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中海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特征

时间:2023-06-02 09:1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中海气候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中海气候特征

第1篇

(2009年浙江文综,4~5)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简要点评】

本题颠覆了传统的气温与降水资料的呈现方式,变“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为“降水曲线、气温柱状图”,是一大创新点,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但在本题对气候类型的判读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疑问:

①同为“温带夏雨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同为“热带夏雨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还是热带季风气候;

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是地中海气候。

下面,对这几种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的方法与技巧予以说明。

二、易混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读技巧

1.参考资料:下图是10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者的气温变化区别很小,而降水量差别却很大。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极少,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即使是同属此种气候类型但降水量稍多的纽约与莫斯科。而温带季风气候则不同,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降水要多一些,就单月来讲,一般会有一或两个月降水接近或超过2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接近或超过200mm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基本在100mm以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就上题来讲,①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二者的气温差异仍然很小,就降水的总体特征而言,都有明显的干季与雨季之分。但就降水总量及单月降水量而言,差别却是极大。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大,且单月降水量可达到或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总量要小一些,且降水最多月份的降水量也远远小于600mm。

【判读技巧】单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600mm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单月降水量较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就上题来讲,②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应该说两种气候类型的年降水总量差别不大,单月降水量一般不会超过100mm,当然地中海气候区有时单月降水会稍多于100mm。但就降水类型来讲,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年雨型”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气候类型。可以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在气温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20℃以下,而地中海气候区分布在亚热带,最热月气温可达27℃左右。

第2篇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气候类型判读仍然是命题的热点,此类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就题目呈现形式来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而且图形多变,图示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就气候类型的判读来讲,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气候类型判读的一般步骤,了解了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及明确了各气候类型的成因,此类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就考查的能力来看,此类试题多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各类图示解读

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下图)

以①图为例:首先读图,横坐标为月份,纵坐标左为气温、右为降水量;其次根据气候类型判读的步骤读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高(该地为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该地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后看降水柱状图,夏季降水最多(该地为夏雨型)。因此,①图所示气候类型为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同理可知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

2.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如下图)

图中给出了12个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其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量,图中每个点的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的值是该段时间的气温值,每个点的水平线与纵坐标的交点的值则是该段时间的降水量。图中8月份气温最高,该地为北半球;最冷月份(1月)气温在0℃~15℃之间,该地是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份(1月)降水较多,该地为冬雨型。据此判断图示地区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3.气温和降水折线图

折线图实际上是点状图的一种,不同的是,折线图是将表示各月数据的点用折线连接起来。在判断时,考生可将此类图示当作一幅点状图来看待,读出每个月的气温、降水数据。下图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如下图)

将表示某一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也可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都位于图中的封闭曲线之内。其判断方法与点状图相似,先选取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范围,判断所属温度带,再依据降水季节分配判断所属气候类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气候类型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5.三维坐标图(如下图)

三维坐标图是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变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变化,柱状方块表示降水量的变化。上图表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6.风向标图(如下面甲、乙两图)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作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处的每一横道表示的风力为4米/秒,即风力为2级;二横道风尾,表示风力为4级;三横道风尾,表示风力为6级……

问:若上面甲图和乙图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那么应如何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

答:该地在纬度40°附近,不同季节风向发生改变(甲图中为西北风,乙图显示该地区被高气压中心控制),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30°~40°之间,位于南半球,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该地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如下图)

由月平均气温及年降水总量判断气候类型,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因为考生比较熟悉据各月的降水及气温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各种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多雨型(季节

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

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5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

雨,夏季干旱)年降水量

300~1000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

年少雨)年降水量

温带大陆性气

候、极地气候据上表分析,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经典回放

例1(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1图2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①甲B.①丙

C.②乙D.②丁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雷达图的判读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分布。根据图2中①②两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地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多雨,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进而分析图1:甲地位于欧洲西部的英国,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丙两地位于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AD

例2(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问题。

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表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海拔5m)。

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

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

(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地理表格的分析能力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通过分析表格可知,该地最冷月为6、7月份,地处南半球,且最低气温在15℃以上,因此其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通过分析该地降水资料可知该地为夏雨型。由此可知该地要么是热带季风气候,要么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在1500mm以上;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要少一些,多在750~1000mm之间。综上,该地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当然,本题最为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南半球并没有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四、强化训练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仅考虑大气环流影响,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分布区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分布区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分布区夏季均高温少雨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热带沙漠气候,乙――热带雨林气候

B.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沙漠气候

C.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季风气候

D.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草原气候

6.下图中能表示甲地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沿某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各气候类型。读图回答7~8题。

7.在同一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①和⑧B.②和⑤

C.③和⑥D.④和⑦

8.气候类型②③④所在大陆为()

A.澳大利亚大陆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D.非洲大陆

9.读某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气候类型是气候。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等地区。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角度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下面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夏季气温偏,冬季气温偏,全年降水较。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本题以创新的图形提供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成因,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对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读图可知,①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③④两地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而在副高和信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通常是干旱的,故两地可能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2.B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少雨,降水季节变化小;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3.A图中①气候类型七月份均温为20~30℃,一月份均温在0℃以下,属温带气候;七月份降水量大,一月份降水量较小。故①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4.B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它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②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东岸;③是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牧草的生长,但不利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①②气候类型分布区夏季高温多雨,③气候类型分布区全年温和多雨。

5.D依据经纬网、河流和陆地轮廓定位,甲地位于南美洲东岸,受从海洋上吹来的东南信风、地形抬升及巴西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6.B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均较小。

7.AO点为极点且位于大陆(南极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地球上的低气压带包括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而在图示范围内没有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A、B均位于赤道上,其附近的①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8.A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区域定位。根据南半球的三个大陆南北所跨的纬度多少可排除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所以A选项正确。

9.(1)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第3篇

一、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即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言之,即“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或1~12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或1~12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所示的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或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布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在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在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0mm,最高月降水量在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mm)、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如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为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以及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二、“气候”类图示分类判读

(一)坐标图的判读技巧

1.图示介绍

坐标图是指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气候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最常见的有柱状图、点状图、变率图、单元格图等。例如:图1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2为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图3为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图4为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

2.判读步骤

气候坐标统计图都含有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从气温坐标图上能读出每月的气温,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气温值能判断南北半球、热量带和大致纬度,还可以计算出最冷月气温和最热月气温之差(气温年较差);从降水量坐标图中可以读出各月降水量,还可以计算出全年降水量和四个季节的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比例,分析气温和降水同时期的配合程度。据此可判断气候类型,总结气候特点,分析气候成因,并且可以判断该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二)气候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1.图示介绍

