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1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时,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读书。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的情景。每当父母给我买回新书或自己借到一本书,我就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我虽然爱看书,但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极少。为什么呢?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书,忘记了一切,自己与之相比较,我只是看热闹,反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从来不曾写读书笔记;也不曾体会文章的内涵;更未注意过他人作品、文章写作的好方法等。又因看的书多,且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所以看罢即忘,收益浅。我想高尔基所以能成为世界文豪,与他从小那求知若渴、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高尔基认真读书的态度,不反反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认真的态度。
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我在这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时,十分失败,其原因就是――粗心。较难的题,一分未扣,而较简单的一道填空题,由于在草稿纸上是根号5,却因看错把根号5写成根号3,被扣去两分,这难道是我不会吗?唉,粗心使我屡次失败,我怀疑,它难道是我的影子,总与我相伴吗?可今天,我看到高尔基读书忘了一切,而抛开粗心的唯一办法,就是与认真交朋友,对,终于悟出,粗心并非与我相随,不是总与我结交为友。而今只有甩掉它,放弃它才会通向成功之路待任何事情都要持认真的态度。
今天,我要向高尔基学习,利用课余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是我的座右铭,我要一直认真。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童年》读书笔记(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玛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
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十五少年漂流记》读书笔记(二)
十五少年漂流记,讲述的是十五个少年因暑假无所事事时,去乘船游玩前一天夜里船因不知什么原因而漂流至太平洋中央而引起的悲剧。但是,最后,少年们克服了困难,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书中十五个少年在船破时并没有气馁,而是顽强的抵抗着,寻着生的道路,这一点很可敬,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在空无一人的岛上,他们得不到一点儿帮助,但十五个少年互相团结,有困难一起克服,省吃俭用,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和常识。他们凭着这些本领和集体的智慧、勇气在荒岛上生存了下来,这是多么不容易呀!!为了生存,十五个少年与大自然进行了积极抗争,同时也和恶徒们展开了生死的搏斗。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少年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相互之间的友谊,令我留下了深刻而又温馨的印象,同时使我受到了影响。
好词:
玩耍嬉戏、装聋作哑、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追来逐去、大发脾气
舞刀弄棍、瓮中捉鳖、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左右逢源
欢呼雀跃、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牙牙学语、东跑西颠、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呆头呆脑、愣头愣脑
嘻嘻哈哈、你追我赶、抱头鼠窜
穷追猛打、乱作一团、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自以为是、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指手画脚、油腔滑调
幼稚可笑、挺胸碘肚、天真烂漫
好句:
1、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2、童年,无忧无虑的童年,心敞开得像一朵云彩;梦飞翔得像一只蝴蝶;笑绽放得像一串歌声;它像一首老歌回荡在人们记忆的深处…
3、我的童年是金色的,它曾让我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翅飞翔。
4、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5、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6、童年是梦境,不错,当我们度过了金色童年后,再掀开班驳的记忆,一桩桩,一件件,那丝丝缕缕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在眼前的时候,你会由衷的觉得,童年确确实实如梦境一般。
7、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8、童年,是记忆长河里那块最美丽的鹅卵石,让人爱不释手;童年,是常青树上那颗最甜的果子,让人回味无穷。
9、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又似那弯弯的小路,让你成长。
10、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五彩缤纷的童年,童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它是你一生的开始,拥有着它那你就拥有一生,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它。
11、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12、童年,有童心的无邪和稚气。童年,总是充满着滑稽的幻想、有趣的故事。童年,是这样的迷人,这样的无忧无虑。金色的童年,留下了多么美好的记忆,留下了一幅幅天真烂漫的画面。
13、童年是一曲歌,是一曲欢乐的歌,久而回荡在心头。童年是一个储钱罐,每时每刻积攒着欢乐……
14、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15、童年是纯真的梦,像一条彩虹编织着美好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每一个人的童年又是那么的五彩斑斓,丰富多彩,时光如梭,逝不再来,有谁不想把自己金色的童年刻录在人生的记忆当中,成为永恒的回忆?
