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拓展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然后从青少年生长特征、青少年认识发展、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详细分析了素质拓展运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素质拓展运动 开展价值
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是以科学育人为理念,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运用其特有的随意性、社会性、趣味性、灵活性、挑战性、开放性、自我教育性等特性,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发展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并让其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的认识和教育,及时改正不良习惯,积极面对错误,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青少年再教育和补充教育,对社会建设和稳定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分析
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培训方式。培训的项目主要有高架绳网、攀岩、跳越、远足露营、攀岩速降、野外定向、户外生存、伞翼滑翔、游泳、跳水、扎筏、漂流等。户外素质拓展培训活动是将传统场地素质拓展培训融入大自然,并与生存体验相结合的,以做中学为中心的全新体验式培训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力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
二、青少年身心特点分析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Adolescence)。青少年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青少年期生长特征。身体迅速长高是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外形变化量最明显的特征。第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从十一岁至十五岁,青少年思维能力超出了只感知具体事物的范围,表现出能进行抽象的形式推理,这就进入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第三,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在人类认知或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尤为重要。所以,加强辩证思维技能的训练,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少年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伦理道德观已开始形成,但在很大程度上却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而青年初期的伦理道德观则带有很大程度的成熟性。他们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伴之而来的是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三、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分析
(一)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素质拓展运动是一项兼心理和身体为一体的运动,无论是攀爬类、越野类、集体协助类的任何一个项目都有身体运动。所以,身体各部位都会在拓展运动中得到发展。如攀岩,这个项目就需要全身各小肌肉群的参与,在运动中那些平时没有锻炼到的肌肉群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越野项目中,人体的心肺功能都受到了挑战,使得参与者心肺功能得到加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在很多拓展项目中,人体的柔韧、灵敏、耐力等各个项目都会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拓展运动有助于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连续的攀爬、奔跑、智力挑战、知识记忆、团队合作过程中,无时无刻都需要大脑分析和判断。
(二)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1.促进青少年认知发展。通过识别农具农作物、识别野生动植物、采摘野果、地图阅读、定向识别、指南针使用、观星象、地貌及水资源知识等相关项目可以丰富正在认知快速发展的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他们的阅历,为抽象思维的形成打好基础。
2.促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拓展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为他们自觉完成任务创造了机会。团体性、新颖性等拓展运动让他们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等得到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促进青少年人格与正确的道德观的形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初步从辨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各种事物。面对成功和失败都保持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在拓展运动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敢袒露自我,真诚待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消除心理上的伤痛,积极调整心态,从而健全人格。
4.使青少年的毅志力更坚强。通过独木桥、梅花桩、有轨电车、铁甲战车、信任倒扑、生死电网、金字塔、托力接运等相关项目的训练,会使青少年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拥有超过自己想象的意志力。青少年体会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领悟成功带给自身的重要性,克服胆怯情绪和性格懦弱面,培养忍耐能力,感受成功带来的无穷乐趣。
5.促进青少年发现自我潜力。命题对白(思辨能力)、命题拼版(动手能力创造力)、独索、缅甸桥等相关项目的目的就在于激励人的斗志和勇气,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增强人的团队精神。青少年通过认识自我潜在的能力和极限,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人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根据青少年成长中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适当地开展素质拓展运动,对于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佐丽.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的价值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3):101-103.
关键词 足球运动 问题对策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素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在足球事业建设中投入了很多物力、财力以及人力,全体足球事业爱好者、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含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足球运动总体实力。而青少年是足球运动的后备力量与人才储备,很多足球大国都从青少年开始训练,不断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能力,我国也要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本国足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加紧青少年足球训练。
一、青少年足球训练概述
青少年足球训练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有一个了解,从理论上看需要将思维观念贯穿在足球训练中,使这种观念影响到青少年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需要长期漫长的规划与实施,多实践尝试,总结出成熟的训练方法。而从宏观上看,足球训练需结合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程度与各方面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属于意识领域,而这一意识则建立在实践与理性判断上。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要善于总结规律与方法,借鉴国外训练经验,结合具体问题找出解决对策[1]。
二、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构建青少年足球发展体制
首先,找到人才培养的途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健全的足球发展体制。足球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我国足球产业发展时间短,足球俱乐部内部管理与机制不健全,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渠道单一,使培养层次受到限制。此外,国内足球教练缺少对足球训练的重视度,足球大众化普及率低,制约了足球训练的全面开展。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主管部门缺少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重视度;其他新兴体育项目逐渐取代了足球运动,总之,很多内外部因素使青少年足球训练受到挑战。
(二)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不够成熟
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核心训练方法与训练理念、赛制规则等都比国外存在差距,系统化与科学化的足球训练方法较少。首先,足球训练理念与指导思想不能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针对性程度不高,对训练指导思想不是很明确。其次,联赛与青少年足球训练不相统一。在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进赛机会非常少,使青少年对大赛赛制或者规则不够了解,不能真切体会到赛场竞争气氛,对以后参赛非常不利。一些训练机构常将联赛与训练分割开来,将青少年限制在封闭空间内训练,使青少年足球训练质量大大降低,与专业足球运动员训练相比,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较多不足[2]。
三、青少年足球训练问题对策
(一)对青少年足球发展体制进行完善
首先,对青少年足球训练与培训方法进行强化,扩宽训练渠道是重中之重,对青少年足球训练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对青少年足球训练多层次、多方位的引导,这是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地方体育部门与足球俱乐部以及教练员的共同努力,发展学校足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足球运动的关键力量是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足球后备人才组成。由此,需要将足球运动融入到体育项目中,在不同地区建立起足球体验中心或者足球训练中心,使各地区的足球运动员能够积极参加到足球训练中[3]。
(二)推进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理念化与科学化
如今,足球正朝着信息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首先,要主动去关注青少年运动员身体与心理变化,结合身体与心理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使训练有计划、有准备的开展,进而与青少年身体素质相适应。可以先开展一些简单的基础训练,将学生参与热情调动起来。此外,要对足球教练训练理念进行强化,推动训练内容的更新与拓展。青少年足球训练最重要的表现特征就是系统化与模式化,要想使训练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就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还要使之符合比赛要求。
(三)将比赛与训练的关系处理好
推动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处理好比赛与训练间的关系,这是青少年足球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要将日常训练与比赛联系起来,适当将比赛项目增加,处理好训练与比赛间的关系,多让青少年到赛场中观看或者体验,熟悉赛规与要求。首先,加强对青少年足球理论知识的教育,逐渐掌握足球运动规律与特点以及与其他运动的区别,在身体、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其次,还要定期组织规模化的足球比赛,在了解比赛规则与要求基础上争取到更多参赛的机会。构建出一个足球训练体系,对足球比赛积极推广,尤其要增加U13、U11级别的少年组赛事[4]。作为足球教练更要在平时多与青少年沟通,树立起勤学苦练的作风,带领青少年冲破艰难险阻,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足球训练是增强我国足球运动实力的关键,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体育部门、教练员等相互配合与努力,从思想上与行动上强化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锵.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现状、诱因和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5):95-97.
