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信息

语文教学信息

时间:2023-06-02 09:2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信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信息

第1篇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信息化整合模式比较表

一、模式类型及程序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接受”为主的接受式认知模式,也称赫尔巴特教学模式,后在我国盛行为“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的确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模式类型单一,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引起了教育技术界的重视,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如何克抗教授提出的讲授、个别辅导、探索、协作等五类网络教学模式,祝智庭教授总结归纳的个别授导、教学模拟、智能导师、问题解决等2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李克东教授提出的情境―探究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式等四种数字化学习模式,此外还有多媒体演示型、网络专题研习型,这些多样化、偏重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于传统语文教学都是震撼冲击。

二、教学环境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环境观认为,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这显然是一种静态的教学环境论。现代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环境物质教学环境是“硬环境”,它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心理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内部各种人的心理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无形的“软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基础。它由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电化教学设备成为教学信息的第三载体,各种特定功能的教学设备在学校教学中有了广泛的使用。如语音室、音乐室、计算机房、视听室、多媒体教室等,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功能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使现代物质教学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现代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此外,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场所”类的物质环境,还包括教学教学信息、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等要素。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教学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

三、教学媒体及作用的转变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中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媒体基本上是“教科书+黑板+视听媒体”,其中视听媒体还是缺少互动功能的单向传输,而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也只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用的辅助工具。在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媒体正逐渐向现代教学媒体,即“教科书+多媒体+网络”转变。教学媒体的功能不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而是多样化;不仅作为教师讲解和演示用的辅助工具,更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资源环境、交流工具、成果工具。总而言之,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增进学习效果,扩充学习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互动、协作,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远非传统教学媒体所能企及。正如Salomon描述的那样:“计算机只是一连串反应的导火线,是制作面包的发酵粉。”

四、教学方式及过程的转变

教学方式指各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方式,甚至不仅包括教师进行教学的方法,而且包括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及整个教学组织的方式。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方式在重视教时更把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传统教学方法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教学过程也按部就班,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活动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的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五、师生角色及关系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知识传递的权威,是课程计划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学生在封闭的状态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师生、生生缺乏双向信息和多向信息的交流。在语文教学信息化整合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研究者;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管理者,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角色则从机械接受知识的封闭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能动建构知识、操作认知工具、积极寻求合作、参与教学活动的开放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他们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发现、探索和钻研知识,把握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角色的变化必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六、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评价主客体单一、方式简单、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诸多问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有以下特点:①评价客体(对象)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新模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必然从教师转向学习者,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而对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则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能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等,显而易见,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围绕着学习者制定的。②评价主客体的多元化:传统教学评价主客体单一,忽视评价主客体的多源、多向的价值。新模式评价对象除了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与教学媒体,如多媒体使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等进行评价。同时新评价将教师、学生、家长等纳入评价主体的行列,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③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新模式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有时还可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等。④评价重过程和综合性:评价重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着重综合评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融现代信息技术于语文课程与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探索更新、更丰富的教学模式,这将是21世纪我国语文课程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创新的有力“生长点”。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空间结构图.转引自杨小徽.中小学教学模式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教育学卷:135.

[2]韩艳梅,倪文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3]康霖.现代教学环境构成要素与功能探析.

[4]王志刚.现代教学媒体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第2篇

信息化手段是指电脑、网络以及投影等辅助设备组建的电化教学设备。进入新世纪后的十几年间,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了从低向高的快速提升,特别是信息手段进入语文课堂之后,带来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新提升、教学信息容量的新跨越,犹如一股春风产生了教学改革的全新气象。笔者多年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以信息手段运用研究为切入点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息手段为语文教学信息开辟了全新入口

