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术创新发展报告

技术创新发展报告

时间:2023-06-02 09:2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技术创新发展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区域创新 模式选择

在当前我国所处的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发展成为内外部要素相互影响和整合的过程,这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区域创新作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创新模式的选择对欠发达地区来讲十分关键。本文从分析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模式和环境要素入手,尝试提出其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有效策略。

一、区域创新的内涵与模式

1、区域创新内涵分析

区域创新作为区域层面上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以区域作为整体,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目的,通过依托区域技术创新实力、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以有效利用区域技术创新资源,协调区际(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技术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与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和普及,从而创造和发展区域的竞争优势。

2、区域创新的模式

由于区域创新在一定意义上是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的总和,因而,其创新模式当然可以参照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从而形成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区域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和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系统,并使其产生具有相对领先的区域创新功能的发展模式。区域模仿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通过向成功的创新区域学习,模仿其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成分,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具有能够进行赶超和竞争的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区域合作创新实际上就是区域协同创新,它是指区域与其他区域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配置科技资源,壮大整体竞争实力,在共同做大创新“蛋糕”的基础上提高本区域的创新能力的模式。

二、区域创新的环境特征

1、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创新机遇和创新压力并存。一方面,在经济开放化和全球化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地动员和吸纳全球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实现优化组合,从而加速本地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深入发展,国际之间、地区之间的产业空间转移活动不断,也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了大量产业承接的机会。这会给本地的产业技术创新和创新集群的形成以较大的推动。另一方面,开放、有竞争的经济条件也使得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严厉的约束。随着国际市场逐渐融合,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便捷地流动,欠发达地区的创新空间不仅受到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挤压,同时也要和其他国家竞争优质的创新资源。而且随着创新要素的价值攀升与日益稀缺,必然导致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和常态化。

2、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环境差

根据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排名结果显示。中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全国平均水平为54.4%,低于这一平均值的省份有24个。其中绝大多数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如河北、山西、安徽、河南、贵州以及广西等省份的平均指数均在40%以下,而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等发达地区则高达60%以上。在科研物质条件和科技活动投入这两项评价指标下,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近两年增幅较快,但如果换算为总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大的惊人。创新的硬件平台是区域创新活动的物质依托,没有基础设施、资金和科技资源等要素支撑,区域创新往往难以开展和持续。

3、软的环境与创新实践不适宜

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不足。软环境是以非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影响区域创新的政策制度、观念习俗、市场机制和创新精神等要素,它对硬件设施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打破本地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国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教育水平和民族因素等影响,总体上创新意识比较落后,缺乏闯劲和冒险精神,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另外,由于经济落后和市场化程度低,欠发达地区推动创新的市场机制也尚未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得到根本确立,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再加之社会总体信用水平低,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较大;二是产业集群缺失,民营经济弱小,单个企业由于自身实力问题和缺少协同而难以支撑创新行为,同时也因为缺少来自外部的刺激和压力而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同时,在推动技术创新的管理制度方面,欠发达地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还比较陈旧。缺乏有效的统筹和战略协调,人为割裂了创新链条,从而导致创新激励不足,科研创新活动低水平重复,严重影响了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4、创新发展与环境协调的困境

我国欠发达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划入生态脆弱地带的国土面积中,约有76%的县是贫困县;在生态脆弱地带的耕地面积中,约有68%的耕地面积在贫困县内。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工业化和城市化基本上是最主要的推进器,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经济赶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必然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这就使得欠发达地区正在以最小的环境承载力担负着最沉重的发展压力,如何实现发展与生态的平衡,如何使创新的导向与结果满足环境的需要,成了当前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5、自主创新能力弱

以中部地区为例:近年来,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以及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总体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投入占GDP比重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增速仍显较慢。根据历年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联合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发现中部六省中仅湖北科技进步总体水平排名相对靠前,属于第2类地区。其余五省除江西为第4类地区外,其他均被列入第3类地区。说明中部地区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这也是欠发达地区创新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区域创新模式的选择

第2篇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第3篇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 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2002/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2002/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2001/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2002/1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2001/4

