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童话天地手抄报

童话天地手抄报

时间:2023-06-02 09:2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童话天地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童话天地手抄报

第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068-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农村孩子的活动很多,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由于家庭、学校等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必须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如何使这些学生产生这种"需要"?我认为多开展一些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自然地产生"需要",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让他们乐于阅读,找到"需要"的地方。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1.1 "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1.2 "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平时我经常在班里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故事点拨,激发欲望。书本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二分钟或语文课前五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他们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比如,有一次,我拿了本《格林童话》来到教室,给同学们读了其中一个故事后,趁同学们津津有味回味时,我告诉他们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故事呢。大家可到书店去买也可以去图书馆借来阅读。到了第二天,班上许多同学的手上便捧上了这本书,没有书的同学正迫不及待地到处向人预借呢!还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相信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语句,边读边想边记,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或收获体会,养成"好脑瓜比不上烂舌头"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在文章内容"空白"处写写体会、心得,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第2篇

为体现新课标理念及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校从2001年开始构建并逐步分阶段实施语文教学“八个百”工程,截止2005年底,我校已全面启动实施并逐步完善了语文教学的“八个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八个百”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背会百首古诗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他们内涵深刻、感情真挚、意境清新、语言凝炼优美,引导学生抑扬顿挫读地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文体美,可以使美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中去,净化、美化他们的口语,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首 二年级:40首 三年级:60首 四年级:80首 五年级:100首 六年级:100首 (注:以上规定篇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学生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实际水平均已超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定要求达到的篇数。这里的“不要保底”是说,最基本的,要求全体学生共同掌握的内容,要全面抓,不含糊,“上不封顶”是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让好的更好。)

2. 背写百句名言、警句 那些经过几百几千年历史波涛的冲刷,到今天仍旧存留下来,并且放射着夺目光彩的格言警句,具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千千万万做学问人的左右铭,如,爱国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寸山河一寸金。珍惜时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立志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志者,事竟成。学习的:天才就是勤奋;知识就是力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行为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句名言、警句。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条 二年级:20条 三年级:40条 四年级:60条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3. 背写百句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句,它富含哲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宝藏,学习歇后语可以美化生活,增强语言感染力。具体要求是:一年级:20条 二年级:30条 三年级:60条 四年级:80条 五年级:80条 六年级:100条 (注:以上规定条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4. 背写百个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曾产生过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巨著。其中许多精辟的内容都凝练为成语,成语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言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如果我们在平时讲话或写文章时,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点缀一些成语,就会使我们的语言,锦上添花,妙语如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30个 二年级:40个 三年级:80个 四年级:80个 五年级:100个 六年级:100个 (注:以上规定个数为保底数,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一、二年级以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要求背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达标率均为100%)。

5. 自办百份手抄报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我们从2002年春季开始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人每周办一份手抄报,要办好抄报,首先得考虑阅读材料,进行选材,其次得考虑拟订标题,排版内容,描绘插图、抄写等,由于学生在课外做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了丰富广博的知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每个学生都能完全靠自己办出一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排版活泼,书写工整,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图文并茂的小报来,通过办手抄报,活跃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具体要求是:三年级:10份四年级:20份 五年级:30份 六年级:40份 (注:每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办手抄报,小学阶段累计共完成100份,考核时每份手抄报制作时间为40分钟或60分钟)。

6. 背诵百篇精美文章 研究表明,人的知识80%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是纸上的铅字符号,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内、外读物中,大多是名家名篇,他们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这些文章不管是立竟选材,谋篇布局,遗词造句上,还是在起承转合,过渡衔接,首位照应,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都值得借鉴和模仿之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背诵百篇精美文章,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篇 二年级:20篇 三年级:40篇 四年级:60篇 五年级:80篇 六年级:100篇(注:课内外读物均可,由教师推荐文章篇目)。