[2] 胡泽勇,郑鹭宾,陈妙燕等.8V8比赛形式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应用优势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3):29-33.
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部分。体能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可靠保证。经过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提高。在体育课程和训练中更加重视体能能力的训练,并获得显着训练效果。应根据自身条件,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适龄阶段,发展其欠缺或需要的相应体能素质练习,例如柔韧性、灵敏性,力量和速度等,作为训练重点,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身体素质,为最大限度挖掘其运动潜力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五点训练垫”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点训练垫练习方法
点训练垫(Dot Drill Mat)又叫“五点训练垫”或“五点垫”,其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器械。即使在没有专业器材的情况下利用普通布垫、塑料垫或自主画点设计等也可以解决器材问题。“点训练垫”体能训练方法千变万化、设计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对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点训练垫”的练习方法:
(一)下肢练习(Lower Body Drills)
1.单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力量和动作速率。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开立站于底端两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底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中间一点:并腿两足同时踏点;顶端两点:分腿一足一点同时踏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单向前后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跳跃时由慢到快,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1)。
注意: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情况,增减练习难易度。
2.单向并腿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跳踝关节力量及小腿肌肉快速收缩能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五点垫站立,两脚并拢站于底端任意一点,双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两腿并拢,快速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收于体侧,配合呼吸,双臂随双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
(4)上体保持正直,尽可能减少双足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图2)。
拓展练习:侧向并腿双足跳,屈腿双足跳,直腿双足跳。
3.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单足支撑在不同方向移动时的灵活性和平衡力。
练习方法及要领:
(1)以右足为例,正对五点垫单足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左腿屈膝上抬收于体侧。
(2)单足依次向前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1-中间点-顶端点1-顶端点2-中间点-底端点2”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跳点。
(3)两手臂屈肘,小臂上抬,配合呼吸,双臂随单足跳动前后同时摆动(图3)。
注意:动作节奏,维持身体平衡,前后移动重心跟进。
拓展练习:正向小碎步前后移训练,变速单向单足跳前后移动。
4.双向开合双足跳前后移动
练习目的:发展踝关节动作速度和移动灵敏性。
练习方法:
(1)正对五点垫站立,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分开站在底端两点,上体略向前倾,膝盖微曲。
(2)双足依次逐个跳点,移动方向为:“底端点-中间点-顶端点-顶端点-中间点-底端点”,低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中间点两足并拢同时跳点,顶端两点一足一点同时跳点。
(3)跳至顶端点时转体180度反方向重复(图4)。
(4)依次循环折返练习。
关键点:前脚掌着地,转身转髋迅速,配合呼吸,动作节奏逐渐加快。
3.双臂交替快推练习
练习目的:发展双臂快速交替灵活性和完成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腕关节肌肉力量。
练习方法及要领:
(1)正对训练垫成俯卧支撑、双脚双手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微曲分别支撑在底端两点。
(2)双臂依次发力支撑跳跃左右各点,中间点为共用点,配合重心前后左右移动。
(3)下肢脚尖点地保持固定点不动(图7)。
关键点:身体保持适合高度,双臂逐渐加快速度,不要低头,维持重心变化。
拓展练习:双脚站高位进行练习。
(三)游戏组合(Games)
点训练垫还可以安排相应的游戏组合练习,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娱乐和比赛的氛围中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试举一例:“接力赛跑”游戏规则与方法:将5张训练垫纵形排成一排,平整的放在地上。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组同学以规定动作下肢跳点,跳至终点,然后以俯身换成上肢跳点的规定动作从终点返回,与下一组同学拍手接力完成游戏,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组同学完成。用时短的一组为胜。游戏中保持教师规定动作的完成质量。
现代体能训练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介绍的五点训练垫训练法也是现代体能训练中的一种,五点训练垫设计简单、材质轻巧、携带方便,受场地限制较小,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辅器械。训练方法多样、新颖、有趣,富有竞争性,是适合更多学生练习的和易于被青少年学生接受的体能训练形式和方法,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提高中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可以有效的改造适宜的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身体素质,为青少年以后的长期的从事体育运动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中传承与创新体育游戏,丰富课程内容,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姜瑞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2-43.
【摘要】将武汉市青少年宫打造成一个有规律、有组织、有持续性的活动交流平台是完善其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是全市孩子和家长们的福音,是有利社会和谐和进步迫在眉睫的任务,是需要全体市民关注参与并形成良好循环机制的长久工作。
【关键词】规律性;组织性;持续性;活动交流平台
武汉市青少年宫作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青少年宫,环境优美、名师荟萃。不少武汉市民对武汉市青少年宫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这里留下了一家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童年美好回忆,比如孩子的老师曾经是妈妈或爸爸的老师,孩子玩耍的地方曾经是妈妈或爸爸童年玩耍的地方;很多家庭的周末就是在这里渡过的,家长们一起来青年宫陪孩子学习及活动训练,可见青少年宫在武汉市民心目当中是个多么温馨和快乐的精神所在。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家长的工作压力、教育压力愈来愈大的当下,孩子们接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日渐简单化、公式化和批量化,在社会教育这一块极为欠缺。孩子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无从寄托,有的只好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拔,更无从谈起接触社会和掌握将来成长后投身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知识积累、共性培养,社会教育更多关注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能力锻炼,能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注,让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教育内容,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武汉市青少年宫不但应该有校外活动、培训、教育、训练、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还应该有承担社会教育功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陆士祯指出,青少年宫要从纯粹提供一些课外活动和训练的定位中改变,应与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教育相联系。
武汉市青少年宫如何完善社会教育功能,这应该作为一个紧迫的、有开拓性的课题来做。幸运的是武汉市青少年宫于2005年成立了“小时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例如换客欢乐汇、月末音乐会、奇幻教育卡通剧《绿野仙踪》、城乡少年手牵手乡村体验夏令营、绿色中国绿色汽车、小时候季末音乐会、武汉市青少年奇奇趣味运动会、中韩儿童文化友好交流、红色之旅夏令营、舞动梦想舞蹈专场展示活动都是出自武汉市青少年宫的“小时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机构给武汉市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教育的平台。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武汉市青少年宫确实走到了全国青少年宫的前列,但笔者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从普惠的角度,覆盖面稍显不足;从发展的角度,持续性、规律性不够;从心理需求的角度,情感交流稍显不足。这几个地方有待改善。
“小时候”秉承公益普惠原则,各类活动都为弱势群体、低保特困、直系亲属残障、少数民族等家庭子女提供免费“绿色通道”。但作为一千万人的大城市,我市青少年有300-500万人之多,如何保证这些占城市三分之一人口的青少年都能有规律地,人人都有机会地享有这些活动并真正落到实处,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比如课业紧张的学校能否一周提供一个下午让孩子们到青少年宫参加活动,如果人数多了能否分批进行,将周一到周五的时间给利用起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青少年宫的优质资源以免周一到周五闲置,又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能解决孩子们提前放学家里无人照看,独生子女在家孤单一人或靠上网游戏打发时间。只有形成这种周周有活动的长效的机制,才能够达到普惠的效果。
其次,近十年,年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目前青少年体质下滑已非个别情况,必须尽快扭转青少年健康滑坡、体质下降的状况。但一直没有人从实际行动上回应。虽然武汉市青少年宫的“小时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了一些大量的活动,但无时间上的规律性,也无持续性,如果信息掌握不够的孩子,或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孩子,不可能次次把握住参加这些活动的机会,更无从谈起选择、期待、准备、参与等一系列主动行为。
最后,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们工作压力大,学生们在校时间长,父母孩子之间相处的时间很短,有时甚至周末才能见面。学习情况交流得多,亲子情感交流得少。孩子们丰富的心理世界无人开启,也无从倾诉,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由于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为市民们诟病,这里不一一累述。武汉市青少年宫可以拓展这方面的交流平台,利用一些传统的节日,每年在父亲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里举行固定的、有趣味的亲子活动,将亲子关系细化并将时间表固定下来,让大家有所期待,有所准备。甚至可以将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
当然这样一来,青少年宫和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此时,青少年宫应建立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服务模式,社工的专业介入也可以带动青年人去做一些有价值的志愿工作。
