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时间:2023-06-02 09:19:55

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第1篇

一、试卷及学生答题分析:

本次的一年级数学试卷共有 9 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综观整体,这次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

二检测结果分析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查缺补漏,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大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要求,全面、系统的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进行考查。

一 试卷内容分析

1、形式:这套试卷与往年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没有明显变化。

2、难度:试题整体来说难度中等偏下,命题综合性不太强,但是题目题量虽然不太多,但是题目有一定的阶梯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挑战性。

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套试卷考查的知识,各个单元都有所涉及,试题比较侧重学生对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

4、试卷特点:这张试卷注重人文性,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人文性体现在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每道题都要求很细致,避免非知识非智慧非数学错误的产生,还体现在试卷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

与生活的联系在这张卷子上体现的更加充分自然。比如第五大题,都是根据图形解决问题,所选择的题目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 试卷结果分析

现将试卷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 是计算题,学生基本没有问题,只有几个学生因为粗心而在连加连减的出错。

第二题 是填空题,这里又细分为9道小题,问题主要是在第四小题中的,关于减数和被减数、加数、和的概念的考察,因为这类题目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比较陌生,造成了学生对概念也会比较陌生,所以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还有就是图形的分类,这题错的原因有几个,有些是学生对于圆柱长长的立着是认识的,但是若换一下,让圆柱倒一下就分不出来了,空间观念还不够强烈。再来就第九小题,题目出了整时和半时,还有就是分针不是指着12和6时,能不能识别大概时间。但是还是有些学生出现了把整时和半时搞晕了,而出错;有些是格式写错了,语文上的格式和数学上的格式表达错了。

第三题 分类。第一小题把图形和分类混在一起,学生没有具体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所以第一题他是按照直观上的圆圆的和尖尖的来分。

第四题 一图四式。学生对看图能力都掌握得很好,正确率高。

第五题 用数学。有4道题目,做得比较好,学生在计算方面掌握的比较好。正确率很高。

总之,从这张试卷看,我两个班级的学生大都掌握了课本提出的要求。在学生的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思考

三、 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使得后进生能吃到知识,好学生能吃饱知识,教师在重视基本算理和概念的教学的同时,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的练习。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二)

一、主要成绩

1、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有15%的学生得了满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2、第一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

3、第二题填空题中的第一小题,看图填数题是看着计算器的图来填数,题目明了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数学生都正确。第六小题是考查学生用凑十法来算题,由于平时对学生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学生完成得较好。

4、第八题看图列式是由两道加法题组成的,学生做这样的题比较容易,正确率较高,大多数学生比较细心,答卷的时间也比较充足。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马虎现象严重,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2、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是先计算再比较数的大小,题目的难度大了一点儿,出现的错误就多了一些。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能力较差。

3、第三大题是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由于给出的图较小,印刷又不清晰,学生看不太清,圈错的特别多。

4、第四大题是看图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圆柱,有几个球。学生数错长方体的特别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数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5、第九题解决问题中的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由于印刷不清楚,学生看不清楚是几只蚂蚁、几个人,数数数错了,列式也就错了。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钻研教材,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自己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三)

本次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以数学一年级教材为基准命制。具体命制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检查小学一年级学生应有的简单、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一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避免繁难偏旧试题出现。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试卷综合分析

这套一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本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 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分这样几部分:

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及计算、认识人民币、位置和图形的拼组、认识钟面、统计知识等。

2、 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给图形找规律接着画下去,换钱、排队照相等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画统计图等。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

二、学生考试情况

本班34 名学生,现结合本班考试情况,对试卷各题得分情况做具体分析:

1、填空题

填空题第10 题,左边的图形是由右边的哪两个图形组成的?在你所选的图形上画“√”。此题中的第三个错误率较高,学生对图形的形状判断不够准确。

2、判断题

3、口算题

4、数一数,填一填

此大题共10 分,得分率为88% ,主要考查了统计方面的知识及学生的动手能力。错误主要出现在数水果时出错,这也是统计方法出现了问题所致。以及水果的总数计算错误。

第2篇

这张卷子共有七道大题,基本上覆盖了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点,把学生平时最容易出错的题都体现了出来。题量偏大,题目偏难。其中很多知识点重复考核,加大了题量。例如:填空的1、2、3、5;判断的2、3;选择的5小题都是考察学生对数的组成意义以及数位的掌握情况,反复出现没有必要,略显累赘,给人拥挤繁琐的感觉。另外题的形式也不够形象鲜明,不太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选择题,让选序号。太枯燥,应该以涂色或打对勾、画圆圈等形式出现较好些。解决问题也全部以文字形式出现,很单调,不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另外题目偏难,解决问题五道题就有三道思维难度大的题。但总体上可以说,这份卷子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老师教的情况。

二.分析学生

从学生的试卷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失分率在百分之十左右,应该来说,学生对这半学期所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但从卷面上也能看出不少问题,主要有:

1、对计算的马虎

学生对口算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们一直在对学生的口算上进行训练,但仍有一些孩子的口算不过关,主要表现在计算马虎,有的是错将加法当减法做或减法当加法做,说明平时在对学生写作业的认真,仔细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还非常需要加强。

