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节手工制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幼儿师范 美术手工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44-01
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手工课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手工制作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手工制作方法,在幼儿师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美术手工课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1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手工课程教学的原则
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授课教学要充分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践进行。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选择幼儿师范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橡皮泥、粘贴画、剪纸、折纸、编织、游戏设计等,诸如此类的手工制作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都会被广泛的应用到,因此,在幼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加强手工制作教学。为此,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幼师课堂教学内容要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幼儿园教学实际为基础,确保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而且,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还要增强其具有的趣味性,选择儿童熟悉的题材,适应儿童的制作能力。比如, 幼儿园的手工课教学内容会包含剪纸、折纸、粘贴画等,所以在幼儿师范手工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师范学生安排诸如“剪纸制作”“橡皮泥制作”等与实际幼儿园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并且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幼儿师范美术教师在手工制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幼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制作“拉花彩球”时,在学生按照课本教材学会之后之后,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己充分发挥创造能力,简化“拉花彩球”的制作过程,或者在其中增加新的细节,使一个彩球可以变化出更多种不同的形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另一方面则使手工制作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幼儿师范学校要注意提高手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现实生活,采用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题材进行教学,由浅到深,逐渐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譬如,在进行橡皮泥、剪纸、折纸以及粘贴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基础阶段展开教学,与此同时,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交流,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美术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此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让学生自主创新,自己制作适合传统节日的手工制作作品,并在课上加以展示,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国庆节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彩球、红灯笼等挂在教室里;通过制作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手工作品,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手工课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手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幼儿师范的美术教师而言,应该合理设计整个手工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熟练各种常用的手工课教学方法。
2 注重美术手工课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课堂内教学相比较,课外教学拥有更大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在户外进行手工制作学习,提高幼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手工课课外教学过程汇总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手工课教师可以按照手工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定期在学校内举办户外手工作品的成果展示,通过现场开展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与此同时,组织师生评委对相应的手工制作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以更好的学习手工课。其次,在学校内组织各种手工设计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的成员可以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并且对各个兴趣小组按计划进行手工制作,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掌握手工制作知识。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各个手工兴趣小组参与学校定组织的各项手工制作竞赛活动。比如,在元旦期间,学生可以制作与节日气氛相适应的大红灯笼、彩球等;在端午节做些以该传统民族接入相适应的剪纸、折纸、粘贴画等。这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会手工制作实践性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 结语
美术手工课是幼师美术教学中实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趣味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手工课堂教学,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一、立夏斗鸡蛋,悠悠童趣情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只有让小孩子与环境充分接触,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知识。”每年5月5日或6日为“立夏”节气。立夏,在笔者生活地区有“斗蛋”“画彩蛋”的习俗。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体验到童年的乐趣,每当“立夏”之时,我园组织小班孩子们玩起了“鸡蛋碰碰碰”活动,组织中班孩子们开展了“鸡蛋美美美”活动;组织大班孩子们开展了“鸡蛋问问问”活动。小班的孩子在斗鸡蛋的游戏中个个神采飞扬,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有的击碎了同伴的鸡蛋壳而洋洋得意,有的失败之后甚至用自己的小拳头敲打着同伴的鸡蛋……斗鸡蛋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班孩子在“鸡蛋美美美”活动中,有的在鸡蛋壳上用五彩的颜料勾勒出了京剧脸谱,有的将鸡蛋壳捏碎拼贴出了“家乡的美景”,还有的将鸡蛋壳涂上红色,然后用筷子串联起来,创作成了惹人喜爱的“糖葫芦”……一件件用鸡蛋壳创作而成的精美的作品,不断彰显了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大班老师在“立夏”这一天将孩子带到科学探究室开展了“鸡蛋问问问”系列活动,让孩子在亲自观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懂得了熟鸡蛋与生鸡蛋的蛋壳哪个硬,懂得了鸡蛋的哪个部位最硬等知识。
立夏系列活动的开展,真正地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不断激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童年的欢乐。
二、端午扎粽子,拳拳爱国心
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更要通过教育来改进生活、充实生活。在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中,就包含着要通过教育来改进生活的蕴意。为了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我园在端午节前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端午系列活动。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的特点,我园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围绕端午节的由来开展了讲故事、小品表演、儿歌诵读、歌曲演唱等活动,既让小班的孩子懂得了端午节的由来,同时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了孩子的爱国情怀。中班老师在端午节前夕布置孩子回家和大人一起采摘箬叶,告诉他们要想粽子香,首先箬叶要选得好,太老太嫩都不行,生了虫子的箬叶也影响了口味。在端午节这一天,老师邀请了所有孩子的家长来到幼儿园,与孩子一起进行了“扎粽子—尝粽子—颂粽子”的系列活动,孩子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运用插、穿、剪等方式,扎出了“代代福粽子”“针线包”“水果粽”“豆沙粽”“香菇粽”等种类繁多的粽子。在品尝粽子的过程中,孩子尝到了自己动手实践做出的成果个个喜笑颜开,有的孩子还将粽子剥开送到了家长的嘴里……这些,无不让孩子感受到亲身实践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大班的老师在端午节前夕,利用当地织造厂的废弃纸板、纸管、布料等,运用了剪、切、割、挖、插、接、粘等手段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龙舟”,在师生的合作、小组合作下,一艘艘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的龙舟诞生了。在端午节这天,中班老师邀请了孩子家长来园开展了“赛龙舟”的活动。在赛龙舟比赛中,孩子们虽然大汗淋漓,积极性却非常高涨,既表现出了竞争精神,同时也在“做龙舟”“赛龙舟”系列活动中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端午节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节日活动的乐趣,加深了同学们对端午节日的理解,既弘扬了传统节日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性,使能力培养与情感教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三、重阳献爱心,浓浓敬老情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了培养孩子的敬老之情,我园以重阳节为契机,挖掘重阳文化,利用生活资源作为学生动手操作材料,促使学生的手工制作与尊老爱老的美德融为一体。如,教孩子学钉纽扣,学习穿针引线、打结,体会对称的美感,学习生活技能,掌握钉纽扣的方法、技巧,培养孩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把这种动手创造的能力应用到尊老爱老活动中:回家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钉纽扣,为邻居老人钉纽扣;重阳节那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社区为敬老院的老人整理衣服,钉纽扣;用橡皮泥和其他手工材料制作一块长寿糕送给老人,祝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孩子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老人生活的不便,体会到照顾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有责任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一、挖掘本土资源,激发幼儿欣赏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紧扣苏州特色,充分挖掘本土美术资源。众所周知,苏州优秀的手工艺名人数不胜数,有制扇高手周天民,刺绣大师沈寿,木刻年画名人吴友如,泥塑艺人雷潮,剪纸艺人叶又新等,他们代表的“苏扇”、 “苏绣”、“桃花坞木刻画”、 “泥塑”、“剪纸”备受瞩目,成为苏州历史文化遗产。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是欣赏活动的绝好教材。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挖掘、筛选,整理出了适合幼儿欣赏活动的内容:苏绣、苏扇、桃花坞年画、剪纸、泥塑、蓝印花布、剧装、脸谱等,并形成主题活动,如“好看的刺绣”、“我来做苏扇”、“纸板印画”、“精巧的剪纸”、“夸张的泥塑”、“漂亮的蓝印花布”、“小戏迷”等。