总之,将武汉市青少年宫打造成一个有规律、有组织、有持续性的活动交流平台是完善其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是有利社会和谐和进步迫在眉睫的任务,是需要全体市民关注参与并形成良好循环机制的长久工作。特别的是,武汉市青少年宫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完善其社会功能多做思考和创新,并将之落到实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如何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应对各种挑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__区从建立阵地、明确定位、彰显特色、培育品牌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努力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一、建立阵地,构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网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开展思想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养成。开发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教育阵地和活动场所,是开展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实践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__区在完善校内教育设施的同时,加快校外教育阵地建设。
1.四型并建,逐步形成以__少年宫为龙头的区、街、居三级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阵地群。新建型。结合城市建设和改造,新建一批校外阵地。区政府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了集教育培训、素质拓展、团队训练和健康乐园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少年宫。各街道结合社区建设,均新建了一批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例如,阳园青少年读书俱乐部、胥虹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玉兰青少年科技创新园等。古宅型。将辖区内的控保建筑和名居古宅修旧如旧,拓展为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是近年来__区在阵地建设方面探索的一条新路,比如况公祠少儿书画苑、曹沧州祠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桃园民间工艺展示中心等。拓展型。拓展全区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地构建未成年人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平台。比如,以老年人、外来人员和其他弱势人群为服务对象的“邻里情”老年人援助中心、新__人服务中心和“邻里情”互助中心,均被拓展为全区未成年人的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平台。共建型。通过与辖区单位的结队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保障。比如,葑门街道借助__大学师资力量,成立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站。南门街道与法院合作建立青少年维权站等。
2.校内外互通,逐步搭建未成年人教育信息化平台。适应未成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创新宣传和教育形式,运用现代信息平台和网络技术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__区依托“数字__”建设进程,逐步完善未成年人教育的信息化平台。在区属学校全部建成校园局域网。并实现互通建成__教育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网。20__年,全区各街道均建立了社区教育网,并实现互通。网上及时登载街道辖区内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的相关情况。今年年底,社区教育网将逐步延伸到各个社区,从而实现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的全覆盖。通过“__教育网”和“__社区教育网”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社区与家庭的互通。
二、明确定位,实现未成年人校内外教育互补发展
面对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要充分发挥作用,得到发展,必须找准定位,才能实现校内外教育的互补发展、协调发展,真正为未成年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十六字方针:素质拓展、注重实践、团队训练、快乐成长,从而找到了校外教育的功能和定位。
1、素质拓展,是围绕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各方面的素质。通过科普知识的普及、传统文化的弘扬、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护能力的加强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注重实践,是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通过参观、考察以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体验和理解社会生活,放松身心、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全面成长。
3、团队训练,是通过“蒲公英艺术团”、“少儿武术团”等各类文体团队和“邻里情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雏鹰假日小队”等社会实践团队的组建,让未成年人在团队训练和团队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快乐成长,是从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依托__少年宫、各类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快乐成长”主题系列活动,同时组织和指导好每年的夏令营、冬令营、交流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三、彰显特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人的素质的提高,短期靠教育、中期靠制度,长期靠文化。通过文化的指引,营造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文明礼仪,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文化氛围,对未成年人的素质的提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__区立足“大文化”视野,牢固树立“文化立区”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初步走出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路子。
1、整合文化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在两街一河综合改造、沿古城风貌带、商贸区的建设中,通过对名人故居、名街名巷、古桥古井的标识化,显性文化资源,营造文化氛围。通过组织“文化__”之旅,让未成年人感受文化氛围。
2、编辑文化乡土读物,满足文化需求。通过编写《文化__》丛书、《__文韵》、《__端午节》等乡土文化读本,组织“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 设计活动载体,让优秀吴文化得以传承。开展寻找古迹活动,如南门街道组织的老__带领小__的“旧街巷发现之旅”。开展“护井、护巷、护河”行动,如双塔街道组织的“古桥保护行动”。各小学校通过建立兴趣小组,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育实践活动,把昆曲、评弹等优秀传统艺术以及吴歌、古琴、苏绣、缂丝等民间文化引进学校,使青少年感受吴文化、学习吴文化、传承吴文化。
四、培育品牌,形成未成年人教育共建格局
未成年人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基于这一认识,__区力图通过培育“阳光工程”品牌,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格局。目前正在实施的是12345阳光工程。
【关键词】青少年 舞蹈教育 意义
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智慧和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也是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我国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为10~18岁,它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青少年,舞蹈教育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智力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体的健康发育,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一、 促进人体的健康发育
青少年时期是幼儿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它是人生成长发育的重大转折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运动发展的最佳时期。适量的舞蹈运动能使青少年骨骼生长得到良好刺激,促进人体肌肉骨骼的发育,消除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姿态和习惯,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而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则能发展人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活、平衡、耐力等。尤其是柔软性和肌肉力量的发展,最能使青少年的形体趋向完善,从而达到形体的健康完美。还有利于个别青少年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加瘦体重,从而使人具有较低的体脂含量和较低的体重,具有控制体重和减肥的效果。
舞蹈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促进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提高,使精力和体力越来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学习工作,而且不易疲劳。还能调节呼吸系统和加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使青少年的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迅速、动作灵敏。
舞蹈运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舞蹈运动不同于体育运动,舞蹈是人体在优美动听的音乐节奏中展现的各种姿态,它能使青少年肌肉的各个部分在愉悦有趣的舞蹈运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不仅要求人民具备良好的外形条件和运动素质,还要求人民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且对人的智力要求标准也比较高。目前,许多人还未认识到舞蹈运动对开发青少年智力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中年人学芭蕾的倾向,这说明了人们到了中年时期才认识到了舞蹈对形体的塑造及大脑智力的维持与拓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舞蹈律动活动和幼儿舞蹈表演,其目的就是锻炼幼儿神经系统,提高幼儿中枢神经指挥运动系统的能力,这是开发幼儿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青少年时期,舞蹈活动同样具有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舞蹈教育,就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全脑”教育。舞蹈通过动作施展教育,以科学的方法训练身体,使得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感觉器官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从而促进大脑的完善,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精神上获得自由,提高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加强合作精神。因此,在校园里,安排舞蹈教育这一课程,是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目前,我国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舞蹈课程,其目的就在于:从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用舞蹈来训练形体,陶冶情操,培养坚强意志,以达到成才的目的。
三、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舞蹈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们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舞蹈也是同样。如原始社会的舞蹈主要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狩猎耕种的生活,具体表现形态为自娱性舞蹈;奴隶社会的舞蹈,由于阶级分化,出现了娱人歌舞,主要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的享乐生活;封建社会的舞蹈,由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人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由,各民族民间舞蹈得到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群众自娱性舞蹈大量出现,舞台上的舞蹈带有了商业性质;社会主义的舞蹈,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舞蹈主要反映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精神面貌。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学习了这样的舞蹈,就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从小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拼搏的远大志向。同时青少年学习舞蹈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教育,陶冶情操,并且在学习舞蹈欣赏舞蹈之中不知不觉净化灵魂,认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自己变得高尚、善良。
