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0: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46-01
基于工作过程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工作,相对滞后于其工作开展情况,其工作过程性的教育教学也只是在关于楼宇智能化的专业教学中顺带展开,由此造成了其非系统化,制约了其工程工作技术的提升。实施其专业化的课程构建工作,把其具体的工作技术专业化,并依此为支点建立其专业化的工作操作人才。
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设计内容构建
作为一种工程技术,其设计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和先导。把相关的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将会有利于设计的专业化,从工程的源头上抓好质量工作。立足工作实践,其设计工作包括:技术设计、施工程序设计、施工工具设计、维护设计与系统升级设计,以及备份应急智能程序设计等。根据楼宇智能化工作经验与暴露问题,逐渐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节约原则,即要本着节约物力、人力与原材料原则设计;美观原则,智能系统作为必备辅助系统,不仅不能破坏楼宇原有的美观,还要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安全原则,无论是施工本身,还是对于楼宇与居民而言,都要能确保安全性;协同原则,即所有相关的智能系统都要相互配合与呼应,实现功能之间的互助。由此,设计关系到工程的成本、施工的难度与工程的使用效果和智能系统的寿命等。
2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施工内容构建
在此项工程中,施工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此环节可以作为工程中独立课程来实施。由于楼宇是全面性的施工过程,因而,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也会随着楼宇建设过程而展开。其具体包括:一是,基础施工。即与楼宇施工一起开展的相关各种智能系统的基础建设工作,例如管道的预设、不同智能系统之间的线路预留、同一楼层的管道建设、楼层之间的管道建设,以及根据楼宇建设进度需要作出各种预设性的准备工作等。这种建设是与楼宇建设同步性,需要施工技术人员随时或按照其设计定期或定进度跟进施工。例如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煤气管道、水管等。二是,基站建设。针对例如电路、通讯等都需要建立一定的服务基站,以便作为楼宇投入使用后其智能系统发挥作用的指挥部或者管理中心等,例如网络基站,其关系到楼宇居民或单位网络运行。为了便于管理方便或减少楼层之间的干扰等,会根据楼层或者居民与单位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三是,整体完善施工。在楼宇整体建设完工为投入使用前,施工技术人员会把各种具体设施安装完成,例如所有的线路铺设完成,线路之间的检验完工,各智能系统之间分工或管道明确等工作,都必须精确的完成,以避免短路、交叉以及以后故障难以查找根源等问题的出现。四是,入户运营施工。在整个楼宇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其相关的各智能系统都要运转起来,首先是确保总的基站运转,例如供电基站,然后根据居民或楼宇内部需要逐步按照要求细化到每一个用户,却智能系统的全覆盖。由于施工是周期长、涉及面广大、工程量大等,其相关的施工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种专业技术人员能完成,需要供电、通讯、供水、供暖或制冷、供气等各种部门协调运作。
3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使用维护内容构建
此类内容,相对前两者而言简单易行。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在楼宇整体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各种智能系统细化到户的过程。即各智能系统部门根据用户需要,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安装过程,如通水、停电、通网等。其二,即是日常的运用安全排查与维护工作,例如清理相关设施上的杂务,解除专用电路上的乱拉乱扯电线等。此种工作只需要一般的技术人员即可完成。
4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故障排除内容构建
故障排除,其包含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专职人员才能完成。尤其是针对不同成因产生的故障,其所采取排除措施、动用的技术含量与技术物力等,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实际的工作中此种工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单户性故障排除。这种现象较多,例如某户居民网线问题,在楼宇整体网络正常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其非常简单。第二,楼宇内部分智能系统故障排除。例如某一楼层出现了供暖故障,则需要根据整个楼层,甚至要在每家每户都展开故障排查,最终确定故障并维修工作。第三,楼宇整体故障排除。即整个楼宇的某个或某几个智能系统出现问题,造成这种状况往往是由于力度较大的总线路破坏或特大的自然灾害造成,虽然工作量大,但问题容易排查。当然,也要注意多部门协作,或许有些故障看似是部门的,可能会因为其他部门的原因导致的。例如一旦断电,任何智能系统都将闲置。
5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升级内容构建
即在楼宇建设竣工与投入后,由于其建设时的科技水平限制,其所采用的智能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落后甚至被淘汰,但作为楼宇还要继续发挥其作用,由此智能系统的升级便成为其必须的工作。首先,智能系统硬件升级。例如电梯、网络、供水等管网升级等,即对一些老化、淘汰的硬件零部件或整体采取更新换代措施,让其与最新科技设施保持同步性或者近距离性,以提高其智能服务质量。其次,智能系统软件升级。有些智能系统秩序要升级软件,或者与更新的硬件配套升级等,当然,在现代计算机设施与其他配套设备配备齐全的情况下,相对施工技术人员其是非常简单的工作,但针对性软件开发却是相对高端的工作,现在缺少是这类技术性的人才。
6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必须立足楼宇智能研发、装备与使用的过程针对性构建,既要有前瞻性也要注意其现实性。通过此种课程的构建工作,意在培养更多专业性技术人才,既要有基础性的一般施工人才,也要有高端性研发人才。同时,此课程也要注意其自身的升级性,一方面用来人才培训升级,另一方面为培训高级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法杰.基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9):100.
