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集体的进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进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1、青蛙发育进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海洋,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佐呼吸。
招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缘由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需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干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招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才干下降。出现畸形蛙的缘由:水遭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进程
知识与能力:五大类脊椎动物按照表格从生活环境等五方面进行区别,熟悉各类代表动物名称
过程与方法:对于常见的动物,能根据分类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保护动物的珍惜保护以及加强学生对于毒蛇安全意识及被蛇咬伤后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脊椎动物的逐级分类通过学生按兴趣进行小组研究,然后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归纳,老师把握主线的方法进行学习。
2.难点: 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
鱼缸和鲫鱼,鸡蛋和鹌鹑蛋,乌龟,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动物可以依据身体内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那么脊椎动物还可以再分类吗?(可以)
讲述: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几大类。
活动:下面,大家就一起一边看书,一边来研究一下各种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有什么特点。
(1)分组:全班分成5个小组, 5个小组来研究5种脊椎动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完成各类动物页面上的问题和思考题,小结的时候先说明特点,然后交流问题。(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2)交流:第一组讲鱼类,第二组讲两栖类,第三组讲爬行类,第四组讲鸟类,第五组讲哺乳类,大家一起归纳脊椎动物的特点。(这里在分组是根据事先同学手里拿着哪类动物进行分组的,这样让同学有个惊奇。)
(3)分析归纳:老师逐级分析框架图,强调按特征逐级分类的特点。让学生对这个框架图进行认真的分析,完成前面本小组没有参与的其他类动物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鱼类:生命起源于海洋,在4.5亿年前出现了第一种脊椎动物
(1)播放鱼类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鱼:鲨鱼,金鱼, --鲢鱼、草鱼、青鱼、鳙鱼,和鲫鱼,鲤鱼。
(2)展示实物:鱼缸里的鲫鱼。
鱼类有什么样的特点?(长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有鳍可以游泳,用鳃呼吸,会产卵…)
(3)归类:将鱼的特点分为五个方面体表,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生殖方式,体温,按号入座,教师事先示范。
两栖类动物:又过了1亿年,出现了水陆两栖的动物。
(1)播放两栖动物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树蛙,青蛙,大鲵
(2)大鲵又称娃娃鱼(叫声像娃娃,由此得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见于深山的溪沟里,对于保护动物,我们有义务珍惜保护他们
(3)青蛙的一生:从受精卵小蝌蚪幼蛙成蛙,从幼体的水里慢慢到成体的陆地生活,青蛙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称为变态发育。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表格里的五项内容:体表,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生殖方式,体温。有错误的同学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解答。
爬行类动物:3亿年,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陆地生物
(1)播放爬行动物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蜥蜴,变色龙,陆龟,蛇,鳄鱼……
(2)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外表上有区别,除此之外,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毒牙和毒腺。
(3)在被蛇咬上后应该学会自救,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和简单自救教育。
鸟类:1.5亿年,一部分爬行动物,进化成能在天空中飞翔的脊椎动物。
(1)播放鸟类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鸟类动物:丹顶鹤,猫头鹰,孔雀以及非常珍贵的有“东方瑰宝”之称的朱。
(2)“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能飞?”(不是,如鸵鸟世界上最大的鸟以及生长在寒冷地带非常可爱的企鹅都不会飞,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在2克左右,也是唯一能向后飞的鸟,而且一般都悬停在空中)会飞的都是鸟吗?(不是,如蝙蝠)
(3)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
哺乳动物:2亿年前,出现了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1)播放哺乳动物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海豚,猴子,兔子,穿山甲,大象(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蝙蝠(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蓝鲸(现存最大的哺乳动物),美人鱼(海牛类动物,较丑),哺乳动物分布较广,空中,水中及陆地上都能找到(各自的代表动物)。
(2)讨论:为什么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
(哺乳动物的胎生和哺乳使幼体的成活率高,营养较好,幼体生命力强… …)
进化规则:1.水生到陆生2.低等到高等3.简单到复杂
猜一猜: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
(1)找出一种你最喜欢的脊椎动物,然后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然后请小组里的同学向你提5个问题,如图2-41,看提问的同学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欢的动物。
(2)派几名代表上来,下面同学说出一种动物,然后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面对大家,问大家问题,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看上来的同学能不能猜出。(该游戏可以总结和归纳各类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复习知识点,但是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回答是与不是的学生首先掌握了各个特征,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
五、小结
生物是很多同学都非常头疼的科目,其实生物也没那么难学,只要你上课认真,课后做好知识点整理,考前看着提纲复习,就没什么大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章节知识点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
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有口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
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
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
