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1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several suggestions
Liao Zhenhua
【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is in chemistry teaching important component. Not only the teacher may raise student’s observation ability, the experiment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o operate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 on, simultaneously is also advantageous to the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increases chemistry knowledge intuitive,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Instrument
1 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
2 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2.1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2.2 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3 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3.1 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3.2 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如教材中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于燥的烧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因为在化学实验室里,很难将烧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学分析了上述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将浓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4 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摘 要:初中化学知识对于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而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教师应注重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关键词:化学知识;旧知识;新知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化学相较于初中所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由此,教师必须要深刻探索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一、重视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内容有许多是相关联的,故而,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初中化学知识,以此为衔接点,进行新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讲学时,应仅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够对以前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回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初三的时候曾经学过金属和金属材料,我们知道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这些话语进行新课导入,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
二、注重化学知识的局限性,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适当教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还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的,由此,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对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内容有些还不够全面,以至于到了高中,其一些化学知识有一些偏差,也就是说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的概念以及原理不一定相符,倘若教师不能进行一些讲解,学生很可能产生疑惑,从而难以正确学习这些知识。比如,在初中化学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定义是分开学习的,而到了高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由此,教师就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进行相关的讲学。
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衔接,对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可能还存在不足,但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与建议,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蔡万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应用
1前言
情境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有目的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体验,帮助其更快、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均应用广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笔者以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该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现简要论述如下。
2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对策
2.1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从根本上来讲,化学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关于“溶液”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引导班级学生积极观察现实生活,并于课堂中引入“用水清洗土豆或萝卜后水变浑浊(悬浊液)”、“用肥皂清洗油迹、牛奶(乳浊液)”、“用汽油清洗油渍、眼药水(溶液)”等多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课堂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又比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这一化学知识点时,可选用人们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的食品、医疗药品等多项事物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索意识,调动其学习动力,并辅以“份数计算”数学知识的课堂讲解,增强学生对“物质组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认识和了解。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其身心发展阶段特殊,生活阅历较浅且好奇心重,对于课堂教学中新奇的事物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教师的课堂提问恰好可满足该教学需求。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需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关于“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伊始不直接向班级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是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于课堂中面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若同学们在家中厨房炒菜的时候,锅里着了火,此种情况下应该运用什么化学知识灭火?②灭火方法的化学原理是什么?③在冬天,家家户户都用煤炉取暖,请问使用什么化学原理可以将煤炉中的火越烧越旺?利用以上这些启发性或引导性问题,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需注重由浅入深,以便循序渐进的启发和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其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3创设实验情境,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验教学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于课堂中创设实验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并向其详细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与原理,待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提出本节课的实验课题,即:怎样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吸取装置。同时,教师可引导班级学生组建小组或自由选择同伴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其依据以往所学的氧气制取方法,灵活思考和探索,并鼓励其积极发表意见,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最终提出或设计出二氧化碳气体装置的制作思路。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分工操作,各小组中分e由1名学生设计装置图,1名学生陈述设计思路,而另1名学生则控制装置设计的时间,同时教师需从旁协助,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对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化学实践课堂教学中需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或实验情境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自主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情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莉.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6,(15):127-128.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有效教学 化学思维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设计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化学理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枯燥而繁杂的化学公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我国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忽视了化学思维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化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培养,使化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化学教学产生了局限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化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知识辩论或者知识抢答游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九年级化学《盐化学肥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本堂课程化学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为学生提出“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问题,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加一分,打错的学生减分,最后统计分数,对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嘉奖。这种化学游戏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抢答的方式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教师更加明确当前每一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也使学生更清晰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导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些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原理和实验活动性内容较多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化学实验活动,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小实验等方式,证明每种材料是否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化学实验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化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些小实验能够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参与热情,在化学实验中,将所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丰富自身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项内容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使用较少的硫粉进行化学实验,因为硫粉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10-15分钟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对本堂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不是仅仅通过“好”或者“不好”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更加注意化学实验后材料的处理会更好的”等话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丰富课堂评价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以及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使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化学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青梅.新手型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以首师大化学系教师教育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例[D].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2013,(05):1-48.