16、童年随风渐远,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其中的味道,它就把我丢在无助的世界,逐渐的把我变的惨白,让我自生生自灭。
1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8、童年似一朵花,美丽动人,芳香四溢;童年似一个装满小秘密的五彩缤纷的宝盒;童年,又是一首回味无穷的诗。
1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它是美好的。它如一条小河,在我们的心中流淌着,永远不会干涸,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20、我的童年,是在快乐中度过的,是在幸福中度过的,是在整天的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21、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22、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远、绵长,童年是一幅山水画,让你永远欣赏。
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授之以渔,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呢?
一、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优良的阅读习惯包括:经常阅读书报,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多问与独立阅读有机结合等。有人曾说,“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如果泛泛而读,“一日观尽长安花”,阅读就鲜有收获。阅读时不只是要用眼睛看,更要动脑、动手。“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一般人不能达到“固有所览辄省记”的程度,因而必须一笔在手,或圈点,或批注,或摘录,或抒写感悟。这种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时一刻就能完成,教师要勤于指点。笔者平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反复灌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人人笔不离手,“相时而动”。第二,勤向学生传导现代的创新型阅读理念,如“创造性阅读”“阅读中的多层面追求”“阅读主体与客体的对话”等,以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快乐。第三,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多角度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前三至五分钟进行,另外在每个学月还安排一节综合课。主要形式有“美文朗诵比赛”“我与 (某位作家、名人)对话”“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时文导读”“名作推介”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从中反馈出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课外阅读的强化指导。第四,设立阅读小组、图书角,让学生学会合作阅读,展开讨论,实现阅读“资源”共享,同时学会剪贴摘抄,做好读书笔记。
二、把“因材施教”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向
古人曰:开卷有益。但农村的中学生因受到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背景的影响,其好奇心重,容易受到市面上一些充满暴力、神怪漫画等不健康的“口袋书”之类的阅读物所吸引而深陷其中,既浪费时间又无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给予课外书选择上的指导,使其能有序有理地读书。“新课标”推荐的书目以文学名著为主,教师可再根据学生不同爱好及水平进行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让学生阅读有关修身、治家、齐国方面的书籍,进行文学熏陶。结合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推荐其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爱的教育》等。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可以让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或《读者文摘》中的一些时文,有的还可以推荐有关时政、信息、科技、环境问题等类的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积极兴趣”,纠正“消极兴趣”。“你最好选些能震撼你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于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亚瑟・李《高贵的作品激荡心灵》)。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有的喜欢科技读物,学生往往从喜欢阅读的读物中,种下某种兴趣的种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某种阅读兴趣也可能随着发展成就他终身的事业。
三、授之以渔,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由于阅读目的不同,加上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选择的作品都进行细读。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以不同的阅读角度去对待不同文体的作品:如史传类旨在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诗歌、小说类在于品位意蕴、感悟人物形象等。其次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目的采用相关的方法,主要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就是要求学生要利用课内学到的圈点、批注等方式去阅读名家名作或精彩时文,做到咬文嚼字、熟读深思,以此来训练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高尔基的《童年》、夏洛特・勃朗特德的《简・爱》等。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要求其进一步写好读书笔记。而针对一般的读物,只要求达到博览群书、开阔视野的目的,就应采用泛读的方法,以跳读或查读的方式粗略浏览一下内容就可以。
同时,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每个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个别性地指导。如有的学生阅读时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而不注意文字表达,这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只想读,而不想动笔做笔记。教师对此要随时予以指导,要求学生每人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做到随读随记,将课内外作品中精彩的、优美的文句、名言警句等记录下来,并进一步学写读书心得,做到“读”“思”“写”相结合。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出现某一种问题,也可以给全体学生作课外阅读专题指导。如针对学生不敢做读书笔记、不会写读书笔记的问题,可以作“如何做阅读笔记”的指导。
《初中生之友》让笔者记忆刻骨铭心!