语文课堂形象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讲解生动性之外,与教学过程中所能够运用和驾驭的教学信息具有较大关联性。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广泛开辟教学信息的来源渠道,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等都是搜集语文教学资料信息的重要路径,有了信息网络的支持更是如虎添翼。从教学网络中能够搜集到教学相关的资料,对教材课文进行更加全面和形象的诠释,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源源不断地将新信息输入到教学设计之中,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中,从网络中搜集了海伦・凯勒的生平资料、奋斗历程,可以帮助学生从她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思想理念等方面,准确把握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以及蕴含思想。在《江南的冬景》教学中,选取展示江南冬天壮美景观的图片或者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学习教材,无论是理解的深度还是对描法的把握,都会达到新的高度。信息手段的广泛运用,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信息设备让教材中所蕴含的信息形象展示出来,为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寻找到了全新的入口,充分彰显了信息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二、信息手段为语文教学激趣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一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利于学生更加投入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体现学习兴趣的激发,尤其是教学导入环节显得更为重要,能够从教学的开始就营造良好的氛围。我在教学中重点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视频片段作为导入的素材,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知印象,调动学习欲望。例如,在《长江三峡》节选教学中,我用一段影视资料进行导入,播放长江三峡壮美的景观。这一段视频片段作为教学的导入,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所描述的场景,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具有铺垫和促进作用,学生在相互开展研究讨论的过程中,理解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成功实践表明,采取学生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导入方式,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直接的口头讲述,可以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情感因素。信息手段对语文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在于将静态的内容变为动态的形象演示,让学生能够充满兴趣进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积极情感。

三、信息手段为语文教学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中生心思细腻、情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蕴含了许多可供发掘与运用的情感内容,教师需要创设氛围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特别是重视运用信息手段加深学生的心理感知效果,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帮助更为明显。为了深化学生思想教育,全面完成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笔者在信息手段的运用上进行了改进,使其在营造教学氛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我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同时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配乐朗诵,同时播放专门的课件进行氛围的传染,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诗歌渲染的境界,感悟诗歌的优美旋律以及蕴含的深厚情感。正因为有了浓厚的教学意境,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才能够更加顺畅。实践证明,浓厚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学生领悟和理解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的辅助,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信息手段为语文教学互动节约了宝贵时间

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抓紧课堂教学的时间,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要充分运用起来,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保证。板书在课堂上占用了一定的时间,特别是一些内容较多的板书,我将信息手段的演示与精炼板书融合起来,黑板上只有一些简要的框架型板书内容,相关的补充说明信息则运用投影进行演示,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节约了时间。同时,在当堂检测语文学习效果的环节,我也运用多媒体投影进行测试题的揭示,学生所需要动笔的内容很少,教师也不需要每一节课都印制作业纸,减轻了工作量,同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信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学工作的支撑效应非常明显,既可以补充教学信息,又能够提高氛围活跃效果,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作用明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助手,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信息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节约的教学时间点滴汇聚起来,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将课堂的时间节约出来并用于重难点的突破,久而久之能够对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空间,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研究与运用,体现信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湾三余中学。

第3篇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如火如荼地变革着。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学如果一味地拒绝新技术,拒绝新教学方式的引用也是不可取的。

1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发展带来空前巨大的机遇,也给广大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对学生进行机械的、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何谓整合?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各学科课程教学并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设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这一方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最终追求的不是学科自身的完善,而是要经过“整合”,使语文学科出现崭新的面貌。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也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架起一座沟通信息时代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桥梁,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适当减轻教师负担

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有很多资料需要交代给学生,比如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这些东西如果全靠记忆交代给学生,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3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

语文教师素养很高,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借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可以适当弥补某些不足。比如在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范读,但有的教师擅长朗诵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诗歌,而有的教师则擅长朗诵轻柔舒缓的诗歌,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秀的音频文件,借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优秀的朗诵去感悟诗歌,这样就弥补了教师自身朗读水平欠佳的缺陷。笔者不擅长朗诵过于柔情或悲戚的诗篇,所以在教授《再别康桥》和《雨巷》时笔者都是利用课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4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密度

教学过程总中有很多内容是零散的,比如文言文教学,其中有很多知识点如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教师在讲解后如果通过大屏幕再系统地展示给学生,并展示相应的习题,那么不但课堂的密度加大了,学生对重点的把握会更加准确。

5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和方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此,要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必须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情境的创设是整合课的基础,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信息化的过程。情境创设的情境是与特定事件相关的整个背景或环境,是围绕其成员的持续呈现的因素。最有效的情境是那些基于问题或个案的,以及那些面向活动过程的情境。有效的情境能使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及深入环境之中,并使他们获得知识或技能以便解决问题或操纵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特别是问题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课件展示的便捷性、情境创设的虚拟真实性,注重在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6 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实例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笔者做法做法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高一上学期是《三国演义》,下学期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研读网页。