气候分布图是指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位置图。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如图5),学生根据不同气候的分布规律和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可以判定气候类型。

2.判读步骤

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主要应从三方面人手:一是据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二是据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如图5)确定气候类型。判读前提:熟记全球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例如:图6中A、B、C、D四种气候类型的判定。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判断,A应为温带季风气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为地中海气候,D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景观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取决于其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条件。此外,海陆位置、土壤条件、地形状况对植被的分布也有影响。但是植被与气候带的关系依然是最基本的,像各种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无一不是气候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根据某些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可以判断其生长地区的基本气候类型。

例如:图7所示气候类型的判定。观察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图中有长颈鹿、狮子,高大植被(树)较少,草比较高,据此判断为热带草原景观,进而判断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在热带草原气候影响下,此类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四)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图示介绍

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流量的大小;(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

(1)地区(如图8)。

(2)天气(如图9)。

(3)气候(北半球,如图10)。

2.判读步骤

(1)信息提取。

①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如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一般较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但同样是雨水补给,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差别很大。

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③汛期出现的时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同样是降水补给,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年雨型的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则多无明显的汛期。

④有无断流。一般以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断流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流量曲线变化和缓,则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由于水库的调节。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读图方法和解题思路。

①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断流等情况。

②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如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③解题思路:结合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特征――确定径流量随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

三、考题回顾

例1 (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图11、12,回答问题。

(1)图11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据图12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据图11、图1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解题思路:(1)地形类型的判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结合注记(高度表)看图中高度的变化趋势;二是看图中水系(河流)的形状及流向。

(2)气候特点应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作答。气温包括高低、年较差,降水包括多少、季节变化。图12中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为降水量(左)、气温(右),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柱的高度表示降水量。Q城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东岸;B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所以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

(3)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植被等。

答案:(1)盆地

(2)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例2 (2014年高考上海地理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13,回答问题。

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解题思路: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7月份气温较低,为南半球,排除A、B选项;从降水量来看,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可以排除C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四、能力测试

(改编)读下面四地气候资料图(图14),回答1~3题。

1.关于图14中四地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冬冷夏热;降水较多,分配较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③――全年高温,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④――冬温夏热;夏秋降水多,年变化大

2.图14中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图14中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成因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是( )

A.受单一大气环流控制形成

B.两种大气环流交替控制形成

C.濒临海洋,有沿海暖流影响

D.同处低纬,全年高温

(改编)读图15,回答4~5题。

4.图15中四种气候类型终年温和多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15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乙、丙

B.乙、丁

C.丙、丁

D.甲、乙

6.(改编)读某河流流域局部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名称是_______,图16所示范围该河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L1河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影响因素。

(3)读图17,并结合图16,分别说明Q湖以下河段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流量变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7.(原创)读图18,完成下列问题。

(1)图18中①所在地区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原因有哪些?

(2)图19中的四幅气候资料图与图18中②处气候类似的是图___________,此种气候在_________洲最典型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图14中,①图显示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选项A错误;②图中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降水较少,因此冬季寒冷干燥,选项B错误;③图显示全年气温并不太高,因此“全年高温”说法有误,选项C错误;④图中冬温夏热,夏秋降水多且年变化大,选项D正确。

2.D我国主要是季风气候,因此分布有②和④两种气候类型。

3.B图14中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均有冬夏季的变化,说明都是由两种大气环流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4.B结合图15中四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显著特点。

5.C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地中海气候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6.(1)尼罗河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受纬度位置(赤道低气压影响)和地形(位于高原山地迎风坡)因素影响。

(3)特点:20世纪60年代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集中在8~10月;20世纪70年代河流流量变化小,各月流量相差不大。原因:(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流量得到人为调节。

第4篇

关键词:地中海风格;建筑设计;实际应用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建筑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建筑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代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很多生活元素在里面,地中海风格就是其中的一种,地中海风格是建筑设计者的的一个创新,建筑设计者就是将地中海风格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让整个建筑从外观上看,更加的浪漫、唯美,是具有建筑特色的,本文就是从地中海建筑设计风格中进行研究,让建筑设计不断创新。

1 地中海风格的总体特征

地中海风格的有自己的特性,在建筑中也是经常被应用的,地中海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活融入到了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让建筑充满浪漫的感觉,就像是身在自然中,享受著大海的沐浴一般,将品味升级到了一定的层次,地中海建筑风格在生活中是常用的一种设计理念,以下是对地中海建筑风格的整体介绍:

1.1 形成了拱形的建筑空间

地中海风格有它自己的建筑形式,建筑的整体形状是拱形,建筑中的门和回廊是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建筑的,这样在建筑中,就像走在了真实的景观中,这样的建筑能够让人身心愉悦,地中海的建筑风格可以在建筑的墙面迥嫘邪氪┰浠蛘呷穿凿,这样在建筑中就可以让人体会到浪漫的感觉。

1.2 色彩是纯美的

地中海风格是通过颜色的搭配形成的,这种颜色的搭配只需要三种搭配方式,分别是蓝和白、黄蓝紫和绿、土黄和红褐,这三种搭配就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设计,让人们可以进行颜色的转换。

其中蓝与白是地中海风格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色彩搭配,这种色彩搭配就是将白色村庄与海滩进行联想,将窗户和们使用白与蓝进行搭配,还可以使用贝壳等海中的装饰物来对房屋进行色彩的搭配,这样就可以将蓝雨与白的颜色对比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够让建筑特色不断进行体现,让人们在建筑中可以进行充分的想象,蓝与白可以让人们知道色彩的重要性,就像身处自然中,这样的建筑就是地中海风格的建筑。

黄、蓝紫和绿是将向日葵等各种花卉的颜色在建筑物中使用,让色彩可以对建筑形成一种敏感性,花可以表达出浪漫的特性,还是一种自然现象的体现,这样的建筑特色中就可以让你体现到不一样的建筑风情,在地中海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对比,这几种植被的颜色还要与绿叶的颜色相适应,可以让人们享受到建筑的美感,让生活在这种建筑中的人们体会到地中海建筑独特的设计方式,犹如身处在自然中,这种建筑设计模式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地中海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只有了解透彻才能够在建筑工程中使用。

土黄和红褐色是沙漠、岩石、泥土等独特的景观,这样的建筑融合了天空广泛的感觉,让建筑设计理念与土黄和红褐色结合,这种深层次的色彩可以给人们一种广阔的感觉,这样人们生活在建筑中就可以体验到建筑中独特的感受,令人心情开阔。

以上就是这几种建筑设计的主要色彩效果,利用这几种儿菜进行搭配,可以将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地中海建筑风格相结合,对地中海建筑风格进行再创造,形成我国特有的建筑设计风格。

