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266023)
技术设计与制作课,是指各学习小组确定设计项目后,在方案构思的基础上,交流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并用技术语言表现出来,形成设计方案,再借助一定的工具和设备,采用一种或几种加工工艺,将方案物化为作品的活动。技术设计与制作课属于实践课,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课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途径。
一、设计项目选取合适
上好设计与制作课的关键是选择好项目。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在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立足学校配备的工具、设备和材料等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既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又能提高设计表达能力的项目,让学生做出模型或原型。例如,多功能书架、笔筒、相框架、糖盒、便携式小板凳、桁架桥、台灯等,都是既能体现技术课程特色,又易于操作的实践项目。虽然现实生活中还不乏在黑板上讲技术,或仅限于用纸壳、扑克牌、卡纸等教技术的现象,但还是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开发出真正适合学生的实践项目。例如,在2013 年山东省通用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胶州三中张娟老师在教学“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时,让学生利用常见的铝合金板制作“风铃吊坠”,从而体验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这既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因此,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还受到评课专家的一致好评。总之,教师选取的设计项目,要让学生通过构思、制作后,从“有兴趣地做”走向“有智慧地做”,从“自发地做”走向“自觉地做”。
二、教学设计流畅
一堂设计与制作课要想成功,教师还要设计好教学环节,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张娟老师在“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的教学中,以“风铃吊坠”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1) 观察、发现问题———风铃缺少吊坠;(2)小组讨论,画草图(设计风铃吊坠),并确定用铝合金板制作风铃;(3) 通过自主学习(画线)、演示学习(锯割、锉削)、观看视频(钻孔)等方式学习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及金属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 小组合作制作本组的风铃吊坠;(5) 小组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小组互评;(6)学生谈收获(所学知识、使用工具方法等)和感受(团结、创意、设计等);(7)内容提升和拓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遵循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现了师生有效互动,可谓相得益彰。
三、教学方式多样
在技术设计与制作课上,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帮助者。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纠正只重视设计制作结果而忽视设计制作过程的现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长知识,在“探究”中创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张娟老师在课堂上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讨论、观看视频录像、亲身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展示, 使学生无形中体验到了技术的思想和方法, 快乐轻松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操作要领,得到了劳动技能的有效锻炼和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符合技术设计制作课特点
设计和操作是设计与制作课的一大特点。而技术设计不同于艺术设计,具有本领域的独特性。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艺术设计则侧重于欣赏、审美,更强调感觉的需要。因此,要让学生不仅能画出设计方案,更要能做出实物来。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与制作中来。在设计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如在制作“风铃吊坠”这节课上,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运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了蝴蝶造型、天使造型等吊坠,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五、指导与评价到位
设计与制作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评价。课堂上教师指导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教师不能固定在一个小组或几个小组中进行指导,而是要放眼全班,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各小组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工具、设备的使用是否做到规范严谨等),并恰如其分地给予准确指导。当然这种指导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包办,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广东省中山市濠头中学,528437)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策略:增强学生对技术的认知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态度和情感;挖掘技术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技术知识视野;深入开展技术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行为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通用技术 技术素养 策略
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技术素养是关于技术的基本素养,包含技术知识、技术行为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四个维度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对技术的认知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态度和情感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能真切地体验和感悟技术,让学生觉得学了这门课程对自己有用,不断增强学生对技术的认知感,从而对技术有良好的态度和情感。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技术的性质及其作用”时,为了能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的性质及作用,进而正确地使用技术。笔者以手机所涉及的技术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哪些性质、手机技术的巨大作用、技术的影响等。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正确使用手机技术能给他们带来方便的通信、娱乐、辅助学习等好处之外,引导学生分析不正确使用手机技术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坏处,如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乱发一些不良的信息等,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避免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教学苏教版“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申请与保护”这些内容时,播放“苹果与三星公司的专利战”视频,开展有关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辩论赛,让学生更具道德、更科学地使用技术,正确地评价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技术产品,将技术设计等知识融入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为今后能更好地参与更高一级的技术活动作好准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多关心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发展,将这些高科技介绍给学生,不断地增强学生对技术的认知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态度和情感。
二、挖掘技术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技术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源很丰富,我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通用技术实践室资源进行教学,而且还可以精心筛选当前热门的高科技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多关注学习和生活中所涉及的技术。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利条件挖掘技术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源。例如,经常访问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的网站或加入全国通用技术教师QQ群,在网上相互探讨和学习;也可在中国技术教育网、中国技术创新网和通用技术课程网等网站下载相关的图像、视频、动画、案例和课件等拓宽自己的技术教育教学资源,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然后精心制作课件,使自己的课件做到图、文、声并茂,情趣横生和新颖独特。课件的内容不仅涉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还要充分地拓展课外知识,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好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钻研技术;还可以经常到学校、地区和市图书馆借一些优秀的科技书籍、报刊和杂志等,供学生课外阅读;邀请专家来校举办技术讲座,进行技术知识的宣传,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的科技节目,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发明、创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
三、深入开展技术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行为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因此,我们应深入开展技术实践活动,多与一些邻近的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好校外技术实习基地,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学习和实践,亲身体验技术。例如,在教学通用技术的选修内容《汽车驾驶与维修技术》时,我们带学生到附近的汽车驾驶培训学校进行社会实践,学生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参与,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与师傅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师傅们请教一些他们不懂的技术问题,经过几次技术实践活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如何控制好离合器、方向盘、刹车等驾驶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会开展小组创意赛,各组通过作品设计方案展示本组的创意,并进行交流、评价,再对方案进行不断地优化,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出作品的模型或原型,并进行技术试验,发现存在的设计与技术问题后再进行改进。我们要求每个学期每一小组至少要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和制作,经常指导学生动手找一些废旧材料和容易获得的材料,如矿泉水瓶、硬卡纸、塑料、易拉罐、小木块、小竹块、胶带、胶水等,分组合作,在相框、台灯、多功能笔盒、桥梁模型等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能积极参与本组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而且每组都能积极上交作品并附上作品的设计方案,很多作品创意新颖。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及成立科技兴趣小组,购买了相关的器材,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出光控、声控台灯等实物,还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区、市、省里的科技创新大赛和少儿发明比赛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
