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乔布斯的演讲

乔布斯的演讲

时间:2023-06-02 09:1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乔布斯的演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乔布斯的演讲

第1篇

Steve Jobs is the CEO of Apple Computer, a leader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 computing which he co-founded in 1976, and Pixar, the Academy-Award-winning animation studio he co-founded in 1986. His innovative idea of what a personal computer should be led him to revolutionize the consumer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dustry. When Jobs was twenty one, he and a friend, Steve Wozniak, built a personal computer that they called the Apple. The Apple changed people's idea of what a computer should be. Thanks to the Apple, people's image of computers changed from being a gigantic and inscrutable maof vacuum tubes only used by big busineand the government to a small box used by ordinary people. No company has done more to democratize the computer and make it user-friendly than Apple Computer. Steve Jobs software design for the Macintosh introduced the windows interf-ace and the mouse which set a new standard for graphical interf-ace applications and interf-ace interaction.

Jobs was an unlikely candidate to have become the prototype of America's computer industry entrepreneur. While still in high school, Jobs attended lectures at the Hewlett-Packard in Palo Alto. He was also hired as a summer employee for Hewlett-Packard. Another employee at Hewlett-Packard was Stephen Wozniak a recent dropou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nd an engineering whiz with a passion for inventing electronic gadgets.

In 1972 Jobs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and register at Reed College in Portland, Oregon. Going to work for Atari after leaving Reed College, Jobs renewed his friendship with Steve Wozniak. The two designed computer games for Atari and a telephone "blue box", getting much of their impetus from the Homebrew Computer Club. Jobs was not interested in creating electronics and was nowhere near as good an engineer as Wozniak. Although he was not really interested in creating electronics, his businesense for the marketability of these products was the turning point. He asked his engineering friend Wozniak to help him build a personal computer.

Jobs sold his Volkswagen micro-bus and Wozniak sold his Hewlett-Packard scientific calculator, which raised $1,300 to start their new company. With that initial capital and credit lines with local electronics suppliers, they set up their first production line. Jobs encouraged Wozniak to quit his job at Hewlett-Packard and become the vice president in charg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terprise.

Beginning work in the Job's family garage they managed to make their first big sale when the Byte Shop in Mountain View bought their first fifty fully assembled computers. On this basis the Apple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The name is allegedly based on Job's favorite fruit and the logo chosen to play on both the company name and the word byte.

Steve Jobs was a true visionary who created the first truly personal computer, the Apple, in his garage. From calculating federal taxes to executing inpidual busineoperations, Jobs lead a hardware revolution by reducing the size of computers to small boxes and introducing them to the ma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cintosh re-introduced Xerox's innovative idea of a user-friendly interf-ace with a mouse. The Macintosh used a windows interf-ace which contained picture-like icons representing a function or a program to be executed. The user would use the mouse to move a cursor onto the icon and prethe mouse button to execute the function or program. The Macintosh interf-ace has since been copied by every operating systems manufacturer in the world and become the standard interf-ace format for both personal computers and super-computers.

On September 12, 1985 Steve Jobs stood up in an Apple board meeting and after years of internal political turmoil and power struggles, said in a flay, unemotional voice, "I've been thinking a lot and it's time for me to get on with my life. It's obvious that I've got to do something. I'm thirty years old." Resigning as chairman, Steve said he intended to leave the company and start a new venture to addreth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After leaving Apple, Jobs' new revolutionary ideas were not in hardware but in software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In 1989 Jobs tried to do it all over again with a new company called Next. He planned to buil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ersonal computers that would put Apple to shame. It didn't quite happen that way. After eight long years of struggle and after running through $250 million in capital, Next closed down its hardware pision in 1993. Jobs realized that he was not going to revolutionize the hardware industry; he had done that once already.

He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the software side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Jobs envisioned that the NextStep operating system would revolutionize the computer. The core of the NextStep OS was a new technology calle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OOP lets programmers write complex software programs in a fraction of the usual time. NeXT Software was sold to Apple Computer in February 1997.

Steve Jobs is also Chairman and CEO of Pixar, the Academy-Award-winning computer animation studios which he co-founded in 1986. Pixar's first feature film, Toy Story, was released by Walt Disney Pictures in November 1995 and became the highest domestic grossing film released that year and the third highest grossing animated film of all time.

As the Chairman and CEO of Apple Computer, he pays himself an annual salary of $1 per year. Steve still lives with his wife and three children near where he grew up in the apricot orchard now known as Silicon Valley.

第2篇

乔布斯曾说过,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最好的解药。如你能够清空一切,你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尽显乔布斯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他曾表示愿意用他的一切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也许终有一天,人们将不再使用iPhone. iPad、Mac。甚至有一天,苹果也失去它的光彩。但是,乔布斯的理念和智慧,将永远流传于世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包括“stay hungry,stay foolish”、“connect the dots”、“follow your heart”等经典语录),将和林肯、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一样,永远地激励着年轻人。

这个时代有不少伟大的创新创业者,但是能够在多个领域(电脑、操作系统、电信、音乐、动画)都有突破性创新的,过去一百年间,除了乔布斯,没有第二个人。

于是,有人把乔布斯尊为“神”,其实我不喜欢这样。因为乔布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方面的弱点。

乔布斯做产品是封闭式的、高端的,做人也是非常霸道的,脾气很坏。年轻时乔布斯骂人完全不经过头脑,后来重回苹果后有一些改变,但什么事做不好依然骂。不过他的人格魅力也渐渐散发出来,这个时候的骂,员工会觉得没有达到他的期望,辜负了他的知遇之恩。他的脾气并没有变好,只是管理与批评的方式有了很大进步。

很多年前,乔布斯曾邀请我再次加 盟苹果,被我拒绝了。至今我依然不后悔当时的抉择,我觉得乔布斯是我们尊 敬甚至崇拜的一个人,但是在他身边工 作实在很痛苦,人生就这么短,没有必 要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痛苦。

在我看来,乔布斯不是神,却是一 个有血有肉的天才。

乔布斯能够预测业界趋势,大胆使 用最先进的技术,打造崭新的商业模式,凝聚一流人才,憧憬用户尚不自觉的需求,永不停息地自我超越,设计每个细节都近乎完美的产品,口若悬河地说服用户情不自禁地爱他的产品。一般能驾驭上述两三点就可能很成功,但是乔布斯能全部做到。

我眼中的乔布斯精神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专注完美,近乎苛求,将艺术和科技完美结合;勇敢打破常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总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乔布 斯。我总是很遗憾地告诉他们,这很难。因为在中国现在的教育环境下,鼓励和支持失败的精神、突破性的思维――这些促使乔布斯成功的因素,都很难有其 生存之地。

第3篇

“这几天看新闻,都是乔布斯的消息。我不是‘果粉’,但也想了解一些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在长春市东南湖大路上一家大型超市内的图书货架前,市民赵先生这样告诉记者,他手里正拿着一本李开复作序的《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

据这家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这种综合类超市平时的图书销量并不占大头,但最近来买这本书的人不少。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图书市场上热销的有关“乔布斯”的书籍至少有10多本。书籍定价普遍较高,大多在30~50元之间。

据了解,原定2012年3月出版的唯一授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也提前至10月24日出版。

记者走访了长春市的联合书城、新华书店,以及通过登录“淘宝”、“当当”网、“99书城”等网络销售平台后了解到,最近有关“乔布斯”的书籍,销量都不错,询问关于乔布斯书籍的读者一下子多了起来。

“现在我们上架销售的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乔布斯传》,本月24日还将有一本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上市。从乔布斯宣布辞职就出现了销量的增加,基本上日均销售量在10多本左右,是平时的2~3倍,离世后的这些天,日均销量15本~20本。”联合书城业务部张伟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

在“淘宝”网上,一本由乔布斯生前唯一授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被摆上了“聚划算”首页第一的位置。上架短短5个小时内,就已有2597人下订单。“10月5日~10月11日乔布斯相关书籍的一周销量情况与9月平均相比,增长了330%。”“淘宝”网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在“淘宝”网、“当当”网、“99书城”上输入“乔布斯”搜索,并查找相关书籍发现,按销量排行目前卖得最火的2本“乔布斯”书籍分别是:《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李开复作序)和《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仅一家“淘宝”网店一天内就销售出乔布斯传记200多本。