1.3 不修边幅的线条

不修边幅的线条就是指建筑风格中的线条设计并不是直线型的,线条进行变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线条,属于浑圆造型,线条主要的特征就是不规则,因而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都形成一种独特的浑圆造型。白墙的不经意涂抹修整的结果也行成一种特殊的不规则表面。

1.4 独特的装饰方式

在构造了基本空间形态后,地中海风格的装饰手法也有很鲜明的特征。地面则多铺赤陶或石板。主要利用小石子、瓷砖、贝类、玻璃片、玻璃珠等素材,切割后再进行创意组合。素雅的小细花条纹格子图案是主要风格。同时,地中海风格的家居还要注意绿化,爬藤类植物是常见的居家植物,小巧可爱的绿色盆栽也常看见。

2 地中海风格在建筑景观中的实际运用

在当前住宅区的规划建筑景观包括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赋予这个住宅区一个精神,强调地中海所谓的地域风情,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不是符号的简单嫁接,讲的是健康、阳光、休闲。在一些地方我们会承载相应的符号,更多的是阳光健康和休闲,这是我国需要的。现选取了目前国内该风格比较典型的楼盘,加以浅议。是一个风情水景建筑社区。项目定位定位是以人为本,以水为中心,以阳光风情为主题的社区,在里面不单是气侯,它的整体实际环境,更重要是生活的方式和旅游的方式,形成的所有地中海的风景,项目本身没有办法改变气侯条件,所以从项目操作以及设计上把一些实际的环境,一些氛围,生活的方式,以及活动的形式创作出来,形成一个所谓的地中海阳光的一个生活模式。以水为中心打造地中海风情的开发模式。是以人为本、以水为中心的一个居住项目,它以打造地中海阳光风情为主题,在居住小区内打造3.8万平方米人工湖,创下全国之最。

2.1 整体规划整个社区规划为8个组团,都以水景为中心布置规划,以创造地中海阳光浪漫休闲生活方式展开。(1)南北两岸设计北岸设计风格采用规则的几何刚性线条,同时建造了亲水木栈道和临水大平台,充分体现了地中海的风格,建筑与组团花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更大的亲水空间。(2)用组团产生不同的小空间顺驰领海建筑物也是因为南北朝向的关系,可以增加居民看到水的机会,每一个路口进来看到的就是3.8万平米的人工湖。

2.2 强调建筑与水景的联系项目建筑物的朝向以南北为主,也增加人跟水的连贯,整个湖面线路的处理,在北面主要一个比较阴的面活动性比较强的建筑,跟广场有一个直接连接,人可以绕到水边活动,南边一个比较自然的形式,软性的暗线处理,增加它跟公园、山丘,跟植物的一些关系,变成在这个湖面上一个硬的处理,还有软的处理,增加人对水的不同感觉。

3 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及其质量。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其个性,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所以,很多开发商也在尝试着不同的居住区风格。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景观,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更好地融入到国内的景观中,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第5篇

(2014年高考重庆文综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1,完成(1)~(3)题。

(1)图1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1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1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解析:第(1)题,流水冲刷河床、河岸,使岩土崩解、掉落,混入流水中;流水与其搬运的泥沙加剧撞击、磨耗河床和河岸,较大的卵石、砾石被紊流冲走,向下游移动。在河道弯曲处,由于横向环流作用,凹岸底层水流携带的泥沙至凸岸浅水流速缓慢处沉积,形成水下沙滩,并逐渐发展为边滩。河流边滩的出现,更加剧了凸岸的沉积,结果在凸岸附近形成砾石滩。图1中的砾石颗粒直径达9cm,颗粒大而扁圆,说明其受到流水和泥沙的磨蚀作用而形成,并在流水搬运的过程中遇到凸岸逐渐沉积。故此类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地带。

第(2)题,石笋多出现在喀斯特地区,是流水溶蚀石灰岩并堆积而成;冰斗多出现在冰川活跃地带,是冰川运动过程中的刨蚀作用所致;花岗岩是坚硬硕大的岩石,其表面变得圆滑是因为风化作用而非侵蚀作用;在风蚀地貌分布区,由于在风力搬运颗粒物质过程中,风力磨蚀和风裹挟的碎屑物质的磨蚀作用,该地会出现圆状颗粒物,且该颗粒物会伴随风力减弱而逐渐沉积,选项C正确。

第(3)题,由题干材料可知,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从图1中看出,纵坐标表示的是砾石的数量,横坐标表示的是砾石的粒径大小。根据分选作用原理,结合图1中的“9cm”数据,判断该区域内的岩块直径应该是差不多的,即直径为9cm左右的砾石数量是最多的,而较大和较小的砾石较少,因此能反映图1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D选项。

答案:(1)B(2)C(3)D

【解题准备】

1.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

(1)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表1)。

(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如图2、图3)。

2.重难点突破

(1)不同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雅丹地貌;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河流峡谷、丹霞地貌;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如冰斗、角峰、“U”形谷;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如基岩海岸、泥质海岸、珊瑚海岸等。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如表2)。

(3)河流的堆积地貌(如表3)。

3.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分布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流水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流水侵蚀为主要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

4.背斜、向斜的判读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5.绿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往往形成绿洲;在沙漠地区,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会形成绿洲。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绿洲,这里也是当地绿洲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能力测试】

1.(原创)图4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

云南省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显著。夏季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读图5、图6,完成第2题。

2.形成图示地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3.(原创)图7是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原创)下列图示中属于河流冲积(洪积)扇地貌景观的是( )

图8中为澳大利亚某地的景观,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故而得名“岩塔沙漠”。沙漠的周边,却有不少绿色植物,人们还在此地发现了硬叶林的古遗迹。据此回答5~6题。

5.“岩塔沙漠”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为( )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内力抬升-风力沉积

B.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海浪沉积

C.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流水溶蚀-海浪沉积

D.固结成岩-内力抬升-风化侵蚀-风力沉积

6.“岩塔沙漠”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9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图10为我国台湾省某地区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岩体近年来破坏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管理者应采取哪些保护游人的措施?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由图4可以看出,该地区为冰川地貌中的角峰,很显然是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的。

2.C喀斯特地貌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显著,选项C正确。

3.C从图7中可以看到,①图中,公路附近的岩石为花岗岩,岩石紧实致密,不易破碎,不易发生滑坡现象。②图中,砂岩结构明显,其层理构造显然也不易于发生滑坡地质灾害。③图中,泥岩层理构造明显,并且其层理与公路所在位置呈一定的顺向坡度倾角,如遇暴雨渗漏,加之岩层自身的静压力,很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选项C为正确答案。④图中,泥岩岩层与③图中的岩层的倾斜角度相反,显然不利于滑坡现象发生。