2.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
舞蹈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意识形态,它同其他艺术一样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现实生活。青少年学习舞蹈后,能通过各种舞蹈来了解不同的社会生活。
用舞蹈来帮助、教育青年一代,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被原始先民所认识。从上古时代到现代,这种方法一直在延续着。我国现代社会里的各种舞蹈,如《龙之舞》、《鱼舞》等舞蹈,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到广大人民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彝族舞蹈《快乐的罗嗦》,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到广大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民族的情感爱好。
3.培养青少年舞蹈欣赏的能力
舞蹈欣赏活动与一般认识活动的规律一样,也是从感觉到直觉到思维。只有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形象以及构成的各种要素,才能很好地进行舞蹈欣赏活动。因此,我们在指导青少年学习舞蹈时,在进行课堂训练的同时,要给学生讲解动作及舞蹈风格形成的来龙去脉,以便使青少年学习舞蹈与欣赏舞蹈的能力同步提高。目前,在我国的校园舞蹈教育中,舞蹈欣赏的教育比较薄弱,这致使许多青少年走进剧场,坐在观众席中,在观看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时,不知道怎样去欣赏舞蹈,区分不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以及不能很好的运用不同舞蹈审美观念去欣赏舞蹈,这是以往校园舞蹈教育的缺憾,它与青少年进行舞蹈普及教育的不足是有关的。青少年不应之成为学好数、理、化的偏科学生,而应成为符合当今信息时代潮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青少年学会欣赏舞蹈是一种文化修养的表现,因此,青少年在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舞蹈,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提高舞蹈欣赏的能力。
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普及性教育模式,认为任何人都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中国舞蹈普及教育十分重视的吕艺生教授,在专著《舞蹈教育学》中谈到:“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是一种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中的制度。它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很宽,这种制度对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共同为了祖国的后代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拓展;拓展训练;教学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所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学生,这应成为教育的第一宗旨。事实证明,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青年学生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从这一个意义上讲,着重与人的精神体能的提高的素质拓展训练,将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这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概念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素质拓展训练是传统拓展训练的一种演变,以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素质拓展训练的价值所在,就是将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发展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融入其中,以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为载体,研发出一套是适应于企业规范管理和团队建设的课程——拓展训练课程。随着拓展训练的发展,拓展训练进入本科甚至是高职的课程设置中,其中有相当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素质拓展注重于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1]现代素质拓展是将传统场地拓展训练与生存体验相结合,以在做中学为中心的全新体验式培训方式。它利用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达到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2]
二、以素质拓展训练作为项目化实践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青联发(2002)14号《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指出,素质拓展要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适应当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手段被应用到各个学科中,是时展的要求。
(一)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
可提升心理素质。借助素质拓展训练的体验性和情景性,学习者可以在设置的项目情景中扮演某种角色,全心投入到训练当中,这对于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相当有利。真正达到知情意合一。
促进专业技能提升。素质拓展训练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通过形式多样、变幻莫测的情景对青少年学生予以磨练,促使青少年克服心理惰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青少年学生以积极开拓的姿态去战胜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习的迁移能力,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
提升综合职业素质。在整个培训中通过每个人的发挥与自我的全面展现,从中更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特长、优点及潜质所在,有助于帮助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质及相互配合与协作、相互学习与借鉴,从而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三)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以突出职业性为原则,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职业教学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自我效能等健康的心理素养。以弥补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敬业精神、合作精神,责任心差、纪律观念、集体观念淡薄等精神体能问题。
以拓展训练为落脚点,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施载体。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仅靠理论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是远远不够的,应拓宽心理教育的实施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营造心理健康氛围,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论坛、QQ群、博客等交流平台,以双向交流和沟通的方式,让学生在对话与互动中分析素质拓展训练的心得,实现自我教育。
三、以素质拓展训练作为项目化实践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素质拓展训练中,关注学生心理成长、人格发展和心理素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将更强调四有“有目标、有专题、有项目、有模块”,来达到总体成效。
(二)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的现代视野将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的过程。系统的成分包括确立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拓展项目、编写具体教学实施措施、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具体的见列表1
课程总课时是2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部分占10个学时,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占14个学时,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把重心放在拓展项目的设计上。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象差异性设计和开发出更多的训练项目。
三、素质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素质拓展训练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各项具体的任务。在这种集仿真与游戏与一身的训练中,学生主动积极去迎接困难,克服训练过程的诸如紧张、恐惧等心理难关。随之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胜利感、自豪感和自我正视感,这种感觉称之为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心理健康的添加剂,心理学家Maslow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3]这对于挖掘个人发展潜能、增强自信心和提高自我效能都具有传统教育无法带来的推动作用。以人际关系与交往能力这章内容进行的信任背摔的拓展训练为例,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如下步骤:第一,首先进行热身运动,破冰之旅可以让学生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第二,培训老师先进行情景设置,并示范背摔标准动作和注意事项、人床搭建、辅助等动作,学生跟做动作。第三,根据男女比例进行分组,每15人一组,分为三或四组。10人组成人床,4人辅助,1人轮流进行背摔体验,培训老师做保护。第四,体验共享。在培训老师带领下,全体成员进行分享体验,通过反思、自省、领悟、交流等方式分享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正性和负性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实现理论学习向实际应用所做的知识迁移。
另外,在素质拓展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安全作为第一项重要责任。素质拓展训练的一些训练项目队参训学生在心理上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同时一些高空项目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教学时,一定要提前周密安排项目安全措施,组织合理,操作得当,以保证拓展项目的顺利开展,并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参考文献:
[1]郭洪芹.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1).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散打项目;心理训练
On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Juvenile Free Combat Athletes
CHEN G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By reviewing materials relevant to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free combat athletes, and referring to our own experience in training, matching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talking to experts and young athlete to understand ways to improve mental quality of athletes,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everal ways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juvenile athletes, in hope to offer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is regard.
