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十月围城影评

十月围城影评

时间:2023-06-02 09:2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十月围城影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55岁的任达华凭借影片《岁月神偷》终于攻下香港含金量最重的金像奖,既在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凭借他的精湛表演拿得大奖可谓实至名归,意外之处是他能够打败呼声最高的王学圻,因为王此前已经凭借《十月围城》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和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影帝两项大奖。

岁月不绕人,被岁月偷走55年的任达华,一次次与小金人擦肩而过。

任达华从1987年开始影视之路,拍摄影片多达180多部,多是饰演地痞流氓和黑帮大佬,亦有少部分饰演警察,早期甚至还拍过,虽然勤奋有余但总是难获主流肯定,直到2004年才凭借电影《PTU》首次打破与奖无缘的宿命,拿了个含金量明显低于金像奖的金紫荆最佳男主角奖,和曾志伟梁家辉黄秋生等这些同生代演员比起来确实寒酸。近几年他所参演的作品数量有增无减,并且大多都能保证一定的高水准,像《黑社会》、《叶问》、《PTU》、《跟踪》、《十月围城》等等,不管是配角身份还是由他担纲主演,往往都会助其入围金像奖的角逐,由此可以看出他演技的精湛。尤其在《岁月神偷》和《天水围的夜与雾》两部影片中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任达华,无论从表演的张力还是人物刻画的深度上都堪称经典。

任达华先后5次获得金像奖影帝提名,但每次都是铩羽而归,一次次充当“陪太子读书”的角儿。对他而言,奖杯旁落似乎已成惯例,尽管这次他有《岁月神偷》和《天水围的夜与雾》两部影片做双保险,但在谈起获奖期望时仍显得很淡定,称虽然这次是最有信心和希望的一次,但如果没有获奖也不会有太大落差,因为已经错过那么多次,不差这一次。他虽然嘴上这样讲,但从内心来说他其实比谁都迫切的想要得到金像奖,对已经被偷走了30多年电影岁月的他而言,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尊金像奖的肯定。

从近些年的作品可以明显看出,任达华的戏路在逐步拓宽,他不再拘泥于型男酷哥的警察和黑帮角色,而是更多的去尝试一些刻画人物内心灵魂的戏,可以说,他已经完完全全的走出了表演的桎梏,成为了多种角色通吃的多面手。而此次荣膺金像奖的《岁月神偷》,更让我们看到他的表演洗尽铅华,演技已是如火纯青,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深入人心。他把影片中倔强好强又备受屈辱的父亲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在残酷现实面前那么无可奈何,无论是猛烈台风来临时,还是儿子被疾病缠身时,他总是倾尽所有来关爱亲人。

正是他和吴君如的精湛演技,让我们再次见识了香港电影的精粹和传神之处,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 “手”的演技。为了患癌儿子能输上新鲜血液,当掉戒指露出让人心疼的深深戒痕,以及为了在儿子墓前栽下可以遮荫的树,手被划伤满是触目惊心的血痕,让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为之动容。

诚如《岁月神偷》中所表现的主旨一样,岁月可以被偷走,但却偷不走人的真情和信仰。而对于醉心电影的任达华来讲,岁月一样会被偷走,但却偷不走他对电影的执着和热爱,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些,才让他的电影被更多的人所喜好。

岁月被偷走了,积淀下来的却是信念和永恒,对手握小金人的任达华而言,这已经足够。【责编/九月】

第2篇

今年贺岁档大片,当属《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前者有“张艺谋+张伟平”的金字招牌;后者除了徐克,还早早打出IMAX 和3D噱头。很早,两部影片便相继锁定年底档期,上映时间只相差两天。

“飞甲”撞上“十三钗”

《龙门飞甲》如果为避免与《金陵十三钗》正面冲突而将档期定在12月20日左右,不免会出现与同属博纳出品的《大魔术师》左右互博的局面,“两害相权取其轻”。

对于两部影片的档期,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表示十分“纠结”。《金陵十三钗》于去年9月宣布将于2011年12月16日公映,《龙门飞甲》则在今年8月高调宣称档期定为12月18日,正面“叫板”前者。

二者互不相让,除了争赶年底贺岁观影高峰外,与圣诞节加元旦小长假也密不可分。“都是质量上乘的国产佳作,为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对此十分惋惜。据说,除了不少业内人士谏言,甚至两部影片的发行方和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均曾出面调停。

但如果真要调整档期,不免给人“示弱”嫌疑。“相较狭路相逢,以致最后两败俱伤,调整档期带给公司‘面子’上的损失其实算不了什么。去年,《赵氏孤儿》就主动退出与《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三强争霸的战局,这对三方都有好处。”吴鹤沪对“面子说”不以为然。