“在此之前,每天一两百本,现在是5~10倍的增长。”99网上书城董事长黄育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这样形容“乔布斯”书籍在他那里的销售状况。

“99网上书城”董事长黄育海认为:“乔布斯本人以及他所创立的苹果公司,背后值得关注和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关他的书籍肯定会热销。”

黄育海分析认为,因为经乔布斯本人唯一授权的传记马上就要发行了,这个传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一本传记。所以,很难说是否还会有更多的书商去抓这个热点,推出更多有关他的书籍。不过,预计以后还会有以苹果公司员工或者其家属的角度去落点的书,因为乔布斯会是一个长时间受关注的人物。

综观“乔布斯”书,作者的队伍堪称“多国部队”,其中有乔布斯早年的硅谷同事,也有美国报纸的记者,甚至还有日本人,但大多数是至今没见过他本人的中国。这些书中的乔布斯也面目各异,一部分集中写他在管理、创新、演讲上的“功绩”;另一部分则把乔布斯塑造成一位点石成金、一语惊醒青年人的“人生导师”,不由分说地将之绑上了“励志类”畅销书的战车。

谈到“乔布斯”在中国的出版热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经类图书资深编辑对记者直言“大部分都是‘攒’起来的,虚虚实实,胡编乱译”,有些出版社还保留底线,有些出版社则纯属忽悠。经过娴熟的商业包装,一般读者很难识别这些“乔布斯”书的良莠。

第4篇

“我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么?’……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决定时,所用过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

这是那次演讲在中国网友中流传最广的语句之一。

10月5日,乔布斯不再能把死亡的可能性作为励志工具激发生命的活力,因为他已进入了真实的死亡。

需要创造力,更需要常识

乔布斯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在我的心目中,中国人里只有发明豆腐的那位老前辈,其创造力与乔布斯不相上下。

至于当代,环顾周遭,美国有苹果,中国有金盾;人有谷歌,我有百度;创新少见,管制盛行,缺乏品味的公司利用互联网上的双轨制不仅大挣其钱,而且还跑到美国来上市,把美国选民变成自己的股民,把给美国股民的分红当作公关费用,换取他们对中国网络现状的支持。

在这样的中国,如何纪念乔布斯?“乔帮主”一夜之间几乎登上了所有中国媒体的头条,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感慨自身文化创新力的丧失。钱学森去世前曾追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顶尖人才”?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回答,“在中国的学校,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特立独行的学生棱角磨掉”。同是电脑领域的发明家,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却因为发明了国家网络防火墙而在武大演讲被扔鞋。

另一位著名IT人士李开复在纪念文章《魔术师乔布斯》里则提到,“在乔布斯过世那天早晨,硅谷奇迹似地出现了两道彩虹”,这种带有神化色彩的说法也充分体现了华人的独特文化基因――即使在一个空前平等的网络世界里,精英仍在以巫术式的语言描述英雄的离去,炮制偶像,讨好粉丝。

中国需要天才,更需要健全人;需要创造力,更需要常识。

幽暗性格的辖制

乔布斯首先是富于常识的,他清楚地知道“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变化的媒介,送走老人们,给新生代留下空间”。我在生活里见过太多的人,活得好像永远不会死一样,而死的时候又好像从来没有活过。

乔布斯更是一个健全人。他缔造苹果不是奇迹,出品3D动画不是奇迹,发明iPhone不是奇迹,他带给世界的真正奇迹是自己生命的改变―正是因为他能够从一个不健全者成为一个健全人,才走出人生最惨痛的失败,把苹果推上全球最具价值公司的宝座。

才能并不能保证事业的成功。从小被生母放弃,被蓝领的养父母抚养长大的他,因为这样的经历而生性偏激。曾几何时,乔布斯留给大众的印象是骄傲自私、不近人情,拒绝接受自己的亲生女儿,正如他的亲生父母不接纳他一样。家庭代际影响的魔咒几乎宿命般地控制了他的生活,即使凭借天纵之才他也无法逃脱。性格即命运,一个人可以走遍世界、发明无数,却无法走出自我的捆绑对生活的伤害。

在工作中他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动辄骂员工笨蛋、,甚至叫人滚蛋,最后被自己亲手建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这种耻辱对于一个自视极高的人是致命的。幸运的是,那段日子里他结识了他的太太。

妻子的爱和包容,填补了他心底与生俱来的渴望爱却又比一般常人匮乏爱的缺口。正是从那一年起,乔布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以及分别36年的亲生母亲,他艰难地走在自我医治的路上。当他能够重返抛弃他的母亲面前,理解她的决定并尝试去原谅她,性格上脱胎换骨的变化已经悄然在他身上发生,他已经足够成熟到可以重返他人生重大事故的第二现场―苹果公司。

“当时我没发现,但是现在看来,被苹果计算机开除,是我所经历过最好的事情。”没有任何事情比痛苦更能锻造人的品格。人们发现回归苹果的乔布斯,不再自我中心,对同事谦逊有礼。

当记者问道:“人们给你的回归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这足以使苹果重新崛起为一家有魔力的公司吗?” 乔布斯回答:“你理解得不对,这不是一场单人秀。有两样东西使这家公司正重新振作起来:这里有许多真正具备才能的人……他们所欠缺的是一批好教练和一个好的计划,以及一个良好的高级管理团队。”

他懂得肯定别人的优点,努力进入同伴的处境,他学会了合作,他的决策更有远见,敢于承担风险―一句话,他终于能够更有安全感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且与人分享这一过程所带来的快乐。这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多少人在承受打击后一蹶不振。乔布斯走出困境、卷土重来的秘诀,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借着失败的提醒,在爱的陪伴与关注下,摆脱了性格中幽暗部分的辖制,成为一个更健全更丰富的人。

忘却乔布斯

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还提到,“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话固然有理,其中却隐藏了一个极大的风险。因为每一处曾经遭受的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都会沉淀成内心深处不断散发负面气息的沼气池,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就“咕嘟嘟”冒出谎言来欺骗我们,或者认为别人都是垃圾,或者认为自己是垃圾。所谓“十人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任性而为,跟随内心和直觉,最终不免抑郁而终、发狂而死,这是我们在历史上在生活里常见的天才宿命。

即便是“乔帮主”,当他带着内伤行走江湖的时候,他所推崇的跟随内心的生活,最终也只能导向感情与肉体的混乱和放纵。那时候,他的存在对他身边的人来说,不啻是一场灾难。

只有一个健全人,才有能力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内心的声音。我们之所以被造而成这样一个人,不是为了证明乔布斯的伟大,而是要活出我之谓我的本质。就像一棵树栽在溪水边,春天要发芽,夏日能遮阳,到了秋天就按时候结果子,那么这棵树就算成为了它自己。找到那个最本质的理由,与其他人的比较无关,当外表的标准消失了,它依然可以使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被分别出来。

乔布斯通过工作窥到了这个奥秘,他的建议是“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尽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会找到”。

只是我们还应该知道,生命的本质不仅与工作有关,如果只与工作有关就依然是不健全的人生。就像乔布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对他的内科医生道出的感悟:“孩子比我事业上的任何成就都美妙一万倍。”因此,这位科技帝国的王者能够让自己的视野跳出工作的具体内容:“我们不能以一种偏激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技术,认为技术能够改变一切。如果这样想的话,就很危险。”

第5篇

这个“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巨人的生命足迹永远地停留在了2011年10月6日,这个永远地改变了我们认知科技、应用科技的方式,在横跨个人电脑到音乐产业的广泛领域都打上自己鲜明的烙印的人,这个经常强调“记住你即将死去”的人如同宿命般地迎来了自己的这一天,世上已无乔布斯。

三个苹果改变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让人类有了道德;一个砸醒了牛顿,让人类有了科学;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让人类有了生活。

世界因他无限美好!全球各界人士的反应印证了他在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伟大和影响力。

巨人离去、传奇谢幕、举世同悲。而生者对逝者最好的记念和告慰,是珍惜逝者留下的遗产,继续前行。

乔布斯的身后,iPad、iPhone、iTunes Store、iPod、Mac…已经、正在并仍将改变世界,iCloud、新的iPod、iPhone、iPad、Macbook以及iTV还将改变世界。这里每一个产品诞生后对行业所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顾客忠诚度,都远远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竞争对手。

除了这些艺术般匪夷所思的现代科技产品,乔布斯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还有他对生命、爱和失去、以及死亡宗教般的认识和探索。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演讲时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没有人会怀疑乔布斯正是这样的“第一流人物”。我们也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他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更要探索他在道德品质方面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否则,就是对巨人遗产的狭义理解和极大浪费。

爱因斯坦还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以居里夫人为镜,二者在品格方面何其相似!

