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训练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打好语言训练的基础。
1、多读好书。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
2、摘抄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些读书卡片,按人物、地理、景物、警句、俗语、格言等分类摘抄,并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和习惯继续分小类,例如人物这一栏,又可分帝王、丞相、天文家、诗从、企业家、作家等等,最后装订,使学生拥有一部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自编词典。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3、叙写感受。学生每读完一本好书,就要前前后后仔细思考,写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求篇幅的长短,但要叙述的真实,如能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则更好。重点写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为日后的“辩论”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只有把“说”的基础打好,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闻,才能够随口道来,“说”得得心应手。
二、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笔者针对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愿意主动和大人交流思想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小组采访任务。四位学生成一组,各小组讨论出中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并列举出来,然后集合各小组的问题,列举出中学生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采访,最终总结出不同身份代表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学生多一次倾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高表达的要求,明确“指标”。
1、表达要动情。
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2、要学会应变。
就是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说错了话等能机智应变。训练之法有很多,比如老师进行快速提问,学生必须立即做出回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这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3、表达要精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锻炼不断普及,在体育竞技运动中,足球运动以其娱乐和竞技特点成为各个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足球运动是许多高中生热爱的体育运动之一,拥有广泛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提高高中生自身的足球技术水平,需要进行一定的足球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足球技术水平。如何有效的帮助高中生采用正确的训练足球技术非常重要,采取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和帮助改善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反之,如果采取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运动过程造成损伤,甚至有可会影响今后的体育锻炼,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校园足球中学校的训练要素,有效的对校园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的提升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形势 校园足球 运动技能 训练方法
新形势下提高校园足球运动技能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训练方法,足球运动技能的提高需要付出许多辛劳的汗水,采用正确的足球训练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足球训练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足球训练方法可以用来帮助提高学生达到高效率的训练成果,足球训练主要包括“训”和“练”两个主要的因素,“训”在于教练员采用科学合理有效方法,“练”在于学生按照教练员的安排实施,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一种过程与方式。对于高中生而言,首先需要做的是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由于在不同的训练方法上带来的功能与特点的不同,清楚的明白各种训练方法的差异和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足球训练任务和提高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最终达到科学地帮助他们提高的整体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能力。根据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发现,针对高中生的足球运动技能的提高一般可以从生理和心理这两个方面进行,足球运动技能的训练需要将生理训练和心理训练这两种训练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高中生足球运动技能生理训练要素
针对足球运动比赛场地大、对抗强度大、速度要求快的特点,就需要高中生要有更好的身体素质,为保持战斗力就必须保持高强度和爆发式的运动能力,因此就需要有健康科学的训练方法。
静力力量训练、超等长训练和等动训练是足球运动训练的关于力量的三种训练方式。针对静力性力量训练是为了让人体保持一定的固定姿势,能够使人体肌肉在足球运动对抗过程中面对固定阻力产生时的力量维持,最终使身体在足球运动对抗时不产生明显的位移的训练方式,最常见的训练方式就是负重训练配合身体半蹲或者直立。而针对超等长训练是为了让人在足球对抗过程中人体肌肉在产生牵张反射时有足够的身体灵敏反应的力量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式最主要的就是锻炼身体的爆发力和对抗能力,最常见的训练方式就是蛙跳或者短跑训练。等动训练就是为了帮助人体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各个关节的协调配合,足球运动需要有非常协调的身体配合能力,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关节活动范围内,我们身体上的肌肉群经常处于肌肉不断收缩状态,而保持肌肉不断张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身体运动速度恒定的训练方法,最常用的训练器材就是跑步机、等动练习器等等。
在足球运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体的灵敏能力,拥有良好的身体灵活协调能力能够使身体更加充分有效的参与训练和实践,也帮助高中生在足球运动中更快、更准确的掌握和运用足球技术,并且能够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灵敏素质我们一般采用的是两种训练方法,主要是专项技术练习和辅助练习,各种足球运动专项训练就是针对足球运动过程中的传接球、投篮训练、脚步动作转换、抢断球训练,以及在运球过程中进行急停、快跑、转身、急停跳投和交叉掩护等训练方法。
高中生在足球运动中对柔韧素质的要求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训练,身体的柔韧素质训练主要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韧带,其中最主要的是腰肩胯部、腿部和各个踩关节韧带。如果有一些学生对足球运动比较有天赋的情况下,例如,身体柔韧性较好,就可以增加对技术动作的难度,跨步防守、断球、快速转变防守等等,这些足球运动技术要求较高,特别适合身体柔韧度好的学生,做出来的效果好,姿势优美。
足球运动少不了弹跳训练,在进行足球运动中,弹跳训练是一项重要身体素质指标。在足球场上拥有良好的弹跳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争夺球权能力,占据球场高空优势,而且还能扩大攻守范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足球技术。弹跳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快速起跳和跳高弹跳训练。
二、高中生足球运动技能心理训练要素
在足球运动技能心理训练上,主要的训练要素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赛事训练。
在一般训练包括训练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训练、表象训练和意识训练三种方法。集中注意力训练主要是对高中生练球运动技能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结合日常训练的基本动作在比赛场上集中注意力在足球动作中。所谓的表象训练就是指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在平时训练的技术动作深刻的印刻自己头脑中,逐渐重复、发展创造自己的足球运动动作,以使身体产生动作记忆。意识训练需要有外界的帮助,首先高中生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要树立正确足球运动竞技概念,然后逐渐通过身体的本能意识积极地调动各个部位精神集中将动作过程与动作方法表达出来。
在针对赛事训练时,应该根据赛事的时间安排分为赛前、赛中、赛后进行心理训练。首先在赛前的训练中,应该让高中生明白自我认知能力,正确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树立积极乐观的比赛的心理,通过对一些比赛进行模拟训练,锻炼出学生的沉着冷静和自信顽强的毅力。面对这些可以采用通过呼吸调整和自我暗示等训练方法。其次在赛后训练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应该帮助锻炼沉着应对和不受干扰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采取张弛有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在面对赛事时出现的紧张竞赛心理状态。
总之,足球运动技能是一项很强的运动竞技比赛,需要有足够的身体对抗能力和协调能力,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足球运动技能训练时,应该把生理素质训练放在训练的重要地位,在生理训练的同时加以心理训练配合,加大对学生的训练意识,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更好的促使更多的高中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发展我国的足球事业,锻炼国民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关勇.新形势下校园足球中学校要素之探讨[J].教师.2015.20:45.
[2] 李纪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3] 蒋牧.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 查伟.昆明市小学生足球联赛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摘 要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以动力链、动作发展为理论基础,以动作模式训练为核心的新型体能训练体系。功能性训练具有更多的训练形式,训练目标基于动作,能够更有效地训练到专项运动力量,提高动态稳定性和加强全身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训练效率与训练功效,在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广泛。本研究通过分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现状、解决的问题和其所取得的进展,进一步揭示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在今后的发展提供些许依据。
关键词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问题 发展
一、身体功能训练的概念
陈小平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态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机体各项素质以便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动力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进行系统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1]。这种训练方式科学而高效,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训练中,身体功能训练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及特点
程红艳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动作模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多种方法,不同的专项可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从而使专项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得到加强[2]。张唤运用了多种训练方法,例如双手持实心球前平举蹲起、双腿系弹力带双手前平举蹲起、持杠铃全蹲、持杠铃半蹲、单膝跪瑞士球上体前倾等[3]。王雄认为功能性训练还可以理解为利用功能解剖学的相关性的知识来选择训练手段,以防止受伤并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4]。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各阶段发展动态
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就提出了功能性力量的概念,并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探究与尝试。2000年后,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功能力量的重要作用。2009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开始引入中国至今,国家体育总局投入大量资金,各相关院校开始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并成立相关教研室,北京体育大学早在2004年就设立了体能训练教研室,首都体育学院是于2012年成立了体能训练教研室。河北师大体育学院等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体能训练专项班。
四、身体功能训练解决了哪些问题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能将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有机地进行结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也能减少传统的训练所带来的损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更丰富,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在运动时,更能加强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运动员技术的高效性。张有明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是以动力链、动作发展为理论基础,以动作模式训练为核心的新型体能训练体系。它是传统身体功能训练的基础[5]。
五、身体功能训练在体育中取得的成果
身体运动功能性训练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其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训练中取得较好成果。马菁菁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标枪教学训练的一部分,使其与其他技术训练相互协调配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及方法,使功能性训练为标枪的教学提供最大的帮助[6]。张志鹏认为传统教法难以适应现代标枪技术发展的需要,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训练过于枯燥,训练肌肉群不完整。投掷步的教学、训练过于简单。
六、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今后的发展趋向
对于传统的训练来说,其教学方法陈旧、训练手段也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进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无论是对竞技体育还是学校体育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准备部分的训练中,使用多种步伐的下肢练习,多种状态下抛接实心球的上肢练习,运用瑞士球,悬吊绳,抗阻等核心力量练习等方式进行训练。在技术教学环节运用器械辅助或教练员辅助进行变换式的抗阻练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非运动员进行单一重复的练习。随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在体育中运动以外,还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七、结论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含多种训练方法,更多的训练形式。会使用到大量的器械,也会结合其他专项的训练方法,以达到使练习者改善核心稳定性、掌握专项运动技巧,从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训练中得到推广使用,各相关院校开始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并成立相关教研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打破了创痛的训练模式,能将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有机地进行结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也能减少传统的训练所带来的损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已被用于各专项的训练,也运用到训练的热身活动、准备部分、技术教学环节当中,还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褚云芳,纪晓楠.竞技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热点及启示[J].体育科学.2014.34(2):3-9.