7. 练习百篇习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写作技能也明显长进,只有经常练笔,才能写出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优秀习作,各级百篇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一年级:10本 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8. 阅读百本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越是智力低下的学生,越应当用书为他们打开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说过:一个学生,如果他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那他百分之百的语文水平低下,百分之百的写出的文章不通顺,于老师曾这样指导他的学生家长――必须让孩子完成这样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读课外书,读国内外著名童话,专门为青少年改版的各类名著,每天坚持读半小时,什么时候发现你的孩子读书读得很流畅了,特别是读没有读过的文章的时候,这就说明他的语文水平上来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也认为:许多差生成绩低,课内课程学习不好,老师和家长让学生躲避课外书,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它往往导致智力开发的失败。学生学习差不是读课外书耽误了学习,不读课外书。生活单调,兴趣狭窄,缺少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心目中几乎没有杰出的人物做榜样,使大脑机器不能很好地开动,以致学习效率很低。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有益的课外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实施语文大阅读课,每版每周有一下午的大阅读课,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每人记好一本读书笔记。阅读百本好书的要求是:一年级:10本二年级:20本 三年级:40本 四年级:60本 五年级:80本 六年级;100本 (注:百本好书的范围为课外书籍,由教师推荐书名)。

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意思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践行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谈点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充实作文素材

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是学生认识生活,并参入生活和体验生活。为此教师一要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如带领学生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地的变化;引导孩子走进家庭,观察爷爷奶奶的勤俭,爸爸妈妈的关系等等。二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参与家务劳动等。三要给学生提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活,引发习作的动机.如把小白兔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观察体验,点击写作灵感。四是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通过相互交流,增加信息量,提高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词汇

1.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的积累

通过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重视阅读课的感悟,理解;继而活学活用,把积累的消极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积极语言.如学习《称象》一课时,文中详尽地叙述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为了学生更好的积累语言,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白话对此故事进行过程讲解,也要求小朋友讲故事,这一设计就要求学生把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不但提高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对阅读的内容有了更新的理解。

2.背诵范文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所以,我们总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选择得让学生背诵记忆,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今后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除了从课本中获取语言材料外,教师要有选择的利用午间,自修课等开设阅读课,组织学生课本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精读博览,让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资料库。.

4.信息化给学生的积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学生搜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组织指导学生经常收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更快,更多,更广地获取信息,通过调查经常听、看的孩子就显得知识面广,视野开阔,也愿意与人交流,发表个人见解。

三、创新作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课堂教与学的氛围,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与学的互动和以学生为主。课堂上让他们有话便说,有事便叙,有情便抒,有感便发;写文章时长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课堂便进入了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让学生对作文本身感兴趣,在作文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快乐感,成就感,这是作文进入儿童生活的关键。

1.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因此我们总不断地给予评价和激励,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

2.创新学生作文形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命题作文形式,我们开创了系列特色生活作文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练笔活动中来。一是相应的插图小练笔。这种方法图文并茂,饶有情趣。二是连环画练笔.爱看连环画是经历过孩童时代人最深体会。边看图,边读文,图文互补,形象生动,极易引起学生的动脑兴趣。三是创作童话。四是俏皮的联想。我们鼓励孩子学写儿童诗.组织几回童诗朗诵会,不断激发孩子创作欲望。

3.经常性指导学生自编作文手抄报

让学生收集自己的习作佳文,编辑在一份手抄报中,既当作家,又当主编,还当美工,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体验成功.也指导学生自编习作一书,把自己一段时期的作文精选,打印出来,设计好封面,装裱成一本书,互相阅览。

4.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愿意做,并力求做得做好,此时的学生会在在习作中袒露纯洁无瑕的童心,放飞天真烂漫的童趣,畅说娇憨逗人的童话,释放纯朴率真的童真.为此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全方位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进而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开创作文教学改革的新境界。

5.分层次作文教学

第4篇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如何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 趣味从教学方式中来

新颖的事物,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因而对其探索的积极性就显得特别的有味。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得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化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乐学,从而激起课堂的趣味。如教学《黄河象》时,前两段较好教学,唯独第三段不好过渡连接。如果以“科学家的假想有依据吗”来过渡的话,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显得没有趣味,因此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了当导游来介绍和讲故事的方式。学完第一段、第二段的时候,我立刻这样引入道:“你们讲的故事可真好听,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讲一个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于是便无科学根据地瞎编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经过。还没等我讲完故事,学生们便立刻反驳了我这种情况的不可信,并纷纷用课文中的事实依据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我的引导下更显得趣味盎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第三段内容。

二、趣味从学生内需中来

要创设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解除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主写作,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写作。如让学生练习写人物,我让他们先为同学、老师、家长或想象中的人物画一张像,画好了再写一写。除了写外貌,还可以写一写他的性格、爱好。这样把画画与习作结合起来,形式生动活泼,比较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写作活动时时伴随着创造。如让学生摆动物玩具编童话故事,学生就得根据动物的性格特点,如狮子凶猛,狐狸狡猾,豺狼凶残,小鹿温驯等编排故事情节。显然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复杂心智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走进了童话世界,跟小动物们同喜共忧,会感到兴味盎然,其乐无穷。

