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书育人方面的总结

教书育人方面的总结

时间:2023-06-02 09:1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书育人方面的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书育人方面的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听课 差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211-02

这几年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听了大量老师的课,课程涵盖机械类、汽车类、商贸类以及文化基础类,授课教师包括年长的老师、年轻的老师,其中包括在编教师和聘用教师。通过听课,一方面笔者领略到老师们精彩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浓厚的教学特色,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不同层面(在编和聘用)的教师之间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差异,由差异所想到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感想,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1 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差异

通过听课,可以了解教师在备课、授课、育人等方面的总体情况,那么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不同层面教师之间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存在哪些差异呢?

1.1 新、老教师授课之间的差异

最突出的差异在于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新教师较为缺乏。在授课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把丰富的生活阅历或生产实践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较好;而新教师则受教学经验或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限制,在授课过程中对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和到位,往往从教材内容出发,按部就班,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特别是在传授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方面,往往老教师的优势明显强于新教师。

1.2 不同专业教师授课之间的差异

文化基础类课程(如语文、英语、体育等)的授课老师与专业类课程(如汽车构造与原理、机械基础等)的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础类课程其内容难度较低,教学素材丰富、生动,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这类课程老师授课时课堂效果较好;而专业类课程相对于文化基础类课程而言其难度较大,如果再没有结合生产实际的挂图、教具或设备,往往讲授起来较为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网络下载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来弥补因挂图、教具或设备的不足而带来的缺陷,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素材,提高了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学效果。

1.3 不同层面教师授课之间的差异

学校在编的老师大多是老教师或近几年经过严格考核后入编的教师,这些老师总体上备课认真,授课方式较好,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因一些教学岗位师资力量不足,学校也会招聘一些聘用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聘用教师,特别是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聘用教师授课情况良好,教学效果不错,但也有一些较为年轻的的聘用教师,教学经验或生产实践经验较为缺乏,授课整体情况与在编教师相比较为薄弱,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1.4 教育及管理水平之间的差异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一些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这个教书育人的阵地,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而又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重视课堂管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但也有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有的学生用手机玩游戏或者睡觉等现象,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教育及课堂管理水平较弱。

2 直面差异,研究对策,重在落实

通过听课可以感受到老师们精彩纷呈的教学,同时也看到了在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面对差异,笔者认为可以加强和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落实到位,缩小差距,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整体水平。

2.1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自身学习,加强交流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平台上应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要加强教师之间、专业组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第一,教师之间应加强听课,改变以往只听本专业的课程,不仅要听与自己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课程,而且还要听跨专业的课程,博采众长,积累教书育人的方法与技巧,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经验,切切实实地把听课作为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二,教研组内部特别是教研组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学习,改变以往只局限在各个专业组内部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需要多个专业组一起研讨,将课堂中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出现的好的方法、好的点子加以总结与推广,对出现的问题摆在桌面上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寻求良策、付诸实施、反馈成效、总结推广。笔者曾经听过一些老师的课,感到有些与众不同,例如,这些老师课前较早到教室,先看看教室里的卫生、环境,学生的状态以及学生课前准备工作如何等等,及时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如在教室吃早餐,乱扔垃圾,在课桌上写字……)进行纠正与引导,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与习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这些老师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能够结合课堂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小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大到对同学和老师、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肩负的责任等等,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甚好,值得学习与推广;第三,应加强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感受到其他学校在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取长补短,带动校内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对教育的长久发展十分有益。

2.2 加强“传、帮、带”工作

为了加快提高青年教师(含聘用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笔者认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以加强和改进“传、帮、带”的工作。改变以往重教学技能轻教育技能培养的思想,着重从教师责任感、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入手,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传、帮、带”,并切实落实到位。首先,要选择德高望重且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负责这项工作;其次,要了解需要“传、帮、带”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好的方面与不足的地方,针对不同的老师认真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要求,从教师自身为人师表方面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的分析研究、授课计划的编制、教材处理、授课方法、教学手段、课堂学生管理、作业辅导形式到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与分析等教学环节逐一认真指导;第三,要加强对“传、帮、带”工作的管理,定期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总结与考核。通过加强“传、帮、带”工作,可以尽快缩小教师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师资队伍教书育人的整体水平。