[2] 程红艳,李瑞洗.新理念下的体能训练方式――身体功能训练方法[J].科学园区.2012(11):72-73,54.
[3] 张唤.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6):562-564.
[4] 王雄,刘爱杰.身体功能训练团队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反思[J].体育科学.2014.34(2):79-86.
【欧洲篮球培训的特点】
通过一个暑假和欧洲篮球教练的合作,无论是训练层面还是非训练层面,我都受益匪浅。在合作以及平时的交流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篮球培训与欧洲篮球培训的不同以及欧洲篮球教学的特点。
一.
非篮球训练层面
1.尊重
欧洲篮球教练这样认为:篮球这项运动是神圣的,作为篮球运动员,应当尊重所有关于篮球的事物,包括教练员、篮球、球场甚至篮筐。例如:在球场内严禁喝水。这是为了避免水滴在地板上,降低运动受伤的风险,而且这儿是尊重场地的表现。又例如:严禁坐在篮球上。这是对篮球尊重的表现。然而,欧洲篮球教练员认为,理解尊重这一词汇,以及做到这一点的表现在于做好球场上所有的细节,不只是上述的例子。
2.精神
①
专注:欧洲篮球教练说: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对待篮球的态度必须是专注的、认真的。每次到了训练场就必须要拿出状态,心里觉不可以再想其他的事情。他们一直在强调一个东西:休息的时候球员之间可以有说有笑,但是在完成训练内容的时候,必须全身心投入,决不允许再有开玩笑甚至打闹的情况。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训练中球员投入的更多只会让球员学得更多、学的更加透彻,同时也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这样才能使训练高效地完成,也可以是球员高效的吸收。
②
时间观念: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时间观念很重要,这也是欧洲篮球教练一直强调的东西。他们这样认为:在篮球比赛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概念,例如:进攻时间24秒、一节比赛12分钟或者10分钟等等。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就必须形成强大的时间观念,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要形成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习惯。所以教练会立下规矩,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到达球场,迟到者会有相应的惩罚,然而迟到一分钟和两分钟是完全不同的惩罚。这和离一场比赛结束还有一分钟或者两分钟也完全不一样是同样的概念。
③
团队精神以及欧洲篮球风格:团队精神这一点就显著的体现了美国篮球与欧洲篮球的不同,由于国家文化特色的原因,美国篮球彰显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喜欢劲爆的扣篮,煽动全场的气氛,他们虽然也关注战术,但是很多时候从不联防,因为美国篮球教练认为联防是防守能力差的无奈之举。而欧洲篮球完全不同,欧洲篮球十分注重技战术的配合和投篮,注重团队。然而现在随着欧洲篮球攻守转换以及身体对抗的日趋激烈,现代篮球呈现出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比赛风格,球员之间的身体对抗更加频繁。总的来说,把现代欧洲篮球风格归结起来,就是以整体控制、团队协助型作战为主,作风凶悍、顽强。改变原有的固定落位—组织发动—配合进攻这一固定的进攻模式;而成就了不断变化落位—顺势应变发动—连续的机动掩护配合的团队篮球。篮球无疑是一项团队性质的运动,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团队合作才能使球员的个人能力更好的彰显出来。所以,总的来说,团队协作就是篮球的灵魂所在。
④
篮球文化:文化差异的截然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运动倾向,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更偏向于健康、养生的运动理念,所以中国人的运动选择大都是乒乓球等没有太大的身体对抗的运动。所以,在中国,乒乓球是如此的普及,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正是因为普及,所以种子选手很多很多,所以才会有高手在民间这一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乒乓球如此强大的根本原因。所以想让中国的篮球水平有质的飞跃,首先必须做到的是让篮球这项运动在国内无限的普及,先要让中国人了解篮球,才可以谈后续的让中国人热爱篮球和提升中国篮球水平这些问题。
二.
篮球训练层面
1.
训练方法:中国目前的篮球训练方法大都以模仿为主,因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篮球水平确实和美国篮球、欧洲篮球有一定的差距。然而中国很多篮球教练都认为是篮球训练方法的不同导致的,所以中国的很多篮球教练都无脑的模仿美国的、欧洲的篮球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模式,殊不知文化差异以及身体条件都完全不一样。中国人是否能够适应同样的训练方法,国内很多的训练基地的训练表现都给出了答案。很显然,完全使用国外的训练模式是不可取的。从中国篮球教练的角度讲,他们的出发点肯定都是好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中国篮球的技术水平。但是,从这么久的合作中我发现,欧洲篮球教练员用欧洲篮球训练模式给中国球员训练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中国篮球教练员也不能一味的模仿,反之必须要创新。向国外好的训练方法学习固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教练员应当认清中国的篮球格局,要了解中国人的运动理念并且了解中国人的身体特质,从而把国外的训练方法、训练模式作为一种素材,结合所有的这些内容,然后设定整理出属于中国人的独特的训练方法,这才是国外的训练方法的价值所在,也正是中国篮球教练员最缺乏而中国篮球运动员最需要的。
2.
训练理念:就训练理念而言,中国球员和国外的球员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人口数十亿,自然篮球爱好者也数不胜数,但是很大一部分篮球运动员都执着于追求花哨的运球以及各种各样的帅气的过人动作,所以大都基本功十分的粗糙。然而欧洲篮球截然相反,他们更加注重基础。当我给欧洲篮球交流时,欧洲篮球教练员这样说道:篮球基本功是每个球员最重要的训练科目。对美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每一个出色的篮球运动员而言,基本功都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即便个别球员的基本功比无数球员出色很多倍,但是依然是他们每天的日常训练科目,因为基本功在篮球这项运动中真的太重要了。很多篮球爱好者所向往的花哨的运球动作全都是根据基本动作改变或者结合起来的,足见基本功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从基础抓起,由浅入深,先攻克基础关,再安排其他的训练内容。
3.
