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净残值 内难报酬率 插值法
随着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投资环境的不断得到改善,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企业决策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具有涉及企业全局利益,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投资收益期限比较长等特点,企业决策者往往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应考虑的诸因素如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投资回收期以及内涵报酬率等评价指标慎而又慎,仔细推敲,反复论证,唯恐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但对固定资产决策中的净残值,特别是报废净残值的处理方法,有的干脆回避,在决策时不予考虑,有的显得轻描淡写,随意处理。纵观固定资产决策可行性分析全过程,对报废净残值的处理,总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本人认为: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应首尾并重,对报废净残值的处理同样也应予以足够重视。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以内涵报酬率法为例谈谈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中对预计净残值的几种处理方法:
1.残值折现法 即把固定资产预计报废残值按照资金成本折算成原始投资时的现值,并以此现值低减原始投资额的一种处理方法。例如,某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原始投资额100万元,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5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十年,期末净残值为5000元,假定资金成本为14%,试分析此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注:资金成本为14%,期数为10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270,年金终值系数为19.337)利用该方法处理如下:
1000000-5000×0.270
年金现值系数=―――――――――=3.995
250000
再利用插值法计算出该方案的内涵报酬率IRR=21.45%
2.残值均摊法 即把固定资产预计报废残值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分摊,从而增加每年现金净流量的一种处理方法。同前例,利用该方法出处理如下:
1000000
年金现值系数=―――――――――=3.984
250000+5000÷5
再利用插值法计算出该方案的内涵报酬率IRR=21.64%
3.等年值法 即把固定资产预计报废残值作为有效使用期末的年金终值,先计算出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下每年应均摊的净残值,而后再增加各年现金净流量的一种处理方法。同前例,利用该方法出处理如下:
1000000
年金现值系数=―――――――――― =3.996
250000+5000÷19.337
再利用插值法计算出该方案的内涵报酬率IRR=21.44%
从以上三种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内涵报酬率都大于资金成本,方案可行。
残值折现法、残值均摊法和等年值法不仅能在投资方案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的前提下,对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进行处理,而且,也可以在投资方案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的前提下,对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进行处理,所不同的是在计算投资方案的内涵报酬率时必须采用逐次测试法计算。
例如,某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原始投资额100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五年,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现金净流量为45万元、30万元、25万元、20万元、15万元,期末净残值为5000元,假定资金成本为12%,试分析此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利用残值折现方法处理如下:设折现率为14%,
计算净现值NPV=450000×0.877+300000×0.77+250000×0.675+200000×0.592+150000×0.519-(1000000-5000×0.519)=-6755元
设折现率为12%,
计算净现值NPV=450000×0.893+300000×0.797+250000×0.712+200000×0.636+150000×0.567-(1000000-5000×0.567)=34035元
再利用插值法计算方案内涵报酬率IRR=13.67%
利用残值均摊方法处理如下:设折现率为14%,
计算净现值NPV=451000×0.877+301000×0.77+251000×0.675+201000×0.592+151000×0.519-1000000=-5917元
设折现率为12%,
计算净现值NPV=451000×0.893+301000×0.797+251000×0.712+201000×0.636+151000×0.567-1000000=34805元
再利用插值法计算方案内涵报酬率IRR=13.71%
利用等年值方法处理如下:设折现率为14%,每年等年值为756元,
计算净现值NPV=450756×0.877+300756×0.77+250756×0.675+200756×0.592+150756×0.519-1000000=-6754.6元
设折现率为12%,每年等年值为787元
计算净现值NPV=450787×0.893+300787×0.797+250787×0.712+200787×0.636+150787×0.567-1000000=34037元
再利用插值法计算方案内涵报酬率IRR=13.67%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
1.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综合了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提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执行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再评价。
1.2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1)按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投资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其中新建企业投资指的是为了一个新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更新生产经营中已经老化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扩大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投资。
(2)按照对企业前景的影响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所谓战术性投资是指不牵涉整个企业前景或对企业前景影响甚小的投资。所谓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的全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投资。
(3)按照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分成两大类:相关性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非相关性投资是指: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一项目并不显著地影响另一项目的投资,则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是不相关的;相反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个投资项目,可以显著地影响到另外一个投资项目,那么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则是相关的。
1.3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资金占用数量相对稳定、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以及投资次数相对较少等特点。
1.4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除了要考虑其财务上的可行性之外,还应当考虑市场因素,比如当前的市场周期、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源,投资后的管理、成本等。总的来说即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与报酬。
2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
由于石油资源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在石油资源的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损失甚至灭绝性的危险。正是由于托运物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油田运输设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必须选用防爆型的运输设备。②必须具有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的防腐性能。环境中腐蚀性物质不仅会影响石油的质量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防爆隐患。③必须满足相应的户外等环境条件要求。④必须具有满足较长周期的免维护或少维护的高可靠性要求。⑤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对油田运输设备还提出了高电压、大容量、高效率、节能源和环保型的要求。
3油田运输设备投资决策与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油田运输也开始从设备老化、包袱重、经营困难等的落后形态向现代物流发展。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运输投入受资金限制较小;个体、集体、合资、外资等运输公司为油田运输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而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油田运输业的竞争。与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一样,油田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也需要考虑该项投资的可行性、风险与报酬因素。只是不同的是,为了能够保证运输质量,在油田运输设备的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维修检测。下面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假设考虑投入一辆新款运油车,吨位12.9吨、容量18立方米,原值28.55万元、折旧年限(油田)6年、年折旧额(按无残值)4.76万元,五年内分别可带来现金流入为20万元、20万元、18万元、15万元、10万元、8万元。年利率按6%。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不考虑每年维修报检情况下(单位:万元)
(2)考虑到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维修报检费用(单位:万元)
在这个简单的假设前提下,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与不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两种情况下的净现值相差很大。事实上,基于石油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当考虑到维修报检费用。另外,在实务中我们还应当考虑折现率的影响。