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学会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有关“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如何挑选材料”及《技术与设计2》的“结构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内容后,可以开展“中学生台灯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美观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应用到台灯设计活动中,更快更好地进行设计。学生在亲历“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设计的一般过程后,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技术设计思想和方法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结合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而且要努力实现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目标,因人、因地、因时、因课制宜,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居劳,提升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质之我见[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0(3)
[2]徐洪健,怎样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09(4)
关键词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设计阶段 造价控制 限额设计 标准设计
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应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它是建筑产品的总造价,是反映建筑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重要的综合指标。在不同的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一般分为投资决策、设计、施工(包括招投标)、竣工决算等几个阶段。据统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分别为:投资奖惩阶段75%~95%;设计阶段35%~75%;施工阶段5%~35%;竣工决算阶段0~5%。很显然,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该在工程实施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当项目投资决策确定以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就变得十分重要,而这一阶段恰恰是目前开发商控制的最薄弱的环节。它的难度在于除了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的设计规范以外,对于方案的优化、材料的选择、投资效果、减少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等方面,既没有明确的控制办法,也没有业主考核标准。另外,设计单位业务内容中也不包括该方面的内容。
1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分析
1.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设计人员认为只要按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作图就行了,至于工程造价管理问题那是经济技术人员的事;而概预算人员也认为,按通常做法,只要设计图纸完成后,根据图纸和有关定额文件、取费标准编制设计预算就行了。还有一种认识,就是一位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方案比较,其设计造价已经是合理的,没有必要再搞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1.2规章制度不健全。
经济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工作不能紧密相结合,各做各的事,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涉及造价超标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责、权、利不明晰,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积极性不高。
1.3人员素质不强。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差别,但缺乏经济观念,涉及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强。概预算人员大部分只会按图纸套定额进行概预算的编制,对工程涉及的有关专业技术知之甚少,或根本不懂,这样的概预算人员,在进行设计造价控制的过程中,无法为设计人员提供重要的可采纳的意见。
1.4设计招标不尽全面。
只注重了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标,忽略了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一旦方案中标,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就成为方案中标单位一揽子工程,由于在后面的设计中缺少竞争机制,设计单位没有压力,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1.5现行设计取费方式不甚合理。
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工程总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致使有的设计单位为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工程规模,设计方案可以优化的不进行优化,甚至有的设计人员随意加大梁柱截面,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配筋量,结果出现了不少的“肥梁、胖柱、深基础”等设计不合理现象,从而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
1.6传统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平行发包方式,使勘察、设计与施工脱节,人为地给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2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2.1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键性环节,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据国外分析,项目的设计费一般只占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在决策正确的情况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占75%。由此可见,设计阶段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设计阶段控制造价能充分体现事前控制的思想。
由于设计阶段毕竟是项目要实施而未实施阶段,调整、改动都比较容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该把设计做细、做深入,尤其是施工图设计。因为设计的每一笔都需要投资来实现,所以在没有开工之前,把好设计关尤为重要。
设计过程要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对现有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即以完善和创新。
3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3.1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
招投标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下一种重要采购及竞争手段,已被人们所接受并采用。工程设计采用招投标制将会促使设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核算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工程设计分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为了有效避免设计阶段只注重方案招标,忽视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对工程造价控制带来的问题,在设计招标工作中,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而且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应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已势在必行。这样,设计单位在每一个细节上如果不是精益求精的去完成,就有落选的可能。在设计阶段的评标定标中,有些建设单位只考虑哪家设计单位的设计费报价最低就选哪家设计单位中标。殊不知设计费只占整个工程投资的1%~2%,即使再提高也不会很多,而设计产品的好坏对工程投资的影响远比设计费大很多,有时可以达到投资的20%甚至30%,因此,定标的主要因素应放在设计构思的巧妙型、新颖性、工程设计方案技术的优劣、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设计进度计划、投标人的设计组织方案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选择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技术先进,在满足实用功能前提下注意造型别致美观,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设计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3.2提高标准设计意识,推广标准设计。
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设计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科学依据。推广标准设计有利于较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设计费用,大大加快提供设计图纸的速度,缩短设计周期。构件预制厂生产的标准件能使工艺定型,容易提高工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统一配件、节约材料,有利于降低构配件成本。据统计,采用标准构件的建筑工程可降低10%~25%的费用。标准设计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大量重复使用,较为经济。
3.3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标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标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即将上阶段审定的投资额作为下一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总体目标。在设计中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以控制工程量为主要内容,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突破,克服“三超”,使设计与概预算形成有机的整体,克服相互脱节现象。在设计过程中要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树立设计人员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对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参数匹配、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设计控制。真正使限额设计落到实处。
3.4控制设计变更。
设计单位认真做好图纸的审查工作,可以减少图纸中的错漏现象,使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更为准确。图纸本身不完善或设计深度不够,将导致在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增加,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增加。设计单位要提高设计深度,完善设计图纸应注意:在设计阶段确定建筑的最终方案,避免在施工阶段提出更改;加强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勘察、钻探等;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合理的设计费用;对因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设计变更而产生的投资失控,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
3.5改革现行设计取费办法,建立激励机制。
现行的设计收费无论是按投资规模还是按面积收费,都是一种“大锅饭”,没有任何经济责任,不管工程设计的质量好坏,不论投资是否超预算,甚至不管建设项目有没有实施,设计人员有没有到现场服务,只要画出图纸就得给设计费,这种取费办法助长了设计人员只重视技术性、忽视经济性的观念,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设计过于保守或设计功能没有达到最优或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致使工程造价居高不下和决算价大大超出原概算,这些都不利于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因此,应对现行设计取费办法进行改革,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在现有收费办法的基础上,对因设计合理节约投资按节约部分予以提成,因设计变更增加投资按超出部分扣除一定比例设计费,实行优质优价收费办法。这样做有利于加强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也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3.6优化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是设计阶段的重要步骤,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设计方案优选的方法和目的就是采用设计招标及设计方案竞选,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通过功能和价值分析将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按照经济效果评价原则对设计方案的功能、造价、工期、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技术方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最优化手段。
