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科学技术教学信息化一、前言
小学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性的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带着科学的眼镜看待事物,并学会用科学手段解决困难。如何将小学科学技术课堂营造成为一个具有趣味性、感染力的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创造有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是一门相对较新颖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
1.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方式是关于科学技术教学的整体框架,教师必须做好教学方案设计,才能呈现给学生一个高效率的课堂。优秀的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划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到对应的知识点。同时,教学设计又不能完全依靠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吸收方面存在困难,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必须要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况,并据此制定应对方案。
2.充足的课堂结构性材料
科学技术课程不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实际探究活动,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有好米才能做好饭,因此课堂的结构性材料很重要,教师必须要做好准备。课堂教学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教师需要靠考虑的问题,首先,数量要充足,尤其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内容,如果材料不足,那么可能有的学生只能观摩,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其次,课堂教学材料必须要具备典型性和结构性,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三、营造探究性的科学技术课堂氛围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生仍然处于智力成长时期,他们好奇心很重,探究性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科学技术教学活动中才是信息化时代的正确选择。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在科学技术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和演示,通过切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在进行“浮力”章节相关教学时,将准备好的结构性材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哪些材料会沉入水里,哪些材料又会浮在水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并最终按照小组给出最终的结果。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重点操作全部都交给学生,学生们享有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提高科学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能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例如,在关于四季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他们眼中的四季有什么不同,每个学生看待四季的角度都有可能不同。
2.室外科学技术教学
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技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将课堂阵地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实践中发展,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带领学生到公园中去观察和记录他们见到的植物、动物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们会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课外学习的过程中。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重难点教学
科学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多知识点需要从生活、实验中探究,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内容没办法通过实验演示。例如,课程中关于植物如何吸收水分一章节中,在课堂上基本上无法通过画图、实验展示,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吸收该知识点。反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声音等工具将植物根、叶、茎中水分的流动情况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2.增强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板书式、挂图、模型室教学方法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讲较为死板,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呈现动画、声音、视频等给学生,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昆虫识别”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出游戏,让学生根据昆虫的定义去辨别哪些是昆虫,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享受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吸收。
3.丰富课堂结构性材料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蕴含的知识点很丰富但是教材内容很有限,学生们也不能仅仅依赖教师来传递新的科学知识给他们。而信息技术的存在能够很好的弥补教材的局限性。网络是一个大的信息平台,只要善于利用,其中千千万万的信息、实验案例都可以成为课堂结构性材料的来源。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合作从科学技术相关网站上搜寻、整理、筛选、归纳信息,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知识搜寻能力,强化课堂学习。
五、结论
小学科学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必须要意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准备充足的结构性课堂材料,做到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娈.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互助,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一、熟悉教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打好基础
任课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新旧知识的关联、迁移程度,内容的重难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各知识点在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师就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我们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注重以情境引入,如“小雷哥哥带领椰妹学习”几乎贯通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它以问题导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等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要做到不光让学生学完课本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知识,运用知识。
二、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记忆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五年级下册学习制作幻灯片中,有的学生打字速度比较快,老师可以在他们完成课本操作内容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一两张新幻灯片给他们操作,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想象、创造性地自己设计幻灯片来制作,而打字慢的同学他只要完成课本内容就好了。此外,教师再联系教材,确定好整体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通过找出学生间的差距,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注意保护好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正确引导、鼓励其追赶上学“快”生。
三、精彩、合适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将课堂的导入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让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更加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合理采用协作、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去,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而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在检查或考核时,教师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共同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还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知识、技能。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3.游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REN Hao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School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oretical concep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been growing concern about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man-machine interaction, visual image mutual interactionamong students to encourage and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i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eacher-principal, classroom and book-centered teaching model, emphasizing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has an irreplaceableposition.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s long as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be able to play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on how to use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his part of discuss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to achieve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teachers to master the skills.
