务工农民是我们整个乡(镇)村工作的重点。农村劳力包括人才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外出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或者说只有外出、没有回归就不正常了,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堤的一种掏空性、掠夺性人才外出。刚才文井镇谈到,全镇80%的劳力外出务工了,我们在高峰山村看到,全村700多个劳动力就有500多人外出务工,而且外出务工的大都是青壮年、有文化、有胆略的人,留在农村的人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只靠这批人难以把新农村建设好,只在这批人中间难以选出群众满意的农村干部。如果不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回归问题,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空话。所以,当前乡(镇)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外出务工农民的心凝聚到我们党委、政府周围。首先,要非常明确地提出,以后要靠政治出路来回引外出务工人才,要在优秀外出务工人才中选村干部、发展党员,甚至我们还要研究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定向招考公务员、招考乡镇干部,要让这批人回来后感觉到政治上有奔头。其次,要非常明确地提出,以后要靠经济利益来回引外出务工人才,通过农村各种发展项目兴办各种龙头企业,让他们外出能赚钱,回来后也能在家门口赚钱。
一、树立“三种意识”,强化维稳组织领导
(一)树立“抓维稳就是促和谐”的意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和“抓项目是政绩,抓维稳保一方平安更是政绩”的维稳意识,始终把政法综治工作放在全乡工作的重点位置来抓,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当中。乡里与各村、各乡村干部签订责任状,明确权责。各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作为干部职工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各村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树立“抓维稳必须领导一线指挥”的意识。实行领导干部驻村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案制度,明确处理较大矛盾纠纷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调处到位。一旦出现突发性的,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赶赴现场,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处置,并做到一线指挥、亲力亲为。年7月8日,由于我乡卫生院防保站专干在金坪村巡回预防接种时违规注射了过期的甲肝疫苗,引发了当地有关村民的不稳定情绪,该问题发生后,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果断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进行了紧急处置。7月12日,我乡党委书记和县卫生局及时组织县疾控中心专家、乡卫生院、金坪村干部,先后3次召开接种儿童家长座谈会,协商处理事宜,确保儿童家长情绪稳定。
(三)树立“抓维稳必须团结协作”的意识。为加强政法综治工作队伍建设,抽调9名骨干力量充实到综治队伍。制定和完善了《综治工作“村为主”制度》、《乡组建矛盾纠纷稳控化解理事会工作方案》,实行月末综治例会制度,在板梁村、高亭村建立警务室,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各村指派了综治信息员和义务调解员。综治成效与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乡、村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狠抓“三项重点”,确保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一)狠抓民调工作不放松。为扭转我乡在省市民调中排名靠后的局面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我乡先后制定了村干部管理条列和乡干部管理制度,并发放乡干部管理制度宣传手册,进一步转变和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改善党政干部形象,使广大干部积极主动做好解决群众困难和矛盾纠纷的服务工作,推进全乡综治维稳工作顺利开展,我乡组织开展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下访”和“收集社情民意”走访活动。一是排查走访,解决群众现实困难。乡党委、政府要求每个乡干部职工走访党员、群众、对象、电话户、低保户、困难户等100人以上,严格按照“四带一必访两宣传”的工作要求,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笔记本进村入户,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走访,面对面心贴心的与群众沟通交流,对群众所反映的建议、意见以及疾苦做好记录,切实予以解决,并认真填写《矛盾纠纷排查表》和《征求意见建议表》。活动开展以来,总计走访40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10余件。重点对我乡14个村的509户固定电话用户进行了走访。二是强化保障,确保民调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要求干部职工积极与群众百姓、党员、贫困户召开座谈会,谈心论事,了解百姓疾苦。同时,拨给每个村2000元作为此次民调工作的工作经费,又给每个村的驻村干部职工1000元,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解决各村困难户的专项救助金,从实质上解决了百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巩固了我乡干群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我乡干部职工的战斗力。三是进一步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在了解民情的同时,为群众解答相关疑问,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宣传法律法规及我县、乡在“打黑除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绩,表明党委政府打黑除恶的决心。在今年的市民调中,我乡排名前进了9位,尤其是社会治安状况变化明显,工作措施初见成效。
(二)狠抓“2.24”专项整治工作不放松。年2月24日,我乡板梁村发生了哄抢武广铁路废旧钢材的事件,这起事件阻碍了武广高铁的正常施工,严重损毁了高亭的形象,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为彻底查办此事,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乡党委政府以铁的手腕、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将该事件处置到位。一是严厉打击为首犯罪分子。事件发生后,乡领导立即带领在乡20余名干部到达事发现场,对违法行为及时阻止,并上报县政法委和相关领导;积极配合县工作组进行调查取证,组织追逃涉案人员,对为首的犯罪分子绝不包庇、毫不手软,主动配合公安部门共抓捕13人,刑事拘留11人,判刑2人,上交钢材9.8吨。二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月25日,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到板梁村召开村民大会,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劝导涉案人员主动投案自首,主动归还抢夺财产,当天群众即主动返还钢材3.5吨。