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1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春耕备耕情况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作物生长态势平缓,农民田管及时。去冬以来,我市气温明显偏高,越冬期总日照时数比常年约偏少二成。越冬期的日平均温度比往年同期高1.6℃,“三九”气温比常年偏高1.4℃,较高的温度促进了苗情的转化。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在田油菜面积74.3万亩,比去年减少45.5万亩;小麦面积98.8万亩,比去年增加65.5万亩。全市油菜一类苗面积约占27,比越冬前提高4,麦子一类苗面积约占25,比越冬前提高3。也使麦油生育进程有所提前。2月20日全市油菜陆续进入现蕾抽苔期,小麦子进入起身拔节期,比往年提前了7-10天。由于农民的田管工作抓得较为及时,近日的寒流未对我市农业生产产生明显影响。据统计,全市清理内外三沟120万亩,追施肥料116万亩,其中油菜68万亩、小麦92万亩,春季除草80万亩。另外,各地及时制定、落实春夏播布局,并组织农民对旱秧苗床进行了耕翻培肥。目前全市已准备育秧苗床9.2万亩,其中水稻8.7万亩、玉米0.23万亩、棉花0.17万亩。
2、技术指导培训及时到位,为农服务水平提高。除市局积极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和和技术指导外,我市各级农技部门根据今年的农业生产形势和苗情特点,及时组织科技人员分批及时到达各郊县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尤其对一批种植大户,采用专业人员结对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市局在及时开展春耕备耕工作调研的同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防寒防冻开展早春农事活动的通知》,并对春耕备耕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各县(区)农林部门都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发动,及时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抓好关键措施的落实。江宁区召开了春季田管现场会,并下发了《抓春管促增收》、《加强在田作物管理、切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等通知;高淳县根据生产情况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并采取电视、广播等形式深入宣传;溧水县认真落实全年品种布局,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六合、浦口栖霞、雨花等区也都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强力推进了春耕备耕工作的开展。市农林行政执法支队牵头区县有关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两次春季农资打假活动,对农资市场进行了整顿,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
3、农资供应充足,农资价格基本持平。据摸底调查,全市肥料总需求约为9.9万吨,供应量达到了12.4万吨;农药、农膜供需基本平衡。各大种子公司及农资经销企业水稻种子供应量约560万公斤,其中粳稻355万公斤,杂交稻205万公斤。其中国标三级米优质水稻品种可达75以上,肥料、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化肥、种子、农药除碳铵价格略有上涨外,其他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
今年的春耕备耕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脱力落黄现象严重。受播种推迟及秋旱的影响,麦油播种后秋发不足,田管上投肥、投工不足,加之越冬期又遭遇“暖冬”气候,温度偏高导致作物营养生长消耗比常年偏多,麦子表现叶色发黄,叶片耷拉,分蘖迟、分蘖少等现象,油菜表现“老红苗”较多。另外,近期的低温造成了六合、江宁部分地区极少数的小麦幼穗冻死、油菜苔冻伤。二是草害和渍害普遍发生。由于温度偏高,土壤墒情较好,再加上免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杂草基本与麦油同步生长,草害达标面积达到54.2万亩,全市秋冬季化除面积67.9万亩。近日的阴雨天气也加大了渍害的发生。三是病虫害的威胁加大。暖冬气候一方面促进了越冬作物的冬季生长,另一方面也给病菌、虫卵等提供了较好的生存条件,繁殖系数提高,病虫害的基数上升,对夏熟作物春季病虫害防治及下一季作物的生长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三、春耕备耕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认真抓好春耕备耕工作。要加强对春耕生产工作的领导,层层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现场会、培训班和其他形式广泛宣传,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春耕备耕生产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服务,切实做好夏熟作物田间管理工作。一是依据苗情科学施好提苗肥和苔花肥。对于壮苗,其技术的重点是要以“稳”为重,应适当迟施、轻施苔肥,不施返青肥,重施淋花肥和拔节肥。对于脱力缺肥的瘦黄、受冻苗,在轻施返青肥促苗情转化的基础上施用拔节孕穗肥。油菜在苔肥腊施的基础上,抓紧时间及早从重施用一次苔肥并补施淋花肥,促其早发转壮、增加花角数并提高结实率。二是依据草相适期用药除草防病。要抓住当前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针对草情草势,积极开展化学防除工作。在麦油生育后期要注意防治小麦白粉病、蚜虫、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害。结合病虫防治,积极开展肥药混喷,叶面喷施百施利、农神I号、早发锌肥等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性,防止早衰。三是抢疏沟,快排水,降低渍害造成的威胁。各地务必抓住晴好天气,发动广大农户突击清理内外三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做到沟沟相通,雨止田干,从而促进根系生长,达到上下平衡生长,并减少春后田间高湿诱发病害发生的机会。