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 鱼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我国的海洋鱼有2000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
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
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P25图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
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
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行的。
3、鸟适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图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
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
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
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
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
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
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四、动物的作用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
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五、细菌和真菌
3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
(具体见P55)
3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3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
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3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3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
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3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
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4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
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4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
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六、生物的多样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关键词:生物学;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57-001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显微镜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在利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时,由于盖玻片非常薄,容易破碎,有时实验室准备不足,盖玻片用完了,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有学生开动脑筋,另辟蹊径,利用切割的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薄膜片代替,使实验正常开展,实验效果较好,而且透明塑料薄膜片不易破碎,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教学中像这样的例子有不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脑思考,不仅激发了兴趣,乐在其中,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需求,来阐明生物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阐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首先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内容: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及其危害,从而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还请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调查活动,如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入侵生物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的还写出了相关的调查报告,为有关部门防控一枝黄花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性的建议。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界纷繁复杂,魅力无穷。学生自小对花鸟鱼虫等生物就有天然的爱好。布鲁纳主张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两栖动物时,可以让学生采集一些小蝌蚪,上课前陈列在实验桌上,桌上还放着其他两栖动物标本,学生进入教室,便可见到各种蛙的生态及繁殖现象,以及蟾蜍、大鲵等标本,使他们课前就对青蛙等两栖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青蛙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青蛙的形态结构方面有哪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相适应?青蛙怎样进行繁殖和发育?结合以上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生殖发育特点。教学中可经常性地利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开发利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喜欢上了生物课。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情境、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后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把一片菠菜叶放在清水中,然后口含叶柄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再根据现象组织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1.气体是由叶片上的什么结构出来的?2.这种结构又是如何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3.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应该选择上表皮还是下表皮?接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师可先对实验目的作必要说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然后学生分组结合所提问题分析讨论各自实验情况,教师参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叶片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以实验设问组织生物课堂教学,把实验贯穿于教学过程,做到师生互动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此外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媒体的组合,增强动态效果,去突破难点。例如传粉过程、血液循环途径等,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进行直观教学,使生命现象变得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五、注重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和智力另眼看学生。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教室上课时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但一次在实验室上“制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课时,却发现他非常认真地做实验,而且全班同学中他第一个完成,效果也非常好,我马上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上理论课时也能认真学习。此后,这位同学上课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些学生在“副课”上不认真上课,甚至喜欢捣乱,教师不应歧视,否则他们可能会“破罐子破摔”,而要多找原因,少些批评,多些表扬,这样在生物课上,使他们觉得有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1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有口无。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