1)《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2)《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水浒诸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

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大纲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整合;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0-02

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服务。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语文与信息技术这两门课程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是密切结合的。教师不能再将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以单纯的技术手段看待,而应着力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起来。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信息技术魅力的同时,学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

周有光先生认为,人类的语言生活发生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文字的产生,突破了口头语言的局限;第二次是共同语的出现,突破方言交流的局限;第三次就是语言留传和转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语言符号的产生、传输、存贮、加工等媒介系统的巨大变化,人类的语言生活自然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作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适应语言生活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一次语言生活的飞跃产生了文字教育,第二次产生了共同语的教育,这两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都不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等各个领域。同样,第三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根据教学方式变革的需要引进信息技术,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将进一步意识到其作为一种基础平台的教育价值,根据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调整乃至重新设计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学习、教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以下就谈谈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的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它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便于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也能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能及时的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视听感觉新,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例如执教小学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时,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在学生面前播放江南鱼米之乡的画面,聆听鸟叫声,有感情的朗诵,图文并茂,这样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可以给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的低年级学生教育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难以理解的进行画面声音的解剖,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削除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例如在教学《画杨桃》时,因为有些学生根本没见过杨桃,如何谈画它呢?又怎么理解为什么文中的作者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呢?运用PPT技术将杨桃不同面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配以解说,学生很快了解了杨桃的特点,运用多媒体介绍杨桃,让学生感悟画面,极好的突破了本课教学重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网上交流、学习。语文教学的延伸环节中引导学生走进网络世界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后,学生对曹冲的聪明赞不绝口,对文中的这些人物更是津津乐道。此时,通过指引学生上网搜索《三国演义》一书,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些人物。

五、信息技术使枯燥的语文教学中的文字学习变得生动

第5篇

[关键词]职高语文;信息技术 ;整合

职高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出色,特别是在一些技术类和信息类的领域里。因此,在职高语文的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和对于文章的解读与欣赏,只会不断增加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厌恶情绪,不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职高语文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和便捷。但是一味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就会造成信息技术的花式表演,给课堂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完全根据自己制作的文件,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播放,以此来替代板书,这不利于对教材内容的解析和深挖,对于学生而言,幻灯片的播放频率过高,会分散其注意力,造成课堂内容和课件画面本末倒置,忽视了对语文教材内容的赏析和学生思维的引导。导致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和情怀显现不出来,不能实现学习语文学科的初衷和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整合的要求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化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其观念,利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来跟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如果老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分析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蒋平波师不转变自身观念,还是照本宣科,不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会落伍。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育,才符合当下的潮流与规律。

2.职高学校要完善相应设施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就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都比较完善,才能为信息化技术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投影、计算机网络都应该齐全和完善,并且要建立学校自己的学习资源库并不断完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够找到相关的教学课件和一些教案以及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和文档,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便捷。

3.师生的素养要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育的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则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才能进行。如果教师对于自身的引导作用不重视,那么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体结合理解就会有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针对语文教材内容收集素材、制作课件时,应该有相应的信息修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自己寻找一些相关的素材和内容,来进行辅助学习和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针对教师的引导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问题的思考,以便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活动整合的策略

1.自主探究模式

由于职高生的认知能力普遍较低,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得职高生学习语文的起点比较低。同样,由于职高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也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来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集中给老师和同学们来进行解决,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再由老师集中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2.课外拓展性教学模式

相较于普高的学生来说,职高生文化课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这是由认知能力与认知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挖以后,即可点到为止,多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压力和难度都减小,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层次和结构,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某一个课题进行分组研究,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这对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涉及到了各个学科。对于信息技术与相关的科目进行整合,一定要辩证地看待并善加运用。只有结合学生现有认知能力,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利用有关素材进行精巧的设计,才能够实现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作者:蒋平波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整合网络

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多媒体,注意准确地把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网络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 …运用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整合,是一个继续探讨和发展的问题,我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它能把远处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为学生创设自学、思考的空间。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技术使得一些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2、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网络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及时更新,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站,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3、自主学习的更好实现

