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19: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名言赏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潜质。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关键词: 美育; 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8-0106-01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句话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培育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一、启迪学生发现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追求高分,而忽略了课文中的“美”,这种现象对学生成长是不利的,因而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发现美。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文道结合,还应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以引起学生兴趣,优化教学。
首先,教师要挖掘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所体现的“美”,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合理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联想,开拓新的空间。有的放矢,运用“美”来熏陶、感化学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培养情趣,提高认识水平,达到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高层境界。
其次,启迪学生发现各类体裁语言、结构、情境的曲异同工之美。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理解、感悟、体会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意境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得到舒畅的审美体验。如《沁园春・雪》这首词,先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祖国山河之壮丽,通过图像、声音的媒介,使词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从而拨动学生的琴弦,叩击学生心扉,启迪学生发现美。然后指导学生美读,在抑扬顿挫中了解诗词韵律之美。又如《谈生命》这篇情、景、理相融的散文,文章富有诗意,富有哲理,在讲授时老师先配乐朗读,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来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感受大师笔下无声文字的美。再播放一江春水流入海的动感画面及小树的生长历程,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感受生命,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的感悟,对美的追求。然后启发学生在吟诵中感受灵动的诗意,深蕴的哲理,美的意境。启发学生发现美,在有意无意中把学生带到美妙意境中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并且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美和音律美。
二、引导学生赏析美
苏联作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对人物形象之美的赏析。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鼻、心等各种感官,让美陶冶和锻炼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去探究美,在过程中自然就受到了美的感染和教育;强化学生朗读和品味,让其思索,则会让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趣。
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熔自然美、语言美、意境美等为一炉。教学中应该把握语文的特点,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中的各类“美”。如赏析《西江月》,先听配乐朗诵,然后启发学生寻找美,用自己的巧手勾勒出一幅图画,再引导从“明月高照”、“山林明月”、“鹊蝉之声”、“稻花芳香”等几个方面谈感受,谈理解,发掘语言深层蕴含的作者情结,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感悟此诗各神韵所在,从而使学生领略到审美愉悦带给他们的美感享受,以提高其审美能力。学习诗词,创设情境,点拨教学,让学生多读、多思,在不知不觉中让壮美感动学生,优美吸引学生。古今诗词是如此,像散文也一样。如《安塞腰鼓》一文,教师则可找寻音像材料,让学生先有直接的听觉感受,然后通过文中的排比、比喻、对比、反复、拟人等来赏析。并引导分析叠字、叠词,如“茂腾腾”“咝溜溜”“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让作品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旋律,极富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不论哪种类型课文都有可以利用的材料,主要是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美能力。学生便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良好的美感。
引导学生赏析“美”,应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可从揣摩人物形象美、情节构思美、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等方面入手。如赏析《敬业与乐业》一文,文章大量引用了古籍名言,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导学生从这些名言入手,分析了解其意义及作用,感受语言之经典,思想之深刻。再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认识。在引导赏析中让学生对职业观有了客观的认识,对一些特殊职业(如清洁工、建筑工人、维修工人等)有了正确的态度。在赏析本文精辟的见解中,学生满怀激情,表示以后要成为一个敬业、乐业之人。通过引导赏析美的语言,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精神境界,使情趣丰富而高尚。
教师不仅要引导帮助学生从文章中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到生活、自然、社会、艺术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培养审美能力,掌握美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学会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美,形成美的心灵,美的行为以及美的人格。
三、鼓励学生创造美
一、结合语文训练的基本结构,进行不同程度的德育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方式万变不离其宗,从其对文章听、说、读、写进行赏析,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具有紧密的思想性。就此而言,语文与德育教育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德育教育是融入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通过语文教师讲课的技巧和引导力量,这种技巧和引导往往具有潜在性、持久性。从而使德育和语文教育达到高度统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对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的语文课程学习中,通常语文教师会对全文的朗诵,再对语言情感基调进行分析,思考中心思想,然后对文章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最后抒发读者对于整篇文章的感受。德育教育包含在这之中,教师会在这些语文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对于种族自由平等、民主的向往和不懈的努力的精神剂量。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拓展,采用以己证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列举历史上中国多少先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马丁・路德・金的民族情节。
二、课外教育也是开展德育的良机,延伸学生的思想认知
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是提升学习效率,储备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课外学习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板块,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延伸上给学生推荐有益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相关书籍、网站、资料等等,不要让学生的视野局限于课本。学生通过对于书籍等的阅读学习,也能塑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培养个人气质。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周记或者观察记录学生的作文,以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既能通过评语和课堂表扬及时鼓励主动进取得思想,又能通过沟通交流将有害于学生成长的思想扼杀于摇篮之中。