训练模式:训练模式中更加需要强调的竞技性以及趣味性。首先,之所以强调竞技性是因为篮球本身就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所以篮球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培养球员的竞技性,从而使球员在比赛中会自然加强自己的竞争意识,求生的欲望就会变得格外强烈,这也就会让球员在场上发挥的更加出色。第二点,趣味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学习。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他就会主动的去吸取知识,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得到的结果大都也是美好的。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无法从学习中得到乐趣,那么慢慢的他就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就会反感学习,也就不会去主动吸取知识了,一直维持这样的状态的话,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篮球训练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每天的训练项目都是枯燥乏味的,那么持续一段时间后,球员都会开始反感训练,长期以往,训练的效果当然也就会大打折扣。但是,训练中增加了趣味性就完全不一样了,球员会越来越喜欢训练,越来越想要训练,训练热情也会提升许多,这样的训练效果才是我们所应当追求的。
以上是我在和欧洲篮球教练合作以及交谈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对都江堰市的篮球发展甚至中国篮球的培训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撰写人
徐东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身体训练哲学;武术训练;对比研究;中西融合
中图分类号:G 808.1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1-0146-05 文献标志码:A
1.中西方身体哲学的差异
人类对身体认识比对人类文明的认识要更早,不同人类文明,形成其特有的文化,世界上各个民族五彩缤纷的灿烂文化,其根源应该追溯到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同。对自然认识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身体观,不同的身体观造就了身体训练哲学。身体训练哲学是指关于身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产生、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同时探讨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和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身体训练哲学也是研究和指导身体训练的重要理论。
1.1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
所谓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总的观点圈。由于中西方地域和文化的不同,产生了几近截然相反的自然观。何裕民先生指出,应当从哲学和医学的视角论述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另q:西方文化表现出偏重于结构还原、个别分析和宏观机械运动形式的研究等传统倾向;而东方文化表现为偏重于功能研究、整体综合和自然感应现象的思辨性探讨等特长。在认识自然世界视角方面,双方的出发点已经出现偏差。吕韶钧教授等从认识基础上深刻剖析:中西方传统的自然观分别以“元气论”和“原子论”为自然观的基础,形成了以“整体论”和“还原论”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在形成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方面,完全不同,可见,中西方对于自然的解释与认识是2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自然观。
1.2中西方身体观的差异
身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载体,人类的各种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交互过程,由于地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及历史的叠加,人们对身体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会随民族与性别的不同而不同,随历史与境遇的变化而变化。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身体一直在无形中被重视并且“敬身为大”。在儒家思想中,“孝”始于对生命身体的珍重,因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老子也有“贵以身为天下“以身观身”的观点。儒家的积极人世与道家的崇尚自然从不同层面对“身心一元论”的格局进行了印证。
在西方传统思想中,身体与精神产生了对立,身体阻碍人类智慧提升。柏拉图把身体与灵魂相分离,认为离开灵魂的指引,身体本身是无法接近真理的;奥占斯则认为身体障碍了人类接近上帝;苏格拉底认为,身体是不可信赖的因素,是获取知识、寻求真理、正义和美德的障碍。传统的西方视角偏袒灵魂,而有意贬低身体。笛卡儿把身体解释为机器,可以被机械地理解并被灵魂所控制,这强化了身体作为纯粹物质的经验主义身体观。可见,西方传统将灵魂凌驾于身体之上,并始终将身体置于“身心二元论”的格局。
中西方对身体的认识方式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思想家,是直接由人自身启发对宇宙思考,中国讲究“顺应天命,天人合一”;而西方古代的思想家则是始于探索自然,最后回到人自身,崇尚“挑战极限,征服自然”。中西方身体观区别的根本原因,是理解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的区别。中国依据“阴阳论”,逐步发展定型为。元气论”,其具体理论则是“精气神学说”;西方则摹霸素论”起步,然后定型为“原子论”,其具体理论则是“细胞学说”。
1.3中西方身体训练哲学的差异比较
中西方传统思想对身体认知的偏差,促使中西方对身体运动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由此而形成的身体文化,中西方身体运动形式截然不同,身体运动形式决定了身体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特点。在2种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身体观,即中国的“精气神学说”和西方“细胞学说”,促使中西方针对“身体”这样一个训练主体同时也是训练的对象,分别建立了“天人合一”和“天人对立”的自然观下的身体训练理论模式。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就不会相同。这使得中国传统身体训练形成了整体观的价值取向,而西方身体训练则走向还原论的“科学”之路。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身体与内心互为表里,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身体始终与外界的环境和内心相互融通。身体感知外界的信息,同时身体表达了内心世界。身体是沟通自我与外界的渠道,认为身体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要求“存天理、灭人欲”,所以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同时也强调身体的完整性和对身体的尊重。在身体营养方面,孔子追求“食不厌精”;在身体的尊重方面,韩信视为“跨下之辱”;在身体的功能方面,王阳明则认为“万事皆备于我”。中国人对待身体从来都以身为本。可见,身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本体地位。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修炼的过程,注重对人格的塑造,注重对身体的规训。在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中主要依靠主观的感知与体会进行训练和传习,例如武术中的桩功要求心静、体松、气沉、凝神等练功要领,并都有阶段划分,功夫程序中要求由静入定、由定入空的功力层级划分,这些练功要领都是以主观感知来判断。虽然这些技术有明显的阶段划分、层级划分,但是这些划分阶段、层级都是依据主观经验的提炼,在客观方面,无法对其主要标准身体指标上进行量化;因此,训练的技术动作和竞技结果方面很难有可操作的标准。例如传统的太极拳推手,并不只是比武竞技的项目,而是作为一种训练手段而存在,主要感受双方劲力的变化。这种中国传统的身体训练哲学思维催生了“天人合一”的身体训练理论模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朴素哲学思想决定了西方的身体训练哲学的基准,西医为西方身体训练理论解释范式上提供了更直观的依据,使其趋向“科学”。其中,被公认为西方运动训练理论先驱的有3位,即运动医学之父赫罗狄库、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古典运动医师盖仑,这3位古代学者是西方身体训练哲学的奠基人,他们的理论构建了西方身体训练的理论体系主题框架。同样,古希腊奥运会则从身体实践方面总结出成熟的运动训练方法的理论体系。直至今天,西方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依然较广泛地借鉴古典运动医师盖仑运动训练理论,其方法包括合理饮食、系统训练、充足睡眠,其中清洗肠道、出汗、放血是平衡体液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的引领下,西方的身体训练哲学进入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中,这种人为的身心二元分离奠定了西方世界对于身体的理性思维,并促使对身体与性灵的认识,分属于不同的现代学科,进而建立了直观分解为基础的“身体观”,使身体成为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心灵的问题则隶属于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这种分解的“身体观”为西方现代体育学科范式的形成和理论认识奠定了学科基础。今天的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仍然存有西方身w哲学的缩影,高度、速度、远度、重量、分数、点数等成为竞技体育量化评判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其优点是这种量化的思维和评判方式促进了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公平和公正;但这种身体哲学却把西方体育引入了“天人对立”的身体训练理论模式。
2.中西方身体训练方法的融合
2种文化背景下,身体训练哲学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身体训练方法,它们相安无事、并行不悖地存在了近千年。随着近代世界格局的变迁,二者得以谋面,中国传统身体训练在与西方身体训练比较时,我们自身存在优势;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被排斥在世界主流文化之外,中国的身体训练理论和方法,不能被世界所认知,就不可能被认同,更不能像西方体育的各种训练方法那样,被全世界所推崇。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项目不可能由别人来开发整理,必须认识到整理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任重道远,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学者,每一个人都该担负这样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文化的复兴添砖加瓦。
然而,在近些年,运动训练理论不断更新,国外的新理论不断被引入国内,例如核心训练理论、悬吊训练法(SET)、肌筋膜训练理论、动力链理论、身体功能训练理论,这些新的训练方法被国内运动训练专家们顶礼膜拜。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优势,发现依托西方的现代体育科学的训练理论正在不自觉地向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靠拢、转化、融合。可见,这些被国人引进的西方训练方法似乎可以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找到影子。当中国教练员与中国学者对西方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津津乐道时,这也在倒逼我们去反思如何整理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优势基因,挖掘整理中国武术和养生项目中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为现代体育训练服务。这也正是吕韶钧先生呼吁的,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身体训练领域里的科学研究和规范,在内容上坚持传统观点,在理念上坚持国际语境,建立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身体训练新模式。
2.1中国传统身体训练方法中的核心力量训练理论
中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处惊人地相似。例如风靡一时的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在深入对比之后发现,“核心力量”与中国人的“气存丹田”具有异曲同工的妙用,“以不动之腰脊运动之”中,腰脊的“不动”,反映了在运动中核心区的稳定作用,“催”手足的运动则反映了核心力量提高运动效能的作用。中国人的训练关注于身体内在训练的“写意性”,而西方的“核心力量”更注重训练手段的“写实性”。