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惟有计算机的演示,能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好的开头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情境,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以上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采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结合的方式,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语文教学变革的方向,促进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加快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J]

[2]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J]

[3]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R]

[4]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J]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它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足矣”的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D化为主动的学习;整合了教学资源……就我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让语文课真正“活”起来,“趣”起来。现就以下几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帮助。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多媒体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例如在教学《泉城》时,我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文章,幻灯出示了济南泉水图片,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然后幻灯出示四大名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其不同特点。最后视频播放四大名泉的影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济南泉城的美丽。又如在教学《青蛙看海》时,我运用flas展示了青蛙一步步跳台阶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青蛙的坚持不懈。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将会带来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情境更优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识字教学将更易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大量的识字也是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学生以读记为主,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的质量大大下降。而如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当中,为识字教学“插翅添翼”。教师可以利用精美的PPT和flash帮助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学得开心,效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三、扩充知识容量,让阅读更便捷

语文课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增加了学生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结合,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在教学《钱学森》时,我通过多媒体配乐朗读,示范朗读,让课文阅读多样化,同时在教学中我又幻灯补充了钱学森艰辛回国的一段资料,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扩充了知识容量。利用多媒体的有声阅读,让学生从中学习阅读技能,提高阅读兴趣,让阅读教学更丰富。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作文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作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储备,我们可以将一些优美的语句、词语、名人名言、典故等做成文档,让学生去阅读去欣赏,为写作提供材料。如写作《雪》时,我通过PPT展示几组雪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雪景的美丽,同时出示一些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如:“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突然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的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的多么美丽”等优美语句。大量的语言信息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作文教学。

五、改变课堂练习的固化,让练习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练习比较固化,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而利用电脑多媒体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效果是传统练习无法比拟的,它能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的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排选择题、填空题等,然后由电脑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不同符号的表扬。

第8篇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

何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呢?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语文教学之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实现整合也就是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下面笔者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2 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会更加丰富。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笔者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鸟的天堂的美。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3 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学生学习

困难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制作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演示课件,当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4 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课

外知识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使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备受欢迎的主要教学途径之一。

一、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所起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是做好课前准备,那就是根据课文教学内容恰当的准备好课件,及媒体资源,把课堂上老师要写的字、拼音、词语、句子、重点段落以及对课文的经典评价制成幻灯片,语文课上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缩短了老师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的时间,节约时间让学生听、说、读、写,做到“让学”把时间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再现历史背景,深化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获得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真谛。例如,在进行《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一夜的工作之艰苦和劳累,生活之简朴和简单的基础上,适时地播放幻灯片“工作图片”,特别是在后期的重病期间的工作图片以及总理逝世后首都人民对他的悼念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后三个自然段。学生读时的确有了真情实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

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运用的广泛化,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刻意重视教学手段的制作,而轻视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只重视过程,而忽视了教学结果,过分地强调了多媒体的体现,造成多媒体运用不当,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经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长期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上的主宰,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迎合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课堂教学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使课堂结构丰富多彩,倍受小学生的欢迎,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近年来,有些学校为了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拿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作为标准,用了,就是能与时俱进、就是好老师;没用,就是跟不上形式、老教法、老保守、不称职等。因而一些教师得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备课,不管是否合理,一味地强行硬拼,而忽视了教学宗旨,结果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由于容量大,知识点繁多,在授课时,因时间关系,往往播放速度太快,一闪即过,学生做笔记根本就跟不上(我曾经在听课时也有这种感觉,何况小学生),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语文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如果打开了想象的闸门,那就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获得对所学知识以深层的感悟。现代教学理念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得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而过分地强调采用多媒体手段,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给教学带来莫大的损失。以人们的实践得知,语言文学的感知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体味,经典文字的内涵往往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的,而只能去慢慢的意会,给人以美的感觉效应,它是经过长时间沉浸其中,仔细地揣摩得来的,而采用多媒体手段过分地强调声像效果,则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所学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基于此基础之上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认知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互动与交流,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贯穿中外、古今。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通过教材给学生以认知、理解、运用之过程,老师置于学生之中,通过讲述,让学生去感知。利用悦耳的声音,伴以优美的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讲述,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多媒体的过分运用,则会喧宾夺主,使师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互动与交流,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基”教学,来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时时刻刻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确定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把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合理搭配、使其融为一体,做到切实可用,不拘形式,打造真正的精品,为教学服务。我认为要做到这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互为补充,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优点引入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能使静止变动态,抽象变具体,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有其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不能冒然抛弃。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其长,必有其短。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并不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我们应当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其所长,补其所短,互相运用,共同发展,从实际需要出发,制作切实可行的课件为教学任务。吃透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采用必须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具体点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它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二)以学生为主要对象,遵循其特点、结合教材,灵活应用。小学生的天性活泼,模仿能力强。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时,应充分照顾他们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必要时给学生作适当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不但能够加强记忆能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应预先设计好屏显的速度,把握正确时机。以适应学生记录及思考的需要。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好多媒体技术,应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0篇

