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0: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风险管理效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决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是指所有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而且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影响是全局的、很大的,其变化是很复杂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如果出现风险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 风险管理的涵义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从认识、分析乃至采取防范和处理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风险管理的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回避、减少、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目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履行的是一种管理的功能。风险管理不是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而是健全的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对基本项目计划过程的完善。
二、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建设项目的当事人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求减少风险的负面影响,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决策及行动过程。良好的风险管理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它有助于企业竞争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是建设项目的当事人。
2、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由建设项目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控制和效果评价等环节构成,其核心是优化组合各种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技术。
3、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为此,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决策时要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搞好经济决策。
4、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风险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工程风险管理的方案,以获得好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效果。
三、建设项目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
1、决策风险。项目决策者在投资决策、总体方案确定、设计施工队伍选择等方面由于指导方针、战略思想错误则会造成项目目标设计错误,将会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给自身造成损失。例如,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承包商选择不当,造成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会给建设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预测风险。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建设单位都会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预测,选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将会有不同的指标结果,如动态指标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静态指标的投资收益率等等,而指标的确定又是通过预测的财务报表确定的。应该说指标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财务报表内各项数据如投资成本、销售能力、经营成本、销售周期等的准确预测,所以预测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3、技术风险。项目设计前期,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过于简单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阶段出现技术标准的选择,计算模型的选择,安全系数的确定等方面的偏差而形成风险。也可能由于设计时间紧迫,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就设计任务未进行细致反复沟通,设计人员业务不熟练,致使施工图的设计深度不够,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不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同时也将影响工程成本,造成经济损失。
4、责任风险。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有项目参与者的行为都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任何一方都需要向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建设项目涉及到社会大众的利益,因此,项目的参与方还对社会负有责任。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参与人员的过失、疏忽、侥幸等不当行为也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风险。
四、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以及风险控制对某个风险进行管理,尽可能减少风险对目标造成损失。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则是指项目管理人员运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方法以及结合专业管理、技术方法与手段对建设工程各个阶段涉及的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促使风险往好的方向转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项目的目标。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
图1项目风险管理图
1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是指确定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并分析这些风险将会对项目目标造成哪些影响,这一过程可以从项目实施阶段逐步进行,可以采取类比法、专家调查法等方法确定影响项目风险,确定之后必须按风险特征进行记录并归档。在项目管理中,风险识别一般包括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编制风险识别报告。
2、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衡量风险对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及其程度。风险评估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是对项目风险的评估,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主要是对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评估,是制定管理决策和实施的基础; 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风险评价,按照项目既定的目标衡量风险的程度以确认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处理的程度,分析某一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并与项目目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系统风险等级的过程。因此,风险评估过程是一个先评价( 定性) 、后估值( 定量) 的两个过程。
3、项目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是通过分析风险量作为评价风险大小的特征量,而项目风险量则是通过风险事件可能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值来确定。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故障树分析法、外推法。通过项目风险分析可以系统地了解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并能进一步量化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减少风险估计的不确定性。
五、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对策
风险对策决策是确定建设工程项目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对策有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四种,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策略结合起来运用。
1、风险回避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例如面对一项技术不太成熟的投资项目,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组织又没有其他可用的措施控制风险,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更大的风险事故和财产损失。
2、损失控制可以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面工作。例如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不利的、多风险的合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减少或避免风险是谈判合同的重点。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或减少合同条款缺陷带来的风险; 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应有相应的策划和对策。通过使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从而签订合同是使施工合同趋于完善的有效途径。
3、风险自留就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是从企业内部财务的角度应对风险。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类型。例如采取设立风险基金的办法,在损失发生后用基金弥补; 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4、风险转移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种形式。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建设工程风险应由有关各方分担,而风险分配的原则是: 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例如推行索赔制度。由于不可预测的某些风险总是存在,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造成经济损失或时间损失的根源,合同双方都期望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向对方转移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索赔制度,学会索赔方法,认识并发挥其作用,使转移项目风险合法、合理。又如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等。
总之,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很重要,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定量分析和评价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对建设工程的计划和预期目标造成的影响,从而结合实际制定出更合理的计划。只有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积极开展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工作,才能提高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峰. 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2) .
[2] 贺瑞,庄卫天. 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 陕西建筑, 2010,(07) .
[3] 温佳,王娟,贾澎波,李文涛. 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04) .
[关键词] 企业 合同 风险 管理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经营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合同的建立和履行来体现的。合同既是企业对外经营活动的联系纽带,也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的合同管理包括了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违约处理、争议解决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具有管理时间长、参与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多、管理手段多样等特征,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存在着风险。企业的合同风险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客观风险是指如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的风险,主观风险是指如因合同订立有缺陷等主观原因导致的风险。客观风险通常是无法回避和控制的,但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担,主观风险则一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合同的风险管理就是针对主观风险的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并完善合同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因合同风险而给企业造成损失,是企业合同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
一、企业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的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主体风险。我国法律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主体资格要求是不一样的,对大部分行业的企业来说除了要求取得营业执照外,并无特殊规定。但对如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等行业的企业来说,则要求在取得营业执照前须取得相应批准证书或资质证书,并这些企业只能在其批准证书或资质证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合同主体合格是企业签订合同的前提条件,否则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企业势必会因此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2.合同程序风险。我国法律对某些类型的合同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未经批准或办理审批手续的合同,同样不具有法律效力,例如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方能生效;建筑工程合同必须办理了规划审批并取得规划许可证等。如果没有办理批准或审批手续,将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企业需要补办相应手续才能使合同生效,有些合同还会因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额外发生一些费用。
3.合同内容风险。合同内容一般由合同条款和附属文件两部分构成,合同条款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附属文件主要包括双方约定的各种文字、图、表等资料。合同内容首先应做到完备,如果不完备,会出现某些条款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导致双方发生分歧而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其次应做到合同条款之间彼此一致,如果合同中各个条款相互之间的存在矛盾和逻辑错误,会导致双方对合同条款的认识发生争议,影响合同的顺利履行。
4.合同履行风险。合同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但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有时也需要对合同进行修改或变更。修改或变更合同必须经过合同双方协商一致,擅自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或变更,将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二、企业合同风险的成因分析
1.企业对合同风险的认识不足,合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我国合同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至90年代末合同制度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备和健全。企业通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磨炼,虽然对合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得到提高,但企业普遍存在重视合同文本、轻视合同管理的现象,对合同风险的认识仍然不足,缺乏合同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手段,使合同难以有效发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作用。
2.合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不高。企业相互之间因在经营范围、实力、发展理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合同管理的水平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较高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相对较低。从企业内部来看,管理人员多数集中在工程技术等领域,专业合同管理人员所占的比重较低,这些合同管理人员缺乏合同、管理及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践经验,难以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3.合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工作环节多、参与的机构和人员广,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完善、严谨的合同风险管理制度。合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缺少相应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难以有效进行合同风险管理。
4.合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各个职能部门信息交流不够,合同风险管理机制运转不通畅,风险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到位。在风险管理环节上往往侧重于合同履行前和履行后的管理,缺乏对合同履行中的风险管理,管理手段上大多是静态管理,缺少根据合同履行进展实时进行动态管理。
三、加强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举措
合同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按照合同内容的约定,实时检测合同完成的情况和纠正合同执行中的偏差,最终实现合同目的。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除了要建立与完善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设置合同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外,还应根据合同履行的进展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三个环节,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合同风险进行管理。
1.事前管理。是指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进行策划和对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选择。(1)合同策划。合同策划是企业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列出合同的重要条款和事项,并对这些重要条款和事项的可选方案进行分析,从中选出最适合、最安全的方案,从而确保能够签订一个完备有利的合同。合同策划需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合同形式选择、合同中一些重要条件的确定、合同相关条款之间的协调等。(2)各相关合同之间的协调。企业有时需要签订数个彼此之间存在联系的合同,企业应对各个合同内容之间的相容性和一致性进行协调,防止各个合同在实际履行中出现失误,确保各个合同的履行能够有序、稳定、协调进行。(3)合同担保方式的采用。合同担保是指合同一方为确保合同的全面、完整履行,而要求合同对方提供的一种保证措施,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五种担保方式。合同担保有助于规范各方的合同行为,形成良好的合同履行机制,是避免合同风险的有效方式,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根据合同性质选择采用相应的担保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合同风险。
2.事中风险管理。(1)设立合同管理专门人员,对合同履行进行跟踪管理。企业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履行进行跟踪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事先分析并掌握合同风险重点;发现合同履行中的漏洞、失误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制作合同履行中的信函、会谈纪要等书面资料;及时地提供合同履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做好与合同有关各方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2)建立合同管理的工作程序。企业应制定合同管理相应工作程序,使合同管理人员的行为能够有章可循。这些工作程序包括:文件的审批、签字程序;合同变更程序;付款的审查批准程序;合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程序等。(3)充分运用合同所赋予的权力。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合同赋予的权力,对合同一方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如检查权、知情权、批准权等。通过行使上述权利,企业可以控制合同履行的期限、成本和质量,有效防范合同履行中的风险。(4)积极行使合同权利,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合同在实际履行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合同的实际履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企业应依照合同有关约定按期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设法留存有关书面资料,为日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做好准备。
3.事后风险管理。合同履行完毕后,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索赔权的行使。索赔权有时在合同履行中就已经开始行使,此前没有行使索赔权的要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及时行使,避免因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时限而导致更大的损失。已经行使索赔权的,则要时刻关注索赔进展,积极进行交涉,必要时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2)合同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合同履行完毕后,企业应及时对合同及其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管。合同资料在法律上不仅是重要的证据,而且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技术资料,如日后一旦出现法律或技术上的纠纷,将有助于企业避免损失或承担不必要的责任。(3)合同的总结评价。合同履行后,企业应对合同进行评价,总结合同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将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经验教训总结出来,提出分析报告,作为以后合同风险管理的借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并培养出高水平的合同风险管理者。
参考文献:
[1]邹杰华:我国合同管理的对策研究.长春大学学报,2003,4:40~41.