Key words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rning resources; classroom teaching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深化改进,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的视听教育的名称已经不能囊括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领域圈定后,人们又开始探讨它的定义,直到1994年,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概括性、权威性、标准型的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既然教育技术的对象是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我们有必要将教育技术具体到课堂上进行阐述和研究。可以肯定地说,媒体的发展给单调的课堂填充了新的元素,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受到了教育技术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人们何时开始有意识的使用教育技术传道、授业、解惑呢?其实早在北宋时期,我国就学会使用一些直观教具了,1026年,御用大夫王唯一设计铸造了一尊针灸铜人像,它工艺精湛,绘有十二经脉图,直观地展示了人体的经络脉穴位置,被用于传授针灸知识。国外著名的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从此,直观教具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的新的教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从比较原始的图片、图表、照片、磁铁、地球仪到后来的机械设备如幻灯机、留声机、录音机、电影到现在数字媒体的转变,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也越加明显。第一,节省板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各种教学媒体的施用,有利于事物直观、形象的展现,这样可以节省教师陈述事物表征的大量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板书;第二,增加了教学的连贯性。黑板是有限的,总结当堂所讲的内容等情况而需要前面的内容时,由于前面所讲已经擦掉,只能靠回忆来强调,其连贯性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克服了以上不足,通过循环播放进行总结、强调、解释等,重点突出,会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教学的连贯性;第三,教学媒体的施用活跃教学气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媒体的声音、光、图像等功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第四,教学媒体的施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计划、课件、关于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等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网络资源公开给学生,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中的迷惑及时在网上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老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
教育技术不仅包含学习资源,还包含对学习过程的即时、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那么什么是学习过程呢?简而言之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和教学共同依赖于一定的学习资源,从而完成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反馈的过程,学习过程谈起来容易,但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知识的编码、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学生能否正确地解码、怎样衡量学生接受到的信息量,却大有学问,而这种学问被称为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主体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构成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大的前提下,施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可完善学习过程。
那么,如何将这么复杂的多门学科理论融入到短短的45分钟课堂上呢?选择什么样的媒体作为导向呢?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教学是教师(传播者)、学生(受信者)、教学媒体(教学信息载体)但这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育信息传递、反馈和控制的过程,现代教育离不开教学媒体,对教学媒体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使用精心设计制作的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或将教学媒体直接作为教学主要手段时,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教学媒体的施用有利于教学的标准化;第二,教学媒体的施用有利于形成兴趣化教学;第三,教学媒体的施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第四,教学媒体的施用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第五,教学媒体的施用有利于教师的作用发挥;第六,教学媒体的施用有利于开展特殊教育。近几年来,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走进了课堂,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沉闷的课堂气氛,促进了教学,但是另一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只有教师与多媒体课件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真正达到优化中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说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并非易事,它既要考虑学习资源的选择,又要注重教学媒体的施用,同时教学策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既不能过于死板,又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是一门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探索的设计性学科。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2]艾薇儿・拉夫莱斯.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激趣
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浓厚的动机和兴趣,寓教于乐、快乐求知,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利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电子白板等工具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互换》这一课时,我在教学课件中链接了一段视频,一边把“曹冲称象”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一边讲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在这段视频中,充分展示了曹冲称象时,怎样用石头的重量代换大象的重量。由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铺垫。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应用信息技术解难
1.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重点和难点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用丰富的、生动的、感性的材料,把抽象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例如,让低年级小学生辨识出数学题目里隐藏的图形比较困难。以数学第二册“图形的拼组”中这类题为例,许多正方体有序地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一数有几块。这类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有些学生会漏数隐藏的图形,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PowerPoint演示解剖原图,找出第二排中隐藏的两个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屏幕看清这两个正方体一一被隐藏。再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将隐藏在每一层的正方体个数数清,以此类推。这样生动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方体的“分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教师演示几次后,不但本课重点突出了,而且学生学习的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2.使静止的知识动态化
在同一屏幕上,文本、图象、动画、声音齐头并进,可以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强烈的有意注意。相比黑板上静止的粉笔字,其优越性是可想而知的。与此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数学实验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发现事实规律。例如,我在讲到点动成线这个问题时,利用Flash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让每一位学生缓慢移动屏幕上的一个点,计算机保留了这个点移动留下的痕迹,并清晰地展现了点动成线的过程,使学生一“做”了然。再如,在教学二年级《对称》时,我用Flash制作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图片,如蝴蝶、蜻蜓等,并且让蝴蝶、蜻蜓的翅膀动起来。学生点击对称图形,则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加强了学生对对称知识的理解。
应用信息技术延展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我们学校承担了《数学与生活》的市级实验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在二年级学习角的分类后,有学生提出 “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的角是什么角”、“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等问题。我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寻找答案。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不仅弄清了他们所疑惑的问题,而且还了解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了关于角的更多知识。再如,学习《位置与方向》后,我让学生上网搜集本课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此外,校园网、教师博客等平台上储存着大量的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进行提问、解答、交流、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反思
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我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不求时髦,但求实用
我认为,应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针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灵活设计教学内容,然后融入课件之中,同时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或者图形。教学课件不用太华丽,实现教学目的、发挥最大的教学辅助作用的课件才是好的课件。