4.AA图中为河流流出山口而形成的河流洪积扇,即河流冲积扇地貌,符合题干要求,为正确选项。B图中为河流中下游地区常见的冲积平原地貌景观。C图中景观位于河流人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减慢,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而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景观。D图中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为河口三角洲地貌。

5.D石灰岩属海相沉积岩,经过了固结成岩作用;其形成时代该地为海洋环境,而现在石灰岩塔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说明经历了内力抬升;地表黄沙是风力沉积物。所以“岩塔沙漠”景观的形成过程为固结成岩-内力抬升-风化侵蚀-风力沉积。故选D。

第6篇

我国旱涝灾害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埃及)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接壤

美国着名的宇宙航空研究中心是(休斯敦)

国家多的半岛(巴尔干)

纺织是(轻工业)

北回归线所经过的亚洲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极圈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是极昼)

已知甲城在乙城的正南,甲30s,40e,乙是(30s以北,如30n,40e)

中南半岛上与我国为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位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到大西洋近便的航线(红海-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少的主要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小)

京沪线与陇海线的交点是(徐州)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水能与煤炭石油比较其优点(不污染环境,是清洁的能源)

(向斜)是一种地质构造

太原的钢材运到郑州(铁路)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搬运作用以(流水)为主

(地中海气候)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我国水资源的究竟和时间分配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以工业为主,农牧业不占重要地位的是(英国,意大利)

我国三大平原共同的地形特征是(主要都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地势低平)

关于我国能源(近年我国已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处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不同)

第7篇

1、京沪线与陇海线的交点是(徐州)

2、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3、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4、水能与煤炭石油比较其优点(不污染环境,是清洁的能源)

5、(向斜)是一种地质构造

6、太原的钢材运到郑州(铁路)

7、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搬运作用以(流水)为主

8、(地中海气候)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9、我国水资源的究竟和时间分配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第8篇

关键词:西班牙景观;成本控制;营造气氛;台地景观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in the system of the Spanish landscape concept, application, design process,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Spanish landscape in domestic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nish landscape design actual operation mode and key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developer's angle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landscape design, is a more practical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Keywords: Spain landscape; cost control; atmosphere; terrac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P5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西班牙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英勇战斗的斗牛士,热情的西班牙舞,和性格浪漫的唐堂吉诃德。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王国”,这与法国,美国并称为世界三大旅游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总部设在马德里。这个国家被认为是一个异国情调浓厚的梦幻国度。

1西班牙风格来源

1.1西班牙风格实际属于地中海风格

大家通常理解的“西班牙风格”实际上是“地中海风格”的共显特征,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建筑上的“西班牙风格”;西班牙风格之概念形成,更多的是国内地产商在欧陆风盛行时期及造梦机制的背景下,利用西班牙文化元素的多元、神秘、奇异特征,在概念形式上寻求差异化的一个吸引眼球产物。

我们所说的西班牙元素特征并不仅仅是西班牙建筑的特点,差不多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摩纳哥等这些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沿海地区以及中近东地区的很多建筑都具有着类似特点;但从认知方面的来说,西班牙风格之类的说法不准确,但也并不错误,它更便于大众的识别与传播。

1.2地中海气候以及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地中海风格

干垒的厚重墙壁用来遮蔽夏天的炎热和直接的日照;全年少雨,丽日高照,庇荫的需求塑造出了半户外的回廊道,各异的回廊、穿堂、过道,一方面增添海景欣赏点的长度,另外一方面利用风道的原理增加对流,行成穿堂风的降温效果;手工艺术的盛行,提供了铸铁、陶土砖、彩色马赛克、编织等装饰品的温床,这些都是典型“地中海”的元素;盛产灰岩,造就了灰白手刷墙面绵延的风貌;四水归堂的天井院子,大多里面有个小小的阿拉伯风格的水池,点缀而已,用彩色瓷砖装饰。这里的人们大都喜欢聚会,几百年前曾经被阿拉伯人统治;建筑设计的不对称,不规整,高高低低的,饶有趣味,这是民间的做法;地面则多铺陶砖,气息很浓。

2西班牙园林景观具有的特征

与东南亚风格园林对树种要求严格有不同,西班牙、地中海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对树种选择的要求并不是很严,体现西班牙风格特色主要体现在西班牙元素的运用、公共空间气氛的营造上。

2.1台地景观

这是西班牙的主要景观设计要素之一,项目地形原始是高差变化大,这是塑出造西班牙台地景观的很大优势及条件。根据各个部位竖向高差的不同,因地制宜,作出高差变化丰富的台地式景观。

2.2色彩浓郁

用大片的花灌木和宿根花卉营造出色彩绚丽的地被景观。西班牙景观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色彩浓郁,热情奔放,神秘而热烈。表现在景观上就是用大片的地被或宿根花卉来渲染,颜色对比强烈鲜明,引人注目。在大门入口或者各个组团的入口等醒目的位置可以用大片的色彩艳丽的地被来起引导行人路线。

2.3大量应用陶罐造景

这也是西班牙景观风格的造景元素之一。花坛里,草地上,拐角处,看似很随意,实则每一处都是点睛的搭配摆,令人赏心悦目,味道浓郁。

2.4运用雕塑来提升项目的文化气息

雕塑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态度。可以将情景再现,用雕塑的形式来营造西班牙景观氛围和风情可以起到一两破千斤的效果。

2.4水景的点缀

水景的运用会起到点睛的作用,大大丰富了景观效果,点状水景、面状水景、配合雕塑结合地势塑造的水景等等各式各样的水景均会提升景观的整体效果。

阳光、空气、水、色彩鲜艳的花卉、立体绿化、灵动的曲线,一些绿色和人文的气质,还有铺装和小品雕塑,这些原汁原味的质感都是地中海园林的体现;开放式的草地、精修的乔灌,或者是地上、墙上、栅栏上处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是地中海园林特点的体现。另外,水景也是地中海风格园林非常注重的一个关键设计要点;地中海园林在整个景观形态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形式,自由奔放。

3西班牙园林景观在小区中的应用成本控制是先决条件,因地制宜、长远考虑是首要原则

国内较为纯粹的地中海/西班牙风格园林景观成本水平约为300~500元/,项目地价相对景观造价的衡量以及项目档次定位很关键,较高的园林成本投入会相对增加项目的资金投入及回收风险;因此,控制园林成本投入,是现在国内房地产商的先决条件,无形中这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先决条件。