关键词:智能建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30-03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Qing, GAO Shu-guang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rough large amount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ori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s are decided. The author also designs and explores the curricular system based on operating post and the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ar system;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智能建筑自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出现以来,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美国拥有上万幢的智能大厦。日本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我国香港智能建筑发展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国内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986年智能建筑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2年我国进入了智能大厦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幢智能大厦。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今年涉及楼宇智能化领域的人才缺口为12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
1%,高级技师不足0.3%。因此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纷纷申报此大类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
1专业建设方案的定位与设计
1)专业定位
黑龙江省建筑专家委员会曾对黑龙江、辽宁、浙江、四川、深圳、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公司等7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用人比例为1:6:3,由此可见,专科生仍是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主流。这类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通过对行业专家的走访、问卷调查及搜集相关机构统计数据得出了如下工作岗位的需求情况调查表,确定了智能楼宇技术的工作岗位群。
表1中显示:安防监控系统设计、维护和施工工程师、智能楼宇管理师、楼宇对讲设备安装维护工程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将专业定位在基于工程的三个岗位上,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智能楼宇管理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的思想,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了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从事楼宇智能化行业常用系统设计、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规格为如图1。
图1
3)课程和课程体系设计
依此形成了6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模块、智能楼宇管理师模块、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模块以及专业拓展模块。即“6M”课程体系。图2是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方向课程设置图。
4)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3PP”的人才培养模式。(3PP是指3个基于工程的岗位(Project Position),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岗位、智能楼宇管理师岗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岗位)。
在实施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企业工程项目实战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考核评价方面,通过企业工程项目,将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用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个体具备从事相应职业活动资格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衡量标准,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四个融入”,即:
1)合作开发方案——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合作打造课程——将工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内容中;
3)合作共建环境——将工程工地融入实验实训环境中;
4)合作造就人才——将我们培养的学生融入工程岗位需要的员工中。
从而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合理对接的目标。
2结束语
在确立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后,同时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配套,并着力构建职业素质的养成体系,“就业指导全程化”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各种保障机制,确保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S].
[2]刘晓辉.《网管工具使用与技巧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S].
[4]曹庆华.网管测试与故障诊断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通过对智能楼宇企业、行业的调研,将本课程定位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课,课程突出技术实用性,着重培养应用技能、专业素养;对智能楼宇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总结以实训设备为基础,设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
2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2.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楼宇智能化行业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宽泛,它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楼宇智能化行业的过程涉及的环节很多,岗位很多,需要打交道的人、机构、事、仪器、设备也很多,它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还有灵活性都很强,概括起来,一个合格的楼宇智能化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它要求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必须要高。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技能型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目前全国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在楼宇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员是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2.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智能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知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范围:一是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部门。主要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规划设计;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后期检测、维护等技术与管理工作。二是各类设计、施工单位的制图、读图和设计研发的辅助工作。三是从事微电子、电工及自动化等专业相关产品研发和辅助设计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助理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ASEA)、电气工长、技术员、概预算员、售后服务工程师、项目经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助理物业管理师等。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之后,大部分毕业生将成为企业、公司的中坚力量,承担起弱电项目经理、造价工程师、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建造师、物业管理师等技术或管理岗位责任。
2.3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概括为:具有楼宇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关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适应相关智能楼宇技术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3课程设计
3.1课程设计———整体设计
楼宇智能化技术着重讲解构建智能楼宇的各种技术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内在关系和设计原理,了解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具备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整体设计包括七个项目:智能建筑概论、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通过七个项目的学习来实现本门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3.2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供配电及照明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其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过程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如“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由参观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场所、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及配置到视频监控系统检查和评价共7个工作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7个工作任务,即经历了一次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
3.3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
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具体实施以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说明。
①资讯:教师介绍系统组成、功能原理、设备分类与选型依据,各种传输方式,系统类型。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教师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和途径信息。
②决策: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质疑,帮助纠正不可行的决策结论。指导学生根据选型依据进行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和管理控制显示设备选型。
③计划:听取学生的计划报告,审定实施计划,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关注工作进度及重要节点,制定重要节点的进度检查计划。