[2]苏 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动态化探究.大众科技,2005.1:85~86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many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egin to go abroad to contract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may have a higher income, while the facing risk factors will be also more and larger. Therefore, the role of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ach company that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isk management,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strive to obtain higher benefits with smaller risks.
关键词: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
Key words: international;engineering;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100-02
0 引言
在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门,到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与国内工程项目比较,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种类更多、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风险管理的好坏,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因素的简要辨识与分析,揭示出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供借鉴参考。
1 风险与风险管理
1.1 风险 风险是指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和概率,是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事件的机会对项目目标所产生的累积不利影响结果。简而言之,工程项目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且损失也不确定。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预先选择和制订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加以实施,以尽可能做到有计划地回避或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2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
2.1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①风险因素众多,控制难度大;②不可控因素多,需企业外部多方协助;③风险后果严重,除了经济损失与延期损失外,还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停滞甚至终止。
2.2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注意事项 ①重视事先控制,认真做好风险的辨识、分析及评价,尤其对于发生概率大、影响力大的风险因素必须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评价;②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果,在投标前应做出风险回避或降低的措施;③风险控制要多方法、多渠道;④强化全员风险意识,认真执行各项风险预防措施;⑤注重风险监控,及时改进与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价
3.1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是:识别风险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大小等。风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访谈法、财务报表法、初始风险清单法、流程图法、风险调查法等。风险识别的方法不是单一使用,尽可能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这里,尤其要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上风险调查的方法。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两个不同的项目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项目风险。因此,在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风险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项目风险识别的重要方法。
3.1.1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前期决策缔约阶段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就要通过各种资料及现场勘察,认真仔细地进行项目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论,企业要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程度大于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要坚决回避;对于企业可以承受的项目,要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制订不同的投标策略。
招投标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有:①对工程项目所在国情况不熟悉,所参考或借鉴的相关资料较少;②工程项目资料不全,无法准确编制标书;③投标策略出现偏差;④标书质量不高,报价缺乏竞争力。
3.1.2 合同缔约阶段 合同缔约阶段是指投标方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到合同正式签署这一阶段。在此时期,发、承包双方进入了合同细节谈判,虽然大的实质性的内容如价格、主要施工方案等已在投标书中确定不能改变,但仍会有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协商。这些问题一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有时有的细节很重要,可能因为双方在招投标阶段疏忽,到合同谈判时才发现,而会对合同签署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此阶段,通过注重细节来规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合同缔约阶段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合同范围界定有模糊之处;②合同条款遗漏;③合同条款措辞不清,表达有误;④合同类型选择不当;⑤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⑥合同索赔、合同争议及纠纷解决条款未明确;⑦缺乏法律专业顾问审核,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3.1.3 合同履约阶段 合同履约阶段是指发承包双方签署合同并正式生效后直至合同终止这一阶段。在合同进入履约阶段后,承包商开始真正面临各种风险因素的实际考验,在此阶段风险因素主要有承包商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
承包商自身风险因素主要有:①现场组织机构组建缓慢;②人力资源不足;③准备工作不充分;④资金不足,垫付困难;⑤临建设施规划不合理;⑥在现场工作的国内人员情绪波动大,影响工作;⑦自身管理水平落后,组织管理不力,进度及质量不能满足甲方要求;⑧服务意识淡薄,质保期内维修不力,对企业信誉产生负面影响;⑨因施工质量造成维修,增加成本;⑩质保金不能全额回收。
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有:①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②国内外分包资源缺乏或价格偏高;③不可抗力;④工程所在国社会政治动荡;⑤汇率损失;⑥通货膨胀;⑦当地分包商索赔或雇用人员难于管理;⑧当地分包商索赔或雇用人员工作能力不强;⑨当地分包商索赔;⑩工程量出现较大变更;{11}当地税法等税收法律或者政策变化导致费用增加;{12}设备材料图纸或建筑工程滞后导致工期拖延,成本增加。
3.2 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指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定性分析,以找出影响项目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提供依据。①招投标阶段。②合同缔约阶段。合同条款的疏漏与歧义以及不公平的合同条款这些情况发生机率大,给承包商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大,故是合同缔约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③合同履约阶段。工程所在国的社会政治稳定与否是首要的风险因素,其实包括汇率变化、通货膨胀、工程量较大变更、工程延误或停滞等发生概率较大,影响较大,故应确定为重要风险因素。
4 后期风险管理
后期风险管理是指在合同履约完毕并且已经终止后的风险管理活动,属于事后管理与控制范畴。在后期风险管理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改过措施,以对以后的工程起到借鉴的作用。因此,此阶段工作是收关之处,虽然对已完工程作用不大,但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工程风险管理意识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十分重视。由于人们往往加以忽视,故在此特意着重提出。
4.1 风险因素辨识 后期风险管理中主要会存在如下情况:①思想不重视;②分析与评价走形式,不认真、不仔细;③未形成规范的文字材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2 风险分析与评价 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合同履约完毕后的工程项目分析与评价是对工程的整体分析与总结,发挥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过去的工程总结,又是未来工程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能被省略或忽视,应充分重视。
5 风险管理措施
在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后,企业应根据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制订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以回避或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总的来说,风险管理措施可分为风险回避与风险降低两类。
5.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即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项目选择放弃或退出。
在招投标阶段如果企业还未投标,风险回避即企业不进行项目投标。此时经济损失较小,一般只为购买标书费加些投标前准备费用。在企业已经投标及合同缔约阶段,选择放弃项目来进行风险回避时的损失相对大些,一般情况下可能会被没收投标保证金。在合同履约阶段,由于企业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投入,加上一般情况下都要出具履约函,此时企业如由于自身原因放弃,经济损失及信誉损失就会很大了。由上可以看出,风险回避主要在项目决策前期应用,对企业损失及信誉各方面损失较小。而在合同进入正式履约阶段,企业应主要采取风险降低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带来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巨大的损失,企业在合同履约阶段终止合同。
5.2 降低风险的措施 对承包商来说,处理风险的方法包括风险转移与风险自留两种。风险转移是对风险造成的损失的承担的转移,是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转移的措施主要有保险、索赔、通过分包合同转移风险等。
5.2.1 保险 保险是国际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承包商一般投保的险种有工程一切险、货物运输险、第三责任险等,具体投保范围及投保金额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所在地的情况、承包商自身情况、合同中业主的保险要求等来确定。
5.2.2 索赔 索赔是承包商降低与转移风险的另一有效手段。在合同履约阶段,引起索赔的因素很多,包括:变更、不可抗力、业主原因造成的延误或损失、异常的气候等等。索赔的范围及处理程序等一般都会在合同条款中进行规定,现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一般会采取以FIDIC合同文本为底稿的合同条款,如无特意的更改,索赔条款对承包商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因此,承包商应利用好这些条款,在索赔事件发生后,及时按合同规定进行索赔,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保证自身合理的经济利益。
5.2.3 通过分包合同进行风险转移 承包商还可以通过工程分包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而通过分包合同来将部分风险进行转移与分散。
6 结束语
如上所述,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项目自前期策划到后期评价的全过程,尤其是前期决策阶段应更加重视风险评估。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市场错综复杂,参与其中的每个企业都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与控制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圆满实现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周小虎.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