4 结束语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源头,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达到投资省、进度快、质量好的效果,就要把控制重点放在设计这个关键阶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途径;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消费逐步趋于理性化,加之不断增加的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使得现代建筑成本控制对于投资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房地产是一项风险高、投资大的工程,企业投资追求的是一定的回报率,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投资效果,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就很有必要,从而有效提高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念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是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而编制的文件,其主要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透视图、投资估算等四个重要组成。设计方案必须贯彻国家、地方相关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同现行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建设标准、制图标注、设计规范及确定投资的定额、有关指标和费用标准规定相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深度和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当仅以设计说明难以对设计意图作出表达时,就可用设计见图来加以表示。
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一)降低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包括决策、设计及实施三个大阶段,其中决策和设计阶段是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所在。当明确投资决策之后,设计阶段就成为投资控制的重点内容。据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设计费用比工程建设费用的1%还要少,而这低于1%的费用却对工程投资有着高达75%的影响。在单相工程的设计当中,其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对工程投资影响较大。根据统计,以同样动能为前提,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可降低工程造价5%到10,甚至更高。(二)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事故中,因设计责任导致的事故占据了总量的40.1%,居首位。一些建筑工程因缺乏优化设计,致使功能设置不合理,对其正常使用产生影响。有些设计图纸质量差,设计之间相互矛盾,导致施工停工、返工现象,造成安全隐患和质量缺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的同时,工程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这时,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
(三)降低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方案不但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一次性投资,亦对其试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产生影响,如照明、取暖的能源消耗,清洁、维修、保养费用等。通常来讲,一次性投资往往同经常性费用呈反比关系,但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尽可能地使两者有效结合,实现对建筑工程经常性费用的有效控制。
三、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
鉴于建筑工程投资中设计方案的重要意义,强化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已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影响施工质量、投资收益、成本控制的重要工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单纯靠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不够,还应通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来完善有关法规、提高设计监理推广、提高监管力度、加强综合性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来共同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水平。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并不是一味强调对投资的节约,应综合性地进行考虑,注重技术的先进性、设计的科学性,以总体效益为基点,以提高价值目标为基础,来达到设计方案优化的效果。
四、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途径
(一)招投标设计和方案竞选
就拟建工程的设计任务,建设单位通过信息网络、报刊或其他媒介的形式公告,来吸引设计单位参与到设计方案竞选或设计招投标中来,以获取全面的设计方案。之后,由评标专家组成小组,按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结构合理、满足环境及建筑节能等要求,对设计方案优劣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来选取最优设计方案或将各方案中的可取之处有机组合,形成新的最佳方案。
(二)运用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又被称作价值分析,是一门经济和技术相机和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在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中,运用价值工程来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就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关意见,利用价值工程原理,作出科学的决策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使得在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项目的产品最终价值能够得到体现。建筑工程设计中价值工程的应用,对合理配置资源,增加设计产品的价值和科技含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指的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在保证各专业使用功能正常的前提下,依据投资限额分配控制设计,来对技术设计严格地控制及变更施工图设计中的不合理性,从而保证控制于投资限额范围内。工程量控制和投资分解是实行限额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径。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审定的工程量和投资限额分解到各专业,之后再分解到各分部工程和各单位工程而得到的,通过层层的限额设计,能够实现对投资限额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对概预算指标、工程数量、设计标准等各方面的控制。限额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控制和客服“三超”现象,使设计单位加强经济与技术的对立统一管理,克服因设计概算失控而对工程造价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标准化设计推广
标准化设计又称通用设计、定型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组成。建筑工程建设的配件、构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公用设施、构筑物,只要条件允许,均应道执行标准化设计。实施标准化设计的优势在于:相比于一般工程,其设计质量要高;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顺利进行;节约建筑材料,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总论
现代建筑工程在设计方案优化的同时,亦应树立全面性、全过程的施工管理理念,施工企业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有效地沟通,为施工质量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不断地强化学生
的创造意识
在人类整个创造活动中,总是有目的在支配着,创造的机遇总是光临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整个创造过程都由创造意识控制着。创造意识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原则上讲,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的。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常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进行思维与研究,留意新事物新现象。例如学习结构与设计部分时,让学生收集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相关资料,尝试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对其结构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根据从这里得到的启发,设计一个时尚环保的便携小板凳,学生兴趣很高,效果很好。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的生活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2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
种思维方式
非逻辑思维运用在有待创新的课题上,提出新思路、新设想,其作用在于摸索、试探,打开常规套路,冲破传统桎梏;而逻辑思维对提出的新设想进行整理、加工和筛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其作用在于检验和论证。运用非逻辑思维侧重于使人的思考活动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运用逻辑思维侧重于使人的思考活动具有准确性、严密性和条理性。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时,二者缺一不可。而学生在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下,常偏重于逻辑思考而忽略非逻辑思考,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开发。通用技术课程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在发现问题、产生设计方案、设计的优化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和训练,而在明确设计目标,确定设计方案时,则又训练了逻辑思维。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
3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
生积累创造的素材
创造素材一般来自平时细心的观察和分析,形成一个个表象贮存在记忆里,还包括各种相关知识的学习。从事技术创新时,人们就对这些心理现象重新组合和加工,形成具有新的特性的物体。通用技术涉及社会生活与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的性质,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一般过程、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等,无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工厂,在实践中观察和分析,积累创造的素材。
4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有意识
地进行创造技法传授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将创造过程分为4个阶段。1)准备阶段。准备期的任务是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与综合,搜集创造活动必需的信息。这是创造活动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一般性基础知识的准备,也包括特定领域的知识准备。2)酝酿阶段。这是一个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思维过程。3)明朗期。经过一段时间苦思冥想的孕育期,突然恍然大悟,豁然贯通,找到新答案或新假设。4)验证阶段。一般产生的新答案或新假设不一定正确,必须经过验证。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实践检验和智力检验。对这四个阶段的理解有助于学习创造技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另外,训练发散思维也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有一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造方法——头脑风暴法,即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大脑自由地发挥联想,产生大量的新颖想法,然后再进行取舍。在确定某一设计方案时运用头脑风暴法效果最好。如便携板凳的设计方案的确定,包括材料的选用、形状、尺寸、功能等。事实上大量的科学创造即由此产生。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教会学生各种创造技法,以便使学生的创造活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转化,从而能够在学生本人的意识控制下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活动,进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5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培
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的培养在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个性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监控的作用。只有具备创造个性,个体才能不为各种环境因素所限制,坚持进行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创造个性的个体,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会随时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技能,取得创造成就。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创造个性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