④实施:组织学生领取视频设备、线材,指导学生在智能楼宇综合实训台上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调试操作。对学生联合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指导。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
⑤检查:对学生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进行检查与规范验收。考查学生安装调试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做好相应记录。
⑥评价:学生写出安装调试报告;教师按项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对施工记录表与安装调试报告进行评价;对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进行评价。
(一)人才需求分析。
新疆智能建筑起步较晚,专门从事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管理人员匮乏。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造成施工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系统一旦发生技术故障也难以排除,从而使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目前,新疆智能建筑人才稀缺现象相当突出。
(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在确立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明确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提炼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如下:一是具有正确识读和应用专业CAD软件绘制工程施工图的能力;二是具有初步设计中小型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气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能力;三是能够编制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资料的能力;四是具有设计、安装、调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能力;五是具有编制智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能力;六是具备对各子系统组态、编程、系统集成的能力;七是具有对智能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
(三)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职业基础为平台,以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安防与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四大核心系统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重心,突出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形成工程管理及设备运行管理综合知识,达到知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不断递进,通过顶岗实习,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从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相吻合。该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围绕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理论和实践对应,结合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各阶段的能力和要求不同,获取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该体系由3大教学平台组成。一是职业基础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职业技能平台:通过做、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四大核心系统安装操作技能,以及岗位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训练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安装调试等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基本素质。三是岗位管理平台:通过对学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成本控制、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等知识和能力,形成职业综合素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工程实习,从事各项生产活动,获取职业岗位初步的工作经验,达到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目标,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校企合作、双边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采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探索了基于施工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双边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和技能要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和项目,构建了“三平台、三阶段,技能递进”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以基本技能实训为职业基础平台,以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安防、电气消防四大系统为核心进行职业专项技能实训和课程设计,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毕业设计等培养职业综合实践技能,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一)师资团队。
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建立了数量合理、结构优化、教学质量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多名教师具有机电建造师执业资格证、技师职业资格证等,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充分保障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二)校内实训基地。
近年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更新实训、实验设备,加大设备投入力度,逐步建成了为本专业教学服务的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实训室,专业软件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改善了教学条件,使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校内实训的70%以上。2013年9月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建立了全疆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试鉴定站,鉴定站的建立不仅能满足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考核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疆内智能楼宇职业资格考试等教学要求。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疆内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满足了智能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参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要求,逐步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四)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实施体系。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论证下,建立了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并对教学各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建立了校企共建监控机制,对专业建设过程、课程建设过程、教学质量运行实施监控,制定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制度》、《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等管理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楼宇智能化技术”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多学科新技术相融合的集理论、实践、实用于一体的课程。常州机电学院从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至今已有10年。近年来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和教此类课程的老师进行交流。
一、课程内容
“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跟踪智能建筑中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近年来看“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已经固定,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等,实际上为了突出楼宇智能化的具体特色,课程中会具体介绍如消防自动化系统和安防自动化系统等目前智能楼宇必备的子系统,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做到重点突出而不需要一味求全。目前已经将各个子系统项目化,即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教学,从原理的学习角度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学习后得到的知识是零散的。经过分析,如果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项目具体实现在实际上需要一个工程公司独立完成,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等等,基于此,我们的项目化教学的具体任务也可以抽象包括设计任务、施工任务、安装任务和调试任务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具体的,在全面掌握知识点的同时需要精通一个方面的技能。
为了更好地基于工程模式的课程项目化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加强了实训室建设,重新构造了楼宇综合布线系统、楼宇安防监控系统、楼宇火灾报警监控系统以及楼宇智能照明系统等实训设备,学生可以将这些系统作为工程对象进行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学习,光靠老师教的话很可能到最后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教学的效果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取决于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方式,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是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目前来看,兴趣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与动力,同时通过学习反过来可以进一步增加兴趣。教育专家认为:合格的教师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实训部分都在实训室设备进行实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授课程之前,可组织学生到智能楼宇工程项目进行参观或观看录像,让学生观察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是如何运作的,然后对工程项目再从下位到上位给学生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工程项目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了解工程项目包含的具体岗位以及实际所需要的技能,针对工程项目中各种不同的岗位,让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工程模式的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将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按照其中所涉及的岗位进行抽象,学生可以在实训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岗位,当然也可以由教师制定岗位。事实上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的安装和施工的特点应该是将一个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团队负责一个子项目的工作,实际上这些子项目开展在时间上是并行的即同时进行的,待到各子项目基本完成后即可进行一个大项目的总体调试。从教学的角度需要做的就是将选定的工程项目模拟抽象化后分成若干子任务,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或者特长自由报名或教师指定组成若干工作任务组,在进行充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后每个组负责一个子任务,各组同时进行各自的子任务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其间可以设一个总的负责人对各个小组进行协调并把握总的进度,总负责人一般由指导教师出任,当然也鼓励各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出任。一个大项目实际上可以反复练习,因为每次各个小组之间可以交换子任务后重新开始,所以每次都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