关键词:合同评审质量 实验室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无论集体还是个人,国家还是各类经济合作体,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应对风险。检测实验室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同样也存在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为便于本文论述,我们先了解几组概念。
质量的概念
ISO9000:2000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能力。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合同评审的概念
学术定义,合同评审是指接到客户订单以后,为了确认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对生产能力和物料进行确认,扫除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子,避免因生产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 。
与检测相关的定义,合同评审是指接到客户检验需求后,为了确认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检验,对检验能力等因素进行确认,扫除检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子,避免因检验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影响报告质量和交报告日期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保护自身或相关方利益的管理过程。
合同评审与实验室风险管理的关系
从质量的定义,我们可分析出检测实验室合同评审工作的质量特性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满足客户要求的特性、二是满足法律要求的特性、三是满足实验室内部管理要求的特性。满足客户要求方面的特性表现为:完成检测及出具检测报告的时间、检测费用、检测报告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满足法律要求的特性表现为检测合同是否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委托检验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即合法性;满足内部管理要求的特性表现为合同评审工作流程是否快捷、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消耗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的成本量。
通过对合同评审工作三方面质量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评审质量高低与好坏会对实验室的风险大小及风险系数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就满足客户要求的质量特性而言,假如因为合同评审对检测时间把握不准,检测报告超期了,客户因此丢掉了订单,那势必会引起客户的不满意,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客户对实验室的甚至索赔,这就给实验室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就满足法律要求的质量特性而言,如果与委托客户签订的合同本身不合法,那实验室就会面临违法的结局,同样带来了风险。就满足内部管理而言,如果每一宗合同评审都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或需要反复,那么实验室的管理将陷入混乱与无序中,对于用于贸易目的的委托检测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客户在可以容忍的时间内还等不到满意的结果,合同迟迟不能签定,那么客户肯定会另择良枝,实验室从此便永久地丧失了这个客户,这种情况多了,经济效益从而何来,没有经济效益,如何能添置更先进的设备,如何留住人才,这是危及实验室生存的风险。
ISO31000:200险管理标准中提出建立内部沟通与报告机制及建立外部沟通与报告机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框架之一,而合同评审环节恰恰是每个实验室组织获取内部信息特别是外部信息的关键点,由合同评审中收集来的信息对风险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只有提高合同评审质量,才能助推实验室风险管理能力。实施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合同评审的质量必然能提高。二者相互促进,构成良性循环。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高合同评审质量
合同评审是整个检验流程的首道程序,风险管理首先应从这个环节开始,只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提高合同评审的质量。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在合同评审工作开始前对其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合同评审工作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风险,来自客户的风险。二类风险,法律风险,即陷入违法违规或者法律纠纷的风险。三类风险,管理及成本风险,即指给整个实验室管理体系拖后腿的任何因素或风险。
正确识别风险后要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式选择及风险管理决策。针对上述合同评审中的三类风险,应该如何控制呢? 笔者认为将合同评审的所有要素逐一列出,将这些要素划分到三类风险中,再针对其质量特性加以控制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一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各类要素中应划分到一类风险控制的要素有以下几类:客户信息、产品信息、检验依据及判定依据、价格及收费、出具报告日期、样品交接说明、分包项目及偏离。这些因素中的任意一项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并且加大其它因素的风险系数,从而增加整体风险。
对这些要素的风险控制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合同评审材料尽可能采用书面的形式,如果是口头形式,合同评审人员事后应及时记录口头沟通的情况,并且保存好这些材料,保存期最好在五年以上。其次检测机构由于其委托性质及样品的多样性,合同格式未必全部一致,但是供检测机构与委托方签字的那份材料中的信息尤其是检测报告中要出现的信息必须翔实、准确、清晰。客户信息应包括委托人、产品的生产厂、制造商、经销商等相关方的信息。产品信息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警示语。合同评审人员应为客户选用既能满足委托方需求,又能使检测报告为客户发挥最大效能的检验依据或判定依据。样品交接说明内容应包括样品状态是否完好、有效,样品状态及数量是否能充分满足检测需求,涉及抽样样品的最好清楚地记录抽样位置及方法,配以图片进行说明,尤其是接收质量鉴定与仲裁委托检测时。
同时,上述各项信息都必须确保得到了客户的确认并有书签名、盖章,这是控制一类风险的有效手段。因为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举了例子,一个客户用你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办理出关时被海关发现报告上的公司名称与申报过关的公司不一致,被拒绝通关后气冲冲地来向你兴师问罪时,你若能找出双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最后发现是客户自己的原因导致出错,这时你就划险为夷了,来自客户的风险在你高质量的合同评审前提下烟消云散。但如果合同评审人员因对产品检测标准不熟或忽视了标准对某些项目的检测时间要求而承诺不可能实现的完成日期,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的风险肯定大大增加,有可能给实验室带来难以预测的不良结果。
二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必须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类规章制度制度下开展才能控制来自法律方面的风险。二类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评审工作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二,实验室必须在有能力、有资质的前提下对外出具检测报告,这是法律法规对实验室必须履行的需求。有能力是指客户要求检验的产品类别或检测标准(含年号)或检测方法(含年号)已通过CMA、CAL、CANS认可。 有资格指已获特定的授权,如3C指定检测产品及地域、生产许可证检验资格授权、见证检验授权、电子产品污染控制认证授权等。
检验依据、方法、方案、细则或相关要求必须合法且明确。合法指的是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章制度。不得受理、检测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如直排式燃气热水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属于淘汰产品,检测实验室不得对这类产品出具检测报告。明确指明白、清晰、完整、易操作。涉及到具体项目时,应将项目罗列清楚。用于承担政府任务的方案或细则,要将判定方法列明。
第三,收费的合法性,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控制的收费必须依据公布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三类风险的控制方法。
合同评审工作质量低下,势必会拖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后腿,而滞后的管理会增加组织运行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风险控制,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合同评审水平与效率,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合同评审人员,缩减评审环节,加快评审流程,为检验环节做好良好辅垫。
众所周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是风险管理与有效控制的根本所在。首先从事合同评审人员应具备风险意识,除了有识别风险的能力,还应有能及时采取决策、控制风险的能力,这样的合同评审工作质量才算上乘。
合同评审人员的综合能力高低对于这项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综合素质强的合同评审人员能在与客户取得良好沟通后,快速发现客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一套解决方案,嬴得客户信任,维持客户同时为实验室获取了经济效益与发展资金。同时,由于对标准、检测方法等内容的熟悉,他们选定的检验依据或方法项目能为检验环节约时间,让检验环节与合同评审环节无缝连接,使检验环节成为真意义上的检测,而综合能力低的合同评审人员做出来的工作流转到检测环节后,会给检测开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阻碍,通常不是由于评审时要求客户提供的样品数量达不到检测标准要求而使检测无法正常进行,就是与客户就检测项目沟通得不够完整导致模拟两可而使检测不能开展。总之,综合能力低的合同评审人员会给检测留下很多不确定信息,严重影响检测进度。
然而,合同评审中对检测报告、检毕样品的处置方式的及时敲定也是体现合同评审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的表象之一。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从工程项目投标到竣工全过程都会出现各种风险,有些风险是可以预见的,有些风险属于政策性的,世界各国建筑行业都比较重视风险管理。而建筑管理中的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都可以预见的,这就容易造成工程损失。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人为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等。施工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安全风险,然后是技术风险,另外还有资金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当建筑企业对项目的期望值较高时一般都会对进行风险评析。而部分企业不太重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导致企业进入风险环境后,由于准备不充分,无法有效控制风险。所以要加强企业在施工管理中的能力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一、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缺陷分析
虽然现今我国的施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其认识及管理方法、经验仍属于初级阶段,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仍比较弱。
首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并未建立健全良好的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而没有灵通准确的信息辅助,就无法提前发现风险信息,正确的识别风险,科学的分析数据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策略和有针对行的风险响应。如在招投标项目管理中,对市场情况调研总结分析不全面,对潜在的投标客户判断失误,导致中标质量不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信息收集不完善,在对其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缺乏充足的数据分析资料,风险承担能力比较低,致使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导致一些决策性失误,造成企业损失。