[11] 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3] 杨力。 基干BP 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4] 杨国栋、贾成前。 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5] 楼文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 中国管理科学。 2002/1

[16] 胥悦红、顾培亮。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 管理工程学报。 2000/4

[17] 陈新辉、乔忠。 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5

[18] 刘育新。 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 中国软科学。 1998/3

[19] 温小霓、赵玮。 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5

[20] 朱振中。 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研究。 2000/6

[21]Kim B. Clark Takahiro Fujimoto.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Strategy、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on 1993

[22] Gobeli D H, Brown D J.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3. 36(2):46-49

[23]Simon J.Towner. Four ways to accelerat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Long Rang Planning 1994. 27(2):57-65

[24]Abdul Ali,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ntry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5. 12(12):54-69

[25]Eric Vin Hippel.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6] Shtub A, Zimerman Y. A neural-network-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cost of assemb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3. 32: 189-207

[27] Wee-Liang Tan, Dattarreya G. Allampalli, Investment Criteria of Singapore Capitalists, 1997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une 1997

[28]Michael Henos, The Road to Venture Financing: Guidelines for Entrepreneuts, RD Straregist Magazine,Summer 1991

[29]Chow GC, The Largrange Method of optimiz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portfoli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J of Economic Dymamics and Control 1996

[30]Jensen, R Information Cost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Polici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4, No.2, Feb, 1988

[31]R.K. Zutshi, T.W.Liang, D.G.Allampulli, Singapore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 Reexamin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3:9-26(1999)

第4篇

(新疆国际经济合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与创新环境理论的客观评价分析,主要用于评价新疆规模以上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揭示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横向发展状态比较情况。评价对象为所有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涉及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自治区统计局组织实施的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度统计调查,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情况(B107-1 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B107-2 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活动及相关情况过录表,工业统计年报。

关键词 企业 创新能力 评价分析

一、构建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真实性。所选用的评价指标要能真正反映企业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的现实状况、发展潜力和变化趋势。强化指标的客观监测与科学评价功能,以及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实际引导作用。

2.可衡量性与一致性。所选用的指标既要注意与目前国际通行的指标保持一致,保证评价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能够被世界学术界认可和应用;同时也要与国内官方统计口径一致。指标的选取均能做到可测度、可衡量、可比较、可评价。

3.数据可获得性与简明便利性。在指标的设置上,既要考虑是否能够采集到权威、准确的公开数据,也要考虑数据的易得性。在理论研究中,虽然指标设置方案可以有多种选择,这些指标的设置甚至非常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如果所设置的指标无法采集到数据,则该指标没有实际的意义。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也要体现层次性和逻辑性,同时具有操作和使用的便利性。

4.相对稳定性。评价指标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变动,否则达不到累积比较的目的,很难动态监测和比较分析一个企业在5 年或10 年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为了使统计评价工作更加准确和客观,真正反映新疆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在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上,还要注意遵循统计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基础。例如,总量指标与平均指标相结合,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经济指标与科技指标相结合,以保证评价指标能够相关互补、有机平衡,并满足唯一的评价服务目标。

二、分析方法

1.构建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家相关部委、国内学者构建的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遴选初步构建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征询有关专家、行业管理者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立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体系权重赋值。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拟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征询有关专家、行业管理者的意见,确定指标体系各层次的权重。

3.选择评价方法。在实践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疆企业创新发展评价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

4.综合指数及单维指数评价。搜集整理指标体系中相关数据,运用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对新疆2 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3年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2 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排序。

为了进一步揭示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对单维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找到影响评价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整改提供依据,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区分性。

5.评价结果讨论。根据计算结果,分析2 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优势劣势,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优劣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设计

结合新疆企业的实际情况,筛选出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的关键构成的关键要素,从而确定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的维度和构成要素。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即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效。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本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以期对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有一个综合、客观、科学的评价。

1.创新环境。通过企业科技经费、人才、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的健全程度,自治区级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个数,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在年末从业人员数中所占比例,企业销售利润率,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用仪器设备净值等五个方面建设情况指标,反映企业创新的环境条件。