当学生以岗位划分不同而组成不同的任务团队后很快便明确了自己和团队在整个模拟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责任感油然而生,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交流变得越来越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内应留有专门时间给学生提问,也可以组织团队小组讨论,通过这些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也能加强学生的反应能力、提升实际的操作技能,而且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某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当一个模拟工程项目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应该会有成就感,明白了自己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例如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势以及不足,在进一步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了以教师考核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新考核方式,逐步摸索出既适合本课程内容、又能反映学生水平的能力考核方式。总成绩评定包括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课程总结,共三个部分,其中职业能力是指基于具体岗位技能的完成情况由教师评定,职业素质是指团队协作、学习态度以及表现由团队其他成员评定,课程总结为具体的项目报告由教师评定。总成绩=职业能力考核(60%)+职业素质考核(30%)+课程总结考核(10%)。新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四、教学效果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取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总体而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比较欢迎的。他们一致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所花费的精力更多一些,但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有些问题必须要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才能很好地完成,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做系统设计时对系统有一个全面整体的理解,考虑问题会更细致,思维会更清晰,条理性会更强,学会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基于工程模式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楼宇智能化技术”的课程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必须紧跟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面向市场,立足创新,不断改革,力求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满足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会敏,黄宗建.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一、引言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话电视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广播音响系统、信息显示查询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集成等内容,理论知识丰富,动手操作的要求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加上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水平也各不相同,假如不结合具体项目或实训操作平台讲授,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实践动手能力也比较差,理论讲授面临很大的困难,学生听不懂或者不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部分课程中建议实施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
二、几种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1.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学院建成的楼宇职能弱电系统综合实训室提供了很好的实训环境,包含了综合布线、安防系统、广播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禁系统等实训平台。学生反映效果很好,这样的实训环境学生很喜欢,通过实训操作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实训教学具有其他的几个作用:①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经常组织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院学生多次参加高职楼宇职能化工程技术相关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②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借鉴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创造条件推进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企业如西安开元、TCL、威康VCOM等公司合作,完成一些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认证工作。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在本课程中本人经常挑选一些经典的案例给学生教授某个系统的知识,例如:综合布线系统,理论讲完后,以某栋办公楼为例子,让学生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如何规划、设计、计算材料工程造价、施工注意事项等事宜,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让每组派代表上来发表本组的意见,这样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模拟仿真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学手段,更是未来智能化教学的发展方向。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验环境,从而替代或补充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就可以学习。我们学院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应用了一些课程的模拟仿真教学平台。比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模拟仿真教学,学生要把摄像枪、监视器、硬盘录像机、显示器等设备放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放错地方系统会报错误提示,正确则会显示配置正确,放置正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模拟仿真教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拓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项目教学法。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于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这类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符合高职教学要求。我们在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专业教学中,核心课程按系统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如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卡通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这样可以有让学生融入有意义的系统项目实践学习,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进行知识的建构梳理,并以提高实践动手和系统项目管理能力为最终目标。例如:现代智能社区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中的可视对讲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两个子系统项目,分成两个项目来组织教学。
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了解可视对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视楼宇对讲系统是由门口主机、室内彩色可视分机、不间断电源UPS、电锁、闭门器出门按钮等基本部件构成;住户在门口机可以通过感应卡、密码、钥匙、对讲分机、出门按钮开锁;可视楼宇对讲系统能对进出人员进行监视和录像;同时系统还可以实现:物业管理信息、可视对讲、烟感报警、防盗报警、开锁等功能。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了解视频监控系统项目构成:前端设备、传输设备、监控中心设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掌握电视监控设备的安装技巧:彩色一体化摄像机安装调试实训、枪式摄像机安装调试实训、红外摄像机安装调试实训、监控系统管理主机安装调试实训等。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现代智能社区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气氛更浓,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容错过,学生对该系统的结构掌握更清楚,学会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操作,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建筑智能化行业振兴与发展的关键,如何传授好知识给学生,教会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在企业独当一面,完成相应的技术工作,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推广,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被引入我国。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被证明是帮助学生获取和进一步拓展其职业能力、技能的重要方法[1]。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案例设计原则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伴随我国智能建筑发展而产生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培养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维护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融合了建筑设备、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暖通等多门学科,传统的课堂及授课方式会使得学生难以从繁杂的知识体系中抓住重点,难以掌握本专业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并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鉴于案例教学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案例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2]:
