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时间:2023-06-02 09:2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第1篇

关键词: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1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学校的必修课。我校在七、八、九三个年级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任课教师,必然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承担起指导的责任。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以及前辈教师教授给我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一下总结。

要完成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主要应做好两个“发挥”: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教材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按自己的兴趣寻找课题的切入点,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然后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方法和措施,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生动体现。虽然有时最后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稚嫩可笑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研究、通过自身的实践,知道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知道了收集资料的各种渠道和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交往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简单概括起来我认为要做好四个“重视”。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主动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的做法是:(1)研究性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内部自主选出小组长。(2)研究课题由小组自主确定,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范例,但课题的决定权在小组成员手中。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介绍制定方案的办法和格式等。但整个方案的确定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代办。(4)研究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地自主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实地调查访谈,试验等,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搜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得到锻炼。(5)研究报告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对学生研究报告的格式提出要求,但报告形式设计、编辑打印等均由学生自己制作。

2、重视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而这些都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研究过程。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我们强调研究小组搜集的每一份资料对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都要注明来源(如是哪位作者、那本书、那一页,若是网上资料,则要注明网址)。访谈记录要注明被访人姓名、身份及访谈时间。问卷调查要对被问者按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实验要有详细的现象、数据纪录。对原始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要有图片说明。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问题,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我校这次获奖的几篇研究性学习报告:《网络与中学生的成长》、《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公交车上的纷争》等,都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我们身边的一些问题提出展开的。

4、重视创新与合作

创新与合作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合作就不能成就大事。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们提倡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倡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研究方法的指导者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老师的指导。须知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做研究的。在研究课题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途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始终能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既不脱离社会的客观需要,又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研究条件的提供者

指导老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所必要的条件。比如联系调研单位,访谈的对象,提供试验场所,试验用品等。在实地调查时,有些人认为学生到校外搞调查是“不务正业”。这时带队老师要做一些解释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时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的艰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能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3、研究过程的督导者

指导老师对同学们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要起到鼓励,督促的作用。关键是督促她们按研究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因此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或阻扰,一定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探索的信心和毅力。

4、研究结果的评价者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较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根本就在于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比如“媒体针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被子植物花粉管的观察探析”、“人类的遗传病探析”等等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版块,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死板单一的模式,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基于一定的总体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可以分为五项基本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对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遵守需要性原则。一切研究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处理事物,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研究性学习要选择那些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项目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生物研究的价值。

(二)开放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的内容要是开放的、广泛的,不能只局限某个领域的某项实验,要结合当今生物界的整体发展方向,对于研究内容进行选择。

(三)实践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后作业,靠的是学生切身参与到研究学习的所有阶段,不能简单地糊弄了事,要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新颖性原则

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五)可行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以可行性原则为基础,不能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从实际出发,对最贴近学生本身的内容进行着手。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坚持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还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认识。

(一)观察与实验法

观察与实验法是进行生物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就是通过肉眼直接观看或是借助仪器细致观看的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仔细的、直观的认识,比如对植物的花粉管研究时的仔细观察。实验法就是参杂人为因素,对所研究的事物和现象就行干预并获得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得到研究结果。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于植物发育的影响时人为的对植物添加生长素,以此来获得实验结果。

(二)调查法

调查法也是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各种方式对所研究对象的调研、考察,并且结合相关的理论,从而得到研究结果。这主要适合研究范围较大的使用。例如研究人类遗传病,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记录才能获得较为有代表性的结果。

(三)文献法

文献法本质上属于调查法。但是由于它主要是针对各类历史文献进行的调查,所以可以自成一法。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通过翻阅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既可以指导自身的研究活动,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此外,对于时间较长的文献,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能在数据上偏离真实水平,这时也可以起到纠正的作用。

(四)比较与分类法

生物研究结果的最终得出,往往是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的结果,而每次实验的数据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尊重事实,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对比,保证实验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另外,为了使研究学习更加富有代表性,常常会将实验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三、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研究课题

在研究课题的确定上,要注重和老师的合作。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基本原则,结合学校或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之后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最好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从小问题进行着手,这样实施起来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食堂中的饮食问题等。

(二)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在成功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成立课题小组,由课题小组围绕研究课题先行收集研究资料,为研究课题制定方向、目标以及研究计划。计划中要尽可能符合生物研究的规范,名称、目的、内容、步骤、预期等等都要体现在书面计划上,为研究学习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

(三)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上述准备工作均已顺利做好后,就要进行实质性的研究。首先要结合搜集的资料,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把所有能想到的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要预测到,对于超出自己知识水平能力范围的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做到不盲目、不回避,细致认真地做好资料分析与知识储备,并按照研究计划,一步步的实施。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过程中,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是促进植物生长,也可能是损害植物生长,还可能是不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要重视过程,重视体验,在相同的条件下滴入不同剂量的生长素,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详细的记录在案。

(四)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整个研究实验的集中体现,学生在研究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报告格式上要符合相关的规范。比如在研究人群中的传染病的报告上,要结合研究小组的调查统计,将各种传染病的比例、传染方式、传染几率等都要详细的体现出来,并且要提出如何预防在人群中被感染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

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讲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注意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在坚持开放性、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认真的实施,科学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在生物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杨雄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1,(08).