2.制作水平的局限性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让教师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提升策略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更主动,让学习更轻松,让课堂更高效。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实效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目前,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差。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更加轻松。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要合理把握“度”与“量”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合理把握好“度”与“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要使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要整堂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为了应用而应用。
(三)要注重实际教学效果虽然现在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教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但是总感觉学生和老师好像在参与一场表演,教师在卖力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表面上好像是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体验,没有真正的学会知识,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很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堂实效出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让教师能够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策略
(一)制作适合的多媒体课件或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不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或者影像资料,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在进行圆的体积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已经学过的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转化为圆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展示,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圆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和具有画面感的影像资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仅仅依靠教师的教授,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知识欲望,影响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进行“角”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将角的特点、角的分类进行展示。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角的大小比较和角的组合计算。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教师就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绪,从而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如,在进行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时,诗人李白所描写的景物学生没有见到过,无法感受到诗人夸张的写法,无法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课件,将庐山瀑布烟雾缭绕、飞流直下的壮美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共同作用下,仿佛置身于庐山瀑布脚下,真正看到、体验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讲解和诵读,学生则会更深刻的感悟到诗的意境之美和艺术之美,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足
作为担负着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责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课程,有着明显的时展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但作为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与其它学科一样,有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组成要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维度也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素养、教学效果等方面来展开的。然而,在观摩了一些公开研讨课及优质课评比后,感觉到作为一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要素需要引起被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关注,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有很多教学的要素在慢慢消逝。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丢失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对课堂一切教学活动起到宏观的调控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重、难点是教师认为教学中需要着力讲解或讨论的部分。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重难点,才能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受硬、软件条件的限制,需由老师们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应地制宜、因人制宜来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有较大的弹性。然而,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恰恰忽略了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与确定。即使有,也把它看作是教学设计流程中不能丢弃的附属物,照抄乱搬,没有从纲要要求及教学环境、学生实际来确定。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把他认为有意义、有必要、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全盘托出,造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过泛,无重点,无主次。一节课下来,看似内容丰富,热热闹闹,但一问学生,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以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艺术字标题》为例,本课主要内容是为书签添加艺术字标题,并对标题进行位置,大小及色彩的调整,制作与书签主题风格相适合的标题。一些老师在讲到利用艺术字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色彩修饰时,不忍心放过别的精彩按钮,一股脑地倾倒给学生。结果是学生忘记了原有的任务,纷纷驻足于对艺术字进行千奇百怪的修饰上,整个课堂教学也似一只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航船。
二、学生语言思维培养的缺乏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在学生操作时,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生手上进行的是娴熟的操作,口中却说出了“点开始”(单击“开始”按钮)、“按那个小叉叉”(单击“关闭”按钮)等蹩脚的方言;有很多老师在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时,往往是任学生只做不说,或者说得不准确也不加以指导纠正;学生们在展示自己作品时,经常不知如何说清其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其实这些现象与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用语的不规范是不无关系的,与老师中存在的重操作、轻讲解、重结果、轻过程的认识不无关系。只重视动作思维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思维的训练,从而形成学生语言思维的障碍。学生们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渐渐形成了这样的表达习惯,表达方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专业用语的规范表述。信息技术学科中“菜单”、“选项”、“命令”、“按钮”等都是不同的对象,不能加以混淆。有时候,老师是出于怕学生听不懂专业用语而采取一些学生能明白的方言来表述,但最终不能用这些方言来代替专业用语,而应加以结合运用,既方便理解又灌输了专业用语,时间一长,学生们会自然明白。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埋头做,还要鼓励学生抬头讲;不仅要讲具体的操作内容,更要讲操作思路、操作步骤、操作术语、操作要点、操作问题等等。
三、课堂组织教学环节的混乱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我们的教学一般都是在电脑房内完成,学生们面对着鼠标、键盘的诱惑,注意力更容易分散。瞧瞧这,摸摸那,叽叽喳喳说说话。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玩起游戏来。在很多信息技术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热闹”场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闹得很快乐,一不留神谁的键盘、鼠标掉地,全班哗然而立,乱哄哄的一片。很多老师都感慨怕上信息技术课,更怕上信息技术公开课。其实这与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只重视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而忽略组织教学环节是有很大关系的。面对信息技术这门特殊的学科,在备课过程中,教学组织这一环节更要充分地、细致地考虑,并根据课堂教学灵活处理。在一次公开课上,课前我通过一则小故事,“润物细无声”地提醒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中以“游一游”为主线将学习任务串成一串,逐层递进,展开教学;每一任务的开始以汽车喇叭声来召集学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争做“文明小游客”来维持纪律;课后回到故事,提醒学生整理好机房离开教室。整个教学活动新颖有趣,转换井然有序,学生们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去思考,寻找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有效、有序的课堂教学。
四、教学板书的应用与设计的零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书写板书的教学习惯,认为只需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再加上学生的操作练习就行了,甚至有些学校的电脑机房根本就没有可供板书的地方。其实,好的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准确说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开拓思维,启迪智慧。比如,教师讲后,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时,若对有的环节没有及时掌握,他可根据板书上的提示来完成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偏重形象思维,板书应力求做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因此板书应明晰简练、提纲挈领、启迪思维。《复制图形》是小学电脑绘画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一次教学中,我尝试设计了图形化的板书,利用“聚宝盆”的故事,巧妙地将知识点蕴于简单的图画中,边演示边画,边讲解边画,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五、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的苍白
