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1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提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课堂提问应做到:
第一、“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的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成长阶段,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识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和思维最近发展区。若提问的问题笼统或难度偏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造成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因此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明了,由浅入深,使知识问题化、程序化。如观察与思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像,可以设问(1)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2)钠为什么熔成一小球?(3)钠为什么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4)加酚酞溶液为什么变红色?(5)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这样提出的问题具体,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回答出来。题组式的问题也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能集中注意力,实验现象记忆深刻。
第二“向谁问”,即要考虑所提问题的对象。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老师提问的问题让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要有针对性。简单点的题目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稍难点的问题让中等的学生回答;难度大思维力度大的问题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难度不同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学生从心理上易接受,回答问题正确率高,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怎么问”,即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艺术。提问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但大有学问,只有重视提问的方法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尽早地集中到课堂中来,才能有效地配合老师的授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直题直问、老师对上一节学习的内容设计上题目,直接提问。可以课前让课代表写在黑板上或用微机打在屏幕上,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背诵,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看学生掌握的情况。2、题组提问。老师将上一节讲授的内容,设计上一组题目,上课时发给学生,限时十分钟做完,可以收起来老师批阅,也可以同位交换批阅,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一题多问。老师围绕课堂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展。例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设置成如下几小个问题。①用的试剂是什么?②需要的仪器有哪些?③反应原理是什么?④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如何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H2O)?⑥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4、设陷而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对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设陷提问。试卷讲评后学生进行改错,但对错题认识往往很肤浅,有不少题目只记住了答案,对出错的原因没弄明白,当老师把错题稍以改动、设陷而问,学生很容易“掉进去”。因此设陷而问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灵活程度,触及学生的心灵,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第四、提问应注意的问题。从老师课堂上授课看,低效的提问表现为:①目标不明确。 ②零碎、不系统。 ③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 ④用语不妥,意思不明。 ⑤感情用事,不重师道。 ⑥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间隔和停顿。有材料表明,国内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有效提问占56%,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提问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的最快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解决疑点的关键。课堂提问就在于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装无疑与有疑”之间,问在学生“心中能说未说”之处,这是一种艺术,这也是提问的魅力所在。
一、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的影响,教师“一言堂”,学生发言少,课堂秩序“良好”,但可想而知,它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如能注意学生的补偿心理,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耐心启发引导,给学生再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是问题过难过大,就把难化易,把大化小,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能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情愉快,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课堂保持活跃、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积极思维,是研究问题的内部动力,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思维启发剂。课堂教学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没有提问,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见“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课中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了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进行课堂提问,必须提得中肯、恰当,有价值,有启发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成课堂教学最优化。通过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要充分、提问设计要精心
课堂提问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凡是预则立, 不预则废,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提高问题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课堂提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它的策略技巧以及逻辑顺序既由教学内容决定, 也由课堂教学情境决定。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课堂提问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准备, 像编剧和导演一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恰当的提问, 不是靠当堂“现炒现卖”, 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了解学生、熟悉教材、钻研教材,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 并掌握和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 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在实时教学中, 教师发现问题要快, 设计问题要精, 点拨指导要准, 这样, 才能使课堂提问收到最佳效果。
2.提问要紧密围绕三维目标,既要有启发性又要讲具体
(1)在关键处设问。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的要点、难点和关键。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着关键处观察、思考,就领悟得快,运用得灵活。
(2)在思维转折点设问。学生的积极思维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展,直至把中心问题解决为止。一步一步地深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得到锻炼和提高。
