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间:2023-06-02 09:2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1篇

如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唱歌课是中师学生进行艺术实践, 感受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作用。然而, 中师的在校学生从生理上已经过了变声期, 已接近或已经达到成人的标准, 他们对科学发声方法所知甚少。而同学们在唱歌课的学习中, 又多以模仿为主。那么如何做到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呢?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会用歌声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中, 边学边摸索总结, 笔者认为要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认识方面着手: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在教学中, 同学们多半是用一种大音量的真声在唱, 有的甚至吊着嗓子喊唱。她们误认为只要唱的响, 声音就是好听的。声音粗糙, 缺乏美感, 且嗓子容易疲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让学生注意正确歌唱姿势的培养并注重呼吸练习,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现代著名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吉诺- 贝基说过:“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可见, 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发声的标准、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 都与呼吸密切相连; 同时要求学生在唱歌时喉咙要打开。打开喉咙是科学发声法三要素中又一重要的因素, 是科学发声的重要发声技巧之一。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吴其辉先生说“意大利有句话:“你把气吸好了, 打开喉咙就唱”, 这就是意大利唱法。

二、在唱歌发声训练中以哼鸣练习和轻声练习为主1. 用哼鸣( M) 练习。此时要求学生上、下牙不能咬紧, 双唇松闭, 舌根平放, 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似的。哼唱时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 声音像是从鼻上端( 眉心间) 发出似的, 在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哼唱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及头腔共鸣的感觉, 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 气与声结合的比例准确、平衡、咽腔内张合适、唱歌器的运动能协调自如。2.用轻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是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在训练中, 我多采用“u o lu ho li yi”等字音来练习, 要求练习时声音轻柔、连贯、圆润、流畅、甜美、呼吸深沉、平稳、有支托感, 体会唱歌时好像头顶上有一本书的感觉, 并且一直要保持这种唱歌状态。轻声唱法能使学生保持声音集中, 声带张力适度并使不该用力的肌肉得以放松。在学习过程中, 要求同学们要善于用脑。以科学的态度练唱,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加强对歌曲的理解: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带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充分理解词曲作者的良苦用意, 准确把握歌曲的的思想内涵, 仔细分析歌曲的体裁、题材、歌词的文学创作手法、曲调的音乐风格等, 不放过任何细枝末叶, 使学生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以及词曲作者、歌曲是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 把作曲家的意图加上歌唱者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演唱再现出来。这样就使学生在歌唱中声情并茂, 唱之有物。

四、深入体验生活: 平时要让学生多体验生活, 生活的感受会给学生新的思想。比如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和荣誉、成功和失败等, 这些经历都在无形中丰富着他们的情感, 塑造着他们的灵魂, 培养着他们的品行, 并成为学生有感情地歌唱的基础。此外, 还可以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不断启发学生对歌曲更深的理解, 如表演唱、歌伴舞等。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说:“有的人是在唱自己, 有的人在唱歌曲。”歌唱艺术是人声与语言文学相结合的艺术, 我们要唱好歌曲, 就应该与听众产生共鸣。在教学实践中声乐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准备, 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 广泛阅读有关书籍,在听音乐会、演唱会、观摩会和有关声像资料, 在教学中提高自身修养, 并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此外, 要了解一些生理卫生常识, 让学生合理运用和保护嗓子。教唱歌最终是要教会学生唱好歌,努力使学生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第2篇

联系如下:

1、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因为世界观不仅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想问题、办事情的价值原则,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支配人生观,人生观又会反过来影响世界观;

3、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对人生有无意义、意义大小的评价标准就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反过来也会影响世界观、人生观;

4、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它既包括对物的价值评价标准,对事的价值评价标准,也包括对人的价值评价标准。人生价值观是一般哲学价值观在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当今的初中生,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到底是什么?为此我们在暑假做了一些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刻苦,朝气蓬勃。但个别学生存在不正常现象,表现为:学生无动力,整天迷恋在网络游戏、科幻小说等里面;幻想着男女相恋的学生生活与浪漫的自己也未知的爱情生活;追求生活上的享受,物质生活的刺激。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迫在眉睫,不容迟缓。

一、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需要社会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

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善,家长为了让学生考上好大学,大都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缺少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认识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向上,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具有为全社会谋福利的奉献精神,历史上由于人生目标的激励而成才的事件不胜枚举,但我们可用身边实际的人和事,进行时时刻刻的真人、真事、真实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做到真善美,并非是一件难事,而且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有一个很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年鲁迅的《一件小事》不知道教育感化了多少人,不知道多少人为此感悟了什么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可见一件小事的激励作用有多么巨大。