2、对解决问题中逆向思考的问题不会解决

由于在上学期我们在刚开始教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时候总是在引导孩子将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拿走了,去掉了等都是用减法计算,所以孩子在解决逆向思考的问题的时候总还是习惯性的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例如解决问题中的第4题,(露露给8个同学发卡片,每人1张。发完后手里还剩7张。露露一共拿了多少张卡片?)少数学生写成:15-8=7,这个观念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的更正,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改变。

3、审题不认真不仔细

例如:解决问题的5小题,有三个条件,两个问题,需要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可是部分学生不认真读题或不认真听老师读题,张冠李戴造成错误失分。另外也是由于学生认字少,所有审题困难造成的。

4、卷面不够整洁。

本次考试卷面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书写质量不够好,教师要在平时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三、考试情况逐题分析:

(一)、直接写出得数

学生基本没问题。只有个别学生粗心或智力差引起错误。

(二)、请你填一填

1、2、3、5小题:都是考察数的组成与意义。

错因:极个别学生对两位数的意义及数位没有掌握好导致失分

4小题:个别学生对整十数的相邻数没有掌握了。

6小题:15比( )多1,6比( )少8。

错因:题目偏难,逆向思维,部分学生思维达不到。

7小题:在55和95之间,个位是5的数有( )( )( )

错因:学生没有注意范围,或是没注意写成十位是5的数。

8、9、10、11小题,学生基本没问题。

12小题中的 13角1元3角,

错因:个别学生不会比较,对名数间的改写没掌握。

14小题:2元可以换( )张1角;( )张2角;( )张5角

错因:由于学生没学乘法口诀,所有解决此类问题难度较大,失分较多。

(三)判断对错。

2小题、55这个数,个位上的5和十位上的5表示的意义相同。 ( )。

错因:叙述的较枯燥、学生思维不能举一反三,理解能力差。

4、5小题:错因,学生对少一些、大得多的概念没有掌握好。

(四)、轻松选择。

错因:题目要求选序号,学生没学过英文。所有本题要求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换一种形式会好些。

(五)、下面的图是从上面哪个图形上剪下的,连一连。

学生基本全对。

(六)、说出各种图形所在的位置。

错因:少数学生对行与列的概念不清楚。

(七)、解决问题

错因:1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够举一反三

2是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认真思考。

3是题目的呈现形式太抽象,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4是题目较难理解,文字叙述绕口。

四、由考试结果诊断教学:

单从分数来看,学生成绩一般,但从题量与题的难易程度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是很好的,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还有待提高。

从学生考试的卷面看:教师较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基本有效,适合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基本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但从学生的答卷中也反映了一定的问题,就是学生考试的能力及做题的方法没有完全掌握以及数字的书写还不是很规范的。

五、努力方向与改进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实施开放教学,淡化模式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3、注重分层教学,促进整体优化,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3篇

我班共有46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4277分,平均分93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6.1%。

二、试题分析:

一年级数学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尽管平时教学中讲、练比较全面,但通过这次检测仍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会读题或读不懂题意,理解题意能力方面差,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失分原因最多的一项的,这些现象应该提醒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例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教学思想。

2、由于粗心造成的丢分。像加看成减,丢、漏题等。本来学生会做,但由于粗心而丢分,比如今后计算题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第一,抄一个数、一个符号就要养成回头看一眼的习惯,这样为后面结果的正确提供了保障,第二,要求学生每计算一步要进行简单的验算。第三,做完后要看一下最终的结果是否写在了符号的后面。这样的要求在习惯形成的开始比较费时间,但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三、典型错题分析:

1、第一题:看图写数,无人丢分。

2、第二题:比一比。(1)比高矮,无人丢分。(2)比轻重。多部分学生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间接地比较不理解或粗心造成错误。从卷面上看学生看图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

3、第三题:填空题。共5小题。其中第(1)看图比多少(2)填> < = 号(3)填写序数(5)考核数的组成和分解。只有个别学生丢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时不够灵活,学生没有有效地学习方法,或因为粗心,导致个别学生丢分。第(4)小题,看图填空,考核基数、序数和方位,此题丢分较多。有凤英等5位学生掌握知识不好;学逸、陈蕾两位学生不会读题;紫仪等8位学生不注意辨别方位(前后、左右);两位学生漏题不做;14位学生弄错三只和第三只(这是我上课时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但因考试前一天刚自行测试了同图形的题,并进行了讲评,导致这十几位学生因粗心而丢分。

4、第四题:统计图形个数。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能够准确认出图形,填出数字,并进行合计。但也有不少同学出现了错误,其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图形的认识不清或是粗心丢漏,而数错个数。

5、第五题:分类。丢分的学生不少。原因同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透或根本不理解。

6、第六题:计算。个别学生因粗心丢分(算错或漏题)。

7、第七题:看图列式计算。这道题考查出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的能力。4位学生错了一道题,出现错误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图意,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从而导致错误。还有两位学生计算的结果出错。在课堂上,缺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今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得还不够。