美国心理学家Terman从1921年起对智商在135以上的1 528名超常儿童的成才情况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他从研究对象中选出800名男性,就其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成就最大的一组成员的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人格因素上与成就最小组的成员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两者的明显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
学生在通用技术的技术试验中往往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6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注意营
造创造氛围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二中,443500)
摘要: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引导技术学习成为通用技术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有效的指导,这种指导可以是直接的、间接的或者示范性的,要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通用技术 实践活动 有效指导
技术设计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解决某个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由学生提出各种创意设计方案,并进行小组内讨论与交流,通过考虑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确定小组设计项目,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制作、优化,实现设计。教师针对各小组具体活动情况作出具体明确的指导和建议供学生参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提出质疑,直接指导
很多时候,学生的设计是想当然的,不具备科学性,为了避免学生花费精力去做无成效的工作,我会直接提出自己的质疑并指导学生去试验,去认识设计中的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对技术设计的科学性原则会印象深刻,再尝试用其他方法去解决问题时也会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技术设计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实践活动中,学生小组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各种创意设计方案,经过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确定设计项目,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针对各小组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明确的指导,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案例1】设计两色笔芯。
某学生小组设想了一种红黑两色笔芯,下面截取学生设计说明中的一部分:学习中红笔和黑笔的使用频率十分高,当用黑笔书写的时候,为了突出重点和容易忽略的部分,常用红笔标注。而一红一黑两只笔,换来换去,很麻烦。商店里也有不少创意新颖的笔,如一支笔里面装三四种颜色的笔芯,需要用哪种颜色的笔芯就按按钮更换,但这种笔很粗,不方便使用,而且由于笔芯不太固定,还影响书写效果。因此,我们小组想出了一种设计方案,即一支笔芯内装有两种颜色的墨水,整支笔芯长15厘米,直径6毫米。一端为红色墨水,中间由黄色液体隔开,另一端为黑色墨水。由于笔芯两头都可以书写,将会节省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阅读了学生的设计说明,我从科学性的角度分析了这支笔芯存在的问题:(1)一种颜色的墨水先用完后,这支笔就成了单色的,也就不具有这些优点了。(2)签字笔的书写原理是墨水因为重力作用从下端细孔向下出水,若两端都是书写头,由于中间用黄色液体隔开,则进不了空气,随着墨水减少,内部气压减小,内外的压力差很快就会平衡掉重力的作用,这种笔芯不可能两头出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将纸举到空中,笔尖向上在纸上书写,写不了几个字,笔就不出水了;或者用纸团将笔芯尾部塞紧,然后写字,一会儿笔也不出水了。
在我的指导下,小组修改了方案:用了一个长约15厘米的两端可装笔芯的笔杆,一端装一支长约7厘米的红色笔芯,套红盖;另一端装长约7.5厘米的黑色笔芯,套黑盖。有意思的是,他们生怕空气进不去,还在笔杆中间钻了个小洞,并将作品名称改为“红黑随意两色笔”(如图1)。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直接的科学评价和指导,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形成,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掌握新知识。
二、借用已有技术间接指导
通用技术课上的设计实践往往是要求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采用一定的技术设计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学生由于实践太少,有时候想不到借用已有技术来解决。这时,我就会提醒学生借用已有技术去比较分析,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2】升降笔筒的设计与制作。
某学生小组想设计制作一个升降笔筒,在活动报告中写道:当笔筒需要装进背包携带时,笔筒里的文具会散落在书包里,而加上一个盖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文具的长短不一,如果加上盖子,笔筒就要制作得更高,这样取放文具就会变得很不方便。于是,我们产生了设计与制作升降笔筒的想法。
我先肯定了学生的设计方案,然后从市面上已有技术产品的角度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1)可以分内外两个筒,外筒固定,内筒在里面活动,加一个特制底座,笔筒放在桌子上,打开时可以将内筒顶起来。(2)可以模仿固体胶棒,采用螺旋式升降,两手分别握住筒的上下部分直接转动就可以实现升降。
学生分析比较后,觉得第二个提议更好,于是就用固体胶棒制作了螺旋升降笔筒的核心构件。具体做法:将固体棒胶底部开个小口,在笔筒底盖内加入一根木棒,刚好与所开小口吻合。两手分别握住筒的上下部分直接转动就可以实现升降了。制作完成后,学生又在笔筒的外部画上小人儿图,旋转笔筒时图片会变成另一种画面,增添了趣味性(如图2)。
三、及时跟进,示范指导
对学生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设计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帮助学生推动实践活动的进度。
【案例3】动平衡结构的设计与制作。
在教学完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的“稳固结构的探析”后,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动态结构的稳定性,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动态平衡结构。
活动开始后,我发现学生的设计思路好像还停留在我制作的教具“筷子陀螺”上,为了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我指着正在旋转的“筷子陀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旋转木马,有的学生说像只盘旋的鸟……那么可不可以利用动平衡原理制作出你们心目中的形象,并让它具有实用价值或者观赏价值。在我的提示下,学生打开了思路,有学生准备设计动平衡鸟的工艺品,有学生准备设计一件动平衡的婴儿摇篮,有学生准备设计制作一个动平衡的旋转木马……学生终于有了这种意识: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生活更方便、更美好,这就是技术教育的意义。
有一学生小组用纸板设计制作了一只动平衡鸟(如图3),我给的评价是:不仅形象不是很像鸟,而且鸟在运动中还很容易掉下来,因为纸板强度不够,用胶带连接也不够固定。所以,我指导学生利用榫接和插接的方式,并充分利用三角形来支撑结构,从而保证了结构的强度;重心要在支撑点嘴的下方,可以边试验边配重,我接着又做了操作示范,学生根据我的意见进行了第二次制作。
这个结构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它各部分都是刚性的。(2)翅膀前伸,末端很低,便于配重,能保证重心低且位于鸟嘴下方。所以,将鸟嘴搁在瓶盖上时,这只鸟能稳稳地立住,而轻微地推动它,便可以在瓶盖上旋转而不会掉下来,稳定性很好。在我的进一步提示下,学生利用发光二级管制作了鸟眼,并在羽翼上安装了水银开关控制二极管。这样,鸟在摇动过程中闪耀亮光,好像羽毛反射的太阳光,形态更栩栩如生。此外,学生还在羽翼上贴了彩色的羽毛图案,使其更生动形象(如图4)。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 中学生 情商
一、构建通用技术课情感课堂教学模式
在通用技术课日常教育活动中,情商教育的融入,可能对各位老师而言还是一个相对新颖的理念,因为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有关情商教育的知识微乎其微。而情商教育却是学校任何一门学科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采用有效教学手段将情商教育融入到通用技术课堂中,营造学习情商的气氛。另外,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结合,将受教育的层面不断扩大。在通用技术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对待每一位同学,以心灵渗透的方式去传授知识,在和谐的气氛中不断取得进步,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课老师,我认为通用技术课是最能体现情感教育的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美好的天地,让其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通过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逐步提升学生的情商指数。
二、通用技术课教学注重熏陶学生良好情感
如在通用技术课常识的课题时,可以围绕教科书内容,以技术设计为主线,认真钻研各主题的技术与设计要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思维、想像,进行调查研究、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想像,增强各种思维能力,努力提高技术理论素养,营造情感教学气氛,保证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同学们认为,情感教育在通用技术课课堂教学的渗透,重要的不是学到了多少书面知识,而是教育熏陶了学生良好情感,使他们的情感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适时开展通用技术课“设计大赛”
根据本地域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点,可以定期组织通用技术课“设计大赛”,激发起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欲望,也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用技术课“设计大赛”活动本身就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活动过程中,竞争意识更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如举办“走进技术世界”活动让学生进行技术知识竞赛,举办“体验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比拼设计方案,举办“设计成果展览”活动,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成果学生在活动的氛围下,思维异常兴奋,敢于表现自己,不怕失败的精神和意志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同时指导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通用技术课“设计大赛”培养中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四、通用技术课要注重乐观教育,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我们要面向未来,培养复合性、国际性人才,需要人们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通用技术课同样要重学生情商培养,重乐观教育,营造学生良好的心境。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
因此,通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通过目标激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理对待压力,使他们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使他们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具备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宽容心境和合作精神。
五、适当增加技术实践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日常通用技术课教育工作中,老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及时了解学生在技术设计可学习的挫折。
参照教科书中的案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密切联系实际,挖掘技术实例,既动脑又动手,做好剖析、试验、实习、设计制作、交流、评价各环节,努力提高技术实践素养,适当增加技术实践的难度,培养动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介绍一些优秀技术设计成果的设计历程故事,经常讨论一些不能受挫折而不能得出任何技术设计成果的反面例子,让学生知道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增强是非判断力,提高思想警戒。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也要让学生深入到火热的技术设计实践之中去。
参考文献:
[1] 朱丽泽.通用技术课教学突破口――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64-65.