教师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如同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如同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艺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老师一步步专业的演示讲解,听到的是大量的专业操作用语,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更多的是“不错”、“真美”、“很漂亮”之类单调乏味的话。其实,信息技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只要设计恰当,也会和语文课一样充满诗情,与美术课一样充满画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感受到美,愉悦心情,启迪思维。面对小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授课内容是利用画图软件为图画填上美丽色彩,编织彩色天地。课上,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文件,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并配上老师精彩动人的解说。孩子们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住了,更被老师优美的语言打动了,感受了色彩的美,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课上每一个任务的导入,老师都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创作情境。课后,很多听课老师纷纷感叹道:“信息技术课也能上得这么美!”
总之,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我们应该关注其作为教学本身所必须的要素。首先要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待他,再从其本身的特点来分析、设计,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成功地开展,展现其特有的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呼唤创新教育.
[2]陈龙.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中学.
[3]庄力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初探,厦门市中等教育研究室.
一、充分认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感官世界,它能使人的眼睛、耳朵、手指,特别是大脑兴奋起来。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面向三维图形、环绕立体声和彩色全屏幕运动画面的处理技术,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用计算机技术来表现、传播和处理具备“视”“听”完整信息的数字处理方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计算机更加贴近人类的观念,它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
二、重视课堂教学对多媒体计算机的需求
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由多个基本教学活动组成,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当一种媒体的传递不能满足要求时,其他媒体可以进行补充。我们都知道,任何一节课,既依赖于教材,又附带着教师的个性色彩。因此,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个性空间。由于现代教学的需要,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术。例如,物理课中的一些抽象机械工作原理、化学课中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生物课中难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微小个体、地理课中宏大的宇宙空间现象等,都可以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其现象和过程,顺利地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使学生更能接受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改善了教学过程的表现力和交互作用,优化了课堂设置,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可以模拟各类情境,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学习。
1.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课堂的狭小天地,以其声情并茂的音像画面,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要学会制作各类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增加知识容量,拓展课堂空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容量,加大知识密度,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总感觉到有压力,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达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多媒体省时高效的优点。如在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与作者或作品有关拓展的内容;在英语课上,利用多媒体手段模拟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地理课上,展示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使学生领略世界风情;在历史课上,利用多媒体可以再现历史风云,使学生感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名家名段,感受经典的熏陶;在数学、物理、化学课等各个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巩固练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三、开发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实效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等有着积极作用,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运用翻转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高中教学科目在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与其他学科注重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不同,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现实生活和时展需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对于改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如何调整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成为该门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和重新整合,它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将课堂讲解、课下复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变为课前学习、课上消化吸收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课程讲解之前,自主对教师将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探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解析,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原本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的一种重新整合和分配,是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研读和设计,实现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建设。
首先,为了扭转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更好的实施和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加深自身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为翻转课堂的展开和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教学科目相比较而言,它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来,和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水平。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在学生的课堂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信息技术对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辅助作用,从而使教师勇于对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探索,不断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建设。
教师除了应该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重新的评估和理解之外,还应该加深自身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和把握,充分领会翻转课堂的内涵和教学意义。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而是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研读和挖掘,在课程开始之前,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和操作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实际等,为学生设计和安排合理的、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来进行课前探究和预习,为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教学进行有效的材料搜集,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的顺利展开和实施。
其次,翻转课堂除了要求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身的课前学习成果,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和变革,采用分组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等,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信息技术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探讨和分析,得出小组的学习结论,之后各小组之间再进行学习结论的分析和挖掘,这样层层递进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除了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充分重视探究学习在翻转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以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代替之前信息技术课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切实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操作水平的不同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习题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使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之前进行观摩,找出自身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自主解决这些问题,避免教师在课堂上重复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将课程时间交给学生,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参与程度。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展开和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属性和教学理念,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美术课堂中那种通过书本、板图等固定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的现象,综合利用计算机的图文、声音、动画等多种内容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1 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学习效果才会牢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美术教学内容活泼多样地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多种手段体会美术教学的魅力,从而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鉴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比抽象思维占据优势的特点,一些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才可以慢慢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美妙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感受自然之美、艺术之美。