2、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以辅导。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有待于提高。

4、对学的知识缺乏广度的关注,同时忽略质量,导致有的同学,学一道忘一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多。

五、自我反思与改进措施:

1、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备好课,,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双基。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书写规范、勤于思考、乐学善问等等。

5、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答案”和“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

一、试题情况分析

数学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广,接近生活,尤其是个别试题特别灵活,可多种方法操作,适合中上等生。偏难。

二、错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4,这个数可能是、。”这道题错的特别多。大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不知从何入手。

(2)“把58、79、12、33、95、80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多,括号小,同学们答的乱。

(3)“正方形的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同学们看图形能分辨两种图形,但是叙述图形特点不准确。对于这类题不理解,不知怎样表达。

(4)“3张1元,2张5角,5张1角组成。”这道题数字多,学生思考不能周全,大部分学生心里糊涂,不知是多少钱了。

第二题,写出钟面表示的时刻。也有很多学生错。有的是学生答题不认真,有的是学生没有答题方法。

第三题,计算。加减混合错的多。大部分学生是马虎,个别学生是基础差,根本就不会算。

第四天,填符号“25角2元6分”由于“分”这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孩子接触少,有的甚至没有“分”这个概念,不知“分”到底有多大,所以不会比较。“34=81”思维不灵活的学生符号填错。

第五题解决问题,条件,问题对于一年级下等孩子来说给的太多,孩子们的思维还达不到这个清晰度,有的计算出现错误。还有就是提出问题,许多孩子提出问题的语言不准确,没有标点符号。平时训练不到位。

第六题,统计的第5小题错的多,有的学生没读通题,只提问,不解答。

第七题,画一画的第2小题,画四种不同的图形,属于数学问题,对于中下等生来说偏难,不会全面思维。

三、改进措施

(1)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给生活服务。

(3)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能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运用知识。

(4)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说完整话,书写工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452人。各班平均成绩都达到94分左右,及格率99.5%,优秀率:97.2%。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5篇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这张试卷注重人文性,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人文性体现在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每道题都要求很细致,避免非知识非智慧非数学错误的产生,还体现在试卷的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以亲切感。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应考人数为40人,实考人数40人。100-95分36人,4人在95-90分之间。平均成绩达到97分,及格率100%,*优秀率100%,四名学生成绩不太理想。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题,填一填。共有7个小题,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数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找规律画画几个知识点,第3题和第6小题上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读题和审题能力不强,特别是第6小题,学生由于对“对方”不理解,就出现错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题和审题这方面的能力训练。第二题,分一分,考查学生对分类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于个别学生看题不仔细,四个学生答题不全,其他学生都对。

第三题,比一比,包括两个小题。考查学生对长短、高矮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学生都对,个别学生由于看题不认真,出现错误。

第四题,连线题。考查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个别学生把8时半看成了7时半出错,其他学生都对。

第六题,用数学解决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看图列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图意列式计算。由于题目简单,前四小题学生全*对。最后一小题,要求学生提问题,部分学生写成了答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明白数量关系,弄清答句和问句的区别,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打

好扎实的基础。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训练,并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三、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1)01―0084-03

药理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所涉及的药物是治疗各类疾病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考查学生对该学科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试题和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对我校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和2007级护理学本科的药理学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以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教学改革及命题与题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分析对象为本院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539人和2007级护理学本科学生92人,均采用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第7版教材,医学本科由2名剐教授授课,护理学本科由2名副教授授课。两个年级在同一学期按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学内容和相同学时授课。考试由教研室制定命题大纲,试题由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从题库中组卷,两个年级在同一时间用同一试题考试。本次试卷总题数为70道,其中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60道,分值60分;主观题(名词解释、问答题)10道,分值40分;全卷满分100分。阅卷:客观题由考试中心用阅卷机阅卷,教研室组织主观题的阅卷,为减少主观性阅卷的差异,主观题按统一制定的每题得分点,采用流水作业,每位教师只负责一题的评分,阅卷后经复核统一登分。并将每份试卷的每道试题得分输入计算机,送考试中心经试题质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每个年级试卷的学生成绩分布、均数、标准差;试卷中最佳试题、较好试题、一般试题和差题的百分比。评价试题的质量。还进行年级与年级之间平均分的组间比较,年级自身之间直观记忆型问答题与归纳综合型问答题的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分析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 结果

2.1 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成绩分布与试卷质量分析见表1、表2。学生平均成绩为66.73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22分,标准差为10.76,峰值集中在60~80分(占70.87%),密度估计图呈正态分布,试卷平均难度0.67,表明试卷对该年级学生难度适中,60分以上(及格)的学生为436人(占80.89%),其余分数段较分散。成绩说明学生间个体差异稍偏大。

从试题质量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试卷中质量最佳的试题有41道(占59%),质量较好的有5道(占7%),质量一般的有20道(占29%),这3者为合格试题共66道(占95%),其中较好以上试题占66%,只有4道试题(占5%)因为难度偏大(P