[2]陈建和,陈婧,施起富,马焕洁.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情商培养探讨[J].理论导报,2012,(11):51.
[3]王亚君.开好通用技术课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1):128-129.
[4]乌凤琴.论情商教育的重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02):38-40.
一、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安排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设计是否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其中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两个阶段统称设计阶段。根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阶段应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是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第一关,是龙头,抓住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抓住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本文将探讨在设计阶段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二、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一)强化意识、增强观念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树立经济核算的意识和观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迎合建设单位“喜高(标准)好大(规模)”要求的倾向;把技术与经济、设计与概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两结合”的脱节状态。
(二)提高设计人员的水平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各方面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人的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仅有热情,不具备应有的技能也干不好工作。因此,设计人员、概预算经济人员要具备比较好的综合素质才行。针对设计人员不太懂概预算,经济人员不太懂工程技术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的情况,就必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自觉地把技术设计与经济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
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充分了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设计任务书、了解水文、地质情况;了解地形地貌、工艺设备流程、新型建筑材料及性能。
另外,加强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整理、积累工程造价资料是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条件,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信息,也可以为投标报价提供依据并且能使投标报价快捷、准确。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工作,就必须建立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微机管理系统化。每完成一个项目,都要及时准确地将造价资料按统一格式录入微机管理系统,并且要跟踪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实际状况,将实际情况与设计进行对比,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并且要随时更新资料,确保资料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四)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
招投标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下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工程设计采用招投标制将会促使设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核算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工程设计分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为了有效避免设计阶段只注重方案招标,忽视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对工程造价控制带来的问题,在设计招标工作中,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而且对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应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已是势在必行。这样一来设计在每个细节上都会精益求精地去完成,否则,就有落选的可能。在设计阶段的评标定标中不能把设计费的高低作为定标的依据,因为设计费只占整个工程投资的1-2%,而设计产品的好坏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可以达到20-30%,因此定标的主要因素应放在设计构思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技术的优劣、投资估算的合理性,设计进度计划、设计组织方案等方面来进行评价。通过技术、经济和效果评价,力求选择在技术先进前提下确保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确保技术先进,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意造型别致美观,以最少的投人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设计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控制工程造价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以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堤下,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设计中的不合理变更。保证工程竣工结算不突破总投资限额的工程设计过程。限额设计是按上一阶段批准的投资控制下一阶段的设计,而且在设计中以控制工程量为主要内容,抓住了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从而也就克服了“三超”。同时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考虑节约投资,也决不是简单的将投资砍一刀,而是包含了尊重科学、尊重事际、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和保证科学性实际内容,可促使设计单位对技术和经济这一对立统一问题的深度研究,从而克服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
(六)设计方案优化
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价值工程是运用集体智慧和通过有组织的活动、着重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较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设计阶段进行多方案比选时,利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优化,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优设计方案,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使设计方案在体现适用的基础上适当美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达到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花少钱办大事,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投资效益。
(七)推广标准设计,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标准设计是根据共同的条件按照通用的原则编制的,是经过一定程序批准的,可供设计单位重复使用,既优质又经济。标准设计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材料和设备。并能够缩短设计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因此,采用标准设计一般都能使工程造价低于非标设计的工程造价。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也是限额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程各实施阶段,设计变更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需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以上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可能要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八)实行设计的奖罚制度
长期以来设计单位形成的重技术轻经济的倾向,原因在于设计人员的创新,被认可的只是技术上的创新(如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而控制工程造价的创新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甚至认同。设计人员在降低工程造价上深挖潜力的设计成果,得不到表扬和奖励,反而要承担风险。这样便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造成了设计单位和人员要求安全保险,不问造价高低;导致工程设计的“肥梁、肥柱”等抬高工程造价的现象。在设计中引入风险机制,实行奖罚制度,奖励那些设计方案优秀、工程造价节省的设计,处罚那些因设计浪费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设计,能激励设计人员深挖设计潜力,重视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将是一个大的突破。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13-01
摘要:
论述了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必要性,从多角度论述了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关键词:项目;造价;降低
0 引言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先进建筑商进入中国市场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规划、设计、户型、建材以及功能和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建设方和施工方则要求在缩短工期的前提下实现其各项要求,而要实现该目标则应从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1 控制工程造价的必要性
由于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设计、实施以及竣工等所有阶段对其造价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其进行造价控制应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同时由于项目决策是项目建设的决定因素,设计则为项目的关键因素,资料现实在该阶段对造价影响可达75%及以上,因此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应主次分明,同时应明确控制项目造价不仅仅是防止突破投资限额,而应实现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下充分发挥其应由作用,最终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可以说搞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1]。
2 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
2.1 提高可研质量。
对造价进行事前控制非常关键,效果也最为明显,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充分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实现最低的成本来建造符合实际需要的建设功能并避免投资浪费,并应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必选最终确定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实现既满足必要功能又避免不必要功能,并应保证审计提前进入,广泛深入的参与可研及方案的确定工作以助于决策科学并避免投资浪费。
2.2 做好招投标和监理工作。
规范招投标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建造良好的建筑市场为造价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活动来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和材料厂家,并通过采取集中规模招标和批量打捆采购的方式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最终降低工程造价;并应保证监理方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做到客观公正的对已完成的投资数额加以确认从而对造价起到监督作用,建设单位也应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与监理方配合,便于随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切实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控制。