欣赏活动前期,我们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这些工艺品,展示在班级的区角中,幼儿在接触、收集的过程中,对所收集的物品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观看和同伴间的相互介绍,大家不仅对这些工艺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为欣赏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在欣赏活动中,我们采取观察、讲解、分析、演示等多种方法与幼儿互动,让幼儿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感知作品中丰富的线条和图形,色彩的对比等。比如在欣赏苏绣《美丽的大公鸡》活动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融入了苏绣的起源和欣赏的知识点,幼儿知道了苏绣的制作材料和过程,感受到了苏绣丰富的色彩,对于传统的苏绣艺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二、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想象空间
一年中有很多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地都会开展与节日相关的民俗活动,是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当地的节日民俗活动也是形式多样,极具特色。所以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教学活动,提升幼儿想象的空间。
例如,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发动家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亲子作品“花灯”,从构思到设计、从选材到动手制作,无不体现幼儿与家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种各样的花灯挂在教室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花灯上精美的图案、绚丽的色彩也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清明节到了,我们将制作青团子的过程拍成视频播放给幼儿欣赏,同时,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我们就一起动手DIY,自制青团子。中秋节,我们开展了小班同题异构活动“香香的月饼”,从欣赏、绘画、手工三方面实施教学。幼儿欣赏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包装盒,认识了月饼的形状、花纹,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大家一起分享月饼,感受节日的甜蜜和喜悦,体验了团圆的快乐。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和手工活动,在绘画活动中,鼓励小班幼儿大胆用色,幼儿都画出了不同形状和口味的月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引导幼儿参加苏州特有的民俗活动。如极具苏州特色的南浩街“轧神仙”活动,我们请家长带孩子到南浩街亲身体会神仙庙会的热闹场面,感受拥挤的人流、欣赏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轧神仙”后,老师介绍这一民间习俗的由来,幼儿一下子就对这一苏州地方文化有了深入认识。再用绘画创造性的表现“轧神仙” 的热闹场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一年一度的“虎丘庙会”也是不容错过的。红灯笼、花格窗、挂落等元素的重复叠加,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色彩冲击,烘托庙会喜庆热闹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苏州风情。孙武练兵场的综合演出,带领幼儿穿越历史的长河,在现实与虚幻,古典与现代之间穿梭,深切感受到吴文化的独特魅力。篆刻、玉雕、核雕、面人、蛋画等具有浓郁苏州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摊,让幼儿亲身感受到苏州工艺的精细秀雅。最吸引幼儿的要数苏州风味小吃一条街,臭豆腐、梅花糕、海棠糕等十几个品种的当地小吃,使幼儿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了解了我们苏州当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蟹壳、蚌壳等本土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涂鸦创作;利用橡皮泥制作各类苏州小吃。幼儿通过画画、捏捏,放飞了想象力,体验了创作的快乐。
端午节,请家长带幼儿到园区观看赛龙舟比赛,讲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回到幼儿园后,利用薯片罐里的塑料小抽屉和彩纸片,制作龙舟;鼓励幼儿向奶奶学习包粽子的技能,一个节日就在粽子飘香间度过。
三、利用本土资源,提高幼儿制作能力
我们在欣赏优美的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地传承优秀文化也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内容。结合“好看的刺绣”、“我来做苏扇”、“纸板印画”、“精巧的剪纸”、“夸张的泥塑”、 “小戏迷”等主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手工制作活动,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纸板印画”主题中,我们收集大量苏州特色的房子,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房子的特征后,投放纸板鼓励幼儿大胆剪贴,刷上颜料进行印画,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房子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在“夸张的泥塑”主题中,我们开展了泥塑的学习活动。幼儿的表现欲很强烈,不仅用彩泥塑造自己喜欢的水果、动物和好朋友,而且作品中大胆表现了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能够借助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塑造作品的细节部分,使作品更精致的同时,更具有丰富的神态,如“睡觉的小猪”、“贪吃的猪”、“吃撑的小猪”、“伸懒腰的小猪”、“猪的一家”等,每一位幼儿都是艺术家,他们表现的作品独一无二、各具特色。
对老字号而言,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内的流程和工艺的创新上,还体现在对外的渠道体系的扩张上。这其中,时下最为时髦的电子商务,也就成为了不少老字号品牌的不二选择。
淘宝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8年淘宝商城开通始,就有老字号进入,当年入驻的就有8家。随着淘宝的发展,越来多的老字号企业开始陆续进入,到目前为止进入淘宝商城的食品类老字号企业就有超过30家。同时包括西泠印社、张小泉、龙泉宝剑等特色老字号产品也陆续进驻。此外,在淘宝集市中更有无数个人卖家这种老字号产品进行销售。
不可否认,虽然刚一开始,很多老字号品牌对于电子商务概念很模糊,但是几年下来,这些品牌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惊喜。
五芳斋:网络最高日销50万
虽然过去已经2月有余,但是作为五芳斋电子商务负责人的王永波对于五芳斋今年在端午节时在淘宝上的秒杀活动,仍然记忆深刻。当天,五芳斋粽子在淘宝的交易量也达到连日以来的最高峰――一天50万的成交额,它也创造了五芳斋网络销售的最高纪录。据介绍,“秒杀”当天,五芳斋的订单处理部门几乎每2秒就收到一个新订单。
五芳斋位于浙江嘉兴,号称“江南粽子大王”,到目前已有80多年历史,其生产的粽子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而著称。
当然,这并不是网络第一次为五芳斋创造惊喜。王永波告诉记者,五芳斋是去年4月开始在淘宝上开店。当年端午期间每天销量就有十几万,从一开始就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而由于初期准备不足,导致后台服务能力跟不上出货速度,只能让全公司的员工都来帮忙,系统也差不多接近瘫痪。即便如此,去年五芳斋在端午期间的销售额还是接近了200万,大大超出了预期目标。
经此一役,王永波开始着手扩充电子商务部门的人手,建立了一个20多人的常规团队。在重要活动时,王永波还会从高校和社会上招聘临时员工。
“为应对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就提前一个月招来了200多人,其中包括60多个销售客服和20多个电话客服,还有100多人的配送团队。”即便如此,王永波还是觉得端午节促销的时候仍然有些应付不过来,“大家都有点手忙脚乱了”。
除了扩充人手,五芳斋还专门针对网络特性,对五芳斋的产品进行了改进。“我们发现网民在产品的需求上与线下实体店的区别很大,考虑到网民对产品的不同需求点,因此今年我们首先改进了自己的产品。” 王永波介绍:“除线下供应的20多款产品外,今年五芳斋还专门为淘宝网友提供了7款专品,其中包括3种礼品装产品和4款散装产品。”
除了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线上的销售甚至还有可能促进现下的销售。曲美家具就是一个例子。
“进入电子商务渠道之前,曲美一年的销售额只有1个多亿。进入电子商务渠道之后,在传统渠道和电子商务渠道的相互配合下,去面的销售额增加了1.4亿元,今年曲美可能会完成6~7亿元的增长。”曲美家具执行总裁赵瑞海告诉记者。
赵瑞海认为,曲美的经验对所有传统品牌都适用。“1+1远大于2在这上面显示非常突出。”
梁义隆:借助网络 走向全国
九江老字号梁义隆主要从事九江传统特产茶饼、酥糖、法饼、牛油茶、月饼等糕点类清真食品的制作、加工、销售等。由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清真”特色与中华老字号品牌,“梁义隆”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食品文化的知名企业。
不过,如何借力自己百年老字号的招牌,扩大现有销售规模,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却一直困绕着这个老字号。
“梁义隆是九江唯一的老字号,虽然已有百年的品牌,但其在销售区域上非常有局限性,一直局限于本地和周边区域的销售。”梁义隆的周鸿蓉介绍道,“我们其实一直想把自己的产品销到更远的地方,我们的产品是清真食品,所以特别想让新疆、宁夏等地信仰伊斯兰的同胞也能够享受到我们的产品。”
电子商务的兴起,让梁义隆这个老字号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周鸿蓉的心愿也得到了实现。
2008年,梁义隆建立了一个只有3人的电子商务团队,开始正式进驻淘宝商城。不过周鸿蓉很快发现,这样的人手根本忙不过来,“经常半夜3点才能睡”。
随后,周鸿蓉的团队人员增加到了7个人。到现在为止,梁义隆能够保持每月3~4万左右的平均销量。
这并不是因为梁义隆不想做大,而是周鸿蓉有了新的苦恼。 “我们的产品是老字号,做工、火候、用料都非常考究,要保持手工制作工艺,所以很多产品的出货量不是特别大,许多外地网友想买也没货。”
电子商务 大势所趋
除五芳斋、梁义隆,包括真真老老、三全老字号食品厂家都已经在淘宝商城上直接开店。
冠云平遥牛肉是2008年入驻淘宝的老字号企业,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5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2009年11月销售旺季时单月销量达16万。10年期间其销量同比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每月销量均能达到10万。
“老字号进军电子商务是大趋势”,清华经管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合舫认为,“老字号进入互联网,一方面能够找到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全新营销通道,另一方面也有助品牌的创新,互联网能够让老字号重新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无论是线下知名品牌、还是网上产生的草根品牌,都可以把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当成非常好的销售和营销土壤,把它当作品牌宣传、推广、建立品牌忠诚度的土壤,这里不仅是销售通路,更是营销通路、推广的通路。”淘宝网CFO张勇告诉记者。
在秦合舫看来,老字号进军电子商务的优势很明显,“网络销售最大的特色就是透明和诚信,在这方面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百年历史的良好商誉能够给网民足够的诚信保障。”
关键词: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进入21世纪,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均为女生)到底要掌握哪些美术基本功,以胜任日后的工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主要就五个模块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技能训练、美术字(包括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图案和构成、手工制作(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幼儿园墙饰布置等)。