(3)在探求规律中设问。这种设问往往用在揭示性质、定理、法则和规律上。它是学生解决问题,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总之,不管在哪种情况下设问,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去获得知识。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因材施问
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四、提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比例应用题》时,我提出:学了比例,不上树可以量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得河宽。我们现在来学习这些知识好吗?学生听了,个个想知道怎样能做到这一点。于是聚精会神,积极思维。孩子们通过学习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学生为寻求答案而努力研究获得成功后,他们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振奋和愉悦。
五、提问要把握住恰当的难易度
我认为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巧设数学课堂提问。
一、把握提问的“火候”,激起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可以说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师生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要使课堂提问真正达到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问要深浅适度。提问的效果应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故而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将每次提问设计在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使知识呈现阶梯式递进。(2)提问要有侧重点。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例如在讲正比例关系时,教材的核心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因此在提问量时这一重点,围绕中心提出相关的问题,逐层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提问自然的由浅入深发展。(3)提问要活,并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在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下发问,发问后,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坚决避免“开车不等客”的做法。另外,要面向全体,不能使提问成为尖子生的专利,要使后进生有被提问的机会。
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把握好“提问”的火候,有针对性的提问,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产生好奇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疑,以“疑”促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可以说:“问”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用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疑”。教学中,我发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1、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运用由此及彼的提问,达到了类比迁移的效果;2、在理解知识的疑难之处,“巧”设运用表里不一的提问,可以促进问题的深入;3、在探究学习受挫折处,运用由远及近的提问艺术,可以拓展知识的延伸。教学“生活中的推理”这一内容时,一般采用了有趣的“猜谜”游戏形式。利用多媒体出示香蕉、草莓和葡萄三种水果还有红、黄、绿三个盒子,让学生猜想老师会如何放置这三种水果,要求每个盒子只能放一种水果。问题一出,学生就很积极地举手抢着回答。在听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老师又提出新要求:“葡萄不放红盒。”这下学生开始动脑筋了,结果学生的分析回答非常不错。可老师又提要求了:“草莓不放到绿盒。”学生们又开始思索了。最后当学生分析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说了:“香蕉放到黄盒。”这下,学生乐开了,很快就推断出这三种水果的放置。这位老师一层一层地提问,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思路,也给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慢慢琢磨推理,找出结果。
三、师生互动,引领、激励学生发问思维
《教育学》中说教学是“学学半”,意为教师和学生各占一半,或者说教与学各占一半。这就倡导了教学时是师生双边活动,切忌教师的教学“满堂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脑筋去解决问题。尤其是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提问时要选择好时机,否则就不能达到优化的效果。比如说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许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加深所学的知识。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的知识,得到新的规律,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关我的事”的心理,就不加思考;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也会造成相同的弊端。课堂上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教师不要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的提问要处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真正摆正自身“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极为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敢问、善问。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以有趣、幽默的语言设疑,优化课堂教学
一、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做出的反映,要有充分的预见,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之前,有人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叫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作用?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不仅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而且让学生很快地联想到把多边形转化为己学过的三角形来解决。如果这两个问题换成:什么叫多边形?什么叫多边形的内角?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课堂提问忌不分主次轻重,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有启发性
切忌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这样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若能紧扣课题,制造悬念,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索、想象,将他们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圆周长”时,提问: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捆着的绳子放长10米,中间的空隙能容纳一头牛。学生感到不可思议,非常惊讶。再比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利用学生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游戏开始,让学生体会一张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接着教师指出“一种厚度是1mm的纸板,对折23次,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形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感受乘方的魅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材上。
三、有趣味性
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不是任意拿三条线段首尾相连都能组成三角形的。”学生听了,觉得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才学过三角形的定义:平面内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怎么又不能了呢?学生顿时有了兴趣。
我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进入新课前在黑板上板书了一首自编的顺口溜:学生若干房若干,分配住房有点难。每间房子住4人,还有8人在外面;每间房子住8人,还有1间住不满。动动脑筋算一算,学生多少房几间?学生看后,满腔热情,满以为不用吹灰之力,列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解出来的,结果一试,不行!于是我就很顺利地导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新课,大家听起来格外起劲,注意力特别集中。