既然早已了解对手的档期,《龙门飞甲》为何还要迎头直上?“贺岁档是黄金档期,大片相争是必然现象,而且现在的市场容量完全可以同时容纳两部影片。”《龙门飞甲》出品方博纳影业发行公司副总孙晨如是向记者解释。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对此表示赞同:“12月下半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档期,圣诞节一向又是票房产出量最高的一天,所有大片都不想错过,两部片子放在一起能互相带动,共同提升人气。”

有知情人士透露,《龙门飞甲》的制作周期较长,最早只能于12月中旬上映,如果为避免与《金陵十三钗》正面冲突而将档期定在12月20日左右,又不免会出现与同属博纳出品的《大魔术师》左右互博的局面,后者也瞄准了圣诞加元旦的黄金档期,“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有业内人士揣测,有此前《十月围城》大战《三枪拍案惊奇》的经历,作为竞争对手,博纳影业与新画面有意“再较劲一番”。

如是,二虎相争已很难避免。“也许最终的结果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样糟糕。去年的《大笑江湖》与《赵氏孤儿》一前一后,票房都不算差。后面的《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更是实现了双赢。《龙门飞甲》主打3D和IMAX版本,而这并不是《金陵十三衩》的杀手锏。”知名影评人魏君子表示。博纳影业今年暑期档推出的《窃听风云2》,也曾由于被进口3D大片《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围攻而被业内担忧。但结果证明,主打3D版本的《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并没有对其造成太大冲击,影片最终成功突围。当然,《蓝精灵》和《赛车总动员2》的竞争实力与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不可同日而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金陵十三钗》果真如去年的《让子弹飞》一样来势凶猛,料想《龙门飞甲》也不会迎难直上。”

张伟平单练“饥饿营销”

“飞甲”主推3D及“徐李配”

“我没想着要饿着媒体,但是也不能把媒体喂得太饱。”

“当我不炒作的时候也许就是最大的炒作。当我不说话的时候,也许就把所有话都说了。”张伟平如是描述《金陵十三钗》的营销策略。

张伟平可谓电影营销行家:2002年,《英雄》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商业营销模式;2003年《十面埋伏》第一次用演唱会运作首映式;2005年《千里走单骑》首映式独创脱口秀和云南丽江400米长街的“四方宴”;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做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全球同步上映⋯⋯

然而从去年的《山楂树之恋》开始,一直将电影营销做得“轰轰烈烈”的张伟平似乎越来越低调。“我没想着要饿着媒体,但是也不能把媒体喂得太饱。这么多电影都在炒作,都需要媒体去采访,《金陵十三钗》这个时候不需要。”张伟平此番摆明了要单练 “饥饿营销”。

其实不是不需要,而是吸引媒体主动宣传。“从‘三枪’到‘山楂树’,我不开新闻会,媒体依然愿意跋山涉水自己来找料。”张伟平深谙此道。然而饥饿营销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离影片上映只有一个多月,笔者亲耳听到有人以为《金陵十三钗》讲的是《红楼梦》的故事,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古装片。不过据片方透露,12月11日将为《金陵十三钗》举办一次盛大的首映礼,以便向普通观众“抛下诱饵”。

与《金陵十三钗》的饥饿营销相比,《龙门飞甲》的营销则显得“轰轰烈烈”:开机时便抛出 3D和IMAX噱头,包括与IMAX的签约会、在北大举办“收复武林失地新讲堂”等,之后又向媒体“前导预告片”,并不时放出一些明星新闻、剧照和多款预告片。

对于《龙门飞甲》的宣传,有影评人认为片方有意“隐瞒”了影片的“故事情节”:“目前,片方大肆炒作的是3D视听盛宴和‘徐克+李连杰’的黄金拍档。而关于故事和情节冲突,一直没有宣传。”不过这一点也许正是片方想要吊足观众胃口的地方。

除了档期互相较劲,两部大片在论坛和一些专业影评网站上也在暗中较劲,不时有人在骂“水军”:“不要老想着打击对方抬高自己。”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对张艺谋前几部作品的失望,在某专业影评网上,很多网友对《金陵十三钗》的期待值只打了1分。

海外市场:有动静有变化

《龙门飞甲》几乎跑遍了海外各大电影市场;《金陵十三钗》寄望打破之前《英雄》《十面埋伏》在海外的买断式发行模式,与北美发行方联合分账发行。

从柏林电影节到香港电影节,再到戛纳和多伦多,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抱着《龙门飞甲》几乎跑遍了海外各大电影市场。“这次我们希望在北美能覆盖1800-2500张银幕,进入主流英文市场院线分账。”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早已在戛纳电影节上被电影国度公司买走了除北美等地的全球发行权,并有消息称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该片的北美发行权确实已经卖出,价格颇为理想”,但片方并没有公布确切信息。张伟平也对外表示,这次《金陵十三钗》要打破之前《英雄》《十面埋伏》在海外的买断式发行模式,与北美发行方联合分账发行。