那是我在金滩附中的时候,2008年10月份(汶川大地震半年后)的一天,笔者按惯例午休走进教室。发现我班的一个语文成绩中等的女生,正默默的流泪!心一惊,询问后,原来是《初中生之友》的魅力:《阳光,在希望中升起》那些在大灾大难面前,大爱无私的人物和事迹感动了学生,让她情感升华。从此以后,笔者鼓励她多读课外书,她的语文兴趣可以说太浓厚了,成绩大踏步提升,在09年的中考语文考了107分!是全校的第一名!
尝到了甜头,笔者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发展,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内知识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品味人间的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滋味。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受到教育,得到愉悦,再反馈到课内学习和应用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课外阅读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14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
1 针对学生能力选择不同的读物
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语文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初中生之友》,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莫泊桑的《羊脂球》等等;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初中生之友》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如《《白鹿原》、《边城》、《雷雨》、《人间喜剧》、《寂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这些读物的内容即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2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1)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2)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3)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4)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口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5)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6)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所谓“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3 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动员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订阅报刊。
(2)时间要充分保证。即集中读又分散读,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每周抽出两节课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充沛的时间,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 定期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反馈
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老师要适当检查:抽学生介绍阅读内容、并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交流体会,展览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阅读质量不断提高。
5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为使学生形成读书热潮,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诵读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讲益智故事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利用晨读课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
巧借名家读书故事教师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选取名家的文质兼美的精句华章,让学生细细地读,美美地品,让学生读出感情、品出味道,学生从中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进而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欲望。如向学生介绍“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行文摘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的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也是对课外阅读情况的一次互查。评选出优秀,进行表扬、展示,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会让他们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
选择适当的读物,打开学生视野好书美文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打开学生视野,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创新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创新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课外阅读的关键环节。但是若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
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多读书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因此,笔者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课外阅读知识大赛、课外书故事大赛、看谁读的课外书多评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提高生命创新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励他们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探究作者思绪,走近作者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流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过程。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才能支撑起语文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探寻作者思绪的阅读,能启迪学生与作者心灵的相通,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解读作者。