根据2.2后续处置方案,乡政府联合马田镇政府、武广高铁整治组,抽调25名工作人员组成法制宣传教育组,进驻板梁村,做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共张贴“打黑除恶”标语300多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500多册;8月26日,又对2.2涉案人员的判罚进行了通报。通过一连串的宣传教育,群众的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三是努力抓好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成立了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2.2民主反思生活会,完善了应急预案,并对乡村干部应当突发的能力进行了培训和教育,增强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感。四是以发展促稳定。发展板梁古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和国家级生态环境保护村,引进县天地人旅游公司,发展“油菜试验基地”200亩,帮助该村疏通悦来温泉至板梁村600多米的农田灌溉水渠,使1000多亩的农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进一步改善板梁经济发展环境和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三)狠抓“打黑除恶”工作不放松。深入开展“治爆缉枪、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坚持“主动进攻,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厉摧毁了一批恶势力团伙,有力维护了我乡社会政治稳定。在古城村与大城村正月十五龙灯扫宅纠纷中,共抓捕为首打架斗殴人员5人。年底以来,配合公安政法机关以大城村、板梁村、高亭村为重点开展“打黑除恶”,共刑事拘留8人、行政拘留18人,缴获管制刀具34把、土枪5支;今年8月份,成功抓获了摩托车盗窃团伙头目刘社国。
今年3月23日,组织高亭中学、县三中师生以及各村组干部、群众近千人在高亭分会场观看了县打黑除恶公捕公判大会。彰显了我县、乡打黑除恶的决心和战果,让群众真真实实看到我们做了实事,铲除了黑恶势力,有决心也有能力保一方平安。
三、坚持“三个到位”,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一)坚持矛盾纠纷调处到位。深入贯彻落实市县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截至今年8月份,全乡共排查出矛盾纠纷83起,调解成功79,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97.4%。同时,加大境外矛盾纠纷调处力度,远赴市、广东参与纠纷调处工作,保障了我乡居民的合法权益。
大城村城下洞自然村与高亭村古城自然村因09年元宵扫宅倒灯引发群体性械斗,从此亲人变仇人,大小纠纷连接不断。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宗族父老开会,反复做工作、讲政策、调矛盾,和则两利,斗则俱败。对拒不悔改、为首叫嚣的进行了抓捕,对双方损失进行了合理评估和相互补偿,最终在乡村两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两村消除了隔阂,签订了睦邻友好协议。今年正月十五,两村村民在相互祝福中度过了一个平安祥和的元宵佳节。
大城黄溪自然村误会冷背冲自然村小孩烧了其村山林引起的姓氏矛盾纠纷,差些引起宗族群体性械斗,乡政法委书记立即带领乡综治办干事,及时抓住苗头,稳控两村百姓,带领乡村干部入村进户了解情况,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两村百姓情绪稳定,组织两村代表进行调解,最终促使两村达成了和解共识。
(二)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问题整治到位。一是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县三中校园周边摆摊设点、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治。今年,乡党委政府把其作为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4月22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傅景龙、县委常委王梅、县政府副县长陈一之亲自带队,组织乡政府、县公安局、县文化局、县广电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卫生监督局近十个单位对县三中周边开展了一次大型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此次共拆除违章厂棚19个,取缔无证摊点23家,一举解决了这么多年难以解决的难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抓好睦邻友好建设。年3月经过县油麻乡、乡、洋塘乡、三塘乡与桂阳县洋市镇、雷坪乡、东城乡、青兰乡召开座谈会,签订了睦邻友好协议,促进了两县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矛盾纠纷调解。制定了《永桂边界村规民约》和《乡睦邻友好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了乡边界治安义务巡逻队。三是抓好元宵倒灯整治工作。我乡宗族观念强,宗族矛盾纠纷多,今年元宵节,县委领导亲自到我乡督战,县公安局和法院干警协同下我乡干部对高亭、大城、承上等数十个村组矛盾纠纷进行了彻底排查化解和稳控,同时乡党委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发放元宵龙灯摸底表、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表,明确各村龙灯的负责人、牵头人以及组成人员,规定每条龙灯的扫宅路线和时间,并与之签订责任状,元宵节各驻村干部随同各村龙灯一起扫宅、倒灯确确保无矛盾冲事件,使我乡出现了元宵“扫宅倒灯”无一打架斗殴、无一矛盾纠纷的历史良好局面。四是大力整治黄、赌、毒及“地下”。对全乡范围的吸毒人员一一建立台账,开展帮教活动,减低复吸率。通过“五五普法”为手段,以6.26世界禁毒日为重点,宣传黄、赌、毒及“地下”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和自觉抵制的能力,形成拒黄、拒赌、拒毒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坚持人群、特殊时期防范到位。一是稳控好重点人群。我乡人员达1000多人,其中重点人员有400多人,尤其是涉军涉煤群体庞大,给我乡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坚持以村为主,熟悉掌握本村上访人员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动向,稍有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就能够找到当事人,并及时做好劝解工作,把上访人员稳控在本地,坚决防止“神不知鬼不觉”的上访事件发生。今年三月份省两会期间,原民办教师、夺煤大会战群体准备组织到长沙非法游行,得到消息以后,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摸排,稳控了为首的几个骨干,通过解释工作,最终平息了这次大规模上访。二是稳控好特防期。国庆60周年及“一节两会”、世博会期间我乡做到了零上访,案件零发生,确保了大局的稳定。年元宵,我乡无一打架斗殴事件发生,确保了全乡群众过了一个平安祥和的元宵佳节。清明节期间,刘姓以刘润公诞辰600周年为由准备召集各村代表800余人开展联宗祭祖活动,人员众多,牵涉范围广,如不及时化解,可能诱发一些群体性的矛盾纠纷。乡政府通过摸排掌握了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并通过村干部对各村刘姓人员代表逐个突破,把人员稳控到村,最终化解了这次联宗祭祖活动,从源头上杜绝了较大的发生。
四、加大“三个力度”,强化社会管理机制