2.3 加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的工作

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修订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教师实践管理制度》,这几年部分专业教师分批分期进入企业参加实践,主要学习设备操作。笔者认为,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所在的岗位,从教的专业特点而学有侧重,如有的专业教师可以重点学习设备操作,深刻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有的专业教师可以重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所采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甚至可以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制、开发或技术改造,以丰富今后的教学内容;有的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企业企业文化及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本专业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校内专业课程设置及实习实训的培养方案,还可以与企业联手开发与企业生产相联系的校本教材等等,鼓励教师带着问题或项目去实践,提高下企业实践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缩短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的距离,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每个专业教师学有所长,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十分有益。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有质量教育的根本保障。因此,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老师自身而言,要博学;对学校而言,要重视,要加强培养和管理,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质、学问之师、道德之师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对占到大学生总人数近一半的高职生群体来说,无疑对其教师的职业素质也相应提出了较高要求。正所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将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因素,也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古人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即传“为人之道”,教做人之道理;所谓“授业”,即教授学生“从业之技”,让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拥有一技之长,这也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所谓的“传道”和“授业”也就体现为“教书育人”,这也正是对教师职责的概括。“教书育人”这简单的四个字,不仅体现了教师神圣的职业使命,更赋予了教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此外,古人还提到一点,就是“解惑”。在“传道、授业”的前提下,在“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责使命基础上,所谓的“解惑“,就不仅仅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解答”学问之惑”,还应该包含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帮助学生解“人生之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两大问题呢?我想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两大职业素质要求。一方面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做好学生的“学问之师”,即“学高为师”;另一方面教师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德行,做好学生的“道德之师”,即“身正为范”。因此,“学问之师”和“道德之师”的统一也正是教师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

一、如何做好“学问之师”

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教师要想教好书,要想自己在学科上成为学生的学问之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精通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泉水”。因此除了在知识的数量上要多于学生之外,更强调水的质量,我想它必须是“新鲜水”、“环保水”和“多功能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获取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仅应该是适时的,而且是科学的,纯净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意义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克服学习困难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才能拥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或许正是教师所应追求的。当然,教师具备了广博精深的知识,还不一定能很好担任学问之师。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比如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

二、如何做好“道德之师”

如果说专业文化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师担任好“学问之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其职业活动的成效,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则是影响教师教书育人实践活动最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我们教师除了要“教书”以外,更要肩负“育人”的职责;除了要担任好“学问之师”以外,还要担任好“道德之师”。然而,所谓“育人”先“育己”,教师若要教育自己的学生学会做人,首先自己应当会做人;教师若要培育自己学生的高尚人格,首先自己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通过“德之自修”培养自己高尚的德行和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言教”和“身教”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培养学生为人品德和健全人格品质,从而做到不以“独善其身”为目的,而以“兼善天下”为使命。这或许正是教师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所在,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崇高神圣和受人尊重的原因所在。但是,这同时也体现出全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较多要求和期许。因此,教师不仅要做良好德行和人格品质的宣讲者,更是要做其践行者,在“身教”上体现“身正为范”,对学生能够起到道德精神的榜样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忘记“教师”的身份和角色;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应当与自己作“教师”的身份和角色相适宜,真正做到“为人师表”[1],做好学生的“道德之师”。

三、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

要实现“道德之师”和“学问之师”的统一,我想首先要求我们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通识知识;其次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再次就是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人格的道德修养,在从业的过程中通过“德之自修”塑造自我的高尚人格,然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履行一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作为教师,唯有从以上三方面进行充实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的工作。当然,以上三方面仅是为帮助教师自身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打开了一扇门,指引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通过这扇门,沿着这条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和提高。

第3篇

教师礼仪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如何表现教师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作风正派、知识渊博、风度儒雅,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教师礼仪总结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假期间,我有幸倾听了唐雁凌教授主讲的教师文明礼仪教育,使我对教师文明礼仪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规范化的做法。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语言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是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一种手段。唐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下教师的架子,对学生真诚相待,去做学生的朋友,去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推动孩子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的这份情感,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他们讽刺、挖苦,使他们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碎,这样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表扬这个张扬个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宝剑。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我们的国家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唐教授的讲座还让我意识到: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名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教师的衣着整洁、典雅、美观,则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而女老师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为我们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4篇

Abstract: Inquiry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s proposed with traditional learning. As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traditional learning, inquiry learning pays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y,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analyz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nquiry learning is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b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soci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status of domestic inquiry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d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learning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inquiry learning.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Key words: inquiry learning;quality education;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147-04

0 引言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之间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员素质的差距;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更确切的说是靠素质教育。当前,作为推进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研究性学习也正在被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及各类学校所认可和采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推进研究性学习、深化素质教育引领者和组织实践者的重要角色。处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每位成员都应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如何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素质,拓展技能,是每位大学生都应面对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推进研究性学习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当今时代所需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1 概念内涵

教育部教基(2000)3号文件规定:“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份文件强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类似科学家科研的学习方式,虽然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而提出的,但对高等教育界如何认识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性学习归根结底仍然是 “学习”,表现形式上具有研究性、探索性、自主性等特点。他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活动,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培养“研究者”或“科学家”,说到底,它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旨归的[1]。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否定传统学习方式。恰恰相反,研究性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必要和重要补充,是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去获取更多更广的新信息和新知识。“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习,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2]

