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2 09:1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第1篇

一、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突出成绩

(1)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文件和法规,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

(2)师资人数不断增加,参与新课改培训的队伍逐年壮大。

(3)教学硬件设施在各地区、各校的配备趋于规范化,有效地配合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全国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大力开展一系列生机勃勃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从而促进了校园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5)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开始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和综合创新式教育模式转变。

但是回顾与反思十几年的课改,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学科存在的问题思考

1.音乐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审美体验价值,此外,它还有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2000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的文件,并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程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这些决定、文件、会议的提出,清楚而强烈地表明国家正采取措施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国各省市的音乐开课率普遍提高,要求各校每周必须开设1~2节的音乐课,但受重视的程度却不够,表现在:

(1)在小学课程中,语数外是备受重视的所谓的“主科”,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科目,而“音体美”则被称为“小三门”,仅作为培养兴趣爱好,可有可无,是“副科”。

(2)音乐学科教师之间缺乏竞争,学校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主要在每年重大节日的节目编排上,对其课堂教学方面的听课次数普遍不多,重视程度低。

(3)评价机制不完善。虽然学校目前采用综合等级评价方式,不再以分数评定学生能力的高低,但对于音乐课的考核,有些学校以平时表现来评价,有些学校甚至以学生唱一首歌来评价。

2.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培养方面缺少衔接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的人才,但现如今,高校师范课程改革还未开始。

一方面,在培养目标方面,高校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输送优秀人才,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服务,强调“师范性”,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现如今,我国的师范院校却成了“小型音乐学院”,只注重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培养,而且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扩招,生源的整体质量也有所下降,师范专业的除“主修课”以外的“副修课”与“选修课”整体质量也都在下降。

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师范课程体系设置目前仍沿用以往的体系,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配器等,课程内容过于“泛、杂、多、专”,这种设置太分散,缺乏整体性,学生只学到一个个小的知R点,却很难将这些小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整体思路,再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从一定意义上讲,纯粹的理论知识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并不太高,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在于“如何上好课”,因此,在对义务教育音乐教师培训的同时,应同时对高校师范专业的师范生的在校学习内容及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二者有衔接点。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笔者呼吁学校在小学阶段真正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少点分数上的评定,多点综合能力上的提高,让音乐课受到与其他科目同等的重视,这种重视不能仅仅体现在开课率及课外及校外活动上,要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及音乐课程改革的各方面,使音乐课程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各方面都予以重视,使音乐课程发挥它自身的价值,真正为学生“减负”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 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第2篇

音乐反思性教学是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过去,我与其他一些老师一样,音乐课只是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反复在想,究竟谁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为了配合老师吗?经过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明白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能是主导作用。因此在音乐课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再把知识点设计成小坡度、多台阶,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树下,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实”,然后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级一级地登上去,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到探究的乐趣、失败的苦恼,最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积极打造精品课堂

在自己的音乐课教学中,经常不免出现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无论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还是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看,都需要达到课堂整体结构的最优化――经济而高效。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品课例。打造精品课堂也是每位教师一直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虽然着力点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上网查寻,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与歌曲的创作背景,并有机会欣赏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习歌曲的动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让学生领略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感情。在欣赏教学中,我制作简单的课件将所要欣赏的歌曲与画面串联在一起,同学们即有了听觉的享受,又有了视觉的感受,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欣赏课以单调、枯燥的听觉为主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音乐课都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三、大力提倡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竭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真正从音乐中得到审美、愉悦、陶冶、净化的教育作用。“愉快教学”应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态的。

我从教学反思收获了很多,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第3篇

一、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1. 教材灵活应用

现有的小学高年级音乐教材的内容与配套资料不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的要求,给我们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音乐课丧失兴趣。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让我们感到非常可笑与悲哀。现有的音乐教材大多数是选编的中外经典,经典音乐大多艺术性强,学术性强,流行性弱,这就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因为他们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以通俗易懂的歌词、明了的曲调、自然亲切的歌唱,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原动力。音乐课要充分发挥音乐特有的魅力,结合学生身心规律和心理特点,以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 用流行歌曲辅助教学

学生们喜欢影视歌曲和流行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每天都伴随在他们身边,这些都是他们喜欢听喜欢唱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去迎合他们的“口味”呢?其实,我们可以认真地与学生交流流行歌曲,甚至去好好研究一些比较好的流行歌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弹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课前播放一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课间专题欣赏那些流行金曲或利用网络等途径收集流行音乐等,相信只要教师对流行音乐进行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分辨良莠,那么流行音乐走进课堂不仅不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音乐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知识渊博,说话讲究艺术。而有些教师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素养。许多学生说因为不喜欢音乐老师,所以也就不愿意上音乐课。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音乐,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组织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纪律管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不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如果学生总是带着紧张、压抑的心态上音乐课的话,怎么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兴奋起来呢?又怎么能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呢?