四、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几个注意点
教师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为了使提问更有效,教师必须注意提问过程中的一些要求。
1.明确与清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首先要求十分明确,要能使学生确切地理解。每次提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动力为根本。其次,教师要锤炼语言,要求所提问题的表达深入浅出、清晰明快、简明扼要、连贯清晰,不要提出模模糊糊、很难说清的问题。因此,教师须认真备课,所提问题须反复推敲。
2.适度与速度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要做到适时适度,讲究实效,问题不能太易或太难。同时,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意见的时间,使学生有较多讨论和回答的机会,把总结陈述型数学教学变为数学思维活动教学。
3.倾听与反馈
1.精心设计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高质量问题。第一,结合有效提问适切性,找准切入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切入点处,要结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细节、教学链接、矛盾冲突各处提出问题;第二,结合有效提问切入点,把握提问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度中,要选择好提问角度,把握提问难易度,控制提问密度,运用提问密度;第三,结合有效提问度,联接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语文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也应立足社会。教师在有效提问时,需要联系社会、问题和学生,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理解语文作品,触发学生独立思考,培育学生语文观察力、创造力、批判力等综合能力。
如,笔者在《孔雀东南飞》一文讲授中,向学生提问: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剧结果令人惋惜,大家觉得在当前生活中有这类的悲剧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我们假设自己是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会怎么做呢?笔者在课堂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将对课本的关注回归实际生活,思考生活中家庭关系,促进学生成长。
2.把握提问细节
高中语文教师应把握有效提问细节,确保课堂有效提问教学顺利实施。第一,创设有效提问氛围。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创设有效提问氛围,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语文课堂问答效率;第二,控制有效提问时机。抓住课堂提问时机,利于提高有效提问成效,如学生有学习疑惑时提问,迎合学生求知需求,学生思维受困提问,帮助学生突围困境,学生精力分散时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高昂兴趣时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第三,把握有效提问语态,增加问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速学生融入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富有饱满自信,振奋学生情绪,富有精练、幽默语言,准确表达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笔者在《鸿门宴》一文讲授中,对宴席中东向坐(项王、项伯)、西向侍(张良)等座位描写,抓住有效提问时机,让学生思考古代宴席座次的排位,让学生思考鸿门宴描写座位想要说明的问题。笔者抓住学生活跃思维的时机,提出有效问题,为学生思维冲突找一个出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思如泉涌,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创新学生的见解。
3.鼓励学生发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有效提问,还包括学生的有效发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学习质疑,鼓励学生思考而不是等教师的答案。第一,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和谐轻松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学习疑虑,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学习质疑的习惯,敢于提出语文学习问题;第二,鼓励学生乐于发问。高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思考,乐于提出问题,养成好的思考习惯,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第三,鼓励学生善于发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传授学生发问方法、技巧,通过归类分析,找出现象中原因,究其异同,探求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放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笔者在《鸿门宴》一文讲授中,给学生预留20分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在研读文章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就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文章中写到:刘邦在鸿门宴宴会上逃跑,找的借口是“如厕”,但是张良和项羽说的理由是刘邦酒量不力,但是接着又说是因为“大王有意督过之”,文章中前后表述是否能够自圆其说。学生提出的《鸿门宴》表述漏洞,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再次说明只要教师给学生预留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可能提出新问题。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课堂提问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提问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考,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学生上课的时候也就需要不停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使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才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效应。
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接着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朝着高效发展,反之,则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陷入低效乏味状态。所以,课堂提问在教学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提问却屡见不鲜。课堂提问成了制约课堂朝高效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教师课堂提问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意识。而课堂提问调控的关键是在于弥补学生因为不理解而衍生出来的回答错误。自从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很多教师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已经少见,课堂上教师都能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但是学生看待问题毕竟有限,对新学知识的不了解容易让学生给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带动学生的思维,最后完成问题。为了让课堂中的提问能更加有效,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1、尊重学生学情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求老师在备课程的同时,也要备学生。何为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智学情,对本年级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方式,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才可以做到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之处进行深入提问,才能切实有效的达到提问的目的,并且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
2、关注课堂气氛
教育的发展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新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学课堂的改革,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教师角色,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操作情景,促使学生能积极探索。