《金陵十三钗》与《龙门飞甲》的海外宣传均十分卖力,但能否创海外票房佳绩,尚不可预料。考虑到近几年华语片海外市场均不理想的情况,记者接触到的几位业内人士对二者的海外市场表现大多持保守态度,还有人指出:“两部影片的海外宣传可能更多地还是为了国内市场造势。”

博纳影业自从登陆纳斯达克之后,股价一直没有太大起色,也急需几部大制作影片打开国际知名度,之前其对《白蛇传说》的海外宣传就十分卖力。此外,博纳于10月底宣布将与华谊兄弟共同参股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推进中国华语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同步上映。

第3篇

因肥胖遭弃,

情感低谷期邂逅“真命天子”

1996年初,因为肥胖与相恋7年的香港歌手杜德伟分手后,31岁的吴君如伤心欲绝地闭门数月。再露面时,她已经成为“极速瘦身”的典范。于是,她以“玉女”形象复出影视圈,接拍了《洪兴十三妹》。

1997年3月的一天,陈可辛去找《洪兴十三妹》剧组的导演商谈合作事宜。刚到片场,突然有个满头大汗的女孩跑过来,高喊:“助理呢?我嗓子都快冒烟了!”陈可辛赶紧将手中的矿泉水递了过去,觉得她好面熟,对了,是那个老演丑角的吴君如。女孩看也不看他,接过水就仰头“咕嘟咕嘟”地喝了大半瓶。

事情谈完后,陈可辛朝停放自己轿车的地方走去。不料,竟被一个低头走路的女孩突然撞到怀里。定眼一瞧,又是吴君如!“想什么心事呢美女?连路都不会走了。”他笑着说。吴君如不好意思地道歉,然后说:“你那瓶水帮了我的大忙,我后面的几组镜头拍得很顺。感谢感谢!”陈可辛和蔼地微笑着说:“有时间吗?请你吃饭。”刚收工的吴君如正觉饥肠辘辘,于是欣然同意了。

直到两人一起吃饭时,吴君如才知道对方竟是大名鼎鼎的导演陈可辛。对于此人,她早有耳闻,90年代初,陈可辛凭借导演处女作《双城故事》获奖无数,随后又与好友曾志伟联手创立 UFO 电影公司,导演并监制了包括《风尘三侠》《金枝玉叶》《甜蜜蜜》在内的多部卖座影片,赢得好评如潮。

“你可是大才子,真是幸会啊!”得知对方的身份后,吴君如有些激动地说。陈可辛却自嘲道:“其实我只是个电影工匠罢了,圈外人没几个认识我的。”吴君如给他鼓劲儿:“彼此彼此,我也是戏红人不红。其实你就像是这袋泡茶,只有放在热水里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强大。”他笑得几近喷饭。

其貌不扬的陈可辛比吴君如大3岁,之前他追求数位女演员均遭拒绝,情感世界从此处于冰封状态。而吴君如也因为和杜德伟的那段往事黯然神伤……谈到各自的情感经历,两人不胜唏嘘,关系也更进一步。

1998年10月,吴君如与陈可辛的事业均步入快车道。她凭着《洪兴十三妹》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和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的三料影后!而他导演的《甜蜜蜜》,也夺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两人一起庆功时,陈可辛冲吴君如举起红酒杯说:“我平时不太爱讲话,但和你在一起,我竟变得滔滔不绝,酒兴也浓了,来干杯!”吴君如用“不怀好意”的眼神望着他,说:“你不会爱上我了吧?”“既然你感觉到了,我坦白,是深深爱上你了。”就这样,两人在当晚一吻定情,由朋友变成了恋人。

留出爱的空间,

从欢喜冤家到“AA制伴侣”

1999年2月,陈可辛依依不舍地惜别恋人,应美国著名电影投资人斯皮尔伯格的邀请,飞到美国执导《情书》。分隔两地,他和吴君如不是忙里偷闲煲电话粥,就是见缝插针地写邮件,虽远隔重洋,恋情却在不断升温。

然而,陈可辛忙碌8个月打造出的《情书》在美国公映后,观众却反应平平,票房成绩不佳。2000年初,听说陈可辛失意而归,悄然隐身公寓连门都不愿出了,吴君如找上门来,宽慰他说:“不要因为一部片子的失败而怀疑自己的才华,我看好你!”