所以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首先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而教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努力将自己的愉快心情传播给学生。教师要以亲切的眼神、风趣幽默的话语、和蔼的笑容等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更亲近老师,从而喜欢上音乐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氛围

学生们为什么都喜欢流行音乐呢?这主要是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为在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流行歌曲,另外还有电视、电影以及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其实,那些流行歌曲不一定都好听,只是因为流行歌曲节奏相对简单,歌词容易上口,加上孩子的心理不成熟,辨别能力差,容易人云亦云,别人说好听、街上流行的就认为是好的。现在教材所选曲子大多是经典名曲,它们能流传到现在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是真正的艺术,这些歌曲在流传过程中能够产生很大的凝聚力,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时间多让孩子尽可能地聆听这样的音乐。如果这种教育能在音乐教学中形成一种观念,并且落实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相信我们的孩子肯定会像喜欢流行音乐那样喜欢经典音乐。

四、其他因素

音乐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音乐创新课中要利用这个特点来开展教学。但有的教师在学生听完音乐后便开始让他们进行联想画面,有时还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这样,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不是音乐的美感,却是美术、手工等,时间一长,就歪曲了音乐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美妙音乐越来越少,他们也就不再喜爱音乐课了。

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让孩子们用心去领悟、体验音乐,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接受的。可是不少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很长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剩余的时间才让孩子听音乐。教师说得多,而让学生用情感体验的较少。这样,会使学生对欣赏过的音乐没有印象,使得音乐积累的少,对音乐的感悟浅。音乐课就要让音乐来说话,那些缺少音乐性的音乐课教学会使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降低,并且减少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针对现在音乐课的教学现状,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有效。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不但要增强自身音乐修养和教学基本功,还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师只有自己拥有深厚的修养,才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非常注意学生的反应,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并快速作出判断,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引导。这样不管在怎样的课堂,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教师都能在“意外”发生时或特殊情况下沉着应对,做到游刃有余,使音乐课堂展现精彩。

第4篇

音乐的对象是听众,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我的学生是盲人学生,他们在盲校进行各科目学习,在老师、社会、家长的关爱中也是一朵朵吐露芬芳的鲜花;依然能迸射出耀眼的火光。

我在盲校担任1至9年级义务教育段音乐课教学,下面就选用中小学两个班级的两节音乐课的片段来表述。

红河谷

选自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略影第1课时)。

盲校初中三年级学生通过九年的音乐课学习、课外音乐兴趣小组的训练与培养,已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与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充满自信及自我参与的渴望。通过听觉效果的作用来弥补视障不足,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与渗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

听学二声部歌曲《红河谷》(加拿大民歌);学生要以自然、流畅、和谐的声音来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要求初中三年级学生掌握好歌曲中的弱起节拍;体会《红河谷》单声部与多声部合唱的不同意境;二声部旋律学习时,采用听记旋律的方法学习,这是音乐课堂中“视唱练耳”训练的一个深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老师制作演唱的歌曲《红河谷》,并随着歌曲给学生介绍这首著名的世界民歌。

……

三、教学扩展

课堂扩展学习:

1.听记并模唱《红河谷》二声部旋律及歌词。

2.通过听赏与演唱歌曲,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从这首歌曲中所获得了怎样的体会?用如同朗诵诗歌般的音调、和谐的声音,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表达这首歌曲,从而体现集体合作创造音乐之美的快乐,充分调动音乐作品的流动感与生命力,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和声之美。

音乐在空中回荡

选自盲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

五年级共有12名学生,三名女生,九名男生(其中有两位学生五音不全)。这个班级的学生很喜爱音乐;音乐感觉比较好;能进行两个、三个声部的演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学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结合本课内容介绍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见强渐弱”;听记二声部旋律,提高“练耳”的深度。

2.情感认知: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自然纯朴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

【教学难点】

在学习演唱中要留意弱起小节、渐强与渐弱旋律线的表现;大音程跳进时音准的把握;两个声部音准、节奏与和谐的把握。

【教学过程】

……

(三)课堂扩展

1.听记二声部旋律;形成二声部合唱,使歌曲更加丰满美好。

2.音乐扩展联想:(根据学生的回忆,演唱一两首这类风格的歌曲)