素质教育早有提及,他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

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在查阅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座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并向国内230余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5份,回收率为95.9%。

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整体上并不理想。从查阅文献和对问卷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现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2.1 高校智育教育存在“短板”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其中育人功能也是高校三大职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育人功能中智育的淡化将直接影响高校其他职能的发挥和高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智育培育这一层面,我们设置了“高校提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实验探究、网络平台建设”四个选项。按照“经常、比较经常、不经常、比较不经常、非常不经常”五个层次让受试者选答,其结果如图1所示。

二是高校教学评价机制缺位。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比较普遍。许多高校都以“科研”为中心,对科研工作给予较大的倾斜政策,如科研编制、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在评职称、岗位考核时科研成果数量的“一锤定音”等等,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还有谁愿意去精心备课,用心教学,辛勤育人呢?[5]。评价机制的缺位,导致教师无法真正重视教学和育人的根本任务,自然而然,学生研究性学习也无法得到正常开展。

3.3 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在学术界也叫“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年来,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对大学生将来找到适合自己工作岗位并在工作岗位上尽快发展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仍存在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方向目标不清等情况,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差,对学习定位低,仅限于考试及格就行,别无他求。以这种状态学习,如何能学得好,又如何谈研究性学习呢?

4 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对策建议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极其重视智能开发。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自学能力,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也达到了相应的高度,符合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和心理基础,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具有可行性。为此,高校及教师应明确职责定位,为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4.1 高校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4.1.1 构建因材施教的教书育人框架

研究性学习是智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因材施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智育教育水平的重要前提。智是智慧,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启发教育。高震东先生曾说:“智育教育第一步就是协助学生找到潜能所在及喜欢之科系,所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这个道理。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扬长避短,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虽然学生多、专业多,但因材施教仍具可行性,构建大学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框架尤为重要。为此,高校要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要协调院系部关系,摆脱狭隘观念,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调整选择自己喜欢专业学习的平台。学生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兴趣、凝聚了动力,自会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兴趣相同,专业相近,层次有别,配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定会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大成。

4.1.2 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是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应涵盖哪些维度,包含哪些方具体面或形式。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基础和人才支撑。同时,模型的构建也可以为高校本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模型构建的最终目的是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素质”一词我们经常提及,《辞海》[6]将素质定义为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种解剖生理特性,主要指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麦克利兰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7]可以为我们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提供启示,具体操作中,模型的构建应该以高校为依托,在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理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型所涵盖的维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得出模型各维度的典型描述,并对各维度具体表现形式及优缺点进行总结概括,最终构建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具体模型。

4.1.3 完善开展研究性学习保障机制。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机制作保障。

一是高校在突出教书育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教书育人与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并重的考核管理体制,要避免重科研和社会服务而轻教书育人的现象。教书育人是高校三大功能中最基础、最首要、最常性的工作,教书育人搞不好,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将变得非常乏力、非常狭隘。为此,高校首先应加强教书育人建设,通过开展“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切实树立典型,凝聚正能量,使广大一线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形成良性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二是应保证实践基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操作空间。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室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实训,培养学生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和动手操作等能力,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实践中激发灵感,从学习中开拓思路,更好地激发研究性学习的热情。

三是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建立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

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与学习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已成为常态。但当前高校网络平台开发和建设还不够完善,学习功能不足,互动性较差,学生更偏向被动的接受信息和知识。尽管有些平台采取了BBS论坛、留言板等交互模块,但效果不佳,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资源建设和互动学习,还没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真正作用。互动式网络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呈现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还能让学生们置身于一种教学情境中,通过老师提供的教学、实验等视频资料和在线咨询交流,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拓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明显。网络平台的利用,可以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开放的实验环境和互动式的实验教学,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的。

4.2 教师要提升教书育人水平

4.2.1 树立博爱理念,彰显教育爱的崇高境界

博爱就是广博的爱、平等的爱,是没有等差、没有级别的爱。教育爱是博爱,是教育工作的上游意识形态,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树立博爱理念,真正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用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用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用博爱理念熏陶学生,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切实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充分彰显教育爱的崇高境界。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开展教师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切实建立起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良性机制,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4.2.2 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以科研和生产带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是教师应掌握本学科前沿科研动态,并将相关内容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求。通过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严谨求实科的研精神带入课程教学,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的科学研究之中。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研究性学习效果;二是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多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接触实践,培养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以此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通过实训,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关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唯有高校重视,教师参与、学生力行,三方真正形成合力,切实构建起长效机制,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着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 2005,02.