在吴君如的鼓励下,陈可辛创立了Applause Pictures电影公司。联合韩国、泰国等国优秀导演,相继拍摄了《晚娘》《三更》和《见鬼》等电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跻身亚洲顶级导演之列。与此同时,他和吴君如的恋情也走向了成熟。

2002年底,陈可辛作为监制,配合导演赵良骏给电影《金鸡》挑选演员时,突然想到吴君如很适合扮演女主角风尘女子阿金,就说服她加盟。为了更完美地塑造这个角色,不让男友落闲话,已经变得体形偏瘦的吴君如,竟通过狂吃海喝,紧急增肥9公斤。对此,陈可辛感动得眼眶湿润:“亲爱的,真是难为你了!”

2003年12月13日晚,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昊君如凭着《金鸡》夺得最佳女主角。当陈可辛在电视上看到吴君如领奖时,眼角沁出泪水,并且说要感谢监制陈可辛时,他心里甜滋滋的。

2004年初春,陈可辛和吴君如开始了同居生活。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近80平方米的卧房却分隔成两间,各自装有木门。这是吴君如提出来的,她不仅要求两个人在经济上实行AA制,住房也是。两人心情好的时候就同屋而眠,生气时则“各回各家”,为彼此留有空间。陈可辛认为这很有创意。

同居后,两人因性格差异极大,经常发生争吵。起初,几乎每隔不久就大吵一场,一般都是吴君如大发脾气、大吵大闹。每当发生口角时,陈可辛总要拿出文房四宝,送到她的卧室内,要她消消火气,自己赶紧避开。待吴君如恢复平静后,陈可辛这才敲门认错。

真正的爱情经得起考验。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两人都成熟了,就再也不会为一些无聊小事吵架。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是最适合自己的人。于是,陈可辛多次向吴君如提出,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她却说:“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彼此相爱,彼此信任,而不是因为有一纸婚约的束缚。如果你哪天不爱我了,随时可以离开。反正我相信爱情,不需要婚姻这个紧箍咒套牢你。”

尽管没有领证,吴君如却称他“老公”,生活中也尽到了一个妻子的责任。2005年,陈可辛在大陆拍摄歌舞大片《如果·爱》时累病了,吴君如立刻推掉手头上的工作,买机票赶到片场,给予她半个多月体贴入微的照顾。在陈可辛心里,早已认定吴君如是他最爱的老婆大人。

2005年6月,吴君如发现自己怀孕了。陈可辛得知喜讯后,竟然激动地说:“快去医院生产吧,我恨不得马上见到我们的小宝宝!”惹得吴君如哈哈大笑。

复出为他还巨债,

“不婚爱人”相濡以沫15年

2006年4月10日,两人爱情的结晶——女儿陈是知呱呱坠地。待女儿满月后,他接受了去北京和上海等地导演古装战争片《投名状》的重任。吴君如则守在家里,与保姆一起照顾宝贝女儿。

身在外地的陈可辛无论多忙,每晚都要给妻子通电话,并要听一番小女儿的声音。但是,一家三口平静而幸福的日子,很快就被陈可辛的大手笔投资打破了。

2007年,由他投入3亿多元巨资打造的《投名状》,虽获得多个奖项,却叫好不叫座,终因票房收不回拍摄成本,而使他负债过亿。转眼间倾家荡产的他,不得不考虑租房住。一夜之间,46岁的陈可辛白发陡生。

吴君如看在眼里,心疼不已。她二话不说,当即取出自己积蓄多年的数千万存款,并卖掉自己心爱的跑车,一并把钱交给陈可辛说:“先拿去还债吧,只要你的精神不垮,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

但他坚持不用她的钱。这下把吴君如惹火了:“当初我之所以建议生活AA制,是因为我不想依靠男人生活。现在你有难了,还分什么你我?!”最终,陈可辛眼含热泪接过那张银行卡,一把拥住爱人说:“能遇到你这么好的女人,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几天后,吴君如又果断决定复出拍戏。为了尽快赚到钱,帮老公还清剩余的几千万债务,堪称中国娱乐圈首席女笑星、演惯了主角的她,甚至不惜自降身价,在电影《花漾》中扮演起了配角酒家老板娘。

2008年,尚未在产后完全恢复身材的吴君如,同时接拍了多个大大小小的角色,每天奔波于各剧组之间。疲惫之余,她却为能帮助爱人走出生活劫难而心生自豪。每当陈可辛面带愧疚地对她表达感激之情,她总会拥抱住她,亲密地说:“什么感谢的话都不用说啦,因为我们是夫妻嘛。”