3、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要进一步细化春耕布局,及时做好早春经济作物、水稻布局及苗床的落实工作的同时,合理安排茬口。要落实好品种布局,粳稻以武粳15、宁粳1号为主,籼稻以II优084为主体。全市粮油作物品种的优新率达90以上。加大达国标三级米的超级稻品种的示范力度,做好蔬菜、瓜类、经济苗木等特色产业的全年规划与落实工作。
一、全市农业生产受低温冻害情况及造成的影响
截至2月21日各县(市、区)上报统计,我市受低温冻害影响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为8.3*2亿元。全市7个县(市、区)的76个乡镇、1443个村屯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受灾农业人口达117.36万人。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61.8万亩。受冻害最为严重的是甘蔗、蔬菜、香蕉、指天椒和新种的春玉米,如宁明明江千亩蔬菜,*下冻5000亩黄瓜,扶绥渠黎千亩香蕉,天等龙茗500亩指天椒,天等进结200亩玉米等受灾特别严重。农作物绝收面积达到74.7万亩,其中果树1.3万亩,蔬菜达1.573万亩,春玉米烂种死苗达1.556万亩。
(一)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为3.686万亩,因灾减收2091.62吨,绝收面积2.*6万亩,其中玉米受灾2.419万亩,红薯受灾1.12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
(二)甘蔗受灾面达100%,面积为337万亩,成灾面积230万亩,因灾减产110万吨,其中69.79万亩宿根蔗和新植蔗因生长点受寒严重,需重新补种。因冻害造成甘蔗用种紧张,将有150万吨入厂原料蔗改做蔗种,由此造成本榨季预计减少入厂原料蔗26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7.15亿元。
(三)蔬菜受灾面积为12.34万亩,其中马铃薯受灾2.*8万亩,减收33887吨,直接经济损失3384万元。
(四)果树受灾面积为8.796万亩,绝收面积1.3*万亩,经济损失为7950.86万元。
此次持续低温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春耕备耕工作进度。因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一些春玉米、西瓜等作物无法按时令正常播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春耕备耕工作的进度;宿根蔗的开垄松兜工作也因低温天气不能开展,还有70万亩左右的宿根蔗和新植蔗需重新补种。二是甘蔗种紧缺。今年有将近200万亩的新植蔗面积,共需蔗种约200万吨,由于长时间受冻害,大部分甘蔗已不能留种,因此今年甘蔗种将严重短缺。三是影响冬种作物的收成:持续低温天气给蔬菜、马铃薯等冬种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仅蔬菜预计减收33887吨,农民从冬种方面增收的压力增大。四是影响蔬菜正常上市。由于持续低温天气时间过长,我市蔬菜受灾范围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蔬菜供应脱节,导致市场蔬菜价格上扬。
二、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情况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面对持续低温天气,积极应对,整合全市农业部门技术力量,迅速投入到防寒抗冻工作中,取得了农业抗灾救灾的初步胜利。截至2月21日统计,全市共投入抗灾资金5*9.2万元,累计投入抗灾机具8815台,投入抗灾人数64.838万人,清沟排水6.896万亩,覆盖地膜和搭拱棚等保温措施17.432万亩,增施有机肥10.13万担,抢收甘蔗39.898万亩,抢种蔬菜2.175万亩。
(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市有关防冻抗寒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领导高度重视,思想不放松,行动不迟缓,措施强有力。1月28日,我局及时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有关领导批示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农业抗灾救灾工作,并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四位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二层机构负责人组成。同时,立即组织派出5个抗灾工作组,深入抗灾救灾一线,调查灾情,派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重灾乡镇指导帮助农民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防冻抗寒各项工作。工作组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第一手资料,拿出应对措施,为抗灾救灾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局还制定了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严格实行每日一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二)精心组织,措施有力。我局指导各县(市、区)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地区、不同受灾程度,认真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生产救灾方案和救灾措施,降低农业生产受灾面积,减少农民经济损失。