有口有。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
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四、鱼
1、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2.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3.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4.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7.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8.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9.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
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
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中生活。蝌蚪发育成成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2、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六、鸟
1.鸟适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
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2.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
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七、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有很好的保温
作用,因此哺乳动物也是恒温动物。
2、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2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3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
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
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4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
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
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15.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
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17.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
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19.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
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20.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21.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5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
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④再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
与动物共生: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共生: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②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
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动物的孤雌生殖现象
孤雌生殖在无脊椎动物中较为普遍。以轮虫为例,轮虫有两个主要类群:蛭态轮虫类和单殖轮虫类。蛭态轮虫类仅有雌性个体,没有雄性个体,雌体通过孤雌生殖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卵经有丝分裂孵化成双倍体雌性,世代重复。单殖轮虫类具有两性生殖及孤雌生殖,产生不同类型的卵,生活史复杂一些。在节肢动物中,孤雌生殖的现象更为常见。在昆虫中,除蜻蜓目和半翅目外几乎所有的目都有孤雌生殖的种类。
孤雌生殖也在低等的脊椎动物身上发生,例如有些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的蜥蜴类。在自然界中,生活在美国西南部沙漠地带的鞭尾蜥类也许应该算是选择孤雌生殖方式的最高等的动物了。它的孤雌生殖可产生与母体无遗传差异的后代。有趣的是,在鞭尾蜥类中需要由还没有准备好进行繁殖的雌性个体临时充当“伪雄性”的角色。“他”首先在处于繁殖状态的雌性个体的后面追逐,用自己的颈背部抓住“她”,还用自己的身体盘绕在“她”的身上,模仿时的兴奋动作,进行雄性个体的全部求爱过程。这个过程将会持续几分钟,从而促进处于繁殖状态的雌性个体排卵激素的分泌。在行孤雌生殖的物种中也存在这一点表明,动物生殖角色的扮演不仅是由遗传决定的,而且还能由激素进行调控。这种并不只是一种生物进化的遗痕,它还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生殖方式的抉择
孤雌生殖的优点是,它的繁殖过程效率很高而且无须消耗能量来创造一种被称为雄性的多余生物,可以不必费力和冒险地寻找,也不需经历较长时间的受精和繁殖过程。孤雌生殖能稳定地保存基因,一次生产后代的数量可以很大,对于适应于稳定环境的动物可以迅速扩大种群的数量。但是,孤雌生殖的潜在问题在于其后代基因型完全相同,缺乏变异,因此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当其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所有个体都会受到同样的影响和产生同样的应答,其结果可能造成整个种群的绝灭。
地球上大多数的动物都通过配对形成了一种有两种性别的个体参与的有性生殖形式,在每次的过程中,基因就像洗扑克牌一样被重新组合起来,产生出另外一批各不相同的后代。有性生殖的后代彼此之间以及与亲代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素材,也为适应多变的环境做好了准备。在此意义上,有性生殖为生物多样性的出现提供了基本源泉。不过,如果说有性生殖能使后代有更多的变异机会,从而有充分的余地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那么,这恰恰是一把双刃剑:有性生殖在产生有利变异的同时,也拆散了许多本已有利的组合,因为重组是一个随机过程。如果父母的基因功能已经相当完美或者它们生活环境的条件从来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又将如何呢?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性生殖也许突然就变成了一种不利因素,它不仅会打破完美的基因组合而且还浪费参与者的能量。如果有性生殖成为了一个坏事情,那么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能够设法摆脱它吗?对于某些种类的动物来说,答案是“可以”。
动物的“生命史策略”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瘿蚊的生活。瘿蚊有两种生活途径:在一种情况下,瘿蚊从卵中孵出,经历正常的蛹和蛹蜕阶段,出落为普通的有性生殖飞虫;但在另外一种情况下,瘿蚊通过孤雌生殖生出后代,这种后代在很早阶段就停止了发育,它们不能成为正常的飞虫,而是在幼虫期和蛹期即已进行生殖。而且,这样的雌性并不产卵,后代在母亲的体内发育,最终竟塞满了母体。为了生长,幼虫在母亲体内蚕食母体,几天之后,幼虫出生了,这时母体只剩下一个几丁质的外壳。不到两天,这些幼虫自己发育的后代又开始蚕食它们。这是一种只有生殖、没有生长的生活。可怜的幼虫仅仅成为了生育的工具!