[2]钟超.重视教材习题促进有效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154-156.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顺利引导学生有效融入知识讲授、课堂活动、演示实验、综合实践等各个环节,并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养成学以致用的学科素质,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与初中化学教学相比,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法明显不同,并且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体现出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与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尚存在较大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教师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因素。
高中新生面对高中化学更为系统深入的知识理论,学习难度明显提升,相当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有较大滑坡,甚至不乏中考化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有些学生适应能力较差,进入学习状态相对迟钝,初中化学知识基础不扎实,对高中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厌学的不健康心理;有些学生听课不得法,不善于汲取学习方法,在化学课堂中习惯于依赖老师讲解,缺乏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
2.教师组织教学的因素。
部分教师本身就缺乏重视衔接教学的良好意识,疏于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对学生学得怎么样、还存在有哪些问题等漠不关心,教学情态不积极;经常忽视了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师生之间良好和谐的情感关系尚未建立;还有教师教学方法欠妥,教学方式单调枯燥,不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不善于从学生学习心理、学科素质等角度深入探讨产生学习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忽视学生学习心理变化,无法给学生指明有益的学习方法,推广好的学习方法,更无法有效引领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的分析、整理、反思,不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3.高中化学课程的因素。
与初中化学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知识、能力等要求提高了,致使不少学生感觉高一化学课程难度加大,学习内容多,理解较为困难,习题难做。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未充分认识到分类思想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无法将初高中化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化学课程学习衔接上产生一定困难。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及应用
1.“研一研”课程教材,“理一理”知识关联。
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首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初高中化学课程和教材的异同点,特别要明确高中化学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特点。如,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相对形象易懂,学习训练以形象思维训练为主,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化学概念和知识、基本实验技能,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化学计算,能做好一些简易的演示实验,并经常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自然现象。而高中化学教材容量更大,知识更加系统化、理论化,难度明显加大,更多注重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更多要求在掌握实验原理和目的的基础上学会设计实验,提升学习思维能力,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先通盘把握初高中化学课程和教材的差异性,增强衔接教学的目的性,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实现学习过渡、学好化学。
做好教学衔接,理一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密切关联非常有必要。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衔接上出现的问题应归于学生自身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造成的,而没有虚心探求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也不愿多花一些课时做一做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点拨,而是直接生硬地进入高中新课教学。实际上,初高中化学的很多知识存在紧密联系。如,初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生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得氧、失氧的变化,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积极从认识化学特征的变化,进而把握其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化合价升降”的认识步入“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的探究;初中化学中涉及“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而高中则从“钠与水、铝与强碱溶液也会生成氢气”、“金属与强氧化性酸溶液反应一般无氢气生成”等视角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等等。可见,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是开展教学衔接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积极把握初高中学段化学知识的有机联系,从差异性中寻求共同点,善于在初中化学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高中新课,则更有利于学生在温故中知新,更好地激励学生探究新问题。
2.“探一探”教学方法,“引一引”学习方法。
在教学方法指导上,教师除了应重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多地坚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课堂学习活动,强化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引导学生会学、愿学、乐学的重要条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首先,引导学生改变初中学段单纯的“记忆、重现、模仿”的学习方法,学会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高中“卤族元素”时,就可以利用初中已学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进而通过学习氯元素,掌握其原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推广到整个卤族元素的学习。在此,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进一步总结其中具有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遵循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规律中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同类化学物质的性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是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找寻学习方法的充分体现。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借用初中学段绘制“知识树”的方法,积极按照“点、线、面”认知次序建立模块、章、课、节的知识结构,以清晰的导图引导思维,在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指引下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再次,注重在化学实验中掌握学习方法。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堂活动,也是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已有的实验基础出发,积极参与活动,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分析化学实验变化,总结实验结果,从而促进学生在感受、体验、应用化学知识的同时深化学习认知,找到学以致用的方法。所以,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更是培养学生必要学习能力的现实需要。
3.“创一创”教学手段,“练一练”学习心理。
教师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富有趣味的场景中学会学习,也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方面。在化学衔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和分层性的计算训练活动,利用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实物教具、直观的演示实验、生动的教学微视频等有效手段,巧妙地将密切关联的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融入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迁移、步入更为系统的高中化学学习。如,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进入高中学段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学情,精心设计、选择、利用多媒体课件,并灵活地把初中化学易于遗漏混淆的关键知识点渗透在高中化学新课讲授中,带领他们在感受多样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掌握新知。又如,教师可以借助现时代新型的教学媒体――微视频资源,用来作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力工具。如在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涉及粗盐的提纯,教师就可以整合初中化学所学的溶解、过滤、蒸发等知识,设计制作成2-3分钟的教学微视频,通过简短的视频展播,让学生重温以往实验的操作过程,达到温故知新,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势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如何有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杂质,深化了学生探知能力。