(1)科技经费、人才、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是否形成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文件,科技经费、人才、项目管理相关制度各占一份,三项制度评分的权重均为1。

计算方法: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公司文件进行统计并赋值。

(2)自治区级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泛指建在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及其他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任一种研发中心通过自治区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即可列入统计范围。

计算方法:以科技厅认定的文件为基准,统计、认定。

(3)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在年末从业人员数中所占比例:企业中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在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通过企业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才比较,体现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和能力,以及企业实施创新型人才政策战略的实际成效

计算方法:

(4)企业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反映企业的基础支撑作用。

计算方法:

(5)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用仪器设备净值:企业人均拥有生产设备的情况,从而判断其从业人员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计算方法:

2.创新投入。通过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全部经费支出,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等指标反映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度,鼓励企业重视创新平台长期建设和投入,是衡量企业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指标。

(1)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全部经费支出:企业用于与境内外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合作的支出总额,直接显示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合作交流情况,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

计算方法:

(2)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企业用于与境内外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合作的支出总额,直接显示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合作交流情况,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

计算方法: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

(3)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表现企业的研发活动对经营收入的贡献程度,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经营收入贡献水平越高,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

计算方法:

(4)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反映了企业在报告期内创新投入中的技术获取基本情况,用来考核企业从外部获取的技术支撑力度;同时,反映企业对技术引进的消化程度,表现其创新能力。

计算方法:

(5)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 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由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相加计算;应分摊在R&D 项目上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按R&D 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占全部科技项目人员全时当量的比重计算。

计算方法: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

3.创新成效。通过有效发明专利数,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和成本效率及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水平。

(1)有效发明专利数:反映企业获得专利认证的数量,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和设计成果情况。

计算方法:有效发明专利数分累计和当年情况

(2)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行业的认可,最终形成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数量。

计算方法: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分累计和当年情况

(3)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反映企业在专利授权方面的成果和效益,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绩效水平。

计算方法: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分累计和当年情况

(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新产品销售收入是反映企业创新成果,即将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的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新产品开发在企业经济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通过新产品开发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创新对产品结构调整的效果。

计算方法:

(5)劳动生产率:在报告期内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与年末从业人员数之比。创新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创新的目的之一。劳动生产率反映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计算方法:

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指标来源见表1。

全部子项指标共15 项,加分项包括: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项目数(获得自治区以上的奖项加分项)。

四、明确新疆企业创新发展评价体系指标选择范围和统计口径

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所需要的数据均包含在如下报表当中: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情况(B107-1 表);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B107-2 表);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活动及相关情况过录表;

(4)工业统计年报。

其数据均来源于自治区统计局社会科技处,指标口径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

五、企业创新发展指数分析方法

由于企业创新发展评价的统计指标功能各异,视角不同,并且指标之间的量纲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企业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能简单化。首先在内容上,要保证每个组成要素、子要素和评价指标都能够深刻体现和科学测度企业创新发展各个方面的内在实力和外部影响;其次还要考虑统计技术上的要求。例如,不同性质指标的有机配合及比例问题,消除不同量纲标准化的客观性问题,指标采集与测度的误差影响问题等,都要求利用规范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以保证和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质量和功能。

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在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量纲很多是不同的,不可以直接相加和对比,因此首先需要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处理。得到一个可以相互对比的标准化值,用于计算评价总体、组成要素和子要素的得分结果。标准化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本研究中,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差方法(Standard Deviation Method,SDM),将各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可比的标准化值(STD)。

实际上,标准差方法(SDM)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某个数据在全部样本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它可以用来衡量全区所有企业间的相对差别。具体来说,标准差方法是以一批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每一个数与算术平均值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标准化值(STD)由正负号和绝对数值两部分组成,正负号说明原始数是大于还是小于算术平均值,绝对数值说明原始数相距算术平均值的远近程度,从而准确地刻画了某个数在一批数中的相对位置。原始数据被全部转换成标准化值后,它们的整个分布形态并不会发生改变。经过这样处理以后,就可以将原来不能直接加总的原始指标数据,转化为消除了量纲因素,可以随意相加的标准化值。