[2]招清.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1,(01).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实验设计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大力倡导中学生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学习”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1]。“研究性学习”课程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作为新生事物,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还远远不够[2]。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宏观理论阐述较多,而涉及某一具体内容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致使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校本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活动,对“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研究性学习”和生物学科整合培养高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一般规律,为广大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对象

陕西渭南高级中学是陕西省示范标准化重点高中,生源主要是全市各县区的初中毕业生,在校学生的整体基本素质水平为优良。研究以渭南高级中学2011级 (18)、(20)二个平行理科班共120名学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由于学生入学是随机分班,各教学班没有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因此,以教学班为单位,基本上能保证研究对象的起点在总体上的一致性。

二、研究方法

通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成果,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在所选定的二个理科班中,确定(20)班为控制班,在常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18)班为实验班,在联系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一学期安排学生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实验中,控制班和实验班的生物学由同一名生物教师任教。

三、教学实验实施过程及结果

(一)实施过程

1.实验前测试学生实验能力

本实验研究之初,对所选定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高一阶段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测试,测试以书面习题的形式进行,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测题如下:

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37℃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① ;② ;③ 。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测试成绩一方面用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二个待研究班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基本相同。

(二)两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

控制班在常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实验班在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学生每六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从老师提供的备选课题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

实验班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遵循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3]:

(1)确定研究课题

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创新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选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实验条件等,而且还要考虑课题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教师推荐和设计的课题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可以广泛从学生中征集课题,并保证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不干涉学生选择课题。

遵循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推荐的备选课题如下:

探究植物组织细胞液的浓度;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水体富营养化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2)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计划制定的指导,内容包括:用什么方式、途径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等。教师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查阅书籍、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学会小组内分工协作,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能,能进行实验设计,能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等。

(3)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本阶段是资料的理论化和整合化过程。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信息和数据等进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开展小组内分工协作,集中力量学习、理解,并通过分析、综合、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获得规律性认识。

(4)撰写研究报告和交流

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参考资料等几部分。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是: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论据充分,结论鲜明、富有创意,格式规范。最后,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三)教学测验及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1) 教学测验

测试以书面习题的形式进行,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教学测验内容如下:

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NAA促进不同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浓度”。

实验原理:NAA能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有利于插条的存活。在最适浓度下,插条容易生根,存活率也最大。

实验材料:浓度为100ppm、200ppm和300ppm的NAA溶液,茉莉花、桅子花、金钱松枝条,其他必要材料。

(2) 教学测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

测验总分值为50分。对实验班和控制班测验学生成绩(表1)统计分析可知,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44.5,控制班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为39.0,两班学生的平均得分差异为5.5,显著性差异为P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生物学科学习模式对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不同。在研究性学习融入生物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教学测验成绩高于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的控制班,且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四、讨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在一段时间内,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之间具有相关性。验班和控制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测验结果会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

(1)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

控制班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接受式学习,只是按照现成的实验步骤去做就可以了,这种获得知识的途径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在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时,也冷落了学生亲身参与思考和参与的内在积极性,造成学生创新激情的压抑和实践能力的低下。

实验班学生在启发和帮助下,通过独立、严谨、周密的思考,逐步形成用于质疑、乐于探究、敢于动手的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塑造了自信,而且激发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

由此可见,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对提高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2)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的不同

学习活动是一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统一过程。间接经验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主动探究学习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生物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更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能让学生积极体验和感受,做到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生物研究性学习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重要作用

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对生物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有重要的影响。陈君的研究表明[4],当学生有了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他们的思维就会围绕待解决的问题而启动,不但原有的知识会被激活,而且会积极调动和重新建构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获取更多新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运用一定的技术与手段,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系统化、有序化,加以组织和整合,以便形成更为概括、综合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这些步骤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多维的、动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红玲.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龙门书局,2003:77.

[2]彩燕.研究性学习意的义、特点与实施理念[J].教育导刊,2002,(1):18-20.

[3]罗玉明.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2,(6):27-29.

第4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误区;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中具体实施方式

1.课堂探究活动,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和交流,而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最后进行验证反馈。这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在伴随着“研究”并在“研究”中实现的,而研究的前提是有问题。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师生要有问题意识。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此活动形式的实施具体操作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以学习“必修1--商品的概念”为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商品”概念时,我逐步向学生抛出以下四个问题:问题(1)水、空气、阳光是不是商品?问题(2)农民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商品?封建社会时,农民把一部分粮食当作地租交给地主,这部分粮食是不是商品?如果把一部分粮食赠送他人呢?问题(3)某皮鞋厂生产的一批皮鞋,当它们放在仓库中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运到批发市场供零售商买卖时,是不是商品?当它们被零售商放在店面上出售时,是不是商品?问题(4)一个同学在教师节时买了一束花送给老师,在这整个过程中这束花是不是商品?

其次,展开探究活动。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辩论、角色扮演、交流等活动,主动去开展探究、寻找答案。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形成系统结论。即在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上述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结论。如,上述问题(1)的结论是:商品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问题(2)的结论是:判断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在于它是不是用于交换,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问题(3)的结论是:“用于交换”的含义是指“生产的目的是用于交换”,因此无论是放在仓库还是放在柜台上,只要生产皮鞋的目的是用于交换而不是自己使用时,它们都是商品。生产目的也可能与实际用途不一致,如果生产目的是用于交换,但生产出来以后却用于自己使用,也就不是商品了。问题(4)的结论是: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或待消费的物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第四,验证结论,反馈信息。即进一步用上述结论去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的第二次飞跃,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反馈探究效果。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举一些其他的例子,让另外一些同学来回答或判断,验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反馈学习效果。

2.相关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一般是就一个教学单元或与若干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特定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学生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研究。其实施的流程是: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研究过程——撰写报告——成果评价与展示。专题研究不仅对于丰富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大有补益。

二、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易产生的误区

1.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研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教学观念支配下,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不少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注入式、题海式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去争取考分的优胜、升学率的优胜。在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的狭小范围内,课题的制定多为教师闭门造车,因此很难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特点,压抑了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扼杀了学生个性,在这种观念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只是形式而已。

2.用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去对待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或探索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然而长期以来沿袭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学生,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对学生是知识的灌输者,这种教师代替学生主体地位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把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对立起来去搞研究性学习。所谓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以高中政治知识为主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高中政治必要的延伸和拓展,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科学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从静态的角度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比较扎实而又系统的知识,但与此同时,这种单一的学科课程会使学生与实际生活相隔离。