搜集信息,阅读信息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当人们看到一则文字材料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了阅读过程。因此,笔者在教学新课之前,往往都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阅读、思考。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事前,要求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鲁迅是怎样一个人;教学《海伦•凯勒》时,先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59-01
1.营造阅读的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比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可供阅读的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是软环境呢?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
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所谓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总有一些老师,但凡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就会伴有诸如读书笔记、阅读训练题、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让学生望而生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也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2.搜集名言,鼓舞学生的阅读热情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双休日,我都会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在书山中采撷的兴趣。每到星期一早自修,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书善犹药也!""书是我最初的故乡。"……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如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中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难经历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
在搜集读书名言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读书的好处,大大鼓舞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3.榜样示范引导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途径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长期的传统语文教学教学观念影响,有很多课堂以课堂为媒介,一味灌输知识,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板书)、初中生抄。所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当前的一大难点,下面我就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有益尝试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充分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一)要让初中生充分了解阅读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共同的阅读心理体验,如果有阅读动机,就读得进去、读得深入,阅读效率也会高很多。张志公先生说:“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知识,它还影响到人类社会现状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指导初中生对阅读感兴趣,是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
(二)引导初中生在阅读中有感情地阅读。历代文学作品,能流传至今的,都是因为作家笔墨中饱含个人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一特点,通过有效训练,把文字变成声色并茂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感情,加深初中生对真善美的理解,通过阅读引发初中生的心灵共鸣。
(三)教给初中生具体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比如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读书竞赛,激发初中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积极有效地调动初中生健康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发现疑难问题,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者咨询讨论,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
(四)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阅读材料做出创造性的处理,而不是逐字逐段的纵向教学。不对课处理,学生全无新鲜感,如果横向截取几段重要段落进行,使之有别于课文原貌,就会收到既给学生新鲜的刺激,又突出文章主要信息的效果,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指导初中生恰当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初中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关键。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初中生选择课外读物。一是增加初中生的文化积淀,夯实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如《西游记》、《红楼梦》、《红岩》、《安徒生童话》、《童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爱的教育》等。二是选择符合初中生有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如《青春之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和《居里夫人传》等。三要选择符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如《家》、《牛虻》、《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等。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初中生在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更需要好书把他们引向健康成长的彼岸。我们应该引导初中生选择好阅读材料,一要防止功利性阅读:在应试教育升学就业压力下,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80%的家长首选教材辅导类书,对网络小说持否定态度。二要防止随意、盲目性地阅读:中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首选消遣类读物,如言情小说、武打小说等通俗读物;网络阅读绝大多数首选纯娱乐类读物、网络游戏、卡通、幽默等。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初中语文课本起着传授基本知识的作用,在若干年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然,一个学生,仅靠课本的知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是远远不够的。要提倡多阅读课外读物,即各类书籍、报纸和杂志。