(一)加大对特殊群体管理力度。立足“三个创新”,特殊人群管理进一步科学规范。一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全乡性统一清查行动,建立相关台帐,加强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与管理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管得住”的工作目标。实现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100%,相片采集率达到100%,暂住人口信息录入微机率达到100%,出租房的登记率和治安责任书的签订率达到100%。二是创新特殊人群帮教。加大对“”等组织破坏活动的打击力度,确保实现“三个零”指标;通过派出所、司法所干警对重点人员及两劳释放人员进行跟踪,建立帮教人员档案,一人一档,规范管理,落实“三帮一”工作制度,安置帮教对象到砖厂、再生纸厂等企业就业,积极动员相关部门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三是创新青少年犯罪预防。每个学校配置一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共开展法律讲座4次,发各种宣传挂图100余份,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册1000余册。
关键词:村级 财务监督 经济活动
农村财务向来都是农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农村财务情况会直接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村的党风党貌及民风民貌。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财务管理方面较为混乱,个别农村干部将集体财产作为个人财产进行滥支配,助长各种歪风邪气的发生,并引发农村矛盾,成为不安定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因素较为复杂,但财务监督工作的薄弱是导致其混乱的重要原因,有些地区甚至在完全脱离监督制度的情况下开展财务工作。
一、目前我国村级财务监督工作存在的薄弱之处
(一)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素质较低是村级财务工作人员存在的共同问题之一。首先是业务素质较低,大部分村级财务人员都不是专业科班出生,而是在进入社会后逐渐往财务方向发展的,既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训练,也没有相关的文凭。因此普遍存在记账缺乏准确性、会计科目应用无效、记账方式缺乏规范性、票据管理混乱等现象。除此之外,他们也不知如何判断经济业务的真假,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使整个财务监督过程变得松散。其次是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思想觉悟,盲目跟从领导指挥,遇到歪风邪气时难以坚持自己的原则,用正义去对待并处理相关事项。
(二)村级干部管理专制
财务监督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收支所产生的相关凭证进行确认与审核。简单来说是人与物之间的工作,但剖根究底却是监督人员与被监督人员之间的敏感关系。其中,被监督人员由两个层次构成,分别是财务操作人员和财务决策人员。操作者主要负责对决策者下达的命令进行执行,因此决策人员才是最主要的被监督对象。毫无疑问,监督者通常是财务工作人员,而被监督者则往往是村支书、村长等村级干部,矛盾也就在此处产生了。大部分村级干部并不了解财务相关知识,对于财务人员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不给予大力支持,甚至有些村级干部还带头违反财务制度,将坚持原则的财务人员视为打击报复对象。而站在政府的角度,只有遇到情节较为严重的问题才会出面进行处理,并不能有效解决村级干部违反财务制度和法规这一问题。
(三)相关监督制度缺乏完善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及监督制度是村级财务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就中国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而言,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是较为薄弱的,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有些地区完全没有建立相关制度用于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而有些地区尽管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却形同虚设,没有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实到基层,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没有任何帮助。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村级财务监督工作无章可依,无法可循,降低其可操作性,即使有心工作也无章可循。任何工作的开展一旦脱离了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就很容易发生违规现象。
二、如何完善村级财务监督工作
(一)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要想使村级财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从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政治素质抓起,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监督能力。首先应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良好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公平、工作的财务监督工作;其次,还应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不断更新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在精通财务业务操作的基础上了解相应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己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二)加强财务相关法规政策的宣导力度
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环境之下使任何被监督对象能够主动、积极地接受财务监督,是改善目前财务监督现状的主要着手点。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对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进行大面积宣导,让所有村级干部知法守法,改变村级干部原有的认知方式,不再认为接受财务监督是一种找茬及多管闲事的行为,并让村级干部意识到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所充当的角色是一名得力助手,可以帮助村级领导管理好村里相关的财务工作,使村里一切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合规、合法,使群众放心,领导安心,这些工作既离不开财务人员的努力,同时离不开村民的有效配合、更加离不开村级干部的大力支持。当村级干部形成正确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不会认为村内集体经济活动与财务监督工作之间存在矛盾,并主动、积极地接受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给予财务人员行使正当合法的财务监督权力,对乡镇农经及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配合。