【案例反思】

一、两课后记

1.《红河谷》

这是一节为长三角特教老师开的一堂展示课。初中三年级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音乐颇有兴趣,听到老师的范唱开始,那种自我表现音乐的情绪就一触即发。两个声部的速记令听课老师竟然不敢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音乐的和声之美表现得令人交口称赞。

2.《音乐在空中回荡》

通过二声部的听记学唱,将《音乐在空中回荡》这首歌曲表现地比较完美丰富了。同时,在和谐美好的音乐氛围中,心灵得到了进化与提升。

二、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准及专业技能,给学生更高更美的范例

通过案例反思,深深感到要想做一名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具备先进教学手法的优秀特教音乐老师,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中提取更多的养分,充分阅读教育家的专著,用老师的知识与专业能力,培育出有独特芬芳的花朵。

三、给盲生更多的扩展空间,让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我们的盲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音乐之梦:希望将来长大成为一位“演奏家”、“歌唱家”。作为一名特教音乐老师,要从技能与素质方面给他们提升的空间,给他们创造机会,帮他们搭建各种舞台,让他们在“音乐之梦”中找到快乐与尊严。

四、注重整合,促使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从小学大学都可能在一个学校读书成长。因此,我们有时间通过课堂、课外辅导、各类舞台来提高整合他们的音乐素质与音乐技能,给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五、始终贯穿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使盲校的音乐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

柯达伊教育体系内容非常丰厚,其中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柯达伊的音乐教学体系中注重“基础――多声部音乐教学”,他认为“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第5篇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新课程中流行音乐教学现状

(1)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两个现象:现象一,“中学不如小学,小学不如中、低年级;在小学高年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现象二,“音乐教师把古典捧上天,把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却喜欢流行音乐”。

(2)在我实习的阶段,发现中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认为音乐课就是“休闲”课,没什么要紧的。他们对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大都不感兴趣,对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民族、美声的歌曲更加排斥,甚至有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捂上了耳朵,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总觉得这些歌曲不是他们能够去欣赏的。很明显,对于教材上的少量流行音乐就显得热情些。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认为课本上所谓的流行音乐已经有点过时了。他们现在喜欢的都是那些正在热播的流行音乐,如:花儿乐队的《洗刷刷》、周杰伦的《夜曲》、梁静如的《爱你不是两三天》等,每次上课都要求听,而且也经常推荐同学上讲台演唱,这样他们的热情马上高涨。反之,一看到要讲教材上的内容就闹情绪。这样的教学状况不得不让人反思。

(3)如今在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删掉了大量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训练,更注重音乐感受和审美体验,留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但学生还是不满足于音乐课,其原因显然出在教师身上,很多教师拿着新教材“老”教法,或是没有创新意识,或是严格遵循教科书,不敢越雷池一步,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理会学生身边的音乐生活,一味讲课本,为乐而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就如坐针。

有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中的一些曲目外,拒绝其他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觉得流行音乐乃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样教学就很容易让学生的兴趣受到挫败,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厌恶,与教师的距离疏远,从而出现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

还有些教师完全听任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内容的流行音乐都给学生听赏,根本没有选择性。很明显,这样的音乐教学完全是敷衍的,不负责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能力尚处于懵懂时期,像这样不正确的引导,只会将他们带入歧途。

总之,目前新课标下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音乐教师的自身的意识还没转变,对音乐新课标的理念没有真正理解。

2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

首先,流行音乐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某些作品确实能生动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心态,而且有富于现代气息的节奏,易于传唱的旋律,带有强烈视听冲击的表演形式,使中学生对流行音乐仿佛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加上目前初中生的升学压力大,心理负担重,需要寻求一种解脱心理压力的途径,而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这种心理需求,他们就借助流行音乐来调剂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再加上如今的流行音乐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其社会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逐步成为一种强势音乐文化,所以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大,对它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另外,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或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诱导和训练,不会积极主动地选择欣赏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而是随大流听赏一些热播的流行音乐,不管是否适合。

其次,有些音乐教师是的主观意识还未转变,学院派的观念比较严重,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去了解流行音乐,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喜欢民歌,便让学生都喜欢、宋祖英;自己喜欢二胡,就不厌其烦地学生听《二泉映月》《良宵》。这种教学思想总体而言还是感性的,过强的自我意识在左右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再次,现在很多学校领导都不重视音乐课,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各校仍然把升学率摆在首位,因为统考科目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音乐课搞不好也无关紧要。因此当师资、课时缺乏时往往把音乐课暂时放到一边,就连每周的一个课时都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学校则由于音乐教师不足,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由于还兼任其它课或是一心想调动,也就没有精力专心于音乐教学。这种种外部原因导致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用一种应付心态,放任学生,想听什么音乐就听什么音乐,只要不在课堂上捣蛋,不违反纪律,其他什么都随便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拖到就行,根本没有尽到一个音乐教师的责任。