首先,要基于学情,因材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大多在高职院校大二年级开设,教学对象经过一年的调整,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了电类专业基础课,同时对于本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加容易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但是普遍理论基础较薄弱,专注度较差。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必须要基于学生的特点,既能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好授课计划,对于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各环节设计。
第三,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性、实践性较强,所以选择案例要紧密结合工程情况,或者要从实际项目中提取。同时,案例提取要紧紧围绕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要求。
第四,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校园建筑环境,模拟职业岗位工作现场,合理安排案例应用场所和实施程序,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三、《安全防范技术》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安全防范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职能楼宇的性质和风险等级,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安全防范系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够胜任智能楼宇管理师、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岗位。鉴于课程的特点和总体目标,教学案例的设计要遵循上述原则,同时要特别注意其实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本课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为例。
(一)案例设计
1.设计背景。在进行该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和主要设备,如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录像机、监视器、矩阵、传输方式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可以认为是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应用。而在本部分内容中,教学重点是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是系统设备的选择,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相关的工程标准和规范,并能在设计过程中遵循。
学生的状态是:了解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也了解到相关设备,但对于设备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理解不深刻。对于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这个问题,学生普遍较感兴趣。
本专业的实验室现有完整模数混合式视频监控系统一套,包括常用各种类型摄像机、矩阵、解码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和监视器,可以演示系统调试、运行过程。
2.案例设计。根据上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案例设计原则,教师确定了本次案例选择某个建筑环境,为其设计视频监控系统,以此作为授课内容的主线。
在建筑环境的选择上,教师选择学生熟悉且易于活动的场所。教师考察了授课学生日常活动较多的校园建筑,选择了便于学生观察同时又涵盖设计难点的海涵楼一楼作为案例环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和《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84-2004)是设计过程必须要遵守的规范,故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分享给学生并提示其查阅个别章节,并要求学生提前用CAD画好建筑平面图。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将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方法等知识点贯穿在“海涵楼一楼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这个案例中。
(二)案例实施
案例实施过程按照智能化系统设计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
步骤一,请学生进行实地勘察,明确建筑功能和性质,根据标准确定海涵楼一楼的监控需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海涵楼共12层,与海虹楼(5层)相连接,是一个集办公、实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层校园建筑。GB50395中明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对需要进行监控的建筑物内(外)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电梯(厅)、重要部位和区域等进行有效的视频探测与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故本案例一楼主要监控的部位是主出入口、大厅、两侧走廊。
步骤二,教师给出设计参考步骤和相关标准,请学生分组自行讨论、设计。这一部分是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各监控部位的前端、传输及控制设备选型。GB50395中要求,前端设备的最大?频(音频)探测范围应满足现场监视覆盖范围的要求,摄像机灵敏度应与环境照度相适应,监视和记录图像效果应满足有效识别目标的要求,安装效果宜与环境相协调。据此,请学生分别就监控部位的范围、特点确定摄像机的外形、感光元件尺寸、灵敏度,镜头的焦距、光圈等核心参数,确定设备型号。传输部分根据系统类型和视频信号传输的距离确定,控制设备根据前端设备的数量确定,硬盘容量由分辨率和录像时间估算得到。
步?E三,引导学生将设计成果在平面图上体现出来,并画出系统图。经由这个步骤得到主要的设计成果布防图(平面图)和系统图,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图的规范性。
步骤四,教师组织学生将不同小组的成果展示,请学生比较方案的不同,并思考其原因及优劣,最终得到最优方案。这个步骤可以提示学生关注以下几点:各部分设备是如何选型的,系统架构有何不同,系统成本是否有差距,系统运行和维护有何不同。
由步骤四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模拟系统、模数混合系统和数字系统的不同,将视频监控系统的知识架构补充完整。
设计方案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现场观察实际视频监控的做法,将其与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比对。同时,也可利用实验室设备演示不同摄像机的拍摄效果。通过上述方案与实施效果的对比,学生一方面对于自己要做的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系统实施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对于设计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会使其对于实现设想的功能有更强烈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
1、引言
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三大系统,即通信网络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这三大系统又包含各种功能的子系统,常见的子系统有: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消防与火灾报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系统、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智能卡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计算机机房工程、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灯光音像控制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智能大厦集成管理系统等等。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2、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量应用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建筑在全国各地大量兴建,如果说对结构工程进行监理是保障建筑物“身强体壮”,那么对智能化系统的工程监理就是保障建筑物“耳聪目明”。目前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中主要暴露出以下问题:
(1)是设计深度不够,影响施工。设计深度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设计院电气专业设计人员对智能化系统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了解不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智能化设备产品各具特点,在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业主尚未选型、订货,使设计人员不能按照特定产品进行设计。而按照目前我国的监理工作情况,监理还无法在设计阶段实施。
(2)是工程质量环节构成复杂。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质量是由采用的元器件、主机设备、终端、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安装、调试等多种环节的质量综合而成,而这一系列环节又涉及到多个主体,如生产制造厂家、供应商、安装公司,这就给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带来困难。
(3)是投资控制缺乏相应的依据。由于大多智能化系统设备需要进口,其价格咨询往往比较困难,除了安装的人工费、材料费可依据当地定额或行业定额外,其系统的设备价格只是向厂家询价后的参考价,对这部分的投资控制往往心中无数,对做好投资控制往往缺乏依据。另外,由于智能化系统设备一般为业主采购、供货,所以当设备质量有问题及设备进场时间过晚影响到施工进度时,监理工程师有时要处理施工索赔的问题,往往难度较大。
(4)是行业管理部门多,协调困难。智能建筑中的安保、消防控制、电视与广播、通信与网络等系统分属于公安、消防、文化、电信及建委等专业部门归口管理,在报批报建、设备选型及安装队伍选择时,往往会受到某些干扰,使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时常遇到困难,有时甚至难以正常开展。
(5)是与其它工种牵扯面广。智能化系统在施工中除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强电系统外,其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还要涉及到动力、空调、给排水等设备工种,在安装及调试时互相牵制。
(6)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需要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诸多专业知识的支持,这就对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专业知识、工程技术、管理经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智能化工程监理队伍的素质令人堪忧。
(7)是供货与安装的分离。智能化设备制造商、商一般只负责供货、安装指导、调试,而现场安装往往是土建施工单位或设备安装公司负责,因此当一些预埋管、预埋盒、预留引线及穿线不符合设备安装要求时,容易造成扯皮。
(8)是智能化系统验收时间长、工作量大,且组成系统分属于不同的专业或承包商,检测过程中不同专业之间相互干扰,检测时间长、质量问题查找困难,各系统验收资料多。
3、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实施要点
智能建筑系统繁多,且构成复杂、技术先进、施工周期长、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品种多,因此,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设计方案和图纸核查