其次,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其实我国的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其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及其在企业防御风险中的重要性认识并不足,虽然其也会采取一些防御措施,但是其有效率可以忽略不计。方面进行了一些预防措施,其对整体工程的风险管理规划系统并未有深刻研究,所以在措施实施方面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亟待我们去分析、学习,研究其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等,以更好的把握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成为企业项目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我国的风险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我国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地位并未准确定位,其在项目管理中并未有专业的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所以其系统构建时具有很大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发展,致使风险来临时防御能力低,造成企业项目管理目标效果不佳。
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在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处处存在风险,其原因多种,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并且树立强烈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减少风险的发生的概率。而不能杜绝的风险,也要确定其主次矛盾,找到合理、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采用合理方案转移风险。例如对难以控制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措施。
首先,对内部合同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合同签订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但是一些人在制定合同条款内容时疏漏、遗漏等不同的失误,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必须在确认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且能够很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其实,在建筑企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责任是双方支付的,签订合同时能够很好的将二者合为一体,共同分担责任内容。另外,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者要能够正确的识别风险,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分析,采取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或组合等风险对策,以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对于劳务方面,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更加谨慎,把双方的责、权、利都能够划分清楚。同时,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也是一个重点,其在合同签订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其价格、产地、质量、包装等,以便更好的防范风险发生,减少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其次,要建立健全外部约束体系,并严格执行。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制度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基本趋势已定,所以在风险管理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既有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更多意外的发生。如在常见的招投标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保证金制度,对此严格遵守和执行,能够有效避免风险出现。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首先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制度,以准确的信息资料为基础,科学的分析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其产生。同时,要制定一个独立评估信息系统,以便在企业招投标中,能够准确的做出选择,以免损害公司利益。施工企业要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企业发展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使项目施工更能够安全、健康、有序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止风险发生。
最后,对风险信息必须进行动态化管理。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的全部过程,对风险及时跟踪,出现风险化动向时,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控,使其变动能够及时传于风险管理者。如:在双方的合同手续签订前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尤其是在招投标时,一定要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签订,以减少风险的影响。
三、结语
施工建筑是如今新经济时代中最为关注的行业之一,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同样也改变了建筑施工项目以往的高收益状态,而建筑全面要求及其风险程度的升高,其利润收益相对降低,但是仍有其较大的经济利益空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专业的组织能力,还要有优秀、全面的管理能力以及完善的地域风险的能力。其实施工建筑项目的风险是可以避免和转化的,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对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在进行大量的资料分析后,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使风险降到最低,就是很好的风险管理表现。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8):103.
[2]宋琦忠 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 2010(20):76~77.
[3]黄树戌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0(10):39
[4]周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2010(18):179~181.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业主风险;管理
前言:风险常常是伴随着不确定性和损失出现的,水利工程与一般土建工程相比除了具有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特点之外,还有工作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制约、施工难度大、效益大的特点,同时也对环境影响很大,失事后果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巨大。对于大型、复杂的水利建设工程 ,如果不从早期开始就进行风险管理的话,则很难保证其目标规划的合理性和计划的可行性。
一、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业主风险
1、对业主方的风险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及方面了解:首先,从物质损失的角度看,“不可抗力”风险,即自然及环境灾害风险;其次,技术风险:地质勘探、设计技术、生产工艺、应用设备、原材料等原因产生的风险;再者,人为风险: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和经验、承包商的资质和经验、监理单位的资质和信用、供应商的信用和管理、外来破环、盗窃等产生的风险。最后,责任损失的角度看,尽管项目的施划由承包商完成的,一般讲,承包商在施工过程 中产生的第三者责任应当由其承担,在许多情况下建设项目业主往往会成为这类事故的第一责任人。
2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应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过程,通常可随项目的进展循环进行,应包括: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情况不断地进行检查,并评价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效果;在工程实施条件发生变化时,要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风险处理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工程风险或者发现新的工程风险,也就是进入新一轮的风险识别,开始新一轮的风险管理过程。
二、水利工程建设业主风险处理方案
(一)风险回避
通常情况下,风险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面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采用风险回避这一对策时,有时需要做出一些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经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要小很多。例如,某投资项目业主因选址不慎 原决定在河谷建造某电站,而保险公司双不愿为其承担保险责任。当业主意识到河谷建厂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洪水威胁,且又无防范措施时,只好决定放弃该计划。虽然业主在建厂准备阶段耗费了不少投资,但与其厂房建成后被洪水冲毁,不如及早改弦易辙。
(二)风险自留
1、风险自留的因素。在水利工程实际建设中,即有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性的风险自留,也有因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失误,风险评价失误,风险决策延误,风险决策实施延误等因素造成的非计划性风险自留。
2、风险自留的管理。针对别无选择,期望损失不严重,损失 可准确预测的风险,在业主有短期同承受最大潜在损失的能力的情况下,若投资机会又很好,业主内部服务优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风险自留的方式。在风险自留过程中预防和控制是减少损失的不二法则。这就需要业主方面合理布置风险控制方案,尽量以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 为依据,确保措施的针对性。
3、风险自留应注意的事项。在损失控制措施最终确定之前,需要综合考虑损失控制措施的效果及其相应的代价,注意间接和隐蔽损失将风险控制在小空间中,通过合理措施将风险停留时间缩短,尽可能将其早日消除。同时制定最有效的预控方案,将风险化解。当风险可能演化成来重风险事件时,还需要事先编制好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为现场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以及相应的应急计划。
(三)风险转移
当风险存在多方当事人和可市场化时,我们将考虑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此时常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为风险转移。通常情况下可分为合同转移和保险转移。
1、合同转移,能过签定合同折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例如,在合同条款中规定,业主以场地条件不承担责任;又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将涨价风险转移给承包商等。这样一是可以转移某些不可保的潜在损失,如物价上涨、法规变化、设计变更等引起的投资增加;二是被转移者往往能较好地进行损失控制,如承包商相对于业主能更好地把握施工技术见险。
2、保险转移,业主通过购买保险将本应自己承担的工程风险(包括第三方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对于业主来说,某些风险的不确定性很大(即风险很大),但是以于保险公司来说,这种风险的发生则趋近于客观概率,不确定性降低,即风险降低。建立健全风险保护条款、找到工程担保人让其成为工程合同履行担保者以及投保建设工程一切险等[3]。
三、风险处理技术的选择
风险管理人员在选择风险对策时,要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并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上考虑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制定一个与建设工程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这种原则需要指出风险管理各基本对策之间的联系,为风险管理人员进和风险对策提供参考。如:对于出险频率相对较高,但损失较小的,宜采用自留方式;而对出险频率相对较低,但损失较高甚至巨大的,宜采用转移方式。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手段,比其他风险处理手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得到广泛运用。
结论: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政治、社会、经济、自然、技术等风险都会作用其中,风险管理的任务更为繁重。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业主方的风险处理办法,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指引,以便于水利工程建设业主在风险管控中使潜在损失最小,减少忧虑及相应的忧虑价值。
参考文献:
[1]赵S,景红霞,化俊莉. 浅谈水利工程业主风险管理[J]. 内蒙古水利,2011,05:122-123.