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巧妙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上《桥之美》这篇课文时,剪辑了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影片《桥》的片段:那是一座建筑在峡谷中的桥,在一条幽深的峡谷中,一座轻盈而坚固的桥梁凌空飞跨,把两岸的山峰连在一起,构成了一道美丽的奇观。游击队员:“美极了!还是那样。”工程师(设计者):“变样了,不完全一样。现在漂亮多了,和峡谷融为一体了!”(桥被拉近、定格)看到这个镜头,学生一阵惊喜,有几位同学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好漂亮的桥!”接着老师激情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去感受“桥之美”吧。紧随着,老师配音朗读课文。这个导入,以最节俭的时间最高效的手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期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快速进入探寻美、追求美的情境中去。

比如,在上萧乾《吆喝》一文,笔者借用信息技术媒体播放老北京吆喝叫卖的一小片段,一下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云南的歌会》时,一首优美的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一下就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种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导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独到的功能,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优化过程,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在课前可以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在课中和结课时,“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过程中,如果只凭一张嘴,单凭老师的讲和学生的想象,很难分清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四位大作家的不同肖像特点和通过语言、动作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但如果通过这些人物的直观表演再现,结合文本阅读,就能够化难为易,将人物与文本通过声像媒体对接,并对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反复进行观察、分析,很快就能分辨和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还可以很好地指导写作。

再如,学习冰心的《观舞记》、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如果能配以音像视频,先观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曼妙的舞蹈,先领略西北汉子激情四射、豪情万丈的安塞腰鼓表演,那么再学习理解这些文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人物的动作或人物的细节描写训练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写作刘翔跨栏起跑时的动作描写时,通过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刘翔起跑时的一连串分解动作,便于学生进行观察,练习写作。

在教学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文,在结课时观看影片《草房子》杜小康捧起温热的鸭蛋时的片段,再配以曹文轩在《感动》一文中说的话:“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可以深化了学生对《孤独之旅》的理解――这篇小说为什么取名为“孤独之旅”,而不是“放鸭之旅”“成长之旅”更不是“无奈之旅”“恐慌之旅”或“惊喜之旅”,孤独是小说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长的主要原因。

可见,信息媒体技术本身不仅是外显的内容,而且其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既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又可以集声、形、色、动于一体;不仅可以再现事物的形状,把静止的事物动起来,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特征。

借用媒体,化解难点

借用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化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分化难点,逐步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教学内容中那些难以讲清的事物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大大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各种建筑构造、自然科技、园林景观等说明文时,比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苏州园林》等,过去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只能根据文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形成表象。现在可以借助直观图像、视频讲解,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明英国科学家威尔莫特等如何“创造”绵羊“多利”的过程,如果只有文字解说,很难理解。有了信息技术后,利用形象的动画图表进行说明,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容易理解掌握,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时,从前上这一课只能通过老师讲解或学生反复朗读来理解“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这一节诗的意境。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后,笔者重现夜幕降临后,“远远的街灯明了”和“天上的明星现了”两个场景,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这一节诗的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还有,在课文朗读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在散文、诗歌教学中,通过播放名家视频范读或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诵读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和语气,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如果注意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就可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教学中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授之以渔,提高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不仅要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资源和改善学习环境,还要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加工和运用信息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比如:班级群共享、个人主页、QQ空间、学生博客、微信、电子板报等,都为语文教学的自由腾飞插上了翅膀。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检索,人物故事、名言词句、经典篇章、音画素材等等无不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更难得而可贵的是,“疑点考证”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以等老师课后查清楚了再和你们讲解,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鼠标一点”即可完成各种说法和理解的海量信息,师生一起探讨、甄别、选择,将会呈现多么美好的语文教学境界!