3、保持课堂提问程序完整
课堂提问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也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在新课程的课堂提问中,既要保证数量,也要保证质量,需要按照课堂提问的程序来进行提问,才能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不能随意的提问,也不能没有任何提问,提问出来的问题一定要能够切合当前所学的知识点。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教学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最考验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方面。教学提问不是简单的问答过程,其强调提问中,要立足于教材,整合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形成促进机制的提问的教学效果。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提问模式,对以层次性和循序渐进式的方法,来形成有效地提问教学,并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据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进程中,要切实做好提问式教学模式的建设,以系统性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注意事项
1、提问要立足于教材,贴切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
教师在提问前,要立足于教材,把课本知识点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的探究性教学。提问是门艺术,也是强调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于是,教师的提问要贴切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以便于对问题讨论环节的开展。同时,初中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是多变的,教师的提问要简洁而富有意义,可以做到以“一问”盖全文、以“一问”引学生思考,这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问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问要整合学生个性特点,以问题的艺术性来带动学生
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提问效果取决于问题与学生个性的融合度,也就是说,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度,是调动学生问题参与性的关键。教师的设问、提问要整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元素都可以作为提问技巧的重要元素,诸如提问中加入“亲”、“小萝莉们”等提问词汇。且教师在提问时,切勿生硬的逼迫式的进行,这不仅不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反而会破坏课堂秩序,影响师生的感情。
3、提问要和谐,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提问是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在实际的提问环节,容易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情况。于是教师以“强迫”的方式,实施问题的问答,造成情感上的抵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师生关系,不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
二、良好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强调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性。而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中要具备良好的提问技巧,以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的进程。同时,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互动型的探究教学模式,是适合初中生个性需求的关键,而提问是该模式的重要环节。
1、提问中做到浅入深出,在探讨中释疑
提问的前提是要立足于教材,整合与学生的个性需求。教材的内容是系统的、针对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中,要合理地针对教材内容,设置的问题要源于教材,但实质高于教材,把问题的疑问方式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挖掘式进行。同时,提问的浅入深出,可以把课堂变成无疑可找,使得学生的思辨紧随于教师的问题而展开。例如在《贞观之治》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电视剧和电影,以关于贞观之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开设的问题立足于“贞观之治是谁开创的?这个历史过程中衍生出了哪些名人和故事?”教师的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初中生爱于表现的特点,就可以很好地调动起来,纷纷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上来,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的提问到:“贞观之治之所以出现开唐盛世,是基于哪些因素而形成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对于李世民的认识,是对于贞观之治深入理解的关键,是对于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来概括历史、总结为人处事原则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浅入深出,以“浅”来调动学生的参与;以“深”来促发学生思考,这种提问方式符合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2、设问的层次分明,问题循序渐进
设问是个过程,是强调层次分明,节奏明朗的提问艺术。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分散,难点较多。于是教师的提问要做到设问的层次分明,以引导的提问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问答。问题的层次分明,首先要求教师对于教材的全面把握,对于浅处问题的开设。诸如,在《的十年》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大家都比较的清楚,但对于的科学认识和评价,是个系统而富于理性的过程。教师在该课程的问题设置时,首先可以针对期间的现象,提问学生,“期间,中国有哪些现象?从现象中我们得出什么认识?”在学生对于该两个问题的回答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并由此提问学生“大家对于的十年是如何认识的呢?”,以辩证的方式,来强调学生问题探究的多视角,也是该节教学中,关于科学认识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以这种循序渐进的层次性提问模式,深化了问题,对于知识难点的解决非常重要。
三、结语
初中历史是课改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可高”的进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关于提问技巧的问题,是关系教学有序和高质量开展的关键。提问是门艺术,强调提问的技巧性,教师要善于立足于教材、整合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构建积极有效的提问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
[2]袁玉德.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3]肖小玲.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文学教育,2012(02)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要点 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诱导和指引,由于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经验还不是很多,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理解不到位的现象是常见的,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很好发现其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补强。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把握课堂提问的要点是非常关键的。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需要做到目的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维方向,不然只会让学生产生困惑,分不清对错。提问的目的性是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教师在把握课堂教学提问的时候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十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时,在教材中有下面一幅情境图片,图片中主要是用图中的相关物品个数和数字进行一一对应,让学生了解十以内数字的概念。
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下面的问题:
(1)图中的气球一共几个?
(2)图中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
(3)图中黑板上的五角星一共有几个?