三、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一)重视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要树立长远观点,不只是让初中生读的书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给初中生恰当的阅读方法。方法得当,就会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可以使初中生抓住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能力对初中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以训练。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文章中一些重点段落分离出来,设计题目供初中生练习。自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初中生在阅读中多下工夫,自己设计题目,与同学一起练习。课外阅读中,指导初中生变被动为主动,搜集与课文相似语段编写练习题。
(三)读写转换,注重迁移。初中语文教学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了阅读,写作就无从谈起。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同等重视,在读中悟写,写中悟读,以读促写,读写转换。
四、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培养初中生经常诵读、默读的习惯。熟读成诵是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可以在课堂内外,开展朗读朗诵活动,为学生的朗读提供时间和场合。同时,经常推荐书报杂志,开阔初中生视野,丰富其想象,吸取丰富词汇,学习写作技巧。同时,阅读教学应当为初中生打下一个牢固的精神底子,让他们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提高自身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语言;积累;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我们不妨尝试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课上,老师的讲述与学生的发言是语言信息的交换。因此,课堂是学生信息积累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有更多的积累。那么,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上汲取到营养,然后让学生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和与他人的交流中。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并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二、在课外阅读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要想丰富学生的积累,必须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积累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扩大阅读。如果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学习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课堂学习外的广泛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积累则更加重要。在这个培养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引导和指导,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了解,利用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交流来检验阅读的成果。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对学生的表现多关注,学生通过广泛地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学生的书籍。如,初中生可以推荐他们看科普、名篇佳作等读物;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向他们推荐读物。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冰心的《繁星・春水》、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课本里,很多内容都是从名家著作中节选,因此,通过课堂学习的章节,进而扩充到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水平和效率,更能完整地了解作品。我们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扩大阅读、积累知识的作用。这样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得课堂得到延伸,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积累和阅读的机会。
三、在观察生活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惟有从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积累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都是作者从生活中归纳而来的。因此,学生应该注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言语。比如,生活中有很多俗语,有很多生活场景,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的有益补充。只有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的人,才能更好地从生活中获取营养。语言就是在生活中交流的工具,因此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但是,我们的教学,一直将学生束缚在校园内,束缚在教材里,因此让学生的眼见受到了限制。那么,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广告语、标语以及诙谐的对话等。这些都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补充,都能丰富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接触面。所以,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可以获得很多课堂接触不到的词汇。
此外,老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做参观,做访问调查等,让学生跟有益的社会生活多做接触。此外,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欣赏落日和日出,到公园里面观看游人。其实,就在学生的回家路上、在车上都可以观察路人,通过观察动作、着装以及神态、语言表达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在各种不同场景下的人物,学生注意留心他人的对话。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获得的语言材料,就能成为自己的积累。来自生活的积累,是对学生课堂语言的补充,扩大了学生的接触面,了解了社会的其他方面的人以及他们的语言特色。