第6篇

一、唱歌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音乐教师也切实地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并将音乐文化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纳入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但是,对于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却没有看到其技巧对于学生形体的帮助,对其技能训练的目标没有明确规定。相对于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的目标,现阶段对于歌唱教学目标的确立过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游戏乐园,没有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效果。例如,教师确定一年级教材《两只小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朋友的真谛。教师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确实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受低年级小朋友年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该如何唱这首歌,课堂过于注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目标,忽视实际音乐技能是很难保证歌唱教学质量的。

二、唱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唱歌课教学,在唱歌课选曲方面主要是儿歌或童谣,内容方面比较单一、片面。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喜欢本国的比较流行的歌曲,对于外国歌曲则不感兴趣,教师在选取歌唱教学的内容时也往往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爱好,少选或不选外国歌曲,对于流行的网络歌曲等也全都排除在课堂之外。这样的唱歌课往往让学生缺少兴趣,局限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感。例如,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师在唱歌课上准备教学生唱《小螺号》,刚一开头,就有学生反映:这首歌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唱了。学生都反对再学唱这首歌,教师就问学生想学什么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小苹果》《伤不起》《魔法的城堡》等,整个课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乱哄哄的,最后这节课以学生自习结束。尽管网络歌曲不一定是优秀的,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单调,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会唱这首歌曲的情况,就可以欣赏外国名曲,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音乐能力与素养在课堂上演唱等,都不会导致音乐课变成自习课,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还是应该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的。

三、唱歌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发声练习,在教学中往往直接教歌曲,导致学生不能区分音的高、低、长、短,把握不住歌曲的节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划分歌曲的重难点,让学生分段学习,促使学生只会唱歌曲的部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导致学生只会唱歌但是没有感情流露。在唱歌教学中教师经常是教学生唱歌,忽视了让学生欣赏与演奏,教师讲授的音乐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用,校方组织的音乐演唱活动较少,导致唱歌教学缺少特色,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聆听在唱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是教学生唱歌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听音乐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然而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聆听。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跟着学习唱歌,不注重自己的范唱,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效用。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沙》时,将歌词想当然地分成小段,以便学生的记忆,歌词中“我要发芽”本是个整体,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将歌词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整体感知春天小雨带来的美感,并且教师教学生唱的是歌词,没有音乐的伴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干吼”,这样的唱歌教学是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的。

四、唱歌教学评价缺乏

小学生正是爱表现、渴望受到表扬的年纪,教师适当的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上,教师仅是随口对学生说“还不错”,并没有对学生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不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极度缺乏评价的唱歌教学,不能够让学生获得反思与鼓励,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评价,但是只是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其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直观感受学生的进步。

五、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37 ― 02

音乐课程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

我国高中音乐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直到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艺术欣赏课(其中包括音乐学科)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才结束了我国高中没有音乐教育的局面。此后,不少学校为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状况开设了音乐课,使得高中音乐课的开课率逐步提高,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音乐课程“舞蹈模块”开设的原因

1、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和内容,教育部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尺度》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学艺术教育应将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纳入其中。

新的艺术课程倡导综合艺术教育,然而,从我国高中传统音乐教学的情况看,具有美育功能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只设置有音乐、美术等科目。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姊妹艺术,在高中开设“舞蹈模块”教学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求,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身心发展。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中也明确指出,“要探讨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2〕将舞蹈引入高中音乐课,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本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它既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注重学生个人潜力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当前我国高中的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舞蹈教育自古就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工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舞蹈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体育、艺术及美术等其他艺术美育互相关联,亲密配合。它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质,而且能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体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与气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可否认,素质教育需要引入舞蹈教育用来培养高中学生的素质修养及情感个性。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实施情况

1、新课程标准为中学舞蹈普及教育创造了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影响,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艺术教育等非应试教育课程以足够的重视,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重点仍是语文、数学等应试教育课程,广大中学只是围绕“统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大部分中学根本就不开展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被忽视甚至被忽略。〔3〕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提出了新时期中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将舞蹈教育以“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形式纳入到中学音乐课程,成为高中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标志,使中学舞蹈教育的普及迈进了一大步,高中舞蹈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普通高中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

