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时间:2023-06-02 09:2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化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操作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掌握初级化学实验技能的重点,是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经历。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操作规范性的管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提高学生实验的精确度。

一、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性的意义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喜爱是超过理论讲解的,大多数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化学实验。在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操作习惯都没有规范化,都有畏惧心理,有着很多的问题,学生在做实验时,很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造成一些事故,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对初中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化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安全问题。

二、初中化学实验中主要仪器的规范操作

1.酒精灯的规范操作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仪器之一,在化学实验中主要是给其他物体进行加热,在实验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并且确保自己操作的规范性,因为酒精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不当会造成实验事故。学生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要注意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一般是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3;在实验过程中,不可以用一台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台酒精灯,这是在实验中明令禁止的行为。结束实验后,对酒精灯进行灭火,严禁用嘴吹灭,要用酒精灯的帽盖灭掉酒精灯,并且需要盖两次盖。

2.试管的规范

试管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之一,在实验室中主要用于加热固体和液体。在实验中教师要熟练地掌握用试管加热的操作步骤,并且要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试管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但是试管要提前预热,防止直接加热导致试管炸裂。一般来说在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朝向人,防止液体沸腾时伤到学生。试管在加热的时候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该向下倾斜,在加热液体时与桌面呈45°角。在加热后试管不可以马上进行冷却,也不能立刻放回试管架上,待其冷却后再放回。

三、初中化学实验室的主要实验基本操作规范

1.取用药品的实验操作

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有很多药品,所以药品的取用在化学实验中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规范学生取用化学药品的操作,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在取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遵循“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碰触药品,不能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嘴直接去尝药品的味道。化学实验中的药品有固体和液体之分,两者的取用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固体药品要用镊子夹取,并且要“先横再放再慢竖”;如果是取用较多液体的则可以直接倒入指定容器中,但是要遵循“一倒放、二向心、三挨壁、四慢流”的步骤来进行操作;如果取用的液体很少,则可以用胶头滴管先吸取,再滴到指定容器里。

2.化学仪器气密性检查的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为了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气密性的检查,比如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所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操作也要规范。在操作前学生必须知道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步骤,并且进行规范。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强,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微加热法来进行化学仪器气密性的检测。用胶塞封紧试管,把导管的一端连接到胶塞上,另一端连接到水里,然后用热毛巾或者手焐热试管,观察导管口,如果导管口连续有气泡冒出来,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导管的气密性是实验进行的前提,学生要多加注意,操作的时候要规范自己的步骤,避免实验因为设备问题而失败。为了加强和改进化学基础实验规范化的操作,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自己制订一些课堂纪律和方案,让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实验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规范,提升学生实验成功的概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的规范化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实验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翠丽.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212.

[2]何亚平.新课标修订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动手操作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动手、观察、思维的能力,并获得特殊的劳动技能――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磨练意志,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科学的态度、扎实的学习习惯。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点,也是素质教育成果的第一次大检测。就初中化学实验而言,针对近几年中考题型和内容的新走向,如何做好应考复习教学,提高考试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近年的实验基本上是主、客观题并存,多以主观为主.因此,搞好化学实验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对化学实验复习的一些做法与策略。

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重点

中考对化学实验考查的基本要求如下:

(1)熟悉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能根据实验恰当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3)懂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别。

(5)运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和提纯物质。

(6)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7)能简单表述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8)根据实验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进行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和提纯,能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研究方案,具有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确定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范围,突出重点,注重查缺补漏、夯实基础。具体的策略如下:

(1)对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和方法的复习,重点是弄清注意事项。

(2)对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品和仪器的复习,要把重点放在搞清实验装置选择的依据上。

(3)对一些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复习,应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上。

(4)对用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的复习,重点应放在对实验过程的叙述上。

(5)对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述要求以操作和现象的表述为重点,做到真实、具体、简洁。

(6)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简单实验的基本题型有两种:一种是能根据实验题的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或选择最佳方案;另一种是能正确连接。选择实验装置,或判断已给出的实验装置的正误等。实验设计题就是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去解决一些问题的化学问题,将实验基本操作、反应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相关化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题型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而成为中考试题的新亮点。解这类题型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验要求选用比较合理、简便易操作的方案,提出的方案应该包括:所依据的反映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并且表述要正确、简洁、合乎逻辑。