一、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美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因人而异的全新发现。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体现的作者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意念。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年龄不大,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感知能力都有限,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欣赏教学,以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才会有好的起点。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最好。多媒体能营造学习氛围和直观的审美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进行充分、贴切的引导,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师生良好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能让美术欣赏课堂生动而又有深度。
二、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
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自己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教室布置、与孩子沟通等诸多方面,熟练的绘画技巧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作画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等。除了讲授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且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笔者没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她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一般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阶段,待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后,不要求她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她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
三、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识字量有限,板报等的设计就需要用美来感染孩子。因此,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另外,幼儿园的很多通知、宣传、课程安排等都需要与家长直接沟通,需要家长到幼儿园了解情况,这也要求幼教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以便在家长面前撑起高素质幼教教师的形象。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除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进行实训练习以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我校每周都有主题黑板报比赛,我让全班学生轮流负责,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在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笔者常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四、图案教学是提高幼教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中职幼教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通过图案的临摹、写生、创作,让她们逐渐认识和感受形式美法则,能够较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审美素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
在讲授图案时,除讲理论知识外,我们着重开展实践练习。一般让学生先临摹一两张教材上的范图,之后带着她们到校园的某些地方寻找素材进行写生,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写生作品模仿范图,进行简单创作,把抽象的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引导她们主动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她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五、手工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能力
手工就是运用手的技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同一学科的两个部分,也是从事幼教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它是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手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平面、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活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双手动作的灵活性,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日后在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节令 民俗 民间玩具 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民间玩具与地域文化密切关联,既是节日习俗的内容,也是节日的象征
几千年来,在我国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中,民间玩具作为活动道具扮演着渲染和烘托节日气氛的重要角色。它与民俗信仰、地域文化密切关联,既是节日习俗的内容,也是节日的象征。像七夕节的磨喝乐、端午节的布老虎和彩粽香包、元宵节的灯彩等都以固定的物质形态象征着节日的性质。
七夕节的磨喝乐。在宋代,七夕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也是一年中民俗活动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节日。在这些民俗活动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制作和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宋朝时期杭州著名的传统玩具,有关磨喝乐的记载见于宋代的《岁时广记》:“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杭州)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磨喝乐在每年的七月初七前大量上市,无论是王宫贵胄,还是平民百姓,都会买来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们赏玩,以求身心健康、吉祥旺子的寓意;也用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美好意愿。磨喝乐兼具了供奉与玩耍的功能,成为宋代的一种节令性风俗。
端午节的布老虎和彩粽香包。布老虎是端午期间必备的节令玩具。虎在老百姓心目中具备“镇宅护院”“驱邪护婴”“福禄象征”的社会功能,其吉祥效应是其他任何动物所不能及。每逢端午,大人们会把手工缝制的布老虎送给孩子作玩具,希望孩子们像老虎一样勇猛、强壮。在江南的很多地方,端午节有佩戴彩粽香包的传统习俗。彩粽的制作工艺简单易学,用硬纸条折叠出粽子的立体造型,在其表面用五彩丝线缠绕而成。这些节令玩具大多是观念的载体,是民众抽象化思维的表达。其本身没有什么实用的或实验的意义,然而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信仰观念。
元宵节的灯彩。民间玩具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和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又在民俗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升华。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最早是从皇室流传至民间的,在民间得到发展并形成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动。灯彩的制作是由民间艺人,通过对竹子筛选、洗晒、削篾、搭架、剪纸、上色、糊裱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灯彩也是元宵节期间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灯彩的民俗性很强,它起源于民俗节令又丰富了民俗事项,使节日的习俗更多样、更稳定,并且成为传统节日的标志。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彩再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对传统节日的情感逐渐淡漠,导致传统节令玩具面临着被自然遗忘、自我丢失的状况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著西方节日文化的不断涌入,人们对过节文化有了不同认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逐渐淡漠,导致传统节令玩具面临着被自然遗忘、自我丢失的状况。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民间玩具的热情降低,甚至是在一些传统节日中,也难以见到民间玩具的踪影。这些外部的影响都对民间玩具――这一时令节日的重要文化载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凝聚了许多民间艺人智慧的民间玩具正在淡出历史舞台,逐渐为人们所遗忘。
节令玩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经济、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发展,其社会功能、传承方式和参与生活的程度也在发生着变化。当今社会,各类新玩具占据主流市场。相比较于传统玩具,新型玩具具备参与性、互动性、动态化等优势,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感官刺激。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也打破了以往单一、以师承性为主的生产模式。使得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传统玩具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发展前景和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再加上传统节日的式微,节令玩具所依托的民俗背景正在逐渐消失,而节令玩具却还因循守旧地保留着固有形态,这就难免失去了其物质和精神的使用价值,逐渐脱离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以节令活动促进文化推广
以工匠精神焕发时代生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也是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的体现。日本把民间工匠保护起来,尊称为“文化财”。台湾地区也在实施传统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考察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让他们带徒弟,通过学生的传习把不同的传统技艺延续下去。浙江地区历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民间工艺文化源远流长。海宁的灯彩、风筝;东阳、云和的竹木玩具;嵊州、临海的泥玩具;温州粉塑食品玩具等区域性的民间玩具产品,均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走访了海宁的灯彩艺术街。灯彩的制作流程,从材料的选取到后期加工,从式样的设计到细节装饰,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工匠们大量的时间投入。这与工匠们追求精益求精、品质至上的精神密不可分。工匠不外乎一门技艺,要求匠人要有精妙绝伦的手艺,同时还能在浮躁的环境中始终坚守本位。
以节令活动促进文化推广。民间玩具在儿童玩具主流市场难觅踪影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并非是人们已经对传统玩具厌烦。当我们深入到百姓生活中,仍然能看到传统民间玩具所保存的生机。在传统节日、庙会或创意市集上,很多人会买各种平时少见的民间儿童玩具,如泥塑、风筝、弹弓等;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也在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游客对民间玩具的认知上做了不懈努力。另外,如今节令玩具的最突出变化是突破了节令的时限性约束,不一定是只有传统节日才可以游玩,有的甚至成为一种新型的趣味式、体验式、寓教于乐式的节日模式。每年六月,在浙江乌镇的西栅景区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乌镇童玩节”。在童玩节上,设置有“传统童玩厅”,里面展示了大量泥塑玩具、纸布玩具、纸扎玩具、竹木玩具等。在“童玩工坊”里,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民艺项目供孩子们参与:学做竹蜻蜓、扎风筝、画灯彩、捏泥人、缝蓝印花布玩偶……草木学堂里,引导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拆解九连环、鲁班锁、七巧板各类益智玩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求知欲望,在游玩中获得知识、启迪智慧。除了这些参与体验性极强的项目之外,依托童玩节开发了大量的传统民间玩具作为新型的旅游商品售卖,如陀螺、泥叫叫、拨浪鼓、竹蜻蜓、蓝印花布玩偶等,让传统的民间玩具换一种形式得以再生。