这样就会使得提问更具目的性,避免提出没有任何目的、和教学内容没有关系的问题,那样学生回答起来比较费劲,同时没有任何教学效果。
可见,提问的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具有目的性的问题引导下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会有更加良好地掌握。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要点的把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题目的目的,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会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学生回答起来才不会产生更多的陌生感。
二、提问要有逻辑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时需要注意具备逻辑性,需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形式和习惯,问题需要做到由浅入深,问题的设问相互之间需要基本严密的逻辑,最好是一环扣一环,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逐步深入、由浅入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容易,产生的效果也会更加良好。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具有逻辑性的提问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乘法计算和其他计算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问题:在一个商店里面有下面的商品,游泳圈一个是12元,篮球一个是15元,足球一个是18元。
(1)请同学们选购上面的一种商品,数量不限,并且计算出总价。
(2)请同学选购两种商品,商品数量不限,计算出对应的总价。
(3)请同学选购三种商品,商品数量不限,计算出对应的总价。
通过上面的问题,教师很好地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乘法和加法的运算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巩固。这样的提问具有很好的逻辑性和启发性,对于学生掌握乘法相关意义和计算方法都非常重要。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有效地运用逻辑性的问题将加法和乘法有效结合在一起,在练习中相关的知识都得到了有效地巩固。教师提问的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便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提问要有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而且本身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的情况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提问来说,需要保证提问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保证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行为也会更加自如。
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规律”的教学时,一般都会涉及和乘法运算律相关的计算问题,有的可能会产生对应的简便运算。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和提问的时候要有灵活性,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掌握。
12×3+12×7 17×11+11×3 13×6+6×7
教师在进行上面问题的设计之后,进行提问: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三个计算式的结果,正确率高,而且速度快的会有奖励。学生肯定会想出各种方法,有的会直接计算,有的会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对运算律掌握较好,计算较快,而且正确率高,但是有的学生可能用一般的方法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种不强求和教学内容相关,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好处,灵活性的提问就发挥了很好作用。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活动。“问题是课堂的发动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对于理论性强、原理抽象的思想政治课,能否让学生对枯燥的知识愉快地接受,轻松、主动、有效地学习,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课堂提问的案例和处理艺术。
一、精心设计探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一是在导入新课时设疑。讲授新课时,我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疑问,就能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上好一堂课创造良好条件。如我在讲到“价值规律的作用”时,首先展示了一幅漫画“跟不上趟”,然后提问,这幅漫画说明什么规律在起作用?这使学生马上提起了兴趣。我紧接着又问:“对,确实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那么它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学习完这堂课后,再请同学来回答。”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角色,能更好、更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听讲。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迷惑不解时、在知识的转折处设疑。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有时处于疲软状态,不求甚解,对知识似懂非懂。教师可以找几处知识转折处提问,既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注意力,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脉络,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知识点顺理成章地带入下一个知识点。
三是在结束新课时设疑。在一堂课结束之时,教师往往需要对所学内容做一个总结和强调,在此时既可用设疑提问巩固新课,又可精心设置悬念,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去解开疑底,为下一节课创设条件,起到一个良好的画龙点晴的作用。
二、立足教学目标,着力化解重难点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使所提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师每次提问都要务求问在关键处,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果设问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提问无疑是失败的。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个难点,我处理时先不讲理论,给学生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群众大胆尝试土地承包责任制。然后设问:“从这个经济改革的事件上看,你认为谁对社会变革起到了决定作用?为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历史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伟人,于是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又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重点,但学生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于是我在学习本课之前,先展示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得意门生――范军的一小段戏剧小品,然后问大家:“范军的戏剧小品老少皆喜爱,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的表演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广泛的认可?”由此让学生自己得出“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的结论。
三、问题的提出应抓住时机,给予学生鼓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十分重要。课堂提问的时机是精心选择的,过早提问学生对教材缺乏足够的准备,启而不发;过迟提问,万一已经解决,不是问题了,则会失去问题本身的意义。教师应在学生的思路受阻时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设置的提问既能让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问题提出后应加强互动,及时评价,注重反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营造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紧扣社会热点,设问体现生活化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引出学生言语反应的一类信号,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互相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活动之一。 提问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恰到好处的有效提问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对某问题产生兴趣与好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本人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学好英语作了尝试,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到如下几点:
1)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并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来提示学生,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一开始就让一个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回答诸如复述课文这样的要求比较高的题目,一方面学生会认为老师是在故意为难他;另一方面,他确实无能力回答便会出现一开始说的“问而不答”的现象。我想这完全是因为老师提问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因此也是今后我们在教学中能避免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细致地分析、发掘问题就会发现有些问题是完成教学的重点,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的关键提出适当的问题。
2) 问题要真实具体。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的语言环境,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本人在每节课开始的Freetalk中,都会根据当日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体生动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导入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例如在七年级上册 Unit3 Reading Welcome to our school 的教学中,课文学习的是Millie’s
School的一些基本情况,我在导入新内容的学习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Which school are you in ?
Is your school beautiful?
Does your school have a playground?
Is there a library in your school?
How many building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What are they ?