三、作文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
作文是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和观念的体现,也是教师读懂学生内心思想情感倾向的重要方式。在中学生作文指导中,教师要通过古往今来的例子让学生充满正能量,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比如,描绘大自然风光的风景作文中,通过对于祖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抒写中,应该融入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牵挂,如同诗歌“为什么我的眼中包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一样,体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当写个人品格行为时,要有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一样坚韧不拔,饭巯蛏系那楦兴茉欤意识到“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深度,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永不止步,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的接班人。当对于她人的关心、社会关心类的作文描写时,渗透母爱的伟大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感传递,对家人和社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作文思想的体现能教育和启发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现代化人才。
四、名言警句对于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
古往今来,传承于历史文化中的名言警句也是中学生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采用一日一句名言警句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和塑造学生的观念,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学生坚持自己的理想并怀揣着一颗勇敢的心灵,不畏前途的艰难险阻。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古诗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行为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能通过名言警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必须要贯彻落实新课改对于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理念要求,重视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发挥德育与语文教学结合后的强大功效,拓展中学语文教育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昌盛.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J].语文学刊,2009,(10).
一、巧妙设计预习题,在课前预习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前预习,是学生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导学案中的预习题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比如,语文预习中最多是让学生去了解作者,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时代背景,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材料,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巧妙组织课内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内探究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巧妙利用课文内容,利用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因素,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以文导情,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受到熏陶,寓德于教,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一)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传统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从字词句段获得语文知识,忽视了教材的情感德育因素。如果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有层次地剖析、点拨,有目的地把情感德育融入到教学中,这样的导学案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抓住教材的重点词句段时,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精读深思。通过独立的思考,互相交流,帮组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精髓是十分重要的。
(二)感知诵读,汲取课文思想道德营养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抒情性强而又易懂得的好文章,教学时,老师只需要在导学案中把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进去并稍加点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诵读。因为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对课文的多次朗读中逐渐感悟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且有些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通过诵读,学生才能进入文境,才能领会其意,才能使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的感人情节,领略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艺术珍品的完美形象,领略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这是讲解和练习所达不到的功效。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教师通过富有感彩的范读、美谈,声情并茂地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境界,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融入其中。
三、巧妙利用拓展延伸,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拓展延伸是学生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它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又能使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例如,在设计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笔者针对学生提到的“金钱说”、“虚荣说”、“同情说”,适时补充了原文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看到人性的纯真、善良、朴素、真诚。学生在热烈讨论时,教师以评论员的身份从中启发、引导学生,利用“诚信”、“善良”等主题使学生形成了合理一致的认识。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使诚信教育、人性美等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此外,名言警句的赏析和熏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好方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可利用课文或课外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谈观点、谈看法。通过对名言警句的品读赏析,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一、营造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
现在,当你走近校园时,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万事万物都有其灵性所在。我们努力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寓有诗情,一砖一瓦充满诗语。知新亭、育李亭、百花园、百树园乃至教室外的墙壁上都写有中华古代优秀诗篇。看,诗韵长廊!我们抬头诵诗 ,开口吟诗,对口唱诗,低头背诗 ,诗的乐园!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们一种温馨的感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时至今日,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实践证明,古诗词诵读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1、课堂引诗文