在爱人的鼓励下,陈可辛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于此后3年间打造出了《门徒》《十月围城》《神奇侠侣》等多部精彩电影。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业界好评,收益也很可观,其中仅《门徒》的大陆票房就突破了3亿元!腰包渐鼓的陈可辛,赶紧还清了吴君如的“债务”,从此更加珍爱这个能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女人。

在陈可辛声名大噪,并连获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等殊荣的同时,吴君如凭着搞笑形象,也在影坛成功打出一片天,就算片酬已达400万元一部,但仍然是抢手女演员,近几年更是贺岁片女主角。2012年,她还与郭富城齐获“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吴君如笑指入行30周年获得此奖,甚具意义。

第4篇

关键词:三枪;电影;张艺谋;整合营销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1-0054-02

“整合营销”最初实际上是经济学的一个理论,由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Don Schultz)提出,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在传媒业也兴起了整合营销的热潮,强调一种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段最终达到最佳传播效果[1]。自影片《英雄》起,中国电影市场就植入了“整合营销”的理念,中国电影不仅看到了在市场上赚大钱的机会,也从制片人张伟平的强势宣传运作上感受到影片宣传的重要性,并印证了营销在影片票房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合营销可以创造票房奇迹。自2009年12月以来,由张艺谋执导的贺岁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枪》)一度以一股势不可挡的票房冲击力席卷全国,然而,不可思议的是观众对这部大片的评价却是众说纷芸,引起了众多的争议。经过调查显示大多数的观众都对于影片的内容不是很满意,认为这部影片的内容过于肤浅,不能够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但就是在这一大片批评声中,《三枪》却票房势头不减,总共创造了2.5亿的票房成绩。显而易见,《三枪》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导演张艺谋的名气,其高明之处更是在于制片方对电影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整合营销策略,才会使这部影片成为2009年最具争议但最成功的电影奇迹。《三枪》的整合营销理念的运用更注重的是结合市场,这个核心是贯穿整个营销过程的。于是从前期宣传到后期产品的开发,《三枪》一路走来都是步步为赢,形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整合营销计划。

一、“饥饿营销”形成观赏期待

从《红高梁》、《菊豆》到《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张艺谋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具有国际声誉的导演大师,而他身上所闪耀着的道道光环就必然会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形成瞩目。在《三枪》之前,张艺谋因为奥运会的活儿连续闭关三年没有再拍电影,因此,他只要开机拍电影,就必然备受关注。制片人张伟平深知张艺谋对于电影市场的影响,于是紧紧抓住张艺谋“缺课”所引发的关注,对受众采用了“饥饿营销”策略,以此来大肆渲染张艺谋以及他的复出首部作品《三枪》。

这种“饥饿营销”不仅仅体现在导演的声望上,同时也巧妙的运用到了影片的内容本身。《三枪》是一部反映草根文化的的喜剧电影,这与导演张艺谋之前的作品类型是截然不同的,那么看惯了张艺谋“大片”的观众自然会对其产生充分的新鲜感。于是,观众对于张氏版的草根喜剧电影会产生一种观赏期待,会好奇地想知道张艺谋拍喜剧片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惊喜。事实证明,“饥饿营销”的策略是成功的,这个策略使《三枪》在开拍前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经历过对政治片、文艺片、武侠大片的颠覆,张艺谋在2009年的华丽转身,是否会把我们的电影再次引入一个新的潮流呢?观众们期待着自己能够成为这一转变的见证者,于是,这个策略便成功地使《三枪》的营销从一开始就抢占了有利商机。

二、电影元素契合商业卖点

《三枪》揭开神秘面纱之后引起了许多争议,然而就是在媒体的一片骂声中,《三枪》仍然创造了很高的票房。张艺谋虽然承受了很多来自观众的批评与指责,但是至少他没有失去票房,他想把《三枪》作为商业电影拿来赚钱,这一目标他毕竟实现了。很多观众认为《三枪》的内容过于庸俗,娱乐得很肤浅,简直就是一场拉长版的春晚小品。其实,深究电影《三枪》中的种种元素,思考张艺谋拍这部影片的初衷,我们就能体会到《三枪》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它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大众化”,越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实现越多的票房,它的目的就达到了,而这部电影正是将商业性类型模式与张艺谋一贯艺术思想主题融洽结合的典范。