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受高中会考、高考的牵制,只重视课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从动态角度引发学生追踪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感受创造的喜悦。研究性学习课程恰恰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变化和发展。因此,能否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和高中政治课程的关系将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4.用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研究性学习效果。学习评价是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少家长、教师担心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他们只重视政治学习的卷面成绩和短期结果评价,不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甚至担心或怀疑政治研究性学习过程学生是否真地在开展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殊不知,高中学生学习上已有很强的自主性、主动性,而且对社会现象问题有较强的鉴别、分析能力。应该鼓励支持他们深入实践,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即使有时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研究成果,但参与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到创新营造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采取的对策

1.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摆正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不平等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培养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用所学政治理论去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思想空间。

2.政治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实施过程要依赖许多信息资源,并要在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以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要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从而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3.要确立恰当的课题。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学习热点、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兴趣原则。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即要求课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三是可行性原则,即要求课题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4.要摆正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位置。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5篇

【关键词】监控;研究性学习

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11年版)中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扯线公仔”,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有话事权人”。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学课堂更多的将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教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将随之进行调整而发生改变。

利用珠海地方性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小课题的学习,给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逐步推动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近几年开展的课题包括有《激情燃烧的东澳岛》、《我和蘑菇有个约会》、《麻黄鸡的一生―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面包为什么会那么大?―酵母菌》、《兰花的培育与市场经济价值―植物的组织培养》、《种子的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家庭豆芽萌发过程》等。虽然,学生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主体,但教师在活动中合理实施过程监督和调控,却是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

活动过程中,教师工作重点不仅局限于生物专业知识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引导、点拨、督促。教师实施过程监控的目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是引导和督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有序而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亲身感受研究过程的艰辛,着重强调“过程”,确立“探索比到达更可贵”的观念;三是掌握各个课题小组的研究动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其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激励其树立自信。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指导和监控。

一、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提供足量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指导,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营造积极研究氛围

研究性小课题活动比常规的教学管理更加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本人在课题开题前,会通过开设讲座、参观相关科研基地、观看录象、上网查询等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其探究动机。开题后,组织学生进行课题介绍,畅谈对课题的各种设想,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氛围环境的创设,一方面可能使指导老师对各个课题小组的实施计划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经常性的受到老师的激励和点拨,创设了积极探究的情境。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互补互评形成了分工协作情境,而且这种良好的氛围一直贯穿活动始终,从过程监控角度看,一定程度实现了学习氛围的监控。

2.提供足量的课外知识和技能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知识,远远超越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而且有些知识内容,所任教的老师也只停留在教科书的书面文字上,从没有真正实践过。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追求对课本知识的加深与拓宽,是强调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加以综合后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提高了,尤其是一些理论探讨类课题、方案设计类课题和科学实验类课题,例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微生物在发酵技术上的应用、环保类课题等等。而实验技能,大到电子显微镜小到试管、酒精灯的使用,都会影响课题的研究。从正确书写开题报告、课题论文,到试验数据的获得、记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提供课外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二、分工协作,成立课题小组,指导学生完成研究小课题的选题工作

1.合理监控课题小组的建立

教师在选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后,组织学生以自由M合的方式成立小课题组,并初步确定本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的研讨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做到有分有合,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课题小组是自愿组合的,小组长是小组成员里选举产生的,组内分工主要是根据组员的兴趣和特长爱好而确立的。这样,小组内分工得当,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小组组员间的精诚合作是成功的第一保证。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性选题

指导学生选题的关键是立题的科学性,即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实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合年龄特点和活动可提供的条件。教师对学生选题的监控可防止学生选题出现科学上的错误,督促学生对选题反复进行推敲,甚至在活动初期,如果学生觉得选题有问题还可以进行修改。小组的选题不宜过大、过深,应体现兴趣性、需要性、科学性、过程性、实践性和可行性等。

三、健全方案,引领学生按计划完成整个研究学习过程

1.及时鼓励,及时疏导,防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性打折扣。

从开题到结题,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初中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还不具备成熟的自控能力,虽然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题,也难免会被学习过程中始料不及的挫折所困扰,而产生懈怠、推托、逃避、畏缩等低落的情绪,造成积极性的减退。但经过与老师交谈,听其它小组同学的经验介绍,最后他们寻找到解决办法:理直气壮、巧用工具、相互帮助的方法,最后顺利完成素材的收集工作。

2.计划周全,监控方案的操作性,避免活动走弯路。

对学生制定的计划进行监控。与学生一起研讨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尽量少走弯路;合理安排各个时间段,提高工作时效性。教师要掌握各小组研究的计划,以便把握好各小组的研究进度,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督促其及时完成阶段性任务,并参与不同时期的阶段流和答辩。

对学生活动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如果是实验类的课题,要求实验原理正确,步骤合理,现象明显,结论科学;探索性实验还要求详实的数据,得出有一定价值的结论,学生不能为了得到成功的结果而篡改或捏造实验数据;如果是调查访问类的课题,要求学生收集采访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以相片、视频、录音等方式做好记录。

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保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着重培养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锁定目标不轻言放弃,踏踏实实地完成课题各个环节的研究任务。

3. 忌教师大包大揽,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互助的关系。

看到学生遇到困难,有时教师难免着急而插手干预过多,让学生减少或丧失思考和锻炼的机会。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更应当是一个指导者。我们最终应发挥生物课题小组组内和组间的动力,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监控,实现教师与学生及不同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我们在课题小组组建时,就建议各组尽可能做到“人材”均衡。

4.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沉淀和积累师生需要的活动素材,监控信息材料的获取和论文、报告的撰写。

在知识大爆炸、信息获得途径多样化的时代,对监控学生获取有效、正确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网上查询、图书资料、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实地参观等等,这些信息是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或有效范围,从信息中精炼出有用的部分,从信息中得到启示,从而概括或抽象出属于自己的观点。