【Keywords】 free combat, juvenile athletes,psychological training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1〕。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2〕。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它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的项目。
散打是一项直接对抗性项目,在高度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发挥好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决定比赛胜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由于主观上忽视了心理训练,导致选手出现了过度紧张、情绪紊乱、怯场、急躁、畏惧对手、尿频等情况,致使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与发挥受到影响,良好的竞技状态无法实现,因此,加强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心理训练的作用和概念
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以及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3〕。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青少年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由于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常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的波动性较大,意志力与自信心不够稳定。为使运动员能在瞬息万变中适应比赛中所承受的压力,广大教练员不仅要在技术上加以指导,更要在心理上给运动员上好课或补好课,使其能控制和调节心理承受能力,使整个大脑的控制能力形成巩固的、熟练的信息联系,使大脑的抑制与兴奋形成网络,灵活运用,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充满信心,用健康的心理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2.1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很容易对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感兴趣,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同时也容易对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训练感到厌烦。
2.2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力较差,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困难时往往表现出畏难心理。训练中遇到难点时不能正确对待,容易出现不主动不积极的厌训心理,比赛中遇到实力强的对手时容易出现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
2.3青少年运动员散打情绪不稳定易于冲动,比赛前容易过度兴奋,造成身体机能过早动员,能量过分消耗。比赛中,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能按预定的计划比赛;比赛相持不下和比分接近时,容易急噪、不知所措;比分落后时容易出现消极畏惧心理;比赛后容易因比赛的胜负而大喜大悲,获胜骄傲自满、忘乎所以,失败丧失自信、妄自菲薄。
3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3.1对事物的理解抽象思维能力增强
在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面的拓展,他们已经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逐渐由以往是这样办转变为应当这样办,在观察、处理事物时,目的性、自觉性、概括性明显提高。
3.2具有很强的人格的独立性
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够逐渐确定行动计划,主动安排时间,独立地采取行动,但冲动性、盲目性在一定程度存在,有时表现为任性。
3.3追求成就感
希望和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意志。在一般情况下,热衷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渴望成功,注重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明显表现。
3.4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多指当外界环境及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超出了人的心理活动可能承受的范围时,出现的适应不良或心理异常。如认知失调、情绪障碍等。通过多年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有60%左右的运动员会产生各种神经机能反应类型的情绪失调,这种失调是对精神创伤因素做出的反应,它会引起运动员行为和自我感觉上或大或小的改变,因而对训练、比赛和运动员个人的发展均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情绪失调常常表现为以下类型:
(1)惊慌期待性反应。它是指运动员往往伴随行为的显著改变。如手忙脚乱、极度兴奋、心不在焉、脸色常变、说话声调不正常,甚至口吃;不乐意交往,答非所问,好离群索居,对教练员的忠告漫不经心,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有时显然“心情恶化”,小便次数增多。进行神经机能检查发现,其四肢的腱反射和腹壁反射增强,手心和脚掌多汗,眼皮、舌头、伸出的手指明显颤动。
(2)厌倦性反应。它是指运动员伴随全身衰弱和容易疲劳,轻度头疼、睡眠不好、食欲减退,易激动等表现。
(3)抗议性反应。它是各种不同的失调行为。如从不服从、无纪律性和态度粗暴,到对周围队友带有破坏性趋势及攻击性行动。
(4)疑病反应。它是指运动员诉述全身无力、极度疲劳,“厌倦”训练,背部、心脏、肩胛带、手、小腿和足部的不适使他们不安。
4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比赛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规则的改变,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要想在紧张的比赛中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临场发挥技战术水平、体能的前提和保证。心理训练的作用在于挖掘心理潜力、发挥心理优势,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的竞技状态。现代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身心都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心理过程的变化激烈、迅速,要消耗体力和心理能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因此,即使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水平都很好,离开了充分的心理训练,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所以,心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5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5.1自我心理暗示法
运动员通过重复默念某些词句(如“我很勇敢”、“我要镇静”、“我是最好的”、“我能行”等)或回忆技术动作以及最佳状态时的技术表现、比赛场上胜利时的身心感受,从而加深对技术、战术的理解,树立自信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达到最
佳的心理状态。
5.2放松训练法
模拟在比赛条件下进行放松,学会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呼吸、慢呼气,使之立即出现一种放松反应。同时,运用默念套语的方式进行自我暗示,如:我的上肢肌肉放松了、我的小腿放松了等等。还有,在赛前,当运动员过度紧张时,可播放轻松、节奏慢的音乐,使其身心逐渐得以放松。
5.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包括适应裁判、对手、观众、场地、灯光、比赛时间等方面。在平时训练中,对自己的训练条件非常适应,一旦参加比赛,有许多因素都会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影响,模拟的目的就是在这些方面使运动员得以适应。方法是:
(1)按比赛要求进行实战。平时训练除非压成双肩,一般都不记分,而模拟训练就要记分,使运动员增强比赛得分的意识。
(2)模拟裁判偏袒对手。裁判有意错判或反判,该给自己得分的不给分,用以培养运动员不被激怒、不受影响的心理素质。
(3)平时训练一般在上、下午,而比赛时间可能还有安排在晚上的,这又要有一个适应比赛时间和适应灯光强弱等问题。