2.2 护理本科学生的成绩分布与试卷质量分析见表3、表4,学生平均成绩为56.71分,最高分82分,最低分30分,标准差为10.45,峰值集中在45~65分(占68.48%),密度估计图基本呈正态分布,试卷平均难度0.57,表明试卷对该年级学生难度大,60分以上(及格)的学生为40人(占43.48%),其余分数段较分散。

从试题质量分析表中可以看出,试卷中质量最佳的试题有32道(占46%),质量较好的有3道(占4%),质量一般的有25道(占36%),这3者为合格试题共60道(占86%),其中较好以上试题占50%,有10道试题(占14%)因为难度偏大(P

2.3 两个年级考试成绩平均分与主观题知识运用能力的统计分析见表5,结果表明护理本科学生平均分、选择题得分和问答题得分均明显低于医学本科(P

3 讨论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理学的特点是药物种类繁多,临床治疗各类疾病的新药不断涌现,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相关学科的扎实理论功底,而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有高度的教学责任心。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如生理、病理生理、生化、微生物和免疫学等,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药理学命题必须坚持“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既考深入理解又考综合应用”的原则,设计命题大纲。本次试卷有4类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客观题覆盖面宽,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准确程度;主观题既考核学生理解、记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考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从本次试卷分析可以看出,临床医学本科平均成绩偏低(66.73分),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在60~80分(占70.87%)之间,成绩呈正态分布,标准差稍偏大(10.76),不及格率适中(19.1%),说明试题对该年级是适用的。而护理本科平均成绩明显偏低(56.71分),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在45~65分(占68.48%)之间,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但有明显左移现象,标准差稍偏大(10.45),不及格率明显增多(56.52%),说明试题对该年级学生考试的难度大,不适合该年级考试。

试卷分析可看出不同年级之间、不同教师授课,学生考试成绩存在明显差异,护理本科成绩比临床医学本科差(P

第7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同形词习得 调查分析

一、调查前提

采用选择题及部分主观题的问卷调查,让留学生在给定备选答案中做出选择,目的在于考察留学生能否区分同形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由于问卷调查范围有限,笔者无法选取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云南师范大学留学生的数量,对母语为不同表达形式的留学生进行调查。最终确定泰国、日本、韩国、德国、越南、美国的留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调查对象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能够认识汉字,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测试问卷的对象限定在准中、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留学生的问卷反馈,笔者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e-mail邮寄问卷、课堂发放问卷、留学生逐个当面填写问卷等方式。共收到留学生问卷46份。

二、调查对象分类

1.被试对象相关情况分析: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其中泰国21名,缅甸15名,越南和日本各3名,德国、美国、韩国、老挝各1名。

2.被试者学习汉语的年限:由于有的被试者并未参加过HSK考试,因此为了研究更为科学,从被试者学习汉语的年限上加以分析,其中学习汉语一年的6名、两年4名、三年7名、四年3名、五年4名、六年7名、七年1名、八年5名、十年7名、十二年4名。

3.被试者HSK等级:由于同形词的数量多集中在中高级阶段,因此被试者主要选择通过HSK五级或HSK六级的学生,其中7名被试者没有考过HSK。他们中通过二级的1名、三级的3名、四级的3名、五级的10名,而通过六级的有22名。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得出留学生的总分描述性数据为:有效人数为46人,在46名总分人数中,最小值为9分,最大值为53分,平均数37.67分,标准差为11.622。问卷一共有20道客观题,每空设为3分,总分为60分。基于46名被试者总分描述性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测试总分中最高分为53分,最低分为9分,说明被试的成绩参差不齐。在46个同形词问卷总题数中正确率在80%以上的有5个词:转机、人家、大意、大爷、重读;80%以下有8个词:自然、同行、生气、合拍、恰恰、下水、安心、地道,而其中有3个词的正确率低于60%,没有达到习得标准。可见,对于被试者来说,对汉语同形词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

下面我们对其中两个出错率较高的典型题做分析:

1.“自然”这个考察对象出现在问卷的第(10)道题中,这道题是日本大阪大学语言文化研究科古川裕教授于2011年6月7日至10日在云南师范大学所做的一场学术讲座中列举的一道日本高考试题,自然属于异音同形词,这组同形词的辨别在于声调有无,轻声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这道题的设计遵循了这一原则。

此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有16个同学没有选对,选错的被试者汉语并不是同一个等级水平,HSK3级、HSK5级、HSK6级均有人选错。说明这道题出得还是不错的,各个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作用。选项1里也有一个自然,这里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这组同形词的各自涵义及词性,如果没有结合句子上下文语境,又对“自然”这个词不太了解的话,则自然会选这个选项。选项2,没有直接提到“自然”,主要考查学生对B说的整句话的理解,而不仅限于对“自然”这个词的理解。选这道题的有八名同学,他们也许只注意到“自然”这个词,并没有把B说的整句话联系起来看,这句话的“自然”是副词,强调理所当然的意思。单看后半句话,选第二项是对的。但是前半句用了……的话,这就表示一种假设,现在并不知道。这个用法在汉语口语速成的入门篇就已经学到了。