论文摘 要:我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合理科学地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运用投影提高初中化学中考化学复习课的效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将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组合,以实现教学目标。我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
现代信息社会是信息量极大、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各种信息除语言文字外如果借助于视、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进行传播可以迅速有效地达到传播的目的。完全按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现在的学生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化学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我觉得应该主要有以下几类:1.微观粒子的变化、运动。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2.元素化合物的实际用途,每学习一种新的单质或化合物,其用途可能只有课文中简单的描述,学生难记易忘。3.错误性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等实验操作后果。4.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在众多的教学设备中,投影机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备受教师青睐,也是各校及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电教设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投影机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即投影片和投影实验。但在课堂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应认真写好教案,将投影次序,提什么问题,讲解分析的内容都编定。还必须把握投影时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恰当地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投影片的制作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使用各种媒体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投影片的制作要立足于科学、准确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设计每一张投影片时,要明确投影片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投影提高中考化学复习课的效益
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来看,传统的中考复习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做;老师再讲,学生再做这样一种循环过程。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学生感到听复习课没劲,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复习课效益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较短时间内,把容量较大、覆盖面较广的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有机地储存在学生头脑中,我把投影引入中考复习,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要使用投影,除了需要投影器等硬件外,还必须有投影片软件。然而现成的可供中考复习用的投影片却一张也没有,这就得靠自己动手制作。我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把近三年来我州中考化学试卷中出现的试题,按中考卷的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探究题,四、计算题)四大类整理,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再按知识点、线或面把它们分类,把有关试题精选在投影片上,共编制了8张投影片,供中考复习用。同一张投影片,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置换反应发生的规律这一张投影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先让他们看题、做题。由于中考题大多较基础,使这些学生在做题时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情绪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经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判断和应用。通过这种复习方法,提高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已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时,除了可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到以外,我们还可从近几年中考卷中有关该知识点的试题出现几率来判断,即可从投影片中一目了然。
由于投影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实验资料表明:学生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接受信息的。要提高记忆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视听感觉器官的功能,进行综合记忆,而投影恰具有这一功能。把投影引入课堂,是教学原则中直观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形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中考是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每年具有可比性。把近几年来的中考化学试题分门别类地归纳总结,并把它们写在投影片上,既有利于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又有利于中考脉搏的把握,复习时加强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及时把握知识的难度、梯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制好的投影片便于扩充、保存,并可随时取用,避免以前每年均要刻印大量中考复习用讲义的麻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利用电脑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见或看清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从而使得教学重点、难点突出、针对性强,注意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化组合,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范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71-01
1 引言
化学作为初中教学事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展开教学时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鉴于目前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模式,教学工作者正在进行深入的探究来创新化学教学,进而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来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方法之一就是注重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例教学是一种把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 范例教学的优点
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规律相一致;(2)可以将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联想和类比能力;(3)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4)有助于学生对化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5)为学生制造更多的研究空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应用范例教学的原则
3.1基本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遵照基本性的原则,注重对一些化学概念和规律的传输,进而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例如,在对学生传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时,其中“最小”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再如,在讲述单质和化合物各个化学概念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们注意纯净物两者的共同要求这一点,而后通过其元素组成来区分到底是单质还是化合物。若不进行相关的提示,学生们在理解和应用时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低级错误。所以,教师在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慎重,尽最大可能选择那些典型的实例来辅助教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进而高效的培养学生掌握和消化知识的能力。
3.2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是指要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智力开发的程度出发来安排教学活动,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多加注意和考虑。教师安排的课程要与学生的年龄和个人兴趣相一致,制定适应学生实际发展的计划,进而使课堂教学更高效的开展。例如,在讲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难度有所差别的基础练习题,这样能力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应用的锻炼机会。再如,在向学生们传授“纯碱”这种物质时,教师可以把其变成学生们容易理解的化学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这个知识点。
3.3尊重学生兴趣的原则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依照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安排教学,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选的范例一定得是对学生极具意义的,并且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一次向学生们介绍催化剂时,把催化剂形象的比作现实生活中的中介就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接受知识点相对简单。所以,在安排教学中的实例时,教学要多参照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点。