每次课题结束,要求各小组学生要撰写小课题报告(或论文),并制作出本小组的汇报PPT。由于初中的学生比较小,不知如何下笔写课题小论文或报告,对论文或报告的基本格式、书写要点都不清楚。我在学生们开始工作前,给他们提供范本学习;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强调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独创性,使书写的材料成为交流、答辩、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会,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快乐的参与中成长

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出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要求,体现出形成性评价的特点。评价的原则: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形式可以是交流会,汇报会,模拟答辩会等。

教师的评价监控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课题开展初期,对各小组的计划和设想进行判断和评价,本着鼓励性原则,促进同学们拓展研究的思路,纠正学生一些错误思维方式;到中期,督促各小组组员对研究成果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评价,促进其研究过程的改进。

在我们的评价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体验。弱化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而侧重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在构思最后的总结汇报课上,往往采用类似年度颁奖的形式,设立“最佳论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标本制作奖”“最佳软件制作奖”等等,由老师及嘉宾给获奖的小组颁奖,以发纪念品、奖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指导工作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不同于平时所传授的专业课,它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协作者,教师本人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习者。只有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拓宽知识面,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在教学中自觉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满希,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汪忠,刘恩山.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王俊林.指导初中生撰写实验小论文之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15(11):17-18

[4]林崇德,杨治良,S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82

[5]周勇.国外自我监控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3):49-53

[6]王涛.浅谈快乐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0):5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9

[8]郝雪,王飞.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中学生物教学,2015(3):27-29

[9]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65

[10]杨玲.例谈科学探究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中学生物教学,2015(5):32-33

[11]吴举宏.走出探究教学的困境―以中学生物学教学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10):4-6

[12]潘洪建.知识形式:基本蕴涵、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40-45

[13]杨振宁.杨振宁文集: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09

第6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色彩构成设计; 色彩教学; 教学改革; 自主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55-02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设计界越加感到色彩的重要。事实上色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美化生活、优化产品、启迪心灵,而且在商业时代,色彩还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自然万物,人们往往对色彩的记忆比对形状的记忆更为深刻。从国外,特别是日本近50年的色彩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整体色彩设计水平和国民色彩素质的提高要依赖于色彩教育的普及。为此,中国要想实现一个色彩强国的梦想,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意识到色彩设计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中国自20世纪初期引进西方色彩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装饰色彩时期(1910年至1980年)、色彩构成时期(1980年至2002年)和色彩实际时期(2002年至今),因此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的研究项目《色彩构成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就是基于以上思考而立项的。

一、色彩教学现状

1.国内目前平面设计作品每年不断增加,视觉传达在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所涉及的平面设计作品也日益增多,人们对平面作品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

2.我们对国内色彩设计教学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教师对色彩在特殊场合的运用还很不到位,民族本土化的色彩设计元素应用不多,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并深及人的心灵,影响人的心理与情感。因此很多设计教师还不能很好的用色彩感化人的生理、心理。不同地域、民族及文化滋养着各自独特的色彩审美趋向,敏锐地捕捉并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色彩,才能使色彩成为设计中最美丽的语言。

3.随着我国视觉传达的发展,平面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的应用如:标志设计、产品包装色彩设计、海报色彩设计、印刷样本色彩设计、书籍装帧色彩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的应用、环境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的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需要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项目的研究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宗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实习、多实践、探索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应用,解决具有民族本土化的色彩设计,找出特色,结合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力求在色彩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得到较圆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色彩教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色彩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石还是在于色彩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整体上看“普及”可以通过国内一些专业机构、色彩公司等团体来完成,如色彩设计师资格认证、色彩设计培训等形式,主要实现大众化的色彩教育任务。而“提高”则更多地依靠具有教育优势的高校来进行,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养、高技能的色彩专业人才。教改发展趋势就是在色彩教学“自主研究性学习”中实行如何提高色彩教学质量。

三、色彩教学改革“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讨

1.目前,模仿型的单纯写生教学源于欧洲、俄罗斯,但伴随科学特别是摄影技术的日益发达,这种教学手段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退出,而我们的绘画和设计艺术教育仍然一成不变,只看重表面而忽略了因此导致的思维定式,墨守成规的模仿教育对社会的危害,偏离了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自主性研究性教育学生“探索”就是教育学生敢于自主创新,敢于独立思考,坚持百花齐放,坚持百家争鸣,首先做到敢于思想解放,学术自由,这样才能奠定色彩运用的思想基础。

2.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上如何应用色彩,是一项的工作量巨大的任务。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各种现代设计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中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逐步形成平面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环境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三大综合性色彩设计领域。如何使色彩设计的从业人员也从掌握单一的、传统的绘画设计技艺发展成为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电脑图形设计技术、传统绘画技术、现代色彩应用技术的,复合型现代色彩设计专业人才。重点教育学生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敢于攀登色彩研究前沿水平,要下功夫认真钻研传统与现代的色彩学术观念。

3.自主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该项目的学习研究,可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提高对本国的民族元素的知识了解和深入、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了自学能力地培养,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该项目研究为平台,培养我们对专业的热爱,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促进平面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环境视觉传达色彩设计制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团队合作、集体讨论,形成相互启发、思维碰撞,激发设计灵感,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形式,在圆满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提高实践环节学习质量。通过这样独特的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形成的研究团队形式,将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实践借鉴、实践训练,引导同学们到实践中,到生产一线,直接转化为生产成果,强化色彩在达到设计中的作用与运用,达到从理论到实践,提高色彩运用的能力与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举例:《色彩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根据课程要求,按照“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实行教学改革的方案:

步骤一:调整与明确《设计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不断修订、选择、明确内容,做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化、细化,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完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二:选择课题中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单元,设计出一个项目研究的系统原型,通过系统原型设计,确定研究的总体构架、界面、素材的规格以及所要设计的内容,同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三:素材的准备与项目的开发:根据项目制作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包括色彩设计与图形的关系、色彩设计与字符的关系、色彩设计与物体的关系、色彩设计与应用材料的关系、色彩设计与设备工具的关系,进行项目开发,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四:进行项目中期总结,针对前期的成果进行评估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实践进行调整规划。