传统身体训练中对于“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理念随处可见,特别是武术的功法中有静力性练习的动作方法,例如平衡动作功法、铁板桥功法、睡罗汉功等功法;有动力性练习的动作方法“鲤鱼打挺、龙穿虎坐、端腹、栽碑、抢背等动作。与“核心力量”理论相比较,传统武术所强调的“整劲”“丹田”“以气催力”等概念确实有殊途同归的效果,确实反映了武术前辈们的“先知先觉”,这些认知与理念对于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传统武术功法训练方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相比较,二者运动原理相同,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例如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就是要求腰部力量的稳定性,胯部的松活,身体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做到太极拳“起于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太极拳理中说的腰,包含腹前的丹田、腰后的命门所在的关键部位。许多相关的研究表明,武术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及核心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运动员,这说明武术的身体训练早已经具备西方训练新发明的“核心力量”,从武术理论上不难发现,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有学者从现代体能训练的角度将武术功法中腰功的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进行对比,认为2种训练都是针对脐下的臀、髋周围的核心区。根据核心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特征将其训练方法归为3大类:调整自身肢置使核心区肌肉受力的训练法、身体应对不稳定条件下维持核心稳定力的训练法、增强核心区稳定性与核心区肌肉作为主动肌时的训练方法。通过以上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对于核心力量的分析与总结,然后对传统武术训练理论进行梳理,该学者引入了“腰马合一”理论、“丹田”理论和“三节”理论3个与核心力量有关的传统武术功法训练理论。在中国传统武术训练方法与手段中归纳了3大类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是以调整自身肢置而训练核心区肌肉力量的卧虎功和面壁功;二是身体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提高稳定性的水中抗阻训练、一线穿、梅花桩等;三是变化外力使核心区稳定性与动力性增强的抖大杆、扎大枪等3套训练手段。当我们对核心力量进行整体认识之后,我们再回归到传统武术中去寻找我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发现129个拳种中无穷无尽的身体训练理论、方法、手段对于现代竞技体育身体训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2中国传统身体训练方法中的动力链理论
人体运动动力链理论认为参与完成人体动作的组织结构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链条式结构,每一条完整的动力链由肌肉链、骨关节链和神经肌肉链3种次级结构构成,肌肉链在神经肌肉链的控制和调节下收缩和舒张,为骨关节链提供机械运动的动力,3条链相互协同配合而完成目标动作。目前,在功能性力量训练理念基础上形成了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悬吊训练等具体的训练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竞技体育中的“弱链接”现象。这不由地让我们想到中国武术“内三合,外三合”。因为武术更多地讲究的是劲,劲在身体内有清晰的劲路。“劲”就是动力的传导,“路”就是动力传导的路径。劲路与动力链理论有一种中西方身体训练的不谋而合。例如,武术的劈挂拳讲究大合大开、猛起硬落、吞吐伸缩、放长击远、回环折叠的动作特点,这些技术动作对现代体育项目的许多“鞭打”“蓄劲”有很强的启示,对于加发力的训练,提高动作效能,增强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都有积极的意义。其实用动力链理论就是巩固神经肌肉链对于动作模式、增强肌肉链的动力、提高骨关节链做功效能。又如太极拳拳谚说道:“劲起于根,顺于腰,达于稍,腰一发力,力达四稍。”其实质是要求人体各部位的发力顺序正确,实现力量顺达,这“动力链”理论强调的动作模式极为相似。对于传统的太极拳的发劲,老拳师们一般不讲发的大与小,而讲发劲发的整。这里的整就是整体,不是注重局部的快慢,而是整体的协调与配合。集全身之力发于一点,才会显得威力无比。太极拳讲究“一身备五弓”,太极拳平时对于“弓”的训练,就是改善动力“弱链接”的方法。
2.3中国传统身体训练中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关注多关节、多方位、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追求动力链的高效、动作模式稳定、整个运动过程能量传递的效率与经济性、训练产生的身体素质长效性。笔者在张英波教授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中亲身经历了专家们对运动员进行从前链到后链、从侧链到旋转链、从短链到长链的训练过程。中国武术注重整体。例如,形意拳中最基本的动作是三体式站桩,动作外形简单;但是讲究的是桩功的内劲,特别强调多关节、多方位、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通过意念反复地内视身体,理顺劲路(动作模式训练),达到出拳发劲时动力链的稳定与高效。这就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理念:在不利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成为上下肢运动的支点,从而提供发力的动力,并使得其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的机能状态,从而产生优异的运动功能效益。不论是体能方面还是技能方面,竞技体育中都有传统身体训练的身影。摔柔项目都把“听”劲作为其核心的技术训练,就引进了太极拳站桩功法,且效果显著。我们还可以将桩功、拍打功、靠桩、太极推手、太极拳听劲等功法训练作为专项体能训练,为篮球、足球等对抗性项目的训练寻求突破点。此外,传统功法中的眼功训练方法、泅水术的训练方法、硬功训练方法、轻功训练方法、导引养生功训练方法都可以根据现代运动项目特点和规律与射击眼力训练、水上项目体能训练、格斗对抗性项目的体能训练、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从而极大地完善训练方法与手段,为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做出贡献。
康复训练在对运动损伤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干预作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训练始终贯穿于人体的康复过程。打破以往的先治疗再康复的理念,在损伤治疗于康复之前、之中、之后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中国传统武术经典著作中有着丰富康复医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例如《人身穴道并治疗法》《拳经》《少林寺伤科妙方》等著作,其中有大量阐述经络、穴位、脏腑、气血、导引等方面理论,对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治疗运动员损伤时,传统正骨理筋的手法来处理肌肉和韧带的局部撕裂、整治脱臼错位显得更便捷、更有效;因为传统正骨理筋手法,可以消除肌腱与健鞘、肌肉与筋膜的粘连,分解人体组织中产生的结块,增强营养的输人与代谢废物的排出,达到活血化淤的作用。这样可以促进组织的新旧交替,加快变性组织修复,加快运动功能的恢复。这应该成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新的技术资源。
当今多赛制的竞技体育,已经让运动员在面对训练与比赛的矛盾时,难堪重负,许多运动员的损伤可能就意味着失去比赛的机会。预康复理念的提出,就是针对受伤的部位与因子,进行提前训练以达到预防的作用,不至于等到亡羊再去补牢;而是通过提高固定肌的稳定性作用,提高协同协调作用,提高拮抗肌的放松作用,来巩固正解的动作模式,避免了运动的代偿与动作效能的流失,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运动损伤。这似乎与中医养生理念提出的“上医治未病”不谋而合。从身体功能训练与中国传统武术比较发现,科学水平越高,越是发现东西方的人体科学惊人地相似,在表现的手法上也是逐渐的弥合、趋近。目前,在运动损伤的诊疗中,己经引入了中医的推拿、按摩、针灸、火罐、针刺等多种手段,但对武术伤科、气功、药功、按摩、正骨的认识还不够。这也是许多学者慨叹的:懂传统武术的人不懂现代竞技体育,懂现代竞技体育的人不会传统武术。复合型人才可能会在体育领域中的创新力取得更大的突破,当然这些需要这2个领域的学者共同努力,才会有更好的结合。
3.结束语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肌筋膜训练法、悬吊训练法等方法不胜枚举,细细推敲这些“洋方法“洋手段”时,才发现有些是民族传统体育身体训练的某一个理论,或者是我们拳谚中要求的某一个口诀。由此可见,在中西方身体训练方法的融合过程中,西方体育对中国身体训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个交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2种文明孕育出的身体训练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如果把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精华进行开发和整理,有着比西方训练理论更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分类号 B844.1
1 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重大。对于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1~4],包括提高有效的创造动机、获得专门化的创造技术、群体互动进行有效的创造建构、创设最佳的创造氛围和文化、发展职业经验中的辨别和创新、进行增强创造力的训练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对个体创造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应[5~10]。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上。对实验组进行的处理主要包括开设创造力训练活动课和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这些训练活动以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主,综合运用包括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检核表法、语词联想、侧向思维训练法等具体的形式。Torrance在早期的研究中[11]回顾了142个这种类型的研究,其中的103个用了托伦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作为评价标准,涉及训练评估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几个维度。结果显示72%的整体项目的训练获得了成功。其中创造性问题解决训练和生成性思维训练显示最为成功。Rose和Lin进行了涉及创造力训练的定量元分析研究[12],他把46个满足标准的研究纳入到元分析中,结果表明创造力训练效果具有0.64的内部效度,但这些训练离开学校,是否具有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国内的一些实验研究[8~10]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最后都得出创造力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创造力分数,训练导致了创造力提高的结论。
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的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6]:“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根据Baer的这一思想,创造力的训练研究应该有针对性地探索各种特定方法的效果。如果培养观念生成技能是提高其创造力的关键因素,那么应以提高观念生成的头脑风暴法训练为主;如果强制联想训练的效应较为明显,则训练应以其为主;如果情感、心境等是训练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则需要强调在项目训练中改善心境因素,这样的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并提高训练效率,避免盲目,对教学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和疯狂,都严禁评判和嘲笑。其核心是自由联想、生成较多的创造性观念。强制联想法主要是一种有条框限制的强制思维,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出新奇的设计方案。两种训练方式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又有实质性的不同[13]。本研究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4、5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总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的学生95名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后20%的学生95名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6人,低分组被试84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等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14],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4~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5~0.87;同时效标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9~0.81。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语言创造力等。由于标题并不能直接归为创造性思维的维度,且在本研究的训练中并没有针对语言创造力方面的训练,因此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2.3研究程序