[2]卢梭.爱弥尔(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23.

[3]赵晓霞.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特征[J].现代大学教育,2006(5):105.

[4]王敏,刘永光,南峰.师德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之本[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8(4):69-71.

[5]张运霞.高校师德现状、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148-150.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推行十多年了。究竟进行得如何呢?笔者由于工作便利,到很多学校深入课堂学习,课后组织教师、学生座谈,发现应试教育在教者中仍大有市场,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笔者深有感触,觉得有必要“老调重弹”,再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后,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下面简析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备的素质结构:

一、更新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应试教育的樊笼里跳出来。不要留恋走熟的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不要只把素质教育说在口上,而实际做的仍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二、强化师德,展现人格风采,挺起脊梁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教师人格的力量首先应当表现出坚定明确的方向性。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师人格的力量应当表现出言行的一致性。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此外,教师人格的力量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柳斌同志曾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当前仍要把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点。……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

如果说,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这座大厦的主框架,那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又是职业道德素质框架中的钢筋。作为老师就要有乐于清贫、甘心奉献的精神。

三、狠练内功,积极参与实践,构建主体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一般来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状物使学生如临其境,抒情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言志能使学生豪情满怀,说理能使学生由衷折服。

2.文字表述能力。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表述,教改方案的制定,都需要我们将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笔表述出来。因此,要求现代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

3.新知汲取能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并且,边缘学科越来越多,各种学科会相互渗透。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本质,做到一专多能、通晓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指导多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4.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堂,将是一种涣散自由的课堂;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将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5.电化教学能力。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电脑、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它要求现代教师要具有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有相应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一个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

第6篇

初中数学复习课反映出人们教学价值观上的不同,有的只是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有的把育人的教学价值通过学生教学实践来体现。数学复习课教学能帮助学生对以前知识进行梳理,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能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综合以上两点关系,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复习,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合理的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复习整理时,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复习课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与初中生年龄段的关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计算,反复修改思考,能真正明白数学逻辑的本质,也能把这种数学逻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已具有假设、预计的能力,思维也变得形式化,思维中的具体事物不再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越来越强。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主要有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与运算、方程和代数、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板块,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和结构化,例如数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代数式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式到分式再到根式的系统学习过程。初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化,例如从数开始学起,再到代数式,到方程,是从确定式表达到不确定式的发展过程,再到函数、方程组对多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系统和结构性,思考方法也具有普遍和结构性,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间的关系,梳理数学知识点的整体结构,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从而能更好的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生所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无法对初中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结构、系统的理解。初中复习课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深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知,满足了初中学生学习阶段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需求。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

1.初中数学复习课共通价值

共通价值主要是指概念课、复习课、练习课教学共同具有的育人价值。提升了学生的深刻、批判、灵活、创造、敏捷的思维品质,不断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不仅便于自己掌握,而且锻炼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现有的发展可能,锻炼了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空间构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为未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独特价值

对复习课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复习课与练习课、新授课的目的不同,复习课是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复习整理,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内化;复习课的时间段特殊,一个单元、学期或者学年的新课结束后才有复习课,有时甚至将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因为需要将一整个数学知识板块完全讲授完,才能做到知识的系统概括,提高学生整体结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不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3.1单元复习课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们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巩固了对整个知识板块的理解。

3.2学期复习课能将单元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联通,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巩固单元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能很好的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3.3毕业复习课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概括归纳,将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的知识总结概括,学生在不断的总结中全面掌握初中知识体系,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将知识不断的内化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从而完成大纲教学要求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四、总结

第7篇

为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一名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的人民教师,我承诺如下:

1、为人师表。注重形象,严于律己,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2、遵守纪律。按时上下班,按时上下课。课堂上不抽烟,不接打手机,不带酒气上课,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3、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4、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在隐蔽场所与异性学生单独谈话。

5、诚实守信。举止文明、作风正派、尊重同事、不说粗话、脏话,在与学生发生矛盾时,以平静的心态化解矛盾,避免态度粗暴、方法简单。

6、接受监督、总结反思,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承诺人:

日期:

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负之责任,切实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的社会形象。我郑重承诺: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2、身正为范,时刻注意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做到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大事少请假,小事不请假,绝不因家里的私活耽误工作。

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不弄虚作假,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自身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3、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信任、亲近、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以言行侮辱学生,无对学生罚站、罚作业、驱赶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4、智德并重,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尊重学生,甘于奉献。

5、严以律己,不向学生兜售、推荐教辅资料,不无迟到、早退、旷工,工作时间不办私事,不搞娱乐活动,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家庭与工作及其他方面的关系。