以传承保护开辟现实路径。保留民间的手艺,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新潮流,因此被人们誉为“生态文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民间艺术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而民间玩具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重视。丽水云和是我国知名的木质玩具生产基地。近几年,云和县在保证玩具特色的同时,不断地向文化创意产业靠拢,致力于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多样化,积极探索玩具文化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通过举办“中国木制玩具文化节”推动玩具文化与节令活动的共同发展,加速玩具产业升级,从“卖产品”转化为“卖生活方式”,依托“木玩文化节”将文化传承、创作教学、收藏鉴赏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的常态节令。
民间玩具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各种民俗活动中孕育而生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与琳琅满目的现代玩具相比,民间玩具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俗底蕴。玩具并非拙朴单一的物质形态,它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信仰民俗。针对民间玩具开展的研究,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与整理,有利于我们重新正视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①郝佳佳:《节令玩具形象设计研究》,《艺术与设计》,2008年第3期。
一串布扎 几多美好
布扎艺术具体起源考究不详。据老辈讲,麒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公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做仁兽、瑞兽,故有瑞兽闹春,代表纳财蓄瑞、招财增运之说,所以聪明的祖辈以各种材质做出各种造型的麒麟,布扎麒麟属其中之一,人们将其摆放家中、商铺等以祈吉祥,后由单一的麒麟布扎慢慢发展了龙、凤、龟,“四灵”再加上老虎以及十二生肖等后人加以丰富的各种布制物件。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小孩出生后母子怕凉,所以人们用布将小孩和母亲的头、肚子扎起来,以保温暖。随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就在头布、肚布上装点所喜欢的花草鱼虫和代表吉祥化灾的图案,随后才叫布扎。后又演变成立体的摆件、挂件等。
每逢农历五月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购买或自己做装有香草的布扎饰物挂在家中帐边或床头,以取吉祥辟邪和驱虫之意。孩童们也总会受到特别的关照,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往往由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3~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一只老虎 满满寄托 五毒老虎
布老虎之所以成为布扎玩具中的代表,是因为它与我国民间风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早在距今约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部族在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类似虎的图画,在河南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虎与龙分别居于死者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近数十年陆续在全国各地发现的大量汉朝早期的岩画中,也充分表露出自然界猛虎的形象,画中的老虎正扑向羊群进行捕食。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疾病都无法科学地去认识,只能归之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恶鬼。人们希望战胜它,于是便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和老虎这种猛兽身上。老虎之所以成为百兽之王,自有其原因。从原始墓穴中的壁画到用丝绸、象牙和木头做成的艺术品,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赞美虎。虎拥有矫健的体态和高大的身躯,十分威猛。黄色的皮毛上配以一道道黑色条纹,额头正中那清晰的条纹像一个“王”字,更衬托出其无比的勇健,因此人们便奉其为“百兽之王”。虎的形象,也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证,但它的出现都是与我国民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联的。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 任淑娥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表演布扎技艺
手艺传承 创新接力
如今,随着国家对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拯救民间濒临失传技艺意识的觉醒以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布老虎及布扎”逐渐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爱,但是由于制作的民间艺人屈指可数,又因手工制作工时长,要求工艺精,民俗气息浓,而且要对传统布艺及美学有相当的认识和精通的制作技能,加上研究民间工艺者甚少,技艺又多为“手口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虽历史久远,但承传延续步履维艰。芮城布扎以陌南一带流传最广,陌南又以张雅婷布扎为主导,现至少有七代相传。 相公帽
雅婷布扎技术世代相传下来,历经辛苦,探究研发,至今已有约两百年的历史。1881年出生的曾奶奶(刘牡丹)自小随她的外婆(刘氏,出生年月不详)生活,因聪明自小就与在四里八乡称为绣妹的外婆学习针线活,16岁就绣得一手好活,活灵活现犹如真物,在曾祖母的教导下,奶奶(王菊,生于1893年)也成了当时乡亲口中的巧姑,母亲张淑琴于1918年出生,自小受奶奶及曾祖母的熏陶加之本身对艺术的酷爱,在祖辈们所创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先后创作了摇头狮和摇头虎。1950年出生的张雅婷在母亲的指导下,从小潜心钻研,以超强的技艺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开发了摇头狮,依弹簧的特性装在狮子身上摇头晃尾,给人以动感,特制的丝绸面料加上美丽的绣花,大嘴巴、大眼睛、大尾巴寓意为纳瑞接福、降魔驱邪,代表本命年的十二生肖更是栩栩如生。后又开发坐猫、毛驴、长颈鹿等系列产品。任淑娥(1974年生)自高中毕业后就随如今的婆婆张雅婷学习制作布艺,先后同婆婆一起设计的“瑞虎”获“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神功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为梦执着 志存高远
“祖传的手艺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绝对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断了。”多年来,张雅婷一直奔波在光大民间布艺的路上。为更好地弘扬芮城布艺艺术,除了家族内部传承、创新之外,张雅婷还于2013年6月成立了芮城县张氏雅婷传统布艺制作中心(前身为芮城雅婷布艺工作室,创立于1985年8月),主要收集还原、加工制作、销售民间传统布扎工艺品,同时吸引更多的民间手工布艺爱好者投入到这份寓意吉祥的事业中来。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张雅婷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成功传承前辈的制作技艺,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深化、创作、完善及时推广创新成果,每年都培训招收新学徒,通过手把手口传加实践的形式逐渐培养了一批批有文化、能创新的青年技师,做到人员结构上老、中、青均衡,真正意义上实现技艺后继有人,同时解决了一部分下岗工人和农村闲散妇女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及几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优秀传承人的公布,加上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现在芮城布扎工艺初具规模,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形成产销链,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展销展览会和国际文化交流,逐步将传统布艺推向世界。
论文关键词: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进入21世纪,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开展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开始的茫茫然到如今的胸有成竹,通过不断总结、摸索,已能使教与学水到渠成。如今对每届毕业生,我们都可以自豪地向幼儿园招聘方说:我们的学生有美术特长。那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均为女生)到底要掌握哪些美术基本功,以胜任日后的工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主要就五个模块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技能训练、美术字(包括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图案和构成、手工制作(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幼儿园墙饰布置等)。
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美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因人而异的全新发现。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体现的作者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意念。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年龄不大,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感知能力都有限,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欣赏教学,以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才会有好的起点。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最好。多媒体能营造学习氛围和直观的审美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进行充分、贴切的引导,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师生良好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能让美术欣赏课堂生动而又有深度。
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
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自己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教室布置、与孩子沟通等诸多方面,熟练的绘画技巧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作画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等。除了讲授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且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笔者没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她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一般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阶段,待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后,不要求她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她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
幼教专业学生要适应幼教工作的需求,最重要的绘画技能是简笔画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并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让练习达到最大效果。一般师生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绘画水平便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学会自主学习。