第11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现代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充分整合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获得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除了反复单调的读就是繁杂枯燥的写,学生和教师对此积极性都不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现状,既方便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结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字就是指学习乐趣,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能提供直观动态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教学环境,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能唤起学生的心理感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 ,更有兴趣学习。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尤为枯燥的便是诗词教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主席的诗词《》时,由于该诗词的时代背景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年代遥远,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笔者在授课之前先播放了关于途中战役和表现艰难困苦的视频资料,之后,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加深了对《》主题的认识,他们明白了要学习“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以及战士们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战胜困难,克服挫折,增长才干,自觉接受人生教育,整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写作内容,充实情景作文资源

传统的作文教学场景通常是: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题目,然后写几条要求,讲台下出现的多是学生唉声叹气、抓耳挠腮的情景。即使有部分学生能够很快写出来,但由于“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生活气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生活的真正感悟。在这种模式下作文,对部分学生来说好像是受“酷刑”,最后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丰富题材,充实作文资源。如进行当堂作文训练时,笔者让学生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色的文字,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春天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贵如油的春雨、和煦的阳光、轻柔的春风、色彩亮丽的花朵……浓郁的春天气息,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对春天的遐想。接着笔者又挑选了几篇关于春天的美文,通过视频、录音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品味。这样一来,学生脑海里就有了一定的前期作文资源储备。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对生活的实际感受,把看到的、听到的描述出来,学生写作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要求学生在班级主页上分类建立自己的“作文博客本”,把看到的好的诗词、段落分门别类地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作文博客本”里,同时记录好自己的个人感受。另外还要求学生利用QQ、邮箱等网络工具相互交流、点评“作文博客本”,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充实作文资源。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解决教材重点难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借助多媒体的音频、视频,可以为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呈现更为直观灵活的艺术形象,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教材重难点,笔者先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文字描绘的内容,然后通过多媒体来强化这种想象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听潮》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重要段落,自己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情景,感悟课文描绘的内容。由于学校位于内陆农村,有不少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难以领会课文描绘的意境,特别是落潮、潮起、三个阶段的描写成为感悟品味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视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三个特定的教学情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自己就在其中,你会有什么感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从声音、视觉、感觉等角度全面领略大海的温柔和雄壮,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体会到 “意境”之美,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突出解决了重难点,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能力,有效拓展思维潜能

科学实验证明:信息获取的途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两部分合起来就有94%。由此可见,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是来源于视觉和听觉。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往往是“两张皮”。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只能接受11%的信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浪费,学习效率也就比较低下。长此以往,教师疲惫学生累,恶性循环,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培养起来,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不会被调动起来,更别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而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使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例如讲授《乡愁》时,由于学生们年龄较小,不能深刻理解“乡愁”,难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为突破这一思维难点,笔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上课前先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整体氛围。课上在马思聪《思乡曲》的伴奏下集体朗读全诗,体会思乡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模仿诗中的情景片段,分小组表演母子、夫妻离别情景剧,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而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对某些人和某些事的离愁别绪,从而逐步体会和领悟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对于诗人当时的心境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学生思维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延伸。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正能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适时加以运用,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激活语文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相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正能量”,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吴明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回归语言教学本源[J].基础教育参考,2013(6):59-60.

[2] 吴媛媛.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5):52-55.

[3] 张东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教学研究与评论,2013(7):45-47.

[4] 李建军.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18-22.