###县农业局制定并向全县农民印发了《冬季农作物防冻抗寒技术措施》1万多份,同时,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并及时向县政府申请了10万元抗灾专项资金,用于防冻抗寒抗灾物资的组织调配和补助。截至目前,全县5000多亩冬种黄瓜已全部覆盖;春植蔗采取地膜覆盖6000多亩。针对已受灾的农作物,该局正积极组织调拨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提前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准备工作。%%县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分赴各乡镇指导群众进行防寒防冻,主要采取保暖御寒、开沟排水熏烟、加强肥水管理、加强种苗护理等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县农业部门深入生产第一线发动广大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引导群众天气回暖后积极投入恢复生产,尽快进入春耕,扩大种植蔬菜等短平快作物尽可能加快生产步伐,产出产品投放市场。··县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短信等信息网络,把抗灾救灾政策、家禽防寒、甘蔗护理、指天椒防冻等措施和方法,发送到灾区和困难群众手中,及时解决群众防寒抗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与此同时,我局积极协调农资等部门,及时掌握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准备和供应情况。做好农作物种子种苗,特别是春玉米种子和速生蔬菜良种、肥料、农膜等救灾物资的调运和供应放发,待天气好转,能迅速开展春玉米和蔬菜的补种工作,确保粮食增产和蔬菜的正常供应。
(三)部署及时,效果明显。春节收假后的第一天,我局立即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做出的重要指示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迅速研究部署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我局按照自治区农业厅“冬季损失春夏补、山上损失田里补、种植损失加工补、农业损失外出打工补”的总体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技术员紧急行动起来,克服困难,迅速掀起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当前,除抓好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外,还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着重狠抓五个措施的落实:一是组织群众及时抢收受灾农作物,重点做好可收获的各类蔬菜的抢收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二是做好种子种苗的调剂。特别是春玉米种和速生蔬菜种的调运和供应,确保粮食增产和蔬菜的正常供应。三是重点抓好受灾农作物的管护工作。做到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虫发生蔓延。四是抓好灾后改种增收示范点,大力推广“三免”和“三避”技术。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做好灾后改种增收工作。五是落实好人员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截至目前,我局的5个工作指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指导工作已达110多人次。由于措施得力,据2月21日统计,全市春播春种面积已达98.5万亩,其中,春玉米已种19.*万亩,比去年同期快75.8%,烂种死苗玉米田块已基本完成补种工作。
(四)宣传到位,技术到户。为使广大群众能科学进行防寒抗冻,开展生产自救,我局结合我市实际,针对我市几种主要越冬作物受灾程度,制定了具体的防寒措施,第一时间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县(市、区)农业局均召开了农业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现场会,还通过分发传单、出墙报等方式广泛开展生产救灾技术培训与宣传,使各种救灾技术迅速传遍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及时掌握基本的防寒抗冻措施。全市农业系统1000多名技术干部放弃节假日,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指导。据统计,自冻害发生以来全市农业部门共举办各类抗灾救灾现场会147场,其中甘蔗现场会1*场、玉米现场会8场,水果现场会11场、蔬菜现场会22场。
(五)加强服务,保障流通。春节期间,正是农产品购销两旺时期,我局工作人员利用休假时间,积极加强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协调,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同时,加强供求信息,促进产销有效衔接,确保冬种时令农产品不断挡、不脱销。自低温天气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向农民寒流信息和农产品供求共1500多条。