对于每个评价指标,首先计算全区所有企业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再使用标准差公式,分别计算每个企业的标准化值(STD)。指标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步骤如下:

(1)计算全区所有企业的某一项指标j的算术平均值:

(2)计算全区所有企业某一项指标j的标准差:

(3)计算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STD):

其中, Xij表示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N表示参评企业的总数, M表示评价指标的总数,表示第j项指标全区所有企业的算术平均值,Sj表示第项指标全区所有企业的标准差。标准化以后,所有指标数据的均值为0,方差为1,即指标数据满足标准正态分布。

由于任何指标的标准差都大于零(不考虑等于零的情况,即各个企业的某项指标的值完全相等),STDij有可能为正值,说明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值高于全区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且数值越大,说明该企业在此项指标上的相对优势越明显;也可能为负值,说明第个i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值低于全区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且数值越小,说明该企业在此项指标上的相对劣势越明显;若STDij= 0,则说明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在全区所有企业中处于平均水平。

2.缺失数据的处理。在国家统计局的我区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中,有些企业的部分数据有缺失的现象,需要对这些缺失数据进行特殊处理。一般处理缺失数据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个案剔除法,但这种方法无法保证企业数据信息的完备性。均值替换法是另外一种常用的处理缺失数据方法,是利用该变量所在群体其他对象取值的平均值来替换该缺失值。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而且对该变量所在群体的均值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均值替换法将会造成该变量所在群体标准差的变小,而且对其他统计对象是一种不公平的处理。

第5篇

近日,2016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文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研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文英作了《纺织行业“十三五”创新发展及展望》的报告。他就当前纺织工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创新驱动、确保“十三五”期间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和说明。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在题为《2016年中国长丝织造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主题报告中讲道,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及各产业集群统计数据分析,长丝织造行业上半年运行状况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征:产量产值稳步增长、收入利润有所增长、库存压力略减、投资积极性略有好转、长丝织物出口恢复增长。

王加毅指出,当前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有所突破、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节水减排成效显著等几个方面。同时,行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产能结构不合理矛盾凸显、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竞争形势严峻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和现状,行业未来的发展应该围绕加快高新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难关;发展先进纺织机械制造技术;绿色环保生产,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培养互联网思维,紧随时代步伐等主题和重点展开。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在《化学纤维的创新应用及趋势》的报告中,从化学纤维发展趋势和化学纤维创新应用两方面对化纤应用进行了说明和讲解。研讨会上,还进行了2016 年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科技创新奖颁奖典礼。(附名单)

在技术交流环节,意达纺织机械(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荣仪勋作了《无梭织机在化纤长丝织造中的应用与发展》、青岛日佳机械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蓝钰作了《喷水织机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井然作了《国产喷水织机的创新与发展》、旭化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课长莫合领《Bemberg纤维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卫锋作了《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功能性高新技术产品》、浙江元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生云作了《走技术创新之路创时尚精品》等报告。

据了解,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今年是第四届。本届会议的主题为“结构优化、创新提升、绿色纺织”,契合了当前行业发展大势。会议结束后,会议主办方还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2016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第6篇

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自主创新,7月23日,由上海市科协、上海航天局主办的“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对接梦想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智勇、俞涛、李虹鸣,上海科学院院长钮晓鸣、上海航天局副局长孟光等领导和上海市的自主创新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

从“神五”到“神九”,我国航天事业一系列超越梦想的跨越中,都凝聚了上海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孟光在论坛中表示,“十二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时期的航天技术创新呈现三大转变,即从跟踪模仿创新向开创性、原始性创新转变,从单项技术创新为主向系统级、体系化集成创新转变,从面向性能指标的技术创新为主向科研生产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能力创新转变。作为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上海航天适应新时期航天技术创新高技术含量、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产品规模庞大、系统复杂、协作配套广、技术开发周期长、对核心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等特点,从多方面着手规划、构建和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上海航天技术创新工作正面临6个转变,一是从单个型号产品竞争向系统级、体系化竞争转变,二是从方案竞标向样机乃至产品竞标的转变,三是从型号局部改动向型号系列化跨越式发展转变,四是从自我研制向全面合作集成研制转变,五是从分立式产品向高性能、集成化产品转变,六是从满足产品指标性能向满足用户要求、性能指标、经济性、适用性和可维护性要求转变。