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树木主要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干旱灌丛或草地和硬叶;株洲是一个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风湿性运行,四个不同的季节,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当我们设计区域差异的外部条件将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景观设计要适应一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植物,没有地中海/西班牙风格;国内很多项目,不照搬国外的社区,也适合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与植被景观设计。

3.1在保证效果的同时进行限额景观设计

3.1.1空间布局

注重小区的空间布局,分清主次景的成本投入,从居住的生活行为习惯考虑布局,避免不合理和不必要的景观投入。

3.1.2材料选择

就地取材,所以植物景观材料应该本地化;扩初的早期阶段是由设计人员自己结合市场价位的估计,根据成本控制要求,在保证效果的适当的前提下进行材料选择和调整;市场准入材料规格设计,减少物料损失,同时,充分考虑到材料废料的产生和应用;注重高档材料应在重要景观节点和节点控制使用,酌情使用升级;注重材料的搭配运用的,不一定是昂贵的材料才能做出高端的设计;考虑不同的功能位置设计的材料厚度和质地的要求,充分考虑材料使用的细节,不仅能满足效果而且要降低成本;从建筑墙体材料吸取元素使景观材料与建筑呼应,增强整个社区环境解释完整性和协调。

3.1.3植物搭配

充分重视植物的生长期的长短与快慢,选用有效果且耐旱、易维护的植物,重软景,轻硬景,软景比例一般达70%以上;充分预留出植物的生长空间,控制好种植密度,减少不必要的植物堆叠,硬景以配角形式出现;利用地块内部、当地经济性和生长都较好的高大树种作主要景观树,少用昂贵树种这样更符合地产商的心态,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植物,进行修整利用,降低成本体现生态性,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目的;尽量提前考虑选用实生苗移植到苗场进行假植,进入施工阶段时种植的实生苗经断根已达假植苗效果,再移植到居住区种植既保证效果又节约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存活率;通过增加草坪面积,缩小灌木面积,为灌木生长预留一定生长空间,同时巧妙运用节点大树来营造气氛有种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

4西班牙园林景观设计应主要围绕西班牙特色风情元素、植物组合景观运用、特色景观轴线运用三方面打造

4.1西班牙风情元素

4.1.1西班牙特色广场

广场是西班牙、乃至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是项目展现西班牙风情特色的重要载体;规模不一定要大,重在风情氛围营造,使人们充分体验热感受到烈浓郁的西班牙风情与韵味。

4.1.2西班牙风情小品

标志性塔楼、地面艺术马赛克,陶土罐组合、彩瓷水池、精致的喷泉、西班牙风情雕塑……细节小品的打造以体现风情为首要原则,应用陶艺材料元素体现西班牙风格,以手工打造的特点增加趣味性与展示效果,给人以道地的感受。

4.1.3西班牙风情商业街

打造一条西班牙风情商业街,会为项目的景观构成增色,风格上与西班牙的建筑风格相统一,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2植物组合景观运用

4.2.1树种组合搭配

植物配置上应该做到形式多样,物种丰富,科学合理的搭配组合,多选择符合当地的抗性强耐污染的乡土树种进行搭配。

4.2.2不同层次搭配

植物搭配讲究高低错落营造层次感,上面是乔木,中间是灌木,下面是地被花卉,复层种植很关键。

4.2.3色彩搭配

充足的阳光、热烈的色彩是地中海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社区需保持一年四季植物景观的色彩鲜艳、绿化常在。同时硬铺使用暖色调,与建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4.2.4绿地布置设计

校仿自然景观,多采用曲折迂回自然形式,不求对称与规整,但求自然与生动;大景观轴、景观节点上运用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布局手法,既能与四周环境协调,又能在整体上产生韵律和节奏,使空间富于变化。

4.3特色景观轴线运用

4.3.1主景观轴

重点打造社区主景观轴,是整个小区形象展示的关键点,起到划分、联系并贯穿各个组团的作用同时通过与社区车行道的交汇营造出二级景观节点以及更多级别的景观节点。

4.3.2社区中道路曲线化、景观效果化

内部道路曲线化,营造温馨、别致、充满自然情趣的社区氛围。这还可以在提升社区生活氛围的同时减缓车速,弱化人车混行的缺点;充满色彩变化及休闲特质的道路铺装,增添生活品味与情调。

8 小结

西班牙园林景观之所以在国内地产业中备受好传不单单因为它那充满异域色彩之美的独特景观形式,同时更重要的还因它在营造效果的同时造价的可控空间较大,这也成了我们设计者所要关注的重点条件,某种意义上也是决定性条件,这也就左右看了我们设计时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美珍.西班牙景观风格在中国居住区的应用.《建设者》,2009,6.

第9篇

一、高考地理综合题设计的价值取向

从总体上看,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力求体现出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宏观层面上看,地理试题的设计期望能考查出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形成状况,较明显地反映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一)关注考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形成状况

地理学科能力要素主要由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地理事象的判断与评价能力等构成。为此,近年的高考试题命制十分注重对考生学科能力形成状况的考查,尤其是综合题的命制显得更加突出。其命题方式大多为:创设问题情境(多用地理图像语言)围绕主题设问(并列式或递进式)运用核心知识和能力作答。

例1 (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36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本题以“澳大利亚西部区域”为空间背景,采用并列式设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对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作出正确判断与分析。第(1)题侧重考查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从图1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地集中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从图2中可以看出其出口地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综合图1、图2信息,则可得出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有: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第(2)题主要考查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根据图3信息,可以归纳出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再结合图1的空间位置特点,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可以分析得出其形成原因应是: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第(3)题重在考查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从图1中可以得出②③两地的相同点是都有丰富的地下水;结合图1、图3信息,则可归纳出②、③两地水资源的不同点是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丰富,集中在冬季。

(二)关注考生基本的地理方法的掌握状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地理方法的形成提出了以下目标。一是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二是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并且在学业评价中提出了以下建议:“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其评价标准为: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近年来,浙江省的高考地理试题对“基本的地理方法”的考查已有较好的体现,“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提出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已成为地理试题解答的思维主线,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的地理研究方法也不时地出现在综合试题的价值取向之中。如例1中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的地理观察,对“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状况”的地理比较与区域综合分析。在所有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地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理”方法的考查。

(三)关注考生地理观点的形成状况

中学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基本地理方法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包括人地协调观念、空间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地理试题命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考生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等。从近年高考试题的形式看,地理观念的考查很少在试题中直接出现,它多以隐性方式进行渗透。试题设计一般通过对“某一区域环境中某项人类活动”的分析,折射出考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地理观点。例如,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36(3)题,要求考生对“热带雨林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2011年浙江文综卷第37(3)题,要求考生回答“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37(2)题,以深圳市的产业转移为案例,让考生从环境承载力和交通运输的角度考虑合理的转移方案,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关注考生地理问题探究方法或思维的形成状况