那么,孤雌生殖的瘿蚊与正常形态的瘿蚊,其面临的环境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原来,瘿蚊寄生在蘑菇(真菌类)中,并以其为食。通常蘑菇数量不多,相距又远,要靠正常能飞的瘿蚊来发现新的蘑菇,丰富食源。如果瘿蚊利用新发现的蘑菇尽可能快地建立新的群体,它们便能获得一种选择优势。然而,什么是迅速建立新群体的最有效方式呢?在多数情况下,提早生殖是关键,瘿蚊恰恰就是这样做的。在食物丰盛的时候,瘿蚊在幼虫期就生殖。在5天内,孤雌生殖的瘿蚊就可产生出38个后代,而正常的有性成体瘿蚊的发育需要两周。只要食物有足够的保证,瘿蚊的孤雌生殖可以一直进行下去。但是,一只蘑菇总是要被食尽的。当雌性幼虫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应从而面临寻找新的食源这一考验时,它就发育成正常的飞虫,在后代中出现雌雄两种个体。
从瘿蚊两种生活史的调节中可以看到,有性生殖期间对应的正是一种不稳定的环境,食物来源不确定,需要飞虫去寻找;而孤雌生殖期间对应的恰恰是一种稳定的环境,这时,食物来源有充分的保证。
与此相似的另一种动物是蚜虫。蚜虫以叶液为食,已经进化出了相当复杂的随季节变化的生活方式,有交替的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通常还伴随着从一种寄主向另一种寄主的迁移。一片叶子之于它,就如同一个蘑菇之于瘿蚊。面对不同的环境类型,动物通过调节自身从而以不同的策略去应对,这是一种适应行为,在理论生态学中被称作“生命史策略”。
孤雌生殖是进化的死胡同吗?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孤雌生殖由于没有雌雄的基因组合,进化只能沿着单系突变的积累进行,是进化上的“死胡同”。甚至有人预言,专性孤雌生殖的动物终将不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灭绝。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孤雌生殖动物的基因水平相当高。孤雌生殖是它们长期为生存而斗争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它对动物种群的繁盛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猜谜语引入法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故事导入法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授教于趣之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关键之所在。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四、实验观察引入法
过做实验引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五、复习引导过渡法
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方式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知识的积累和增加,经过不断地总结、归纳,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六、联系实际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
七、新闻导入法
从电视报刊上撷取有关的新闻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学习《病毒》时这样导入新课:出示新闻图片: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在扑杀禽类。下面一段新闻回放:今年的6月10日国家的检疫部门在送检的鸭样品中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合肥开始扑杀禽类。你们知道病毒是什么生物吗?它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有哪些区别呢?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经常引用新闻热点,能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
一、常见的谈话形式
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我们所用的谈话法教学,常常是两种形式,一种是问答的形式,另一种是启发的形式。
1.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谈话教学
在生物课堂上,我们借助问题的回答,来传授有关的生物知识和原理,就是问答式的谈话教学。在进行问答式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好有关问题。比如,在学习两栖动物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你是否见过两栖类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与鱼的生活是不是一样的?我们见到的青蛙,它的体态、身体结构与鱼相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呢?平时,青蛙喜欢吃什么?对我们有害还是有益?青蛙身体上的结构能适应两栖生活吗?青蛙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生殖、发育等,与鱼类比较有哪些异同点和不同点?当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后,就自然掌握了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看出,用这种问答式的谈话法教学,不是传统教学上的说教,更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而是完全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问题方式要符合逻辑性,由表及里,由远到近,遵循由实际到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在提问的方式上,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联系,这样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用启发的形式进行谈话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对于那些生物学上难理解的知识与原理,就要用启发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开导学生,诱导他们展开想象、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生物知识。
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新的生物知识,我们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出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查阅课本、资料的方法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遇到了一定的障碍,我们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实验,出示一些观察的实物,让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让学生逐渐从感知认识转变成理性认识;我们也可以结合语言,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要注意的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很难由旧知来掌握新知。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们就能顺利地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学习神经――神经中枢――白质、灰质――感受器――效应器等生物概念时,都可以联系就知识:神经元、细胞体、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等知识点,向学生出示问题,诱导学生,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动思维回答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这些新知识。
二、运用谈话法教学的注意点