4 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1注重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曾经说过:“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随着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两着正在趋向一致。所以,目前我们所学的化学一方面作为认识生命过程和进化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得以生存下来的手段和获取自由的方式。”物质作为化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对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和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具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和实验手段对自然过程和物质进行人工模拟和合成,因此,当今人们的生活已与化学紧密相关,可以说早已离不开化学。例如稀盐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因此生活中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鉴于化学的重要地位,学好化学大有裨益。
4.2注意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范例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生理和心理会发生较大改变的阶段,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这个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对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行充分的调研,在引入教学范例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创设符合学生兴趣范例和情景,进而使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使学生更高效的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点。
4.3注重教学反思
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课方式和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情况都会通过其课上的表现来表达,教学在课上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来适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理解程度,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可以采取问答形式对学生这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大体了解,也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来找寻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自身也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对其他教师应用的较好的范例和教学方法进行借鉴和应用,来很好的提升化学教学水平。
5 结语
化学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化学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因此,教学工作者要注意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化学教学。同时,还应加强对于范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切实提升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合作学习 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73-02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它是一门实用性、实验性的学科,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恰好符合这一特质。合作学习模式起源于英国,团体施教课程的应用却在美国,之后在多个国家引起强烈反响。我国从现代教学的高度,认识到传统“填鸭式”教育弊端,积极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组织结构的改革。
一、合作学习的相关背景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实用的教学方法,最早在1700年由英国两位学者兰开斯特和贝尔提出,1806年该教育观念传到美国,在纽约出现第一所兰开斯特学校,将合作学习团体施教应用于教学中。而合作学习方法具有5个重要环节:
第一,教师精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演讲,学生要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并督促小组其他成员认真听讲,一人的成绩可能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最终成绩。
第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一小组按照教师的叮嘱完成任务,小组成员间可交流、探讨、对比选择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创造性。
第三,小组测验或学业竞争。小组测验是监测每一小组作业完成程度,为小组成员之后的评价和奖励打下基础。这种竞争制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力,促进每小组成员的快速发展。
第四,个体进步分数。个体进步分数是在小组测验后对每位成员的评价,只要是相对于上一次分数高一些,那么就可以取得进步分数,这对每位学生都是非常公平的。
第五,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结果是以最终奖励的模式展现出来的,对优胜的小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可以让小组成员们感受到一种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斗志,为以后的小组竞赛再接再厉。
二、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
第一,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初中化学许多重要理论是通过化学实验得出的,是对大量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一些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物质的实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得出的,从而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式头脑。
第二,初中化学是一门记忆性学科。初中化学涉及到很多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专业用语,这些都需要学生牢固记忆。而这些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创建都有自己的原理和规律,均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运用实验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
第三,化学学科是公关与微观的结合。化学是通过实物、实验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微观结构,从微观结构中再得出一些化学机理,这是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一,初中生属于少年期,这是从儿童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心,自己的个性开始慢慢地形成,这种半幼稚半成熟的少年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对其他事物有依赖性。总之,少年期的学生思想处于极为不稳定时期,为初中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要求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的革新。
第二,初中生有意识的记忆性明显增强。如果说小学阶段各种课本的背诵是强行记忆的话,小学生很难懂得运用技巧背诵;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增强,根据事物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对抽象的现象能够运用顺口溜或趣味意识的方式记忆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第三,初中生的情感也日益丰富,对社会实践活动或自然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大,一旦对某一学科或活动喜欢,就会达到迷恋的程度,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越来越强,爱面子的行为越来越多,抓住这一特征能够采取有效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化学教育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使学生了解基础化学原理。初中化学内容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是为了让学生对微观结构和自然科学有更多的了解。通过初中简单的化学实验,了解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背诵常见的化学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基础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化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关心大自然的变迁规律,通过宏观事物的变化了解事物微观结构的发展,并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培养学生一种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行为。化学工作者不相信鬼鬼神神的东西,他们所有的理论必须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只相信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自然环境,了解我国化学在国际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问题所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是对我国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顺应国际教育潮流的一种学习方法,已普遍得到国际教育界的认可。但受我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过分注重结果等问题,应采取措施逐一解决。
(一)缺乏实质性合作