油田运输设备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从油田物流的角度来考虑,主要以运油车辆为例,对于油田物流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全员规范化维修活动。在工作中,司机作为车辆的操作者和直接的设备管理员,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的最好途径。开展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活动就是要达到以设备为手段、创造技术服务的最佳效益。其做法主要有: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工段岗位的工人每天对工作场地进行整理、清洁;司机对所驾驶的车辆在执行出车前、行车中的检查中也要及时进行整理、清洁工作。
(2)对运输设备认真进行回场检查、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工作。对于油田运输设备实行公司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的预防手段:通过驾驶员、公司专职人员对车辆的日常维修、点检等预防手段对车辆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预防和防止设备发生技术故障。对于检查出的大问题及时反馈到公司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再根据车辆具体问题来制定车辆修复方案和设备管理措施以督促实施部门(保养工段和外协修理单位)及时修复解决。
(3)规范化修理,提高工段修理质量。通过对车辆的强制进检,并采取外部督导队检查,极大地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一)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由于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存在时间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就必定具有风险。一般情况下,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高,风险越小则收益越低。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一般都希望投资收益能够实现最大化而风险最小化,当只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达到合理程度时,才会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受到管理技术和管理知识的限制,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能真正科学合理地完成风险的评估和收益的预测,从而很难确认固定资产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进而影响投资决策。
(二)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平衡。由于中小企业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企业扩大规模、创造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就存在一个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之间需要做出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企业必须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扩大投资,争取最大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企业可获取资源的能力又要求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金,在投资中合理分配。这个矛盾虽然对于任何企业都具有普遍的影响,但对于急于发展并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讲显得更加突出。
(三)投资管理成本和效益的矛盾。一般情况下,成本和效益存在正比关系,成本越高收益越大。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需要有较高的收益,但与之相对应的较高的管理成本却很难被接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外显成本的控制意识和对内含收益的模糊认识是造成这一矛盾的直接原因,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个问题,将很难确立规范、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而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此类矛盾,经常采取回避或漠视的方式,利用思维的惯性将问题简单化,使得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误区
现实中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陷入投资误区、盲目投资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投资决策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成为企业顺利成长的巨大隐患。比较突出而普遍的投资决策误区表现在:
(一)强调短期利益,缺乏战略眼光。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强调短期收益和降低风险,把是否符合战略目标的实现放在次要位置,以至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目的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例如,一些企业使用短期借款方式进行厂房、设备等投资回收期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些投资者轻信一两年就可收回投资的效益预测,用短期融资款购买厂房、设备,结果到期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导致罚息、诉讼甚至破产等严重后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战略管理不到位,战略意识不强;二是不恰当的或不合理的风险控制意识,使得中小企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的短视现象。
(二)筹资困难,投资资金受限。调查统计显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很少能靠银行获得,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运作。这表明,中小企业存在相当程度的融资困难。企业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或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单位或个人,这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并提高了企业投资的风险,造成中小企业必须投资的巨大困难,经常可以看到很好的项目要么无法顺利实施,要么项目勉强建成后缺少必要的资金去运营,甚至出现一项固定资产投资拖垮整个企业的严重现象。
(三)资产结构控制不合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缺乏,使得企业的资产结构管理无法正常进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很少能充分考虑到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不能注意到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是否合理,其所占用的资金是否己经影响到资产收益水平和企业的正常营运。在这一点上,那种只顾有利可图的短视思想和固定资产越多越安全的意识也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很多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严重过剩,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缺乏科学管理。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内设机构或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专业化管理。一些牵扯到企业命运的重大投资项目较少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表决,而多由企业主或高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这就使得投资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还会在投资监管上出现严重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也很少有中小企业对项目投资的结果作出有效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由于对专业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知识和人才的缺乏,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的提出、论证和可行性建议不能依据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进行,造成经验和个人愿望主导投资的现状,使之盲目追随市场变化随波逐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技术选择
(一)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应掌握的原则
1.重视战略管理。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要注(重)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常规性工作来看待,对企业的发展愿景、发展步骤等重要的战略管理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划,并以此为指导确定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各项企业活动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克服掉投资无明确方向的陋习;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被既定战略完全束缚住,及时地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在项目投资中灵活地应对各种巨变。这样,才能使得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实现有序、合理、有效,让固定资产的投资更加有发展性和全局性。