上海航天局副局长孟光作主旨报告

据悉,近年来,上海航天已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对接机构整机特性测试台、国内首个采用气浮平台实现全物理捕获缓冲和连接分离的对接缓冲试验台、国内首台对接与分离全过程的热真空实验工装和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空间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为我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圆满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也是我国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领域领军企业。企业创办者杨桂生博士在论坛中以杰事杰创新发展历程为例,从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三方面阐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需要克服的瓶颈,并介绍了一些实际操作经验。

邦明资本合伙人王爱民介绍了邦明资本针对四方锅炉成套工程公司财务指标平淡、总体资金紧张、没有重点业务、体制机制不太灵活等问题,与企业家共同梳理思路,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并对主营板块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改进和提升,协助企业涉及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从而培育科技型企业成长的经典案例。

参加论坛的不少企业家认为,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管理创新往往比技术创新更加重要。

上海市科协供稿

第7篇

国家发展除了要考虑GDP的增长,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在于创新。当前,中国的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遗憾的是创新严重不足,中国不是创新大国,而是创新小国。据2014年至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评估报告排行显示,在其考查的144个国家或者经济体中,中国综合竞争力仅位居第28位。

据世界品牌试验室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品牌500强里面,美国拥有232项,几乎占总数的一半,作为对比,中国自主品牌仅为25项;在福布斯杂志2013年的全球品牌100强中,美国占54项,中国自主品牌为0;从全球最有价值10大品牌来看,美国为8个,分别是苹果、微软、可口可乐、IBM、谷歌、麦当劳、通用电器、英特尔,价值为4184亿美元。从这三组数据里可以看到中国在自主品牌发展上的差距,而要追赶世界品牌发展的步伐,在这里我提四条建议:

第一,严格按照中国自主品牌峰会研究提炼出的“五力模型”进行品牌推进。“五力模型”是衡量中国自主品牌创新发展的科学指标,企业基础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影响力是在大量的案例调研和理论研究下,总结出的具有典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品牌建设指标,是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发展自主品牌,人才是关键。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企业如何做好人才建设,如何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创新专家和品牌专家。新的技术革命最重要的是如何改造人本身,如何打造“新”人。所谓“新”人,第一个特点是三合一,既是技术专家,也是经营者,还是文化人;第二个特点是创新,致力于自主创新和科研研发;第三个特点是热爱自由。要发展真正的自主品牌必须寄希望于这些“新”人,而要培养他们,则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的心灵放飞。

第三,中国自主品牌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严格产品的界定、保护、流转,这是中国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的基础。

第四,自主品牌的建设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体制支撑,其中财政支持尤为重要。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社会各方面体制与自主品牌配套发展是今后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必要手段。

责编/焦杨 郑清源 美编/于珊

第8篇

关键词:科技查新;企业;创新;作用

引言

科技查新是科技查新机构以反映查新项目主题内容的查新点为依据,以计算机检索为主要手段,以获取相关文献为检索目标,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文献评价的情报咨询服务。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科技查新不仅为科研立项,项目的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提供客观评价依据,而且更应融入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查新工作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4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中指出:“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查新在科技活动工作中的地位。科技部于2015年9月11日重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准《GB/T 32003-2015科技查新技术规范》,标志着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步入了更为规范和健康的轨道。

目前,很多企业对科技查新的认识相当有限,尤其是初创的小微企业往往到了科技立项或成果鉴定时,才知道要进行科技查新,而一些大中型企业由于创新的动因主要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其查新往往也是被动开展,主动将查新纳入技术创新过程的企业寥寥无几。据统计,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率高达40%,另外60%中与国外重复约占30%左右。脱离查新的盲目创新造成企业大规模重复性投入,增加了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提高了企业发展风险。为提升企业和社会对查新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将结合实际工作,阐述科技查新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1 科技查新为企业筛选合适的科研项目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展开科学研究,正确选择科技项目是关键。科技查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和分析所属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确保企业选择正确的研究项目。选题是否新颖,是否先进,有无立项的必要,除了依靠一些资深专家,多数企业可以依靠科技查新的功能。项目承担单位需要通过科技查新对科研项目的新颖性作出判断,提高申请课题的中标率。