中国的应试教育对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课程安排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置,对可能涉及考试的部分、难点、重点着重分析,通过课上授课、课下作业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即使很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积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教育改革,但考试成绩仍是目前考核学生的重要方式,实质性的合作学习模式并没有产生,学生从心理上畏惧老师,也很少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些问题,其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是重要问题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学生喜好选择是否参与。据调查,大多男生对化学的兴趣比较高,对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元素较为敏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对整个化学学科的参与程度较高;反之,女生的参与程度则低。二是为了节省教学成本和时间,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学校并不安排,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到真正的化学实验中去。
(三)教师过分注重结果
初中生是一个极为活跃的群体,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唯独会对学习产生怠慢的心理。但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必须将本学科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授课于学生,再运用期终测试的方式检查学习成果,因此很多教师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结果上,而忽略了整个教学过程。相反,很多学生对其他形式的组织活动特别感兴趣,如演讲比赛、素质拓展活动等,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忽视了教育改革学习合作的重要性。
四、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教学内容设计
完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是建立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只有教师清楚地了解教学背景和目标,才能作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设计内容,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充分考虑到学生方面因素,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提升每位学生化学学习的参与性;②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符合合作学习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③与教学大纲相结合,补足补差,使整个初中化学学习更加系统,有章可循。
(二)做好小组分配工作
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对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分配工作,笔者建议注意三点:①每组人数和成员的分配。注重分组的合理性,要全面考虑到小组成员的男女比例,及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实行混淆搭配的原则。②根据实验课程分配。中学一般指设置一个大型化学实验室,而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多,因此可根据实验课程或器材数量,进行小组分配。③小组分配后,要将组内每位成员的任务分别分配好,对所进行的实验进行现场记录及材料的整理,加强学生的实验课程的理解,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优化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
带着问题去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学习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上问题设计必须合理、科学、全面。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围绕本节课实验的重点内容,问题设计作为教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应该在备课中体现,而不是临场发挥;第二,问题设计要考虑难易程度,不宜过难,也不能太简单,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每位学生的思考力,开动学生的脑细胞;第三,问题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由简入难,体现出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四)完善合作学习的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决定了教学过程,它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那么它的测评方法与传统测评制度肯定有本质区别。一是测评体系的制作应该考虑合作学习的实质,将合作学习模式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测评体系中;二是将实验测评、参与测评、小组测评、个人测评、笔试成绩等按照比例划分,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系统的测评制度;三是合作学习模式的测评结果既要体现小组成绩,也要体现出个人成绩;四是对测评结果给予学生们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的斗志,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勇于突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的实验性要求教师应从学科本质出发,以实验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而并非死记硬背。在教学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章节特征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来,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昭霞,刘献文,刘湘桂等.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求知周刊,2012,3(12):12-16.
[2]陈晓娜,陈令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氧气”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3,6(01):15-20.
[3]陈晨,张亚飞,况广收等.展评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5(02):16-19.
[4]梁桂霞,藏元田,张梦军等.“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4,9(05):26-2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老师们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发生认知矛盾,而这正好是我们教师利用的良好契机,通过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能达到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把酸碱两种溶液混合,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然后,向学生演示用滴管向盛有5%的盐酸的试管中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得到能反应但现象不明显或不能反应两种有冲突的答案。为验证猜想,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实验,各抒己见,相互评价设计的方案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改进。通过认知冲突的解决,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本身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介绍食品中的有机物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品的包装袋,并调查其中所含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是否有分类不明确的,并记录下来。教学过程中首先提问:在家中煮饭时,有时候不小心将饭煮糊了,你们看到了些什么?闻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我们会看到有黑色焦糊,并闻到有糊状焦味,说明米饭中含有碳元素。小结:这类物质在组成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含有碳元素,引入新课――食物中的有机物。创设问题情境: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物品的包装,你知道这些物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物吗?通过学生调查,得出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所需的有机营养素。总结出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在与学科的整合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首先,在课一开始时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去;其次,还能使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微观现象进行宏观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最后,利用多媒体还能模拟实验,特别是将一些污染性大或者危险性大的实验,通过多媒体辅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本人在演示氢气的爆鸣实验时,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且放慢速度展示爆炸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因为错误操作会产生的后果等,都向学生进行了直观形象的演示,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的教学效果,而且还给学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讨论问题的机会,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在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为了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补充演示下列实验:
1.将两只高低不同、粗细不同、质地不同的蜡烛分别点燃,然后用同样大小的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生石灰和一颗鹌鹑蛋,然后倒入水,观察现象。通过观察以上两个实验,你能发现和提出什么问题?