二、联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解答一些具体实验问题

化学实验是在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不仅要知道此项基本操作怎么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算真正理解和掌握。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大试管的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做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时,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导气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以上问题都是初中化学实验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中会碰到的问题,操作正确与否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也反应了同学们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在复习阶段,应训练学生多做这方面的实验习题,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三、注意对实验做类比与归纳,提高复习效率

在化学实验复习中应注意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类比与归纳,以、灵活把握。对于一些较完整的典型实验,应予以全方位的规范复习。以CO2的实验室制法为例,复习内容包括:

1、实验用品的选用;

2、实验的反应原理;

3、仪器的选用及原理;

4、实验条件及其控制;

5、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6、操作注意事项等。

对于一些相似实验,应注意类比,以训练自己思维的灵活性。例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制取二氧化碳两个实验,除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二氧化碳不能外,整套装置十分相似,两个反应都是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而且反应条件相同,所以其装置相似。但由于两种气体的溶解性不同,因此实验装制的后半部分,即气体收集部分就不一定相同了。

由于实验内容分散在中学化学教材的各章节中,显得零乱而欠系统,如果复习时不注意实验内容的有序整理而只搞“逐个攻破”,既浪费时间又难以提高效率。正确地做法是:按照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归类、比较、把握住各个实验的异同点及要点,即便事半功倍。

四、认真研究题型,理清解题思路

化学实验题型有多种类型。从答题方式看,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推断题等;按考试要求可分为了解层次题、理解层次题、掌握层次题等;从考试内容看,可分为仪器使用知识题、基本操作题、气体制备题、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等。考查气体制取方法、装置选用掌握情况的题型。不同的题型,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不同,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金梅.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实验课[J].《新课程(中旬)》.2012年11期.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完善措施;分析

随着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初中化学,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实际,对我国现在初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改善措施。

一、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1、初中化学教育中教材的问题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状况。针对初级阶段编写的教材,一般知识点多,缺乏逻辑,不容易被初学者掌握。教材内容大多范围广,内容浅,多重视学生的试验感受,对逻辑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要求很低。

2、初中化学教育中教育方法的问题

在现在的初中化学教育中,一般都是对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教育相对较少。对于初中化学这个新的基础课程来说,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更为重要。我们要在原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基础上,在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

3、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还存在着对教育内容研究不深的问题。只是浅显的研究教材基本内容,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传授的知识,自然就没有深度,使学生只能在书本上浅显的了解知识,不能更深入的学习。

4、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实验问题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要学生经常去进行实验,才能够更好地取得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实验的比重很低,在考试中就能看出,学生的实验题得分普遍不高。有的是因为教学设施引起的,学习数量多,实验仪器设施少,不能够满足实验需要。有的是教师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化学实验,导致学生实验学习不够,有时还会出现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培养,有严重的制约,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索和提体验严重不足甚至缺失。

二、初中化学教育的完善措施分析

1、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素质的完善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化学教育好坏的关键。只有我们的教师有正确的教学观,提高素质,改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的深入理解来完成。在教学方式上一定要尽量采用研究性教学方式,对学习或实验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学生就可以提前对难点进行归纳,然后在课堂是着重的去学习。在化学实验时,让学生对实验内容积极探讨,通过交流相互学习,不仅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台向老师请教。只有通过老师积极的转变角色,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

2、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老师的教育固然关键,学生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的教育中,一定要倡导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电脑科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在学生学习中,自主学习的方式很重要。它相对于以前的被动学习来说,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的积极主动,这样才会使学习有动力,才能够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自主的监控学习过程,并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调整。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大家相互交流探讨,来完成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来说,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一起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配合能力,是我们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深入探索,对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地方进行归纳后,提出问题。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知识。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切实采用探究式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活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其化学实验能力,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简单的探究。

一、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化学原本就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由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意味着化学实验教学再也不是教师独自操作,学生观看,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当然,在此之前,学生应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等有所了解,便能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实验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