没有对生命的热忱和极度珍惜、没有对人类悲天悯人的爱、没有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执着、没有自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社会现实不和谐所带来的悲观,就不会有乔布斯对事物发展先知般的预见力和对顾客内心需求宗教般的洞察力以及对自己判断力狂人般的自信,也就不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周围有那么多的冲突。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乔布斯身上的“固执、偏颇、专制、暴躁、狂妄、躁动多变”的性格,或许只是一个硬币的表面呈现,是对乔布斯坚强意志、严肃自律、勇敢客观、极度谦卑、毫不妥协、极端顽强、执着热忱的极大误读。

“终有一天,人们不再使用iphone、ipad、Mac。甚至有一天,苹果也失去它的光彩。但是,乔布斯的理念和智慧,将永远流传于世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Stay hungry, stay foolish、connect the dots、follow your heart”),将和林肯、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永远地激励着年轻人。”

“你们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喧嚣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言犹在耳,这段话更是他自己生命的写照。生命有限,所以倍加珍惜;脚步匆匆,所以无暇顾及其他。

“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没人能摆脱。我们注定会死,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一项发明。它推进生命的变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因此,尽管乔布斯深知“没有人愿意死”,但还是勇敢地“在家人陪伴下平静地离去”。尽管,56还是个大有可为的年纪。

有人说:中国的土壤,出不了乔布斯。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土壤,也出不了第二个乔布斯。

中国前首富黄光裕有一次做客中央二套时谈到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敢想、敢做、坚持”。黄与乔同为贫寒出身,先后在不同国度取得巨大成功,虽然成功的程度和方式不同,但都是“敢想、敢做、坚持”的结果。

与他们相比,那些动缀把责任归为体制的人,只能算是精神的侏儒。

“寒门出奇士、艰辛知人生、百炼显英雄”。出生贫寒、中途辍学、创业被炒、盛年遇癌、顶峰谢幕,人生经历堪称完美。

第6篇

时下的神州大地关于创新的呼声空前高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不管是新兴的IT业还是冠名“中国”的制造业,都在“互联网+”的理念下,期望登顶夺冠。我们在为产量和产值自豪的同时,难免有一种纠结,那就是产品的“质量、品种和效益”还不尽如人意。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不对题。每当我看见人们对苹果手机的迷恋,情不自禁地生发一种“妒忌”。我们的“联想”、“华为”、“小米”……还有跟风想分一杯羹的“格力”等商家“航母”,怎么总是像辽宁号航空母舰一样“步他人后尘”不能“独树一帜”呢?这是一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带着这个难题,我们不妨求教乔布斯。“乔神”不在,但产品还在且不断推陈布新,更有乔布斯的灵魂精神遗产永驻。我读过几种版本关于乔布斯“神一样的传奇故事”,相较之下,唯有美国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更让我走心,不仅这部书稿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传记”,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这部书稿更接近真实的乔布斯。书中最后的一章关于精神“遗产”的记录,更让乔布斯的灵魂飞升启发后人。

“还有一件事……”这是乔布斯演讲结尾时喜欢用的一句话。在乔布斯诸多的“还有一件事”中,如下的两句话,就是对我们疑问的回答。其一,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创造伟大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其二,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为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按照乔布斯的箴言去衡量“中国的乔布斯”,业界的诸多掌门人多是“心领”却没有“神会”。一位企业大咔动情地说,“国人到日本购买马桶盖是我们的悲哀”!行动上却跟着市场的感觉走,放言生产5000万部智能手机。这是十足的利令智昏的跟风行为,势必要续写到国外买手机的悲哀。也有企业大佬,今天养猪,明日种桃,后天酿酒……恕我直言,你的产品客户不会因吃了你的猪肉,喝了你的美酒,就赞扬你的“PC”、“iPhone”胜似苹果。你家产品的核心部件就会不靠进口,不受他人制约。还有一家世界闻名的电商,今日投资彩票,明日涉足健康,后天又想占领传媒,都是有钱任性,为什么不加紧管好自家的“店小二”和“快递小哥”做到一流服务呢!

今年两会期间恭听了工信部领导的讲话,恍然大悟,“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如果按技术先进性和制造实力的“五个等级”排列,美国居首不必说了,我们只能排在第四梯队和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国家比肩。如果想追赶上美国的现在水平,大约还需30年的时间。大自航空母舰,小至圆珠笔“珠”,还有那离不开的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部件,都是供给侧的必需之物,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要去追赶。

北京鸭世界有名。你可知道现在英国的“樱桃谷鸭”击败了北京鸭。殊不知,樱桃谷鸭70年前的种鸭是北京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培育,潜心研究,敢于投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现在的樱桃谷鸭一年出栏11亿只,而北京鸭是800万只。看来大佬养猪也未尝不可,但要玩出名堂,那就要坚持创新,玩到极致,浅尝辄止,只能望其项背。

乔布斯留给后人的“遗产”就是,“读懂还没有落到纸面上的东西”,志当存高远,不要被利润挡住双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的角度坚持不断创新,百年老店才能成为常青树。中国的大咔要用好“乔神”的遗产,“联想”新产品,“小米”熬成粥……那时节,“阿里”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7篇

美国梦乔布斯热机会平等信仰自由拼搏进取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因癌症去世,终年56岁。随即,这则不幸消息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各大网站追忆乔布斯的报道接踵而至。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为其祈祷默哀。乔布斯为何具有如此魅力?有人总结到:“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而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道德,科学,生活,每一个词都掷地有声,单从这句话就可看出乔布斯的影响不容小觑。乔布斯这个名字,已经幻化成一个精神符号。他受追捧的根源与美国文化和美国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他所代表的精神符号为何物?使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书写下不朽的诗篇。

一、美国梦的定义和特征

“美国梦”曾经风靡一时,它是美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和美国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看。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一直受到美国舆论界的大力宣扬,成为世代普通美国人深信不疑、奋力追求的理想,成为推动美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维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精神力量。

演变到21世纪,“美国梦”时刻面临考验。在这个声称“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里,财富分配极为不公,道德日益沦丧,社会弊病日渐明显,单凭个人努力和勤奋不可能实现“美国梦”。曾经,它的确是一种能催人奋进的理想,但随着历史发展,美国社会源自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解决的弊端,即少数人发财正是在千百万人的破产和贫困基础之上实现,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美国梦”由原来崇高的境界逐渐向世俗化转变,演变成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梦想。

此时,平民乔布斯缔造的“苹果”神话却再次点燃了人们心中对“美国梦”的追寻,拯救了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2011年“占领华尔街”以来,经济危机导致的民众信仰危机。乔布斯成功的“神话”再次表明:“美国梦”可以继续作为追求幸福的一种理想,因为他本人即是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集大成者。

长期以来,关于“美国梦”内涵的讨论,学者们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说法不一,但却有其共同点,那就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可以获得成功的梦想。本文将在“美国梦”视角下,从以下三方面:(1)不论家世和教育背景,美国提供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2)人人都有信仰自由和精神追求;(3)成功取决于孜孜不倦的进取,展开对“乔布斯热”产生根源的分析。

二、人人机会平等,英雄不问出身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人引以自豪的一个基本信念。不需要有显赫的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凭借后天努力终获成功,这点在乔布斯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1.坎坷的家庭和教育背景

《乔布斯传》开篇第一章的标题即为:“童年――被遗弃和被选择”。通过进一步阅读,读者很快就了解到乔布斯并非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从小享受着亲生父母的关爱。事实上,在他出生后不久,就被亲生父母遗弃,而由一对来自加州的蓝领工人夫妇领养。乔布斯在自传中讲到很多关于他被亲生父母遗弃及对其造成的伤害,但是他说:这件事情形成了他独立的性格。乔布斯上大学期间,由于经济因素中途辍学。他在那场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他不想把工薪阶层的父母省下来的钱全花在根本不值那么多钱的教育上,他有负罪感,于是选择辍学。