1.1持续改进思想的发展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要部分,其目的是追求积极活动的最大化和不利活动的最小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改进思想被引入到项目风险管理,这离不开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9000标准和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贡献。这二者对于项目管理不仅体现在标准方面,更体现管理思想和原则方面的意义,比如ISO9000提出管理的八项原则,CMM提出5个层次的持续改进。它们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但是它们的基础各不相同,前者是确定一个质量体系的最低要求,而CMM强调持续的过程改进。尽管ISO/DIS9000:2000版也增加了持续改进原则,但仍属于单一层次的标准,而CMM模型分成5个等级,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CMM把管理内容定义为若干关键过程任务,并设立了初始化、可重复性管理工作、识别组织基本能力的管理工作、确立企业竞争力管理工作、通过持续改进方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能力。目前来看,引入持续改进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ISO/DIS9000:2000的基础上,充分利用CMM持续改进方面的优势,建立起一套规范化并且能够持续改进的过程和质量管理循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2面向持续改进的项目风险管理的优点
持续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来源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持续风险管理指南”(CRM),在项目风险管理领域被称为项目风险能力成熟度模型(RMMM),这个框架基于成熟程度、文化和组织的其他相关属性,由一系列与项目有关风险的流程、方法和工具组成,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主动管理的合理环境。它主要针对:一是对可能会出现错误(风险)的部分持续评估。二是决定哪类风险最主要,并且进行重要程度描述。三是实施处理风险的战略。
这种基于过程的方法与传统的基于事件风险管理方法显著不同。后者所要实施的策略要等到风险事件发生,然后再有所反应,接下来再采取措施来阻止它再次发生。相反,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在问题发生前预防。二是改进产品质量。三是使得资源更好地被利用。四是增进团队合作。五是为投资决策设立预期目标,并且提供解决方案。
2、基于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2.1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与项目管理的其他知识域不同,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风险管理程序属于与项目管理程序相互交叉的双维度结构。同时,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形成了项目风险管理的第3个维度,这3个维度构成了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RMMM)。RMMM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的子集,RMMM在SEI中也被称作CRM.尽管PMMM的研究起源于欧洲,但是其核心仍然是CMM.CMM模型主要通过项目生命周期,设置可以持续改进的关键管理流程域(KPA)来进行项目管理。CMM目前已应用到多个研究和实践领域,比如面向系统开发的SD—CMM,面向系统工程的SE—CMM,面向项目团队的P—CMM等等。但是不可否认,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PMI对PMMM开发作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并且已经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
2.2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层次
PMMM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为不同的项目或者公司定制用以测评成熟度各层次的方法。同样,RMMM(CRM)也为项目定义测评风险管理成熟度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其特征是可定制的,其核心是围绕项目生命周期阶段所进行的持续改进,即风险流程改进(RPI)。应该注意到,流程改进是过程,而不是目标。RMMM(CRM),采用CMM的1至5级来描述项目风险及相关流程,因为CMM是一切成熟度模型的基础和根本,可以说是元模型。RMMM(CRM)包括5个层次:
第1层次为通用术语。组织第一次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语言和术语。第2层次为通用过程。组织运用风险管理,开发相应的可重复利用的通用风险管理过程和方法。第3层次为方法集成。把所有风险管理方法集成为单一方法,可以最好地实现风险管理协同效应和过程控制。第4层次为基准比较。确定风险管理基准点与比较的指标和内容,基准比较必须连续进行,改进风险管理构成及执行方法,并增强竞争优势。第5层次为持续改进。组织评估通过风险管理基准比较获得的信息,然后决定是否能改进单一方法。
2.3持续风险改进通用风险域
RMMM(CRM)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利用工作分解结构图(WBS)设立不同的可用于持续改进的通用风险域。比如考虑到建设项目为系统运营就绪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建造、进度和成本、每个项目的合同样本等等。一般说来,大型工程项目可用一个3层的风险识别流程描述出来:
(1)全局风险域(这些潜在风险影响项目整体并且会导致全程项目成本/进度全部策略的改变或者再评估)。
(2)项目风险域(这些潜在风险影响每一个基本项目并且对实现项目目标有潜在影响或者要求项目范围或者个别合同水平上变化以及它与其他项目界面关系上)。
(3)个别合同风险域(这些风险对个别合同中的域有潜在影响,而且具体到特别合同上,直接影响成本、进度和具体合同的效率)。
3、项目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功能与步骤
3.1项目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功能
尽管RMMM(CRM)有5个层次,但是所有工作不是必须被依次鱼贯地完成,而是可以重叠进行的,这主要取决于项目组愿意承担的风险大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RMMM是柔性的,适应性很强,能够与传统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知识域紧密结合。在实施中风险应该用重要程度来计划,这依赖于项目、管理者和个体的目标和限制条件。这意味着,虽然一个风险管理模型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但是可以通过RMMM的持续改进与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知识域的适应性组合、动态调整,就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情况,并提供合理的风险管理程序与功能。通常,项目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功能主要有:
(1)识别。在风险成为问题前,搜寻并定位风险。
(2)分析。通过系统化分类、估计和理解以降低不确定性并提供计划和行动框架的流程,把风险转换成决策信息。
(3)计划。把风险信息转化为决策和适当的消减行动(现在与未来)以及实施。
(4)跟踪。通过项目生命周期来监控风险指标和风险消减计划。
(5)控制。纠正与计划执行的偏差。
(6)沟通。贯穿所有以上提供信息和反馈的功能给所有项目相关利益人。
关于风险活动以及当前和新产生风险在这些功能实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相关利益人和管理层次的差异,特别是相关利益人应该理解风险管理是如何适应整体项目管理流程的。这些流程之间以及与其他项目管理知识域之间交互作用,并要求不同阶段不同项目团队成员参与到持续改进的项目风险管理中来。所以说,面向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必须因项目管理阶段不同、主体间差异而有所不同,贯穿于项目管理始终。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应该通过相关利益人和项目组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的职责、指标和风险的分配来实施,具体如下:一是风险经理。检查、批准和提供与风险计划和行动有关的资金。二是用户识别风险。三是项目经理。识别风险并设计风险管理和行动计划,跟踪、沟通与风险管理计划对应的项目绩效。四是项目经理。识别风险并且设计消减风险选择方法。五是项目组成员识别风险。
3.2持续风险管理的步骤
持续改进过程的步骤是一种基于PDCA循环的系统化问题解决方法,改进通常是阶段性的,要观察每个阶段各个过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分散进行。不然的话,分散优化会降低整个项目的效率。具体的步骤如下:
(1)识别项目风险流程改进机会。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选择适当的项目风险流程用于改进。例如,工程实施中土地使用权获取、建筑设计、融资分析的关键环节和过程,对整个项目前期工作的效果和目标影响重大,因此作为关键的风险流程用于改进。
(2)评价需改进的风险流程。这一阶段目标是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及确定改进的指标。重点就是把需改进的项目风险流程的具体指标细化,并确定改进的具体目标。
(3)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阶段目标是识别目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原因,充分利用有关工具和方法找出原因。
(4)采取措施。计划并采取适当措施改正不规范的做法,针对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正,以达到目的,消除存在的问题。
(5)确认改进的结果。评价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达到了目标。
(6)改进方法标准化。这一阶段主要目标就是确保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维持,要确保已经改进的工作效果通过制定的管理流程图、程序、制度、标准等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规范化管理成果推广到其他过程或部门。
(7)为下一阶段或未来项目进行计划。主要针对遗留问题制定计划并评价其效果,通过学习其他部门的经验为下阶段工作和未来项目提供规范化管理的知识。
4、项目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价值
4.1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目标
持续改进是RMMM(CRM)的核心,因此,风险流程改进业务(RPI)是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一般的项目经理只是相信看得见的投资收益,而不是采纳RPI及所能带来的非显而易见的收益。传统的风险流程改进计划目标是通过很高的风险管理成本,从而取得项目高绩效和高可靠性。现行的风险资源型管理方法,是把风险当作获取收益的资源,通过风险预算的低成本,取得项目的中等绩效和中等可靠性。但是利用风险预算,来弥补流程环境的不足是不能获得期望收益的。相反,虽然RPI没有较明显的满意投资收益,但是用定量方法仍然是能够度量成本和收益。这是由于RPI能够形成良好的风险流程,可以降低与不良流程相关的风险。RPI是可以用CMM第2层次的工作来实施,并且最终能够实现低成本、高绩效、高可靠性的目标。
4.2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成本
RPI的成本是决定项目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方面。RPI成本模型主要包括:风险流程基础设施成本,风险流程改进实施成本,风险流程改进技术路线成本和风险流程评估成本。
这些直接和间接的成本和收益均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成本被归因于与生产低劣产品相关的现存不合理流程的成本。这可能导致客户不满意或者丧失未来商机,这些成本如客户满意度下降、瑕疵纠正成本、返工成本,以及由于违约而导致的业务损失成本等。利用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把定性因素转换为定量成本,这可以通过评估不同因素相关风险,然后为每一项分配风险预算来实现。风险预算是规避风险的成本乘以风险发生概率。要建立RPI投资的成本收益模型的一种方法是,定义关键指标以期能够跟踪和度量项目。这些关键指标以关键质量指标(KQI)形式出现,与TQM项目所定义的部分指标相一致。还可以体现为关键性能指标(KPI),与项目经理和职员的设想一致。其他指标能够体现为项目健康指标(PHI),与项目规划阶段的相一致,而且易于在项目跟踪活动中被定期检查。
4.3项目风险管理流程改进的价值
风险流程改进价值包括建立合理风险流程的直接结果以及改进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结果。有关可定量化价值包括:增加生产力、降低产品周期、降低开发与维护成本等。不可定量化价值包括:改进客户服务水平、适应需求,以及降低维护的努力。这些定性化价值可以通过特定方法来转换成定量价值。在实施RPI过程中,应当建立统一的成本价值模型。利用可以为不同组织所使用的统一模型,可以很方便用于结果和价值比较,也可以为企业建立一个可能的标杆或基准(Benchmark)。这个模型的另外一个价值是提供一个度量RPI努力的基准。通常,流程改进要至少经历一个完整的RPI周期,平均需要18~36个月。但是目前没有通用或标准模型来进行RPI的收益成本验证,因为处理定量化的部分较容易,但处理RPI定性化成本和收益方面很难。为了证明RPI的成本收益,对项目风险域改进的潜在收益需要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并定量化,如利用项目风险分析管理模(PRAM)。