1.设计需要提出的问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上,老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回答,这是谈话法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向学生所提的问题不是随意的,要符合逻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当我们设计出高水准的问题时,谈话法教学才能具有效率,否则,老师问的学生再多,也可能是无效教学。谈话法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一定要围绕生物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不要提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问题,以免冲淡教学的主题,扰乱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不提倡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学生集体回答,看似齐声有力、有效,实质上它可能掩盖了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的现象。
2.诱导学生参与到谈话教学的活动中去
我们知道,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谈话法教学也是一样,我们要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谈话活动中去。在具体的谈话法教学中,要使谈话法教学有效、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要发扬师生民主的精神。我们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该用友好、愉快的态度进行,既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准确,又要让学生觉得轻松、重视。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提出的问题,要有渐进性。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回答一些问题,对那些比较难的,大面积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们就要设法引导、点拨。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生物标本、教学挂图、演示实验等,让学生从旧知中领会新知。我们老师在向学生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回答教难的问题,万一学生答错了,也不能随意批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的是( )
A、椒草的叶能长成新植株 B、向日葵通过种子繁殖 C、月季可用枝条来扦插繁殖 D、桃可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2. 用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嫁接成功的关键是( ) A、接穗要保持湿润 B、嫁接的时间要选好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D、选择好砧木和接穗 3、在鸟的受精卵里,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 )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卵黄系带 4、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的时期依次是( )
A、受精卵幼虫成虫 B、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C、受精卵蛹幼虫 D、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5、两栖动物不能成为完全适于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体温不恒定 B、心室中有混合血 C、肺不发达 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6、 小明(男)的下列各亲戚中,哪一位不是他的近亲( )
A、他舅舅的女儿 B、他姨妈的女儿 C、他姑妈的女儿 D、他嫂嫂的妹妹
7.进行有性生殖时,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桥梁”是( ) A、性状 B、体细胞 C、染色体 D、生殖细胞
8、有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那么他们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为( ) A、1/4 B、1/2 C、1/6 D、1/8 9、DNA主要存在于( )
A、细胞质中 B、细胞膜中 C、细胞核中 D、液泡中
10.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正常为显性A,白化为隐性a)组成分别是 (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11、 人类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
A、44+XY B、22+X和22+Y C 、22+XY D 、22+X 或22+Y 12、下列现象中,不能够遗传的是( )
A、 的红色和黄色 B、家兔毛色的白毛和黑毛 C、晒黑的皮肤 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13.决定豌豆外形是圆滑还是皱缩的是( )
A、 B、卵细胞 C、染色体 D、基因
14.某细胞内有两对染色体,Aa和Bb是位于其上的基因,下列正确的是 ( )
15、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
A、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 C、原始森林 D、火山口 1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哪项是最简单、最低等的( )
A、藻类 B、苔藓 C、蕨类 D、地衣
17、生活在草丛里的蚂蚱是绿色的,混在草丛中难以发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应激性 B、自然选择 C、反射活动 D、 生来如此
18、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年数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农药使害虫发生了反抗农药的变异 B、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反抗农药的变异
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反抗农药的变异 D、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19.厦门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的理想方法是( )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组织培养
20、 将一黄色玫瑰的枝条做接穗,红色的玫瑰做砧木进行嫁接,嫁接上去的枝条上开的花是( )
A、只有红色 B、只有黄色 C、橙色 D、有黄色又有红色 21、器官移植的困难是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这是因为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受损伤的组织 22、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所引起的,这种不清洁的毛蚶成了甲型肝炎流行的(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微生物
23、医生让患肺结核的病人在传染病医院治疗,主要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研究结核杆菌。24、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我国水域辽阔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25、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棉花的绒长和绒短
26、马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32对,它产生的中有DNA分子( ) A、32个 B、23个 C、64个 D、无数个 27、下列动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蜜蜂和蟾蜍 B、家鸡和家鸽 C、青蛙和蟾蜍 D、苍蝇和蚊子 28、小麦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 ) A、卵细胞的成熟 B、的成熟 C、受精卵 D、种子或刚孵出的小蝌蚪 29、 对人来说,子代的性别主要决定于亲代的( )
A、卵细胞 B、 C、性激素 D、促性腺激素 30、小张患了感冒,需要用药,以下用药方法正确的是( )