1.3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要时刻注意根据教学的内容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发挥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趣味性等多方面进行精心设计,通过生动活泼的画面和多种媒体的共同作用给学生创造一个新鲜活泼的课堂,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并且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也很好地发展了想象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2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1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综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元素综合呈现,从而使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学习对象产生深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纸带穿编”一课时,笔者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又从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和视频,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在学生欣赏时给他们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这样,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丰富了想象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唤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进而创作出一些很好的作品。
2.2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由兴趣决定,他们的注意力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一些新奇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更容易使他们兴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氛围,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五年级的“诗情画意”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诵读熟悉的古诗的同时,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画面,并配乐播放;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名家作品,让学生体会“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的境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氛围,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2.3 运用多媒体技术方便快捷地进行工艺设计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工艺课和设计课占了很大比重。在这些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并且由于教学内容的要求,这些练习都非常耗时耗力。而在一些电脑软件上,有很多方便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工具,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图形的填色、绘制等,非常方便快捷。所以,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教师还可以利用画图软件,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色彩,选自己喜欢的线条,来大胆地勾勒和图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画画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2.4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美来源于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中所涉及的物体形状、色彩结构等,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本着以促进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喜欢学习美术,轻松学习美术,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是多彩的,如果仅仅靠书本上的画面和事物图形,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的期待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能够以丰富多彩的图画或者音频、视频等音像效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教学的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比如在学习第十册“形的魅力”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把涉及到的各种图形用Flash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小组交流,总结图形的规律,发现图形的组合,感受图形间变化的魅力所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善于观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受到美的享受。
还比如学习“形体的组合”时,可以运用电教及信息技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以音乐为背景的青岛雕塑视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世界里有许多物体是各种形体的组合,感受形体组合之美,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同时,学生也能够直观地看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关于形体的基本知识,并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喜欢动手组合艺术品的兴趣。
3 小结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有信息技术的身影。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作为美术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适时、适度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多媒体技术美化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从而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庆高.彰显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J].中小学电教,2010(1).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呼唤
1.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再加上一本教科书就可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整天面对同样的事物,难免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在德育课中的应用,给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它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内容更加直观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更透彻地展示给学生,学生接触的是活生生的画面,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与具体情境的结合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满堂灌”,即使有互动也是单向性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多媒体技术使语言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更易于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门新的教育技术。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这门技术。多媒体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应用的恰到好处会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单纯为用而用,没有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时间,很可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要求教师对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对教学内容以何种方式展示给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屏幕的设计既不能过于杂乱,以至于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又要使学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涵盖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是一个“知识人”,又要是一个懂得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的“技术人”。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教学资源的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师获取教学素材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途径,教师可以更多借鉴他人的课件设计,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通过博取众家之长可能碰撞出新的思维的火花,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实现多样化、综合化,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不断丰富知识结构。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经过教学素材的筛选、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等等。这一过程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也是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结构,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方面的知识。时间的把握、课件的演示也存在很多技巧。教师要完全驾驭整个课堂,就要分析个中原由,以便做到事半功倍。教师要不断向“全能型”方向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如果过分的追求图案的完美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或者是单纯把文字内容搬到屏幕上,就失去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真正意义。
1.教学情境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