2.“地道”这个词设置在问卷的第12题,这道题主要测试的是被试者能不能正确地从声调上区别词义。这道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B,测试结果表明,正确答案和错误选项的被选择几率依然几乎持平,说明学生学习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对它的声调引起足够重视,有可能学习的时候,老师没有讲清楚,也有可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偏误。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调查问卷的描述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满分为60分的调查问卷中,50分以上的有8份,40分以上的有16份,20~30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数有16名,还有6名学生是10分以下的。由此可以看出留学生在解和使用常用同形词理方面,总体情况不是很乐观。

第8篇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质量;难度;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01-02

考试是一种了解、检查和鉴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应对考试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以期找到存在的问题,为教学与考试的改进提供依据。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有利于教师评定教学质量和比较各种教学方法。通过试卷分析,根据学生的成绩情况,可以提高命题的质量,为建立科学规范的试题库做好铺垫。本文对西安医学院2006级和2007级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问题,提高命题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增进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分别选取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两次期末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共107份,其中2006级学生试卷56份,2007级学生试卷51份。

2.命题。试卷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根据规范化试卷要求,随机从教务处计算机题库中抽取。2006级和2007级两次考试题型、数量、所占分值比例均一致。

3.评卷方法和数据处理。考试结束后立即密封试卷,根据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安排固定人员进行统一阅卷,流水作业方式,每题专人评阅,以减少主观性阅卷的差异。利用Excel对所有学生的成绩建立数据库,按分数段计数,绘制条图并制定出考试成绩频数表。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对全卷及各大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进行计算比较,用难度和区分度对试题进行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的评判。

二、结果

1.成绩总体情况。两个年级试卷满分均为100分,成绩总体分布见表1。

2.试卷分析。主要考察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以此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难度P指全部应试者中答对该题的人数,也可以说是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P值大小与试题的难易程度呈反相关,即P值越大,试题难度越小;P值越小,试题难度越大。难度P=X/Xmax,X为该题平均分,Xmax该题为满分。P

三、讨论

1.试卷的题型分布。2006级和2007级两级学生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考试题型一致,共有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6种题型。从表1可见,试卷的题型分布比较合理:有覆盖面较宽的客观试题,如选择、判断和填空,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准确度,占到60%;主观题虽然量少,分值也占到了40%,主要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及分析应用的能力;简答题、论述题分值分配合理,减少了考试中偶然性对成绩的影响。

2.考试的成绩分布。通过对学生成绩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考试评分的总情况和问题。2006级和2007级学生《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考试的平均分分别为62.866和69.604,比较接近P

3.试卷分析。合理的难度分配是一套高质量试题的重要方面,全套平均难度应控制在0.5附近,一般试卷全套难度应控制在0.5附近,难、中、易比例为4%、37%、59%。2006级试卷难度为0.648,难、中、易比例为10.50%、52.00%、37.50%,虽然试卷整体难度不大,但是难题和中等题比例较大,容易题比例较小,因此整体及格率较低。通过调整后,2007级试卷难度为0.698,难、中、易比例为7.50%、36.50%、56.00%,接近标准规范,因此2007级的及格率由2006级的66.07%上升到92.16%。区分度反映试题对不同水平被测试学生进行区分的特征,是区分学习者对试题回答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认为,D>0.4的试题区分度为“优”;0.3≤D≤0.4的试题区分度为“良”;0.2≤D≤0.3的试题区分度为“可”;D

4.建立科学规范的题库。考试是被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证明的一种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我校2006级、2007级临床检验本科专业学生《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期末试卷的分析,发现在考试和命题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校是新建本科院校,目前临床检验本科专业只有这两届学生上过此课程,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题库,是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随时动态的将优良试题选入题库,通过分析试题质量将劣质试题淘汰,使试题库不断完善,需要时只需从试题库中随时抽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通过试卷分析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使考试更多的转向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试卷的命题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题库。

参考文献:

[1]许志强,周华东,李静,等.试卷分析系统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0):1311-1312.

[2]李凤贤,李利华.计算机试卷分析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8(8):90-92.

[3]陈国敏,肖新莉,王唯析.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判[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11-313.

[4]张凤,张巧俊.神经病学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29-331.

第9篇

【关键词】Excel描述统计工具 Excel直方图工具 成绩分布 试卷科学性

一、引言

英语考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考试有三大功能,即信息反馈、成绩评定和人才选拔功能。反馈功能是指英语考试能为师生双方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绩评定功能是指考试常被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功能。人才选拔功能是指利用考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1] 正是因为英语考试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分析班级学生英语考试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考试为浙江省杭州市2013-2014学年区统期末考试。作为区统考卷,它具有一定代表性,其数据具有真实性以说服力。本文拟以A班学生的测试成绩为例,通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图表工具对该班学生成绩进行数据处理,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试题科学性等,从而为英语试卷的命题以及英语教学提供建议和对策。

二、数据与分析

利用EXCEL中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中的“汇总统计”,可比较A班学生之间的英语成绩:

平均数(108.6868)和中位数(113)并不接近,峰度(3.4713)和偏度(-1.9243)也不接近0, 学生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但峰度和偏度都不是0,因此,可以判定该次测试学生成绩并不呈正态分布。利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工具“直方图”,可以得到以下直方图:

由图1可以直观看出A班成绩并非正态分布。一方面和人数相关,该班53人,样本容量不够大。另一方面,该卷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多。呈现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但这也是初中升高中考试的难度趋势。

三、结论

学生的成绩是学生与试卷相互作用的结果,把它用数值来表达,就是学生的分数。如果孤立地看待每个分数,是没有意义的。[2] 因此,要从整体上分析学生考试分数,利用Excel描述统计和直方图对分数分布有个直观的呈现。由上述两部分数据,学生分数情况和试卷的科学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学生分数情况

利用EXCEL中“数据分析”工具下的“直方图”可以看出A班英语成绩并非标准的正态分布。一方面与班级人数有关,一方面与试题难度有关。由此可得出教学启示:要狠抓学生的基础,刺激优秀学生,稳住暂时落后的学生。

(二)试卷的科学性

该试卷覆盖了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要求掌握的93%的语法知识点,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试卷的科学性可通过难度、区分度[3]等进行衡量的。从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来看,本次测试试题较为容易,即难度较低。试题中难度偏低的题目较多,难度梯度偏小。因此,这种类型的试题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将水平低的学生区分开来,但很难将中等程度的学生与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分开来。

四、建议与对策

1. 对试卷命题的建议

从命题的角度看,本次测试试题总体难度较低,学生成绩普遍较高。因此,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区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

2. 对该班级学生的教学建议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该班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考虑在保持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舒运祥. 外语测试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7-8.

第10篇

[关键词]考试结果分析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考试是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手段,课程考试的结果蕴含着大量有用信息。因此,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试卷分析,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是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规范试卷分析工作,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也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认清试卷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明确试卷分析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张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加强试卷分析、完善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控制,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试卷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考试目前仍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对教与学有着巨大的指挥作用。在日常教学的考试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评分,而忽略了正确地分析解释考试分数及卷面得失状况,以致丢失大量有益于改进教学、有利于改进考试的信息,造成考试的功效大打折扣,对教学的反馈控制出现断裂,可谓功亏一篑。学校的管理部门如果忽视了对试卷分析的要求与管理,则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职能缺失。

考试应当在某种意义上评价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判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客观地向教与学双方提供反馈信息。

对于教师,考试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测量和评价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改进和调节今后的“教”。

对于学生,考试是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尺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指标。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考试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成为既是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应该强调的是,考试的上述功能必须以测量的客观性、正确性为前提。要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考试的客观正确性,必须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中挖掘整理有用信息,用于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通过试卷分析对教师的“教”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反思整个教学的得失,教学目标实现的状况,教学设计的成功与缺陷,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等等。通过试卷分析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从考试结果明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检验命题和考试本身的质量,采用的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是否合适,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是否足够高,试卷命题的结构、份量、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从中可以得出今后改进考试和试卷命题质量的观点和建议。

试卷分析不是可有可无,不是走形式,而是完整的考试环节的内在要求和必备内容。通过对试卷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一方面对该课程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试卷质量做出科学鉴定和总结,检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目的,命题是否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的要求相符合。学校相关部门也可通过试卷分析报告全面掌握学校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的现状。因此,试卷分析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试卷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1.课程考试基本情况说明

(1)考试类型

主要包括:考试、考查;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考试;考教分离;年级统考、全院统考、校际统考等。

(2)命题方式

主要包括:任课教师命题、他人命题、试题库出题等。

(3)阅卷形式

主要包括:本人阅卷,他人阅卷,多人阅卷,流水阅卷等。

2.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1)试题有无错误,将错误之处列举。

(2)试题的覆盖面分析。分析考试内容覆盖课程章节的比重与教学大纲或考核大纲的要求是否一致,是否合理。

(3)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质量好的试题应当难度适中并能较好地区分应试者知识能力的不同水平。

3.学生考试结果分析

(1)从各个分数段学生人数分布情况看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不符合,分析其原因。

(2)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失分较少的题目,分析其原因。

4.对该门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

由任课教师根据期末考试情况,总结教与学、考试命题和阅卷评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之处,重点提出。

(1)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2)教师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应加强哪些方面进行引导和指导。

(3)教师在今后命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三、试卷分析常用的定量指标

在试卷分析中,定量统计用到的指标有:每个考生的总分和标准分,试卷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标准差、全距、组数、组距、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优秀人数、及格率、不及格率、优秀率、信度指数、效度指数、试题的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系数等。现择其中几个解释如下。

1.标准差。设有一组共n个数据χ1,χ2,…,χn,x是它们的平均值。称

(1)

为这n个数据的标准差。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若用χ1,χ2,…,χn,分别表示一个班级全部n个学生在一门课程考试中的成绩,x表示他们的平均成绩,则由(1)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反映这个班级n个学生在此门课程考试中成绩的波动情况。标准差从一个侧面反映考试试卷的水平。

2.难度系数。难度分析是对试题及试卷难易程度的分析,对应的难度系数是衡量试题和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参数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难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说明试卷越难。

3.区分度系数。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对不同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系数=高分组平均分-低平均分试券总分,

其中高分组指将班级学生按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后,前27%的那一部分;低分组指后27%的那一部分。

在试卷分析中,定量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按照教育测量学的原理与要求,编制或采用现成的试卷分析软件,以便使试卷分析的定量统计分析工作变得快速、准确、便捷。

四、结束语

做好试卷分析,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提高考试命题质量,使考试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作用,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都应充分重视并认真做好。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2]B•S•布卢姆.教育评价.