步骤五:运行系统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进行问题讨论、疑问及解答,并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六:运行测试与评估,记录实践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七:结题、测试,形成色彩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第7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2-0047-03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当前美国中小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它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经验”、“学生”和“活动”这三个中心,同时它基本上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和制作作品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对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基于项目的学习简介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按照“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和讨论中提出解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方案,达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目的。

基于项目的学习主要由问题、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

1. 问题。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主要问题是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内容有如下特点:(1)内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完整的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即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的知识。(2)内容应该与个人的兴趣一致。

2. 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如计算机)和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探究行动。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一些具有一定困难的问题。探究活动会促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概念和技能;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这些技能;完成类似“行家”般的任务,履行专业性的职责,形成一定的工作业绩,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2)活动具有建构性。由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允许学生建构并生成自己的知识,所以他们很容易对知识进行记忆和迁移。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经历,学生能够建构自身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如下的程序来实现的:学生确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3)活动应该与学生的个性一致。基于项目的学习适合用不同的方法学习,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参与和验证他们的知识学习,适合各种各样的智力技能(如肌体运动技能、图像技能)的学习,也能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个性化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还能给家长提供其子女各种学业成绩的信息。

3. 情境。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情境既可以是物质实体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虚拟环境。情境有如下特点:

(1)情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其他学习模式相比,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具真实性的学习经历,因为它是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和工作需要相互依赖和合作。这种环境同时也能防止学生人际冲突,并且帮助其解决人际之间的冲突。在没有压力、精诚合作的环境中,学生们对发展自己的能力充满了自信。

(2)情境利于学生使用并掌握技术工具。情境为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摄影技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环境,能拓展学生的能力并为他们走向社会作好准备。

4. 结果。结果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所学会的知识或技能,如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同时也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技能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为培养专业技能和训练专业研究策略(如历史、人类学、文艺评论等)提供服务,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例谈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通常情况下会组成项目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基于项目学习的流程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步。下面通过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其操作的流程。

1.项目选定。项目选定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关系到整个学习的过程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成果。项目的选定不仅应该是实际发生的问题(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问题是用来组织和激发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则是有意义的基于项目学习的主体),还应该考虑学生个人的兴趣且有一定的探究价值。

以广西南宁市卫国小学研究性学习《学区交通安全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为例,学生选择了每天都要进出的校门口的交通问题——校门通拥堵现象的探究。这一问题提出,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极感兴趣,而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新奇性。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研究性学习《孝妇河不结冰之谜》为例,2009年的冬季是寒冷的冬季,流经山东的黄河结冰了,黄海、渤海湾也结冰了。我们家乡的一条小河“孝妇河”反而没有结冰,这一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地理位置?周围的气候?温度?水质?还是……学生们带着疑惑,展开了调查、分析。活动中大家不畏严寒、路途遥远等困难,在河流的上段和尾段进行观测、调查、测量温度、记录数据……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制定计划。学生对项目学习所需的研究和实践作一个总体规划,做出详细的研究过程、人员分工(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选择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主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8人,确定组长人选、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明确分工)、时间流程等安排。

《孝妇河不结冰之谜》实施研究活动计划的概念图

3.活动研究。这一部分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学生应在这一部分展开必要的信息搜集、实地的调查和研究、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对提出的假设给予支持或肯定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技能大部分是在此阶段完成的。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是多种学科交叉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单纯地依靠一门学科知识则无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活动中,还应强调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教师、学生以及涉及该项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

如前面广西南宁市卫国小学研究性学习《学区交通安全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其研究活动的过程如下。

学校门前拥堵、人车混行的原因探究。学生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查。他们发现造成校门拥堵、人车混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统一时间放学;(2)占道做买卖;(3)家长用各种车辆接送学生。

采取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算一算学校门口到底有多拥挤;(2)集思广益:我们是怎样制定解决方案的;(3)提出我们的问题解决方案。

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

(1)实施错时放学,疏通学生和家长人流。具体研究工作:第一步,计算有效通行的道路面积;第二步,计算放学时小巷人流的数量。解决问题的效果:校门口学生最大流量从360人降低到120人。

(2)新开一座校门,进一步疏通人流。解决问题的效果:现场观察,放学过程所需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3)指定机动车停车区域,扩大有效道路面积。解决问题的效果:道路的有效通行面积从220平方米扩大至268平方米。

(4)设计远程控制的交通红绿灯,实现人车分流。

最后,校门通拥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学生感到安全,家长和社区居民感到放心,警察感到交通好管理。

4. 作品制作。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的成果应该是某种形式的作品。作品的成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图片、录音片段、录像片段、实物模型、幻灯演示稿、网页、戏剧表演等。学习小组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教师激励学生并提供建议。这也是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巩固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5. 成果交流。当学生完成作品制作后,各个学习小组要相互进行交流,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在成果交流中,参与的人员除了本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以外,还可有家长、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等。教师要组织召开作品展览会、座谈会、成果会和文艺汇演等;将一些成功的作品和资料进行必要的处理或整理,形成示范案例,为今后的有关活动提供范本;强化学生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进一步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畅谈心得体会。

6. 活动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要求由专家、学者、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共同来完成。它不但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的内容有课题的选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等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最终作品等。在设计量规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评价指标,为各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并制作合适的量规格式。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自评和反思。

第8篇

【关键词】调查问卷设计;统计与分析;适度;深度;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活动全过程。调查问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属于一项专项式的方法指导,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调查问卷研究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实践、深度体验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初步尝试:关于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活动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问卷范例《小学生音乐学科调查问卷》,讨论和交流一份完整的问卷应由哪些项目组成,认识调查问卷的几个基本部分有什么,体会每个部分的作用和特点,以及写的要求。