2.3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的必选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必选确定,其优化则是通过从工程经济方面分析来寻求可靠的可保证功能的且成本最低的方案,在必选过程总对各方案的概算或估算是技术经济必选的重要参数,并可通过将方案的造价指标与已建的类似工程指标进行分析以便从中得到方案改善的信息,最终保证设计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与经济性融为一体。
2.4 推行限额设计[2]
限额设计是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初设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其中各专业在保证其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分配的投资额度进行控制,最终保证总额度不被突破,其是控制投资支出,减少或有效使用建设资金的有利措施。
纵向控制限额设计。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即从可行性研究、勘察、初设、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多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包括各专业设计,因此限额设计应贯穿于各阶段各专业,方可保证总限额的最终保证,尤其是初步设计中应克服不算经济帐导致设计不合理给后期施工图设计超额造成隐患,施工图设计则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范围、内容及投资进行,避免造成施工阶段发生过多的修改变更现象。
限额设计横向控制。主要应加强设计单位对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内部的责任制,首先应明确各科室及人员的相关责任,在对投资新型分配的同时实行分段考核,并应保证下段指标不可突破上段指标。
2.5 标准设计。
设计标准是设计及项目建设施工及验收的依据,首先应保证标准规范应副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当地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等,标准设计则是项目建设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复建造的建筑类型及生产能力相同的建构筑物以及,而对于整个建筑物不能定型则应将其中重复出现的部分采取定型化,对建构筑物的构件参数尺寸进行统一化,即在满足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其具有通用互换性,以期节约设计费用,加快出图速度,通过生产均衡来提高工人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并可通过统一够配材料实现材料节约等目的。
2.6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
合理性与经济性。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指确定的施工方案能从实际出发,并符合当前的情况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技术先进性则指在方案确定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措施来提高功效,降低施工费用,但当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发生冲突则应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并降低费用多方面综合衡量;
与规模相适应。在方案确定时应充分考虑工程规模,如规模小的工程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则势必增加机械使用费用,同时机械设备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成本费用,若大型项目采取机械化水平高且配套合理的机械则可在保证很工程进度的同时大大减少劳动力的消耗;
安全性。符合安全规程的施工方案是保证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因此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不得任意缩减,而应通过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均匀施工来提高功效,节省人工开支,通过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来节省机械费用开支最终实现降低工程造价。
2.7 加强签证管理。
作为承发包双方对于某施工环节技术要求或具体施工方法联系方式的技术签证,应将其看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具体化和有效补充,对重要的技术签证应保证征求设计、业主及监理等相关人员意见,必要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
施工中由于现场变化、业主要求以及环境变化等导致实际费用与计划费用产生差额的签证因其涉及面广,项目繁多复杂,因此应切实把握好定额及合同条款规定;
对建筑材料的签证应以当地工程管理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的材料信息为指导价,并保证其价格不超过同类材料价格,其中涉及到业主供应材料或图纸外的大宗材料并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应在充分市场调研、网上询价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究确定等。
3 结语
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工程管理人员一项长期任务,应从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等环节入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其经济效益和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4)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的属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现行的通用技术课程中有如下几个跨学科概念较为重要,它们分别是:设计、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这些概念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通用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 :通用技术 跨学科概念 新课题
21 世纪,知识的增长一日千里。要想在这个世纪更好地生存,人们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日益增多, 特别是科学和技术知识。人们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为此,在当今国际课程领域提出新的变革,那就是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Concepts)。跨学科知识整合有助于对事物整体属性的揭示和复杂性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已成为人类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方式。在本文中跨学科概念是指一些可以在不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与领域中都能应用的概念或概括性的理论等。
一、跨学科概念:国际科技课程改革的新主题
2009 年,一个目的为确定学生在科学教育中应该接触到的核心概念的国际研讨会在英国邓斯召开,研讨会中提出了科学教育中的大概念这一术语。科学教育中大概念的选择考虑以下一些情况:能普遍应用;能通过不同的内容来展开; 可以运用于新情况,使得大概念可以提供一些有力的工具,有效地应用于理解和解释改变着的世界。学过科技课程, 学生应该能理解一些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能源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相互关系的大概念,也就是本文所使用的跨学科概念。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于2011 年7 月正式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框架(A 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Practice,Crosscutting Concepts,and CoreIdeas)中写到“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1Concepts)是指那些能应用于所有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通用概念,它们都具有解释的价值”。主要包括7 个,分别是:模式,原因和结果,尺度、比例和数量,系统和系统模型,能量和物质,结构和功能,稳定和变化。跨学科概念超越了科学中各分支学科间的界限,能培养学生以通用性的思维来思考科学和看待世界。
此外,国外日益流行的STEM 教育更是包括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在STEM课程学习中显然也更需要跨学科概念的学习和使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STEM 课程。跨学科概念已经成为了国际科学技术类课程改革的新主题。
二、通用技术课程的多学科属性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拓展每一位高中生技术学习的经历。通用技术课程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 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体现未来走向,是具有中国特色、富于开拓创新的高中技术课程新架构。技术课程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强调各种学科资源的融会贯通和整合运用, 注重在综合各个学科知识基础上的技术探究、技术设计和技术操作。
通用技术课程包括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技术的基础内容和发展关键,是所有技术的通用性的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让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前提。选修模块有七部分,分别是: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
从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是通识类的教育课程,具有多学科的属性。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技术发明、创造与使用中涉及的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越来越广泛。
三、通用技术课程中的跨学科概念
跨学科概念能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技术的整体、连贯的认识,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综合性, 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现行的通用技术课程中有如下几个跨学科概念较为重要,它们分别是:设计、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一)设计
设计是对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是指综合设计, 它涉及广阔的领域。技术世界中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在通用技术必修1 模块中,技术设计是核心内容。关于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一般原则等。通过技术与设计关系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设计这个概念的丰富含义,也可以了解到设计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程中主要学习如何合理地处理人机关系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目标,合理人机关系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信息交互等方面的问题。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使用和维护等阶段。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技术设计具有通用性强、适用面广、可迁移性大、实施条件灵活等特点。”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原则是设计这个跨学科概念学习的重中之重,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技术上,还可以运用在一般的问题解决上。
(二)结构
结构是指不同类别或相同类别的不同层次按程度多少的顺序进行有机排列。从通用技术角度来讲,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本质。结构不但在技术领域广泛使用,在文学、科学、工程、建筑等众多物质相关的学科中都是一个较为核心的概念。由此可见,结构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跨学科概念。
在通用技术课程必修2 模块中, 对结构这一跨学科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首先从力学角度对结构进行了分析, 不同的结构其受力分析不同,不同的结构适应不同的力,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可以更好地根据设计需要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从力学架构与形态方面考虑,结构通常有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等基本类型。从技术设计中来考虑结构, 主要是要学习如何设计结构使结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强度。总之,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注意追求的是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