从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情况看,普通高中开展舞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多为一线城市)开展了“舞蹈模块”的教学,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在音乐课中开设舞蹈模块的学校较少,受师资条件、教学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学校不具备开展舞蹈教学的能力。

3.已开展“舞蹈模块”学校该模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高中音乐课程中“舞蹈模块”还是一个新事物,由于该模块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缺乏成功的经验,在已经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层面,由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深入,“舞蹈模块”的教学内容单一,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率低,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层面,很多学生对“舞蹈模块”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授课内容的了解程度低,认为气氛不够活跃。

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教学情况

1.师资情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范围相对局限,教育对象主要限于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舞蹈专项学生,主要是面向社会需求培养舞蹈专业教育、表演、舞蹈艺术编导等行业所需的专业舞蹈人才。这种舞蹈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大部分舞蹈专项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进入舞蹈专业院校或歌舞团体,很少有毕业生去学校执教,循环往复。

从现实情况看,极少数普通高中有专门的舞蹈教师或形体教师,大部分都由音乐教师承担“舞蹈模块”的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大都是师范院校(师范大学或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在学期间见主修的大多是器乐或声乐,舞蹈课程并不是学习的重点,他们对舞蹈知识、技能的追赶不够全面,受过正规舞蹈教育、有较高学历的专业舞蹈教师严重不足,这是制约普通高中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

2.教学实施较为落后

教学设施是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物质基础,由于舞蹈课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舞蹈课程教学实施较为落后,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舞蹈教学设施也不容乐观。由于大部分学校尚没有在音乐课中开展“舞蹈模块”教学,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单独的舞蹈教室,第二课堂的舞蹈活动多在多功能教师或宽敞的大教室中进行,有些学校直接在露天操场的水泥地上开展舞蹈教学。在一些拥有舞蹈教室的学校中,为舞蹈教学配备的器材设备也比较简陋,其规格还不是很标准,仅有的木地板、把杆或镜子等都不尽人意,有的学校的把杆是固定死的,不能根据学生的身高随意调节,有的学校的地面是传统的地毯式甚至是水泥地,教师上课通常就只有一台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电视及音像资料等数量很少。

3.针对性的教材、教辅匮乏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完全适用于普通高中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针对性教材、教辅资料十分匮乏。虽然2004年出版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等优秀教材,但有关“舞蹈模块”教学方面的出版物比较少,并且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在教学中难免捉襟见肘。

四、普遍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的教学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领导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

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形势及发展趋势出发,充分考虑舞蹈教育的价值及学生的需求,要通过媒体、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对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重要性以多种形式进行强化,提高校领导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矫正以往误区。

2.强化课程意识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广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时展需要、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正确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利用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实现师生关系平等和教学关系互动的原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加强岗位培训,培养“反思型”专、兼职舞蹈教师

普通高中要从舞蹈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有效的岗位培训提高音乐教师或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也是高中开设及开展好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岗位培训不要盲目的追求舞蹈动作的专业化水平及舞蹈技能、技巧的难度,应以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基础技能的学习为主,提高教师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促进教师对当前舞蹈模块教育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反思型”舞蹈教师。先进的教学理论,优秀的教学方法皆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我们要立足课堂,培养舞蹈教师的反思意识,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反思舞蹈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以乡镇、学校为单位,多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在教育教学研讨中,在课堂教学的相互观摩中,在多元信息的交流中理解新的理念,或让教师就近解决岗位培训,让教师到当地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上舞蹈课,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启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雨柔.高中舞蹈教学现状及音乐选修课“音乐与舞蹈”教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1).

〔4〕陈永明.初探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方法〔J〕.音乐时空,2014,(11):188.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兴趣

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接受的动力,是儿童唯一的学习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所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为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要善于在教学中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学,反思研究、总结、再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针对学生好玩的特点,组织游戏活动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生一听到“游戏”便会精神倍增他们在游戏中感到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情绪比较饱满,这是实施教学的最佳状态。以游戏为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能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学生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运用课堂游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根据小学低年级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选择各种有趣味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使学生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新颖生动、富于童趣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让他们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2.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增加律动内容

律动是经过艺术提炼,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动”诱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从而达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儿童天生爱动,听到有规律的节奏,他们会手舞足蹈;听到喜欢的乐曲,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拍手合奏;看到别人跳舞,他们也会跟着模仿。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

3.针对学生好胜的特点,注重启发激励

根据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持久、兴趣不稳定的心理特点,教师必须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尽可能避免单调的教学模式,保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竞赛中,学生本能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十分强烈,从而激发出了自己的兴趣和积极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竞赛时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都比不进行比赛时要好得多。