例如:武汉**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3月提出了“生产用血浆的流行病毒快速检测方法、人纤维蛋白原的制备方法、Cohn's 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艺研究、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研究、抗结核杆菌感染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安全血浆的制备方法、α1-抗胰蛋白酶的制备方法、血液制品生产中乙醇添加方式的优化”等8个立项查新申请,经过我们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对所有8个项目的创新点确定后进行检索、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人纤维蛋白原的制备方法”和“Cohn's 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艺研究”2个项目的查新点已有相似的研究报道,并有详细的数据可做参考。查新报告对项目的新颖性予以否定,及时为企业避免重复研究,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提供了决策参考。

2 科技查新为企业的成果鉴定、评估、奖励提供客观依据

长期以来,科技管理部门在组织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及成果相关评价活动中将科技查新报告列入必不可少的提交文件之一,是因为科技查新报告能为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评价中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奖励的质量和水平。在系列科技成果评价活动中,如果缺乏查新机构提供准确客观的查新报告,单凭专家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价结论难免会有失公正、准确。科技成果评价结论的偏颇,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成果后续的推广应用,结果就是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的科技成果无人问津甚至不了了之。高质量的查新,结合专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可最大程度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科技成果鉴定、评估、转化、奖励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通过对武汉市科技查新数据进行统计,2014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查新项目110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242项,其中企业类127项,约占成果鉴定总数52%;2015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查新的项目100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285项,其中企业类170项,约占成果鉴定总数的60%,企业主动查新的比例较2014年增加八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科技查新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只有通过科技查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才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开发出研究成果。

例如: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最初提交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植物食用油掺假分析技术的研究”项目查新委托表,其创新点只有一句话即“将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植物食用油掺假分析”,经过查新员对该创新点进行检索,发现有应用类似技术对食用油真伪及掺杂进行分析的文献报道。为客观、真实反映项目成果水平,查新员及时与项目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对其项目的新颖性重新进行分析、评价和建议,将原来简要的查新点根据项目实际细化为“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两种模型对食用油种类进行鉴别”,最终得出“未见与委托单位集成上述多项技术于植物食用油掺假进行分析相同的报道”的结论,对该成果的水平认定给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依据。

第9篇

【关键词】自主创新条件 指标体系

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动力

1、中国自主创新的现状

随着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召开,紧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然后是2006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舆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自主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词。原来多数中国企业靠买技术、贴牌生产,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2007年上半年,我国重点企业研发经费增速为37.4%以上,而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已达到70.62%。在北京,根据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00家企业调查,其中89%的企业具有创新意识而且制定了创新战略。国有企业近年来也迅猛加大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气象。据调查,40%以上的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占技术来源比重超过50%,除个别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引进技术比重均在20%以下。当然技术研发以及技术积累不能一蹴而就,企业如何做好自主创新仍然需要不断探索研究。

2、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中国企业要想摆脱长期依靠进口技术的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强足劲头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动力。一是国家运筹层面。2005年,自主创新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两会”期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长久地保持优势,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并要求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作为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将“自主创新”由理念上升至运筹层面。二是国际巨头的竞争的压力。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中国企业遭受了上百次的反倾销案件。造成这么多反倾销案件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更多的核心知识产权,而仅仅沦为“制造大国”。三是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竞争企业意识到,要赢得市场得靠自主创新。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