大多数小组当堂完成问卷设计,设计的问题还是不错的、有效的。后期又将问卷做成电子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发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小组分工,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及方式等;在调查活动中注意礼仪,遇到问题或困难能尝试解决,以达成发放调查问卷的活动目标。

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设计问题是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在开展活动中的难题和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感受问卷题目与研究问题的关系,认识到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内容的重要性。

尽管学生在问卷的内容设计和调查的组织实施方面还不够成熟,尽管被调查学生在问题选择方面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不实因素,但调查总体反映的情况给予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1.被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社会生活中多元的价值取向势必作用于学生群体,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更多是个性的体现。(针对不同的问卷答案得出。)

2.被调查学生的自我意识、目标意识在逐步强化,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变化、发展,自我意识在逐步加强。(针对不同年级的调查得出。)

最后同学们还总结设计问卷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问题的选用。首先要将与调查有关的问题尽可能地列出来,然后再逐个推敲筛选,决定问卷选用的问题。其次所选的题目一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二则必须是围绕调查目的的最必要的题目,设计的问题过于简略或过于繁琐都不行,少用、慎用或者不用问答题。

(2)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二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3)问题的表述。问题的表述,第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第二要持“中立”立场,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第三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不要在一个问号前设多个问题。

在整个问卷设计过程中根据活动的主题和不同学生的特征我有的放矢地提供必要的方法,进行了适合的指导,为开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做了充分准备。

二、深度实践: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研究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孩子们或数数、或划正字、或打钩,完成了数据的统计,对使用工作表、学习统计图形表示都非常感兴趣。学生相对更加容易理解柱状图,表格式的分析也可,饼图略显困难。

如何指导学生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区别与数学课的教学,我给学生看了一些已经完成的小组统计、分析(五年级范例),并没有过多要求,放手的多,学生能将数据统计整理得较好。并主要采用了陈述式调查报告,汇报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样,得出了本次调查活动的结论。

通过实践,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研究活动时教师应当做到:

(一)指导研究要适度

研究活动中,教师应当突出学生主体,把握分寸,适度指导,不包办代替。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考察”、“试验”、“探究”等活动中增加才干,发展智力和创造力,丰富情感体验。

(二)引导研究有深度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在研究活动的每个环节,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并指导,可能就会影响了他们继续把实践做下去,或者就是做得很肤浅。因此教师应当完整、具体地指导活动过程,采取扶放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把研究活动做好。

(三)研究品质重态度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发展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收集、处理信息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而且教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学会在和他人的合作中寻找自我发展。孩子们能始终认真参与这项研究,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增智,在活动中成长。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语)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有效的指导,一定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先亮.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更新[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2(08)

[2]何志英,沈毅,季芳,曹宝龙,万庆忠,葛锦发.走进研究性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2(01)

[3]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4]丁永章.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教师自身转变与更新[J].上海教育.2004(10)

第9篇

关键词:Moodle;网络课程;社会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9-11755-03

Based on Moodle "Electronic Commerce Foundation" Network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HE Yuan

(Suzhou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Moodle is one uses for to construct based on the Internet curriculum and the website software packag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based on the Moodl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choice, the network curriculum found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elaborated uses on the Moodle platform development network the teach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Key words: Moodle; Network curriculum; Social constructionism

1 网络课程概述

所谓“网络课程”即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来传递教学信息并开展教学活动的,它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主要有资源丰富性、开放性和共享性、自主性和协作性、多维性等特点。

2 网络课程平台的选择――Moodle

Moodle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CMS),也是一个被设计来帮助教学者在网络上产出一个课程,像这样的网络学习系统有时候也被称作为学习管理系统(LMS)或虚拟学习环境(VLE)。Moodle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简单易学的操作介面和通畅的网络环境,快速提供教师课程管理和教学活动,延伸学校教育的覆盖率,让学生只要通过浏览器,即能随时随地修习课程。

Moodle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理念先进:Moodle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以建构主义,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m)为理论指导,是Moodle的一大特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则更强调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等社会性活动对个人及群体意义建构的作用。因此Moodle的设计目标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管理上,而是更加关注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活动”的支持。Moodle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学习社团中有影响力的榜样,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2 易于使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技术门槛低)

Moodle为教师提供了支持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的十几种课程活动,包括讨论区、聊天室、学习资源、单元小结、在线调查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十分简单的设置为课程加入这些活动模块,搭建在线课程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界面选择安装各种模块,而开发者可以依据定义的接口开发新的模块。

2.3 相容性高

Moodle是一个广泛支持各类标准的系统:可以导入SCORM、AICC、IMS、LAMS的学习内容包;能支持Wcbcr、Blackboard、XML等数十种测验格式;能够采用邮件、PAM、550、LDAP等身份验证方式;能够支持TeX公式等。Moodle中的课程也可以被压缩成SCORM包做为备份或者供其他学习内容管理平台安装使用。

2.4 Moodle是一个开放源码的自由软件

Moodle的开发与是遵循CPL协议的,具体地说,就是允许任何人免费使用和修改源代码,但必须保留原作者的版权许可声明,对于自己所做的修改,也应该遵循上述原则。目前拥有多种语言版本,其中包括中文简体和繁体。

2.5 强大的资源管理

Moodle支持显示任何电子文档、Word、Powerpoint、Flash、视频和声音等;可以上传文件并在服务器进行管理,或者使用Web表单动态建立文本或HTML;可以连接到Web上的外部资源,也可以无缝地将其包含到课程界面里;还可以用链接将数据传递给外部的Web应用。另外,使用备份功能可以把课程打包为一个ZIP文件,此文件可以在任何Moodle服务器恢复。