三、趣味从教师激发中来

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语。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猜一个谜语,或提一个问题……总之,所设计的导语,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中,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那么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假想故事结局,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会有很多答案:“羊被狼吃掉”“羊被狼咬伤”“羊被比狼更大的动物救出”“这时猎人正好出现,举起了他手中的猎枪”……学生通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有的“声像同步”“生动形象”等优势,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课件。

四、趣味从课外活动中来

首先,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并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例如,鼓励他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鼓励他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5篇

一、要在阅读积累中体验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是慢慢地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内外读物,让学生在博览群书的实践中领悟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并将其积累下来,用于自己写作实践之中。这样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言词汇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美文境界里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发展,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激情,将读写结合,及时引导学生为我所用,通过完成相应的笔头练习、扩写、续写、仿写或笔录感受体验,让读作为写的基础,为写作提供材料或话题背景,真正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内化为应用能力。

二、要在生活中体验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学生有意地去体验,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千变万化、形形的人、事、物,用心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体验,并将最难忘、印象最深刻、启发性强的人、事、物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动手、动脑去亲身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由于学生生活体验多了,感触深了,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习作素材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字里行间流露出童真、童趣,富有真情实感。

三、要在活动中体验

趣味盎然的课内外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是作文教学重要而有效的组成部分。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往往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思维活动往往在这里闪耀出亮丽的火花,活动的过程和心灵的感受往往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可以分小组进行各种活动。如以《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英雄人物故事会;小制作比赛、小合唱比赛、运球接力、登山、春游、办板报、手抄报、参加各种公益劳动等,在活动中学生们分工明确,人人出力献策,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活动结束后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畅谈本次活动的收获,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在畅谈中有的谈出了成功的喜悦,有的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有的谈出了感受和启发,有的甚至会流下激动喜悦或挫折悲伤的泪水,在学生们有着真情实感的时刻,正处于内心澎湃无比激动的时刻,让他们写出活动的过程、收获或内心感受体验和思想变化,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习作往往风格各异,内容翔实,角度新颖而又不失童趣天真,真正达到在活动中体验而习作的目的。

四、要在观察想象中体验

作文教学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越多,他们的想象就越丰富,越开阔,创造性思维就越能得到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大自然这部奇妙深奥的百科全书,去领略这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地之书,在阅读中观察、想象、思考,如投身于大森林之中去聆听森林中万物的窃窃私语;去想象一个个奇妙的童话故事,如站在山顶之上,放眼四望,写出当时身临其境的感受,用自己积累的最佳词句;高歌家乡的美景,表达无限深厚的爱乡之情,如站在波浪涛天的河边,他们不仅写出了河水汹涌湃的气势,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投入到景物中,大自然中,用眼、耳、鼻、口去寻找体验大自然的美,我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忽然下起了春雨,我立刻让学生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

尽情欣赏这场春雨。事后让学生把欣赏到的体验最深的

写下来,学生交来的习作题材新颖,想象丰富,取得惊人的

第6篇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了阶段目标:一、二年级,“喜欢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程标准不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具体要求,也提出了质的提升。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是每所学校及每位教师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要完成此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应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一)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伴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爸爸、妈妈的童谣、童话故事长大,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讲演,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文章。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如教学《少年闰土》,就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学了《卡罗纳》,就可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可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等风格相近的优美散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进而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做到“以课外带动课内,以课内促进课外”,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图书,让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然后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方面的读物。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老师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另外,课外阅读应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我们课前课后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了阅读量,也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内掌握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课外阅读就能为学生复习、运用阅读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要想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就有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读”变“我要读”“我会读”。

(一)读与写结合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我校历来都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他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等等。不知不觉,学生在学会读书的同时,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读与讲结合

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方法。上课时还可组织学生讲讲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谈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模仿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使学生知道如何读书,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学会读书。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爱读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激励也是促进学生想读书的好方法,让学生把平时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 做成剪贴报、手抄报在班级、学校的展示栏中展示。这个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拓宽了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材料,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让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学会阅读,学生就能自由徜徉在书海中,就能亲近母语,积累语言,写作时自然也就能厚积薄发,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华萍.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悦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96-02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从中吸取新的知识、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更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但是,如何敲开农村孩子"悦读"之门呢?