在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就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篇课文时,同学们不仅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佳句,更能悟出“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和《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枚举。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2、活动诵诗文
(一)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各班都精选唐宋诗词及《三字经》等经典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的阅读、背诵古诗文。
(二)古诗文诵读过级比赛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还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主要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进行等级分类,共12级。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依据教材,我们每学期都把古诗文等级测试作为重点,开学初,学校制定各年级各级背诵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最终争取达到人人过级,人人读出感情,人人背出韵味。有的学生甚至还跳级考级,目前,我校低年级同学都能背诵出百余首古诗,高年级学生的古诗积累已达二三百首。厚积而薄发,我校用中国最传统、最朴素的教法把孩子们学古诗文热情充分激发起来,把他们引入诗情古韵之中,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让他们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
(三)古诗词联欢汇演
学校为了展示古诗文诵读的成果,每学年在第一学期的元旦,第二学期的六一儿童节期间,都举办以“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古诗词文艺汇演活动,并评出了“最佳组织奖”、“优秀表演奖”、“最佳创意奖”等,节目异彩纷呈,迭起,孩子们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如上学期四一班表演的《双节棍》,现代舞与古典诗词结合,别有一番风味。五一班表演的小品《矛与盾》,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孩子们,身着绿叶,翩翩起舞,让大家畅想其中,久久回味。
(四)开展古诗文赏析活动。我们根据诗文的内容把它分为写景、励志、惜时、孝道、诚信、爱国等不同主题,让学生赏析。在形式上有吟诗、唱诗、画诗等,提高了古诗文的感染力。演诗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诗被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有的诗让儿童半念半唱,伴随动作手语,生动的语言形象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诵读记得牢,悟得深。有些内容简单的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画一画诗文所表现的内容。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交融,在诵读中绘画,在赏析、绘画中诵诗、背诗。
3、生活用诗文
俗话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不光是增加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同时不定期为他们涂抹“精神底色”,让他们在积累经典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我们还针对学生中的某些不良习惯,例如针对学生浪费、攀比的现象,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世名言来引起学生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会说谎的同学从《弟子规》中的名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悟出做人要诚信的道理;学习不刻苦的同学从《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中受到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悄悄地烙印在无数稚童的心灵之上。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校诵读成效再次证明,现代文化不拒绝传统,现代文化需要传统,关键是我们应当怎样创造性地继续传统。作为学校管理者,我深知这项活动才刚刚开始,还处于探索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 小学古诗 “三段式” 教法 情境导入 诵读赏析 加强落实
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古诗,甚至讨厌古诗。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古诗,增强古诗的课堂学习效果呢?
一、情境导入,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新课的导入已经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研究课题。导入时可“扣人心弦”,可“和风细雨”,可“激情高昂”,也可“令人深思”,让学生去遨游、去畅想、去感悟、去思考、去开拓、去创造。以往,小学古诗文教学有一种较固定的模式,即介绍作者――目标展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释义――师生分析――学生熟读――课后练习。这种模式主要以知识教学和背诵为中心,典型的目标式教学法。其实,一堂课的第一个阶段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让学生进入情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学好古诗。
古诗文充满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在学这首诗时,应引导学生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为理解作品内涵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就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这两个角色,再现江边送别的场景。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真切体会到诗人李白与普通百姓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二、诵读赏析,体味古诗文的深刻内涵
古诗文学习重在体验和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采用阅读方式赏析古诗文是古之良训,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名言充分说明诵读古诗的重要性。小学生记忆力强,小学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朗朗上口,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所以只要多读精背,就能理解古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然,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这项任务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1.听读
教师范读,或者利用教材配套磁带朗读,让学生听读,领会意境。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美感,让学生沉浸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2.精读
精读,即“熟读精思”,指读熟、精思和背诵。要引导学生经常品词、品句,体会其意境,增强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力。让学生有体会地读,带着语气有感情地读,进入角色形象地读。只有反复吟诵,才能体会诗句的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体会文的气势、诗的韵律。
3.品读
这类结构美体现在较多古代优秀诗文中,一般诗句句式对仗工整,平仄相间,有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4.恒读
恒读,就是持之以恒地读。通过学生恒读、领悟名言诗句,从而受到教育。如荀子《劝学》中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恒读才能有成就。通过恒读,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是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诗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加强落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古诗文教学中,务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在娴熟驾驭课堂的同时,抓好教学目标的落实。可以采用还原法、问答法、承接法、联想法等方法,落实古诗文课堂教学的巩固工作,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侯天庆.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反思三阶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09.
[2]王晶小学古诗教学的基本步骤.教育实践与研究[J]语文学刊,2012,12.
