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

时间:2023-06-02 09:1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

第1篇

一、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无时间阅读

应试教育,使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家长“望子成龙”,导致学生疲于奔命。很多学生因作业较多,习惯于在假期阅读,平时阅读量几乎为零,或寥寥无几。

二、周边诱惑较多,学生无兴趣阅读

小学生抵制力较差,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因可以让学生彻底摆脱学习,放松身心,所以对学生有着极大诱惑,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拉回到书本中,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三、阅读方法不当,学生无能力阅读

表现在阅读随意,无计划,不会做圈点批注、写读后感,学生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制定阅读计划,教给他们阅读方法。

四、家庭无阅读氛围,学生无条件阅读

农村学生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在家或无合适书目读,或没有安静的环境读书,或没人指导……所以,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条件,也是引导孩子认真阅读的关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号召教师减轻课业负担。让家长及教师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尽量为学生开辟阅读时间。

(2)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阅读书目。除四大文学名著外,《寄小读者》、《爱的教育》、《中外艺术家的故事》、《昆虫记》、《海底万里》、《鲁滨孙漂流记》等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也应是高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

(3)解决书源问题。动员学生至少拿出自己的两本藏书,同时动员家长出资,为学生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在班上设立“班级图书角”,每周五还书借书。

(4)利用课外时间,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个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相应读书计划,要保证读书时间及质量。

(5)指导阅读方法:

①精读法:对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②粗读法:对只需掌握故事情节的文章,则只需粗读。③选读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读时只找最关键的语句,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④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在积累本上,可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剪贴报刊、杂志,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引导他们读思结合,多读多写,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提高家长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及时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购买高品质的书,创设读书氛围,甚至陪他们一起读,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促使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7)定期检查学生阅读的执行情况。如: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有何体会?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

第2篇

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在课外阅读上往往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教师光强调要课外阅读,而没有指导。二是虽有一定的指导,但很粗浅,不系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通往课外阅读的大门呢?

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作为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广阔天地,打开学生视野,引领孩子“登高望远”,让他们在书中尽情遨游,在阅读中捕捉智慧的火花,丰富心灵,从而打下沉稳、厚重的文学和人文素养基础。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仰慕机智、勇敢等。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好兵帅克》《草房子》《海底两万里》《 吹牛大王历险记》《魔法学校》等畅销全国的读物。其次,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各种不同领域的读物。另外,经典名著则可以诱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善良温柔的一面。

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制订明确的目标。课外阅读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当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适当提高或降低目标的层次。同是高年级段的孩子,素养高的可以让他们选择内容稍深的名篇巨著普及本进行探究性阅读,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而素养较差的则应重点选择通俗易懂的儿童读物进行阅读,增加积累,得到体验。这样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达到各自目标,得到成功的体验,满怀信心地去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 整体感悟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总会遇到阻碍,当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如果能猜出意思、不妨碍对文章的理解的可以跳过去;遇到不懂的段落和句子也可以先跳过去,不去仔细研究;如果可以做到基本读懂的,尽可能不放慢速度读或回读。可以建议在读完整本书后抽空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孩子们会发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不懂的内容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读懂。也就是让学生依自己的阅读水平阅读,不拔高要求。这样,就能防止因为要查字典或拘泥于句段而耽误读书的效果,让学生能真正从读书中得到乐趣,始终能在整体中感悟。

2. 勤做笔记

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时“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每天看一点书、做一点摘抄。数量不在多、内容不限,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历史、地理、新闻、文学等都行,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第3篇

关键词:图书资源;人文素养;阅读

布鲁姆曾在他的书中说过:“如果人们要保留任何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意见的能力,那么我们继续为自己而阅读就变得很重要。”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最终会成为他人的启迪。但就我目前所教的两个班的现状来看,近90%的学生来自农村,家中基本没有可供初中学生阅读的名著,这些农村学生的日常阅读量特别少,有些根本不具阅读意识,更别说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而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就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填补阅读空缺。

近几年,“减负提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理应有更多属于自我支配的时间,但实际情况呢?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特别是一些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特安排晚自习让老师讲课。即使没有晚自习,大多家长忙着赚钱养家,很少顾及子女的教育,更谈不上为孩子营造较好的阅读氛围。

一、引领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时期,阅读名著对其成长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1.从人文关怀角度

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阅读是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而经典图书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它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最经得起揣摩和消化,是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是世界文化的精髓,对中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构建,习惯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的继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阅读中多少会受到经典图书中睿智语言与典型人物的潜移默化、陶冶滋养。