PRAM现在已经被很多欧洲公司用于识别、分析和减低与系统集成项目有关的风险。PRAM风险管理模型可以应用于对关键流程持续的风险识别和叠代工作,该方法核心概念是风险预算,它通过把预算价值加在潜在的RPI收益上,来度量RMMM(CRM)的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效果。
总之,随ISO9000:2000和CMM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工程项目复杂性的增加,对RMMM或者CRM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因此,要想提高项目运转效率和可靠性,有效地降低风险,应通过持续改进的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凯西。施瓦贝尔。IT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90.
「2parisonofThreeApproachestoProjectRiskManagement「R.PMIMelbourneChapter.BroadleafCapitalInternationalPtyLtd,2000.
「3Aninternationalguidetobestbusinesspractice:RiskManagement「S.StandardsAustrlia,1999.
「4AS/NZS4360(1999)「R——RiskManagement.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对策
一、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指的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消极后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建筑施工项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与较多的物力与人力,因此,建筑施工项目也承受着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①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由于建筑施工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其项目风险何时发生、何处发生、是否发生都是无法进行预测与判定的。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不确定。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其风险发生后有可能是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人员损伤或是经济损失,也有可能会给起来带来效益,但该种影响程度是无法进行预测的。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1、项目投资存在风险
项目投资风险是建筑施工项目的首要风险,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所以与其他项目投资相比,建筑施工项目投资具有数额大、投资时间长、投资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因素众多、投资难度大等特点。由于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模糊因素、随机因素以及不确定因素,所以导致了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2、施工工期存在风险
施工工期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工期拖延的情况。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投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确定方案、确定工期、选择施工队伍时,设计或决策出现变更,从而导致影响项目施工进度。②在施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都较为复杂,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不利因素或计划以外的荷载都有可能会对工程项目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返工的现象,从而延误了施工工期。
3、资金使用存在风险
一方面表现在,部分承包单位或项目经理为了一己私利,在和项目监理或业主沟通不到位的情况下,直接从业主处获取工程款项,而避开合同专用账户,致使工程款项并未依照企业要求进行统收统支,从而产生坐支风险。一方面表现在项目款项没有及时到位,但材料采购费用、施工劳务费用以及机械班组等费用又需要结清时,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从而形成了三角债务风险,并且随时会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可能。
4、项目合同存在风险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施工工艺、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情况都有可能会对项目合同的执行产生影响,从而会产生施工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有:合同权责不清,存在单方面约束性;合同条款不够严谨而引发的理解与施工失误;业主履约过程中变更或签证的风险;业主违约;发包人提出开脱条款而造成的风险等。
三、加强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1、加强项目投资风险管理
首先,应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降低项目投资的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者应做好以下几点内容:①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高水平多学科的投资管理队伍。②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特点是投资管理队伍,更应提高其风险管控意识。③完善项目风险预警体制。随着项目实施时间的增长,其风险管控的成本就会更高,所以应增强事前控制意识与能力,对风险管理程度以及各个管理部门或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一一明确,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对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其次,应全面分析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由于投资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并且常常会有各类风险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发生,因此,投资者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模式来对项目风险的层次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来进行评估与预测,从而达到合理控制投资风险的目的。
2、通过工程索赔降低工程变化风险
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工期缩短或自然条件引起的工程工期变化等非乙方原因而导致的工期延误而产生的项目风险,可以采取工程索赔的方式来将项目风险转变为利润。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工期延误采取的索赔。主要是指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而产生的工期延误现象,建设方可对其进行索赔,要求施工单位支付工期延误的违约金。二是队施工缺陷而采取的索赔。主要是指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或是施工单位所采用的材料或设备与合同规定不一致等情况,建设方可以向施工单位进行索赔。
3、严格规范资金管理程度
首先,应完善项目工程款项支付审批制度。严格依照项目部初审--工程管理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成本控制部分审核--财务部复核--领导审批--资金专款专户的审批流程进行,从而实现对项目工程款项的合理控制,避免由于资金使用或支付不当而产生的三角债或坐支风险。其次,健全风险抵押机制。在项目正式建设前,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交付充足的承包风险保证金,并双方就施工人员风险保证金以及安全质量风险抵押金的扣除方式与比例达成协议、要求承包单位明确施工工期等,条件允许的还可以要求其为工程项目投保。
4、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首先,应细化合同细则。项目管理部门应指派专门的项目谈判小组,就合同表弟、承包方式、工程技术要求、工程价款、质量、工艺、数量以及结算、付款方式、变更条款、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明确。其次,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计价式合同方式,并通过合同的形式将风险进行转移。最后,应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管控意识,健全项目合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志金.基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07)
[2]顾军政.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03)
一、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管控的现状
根据管理职能划分,合同管理也就是对合同从签订到履约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是实现合同目的的全部活动。风险是不确定性的直接体现,是偏差发生概率的直接后果,合同风险则是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存在的与合同预期的偏差的可能。煤炭企业在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买卖合同、施工合同、承揽合同、技术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其中销售合同占最大比例。由于设计的合同种类较多,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管控体系,但仍然存在这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合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认识不足
从管理学上控制的角度讲,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在我国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事后控制,前馈控制较少或者说前馈控制根本不存在。主要原因是风险控制认识不足,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在合同签订阶段,签订人对于合同风险认识不全面,认为合同签订风险是法律顾问的责任,其次在合同的审批阶段,合同的审批者把关不严,只关心合同的技术条款和商务条款本身,没有过多考虑隐藏的法律风险,最后在执行阶段,基本不存在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常常发生合同履行不全面或者履行拖期的情况;在合同执行完毕后,没有对合同进行完整的评估,没有对风险进行系统的总结。
2.流程不连续
合同是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的,各个工作流程之间是紧密联系、顺序发生的,但是目前煤炭公司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合同生命周期对合同进行管理,很多时候割裂了合同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合同风险的放大。合同的风险分为横向风险和纵向风险两个方面,对于合同的横向风险,在合同谈判阶段,以技改合同为例,技术部门只关心合同的技术标准、技术参数,商务谈判部门只关心合同的价格、付款条件、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等,技术部门和商务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各自为政。对于合同管理的纵向风险,就是在合同签订阶段和合同执行阶段脱节。
3.管理不及时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指风险管理往往只存在于合同风险即将发生或者合同风险发生后,才进行风险管理切入,在其他的合同生命周期阶段,合同风险管理的关注较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
4.合同履行缺乏评价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合同履行完成后,对于合同的履行效果,公司目前没有完整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办法,没有问责机制。合同是否按期履行、标的物是否如数保质履行、合同过程是否存在纠纷、为什么存在纠纷等等问题无人过问、无人考核,这是就造成了合同风险管理控制无从下手的根本原因。
二、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1.体系架构
要对合同进行风险防控,就应该重新梳理合同管理流程,重点是明确合同的业务流程管理,在梳理业务流程的前提下明确每一个流程上的潜在风险,进行风险控制。因此,构建合同风险管理体系,就需要按照合同生命周期,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合同管理全过程,在合同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好潜在风险预防与潜在风险防控策略。