首先,巧妙的剧本改编是《三枪》旗开得胜的亮点。《三枪》改编自美国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电影《血迷宫》,原作充满着神意不可测、天命本无常的宿命色彩,充满荒诞和黑色幽默,氛围阴暗、压抑而寒冷,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复杂、矛盾的人性及其人之间紧张、对立的关系。科恩兄弟虽然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但其作品叙事上多组故事平行发展、相互交错和渗透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线性叙事不同,对主流电影市场、主流电影观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也是排斥的[2]。张艺谋钟情于《血迷宫》这个剧本,其实并不是因为该剧本的严谨和精彩,而是是其中丈夫、妻子、情人的不稳定三角关系及其黑色惊悚与绝望,让张艺谋产生了强烈且悠远的共鸣,并且将之处理为一种极端的“空洞化”,它试图用纯粹的没有内容的形式,用“清空”内涵的方式来实现观众最本真最无拘束的快乐。由于面对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三枪》在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上对原作进行了明显的“中国化”改造:好人和弱者是要活下来的,而坏人却要死去。于是,一部冷酷地面对邪恶、没有救赎、生死无常的《血迷宫》就被改编成为了一个关于虐待、通奸、买凶,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3]。这样的故事情节和圆满的故事结局应该说是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思维的。而《血迷宫》作为一部小众化的电影,显然是不符合《三枪》的商业诉求和商业目标的。既然要“赚钱”,《三枪》就不可能走“小众化”的路线,如何在原作的基础上改变成为适合大众接受的电影,张艺谋面对这个难题做出了他独特的处理DD把原作的惊悚穿了东北二人转的喜剧元素,成为了一个大杂烩式的惊悚喜剧。另外,影片以民间文艺中最具噱头的“拍案惊奇”为片名,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戏剧冲突。其次,演员的完美组合也是《三枪》别出心裁的看点。《三枪》重组了2009年最火热的喜剧明星阵容,启用了赵本山,小沈阳等喜剧明星和《武林外传》的主演闫妮,阵容强大,其中小沈阳等人的二人转和闫妮的网络喜剧语言水融在一起,使得该影片从头至尾无不体现者喜剧的效果,笑料十足。除此之外,张艺谋启用小沈阳等人其实也是出于对电影市场开发的考虑。因为小沈阳经过春晚的推广,如今已成为内地社会中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喜剧明星,他的人气、充满喜剧效果的语言以及二人转式的活跃表演有效地营造喜剧感,可以将电影的触角伸向广袤的内地新兴中小城市的观众。再者,闫妮和《武林外传》式的网络语言也帮助《三枪》更好地融入年轻受众群,张艺谋是试图用这种非常通俗的方式去开发更加广阔和具有潜力的电影市场[4]。

三、轰炸式宣传为影片造势

如果说《三枪》是“高票房差口碑”的典型,那么对于其高票房的最大贡献者就是影片的宣传策略。《三枪》集各种媒体渠道之势,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地进行反复轰炸式的宣传:大街上,《三枪》广告让行人成为“俘虏”;报纸上,影评人的“赞歌”让读者蠢蠢欲动;电视里,《星光大道》之“《三枪》专辑”让观众“赏心悦目”;网络上,充斥着各大门户网站娱乐头条的视频拍摄花絮让网民眼花缭乱;撒“网”占“道”、包机宣传、大型晚会、访谈节目,无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5]。1.开发网游推广电影。与其他电影不同,《三枪》在营销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为电影开发了一款网络游戏《麻子面馆》,而且是以根据现有的电影作品研发网游,然后网游先行的方式,利用网游来达到电影推广的目的。《三枪》的制片人张伟平五月初就组织一个科技团队开始研制“三枪”网游,而这个网游纯粹就是针对电影的营销,针对百分之八十七走进电影院的喜欢电影喜欢玩网游的网民。而游戏的受众群,多数是“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同时也是电影主要的受众群。网游先行的方式,能够使一部分受众在网络上尝试到“三枪”麻子面馆的乐趣,然后再走进电影院,这样既拓宽了电影市场,又达到了宣传和推广电影的目的。2.网络宣传赚人气。《三枪》在网游的强力推广下,已经宣传成功了一大半。被称为张艺谋幕后“金牌推手”的电影投资人张伟平,除了采取网游先行的奇招,他还重点选择了网络媒体实施进一步地宣传和推广。“谍影世界”是张伟平为张艺谋开设的个人官方网站,张艺谋也成为中国知名导演中第一个开通官网的导演。“谍影世界”给无数喜欢张艺谋但又对他缺少了解的观众一个真正走近他的机会,使观众对他本人以及他的电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解读和关注。“谍影世界”的营销创意是契合新媒体和时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的,《三枪》与国内知名门户网站新浪合作,把影片的宣传风风火火地搬到了网络上,同时还与优酷合作,在优酷上成立视频官方网站,于是各种文字的,图像的,视频的有关《三枪》的各种拍摄花絮、宣传活动都在网络上一览无余,使观众真正走近了《三枪》,走近了张艺谋的艺术殿堂,为《三枪》的上映赚足了人气。