三、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开春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春耕备耕工作。但是,自1月中旬以来我市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我市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是春耕备耕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西瓜、南瓜等农作物移植工作不能进行,有少部分瓜苗被冻死;三是冬种作物的管理和采收工作受阻;四是甘蔗的种植和宿根蔗的开垄松兜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因部分宿根蔗冻害严重需翻种,甘蔗种植工作任务要比往年加大100万亩左右。预计今年春耕生产进度比去年慢15日左右。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面对困难,积极应对,立足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一手抓当前抗灾,一手抓春耕备耕,当前主要工作是积极筹备春耕农资,加大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培训力度,确保下一阶段的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春播春种进展良好。截至2月21日,全市春播春种面积已达98.5万亩,其中,甘蔗完成79.46万亩,春玉米完成19.*万亩,抢种蔬菜2.18万亩,水果完成备耕1.75万亩,占种植计划的70%,剑麻完成备耕3500亩,占种植计划的11.7%。
二是农资就位正常。种子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水稻、玉米种子已备均占需用种的92.3%,水稻种到户46.2%,玉米种到户90.5%。农药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63%,农膜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91%,化肥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88%,各类农资基本能够满足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需要。
三是培训力度加大。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抗灾救灾工作,针对当地农作物受灾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组织技术干部上门指导春耕生产。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工作队1.27万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52期,培训人数达13.68万人次,印发各类资料18.7万份。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缺乏。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抗灾救灾经费都给予优先排,但是由于当前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较多,需要相当大的一笔资金投入,因此,目前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
(二)劳力不足。当前正是甘蔗砍运高峰,加上外出打工的劳力也陆续回程,能真正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的农村劳力明显不足。
(三)有机肥不足。农作物防寒抗冻均要通过增施腐熟有机肥来提高土温,由于农民对今年低温天气准备不足,目前全市均出现了有机肥短缺的问题。
(四)甘蔗留种不足。由于甘蔗受冻害时间长,生长点受冻害严重,大部分甘蔗不宜留做种苗,需补种的宿根蔗也达到70万亩之多,今年新植蔗用种将严重短缺。
四、下一步工作应对措施
(一)高度重视,狠抓农业抗灾救灾工作不放松。各级农业部门要克服疲劳厌战情绪,继续紧绷农业抗灾救灾这根弦,做到周密部署,科学指挥,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和春耕备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第一线,指导帮助农民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今年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二)密切注意冻害动态,及时做好天气回暖后恢复生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将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动态,及时掌握冻害情况,结合当前春耕备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方法,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抵御冻霜的能力,促进灾后恢复生产。农作物在天气回暖时,主要采取剪除冻坏枝叶、追施速效肥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促进恢复生长。
1、对甘蔗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轻度受害的蔗田,应留足蔗茎,确保补种和新植蔗用种需要;对中等受害的蔗田,要广泛发动群众抓紧砍收入厂,待天气回暖后抓紧对新植蔗喷施叶面肥和田间管理;对受害严重的蔗田,要优先砍收,砍完后留宿根的要尽快盖上地膜或蔗叶,待天气回暖后及时清除冻死幼苗,待植株恢复生机后,全面追施一次腐熟有机肥和速效肥作苗肥,促进其恢复生长。要做好甘蔗用种的留种护种工作。从现在起各县(市、区)要把新砍的甘蔗能留种的全部留种,确保新植蔗的用种。
2、对蔬菜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新种植不耐寒的蔬菜品种(如瓜、豆、茄果类蔬菜等)进行畦面地膜覆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对冻害较严重的菜田,抓紧时机翻犁菜田改种速生类蔬菜。对轻度受害马铃薯,在冷尾暖头时指导农民及时喷施农药防治晚疫病;对严重受害的马铃薯,做好改种春玉米、早稻和花生的准备。
3、对玉米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烂种死苗的玉米田块,要做好清沟排水,带天气回暖后及时补种;对受害较轻的玉米,要及时开沟、清沟排除积水,加盖薄膜防寒,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及时喷施叶面肥。
4、对果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幼龄果树可采取覆盖、灌水、喷施高钾叶面肥等措施;对未能收获的香蕉果实要套上香蕉双层防寒专用袋,另外对植株除了增施热性有机肥(土杂肥、猪牛粪等)外,可采取灌水、蕉园薰烟,蕉芽顶部套薄膜袋等措施。