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识字量有限,板报等的设计就需要用美来感染孩子。因此,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另外,幼儿园的很多通知、宣传、课程安排等都需要与家长直接沟通,需要家长到幼儿园了解情况,这也要求幼教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以便在家长面前撑起高素质幼教教师的形象。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除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进行实训练习以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我校每周都有主题黑板报比赛,我让全班学生轮流负责,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在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笔者常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图案教学是提高幼教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中职幼教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通过图案的临摹、写生、创作,让她们逐渐认识和感受形式美法则,能够较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审美素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
在讲授图案时,除讲理论知识外,我们着重开展实践练习。一般让学生先临摹一两张教材上的范图,之后带着她们到校园的某些地方寻找素材进行写生,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写生作品模仿范图,进行简单创作,把抽象的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引导她们主动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她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手工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能力
手工就是运用手的技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同一学科的两个部分,也是从事幼教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它是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手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平面、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活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双手动作的灵活性,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日后在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在讲授手工时,除了教学生制作技能,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进行创作。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各种不同种类的纸花后,让学生探究、总结,把主要制作方法概括出来,下一阶段便找来几朵造型差异较大的花让她们剖析,对着对象进行写生制作,再探讨什么样的花该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并及时对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讲评、展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是生搬硬抄,而是每次课都带着目的和想法,能激励她们创新的热情,从而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
【关键词】达斡尔 旅游纪念 民族风情
引言
达斡尔族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主要分布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荷包是达斡尔族服装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斡尔民族文化的结晶,与其他民族荷包用于装香料、镜子、钱等不大相同,达斡尔民族的荷包主要用于装烟。达斡尔族“荷包”的形状多样,材料各异,有葫芦形、如意形、石榴形、花瓶形等,材料主要有兽皮、布、缎和丝绒。用兽皮做的荷包造型简朴,但讲究用窄皮毛拼出有变化的纹理,上半部分多用黑布拼接,绣有暗花纹,在粗犷中显出雅致。用布、缎做的荷包,多是用拼布的形式把各色布剪裁成图案的形式拼贴起来,并在上面刺绣各种图案。本文主要通过对达斡尔荷包造型,材料,花纹,工艺等的研究,深入分析达斡尔民族文化,并以荷包为基础演化出具有达斡尔民族风情的系列现代旅游纪念品。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旅游纪念品作为展现民族特色文化的载体,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越来越受到当地的重视。达斡尔族在近代的发展中与众多少数民族一样,不可避免地被汉族文化同化,但幸运的是依然有很多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下来,例如独特的建筑,编织工艺,渔猎用具,服装,荷包等,凝聚了整个民族特有的血液文化。探讨达斡尔民族文化有诸多出发点,但是与达斡尔人最为亲密的小物件“荷包”不愧是达斡尔民族的精华和整个民族感情的重要寄托。
虽然现在达斡尔族旅游纪念品已开发出大轱辘车、小摇篮、木排、木库莲等20余种,与其它少数民族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相比,达斡尔族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被挖掘。达斡尔风情的荷包,是达斡尔人们日常生活的缩影,从工艺上涉及到纺织、刺绣、毛皮处理等;从图案上又涉及到图腾崇拜、、爱情观念等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能力与情感表达,反映出整个民族的习俗文化、地域特点、历史背景。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荷包材料、图案、形状、功能等,包含了达斡尔风情的特点,将其运用到现代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中,可以为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 达斡尔族荷包的发展历程
据史料记载,达斡尔族是契丹族的后裔,佩带荷包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唐朝,在清朝时盛行。发源于黑龙江以北的达斡尔族,最早以游牧为生,正是这种需要长期漂泊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荷包”的形成。最早的荷包是一种用兽皮缝制的大口袋,一般是袍子皮缝制的,上端用皮条抽口,挂在马上,主要是用来盛放狩猎途中所需的食物,在闲置的时候可以作为马鞍的垫子,这便是今天的荷包雏形。后来随着游牧民族的定居,荷包的功能逐渐增多,形状也逐渐缩小,挂在腰间,作为服装配饰。清朝统治后,由于受到了中原纺织文化的影响,荷包的材料由原来的单纯用兽皮发展到用棉布、麻布、丝绸、绒等多种材料制作,并在上面刺绣。最初的刺绣比较粗狂,后来用剪成各种形状的棉、麻、丝绸花片粘贴在底布上,通过堆、叠,组合成多层次的花卉、人物图案,有的还在图案下衬垫小片织物,使图案凸起,高低有序,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来源于最初的堆绫和贴绢,被称为“补花”。达斡尔族大部分布类荷包的刺绣采用此技法。
荷包的佩戴也很讲究,男人荷包佩于腰带的两侧,妇女一般把荷包挂在腋下,少女的荷包则要戴在衣襟的第二个纽绊上。如逢每年的端午节,女人们将特制的小荷包戴在发髻随着步摇一起摆动。达斡尔族普通百姓,不仅喜欢佩戴荷包,青年男女还将荷包作为定情的信物。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荷包赠于心上情人,以示定许终身。同时荷包也是亲人之间思念之物。在东北民谣《锈荷包》中这样唱道:“月里桃花开,亲人他捎书来,捎书带信要一个荷包袋……”。可见,荷包的内涵不仅是功能上的也是情感上的,它不仅是一件装饰品、烟袋或香囊,更是整个民族自身特有的文化和情感的体现。
2 荷包的种类
达斡尔族荷包按其形状可以分为贝字形、花瓶型、葫芦形、飘带型、如意型等。以现有保留下来的荷包来看,达斡尔族荷包的材料主要是毛皮和布为主,有时二者结合。荷包的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妇女用胸饰品,它们大多比较小巧,以布为主要材料,上面绣上飞凤花草纹,或者人物故事,下端一般会缀上长长的彩线做成的穗,走起路来与头上步摇相呼应,显示女性的温柔与活泼,里面装有私房铜钱。二是给男人做的荷包,大部分使用兽皮制成,所以又统称皮口袋,他们以抽口基本型和如意纹长形为主,也有少量的用布制作,上面刺绣花草,或者直接用毛皮纹理作为装饰,有的口袋绳上会挂上漂亮的石头和玉器作为装饰。三是给小孩做的荷包,有葫芦形、元宝形等,多绣有动物、人物和“平安吉祥”字样,里面装有雄黄(药物),传说能避邪解毒。每年端午节前,老人都要把自制的荷包挂在孩子的身上,保佑他们平安。
达斡尔族荷包色彩多种多样,对比鲜明,或黑底彩秀或白底彩绣。有时黑白结合拼接成荷包造型再饰以彩绣,也有红色、蓝色、绿色、粉色、黄色底荷包,但大部分在荷包袋口有黑色拼布或者在边缘用黑色滚边,飘带型荷包飘带上面多装饰花草纹或人物图案。
达斡尔族荷包按照功能分还可以分为烟荷包和香囊两种。由于达斡尔族生活地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比较寒冷地区,而且多以游牧、打猎为生,为了提神、御寒、打发时间,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抽烟的习惯,从而形成东北三大怪之一的“大姑娘叼着大烟袋”。这种习俗至今在莫旗的达斡尔族集聚区还存在,一般女子从八九岁开始就吸烟,整天烟袋不离身。由于达斡尔满族妇女的这种习俗使得烟口袋的制作工艺得以发展,形成了东北特有的烟荷包。这种烟荷包既可装烟丝,又可作为一种饰品,多挂于烟杆上,成为吸烟的一种必备用品和一种装饰。
男人的烟袋花纹图案主要是用黑色布剪成镂空形状,拼贴在白色底布或兽皮上,在口袋绳上挂玉环。女性的烟荷包种类较多,主要有葫芦形、飘带形、倒三角形等,葫芦形烟袋抽绳在中央,绳两端挽成两个中国结,下端缀有四条流苏,葫芦顶部的挂绳上又穿有珠子,挂有漂亮的镂空银器,银器下端缀有掏耳勺等小用品,有的还挂有雕刻的如意纹木器,寓意吉祥如意。香囊荷包多为青年男女的信物,它制作精美,形式多样,上面多绣有吉祥图案、动植物纹、文字以及人物故事等,内装有香料。
达斡尔族荷包的刺绣主要以平绣和补花为主,少数会出现叠绣、堆花,荷包上较大面积的图案,例如亭台楼阁、云朵等都用拼布法制作,在拼布的周围锁边,对于松针等植物纹样则用平绣法,一针一线栩栩如生。针法主要有平针、锁针、辫纹针、回针、i针等。烟荷包的图案有花卉、鸟、吉祥图案和满文等。达斡尔族不分男女老幼均喜欢佩带荷包。荷包不单单是他们生活的必须品,也成为他们服装的一种装饰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3 现代荷包设计
3.1 多样化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入,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明显,荷包的设计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特点,现代手工刺绣的荷包已经很少见了。机器大批量的生产制造为工艺品市场提供了琳琅满目的荷包种类,烟荷包逐渐减少,香荷包依然受到现代人们的青睐,荷包的材质、色彩、样式也越来越多,形状也不只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形式,各种动物、人物造型在荷包中出现。
3.2 创新化
如今达斡尔族荷包对当地人来说已不只是烟袋或寄托情思的工具,它也成为生活中流行的一种装饰品,被作为旅游纪念品广泛销售。除此之外,以荷包为基础的包装形式也不断出现。荷包以它的特殊寓意和风格在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如挂坠、手机袋、酒类包装袋的设计,甚至一些包和首饰的设计都离不开荷包的造型。
这些设计打破了原有的材质和图案形式,将现代的审美趋向大胆地运用其中,使得传统艺术和现代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使民族传统的东西成为一种时尚。
3.3 系列化
达斡尔风情荷包的系列化设计必须把握传统荷包的造型特点、材料工艺、色彩、刺绣手法、装饰技术,在达斡尔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系列化设计。
“荷包”可以通过产品的系列化设计提高产品的感染力、品位档次以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根据荷包的种类、功能、样式、实用性的不同划分出各种系列。可以通过手工刺绣,将达斡尔族特有的编织形式、建筑、渔猎插画等民族艺术设计成图案绣到荷包上,形成达斡尔刺绣风情的荷包设计样式。手工制作的荷包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收藏价值。可以把现有的达斡尔荷包样式色彩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达斡尔荷包色彩图案的餐具设计,以荷包造型为造型元素,在餐具本身以及包装中应用,既可以自己留作纪念使用,又可以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再如,荷包造型样式的香水瓶、化妆品包装设计,既具有现代产品特色又有达斡尔民族传统风格。
结语
达斡尔风情的荷包,是达斡尔族民族智慧的结晶。只有深入了解达斡尔地域文化内涵,提取主要地域文化元素,才能完整表达出民族的整体印象,使特色的民族文化被人们所了解,并真正得到发扬和传承。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达斡尔风情荷包”会以它特有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民族工艺为依托,创造出更广阔的民族旅游纪念品市场。
参考文献
[1]郭旭光,郭晓楠.达斡尔族文物图录[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6.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新区第五次少代会的工作目标,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组织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少先队活动,组织,文化体系.