2.3.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为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组被试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两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3.2实验设计
采用2(创造力水平:高、低)×3(训练方法:控制、头脑风暴、强制联想)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2.3.3训练教学
根据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的特点及训练要求,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的影响,两种方法在编排中尽可能选取一样或相近的材料,但由于各训练法自身的特点,并不苛求完全一致。但同样训练方法的两个实验组,则全部要求一致。训练教师选自同一年级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集中培训后在每次课的前一天再集中讨论,做到统一上课内容和方式,尽量控制教师差异的影响。实验组每周五利用下午第三节活动课进行45分钟的创造思维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一次,连续训练5周。
2.3.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期间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详情见表1。
2.3.5结果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条件下(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显示,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方面,开放性维度,F(2,164)=20.87,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3.76,p<0.05,两个维度上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0.70,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1.38,p>0.05,独创性维度,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分析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1.27,p<0.01;流畅性维度上,F(1,164)=5.94,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变通性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维度上,F(2,164)=15.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上,F(2,164)=0.79,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0.35,p>0.05;独创性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在不同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进一步做了简单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11.50,p<0.001,表明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4 讨论
4.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
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两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训练组。但是在进行交互作用和简单效应的分析中发现。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通过训练在创造力的开放性和精密性维度上成绩提高较为显著。这个组的学生训练后创造思维的思路更加开阔,对内部和外部的反应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在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方面表现更为详尽,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较为精细的修饰。也就是说,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来讲,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头脑风暴训练在其创造力的部分维度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和Clapham进行的大学生的研究[5]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他采用创造力综合训练和单独的观念生成训练大学生的创造力,结果观念生成的训练和更全面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成绩提高影响是相同的。本研究的结论也较好地支持了Baer提出的存在着“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的设想[6]。两种创造力训练显示的差异结果启发人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奏效。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任务。
4.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将被试分了两个组,按照创造力水平不同分别进行训练,改变了创造力训练中忽视学生水平差异的做法,结果显示,对于一些创造力水平低的儿童来说,主要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创造思维的观念以及创造思维的方法、技能方面的培养,形成了思维的发散能力低、思路狭窄和远距离联想思维较弱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地实施,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国内也有研究[15]提出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儿童应该采用不同的创造力开发的方法。对于创造力高的儿童来说,正如同对高智力的儿童的智力开发一样,不能仅仅再去传授简单的创造技巧和方法,而应该让其多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日常生活的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技能竞赛、参与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的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其创造思维的品质,培养其创新性的人格。
4.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许多有效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因素,得出较为科学地结论。实际上研究已经达到了目的,提出这种研究思路,为以后的研究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更复杂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5 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头脑风暴法的训练明显的优于强制联想法。对于高创造力的儿童来说,单纯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技能和观念生成技能培养的训练方法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Collins M A, Amabile T M.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Sternberg R J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Eisenberger R, Shanock L. Rewards,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3, 15: 121~130
3 King N, Anderson N. 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 In West M A, Farr J L (Ed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 New York: Wiley, 1990
4 Kurtzberg T R, Amabile T M. 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1, 13: 285~294
5 Clapham M M. 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7, 10(1): 33~44
6 张庆林, 曹贵康. 创造性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沈德立, 吕勇, 马丽丽.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0, 20(4): 26~27
8 张景焕, 陈泽河. 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 1996, 28(3): 277~283
9 段继扬.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01, 6: 24~28
10 李孝忠, 李慧源.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114~120
11 Baer J. Divergent thinking is not a general trait: A multinomial training experiment.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4, 7: 35~46
12 Rose L H, Lin H J. A meta-analysis of long-term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84, 18: 11~22
13 Fleith D S, Renzulli J S, Westberg K L. Effects of a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 on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ies and self-concept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classroo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2, 14(3,4): 373~386
关键词:中考体育;课堂训练;训练方式
厦门市政府、厦门市教育局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将初中体育测试也纳入到中考之中。这就要求初三学生在学习好文化课时,对体育课程也要给予重视。但目前,初中体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不具备使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又不影响体育训练的作用。据此,本文对中考体育训练中的课堂管理与训练方法展开了如下分析:
1.提高课堂管理的措施
(1)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因为体育教学注重身体技能的培训,而技能培训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极点反应,如果这时候坚持下来,便能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训练。但大部分学生在这时候由于没有顽强的意志而选择了放弃。另外,在体育训练中,难免会遇到刮风下雨的环境,这时候更是考验一个学生意志力的时候。所以在体育课开设之前,体育老师应当给学生们灌输“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要敢于面对挑战。
(2)制订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计划可以使课程有秩序地进行下去。所以初中体育老师在开课之前,应该制订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有利于高效教学,也能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注重语言的作用。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老师还要注意语言的作用。初中生年龄小、文化底子薄,无法充分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要点。因此,老师在讲到某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时,应当采用生动、简明、易懂的话语将每一个动作要点讲述给学生听。此外,除了用好文字语言外,老师还应当注意肢体语言的应用。因为体育是运动性极强的课程,老师如果将肢体语言应用得好,学生将会学习得更快。