如,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不变还是增大或是减小?在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有何变化;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还有疑问,教师既可以作补充实验,又可以让学生再做一遍实验,力求通过探究式学习来获得知识: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其实验操作能力,最终促进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教师通常只是进行简单的演示,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及掌握情况。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当然,也有教师认为,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但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后,学生可以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能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从而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进行“镁、铝、锌、铁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的教学,与其按部就班地将其作为演示实验,倒不如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操作,之后再总结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从而也会掌握得更牢固,教学效率的提高不言而喻。

三、巧妙采用模拟演示实验

有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及操作规范,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有可能引起事故,因而进行这类实验操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慌心理,不利于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模拟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仍然可以先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引导他们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然后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模拟实验的成功,也可以模拟实验的失败。通过这样的对比,既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又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以及一氧化碳的毒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来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的对比,深刻认识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实验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提高实验教学效率都大有裨益。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既能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切实让其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曹望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策略[J].中学化学,2012(11).

[2]谢满金.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S1).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52-02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实验课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如何发挥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来引导孩子们热爱化学,学好化学,这是新时代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学会的技能。本文对实验教学法的含义以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实验教学法的含义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的田园中。一些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方法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崛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实验方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并且与与书本知识直接相关联,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不同,可分为:学习理论知识之前打好学习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后学习理论知识来巩固知识。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分组,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人实验。在现代教学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加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验。

实验方法的使用,一般要求:(1)教师提前做充分的准备,亲自进行第一次实验,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以确保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性。(2)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的时间中,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完成仪器设备安装,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然后通过教学或谈话,来进行演示测试,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自我意识。(3)团队实验室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自己动手。(4)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端正教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5)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由学生来写报告。

2.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首先要注意安全教育。安全使用的实验仪器(玻璃烧瓶、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试验药物(酒精、酸、碱等)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实验时,教学始终保持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行为准则的规定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良好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得实验顺利进行,必须给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行为准则和规则的重要性。清楚地向学生们解释,反复教育,使学生了解并自觉遵守, 在实验室保证安静的环境。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要离开实验室。如果确实有事情要离开实验室,向老师报告后再离开。简而言之,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态度时必需具备的。

2.2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通过提前准备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目的,在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要特别使用好新课程标准中的每个开始部分中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迫切期待的内容。此时,化学老师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有意识地有目的性的去进行实验,这样会增加实验效果。有的是实验是比较困难的,老师要提前进行解释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掌握要领,达到实验的目的。如实验室制氢的实验,危险系数比较较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正式实验之前化学老师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学生做实验。

2.3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这样就能便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①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②了解实验仪器、装置;③学会正确操作方法;④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2.4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探究

1、化学教学的全新改革

1.1生活化

初中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新课程强调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渗透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迈进。(1)在教材中安排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创设实验情境。(2)在教材中安排了众多的学生熟悉的物质作为实验的原料进行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这在得调动学生学习及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3)选取众多生活和社会中的初中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要更加努力学好化学的热情。

1.2趣味性

初中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在实验活动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兴奋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此,初中化学新课程力求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3习惯性

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例如,学生在做实验:“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笔者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笔者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笔者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担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2、化学实验的创新

2.1尝试进行自主探究实验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分小组或个人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分小组自发进行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一般涉及的仪器和化学药品较少或家庭可代用的多,且相对较安全。由于课时有限,而探究学习却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要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所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不是号召性的,要明确布置课题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比如,钢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木炭、茶叶等吸附作用的探究,以及酒精、石蜡等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的探究等,要采用自主探究方式,自主探究跟实验探究课的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实验分散成个人或小组自主实验,不用教师的监控,其优点是拓宽了课堂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实验问题不要过于繁杂和开放,可将问题控制在一个点或一个面上,便于学生实现探究目标,得到正确的结论。如用H2O2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实验,涉及许多化学问题,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解决,但可探究一些小问题,如/在H2O2溶液中加入MnO2产生氧气,MnO2是否也作为一种反应物0,/反应完毕后MnO2如何回收0,等,使学生形成催化剂的概念即可。