初中阶段的写作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分为写人与记事。写人的记叙文重点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本课是人教版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重点是通过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本节课通过对动作描写的专项训练,使学生掌握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的技能。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养成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的习惯,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善于模仿,表现欲强,虽然已初步学习写作记叙文,但是他们缺乏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没有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能,没有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三、设计思路
通过科学合理地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使学生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写作训练过程中,逐渐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其爱劳动、孝敬父母以及做事情坚持不懈的品格。
四、学前准备
1.回顾七年级所学过的有关动作描写的经典课文片段。
2.看视频《爸爸去哪儿》之“王诗龄帮爸爸洗菜”,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动作描写的片段。要求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选择准确的动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并能体现王诗龄的性格特点。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导入。
提问:通过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物描写都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
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活动二:了解人物动作描写的概念和动作。
【教师活动】
1.出示有关动作描写的名人名言。
2.出示动作描写的概念。
3.通过学生的表演来体现人物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名人名言。
2.请三个学生进行夹豆子的表演,分别表现出急躁的、沉稳的、活泼的性格,其他学生通过他们的动作猜哪种性格。
【设计意图】
1.通过对名人名言的朗读,了解名家对于动作描写的观点。
2.通过学生的表演了解动作描写体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作用。
活动三:课文经典片段赏析及练习与方法总结。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雪地捕鸟”和朱自清《背影》之“父亲过铁道”,多媒体展示例子: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学生活动】
1.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雪地捕鸟”的片段,让学生试着比较选择《背影》片段中动词填空,体会动词描写的作用。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
3.实践练习:选用准确的动词填空。
天啊,要迟到了! 我( )被子,( )床来,( )衬衣,( )鞋子,几步( )洗手间,然后( )毛巾,在脸上( )几下,( )屋子。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二:魏巍《我的老师》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文中的“好像”“轻轻地”两个修饰语去掉好不好?
【学生活动】
1.男女学生分读有、无修饰语的句子,体会动词前面修饰语的作用。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二: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即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
3.实践练习: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比比谁填得好!
天啊,要迟到了! 我( )踢开被子,( )跳下床来, ( )拽过衬衣,( )套上鞋子,几步( )冲进洗手间,然后( )扯下毛巾,在脸上( )抹几下,( )冲出屋子。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三:鲁迅《故乡》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句中的动词“迎”“飞”能否互换,为什么?
【学生活动】
1.讨论动词能否互换。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三: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
【教师活动】
1.出示经典片段四: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轮,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2.请一个男生朗读片段,并着重强调出文中的动词。
【学生活动】
1.体会学生朗读的效果和作用。
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四: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3.让学生学会积累四种动作描写的方法。
【设计意图】
1.通过反复朗读揣摩动作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学习小组间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赏析能力。
4.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为后面写作实践作准备。
活动四:观看视频,片段写作。
【教师活动】
1.写作提示: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选择准确的动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
2.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之“王诗龄帮爸爸洗菜”。
3.请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用展示台展示出来。)
4.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仔细观察片中人物行为动作的特点。
2.恰当地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进行自主写作。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推选优秀片段。
【设计意图】
1.讲练结合,更好地巩固之前所学的抒情方式的种类及技法。
2.当堂点评学生的习作,能极大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习情况反馈更迅速。
活动五:佳作展示,交流赏析。
【教师活动】
1.收集优秀学生作品。
2.用展示台展示部分佳作,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
3.请小作者本人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学生活动】