(4)在平时训练中,全队一般情况下是集体做准备活动,而在比赛时,大都是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并且马上就要在一起比赛的对手很有可能和自己在同一块垫子上活动,对手可能用语言刺激或在行动上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或是在自己面前显示出很有实力的样子等等。以此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排除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5. 4意志品质培养法
教练员应注重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教练员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方法及手段很多,主要应在“苦”字上下工夫。因为不在“苦”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是经不起比赛的考验的。所以教练员们要在平日训练中,让运动员在苦练中提练动作、升华动作,在苦练中逐渐培养自己的意志。由于刻苦的训练,对高难度动作和新的连环组合动作就能自如对待,并提高动作的畅快度,提高实战中击打力度的灵活性。教练员应有意安排与实力强的队员配对培养在实战中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对手,以此培养队员的敢拼敢斗、勇猛顽强并树立一定能战胜对手的良好心理品质。在平时专项训练上,教练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对待每一次练习,如在训练课的主要部分快要结束时,运动员大都感到非常疲劳,这时应该强化每一秒钟的练习动作到位程度,以此来培养专项上的顽强的意志品质。由于实战中是两人接触的激烈对抗项目,如膝、脚、踝等关节部位容易被踢伤、撞伤和扭伤,肌肉韧带被拉伤等,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的受伤情况,一方面安排其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激发运动员克服伤痛的勇气和信心,安排好受伤后的训练,上肢受伤,就练下肢;左臂不能动,就练右臂,使运动员能在伤痛时培养意志品质。
要注意运动员自我意志的培养。俗话说“场上三分钟,场下三年功”,散打运动员没有场下的刻苦训练是达不到登峰造极的目的的。自我意志的培养是每个运动员后天所必备的一个主要条件,平日里要多给自我设想一些动作难度,对高难动作有充分的信心;同时,也要对失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两者均具备了,方能突破难关。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在心理上要有自控能力,这样面对大赛方能不急、不躁、不暴、不弃,达到内紧、外松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在平日训练中从点点滴滴中培养。如在出击高难度动作时,你的心理是急躁还是冷静。如急躁,动作不协调、无击打力度,就不能得分或击倒对手。如冷静下来,仔细推敲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就会在较短时间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成功与失败往往会出现在一念之差时。对困难是胆怯还是拼搏?对出现的失败或成绩不理想时,是放弃还是找出差距去拼搏?这都是对运动员的心理考验。健康心理应是努力拼搏,主要靠运动员自身来培养,如果自控能力强,面对大赛会泰然处之,实现自己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冥想训练;正念;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9-0007-03
一、美国儿童青少年冥想训练的盛行
当前,使用正念冥想治疗儿童多动症、焦虑、学习困难、社交困难、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日渐增多,研究不仅训练青少年冥想,还教授亲子冥想和教室冥想的操作方法。而加入冥想和接纳技巧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继行为干预训练和认知教育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是教育教养方式的重要转换[1]。研究发现,冥想训练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焦虑、多动,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还能有效改善小学生的认知、情感功能,减少注意损伤和负性情绪,使大脑专注力更强、记忆力更好、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更高,并能增加主观幸福感。对多动症儿童的父母进行单独训练可以增加积极的亲子互动;如果亲子都参加冥想训练,孩子服从行为会更多,教养会变得充满乐趣[2]。对多动症并发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冥想训练,儿童自我报告的内在问题如焦虑显著减少,父母报告的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显著增加、问题行为显著减少[3]。一项针对八名15~20岁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进行的冥想干预发现,冥想使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杀倾向减弱[4]。
在美国,青少年冥想训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理论背景。首先,情感障碍发病率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情感能力的提高,重视情绪劳动。然而针对情感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认知教育和行为训练效果不理想。而重视情意训练的人本主义理论处于发展停滞状态,在情绪体验加工方面没有再进一步发展出有价值的指导理论。此时后人本心理学强调人与“大精神”“存在巨链”的联系,认为冥想训练可在一个崭新格局中产生影响。
其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视为20世纪最伟大圣者的克里希那穆提非常重视冥想,把冥想视为自由、创造的必经之路。克氏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必须先改变个人意识。只有每个人的内心净化、安静了,整个社会的互爱、和谐、伦理才有可能。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觉知)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认为个体需要觉知,觉知自我的局限性,觉知思虑的危害性,觉知习惯的盲目性,才可能清醒、轻松走出思虑的困境。他认为冥想能消解过去的负面能量也能产生新的能量[5]。克氏的倡导引发了风靡美国乃至波及世界的冥想热潮。
再者,青少年冥想训练是在成人冥想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许多研究证明了正念对疼痛管理、免疫力等各种问题的有利影响。对冥想减压项目的元分析表明,冥想干预对于缓解各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健康人群的精神压力卓有成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补充替代医学中心网站信息显示,2010年财政拨款1003万美元援助34项与正念冥想有关的科研项目,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在内的2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研究。冥想的研究方向正逐步从缓解心理病人的症状转向探究其积极效应,如增强幸福感、怜悯和同情,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互动,以及青少年心理治疗、教育教养、团体拓展训练等。
二、青少年冥想训练的方法及作用机制
无论是心理治疗领域的冥想训练,还是课堂教学练习冥想,无论增强心理能力的冥想拓展训练,还是亲子冥想,都有共同的训练原则,这些原则用于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随行感悟。
(一)冥想的基础态度
1.不加批判: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不作价值判断,只是纯粹觉察。2.耐心:对自己当下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放下功利和浮躁心态,对自己的身心保持好奇。3.初心:常保“初学者之心”,愿以赤子之心的热情和好奇面对每个身心事件。4.信任: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向外攀援,不依赖权威知识,唯求问心无愧。5.无为:不努力强求想要的治疗目的,只是无为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现象,以达到觉悟。6.接受:接受现状,愿意如实观照当下的身心。7.放下好恶评判:仅分分秒秒觉察当下发生的身心事件。
(二)冥想动作与觉知内容