(三)种子部门做好玉米、水稻种子储备、调运工作。农技部门要深入指导农民抢种速生叶菜,抢生芽苗菜,抢育果菜秧苗,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
一、制定和完善了本站全年的岗位目标
根据局里的要求,结合本站的实际情况,本着强化责任,科学安排的原则,年初制定了2006年粮油站岗位职责及目标考核办法,为全面高质量地完成粮油站2006年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制定了我县全年粮油生产计划
年初我站制定了《××县2006年粮油生产计划》,下达了《2006年各乡镇粮食油菜播种面积计划任务》,为全县2006年粮油生产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三、指导全县春季油菜和早稻生产
去冬我县大力发展免耕直播油菜,油菜面积达到了45000亩,为了确保油菜获得高产,我站加强了对春季油菜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油每年产量达到了115kg。今年旱稻实际播种面积92.25万亩,比去年增加1.2万亩,主要原因是大力推广无盘抛秧,晚稻专用秧田面积大量减少,同时一季稻面积减少。而实际面积大于计税面积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计税外面积,如打折田、库区田,漏报田和新开田等。今年早稻由于受4月中旬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造成部分秧苗青枯死苗,秧苗素质差,移栽期普遍延迟了5—7天,抛插后大田基本苗显著不足,返青时间延长,为了减轻不利气候条件造成的影响,我站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一是对全县秧苗受害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重视,二是指导乡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低温造成的危害。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目前早稻生长情况较好,亩平有效穗比较足,预计只要加强后期田间管理,搞好病虫防治,不遇不良气候条件,仍可望获得较高产量。在搞好早稻生产的同时,我站还认真抓好了早稻良种补贴面积的申报工作。
四、及时编发技术资料和《农情信息》
上半年我站编写了大量技术资料。如《高档优质稻栽培技术》、《衡晚香三号品种简介》、《水稻直播技术》等,同时根据生产时节编发了《农情信息》5期,指导全县春季油菜和早稻生产及晚稻浸种育秧。
五、开展生产情况调查,编写上报材料
根据省市的要求及时调查并编写了我县粮油生产有关的汇报材料并上报,如《××县2006年春耕备耕情况》、《××县水稻杂交种子销售情况及原因分析》、《当前早稻生长情况及粮食价格情况汇报》、《大力发展优质稻、提高种粮效益》、《发展免耕直播油菜,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
六、编写项目材料,争取项目资金投入
编写了《××县5000亩高档优质稻推广项目》、《××县2006—2010年高档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工程》、《××县优质粮食产业化开发项目》、《××县三十万亩无公害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等项目材料。
七、办点示范
今年我站根据省厅和局里的要求在石潭镇办点,办点内容有: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示范、优质高产双季晚稻品种展示(24个品种)和湖南省第六届优质稻品种评选(一季稻品种18个,晚稻品种83个)。为了办好这个点,局里安排了精干力量,由粮油站牵头驻扎在石潭镇托下村,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工作开展现状
1.农业综合信息。由县农委办公室负责,设兼职信息员1名,电脑1台,打字机1台。采集方式采取电话访问、现场调查和材料送阅。
2.开展“三情”监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站负责小麦、玉米苗情监测。抽派1名农技人员兼职负责,按照省农委苗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了苗情监测工作。2011年在整个小麦生育期中,共监测45次,其中定期监测13次,应急监测32次;小麦灌浆速度定期监测9期,应急监测13期。在玉米生育期,共监测15次,灌浆速率监测5期,并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形成监测报告20期。通过苗情监测信息平台上报省农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负责土壤墒情监测。每15天监测1次,干旱季节增加监测次数,常年监测30次,监测结果上报县、市、省农技推广单位。县植保站负责病虫情监测。2011年编发病虫情报21期,“植保信息”5期,全年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病虫发生周报表上报、县、市农技中心和省植保总站。
3.实施项目。县农技推广中心从2009年开始承担了长江中下游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实施年限2009-2013年,本课题是“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项目的一个课题,将针对长江下游冬麦种植区,在县建立代表的监控站点,开展小麦苗情关键数据的试验和调查。监测点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及摄像头,及时记录苗情、、灾情的发生、危害程度,以及目前还不能完全依赖自动监控系统获取的一些重要数据信息。通过小麦苗情远程监控操作技术工作平台,进行小麦从种到收生产全过程的苗情监控与田管指导。