(五)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向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讲授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时间一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会减弱,而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一种全新的感受,而且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特别是学习一些化学发现中的创新、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二、创设学习情境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明确目标,才能使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更有目的性。
(二)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去探究一些可理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自我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化学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情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定向的作用,并且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情境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学的规律,认真学习和掌握化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使化学教学情境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够更好地与化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真正得到更好的学习和锻炼,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祖浩.走近课堂:初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初中化学难学,主要原因在于化学知识比较零碎,化学基本用语和概念较多,所以学生就从心理上担心起来。化学用语贯穿在化学学习的始终,重要的有四部分: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初学者往往觉得它的内容多、找不到规律,“难记易忘”,这不仅影响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规律谈谈对化学用语的基本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现状分析
1.教师认识上的错觉。在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却没有提及化学用语,更不要说有什么具体要求了。因此,一部分教师认为“化学用语在新课程中的地位下降了”。事实上新课程对化学用语的教学有十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只不过这些要求分别出现在课程标准的不同主题中,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分别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和“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要求与原大纲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化学用语在新课程中的地位下降了”实属部分化学教师的一种错觉。
2.化学教学中的存在的“三多三少”。①集中超前,弊多利少。很多学校为了给初三复习留下较充裕的时间,一般会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中,提前进行化学教学。但因为是在假期,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于是不少教师以“化学用语与实验关系不大”的错误观点为由,采用把化学用语集中超前教学的方法,以回避实验教学无法开展的矛盾。由于学生在化学课上所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各种符号进行的,所以不少学生误认为化学就是研究符号的,有的还因此而感到化学太枯燥、太没意思了。②媒体展示多,示范引导少。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对初中化学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在化学用语教学方面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③课堂中学生动口多,动手少。为了加快教学节奏,增大课堂容量,不少教师所设计和组织的“表达与交流”多以口头为主,一般都只说不写。长期只说不写,将会使学生“眼高手低”,难以掌握化学用语的书写技能,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教学。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目标为“初步学会”,属于高水平层次的技能性目标,也就是说,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用语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三会”,即会写、会读、会用。实践证明,达成这一目标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练习。但如何练习,却又必要认真加以研究。简单重复的操练,不仅会在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因反感而厌学。因此,必须重视练习方式的改进。首先,在练习的要求上,应强调以“三动”促“三会”即在练习时,既要动手写出化学用语,又要动口读出其名称、说明其含义,还要动脑想一想该化学用语的具体应用。其次,在练习的呈现方式上,用注意多样化,要尽可能地将化学用语置于鲜活的情景中,使书写化学用语的技能训练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使用化学用语优越性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化学用语,增加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另外,在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应注意丰富性,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如在学习元素符号时,让学生收集有关营养品的广告,找出其中与素有关的词语,写出元素名称和符号。
2.注重循序渐进。如初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这三种化学用语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学习的必要基础,后者有事前者的应用和巩固,因此,必须根据每一种化学用语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搞好各阶段的化学用语教学。如元素符号教学,应在化学学习一开始,就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逐步给出简单物质的化学式,并重点强调化学式中有关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然后再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多次反复,使学生在不经意间熟悉并记住有关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重视归纳总结。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抽象性强、学生记忆负担重等原因,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如果在教学中能及时引导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读写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合理迁移,则将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减轻记忆负担。如“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说明微粒符号表示的含义”等问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在分子和原子的符号与含义上出错,为此,应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其联系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但由于受学生认知水平所限,初中化学中许多反应的规律性还难以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因此,对有关规律的总结则需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
化学用语既是化学学科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也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高对化学用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要按照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化学用语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教育;初中;教学模式;创新;新模式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初中的化学主要开设在初三一年,由于初三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课,很多人由于不能及时适应造成了化学知识的难以理解,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因此,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这些学生对初中化学课程学习的关注,及时发现初中学生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不断尝试一种创新的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高更美好的未来。这篇文章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对创新性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传统的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过分注重化学理论课程忽视实验课程
在以前传统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地看重学生的化学理论课程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实验课程,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体验实验的过程,没有进行实验操作,缺少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这种缺乏实验参与的理论教学枯燥无味,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观察能力。同时,纯理论式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不集中的现象。
(二)过分强调知识的识记忽视学生的思维创新