(4)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老师在注重中考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运动特长、兴趣爱好,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其学习积极性。具体方法如下:①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展示,从而增加他们的运动积极性。②根据初中生具有崇拜运动明星的特点,让他们充当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学生讲述有关明星的资料信息。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2.合理的训练方法
(1)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效果的好坏。所以,在训练之前,老师应让学生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通常分为心理准备工作和训练准备工作。前者要求在训练前,老师将相关的训练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述给学生,使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后者则要求老师将高效率生理状态及机体惰性等训练中会出现的情况讲述给学生。
(2)将游戏融入到训练之中。在体育训练中,适当应用游戏训练,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体育训练时,可以采用分组赛跑、数字跑等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疲劳程度,还可以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望,更能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团队的成员必须是固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表现,看会不会直接影响到团队的荣誉,从而使他们在体育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3)合理安排好时间。初中的体育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所以,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在这有限的45分钟内得到更多的训练。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课堂学生的多少,运动器材的多少,对学生的训练给予恰当的安排。这样不仅可以让有限的运动器材得到充分的运用,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欲望。
(4)老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示范就是老师在讲解之前,将训练项目的动作要领及步骤当面展示给学生,再根据动作要点一点一点地讲解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对动作要点的理解力。
3.结语
一、跆拳道运动的由来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因利益冲突而进行斗争,要求人们要有强健的体魄并掌握一些格斗技能,才能保障生活的安定,这为跆拳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过漫长的岁月,随着人们强健体魄的本能自卫而产生的搏击逐渐演化为有意识的技击活动,从而产生了朝鲜民族特有的运动形式――跆拳道。
1966年,成立了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崔鸿熙担任首届联盟主席。1973年5月,世界跆拳道联盟在韩国汉城成立(WTF)金云龙当选为主席。1992年10月7日,中国跆拳道协会筹备小组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正式开始。竞技跆拳道在中国开展了短短十几年时间,经过中国跆拳道人的不断努力,在重大赛事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1994年5月,在河北正定举行了首届全国跆拳道教练员的裁判员学习班。1994年9月,在云南昆明举了行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从此跆拳道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二、跆拳道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由于跆拳道动作相对比较简单易学,所以特点同样是简单明了,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跆拳道在向外推广时,大多是以击破方式向人们展示其威猛无比的功夫,其方法是用拳、掌或脚分别击碎木板、砖瓦,以此检验和测试练习者的功力:强调气势,发声扬威,以发声来提高自己的斗志,借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方,甚至在出击时配合击打效果使裁判得以认可,争取先在心理上战胜对手;礼始礼终,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以刚制刚,直来直往,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是以直接接触为主,方法比较硬朗简练,讲究以硬抗硬,以快制快。
跆拳道具有防身健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的一种较好的手段。
三、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术训练方法
跆拳道的训练方法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完成训练任务,掌握专项技术,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而采-用的途径和方法。借助对跆拳道训练方法的探讨、研究,探索跆拳道运动最适合的训练方法,使跆拳道运动员能够更加稳定的提高自身的运动竞技水平,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便在跆拳道的实战中更好的发挥技战术,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使跆拳道运动能够更好、更快的在世界上蓬勃发展。
1.跆拳道的身体塑造
(1)基本训练:主要技术的脚靶训练法
不同的技术动作的联系采用不同的拿靶方法。踢靶时要踢靶的中心,也称靶心位置,拿靶时拿靶柄的中间稍靠前端的部位。
a.前踢:握靶柄的前端部位,靶面分别在水平位置的上下,靶柄后端与靶前边缘在持靶人的体前右或左方,前踢时用正脚背踢击靶心位置,如果技术正确,部位准确,踢击的瞬间脚靶的两面相互撞击,会产生清脆宏亮的声音。
b.横踢:握靶柄的前端,靶面与水平面15度45度的夹角,靶的两面分别指向左斜下和右斜上(踢另一侧时相反),靶的前边缘在前斜上方;整个靶位在人体前方。横踢分中段和上段两个高度,中段在腹胸之间,上段即为头的高度踢击时用正脚背击打靶心,产生清脆宏亮的声音。
c.劈踢:靶位在持靶人的体侧,握靶柄的前端,靶身和地面平行,靶面微向斜上方。另一种握法是靶柄指向上方,靶前边缘在下方,靶面与地面垂直。劈踢的靶位与头同高,用脚掌击打脚靶发出清脆声响。
d.侧踢和推踢:侧踢和推踢练习时的握靶方法,用单手握靶柄的中间,靶柄、靶前边缘与水平面垂直,靶面面对踢靶人。
e.后踢:后踢时有两种握靶方式,一种是单手靶,握靶柄的中间、靶柄、靶前边缘与地面垂直,靶面正对踢靶人,靶位在握靶人的身体侧面;另一种方法是双手靶,握靶人双手各一个,两个靶心贴紧;靶位在握靶人的胸部以下和髋关节以上的位置。靶在握靶人的身体正前方。后踢时,分中、高两个高度。中段后踢时用双靶,上段后踢时用单靶,都是击打靶心的位置。
f.后旋踢。后旋踢时有两种握靶方法,一种是单手靶,另一种是双手靶。单手握靶时,握靶柄的前端,靶柄与水平面垂直,靶面微向外侧倾斜,靶位在握靶人的正前方。双手握靶时,握靶柄的前端,两靶柄与水平面成垂直方向,两靶面向左、右方向。两靶间隔约15厘米,与踢靶人的头部同高,后旋踢时用脚掌击打靶心位置,产生清脆宏亮的声音。
g.冲拳攻击:握靶柄的前端,靶柄、靶前边缘与水平面成垂直方向,靶面微向内侧倾斜,用拳面击打靶心位置发出声音。
(2)跆拳道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
跆拳道的技术训练是在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技术训练,可以提高专项技术的熟练运用程度、技术的运用效果和掌握运用技术的实战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目的。
1)自我训练法:
即自己进行专门的技术动作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练习者自己用身心去体会和感觉动作。理解动作含义和目的,寻找技术方法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掌握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常用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a.对镜子练习法。即自己面对镜子练习各种技术动作。边练习边自我观察,通过个人的对镜练习,可以正确地掌握基本动作,体会各种攻防的路线、方向、角度、力点等。同时,通过镜子的反馈,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建立良好的、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强化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b.模仿练习法。模仿优秀运动员或有效技术组合进行技术练习。模仿法可以专门练习提高有特殊效果的技术动作。通过模仿,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的特点和优势,既利于自己运用,又利于自己从中发现规律,创造出新的技术组合。模仿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模仿单个技术动作也可以模仿组合技术动作。模仿练习的同时,可以请教练或同伴在旁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利于改进和提高。
c.踢打沙袋练习法。沙袋练习是跆拳道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踢打沙袋,可以提高腿法技术的完成速度和击打力度,从而提高技术训练的质量。通过踢打沙袋练习技术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动作的规格,不要猛踢猛打,使技术动作变形;二是体会完成技术动作的本体感觉,即进行正确合理而又有效的技术动作时自己的感觉是怎样的,并将这种感觉保持下去;二是将技术训练、打击力度训练、时间空间感觉训练以及准确性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向实战过渡。
2)配合训练法
通过和教练或同伴的配合,训练基本技术和组合技
术。这种方法比较灵活,练习时教练员或同伴可以做出多种不同的配合动作,训练练习者的各种技术,提高其运动技术的效果和能力。常采用以下的具体方法:
a,听口令完成技术动作。练习者按教练员或同伴的不同口令,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练习者处于准备状态,当听到教练员或同伴发出的口令,例如:“左横踢”、“右横踢”、“左前踢接右横”、“右横踢接左后旋踢”等时,练习者必须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这种练习既可以训练技术动作,又可以训练练习者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b.脚靶练习法。教练员或同伴手持脚靶,让练习者进行攻击性技术动作踢击练习,踢靶练习可以先从固定靶开始,练习固定位置踢击技术。熟练和具有一定的力度后,再进行移动靶的踢击练习。踢移动靶时要遵循由慢到快、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变到多变的原则。不断提高练习难度,逐渐向实战过渡。通过踢靶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练习者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动作灵敏协调性和攻防技术动作的准确性,熟练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的击打技术,提高攻击效果。
c.踢组合靶练习。由4-6名同伴各持不同高度、不同放置角度的固定靶,站在相距每人不超过两米的两条直线,由练习者从一端踢向另一端。要求练习者根据靶位的高低和靶位的角度,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踢击。要求动作准确,击打力度适当,声音清脆宏亮,这是较为综合的练习法。对选择及运用各种动作和击打效果有较高的要求。因而是提高技术训练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移动靶的练习,难度更大,效果也更好。
2.提高心理健康的训练
人们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并从事有意义且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他的工作效率才有可能最高,意欲也才最强烈。相反,对于一个体格孱弱的人来讲,就很难达到工作的高效率,其意欲也无从产生。所谓意欲,就是发生在一个人理智和行为之前,能左右个人情绪好坏的精神因素。同时,它又与一个人的道德是非观有关联,因为意欲的精神作用不仅仅是决定你该投入多大精力去完成某件工作,而且首先应判断出某件事情该不该去做。
进行跆拳道锻炼,既能通过对全身的运动,影响全身的各个器官,又能增强人的精力,刺激大脑,促使其的强力开发和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只有这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才不单单是一个四肢发达,体格健壮的人而已,同时还是一个充满朝气,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a.放松训练法:通过自我暗示和调节注意使肌肉得到充分地主动地放松的方法。控制骨骼的紧张度,掌握好,按自己的愿望进行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需要放松的部位,体验其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按照自己的一直形成所需要的情绪状态,降低兴奋性,用默念暗示来调节身心。