2.筹资活动先行。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提出的时候要首先考虑筹资的途径和数量,对于无法完全筹措或筹资成本过高的项目需要作出慎重的考虑,必要时应该采取放弃投资的方法,避免实际损失的发生。只有能够合理或符合投资者期望的筹措到投资所需资金的项目,才应该纳入到进一步考察和分析的范围。坚决杜绝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草率意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3.着重提高投资管理质量。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知识和人才的缺乏,是造成中小企业在这个方面管理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之一,在目前情况下,要想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资管理质量,可以考虑两种相应的策略:第一,根据实际条件和实际情况,将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所必需的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分析技术进行融合,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易于掌握运用的决策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从而提高决策质量;第二,整合社会资源,在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投资项目决策时,面向社会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各种临时性的专门小组,对项目的各环节进行管理,确保项目决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投资决策指标选择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投资活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所采用的指标应该是长期投资指标。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指标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静态指标又称为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通常有投资回收期和平均报酬率两种。动态指标又称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常见的动态指标有净现值、利润指数和内部报酬率等。中小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选择哪些决策指标进行分析是应当认真考虑的。以现有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管理方法的现状,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分析时,建议参考如下指标:
一方面,应把投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去考虑。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市场地位以及管理力量等条件,都决定了其各项工作都必须先生存后发展,在生存中求发展。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也应该将投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投资回收期法所反映出的投资回收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投资的风险大小,也显示出投资的安全程度。这是由于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投资回收期法是在进行该类投资决策时不可缺少的指标。一般来说投资回收期越长,未来的不确定性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投资无法收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投资能否按期收回,根据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可以衡量投资是否是企业可以接受的,在多方案分析时也可以直接观测到哪些方案的回收速度更快,能够用最短时间创造收益。而且,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情况下,在投资规模方面相对来说不算太大,回收期也不算长,投资的实际收入受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不太大,所以投资回收期法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首选并且一定要选择的指标。
为了确保资产真实性,减值会计处理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账簿价额进行再评价,把固定资产的“含损”部分从资产负债表里剔除出来,使账簿价额反映资产的回收价值。对此,美国财务会计基准审议会(FASB)在1995年3月颁布并实施了财务会计基准书第121号(SFAS第121号)《长期性资产的减值及其准备处理的长期性资产的会计处理》(以下简称为SFAS第121号)。国际会计基准委员会(IASC)于1998年6月颁布并实施了国际会计基准书IAS第36号《资产的减值》(以下简称为IAS第36号)。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在2002年8月9日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固定资产的减值会计处理基准》(以下简称为日本基准)。那么,减值会计是什么?它形成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
一、减值会计
减值会计是指预测到了资产或组合资产的收益性降低将会造成投资不能收回时,根据一定的条件,对固定资产的账簿价额进行减额处理,使减额处理后的账簿价额反映资产的回收价值的会计处理。减值会计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处理的方法是进行减值有无的判断之后再进行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首先是减值有无的判断。对于减值会计,不是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要进行减值会计处理而是必须经过减值的判断。在减值的判断时:首先,收益性正常的资产没有出现减值不需要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其次,资产或组合资产的收益性降低了,经过减值的判断确定出现了减值的兆候的固定资产;再次,对出现了减值的兆候的固定资产或组合资产将来可能获得的折现前现金流入量进行预测,如果该资产将来可能获得的折现前现金流入量是大于账簿价额时就无须进行减值处理,相反小于账簿价额时才须进行减值处理。这样可以确定减值固定资产和确认发生可能性较高的减值损失。这种减值有无的判断认为是采用了确率性准则,确保了减值确认的对象限定在减值损失存在资产上,节约了减值确认的成本。一般各国减值准则都经过这一环节。
其次是减值确认。固定资产的账簿价额即原价大于能够回收价值的部分就是减值损失。减值会计把固定资产不能够回收的价额即减值损失从资产负债表里剔除出来,使能够回收价值额成为固定资产新的原价的会计处理过程就是减值的确认。它认为不能收回的固定资产价值额应该是损失而不是资产,因此必须进行减值确认。然后,减值的计量是对资产或组合资产进行减值确认后,把固定资产的原价减至能够回收价值额,该减少额就是减值损失,并把减值损失在当期损益表里记上冲减企业的当期利益。在进行资产的减值损失确认及计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确认准则。
二、减值损失的确认准则
企业的事业用有形固定资产的价值出现减值时,可以采用经济准则、永久准则、确率(盖然)性准则、时价准则等准则对该资产进行减值损失的确认。首先,经济准则是资产的账簿价额超过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要求经常对减值损失进行确认的准则。该准则客观要求必须连续把握各个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市场的一时变动引起的减值损失也属减值损失确认的范围。其次,永久准则是、资产的账簿价额超过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判断了这状态将永久持续时,要求对减值损失进行确认的准则。该准则要求减值损失永久持续是必须条件。再次,确率(盖然)性准则是出项了资产的账簿价额不能全额收回的可能性时,要求对减值损失进行确认的准则。
这些准则有其自身的客观要求并且影响减值会计处理准则形成。各国在制定减值会计准则过程中,根据减值确认目的进行准则选择。准则选择时还考虑准则客观要求及会计实务上的适用性。例如永久准则要求减值损失永久持续是必须条件,虽然具有信赖性可是减值损失是否永久持续存在的判断应该是超出了经营者的判断力的事情,于是实际上在会计实务上是无法适用。
因此,减值确认的准则选择不一样再评价的回收价额就不同。选择的减值确认的准则不一样,减值确认与计量的理论依据就不同,从而决定减值会计准则是属于时价还是原价范畴。
三、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理论依据
在研究中发现固定资产的减值会计处理准则形成的过程中,虽然都要进行回收价额的再评价,但是所依赖的理论依据不一样:SFAS第121号、IAS第36号、日本准则采用的评价标准也不同。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依据
SFAS第121号关于减值的确认是如果判断了固定资产是有必要进行减值确认时,从假设原来的投资需要重新再投资的考虑观点出发,把市场的公允价值作为能够回收价额。因此减值损失就是原价与公允价值的差。
公允价值是“强制或者清算处理以外,买卖当事人之间自发地进行固定资产交易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从市场的交易得来因此是公正的。其确认与计量的理论依据,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审议会(FASB)的讨论资料,在SFAS第121号设定过程中采用的是经济准则。采用这一准则的理论依据:①减值处理后的资产不卖而是还继续使用时,在经济上也属于再投资的决策行为。②当该资产的账簿原价超过了公正价格时必须进行减值确认,并且以市场的公正价格作为再评价价格。这不但显示了公正、公平而且还能保持连续评价的尺度的一致性。③公允价值是基于买卖当事人之间自发交易形成的,在市场能够兑现的价格。④因为公正价格没有脱离历史原价的原则,所以能使经营者的决策过程保持一贯性,是继续使用的该资产的原价的最好的尺度。因此,资产负债表上能够确认最低回收资产的账簿价额,从而为检证会计信息提供了依据。
(二)使用价值比变价净收入较高的一方采用
日本准则减值的确认,如果判断了固定资产是有必要进行减值确认时,是根据经营者把固定资产出卖处理还是继续使用所带来的收入作比较之后,确认继续使用所带来的收入将高于出卖处理的纯收入时,就以较高的使用价值作为能够回收价额。因此减值损失就是原价与该价额的差额。减值确认处理后即使固定资产的收益增加也不进行转回减值损失处理。
(三)变价净收入比使用价值较高而采用
IAS第36号的确认准则也跟日本准则的减值的确认相似,把固定资产出卖处理还是继续使用所带来的比较高的价格作为资产能够回收价额。当经营者认为把固定资产出卖处理获得的变价净收入比较高时该价额就成为资产的新的原价。IAS第36号在减值确认处理后如果固定资产的收益回复或增加时必须恢复修正回收价额的同时在会计报表里进行转回减值损失处理,因此,被认为是采用了时价准则属于时价范畴。反之,如果收益回复或增加时不恢复修正回收价额的同时会计报表里也不进行转回减值损失处理则被认为是属于原价范畴的减值会计。
所以,IAS第36号与日本准则相似,在减值的确认计量过程中变价净收入与使用价值比较高的一方采用的理论依据是:“保证企业资产的账簿原价不能超过回收价额的会计处理规定”准则。理论认为:首先,企业资产的账簿原价不能超过回收价额,因此它要求资产如果出现减值就必须进行减值损损失的会计处理。其次,企业保有的事业用固定资产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生产与经营的,而不是用来出卖的,因此资产能够回收价额应该由经营者来决定。最后,根据经营者的决策把固定资产出卖处理还是继续使用所带来的比较高的价格作为资产能够回收价额,尊重了经营者对该固定资产的使用目的的决策。
四、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的一贯性
减值会计有多个选择可能的准则,各国通过准则的选择而建立的减值会计处理准则,按这确认与计量的理论依据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和时价及原价两大范畴。然而美国公开会计原则认为财务报告与财务报表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两者都应该为投资者提供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不是表现为正确的会计计量而是概算计量信息,该信息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来说是有用的信息、是决策的源泉之一。其次,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包括在财务报表的编表、审核、利用过程中,包括提供多种互相代替的会计方案及各方案的评估。
关键词:归口分级管理;责任跟踪管理;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的劳动资料,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全部转移价值的资产。企业投放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称为固定资金。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均应作为固定资产。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管理。企业缺乏市场调研,没能购置到最新、最好的设备,并且在使用该设备的过
程中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
2、账簿设置不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仍在继续使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账内管理。