2.2要尊重科学,鼓励创新

首先,以自主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为辅。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主体的积极参与。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起到的作用,不能用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了一切。演示实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步骤要求,明白各种实验操作的规范,但是要少而且精,使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自己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的实验,才能有所创新。其次,多探究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以往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先学习书本知识,等某些章节学完了,教师带同学们去实验室,把这个章节的实验顺利地做一遍。学生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实验验证了教材所写的无误。这就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形式,其意义不大,往往重复的是教材的思路,很难有个人的发现,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最终获得收益。学生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在过程中不断地动手和动脑思考,从而获得各种体验。在实验的各个阶段中,学生面临的选择和问题是多方面的,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前探索,每一步探索都是创新形式的开始。

2.3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 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 动手、动脑, 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 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 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 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 大胆质疑, 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第7篇

一、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两方面。复习的要求是:(1)能叫出常见仪器的名称,初步学会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2)能熟练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懂得操作的原理。(3)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O、H、CO,盐酸与硫酸、碳酸盐;初步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4)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会填写实验报告。复习时,首先应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如下方法。

1.逐一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图形,掌握它们的用途及操作原理。

2.对基本操作技能要掌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对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做到心中有数,至少进行一轮基本操作训练。

3.在临考前观看有关基本技能操作录像,进行再巩固。

二、全面掌握基本实验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个方面,即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的性质验证性实验和概念、定律形成性实验。掌握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而且在进行一系列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其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复习时,我采取以下方法。

1.分章节按教材复习,对各基本实验逐一进行阅读,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名称)、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2.通过回忆当时的实验情景和根据自己对有关实验的认识,对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要点进行简单的总结概括。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要点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3.在复习后期,要对有关的基本实验加以简单组合,进行简单的综合实验,在组合时,要明确各装置间连接方式、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等。例如,将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就可实现用锌粒、稀硫酸、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铜的综合性实验。

4.对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实验,最好再写一次实验报告,特别要注意实验报告中对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三、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所谓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就是指对实验仪器的应用能力、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等。

1.以教材为本,培养和训练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

有这样一道实验题:FeS是一种黑色块状难溶性固体,实验室常用它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S气体,请选择一种制备HS气体的实验装置。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需要迁移课本中有关实验原理才能求解。显然,通过迁移实验室制备CO的实验原理可知,用制取CO的装置产生HS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所法收集HS气体。中考化学实验题不可能照搬课本中的实验题,也不会直接考查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需要迁移课本中实验原理来加以解答。因此,在实验复习中,必须以教材为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复习好实验原理迁移的信息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2)多进行实验原理迁移的尝试,有选择地做一些实验题,通过做题学会迁移方法,积累迁移经验。

2.培养和训练实验选择能力

中考试题考查化学实验选择能力,主要包括实验的选择能力和实验用品的选择能力两种。(1)实验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要求同学们在比较题给实验方案后,选择最佳实验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是否简单、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操作顺序是否正确等。(2)实验用品选择,主要考查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方法:(1)复习到位。无论是实验基本技能,还是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从实验原理、实验步聚、实验仪器、药品使用到实验注意事项,包括装置连接、气流方向等都要复习到位,明确道理。(2)复习中要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如用石灰石制取CO气体,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用浓盐酸又有什么不好?这样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提高实验选择能力。(3)必须做一定量的以训练实验选择为目的的实验题,通过训练,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3.注意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1)明确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a.审清题意,明确实验要求;b.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c.结合实验原理选择需要的仪器与药品;d.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e.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2)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可靠。

四、精心选择训练试题

习题训练是检验复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精选试题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以近几年来中考中的典型性习题为主。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液质只有CaCl。你认为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摇HCl?摇(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CaCl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摇不能?摇(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故无法确定是否含HCl(答案合理均应给分)。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盐,或较活泼的金属)(答案合理均应给分),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答案合理均应给分,试剂与现象必须对应)。

[拓展与应用]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摇Ca?摇或?摇CaCO,反应完成后过滤。

这些精选试题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如:它涉及化学原理的迁移,实验的选择设计,等等。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实验教学;因素;对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1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04