(三)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及制度的约束,任何活动一旦脱离了法律制度便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最后形成混乱的局面。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坚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配合有效、机制完善等原则,才可以充分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及合法性。村内在开展一切经济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进行,将“以人治理”的现状逐渐转化为“以法治理”,使广大村级干部和群众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操作的高度觉悟,不断满足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宪威,林雪.对农村会计工作和农村财务监督的思考――以重庆彭水县为例[J].农家之友,2009
一、建设新农村取得的成绩
溪口镇樟树村位于溪口镇北部澧水之滨,人口589人,耕地450亩,2008年村人均收入4100元。**年来,该村通过整体推进,全村进出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不断探索农村经济发展路子,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一定成绩。生态村创建工作,成绩斐然,村民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到加强,农民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更新。
(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民增收幅度大。
为加快经济发展,该村突出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果园增收篇,坚持因地制宜,建成1080亩优质蔬菜、水果示范园,目前全村有优质金秋梨808亩、无公害蔬菜200亩。涌现了如王常富的水果种植大户,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因此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二是养殖增收篇,通过积极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养殖发展的种种政策,鼓励规模养殖发展壮大,发挥大户的带头作用,全村生猪养殖规模已达239头;三是商贸劳务增收篇,本镇居民在商贸流通领域的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务工经商,有序组织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以此促进劳动里向高收入层次转移,全村目前在外务工经商达45人,有效带动了本村其他产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大力事实民心工程,改善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基础落后制约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向上级争取,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的方式整修了全长3公里的村组公路,为后期路面硬化工作做好了准备。进一步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线路架设已入组到户。移动通讯也实现了全面覆盖,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建成了整洁、宽敞的村办公楼,结束了村支两委无办公场所的历史,在县生态建设办的帮助下,生态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稳步向前。
(三)、民主管理日渐完善,文明村风悄然形成
制定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先后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制度,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各类普法材料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使之家喻户晓。努力让村民更全面地了解村里各项工作制度。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开展党内民主示范工程。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与落实,使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得到切实贯彻,坚持党管农村与村民自治原则的统一,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组建了村民联防队,维护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让全体群众安居乐业。通过以上努力、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达95%以上。“真抓实干,构建和谐新溪口”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个干群团结,村民和谐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因自然条件限制,建设基础薄弱等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因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专业速度加快,专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在减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资存在操作困难,无法筹集到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的必须经费。镇、村两级财政普遍拮据,国家通过才力投入新农村建设,树立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一)、经济发展步伐有待加快
对比新农村建设各个先进村,不难发现樟树村经济发展步伐略显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发展进程缓慢,产业发展无真正的龙头企业带动,规模效益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发展公益事业;三是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不明显,且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劳务收入。各收入所占村经济收入比重一直高于20%,最高时达到30%以上;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扶贫力度有待加大
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理应服务于这一目标,经调查发现,樟树村存在着较严重的贫富差距,农村贫困户人数不少,全村达8户31人,占总人口的5%。加大扶贫力度,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财力投入力度,辐射带动一方致富。
当前农为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专职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减少。通过一事一议存在操作性困难,无法筹集到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的必要经费,镇村两级财力普遍吃紧,通过国家财力投入新农村建设,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辐射带动更多的村投入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发展瓶颈。