2.功成名就

从大学辍学后,没有高等学府学历,没有雄厚的家庭资金做支撑,但凭借自身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和执着,乔布斯开始书写“苹果”传奇,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企业,苹果公司市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2%。乔布斯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此外;唯一官方授权的《乔布斯传》位列2011年度亚马逊销售榜首;2012年7月,《时代》杂志评出一直以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0人,乔布斯与美国美国国父华盛顿、科学家爱迪生等伟人同被列入。

他的成功似乎正是印证了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称的“一切人生而平等”,不论家庭,出身等,人人皆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以实际行动再次丰富了“美国梦”的内涵,进一步确立了美国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具体地定义了“美国梦”:人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力。

三、崇尚信仰自由,追求极简精神

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人已经被异化成只顾追名逐利的机器,社会上盛行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了清教伦理让位于享乐主义。与此同时,美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日益发达,而人们却日益陷入精神贫穷的深渊。传统的克勤克俭的清教化理想道德,似乎已让位于追求高消费享乐的道德观。美国是个熔炉式的移民国家,它能包容所有文化和宗教。乔布斯信奉的正是东方的禅宗,同时节俭、节制等伦理道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践行。他花了好几年时间研究并实践佛教禅宗教义。纵观他的一生,他追随并遵循着许多东方宗教的基本戒律,通过苦行体验和返璞归真寻求启蒙。他不喜欢复杂的东西,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房子装修,衣食服饰都是如此。

1.极简主义

他把对简洁的热爱归功于他的禅修。禅修增强了他对直觉的信赖,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养出了一种基于至简主义的审美观。自第一本苹果手册里宣称“至繁归于至简”以来,乔布斯就以追求简洁为目标。单从“苹果”这个品牌名称,即可看出,这个词释放出友好而简洁的信号。乔布斯还很鄙视用手写笔在屏幕上写字的想法。“上帝给了我们十支手写笔”,他挥舞着他的手指说,“我们不要再多发明一个了”。乔布斯在苹果系列产品中剔除按键让电子设备简单化,剔除选项让界面简单化。乔布斯管理公司、设计产品、广告宣传的理念就是一句话:让我们做得简单一点,真正的简单。

2.脱离物欲束缚

乔布斯曾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比他那一代人更加物质主义,一心追求名利。禅宗让他更清楚什么是重要的――创造伟大的发明,而不是赚钱。乔布斯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尽其所能,将此生放回历史和人类思想的长河,立足于全人类的发展,而并非追逐物质财富。乔布斯的房子里只有最基本的必需品:卧室里的一张床垫和一个抽屉柜,餐厅里的一张牌桌和几把折叠椅。他衣着简单,即使是出席重大产品会,也是他那标志性的牛仔裤,黑色高领衫。他的饮食也是遵循严格的素食主义。在乔布斯看来,苹果公司的一些人大赚一笔后就买下劳斯莱斯汽车和许多房子,他们的妻子去做整形手术。但这不是乔布斯想要的生活方式,因为他答应过自己,不会让钱毁了自己的生活。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美国梦”也变得日益世俗化,似乎演变成对财富的极度渴望,而忽视了其在精神上追寻自由的需求。乔布斯再次用他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关于信仰特有的那种激情。关乎理想信念,关乎人生的选择与放弃。世俗外界的嘈杂之声太强,把很多人心底的声音淹没了。而乔布斯最善于倾听并服从自己的激情和心底的声音,坚守住了内心的信仰,并自始至终的践行着。

四、自律进取不息,关注细节之处

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披荆斩棘、开辟新生活之初,“美国梦”虽处于萌芽状态,但是清教思想核心所蕴含的勤奋努力,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却是日后“美国梦”形成与兴盛的基础。乔布斯坚信“意志的力量可以改变现实”,这种信念并非凭空建立,而是基于自身的努力,乔布斯在他30岁生日派对的请柬上写着:“在人生的头30年里,你养成习惯;在后30年,习惯塑造你”。对自身严格的要求和对产品细节之处的执着,正是乔布斯一生中重要的习惯。

1.自律

乔布斯从父亲身上学到,充满激情的工艺就是要确保即使是隐藏的部分也被做得很漂亮。这种理念最极端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之一,就是乔布斯会仔细检查印刷电路板。一般人认为只要机器能运行起来就行,没人会去看电路板的。乔布斯坚称优秀的木匠不会用劣质木板去做柜子的背板。在乔布斯的心中,追求完美意味着:即便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其工艺也必须尽心尽力,这是对自己树立高标准,高要求。

2.执着于细节

乔布斯表示苹果电脑开机时间缓慢,就意味着浪费用户的生命。正是源自这种对生命充满敬畏的信仰和从立足细节的特质使他坚持要求缩短开机时间;乔布斯对于屏幕显示内容也同样痴迷,设计师们曾认为显示图标做得精简一点,圆和椭圆满足基本需求。但是,乔布斯却坚持要能画出带圆角的矩形,因为从视觉上来说圆润而整齐;他对字体也同样执着,理由是:“你能想象一下每天都要看着它是什么感觉吗?字体并非小事”。正是乔布斯对产品细节的坚持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苹果用户的用户体验出发,才最终呈现出伟大的产品。

受到乔布斯的影响,苹果团队也充满激情地要制造出完美产品,而不仅仅是可以赚钱的产品。这种理念有时会跟苹果的短期商业利益发生冲突。但是在一个充斥着低劣设备、杂牌软件和恼人的用户界面的世界里,这种理念带来了以迷人的用户体验为特征的非凡产品。使用一款苹果产品可以像走在乔布斯喜爱的京都禅意花园里一样,充满了对生命和对美感的敬意,让人肃然起敬。

五、结语

乔布斯才华出众,充满激情与活力,他将时尚和科技在生活中完美融合,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人类娱乐乃至生活方式。因为他,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程度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追寻乔布斯,不只是仰慕他那种用科技创造财富的理念;而是源自对依靠个人努力取得成功的一种肯定。乔布斯在全球掀起的狂热崇拜,并非偶然。而是美国这片令人遐思的富饶的土地上,再次温馨地煽起了美国人乃至世界人对美国想象希望的翅膀,增强了人们实现“美国梦”的信念,传递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生活无限的憧憬。

参考文献:

[1]廖永清,张跃军.美国文学中的旅行与美国梦[J].外语教学,2008,(7):62-65.

[2]王萍.“美国梦”释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64-167.

[3]睿韬.难以复制的传奇――“苹果教父”史蒂芬・乔布斯[J].产权导刊,2011,(12):17-19.

[4]蒋道超.德莱塞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马克斯・韦伯.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店,1987.

第8篇

上任一年后,库克的大考终于来临。

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但库克操刀这一年,苹果却有了新的味道。

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终将走向何方?

旧金山的苹果味道

9月10日,距离苹果会还有两天。

在旧金山苹果体验店,时代周报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问道:“你们后天是要iPhone 5吗?”一店员回答:“我不知道,没有人告诉我任何这方面的信息。”苹果店员在保密方面绝对训练有素。

事实上,随着12日日期的临近,网络上,关于苹果新产品的猜测已经有无数多的版本,苹果粉丝的期待和狂热逐渐达到顶点。与此相反的是,在旧金山苹果体验店里,不仅一切平静,而且更显冷清。与去年9月店里人潮汹涌的景象相比,这一天苹果店里的消费者只有不到百人,这时是晚上七点,通常的购物高峰期。

今年6月,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12)上新推出的MacBook Pro展台前,人比较多,降价了的MacBook Air也明显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而另一侧的“The New iPad”和“iPhone 4S”产品前,只围了七八个人。

与苹果店里的平静与冷清相比,一公里之外的芳草地艺术中心明显热闹很多,工作人员正在为两天之后的会而忙碌,会场布置工作有条不紊。

路过这里的人,看到场馆外巨大的苹果七彩霓虹宣传图,都会拿出手机拍一下,因为实在太抢眼了,完全让你无法忽视。细心的人注意到,与以往的苹果会时的图相比,今年的图明显拉长了。这意味着新iPhone外形被拉长吗?人们对苹果新品的猜测看来是随时随地进行中。

其实,在乔布斯时代,每一次会之前,苹果总是被期待太高,兴奋有之,但时常也会失望。然而,这一次,人们对苹果过热的关注,不仅是对苹果新手机的期待,更是对苹果未来的一次审视。库克执掌下的苹果,创新依旧乎?