前不久,扬州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培训考核,本次培训包括专家讲座、理论考试、现场操作等。初中化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由考核前的焦虑、考核过程中的茫然不安,到成功后的喜悦。然而在现场也看到,教师们在实验室里,发生了常见仪器不会规范使用、实验不会科学设计、酒精喷灯不会使用、电解水实验电源不知道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等现象。在最后的培训考核中仍然有多名化学教师未能通过考核,场面、结果都令人震惊。对照新课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实验相当重视。为什么教师的学历水平在提高,实验装备在不断更新,而教师的实验水平和技能却不升反降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一是尽管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区域验收,实验仪器和装备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硬件上去了,其他客观条件(如师资等)未跟上,致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同时受升学压力影响,学校也疏于对实验管理和实验的督查;二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将实验习题化,变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为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让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实验现象变成呆板的知识点让学生记忆,大大弱化实验功能;三是教师对实验研究不够不深,平时的实验都是教师预先选择好实验仪器,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依葫芦画瓢,变探究实验为验证实验,失去了实验应有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又难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长期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会大大弱化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又怎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呢?所以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和教师实验技能都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对实验教学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教师培训和考核,促教师实验技能的提高。针对初中教师目前的现状,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实验素养呢?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前提

陶行知说过:交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教学的素质,既要有化学学科理论和实验知识,更要有脚踏实地亲手实践的亲力亲为和娴熟的实验技能。

1. 走出去,拓宽视野

初中化学教师总认为初中化学知识简单,又是年年教初三,容易造成教师眼高手低,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畏手畏脚。学校要督促教师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专题研讨活动,特别是有关实验方面的,力促他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增强内涵、提高素质。笔者建议可以针对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及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例如:在我区2013年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培训考核中,我事先在实验室放置各种实验装置,主要是教师平时不愿意做的实验,让教师必须进实验室独立完成,旁边有教师指导,完成现场操作后要再完成一份实验理论试卷。这样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与教学结合。

2. 请进来,面对面交流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要能清醒认识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实验实践水平,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向名师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现在都强调送教下乡,我想这应当包括实验,送实验下乡,不单单是送实验仪器下乡,更应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送技能、培训等。

3. 促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目前的师范教育与中学教学还是有脱节的,化学教育师范生在大学更多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和较深较复杂的大学实验,对中学化学实验触及很少,更鲜有研究了。初中化学教师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例如对化学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一些实验等;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实验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实验水平,这次由马宏佳教授和金惠文老师编写的《中学理科教学指导—初中化学分册》,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材料。

二、改革现行教材是关键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除去在大部分教学模块中都有建议必做(包括课堂演示)和选做的实验之外,还专门为喜爱化学或喜欢动手做实验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化学》模块(选修),这在过去的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罕见的。说明已经意识到化学实验的缺失,我们在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怎么能跟高中配套呢?

1. 现行有关实验的教材甚少,能用于指导教师实验教学的更少

针对这一现状,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力量编写了《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该书对初中化学涉及的所有实验逐一讨论,该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每个实验给出了尽可能多的方案;二是提供了约120个趣味与探究实验案例。这本书对初中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教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已成为不少教师的案头常备书。但我们仍感到种类少,供教师选择的余地小。

2. 改编学生实验手册,使其成为类似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实验化学的教材

这个教材能与课本相辅相成,是包括学生实验、实验练习题、课后随堂小实验以及课后小制作等组成的系列实验教材。当然还要适当增加一些能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拓宽知识面的内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实验技能。

三、改革考试方法是根本

在现行的中高考制度下,实验教学完全绕开应试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1. 师生同考促共同进步

不少地方为了重视理科的实验,都会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实验操作考察,但一般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只要求学生合格就好,不合格再补考也可。因有考查所以对学生还是有一点触动作用,这也是考查的初衷,但由于内容简单、单一,教师在课前稍加指导,学生都能完成,使实验操作考试变成一个形式,走过场,所以触动又不大,长期下来又几乎没有触动。笔者建议实验考查,除要考基本实验操作,更要考实验设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考查前可编写考核用书,使考核系列化,从理论到实践,有基本操作,有实验设计创新及对实验方案评价等。这其实是学生的,对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化学实验考试,总体要求是把考理论和考操作结合起来,理论考试全面考查教师掌握实验基础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操作考试主要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考试,所谓综合性实验考试是将不同的实验进行组合,综合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利用本实验手段去解决新的问题。考设计性实验时,根据试题提出的实验目的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才能更好指导学生实验。