A.感冒糖浆很甜,可以多喝点 B.用茶服药,可以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C.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凭医生的处方到医院药房拿药 D.当感冒病情减轻,就停止服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你知道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始祖鸟化石是 类进化成 类的重要证据。
3、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 生存, 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 、 和 三个方面。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 。 6、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无耳垂。有耳垂受基因D控制,无耳垂受基因d控制。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试问: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为 。他们再次生育一个有耳垂的孩子的几率为 ,生育一个无耳垂的孩子的几率为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 。 6、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无耳垂。有耳垂受基因D控制,无耳垂受基因d控制。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试问: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为 。他们再次生育一个有耳垂的孩子的几率为 ,生育一个无耳垂的孩子的几率为 。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真空题
1、蝴蝶、蚕(蚊、蝇等) 蝗虫、蟋蟀(蝼蛄、蝉等) 2、爬行类、鸟类 3、适者、不适者、自然选择 4、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6、Dd、Dd、dd、75%、2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CDDDDBCCDCDDA
对于初中生物这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来说,通常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要知道生物也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共同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请您阅读!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初中生物学习方法五大要点1.课前预习
预习是主动学习的环节,通过预习能够帮助我们提前了解所学内容,提高听课效率,预习首先要找出下一节课要学知识大概,理清知识脉络,对于重点、难点可以提前标注出来,这样听课的时候就能有所侧重。
2.处理好听课记笔记的关系
初中生物,知识点相对较少,难度也较小,所以,所学的生物知识基本上都能在课堂上消化,我个人认为在听课时不必专门准备听课笔记本,在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空白处,这就是记笔记的好的地方。特别是老师上课时为了板书的规范而书写的内容不必花很时间去记,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理解上课时老师所讲的内容。在书上或笔记本上记下来的应当是老师上课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及补充,而不能成为板书的抄书员。有许多同学做的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在一些看书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下划线。但这种做记号的方法常会出现你没有做记号的地方在某次考试的中考就这是它。所以在看书时最好不要做记号,但为了帮助自己在较短时间找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可以在一些关键词下做一下记号,这样可以避免对复习课本时产生干扰。
3.课后练习
想要学好生物,要理解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后练习是少不了的,通过练习能够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记忆,通过练习能够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解自己还在哪方面有所欠缺,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会观察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生产联系非常紧的学科,在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花、草、鱼、虫,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只能这样才能更多的识别生物,了解生物,增长生物学知识。
5.学会总结
及时的做好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善于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这样就让每一个单一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
初中生物复习基本方法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 都比较理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而目前的初中生物课程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颖别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生物的特征”时,首先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马铃薯等,摆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从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义,学生兴趣浓厚。在讲“发酵现象”时,首先上课前一天让学生在矿泉水瓶子里倒一包干酵母,再放些白砂糖,倒上半瓶冷水,瓶口套上瘪气球,让学生观察,第二天,发现气球变大了,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激素调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圈子中看到的一些侏儒症、呆小症等感兴趣的事引入:“你见过身材和正常人不一样的人吗?为什么他们的身材比正常人高得多或矮的多?”学生特别想知道原因,这样自然而然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如:在讲“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时,我选择在实验室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学生根据课本实验步骤,积极主动的动手做实验,并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做好之后自己调节显微镜观察,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并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如何制作临时装片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在讲“观察鸡卵的结构”时,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鸡蛋,根据课本实验步骤一步步观察鸡卵的结构,并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了解鸡卵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兴趣浓厚。
在讲动物的保护色时,我们用小鸡吃米的实验,让学生准备一块黄布,再准备黄色,红色,绿色,黑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数量较多的小纸片,小纸片代表米,把小纸片放在黄布上,活动开始后,两个同学扮演小鸡,两个同学记录,观察,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知道了保护色出现的原因及重要性,整节课都兴趣浓厚。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的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三、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如: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让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条件反射时讲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从而激发对克隆技术的探求欲望。