1.加强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1 指导选择读物。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每周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1.2 指导读书方法。 语言学家张寿康说过:"不摆卡片不读书",卡片虽小,作用却大。 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制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其实无异于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为了能制作出独特、有价值、知识性强的读书卡片,我班很多学生改掉了以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或是漫不经心、没有目的的看书习惯,而开始注意了书中的人物、主要内容、好词好句等;再看看他们制作的读书卡,可谓是形式多样,有动物形、植物形、水果形、人物形等,为了卡片的精美,很多学生还在读书卡上绘上了精美的图画;还有的更是根据所读书籍的内容独出心裁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读书卡,这一张张小小的读书卡凝聚了学生们无数的心血,饱含了他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制作读书卡方便学生记忆、携带、收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积累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加强读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2.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在精读的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4 摘录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并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积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3.1 开展竞赛活动。(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3)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等。

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聋生

Abstract: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deaf teacher in charge to work the concrete practice, elaborated the recognition education, in the deaf school teacher in charge work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e principle and the concrete method.

Key words: recognition education; deaf student

许多聋生因自小丧失听力在人格发育上受到很大的影响,形成了自闭、自卑、倔强的性格特点,缺乏自信,缺乏主动展现自己、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老师说:“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感。幸福感哪里来?就是得到赏识和尊重。”这道出了赏识教育的核心内涵。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普通学生如此,聋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特教老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聋孩子,为他们创造充满人文关怀和“友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尊重,建立自信,获得幸福感。

1 让聋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集中体现了赏识教育的思想,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特殊教育呼唤赏识,特教老师更要让聋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深挖其优点,光大其优点,让优点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在赏识中获得尊重,在奋斗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生活,快乐的心情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聋生带着成功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去钻研,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为此,在笔者教的八年级班内设了“放飞梦想,励志成材”栏目,每位聋生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上面记录了每个同学的个人爱好、个人才艺、曾获得的荣誉、喜欢的书籍和格言、自己的理想。让聋生在赏识的环境中成长。再如,我们还开展了“手抄报”、“电子网页制作”、“体育竞技”等活动,开通了班级博客,在班级博客开辟了学生成长档案、学生天地等栏目,实现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以此构建赏识教育环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教师要拥有一双捕捉聋生“优点”的慧眼

每个聋生都有展现自己及才能的欲望,有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需要,所以他们经常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教师要用“爱心”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给与表扬。例如,班内“刺头”学生关建军总爱怀疑食堂饮食不够卫生,为此常常找炊事员的“茬儿”,有一次,炊事员从外骑三轮买菜回校,上坡时管建军急忙上前帮助炊事员推车,教师发现后,当场表扬了他,并带他到食堂观看炊事员做饭流程,当他看到食堂内窗明几净,炊事员规范操作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3 赏识聋生,离不开“爱”的教育环境

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有些聋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展现自己,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创造教育环境,进行教育。例如,学生毛佳欣刚从外校转来,性格胆小怕事,做什么都缩手缩脚的,生怕惹了别人。教师就专门举行了一个“学习交往,放飞青春”的主题班会,教育他怎样和老师、和同学、和朋友交往,设置交往环境,进行具体指导。在训练中,他渐渐克服了畏惧心理,变得大方起来。还主动要求做值周班长。

4 赏识聋生,就要尊重聋生的个性差异

有个童话这样写到,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以为这是兔子的弱点,于是就强制它游泳,兔子耗了大半生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猫头鹰说:“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每个聋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作为教师,就是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自身优势,引导他发挥自己特长,挖掘自己潜力。教师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助聋生克服弱点上,只注意学生最弱的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弥补他的弱项这些问题,而不是发挥他们的优势,不重视发挥他们的优点,那么只能造就一个平庸的人。例如,学生宁广威同学非常勤快,厨艺水平不错,但在文化课上学习比较吃力,成绩也不理想,前年在升入中学后选择专业课时,看到班内许多同学选择了美术专业(学校设置了美术、烹饪、美发等专业课),准备将来上高中考大学,宁光威看到后自己很迷惑,不知道该怎样选择,笔者就引导他说,成材的路有千万条,你要是能把烹饪专业学好了,拥有很高的水平,将来也可以在社会上成就事业。后来,他选择了烹饪,在学习烹饪中,宁光威刻苦练习,虚心请教,烹饪技术突飞猛进。在2007年平顶山市举办的残疾人才艺展中荣获第一名,今年又顺利地通过了市劳动局的技能测试,获得一级厨师证书。