2. 书面考试加大实验考查力度

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考试试卷中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正误、实验步骤等,出现学生背实验、纸上谈实验的状况,长期下去,学生题目会做,动手能力太差,更有甚者仪器画在纸上或黑板上他认得,但拿在手上却不知道是什么了,值得让人深思。其实实验教学与笔试是可以有机融合的:请看2012年义乌市的一道中考题:

如图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实验装置。本实验通过测定氧化汞分解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欲调整试管的倾斜度,应调节图中 A、B、C哪个旋钮?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可以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塑料管口放出连续均匀的气泡后才能收集气体

C.氧化汞未分解完全就停止加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这样的题目出在试卷中,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这道题我们也让一线教师做了,其中(1)问真有不少教师不知调节哪个旋钮,这么简单的一个操作难倒了一片教师,可见教师的动手实验做了多少。(2)问教师将收集纯净气体与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混淆了,教师的实验素养可见一斑。因此,在每次的教师实验理论考试中,要求教师会做题外,还要会命题,能命实验题,特别是一些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的题目。

四、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是保障

新课程已实行多年,学生学习方式已发生很多改变,对实验室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也准明确要求:实验室不但要在时间、空间上保证完成新的教材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而且需要拓展实验室的功能,让实验室成为开展科学探究的场所,即不仅仅是完成教科书中所要求的实验,还需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做他们想做的实验。然而在现实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开展他们的探究,无疑会使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新的课程标准也说的清清楚楚,一是学校和老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二是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尽快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所学理论,边学习边实践,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处理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掌握各种实验方法,熟悉各种实验设备的原理、构造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农村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困难既有客观的,但更多是主观的,只要解决好制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个因素,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会有一片新的天空。

第9篇

【关键词】初中 化学实验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40-01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深入理解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使自身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着手,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

一 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

初中所开展的化学课程属于化学教学的启蒙部分,而化学是将实验作为教学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本来就具备一定的新奇性。所以,广大化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化学实验教学,乐于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第一堂化学实验课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趣味十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仔细地观察实验,而在观察教师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产生兴奋、愉快、满足等情感,使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 采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针对仪器的安装顺序以及试剂的取用方法都必须要有章可循、动作规范,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在装药品以前都必须要检查相关装置的气密性,如此才能给学生留下严肃、认真的印象,才能发挥示范作用。倘若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操作随意、动作不规范、粗心大意,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只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对实验产生随意或畏惧的心理,或者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将严重阻碍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兴趣的持续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至关重要,步骤清晰、启发合理、操作规范、胆大心细才可以做出良好的示范,才可以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提升其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此外,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指引学生去仔细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并指引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指引帮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一种观念:化学实验中的动手操作是非常仔细、严肃的,不能大意,还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严格遵循科学的实验方法,否则将无法获得准确的实验结论。

三 开辟第二课堂,指引学生独立设计操作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演示实验后,学生已经初具自己设计并操作一套实验的能力。这时,教师应开辟第二课堂,积极鼓励学生将自身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起来,通过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实验,不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锻炼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如教师在教学完“氯酸钾的化学性质”以及“检验钾离子、氯离子的方法”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只需要通过独立的思考之后就能够证明氯酸钾当中包含氯、氧、钾这三种元素。这时教师应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实践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结论,在巩固化学教材中“红的检验原理与检验方法”的同时,能够学会如何去证明氯这种元素的存在,不仅巩固了书本中的化学知识,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针对学生容易操作失误的地方进行反复训练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发生各种错误,教师应仔细观察,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并针对经常发生的错误操作进行总结强调。如学生容易操作错误的包含:(1)蜡烛在氧气中进行燃烧,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速度过快。(2)采用托盘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称重时,没有使用镊子,直接用手去拨游码。(3)在加热试管物质时,试管夹并没有夹在距离管口1/3的地方,而是夹在其中间。(4)在倾倒液体时,掌心并没有对着瓶子上的标签,而试剂瓶盖也并没有倒放在桌面上等。针对上述易出错的操作,教师应集中内容与时间,进行反复训练。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熟练掌握的,需要针对这些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实施经常性、反复性的训练,才可以达到灵活运用、熟练掌握的目的,只有切实避免这些错误,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化学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应当多措并举,通过不断的引导,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试验课堂教学