“提供新知识,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这一命题方式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时有出现。如2009年浙江文综卷第37题的“区位商”、2010年浙江文综卷第37题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 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37题的“海油陆采”等,均是考生在中学地理学习中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

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地理探究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情境,提出各种假设、搜集整理多种资料、分析验证假设、表达交流探究结果。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命题价值取向,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亮点”,要求考生在真实、复杂、开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参与探究,实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一探究学习的思维过程。

例2 (2011年浙江文综卷第36题)图4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1为图4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表1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本题具有地理综合题的一般特征——以区域为载体,归纳地理特征(水文特征、雪带分布特点)、探析地理成因(水位稳定、雪带分布)、明析地理原理(小麦输出港区位),除此之外,还创设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探究性问题情境——五大湖地区的“雪带”分布,以“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为问题设计的主线,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第(2)题的解答,首先要求考生在区域分布图中发现一个现实问题“雪带分布不平衡:分布在湖的东、南岸”,然后运用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寻找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这些区域降雪量偏多,可能是这些区域有特殊的积雪堆积条件:若是降水量偏多,那么这些地方应该是空气中有较多的水汽含量,并具备空气上升的条件;若是积雪不易溶化,则应具备地势高或背阴的条件。验证假设——综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结论: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在迎风坡有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题顺利解答的关键,取决于考生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是否具备不畏困难的探究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探究思维。

类似的新情境、新问题的考题在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出现,如第37题的第(1)小题要求考生运用新材料和区域分布图(如图5)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材料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很多考生面对这一问题时,感觉束手无策。其实,该题的命题意图十分明显,主要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信息的有效获取与解读)和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思维。文本材料已明确告知考生“海油陆采”的两个要求:建设入海道路与人工岛;图像信息也隐约告知考生海上油田与陆地的位置关系。若能把握这两个关键点,就不难得到“海油陆采”的自然条件应是: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受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

二、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特点

如果我们对近三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的地理综合题作一个微观的比较分析(见表2),不难发现其试题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以区域为载体入题,淡化识记要求,凸现原理性知识的应用考查

地理综合题在区域选择上重在考虑区域特征是否鲜明,能否找到相关系统地理原理的落脚点。一方面,在空间定位上不为难考生,力求让大部分考生能上手做题;另一方面,在问题设置上主要追求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淡化对区域具体知识的识记要求,突出区域内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原理性知识的分析应用:描述与阐述地理分布(规律),归纳与比较地理特征,分析与探究地理成因,探讨与评价人类活动等。

(二)方向的选择侧重遍平化,凸现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一般而言,以区域为载体的地理综合题设问方向的选择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是以区域主导要素为中心入题,采用“递进式”设问,即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某一主题由浅入深进行“剥笋式”的追问;二是以区域主要特征为中心入题,采用“并列式”设问,即几个问题与区域内的主要地理特征相关,各问题之间没有太多的关联,体现对知识广度的要求。从近三年浙江高考综合题的形式看,多倾向于知识、能力的遍平化,力求凸现地理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三)信息的呈现趋向多样化与简明化,凸现对提取与分析信息能力的考查

从近三年浙江高考综合题信息呈现的方式看,多样化与简明化特征十分明显。一方面,除常规的区域示意图之外,往往配以能反映区域内自然或人文要素特点的多种形式统计图或统计表,或者配以地理原理的示意图和文字材料,要求考生能将多样的信息有机地整合,来思考、分析、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另一方面,尽力删减与设问无关的干扰信息,追求信息呈现的简明化,减少考生的阅读和取舍信息所花费的时间,提高解题的有效时间。这一特点也传递给考生一个明确的信号,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必须十分重视试题中出现的符号、数据、文字等有效信息,否则就会答非所问,或丢三落四,从而造成严重的失分现象。如2011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36题图中的7m、75m两个数据,第37题图中的图例(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对获取正确答案至关重要。

(四)问题的设计趋向单一性与小切口,凸现对具体地理要素及关联性的考查

近三年高考综合题中小题的设问有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切口变小,指向更具体的地理要素,并关注要素间的关联性分析。如2012年第36题第(2)问,要求考生关注的不是两地宏观的气候特征,而是要求考生观察更小切口的降水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能分析不同区域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二是对某些问题作出了行为动词或外加条件的限制,使设问更具单一性,避免考生“模式化”答题或“惯性化”作答。如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36、37题的6个设问均对考生的答题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描述、评价、说明、分析、比较、简析、判断”,而第37题的第(2)问还对考生设置了问题思考的的方向性限制:“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三、提升地理综合题得分率的复习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中得到的高考综合题设计的价值取向和命题特点,若能在复习教学中处理好以下的教与学的环节,则能较好地提升考生的地理综合题得分率。

(一)把握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地理综合题设计重点关注的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区域性与综合性,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重视对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训练。对于某一区域而言,需要较好地把握区域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规律、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等,以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南欧(地中海沿岸)地区(如图6)时,可以按以下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加以把握。

1.了解地理位置与分布,即明确它在哪里——纬度位置(40°N附近)、海陆位置(三面临海,南靠地中海)。

2. 认清地理事物的特征,即观察并归纳区域主要地理事物的特征——山地为主的地形(高大的阿尔卑斯山系),冬温湿、夏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3. 理解地理因果关系,即探究区域内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搞清楚“它为什么在那里”——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阿尔卑斯山系;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冬温湿、夏干热的地中海气候等。

4. 理解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即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地理过程——古地中海(沉积地层)板块挤压运动(地壳活动剧烈、岩浆活动)地中海缩小与阿尔卑斯山系隆起(褶皱山系、多火山地震、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等。

5. 理解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即分析区域内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明析某一要素对空间中其他地理特征存在所起到的作用——如巴尔干半岛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与地中海的关系(古地中海形成了可溶性的石灰岩,地中海气候满足了降水条件)。

6. 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辩证地认识人类活动与区域环境特征的关系,特别是要探究怎样使某一地理要素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如充分利用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发展地中海农业(花卉、蔬菜、园艺)、旅游业等特色产业。

(二)区域与系统有机结合,选择特征区域进行综合思考

以区域为载体的高考综合题在区域空间选择上有两个指向比较明显,一是区域内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二是与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考查方向选择上也往往考虑两个指向,一是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区域地理学习内容),二是能承载地理原理的典型地理要素(系统地理原理性知识的应用)。为此,在考前的综合复习阶段,若能将区域与系统有机结合,选择特征区域进行综合思考,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首先,依据区域特征的鲜明性和社会热点的关联性框定你认为高考可能重点关注的区域(如图7的样式)。区域范围大小的确定要合适(不宜过大或过小),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大部分考生能够正确判断,二是能承载试题分值所需要的地理要素。