6、关心学校,处处维护学校集体荣誉,事事为学校着想,爱护公物,关心学校一草一木。

7、热爱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师德的建设是一项必要而重要的工作,我愿扎实地走好每一步,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承诺人:

日期:

师德师风承诺书

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为了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争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我向光荣的教师职业以及学校、学生、家长郑重承诺:

一、爱国守法。拥护党的领导,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校敬业。热爱学校,勤于进取,精于业务,无私奉献。自觉维护学校荣誉,努力做到认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查,切实改进教法,减轻课业负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三、教书育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活动,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绝不以各种名义向学生罚款和摊派钱物,绝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扩大收费范围。

四、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遵守社会公德。知荣明耻,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订购学习资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不搞有偿家教。

五、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六、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克服简单粗暴、歧视差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

七、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正常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不得训斥、指责家长,不得收受家长礼物。

承诺人:

年 月

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

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要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坚持“以德立身,教学为本,立德树人,情感育人”的师德自律。铸师魂,修师德,强师能。空谈误教,实干兴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谨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要求,我郑重承诺:

一、常怀师爱之心,践行育人之本;

怀仁爱之心,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怀师爱之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践行育人为本,立德为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因生施教,诲人不倦,创建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

二、慎尊师德之道,崇尚为人师表;

恪守教师的神圣职责,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注重言传身教,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治学,以德施教,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自觉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三、恪守为师之规,谨重依法执教;

坚持依法执教,遵守法律法规及教师行为规范,自觉抵制违规行为,杜绝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有损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规范、文明、和谐、人民满意的育人环境。

四、珍惜师誉之名,崇尚廉洁从教;

珍惜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自觉维护教师的崇高荣誉,乐于奉献,专心从教,不谋第二职业,不搞有偿补习,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牢牢遵守践行教师职业规范。

五、竭尽师智之能,树立创新精神。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竭尽师智之能,勇于创新,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新知掌握新技能,超越自我,不断刷新教育记录,力争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科学以及心理学知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让我们一起大力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的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8篇

[摘要]对青年教师而言,如何尽快培养起教学和育人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作者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为背景,提出适用于日常工作的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教育;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然而对一个青年教师而言,如何尽快培养起教学和育人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阐述这一问题。首先,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三大环节。在备课环节,建议分三步来完成,自学-互学-自学。自学是自己先将要教授的内容好好钻研一番,理清重难点,列出提纲。互学就是与同组的特别是教同一门课的老师相互讨论交流,听听别人的构思,互相启发。另外,在备课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能理解透彻的内容,一定不能马虎的敷衍过去,要想办法解决,绝对避免在授课过程中犯科学性错误。最后就是自学,将原先的构思进行整理,最后完成教案。作为教师,上课时的自信体现在语言的响亮、清晰、流利,板书的工整详略得当,知识的前后迁移能力以及对整个课堂的管理。因此,建议新教师把教案写的尽量详细,甚至落实到上课要讲的每一个子,然后就通过反复研读,将整个教学过程牢牢的记在脑中。尽管课堂上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但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熟悉掌握,能使自己心中有底,口中无错。此外,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能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好印象,甚至是喜欢和崇拜,这都有利于后续的教学和管理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将自己从一个只是传授知识的“独奏者”演变成一个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引导学生去学习的“伴奏者”的角色,课堂上老师不是主角,学生才是主角,自己只做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究和学习。作为新教师,往往急于将自己的授课内容通过讲授尽快的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接受情况考虑不多。同时,一味地采取讲授的方式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状况。因此,在教学中,新教师应注意课堂提问,或者采用学生板演,分组讨论竞赛等方式,一方面可以随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也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开小差、睡觉等问题。

这里,总结一些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心得:1)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要多用心钻研教材,多与人讨论,多向老教师求教。所以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有很多东西都不会,不懂,那么要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勤学多问是必须的。2)有这样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作为一个教师,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的表演,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否定自己,改进自己,如果有2个平行班,那么要争取做到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如果,之前已教过这门课,那么要在原来的教案上改进,让这一遍比上一遍好,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所成长。3)争取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亮点。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一些联系生活的案例,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分析一些简单的经济现象。例如我在涉及会计报表内容时给学生介绍股票,上市公司;在介绍货币时间价值时,加入银行利率,汇率的知识;在讲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时候,介绍一些会计从业岗位和会计人员职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等。“教书育人”,“教书”在前,“育人”在后,这不由得使我心灵的天平更多的偏向了“教书”这一边。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自己的体会,身边生动鲜活的例子,使我意识到,在职业学校,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出色的育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青年教师一般都需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快乐的源泉。我现在担任一个财会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超强的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不论活动还是考试、考证,都积极参与、共同奋斗、互帮互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这些源于他们自身的性格优势,也源于我自己在带班方式上的改变。