第11篇

摘要: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层面,文章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在结合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等学科知识基础上,经历了编制开放式问卷、编制预试问卷、编制正式问卷等过程,最终形成了在信度和效度上均符合心理学要求的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卷。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卷

一、编制开放式问卷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A.F.Osbron)于1939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在小组中讨论普遍采用的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实施头脑风暴法应遵循五大原则:对观点不进行批评;鼓励狂热或夸大的观点;追求观点的数量而非质量;在他人观点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每个人和每个观点的价值相等。参加讨论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想法,不用担心自己的观点被批评,彼此面对面相互激励,相互诱发灵感,引起联想,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问题讨论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首先由主持人讲明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明确问题的内涵,便于讨论者理解;在明确上述五大原则后,鼓励每一位参与讨论的人积极地、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的现象和原因,并开动脑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有记录者记录每个人提出的观点;在讨论激烈时,可能会出现违背五大原则的现象,此时主持人应立即加以制止;讨论结束后,对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补充和完善。

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80名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出诸多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编制《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开放式)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上课时,除了与课程有关的行为外,您还有过哪些其它行为?”二是:“您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上述与课程无关的行为?”对黑龙江大学的200名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测试分别选在两位教师开设的全校选修课上,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专业覆盖艺术、电编、法律、哲学、化学、汉语言文学、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对外汉语、市场营销、国贸、教育学、工商管理、英语、生物技术、服装设计、会计、统计、信息管理、应用物理、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应用心理学、食品科学、计算机科技、俄语、哲学、新闻学、政治学、通信工程、水利、环境科学、经济学等34个专业,具体筛选情况如表1和表2:

表1 开放式问卷学生性别分布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

Valid男5641.241.241.2

女8058.858.8100.0

Total136100.0100.0

表2 开放式问卷年级分布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

Valid大一1813.213.213.2

大二6749.349.362.5

大三3626.526.589.0

大四1511.011.0100.0

Total136100.0100.0

二、编制预试问卷

根据通过“头脑风暴”方法获得的信息、开放式问卷统计的结果以及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的问卷编制,形成《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预试问卷)。其中,问卷一包括19个题项,问卷二包括73个题项,共由92个题项组成。

初测:在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进行初测,发放问卷272份,回收272份,筛选出不符合要求的72份,最后统计数据200份,具体被试构成如表3:

表3 预试问卷频数分布

大一大二大三总数

性别男30173986

女254841114

总数556580200

项目分析:初测后进行了项目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求出问卷个别题项的决断值——CR值,CR值又称临界比,临界比是根据测验总分区分出高分组与低分组,再求高、低二组在每个题项的平均差异显著性,其主要操作步骤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量表题项的反向计分:有些量表的题项中常会包含一些反向题,反向题计分刚好与正向题相反,如果未将反向题重新编码,则分数累加会不正确。

第二,求出量表的总分:就是将每个受试者对量表中所有填答的题项的得分累加,以求出各受试者在量表上的总分多少。

第三,量表总分高低排列:根据受试者在量表的总得分加以排序,递增或递减均可,以求出高低分组的临界点。

第四,找出高低分组上下27%处的分数:依上述量表累加后各受试者的总得分排序结果,找出前(高分组)27%的受试者的得分,及后(低分组)27%的受试者的得分。

第五,依临界分数将量表得分分成二组:依高低分组受试者的临界点分数,将属于高分组的受试者新增一个变量,将其赋值为1,低分组新增一个变量,将其赋值为2。

第六,用t检验检验高低组在每个题项上的差异:求出高低二组受试者在各试题平均数上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的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法。

第七,将t检验结果未达到显著性的题项删除:最后根据平均数差异显著性,删除未达到显著性的题项。

对于问卷一和问卷二项目分析之后,得出问卷一19个题项均符合标准,问卷二需要删去四个题项,分别是:第27题、第44题、第59题和第60题。

探索性因素分析:本研究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并以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将《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预试问卷)各初选指标进行因素分析。

问卷一:在没有限定抽取共同因素下,共抽取3个因素。三个因素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3.802%,问卷一的建构效度为0.902。