3、账实不相符。其主要表现:一是损坏报废和丢失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没有办理相关报废手续,也没进行账务处理;二是新增固定资产没有入账,造成有物无账;三是外单位或个人借用或长期占用的固定资产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也无账务处理;四是违反规定,少提甚至不提折旧,使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虚增,账实不符。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仅没有入账,而且直接从成本费用中列支,不仅不利于准确核算成本,还易造成资产流失;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权限不清,责任不明,出现了人人插手却无人管理的局面。
4、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其主要表现:一是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未及时调剂使用或进行处置,闲置设备无人管理,也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甚至因无人维护保养而变为报废资产,造成了较大浪费;二是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成资产闲置。
二、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建立投资管理控制制度与责任追踪管理。一是设备采购部门要广泛进行市场调研,捕捉信息,采购最新最好的设备,切实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二是建立投资管理控制制度。财务部门应源头介于并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审,严格审查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并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必须对决策制度、相应的筹资制度、外部法律法规的约束等固定资产投资制度进行安排,并对可利用资本的成本和规模、项目的赢利性、企业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等主要影响投资决策的变量进行分析,利用投资决策的基本模型、净现值法与企业财富、净现值法的决策变量等投资决策的价值判断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三是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责任追踪管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不断推陈出新的新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大,导致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占企业整个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因而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愈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企业前景和命运的投资,必须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责任追踪管理。所谓固定资产的责任追踪管理是实行固定资产的台账与档案结合的管理。在购置固定资产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由企业领导、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等人员组成投资决策组,进行市场调研与科学论证,写出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必须由决策组全体人员签字,明确经济责任。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在采购付款、使用、修理、保管等过程中要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式管理,每一个业务环节都要由责任人签字盖章,明确经济责任。在使用固定资产后,要定期对固定资产实行盘点清查,将盘点记录落实到固定资产台账中。与此同时,要定期召开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析会,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人的方法,随时发现问题,对造成固定资产投资不良后果的行为,要追究其责任人,严加惩处。如果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实行了上述管理,将不会再出现投资失误的情况。
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针对企业账簿设置不建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具体地说:一是编制固定资产目录。以明确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二是建立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固定资产登记簿,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它相当于固定资产二级账;三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制度。固定资产卡片实际上是以每一独立的固定资产项目为对象开设的专用明细账,它相当于固定资产的三级账。企业收入固定资产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建造单位等原始资料。在使用过程中,凡有固定资产大修理、内部转移和停止使用等业务,都应在卡片中进行登记,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时,则登记有关调出和报废日期、原因等资料,并注销其卡片;四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实物账。按照各类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使用地点、使用班组、使用人等内容建立实物账,做到账卡物相符。
3、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针对该企业账实不符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就是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由厂部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并实行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两项内容。归口管理的一般做法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归生产部门管理,动力设备归动力部门管理,运输工具归运输部门管理,房屋、家具用具归总务部门管理,各种科研开发设备归技术部门管理等。各归口管理的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分级管理的一般做法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将各类固定资产分别交由企业内部各级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管理,有些资产的管理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便可做到层层负责任,物物有人管,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维护、保险等制度。针对公司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维护、保险等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职务分离与相应责任控制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在采购、调出、修理、报废等业务环节中,负责采购、调出、修理、报废等业务的执行人员应与负责审批、保管、付款或收款、记账的人员相分离,并明确其相关职责,控制固定资产流失;二是设备使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固定资产逐项定期维修、保养记录,领导要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三是建立固定资产保险制度。规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保险的投保、赔付等工作。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日常应不定期地召开专题分析会议。每年年底必须召开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题分析会议,检查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书面写出分析报告;四是及时调剂或处置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要树立资产有偿占用的观念,一项资产如果不能给企业创造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就应该重新审视这项资产的有用性,判断其是否属于闲置资产。对闲置资产,应及时申请调剂使用,实在无调剂使用价值的,应尽快处置;五是实行固定资产的增加验收、报废鉴定管理。管好固定资产的首要环节是在固定资产增加时严格把好验收关,财务人员协同资产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根据固定资产的交接凭证,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验收和交接工作,做到手续完备、责任清楚,保证新增固定资产进入企业处于完好的状态。固定资产报废,要严格掌握,慎重处理。财务部门要认真履行固定资产报废的审批手续,把好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关,根据报废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报请领导审批后,方可处理。对确已丧失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的报废,必须经过审查鉴定,对专业性较强的专用设备报废,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审查、鉴定,取得技术鉴定书,申请详细理由,按规定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基层单位一律不得擅自报废处理。
总之,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各项管理措施就难以落实,企业管理层应把固定资产等实物管理与现金管理置于同等的重要地位,强化全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作者单位:包头财经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毅平,李丽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
一、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一)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立项的最基本要求。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不同建设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和选择,作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并从客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客观分析主要是从宏观上评价社会政治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微观分析是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和项目开发的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评价等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作出投资决策。运用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如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回收期法、销售无差别点等测算不同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期望收益率等,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案,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二)投资估算控制