其次,从系统地理的角度选择综合思考的方向,主要考虑区域内突出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在本区域中可以说明地理原理的典型案例。如图7中的A区域(美国西部地区),其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可以承载分析“地形、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这一原理性知识;而“硅谷”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既反映了这一区域的世界性地位,又可以落脚高科技产业布局的区位要求。

再次,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梳理区域内主要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如图7中的E区域,可以选择以“气候”为中心进行如图8所示的主题式综合思考:从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角度可以正确认识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的宏观气候分布;从洋流和地形分布可以正确理解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气候分布入手可以正确理解该区域的自然景观的分布特色(澳大利亚的半环状景观和新西兰的温带草原)和河流水文特征;综合各自然要素特点和人类活动可以正确理解区域产业布局的特征(澳大利亚东部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和混合农业的发展,新西兰的畜牧业发展等)。

最后,选择主导地理要素,进一步探究区域内普遍规律中的特殊地理现象的发生。如图7 E区域中澳大利亚东北部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信风、地形、暖流等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如图9为新西兰北岛西部某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具有终年温和多雨的总体特征,但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冬季降水更丰富)。此时,则需要对其成因作出更为细致的分析:观察图像信息中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分析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冬季(6-8月)气温低,区域内气压梯度大,西风更强盛,带来丰沛降水”。

(三)依据设问指向,有效提取与分析信息,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从近年考生回答综合题的总体情况看,答不全、超答或答非所问等是造成失分严重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除少数考生没有真正掌握分析问题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方法之外,更多的是审题不到位,没有领悟命题者的意图而造成回答问题的方向性偏差,或者是简单套用答题模式按惯性思维作答,又或者是不能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而自圆其说,等等。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对考生提出了明确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这一能力要求基本上是按考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常规思维过程而提出的,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也是按这一能力要求开展复习教学与解题训练。笔者发现这一常规的复习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考生受无关信息的干扰较多,造成在审题上花费的时间偏多;二是对问题指向的把握不够精确,造成答题不全或无的放矢。若能将解题的思维过程作适当调整,“从问题指向入手,直奔问题解决”则能较好地弥补上述提到的“两个弊端”,有效提升答案的针对性。其操作方法为:粗读整题、了解主题提取设问、明确方向调运知识、检索信息推理分析、针对作答。

例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环境影响费用=氮素渗漏损失费+渗漏水对环境影响费。

(1)依据图10中棉花种植的自然区位,推测棉花的生长习性。

(2)根据材料及图11、图12,分析说明过度灌溉棉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题为2011学年绍兴市高三质量调测卷中的一道综合题,看似简单的问题,考生的得分情况却很不理想。第(1)题得零分的考生不少,其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缺失了“推测”这一问题的指向要求。在考生所答的第(2)题答案中,60%以上的有“土壤(地)次生盐碱(渍)化”这一内容,说明考生在答题的思维过程中无视设问的前置限制条件“根据材料及图11、图12”。类似的失分现象在考生中具有普遍性。如果运用“从问题指向入手,直奔问题解决”的解题方法,则能较好地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第10篇

命题角度一气候成因与特征的考查

气候成因及特征是气候相关试题最主要的考查内容。试题通常要求学生先对试题中出现的气候类型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与判定,然后再对其进行成因与特征分析。如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第36题对黄麻产区气候特征的分析,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分析气候对葡萄生长的影响,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分析里斯本气候等。这需要学生识记教材中13种典型气候类型的成因与特征,以便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高考回放](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和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中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1600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思路归纳针对气候成因、分布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典型气候类型的分析,如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本题以经济作物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根据图中“孟加拉鹰”这一信息,首先可以判定该区域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再结合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将图中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的信息转化成文字即可。

命题角度二气候形成因子的考查

气候形成因子是学生在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时应考虑的主要内容,是答题的方向所在。该知识点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如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中分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中分析喀布尔冬温较低的原因,2008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中分析南亚与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等,这些试题均考查气候的形成原因。

[高考回放](2011年高考正苏地理卷)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节选)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思路归纳气候形成因子主要有太阳辐射、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四大方面,其主要用于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以及对比某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成因。学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各个因素,特别要注意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试题中甲、乙两地气候形成因子的差异,致使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恰恰是本题考查的内容所在。首先根据气候资料图判断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然后根据甲、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从气压带和风带的角度解释水、热差异的原因。

命题角度三气候要素之气温的考查

气温作为气候特衍的一大要素,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在很多时候,试题只侧重对气温特点的考查,经常利用气温折线图和等温线图等考查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以及影响温度的因素等,如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巾等水温线,2010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中基多气温特点,2009年高考浙,工文综卷中欧洲等温线等均是很好的例证。

[高考回放](2010年高考海南地理卷)读下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年温差很小,昼夜温差大。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000m)。

思路归纳针对气候要素――气温的特点,我们应从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较差等方面去分析和捕述。在分析过程中,注意结合影响气温的几大因素,如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要综合分析。赤道附近海平面常年高温(大于25℃),但从图中等高线来看,基多海拔接近3000m,昼夜温差应该比较大,又考虑到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m气媪降低0.6℃),因此,基多常年温度在17℃左右。总结得出基多气温特点应该是“终年温和,年温差很小,昼夜温差大”。由此也可以得出其影响因素为纬度(赤道附近)和地势(海拔近3000m)。

命题角度四气候要素之降水的考查

与气温相比,高考对降水的考查也毫不逊色。如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2010年高考上海地理卷,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中分别对降水条件、降水类型、影响降水的因素等进行了考查,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考回放](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节选)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近,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答案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思路归纳降水作为气候要素之一,是近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是对水汽来源、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空间变化、降水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雨季、旱季等方面的考查。降水相关试题往往结合降水柱状图、表格或者区域图等,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由于本题已经确定了空间范同为湖泊,可以不分析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在图中也没有体现出来,也可以不分析。只从降水总量和雨季两方面进行讨论即可。

命题角度五气候类型的考查

气候类型的判定是我们解答气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试题常以区域图、气温折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为主要载体,学生只有依据试题所给的信息对出现的气候类型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解答相关题目。但是高考考查比较多的是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特殊气候类型的分析。如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中都有相关试题。

[高考回放](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表中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3)题。

(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2)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牧草生长

答案(1)D(2)A (3)B

思路归纳我们通常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来判定气候类型,即依据试题给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来判定气候类型。第1小题,结合表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可判定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项A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B错,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而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c错,④地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D正确。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判断准确,则第2小题和第3小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命题角度六气候其他相关因子的考查