4.参加农业部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农业部在全国聘请21个产粮大市、大县的农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为农情咨询组成员,在春耕备耕、“三夏”、秋收及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咨询组成员根据当地农时农事,主动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形式向司领导、农情信息处和秘书处提供相关信息。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意向、农资供求、农事进度、苗情长势、产量预测、政策措施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生产动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灾害性天气、灾情动态、农资价格等新情况新问题。咨询组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开展几次集体活动,交流总结农情信息开展情况,安排下步工作,效果很好。
(二)存在问题
1.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没有专职信息人员。2.缺少专门工作经费,仪器设备不够齐全。
3.主动性、时效性不够,信息意识不强。
二、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1.思路。建立健全农情信息体系,推进农情信息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
2.目标。充分发挥农情信息的快速信息反馈和咨询作用,以加强调查研究水平为主要目标,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反映种植业生产和农村实际情况为主要任务,及时开展农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评估,为农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以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3.原则。立足本地生产实际,深入调查、主动提供、迅速上报、详实分析。
4.内容。(1)在春耕春管、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三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围绕种植意向、农作物长势、农产品产量、农资和用工供求及价格、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农”热点及敏感问题等情况,开展跟踪调查,及时研判并反映相关信息,提出技术措施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当好参谋。(2)结构调整情况。主要粮食作物农民种植意向,加强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种植结构调整趋势。(3)农业灾情调度。关注灾害性天气变化,及时调查、反映灾害及其影响情况,提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建议。
三、进一步推进农情信息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1.建立专门的农情信息机构,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设置农情信息科室,配备2-3名农情信息员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专门从事农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传递。
一、加强农资经营人员培训,规范农资经营秩序
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管理,提高农资经营者的法制意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011年1月13日农业局举办了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培训会,来自全县87名农资经营人员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会上,农业局党组书记张述华同志作了动员讲话,政策法规股股长曾定富、种子管理站站长王俊杰、植保站站长文斌、执法大队队长王延庆等就《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进行了授课。此次培训共87人,经考试,均已合格。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资经营人员的素质。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增强了质量安全和法律意识,对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营造了良好氛围,为今年大春备耕和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搞好农业法规宣传,坚持为“三农”服务
充分利用“12315”、“12316”消费者权益保护、“三农”服务及乡镇逢场日在金山镇、略坪镇、新盛镇、县城宇隆广场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现场向农民宣讲真假伪劣种子识别和购买散装杂交水稻种子的危害性。此次活动共出动宣传人员近50次;出动宣传车辆20余台次。
三、加强种子备案审查,规范种子经营行为
把种子备案审查,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种子站长、政策法规股股长、执法大队队长、植保站站长为成员的种子备案审查小组,在2010年12月我局将进入我县销售的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进行严格的审核备案。到我县备案的经营公司有10家,申报备案杂交玉米种子78个,杂交水稻种子89个。经审核,德阳鑫丰种业有限公司
辽单527(辽审玉2007010)杂交玉米种子,无四川省引种文件,给予不备案。
四、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劣农资产品