二,主要工作:
1,推进"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主题活动.活动品牌化建设,在行为习惯养成架构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目标,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水准提升和个体素质全面发展.
2,进一步推进少先队文化建设,切实规范少先队队室,队角,红领巾广播站,中队栏,中队报等标志性阵地建设,引导中学少先队员自主实践,团结协作,开展各类生动活泼,怡情益智的红领巾社团活动,进一步规范红领巾社团建设,营造浓郁的少先队文化氛围,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推进"雏鹰争章"活动.结合《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贯彻落实,按照分年级工作内容健全"雏鹰奖章"活动体系,继续发挥雏鹰奖章在少先队员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4,以"创建快乐中队集体"为抓手,全面推进少先队组织建设,引领队员在组织框架内实现个体素质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创建快乐中队集体"活动开展,带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活跃,在组织框架内服务少年儿童素质全面发展.
5,加大对少先队工作队伍的培训.办好队长学校,服务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高少先队小干部的工作能力,形成规范的少先队培训机制,提升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整体实力.
6,开展"浦东发展我成长"主题活动.
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的契机,引导队员以秋游,十一长假,雏鹰假日小队等形式,开展各类调查,寻访,主题队会活动,引导队员"寻找身边新变化,发现身边新气象,畅想未来新发展",感受身边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和辉煌成就,切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建设和谐浦东的理想和信念.
A,"浦东发展我成长"主题中队会评比
活动对象:预备,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浦东发展我成长"主题中队会
活动时间:9月25日前上交活动教案至学校大队部;10月上旬进行初赛(校内);10月20日上交优秀队课至教育署.我校选送的《小厨房大变样》和《我爱我们变化的学校》都获得了好评.
B,征文
指导队员把参加队会的感受写成文章,题目"我把幸福告诉你",在文章中体现出感受幸福,表达幸福和创造幸福.
7,开展"红领巾爱心义卖","学雷锋活动"和"手拉手"活动.活动中再一次体现了队员们的爱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的决心,爱心义卖募集的金额为3352.80元.我校给云南猫街中学寄去了结对款项;在此基础上大队部还倡议帮助身边的小朋友,从学习和行为规范上给予困难生帮助和关心,因此,全校上下无处不闪现着爱心的涌动.另外,进社区的护绿保洁活动也获得了周边居民和单位的好评.
8,进行了"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和"我为奥运添光彩"的系列活动.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电子小报制作,宣传海报的制作,主题队会,相关知识的学习,征文及活动的启动仪式等,让队员们及时了解了很多有关奥运的知识;特别由于今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更加进一步激起了队员们的自豪感,神圣感和爱国热情,同时激励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同时,结合"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以"红领巾小奥运"为主的"红领巾欢乐健身"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好习惯,锻炼强健的体魄,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收获提高.
9,开展"众志成城,为我同胞献爱心活动"在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伤痛,也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我们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组织的号召,进行了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活动期间,广大师生踊跃捐款,构成了一幅幅感人的场面,此次少先队员共捐款12831元.同时,少先队员们折起了千纸鹤,幸运星,写上了祝福的话语,带给四川的同龄人.我们相信,诚心可以感动天地,团结可以改变一切!
10,重视仪式,加强教育.本学期为初二少先队员进行了"祝福,感恩与欢乐"的十四岁生日仪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懂得了珍爱青春,明白感恩的美好情感.在少先队的建队日里,进行了"换巾仪式",让少先队员在仪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1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组织开展好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表彰大会上,大队部表彰了在学年度中各方面成绩优良的少先队集体和个人,学校领导也为我们的节日祝了贺词,整个大队部集会隆重而又热烈.
中队主题活动中,少先队员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不忘缅怀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龄人,为他们寄托了哀思;同时也表达了我们祝福中国,祝福四川的美好心愿,用我们真诚的心灵,希望灾民们早日走出阴影,在全中国华夏儿女的帮助下重建家园.
12,深化志愿服务行动,投身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的内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对赵行敬老院和界龙军属老人进行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在今年的端午节和重阳节,还是冰天雪地的冬日和夏日炎炎的酷暑,志愿者们和老人们共度时光,让老人们欣慰不已.
13,深入开展"讲文明,学礼仪,迎世博"主题活动.以"讲文明,学礼仪,迎世博"为主题,积极推进"红领巾世博文明行动","红领巾世博宣传行动"和"红领巾世博创新行动",对队员进行好习惯养成指导,引导队员发动身边的家长,伙伴,社会群体共同开展文明行动,进行了"小手牵大手"的系列活动,将好习惯从少先队组织向社会层面延伸,在少先队组织的倡导和带动下,让文明礼仪成为社会共同追求的时尚,为世博会的召开营造文明,礼仪,健康的社会氛围.
14,召开好了本校的第少代会,选举出了新一届的大队部成员,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15,配合社区参加了川沙新镇的青少年风尚大赛活动.手工制作,书画比赛,乐器比赛,征文活动等青少年风尚大赛,获得了优良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16,作好推优评优工作.本年度,龚紫婷,张晨,黄之迪被评选为区优秀少先队员,三(4)金麒小队被评为区红旗小队;另外,评选产生了校级的优秀集体与个人.