传统的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单方面追求学生取得高分成绩的目标,过分地看重学生的知识识记,忽视了其他多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创造力和辩证思维发展的核心阶段。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健康综合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三)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自主性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课堂多半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知识和内容,这样的课堂之下的学生多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的状况。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与老师、与知识的互动之中,学生对疑问没有及时进行反馈,课堂效果不佳。
(四)落后的教学设备难以完成课堂的高效教学
在一些环境设施较差的学校的教学设备较差,有的学校没有配置专门的多媒体网络系统,老师依然是靠板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教室需要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浪费在板书的书写上,这对于珍贵的课堂时间无疑是一种浪费,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教学也是一种较大的限制因素。
二、关于初中化学及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比重
学校应该加强对初中生化学实验课的比重,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作为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首先得到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化学反应中的气体的释放,试剂颜色的改变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整个试验流程的构建和梳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
(二)知识识记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从专业课程培养的角度转向了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基础知识识记的基础上锻炼和加强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一个会思维、会变通的人才,而不是一本装着基础知识的机器。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培训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向教科书和老师提出质疑。作为教师应该始终记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有能力、会思考的人才!
(三)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型的化学教学模式提倡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老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堂教学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讨论结束后小组选出代表人向全班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真正正地参与到其中,与人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
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对于初中生化学教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的板书费时费力也不方便学生进行后续的复习。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PPT教学的方式,这种课件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是方便学生在课后回家的时间对老师课堂讲述的知识重点的复习和巩固。此外,这种设备的灵活性很高,PPT上除了可以展示知识框架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向学生们播放实验的视频,或者一些其他的资料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小结
总之,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力的发展,真正做到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会思考的人才。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反思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曾云足.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8.
[2]刘梅红.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知识经济,2013(13).
关键词:农村;实验教学;因素;对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1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04
前不久,扬州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培训考核,本次培训包括专家讲座、理论考试、现场操作等。初中化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由考核前的焦虑、考核过程中的茫然不安,到成功后的喜悦。然而在现场也看到,教师们在实验室里,发生了常见仪器不会规范使用、实验不会科学设计、酒精喷灯不会使用、电解水实验电源不知道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等现象。在最后的培训考核中仍然有多名化学教师未能通过考核,场面、结果都令人震惊。对照新课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实验相当重视。为什么教师的学历水平在提高,实验装备在不断更新,而教师的实验水平和技能却不升反降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一是尽管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区域验收,实验仪器和装备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硬件上去了,其他客观条件(如师资等)未跟上,致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同时受升学压力影响,学校也疏于对实验管理和实验的督查;二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将实验习题化,变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为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让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实验现象变成呆板的知识点让学生记忆,大大弱化实验功能;三是教师对实验研究不够不深,平时的实验都是教师预先选择好实验仪器,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依葫芦画瓢,变探究实验为验证实验,失去了实验应有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又难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长期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会大大弱化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又怎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呢?所以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和教师实验技能都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对实验教学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教师培训和考核,促教师实验技能的提高。针对初中教师目前的现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实验素养呢?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前提
陶行知说过:交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的素质,既要有化学学科理论和实验知识,更要有脚踏实地亲手实践的亲力亲为和娴熟的实验技能。
1. 走出去,拓宽视野
初中化学教师总认为初中化学知识简单,又是年年教初三,容易造成教师眼高手低,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畏手畏脚。学校要督促教师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专题研讨活动,特别是有关实验方面的,力促他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增强内涵、提高素质。笔者建议可以针对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及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例如:在我区2013年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培训考核中,我事先在实验室放置各种实验装置,主要是教师平时不愿意做的实验,让教师必须进实验室独立完成,旁边有教师指导,完成现场操作后要再完成一份实验理论试卷。这样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与教学结合。
2. 请进来,面对面交流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要能清醒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实验实践水平,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向名师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现在都强调送教下乡,我想这应当包括实验,送实验下乡,不单单是送实验仪器下乡,更应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送技能、培训等。
3. 促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目前的师范教育与中学教学还是有脱节的,化学教育师范生在大学更多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和较深较复杂的大学实验,对中学化学实验触及很少,更鲜有研究了。初中化学教师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例如对化学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一些实验等;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实验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实验水平,这次由马宏佳教授和金惠文老师编写的《中学理科教学指导—初中化学分册》,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材料。
二、改革现行教材是关键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除去在大部分教学模块中都有建议必做(包括课堂演示)和选做的实验之外,还专门为喜爱化学或喜欢动手做实验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化学》模块(选修),这在过去的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罕见的。说明已经意识到化学实验的缺失,我们在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怎么能跟高中配套呢?