一是我局精心研究部署,制定检查方案,采取合理措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了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销售使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1月中旬由县政府副县长白光裕亲自带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在检查中,未发现高毒高残留及违禁鼠药销售。
二是灵活采取重点检查与专项抽查、随机抽查与定点检查、群众举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坑农害农行为。对销售散装种子的人员进行了批评和现场教育,并责令停止销售;对个别销售没有备案的种子的门市责令立即停止销售,并按规定申报备案。
三是组织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农资经营市场执法大检查,对种子经营网点和乡镇农贸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执法人员60人次,检查种子市场10个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市80个次,依法收缴散装杂交水稻种子40余公斤,查处违规销售种子门市1个,销售过期农药门市1个。
四是为确保农民买到称心合格的农机产品,加强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力度,进一步净化和规范农机销售、维修市场,保证春耕期间农机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县农业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检查组,深入农机经营销售市场、农机维修网点,开展“3.15”全县农机打假专项执法行动。在整个行动中,分别深入到全县10个镇,对16家农机维修网点和8家农机及配件销售点,4家农机销售门市开展突击检查,同时对农机维修设施、维修人员技术资质,零配件质量等进行了逐一核查。
在检查中,先后对2家不具备维修资格、维修人员无技术资质、无经营许可证的“三无”农机维修点进行了依法取蹄,对6家个别项目达不到技术要求,问题较轻的农机维修网点,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对两家出售“三无”零配件、涉嫌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点,下达停业整顿通知,按相关规定做了相应处罚,并依法扣押封存了有质量问题的零配件13件(套)。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种子价差太大;农户制种交公司才10元一公斤,卖出来都在45-60元一公斤;
2、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大,加之周边市、县都有杂交水稻制种。农户自留种较多,到市场自行销售,监管难度较大;
县联社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精神文明委员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营上不断丰富和拓展业务品种,取得了累累硕果:一是业务规模迅速增长,2009年至201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60919万元增加至89240万元,增长28321万元,增幅达47%;各项存款由94745万元增加至147427万元,增长52682万元,增幅为56%;实现利润由2011万元增加至6726万元,增长4715万元,增幅达234%。二是通过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系列活动,完善服务设施,从2009年至2012年6月末在县域安装ATM机18台,安装POS机36台,突破了我社自助机具和设备零布放的现状,拓宽了我社服务领域,提升了我社服务功能,创新了我社服务手段,使我社金融服务进一步规范,工作效能全面提升,并向全疆系统推荐“服务金牌网点”和“服务金牌个人”各1名。三是管理更加规范,我社内控制度建设、案件专项治理、纪检监察工作、信用工程建设和开展“阳光信贷”活动先后在全省信用社系统交流和推广。
一、基本情况
县联社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分局批准设立的地方性合作制金融机构,成立于1988年7月。截止2012年6月末,县联社下辖营业网点12个,其中城区网点3个,农区网点9个。联社机关设五部一室,即: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部、审计监察保卫部、信贷风险管理部、业务拓展部和信用卡部。员工总数141人,其中正式在编在岗员工116人,内部退养员工2人,劳务派遣员工23人;本科以上学历40人,大专以上学历81人;女职工49人,男职工92人;少数民族职工102人,汉族职工39人;党员83人(含退休)。
二、开展创建活动的方法和措施
(一)狠抓领导班子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009年7月经县联社党委研究,为便于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将原有5个党支部合并为3个党支部。党支部组织健全,履职尽责,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半年开展一次党员民主评议。我社党委以创建经营业绩好、作风形象好、团结协作好、党的建设好(简称为四好)为目标,切实加强班子建设,确定了“十八字”工作方针,即建班子、带队伍、抓管理、重服务、防风险、促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团结、协作,坚持每周三的学习日制度,及时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班子重点加强业务学习,通过自学和外派学习、挂职,全面提高了决策和执行能力;二是班子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提升执行力教育活动,深入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写出了剖析材料,提出了整改目标,做到了“四实”,即老实、求实、务实、踏实,真正为全社员工做出了榜样;三是班子锐意创新,通过定期召开理事会、主任办公会、监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审查委员会、经营运行分析会、周会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梳理工作头绪,制定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进展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二)领导重视,明确目标,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多年来,我社领导班子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营工作一起研究部署。