因此,多样的教学活动,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谚语俗语谜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节课如果只干巴巴的讲生物知识,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谚语俗语谜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我先请学生猜谜语“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队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打一类动物,学生积极思考,抢着回答,兴趣浓厚。在讲食物链时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学生在思考为什么的同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在讲遗传和变异时,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引出,讲蒸腾作用用“大树底下好乘凉”引出,因为学生很想知道原因,因此,听的特别认真,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五、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 学科特点 生物教学情境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农村中学的生源素质一般较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学习新知识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学生多半比较好动贪玩,但他们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对生物的知识有着较多的生活体验,还保存着不泯灭的好奇心。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切实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像昆虫学家法布尔因为兴趣耗费一生来观察昆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也因为老师的一次生动启示激发他对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奋发图强、潜心钻研,终于在世界数学领域创立了“陈氏定理”。还有,兴趣让达尔忘记了异味将昆虫含在口中……
自古至今,多少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就大多来源于不懈的追求,来自他们小时候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可以说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并且使兴趣持久,且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一、充分发挥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活生生的实物展现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在哪里?它就在每一个人身边,在人与自然的奇妙天地,中学生正值花季少年,最富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面对大千世界如此绚丽多彩的生命现象,必然会激发他们极大的兴趣,必然有无数个为什么出现在他们脑海中,兴趣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而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尽可能利用本地常见的生物来演示来实验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本人利用学校依山傍海的独特地理资源,采集了学校周边常见的水绵、墙藓、芒萁等植物在实验室上课、这些植物对学生来说,简直熟悉到视而不见,但一旦摆放到实验台上、又重新迅速激起他们的兴趣,不约而同拿起放大镜兴趣盎然地仔细观察探究。又如在讲《开花和结果》时,让学生解剖校园内种植的羊蹄角的花,学生两个人一组津津有味地拿起解剖工具在仔细地观察探究,切实地在感受体验生物实验的奥妙。
二、利用学生形成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地的学生有许多家庭有开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许多学生长年累月耳闻目染,对此类生物可算是小行家,教师可在课前摸底调查统计,当上到有关章节时、让此类同学事先准备,上课时当主角、现身介绍、不足的地方他人补充讨论,总结出本节的要点。又如讲到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让养牛蛙的同学们带来几只牛蛙、介绍牛蛙的一生,学生主动参与,非常投入,他们兴奋不已,经过讨论补充,归纳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设计生物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学生由境入情、学习进入最佳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运用些诗句,设计一些提问,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时、引用唐朝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设计提问:“这首诗艺术性很好,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首诗有不准确的地方,应如何改其中的两个字,才可以使其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呢?”在讲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引用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并提出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四、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农村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关爱,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多与他们沟通,做他们的贴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学生上课时较腼腆,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在探究实验时,他们有时提出相反的错误看法时,我们也要灵活驾驭课堂给以学生表现的机会,巧妙设置疑问,并加以指导点拨,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解答疑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主动学习,进取向上。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就自然高涨起来。
五、 加强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常常会对生活中碰到的事情产生疑问。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把初中生物学教学融入生活,挖掘课程中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在信息时代,社会新闻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社会新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教育资源,并且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把这些教育资源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关心家庭生活中的细节问题
将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后,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高尚情操。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可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他就会自觉动、热心地、专业致志地去接受新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