第一,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是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班里有个学生,他时常犯错,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还好说话,好动,上课需要我时常提醒:“唐某某,不要讲了;唐某某,坐好!”说多了,我烦,他也烦,难免动气。一次,我感觉他情绪不对,于是我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我怎么竟碰上好动好讲话的人呢?!家里有个女儿,班里有个唐某某,女儿上苗班,家长会上,班主任给我学了各种女儿的坐姿,腿搁在凳子上的,半躺的,后脑勺朝前面的,我可难为情了,后来,老师把她的凳子拿了,让她站着上课,几次下来,她老实了。她三周岁不到,唐某某你十六周岁,我是不是也要这样对你,你才能安分呀?”大家哈哈笑,他也笑了!对学生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其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做班主任,要做到是老师又不是老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教师地位。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捆绑学生的手脚,时间长了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会形成紧张的局面,从而动摇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然后,是家长又不是家长。班主任要让学生感觉就像处在家庭的温暖之中,与此同时班主任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家长”地位,居高临下训斥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其结果会造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你压我顶的紧张局面,最终失掉威信。最后,是朋友又不是朋友。班主任只有和学生交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但交朋友要有原则,如果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没大没小,学生就不容易严格要求自己,使班主任失去教师的尊严。第二,班主任必须是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核心。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要向学生灌输的就是集体观念,要树立每个学生心中的“大我”观念,克服“小我”意识,这样,学生才能自觉维护班级的班风和荣誉。另外,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干部培养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合适人选,而这要分为两个部分:班长和其他班委。一般班委由于他的专项性比较强,相对而言,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求弱些;而一班之长,除要有责任心外,还应有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威信。因而,不能完全由学生民主决定班委,应由班主任初选一部分,不断观察比较,然后再确定班委。另外,不妨一个职位设正副两人,这样能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我们的工作注定是不平凡的,是不易的,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只有不断付出,方能不断收获。

[参考文献]

[1]庞业旭.课堂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学周刊,2015.

[2]徐英俊.准中职师资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策略.职教论坛,2012.

[3]孙园.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周刊,2012.

[4]赵宇慧.积淀策略:助推"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成长.教学月刊,2013.

作者:萧惟勤 单位: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金融系

第9篇

一、如何做好“学问之师”

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教师要想教好书,要想自己在学科上成为学生的学问之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精通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泉水”。因此除了在知识的数量上要多于学生之外,更强调水的质量,我想它必须是“新鲜水”“、环保水”和“多功能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获取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仅应该是适时的,而且是科学的,纯净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意义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克服学习困难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才能拥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或许正是教师所应追求的。当然,教师具备了广博精深的知识,还不一定能很好担任学问之师。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比如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

二、如何做好“道德之师”

如果说专业文化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师担任好“学问之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其职业活动的成效,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则是影响教师教书育人实践活动最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我们教师除了要“教书”以外,更要肩负“育人”的职责;除了要担任好“学问之师”以外,还要担任好“道德之师”。然而,所谓“育人”先“育己”,教师若要教育自己的学生学会做人,首先自己应当会做人;教师若要培育自己学生的高尚人格,首先自己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通过“德之自修”培养自己高尚的德行和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言教”和“身教”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培养学生为人品德和健全人格品质,从而做到不以“独善其身”为目的,而以“兼善天下”为使命。这或许正是教师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所在,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崇高神圣和受人尊重的原因所在。但是,这同时也体现出全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较多要求和期许。因此,教师不仅要做良好德行和人格品质的宣讲者,更是要做其践行者,在“身教”上体现“身正为范”,对学生能够起到道德精神的榜样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忘记“教师”的身份和角色;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应当与自己作“教师”的身份和角色相适宜,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道德之师”。

三、如何实现二者的统一

要实现“道德之师”和“学问之师”的统一,我想首先要求我们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通识知识;其次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再次就是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人格的道德修养,在从业的过程中通过“德之自修”塑造自我的高尚人格,然后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履行一个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作为教师,唯有从以上三方面进行充实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的工作。当然,以上三方面仅是为帮助教师自身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打开了一扇门,指引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通过这扇门,沿着这条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和提高。

作者:李明芳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10篇

[关键词]魏书生;民主;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09―044―01

魏书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论体系,探索了教学思想的科学化,指导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人,展开自我教育和自学的两翼,飞向理想的彼岸。探索了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归纳了语文知识结构系统,设计了语文知识树。探索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总结出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探索了学生自学方法的科学化,自学教材的方法:自学六本语文书的方法,自学一册语文书的方法,自学一类课文的方法;三结合的自学方法:听说读写结合,语文科学学习与语文学习结合;学用结合。探索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