四、档期安排更需优化

张艺谋对于《三枪》的预期票房是破4亿,然而影片最终的实际票房数远远还没有达到。《三枪》首日票房就达到了2100万,首个周末票房就突破亿元大关,从《三枪》首映后的票房彪升势头来看,破四亿其实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是《三枪》之所以在后来渐渐落后,实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票房的分流。国内在对于影片“档期”的安排中还欠合理,一直没有科学的档期安排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2009年电影市场便出现了“扎堆”现象,多部影片抢占贺岁档期,而使不少优秀作品“损兵折将”,《三枪》已数幸者。与《三枪》差不多同时上映的就有《十月围城》和《风云2》等,毋庸置疑,大片扎堆同一档期势必造成电影票房的分流,而贺岁档这块“肥肉”,纵使导致票房分流,各家也毫不退让。

可以说,《三枪》的档期是好,但是不好在于和其它大片群拥而上,如果档期合理安排,那么这预期剩下的1.4亿票房则必然顺理成章成为张艺谋的囊中之物。对于《三枪》的争议已经成为2009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事件,《三枪》的成败尚未有定论,但至少在营销层面,它是电影整合营销模式的一个优秀典范。许多电影花费了众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票房收益,这实际上与营销方法和营销手段是紧密相关联的。电影不仅仅是传播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商品,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使文化内涵和商业元素更加巧妙地融合于电影之中,使电影既赢得声誉,又赚得市场。中国电影有这个基础做到这一点,而不是面对着美国《阿凡达》之类的美国大片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冲击而手足无措,望洋兴叹。整合营销是一种思路,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如何整合,整合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相信具有创意,符合市场规律的整合营销策略一定会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晏劲松.电影市场中整合营销中的宣传促销和电影后产品营销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7(7).

[2] 许波.巧:《三枪拍案惊奇》的核心[OL].中国作家网, 2009-12-24.

[3] 刘海波.三枪―一种电影新模式[J].解放日报,2009-12-21.

第5篇

好莱坞给中国写的天价情书

3D:让你“拥抱”小熊猫

主打方向:国人如此热衷于3D

与《阿凡达》表现外星风景的3D效果不太相同,《功夫熊猫2》的3D效果更多是表现在动态上。譬如沈王爷的各种羽毛招式,已经有不少外国媒体大赞处理得很出色。但更多华语媒体则称赞用3D效果来增加小熊猫的可爱度是个很不错的卖点。阿宝小时候的造型本来就很可爱,加上3D效果,整个立体感更强,观影时候观众更有能真的拥抱小熊猫的错觉。这应该也能吸引到不少观众吧。

故事:《我是谁》+《功夫》

主打方向:华语经典电影串烧

在第一集中,熊猫阿宝已经成为“神龙大侠”,《功夫熊猫2》主要讲述神龙大侠阿宝如何深挖自己,自我提升的故事。上一集中留下的最大疑问就是,为什么熊猫阿宝的爸爸会是一只开面馆的鹅平先生。阿宝也和大家一样,已经猜到平先生是他的养父。这集他将设法了解自己的身世,而只有彻底了解自己,它的功夫才能更上一层楼。这种功夫高手寻找自我的故事,中国观众很容易和成龙的《我是谁》联系起来,而且这部分故事拍得相当煽情,当中既有小阿宝与平先生相处的温馨往事,也有小阿宝被迫与妈妈分别的催泪情节,让这部主旨是搞笑的电影变得更深沉。另外,除了师父和盖世五侠之外,续集中还出现了更多的功夫动物,譬如雷犀牛、狼老大、鳄鱼大师等等,奇人异士辈出,也被中国网友戏称为动物版的《功夫》。

配音:更多华人+好莱坞巨星

主打方向:中国人就喜欢全明星

或许好莱坞不知道成龙之类的华人影星如今在中国究竟有多大的叫座力,但增添几个华人面孔的明星配音演员,总能让爱计较所谓中国元素的观众倍感亲切。《功夫熊猫2》中成龙和刘玉玲依然“声演”盖世五侠中的猴王和灵蛇,而且新添加的山羊占卜者角色,也是找来杨紫琼配音。

另外,第一集中的所有角色都备受欢迎(大反派豹子泰龙除外,所以没回归续集),所以基本上都保留,而且各位明星配音员也都继续加盟。杰克・布莱克依然负责熊猫阿宝、达斯汀・霍夫曼还是师傅、安吉丽娜・朱莉也继续演绎娇虎,之前一直很强悍的娇虎在新的一集中还会更多展现柔情一面。最后,像新增加的鳄鱼大师一角,也起用了尚格・云顿当配音员,他的加入,能调动多少《终极标靶》的粉丝啊!