气候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的核心点,与此相关的众多知识点也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如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中“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中对雾的考查,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中的等云量线,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中的樱花初放日期等值线等,试题中新名词的出现突出了对气候相关因子的考查。

[高考回放](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答案(1)B (2)B(3)A

思路归纳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描述气候特征时需考虑的两大要素,但气候并不是只有这两个要素,气压、风、蒸发量等也是气候的要素,由这些要素引出的气候相关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对象,如积温、冻土、无霜期、太阳辐射量等。它们是由气候衍生出来的知识点,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材中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述,因此在命题时命题者往往给出相关概念或材料对其进行一定的说明。解题时,我们必须熟读试题所给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影响花期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1)提取“自南向北变化”这一重要信息,不难判断。(2)M、N两地位于图示岛屿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岸,N地花期要早于M地,说明N地附近洋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强。(3)M、N、P三地位于同一纬度。通过等值线的分布情况,判断P地的地势高于M、N两地,依据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判断P地气温低于M、N两地。故P地花期晚于M、N两地。

命题角度气候与生产活动关系的考查

气候是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的自然要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某些生产活动与居住环境。高考试题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可直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这与当前的新课标要求一致。因此,气候与生产活动的关系是考查学生能力高低的一个很好的切人点。

[高考回放](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节选)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椐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中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 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第11篇

教材分析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本节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认知大气运动、洋流影响、分析区域有很大的帮助。本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阅读气候类型图,说明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明确影响气候的因素。

3.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学会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的成因。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同时多总结规律。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较差的学生,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初步掌握在地形图上辨别气候分布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的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课件展示:世界不同地区气候景观视频以及课本2-4-2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常见气候类型有哪一些?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基本可以发现按照温度带划分气候的规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板书)

课件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图

(1)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说出热带气候有哪一些?

师:热带气候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根据热量带,气候大致划分为几类?

师: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气候。

(3)图中气候具有什么规律?

师: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带性特征,并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基本对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个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做好铺垫。

探究二:气候特征(板书)

(1)根据教材P54图2-4-2想一想:描述气候特征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师:气温和降水。

(2)根据教材P54图2-4-2想一想:从气温上来看,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的共同特征各是什么?

师:热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5°;亚热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0°,小于15°;温带气候最冷月温度小于0°;

(3)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师: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说出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

师: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平均;

说出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师: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通过上述的气候特征结合课本P55内容,你认为影响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面物质的组成、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另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分析,归纳出影响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去分析气候特征。

探究三:气候的成因(板书)

多媒体给出下图:

(1)读图说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师:全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

说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师:冬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夏季受到来自大陆的信风带控制,

说出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夏季处于副高控制下,干燥炎热;冬季处于盛行西风控制下,温和多雨;

说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说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师:全年受到西风带控制,加上来自暖流的暖湿气流,所以全年降水平均,且气温温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气压带、风带、洋流的位置,理解这些要素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

(2)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板书)

阅读课本P55至P56页圆点知识,找出判断气候的基本步骤:

生:1.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属的半球,若平均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在7月,表明该地在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

2.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3.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

4.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探究四:判断气候类型的依据是什么:

1.从基本步骤中可以看出判断气候类型的主要要素是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

师:最冷月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还有降水的季节分配状况

2.如何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所在的半球?

师:北半球七月高温,一月最冷;南半球相反;

3.划分不同热量带的气温界限分别是多少?

师:热带气候的最冷月温度大于15°,亚热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0°,小于15°;温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温度小于0°;寒带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小于0°,并且最热月平均温度小于10°;

4.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哪几种情况?

师:年雨型、冬雨型、夏雨型、少雨型

5.课件给出下面的规律: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本节是第二单元的单元活动,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气候的相关知识,并能更好的利用气候知识,促进今后的地理学习。请同学们预习第三单元第一节,预习好教材并做完本节的导学案。

第12篇

例1 读下面两幅“区域示意图”,回答(1)~(3)题。

[海][洋][洋][海][海][海][洋][洋][甲][乙][70°][10°][40°][70°]

(1)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年降水量都很多,其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2)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

B.多雨期与高温期都一致

C.多雨期的盛行风向都相同

D.少雨期的主要原因都是盛行陆风

(3)关于甲、乙两地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水热充足,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均为季风水田农业

B.两地河流径流量大,航运条件都很优越

C.两地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两地都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威胁

解析 读两区域图可知,甲地主要是西南季风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降水;乙地是西风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两地降水丰富的共同影响因素是地形。甲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所以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是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甲地少雨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冬季风的控制,乙地少雨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副高控制。甲、乙两地由于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明显,所以都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威胁;甲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位于板块内部;两地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对航运条件影响大。

答案 (1)B (2)A (3)D

例2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均质区;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答案 (1)D (2)D

点拨 如何全面地认识一个区域

首先,清楚区域类型,看清楚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是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作用。然后,认识区域特征,也就是认识区域内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一般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生物等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分析对区域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从人口、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旅游与商业贸易等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对区域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还要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变化。再次,概括区域共性,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还要概括出区域共性,如我国西北地区共性为干旱。最后,明确区际间的联系,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区域之间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区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十六世纪明朝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回答1、2题。

[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上海][杭州][1. 北方春播玉米区][5. 西北内陆玉米区][6. 青藏高原玉米区][2. 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3. 西南山地丘陵

玉米区][4. 南方丘陵玉米区]

1.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化 B. 市场需求

C. 作物熟制 D. 水分差异

2.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 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 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 提高机械化水平

苹果是常见水果,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和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下图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符合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气象条件的地区,与沿海苹果带相比,它的突出优势是( )

A.气候温暖润湿 B.气候大陆性强

C.降水集中 D.土壤深厚肥沃

4.苹果浓缩汁是将成熟的苹果经过拣选、清洗、破碎、压榨、浓缩而成的原料性产品,影响苹果浓缩汁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是( )

A.市场 B.交通 C.技术 D.原料

读某区域图,回答5~7题。

[赞][比][河][卢萨卡][利隆圭][哈拉雷][维多利亚瀑布][卡布拉巴萨水坝][马拉维湖][20°][30°][10°][20°][河流][首都][季节性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大坝][瀑布][沼泽][沙漠][上、中、下游分界线][海][峡][克][比][桑][莫]

5.赞比西河是非洲第四大河流,下列有关赞比西河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支流短小急促,峡谷险滩广布

B.支流对称发育,中游地势低洼

C.上游西南部降雨量小且变率大

D.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6.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7.赞比西河干流上现有4座大水电站,有关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最主要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增加马拉维湖的通航能力

C.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