1. 现行有关实验的教材甚少,能用于指导教师实验教学的更少
针对这一现状,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力量编写了《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该书对初中化学涉及的所有实验逐一讨论,该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每个实验给出了尽可能多的方案;二是提供了约120个趣味与探究实验案例。这本书对初中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教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已成为不少教师的案头常备书。但我们仍感到种类少,供教师选择的余地小。
2. 改编学生实验手册,使其成为类似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实验化学的教材
这个教材能与课本相辅相成,是包括学生实验、实验练习题、课后随堂小实验以及课后小制作等组成的系列实验教材。当然还要适当增加一些能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拓宽知识面的内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实验技能。
三、改革考试方法是根本
在现行的中高考制度下,实验教学完全绕开应试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1. 师生同考促共同进步
不少地方为了重视理科的实验,都会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实验操作考察,但一般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只要求学生合格就好,不合格再补考也可。因有考查所以对学生还是有一点触动作用,这也是考查的初衷,但由于内容简单、单一,教师在课前稍加指导,学生都能完成,使实验操作考试变成一个形式,走过场,所以触动又不大,长期下来又几乎没有触动。笔者建议实验考查,除要考基本实验操作,更要考实验设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考查前可编写考核用书,使考核系列化,从理论到实践,有基本操作,有实验设计创新及对实验方案评价等。这其实是学生的,对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化学实验考试,总体要求是把考理论和考操作结合起来,理论考试全面考查教师掌握实验基础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操作考试主要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考试,所谓综合性实验考试是将不同的实验进行组合,综合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利用本实验手段去解决新的问题。考设计性实验时,根据试题提出的实验目的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更好指导学生实验。
2. 书面考试加大实验考查力度
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考试试卷中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正误、实验步骤等,出现学生背实验、纸上谈实验的状况,长期下去,学生题目会做,动手能力太差,更有甚者仪器画在纸上或黑板上他认得,但拿在手上却不知道是什么了,值得让人深思。其实实验教学与笔试是可以有机融合的:请看2012年义乌市的一道中考题:
如图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实验装置。本实验通过测定氧化汞分解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欲调整试管的倾斜度,应调节图中 A、B、C哪个旋钮?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可以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塑料管口放出连续均匀的气泡后才能收集气体
C.氧化汞未分解完全就停止加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这样的题目出在试卷中,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这道题我们也让一线教师做了,其中(1)问真有不少教师不知调节哪个旋钮,这么简单的一个操作难倒了一片教师,可见教师的动手实验做了多少。(2)问教师将收集纯净气体与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混淆了,教师的实验素养可见一斑。因此,在每次的教师实验理论考试中,要求教师会做题外,还要会命题,能命实验题,特别是一些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的题目。
四、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是保障
新课程已实行多年,学生学习方式已发生很多改变,对实验室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也准明确要求:实验室不但要在时间、空间上保证完成新的教材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而且需要拓展实验室的功能,让实验室成为开展科学探究的场所,即不仅仅是完成教科书中所要求的实验,还需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做他们想做的实验。然而在现实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开展他们的探究,无疑会使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新的课程标准也说的清清楚楚,一是学校和老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二是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尽快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所学理论,边学习边实践,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处理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掌握各种实验方法,熟悉各种实验设备的原理、构造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农村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困难既有客观的,但更多是主观的,只要解决好制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个因素,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会有一片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