2.6 教学过程管理

Moodle为教师提供了创建课程的简单方法。一个课程有一个全面负责的老师,它可以控制课程的所有设置,包括对其他老师的限制。课程版式的选择有:每周课程呈现版式、话题呈现版式或者特定讨论话题的群体版式;课程活动模块有:论坛、日志、测验、资源、选择、调查、任务分配、聊天室和工作平台;自从上次登陆后的课程的最近的变化将会在课程主页上呈现;关于论坛、日志、测验和任务的登记将记录在一页里,学生可以下载。全日制的用户跟踪将对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7 丰富的交流方式

Moodle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方式,论坛模块、专题讨论模块、聊天模块等,其中论坛模块就有多种类型的论坛供选择,例如教师专用、课程新闻、全面开放和每用户一话题。每个人都可以订阅指定论坛,这样帖子会以E-Mail方式发送。还有很多的反馈信息都可以通过E-Mail发送给学生。

2.8 实用的评价系统

Moodle提供了在线测验、全程的使用者追踪记录等功能,以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Moodle内置了调查功能用以分析在线课程,在线调查结果以图表的方式显示,还能以Excel电子表格或CSV文本文件的形式下载。

3 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的构建

(1)设置新用户(教师):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在页面左边的管理菜单中,单击“添加一个新用户”,输入代号、姓名、密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2)设置新课程:在管理菜单中,选择添加新课程页面,此处填课程名为:《电子商务基础》,Moodle的课程格式有三种:星期格式、社区格式、主题格式,这里我选择星期格式。

(3)设置课题内容:以新建的教师账号登录,进入自己的课程管理页面,在页面左边的管理菜单中单击“打开编辑功能”,就可以对本课程进行管理了。打开设置功能,对本课程的类别、名称、课程概要、格式、选修、密钥等项目进行设置。

(4)学生设置:学生通过网上账号申请,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后,就可以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了。Moodle的活动模块包括:作业区、选择区、讨论区、杂志区、资源区、测验区、问卷调查等功能。

(5)资源设置:我们可以借助管理菜单中的文件来功能把一些辅助资料加入到课程中,比如网页、音视频、文档或动画。任何一种类型的文件都可以上传到课程中,并储存于服务器的文件夹C:/moodledata中;可以对文件进行移动、重命名、编辑或删除操作。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点击“管理”菜单中的“文件管理”实现。

(6)消息及交流讨论:作为情境性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弹性更大的自由时空,由于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学习者既需要同步的集中交流,也需要随时随地的异步沟通,交流讨论区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便于指导者与学习者对该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7)成绩评判:管理菜单中的成绩与日志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的评判,日志记录了学生在每一阶段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包括出勤记录、研究体会、作业提交等,一个课题结束后,教师完全可以根据Scales报表很容易地对本小组的成员作出一个成绩评判。

4 应用实例――《电子商务基础》

《电子商务基础》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商务英语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72学时。在本课程在以往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实施课程教学,但由于学习资源较少,且教学活动形式单一,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将Moodle平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做一种新的尝试。

4.1 《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设计原则: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注重教学活动的安排,减小学习梯度,降低学习难度,缩小学习跨度。

(2)学习者特征:学习对象主要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学习的目的明确、实践经验不够,但自学能力比较强、基础和素质参差不齐等。

(3)学习内容:《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有: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电子商务的实现技术、电子商务支付和安全防范、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等。

(4)教学目标: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名词、术语,掌握电子商务的实现技术;理解电子商务支付和安全防范;了解有关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

(5)教学策略: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编制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如文本、图片、网页、链接、录像、电子书等;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提供讨论区、聊天室、消息、Blog、Wiki等,利用这些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结束后,利用测验、问卷调查、行为纪录监控等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

(6)教学资源:文字主教材、教学课件、视频、题库等。

(7)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本课程安排了小组讨论、网上答疑、布置作业、测验、投票和心得报告等活动。

(8)网络课程开发:教师首先在Moodle平台进行用户注册,管理员将教师批准为课程管理员后,教师以课程管理员身份登陆,便可以开始网络课程的开发工作,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的设置、版块的设置、创建和引用资源、活动设置等。

4.2 教学实施与评价

4.2.1 教学实施

2007年9月,我校2004届商务英语专业(专科)一个教学班,利用Moodle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同时附以必要的面授辅导。在开课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Moodle平台。

根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对网上教学进度进行了周密安排,如表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4.2.2 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自主学习能力;(2)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3)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3 教学反思

通过Moodle平台的使用,我对Moodle网络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3.1 网络课程设计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计开始,教师要到网络中去查找可用的在线资源,自己要经历这样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对一切了然于胸,并针对教学目标对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再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和活动做整体的规划,在适当的时间安排适当的资源和活动,把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和活动导入Moodle平台中,并为学生做好学习导航,以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

其次,资源类型要多一些,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活动安排要恰当,对于讨论区或聊天室要设计好围绕教学目标的交流主题。

4.3.2 网络课程教学方面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减少学生在网络中的认知迷失和认知负担,教师可以提供支架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资源和活动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并针对不同的意见经过对话来更好的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些机制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例如,设置讨论区排行榜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或发言。教师自己也可以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况亮. 基于魔灯(Moodle)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使用[J]. 中小学电教,2006(12).