一、初中化学试验教学的概述

1、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发蒙和基础阶段。提高初中化学讲授质量,不仅为学生在高一级府继续进修进一步学习奠基基础,同时,也为以后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了便利。

2、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并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学生对这一门课程有了兴趣,往往就能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考。而初中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化学试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满足学生对于化学的好奇心。

二、初中化学试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初中化学试验教学的现状

化学试验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合理有效的试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绝大部分的化学教师都采取了试验教学。

2、初中化学试验教学隐含的问题

首先,当前,许多化学教师在课堂试验教学仅仅流于形式,对于试验不够重视,比较强调和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都是预知的,只需要强制性记忆。另外师生重视的是实验结果或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不够重视,对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得较少。显然,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适应试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试验教研气氛不浓。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出及时的纠正,对学生实验后的结果不重视,因而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相对薄弱。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不够重视。由于赶课程进度,演示实验做得较多,而学生自己动手的试验较少,学生自己动手的技能得不到培训。

另外,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及实验的内涵搞不清楚,从而导致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的表达不够完整,而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初中化学试验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1、重视化学实验,扩大实验范围。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的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首先,教师要做好规定的演示实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这对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非常有利。

其次,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它们和演示实验不同,所以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具体化,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更明晰,理解的更清楚,记忆更牢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边教边实验是在课堂内结合讲解新教材同时进行的,在讲解新教材时,有些实验比较简单,用演示实验方式不易使学生看清楚,在设备和安全条件许可时,可让学生用边学边实验的方式进行,它能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最好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一些演示实验,适时布置一些学生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开展趣味性的化学活动。增添学习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

3、在做完实验后要让学生多总结。有些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及实验的内涵搞不清楚,从而导致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的表达不够完整,这时,教师就需要多指点,多纠正,并让学生多做总结。达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利于目标达成

1.能确保达成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注意事项。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2.能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增设一系列趣味实验。通过课件,结合图像、图形、动画,使学生感到新奇,然后向学生提出与日常生产等相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易突破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许多实验在课堂中无法完成,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把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通过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展现给学生,而且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

二、信息技术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安全性

1.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对比性和安全性

(1)提高实验的对比性。有些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化学实验中有关气泡形成、颜色变化、沉淀产生的对比实验,借助Flas与实物投影来完成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2)使实验操作准确,增强安全性。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些具体的操作都要求准确、规范,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加以展示,让学生看到更规范的操作。

2.化学实验中的微观模拟作用

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例如,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只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模拟,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课件的动态模拟演示,把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身,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能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2)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拓展知识面。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在实验教学中涉及许多具体的物质,这里面有我们实验室见不到的物质,也有在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实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亲眼目睹很多实际生活的化学实验现象和一些化工生产场景。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反应现象;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陆志英(1968-),女,福建漳州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研究

一、化学用品因素

化学实验肯定会用到化学用品,没有化学物品根本就谈不上进行实验,对化学实验物品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例如在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铁丝不够细、表面不干净、没有做成螺旋状,以及氧气量不足或是不纯,这些实验物品存在的问题,每一个都能造成细铁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起来,可见化学物品的准备对于实验的进行十分重要。谈到重要的实验用品,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实验用品——试剂,无论是制备实验还是其他提纯等实验,试剂都必不可少,根据其参与的实验阶段可分为以下几种试剂。一是参加反应试剂,二是需要的试剂或催化剂,三是外来干扰的试剂,此外还有其他试剂。不同实验对试剂要求不同,对于化学实验试剂的运用来说,取决于实验的目的,例如在制备实验中用到的是参加反应的试剂,在鉴别实验用到的试剂有不相同,例如检测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时,用的是石灰水,在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MgSO4杂质时,要使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这样,才能将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除去,沉淀镁离子要用氢氧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这些试剂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不然会影响实验得到的结果,可见试剂的正确使用也是实验反应现象准确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反应条件因素