把握物质或产品的结构, 使结构牢固、简约、美观等,是一种技术设计思想的体现。学习和掌握结构这个跨学科概念,有助于对其他具有一定抽象或者具体的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把在通用技术学科中学习过的结构的知识迁移应用到别的学科、领域和生活中去。
(三)流程
流程是指事物进行中的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发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处处都有流程, 科学、合理地安排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通用技术必修2 模块中主要从流程的含义、流程与生活工作和流程的设计优化等方面对流程进行了阐述。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通过流程的学习,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和技术活动中工艺流程的安排提供了优化设计的可能。流程设计的改进通常以提高工作效率,或降低成本,或节约能源,或省力,或减少环境污染等为目的。流程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包括文字、表格、图示、模型等多种方式。流程的优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目标可以安排确定不同的流程。
流程的设计根据不同的目标需要考虑许多不同的因素,流程需要根据具体事务的内在性质和本质特点进行安排。很显然,流程是一个跨学科概念。
(四)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通用技术必修2 模块从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设计三个方面对技术中的系统进行了阐述。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
整体性是观察和分析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进行系统分析的步骤、原则和方法,学会对系统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效益。系统分析要坚持整体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的原则,系统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系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是一个跨学科概念,在各学科、技术、工程领域中均可以应用。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教学“系统”这一跨学科概念,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把这一方法论和思想迁移应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五)控制
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 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 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控制的概念是很普遍的,工程技术中的调节、补偿、校正、操纵,社会过程中的领导、指挥、支配、管理、经营、教育、批评、制裁等,都是一定的控制行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范。
通用技术必修2 模块主要从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四个方面对控制进行了阐述。过去人们对事物的控制主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自动控制。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往往需要对各种事物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任何一个控制都需要若干个环节来共同实现, 这些环节所涉及的装置就构成了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有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四、研究小结
通用技术课程中的跨学科概念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设计、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跨学科概念, 可以在各学科之间相互迁移使用, 也可以迁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教学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跨学科概念为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形成和技术知识与思想的迁移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目前,尤其是广大通用技术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跨学科概念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巨大价值和意义。因此,通用技术跨学科概念的教学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和,张淳俊.基于跨学科概念图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英】温·哈伦.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韦钰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3]National/Research/Council.A/ Framework/ for/K-12/ Science/ Education:Practice,Crosscutting/ Concepts,and/Core/Ideas[M].Washington,D.C.:the/National/Academies/Press,2011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如何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下面针对高层建筑的土建及幕墙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根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几点体会。
一、 土建工程造价控制
土建工程工期长,施工工艺复杂,在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比重较大,应列为造价控制的重点。1.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工程的设计费可能只占工程总投资不到1%,但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可达到75%以上,所以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可通过完善设计招标、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加强限额设计等措施来实现。
1.1.1与造价人员相配合,利用指标优化设计
设计单位是设计方案的主体,设计方案的优劣及其所决定的成本高低与设计单位密切相关,当施工图付诸施工时,就决定了工程本质和工程造价的基础。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在设计方案上即使做到了采取两个以上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但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却考虑很少。特别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赶进度,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甚至出现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使设计概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设计人员与工程造价人员配合工作,各专业在保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利用同类或类似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优化设计,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在项目方案深化阶段积极介入,配合建筑设计师,符合市场要求,既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建筑和结构方案。
2、合理选择建筑设计标准、建筑材料,尽量采用常规、标准化的设计。
3、结构专业控制措施
①根据建筑细部做法,拟定详细的结构荷载分析表,依据现行规范计算出详尽的荷载值。在施工图设计中严格按输入的荷载取用,不随意放大,以保证结构设计经济性。
②根据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选择合适的配筋,降低配筋率。施工图纸表达规范,深化大样和结构的细部构造,使构造合理且方便施工,受力明确且材料消耗量最小。
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图纸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利用各种指标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1.1.2实行限额设计
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程序分阶段层层控制总投资,使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形成纵向控制;各设计阶段,按各专业进行投资分解,分块限额,具体分配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相结合。
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通过层层分解,实现对投资的限额控制和管理。也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及概预算指标等方面的控制。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控制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主要是对工程量和设备,材质的控制。为此,初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工程量应以可行性研究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
具体控制流程如下图:
1.1.3实行设计的奖罚制度设计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技术轻经济倾向,原因在于设计人员被社会认可的创新只是在技术上的创新(如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创新的设计成果得不到认同,反而要承担风险,造成设计单位只求安全保险、不问造价高低的现象。
为鼓励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限额内,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实行设计招标。在设计中引入风险机制,实行奖罚制度,奖励那些设计方案优秀、工程造价节省的设计,处罚那些因设计浪费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设计,能激励设计人员深挖设计潜力,重视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但是应给予设计单位充分的尊重和权力,维护设计单位客观、合理、经济的设计方案。
1.2施工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
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控制主要是工程进度款、工程变更、签证的审核。工程进度款按月支付,在每次的工程例会上,工程参与各方要对本期完成的形象进度进行确认。工程进度款审核是按照监理和业主确认的形象进度及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相关条款进行审核。
对设计变更、签证、索赔费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核:依据文件的合法性;是否符合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实质性条款要求;工程量和费用计算的准确性。每月支付的进度款必须与所完成形象进度相符,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比例不可多付,建立支付台账以防出现最后结算时总支付进度款超支的现象。
措施费一般不列入竞争性费用报价,采用总价包干,故整个施工阶段措施费不调整,只须根据合同约定按完成的工程进度比例支付即可。
建设单位应成立专业的技术部门对设计及现场技术问题进行跟踪审核,对工程设计变更及工程联系单涉及到造价的影响,按照单位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报成本部门进行成本测算。在成本与工程变更、技术修改方案中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方案。可聘请符合资质的施工图审查单位对施工图提出审查意见,使图纸尽可能少出现错、漏、碰、缺,加强设计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二、幕墙工程造价控制
在土建工程中,幕墙工程的工程量不算最多,但单方造价较高。下面分析幕墙工程造价控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控制措施。
2.1深化设计后造价超预算
一般如果招标时还没有进行幕墙工程的深化设计,只按一般幕墙考虑一个暂定价给投标方投标,但实际施工进行深化设计后,其造价可能超过投标时的暂定价,不利于造价控制。故应在招标阶段综合考虑初步设计方案、类似工程的经济指标及其他因素合理测算建设成本。
2.2幕墙骨架的工程量计算及计价争议
高层建筑幕墙系统一般包括塔楼、裙楼两部分幕墙。幕墙型式一般为单元式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铝板幕墙、隐框或者明框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其中幕墙骨架的计量和计价容易引起争议。可根据本项目幕墙特点,区分不同单元板块和不同的骨架类型,分别计算各板块平方米骨架含量,对应板块面积,即可组建幕墙清单。