当然,要想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生活积累的质量,就得有意识地进行活动与作文的结合。活动前要考虑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活动要新颖,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让学生有所启迪、有所收获。活动时,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际应用,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家长消除“小孩子参加各类活动会吃苦受委屈”的顾虑,让孩子尽可能地经“风雨”见“彩虹”,去体验生活,从而积累生活的素材。活动后,为了强化学生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储存、积累生活素材,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
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自己记忆深刻,有情节可以写,有对话有动作,这样学生的作文素材就能得到极大的丰富。丰富的课外生活,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保证了写作的内容充实。因此,只要学生勤于动笔,多加观察,一定能够对语言得到良好的运用,这比单一的课堂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外,我们还注重从积累词汇、积累名言警句、积累成语典故等方面着手,这也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引导初中生积累语言,非一日之功,贵在持之以恒。“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让学生自觉养成积累语言,正确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逐步让他们谈吐生色,文笔增辉,人文素养与日俱增。彰显出她那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高职;写作;策略
一写作理论通俗化
《写作》是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必修课,为小学或教育机构培养语文教师。长久以来,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难以统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写作教学,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写作并未作为一种技能本领来培养,往往形成“眼不高,手还低”的尴尬局面。以陈家生主编的教材《写作》为例,写作基础篇主要讲解写作理论,第一章写作准备包括三节内容: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素质、能力和规律,在学习者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内容纠缠复杂,目标太高,任务太重,实现的可能性太低。学生最痛的体会就是12年的中小学写作体验,因为素质的养成,能力的培养,规律的掌握都无法短时间见效,而且写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写作者的思想品德、性格趣味、情感思维的表达方式、经历悟性都密切相关,而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学情复杂:整体素质较低,语文基础薄弱,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写最薄弱,甚至反感去写。为了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在上《写作》课时,降低写作理论的理论性,使学生在学习写作理论时不望而却步,将写作理论通俗化是非常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因此,第一章内容的“素质、能力、规律”就可以设计成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写作写什么怎么写有什么方法写写的过程大致有几步什么样的人较适合写作写作的成果怎样人的经历、阅历和学历对写作重要吗。当写作理论变成这样一些通俗的问题时,学生会觉得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想探知的,是他们思考、质疑和关注的问题。人类有几千的写作经历和经验,有辉煌的写作成果,所以所谓写作理论,就是我们人类几千年写作经历、成果、经验的总结,写作从来不曾远离人类的社会生活劳动,写作就是生活。如“人类为什么写作”这个话题,在写作理论中,研究的是“写作是一种认识活动”,似乎高深高远,但变通为“人类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时,就非常通俗了,人类的写作就是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了解自己,了解自然。写作理论通俗化的教学策略,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写作经验的学习者、继承者和践行者,写作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方式,生活的内容和生存发展的技能,每一个人都是写作的主人。
二写作教学生活化
写作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广泛联系,写作为生活而写,写作是生命活动,写作可以成为谋生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师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小话题,来思考配合写作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有这样一个案例:开设《写作》课时正是春天,教师这样设疑,“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讨论后,得出大致结论,而且许多学生发现了那些诗句——新年到,春天来,一场春雪飘然而至,瑞雪兆丰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不久大地刮起了春风,万物复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三月的小雨淅淅沥沥,滋润着大万物,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啊(杜甫《春夜喜雨》);这时,草绿了,你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花也开了,鸟儿鸣唱,蝴蝶翩翩起舞,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树也绿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不久花开花落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你看晚春时节,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春雪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树花开花落晚春,这组“春天的脚步组诗”,让学生看到了春天的脚步,也看到了古代诗人们笔下的诗就是他们看到的春天,是他们“认识”的春天,春天很美,生命很美,他们观察春天详而细,喜而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原来大诗人们与我们今天的生活那么亲近那么贴近,而对杜甫、韩愈、贺知章所谓大诗人之“大”也豁然开朗,原来“大”诗人们的生活那么“小”,生动鲜活具体而微妙,他们用诗篇再现了当时生活画卷,并作为文化传承给后世,成为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回到前面的问题,人类为什么写作呢?答案就是为了抒感,表达思想,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沟通信息。