b.呼吸调节法: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法,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性水平使人的波动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站直或坐直,微闭双眼,排除杂念,尽力用鼻子吸气,轻轻屏住呼吸,慢数“一、二、三”。缓慢地呼出,同时数“一、二、三”,把气吐尽为止。暂停,数“一、二、三”。重复以上步骤3次以上。
四、结论
跆拳道运动从训练到实战,简单的说是肢体在熟练动作并加以技巧性的应用的过程,由基础的训练方法――脚靶训练、基本腿法、自我训练、配合训练等当中,综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组合训练,达到熟练运用各种跆拳道的基本技术的目的。训练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实战中的发挥,实战中进攻与防守的交替变换是战术中较常见的,也是最实用的。组合技术的关键既是熟练的掌握跆拳道运动的基础,只有掌握好根基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于实战之中,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摘 要 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开展,对于公安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本文就针对公安警察院校学生的警察体能训练工作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警察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公安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警察体能 警务技能 实施意义 实施策略
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警务技能训练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斗力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警察体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训练理论、教学训练方法来组织开展警察体能训练,提高教学训练的成效,是现阶段我国公安警察院校体育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警察体能的概念与内涵
体能,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的身体能力,是人体在生活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能力。通常来说,体能是以人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的,但是其又不等同于人的身体素质,而是包括了人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具体到警察体能来说,警察体能与一般性质的体能又存在一定的不同。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警察这一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警员常常需要面对很多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例如:长途作战、连夜作战等等,这就对其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警察体能,指的是警察在面对各种艰苦、复杂的环境时,为了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融脑力和体力为一体的良好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其主要是由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一般身体素质和警察专项素质三部分构成的,这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指的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例如:跑、跳、投以及游泳、爬越等等;一般身体素质,指的则是一般性质的身体素质,例如: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以及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等等;而警察专项素质,指的则是符合警察职业特点和职业特性的专业化素质。
二、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意义
概括来说,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意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如下两点:
首先,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能够为学生各种警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而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训练活动。因此,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最为直观的、最为直接一点就是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能够为学生各种警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警察擒拿格斗技术、射击技术以及警械操作等技术的掌握和有效运用均需要有良好的警察体能来做基础。
其次,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体育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这一点对于警察体能训练来说亦是如此。系统、科学、艰苦、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这无疑是新时代警察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根据警察体能的特点,特提出了如下几点有助于警察体能训练有效实施的策略: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警察体能训练理念。要树立科学警察体能训练理念一方面要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来制定科学的训练的目标,以驱动学生的学习训练的内在动因,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要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在组织开展警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对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是确保训练成效的关键。而要实现对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方面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遵循多样化原则、针对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来确保训练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遵循系统性原则、运动负荷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大、小周期来科学的组织开展训练活动,确保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最后,要重视警察体能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和医学防护工作。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一般身体素质和警察专项素质,为学生警务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在开展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忽略了安全防护工作和医学防护工作,出现了运动损伤事故,不但无法取得预期的训练成效,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开展警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运动安全问题,通过安全防护工作和医学防护工作来将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职中团体操训练效率对策研究大型团体操是一种富有群众性,艺术性,震撼力,科学性为一体的体育活动。职中学校的团体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也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塑造学生的坚韧的生活态度,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现针对职中团体操组织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如训练效率不高,训练时间过长等现象进行有效的对策研究。从而推动职中学校团体操有序进行,保证学校团体操队伍整体的素质更加精良。希望本文提出的各种对策,对于提高团体操的训练效率有一定的作用。
一、校园团体操训练周期过长原因分析
1.设计图纸对实际学生排列指导不够
(1)编排设计的队形图纸设计不够全面,没有准确地将队形的形状,具体的图案位置和每个团体每个人具体的路线以及人之间的间距做出明显的准确无漏的设计。排练方案的可操作性缺少表演者的演练来论证和反馈,就加大了训练的难度,拖延了时间,导致训练周期过长。
(2)编排人员不了解职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设计的方案过于冗杂,过于复杂,过于追求艺术完美。使学生在排练过程中感觉难,反复练习,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团体操的训练,影响了整体的效率,导致排练周期过长。
2.设计程序相对复杂
队形的设计都是需要实际的实践来论证设计图纸的可操作性,最终完善图纸。首先,需要准确地设计大的队形效果图,需要在每个坐标点上根据队形和确定的人数先假设队形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其次,根据假设的形状确定每一个队员的路线图,准确的分析每一个人的位置和实际的场地大小比例。再次,就是要重复第二步根据反复设定来确定每一个人的位置和路线,对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最终凿定可实施队形图。最后,准确地绘制队形效果图,按照体操队形最终确定的科学性、可行性,来指导每一个表演者的路线和具体定位。
3.训练过程中骨干分子不能有效调动起来
编排练习中,不能有效地利用骨干分子的推动作用,对骨干的培训不充分,忽视骨干的力量是影响排练效率的愿因之一。由于团体操人数比较庞大,统一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会导致训练周期过长,而且影响训练质量。所以要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利用“分组分区”来进行训练,提高效率,避免出现队员懈怠,浪费时间甚至厌倦的心理。同时,由于对骨干分子的训练不充分,导致队员得不到正确的指导,骨干分子思路混杂没有起到带头羊的作用,骨干就会失去威信,队员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排练效率,导致时间过长。
4.训练手段相对单一
团体操训练中有很多队员不明白队形和具体的情况,导致学生队员完全听现场的指挥不断地来回训练,使演员产生倦怠的心里,导致队员失去耐心,丧失兴趣。这是训练手段相对单一造成的,所以要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训练效率。
二、提高职中团体操组织与排列效率的对策研究
1.在编排过程中注重整体效果
在排编的过程中考虑问题要全面,要考虑到体操原有的美感和艺术性,还要着重考虑体操的可驾驭性,注重整体的大效果。不要一直纠结与一些细小的不太影响大效果的动作,要不会导致整个体操训练的质量下降,无法有效快速地到排练目的。如反复拘泥细小的动作,会使队员产生负面情绪,降低操练效率。在队形变换的时候要巧妙流畅,尽量使队员移动的距离短而富有灵活性。科学灵活的变换队形,结合多样动作形成各种风格和特点,着重注意整体的效果摒弃从细节入手。
2.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力量作用
在团体操训练中,要使用多种手段来提高训练效率,而骨干力量不可小视。由于团体操的人数相对庞大,所以采取整体训练的方法比较困难,想充分利用每一个人的时间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训练中,先进行分组分区再统一整合的训练方法。首先,要选取精良的骨干人群进行充分全面系统的训练,让骨干们了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以及每个队形变换的具体时间和位置,使骨干们对整个体操有整体的全局的把握。然后进行分区分组训练,每区每组要有一俩个骨干人物带领本组队员进行有序有规律科学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学员的有效时间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提高整体体操的效率。作为骨干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指令要清晰,思路要明确,动作要到位。这样才能在小组中树立威信,有效地发挥骨干作用,提高操练效率!