由于定额中的幕墙子目含量只是综合考虑,若清单中套用的定额子目与项目的结构形式出入比较大,还涉及对定额子目中材料的换算问题。这时应定额说明进行相应调整。对定额子目的调整可能会对单价影响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各方由于对定额的理解不同容易有争议。在造价咨询公司也无法给出有效意见的情况下,只能寻求第三方解释及公证,一般是征求定额编制单位省造价管理站和市造价管理站的意见,使意见达到统一。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秋季启动,到2010年,通用技术课程已在全国高中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本身就是一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课程。好的技术课程师资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继续坚持并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的计划都会陷于空谈[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养计划,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四川省教育厅要求:通用技术课程原则上每6个平行班配备1名专任教师。解决基础教育中通用技术师资短缺问题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新的师资,要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具有技术能力的师范毕业生挑起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正因为如此,国内就有哈尔滨师范大学于2008年开设通用技术师范类专业,其首届毕业生已于2012年毕业从教。部分师范院校在没有通用技术类专业的情况下,面对基础教育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迫切需求,采取了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拓展师范生技术课程教育的办法予以应对,以缓解基础教育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急迫需求。
二、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在借鉴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主要结构,针对《标准》中对于中小学教师要求,使用与通用技术能力标准相对应的问题,设计了调研访问的题目。本研究选取某高校教科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生科学院中三年级师范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技术课程拓展训练有关问题的抽样调查。调研访问155人次。在对调研数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与归纳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三个特点:一是课时少。每周授课时间为3学时,总计18学时,课程是短时化、微型化的。二是学分低。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技术能力拓展类课程都为1个学分的短时课,低学分要求课程的内容不能过于繁杂、精深、难懂,又不能没有技术含量。三是无教材。绝大部分课程是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开设的,而适合师范生的通用技术的教材编写、出版到现在也难觅踪影。本研究的调研结果经过分析,调查数据经过统计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程度、掌握通用技术知识情况和掌握技术设计能力的现状:一是技术课程训练目标定位不明确。许多人认为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由计算机、物理教师担任,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程度较低。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19.01%的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37.04%的学生“不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三是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不适应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目前,教师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课时比例分配是:理论讲授占35.28%,与实践联系占27.35%,案例教学占27.41%,交流互动讨论占9.61%。另外,有34.02%的学生认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太强;25.42%的学生认为信息滞后;21.27%的认为课程比较有趣;20.6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技术素质养成。四是师范生技术知识与技能掌握欠缺。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技术课程选修课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服装及其设计、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4]。调研结果表明,有53.5%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基础理论”的内容“不太了解”,有57.06%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设计方法”选择的是“完全不了解”。五是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学生掌握通用技术设计能力的调研情况是,有42.3%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不太掌握”,有22.9%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没有掌握”,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
三、基于通用技术学科要求的师范生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设计
面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技术课程教师教育需要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以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技术课程教师需求?
(一)研究和分析基础教育需求,正确设计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必须以基础教育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从分析通用技术教学岗位所需能力入手反求相应的课程,从而符合基础教育的需要。学校事先制订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本科层次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后师范生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与标准。教学院系再制订宏观目标,各教研室根据宏观目标又制订微观目标,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上去。一个周期的技术课程教学结束后,检查学生学习产生的显性效果,测评学生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隐性收获。
(二)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
高师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培训、讲授模式,拓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应该遵循《标准》,主动适应全面的技术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理清学校的技术课程教育思路,明确课程改革目标,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办出特色,并不断探索适合基础教育需求的校本化课程模式。
1.“必修+选修+特长”培养模式。面向全体理、工科学生开设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模块,同步开发与技术课程密切相关的校本教材,如《电子技师》、《学会发明》等等,为学生发展兴趣和形成特长提供指导和服务。
2.“集体讲授+团队活动+个别辅导”培养模式。对于“技术与设计”和选修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可采取集体讲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技术思想、技术过程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对于只满足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获得必需的学分的技术课程,可采取团队活动的方式组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组织电子兴趣小组、技术与设计兴趣小组、机器人制作小组等,对学生提供制作指导和物力支持,开展定期培训;对于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差异明显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分层次教学。
3.“全面+个性”培养模式。立足校内,联合校外,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师生自主开发为辅,形成校内、校外和教师三位一体的技术课程资源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成长空间。
(三)实施跨学科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
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互动教学观、开放学习观和特色课程模块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设计素养,为将来适应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技术能力培养要想获得成功,需要理论、实践与管理等诸多领域人士共同汇聚激情与智慧。对于课程管理者来说,课程改革应该成为推进师范生技术素质教育的历史性选择;对于教师来说,要针对技术课程教学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不断研究与探索,要充分突显教师角色的三个特征: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促进师范教育技术化成长的一个平台。因此,课程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师范生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课程改革关系到师范生技术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基础教育实力的增强,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四)构建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一是重点高中参与课程设置、教材及教学计划的制定。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职前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他们毕业后由相关学校择优录用,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需求的密切结合。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现实条件下,积极选送专任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验;也可招聘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经过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后,充实到专任教师队伍中来。三是构建技术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基地,从实践层面推进技术课程。营造通用技术实践的教学环境,增强技术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信息量,带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四是技术设计教学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技术与设计”课是技术设计思想物化的过程,技术课程教学抓住这条主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的教学形式多采用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训练方法,减少或删除课本中过多抽象、理论性过强的“笨”知识,增添与技术气息相关的“巧”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五)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程与技术课程的配合等,体现出联系基础教育实际的课程理念和职后教学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因此,师范生技术课程结构的优化是技术拓展训练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也是课程结构改革的核心。优化课程结构要坚持四点:一要在课程结构设计上突破狭窄的专才教育观念,转变为宽口径通才教育。二要在知识结构搭配上体现能力与技术素质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完整严谨的通用技术知识逻辑序列。三要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突出“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应用与创新课程”模块呈现。四要在课程实践安排上开设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密切关联的通用技术和研究性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课程。在课时短、学分低、规范化、微型化等情况下,优化课程结构。
(六)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