投资估算对立项具有决定意义。项目立项前。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并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投资估算是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在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允许大于±30%;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20%以内;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10%以内。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招标过程控制
在招标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招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市场价的掌握程度。在建筑市场上。各施工单位在管理水平、施工工艺、组织方案及工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离散性很大。项目管理者在招标中可采取的办法:一是设定标底但不唯标底,评标时,对商务标上下封顶,低于底线的。
必须有可行的降价措施;二是推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洁单报价,可使真实的价格更加明朗化;三是用奖励的办法鼓励承包商使用新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引导承包商在费率上进行竞争,对有些主材料占比例大的项目,大幅度进行总价降点对承包商显失公平,可采用综合费率降点招标。
在目前不很规范的市场机制下,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降低施工质量,或者盲目超概,造成投资损失。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评标。
我国现有投资分析的实证模型较多,但大都是直接用投资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其特点是以经验公式为预测的依据,缺乏理论基础,没有考虑投资的时滞和折旧投资,更无法考虑工资、利率和投资滞后系数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后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即加速数模型,吸纳了新古典派投资理论的最优资本函数的合理成份,并考虑了投资时滞现象和折旧投资在投资中的作用,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实证分析。
加速数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同总资本存量的比值)以企业拥有的厂房、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资本和其生产量的比例为研究前提,认为投资主要是依据产出的变化而有比例地变动的。加速数理论是以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社会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加总,将加速数理论推广应用于国家的宏观投资行为。在加速数模型建立过程中,可以考虑劳动力价格变化、利率变化、投资滞后和折旧投资设计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投资函数。加速数理论假设企业购买其全部资本,这样资本的租用价格(利率)是决定企业投资行为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由于资本和劳动力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也是投资需求函数设计中应考虑的变量。投资滞后是指企业投资当年无法完成全部需求的投资而产生的对投资需求的滞后现象,折旧投资是指企业为弥补固定资产折旧而需要追加的投资。投资需求函数表达了企业在拥有一定资本存量的情况下,如何依据计划的产值目标、预期的利率、工资水平、投资的滞后情况和折旧投资量来决定当年对资本的需求量。
根据加速数模型对2006―2015年全国的投资总需求进行预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系数在1997―2005年间呈稳定上升趋势,1997年为0.3050,2005年上升为0.3340,对其未来值的预测采用了线性回归趋势预测法,年增加量为0.0028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采用了指数函数预测,年增长率取近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12.98%(2006年取近3年的平均值14.87%);未来工资的增加指数也取近6年的平均值1.1023;并假定年利率不变或以每年0.00156的速度稳定上升到2015年。
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3291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8604亿元。从理论计算值同实际值的比较来看,除2005年实际投资额高于理论投资额之外,其他5年的实际投资额均低于理论值。2004年理论投资额为75447亿元,而实际投资额仅为70477,比理论值少6.6%。2005年理论投资额为79065亿元,而实际投资额为88604,比理论值多10.8%。2006年上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增加,也将超过理论预测值,可以推断投资增加过快是造成目前经济发展过热的主要因素。根据投资方程我们预测出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2006、2007、2010和2015年的理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总额分别是91926亿元、99089亿元、144617亿元和271480亿元。
以上分析均基于未来预期利率不变的假设下进行的,若假设未来的预期利率上升,也可预测得出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与未来预期利率不变的结果相比,由于利率上升将会抑制一部分投资,使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小幅下降。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预测的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4.46万亿元,比利率不变时的14.38万亿元缩小了0.55%;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6.80万亿元,比利率不变时的27.15万亿元缩小了1.3%。可见利率的缓慢上升对投资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若利率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其影响将不可忽略。根据乘数―加速数理论,利率的突然大幅上升会使经济进入全面衰退,所以欲通过剧烈的利率上调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速是不可取的。
从表2可见,加速数变化不大。1996―2005年数值在4.78―5.28之间,预计2006年为5.16,2015年仍为5.16。表明中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存量大约等于5倍的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约为108万亿元,2015年可达到324万亿元。2007年折旧投资约需5.14万亿元,2015年约需13.65万亿元,折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1996―2005年在44.9―70.0%之间,预计2007年为51.9%, 2015年降为50.3%。折旧投资占资产存量的比重1996―2005年间在0.040―0.045之间,2007年约为0.042,2015年仍为0.042,对应的折旧年限为23.8年。
发达国家折旧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很大份额,如1990年美国国内私营企业的总投资毛额为7440亿美元,其中5500亿美元为折旧投资,占总投资额的73.9%,净投资仅为1940亿美元,26.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投资迅猛增长的情况下,目前折旧投资份额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估计在未来经济较为发达的阶段折旧投资份额将上升。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理论投资需求和实际投资增长对比判断,2005―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着过快现象。
第二,小幅利率调整对投资的影响不大,而大幅度的利率调整又有使经济进入全面衰退的危险,在利用调高利率抑制经济过热时要慎重,利率调幅要适度。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近期有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央采取的抑制过快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的措施是正确的。
第四,进行实证研究目前我国用于弥补折旧的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一半,平均折旧年限为24年,折旧投资份额呈缓慢下降趋势,但长期来看折旧投资的份额可能上升为投资的主体。
研究的主要意义:
首先,加速数模型模拟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科学关系,可以定量测度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理论上计算的投资需求值可作为判断投资是否增长过快的标尺,其同实际投资量的比较可以判断经济运行的冷热程度,从而提供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服务。
第二,模型获得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经济参数有利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特征的全面了解,而通过对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可以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利于宏观决策中对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科学指导。
第三,由于投资具有冷热周期,且此周期受具体的经济运行环境状况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实际上为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宽松和收紧的周期性。银行的投资决策既要考虑微观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本模型为银行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经济学理论支持和实证的宏观经济数据参考。
第四,对折旧投资的预测可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资结构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折旧投资同新增生产能力投资的效益和回收难易程度的比较,银行可以决定对某行业的投资偏好。若折旧投资效益较好,且较容易回收资金,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在国家宏观调控压缩投资的情况下银行应侧重于折旧投资。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固定资产; 投资管理