二、学生的现实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当今学生现实的价值观越发明显,他们从亲人朋友那里看到和学到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没有完全了解生活,就开始与个人的价值观进行了联系。从而他们希望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自己的价值观,又能符合特定职业要求的职业与学校。由于他们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而追求各学科的“实用价值”,就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只要中考要考的,就会集中精力去学。这点在初衷是对的,但一定要让他们懂得,这是你文化底蕴与价值观的一个小小的台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强迫,这样做他们的价值观取向以后才不会扭曲。

三、发挥初中生同龄人的作用,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生同龄人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发挥那些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初中生典范性的榜样作用,来激励和启发他们。不用找一些离他们生活学习很远的同龄人的事情,来古板地进行说教,更不能用同龄人的小明星进行教育,因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没有看到也没有体验到,这是个“未知数”的教育,不会有效果的。只能用他们了解到的与能体验到的实际生活中的同龄人的实例,进行有效的教育,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逐渐更好地形成。

四、充分利用学校与班级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只有把事情像水一样活起来,人们的思维才跟着事情一起行动起来。我们要进行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就必须把与价值观相关联的事情(也就是各项活动)做起来,这样学生的人生观才会与我们做起来的各项活动一起行动起来。在我们做的过程中,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会不断地进行演变,以至于达到更好。我们可以开展“崇尚科学,反对,热爱祖国”的主题班会,加深学生对本质的认识,树立对科学、人生的热爱,对祖国的挚爱;可以开展“学雷锋,做好同龄人榜样”的活动,在学生中树立“助人为快乐之本”的信念,养成真善美的情操;可以开展“新世纪伟人的足迹”征文活动,以树立伟人的榜样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总之,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每一个时期,都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教师,时刻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智育和德育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快乐、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当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并在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之才。

第4篇

先生曾说:“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的道德与人格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价。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的崇高性表现在,它不只是体现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且还表现着人的主动追求”。价值选择对于一个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特点

第一,直观性:即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是直观的,往往就事论事,而很难对人生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去理解。

第二,粗浅性: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只对客观事物进行粗浅的理解,基本上还是以个人的经验和理解去评价,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能对事情进行深入透彻的判断。

第三,固执性: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社会经验,但由于其心理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他们在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后,往往会坚持很长时间,不会轻易改变。

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首先,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教的这些学生都是90后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家人宠着、爱着,生活条件优越,几乎都没有受过苦,也没遭遇过大的灾难,大多数都是在蜜罐中长大,意志力较薄弱,责任心不强。根据这些特点,我按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通过召开主题班来引导他们,教育他们。针对七年级刚入校,召开了《我是初中生了》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角色已发生转变,自己已是中学生了,应该按中学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中学生应尽的责任。八年级是学生生理心理发生更大变化的时期,这时的学生心理会出现焦虑、烦躁等现象,他们真正开始进入青春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我即时召开了《为青春添光彩》、《青春飞扬》、《感恩之心》、《用什么方法消除焦虑、烦恼》、《恋爱离我们多远》等等主题班会,通过学生的参与,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感恩亲情,感恩社会。

其次,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初中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智育并德育,通过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活动,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快乐、健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

第5篇

1、三观一致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致。

2、也可以说是多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在基本方向上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有着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生观;对人应该如何生活才彰显出人的价值的看法,即价值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关键词:学生;地理教学;人生观;价值观

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呢?它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在学习中成长的快乐,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下面针对我在地理课堂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体验,对地理课堂教学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作一些分享,希望广大同仁指教。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切体验地理,感悟人生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也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保持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平常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除了注意探究教材外,还注意身边环境的变化,让学生在感悟课本上地理知识的同时,也直接感悟身边环境变化对你我的共同影响,从中产生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一课后,我就充分利用我校农村学生多的优势,让学生分析我校周边农业用地的变化:

(1)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的水稻种植区位优势。

(2)21世纪头十年的蔬菜种植区位优势。

(3)现在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周边农民采取怎样措施,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问题抛出,接下来的课堂是可想而知的,讨论非常热烈。不过在总结时,学生是还是感受到了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边环境的变化:从秋季田园的稻浪滚滚(自然区位优势选择的必然)贵黄路、清黄路、贵安大道的通车(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发展郊区农业) 田间地头土壤的板结(为了增产过度使用地膜、化肥等)。这些变化让我们不得不审视人类走过的历程,努力寻找一条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的道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战略植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中,并将“美丽中国建设”首次写入规划建议。作为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只有保护了生态环境,才可能有人类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全面小康建成“美丽小康”。师生共同讨论,产生共鸣,共同接受心灵的洗礼。我相信这种环境保护意识的成长会逐步升华为每个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学生情感成长的过程,我认为不能全靠灌输,只能由学生在学习过程自我体会、自我发现,反思后而成,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让不同的观点互动交融,从而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到高中必修二这本书快结束时,就有学生发现了这本书的“秘密”,即主要探究了地理事物的区位状况。那天下午我就用了一个连堂课和学生一起讨论,除了课本中关于区位的地理知识外,还意识到:

区位其实就是关于选择的学问。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也难免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选择,让学生理解选择的意义,正确对待选择中的得与失。高中阶段学生面临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选择,实现大学梦之后是留在外地发展还是回乡创业呢?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是也很无奈。而地处黔中大地的平坝区,现在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贵安新区的优惠政策、强大的产业集聚优势不正是莘莘学子回乡创业的大好时机吗?“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正诠释选择 的学问吗?

第7篇

关键词:论语;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独生之女作为中国的新生代,从小就被几代人毫无顾忌的宠爱着。在他们的观念和经验中,三观意识就是实在的物质上的满足。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他们接触最多、对他们影响最大还是学校教育。因此,在职业院校教育中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与其弟子日常言行的著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通过学习孔子在《论语》中所阐述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等方面的观点和理念,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端正他们的人生态度及行为准则,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主要是人生目标的设定及人生意义的寻找。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可译为: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的过穷苦的日子,不可以长期过富裕的日子。仁者都满足于行仁之事,智者知道行仁之事对自己非常有利。“仁”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109次,孔子主张仁和智并举,特别是以仁为重。在对学生的引导中,要大力宣传“仁行”和“仁事”,使学生明确对仁的追求,理解仁的真正内涵,掌握学习仁的科学方法,实践仁的现实价值。以“仁”为人生目标,以行仁之事来实现人生的意义。

二、人穷志不穷,忧道不忧贫

价值观是处理问题时判断是非、进行取舍的标准,是一种藏于内心的准绳。价值观就像天平和尺子,人们用它来衡量、判断一切人和事,从而得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可译为:君子的精力用在谋求道德修养而不是谋求于衣食。耕田,也是经常饿着肚子;做学问,常常会得到报酬。因此,君子只考虑道德修养,而不会为贫穷忧虑。孔子的财富观十分明确,一个有所追求的人,不应该把一时的贫穷当作耻辱,不能被贫穷的现实约束,在道德修养上坚持不懈,最终会得到成功。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上,应该充分向他们说明,只有耐得住穷苦不如意的现实,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必能赢得地位和财富。

三、君子有三戒,戒色、戒斗和戒得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可译为: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少年时,血气未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等到年老之后,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惕对名利的贪得无厌。

对学生来讲,大部分年龄都在16~18岁,正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极易出现情窦初开、争强好胜等情况,需要戒的重点是色和斗。因此,教师在运用《论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时,应适当补充青春期两性关系知识,说明良性竞争的积极作用,强调过度关注名利的危害,使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两性观、竞争观和名利观,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相联系紧密的,是相互促进的。在引导学生三观的养成过程中,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三观之间的关系,要三者并重进行有计划的灌输,使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能够同步进行,真正起到三者的互相促进。同时,在三观的养成中,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还要善于发现相关的实例及典型,让学生参与到对实例和典型的分析中去,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精髓,更快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拥有更加完整的人格,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迟琢.读懂会做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佟平.半部论语学做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

[3]郭文斌.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4]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第8篇

1、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问题;对策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中的优秀群体,自尊心强且情感丰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尤为强烈和执着。当前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由于受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对追求幸福的途径也有不同的设想。没有正确的幸福观,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当然也难以获得幸福。

人人都向往幸福,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幸福的感知和获得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因此,对于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开展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感知和认识真正的幸福、能够正确地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

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愉悦和精神满足。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观念、追求幸福的途径的看法、标准,它产生于一定的文化中,以一种主观的形态起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是产生并形成幸福感的关键。幸福观与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比较稳定、深层次的、系统化的价值选择体系,是幸福评价标准和评价思想的综合观念形态,对幸福感具有导向与动力作用。

对幸福的感受、理解、追求和创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育者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虚心学习和修炼。大学生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青年群体,其对幸福的不同感受和不同领悟,以及对幸福获得所采取的不同方式与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大学生只有具有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才能以健全的人格感知和创造幸福;教育者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也体验到幸福,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职业,才能传递和创造幸福,实现其人生价值。可见,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幸福观教育都举足轻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幸福观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联系,幸福观具体体现并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幸福观是正确的,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反之则是有所偏颇的。因此,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必须包括幸福观教育,以幸福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形成和提升。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幸福观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与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其必定存在着孤独、忧虑、烦躁、苦闷等心理障碍与疾病,也不可能以良好的情绪、愉悦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因此,幸福观关系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把幸福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