[5] 管小琴.在语文教学中关注赏读[J].现代教学,2013(5):59.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始终是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中职语文教师应正视这一学科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积极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端正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可考虑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语文教学,让“教学的信息化”这一模式掀起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潮流,引领中职学生展开创造性、高效的语文学习。

一、落实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师要运用创新观念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不仅要从当前的教学现状出发,还要从学生实际特点出发,探讨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以信息化教学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为例,主要从以下几点讨论中职语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信息化教学可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创新转变

传统的语文知识呈现方式是静态的,而在信息化教学中,语文知识呈现方式则是动态的。这一知识呈现方式的创新转变,增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与生动性,改进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内容枯燥无味的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进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专注力,让中职生做到主动汲取语文知识、内化语文知识。

(二)信息化教学可有效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目前不少中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的学习精力都投放到其他专业课上。语文教师需从激趣的角度入手,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之路。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为教师实现这一创新教学目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师可利用信息化的教学优势,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在抓住学生眼球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效。

(三)信息化教学可利用学生的感性认知展开教学

中职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依旧比较薄弱,因此他们的感性认知能力会比理性认知能力更强。中职语文教师将信息化教学策略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实际上就充分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感性认知下更好地展开语文学习,以感性认知促进理性认知,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个体发展。

二、中职语文课堂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中职语文课堂上的一道特殊的“风景”,教师要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语文学习实效,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引入课文创编的音乐,渲染特有教学氛围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有些教师借助信息化设备播放音乐,通过音乐渲染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被创编为歌曲。这类歌曲可成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音乐教育资源,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相关歌曲,营造出特殊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特殊的教学氛围熏染下,进入生动的情境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感知与理解。例如,在《雨巷》这节课中,教师可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陈瑞演唱的同名歌曲《雨巷》。在演唱者略微沙哑、沧桑、伤感,又带着磁性的嗓音下,学生可进入由音乐渲染的教学情境之中,去体会歌曲中的“雨巷”是什么样子的,并感受演唱者的音乐情感、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走进课文的文本世界,去领略戴望舒描写的“雨巷”,对课文中提及的各种象征性意象(如丁香、姑娘、油纸伞、梦、篱墙等)进行有效的理解,体会作者采用的象征性抒情、实虚结合、复沓、叠句、重唱的手法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的意境时,可继续借助这首歌曲来创设音乐艺术情境,让学生对课文中具有象征性的抒情意境、诗歌的艺术意蕴等进行有效的领悟与理解,旨在有效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依托电子白板手段,突显语文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中,电子白板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工具。电子白板蕴含了不少的功能,如屏幕批注功能、遮挡拉幕功能、拖放组合功能、放大缩小功能、过程回放功能、智能绘图功能等。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突出显示某些语文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学习。例如,在《好雪片片》这一课文中,它的重点描写对象是一个流浪老人。教师在依托电子白板展开信息化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流浪老人”的形象,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放映电子课本的内容,然后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突出显示能够概括“流浪老人”形象特点的词语或语句。如教师可运用放大功能,将课文中的“很厚”“肥胖笨重”“歪着脖子”等词语突显出来。

(三)设计与制作微课,突显语文教学精简性

微课是比较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它的主要载体是微课课件或微视频,其内容具有精简性的特点。不少中职学生认为语文知识内容繁多,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而微课的引入与运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消极学习情绪,还可让学生对精简性的知识点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掌握。因此,教师应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加强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运用。以《科学是美丽的》一课为例,教师可在备课阶段对微课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制作,将精简的知识内容融入微课之中,让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自主高效的语文学习。在这节课的微课中,蕴含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把握好课文的写作背景;(2)阐述议论文的特点,并从议论文的角度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3)围绕“质疑科学美”“科学是美丽的”这两个论点展开针对性地辨析。这些教学要点精简地归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合作形式展开探究学习,对各个要点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尤其是在第三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分成正方和反方,展开激烈的辩论,使其更深刻地掌握语文课上的重要知识点。

(四)利用信息化视频资源,增强语文教学活力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视频资源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活力的重要教学资源。中职语文教师应加大对视频资源的开发力度,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视频资源融进来,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展开自主的阅读学习。例如,在《士兵突击》这节课中,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放映与课文同名的影视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挖掘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或者借助视频内容,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将学生的目光专注地投放在课堂内容上,学会集中精力,主动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始增强、语文学习能力开始得到提升,其语文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在以后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建构更完善的信息化语文课堂,推进信息化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秀琴.浅谈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J].学周刊,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