一、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制约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增值税不予抵扣,占用了投资企业的大量资金,加重了税负,限制了投资的规模,特别是使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加强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是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有效途径。然而生产型增值税使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承担了较高的税负,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继而影响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正如有些经营者的感叹:不搞技改,产品上不去;搞了技改,负担下不去,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二)不利于专业化分工
购进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税金最终要通过价值转移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再进入产品或劳务销售价格。在产品或劳务的销售环节按销项税再征一次增值税,形成事实上的重复征税。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愈高,产品生产或劳务经过的经营环节愈多,重复征税的范围就愈大,重复征税的程度也愈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使企业因纵向联合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税负的不同。一些大而全的企业,由于生产资料、产品能够“一条龙”生产,产品中所含设备的增值税少,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专业化协作生产企业,由于设备所含增值税得不到抵扣,税负较重,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这种状况使社会化协作大生产的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导致行业间、企业间税负失衡
一般情况下,企业设备越先进,产品技术含量越高,其固定资产总额也必然越高,计入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相对较多;固定资产投资较少的企业,计入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则相对较少。这种税收制度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原材料消耗相对较少的能源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其开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得不到抵扣,既要承担投资的风险,又要多纳税,无形中使得投资者更愿意把资金转向投资少、税负低的项目,客观上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消费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将对企业投资中设备投资的比例产生直接影响,继而对资本的有机构成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说来,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会不断地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因而资本的有机构成也越来越高,每一个劳动力所支配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对改变目前低技术产品过剩、高技术产品相对较少的产品结构和老企业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利益驱动机制,缩短固定资产建设周期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固定资产完工时进项税抵扣期限的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建设期资金的时间以及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回报率的追求,会对企业加快建设进度、缩短购建周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继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入账价值计算,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增值税转型后,由于支付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固定资产的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税这一项,产品成本要小于转型前。
(四)使企业在公平的税负环境下展开竞争
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产品和劳务实现销售时的税率是一样的,但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不一样,其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固定资产的存量也不一样,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税负也不一样。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按照国际惯例对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造成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不平等竞争。消费型增值税不仅能够彻底消除重复征税,而且实现了税收政策在对设备投资的选择时保持了中性,能够保证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的投资行为之间的税负公平、竞争公平,有利于市场机制及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转型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策略
(一)抓住增值税转型机遇,把握好固定资产购置时机
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性投资的增长,而且有利于降低实际税负和生产成本。作为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的投资不仅应定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构、构筑核心竞争能力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上,还应从培育和谋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角度,对拟投资固定资产的先进性能、资源的配套程度、发展阶段、对存量固定资产的优化调整及配置组合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而且应长远计议、精心组织,利用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依托增值税转型的税收优惠政策,把握好投资的轻、重、缓、急节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时机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争取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从税基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扣除,实现企业最佳的投资回报。
(二)明确投资方向,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向高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并正在付诸实施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在投资策略上,不仅要考虑现有的存量资产和产品结构,还必须定位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上,从投资资金上予以倾斜。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给予优先投资。对效益低下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不鼓励发展的项目,应定位为退出产业。在投资导向上,应加快对主营业务影响较大的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力度,提高主要产品制造质量,保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支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树立前瞻意识,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应当明确,一旦投资形成,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竞争环境急剧变化的冲击下,原有的技术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减,甚至沦为劣势。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应有充分的前瞻意识,把投资政策与战略发展结构、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相结合,形成实现战略发展目标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战术性投资行为,以持续的技术领先推动市场竞争优势。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或稳定的同时,使投资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促进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四)严把投资决策关,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当前,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换代升级、更新改造的已经来临。滥用固定投资的税收优惠,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科学的投资决策和严格的投资程序是避免投资损失和投资包袱的必要手段。在投资决策上,始终坚持谨慎性原则,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投资是科学投资的前提。当前尤其应该注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以充分的流动资金作保证。尽管增值税转型后能够减少一部分资金的流出,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的现阶段,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生产经营资金稀缺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如果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推动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造成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或绝对过剩,不仅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沉淀,而且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增大了经营风险。在进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时,应大力提倡“不可行性研究”,从正反两方找出项目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只有充分进行各种风险因素的研究,才能提供科学决策的有用依据,忽视不可行性研究分析的论证是残缺的、不完备的。
【参考文献】
[1] 杨丽梅.对外投资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6(3).
[2] 张玲.企业智力资本管理及价值评估[J]. 理论月刊,2006(5).