“春天的脚步组诗”案例应该给我们很多教学启示,写作课教学不要讲的僵硬且死板教条,要讲的柔和而鲜活富有情感。正如《诗经》,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期,写作经验还不十分丰富,写作者甚至是无名氏,特别是“风”部,来自于民间,一个个普通的男子,一个个平凡的女子,他们就用四个字的诗行再现了他们的生活。所以,人类是先有的写作实践,后有不断总结出来的写作理论,所以写作教学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种观念,写作就是生活,就是写生活,认识生活并更好地生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可见好作品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好作者正想分享自己。写作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也可以在大自然,带学生走出课堂,游学写作,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张打油的雪诗和柳宗元的雪诗应该没有好坏雅俗之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自然;儒家的水“逝者如斯夫”和道家的水“上善若水”,也不矛盾冲突,一年四季,各有轮回。写作教学灵活机动,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写作是生命活动,认识世界,寻找灵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提出“伟大的复兴”,复兴的正是中华民族赖以自豪的传统文化,能诗善文是古代传承给现代的文明,写作是生活,是生活的内容,是生活的技能,沟通与交际的最好最实效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要把写作看做是一种高雅的行为,可以看做是人类高级高尚的生活行为,我们要复兴人人想写作,人人能写作,让写作成为工作的必须,生活的习惯,当然,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高等学府的专业学习培养写作人才,所以一门《写作》课程重任在肩。
三写作教师示范化
《学记》:“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句经典名言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去面对学习。“亲其师,信其道”能让学生亲的教师,不仅是教师的思想品德,还有教师的本领能力,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是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上行下效,这些传统的观念在写作教学中举足轻重,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像作家一样写作品,但作为写作老师也应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眼高手低是写作教师的软肋,要想教好写作,写作教师要有写作的能力,写作的本领,或者爱好写作,热爱生活,用写作的方式去生活、教学,把自己写作的成果给学生示范,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热爱教育,喜欢写作,尊师重教,身教重于言教,在写作教学中,身教言教并重。教师示范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有教师的知识的结构,情感的浓淡度,品德的高低度,思维的方式,感知的能力,关注的热点焦点,观察的角度,思考的方向等,写作是写作教师的情趣,情绪和情结。生活即写作,写作即生活,写作能力是生活能力的一部分,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她有责任把“写作是生命活动”这颗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这样的传递与传承,仅仅靠语文教师讲述是不够的,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历经教学相长的历练,教学—运用—传承,所以写作教师示范身兼重任。孔子之所以被尊为万世宗师,孔子是德思言行的表率,他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工匠要想做好他的事,就一定先有锋利的工具;那么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写作,那他自己要有写作的本领或能力,否则亦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笔者曾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探究》一文中表述这样的观点:“一个语文教师,能让语言工具负载着情感、思想、知识、文化、信息,那就需要语文教师有情怀,以语文情怀去交际去教育教学;纵有考试成绩、高考分数约束,语文教师也不仅仅把语文工具化;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让课堂有激情动力,有感染力;有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是生活的真性情;语文的胸怀、底蕴、眼界、素质、情感,会影响每一堂语文课,会把每一粒语文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于是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关注自然。”案例一。有一个语文教师,她特别想买一个带阁楼的房子,参观完同事买的阁楼后,回来写下一首小诗,通过这首小诗,表达了她对生活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拥有》:就这样/你拥有了一个阁楼/重要的不是装修/而是从此/每一个午后/你可以和一缕缕夕阳/晚霞/邂逅/一直到满天星斗/幽蓝/幽蓝/洒满你的阁楼/梦在你的胸口/徜徉/游走分析:同学们读着她的《拥有》,也爱上了阁楼,爱上了那种温馨也平凡的生活,老师她想让学生们懂得,幸福是一种情怀,诗歌不是远离我们的高雅,诗歌歌咏的是我们每天具体而微的生活,所以感召同学们热爱生活,用语文情怀用诗歌用写作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案例二。冬天来了,清晨,一位语文教师走进教学楼,上楼梯时她突然停在窗前,很多学生也停下来和她一起驻足观看,窗外已看得不很清晰,因为窗上凝结着雕刻般的霜花,师生一起赞美着欣赏着这大自然的奇美神奇,然后她写下小散文《窗》:最难忘,绮丽在窗上,她白金般的模样,大自然鬼斧神工似的幻想。没有人知道会是哪一阵风,吹向哪一扇窗;冷与热的偶然缠绵,就会在哪一个时刻,凝下美丽的霜,然后等待着,一阵冷风刮过,留下一片树叶;有一阵热流吹拂,冰凌花就开始怒放。她海市蜃楼般,在冬季里镌刻下春天,仿佛她最懂雪莱那句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她沉浸在冬夜,枕着一半冰冷又一半温暖的窗,等待着天亮,等待着一双眼睛与她一起闪亮,迎着太阳。也许就在你转身的刹那,风又带着她去流浪,下一站会是哪一扇窗,去问冬,去问风,去问梦乡,只有美丽,不愿留下忧伤。分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美的服饰,美的饮食,美的言谈举止,美的高尚品德,当然一定要有诗情画意的美的语文。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也感染并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充分体味“一花一世界”,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案例三。有一个语文教师,她同学过生日时她发出微信:生命伟大,日月兼程,快如白驹,乐在其中。这是一首藏头诗,既祝福生日,同时赞叹生命。她的同学很感动,觉得她祝福生日很真诚很走心。后来,其他同学过生日时都向她约诗,她也于教学闲暇时写一写,并把自己的这种祝福方式与学生分享。三•八妇女节到了,在《写作》课上,语文老师因势利导,破例让学生打开手机,激励学生们用心写一段话,为母亲送上节日的祝福。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好,离不开女;妙,离不开女;娇,离不开女;媚,离不开女。