人们真正想看到的,是那个总能人带来惊喜、创意无限、引领科技产业发展的苹果。

还是在旧金山,比苹果会早两天进行的是颇有点极客味道的Techcrunch Disrupt SF 2012大会。“改变世界的创意不是破坏,而是革命,”会上,Twitter和Square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充满激情的演讲感染了所有与会者。

杰克·多西说道:“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我的创业开始,但我以前从未想过创业,我崇拜李小龙,我想做水手去游历世界,我想做裁缝去创造美丽,我想做艺术家,尤其是超现实主义。但我被城市以及人文的交错所着迷,Twitter就来源于人与人的信息需求。创业者不是一个工作职业,而是一种社会使命,将未来带到这个世界。”

曾经,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人,苹果的产品改变了世界,也感染了无数人。今天,库克执掌下的苹果还能如此吗?硅谷的创新仍在继续,但还会有苹果吗?

库克带来的五大变化

库克这一年,给苹果带来的改变太多了,首先就是苹果市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某种程度上,这是乔布斯留下的遗产,在库克手中得以辉煌。

2012年8月24日,正好是乔布斯辞职一年。库克治下,这一天,苹果的股价报收于663.22美元,而一年前只有372.12美元。而在8月20日,苹果就以其市值6235亿美元超过微软而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

这一年中,其实苹果新推出的产品不少,包括具有视网膜显示屏的MacBook Pro、新的MacBook Air、iPhone 4S、新iPad和OS X Mountain Lion。iPhone 4S是新产品,但这个功劳应该归于乔布斯,此外,其他产品都是升级换代之作。

事实上,这一年中,库克让人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他做了很多乔布斯从来没做过的事情。

除了市值达到最高,其次便是慈善。乔布斯从不做慈善项目,而库克却在苹果设置了慈善项目。从中不难看出,库克虽然追随乔布斯多年,但两个人的根本理念仍有巨大差异。乔布斯生前从来不做慈善,这曾经引发无数人的诟病。但何谓慈善?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能用产品改变世界,用科技造福消费者,这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乔布斯生前虽然对慈善这个话题涉及很少,但他的理念是“改变世界”,引领技术进步,他也做到了。但库克显然不同,他更像是另一个比尔·盖茨,而今天微软至少已经与创新无缘。

第三是与投资者的交流。事实上,在乔布斯时代,作为COO的库克也是经常见投资者,因为乔布斯绝不做这类的事情。就算苹果业绩下滑、股价下跌,乔布斯也不会见投资者,因为他相信,颠覆性的、用户真正喜欢的产品,比见投资者更有效,用产品说话,这是乔布斯。但是,库克当上CEO之后,仍沿续他在COO任上的习惯。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库克还有多少时间与创新的苹果员工混在一起,还有多少精力思考创意?而这,却不是乔布斯的习惯。

第四是广告。今年奥运会期间,苹果在美国NBC播出了三条Genius广告。此广告一出,业界哗然,被批评有失水准。“Think Different”,乔布斯的概念里,广告必须要酷,否则那就不是苹果。但库克治下的广告,更像是解释,针对对手咄咄逼人之下的解释。“剽悍的公司不需要解释”,以乔布斯的个性,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事情。

第五则是,库克上任第一年,他出现在了中国市场。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早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但乔布斯以官方身份从未踏足这片土地。然而,库克做到了。库克的商人本质其实显而易见。

对市场的重视,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也正是苹果市值达到最高的根本原因。上任一年来,库克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这些经营上的改变,远远超过了苹果的升级产品。

第9篇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对全世界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股价构成最大影响的,不是远见卓识的战略,也不是巧夺天工的产品,而是某位医生出具的病历。

这就是苹果所面对的现实。iPhone4严重的天线问题所带来的股价波动,也比不上乔布斯偶尔出现的“荷尔蒙失调”;同样,全世界最好的信用评级,也不及乔布斯例行公事般地站台演讲。乔布斯被果粉们认为是最伟大的CEO,因为他才华横溢而又远见卓识。他们认为一旦失去乔布斯,苹果市值将缩水至少四分之一。

但乔布斯并非技术天才,也难称远见卓识。当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设计的“apple Ⅰ”和“apple Ⅱ”先后获得成功后,乔布斯决定亲自上阵以树立权威。结果,这款名为“lisa”的电脑成为了苹果历史上最失败的产品。iPod面世两年后,真正改变全球唱片业的iTunes才面世。如果这一切源自早已成型的战略布局,那苹果的研发能力将大受质疑。因为作为一款应用软件,iTunes的研发周期几乎相当于微软操作系统研发周期的一半。

作为CEO,乔布斯在经营上也无过人之处,其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傲慢甚至有违经商之道。而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则值得我们探讨:对公司而言,CEO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正方肯定居于优势地位。从李・艾科卡领导克莱斯勒实现短暂复苏的1979年开始,人们就开始膜拜这些商业时代的图腾。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等一大群CE0则将这种崇拜不断推向。当然,巅峰是史蒂夫・乔布斯。人们认为,正是这些CEO将这公司业从优秀推向卓越。

但反对者也并非寥寥。伊梅尔特(杰克・韦尔奇的接班人)就曾对质疑他的人说,“任何人都可以管理好90年代的通用电气。不仅人可以,甚至德国牧羊犬都可以。”令人意外的是,韦尔奇也部分同意这个看法,

“在90年代做CEO确实很容易。”

对CEO重要性的争论始于巴纳德。巴纳德认为随着皇室乖口宗教的衰退,为财富服务的工人无法激发起与建立宫殿和教堂时相同的激情。“就算绝对的商业组织,当其他激励加强时,物质激励也会变得无足轻重。”巴纳德说。而要获取和维持激情,企业只能求助于CEO。

作为巴纳德的学术传人,《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则这样描述CEO的作用:他们没有把自己置于企业之上,而是默默地将个性融入企业当中,通过他们的力量去激励公司的其他人。

但1972年,列伯森和詹姆斯却证明,科林斯笔下的这种作用其实相当微弱。他们和167家公司的数据库进行合作,得出了各种因素对公司盈利的影响:行业效应占30%,公司效应占23%,而CEO效应仅占14.5%。詹姆斯认为,在任何一家运营良好的公司,CEO候选人之间都是可以互换的,最重要的是有人做主,“两盏电灯也很难区分开来,但如果把所有电灯都拿走,那就很难在黑暗中阅读。”

第10篇

2008年11月,《福布斯》网站这样说,网站随后评出了苹果发展史上的十大市场失败产品。其中第八项是苹果和摩托罗拉联手推出的Rokr手机,它诞生于2005年9月7日。

乔布斯因为这款产品有太多的妥协而心存不满,虽然如此,《福布斯》网站称:“Rokr手机预示着苹果自家智能手机iPhone即将问世。”

“iPod不在这张清单内”

“当你出门时,你会确定带齐了三样东西。你的钥匙、钱包与手机。你的iPod不在这张清单内。”2004年的一天,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詹德这样对乔布斯说。一向用子弹一般的言语击中他人的乔布斯,此次被詹德的这句话打中了。

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此前是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以及Sun前任总裁的詹德是乔布斯相识多年的朋友,2004年1月他成为摩托罗拉的新任CEO。乔布斯给詹德打电话,祝贺他履新,并讲了一些苹果与摩托罗拉应加强合作的话。乔布斯的表态应该看做是一种寒暄客套,此时的苹果如日中天,乔布斯正沉浸在iPod成功带来的喜悦中。

早在2001年,苹果公司的设计师迈克尔・赵曾劝乔布斯进军手机市场,乔布斯不以为然:“我们为什么要进入这个领域呢?我们不了解这个领域,我们能够在其中做些什么呢?”后来,苹果公司也尝试秘密研发智能手机,但隔行如隔山,智能手机到2004年尚未成型,iPod的成功可能让乔布斯对智能手机的研发不太着急。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詹德很着急,2004年初的摩托罗拉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期。自2000年互联网和电信业泡沫破裂后,摩托罗拉的业绩一直不好。在摩托罗拉股价暴跌的时候,诺基亚和高通的股价却蒸蒸日上。早在1998年,诺基亚就凭“彩壳随心换”的广告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而摩托罗拉直到2002年才推出“MOTO―全心为你”的口号,开始进行企业形象的转变,试图打造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口号提出了,但摩托罗拉并没有持续推出新机型来验证转变的实质内涵。