[2] 韩俊. 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

[3] 刘新阳. Moodle: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第10篇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及兴趣培养的研究与指导》课题于2006年4月10日申报,并于同年6月30日被批准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编号0603597b)。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研究的同仁作开题报告,现提出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课题组成员审议。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的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习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06年7月~2009年12月1.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7年1月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2.实验阶段:2007年3月~2009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8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第二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3、结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第11篇

VMware Player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是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在软件里创建一台或多台虚拟计算机,使用者通过虚拟计算机在其中进行各种仿真的计算机操作。另外,虚拟出来的计算机相对于宿主机来说是一个隔离的环境,所以各种仿真的操作都在软件中进行,对宿主机没有任何影响。

VMware Player(官方下载地址:http:///cn)是美国VMware公司开发的一款优秀的虚拟机软件。它可以运行几乎所有版本的Windows系统(32位和64位均可),以及其他如Linux等非Windows系统近200多种。VMware Player可以支持多个虚拟CPU、USB3.0接口,还可以支持DirectX 9 3D加速。

安装并打开软件(如图1),其主界面清爽简洁,需要设置的地方很少,操作起来非常容易上手。下面简单介绍下如何在软件中创建一个操作系统。

创建虚拟机的过程非常简单,单击菜单中的“创建新虚拟机(N)”,然后看清楚提示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就可以了。

在虚拟机里安装操作系统,安装来源可以是光盘也可以是映像文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安装的映像文件是Ghost类型时,要先对硬盘虚拟分区,否则会安装不了。

第一次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时,会提示下载并安装“VMware Tools”,这是虚拟操作系统所需要的驱动程序工具包,它可以让虚拟机运行得更顺畅。

在虚拟机中可以进行一些硬件方面的调整,如调整内存大小、硬盘大小以及显示器分辨率等,还可以整理虚拟机的磁盘碎片(如图2)。

VMware Player在教学中的应用

用VMware Player创建的虚拟机实际上也相当于一立的计算机,只是它与实体计算机在逻辑上是隔离的,凡是能在实体计算机上做的事情,也都可以在虚拟机上完成。如果不想要操作系统了,可以直接把它当作一个文件删除即可,对计算机本身没有任何影响。目前,VMware Player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渐成熟。

1.利用Vmware Player进行安装、使用各类操作系统实验

有了虚拟机,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安全理想的计算机实验平台。

案例1,操作系统教学实验。

对中学生来说,操作系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更不易讲清。在讲课时可介绍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安装MS―DOS、Win95、Win98、Win XP、Win7及Linux等系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的优越性,通过对比让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发展有一个感性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相关应用软件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任意安装各种软件,包括含病毒的软件,也可以删除一些系统文件,让学生意识到对计算机操作不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在虚拟机里对软件的安装、使用等操作,与实体计算机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在虚拟机上安装各种操作系统,比在实体计算机上做双启动要方便得多,不仅不需要重启系统就可以在各个系统之间轻松切换,还可以支持不同系统间的直接拖动文档(这个功能有的虚拟机是不支持的),而且还不会把原来的系统搞得乱七八糟。

2.利用Vmware Player进行计算机病毒防范实验

由于虚拟机是一个隔离的环境,这对于研究计算机病毒是再好不过了。

案例2,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校园内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研究。

我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择了《校园内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为了避免对计算机造成不必要的破坏,于是就使用了虚拟机这个实验平台,获得了详尽、真实、可靠的资料和数据,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研究性学习这门普通高中必修课的学习任务。

限于篇幅,以下只是列出课题研究的主要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研究过程及结题报告就不在这里展示了。

⑴ 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情况的调查。表1统计了学校所有计算机杀毒软件的使用情况。

⑵ 对病毒样本的测试和分析。表2、表3对从学校计算机提取的4个病毒样本进行了病毒查杀及一些功能测试及分析。

⑶ 计算机病毒特征分析。如下页图3所示,在实验中检测到了文件夹伪装病毒,通过与原文件对比发现,真正的lpk.dll只在系统文件夹出现,而且带有数字签名,假的lpk.dll没有版本信息,也没有数字签名。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收获很多,不仅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习到了有关计算病毒方面的知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的合作精神。不过中学生受到专业知识能力的限制,对课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病毒的抽样方法不够科学等。

第12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51

教育部规定全国中小学必须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课程改革中的新型产物。是一门全新的、整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是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突出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以综合活动为特征,也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构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信息技术教育。

目前,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们大多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功能上,专注于满足学生对软件功能的需求,忽视了功能与应用的关系。很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培训班: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多以“教”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根本没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学生也不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过渡到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的信息技术教育是我们主要探讨的内容。

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

比如,学习博客(BLOG)的使用和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建立自己的博客,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不太会的操作,学生自然会去探索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学,可以是同伴互助,教师协助,长辈帮助。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成长,会学到很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样比教师照本宣科效果要好得多。

又比如,学习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教师不应是把软件界面上的菜单功能一个个介绍。而是可以把整个单元以《走进我的家乡》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主题中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网站的制作,学习这个软件的各项操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爱国爱乡的思想情感。

载体是知识学习,手段是信息处理,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在信息技术课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其自身的需要、兴趣和动机置于核心地位。把信息技术作为桥梁,在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2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果没有一些现代信息媒体的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会单调乏味,他们智慧、才能的施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各种工具软件是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计划、展示研究成果的强有力助手。例如:学生可以在网络中甄别和筛选出自己需要的素材,并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设计问卷调查表格、可以统计实验所得的数据,对数据按课题的要求进行各种方式的处理,简便快速,省工省时,处理的数据清晰明了,更具说服力;支持多种格式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形式的电子演示文稿编辑软件 PowerPoint,同时提供灵活的调用方式,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编辑。因而成为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的最佳手段;简单易学的FrontPage网页编辑软件可用于编辑个人主页,制作主题网站;还有PS等各种图片编辑与处理软件可以绘制出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图形图片。

信息技术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示潜能的舞台。我们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知识传授。

3 借助信息技术独特的手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交流反馈

因信息技术具备同步和异步交互的特性,跨越了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此建立的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将多媒体、网络及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达到双方或多方实时交互及异步交流,生生、师生之间随时可以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逐步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环境、演示实验环境、信息化环境。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在师生之间建立指导与交流的桥梁。如:通过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电子邮箱等异步通讯工具实现个人之间的交流;通过BBS或博客(BLOG)等协作平台,为学生提供讨论平台交流、共享成果。目前文明小博客(福建)网就是备受中小学生青睐的非常出色的讨论、交流、展示平台。

总之,开展信息技术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拓展研究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使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目前已初具雏形。我们教师应承担起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把知识、网络、信息和我们的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邹开煌.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定位与作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