5 赏识聋生,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

第9篇

小学语文作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纽带,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有效性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面对一群100%来自农村,85%是少数民族的班级学生,作为教师的我思来想去,从哪些方面着手,会让学生有更好的收益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置的几点体会:

一、作业 设置要注重开放性

1.语文学科是最具开放性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于课本,着眼于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

(1)作业内容要开放,可是教材内容,也可以是与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广泛,思路开阔,要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比如:我在教学了关于名人成长的故事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就让孩子们以成长的足迹为主题办手抄报,孩子们用心的设计版面,写自己的成长故事,效果较好,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得到了锻炼。

(2)作业形式多样,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或讲或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

(3)作业方法要开放。查阅、访问、调查、展示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甚至请家长,老师来共同完成。

(4)作业完成的时间也要机动,如:一天、两天、三天等。

(5)评估方式多样化,如检查、汇报、展示、交流、评论……等多样化,在评估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

2.开放性作业类型

(1)选择型:如在教学有关秋天的古诗后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优生“吃”好,中生“吃”饱,后进生吃得消。如:我在古诗《山行》的教学中针对二年级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三项作业:①背诵、默写古诗《山行》;②请问《山行》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③画一画《山行》中所描绘的秋景,再用一段话描述画面。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用于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扩展型: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扩展型作业。如教学《北京》后,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读有关北京的内容,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从而加深了对北京的了解,加深了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古诗《春晓》时孩子们穿着色彩明丽的服装一边吟唱,一边翩翩舞蹈,让孩子们从美妙的音乐中,舞蹈的轻盈中更好地感受了春光无限美!这样的教学让这群少数民族孩子,越过了语言障碍,从体验中有了最深的感受。这也是我作为师者最大的快乐。

(3)合作型: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等方面共同完成作业。如:教学了《小柳树与小枣树》之后,我设计了学生与学生合作的作业题,让孩子和孩子各自表演角色,在表演中突出角色特点,尽量地从表情、语气等方面表现出小柳树的傲慢,自以为是;小枣树的宽容,谦虚;从中明白我们该做什么样的孩子,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4)实践性。如孩子在学习生字时,各自交流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用分一分的方法学;有的用合一合的方法识字;有的用顺口溜识字,有的用字谜识字;再如:初入学的彝族孩子在学习声母、韵母时,经常忘记字形,我引导孩子们去传统的彝族刺绣中找一找类似的,然后再用彩色丝线摆一摆。这样一试,没想到班上“一无所知”的孩子也有了收获。让孩子们从现实中体会实践带来的愉快。从而懂得实践学习不可或缺。

(5)自编型:即教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自编题。如孩子们在写春天美时都自己拟了自己喜欢的题目,《草》,《雨后竹林》等。

二、作业设置要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去实践、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对作业也如此,对趣味性作业孩子们会跃跃欲试,积极性高涨,这样,作业质量还会没保障吗?

1.朗读作业

朗读录音,让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并把录下来,播放给大家听并评出最佳播音员。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朗读能力,使“阅”读成了“悦”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做法,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画画作业

学了《赠刘景文》与《山行》之后,让孩子们结合诗的内容画画秋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与绘画能力。

3.想象作业

想象能够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习的创造性。新大纲中也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也布置了相应的练习。如教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孩子们写一写,井底之蛙纵身一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青蛙跳出井口,它爬过了一片片田野,由衷的发出感叹,原来田野无边无际!”有的孩子说:“青蛙爬呀爬,爬过一道道山,发现山峦起伏,大得很!”有的孩子说:“青蛙抓住小鸟的脚,飞过一片片大海,发现大海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这样的作业让孩子常作常新,所以完成的积极性非常高。

4.表演形作业

第10篇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丰富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学生感兴趣、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可以利用课前的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三、从活动中开拓思维,激发兴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祖国壮丽的河山,奇特的风俗人情,观之不完,赏之不尽。教师要尽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其次还可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既开拓了思维,又陶冶了情操,自然就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四、在习作中真情表达,实践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活动之一。为学生创造兴趣环境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习作环境,才会激发他们的真情表达,使他们言之有物。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习作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习作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习作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展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维碰撞。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要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11篇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有激趣、活动、选择、反馈等等。下面从人、事、景(境)、物、情五个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一)人