可以说在这段时间,摩托罗拉经营思路保守。时任摩托罗拉CEO克里斯托夫・高尔文的家族管理方式成为了舆论批评的焦点,高尔文祖父是摩托罗拉的创始人。一位批评家说:“他要担心家庭的财富、自己的名誉以及公司的声望。总之,他有太多的东西要分神,要担忧。”

因此,摩托罗拉的董事会决定,寻找一位“空降兵”,用他旁观者的清醒头脑,推动摩托罗拉渡过难关。一天,摩托罗拉董事会成员派柏邀请詹德共进晚餐。派柏在餐桌上问道:“摩托罗拉代表什么?”詹德一边嚼着嘴里的鱼,一边看着自己放在桌上的手机――一款镶有蝙蝠轮廓的“M”标志的摩托罗拉手机。“答案就在这儿。”詹德说,“M代表Mobile(移动),必须牢牢抓住移动做文章。”

詹德的这句话让他通过了摩托罗拉的董事会测验,他接任高尔文成为摩托罗拉的CEO。詹德认为摩托罗拉是一座未被充分利用的金矿,只待一双发现的慧眼。詹德要发现的就是“酷”。他上任3个月后,一天,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们向他展示了一款为奥斯卡提名演员设计的手机Razr,起初他们并没有想到要把它推向市场。但这款手机却令詹德眼前一亮。“这太酷了。”他后来回忆说,“如果我带着它到芝加哥大街上走一圈,人们看到了都会想要一部。”

而在接到乔布斯祝贺电话时,詹德可能已经在打这位毕生求“酷”的苹果CEO的主意了。

乔布斯“违心”的妥协

“我跟乔布斯的区别就是,我愿意享受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对他来说,永远没有最好。”甲骨文的CEO拉里・埃里森曾这样开玩笑说。追求“宁缺勿滥”的乔布斯在与摩托罗拉的手机合作上,却做出了一系列“违心”的妥协之举。

2004年,苹果的iPod已执美国音乐播放器市场之牛耳,市场分析人士称当时全球音乐播放器市场规模将接近上亿台,苹果的iPod前景看起来很光明。可是手机的销量将会是这数字的十倍,如果手机厂商把音乐播放功能变成手机标准配备,iPod无疑会面临巨大挑战。

而摩托罗拉提出的合作就是要将iPod整合到手机内,获得更大的销量。乔布斯起初的反应是设法保护iPod,免得受到来自手机市场的威胁。但詹德“iPod不在这张清单内”这句话让乔布斯认识到手机可能是他引以为豪的iPod“掘墓人”。这已经是2004年了,苹果仍然徘徊在人们正逐渐须臾不可离的手机门外,这如果不是危机,那就没有危机了。

但隔行如隔山,此时乔布斯治下的苹果显然无力颠覆手机市场的格局。于是,在苹果与摩托罗拉的合作上,乔布斯开始变得比詹德更积极,也更有忍耐力。

2004年6月初,摩托罗拉与苹果签订了初步的合作协议:摩托罗拉负责硬件制造,苹果负责音乐软件研发。7月26日,双方联合新闻,称“这将让数百万的音乐爱好者们可以将他们喜欢的歌曲,包含从iTunes上下载的歌曲,从PC或Mac电脑上的iTunes透过USB或蓝牙传送到摩托罗拉下一代的‘always with you’系列手机上。”苹果将提供全新的手机版iTunes播放软件,而摩托罗拉会把该软件作为合作版手机的标准播放器。

消息后,苹果的股价随即飙升,显然广阔的手机市场给了投资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坚定了乔布斯涉足手机市场的信心。

与此同时,詹德选定的Razr型号手机推向市场后,一炮走红,詹德很得意。

乔布斯也很高兴,他希望乘上Razr手机畅销的东风,将苹果的iTunes整合到Razr的升级版中。但Razr的成功显然让詹德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拒绝让乔布斯搭他的“明星号”,而是用摩托罗拉另外一款已上市的音乐手机E398为基础,建造一条新的生产线,生产Rokr手机。

乔布斯有些不悦,他希望能在震撼大众的新品上展现苹果的iTunes播放软件,但用已上市的并不强大的硬件做基础研发的产品无法实现这一点。双方的合作由起初的设想共同研发一款“酷”手机,演变为苹果公司为摩托罗拉研发E398用的iTunes播放软件。

乔布斯曾阐述过他对设计的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是,如果要想把一种产品设计好,你就要抓住这种产品的灵魂所在。你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这种产品。”而在Rokr的研发上,乔布斯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

两家公司的文化与节奏也不同,苹果公司希望摩托罗拉提供完整的产品规划,而摩托罗拉则让苹果“做出一个iTunes播放软件,然后再决定要放在哪个地方”。处于小弟位置的苹果公司默然接受了。正所谓“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在此前后,乔布斯曾到斯坦福大学为毕业生做过一次演讲,他提到:“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但与摩托罗拉的合作也许让乔布斯产生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觉。此时的局面,已不是摩托罗拉上赶着“诱惑”苹果进入手机市场,而是苹果要陪着小心,以便乘上摩托罗拉列车,深入电信王国腹地。

从隔阂到分道扬镳

“你把这部手机称为未来的趋势?”

2005年11月,《连线》杂志嘲弄Rokr E1手机,在封面上打出了这样的标题。

此前的9月7日,苹果公司在一次会上了Rokr E1手机,乔布斯将它描绘成“一个在手机中的iPod shuffle”。

虽然乔布斯明白音乐手机冲击iPod不可避免,但iPod当时仍为苹果公司带来滚滚财源,所以他希望能减缓其冲击。所以在Rokr上,苹果想尽办法限制iTunes软件的功能,来减轻对iPod的威胁。

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局面,摩托罗拉不想在自己最畅销的机型上进行数字音乐新尝试,苹果公司也不想在Rokr上展示自己iTunes播放软件的精华。Rokr就像两个聪慧的父母诞下的智商平平的普通儿,它无法直接下载音乐,需要连接电脑将歌曲传送到手机上,而且手机上只能保存100首音乐,这让许多消费者深深失望。

而苹果公司却不失望。苹果在与摩托罗拉合作过程中,希望摩托罗拉介绍电信营运商参与项目测试,摩托罗拉爽快地答应,它把当时美国第二大无线运营商Cingular引进了合作项目。有媒体称,当时苹果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目的不是与电信营运商探讨技术合作和销售模式,而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和电信营运商建立关系。

起初这是个三方游戏,渐渐地,苹果公司开始撇开摩托罗拉,单独与Cingular接洽。乔布斯向Cingular表示,苹果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来打造一种极具革命性的终端,比市面上的任何手机都要先进。苹果当时已花费了一年以上的时间在研发用在平板电脑上的触控屏幕技术,乔布斯相信可以开发出类似的界面给手机使用。

经过前期的铺垫,Cingular公司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苹果公司,认为乔布斯不是在空中起楼阁。而且主要的手机芯片提供商ARM在不断改进手机用的芯片,其效能在省电的基础上已有大幅提高,在完成语音通信后,已可以完成更多的应用,譬如娱乐。

Cingular公司想从语音服务之外找到更多的盈利点,当时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陷入语音通信激烈的价格战,利润不断下降,如果能促使消费者使用手机浏览网络,下载音乐或影片,那无疑打开了一座新金矿。在苹果与Cingular珠胎暗结的背景下,Rokr在苹果公司的眼里就成了鸡肋。苹果公司于是力图把Rokr描绘成一种类iPod产品,苹果公司甚至不想给Rokr一个完整亮相的时段。

在9月7日的新品会上,在Rokr 20分钟后,苹果就了当时最受欢迎的MP3播放器──iPod mini的升级产品iPod nano。换句话说,苹果是想让Rokr荡起的涟漪,无论成功与否,都消散在iPod nano成功的海洋里。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詹德显然看透了乔布斯的意图,他后来接受采访时恼怒地说:“去他的nano!这东西有啥用处?谁会听1000首歌?人们想要的不是只能播放音乐的装置。”

《福布斯》网站把Rokr看做是苹果公司的失败产品,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摩托罗拉的失败作品。可是这部失败的作品却成为苹果iPhone的“成功之母”。摩托罗拉其实也受益匪浅,通过这次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它显然洞悉了苹果公司与众不同的研发及营销理念。

颠覆手机市场的力量

对于摩托罗拉来说,虽然与苹果公司合作的Rokr并不成功,但詹德发起的酷旋风,为摩托罗拉带来了变革。

詹德治下的摩托罗拉通过股市出售了其半导体业务40%的股份,从而使飞思卡尔公司完全独立出来。摩托罗拉轻装简行,确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实现无缝移动,让用户的电话和数据很容易地在办公室、汽车或住所之间转移和传输。

在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中,摩托罗拉显然也感受到了苹果的风格魅力。在这段时间内,摩托罗拉发生了显著变化:摩托罗拉对产品设计风格开始重视,那些原来处于产品流水线末端、只扮演美容师功能的设计师,在摩托罗拉的地位空前提高。詹德不断鼓励那些设计师“孵出”最酷的创意,并请来耐克公司的前任执行官Geoffrey Frost出任营销总监一职,摩托罗拉的设计师多尔称:“过去,一直都是工程师扔给我们一个电路板,然后发号施令说,给它加一个塑料外壳。现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根据预先制定的目标,工程师反过来给我们提供帮助。”

当年有媒体称摩托罗拉产品:“流畅的超薄设计如同锋利的飞刀一般击中消费者的内心。”詹德也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全球人手一部Razr!”