从设计角度看,大体可分为:①设计依据和设计参数;②方案的选择;③线路的布置;④设备、器材的选择。由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规范及行业标准来确定方案和设计细节。作为监理,应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充分掌握国家政策及行业规范,在依据和参数与实际使用要求的吻合程度上以及各种产品在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协助业主慎重分析。对图纸的核查,监理不仅要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出发,而且要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比较与审核,使方案设计更为合理。如:审查电气专业图纸对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前端电源配置是否齐全,同时应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业主的使用需求,应有扩展余量。
3.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
一个比较全面的弱电系统施工组织设计,通常有前言、编制依据、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及材料安排、项目管理和责任 技术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保证体系、检验和验收、人员培训方案、用户支持计划等部分组成。监理在审核时,首先审核其组成内容是否符合业主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其次,审核其有效性,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主持编写,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监理部接到报审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是监理工作中及其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
D631.15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不平衡,诱发和滋生犯罪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犯罪手段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和智能化,加之国际恐怖势力的影响,我国社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此,社会对能提高安全防范的产业需求日趋强烈。为培养大批量的安全防范技术,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各高校的《安全防范技术》课程教学应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克服以往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缺陷,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应用,并将创新能力融入到教学模式上来,以提高《安全防范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能力。
一、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安全防范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
课程项目设置基于安全防范技术系统的国际和国内应用现状,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国家三级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和“三级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的职业标准,以培养安全工程师所需具有的职业技能为准线,确定了培养人才在安防系统的设计、施工、应用和维护等相应工作岗位上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该类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产品选型能力、设备配置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操作维护等职业能力。选用了基于职业能力的“安全防范技术”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构建安全防范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以及本课程的课程标准,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即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职业技能分解并融入于三个项目中。在三个项目中,每个项目内容均由理论和实践内容共同构成,项目中的内容取舍上,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行业、企业应用的主流技术、设备,力求简单实用。课程内容要反映当前安全技术防范领域的新科技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
二、优化重组项目内容
《安全防范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在顺应社会发展的环境下,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现有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时展和实训条件,围绕安全防范工程师所需具有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对项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1.课程的培养目标:安全防范技术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安全防范工程师能力岗位所需的安防产品知识、能够根据施工图纸独立完成安全防范系统的施工,设备的安装、系统的调试,系统的故障分析及维修,系统维护和保养,熟悉安全防范系统的验收程序和要点,独立勘测工程现场,撰写设计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安全防范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安全防范工程师应有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2.时展:随着社会微电子、物联网等快速发展,由原来的单一的安全防范系统逐步向网络型、智慧型发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大部分高档别墅都装有智能家居。
3.实训条件:校内实训环境,现有智能楼宇综合实训室和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实训室两个实训室可供本课程的实习,其中智能楼宇综合实训室内安全防范系统的子系统包括可用的视频监控系统6套,对讲门禁系统6套,防盗报警系统8套和2套竞赛设备。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实训室有8套综合项目实习装置。
结合以上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具体详见图1-图2:
三、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课程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基础、专项、综合三个阶段进行,主要包括项目教学、专项实操和综合项目实操,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开学初期,课程入门优选本校的安全防范系统,带领学生参观建好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项目,引导学生对新事物、新设备的感知,并利用常识,引导学生除建筑物外的其他场合应用,如视频聊天、如交通、如城市安全和智慧城市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后续的课堂教学,针对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各优先一套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视l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项目具体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进行分析,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过程进行。通过对子项目的安装、调试及设计,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在实操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规范、标准和说明书,在调试过程中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通过对《安全防范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出,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安防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2]王彦吉.中国安防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安防,2013,(zl).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问题;施工技术;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介绍
建筑智能化是一种先进的施工理念,建筑的智能化表现在建筑设备自身在管理、服务与设备间的相互融合与协调,能够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建筑智能化工程集合了通信、计算机技术、管理、控制等多门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趋势很广,它以建筑物为载体,集合了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系统、信息系统等,能够实现为人们提供安全、节能、舒适、环保与便利的管理和服务,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质量提升。建筑智能化工程另一种名称是弱电工程,它的设计与施工理念为:实现楼宇、办公、消防、通讯、保安等自动化。与我国发展理念中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发展相契合,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节约。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设计和施工技术,促进建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现存问题及原因
(一)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法有待完善
建筑智能化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开端,在设计阶段需要结合实际需要,明确不同用户对智能化建筑的需求,对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合理、规范的设计。现阶段,很多工程在施工设计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缺乏对用户需求、意见的调查,也缺乏对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研究,只是运用固有经验或盲目跟风国内外较为优质的工程,而没有与实际需求和施工周围环境相结合,使得工程设计偏离了实际,体现不出个性化、优质化。设计方法有待完善,表现在这些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同业主的不同需要以及较高施工要求,使得设计者不能冷静下来理清思路,未能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二是过分要求硬件设施高质量,而未能对软件进行合理规划,使得建筑系统整体的兼容性较低。总的来说,设计方法有待完善,这也制约了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需要结合实际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优化设计方法,为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二)设计的子系统协调性有待提升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到很多不同方面的控制系统,若单纯重视主体设计,而忽略了子系统的设计,那么会导致子系统协调性降低。大多数智能化工程设计时,偏重于主体设计,而运用在子系统设计上的时间较少,这使得子系统间或子系统与整个系统间协调性较差。由于包含的子系统较多,而部分设计人员只专注于专业内子系统设计,如水电子系统设计人员不了解建筑结构设计,那么会导致各个子系统间的设计难以契合,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不稳定性。由此,需要有效协调各子系统,保证系统内部的相互补充与配合。
(三)技术应用理念先进性有待加强