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彻底改变基础落实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围绕改善发展环境,努力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发展的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山区发展的快慢,群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大小,根本上取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高低,必须将改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发展的重要棋子,才能切实增强抵御灾害、保障生产、取得丰收的能力。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立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广大农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要把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公共服务体制的内涵
所谓公共服务体制,主要是指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是由一系列彼此相互联系的关于公共产品与服务生产和供给方面的制度所构成的完整体系,主要包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即公共产品与服务应该和可以由谁来提供。实践证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并不总是能将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的制度安排,是公共服务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即应当向社会成员提供哪些公共产品与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需求的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必须依据公共需求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即怎样向社会成员提供其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公共服务供给对象,即不同类型公共产品与服务主要和应当向哪些人提供。其中有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全国性公共产品,也有面向某一地区或社区成员,仅使部分人受益的地方性公共产品,还有仅针对某类特殊人群的。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必须明确公共服务的受益对象公共服务监管机制,即如何确保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效提供。尤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政府的监管职能更要加强。
农村公共服务是指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市场不能提供或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内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广泛领域,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发展现状
公共服务是国家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具体指为社会提供的各项公共产品和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虽不断增加,但与城市相比,特别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信息技术、网络传媒的发展,经济性公共服务是相对比较公平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社会性公共服务上。和谐社会旨在和谐,缩小城乡差距是其根本目的之一。公共服务体制主要包含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对象、供给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呈现出全面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政府转型的滞后,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缺乏深刻的理解和紧迫感,使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而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矛盾,因此,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为全体公民提供充足有效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是新阶段解决社会矛盾的迫切要求。
(一)城乡财政投入的差距
公共财政的投入直接决定公共服务的质量。据相关资料统计,1990-1998年期间,国家用于农村的各项支出总和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为15%。而占全国总人口30%的城镇人口却使用了政府财政支出的50%。
(二)公共教育投入的差距
第一,城镇中小学生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5倍,城镇中小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是农村的1.3倍。第二,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政策未出台之前,从学杂费占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看,农村普通小学生是城镇学生的2.5-2.6倍,普通中学生是城镇学生的1.2-1.3倍,高等教育农村负担更重。第三,从办学条件上看,无论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还是学校的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农村与城镇都有很大的差距。第四,农村从国家教育投入中的受益比城镇少,全国绝大部分的高校都设在城区,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中学、小学都在城镇,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在城镇工作。
(三)城乡公共卫生医疗的差距
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广大农村及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人民面临着巨大的疾病风险和经济负担。从卫生支出绝对额看,城镇是农村的2.2倍;从医疗条件看,城镇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医疗病床数是农村的6.19倍,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的1.85倍。农村的医院基础设施与城镇相比有很大差距。
(四)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比城市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造成大病致贫返贫现象;养老保险几乎没有,造成普通农民负担过重,不仅要负担儿女的教育费用,而且要负担老人的疾病治疗和赡养费用。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