冥想通常包括如下活动:1.身体扫描;2.瑜伽伸展运动;3.静坐禅修;4.静观饮食;5.静观步行。无论是坐还是走,冥想训练都重视觉知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的动作。如在静坐时,强调身体是锚,心是船,要不断把心识拉回身体;觉知自己的呼吸,使心不跑到过去和未来。同时,还要觉知自己当下感受是苦是乐或不苦不乐,时时清楚明白,而不生贪心或嗔恨等。更重要的是,练习者需要觉知自己当下的心及善恶念头的产生与消失,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语言,如果我们从自己心猿意马的心识变化中了知万事万物的无常变化,“思想是思想、痛是痛,不是我,不是事实,会来会去,一切迁变没有实体”,我们就能达到心理痛苦的灭除。
(三)随行感悟
这需要坚持把冥想技巧转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悟随行大小事件,走冥想、静观饮食、静心睡眠、仁爱待人、慈心接物。比如我们平常吃得太快、抓握(牙刷等)太紧、说话太急、走路慌张、睡姿不对、不会休闲、习惯性焦虑、习惯性不信任等,把冥想融入生活改变内心,提高自己的觉悟水平,才能自然轻松。
(四)冥想减缓负面情绪的机制
西方的冥想训练包括每周共修、定期家庭练习、非正式冥想(走冥想、睡冥想、坐冥想、身体扫描等)、冥想触碰、慈爱沉思等,核心机制是发展对情绪的觉察、元认知、不评判、超然的态度,从而发展注意能力、去除压力、对问题情境进行创造性回应、扩大选择范围,发展自我同情和应对困境的能力。研究发现:根据成人冥想方案MBCT研发的儿童认知冥想训练(MBCT-C)效果很好,能减少儿童焦虑,改善注意力和问题行为。焦虑导致儿童认知扭曲、情感不稳、生理过度唤醒,影响学业;学业不良导致自信下降、焦虑增加,进一步破坏注意力。冥想打破了这个恶性循环――通过发展觉醒的注意,促进警觉、定向注意冲突的监控能力,使个体不再借助情绪逃避或过分卷入策略,不再沉浸于分心、扭曲、解离、罪疚、后悔、羞愧中,从而使注意力改善、问题行为减少。冥想训练“去自我中心”,客观和不加扭曲地观察自己的内外体验、思维、情感、身体,把内在心理过程和外在创伤事件分离,让个体更轻易地从以前的焦虑中脱离。
(五)冥想训练的原理解析
研究者强调,冥想虽然源自佛教但无涉宗教,只是汲取了瑜伽和禅修理念,适用于任何个体参与。冥想训练只从身心功能层面调节情绪。首先,冥想是一种新的情绪放松方法,通过呼吸、静坐、内观获得身心平稳。其次,冥想训练能增加认知复杂性,冥想带来的新认知能有效转化负面情绪。一是克服自我中心,冥想让我们放下自我、走出自我、扩大自我认同,换位思考,在冥想中体察他人感受,接纳、同情。因为痛苦(负面情绪)与自我感形影不离,冥想能让人放下自我与身体、自我与思想、自我与环境等的二元对立,由此使人不会被负面情绪包围。二是冥想发展了新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循其天性”,不刻意改变,这有助于化解人际冲突,利于儿童自主成长。三是冥想的最高级认知是超越思维的局限――强调对身心的客观观察、感受身心的整体性、感受身心的单一能量场。人的心智会经常把注意力带出身体,让人迷失在思绪中胡思乱想,冥想的目标就是拉回注意力,比如瑜伽的姿势就是让身体达到极限,从而使心智泯灭,让你明白人类绝大多数苦难都是思维、心智创造出来的,是不必要的。冥想让我们开放、接纳、取用当下的身体力量。再次,冥想带来宽恕、安忍、同情等积极情绪。一旦转回内在,觉察自己的心念及其来源,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恼怒的杀伤力同那些伤害者一样强大,这种洞察能使人超越一己之痛,而上升到对群体的仁慈。
(六)儿童青少年冥想训练独具特色
无论是儿童版认知冥想训练MBCT-C,还是正念减压疗法MBSR、接纳承诺疗法ACT、辩证行为疗法DBT等,除了与成人一样进行练习外,还独具特色。
1.更体贴的设计、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更艺术化的处理方法
例如,认知冥想训练中,成人用八周时间每周冥想两个小时,儿童可用十二周每周冥想九十分钟,每12个成人指定一名指导师,每8名儿童可有一个指导师。为了照顾儿童注意力短暂、好玩好动的天性以及语言能力局限的特点,儿童冥想训练有更多活动、游戏、间隔休息和配发营养餐的设计。许多富于特色的儿童青少年冥想训练被开发,如整合冥想、认知教育、行为训练和武术练习(MMA)[3],以达到身心互动、整体提高的效果。此外,还有艺术化的处理如美术、音乐的渗入,帮助孩子们表达潜藏的愿望、减少压力和紧张、激发创造力。趣味性让孩子们情感上易于接受,那些强烈的积极信息就能溜进他们的防御机制(James 1989)。如“思想瓶”游戏让儿童在装水的玻璃瓶中加入石子珠子等代表自己的“思想”;当每人轮流晃动时“思想”不稳定,很难发现自己的“思想”;一旦静止它就安静下来,人们更容易识别出每个“思想”,从而让儿童明白安静对观察和发现自己的重要性。
2.对指导者的要求更高
冥想训练要求指导者具有家庭心理治疗师和冥想训练师的双重资格。指导者自己必须亲历禅修和冥想,有一种从冥想得来的灵敏、慈爱、沉稳品格,能用自身经验指导动作、教诲孩子。指导者需具备真诚、友善、权威、精神成熟等心理特征,能唤醒孩子们的善良和主动,帮助他们化解负性情绪,认清事物本质。
三、 以亲子冥想为例说明冥想改良关系的优势
冥想的接纳、不加评判、觉知自身和他人情绪等原则使其具有发展与调节人际关系的优势。研究发现:冥想训练与夫妻满意度高度相关。冥想认为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不仅破坏了我们自身的幸福,也构成人际关系的障碍,所以我们要发展慈悲(同情),放下私欲(我执)。
研究者还专门为父母们设计了冥想训练计划。Duncan 等人(2009)认为父母冥想的目标是:1.积极聆听;2.接纳孩子和自我接纳;3.觉察孩子的情绪和自我情绪;4.调节亲子关系;5.同情自我和同情孩子。关键要素是敏感觉察、积极关爱、顺其自然。该研究对父母的冥想训练效果显著。例如,一名父亲谈到:以前总因为孩子说的话做的事情愤怒不已,冥想训练后发现孩子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对。现在他能够换位思考、更清楚地看到问题实质。
研究者认为,父母冥想通过两条途径影响孩子,一是冥想降低了抑郁、增加了父母的幸福感,对孩子的温情增加,从而使孩子积极行为增多;二是父母教育效能感增加,带来对孩子的管理和监控能力的增强,从而减少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第一条路径中,父母抑郁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的外化问题行为,冥想使抑郁症状以及和抑郁相关的反刍思维减低,持续冥想能增加认知复杂性、提高情感觉知。当反刍思维减弱、脱离了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习惯反应,父母更容易享受积极情感状态,并感染孩子的情绪,孩子随之会变得积极主动和亲社会。
第二条路径中,练习冥想使父母觉察和接纳、自我同情,探索和理解亲子的需要和欲望,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或自己的情结导致不能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从而不再以自己的标准评判或一味指责,忽视孩子的认同需要和情感渴求。父母发现强加于孩子身上的不公平,能成功改变亲子之间那些抱怨指责―逆反冷漠的情绪互动模式,增加理解、支持和关爱,更好地和孩子互动,积极引导并顺其自然。最终,孩子顺从行为增多,父母效能感增加,能有效管理和监控孩子的行为,孩子的问题逐渐减少。
冥想改变思维、反应、行动、创造模式,改变受无意识支配的习性反应,使注意力范围扩大,扩大到父母能够发现自己目前态度的形成历史,觉察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带来预期后果。例如,一位失落的母亲总想插手儿子的工作婚姻安排,来达到掌控生活、挽回面子的潜意识目标,在冥想中她定心悟真,发现了自己行为的荒诞结局。
超然的领悟和接纳让家庭积极情绪增加,慈爱练习能进一步扩充这种积极情绪,让孩子把爱心扩展到所有人身上。从亲友开始逐渐扩展爱心,最后达到爱护“所有众生”。Gregory Kramer发现每晚的冥想练习能让孩子们更快乐、健康,富于创造性:通过观察思维和感觉,就可以改变思维习惯,为意识拓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发展同情、催化质变学习,促进更多的视角转换(Mezirow,1997)。此过程中,个人情感识别力、移情能力、情感调控能力甚至情感意志力都会有显著提高。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3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克里希那穆提生命治疗内涵与应用研究”课题资助。
参考文献:
[1]Whittingham K.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mindfulness and acceptance :A Review and a call for research[J].Mindfulness,2013(5).
[2]Singh N N,Singh A N. Mindfulness training for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with ADHD increase the children's compliance[J].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2010,2.
[3]Haydicky J,Wiener J,Badali P,Milligan K,Ducharme J M. Evaluation of a Mindfulness based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co-occurringADHDand Anxiety[J].Mindfulness,2012,3.
[4]Le T N,Gobert J M.Translating and Implementing a Mindfulness-Based Youth Suicide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in a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y[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3,7.