现在的人,想过节想得上了瘾。有节的绝不放过,没节的也想方设法造一个出来。中国的节不放过,外国的节也设法移来,不然就不够Fashion(时尚)。还有许许多多跟中国节、外国节浑身不搭界的东西,什么水果节、宠物节,乃至坊间人士特别看重的电影节、电视节,还有不叫节却比节还厉害的超女、超男(好男儿)、舞林大会……不一而足。不过,那么多可以确认的节和疑似的节加在一起(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敌不过一个节――春节,中国人的新年。而且,从深层次的原因看,还在于中国人对历法、对数字的理念。古人把一、三、五、七、九称为“阳数”,而把二、四、六、八、十称为“阴数”。阳数是不吉利的,所以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均农历)均为特别不吉利的日子,而这些日子都是旧的节日。正月初一是“新年”,即春节;三月初三是“上巳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节”(两个阳数重迭,不吉利之最)。三月初三如今没有了,云南少数民族如傣族有“泼水节”,将晦气用水泼去,被泼者不以为惊,而是加倍的喜欢。端午节(其实是两个“五”)蛇虫百脚大出笼,须用艾来“辟邪”,用菖蒲、白术、白芷来熏,用雄黄酒叫害虫(如蛇精)现原形。七月初七,有人叫它“中国的情人节”,究其初衷,却是夫妻分离,要搭鹊桥来相见。九月初九因为怪兽吃人,要登高避之(所以要吃糕),另外要佩茱萸来辟邪,才会有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之叹。
单说大年初一,实际上是“年”的怪兽要吃人,放炮轰它,守岁防它,桃符(春联)镇它,精疲力竭之时,交子时分(除夕23点至初一1点)吃饺子,南方人则吃年夜饭。上海没有禁燃鞭炮,人们猜拳划令,酒足饭饱之后,苦等到24点准,此时鞭炮齐鸣,震天动地,足能把你的耳朵震聋(孙女尚幼,除夕之夜一定不能忘了用棉花将她耳朵塞住)。岂不知,绝大多数燃放鞭炮者,足足晚放了半个时辰(刚才已经说过了,子时是23点至1点,并非12点至2点)。我的印象中,幼时吃年夜饭不啻是一次隆重典礼。艰难时世,物资匮乏,然亲情融融。祖母把祖父的“容”(遗像)擦了又擦,眼角泪光闪闪,嘴里念念有词。老人家和当时尚在壮年的母亲煮好一切菜肴,烧好一锅饭。父亲和作为长子的我将八仙桌抬起,放正,随后摆上菜肴,点燃香、烛,锅盖打开,放一把筷子在上面,大家依次跪拜,焚锡箔,礼成,坐下享用。此前,亦即下午,母亲已牵着我的手,从合肥路走到南市西仓桥街外公家送四式菜去(放在藤篮中),带回外公赠予的“野狐脸”(假面具)、木头大刀、扯铃(空竹)、小书(连环画)等四样礼品。为了吃这餐年夜饭,早餐少吃,午餐饿着,年夜饭吃到喉咙口,靠在床上直喘粗气。然后祖母出来分糖果、花生――同年菜一样,因为是配给,量太少,只好“每人每”分好。
祖母早在“”初作古,父母在以后的30多年中,也相继谢世。轮到我们为人父、为人母、为人祖了。这些年来,年夜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大变化。最初是丰富,管够,不必再饿几顿而为吃一顿了。后来讲“质量”,讲“分量”,要吃得高档,吃得好。兄弟姐妹之间互请,轮流作东,窃以为都有点“赛富”之嫌。譬如你家红烧蹄,明年我就蹄笃汤,外加几片火腿。你是爆鱼、白斩鸡,我就上三文鱼刺身……
这样吃过几年,大家感到太烦,买菜、烧菜,末了还要洗碗刷盘子,干脆下饭馆得了。好在我始终在餐饮界“行走”,找店家总归是我的事,为父母,为兄弟姐妹,我也愿意。
但吃着吃着,问题还是出来了。真是“年夜饭的味道,想重尝可不易”,这馆子里的年夜饭,可是越来越“搭浆”。正因为我同老板、大厨的亲密关系,才知道辉煌的“前台”背后,是怎样一幅景象。预制品多少天前准备,随后大锅烧,小盘分,鱼贯上,排队撤。客人则是快快吞,速速咽,风卷残云,杯盘狼藉。这一轮完了,下一轮等在门口。我常想(恕我不恭):这难道不是在“喂猪”吗?(我也是猪之一,这样讲不算侮辱人)结论如果肯定的话,那么店家所炮制的,岂不是“猪食”?“猪食”卖天价,店家的心不是忒黑了吗?如此黑店,还去干嘛?再说,全挤在一起吃,车也紧张,电话预约根本没车。急匆匆赶过去,在拥挤不堪的路上,去吃的却是太不好吃的“猪食”,我们的智商不是太低了吗?加之我是社会的一个异类、另类,正当大伙以下馆子为荣,相互打招呼的都是“订到了吗”时,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家里自吃。自从儿子结婚、生女之后,我们更约同住在附近的亲家一起吃年夜饭,每人做一个拿手菜,也是情趣盎然,又省去鞍马劳顿,免去人满为患之下感染疾病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勿庸讳言,每年一定有人送年货、半成品,还有兄弟般亲密的老板送一桌年夜饭,我都申请在小年夜提前吃,从容点,好吃点,惬意点。除自家人(和亲家)之外,或邀请礼明弟,或邀请妻姐家,十来个人“涮”一顿。半成品则年三十在家自做自吃。
去年,外地亲戚要来上海过年,托好代订一桌年夜饭,曰:“五六百元便可。”为了这句话,我足足踌躇了半个月。我一直在想,这五六百元一桌的年夜饭,偌大的一个上海,哪里去订?直至小年夜,亲戚来沪,仍不见动静,便问:“年夜饭订好了吗?”,吾曰:“没订,不过可以烧一桌,且质量不比饭店的差。”
为了兑现诺言,我便使出浑身解数,自寻苦吃,亲自下厨。家人调侃我:“苦力的干活!”调侃归调侃,一桌年夜饭我还是烧得有滋有味的。除了色拉、鳗鲞、魔芋炒蛋、元宝鱼、茨菰炒肉片、葱油梭子蟹等老法菜外,还上了几个时新菜。“鱼羊藏鲜”――“孔家花园”的创新菜,羊肉切成丁,上调料笃熟后,藏进鳜鱼肚中,用铝箔包裹后,进烤箱烘烤半小时。烘烤“进行式”时,香味不断飘散出来,上桌后,香味扑鼻。鱼和羊,本来就是一个鲜字,用铝箔裹住,除鱼和羊的鲜味外,还包裹着一包鲜汤。“香橙酿三珍”,这是在“鲜墙房”吃了以后如法炮制的。我先将橙子掏空(不能全掏空,留少许橙肉),而后将鸭舌、鸭肫、鸭心用小火煨熟,将三珍及汤汁放入橙中,盖上盖,旺火蒸五六分钟即可。这时橙子的香味、鸭馔的鲜味融合一体,美不胜收!“京葱炒婆参”,为“贵夫人大酒店”庄老板夫人余玲女士所授。把发制好的婆参从冰箱的冰格中取出,在没有完全溶解时,切成薄片,婆参先用高汤煨,随后将京葱在滚油中煸香,倒入婆参,置入调料及绍酒,最后加“贵夫人大酒店”秘制的XO海鲜酱。此菜肴一上桌,众口一词:“滑嫩爽口,鲜美异常。”“马桥豆腐干”,源自闵行马桥,是沪上为数不多的手工制作的豆腐干(现在绝大多数的豆腐干都是机器制作的),上次在莘庄的“渝味香辣小馆”尝鲜后,不能忘怀。京葱、豆腐干煸,然后加入用鸡汤和火腿煨制的高汤、六月鲜酱油(用黄豆酿制的)及调料,烹制一刻钟即可上桌。马桥豆腐干的鲜香,不是一般工厂化机器制作的豆腐干能比拟的。“杏仁西米露”,甜点也,作为糖尿病患者,我是无福消受的。小西米先在水中煮开后,用竹筷不断搅和一刻钟,直至小西米呈透明状,待冷却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冲尽黏液待用。杏仁露烧开后,放入小西米,滚开,置入少量冰糖。此甜点特点是小西米软糯、滑爽,杏仁露香甜可口。这桌年夜饭,大家都非常满意,一位长者不时念叨着:食材好、调料好,年夜饭自然好!晚上一轧账,仅花费400多元,值了!今晨出门时,收到一份“夏面馆”送来的年夜饭套餐,即半成品年夜饭,最便宜的套餐仅588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今年不想再做“买汰烧”了,吃年夜饭,去“夏面馆”买套餐去。
前不久听到一个好消息:好朋友“雅新鱼翅”的郭氏姐弟,推出一种“外烩”做年夜饭的服务。领衔上门的大厨,是在国际航班专机上不用明火烹制大餐的高厨。价格肯定不菲,但享受也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居室很大很好,家里有人(譬如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去馆子用餐的家庭,这也不失为一种融洽亲情,又享受舒适的好办法。当然,这不是我这个“身无余钱,肚里有货(来不及消化的余食)”的“胃能熔化铁”的老饕所能享受的。我只能对在自家私宅、豪宅中细细品味美食、品味人生的有福之人拱手祝道:“又要过年了,恭喜恭喜,发财发财!”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传统艺术的美与创造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朴素的视觉文化意识和新锐的创造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功能与小学美术教育十分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方式,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民间美术功能的运用。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分析
民间美术是生长发展于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艺术,是底层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因此相比较宫廷美术以及文人士大夫美术,民间美术更加接地气,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与功能。笔者认为,民间美术具有以下五种功能。第一,认识功能,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感知之中,是对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精神需要的一种体现,这种认识功能是在农耕时代流传至今的,不同的艺术表达具有不同的含义,应用在不同的场合,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因此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民众对伦理道德的教化上,由于民间美术是一种底层文化艺术,因此在题材上主要以情感倾诉为主,如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表彰圣贤是民间美术最主要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第三,审美功能,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民间美术艺术风格淳朴,注重对“善”与“真”的追求,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民间美术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魅力。第四,生活功能,民间美术与生活联系密切,本身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年画、窗花、面具都是民间生活的一种缩影,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民间美术的服务性。第五,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是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如婚礼的喜字、葬礼的纸扎、定情的荷包,即体现出了民俗心理也体现出了民俗观念。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的教学策略
1.选择恰当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接受功能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美术学习兴趣,要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区域内的民间美术表象特征完全不同,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铜梁龙灯、剪纸就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手工美术,而在西南地区刺绣、石刻、木雕也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代表着不同区域的审美取向、风土人情与民族心理特征,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地域,去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2.契合学生学习生活,突出民间美术实用性
民间美术本身就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也应该从生活出发,注重民间美术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看,这样才能实现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如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课堂划分为四个板块,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鉴赏评述、综合探索,而在这四个板块之中,都可以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在这里笔者以设计应用这个板块教学为例,如在端午节期间,五彩绳是节日需要的一种的用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五彩绳的编制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五彩绳,并作为端午节礼物互送家人朋友,这既是一种贴合生活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统,实现了多种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方式。