4.创设平等、愉快、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的感受来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新的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活动中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开发自身的音乐潜能,使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爱好、自由想象和自由表现和创作,使他们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达到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系统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及结构完善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这种目标的关键是确立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气氛。

5.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性教学,“动静结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环。“动”就是要有秩序,有规律的活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让孩子觉得老师喜欢我,老师关心我。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而且把老师的关爱理想化。师生情感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明显效应,他们会很自觉地和着节奏鲜明的旋律,成为老师很好的“听众”,断而成为合格的“演员”,使其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分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说,音乐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总之,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音乐好学、善学、会学。要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抓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施教的分寸,以求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军.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林区教学.2010,(7).

[2]刘婷.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国教育术装备.2010,(28).

[3]陈玉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五种教学法.散文选刊(理论版). 2010,(1).

[4]金桥著.《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有效性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条件情况,采用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学生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学习方式、接受知识、兴趣爱好等都各自不同。分层教学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中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落实到实处,实现面向全体这一目标,以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三、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音乐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客观、主观原因等的存在,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过程中,不按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喜好兴趣以及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课堂中无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实行一刀切,大大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同时也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作方法

1.了解学生,准确定位。

深入了解学生是准确划分学生层次的前提。给学生划分层次,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是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必须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而且接受的是比较专业的训练,所以,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在同龄孩子当中,就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到了五、六年级,就已经具备了较专业的水平,与那些没有专门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相比,差距显而异见,如果课堂中教师依然无视学生的差异,这就会造成优秀学生学的无趣,中等生无目标、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学的灰心,没有信心。

在我的课堂中,为了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我将孩子们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高手层。这部分孩子在平日的课堂上所起的作用是带头、引领,带动其他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班上没有受过单独音乐学习,但音乐感觉非常好、喜欢展示、嗓音和音准突出的同学为第二层――优秀层,这些孩子和高手层同样会被吸收进学校的音乐兴趣小组,进一步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胆子小导致唱歌声音小、不自信以及音准差的划分为第三层次――进步层,处于这一层的同学是班上为数不算少的同学,恰恰是我们老师平时容易忽略的同学,所以他们是我们老师最需要关注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一层;最后班上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很聪明,但十分调皮属于学习态度差,将他们称为潜力层。之所以称最后一层为潜力层,是因为很多时候,在帮助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后会一鸣惊人,一跃成为为优秀层。因此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我们教师在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才不致于做无用功。

2.分层教学。

教师要在课尝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

施教时宜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的每一分钟里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力求人人学有所得。小学生的主要心里特点,一是爱表现自己,二是爱听表扬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进行,如在欣赏教学中,优秀的学生多回答些带有想象性的问题,中等层面的学生回答些认真思考的问题,让第三层的学生多回答些浅层次的、表面性的问题。

3.分层评价。

(1)自u: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突出他们评价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的运用评价,使得课堂不仅不再枯燥乏味,还成了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乐园;同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

(2)互评:互评不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使评价更趋于全面,且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发现同学的问题,同时还可请同学上台评价,使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创设积极、互动的教室环境。

(3)教师评价: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在进行分层评价时,教师要以被评价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的多少为基准,对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次目标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并能及时地体验到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课分层教学是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采取“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策略,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对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对于提高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与探索。

第10篇

音乐综合教学存在诸多误区,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综合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实现课程价值、体现综合教学理念、丰富知识体系、开展有效评价等几方面提出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断得到修正,“学科综合”注重学科之间的交融渗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能不断发掘学生“学力”,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音乐综合性教学的意义

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综合课以内容上的拓展、形式的丰富、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音乐教学综合既包括音乐与戏剧、影视、舞蹈、美术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也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二、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资源单一。音乐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音乐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可以是音乐素材、教学设计、网络资源,也可以是乐器资源、图片资源、作品库等内容。但当前音乐资源单一,仅限于教科书、教学光碟,影响了音乐综合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分散。教师讲解时间过长,采用文学化、美术化、概念化的方式讲解,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综合教育的内涵,导致教学目标分散,阻滞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或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其适合度影响了教学效率。

3.教学设计庞杂。部分教师片面追过课堂气氛的热烈、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综合性,机械地综合、拼凑。教师以无关紧要的活动替代学生的聆听、演唱,忽视了学生的思考、想象,偏离了音乐课的主题,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音乐课沦为“杂烩”课。