问卷二

步骤一:项目分析删去:27题、44题、59题、60题

步骤二:首次因素分析删去:28题、12题、45题、37题、39题、43题

步骤三:再次因素分析删去:33题、36题、47题

步骤三:第三次因素分析删去:56题、58题、63题、62题、53题、54题、55题、20题、32题、18题、26题、46题、11题

步骤四:第四次因素分析删去:34题、68题

步骤五:第五次因素分析删去:71题、16题

步骤六:第六次因素分析删去:38题

在没有限定抽取共同因素下,共抽取七个因素,七个因素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0.551%。问卷二的建构效度为0.888。

信度分析:问卷一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13;问卷二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08。

三、编制正式问卷

根据预试问卷结果编制《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正式问卷)。同样,有两部分组成,问卷一:课堂行为状况问卷,包括19个题项;问卷二:课堂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包括42个题项,共61个题项。

正式测试:在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7所本科院校进行施测。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年级覆盖1—5个年级,专业覆盖文科和理、工、农、医。根据年级及专业的分布比例进行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68份,整理后留下有效问卷549份。其中包括:黑龙江大学54人、东北农业大学103人、哈尔滨医科大学85人、哈尔滨工程大学85人、哈尔滨师范大学76人、商业大学10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46人。具体筛选情况如表4:

四、数据分析

建构效度:统计学上,检验建构效度的最常用的方法即是因素分析,研究者如果以因素分析去检验测验工具的效度,并有效的抽取共同因素,此共同因素与理论结构的心理特质甚为接近,则可以说此测验工具或量表具有“建构效度”。因而研究者常会描述“将项目分析之后的题项,作因素分析,来求得量表的建构效度。”

问卷一的建构效度为:0.931,问卷二的建构效度为:0.934。

表4 正式问卷频数分布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

性别男31357.057.057.0

女23643.043.0100.0

来源城镇30154.854.854.8

农村24845.245.2100.0

年级大一18133.033.033.0

大二14526.426.459.4

大三15227.727.787.1

大四与大五7112.912.9100.0

专业文科18633.933.933.9

理科36366.166.1100.0

独生独生24444.444.444.4

非独生30555.655.6100.0

经济贫困15027.327.327.3

中等38069.269.296.5

富裕193.53.5100.0

成绩上274.94.94.9

中上7112.912.917.9

中23643.043.060.8

中下18433.533.594.4

下315.65.6100.0

任职是18533.733.733.7

否36466.366.3100.0

高考上376.76.76.7

中上6712.212.218.9

中22140.340.359.2

中下15628.428.487.6

下6812.412.4100.0

问卷一三个维度建构效度分别为:0.847、0.832、0.854;问卷二七个维度建构效度分别为:0.910、0.900、0.785、0.885、0.764、0.726、0.679。

内部一致性信度:由于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每份量表包含分层面(构面),因而研究者除提供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外,也应提供各层面的信度系数。研究并非筛选或作为入学、分组的参考,只是一般的态度或心理知觉量表,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如果在0.70至0.80之间,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系数最好在0.70以上,如果是在0.60至0.70之间,还可以接受实用,如果分量表(层面)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0以下或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以下,应考量重新修订量表或增删题项。

问卷一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80,问卷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00。

问卷一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8098、0.7742、0.8304,问卷二七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8928、0.8868、0.7517、0.8834、0.7545、0.6880、0.7116。

参考文献

[1]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书育人,2003,(10).

[2]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世纪桥,2009,(4).

[3]金志成,何艳茹.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陈正昌,程炳林,陈心丰,等多变量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6]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K.D.Moore(1992),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McGraw-Hillinc[Z].

[8]C.H.Edwards(1993),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Z]New York:Mzcmillam

[9]ClassroomIdea-SparkersJudithKieff.ChildhoodEducation[J]. Olney:Winer 2005/2006.Vol.82,Iss.2.

第12篇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让语文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案例与评析

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有理数乘法(一)”课堂实录

自学自测 互学互助 导学导练——“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聚焦: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以《散步》教学为例

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

“好学生”的标准——从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谈起

含蓄,也是一种力量

以《礼物》为例谈“品”读

“品读赏析”环节到底该怎么上

“半”字人生——《孔乙己》教学片段及反思

从一节评优课看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教给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让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现过程

让平面几何题更加生动活泼——传统平面几何题的升华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

竹为节

统计分析与试卷编制方面的素质训练

数学(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英语(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物理(九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化学(八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一般过去时”教学纪实

“There be的过去时与将来时”教学纪实

如何在情境中讲语法

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的预设策略

在活动中探究 在探究中活动——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老师,这种方案不合理

“成语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恰当运用背景材料提高教学有效性

汉语的“竹子”与英语的“mushroom”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诊治”

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启发”式谈心

小灯泡额定功率测量故障揭秘

与诚实赛跑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聚焦 精选 整合 优化——从“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设计谈起

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数学活动课——二元一次方程活动课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课堂实录

“铺地砖”教学纪实与评析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课堂实录

“Shopping Online”课堂实录及反思

寄情于物,形散神聚——《春酒》说课设计

忆·赏·悟——《春酒》说课设计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设计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与教学反思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1a-1c)说课设计

“I am making a card for my Mother's Day”教学设计

“家住三江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及反思

《鸿门宴》 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百花

快乐节日 快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