自主创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企业自主创新方向的选择。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在总结了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例如企业不能因小失大,为了得到国家的一些政策优惠,而不顾自身创新能力的大小,盲目上项目,这样不但不能带来有效的技术创新,反而需要巨大的成本,甚至引起企业的倒闭。其实,企业自主创新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只要能给企业带来新价值的技术变革,都是自主创新。企业需要做的是选择一个适合自身优势的创新方向,例如从技术的产业布局,技术使用用途或者技术含量等方面认真考虑后做出创新方向的选择。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的来源。充足的自主创新基金,是企业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源,必须支付相应的代价,无论何种技术来源,或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因此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自主创新资金。所以,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技术资金筹措战略。企业筹措技术资金的途径很多,例如利用自有资金、吸收直接投资、利用银行贷款、吸收风险投资等等。三是企业自主创新机构的建设。有效的技术创新机构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就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机构,它包括了各种技术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现代化的一流的实验室是知识转化成技术的重要保证。缺乏一流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再优秀的技术人才也不可能创造出新技术。因此,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创新机构的建设,为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四是企业自主创新团队的组建。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团队作为支撑。任何技术和技术要素最终都是通过技术人才创造出来的,企业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才有可能进行自主创新。企业如果可以吸引和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就等于掌握了技术创新的核心资源,即使暂时缺乏资金和设备,经过努力都可以寻找到合作伙伴,最终创造出新技术。五是企业自主创新力量的结合。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要考虑将自己拥有的各种技术开发力量加以组合利用,用最经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企业的研发队伍要与外界保持着各种信息沟通和技术合作的联系。企业的研发力量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也包括企业外部的一些科研人员,他们可能属于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其他企业。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要根据具体研发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技术力量组合战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术研发力量。

转贴于

三、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分析

1、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见图1)

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一个企业内部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获得,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一是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企业工业增加值、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等项。这一指标包括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主要反映某区域内的所有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包括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研究和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活动,该指标可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来衡量。三是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包括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因此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四是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包括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等项。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外部环境对地区创新能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企业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部门的扶植与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四个方面。当然,以上仅是单方面从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来考虑。若全面考虑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和选择,主要由四个二级指标和三十个三级指标构建。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各个指标反映了其自主创新的能力,所以着手增强各个指标数据,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重视对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技术创新队伍;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持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领先地位;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包括健全的研发机构和良好的研发支撑队伍;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养较好的市场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运营管理水平,使得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销售额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当然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企业家自主创新意识的培育需要政策的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对发挥其引导和管理的职能,从体制上、机制上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有利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时,要把握技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是一个市场实现过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是一根包括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的完整链条。而政府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链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地给予分类支持。在研发阶段,重点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和实践;在产业化阶段,重点是鼓励企业技术成果进入市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与产业发展结合。从国际经验看,离开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必须拿出坚定有力的经济政策来。这就需要政府各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突破制约自主创新发展的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形成政策合力,大规模聚合创新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造纸信息,2006(1).

[2]王炼、庞景安、曹燕、于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第10篇

作为“2017创响中国广州站”活动之一,“院士企业行暨院士沙龙活动”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月26日,由广州市工信委李宇君巡视员带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通信技术专家孙玉院士一行走进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本刊记者随队参加活动。

孙玉院士一行参观了京信通信的研发总部。本刊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移动通信设备专业厂商,京信通信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创新性试点企业,2003年在香港上市,连续4年获评“全球基站天线一级供应商”,是国内Small cell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已跻身主设备厂商行列。它在广州科学城的研发总部有4万多平方米,在南京和美国都设有研究所,在国内外申请了2000多项专利,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示范企业。

参观后,孙玉院士在“院士沙龙”演讲中介绍了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他讲到,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信息系统,而第一代物联网已经成熟,物联网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改善社会环境(如智慧城市)、支持产业发展(如智能制造)等,具体应用有电梯监控系统、路灯的综合利用(如充电桩)、大型墓地周边监视系统等。孙玉院士还从信息产业发展、物联网产业结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信息产业的发展演变中消息类信息产业已经成熟并普及应用、三网融合问题已经解决、物联网类信息系统得到初步应用(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开始普及,在智能制造中初步应用)。

孙玉院士还指出,目前,发展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产业从主体产业向支持产业的角色转化。信息产业界,特别是高层认识转化,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跨领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需要一个熟悉过程。人们熟悉单一产业、单一技术的个体创新,人们不熟悉协同创新,即不同产业领域之间的合作创新、不同信息技术之间的合作创新。产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必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协同创新”过程。