1.学习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相互评价,教师点拨。评论标准:动词是否准确连贯;修饰语是否恰当;是否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2.小组竞赛,朗读优秀作品,学生互评。
3.仔细倾听并赏析学生的优秀写作片段。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习作的展示,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中的动作描写。
2.从学生例文中举例,指导学生学会动作描写的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动作描写中鲜活起来。
活动六:课堂总结课后活动。
【教师活动】
1.用名人名言谈动作描写的重要性来作总结。
2.课后作业:以“下课铃响了”为题写300字左右的片段。
要求:
1.仔细观察下课铃响时学生的动作。
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3.描写要突出重点。
【教学点评】
人物在动作描写中灵动鲜活
熊 洪
这堂写作训练课是在真正贯彻新课改下的一堂出色的写作课。这节课的出色之处,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词上。
1.兴趣
学生怕写作文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堂课刘老师充分抓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作文创设了鲜活的情景,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清新的画面与优美的音乐相结合的课堂导入,将学生带入了一种平静的心境中;“夹豆子”游戏中肢体语言的表演让学生在体会准确动作选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热播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视频,贴近学生生活,鲜活的视觉效果更是让学生对动作描写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因而能很好地让学生依据视频中的画面描写人物的动作,让人物在动作描写中灵动鲜活。
2.逻辑
整堂课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课堂先引用高尔基、老舍的话强调动作描写的重要,引出动作描写的概念与作用,然后从例文中归纳方法,再到现场练兵,反馈交流。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刘老师课堂教学严谨务实的特点。
3.变化
灵活多变是这一堂课的又一个特点。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意识疲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刘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活动形式的变化几近化境。“雪地捕鸟”先背诵再分析,“买橘送别”先选词再分析,有的方法由例子归纳而来,有的由方法引出例子,有的方法边写边归纳,有的则只交待不演练,这些方法无迹可循,灵活多变,让学生自始至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反馈
注重反馈也是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特色。一是在课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学生的状态,教学一开始就用音乐为学生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情绪,中途通过游戏与视频调节情绪,激发兴趣,通过对学生情绪状态的细心观察来获得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二是课堂提问,通过师生双边互动获得学生接受效果的信息;三是当堂检查练习,通过检查来获得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的信息。
5.亲切
整个课堂从走进教室到课堂结束,刘老师那温文尔雅的笑意始终写在脸上,课堂活动时,在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时,眉宇间的亲切与鼓励、目光中的肯定与关怀,总是给学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刘老师课堂教学的这种亲和力既是她对教育事业高度热爱的表现,也是她母性光辉的体现。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靠活动。“实践”是新课程教学的生命所在,“活动”是新课程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开展好大型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外,我觉得开展好小活动更灵动活泼一些,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开展好课前小活动,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氛围
课前的小活动,可根据单元教学每周设计一个主题,如课前诗歌背诵,故事演讲,名言积累,名曲欣赏,成语接龙等等,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每几天设计一个主题。如在教学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时,课前开展给父母献首歌或者献首小诗的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在学习寓言、童话、神话这类体裁课文时,课前活动以讲童话、寓言或神话故事为主,让学生随着故事走进课文,为课文的学习铺路搭桥;在学习古诗文时,课前让学生背诵自己熟悉的古诗词,增加学生的积累。课前小活动的展开,不仅为课文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激活课堂打好了基础。
二、开展好课中小活动,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中开展小活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使学生养成善于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利于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课中活动的设计,既要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又要切合师
生双方的实际;既要重视活动内容的“实”和“活”,又要重视活动的组织方式的有序有效。如学习《散步》一文,可设计美段美读、美点赏析活动。在学生初步诵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语段,然后声情并茂的读给大家听,以美读的方式来领悟课文的意蕴,让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课堂。在此基础上,进行美点赏析的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美的原因,尤其要注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还可以在学习课文后,提议同学们在课堂上为自己的父母献首歌,让歌声荡漾在课堂,让亲情温暖学生的胸怀。如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可就文中家庭矛盾的处理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明是非。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文本展开对话交流,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还可设计分角色朗读,想象思维训练等活动,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活动贴近生活使学生乐于参与。