2.从语文学习角度

我们的阅读课不能以考试成绩为目的而死抱着课文教学或是围绕阅读技巧讲练,很明显,这一目的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亵渎,是极为狭隘且带有极强的功利滞后性,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许多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就因此被掐灭。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阅读图书的热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推荐阅读

古今中外,书册繁复无穷,浩如烟海。我们读什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初一开学不久,我向学生推荐巴西作家保罗・柯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美国,他是唯一“二十年畅销外国作家”;在德国,他的作品销量与《圣经》比肩;在英国,唯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单本销量超过《哈利・波特》;在丹麦,他是唯一的“第二个安徒生”;在韩国,他是唯一“新作品必登上畅销榜首”的拉美作家……。这是一个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故事,“当你一心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这样一介绍,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一个月内,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已读过这本书。2010年年末,著名作家史铁生去世,我给学生上了节《秋天的怀念》,同时向他们推荐了《我与地坛》。史铁生有着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读其作品,我们会被那些来自心灵深处的苍凉文字所感动,这文字并不是表现为悲壮与慷慨陈词,而是以极平静甚至很低调的心态写出的一些极平实的文字,平实中蕴真情,平实中含哲理,平实中见悲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知识竞赛

为了力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认真阅读这一队伍里,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组织两次课外读物鉴赏茶话会或是知识竞赛:可以是朗诵赛,每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朗诵在日常阅读中曾引起你共鸣的诗句;可以是故事会,每位同学向全班同学述演在日常阅读中所遇到的奇人怪事、历史故事;可以是“四大名著知识知多少”的竞赛等。

3.将文字影音化为视听体验

不定期地向学生们提供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音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简・爱》《夏洛的网》《巴黎圣母院》等等,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文学作品作为纸质文化的特质,加深他们的阅读体悟。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三、充分利用各种图书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扩充学生知识面的重要场所,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我校共有藏书约60000册,平均每生达30多册。全校各班每周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由每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借阅,隔周去图书馆调换,这样确保了学生阅读面的广度。学校有学生阅览室约100平方米,这里的书开架阅览,更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而每周确保一节课的进阅览室的时间,更是让学生在泛读中渐渐明确自己所喜欢的书籍类型。

2.建立班级图书库

考虑到农村学生缺少买书的热忱,家长也很少主动给孩子买课外书,每个学期班级里都会利用班会费买20本左右的书,尽量达到一桌一本,这些书同学们可以自由调换着阅读。三年下来,学生也人均有三本书。而我推荐的书大都来自班级图书库,保证了学生想看都能看到。在给班级购书中,也尽量协调好经典书籍与学生个人喜好间的关系。

四、引领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平时尽量少布置一些机械性抄写作业,对教辅书上的题目我会依据其优劣进行选做。每日利用晚饭后到晚读前近半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名著阅读。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非常自觉地趁这段时间肆意遨游在书海中。有时看到学生阅读的专注神情,常会不忍心打断他们和作者思想火花上的碰撞,就把阅读时间顺延至晚读课,让他们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寻找到紧张学业外的宁静与安详。而学校安排的一周一节名著阅读课,也不会轻易去占用。于是,一个学期下来,经过调查,学生至少完整地阅读了五本课外读物。

2.有选择地阅读

每个人的阅读状态是与自己经历的生活及拥有的相关经验存在密切联系的,它具有选择性、思考性和流动性,教师不能随意指定,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阅读书册。有的学生偏于对未知世界的幻想,老师可以提供想象瑰丽的科幻读物的书单,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爱科学》等;有的学生多愁善感,情感细腻熨帖,老师可以提供闪耀着温情体悟的诗词散文篇章;有的学生生性大咧粗犷,老师可以提供题材大开大合、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有的学生性格内敛心思缜密,老师可以提供那些蕴藉丰富的人生启迪的名人传记……

五、学会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1.积累是情感产生谐振的前提

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积累是多么重要。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做摘抄,如在阅读过程中把优美的词句、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上点评或心得;我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还要求学生尽量有选择地对所摘抄的句段强化记忆,同时,也要渐渐把这些语感挪为己用,展现在平日的随笔里。当然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统一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积累方法,而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积累方法或几种积累方法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收获。

2.阅读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在阅读推荐中我首要推荐的是那些经典的课外读物。经典的价值,当然远远超越那些简单的教条。经典,往往是一种复杂、立体的事物,它能经得起多方位解析,能包容多角度批评,能不断引发人们产生新的、远非标准的,但都言之成理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便在这样的经典中愈积愈厚。钱理群教授说:“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地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被众多人认为是物欲横流、道德感缺失的时代里,重视和加强阅读无疑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