首先瑟吉欧合同管理者及承办人管理,也就是对承办合同的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资格管理,其次让合同的相关部门有效的参与合同管理,防止一个或几个部门避免因合同某个方面不了解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潜在的风险。第三、合同授权应该有正式的授权文本,在授权书中还要明确授权范围、代表权限和有效期限,第四,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应该及时跟踪合同进度,判断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并就预期的违约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第五,在合同履行后,需要对合同对方进行履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本次履约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建立对方的合同信用指数,作为后续能否签订合同或者作为后续合同签订的一个必要条件。
另外还要注意,合同章必须专章专用,并且专人管理;合同的附件等要妥善保存;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合同管理证据、教育培训体系、合同制度管理体系等。
2.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健全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必要措施,同时还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开展的一道防线,并且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有效手段,煤炭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应该在我国合同法、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按照合同文本管理和客户资信等级管理,以及合同风险预警管理等几个重点环节,结合从合同洽谈,直至合同终止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制定,并要在其中加入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条款,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程受控。
3.加强监督
动态监督与定期监督检查相结合,制定风险管控监督检查考核办法。 定期或不定期对煤炭企业各分支机构或部门进行动态全覆盖监督检查。运用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及时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和解决,并寻找原因,吸教训,还要对经济合同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了通报。通过检查#全面推动经济合同风险管控的有序、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合同风险管控能力。
4.全程跟踪管理
首先合同签订前要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比如资信程度、履行能力,做到知己知彼,确保企业利益不受到损失,其次,预审需要由审计人员根据签订合同项目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合同符合国家标准,为下一步谈判签订合同夯实基础;第三,重视洽谈环节!从各方面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争取主动,保证所签合同的质量。第四,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合同签订后,按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履行时间顺序建立台帐,对当事人在合同已到履行期限而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的"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与对方交涉,以保证业权利的实现。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是对可以预见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从而降低或消除经营结果遭受损失的可能。石油建筑企业是一个受管理体制、行业特性双重约束的经营主体,经营风险呈现多样性、群发性的特点。石油建筑企业系国有企业,但其施工行业的性质又决定了其生存状况直接受到工程项目经营效果的影响,如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物价、气候等)和企业内部(技术能力、施工水平等)、企业外部(协助队伍、发包模式等)等因素,国际项目还要受语言、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建筑企业开展经营风险管理研究,对企业顺利转型、激活潜力、发挥规模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工程企业正逐渐采用国际市场上普遍采用的项目发包模式,石油建筑企业加强经营风险管理也势在必行。
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2.1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特点
与民营建筑企业相比,石油建筑企业虽然有明显的资源和资金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国家利益优先于企业利益;二是企业多承担着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发生廉洁从业风险的概率高;四是风险管理连续性差,基本上没有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
2.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2.2.1外部风险
对石油建筑企业经营冲击最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尤其是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母公司”。典型形式有改制重组风险和市场壁垒风险两种。部分可控的外部风险主要有4种:一是国际工程市场风险,如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项目投资主体等方面的风险;二是工程变更风险,特别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设计、工程量与招标时或有较大变化;三是市场风险,如政府发展规划、市场供求关系及材料价格变动等;四是工程收款的风险,如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支付进度款或异常收付款、拖延工程结算等。
2.2.2内部风险
内部的全局性风险如企业战略风险和主营业务规划风险,往往具有决定性危害。就石油建筑企业而言,工程投标时尽量不要采用低标价中标的策略,不能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合同变更、技术改新、施工索赔等方面。内部的可控风险主要有以下6大类:环境技术风险,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有河流流量、水位的变化、地质构造和地基承载力等;技术经济方面包括当地可利用的材料、能源与交通运输、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等状况;投标风险,如投标前是否进行充分调研、投标中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及质量要求)等是否进行了仔细分析以及是否了解资金能力、施工难易等;企业的法律风险,指来自企业国内外的政治、法律环境方面的风险;企业的运营风险,指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质量安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分包管理风险,如分包商选择不慎将导致总包单位项目延期、滞后,甚者导致或法律纠纷;廉洁从业风险,在市场开发、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环节易发生腐败问题等。
2.3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石油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行政色彩很浓,很多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完全凭管理者经验,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或体系基础之上。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往往只是把它挂在口头上。同时,一些企业仍未真正摆脱行政性管理模式的习惯与束缚,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不能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开展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工作。
3加强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建议
3.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了风险管理职能,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运行机构。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建立内部定额,不盲目报价;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技术,加大可降价空间。还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以价值最大化为原则,评估成本效益的比例关系。对不能承受的风险主动回避,对可以采取措施降低、分担的风险要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和保险方法管理。
3.2选择恰当的风险防范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有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3种:⑴控制风险,指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措施有: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签订完备的施工合同,避免合同条款约定不明造成的风险;吃透招标文件,控制盲目招投标带来的风险;尽量签订国际工程合同要符合FIDIC合同条件,避免合同签订无依据的风险;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控制合同履行过程的风险;优选分包商,制定可行的分包方案,签订权责分明的分包合同,减少工程违法分包风险等。⑵转移风险,指在风险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时将风险转嫁给他人的一种方式。措施有:推行索赔制度,向合同对方转移风险;推行保险制度,向保险公司索赔;推行担保制度。担保有抵押和保证两种,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作法,当前我国可逐渐推行银行保证或企业保证。⑶自留风险,指企业自己主动承担风险。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财务稳定时采用此法。但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或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导致财务安排上的困难,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一旦产生风险损失可以风险金弥补。
3.3加强全过程合同管理,优化基础资料台账
首先要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及审查机制,发挥内外部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的作用。要制订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和重大合同评审报告制度,规范签约程序,减少签约风险。其次要防范设计变更带来的风险,如:开工前工程性质、规模的变更,应报政府相关部门重新立项;设计方案的变更,要重走规划审批的程序;施工中的变更,需经设计院审图办认可盖章、建设方签字后交监理下达施工方。施工方要求的变更,经监理确认、建设方签认,由建设方申请设计方出变更单返回建设方,交监理下达施工方。经双方协商同意的工程变更,应有双方正式委托的代表书面签字,防止“口头协议”。同时要注重工程变更带来的价款增、减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证据不仅包括合同文本,还包括招投标资料、变更、签证及结算单等全过程的资料。对重大合同、金额较大合同可借助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签证,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
3.4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防范法律与廉洁风险
一是物流合同中的风险。现代物流企业通常容易在业务合同的签订过程中面临这些合同管理方面的风险:合同条款约定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标准过高,并且服务质量的精确度要求太苛刻;和分包商或者合作商的合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界定;轻易向客户妥协放弃法律允许的责任豁免条款等;二是物流过程中的风险。物流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物流企业自身管理过程中例如物流方案设计不严、外包合作商选择不当、物流企业本身投资不当等,再例如物流过程中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工作流程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等造成的风险。总而言之,现代物流企业通常都会提供一站式的全程服务,虽然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业务范围,但也使物流过程中由于责任范围增大而增加了风险。
二、现代物流企业风险管理和防范主要措施