场景:皮影戏、青城山 各种中国风

主打方向:亲切的中国元素

上一集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和平谷,当时和平谷都出现不少中国风格的建筑,而新一集的场景除了和平谷之外,还有诸如贡门城(Gongmen)之类的地方。拍第一部时制作团队主要参考中国古代艺术、建筑、服饰、食物、风景等书籍,但这次剧组真的来中国走了一趟,从古城平遥、少林寺、道观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方取景。《功夫熊猫2》中甚至还出现了青城山的画面。而剧组也参观了四川大熊猫基地,真的与熊猫接触过,可爱的小熊猫也为剧组在绘制阿宝小时候的模样提供了不少参考。

另外,片中从开头的皮影戏到剪纸画风格,应该能让不少中国观众喜欢。而片中诸如担担面、四川火锅等中国食物也都经常出现。这部好莱坞动画要让中国影迷心甘情愿地掏钱,也是花了很多心思了。

功夫:香港功夫片招式+韵律体操

主打方向:中国人的功夫情结

上一集中虽然也出现了不少港片中常见的拳脚功夫招式,但阿宝的大绝招“无极拈花指”到现在都有网友在问究竟是什么东西。这集中各个角色的功夫明显更有纹路。

该片的导演,韩裔美国人詹妮弗・余说自己是看香港功夫片长大的,所以在故事中加入不少港片迷一看就能会心一笑的场面。譬如阿宝在黄包车上大战獾土匪的场面简直就是成龙、洪金宝早期功夫片中常见的元素,至于沈王爷的招数则更有意思,身为一只孔雀,它那华丽的尾巴不用来耍扇子功简直就是浪费。而它的羽毛可以当武器,而且爪子也是利器。沈王爷本身又是智慧型反派,不像第一集的泰龙那样是力量型的。它在片中很多动作都相当阴柔,因为动画师设计的时候是看到北京奥运会的韵律体操比赛后产生灵感的。

欢迎光临爱演动物园

故事你可以不喜欢、电影你可以不喜欢,但动物总该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物体了。《功夫熊猫2》精心培育了更多的动物,足以建造一个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不单是会卖萌,作为一名演员,毕竟都要有一颗爱演的心⋯⋯

飙黄包车毕竟是古代,要飙车也只能飙黄包车。阿宝这一黄包车飙车汉造型,能让你想起哪些港片哪些港星?洪金宝、成龙?你是有多老啊!好歹也说说《十月围城》的谢霆锋啦。

琵琶大战阿宝,你手中的琵琶,是从关之琳那里偷来的吧?不过即使是琵琶,也遮不了你硕大的脸了。

金鸡独立从《杀死比尔2》的白眉道人到《功夫熊猫》的乌龟大师,你们好莱坞到底多爱金鸡独立这招啊?师傅,不能乌龟大师一死,你也开始玩独立啊,有没新招啊?

Cosplay虽然我拿着锤,但我的偶像绝对不是雷神,看我这个Pose,都知道我崇拜的是迷失的刀郎啦。我眼神迷失感重不?

评论

些许史诗大片的气质

贪吃、身材变形,这只笨手笨脚的熊猫阿宝3年后又重出江湖了。

他已经不是卖汤面的小弟,而是和平谷里的神龙大侠,身边还有螳螂、猴子、老虎、蛇、白鹤组成的盖世五侠助阵。不过,他照旧功夫平平,跑起来的时候,连滚带爬,还需要有人偷偷借点力。

好莱坞梦工厂讲故事的水准,大多都是围绕一个套路。阿宝终于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类似哲学的终极问题,必须要在他能够打败更阴险的敌人孔雀沈王爷之后才能解答。当然,这个过程中,他还经历了内心的洗涤,回到自己出生的川西平原上,在那块土地上,找到了功夫高手悟到的至高境界:“内心平静”。因为悟道,他找到了对付炮弹的最佳方法――太极,以至柔克至刚。这个结局,大家都能想得到,阿宝照旧是大英雄,他拯救了面临炮火摧毁的中国功夫,还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创作该片的核心团队终于不在美国闭门造车,来了一趟中国采风,把此行此景也就细致、巧妙地植入电影中。片中最大的宫门城,据说是参照上海的格局建造的,青砖、青瓦的街道,是取自成都的巷子、锦里的场景。最有趣的一场巷斗戏,阿宝和盖世五侠躲在舞狮的外衣下,偷袭狼群,惩罚恶人,效果非常有喜感。

成都当地本来对该该片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零植入,而获得世界级的宣传效果。梦工厂这样的好莱坞公司创作上,还是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来成都采风,基本上都是自费前往,在第二集的设计里,任何符合故事场景的东西,都被搬来应用在各个故事不同的角落里,而不会拘泥于看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