(一)反应物浓度因素

在一些金属与气体反应的实验中,我们常常是需要一定浓度的气体,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的进行,也只有一定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进行实验时才会得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就需要铁丝表面光亮,铁丝要细,绕成螺旋状,如果铁丝表面不光滑,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此外,还对氧气的浓度提出了要求,如果氧气的浓度不够,就无法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又如在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对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是有要求的,浓度必须控制在3%~5%。这些实验都对参与的反应物的浓度提出了要求,可见反应物浓度对实验影响巨大,因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和学生强调这一要求,以便使实验顺利进行。

(二)反应温度因素

毫无疑问,温度在化学实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实验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往往会使实验的结果产生变化,因而化学实验对温度的要求是十分高的,这在有机实验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例如,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给其加热,这样,才能使得反应进程加快,也能更好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在无机实验中,温度也十分重要,例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为达到一定的高温,需罩一个铁丝网提高火焰温度。这类受温度影响的化学实验不计其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催化剂因素

众所周知,一些化学实验的进程是十分缓慢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在化学教学中就无法进行这些实验,所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就得以体现。许多的化学实验都需要用到催化剂,例如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常常将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添加在双氧水中,加快双氧水的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反应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催化剂不仅运用在化学实验中,还在工业生产中运用,例如工业中制作合成氨,制备硫酸等。催化剂的使用,加快实验反应进程,缩短工业制作时间,用于实验教学中,能保证正常的教学进程。

(四)实验用品因素

在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物质的性质相近,他们与同一种化学溶液发生反应都能制取同一种物质,但由于要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实验物品在选择上也有所要求。例如在制取氢气的实验中,金属可以用镁条或是铁,但最适宜的还是锌粒,这主要是因为镁条贵并且镁与酸的反应太快,而铁片反应慢,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此外,在酸的选择上,盐酸与金属反应快一些,但有挥发性,制得气体可能不纯,硫酸则需要控制一定浓度。可见,一个实验的顺利进行,选择怎样的物品进行实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要掌握好各种物质的特性,才能在实验中选择好的物品,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三、实验操作因素

在化学学习中,进行的实验都是前人在实践多次的基础上总结得来的,其操作步骤和操作顺序都是固定的,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实验时必须按照书本给的实验步骤进行,此外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与成功。

(一)基本操作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基本操作,遵守操作规范,例如实验仪器的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并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如何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等,这些操作必须规范正确,否则会对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和现象产生影响,致使记录下不正确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时得到错误的结论,使得实验以失败告终。因为,观察实验现象是为了收集数据,分析并得出结果,实验的结论是从观察和分析中得来的,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是实验的关键,掌握实验基本操作,能避免一些基础细节产生的误差,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二)操作方法

有些化学实验的用品有一定的危险,因而规范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规范安装实验仪器,规范学生操作,这都是避免危险发生的保障。在化学实验中会接触到一些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的物质,这类涉及危险物品的实验,教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清楚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防范,对于实验的操作方法,学生要完全掌握,这样,才能减少实验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在稀释浓硫酸的实验中,如果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原因,水就会漂浮在硫酸上面,两者产生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水沸腾后容易飞溅出来烫伤学生,所以在稀释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操作方法,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此外,学生要懂得操作防倒吸装置、在一些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中使用尾气吸收装置。还有就是点燃气体时要验纯,如果不掌握这些操作,就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如点燃气体前不验纯,不纯的气体点燃可能就会爆炸,从而产生危险。当然,学生掌握正确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才能真正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操作顺序

化学实验需要一个严谨的操作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一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得到的实验结果就可能大相径庭,例如在氢氧化钠和氯化铝的反应,二是仪器的安装顺序,例如蒸发装置的安放要遵循由下而上的顺序。三是拆卸仪器的顺序,例如在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的仪器拆卸,撤去酒精灯和从水槽拿出导管的顺序是不能够颠倒的,如颠倒就会产生导管倒吸的情况,从而损坏实验仪器,影响实验结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爆炸。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才能使实验安全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杨花雨.中学化学定量观念的内涵和培养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5).

[2]钱勤.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现状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