总之,用英语去交际,提问真实问题是语言教学中很必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提问比大量非真实的问题更有效。应该避免过去常常出现的那种现象:教师手持一支笔问学生:“Is this a pen?”这一类非真实的问题纯实明知故问,完全不符合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
3) 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坚持让学生唱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是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普遍做法,但如果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教师所给出的答案,令人怀疑。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会大打折扣,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造成其他一些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
1)眼看全班,问题明确。眼看全体学生,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观察学生。问题提出后,大多数学生面有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可能太复杂了,这时就该把这个问题适度分解,让学生逐步回答,最后再归纳总结。课堂提问要具体、明确、简洁;相反,若问题不具体、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答非所问。
2)把握提问时机——先提问,后叫人。教师应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所有学生,不管其成绩如何、性格如何,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记得刚开始我没经验就犯过这样一个错误。
3)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提问后留出的思考时间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等待的时间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就增多,创造思维的成分也增多。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当然,等待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提问的目的、问题的难度而定。另外,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正确、不全面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提示既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如动作、表情等。
4)评价的技巧——多鼓励学生。教师要多用“You’re best! You’re very clever!”等激励语适时表扬。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应以肯定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也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有的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语言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带有责备,情绪中带有烦燥等。这使学生遭受失败的体验,从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未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认为: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当前新课改形式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就成了我们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前提和关键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场如战场”,如没做到知己知彼,怎么可能百战百胜呢?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出一些有价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且通俗易懂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发展其思维,真正达到本堂课教学之目的。
1、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教材,考虑知识的基本结构,把教材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顺序,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分析重点、难点及关键所在,把每部分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循序渐进地提问。同时,提问还应考虑教材的思想内容,做到文道结合。
2、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储备程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知识不断同化旧知识的过程,它必须凭借原有知识为支点,获取知识即提取原有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提问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不能提超越现有知识的高难度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要把握问题的重点,切中问题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三、言简意赅,松弛有度
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力求清晰、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使学生一听即明;反之,教师语言唆,含糊空洞,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反会使学生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分歧增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别忙于立刻让学生回答,应允许有一小段时间的思考过程,力求对问题钻透研深,完善问题答案的正确和完整。同时,教师提问进的语气应温和,切忌骂人式的提问,应把他们看成与自己处于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的紧张的恐惧心理,发挥出更佳的答问水平,每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定会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应允许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不但可以与同学辩论,也可以与老师辩论,切忌粗暴地压抑,或者简单地作出判断,古人说得好“师生驳问,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质量,问题设计的科学、实用且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与关键;同时与学生形成一种默契的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教学技术,又是一项艺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仔细认真地研究,我们终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提问“四要”
【中图分类号】 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实现优质高效课堂。在教学中,我发现好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问题具体,以小见大;思维深邃,切中要害;角度新颖,富于创新。
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问,应该做到“四要”。
1、提问要“有度”
1.1注意难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问题太艰深,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无从下手,望而生畏,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问题太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索然无味,又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教师提问要把握分寸,难易适度。
1.2体现深度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味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
1.3重视广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设笼子”,“下套子”,引着学生“钻圈子”,为学生设计一条通往已定答案的小径,想方设法让学生沿此路径去获取答案,让学生为认同答案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4控制密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一堂课40分钟,不能问个不停,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提问力求做到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上多问。在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上可以点到即止。,
2、提问要 “实际”
2.1紧扣教材实际
思想品德课教材涉及大量的背景材料,如名言、警句、漫画、案例、数据、图表等。这些背景材料典型、生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以背景材料为情境氛围,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为度,紧扣教材设计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看背景材料,这样,以“问”引读、以“问”引思,不仅能增加趣味性,激发求知欲,较好地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能起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作用,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2.2紧扣学生实际
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兴趣就越高,注意力就特别集中,也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
2.3紧扣社会实际
设问的情景材料应具有时代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随时了解瞬息万变的经济政治资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2008年丰富多彩的北京奥运会、 “5.12”汶川大地震;2009年“嫦娥一号”、乌鲁木齐“7.5事件”、建国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等,学生对这些现实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上引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容易吸引学生去认真思考、分析,产生想说的强烈愿望。当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时,就能积极思考教师提的问题。
3、提问要“分层”
问题犹如山峰,坡度太陡,无法攀登;坡度太缓,也会使人丧失攀登的兴趣。提问应设置合理的坡度,这既是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也是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
4、提问要“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问题具有趣味性,学生才能乐学、善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