4.组织形式过于繁杂。音乐教学应呈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形式,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展游戏、讨论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分享、共同提高。但部分教师不理解综合教学的意义,不能进行合理的迁移,而是将某些学科生硬地引入教学中。或教学方法不准确、资源利用不合理,采用无意义的直观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评价趋于形式化。教师评价简单、语言单一,缺乏目的性,没有达到以评价促进学生音乐创造的目的。低效的评价只关注学生“唱”、“跳”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创造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失去主动思考、勇于展示个性、呈现自我的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与创意表达。

三、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1.实现课程价值,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规划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学习层次,是保证教学效益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整节课教学的成败。首先,音乐综合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教师要把握课程特点、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去展现课程的价值。其次,教学目标在紧扣课堂教学。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音乐”为主线、以“综合”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互动,并逐个击破问题,实现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教学过程要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问题的设计、媒体的运用、对话的形式都要以“学”为根本,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感知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内化知识。如在《云》教学中,教者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听《云》、《郊游》录音范唱,让学生说说不同感受;学生完整聆听范唱,边听边做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自然、柔和、亲切的歌声表现抒情、优美的意境;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分小组创编各式表现云的动作;讨论有关云的科学知识。

2.以音乐教学为主线,体现综合教学理念。一方面,音乐学习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他们是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感受与鉴赏”中融入文化的内容,音乐表现也是培养学生感受力、创造力的过程。如在《童声中国娃》教学中,教者将唱、念、创、演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综合表演: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按节奏有表情地念歌词并配乐伴奏,根据土娃子的生活为歌曲设计2个动作,与同学一些设计表演方案,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将音乐置身于文学、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如将诗歌的意境与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联系起来。

3.丰富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增强教育底蕴。首先,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其次,教师要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在观察、反思中重建,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最后,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4.开展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音乐综合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既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掌握利用综合学科知识理解音乐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将音乐能力的评价融入音乐知识、发声、学唱、游戏、欣赏等各环节之中,要开展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自信、鼓舞。教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除教师评价外,还有小组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扬长避短,发挥其特长。

第11篇

一、教研理念设计——寻找

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的愿景

由于音乐学科长期以来属于小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处于配角地位,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的提升发展较慢;也由于学校教研长期注重文化课程,较多的音乐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反复、机械的劳动,业务提升对教师个人来说就犹如瞎子过河——摸索着前进,自然也就阻碍了音乐教师的业务成长。因此,对音乐教研的理念进行设计,寻找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的愿景,就成了我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教学业务提升不能成为教研员和个别教师的任务,而应成为全体音乐教师的意识和动力,教研员引好路、搭好台,画龙点睛即可。

1.建立学习共同体协作组。我根据地域特点、学情相近、可操作性强的要求,建立了中小学学习共同体协作组共14个,每组10至20人左右。随着教研活动和学习需求,调整为高中1个组,初中2个组,小学7个组。为保证教研质量,协作组组长和副组长由区备课中心组成员或是区骨干、名优教师担任,每组均有学科带头人。各组按学期制定教研计划、学习方案,活动有记录、有反思,期末做好协作组活动质量的评价。

2.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各协作组组长和副组长都要重点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教研学习活动,以利于在学习共同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每次外出培训学习归来,组长们都要给组内教师传达或作专题讲座,以让未参加培训的教师也能及时提高,让全体教师的学习氛围变得浓郁。同时,根据每位教师的成长需要,给予不同的外出学习和交流等机会。当教研员深入基层了解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惑时,及时梳理归纳,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主题,面对面地进行指导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不成为教研活动的边缘人物,都能从需求出发积极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二、教研行为设计——提供

教师发展清晰的路径

“从本质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自我的、内在的,所有的外力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因才能产生作用。因此,教师个体是否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能否做到主动专业发展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关键。”①

1.设计成长目标。关于教师个人业绩,除了教研室两年一届基本功、三年一届教坛新秀评比及两年一届骨干与名教师评比、每学年论文评比等活动外,我还积极给年轻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每学期多次举行不满三年教龄的新教师汇报展示课,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教学业务比赛,原创教案评比,送高雅艺术专场演出(基本功提升展示),送教等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可根据个人情况向着目标前进,学期末,在我的博客中登记一学期来取得的成绩,教师们你追我赶,做标杆,追标杆,积极地投入工作。

2.竖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学习、提高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如果大家只关注个人评价,那将会导致教师只注重个人名利得失。教研员也好,教师也好,不能为获奖而沾沾自喜,而是要在学科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于整个区域的学生。教研员要不断给教育行政部门建议,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这既是教师展示成果、也是相互学习的机会;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成长。这样一来,教师体现了个人价值,突显出在学校的作用不可代替,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工作热情,一个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使区内各校更加注重艺术熏陶,音乐教师的发展道路也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三、教研氛围设计——构建

理想的艺术教育环境

艺术教育课改十年来,可谓在一片重视声中艰难地前行着。文化课分数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熏染下显得那么刺眼,学生学业繁重,家长注重眼前利益,音乐课常态教学质量较难保证。那如何构建理想的音乐教育环境呢?