到了2006年,有人揣测苹果公司在闭门修炼自己的智能手机,但苹果公司不置可否,言辞模棱两可。有媒体曾称,乔布斯总是让人琢磨不透,常常以误导性言论转移市场的注意力。

其实苹果在这段时间里,内外兼修。在外部,加紧与电信运营商的沟通。说起来有意思,就像摩托罗拉把苹果公司“勾”进手机领域后,让苹果欲罢不能那样,起初Cingular公司在苹果面前是矜持的,但苹果展现的蓝图随后勾住了Cingular公司的魂。

乔布斯开始引导电信公司将其品牌以及网络变成单纯提供内容的渠道,而不是内容的提供者。Cingular公司看穿了乔布斯的“野心”,在谈判过程中,Cingular几次纠结于自己是否做出了过多的让步。但乔布斯画出的这个大饼太大了,Cingular最后安慰自己:苹果新手机所带来的数据通信流量收入,将会超过因这笔交易而产生的其他损失。2006年7月,两家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而此时Cingular方面还没看到苹果公司的原型机。在谈判的最后几个月,乔布斯也感觉到莫大的压力,员工有时都能听到他在走廊里背演讲稿。

进入2007年,享受了近3年的美好时光后,摩托罗拉再次面临困局,公众认为摩托罗拉CEO詹德站在Razr的辉煌之上止步不前,只是对原有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升级。一些投资人甚至表示,詹德已经过时,并呼吁让他卷铺盖走人。Gramercy资本管理公司董事会主席乔恩・拉平称:“如果我是摩托罗拉董事,我就会把詹德塞进一个小房间,让他就坐在那儿。”

2007年1月9日,闭关修炼的苹果公司出山了,它带来了iPhone,带来了对手机的新理解,开始颠覆原来的手机世界。“昨晚我一夜无眠,”《商业 2.0》编辑乔什・奎特那评论道,“这个星期二真诡异,就好像我们身处一场心甘情愿被催眠的幻觉之中。”

乔布斯自己对 iPhone 评价道:“这是我们所做的最完美的 iPod。这真是一部精美绝伦的手机……这是因特网第一次真真正正坠入你的口袋之中。如果有什么能做到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那便已经极其成功……但我们全做到了!”

当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07年最佳发明,苹果iPhone赫然入列,其获选理由包括“iPhone改变了我们对移动媒体设备的一贯想法,包括它们的外观、手感和功能”,“触摸屏不是苹果发明的,但苹果在使用方面却是一个高手。它的工程师利用这种技术革新了过去的图形用户界面,进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界面”。曾劝乔布斯进军手机市场的迈克尔・赵的点评很有意思:“毫无疑问,乔布斯擅长的并不是第一个进入某一领域,而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进入。”

摩托罗拉转投谷歌怀抱

“在摩托罗拉期间,我曾经经历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日子。最初是不可思议的三年,我几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但最后一年里,我们的一个部门出了问题,即手机部门。2007年之后,我们明显没有准备好。在软件平台方面,我们遇到了问题,而且在产品执行方面做得也不好。”詹德于2007年12月31日离开了摩托罗拉,他曾这样回忆说。

詹德提到的软件平台问题,困扰了摩托罗拉一段时间,随后摩托罗拉可能从苹果的iPhone中得到了启示,因为苹果iPhone采用了全功能的桌面操作系统OS X。这样,iPhone的身份就不是一个手机那么简单了,它更像是一个掌上电脑。2009年,摩托罗拉选择了让乔布斯恨得牙痒痒的Android系统,开始投向谷歌的怀抱。

记者手记

填平战略缺口时的惊险一跃

战略缺口理论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家泰吉(T.T.Tyejee)和奥兰德(G.E.Osland)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在分析竞争环境和评价自身竞争力时,经常会发现,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完全依靠自有资源和能力取得的战略业绩与其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战略缺口。这个缺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完全依靠自有资源和能力的自我发展之路,因此,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填平”战略缺口的重要手段,通过联盟各方的优势互补,可以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缺口越大,参加战略联盟的动力就越大。

2005年前后,苹果和摩托罗拉、Cingular三方在面对智能手机这个正扑面而来的巨大机遇时,都有力不能逮的地方,这就是三方得以进行联盟合作的基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把企业联盟看做“从不协调中创造协调的最灵活的手段”。

但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詹德的决策却透露出犹疑和机会主义。他在苹果和摩托罗拉联合推出Rokr E1手机的会上说:“Rokr展示了手机通信与音乐结合的最完美境界,今日的手机应该不仅仅被视作通信设备,它更是娱乐和表达自我风格的工具。iTunes 结合进可随身携带的手机,我们彻底地改革了手机的发展方向。”

詹德的发言透露出对摩托罗拉迈出通信领域原有格局的期盼,但他不让苹果的iTunes 结合进摩托罗拉的明星机型,以及其随后继续沉迷于以手机通信功能为主体的旧有模式,则上演了一出典型的“叶公好龙”,摩托罗拉因此错失了通过与苹果联盟而强化其手机智能化能力的最佳时机。

第11篇

凡事物一旦和“科学”相联结,在当代中国似乎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先进性、正确性和真理性。而一旦被称为“伪科学”,则自然就成了非理性、愚昧、落后和谬误。判断“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很多,核心无非是看它是“唯物”还是“唯心”――因为 “科学”通常的含义是关于客观物质世界规律的学问,“伪科学”则是唯心的。

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吧?可中国大陆曾经说这老先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事实俱在嘛,爱因斯坦那个相对论是心里想出来的,不是他通过科学实验搞出来的。牛顿是大科学家吧?可是后来却越搞科研越一头钻进了宗教里,他那万有引力还是唯物的,据说是因为树上掉下的苹果砸在头上而发现的。

说到苹果,吃过苹果的人,即使不是“爱疯”、“爱派”(iPhone & iPad)一族,也得承认乔布斯是科技方面很牛很厉害的人。注意,“科学”的概念在这里偷换成了“科技”。有什么区别吗?简单地说,其实常说的“科技”更多的是说“技术”,因为科学告诉你是什么,并不能产业化(给你赚钱),而技术是利用科学认识到的是什么来发明新东西或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产业化。科学无所谓高不高(认识细菌导致腹泻与认识月亮上没有嫦娥谁更高明?原来都摆在那里的),而技术则有高不高之分(造计算机与造算盘的技术显然不是一样的水平)。

还是回到乔布斯吧,因为他是集高科技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大牛人,有多少人想向他学习成功之道啊!可有多少人又感觉到乔布斯无从学起。乔布斯自己、乔布斯的传记、熟悉乔布斯的人,都把乔布斯成功的核心原因归结为“唯心”的东西,中国媒体上甚至取名为“苹果禅”。禅是什么?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或佛教中的一个宗派。高科技的苹果与宗教联结在一起,有意思么?