1.教师

教师轮流上课,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使学生有新鲜感、新奇感。成都市某小学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几年专教一届学生的做法,实行每两年教师年级循环制度。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师资源,让学生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味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当然,打破学校、地区、省市的教师资源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师生双方来说,更是双赢。但目前来看,还不很现实。不过,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贵身教而非言教。

2.学生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生命质量是世界话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如成长经历、经验、情感、兴趣、差异,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话世界;也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拓展课程资源,还要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即个人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浓缩在一起。我们可以开展许多活动:每堂课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课前天天说”。每学期结合实际,确定一两个重点,学生自由选材,任意发挥。如:最新科技、时事动态、我看(谈、说等)、名人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猜谜语、成语故事表演、趣味标点、明星模仿秀等活动,还结合书上的要求,让学生策划联欢会、进行封面设计,交流“长城”的有关资料,这样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原来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很容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智力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九种基本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有自己智力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学习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表现,合作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原则,给不同意见的学生更大展示自己的空间。

(二)事

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世界之窗,成语故事溯源,校园之星介绍,班级一周大事;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如国庆期间成都市第一届花卉展、成都市蝴蝶展、龙泉驿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作为航天的一员,我们关注航天,把它当作重点来开发,航天发展史,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作为龙泉的一份子,宣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果之乡的美,也应成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三)景(境)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与课外信息资源沟通,与课外社会现实现象沟通。自然景物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如桃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社会环境包括风俗民情,如落带古镇、客家文化研究、火龙节、泼水节,桃花节、枇杷节,航天精神,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如神舟5号升空、奥运会成功申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提倡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文明用语、名人名言、师生书画、警示语言等,都可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教育,启迪、引导、暗示、帮助。

(四)物

1.教室和学校

其结构、布局、陈设,其最初的样子、以前的故事、今后的发展,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班级教室,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布置的外,师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活动要求,兴趣爱好灵活布置,不拘一格。座位安排也不必统一的横与竖,可弧形,可扇形,可圆形,可成一堆。

2.教材

教科书、自读课本、教学挂图,课外读本、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设计、编排、封面封底、插图、内容无不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3.信息技术

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无限宽广的令年轻人和有识之士神往的领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信息,这样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4.其他学科

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五)情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成绩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创新性地学习。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活动主题要呈现多样性

1.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主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单元主题(专题)的形式组织教材,这些主题(专题)都以人文性或文化性为线索,每个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教材中的很多主题(专题)本身就可以稍作拓展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例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开展《地球——我们的家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学写倡议书,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活动主题。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就必须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大门口都贴着春联,为了让学生理解春联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话说春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然,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活动主题,如针对街头错别字的《啄木鸟医生在行动》,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学习设计公益广告、搜集整理本地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街头做《店名中的知识》的调查,还可以引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事实证明,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才能拓宽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要注重综合性

1.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在一项活动中,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开展的《话说兰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分组去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的,并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撰写成调查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的整个过程。学生与人交流,撰写报告,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后,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以学生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突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环保连着你和我》这一案例中,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编排童话剧,统计城市各项污染指数,制作手抄报,环保知识问答等。所以,我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综合发展紧密配合,从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活动主体要突出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的“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做,即实践。“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正是实践的重要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在上述活动案例中,学生有的到实地调查、拍照、访问,有的从网络上寻找图片,收集资料,有的亲自走上街头……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前沿,他们自主地去学、自主地去做,在生活的课堂中锻炼,并逐步完善自我。

四、活动时空的设计要体现灵活性

1.时间的自由性。首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划分是不固定的,我们要依据活动的内容来自主决定。有的活动完全可以用一个课时完成,有的活动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前后可能需要好几周。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活动时间、晚上还是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对活动阶段的时间分配也以学生自己的需要为依据。

2.空间的开放性。以往的教学活动都是局限于教室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学生甚至可以走出校园,到家庭、社区等。例如,活动《你好,公益广告》,学生就可以坐在家里,从电视、电脑上了解有关公益广告的知识。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个新生命,备受我校师生的关注。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我们也许只是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就一定能领略沿途无限的风光。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浅谈[J].教师,2011,(15)

[2]邱桂芳.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六策略[J].教育艺术,2011,(04)

[3]曹丽娅.浅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建构[J].河南教育,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