妇女节,愿我的母亲美好,美妙,永远年轻漂亮,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分析:通过反馈得知,母亲们收到孩子们的短信都非常激动、幸福、快乐,母亲们觉得老师教育有方。学习知识不仅仅着眼于课本,把学语言与表达生活融于一炉,教育教学因势利导。语文老师启迪学生:高尔基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东西,语言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外化,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语言的作用,语文老师就应该在语言方面极富表现力。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语言,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抒感,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沟通信息。可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赋诗,学生放歌,语文教育专家陆志平说:“课堂教学的问题,说到底,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仅与教师的水平有关,更与教师的人格有关。”[1]写作教师示范化,对教师的素质和品德提出了高要求,是教育的需要与期待。“教育改革大潮呼唤造就一代文武双全的教师。学校光注重盖楼不行,一流的学校不光要有一流的校舍,还要有一流的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施配套,更需要有一流的文武双全的教师。从中小幼课程教材改革的目标、要求和课程内容来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发展差异,形成有个性的创造风格,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当务之急的课题。”[2]
四写作实践个体化
易小平老师说:“经过长期的教育研究,我发现,当前考场作文的一个现实是,无论具体话题是怎样的,学生们往往会在自己的文章中转动笔锋,不约而同地运用一种类似的抒情结构,营造出大同小异的诗意表达效果,一样的美文例句,一样的铺陈排比,一样的历史感慨,甚至,所运用的素材也是那么几个常客:周文王、老子、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坡、谭嗣同。这些历史人物如此密集而又反复地被提及,其实质就反映了学生运笔的浅显和写作视野的狭小。”[3]高考写作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生命需求,对于高考来说,作文所占分数较高,所以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分数,是命根,所以就有了高考作文的作法写法套路秘笈。同题作文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格兴趣、爱好追求、理性感性、读的书喜欢的文章类型等等,一届高考下来,就高考作文而言,有的学生考完后觉得难,有学生觉得容易,有的话题对胃口,有的没有,有的学生思路打开,有的学生完全没有思路,诸多情况的存在使人深思,写作的出路在哪里?特别是进入大学后,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是作为一门课来学,还是作为一种技能来学呢?如果又进入同题作文,应试作文,重走老套路,学生没兴趣学习,也打不开学生作为个体鲜活生命写作的初衷,也不可能有能力的提高,这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荒废,更是对人才的一种伤害。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写作实践个体化的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思想情感意志,尊重学生思想的深浅度,情感的浓淡度,思考的角度,个体生命感动、感受、感触、感悟的不同梯度,特别是深挖个体生命的生活经历种种。写作课上的个体化写作,形式上看是自由写作,而训练的实质可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真实情浓的独特感受。不设约束不等于随便,因为没有约束,学生的情感思想状态是灵动鲜活的,是有源之水,源源不断,滔滔不绝,如激发学生每天写个体日记,读书笔记,社会焦点热点的读后感,影视观感评论等。个体化作文在具体实践操作时也应该是个体的,因为学生不同,教师也不同,个体的差异是写作的魅力所在,没有个体就没有写作的需求和价值,写什么、怎样写的每一个个体,正如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怎样操作,需要写作教师通过他的教学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交际,同时,写作教师还要吃透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想法要求等。写作实践的个体化,可以使“三主”教育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得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为实现个体化的策略,具体操作可以有以下几种:1、同题作文不限文体字数。2、话题作文,张弛自由,联想想象,比喻象征。3、自由作文,写所读所见所闻所感。4、讨论(针对热点焦点),采访(学校里任何一个人),训练口头作文。5、课堂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开经验书单。6、校园写生,捕捉意象。下面例举某职业学院15级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体化课堂的习作:《鱼的故事》听说鱼,只有七秒的记忆喂的再多,也没有意义听说人,也会七年更替从相遇,到相识,到最后漠然无语。有一种道理自身的波澜最终抵不过去我想把一切变得平静而坦然的乐趣从此,乐此不疲。有些人在转身时就忘记有些人终身相守不离不弃我常常问自己,会经历,怎样的遭遇橡皮擦去的我的笔记可仔细看时深深地痕迹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多少次追忆我们的散与聚我不怨你你也不用说对不起因为,有些相遇终究别离也许,青春年少,不懂得遮风挡雨也许,相爱的心,经不起相互猜疑也许,明天,你要去远行离开故里也许,有一本书/有一道难题却没有人答疑。鱼的记忆,七秒就过去人的相遇,倥偬在的岁月里我们都默契不回忆过去,淡忘是最好的戏剧那就道一句,后会无期相遇时,我们没有喊一分别时,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七。《茉莉》她不像菊,即使秋风瑟瑟,也绽放不羁她不像梅,傲雪挺立,可歌可泣。她是茉莉,一棵小茉莉,长在小小的花盆里,虽然不曾经历风雨,也经不起寒风的侵袭,甚至还对土壤很挑剔。不知经过了多久的,含含蓄蓄,然后小茉莉,在一个夜晚,静静地,静静地给你惊喜,她洁白的像一个天使,她馨香的扑朔迷离,你若摘一朵放在水杯里,刹那间,唇齿留香,仿佛天地,一杯足矣,然后,她一年四季,都会等你,一起高雅,一起情趣,一起美丽……《荔枝》红尘,妃子,荔枝。乱世,英雄,别离。便纵有山盟海誓,与君静听时,长相思。
五结语
写作实践能够实现个体化,是教育民主的表现,它与教育集中相辅相成,它尊重了学生个性,也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种优化的教育,可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个体化写作最初可以激活课堂,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可以较自由地表达学生的思想感情。写作实践个体化能够实现,对写作教师的个体辅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从写作的角度,关注学生的成长,思想情感的成熟,生命活动的广度与长度,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应该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廷元.高职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6,(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