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化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先进的技术应用理念,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实现最优效率和智能。只有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才能做到先进性和性能优化。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在设计与施工时缺乏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理念。落后的智能化设计和施工方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换的需求,也不符合智能化的特性。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智能化水平,需要引导设计与施工人员及时关注科技发展方向,积极学习,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提升设计与施工技术和能力。敢于创新,不断完善设计新理念,尽最大可能提升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一)合理选择产品与确保产品质量
建筑智能化需要通过智能化设备与产品的选择、安装和运用来实现。智能化产品的选择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在科学设计了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结构之后,再进行合理的智能化设备产品的选择,产品选择需要满足系统需要,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建筑智能化其目标是对建筑进行管理、监控,也就是说智能化系统的工程是管理与监控功能,为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合理选择系统产品。选择货源稳定的产品,避免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同时,需要保证产品质量,选择高质量的产品,产品性能能达到相关要求和指标。严格控制施工用料,提升产品设施质量。在选择好产品以后,需要对产品实施检测,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各产品间的相互兼容,并实现安全性与可靠性。检测是为保证产品能够达到实际需要。实施产品现场检测,了解产品实际性能,分析其是否符合工程需要。若不能进行现场检测的产品,需要供应方提供合格证明或有效的检测报告。
(二)科学安装智能化系统设备与元件
在安装过程中,智能化系统的设备与元件需要与设计中的保持一致,不同设备间能够实现相互匹配。控制器设备的安装需要基于易维修的原则,基于就近原则实施控制器与需要监控设备的安装。结合实际监控范围要求,分析设备实际性能,科学选择安装位置。在综合分析易维修和易调试要求的时候,还需要确保选择的传感器安装位置,能够实现检测要求和性能。如温度传感器要尽可能选择较小的接线电阻,降低其与控制器间的接线误差;实施管道压力测试与清洁和保温前,先要对水管型传感器做好安装焊接与开孔;而管道保温层安装完成以后才进行风管型传感器的安装等。
(三)规范安装控制设备提升安装质量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时,监控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非常重要,包括电磁阀、电动调气阀、电动风门驱动器等这些主要控制设备的安装。运用电动调气阀进行管道阀门控制时,需要分析管道门和电动调节阀的口径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那么需要增加异径管件,还需要保证电动调节阀口径不会小于管道口径的两个等级。运用电磁阀对管道阀门进行控制时,需要在安装前引入模拟实验,以检查阀体与线圈间电阻,保障电磁阀们控制的灵活性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其电磁阀口径与管道口径要求与电动调节阀一致。电动风门驱动器是对风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设备,在设备安装之前,需要对电压、电阻与信号传输进行检查,分析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可以运用模拟实验对其进一步检测。同时,在该设备安装完成以后,还需要保证开关指示方向能够与风阀抑制,并且观察起来很方便。归纳起来说,需要合理选择与安装各种阀门控制器,提升安装质量,保证设备性能。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建筑智能化是建筑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设计方法有待完善、设计的子系统协调性有待提升、技术应用理念先进性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设计方法,革新技术理念,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保障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合理性。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智能化系统的产品,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系统设备和元件安装技术规范和原则,提升智能化控制设备的安装质量,使得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率和功能。在今后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时,需要更多的将现金施工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促进建筑智能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欣江.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时,我国就出现了智能建筑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智能建筑的规模渐渐扩大,智能建筑的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项目管理在建筑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就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项目管理在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
目前智能化技术显露的问题智能化楼宇建筑中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设备和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通常优惠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在供应以上设备和系统时,大多都只会关注自己所提供设备的应用,并不会考虑和顾及到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直接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直接的通信和互联,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如此一来设备的管理就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性也极大的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又体现在设备选型不能根据性价比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修配件供应商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的使用不便,也对该供应商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还增加了管理人员使用学习的负担。各个子系统直接不能支持互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例如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系统需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进行其他操作,这就体现出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智能化认识不够
智能化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引入可为建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引入时间过短,人们对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方面的认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由此导致了智能化技术相关人员的严重缺乏以及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不够完善。
(二)技术人员的能力缺乏
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现在在智能建筑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由国外引进的,而国内相关的专业性教学和专业型人才非常少,外加智能建筑人才必须具备熟识建筑、智能化和技术机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而言,技术人员处于严重缺乏的阶段。
(三)技术人员的能力缺乏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现在在智能建筑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由国外引进的,而国内相关的专业性教学和专业型人才非常少,外加智能建筑人才必须具备熟识建筑、智能化和技术机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而言,技术人员处于严重缺乏的阶段。
(四)设备技术选取的不恰当智能化施工的专业与技术要求非常的严格,同时技术要求也非常得高,而技术的不够完善,常会导致在图纸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错与偏差,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技术上仍存在着不足,设备的选取也不尽完善。
三、现代项目管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一)项目管理实施流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实施流程趋于规范化,包括:a.对用户需求进行市场调查;b.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招标图纸,制定投标方案和设备的技术要求;c.制定投标书内容的各项要求;d.对智能化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以及项目签约;e.智能化工程施工;f.对智能化各系统进行全面试调;g.对施工成果进行初步验收以及试运行;h.竣工测试及进行工程验收;i.工程后期的维护保养。
(二)对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管理。在项目进度管理工作中,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控制是工作重心,主要根据智能化系统进度控制计划,对项目的各阶段的施工进度及影响因素等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找出进度中存在的偏差及引起偏差的原因,制定和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通常情况下,项目的进度计划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确定工程项目进度总目标;第二,对总进度目标进行分解和任务分工;第三,对分解的进度目标进行优化、排序并制定网络计划;第四对项目工作完成时间进行预估;第五,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表格。
(三)监控项目工作质量。为有效保证工程质量,需要管理层建立健全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包括项目深化设计、对材料的采购和管理以及施工过程和后期的试调验收等。做到时刻掌握施工质量信息,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质量控制。
(四)管理项目成本。为保证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要做好前期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包括前期项目的成本计划和预算,还要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控制。项目管理者应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地规划,要将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还要选用节能材料或能够二次使用的材料,以节约项目成本。
(五)协调项目的组织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一般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随着近年来工程项目的发展,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也有了新的形式,如职能型组织、项目型组织、复合型组织等。每个组织都有其特点,对项目组织资源的利用程度也有所不同,项目管理者要根据智能建筑施工的特征对项目管理组织的类型进行合理选择,寻求最适合项目管理的方案。
四、如何正确的实现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工作
(一)建立“进度、质量、成本”三控制体系
1.制定可行的进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需在计划的内容与深度上充分考虑各种资源分配、不同专业间配合等因素,并留有余地。计划控制的措施之一是定期召开项目例会(技术会议、协调会议等),让相关负责人了解和掌握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与配合的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以利于会后整改和监督检查。