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开展课中小活动还要抓准语文教学的重点,找准学生知识的生发点选准学生思维的发散点,瞄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开展好课堂小练笔活动。如学习《风筝》一文,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入到“小兄弟”的内心世界,想象当时“我”将“小兄弟”绝望地留在小屋时,“小兄弟”会怎样想,怎样做?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情感,写一个小片段。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片段后,再激一激学生:假如你是文中的“小兄弟”你会怎么做呢?由此引出辩论的话题——“怎么看待过去的儿童教育?”通过辩论,学生的认识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在学习《咏雪》这篇小短文时学生对文中喻雪名句展开辩论之后,我激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喻雪”:有用蝴蝶比喻的;有用梨花比喻的;还有用白衣仙女、小精灵等来比喻的,既形象,又生动。最后,我让大家把写出来的比喻句连起来组成一首小诗,成功的笑意写在同学们的脸上,同学们很欣喜,我也很欣慰。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我们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活动,在活动中评价人物形象,并以“诚信”“礼貌”为话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表演的很投入,评价得很认真,评说到位。在学习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时我们开展了给父母献祝辞的活动,同学们的祝辞写得很感人。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亲情,把生活和语文沟通起来,课堂是温馨的。这些小活动大都由读入手,将读、写、想、说、辩、演、唱等结合起来,很好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在思辨中、演练中、说唱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感受、去欣赏,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三、开展课后小活动,做好拓展与延伸
课后小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二是进行名言警句、诗歌谚语等的搜集和整理;三是利用各种资料进行阅读和积累。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达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生活和语文的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和整合。
总之,开展课堂小活动,贵在一个“小”字:内容要“精”,形式要“活”,时间要“短”(5-8分钟),组织要“好”。课堂的活演绎的是学生思维的活。因此活动的基点要落到“激活学生思维”这一点上,活动的目标要落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既求知也求乐,能益智也启思。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苏校长亲自挂帅。活动伊始,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图书管理员共同商议,确定了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还制订了关于读书活动的相关计划和措施,并由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活动开展不久,全校便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策划,全体学生积极投身读书活动中
经学校研究决定:每周拿出两个自习师生共读一本书,间周进行一次聊书或系列丛书赏析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从原有的好词积累丰富到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学期结束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奖励好书一本。每月利用一节课举行读书交流会,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喜欢的人物,喜欢“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书,对句,对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与感想,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选出合适的推荐书目。如一、二年级推荐的分别是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注音版《小猪唏哩呼噜》和《小木偶奇遇记》这两本书;而高年级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了离学生比较近的《大林和小林》、《马小跳系列》、《窗边的小豆豆》、《第七条猎狗》等,目的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保证阅读质量,教师一般在学生阅读之前自己先读一遍,然后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其次,因为学生的阅读速度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书,并利用晨会或班会等时间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借助各种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学校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班级、学校三个层面设计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1、个人活动:全校学生做好摘录、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
2、班级活动:在班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全班汇报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开展“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
3、全校活动:在学校内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开展“学校读书之星”、“学校书香家庭”的评选。
四、家校携手,家长与孩子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
也必须尊重普通人基本的习惯,
并不是信俸“身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那句圣人谛造的名言。
我也曾说过‘喜欢夜的暗,却怕人心的黑’夜儿她要悄悄的来,我们静静的睡。
抛开睡觉不谈,夜真的好有诗情画意:
日落而息,忙碌的人提着疲惫回到了温馨的家,左手拿着遥控器,右手夹着筷子,嘴唇吐露唠嗑的话语,面夹透着满足的红光……把餐饱肚后,有烟雾出口,幸福易得何所忧!
这是一个普通家惯性的小场景,房屋外的大天地正缓缓的拉开帷幕:
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儿早在归人未到家时就已等候了,她的伙伴儿或许正排队整列,
今天的织女星,你值日吗?
北斗七兄弟,你们一定要按时出场哦!
还有最不乖的启明星,千万等到天亮了再出来淘气!
你们站好队,迎接月儿王子吧!
好一番严谨的欢迎仪式,你们看到了麻?嘻嘻;
屋内的人熄灯了,
也许有“今夜无眠”的你,
或者有“呼噜呼噜”的他,
还有徘徊在二者之间的我!
每个人在整个美丽的夜里,做着自己或好或恶,总归是自己的梦!嘿嘿;
屋外的王国,按照自然的常律依旧,那样的井然有序,那样的如梦如幻,那样的缥渺无定夜儿,还是你最浪漫!
我偷偷的掀开窗帘望了望,不敢大声呼息,怕惊醒没有人能惊醒的这帘幽梦!轻轻的我对每个人真真的说了声晚安!自己也晚安了!
不知过了多久,被乱七八糟的梦洗沥后的我醒了,已是第二天!走出房门,看了看天,竟然什么也没有出现,那颗调皮的启明星也失约了,空留蒙蒙的天幕渲染着昨夜如痴如醉的我!
打开了《紫竹林》写道:大乔刚醒,看了看外面的天,还真象世界末日,这感觉…]留在了状态那一栏。
几个橘子几个梨,
几个心儿几个你!