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个方案而放弃其他备选方案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最大收益。深入理解机会成本的内涵要从两方面入手:①机会成本的机会必须是在一定经济资源下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如不能被决策者选择,便不能称之为机会。②机会成本是放弃的备选方案中所产生的最高收益,而不是所有备选方案产生的收益总和。
2.金融投资决策中机会成本的应用
金融投资是指以金融资产作为投资对象的一种投资活动,它既是企业为闲置资金寻找投资机会的一种理财行为,同时也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的角度看,把资金投入到一项金融资产而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所产生的最大收益就是这项金融投资的机会成本。
案例一:假设X企业拥有闲置资金10万元,计划投资于金融市场的一种金融资产以获取收益,现有A优先股、B普通股和C基金三种金融资产可供选择。A优先股的现行市价为10元,每年发放股利1.2元;B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2.5元,上年股利为每股0.20元,预计以后以5%的增长率增长;C基金为封闭式基金,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为10%。现将三种金融资产的投资期望收益计算如下:A优先股:期望收益率=1.2/10=12%;期望收益=10×12%=1.2万元。B普通股:期望收益率=[0.2×(1+5%)]/2.5+5%=13.4%;期望收益=10×13.4%=1.34万元。C基金:期望收益率=10%;期望收益=10万×10%=1万元。
假设投资于这三种金融资产的风险都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内,那么投资于A优先股和C基金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的投机于B普通股的期望收益1.34万元。而投资于B普通股的机会成本应是放弃的投资机会中的期望收益较高者———A优先股的期望收益1.2万元。按照成本最低法则,应当选择B普通股进行投资,从而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3.项目投资决策中机会成本的应用
3.1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中机会成本的应用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是指对是否需要购置新的固定资产进行选择的过程。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时,机会成本是相关成本,在决策中需要予以考虑。考虑机会成本还会涉及到当期税负的增加或减少。在旧设备变现价值大于其原账面价值时,会使当期税负增加;反之当期税负则减少。
案例二:假设Y企业由于科技的进步,考虑用一台新设备来替代旧设备。旧设备原购置成本为400万元,预计使用9年,已使用4年,预计残值为原值的1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年运行成本为40万元,新设备的购置成本为500万元,估计可使用9年,同样用直线法提取折旧,预计残值为购置成本的10%,年运行成本为20万元。企业如购置新设备,旧设备出售可得收入280万元。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25%。假设企业在新旧设备下每年的现金流入都是相等的,那么哪个方案的年平均运行成本低,哪个方案就是最佳投资方案。由于设备每年的运行成本相等,因此只需要将原始投资额和残值摊销到每年,然后求和即可得出新旧方案的年平均成本。
即:年平均成本=原始投资摊销+年运行成本-残值摊销=原始投资额/年金现值系数+年运行成本-预计残值/年金终值系数。由于旧设备是企业在以前年度进行的投资,属于沉没成本。在不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原始投资额为零。但如果继续使用旧设备,就无法获得变卖旧设备可能带来的收益,因此应将旧设备的出售视为继续使用旧设备的机会成本。旧设备的账面价值=400-[400×(1-10%)/9]×4=240万元,由于旧设备的变卖价格高于该设备的账面价值,因此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加。考虑机会成本下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原始投资额=280-(280-240)×25%=270万元。现将考虑机会成本和不考虑机会成本下的旧设备年平均成本和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计算。在不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年平均成本为33.45万元,低于更换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103.14万元,所以应当继续使用旧设备。但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使用旧设备的年平均成本为107.31万元,高于更换新设备的年平均成本103.14万元,应当进行设备的更换。所以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不能忽略机会成本的影响,否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3.2完整工业项目投资决策中机会成本的应用
进行完整工业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最常用的决策方法是净现值法。净现值法只考虑了该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出成本,而没有考虑放弃其他项目的可能产生的机会成本。因此仅以净现值的计算结果来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很可能使决策者无法做出最优决策。在机会成本的理念下,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提出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从而使投资者择优决策,才不至于丧失最佳投资项目。
案例三:假设F企业现购买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则机器设备每年的折旧额为1000/5=2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企业的资本成本率为15%。该设备有三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投资于A项目,该项目在第一年初需一次投入流动资金350万元,项目寿命5年,预计每年的付现成本为40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项目结束时可收回垫支的全部流动资金。方案二:用于项目投资的机器设备也可以用于出租,每年可获利330万元。
方案三:投资于B项目,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为950万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4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50万元。开始投资时还需垫支营运资金300万元,项目结束时可收回垫支的全部流动资金。
方案一的净现值为-15.31万元,净现值小于零,则方案不可行。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固定资产项目缺乏科学、合理地可行性研究,导致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
(二)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
(三)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四)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不到位,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发生生产事故,造成生产停顿。
(五)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六)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七)固定资产淘汰处置不及时,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二、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一)建立投资管理控制制度。财务部门应源头介于并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管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审,利用投资决策的基本模型,净现值法与企业财富,净现值法的决策变量等投资决策的价值判断方法,管理层应当严格审查投资项目并做出预算,经过经济评价后,做出决策,然后确定工程立项。
(二)把好固定资产验收关。管好固定资产的首要环节,是在固定资产增加时要严格把好验收关。要对所购固定资产的
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对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要组织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联合验收,出具书面验收报告。
(三)建立固定资产的微机管理体系,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一方面应将固定资产取得的审批、采购与增加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的资料,实行微机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簿记录也应纳入微机管理,这样便于固定资产投资责任追踪管理与日常管理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就是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由厂部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分级管理的一般做法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将各类固定资产分别交由企业内部各级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管理,有些资产的管理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便可做到层层负责任,物物有人管,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其次,实行固定资产现场查点实物的有效管理。
在固定资产清查中,首先财务人员要到现场查物点数,核对账目,要按照目逐项清查固定资产,核对每台设备主机、附机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核对设备存放地点和保管人与账面现象是否相符,确保固定资产落实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发现盘盈、盘亏,要认真查明原因,弄清责任,妥善处理。其次,要检查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和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完好,对维护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提出改进意见。
(四)着力固定资产日常运行维护。固定资产操作运行是固定资产业务最主要的活动环节,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平衡,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离不开资产日常维护和员工培训等控制措施。具体地:第一,固定资产使用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日常维护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第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第三,对于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五)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工作常抓一懈。技术落后的机器设备造不出先进的产品,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技术落后,会直接削弱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以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保证生产的安全环保。
(六)及时处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一项资产如果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就应该重新审视资产的有用性,判断其是否属于闲置资产。对闲置的资产要及时清理,盘活资金,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领导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采取集体审议或联签制度。
此外,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
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通盘考虑企业固定资产状况,根据其性质和特点本文转自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
二、规范和加强固定资产抵押管理
企业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以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企业应当规范和加强固定资产抵押的管理,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资产安全。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企业的预算管理,投资管理等方方面面,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各部门配合沟通与协作,把管理好资金与管好实物结合起来,对固定资产实行科学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逐步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企业能否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政府对此予以了相当的重视。财政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用于指导全国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文件,但这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实际中的具体运行情况怎样?其适应性如何?