民主思想实质上也是科学思想,因为民主是解放生产力、解放人的创造力的科学。民主的方法,就是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在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是“和学生商量”的方法。魏书生说:“和学生商量,就是实行教学民主。”“我觉得,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逐渐飞向自由王国”。

魏书生实施教学民主首先是决策民主。学什么,要先和学生商量,大家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两种意见人数相等,大家再讨论,看谁讲得有道理,然后再表决。老师也参加,但只能投一票。怎样学,用什么方法学,和学生商虽学多少课时,和学生商量。第二是教学过程民主,教学过程变成解放思想的过程,给学生情绪松绑的过程,是唤起学生兴趣、好胜、成功欲的过程。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心相通,逐步将学生推向课堂主人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自我教育,自己动手学习。第三是教师创设民主情境。教师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商量,从内心深处了解学生,成为学生亲人和挚友,使学生愿意,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各抒已见,民主的方法,离不开法制的方法,一旦大家通过的制度,就必须人人遵守,不能违犯。所以,班级管理,学生自我教育,自学可以自动化运转,班主任在不在一个样,老师在不在一个样。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冷静而深刻的思考和实践检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突出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一种“主仆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正是这种传统的观念,使得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尽善尽美地发挥作用,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少主人翁意识,难以“人尽其才”。魏书生也是经历了这种教育才有了新的感悟。魏书生鉴于我国新时期总任务的目标认为:我们的教育对于如何现代化研究得多一些,而对于民主研究得少一些。不研究教育民主,就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自学和自治的主人;实施教学民主,就在于能够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育人目的。魏书生认为:“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施教中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学生特长。这一过程中,发扬民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教学民主的目的是什么?魏书生的回答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魏书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的需要。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的实质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魏书生将民主思想运用于教学中,很好地解决了教与学这对矛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在看来,运用民主思想能更好地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优化教育过程。

魏书生依靠民主、科学的思想组织教学,排除了学生学习心理的障碍,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民主”成了魏书生通向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民主思想也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思想。

魏书生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以爱生为源头,以尊重为过程,以激励和信任作为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把教书变成自学为主,自我涵养、成长,推动每一个人发现、释放自己生命的能量。

第11篇

据笔者针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调查发现,近年来,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强,学习效果普遍一般.总结分析原因,这一方面有来自于教师的原因,很多高职教师没有真正用心把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己任,这主要来自于客观现状和制度上的原因.众所周知,高职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在责任感上的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通常没有诸如择校、择班、排名、升学以及高考等压力,也没有因此而产生的绩效评价机制.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考核甚至连“教考分离”都没有完全实现,这就导致教师“自己教、自己考、自己给学生评分”,以学生分数显示的教学效果完全由任课教师自己判定“.如何教、如何考”成了良心活,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因素,高职分数线一降再降使得高职学生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讲,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不能与以前的高职学生相比.在这种情况下,要把高职教育办好,培养更多更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职教师建立更多的责任感,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要提升高职教师的责任感,而这绝不是凭几句口号、进行宣传倡议就能够做到的,必须从政策制度上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因而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合理的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约束教师来加强责任感建设,督促高职教师真正把“教书、教技、育人”当成一种习惯.对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进行科学设计、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在课下投入大量精力,而这种投入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责任感.高职教师责任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应该是有利于这种责任感的建立与持续的激励上.另外,我国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涉及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问题,对教师的评聘和职务晋升的标准也需要科学的考量,它至少应该涉及教师的态度和能力两个方面,只有能力没有责任感的教师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另外,只有积极的态度缺乏能力的教师也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已有的考评大部分是结合“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管理者评教”三个方面.且评价的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各校自有一套,大多是根据教学结果以及管理者的经验进行考评,公正、公平、客观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失偏颇,从而挫伤一些勤奋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这种缺乏科学指导的主观的考评机制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还有可能挫伤高职教师的荣誉感、责任心,并且使考评在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失去其应该具有的价值和作用.从以上分析来看,建立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考核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因此,高职教师责任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对于当前深化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和能力进而“建设优秀高职教师队伍、落实示范性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保证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2高职教师责任感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职教师责任感的评价体系必以须激励为导向,既重视过程考评又兼顾结果考评,并要结合评优、评先、教师职称的评定、聘任以及职务晋升来进行.这需要我们围绕高职教师责任感评价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在构建责任岗评价体系时坚持“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认同性原则”.(1)目的性原则.在众多反映教师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中,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揭示教师责任感整体效果的指标,满足对教师责任感评价的需要.(2)客观性原则.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所采用的定性、定量等方法以及所建立的模型,都必须客观地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方面.(3)全面性与重点性原则.在影响教师责任感的众多组合因素中,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综合各方面的业绩、成果,以便全面客观地做出对教师责任感的评价.在令人满意的定性、定量等评价指标数据采集困难的情况下,需在全面与重点中寻找最优交叉点,使之既能真实反映教师总体工作状况,又使搜集数据工作相对简化.(4)明确性原则.在评价中明确每个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以尽量减少由于不同评价主体可能对同一指标有着不同理解而产生评价误差的可能性.另外,各项指标要简洁明确,易于理解,评价指标之间在内涵上应有明显的差异,避免使用可能产生歧义的指标.(5)可操作性原则.要保证评价体系的易理解性和数据搜集的可行性,同时应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实现评价程序的计算机化,尽可能方便评价主体的使用.(6)认同性原则.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结论应尽可能准确、客观,应该是使用者乐于接受并在使用中得到不断完善的体系.这要求我们设计的评价方案能够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同和使用.