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长期以来,中央财政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基本上靠农民自己投入,这就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差距拉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在基础设施投入上,城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农村的近6.89倍,政府预算内投资城乡差距是11.11倍。在基础设施和文化产品使用上,农村的公路建设,家庭拥有电视、电话、冰箱、电脑,以及文化法律保障等方面等与城镇相比差距巨大。
建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路径选择
农村地区公共产品匮乏、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因此,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就应以向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在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此时是不断完善我国各项社会制度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缓和矛盾,协调发展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基本要求。要解决当前农村的相对落后状况,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路径如下:
(一)构建公共服务相关法律体系
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理念,是有限政府,必然也是法治政府。一切事物的执行以法律为准绳,构建相关的关于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可以从法律的层面为公共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可以让人民具体了解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范围,避免拥有公共服务权力的政府利用公共服务权有选择性的提供服务,进而产生不公正、不公平后果,同时滋生腐败,也可以让人民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形成一个评价体系。目前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共服务不公造成的。相关法律体系包括相关法律问责制,公民代表参与公共政策(尤其是与公共服务有关的政策)的咨询建议制度等。
(二)推进行政管理改革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我国在乡村实行乡村自治管理,村民委员会负责村民各项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并设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等职,在一般农民心中他们是“官”。我国的行政升迁制度对村的基层干部不起作用,乡村干部虽由村民直选,但受乡镇政府影响极大。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提供乡村的公共服务,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上传下达中央政策,处理村民纠纷等。但事实偏重“下达”功能,缺少公共服务功能。主要原因在于村干部升迁机制缺失,公共财政上自上而下转到村级手中,按照经济学的假设,人的自私性会导致村干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为。因此在推进行政改革过程中,建立健全村民监督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是促使村干部做好公共服务的关键。
(三)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提出的“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这四句话高度概括了服务的本质,公共财政是用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但必须做到公平公正,这样人民才会满意。缩小城乡差距有赖于公共财政向弱势群体倾斜。主要措施有:进一步进行税费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应更依靠政府,加大对农村信贷投入,调整农民土地的征用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等。
(四)完善农村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体制
强调: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在谈到教育时,他说: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这突出了中央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关键在于调整农村教育结构,进一步免除农村中小学教育学杂费,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大扶贫力度,健全农村养老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体制的关键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卫生教育活动;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
除此之外,由于农民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文化程度比较低,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的落后状况,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政府的功能才可以更倾向于划浆,而非掌舵,才更具备治理而非统治的职能。在此基础上,政府才能提供人民真正需要的公共服务,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大家好!自从上届得到大家的信任任职以来已经有两年了,回顾这两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村老少爷门的支持下,自己本着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紧紧围绕全村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较好地为我们村集体做了些工作。今天 站在连任竞选的讲台上,竞职报告如下:
一、结合本村实际和工作计划,对村民兑现承诺1、行路难。多年来,我们村内主干土路破旧狭窄、坑洼不平,车辆出入困难,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俗话说,道路通,百业兴,道路建设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也是一个村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新村委班子按照组建时的承诺在征得全体党员和部分村民的意见后,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努力寻求多方帮助,千百年来,我们村的祖祖辈辈老少爷们每逢遇雨天,人们无法出行,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的铺设竣工,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使我们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应该说是修了一条富裕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认为路面的修建竣工,对咱们村的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所有这一切见规模、上水平的建设项目,也是,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壮乡爷们的积极配合不开的。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的是:
一是修路牵扯的房屋拆除户,房屋被拆除,院墙被拆除,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可他们没有怨言,自觉自愿积极配合,为我村的道路建设付出了无私贡献;二是村委会委员和各队队长以及修路领导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他们在施工当中为修路不辞辛苦、不顾酷暑,尽心尽力,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坚持战斗在施工第一线,从而保障了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三是许多老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踊跃出谋划策,积极带头集资捐助,率先拆除自己家妨碍修路的房屋,他们的行动让群众感动!大家都也以他们为榜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为村里的修路;四是得到了身在外地工作的村民与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积极主动为我们村修路出谋献策、集资、筹款。捐款修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1 2 3 4在这里,我再次向在修路过程中付出贡献的老少爷门们以及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说声谢谢,谢谢大家啦!
二、争先创优,重在行动一是创先争优活动部署以来,村委一班人不等靠,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在认真学习、理解消化上级有关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性的工作安排,主要是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致 力构建和谐农村。为了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村委会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使用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给村内新生儿童调整分上了土地,;二是挖掘了两条蓄水沟,共计110.00米、3.5万土方,使农田能够及时得到浇灌;三是铺设了村外围两条生产路,方便了村民收割季节出行难的问题;四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带支持下,投资修建了村委办公室、老年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得到了县、市、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好评。
三是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支持我县小黑牛养殖场的建设,坚决拥护,把工作落到了实处,小黑牛养殖场房建设早已初具规模,目前,我们正在协调办理交接遗留的后续问题。
四是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并加大回访调查摸底工作,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积极认真摸清底数,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搞好该项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目前我村形势良好;五是是搞好全国人口普查,成立了班子,摸清底数,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工作;五是千方百计惠民生,使我村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养老金保险工作,已完成村民养老金保险交存工作,参加了社会养老金保险,60周岁以上已领取养老金,使我村由传统的养儿防老向社会保障转变。年终,村委还对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户给予适当发放补助。
1 2 3 4六是加强团结,全面提升基层村委班子建设的工作水平,达到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先进集体。
七是加强村集体领导班子建设。根据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把争先创优与村级组织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由老干部、老党员发挥其余热,监督村务,服务发展。同时,不断加强村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村青年的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和群众认可度,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组织保证。
各位领导,壮乡爷门们:
三年来,我和村委班子一班人所作的一切,虽未辉煌,更没有为王坡村立下丰碑,但是我们觉得过得实在,这三年来我们把多方筹措来的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现将近三年来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向大家逐一说明:
今天这个选举会,给我一个对过去工作总结检讨的机会。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本人的个性特点和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仍有欠妥之处,在这里向各位领导,父老乡亲们道声“对不起”。我恳请大家体谅我的苦衷,请再赋于我一个机会,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赴汤蹈火地把王坡村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过去”是成功的经验,是失败者的教训,我将总结上一届的经验,吸取前三年工作的教训,努力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三、当选后的工作计划(一)针对自身不足之处,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与我们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立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更多养鸡户、养鸭户、养牛户,种植蔬菜大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进无污染企业;完善农田浇灌用的沟渠挖掘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促进整体和谐;(三)学习其他村的各种工作和生产的先进经验及优点,总结经验,不断改变自身的不足观念,推陈出新,搞好此项活动;(四)建立村财镇管,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接受监督;建立村干部管理制度督促工作; 进一步完善村的基础设施保养与维修建设( 五)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按照上级领导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和进程,扎实实施,有序推进,为构建和谐农村、生态农村、迈向富裕农村!做出我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