3.编排人员训练方法要科学合理
团体操的训练方法要科学合理,才能提高训练效率。由于团体操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力精力的一种复杂的体操项目,所以需要很多的时间来训练,因为在职中演员大多数是在校学生,所以学生的相对学习时间多,而课余空闲时间相对比较少。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要尽量减少训练时间,加强训练效率,注重训练方法,避免学生出现的倦怠抵触的情绪。要使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效率,如在排练中利用标记点,借助场地的标记点来进行训练,利用旗语来提示队员,训练时约定一些信号旗语的含义并进行反复的训练,掌握这一信号语,对队员在训练中进行有效的提醒作用。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全身地投入到训练当中。掌握科学的排练时间,注意合适的训练时段,运用有效考勤制度制约,训练过程中要灵活应对出现的状况等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训练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4.可以大胆将广播操与健美操融入到团体操之中
在职中的团体操可以将广播操融入进来,作为学生应该都会做广播体操,这样既可以省时也可以省力,还可以减少很多复杂的程序,学生本来会的东西重新整合,创新富有挑战性,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力,使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这种措施容易接受和学习,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率。也可以将健美操排编时融入团体操中,健美操已经在中学非常流行,中学体育课基本都会学到健美操,把健美操中优美的动作和广播操一起融入进去,会使团体操的动作练起来简单而容易掌握,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效率,进行队形的变换。
三、结语
在组织排练团体操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图纸的设计,要着重实际操作性,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团体操的组织和排编还有很多技巧与方法,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提炼,才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方法,有效地指导团体操的训练有序快速地进行。建议学校多开展团体操的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明,王承杰.改进编训方法提高团体操训练效率[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宫留芳.校园团体操的创编与排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一、针对运动员实际设计循环训练的练习站和循环周期
运动员年龄都在15.16岁左右,从事专业训练的时间都不长,训练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拳击运动本身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素质的要求,根据我们训练手段和器械设备的实际,我们制定并逐步完善了这样一个基本循环训练体系。
1、这个体系的制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同肌肉部位交替刺激,运动负荷逐渐累计增加,各种素质全面提高,练习手段简单适用和确保安全。
2、对运动员的基本要求:运动员根据教练员口令,开始在练习站练习,要保证练习质量。达到规定的时限,教练员发出转换口令,开始在练习站练习,要保证练习质量。达到规定的时限,教练员发出转换口令,运动员按一个方向转换练习站,并立即开始练习,依此类推,直至完成一个循环。
3、基本训练量的安排:
每站30秒,8站4分钟完成,为一个循环组,间歇2分钟。
总量为:一个循环×(4.6组)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感到此训练方法的优点明显。运动员感到训练的安排紧张有序,练习既不枯燥,又有一定的趣味性,进而产生主动性,提高了自觉性,身体全面素质的提高效果显著。
二、循环站和循环周期的调节与控制
每个练习站的设立是为了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而服务的,由于训练的目的或任务的变化,或者由于运动员自身情况的变化,循环训练的循环站和循环周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练员完全可以通过变化练习站或对练习和间隔时间的调整体现对整个训练实现自主调控。
我们根据训练计划的整体要求在练习站数量上做增减。比如要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可以另外增加一个单足跳的练习;也可以增加一个负杠铃半蹲起,同时去掉一个仰卧起坐;也就是说,练习站应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情况或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做适当的调整。同时对运动员相对薄弱的项目如跳绳和打沙包等相对长期保留,也可在难度和频率上提出控制要求。
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循环训练法还可以在时间周期上做许多相应的调整。它可以是每天训练的基本部分,也可以安排在训练的结尾部分。也就是说,可以把他当成每次训练的主要部分,也可以把他当成训练的次要部分。可以把他当成准备期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可以把他当成竞赛期的一种保持状态的训练手段。在每一个循环中,可以每站半分钟,循环完成后间隔2分钟;也可每站40秒,循环完成后间隔3分钟。可以循环训练与技术战术训练分上下午安排,也可隔日安排,只是在总量上根据需要掌握循环训练的比例。
三、循环训练法与技战术训练的关系
毫无疑问,我们的循环训练是基本素质的训练,是基本素质与专项素质结合的训练,是为技战术训练打基础的训练。没有基本素质和专项素质的提高,技战术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竞技网球 运动员 体能 训练特征 要求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31-01
竞技网球运动是一项非连续性、强度不断变化的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一场正规的网球比赛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则超过四个小时,耗时较长,比赛中的运动员在场上需要不断快速移动、击球,精神还要高度集中,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守与进攻策略,这些都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是重要的一部分。
1 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作用
竞技网球运动训练的四大内容为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四大内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体能训练是重要的基础部分,没有相应的体能作基础,一切的技能、战术训练都会成为空谈,没有高效的体能基础,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就难以实现。
1.1 良好的体能条件是竞技网球比赛取胜的基础
竞技网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但构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虽然技能、战术能力属于主导因素,但体能、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一样不可忽视。所以,在日常的专项训练中,教练员应该让运动员清楚网球比赛不仅仅是在比技术和战术,还是在比体能和心理。没有良好的体能条件作为基础,不可能在现代激烈的竞技网球比赛充分发挥自己平时掌握的技战术能力,竞技能力得不到良好体现。现时的竞技网球比赛中,特别是顶级男选手之间的较量,一场比赛要用到三小时以上,体力消耗非常大,没有很好的体能作基础,想取胜是不可能的。
1.2 体能训练既训练身体又锻炼意志品质
世界著名网球运动员阿加西说过:“没有一定的体能,就谈不上意志品质”。体能训练与意志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提高体能所进行的一般或专项训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也在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另外,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提高,可以促使运动员自动积极去承受更大强度的体能训练。但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一个运动员如果体能水平很低,无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在比赛场上都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
2 竞技网球运动的特征
2.1 竞技网球运动供能属有氧代谢和ATP混合性供能
虽然竞技网球比赛耗时较长,但其是由许多不同的回合组成。根据统计,每一个回合的运动时间多在10秒以内,整场比赛10秒以内的回合占到80%左右,并且每一回合的强度大,需要动用ATP—CP供能系统来供能。但是,随着比赛时间的增长,身体运动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供能系统要不继满足肌肉对能量的需求,这就要求具有超强的有氧能力,在每一局和局间休息的时候需要有氧代谢帮助再合成ATP和CP。
2.2 竞技网球运动的力量要求的特征
竞技网球比赛中的球速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需要足够的力量才能完成爆发力挥拍的高速度击球。再者,在比赛中,运动员在攻防过程中,经常需要快速蹬地起动、到位后急停,快速引拍等,因此良好的力量素质是竞技网球运动员的重要特点,是运动员完成快速移动、急起急停、发球、击球技术环节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力量素质,不可能在竞技网球比赛中有上乘表现。再者,良好的力量也是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寿命的重要条件。所以,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2.3 网球运动对运动员柔韧要求的特征
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良好发展,有助于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其它素质的综合发展,要想成为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柔韧素质在技术与力量中的含量是不可否认和替代的。在激烈的竞技网球比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动员为救一个球,做出大胆大幅度的动作,如大劈叉救球等;运动员为了击出速度更快的球,经常大幅度引挥球拍,这些都要求网球运动员的身体柔韧素质要过关,否则不但救不到球或发不出更高速度的球,可能还会造成肌肉拉伤,以至影响运动寿命。所以,良好的身体柔韧素质对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也至关重要。
3 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能训练是竞技网球运动的四大训练内容之一,良好的体能水平是提高网球技战术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所以在竞技网球的体能训练中,体能训练应与技战术的训练相一致,主要目的就是为技战术的提高打好基础。同时,在有效的训练时间内,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应该对竞技网球项目特点、运动员特点和场地设备有充分的了解。
3.1 结合项目特点
体能训练要有针对性才能有高效率,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考虑到竞技网球的项目供能特点,对网球动作技术结构以及参与工作的肌肉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对各肌肉群参与工作性质和比例也应有所了解。只有充分了解竞技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才能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有整体宏观的控制,并且在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有所依据有所指向,使所选择的训练方法手段更具有高效性。例如,从对网球比赛各个回合的分析来看,竞技网球比赛以ATP—CP供能和有氧代谢能力交替进行的供能方式,那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就应该多进行类似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来提高网球运动员这方面的供能能力。
3.2 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发展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除了根据项目特点之外,还需要根据运动员个人具体情况来安排,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更需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发挥其优点,弥补其缺点。
3.3 充分考虑到训练条件
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前,必须对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与数量、恢复条件有全面清楚的了解,因为它们都是组织实施训练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某些训练设备较差的地方,要充分考虑用当地条件的实际性,寻求可替代性的练习方法。
4 结语
良好的体能条件是竞技网球比赛取胜的基础,进行体能训练,既训练身体又锻炼意志品质。在安排体能训练时,要掌握竞技网球运动供能属有氧代谢和ATP混合性供能的特点,结合项目特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以及充分考虑到训练条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使体能训练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