(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有效避免风险带给企业效益损失。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首先进行科学规划并形成一定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重视实施风险调研和评估,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增强经营过程中合同规范管理和流通具体环节的有效制度监控。同时,还应该增强物流企业领导层和普通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落实到各个不同的责任人身上,督促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最后还应该构建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处理,预防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二)掌握市场信息,加强风险监控预警
充分利用国家政府单位和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咨询企业对风险的预测信息,采取多方合作针对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分析。还可以通过针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反馈分析,形成科学实际的风险评估标准。根据行业内常见的一些风险问题注意实施风险监控。
(三)重视风险评估,规范合同签订
在和合作方展开实际合作之前应该根据对其资信调查分析结果以及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不同方式的合作,以免由于合作对象选择性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损失。特别是在物流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合同条款的合理规范性和完整性以及法律有效性,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指导避免合同风险的产生。
(四)强化员工培训,科学规范管理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环节众多,因此面临的风险也就比较多,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非常有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损失。所以,物流企业不仅应该重视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还应该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规范要求。应该根据物流行业的业务特点,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工作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成效。
(五)投保物流保险,实施风险转移
物流企业业务范围的广泛性和业务环节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在所难免的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物流企业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必要措施进行有效风险转移。而参加商业保险就是目前物流企业最常见的风险转移可行的办法。针对现代企业而言,采取物流保险投保的方式其实真的就是一种很好的避免风险的办法。当下,物流企业应该杜绝那种投保就是没有效果投入的观念,根据本企业实际的业务状况投保国内外不同保险公司适合于本企业的物流保险,坚持用物流保险的小投入换取企业风险应对能力,让企业成功实现风险转移确保平稳顺利发展。
三、总结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24)
【摘 要】风险管理是任何一个项目都必不可少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来说也是如此,并且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特点来说,针对其进行风险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同之处,首先分析了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然后主要针对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0 前言
移动通信工程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多,这种数量的增加必然也会到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于管理来说,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合与当前的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尤其是对于风险的管理来说更是如此,并且因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我们还必须加强重视程度,切实保障风险管理的水平,这也是保障移动通信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
1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
对于当前移动通信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是比较多的,并且这些风险和其它的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相比,也具备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特点,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以下几点:(1)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不仅仅是指对于任何一个移动通信工程项目而言都可能具备一定的风险,还表现在对于单个的移动通信工程项目来说,其风险的存在是贯彻于整个工程项目始终的;(2)偶然性,即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风险的发生并不是固定的,是随机出现的;(3)必然性,即对于所有的移动通信工程项目来说,都必然会出现一定的风险,虽然风险的种类和大小不定,但是其发生是一定的;(4)可变性,也就是说具体到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这种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项目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5)多样性,其实这一点不仅仅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来说是这样,对于很多的工程项目而言都存在类型多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识别和分析。
2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
做好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必须依据一些具体的原则,按照原则办事才能够最终保障其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具体来说,在所有的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都必须依据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主动性原则,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不能够是被动存在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出击,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进而把风险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2)全面控制原则,也就是说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某一个环节当中,而应该持续贯穿于整个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尤其是针对风险在项目中存在的多变性进行严格的持续监控;(3)经济性原则,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更高的利润,而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损失,进而确保这种利润的获得,因此,对于风险管理本身来说就应该积极关注这种经济方面的问题,避免过多的消耗工程成本;(4)直观性原则,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其具体的风险管理不能存在较强的隐晦性,必须确保其在管理中具备较强的直观性,如此才能够提高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才能加强风险管理的效果。
3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3.1 有效识别风险
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来说,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如何识别风险,这是加强风险管理的一个前提,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基础,只有明确了风险的类别、危害、产生原因等,才能够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对于这个风险识别过程来说,必须提高其时效性,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快的识别出存在的风险,这也是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的准备时间;当然,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对于具体的风险识别过程来说,我们可以按照风险的类别进行一一分析,进而提高其准确性,比如依次分析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等就能够加深对于这些风险的认识程度。
3.2 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
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来说,只有首先明确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才能够最终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来说,就必须加强其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加强对于风险危害性和管理办法的学习,切实树立起风险管理的意识。
3.3 充分运用法律和合同文件
对于当前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来说,做好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必须依据于相应的规定,而这种规定一般来说主要是指相关的法律文件和签订的合同;这一点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上也可以有所体现,因为很多风险的出现都是因为有人钻了法律或者是合同的空子才形成的,因此,加强对于法律和合同的研究就能够有效降低这些风险出现的几率;此外,充分的利用法律和合同也是有效弥补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相关的索赔来说,更是离不开法律和合同的支持。
3.4 风险分散手段的应用
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来说,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分散,也就是说寻求一定的对象来共同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相应的金融手段,比如保险和担保等。
3.5 加强对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离不开相应的管理人员,因此,加强对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切实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能力便能够有效保障风险管理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来说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果对于这些风险的把握和控制存在问题的话,必然会导致较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整个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失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认识,进而依据相应的管理原则,提高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针对整个的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加强风险存在重点环节的监控,确保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起俊.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刘云凤.通信建设项目管理漫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2:60-68.
[3]刘寒.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运营企业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4,6: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