[5]克里希那穆提.静谧之心[M].邵金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一、造成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
1.传统体育课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健康教育
我国传统体育课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健康教育,对学生体质下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容及形式单一
中、小学校课间体育活动是课间广播操,活动内容单一,时间较短,身体的锻炼效果较差。
3.体育师资匮乏
我国有中小学校约60万所,简单地算一下,一所学校配一名体育教师都远远不够。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约为29万人。我校有体育教师8名,其中6人担任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剩余两人还要各自承担6或7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所以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代表队的训练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二、我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1.全面实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我校每年都要对全体学生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到阳光体育中来,近几年我校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3.认真执行“两课两操两活动”
为了减轻学校场地器材的压力,学校在排课方面采取灵活手段,尽量避开课程冲突,减少同时上课班级的数量,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场地和器材;两操时间由学生处、班主任、体育教师齐抓共管,每天做好评价记录及反馈,在保证出勤的基础上,提高两操的质量。体育组制作课外活动快乐大转盘,各班体委每天通过转盘随机选择本班的课外活动项目,由体育教师统一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得到落实。
4.抓好中心环节,探索体育课改的校本化实施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积极探索体育课程改革的校本化实施,根据本市体育设施情况,我校开设游泳选修课,让每一位刚进校的学生都要学会游泳。学校还将民族传统体育“抖空竹”开发成校本教材,并研究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目前开展阳光体育存在诸多问题,但体育教师缺乏,代课和兼职教师众多无疑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在加大体育教师配备的基础上,加强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应以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拓展专业领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使在职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一个社会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少年强则国强”,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掀起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做出应有的努力。
一、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标明确,富有计划性,在社会教育系统中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校外教育通过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等,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通过向青少年进行课堂以外的知识和技能的启迪与训练,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到课余时间,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逐步社会化的实践场所。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师资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我们很明确地看到,学校教育所固有的局限性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班级授课制,学生齐步走;二是固定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三是以考试作为评价手段,重视答案的唯一性;四是具有较强的选拔淘汰功能。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诸多优势:一是注重兴趣的培养,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二是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平。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系列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四是没有固定的课程教学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等等。正是由于其诸多特点,因而,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为了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另一对翅膀。
3.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现在孩子一年中有200多天的时间在学校,这给实施家庭教育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培养孩子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长的良好愿望很难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借助社会力量来教育子女已成为家长的强烈的教育需求。校外教育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的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当前校外教育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看,当前校外教育发展空间日益扩大。一方面,全年双休日和节日有115天,暑假有45天,寒假有28天,共计休假188天,也就是说中小学生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度过;另一方面,相对规范、统一的学校教育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校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同时由于当今升学、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家长也希望通过校外教育增强子女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竞争能力,校外教育受到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正日益提高。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界和社会上普遍对校外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投入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缺失,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认识定位上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将校外教育单纯定义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或是补充。这使得一些教育机构把校外教育学校化,热衷于针对应试教育开办数学、英语等课业辅导班,让学生“望而生畏”;另一些教育机构则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琴棋书画,把目光瞄准低层次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等培训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拓展,陷入了职业教育的迷途。
2.场地经费制约突出。
由于投入上的不足,普遍存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少、规模小、设施老化等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条件相对较好的校外活动场所被出租、挪用、挤占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多数校外教育机构资金状况较为紧张,有的连基本工资开销都不够,更谈不上添置设备设施,有的迫于“生计”将部分场地出租弥补资金缺口,有的则片面追求开办高回报的培训课程。
3.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校外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多数都是聘请在职老师兼职,还有的校外教育机构招收非师范毕业生进行教学,基本上只需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即可从事教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三、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和认可。然而,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物质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提高校外教育的针对性
校外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即兴趣、爱好、能力等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有针对地举办广大青少年所向往、喜爱的艺术、科技、体育、娱乐等活动。如在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在项目设计上以参与类活动、体验类游戏和实践类操作为主,并在游戏和活动设计中蕴涵教育内涵;同时,兼顾各个年龄层次、学历层次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如针对低龄少年儿童,可以体验类游戏为主,针对在校青少年以实践类动手活动为主。
2.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
校外教育应改革掉一些陈旧的课程与制度,建立新的专业和课程,通过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活动,拓宽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适应时展的需求。如开设与互联网、动漫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增设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与此同时,根据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摒弃传统教学中单方面交流的弊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1.认真落实“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符合中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出发,以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围绕道德教育、科技创新、技能实践、健康审美等内容,探索中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并不断细化内容体系,创新训练体系,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夯实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基础,今年召开中学生素质拓展现场推进会推介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
2.精心组织中学生才艺展示大赛。以学生素质拓展为基础,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继续组织开展“秀风采、炫青春”第二届中学生风采大赛,在今年四月、五月组织校际辩论赛、组合歌唱赛、英语口语大赛、三人篮球赛、主持人大赛,以此推动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扩展校园文化的外延。
3.全力实施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大多数青少年学生从中获益,但也有绝对数目相当大的青少年学生从中受害,浏览不健康网页,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犯罪,“网瘾现象”由此。“网瘾现象”是新形势下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各校团组织要切实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本网络需求,认真消除让青少年身心迷失的深层网络陷阱,大力营造青少年创新创造的良好网络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帮助未成年人有效预防和戒除网瘾,弘扬和发展先进网络文化,为未成年人创建绿色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今年要在全市范围内通过调研、巡回讲座、情景剧、真实故事演讲、记录片播放等多种形式,引导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拒绝沉迷,戒除网瘾。
4.深入开展“新农村教育新团队工作”。全市学校团队工作者要以“新农村教育新团队工作”系列活动为契机,把团队工作置身于新农村教育大背景下来展开,把团队工作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紧密结合,和*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参与社会建设无需等我长大”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团员在文化和文明风尚建设等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作用,各校团干团员要用心投入,用情融入“新农村教育新团队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认真参与全市范围举办的*市“新农村教育新团队工作”优秀系列活动方案设计评比、优秀活动个案设计评比,“新农村教育新团队工作”专题论坛、活动课DV大赛。
(二)强化四项常规工作
5.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抓住“十一”、建团85周年、10周年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的契机,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6.不断完善心灵沟通工作。完善市未成年人心灵沟通工作室的运作机制,在通过电话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在全市初高中学校设置“心灵信箱”,选拔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志愿者与来信学生进行书面交流,同时探索网络沟通的交流模式;并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举办心理讲座、专题座谈等活动,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7.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改革,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激励体系,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扩展工作,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日常化、经常化和个性化发展。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锻炼各方面能力,在寒暑假要精心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
8.不断改进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在青少年学生中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探索志愿服务的登记制度、激励措施,同时不断开辟切合学生实际的志愿服务项目。
(三)完善四项保障措施
9.不断加强基础建设。重视中学团组织建设,始终把团员发展、团员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中学生团校的作用,切实加强党团知识教育,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团员发展和推优入党的力度。
10.不断提升团干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主题论坛、团干交流互访等形式,不断加强学校团干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团干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今年重点以论坛的形式推进该项工作。
11.不断规范工作机制。规范新团员的入团制度,创新入团管理模式,保证团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探索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激励机制,制定*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学校评估方案。
12.不断创新工作平台。推进学校团工作信息化建设,构筑团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制作开通教育团工委工作网站,同时建立健全团队工作信息网上报送制度,加大信息报送力度,提高报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