一、长安福特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分析
(一)长安福特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长安福特总部坐落在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市,是由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百年老店”——长安汽车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专业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轿车。该厂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生产线,2005年年产达到15万辆,并已在南京市兴建第二厂区。
长安福特公司的主要管理架构是由合资双方各派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个部门组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在借鉴美国福特公司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具有较高的起点。它的主要内部控制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并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准的内部控制系统。
长安福特公司,首先界定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内容,其业务流程包括(简要):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
2.资产购置流程
3.资产处置流程
4.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和报废流程
(1)台账的设置和保管要求: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工作;登记凭证的要求;保管期限等。
(2)台账的登记:包括入库登记、领用登记、报废或转移登记。
(3)期末报告:按季向财务部报送报表。
(4)盘点制度。
(5)资产地点转移:包括部门内部在厂区内移动,部门之间在厂区内移动,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买入时直接存放在其他单位的资产等。
(6)资产报废、出售的审批和实物处置:包括不同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
(7)通则。
(8)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9)/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5.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目的:通过盘点来确定公司固定资产是否安全,促进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使用范围:列入公司固定资产账目的所有资产项目。
(3)参考资料。
(4)职责:包括财务部门、主管部门及使用部门的职责。
(5)程序:包括基础工作、盘点方法和盘点时间、差异处理以及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6)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7)/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二)长安福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特点。
1.注重流程管理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到,长安福特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的是流程管理。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最后处置都有一系列的流程图,相关业务经办人员根据这些流程图执行有关固定资产的业务。不少企业虽然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很多业务人员经办有关事项时,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业务人员有意违反企业的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可供操作性的流程,指导业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长安福特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公司采用的是福特公司的管理经验,在流程设计上比较科学合理,有效地指导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如长安福特的不少员工就提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工作不是来自于领导的命令,而是按程序办事。
2.加强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全方位的控制,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购置,一直到日常管理和处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很多企业比较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固定资产购买回来后,对日常管理却不够重视。长安福特公司设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制度,对台账的设置、登记、保管、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加以执行。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公司较好地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护了资产的正常运行。
3.注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的评价,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企业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少企业对如何评价和考核内部控制的运行却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手段。长安福特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控制评价。该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内部控制审核项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日常管理的处置,都是企业内部审核小组予以关注的对象。通过内部审核,长安福特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一)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化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配套生产聚酯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的生产、化工化纤及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在内部控制方面,2000年中石化进行重组,中石化股份公司成为仪化股份的大股东。随即仪化股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财务纪律整改,逐步完善内控机制。公司每年都要组织财务大检查,并且定期聘请中介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
仪征化纤于2002年12月成功实施ERP,ERP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依照程序,减少例外。在ERP实施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流程的规范。财务管理按照内控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财务法规和中国石化内部会计制度,将ERP的标准流程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财务的有效监督。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业务目标、控制点及业务流程如附表(简要):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以下特点:
1.围绕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合规目标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导其设计和实施的根本指南。内部控制必须围绕所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找到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与最终控制结果相关的因素。企业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控制活动能否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保证管理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以及管理效率和效果,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要想使控制活动能够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内部控制设计就要关注上述问题。
因此,该公司在阐述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及合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合规风险,围绕业务目标设计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可以保证关于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2.组织结构严密,岗位责任明确,强调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层次,权力的归属呈现出“金字塔”的特征。由于精力有限,上级管理者必须进行分权管理,这就产生了授权的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活动也应该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必须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保证权力的分配与责任界定相配合,既要设计出合理的授权审批控制措施,又要保证授权活动的贯彻实施。
按照授权审批对象的发生频率和范围可以把授权审批活动划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经常发生、涉及范围较广的日常经济业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数额业务审批权的归属、授权审批责任的确定以及交易活动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生在同级别管理者之间,这也属于一般授权。在此案例中,比如,设备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依据有关单据对新增固定资产共同进行验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性能及使用现状提出维护修理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关于固定资产的清查由设备部和资产财务部共同定期组织实施。
特殊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发生频率较低,较为重要的非常规活动,例如重大的项目投资决策、债券和股票的发行等等,主要规定了这些活动的决策程序、制衡机制和权责分布。例如,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报废的处置,单台原值在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提出初步鉴定意见,公司鉴定组鉴定,报董事长审批;关于固定资产减值数额需经资产财务部会同设备部审核,报总经理班子、董事会审批,资产财务部根据审批结果及时计提入账。
3.突出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是指连续停用1年以上或新购设备因计划变更不用以及技改等更换下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对于闲置资产不合理的处置将会造成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此案例中,该公司对于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从审批同意到妥善保管、到正确核算再到充分有效利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各部门的有效制衡。
三、对长安福特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评价
长安福特和仪征化纤公司均是国内同类企业中较为成功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体现了重视流程
管理,重视IT技术,注意授权审批,强调记录控制等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值得借鉴和注意的有:
(一)关于固定资产取得的控制
鉴于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所具有的投入资金多,影响持续时间长、回收慢、风险多的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前,应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研究,在考虑投资项目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在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并经审查认定后选择最佳可行方案作为编制计划任务书的依据。也就是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预算管理。
在这方面,长安福特公司突出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而仪征化纤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以及以各种取得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保险控制较少涉及,容易盲目购建,造成投资失误,预算失控。
(二)关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主要有固定资产修理成本、固定资产转移成本、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和无形损耗成本。会计系统对成本和费用的关键控制点就体现在上述成本费用的控制中。正确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和出纳人员要监督修理资金的收付、结余情况进行预算控制;融资或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的核算,计入管理成本或固定资产成本;在企业中转移大型的设备需要雇佣车辆和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因此,在此过程中,主要是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否则就会带来资本化利息计算不正确,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或费用等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两公司均表示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处理的。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
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较高的信息管理平台上的,特别是该公司的ERP系统成功运行以来,似乎给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设计的完备性添上了亮丽的色彩。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不一定体现在设计的完美上,还要有运行的有效性。2005年该公司营销部财务科的一名会计“蚂蚁搬家”挪用货款5000万元,成为建厂近30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经济案件。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经济案件?这也是不少单位目前内部控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制度的制定关键在于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