幸福观与道德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不少大学生对幸福的感知与追求存在着误区,混淆了幸福与以“不道德”所获取的收益之间的关系,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道德滑坡的现象。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并能够正确处理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观,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培养。

1.幸福观教育重视度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偏重于智育而忽视德育,认为分数就是一切,仅把幸福观教育依托在德育中。但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对幸福观教育的认识也不充分。学校只在心理健康讲座上稍微涉及幸福观教育,仍缺乏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幸福观教育的研究工作。

2.幸福观教育内容不全面

幸福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目前一些高校的幸福观教育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而没有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素质教育等时代主题联系起来。幸福观教育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跨学科课题,与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密切联系,因此,必须丰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

3.幸福观教育形式单一

从目前高校的幸福观教育现实来看,在教育方式上主要偏重知识的灌输,脱离了大学生正当的人性基础,过分强调幸福观教育的理性与未来性,脱离了时代色彩而忽视了大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意义。

4.幸福观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分离

长期以来,高校都只重视有意安排的对大学生的显性幸福观教育,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隐性幸福观教育。幸福观教育本来就是生活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幸福观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应对当下及未来的生活都发挥积极作用,给学生个体及社会都带来幸福。

三、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第10篇

三观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两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同,则是三观相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1、三观在这里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尽毁”就是己三观都颠覆了,很崩溃的意思。

2、毁三观为网络常见用词,常用来泛指那些颠覆大多数人一般看法的人、事或物。三观在这里不仅仅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是物质守恒、能量守恒等多数促成人们对传统事物既定认识的理论。

3、世界观是指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生观是指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个人的三观决定了他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道德的理解及底线。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童话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3.3

一、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实际上这也是幼儿心理成长的集中体现。在当前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题材中,大都会将人生哲理蕴涵于充满生动趣味的故事中,所以,故事可以作为培养并促进幼儿正确人生观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著名的《安徒生童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中的《丑小鸭》,在这篇童话故事中,丑小鸭虽然处处遭人嘲讽,被人看不起,但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它仍然保持着自信的品质、顽强的性格。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有效促进并培养幼儿自信的人生态度,维持良好的心理成长。又如,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海的女儿》这一童话故事,引导他们感知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在人的一生中,人生态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那么他必然会积极生活,努力工作,拥有奋发向上的激情。在很多的童话故事中,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应当善于把握这些细节,以此为切入点,对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展开学习,从而帮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个体的行为会与个体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关联,价值观会对个体的人生产生极为重要的指向功能,但是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其所拥有的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或者重视金钱,或者重视名誉,也有的重视地位和品格。所以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中,同样不能缺少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当对童话故事展开深度发掘,从中发现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宝贵教学资源,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他们感知,以此促成他们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一童话故事深受幼儿们的喜爱,也非常熟悉其中的人物角色,因此能够产生极为深刻的感知,可以通过鲜明的故事情节以及对话,清晰地分辨出好人与坏人。对于这一类童话故事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的差异,因此而提升正义感,坚定正义必然会战胜邪恶的信念。

在培B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其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就是培养幼儿的正义感。在童话故事中,很多故事都重点突出正义的力量,由此教师便可以借助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幼儿感知正义的力量,体会其重要性。

三、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积极的道德观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其核心内容便是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在童话故事中虽然具有非常显著的想象性和夸张性,但是,作者会将人生哲理蕴含于故事中。所以,同样还具备着主题的鲜明性和积极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善于把握童话故事这一教学资源,有效促成幼儿积极的道德观,如此才能够促使其良好的心理成长。

例如,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拇指姑娘》为代表的这些童话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爱,在这部分故事中,大都是以民间的劳动人民作为原型,故事的发生以及发展都是为了突出他们的善良、正直、坚毅和勇敢的品格,所以,教师应善于把握这部分教学资源,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当然,在这部分故事中,同样也会存在一些反面人物形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坏”,通过和正面人物的对比,引导学生形成正直的、积极的道德观,能够对邪恶以及黑暗进行批判。

总之,幼儿非常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其中充满了趣味性,拥有典型的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夸张的语言表达和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针对童话故事中不同的情节或者人物特征等特点,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使幼儿可以在童话故事的熏陶下获得心灵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