聆听院士报告后,京信通信执行董事、集团高级副总裁、集团研究院院长张远见表示,院士企业行,对企业发展是巨大的科技助力,京信通信将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将深入技术创新战略,积极引领4G通信网络创新突破,启动5G技术研发,并将继续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核心技术与自主知R产权的研发与获得,离不开产学研的通力配合。”他如是说。

第11篇

该报告调研工作于今年5-12月进行,是湖北省工商联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武汉现代创新经济研究所等单位专家教授,对全省近300家民营中小企业进行一次系统调研。其中发达地区相对较多,但湖北14个地级行政区都有企业入围。武汉75家,占企业总数的34%,襄阳、宜昌、荆门、黄石、荆州和恩施分别有19、14、17、14、16和12家。制造业企业最多,有63家,占企业总数额45%,第一产业28家,农业和制造业的优势比较明显。高新技术企业57家,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调研样本中,企业经营情况总体良好。最近3年来销售额增加25%以上、增

加15%以上、增加10%以上和增加5%以上的分别有39、26、28、20家,销售额负增长10%以上仅有4家。

民营企业 创新发展 从量到质

“创业创新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迎接诸多挑战的根本性举措,也是广大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指出,“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湖北“黄金十年”跨越发展的时代脉搏和巨大商机,增强企业实力,共同营造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潜能,促进湖北经济转型升级。”

郭跃进指出,我省民营企业整体呈现“竞进提质”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省民营经济共实现增加值11805.95亿元,比上年增加1815.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0.6%。民营经济持续创造就业岗位,大量吸纳新增劳动就业,全省民营企业人员人数达到565.49万人,增长8.8%。2012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2004.61亿元,比上年增收534.77亿元,增长19.3%,占全省税收的74.5%。

“抓住了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就是抓住了民营经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关键。”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蒋大国。“鼓励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利用资金、人才、科技等各种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更多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精、专、特、新的“小型巨人”和行业的隐形冠军。”

民企创新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

调研报告显示,82%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合作参与了“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拥有或申请的专利数量平均每家3项以上。

以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坚持“投产一代,储存一代,科研一代”的研发模式,近三年先后拿出销售收入的3%以上来投资公司的研发。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稀土合金钢强化传热换热器”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拥有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32项,先后开发出金属填料、化工填料、塔内牛、换热器、空冷器和稀土合金钢系列产品等50多项新产品。

湖北天瑞电子有限公司与国家非晶微晶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首钢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了公司研发体系。2012年底研发成功的“5A/IMA-5A/500MA工频电流比例自校准系统”填补了微电流互感器件及其他同类器件的量值溯源技术领域国内外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资源循环利用创新模式以最大限度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破解经济发展环境瓶颈约束。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资源循环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已经从弱势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推测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5%,“十二五”末将达到1.8万亿元规模。

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内首家以“产品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二手机交易、租赁、类金融、机手培训、再制造”为理念的绿色连锁服务商,在多年前就预见了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巨大潜力以及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2010年首台再制造挖掘机成功下线并成功销售,拥有直营连锁店100余家,连锁网络已覆盖7个省市,2012年企业销售额已突破20亿,纳税额达5670万。

金融创新降低融资难度

调研报告指出,尽管湖北民营企业在创业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与沿海地区相比,湖北民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民营企业相对不多。全省户均注册资金约89万元,而内资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只有43万元,还不到全省户均注册的一半。而同期浙江省民营企业占内资企业比重达到87%。

此外,湖北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关于市场动向、产品、技术上信息获取滞后,对国家经济形势和政策的信息获取不充分。

同时,融资困难也困扰着湖北中小民企的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年销售在2000-4000万以下的民营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从事实业生产、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且没有技术创新的企业融资尤为困难;企业固定资产较少的企业融资也比较困难。国有企业的融资在没有取消浮动上下限以前,一般都是下浮30%,而民营企业一般都上浮30%。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近年来宏观经济下滑的同时,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并未减轻反而加重。从科研投入看,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程度整体水平比价低,处于一种松散的产学研联盟形式。从品牌整合看,农产品加工特别是茶叶、酒业等一个地区多种品牌,但是缺乏整合和共同开发,导致市场占有率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湖北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