你可以说这是乔布斯个人的信仰和工作的事情,并不矛盾。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影响很大的“走向未来丛书”,其中一本美国学者卡普拉写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说是现代物理学的很多发现,原来在东方神秘主义(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中早就提出来了;现代物理学远远走在技术的前面,物理学之道可说是通向精神知识与自我实现的道路。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有个演讲《物理学步入禅境》,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特别是弦论,越来越向佛教禅宗所说的情况接近了。你说这吊诡么?有了卡普拉和朱清时的高见,信仰佛教的人忙用来证明佛教的科学性,国粹派们忙用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一些对科学有兴趣者也忙着对“玄学”有了兴趣。

禅是传播至今天的佛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高僧慧能是佛教禅宗发展中的关键性人物,他传的禅宗后来发展成为五小支,其中九世纪时成立的曹洞宗还在十三世纪时传到了日本。乔布斯年轻时就参禅,后来礼曹洞宗的日本禅僧为师,并终生坚持坐禅,“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如此看来,乔布斯信佛参禅与他从事的高科技产业一样,是科学啊。

不说佛教修行境界和成就本身,即使与佛教经典描述的富贵境界相比,乔布斯建立的世俗事功也算不上什么。但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想知道佛、菩萨是像中国许多人烧香磕头所求的那样保佑乔布斯了吗?乔布斯说:“我的秘诀很简单――聚焦和简化。简单比复杂更难,但是这一切到最后都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你便创造了奇迹。”艾萨克森认为是“禅修磨炼了他对直觉的欣赏能力,教他如何过滤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养出了一种基于至简主义的审美观”。

据说乔布斯多是凭直觉做出重大决策,这与禅宗“直指人心”的宗风接近;他每天清晨醒来时,总是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什么?”这近乎禅宗当头棒喝的效果;他强调:“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与禅宗强调的“明心见性”相通佛教是实践性极强的宗教(爱因期坦曾因此称赞过佛教),不能否认乔布斯对禅是认真和勤奋的,但没有证据表明他达到了禅宗的开悟。而了解一下乔布斯的生平和禅宗,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修禅让乔布斯在浮躁喧嚣的世界里,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忍、专注、宁静、平衡、和谐与超越,即有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积极的心态。

这么说来,乔布斯的禅岂不与心理励志与成功学之类是一路的了?唯唯否否。心理励志与成功学更追求个人的名闻利养,仍然停留在唯求物质(也是一种“唯物”)的层次,心中挂碍重重、执着多多,并不思考人生的真实意义和能够放下。乔布斯信奉的禅宗,是有终极关怀的、能给人超越的力量,他能有“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实际意思是“人活着的意义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宏大愿望,并对这个初衷不忘,对成败、生死已能够放下,无挂碍,无恐惧;退而言之,乔布斯至少将人生上升到了一种哲学与美学的意义。

可以像乔布斯一样修禅啊,禅看来是更好更强大的心理励志与成功学?唯唯否否。佛教的一个基本原理是“诸法缘起”,即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诸种因缘合和而生,是从多因素和条件集合而成,缺少一个都不成。如果乔布斯生活于中国,他就是直接到曹山和洞山去修曹洞宗的禅法,也成不了苹果的乔布斯。而按佛教的说法,成就乔布斯这样的牛人的因缘也是其多少多少时间前的世播下了种子才成;并不是你这一世聪明努力就一定能发财升官出名成功的。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霍金也认为宇宙万有是无中生有,而且不只一个宇宙。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约翰・韦伯2011年称,物理学中的常数α在宇宙中不同的空间里是不同的,即它是变化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α值是“最深刻也是最优美的问题”;马克斯・玻恩曾说:“α只能是现在这个值,这就是自然的法则。对它的解释也必定是自然哲学的中心问题。”可是现在α在宇宙中是变化的!于是我们对“人存原理”可以有新的解释:你只是出现在宇宙中适合你出现的时间和空间而已。――这好像更证明了“诸法缘起,自性本空(本体是无)”和多个世界之说。

绕来绕去说了这么多,你问我到底想说什么?要说的太多而字数有限,没法展开,索性简而言之,如此而已。

我没有说“佛教是科学”。其实,从字面意思看,科学即分门别类的学问、专门的学问。回到原义,则无所谓“科学”还是“伪科学”之分(佛家已经说了不要起“分别心”);在宗教面前和在“科学”面前一样,我们已知的其实远不如未知的多,我们对于未知要有起码的敬畏。

第12篇

7月10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接受采访时霸气地说:“我要说清楚的是,我们将在苹果所涉足的所有领域与其展开竞争。”他还声称:“微软不会让任何一部分业务被苹果独享,如消费者云服务,硬件和软件创新等。”

在云服务和软件创新领域,微软和苹果各有千秋,但让软件巨人气短的是,该硬的却始终没有硬起来。鲍尔默此番话语一出,众人心领神会。

其实,还有一起微软即将展开的小收购案更该引起业界注意。这则消息是由鲍尔默在此前一天公开宣布的。他表示,微软将收购大型触摸屏显示器开发商Perceptive Pixel。

收购一家大型触摸屏显示器开发商,微软当然不只是用它服务于Surface。要高产出低成本地消化这笔收购,微软需要有更多的嵌入触摸屏的移动终端面向市场。于是,微软可能生产智能手机的猜测又在坊间出现。对此,鲍尔默没有否认,微软创始人、前董事长比尔·盖茨在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则避而不答。

众所周知,关于微软有意进军智能手机市场早已猜测声四起。从去年业界传出微软会亲推自有品牌的Windows Phone手机,到前段时间构想微软并购诺基亚,这些并非凭空猜想,说明大家对微软进军硬件市场并不感到奇怪。既然谷歌可以推基于Android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微软有何不可?

有人担心微软介入硬件市场后会对OEM厂商构成威胁,盖茨也认为Surface平板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传统PC制造商的同类产品,“甚至有可能会要对方的命”。但苹果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经验告诉微软,要成功,非如此不可。更何况,微软现有的移动终端产业链远不及PC产业链完善。

在PC领域,除了苹果,几乎所有的PC制造商都是微软的OEM伙伴;在移动终端市场上,微软目前在智能手机领域只有诺基亚、三星、HTC和中兴等几家合作厂商;在平板电脑方面,似乎还只有微软Surface的孤独身影,所以,在市场份额比利润更重要的当下,微软应该用自己去填其他PC和手机厂商尚未填上的空缺。而盖茨的言辞也让人看到,微软的确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跟苹果模式相似的企业。

在普遍印象中,比尔·盖茨来自地球,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来自火星,两人撞在一起,必然口水战不断,但在私下里,两人却惺惺相惜。2007年,在《华尔街日报》举办的一次公开谈话中,乔布斯毫不掩饰地向盖茨表达敬意:除了微软,我看不到任何公司能够把软件和硬件结合得这么好。今年6月11日,盖茨也承认“苹果证明了软硬件结合一体化模式的成功”。

1977年3月1日,盖茨做的“为软件行业正名”的演讲,把由硬件主导的IT市场转向由软件主导。此后数十年,“要赚钱,做软件”的观念在IT界深入人心,做硬件成了又脏又累的体力活。为此,IBM剥离了不赚钱的PC业务向软件和服务转型,惠普和戴尔也在尝试同样的转型。然而, 随着乔布斯推出的iPhone手机成为时代的风向标,IT界又掀起了回归硬件的风潮。今天,苹果成为最赚钱的科技巨头,超过IBM、微软、谷歌、三星和惠普,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业,硅谷也不得不再度审视硬件业务的权重。

是盖茨把世界引领进入软件时代,但天才就是天才,他对硬件的作用和价值从来不可低估。从他和乔布斯的相互恭维中可看出,微软创始人一直对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模式关注有加。而在对待硬件的态度上,两人有一个共同点——打造最完美的产品。所以,微软鼠标是市场上最具未来理念的概念性产品,微软的Xbox游戏机也是唯一可与日本两大巨头(索尼和任天堂)一决高低的高端产品。

另外,在盖茨离开微软转向公益慈善事业之前,他和乔布斯在互相学习:盖茨强调设计、强调个人消费电子,乔布斯则在强调软件。

只不过,在这场恶补竞赛中,微软陶醉于OEM模式,将PC制造任务全部抛给了惠普、戴尔、宏碁和联想及其他OEM厂商。苹果则在乔布斯营造的封闭王国里(全面控制硬件设备、软件应用和在线服务)取得完胜。美国市场分析师霍雷斯·德迪乌估计,市场每卖出1台PC,微软可获78美元利润。市场每卖出1台iPad,苹果则赚取195美元。2011年,苹果的净利润(260亿美元)自1990年以来首次超过微软(2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