3影响高职教责任感大小的因素分析

高职教师责任感大小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若想穷尽出所有的影响因素是不可能的.笔者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找出对其影响最为重要的五个因素:教书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1教书育人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己经进入到相对成熟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逐步提高.如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自身社会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另外,不容置疑的是,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己使培养对象成为学校的“上帝”,而高职院校教师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以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是否得到学生认可以及认可度的高低,关系到社会对一所高职院校教师的总体评价.而具有较高的责任感的教师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因而这种教书育人能力是高职教师责任岗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教书育人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3.2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能力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主要能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这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职称晋升评审标准中均得以体现.教研能力主要包括承担国家级、省级、院级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以及承担各种级别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情况.各种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形式,是关键性的教研项目,它是促进各级各类高校包括高职院校进一步改善教学软硬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创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升实习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水平等等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科研项目主要针对教师所研究的学科专业,利用专业理论,加强与实践结合,以期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形式.同时,撰写论文、编写教材、进行学术交流也是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大小的重要体现.

3.3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强调为地方经济服务,作为其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如: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咨询、培训管理干部、开展横向课题合作,这种类型的合作一方面促进自身所学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巩固理论,促进教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因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效果和成果理应成为是评价高职院校教师责任感大小的主要指标.

3.4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它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的核心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用指导实习实验实训工作的效率效果来衡量.例如,当前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各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和比较提供了平台,各校通过参赛也进一步取长补短.这其中学生竞赛成绩实际上检验了所属院校实践教学组织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不断将所学理论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增强生命力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参与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是学校获得社会满意、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5人文素养与师德水平

第12篇

一、学院师德师风现状

1、学生对我院师德师风状况的评价,选择“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16.81%和59.83%,选择“一般”和“较差”的比列分别为20.80%和2.56%;这说明学生对我院教师总体的师德师风评价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二成多的学生对教师由更高的期待和希望。

2、在对本专业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测评中,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66.66%,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3.74%;这一数据说明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离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发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从学生对学院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育人意识淡漠”、“学术功利化严重”、“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和“自身表率作用欠缺”分别达到38.44%、26.43%、18.62%和16.52%;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分析目前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术功利化严重”、“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不强”、“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分别列前三位,分别达到34.5%、27.6%、24.1%,而“育人意识淡漠”仅为3.4%。学生和教师对“育人意识淡漠”这一点认识还是由很大的差异,学生认为教师育人意识还比较淡漠,而教师则认为育人意识方面都做得还不错;教师可能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真正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此外,学术功利化现象,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是目前影响着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很负面的因素,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引起一定的重视,加强学术评价方面的引导工作。

4、在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式的选取上,选择“加强氛围建设,培养教师道德自觉”的比例高达62.1%,“加强制度建设”和“奖惩结合,以奖为主”都为17.2%。这足以说明,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要适应时代要求努力进行创新,以高度自觉的精神,同时辅以必要的制度建设和奖惩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形成师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系主任、学科负责人、教学督导组、辅导员等组成。学院党委书记作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体是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实验室人员、办公室人员与辅导员。建立健全“师风师德信息员”制度,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及时反映沟通学院师德师风情况。

2、坚持严格的教师准入制

要进一步规范新进教师的选拔鉴定,坚持用严格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和业务标准选拔新教师。每学年举办一次“新教师谈心”活动,开展学院领导一对一联系与指导。加强青年教师上岗前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3、强化师德教育与培训

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专题研讨与培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开展辅导员工作技能培训和专家化培训,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4、开展模范教师表彰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通过学院优秀教师、“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导师评选等,对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依据之一。对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领导小组要对有关教师及时劝诫、警示或给予处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年终考核中评为不合格。每年举办一次“新老教师话师德”座谈会,邀请学院领导、新老教师参加。

5、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力度

学院领导小组要善于营造氛围、发现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的思想和事迹,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公告栏、校报等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