2.建立严格的质控系统明确各级质量岗位职责和责任人,做到有奖有罚
凡对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活动(节点)均以程序化的形式进行,使其受控,并留有详细记录。做好“三检”等质量验证工作。对每个节点(如在“安装与调试”阶段)都应设定拟达到目标、成果验收程序以及必要的反馈渠道,并视不同的工作状态填写不同的表单(如工序检测表/不合格品/返工单)。
3.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
在系统设计及施工准备阶段就开始对工程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进行评审和优化,以增强方案可行性,杜绝返工和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统计和核实工程量的增减;慎重对待工程争议和学会有技巧地提出索赔申请。要通过良好的现场物料管理与二次利用以降低工程成本。
(二)建立项目部门内外的一个组织协调模式
建立该协调模式目的是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间的密切合作。协调的内容包含人际关系、组织关系、资源供求、信息交换等。内部关系主要通过管理制度等来规范实际操作。外部关系可采用商谈、交流、协议、沟通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控制和管理争执
对出现的问题或冲突应多协商少争执,通过友好协商尽量平衡和满足各方面的利益。无论是现场施工的产品堆放、设备安装、成品保护以及不同工种的交错施工;还是园区内外综合管线的路由与布置、中心机房与设备间位置、终端设备定位和取电方式等都存在着广泛的协商内容。以“报警与视频监控”施工为例,如何确定前端探测器和摄像机的点位、度与成像角度,电源供应方式,相关管线的布排等诸多问题都是需要与业主和相关单位协商处理,并达成一致。须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减少纠纷及推诿,提高施工效率。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结合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和应用,智能化建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控制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来促进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智卿.论建筑智能化有序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性[J].上海建材,2014,03:33-34.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生活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建筑也向着智能化不断发展进步。高科技、高集成、高信息化产品的不断涌现,以城市数字化、社会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智能楼宇恰恰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楼宇建设,通过三者结合的智能化系统,对楼宇的机电设备实施控制,营造楼宇内部以及楼宇内部与外部通畅的信息通道和互联网络,从而创造一个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工作、生活环境。 由此可见,智能楼宇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而其中的弱电工程恰恰是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个功能系统,由于它所包含的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家居智能化、消防等专业属于不同运营商或工程商,于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把握施工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对于智能楼宇弱电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控制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1.强化对弱电工程方案设计的管理
当今智能建筑的设计环节,必须根据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要求以及服务功能,再加上物业管理方式的探讨和分析,从经济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是集管理、系统以及结构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多个专业共同协调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总体设计开始初期,设计人员必须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功能、物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面做深入分析,力求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而且合乎规范的整体规划。 之后,根据用户需求、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然后,组织各方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探讨论证,就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对象、监控方法、设备数量、系统结构和布局、预算费用等进行详细且深入的论证。 设计方要配备总管本项目强电设计与弱电设计的总负责人,协调和管理相关矛盾。 设计图纸会审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之类必须反复检查和确认。 同时, 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三者必须保持一致。图纸会审后要形成纪要,由施工、建设、设计三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技术文件。
2.强化弱电系统与相关工程方合作过程的管理
由于弱电工程施工项目会涉及土建、装饰、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多种专业,所以弱电工程是配合工种,因此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以上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 如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必须与装饰工程密切配合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强化工序之间的检查和验收,以保证、工期质量,减少返工。同时,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极有可能是不同单位施工, 尤其是在阀门、流量计、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孔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都要与相应工种配合协调。 于是在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 在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依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交接验收,提供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防止相互推诿。
3.强化弱电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3.1 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众所周知,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是集管理、系统以及结构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多个专业共同协调和创造的过程。在具体设计上,应从智能建筑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业主和使用者的各种功能要求,使设计能在总体结构上现代化,在技术上先进实用,在经济上合理可行,同时兼顾建筑各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于是,在设计阶段,就必须仔细审核并确认各个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机型、功能需求分析等各个方面,确保设备清单点表与施工、图纸三者完全一致。
3.2 对子系统施工的质量管理
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界面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装修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在施工界面中的协调与划分,特别是建筑的独立系统、机电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监督界面非常多,弱电子系统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卡系统、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系统、卫星与有线电视系统等。在施工过程中,各子系统的实用功能一定要得到切实的重视,同时还有兼顾观感验收,比如,各子系统信息面板是否排列有序,标识明晰等等。
3.3 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从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进场验收、现场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工作。凡标识不清或者质量值得怀疑或者与合同规范不相符的材料,必须进行抽检,对进口器材要求具备明确的产地证明资料和海关商检证明文件。同时,每次进材料都应该填写报审表,经过监理的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施工过程。
3.4 对管线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弱电工程施工中,管线施工是重点。管线安装包括线缆的走向、线槽和分线盒的安装位置、桥架及线管的材料和材料说明、安装要求等等。管线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弱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另外,对于施工界面也需要做出必要的说明。 在这一点上,就需要在工程各阶段指派具体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定时定期对管线施工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把关。 比如,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能放置于同一管路;各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都要有标识、管与管之间的连接应当牢固、紧密等等。细节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5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对系统调试的管理
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严格的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系统调试工作,在系统调试前需要对文档进行相应的检查,要根据设计规范和合同要求编制调试大纲,记录、检查、确认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同时,严格按照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对需要返修、返工的工程应及时整改,整改后再对系统进行全部或者部分验收,直至合格。
3.6应当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
工程监理的实行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专业广、技术含量高、分支系统多,所以,应当选择专业配套、实力强、资质好的监理单位。对当前的建筑弱电工程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虽然弱电工程已经完成,但是其开通却不尽人意,这不仅包括施工问题和设计问题,而且还包括软硬件问题和器材问题。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当增强质量管理和方案论证之外,还必须通过监理单位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楼宇的弱电工程是个涉及诸多专业的大系统工程,应有多学科、多专业人士大力协同、通力合作,并及时介入和参与,才能保证理想的建设效果。在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将质量和安全放在首要考虑的地位,并且根据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具体特点,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庆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