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能过多的选择了图片或者是放映了过多的问题情境,致使学生对这些场面很感兴趣,却忘记了主要的学习任务。教师由于不能即时对所演示的内容加以讲解,使所选择的图片或问题情境失去了实际意义。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能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学资源的选取应力求以“活”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眼看、耳听、脑想、手动,并能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拓展思维空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打破传统的教师一人主宰课堂的局面。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这种不断思考,互相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要把传统教育的优良之处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37-01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很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目前,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基本上都已经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其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的功能特性,以及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适应现代化教育趋势的发展,将其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它直观、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亦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容量增大,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一)展示教学过程的动态效果,增强直观性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范画和亲身示范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而由于现在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示范效果不佳等问题。部分学生人学之前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美术的历史、发展和分类等基本常识,即使老师上课时讲得栩栩如生,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是如过眼云烟,根本不能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利用网络下载图片或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展示中外美术发展史、不同画种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绘画的步骤进行动态演示,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清晰化,使听课人数不再成为教学质量的限制因素,便于广大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缩小学生与知识的认知距离,增强互动性
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主要是指学习主体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即指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也在评定和测试自己的知识结构。探讨如何通过多媒体应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生与媒体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设计制作课件并倾听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让多媒体成为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与教师交流的有效途径。
(三)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强调寓教性
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繁杂过程,学生学习初期一般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出现诸如畏惧困难、浮躁、急于求成等不良学习心理。
多媒体技术正是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元素动态地联系在一起,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术教学则要更加强调多媒体的这种功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软件,应当意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实现全方位传输授课内容的最终目的,实施传统板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不具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知识融于偷悦的视听过程中,让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美术课浓厚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一)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如果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那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的观众。
(二)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导课 兴趣 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核心,新的课程标准呼唤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平日的教学工作,我就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索,有了一些感受、想法和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导课,有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下的“引言”导课。新编教材每课前都有一段“引言”能起到导课的作用,但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让学生读“引言”导入新课,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激不起学习的兴趣,但我们如果用多媒体直观的将“引言”内容展示出来,并配有与内容相符的背景、图片、音乐、问题等,就能直观冲击学生的视神经,使他们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起到了激活课堂的作用。例如:鲁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节《文明交往礼为先》的导课就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将“引言”展示出来,并配有背景图案,将引言放在幻灯片的正中间,字体设计成了楷体,幻灯片的四周是四幅讲文明有礼貌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知欲和激情顿时被调动起来,为一节高效的课开了一个成功的头。
2、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下的“故事、案例”导课。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之前我经常会搜集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系的事例或案例来导课,并有目的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但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这些有针对性的事例或有趣的故事,都是由我读给学生听的,有些学生不认真听、有些学生听不全或记不全大体意思,之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当运用多媒体将有针对性的案例或有趣的故事展现出来并配有相符的图片、漫画、背景和问题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抛开一切杂念全心投入学习之中。例如:鲁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节《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导课就是利用多媒体将故事别开生面的展现出来,“王娜的材料”用漂亮的隶书,深蓝的字体和可爱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抢着要领读,使课堂进入白热化,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机械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不要一味的说教,一味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被动接受,丧失学习兴趣,同时还抑制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及要求时,不仅内容直观清晰而且节约了课堂用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索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多做引导、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惊奇、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小品、音乐及名人名言、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制成课件,巧妙恰当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充满激情,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例如: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框《家,温馨的港湾》这一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爱,从而懂得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家,他们并不陌生,同时,他们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时期,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想逃离家,却感受不到父母的苦心和家庭的温暖。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只靠说教和解释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为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首先,我让学生做了一个课前准备活动,名为“捕捉幸福”,要求学生利用数码相机、录音机、手机等信息产品,拍下家中幸福一刻的照片、录下家中幸福的画面或一段话,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这样做能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温馨,有一种想家、爱家、护家的情感升华。其次,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两则感人的事例,并提问:“在她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全身不能动的时候,是他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请问他是谁?――父亲;在他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她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为他治病,并到处筹钱,受人白眼,日夜辛劳的她,一头黑发变成白发,她虽吃尽了苦头,但永不放弃,请问她是谁?――母亲”。听了这两则故事后,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从而达到了情感和态度的升华。
三、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常规的教学以课本原有事例、名言、问题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整个过程看似已转变了教学方法;看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但实际上仍是学生不爱学、收获甚微的一节课。而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课,才真正彰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目标。
2、思想政治课课本的内容少,事例故事有些陈旧,有些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查、自己找。而信息技术不受资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最新时政、最新资源,从而,不断丰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