1.深入研究常态课质量。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要着力关注教师上好常态课,内容涉及基础知识掌握和欣赏、鉴赏能力,演唱、演奏及视唱视奏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督促学校、教师重视音乐课,特别是音乐常态课教学的开足、开好。同时,对演唱演奏录像视频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做好对音乐教学的质量分析以及客观的评价,便于各校教师改进提高。

教学要质量,根源还在于备课。心中有课,教学过程就是享受。提倡教师不仅要用心备好每一节课,而且要备原创的课。经过自己深入思考的课,才知取舍。这样,在真抓真干的环境中,教师们逐渐养成了备课在心,无需形式的良好工作状态。当然,为此我们也多次邀请特级教师、指挥家,以及柯达伊、奥尔夫等教学法专家近距离授课,还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与指导,以及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观摩等活动。这些都对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深入研究“三基”作用。区域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三基”工作的落实,即:音乐专职教师、音乐专用教室配备到位、培养教师具备对音乐课堂改革的胜任力。从2008年开始,我们组织落实对专、兼职音乐教师的弹、唱、跳、音乐相关知识等进行过关考核,实行专、兼职教师持证上岗,保证上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解决了初、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困难。

在对音乐专用教室配备示范学校的评比中,则不是以单一的专用教室来衡量,而是根据学生人数应配备教室数达标、音乐器材达标、管理达标等多维角度考核。通过初评、复评等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各校音乐教室的建设,并使音乐专用教室落实工作成了各校校园环境建设的亮点。

培养教师对音乐课堂改革具备胜任力是一件教研员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这不是某种模式、不是口号,而是教研员既要扮演好集思想、谋略、交流沟通等角色的领导者,又要做好后勤、研究、实践、指导、传播等角色的实践者,激发教师们终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专注教学研究。这是课堂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改革之目的。

实践说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绿色通道的开辟”是解决新老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良好教学教研氛围,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效性的有效解决方案。

注 释:

第12篇

一、导入的新颖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新课教学的第一步,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根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就显得尤其重要。课堂导入要力求新颖多样,富有诱导性和情感投入。实际教学中灵活选择,恰当导入,会给整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平淡乏味、照本宣科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现代音乐导入,与其他学科关联导入等。我尤其注重加入时事与现代的因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二、问题设置的能动性

新课标要求:“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设计新颖和针对性的问题,对于解决课堂目标必不可少,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精神。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曹理老师提出:“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一条求索链:生疑(置疑)――质疑――释疑――再生疑。”那么,怎样使“问题”这条主线能够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达到教学的目的呢?这就要在问题的“探究性”和“启发性”上多做文章。吴斌先生在江苏省高中课程音乐教学研讨会上明确提出:“音乐鉴赏,关键是问题,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三、体验活动设计的合理性

目标设计是一节课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相关的体验活动是实现目标关键中的关键。我们要精心设计各种体验活动,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身边的音乐文化生活体验的积累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让学会全体参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音乐知识及相关的文化、体验丰富的音乐情感与感受音乐艺术的审美情趣。如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中欣赏《卡马林斯卡娅》,我设计的体验活动是演唱俄罗斯民歌《在高高的山上》,主题曲一直在欣赏中反复演唱,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主题,而且可以在欣赏整个作品中让在协作、开放、展示参与的音乐课堂中快乐学习和体验音乐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是课堂的教学设计重点追求的,学生在对比聆听中热烈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使学生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学习的目标。

四、活用教材、挖掘资源

在艺术这个特殊科目的教学中,教材内容的运用不能一成不变,全部照搬,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时尚元素,让学生既感受前人丰富可贵的艺术文化遗产的精髓,又能意识到今天的音乐是踏着前人的足迹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艺术文化而来的,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让学生得到精神的沉淀与洗礼。比如:在学习《巴赫》这一章节中,我加入了现代版的《摇摆巴赫》,让学生见证音乐的奇异的风格变化,自由与现代的表演将几个世纪前的音乐作品演绎得让人耳目一新,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又让他们感受到了继承、创新与发展的关系。

五、巧用激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分享合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