及时根据人员岗位变动情况,调整充实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尤其是县精神文明委员会安排的各项工作,我社都能够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实施。坚持定期自查和总结工作,与基层信用社层层签订“消防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和“四防一保目标责任书”,纠改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文明创建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努力打造知识型、学习型团队,坚持每周三下午集中学习日制度,重点学习基本制度、业务知识、政治理论、党的基本政策和法规。为巩固学习成果,联社还通过定期考试、上岗考试等多种培训方式促进职工主动学习,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良好效果。联社始终把报刊杂志当作员工培训的第二“阵地”,每年都要征订《中国信合杂志》、《地方日报》、《地方经济报》、《地方法制报》等杂志报刊,上述报刊征订做到每位领导、每个部门至少一份,每年都超额完成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联社把对员工的思想教育融入业务学习中,还利用电教、网络等设施,设立阅览室、阅报栏等园地为员工提供学习素材。
(四)扎实开展“四德”教育,培育职工良好的道德行为。
始终把“四德”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文明市民学校”的阵地作用,通过教育打造合规企业文化。以“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契机,在职工中大力弘扬“八荣八耻”、“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2010年我社为地区雪灾捐款98700元;以“信合送温暖”为主题,2010年累计捐助死亡职工子女、困难职工子女助学金20000元;2011年-2012年累计向地方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爱心一元捐”活动捐款11800元;2011年-2012年向友好社区捐赠共驻共建款6000元,台式电脑2台,办公桌椅2套;近三年累计向乡12大队扶贫捐助生产资料约折合人民币3万元。
当前县联社是我县县域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是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每年发放贷款近7亿元,贷款惠及春耕备耕、林果业种植、畜牧业发展、中小企业加工等各行各业,特别是近两年发放的富民安居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和大学生创业贷款(富民安居贷款共发放29447万元,支持农户14461户;妇女创业贷款发放18446万元,支持了5554名创业妇女;大学生创业贷款246万元,支持大学生29名)。这些贷款的发放,使农户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圆了有志妇女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梦想,有力的推动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培育民族团结之花,创建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视民族团结为“生命线”,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在民族职工与汉族职工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要求汉族职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职工学习汉语。我社已连续四年为基层员工聘请老师,对少数民族职工进行汉语专业辅导,连续三年聘请县文工团舞蹈老师,指导员工每年夏季排练木卡姆健身操,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通过语言和肢体的互通互动交流,增进了员工之间的互信和团结;每年五月都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小结。每年都要组织评选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有效巩固了员工“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六)营造活动氛围,丰富职工文化体育活动。
工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年“五一”、“十一”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2011年4月由银行业协会牵头在地区体育馆举行了“信合杯”男子篮球比赛,我社工会主席组织带队参赛,荣获了第三名的荣誉。2012年4月我社选派办公室业务骨干张,参加了由地区金融办、银监分局、地区银行业协会组织的“地区银行业职业操守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开阔职工视野,我社分别于2010年1月7日、2011年1月12日、2012年1月9日选派基层网点负责人、业务骨干共42人到内地考察学习。
(七)网点建设、五小工程建设显成效,为构建和谐信合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