[关键词]中学生 古诗词 教学探索
古诗词是诉诸心灵的、内心精神世界的文学形式,是人类美好情感体验的结晶。它们是通过读者的感悟、咀嚼、体味、深思、积累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古诗词赏析作为语文考试的又一大亮点, 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头疼的。
新编《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特别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时代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且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人的价值,强化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在西安市临潼区油槐初级中学校的教学经历,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目前中学生了解与掌握中学生古诗词现状尝,试在中学生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中学生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其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理论的缺失
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浩如烟海,对其的鉴赏和研究不可谓不丰富,但是,但这些研究大多在文学的层面上,对中学古一诗词教学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连语文课程教材专家也不得不承认“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的结论。
2、现代中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赏析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多数中学生因阅读与积累太少,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阅读赏析时间不够充裕,阅读范围较为狭窄,阅读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被动, 效率低下。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审美、想象能力和赏析方法, 难以感受其魅力,不知道如何学习古诗词而排斥古诗词。学生感觉古诗词太难,理解不了,平时考练中古诗词鉴赏类题目得分较少,逐渐对古诗词失去兴趣。任课教师在古诗词的讲授过程中也缺乏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另外,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诵读都是影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因素。
二、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1、以新课标为依据,及时转变对古诗词阅读观念
要改变现今古诗词课外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就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在思想上明确古诗词课外的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理解,陶冶学生美育情操,从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尤其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走出新课标,树立大语文观念,而且要加大对阅读的宣传指导力度,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提出具体的古典诗词课外阅读目标,使阅读的活动在中小学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教师应该从学生及学校实际出发,整合教学大纲
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也作了明确要求:“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探索作品丰富内蕴,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现在的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授课对象大都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学生,与“80后”和“90后”的学生相比,生活和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状况,再经过详细的调研之后才能结合新课标去制定教学大纲,与时俱进的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感觉教学能真正贴近自己的生活,能真正调动起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无论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还是把社会经验、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观念、情感、意志、习惯,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活动,学习活动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才能进行和完成。
4、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的古诗词阅读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兴趣和习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地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与肯定,所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很重要。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这样,学生赛得开心,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明显。
5、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名言名句,感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古诗词中作者把万千心绪都凝聚其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不妨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有效的生活和阅读经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6、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现在,许多学校的晚点都走了样,变了味,内容随意,形式单调,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其实,晚点是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袖珍”课。上好这堂课,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张扬其个性,提升其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更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晚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现拟举如下:
新闻会。班主任可以利用晚点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了解的身边事情、国家大事以新闻的形式告诉给同班同学。新闻的内容不限,可以是校内校外,也可以是国内国外的;介绍的形式也不限,可以模拟记者的口气报道,也可媒体链接,更可用小组抢答、资料交流等不同形式。总之,通过让学生课前看新闻、写新闻,课中说新闻、展新闻,课后议新闻、悟新闻让学生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实话实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生活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留意自己周围的生活,关注同学之间发生的琐事,选取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设置“实话实说”等栏目,由学生当主持人,提出“你是怎样看待上网现象”等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要求学生大胆发言,并进行实话实说,也可直截了当问学生“自己是否上过网,当时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等问题,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在交流和争论中,让学生澄清认识、明辨是非,达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故事大观园。中学生喜欢听故事,也爱讲故事。班主任可利用晚点,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围绕教育的重点搜集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或讲名人成长的轨迹、轶闻趣事、生活风貌,或讲名人的丰功伟绩、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名人成才也是不容易的,激发同学们向名人学习的兴趣,也可让学生把平时课外阅读已掌握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更可以进行古诗词阅读赏析,特别是让学生讲述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扣人心弦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在精彩的故事中感受到英雄的伟大,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生活百事通。班主任可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翻阅资料等形式从天文、地理、历史、环保、科普、法律等不同角度介绍有关的知识。有的学生介绍怎样预防H1N1流感,有的学生介绍如何预防触电,有的介绍如何起动火灾、地震应急预案,还有的同学介绍如何进行人工呼吸,更有的同学介绍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等生活小窍门。总之,晚点课堂成了知识的万花筒,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小知识,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生存的技能、本领,把卫生、健康、安全等教育内容渗透到这种形式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成长多棱镜。当今的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回顾自己一天、一周及一个月来的学习、生活情况、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并作必要的记录,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反思,并能明辨是非,在反思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不仅如此,班主任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舞蹈、小品等不同形式展现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青春活力。
征集记诵名言。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整理名人名言、谚语警句、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内容,然后在晚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名言警句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背诵一条或几条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演讲辩论会。演讲辩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雄辩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晚点时间,进行“玉树捐款”演讲比赛,唤起学生的同情心,还可以围绕“过生日,该不该请同学吃饭”等话题展开辩论,通过演讲辩论会这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的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班级宣誓。一个有凝聚力、有进取心的班级一般是有宣言誓词的。朗诵班级誓词可以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增进班级凝聚力。班主任也可利用晚点诵读班级誓词,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