3.增强教师美术素养,注重民间美术资源开发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与美术涵养对于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最新推行的小学教师行业标准中明确的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实践教学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而实现专业能力上的提升。而在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就是教师素养的一种体现,可以说能否发挥出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与教师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具有直接的关系。为此,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业余时间中,主动的去学习与民间美术有关的知识,并掌握当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同时能够灵活地结合教学方法,将民间美术应用在其中,发挥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
三、总结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可以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外教学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民间美术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范文艳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干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沈秀兰.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2]张成.泰安市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
[3]郭红亮.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体现[J].渤海大学学报,2013,(01).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一、潜移默化,营造“美”的教育氛围
1.提供欣赏平台
借助学校网站、教师博客、《雨竹》校刊等平台开辟名家名画作品赏析栏目。比如齐白石的《虾》系列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等,让学生从小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名家美术作品的多元性,学会宽容和尊重大师的作品,与大师直接对话,并且撰写欣赏心得,以帮助他们在童年时代就获得较高的艺术发展起点。
2.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校宣传窗、海报栏、美术教室等场所定期举办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以及学生个人画展,张贴学生创作的能够体现儿童天性、天真朴拙的优秀美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青花、线描等一系列作品,这一举措能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更易被孩子们接受。今后笔者还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家名作引入学校公共空间,为本校学生努力打造更完整的艺术欣赏氛围。
3.相关活动配合
因本校的校园文化理念是“诗意雅韵”,每年借助校园艺术节这一契机,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诗配画比赛,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书写之后,配上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画面,以此表达学生的审美感受。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色彩,实现了抽象的文字思维与美术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互换。除定期开展诗配画比赛,近年来围绕学校民乐特色,开展“乐之绘”美术比赛,也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型活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4.丰富学校图书馆美术藏书
笔者学校有个南京市级的示范图书馆,有两万册的藏书,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美术类读物,给爱好美术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美术阅读视野的好机会。
5.家校联手
另外,利用家校平台,号召家长在家中给孩子创设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耳濡目染,快速提升其审美品位。
二、凸显主体,鼓励学生“美”的学习
1.合理利用美术学习单
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过分重视了教师的分析与讲评,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自主理解。或者就是简单问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那么,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回答的可能就是“我觉得很好、很漂亮”这样很空洞的一些评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师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视角,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断裂。因此,笔者开展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了相关问题,编制成美术学习单,学生回家后,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检索相关资料,或者去查找搜集相关的实物,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填写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对于欣赏主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判断。
2.“我当小老师”
“我当小老师”即学生评画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展示欣赏对象后,要求学生根据先前阅读的资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赏感受,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教棒担当小老师,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稍具深度的分析,如色彩、线条、情绪、内容等。这一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欣赏水平,形成热烈活泼的课堂环境。
3.同伴互助
在笔者的课堂里,对全班学生进行“七彩虹”的分组,每一组代表彩虹上的一种色彩。人员的组合上也是由绘画能手领衔,搭配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学生,互帮互助,尤其在进行集体画创作或是手工制作时,学生们长期的合作训练,能让每一个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任务,深知自己是彩虹桥上不可或缺的颜色,从而得到乐趣和归属感,身心同时得到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三、拓宽视野,挖掘“美”的社会资源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在教室里开展,教师无论是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教学,还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请家长协助共同开展,课外美术活动都是美术教学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
1.积极挖掘本土资源
合理借助利用本土优质文化资源,实地观察欣赏,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保护与创新精神。如栖霞寺石窟文化、南朝石刻、燕子矶公园、城南老建筑群等,并将这些素材穿插在校本教材中,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增添教材的本土性、地方性。对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如果光让学生从网络或书籍上查找图片,还是会显得有些距离感,所以让孩子们去实地游览和观察,现场震撼力很强。笔者曾带着学生组成“我身边的南朝石刻”寻访小组,去寻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让孩子们现场感受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的南朝萧秀、萧恢墓石刻,孩子们显得十分好奇和激动。他们想象中的石刻应该是非常华美的,但是现场很朴素,甚至显得有点残缺破败,虽然带给他们些许失望,但是他们很快就被石辟邪、石碑的雄壮所打动,仔细研究上面的花纹,并且在本子上临摹下来石兽、石碑的样子,回校后还写了寻访日记,身临其境的体验大大强化了他们的审美感受,欣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参观博物馆、美术馆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多个丰富底蕴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人旧居等,这些场馆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有的可以直接拿来用,有的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简洁地体验与感受,还有的可以与美术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也在与艺术品近距离的接触中感悟了美的力量,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3.感受四季变化
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逐步建立或者基本具备艺术感觉的儿童,不仅仅是研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身心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且是领悟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四季更替的变化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假如小学生能够在看似平常的景致里捕捉到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些现象让人能够注意到它,它带来的刺激就会长驱直入地进入小学生的意识。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同一处地点“曲荷滴翠”处观察景色,四季的变化使得景物在造型、色彩上产生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写生,在这种记录中再现了真实,又艺术化地升华了真实。创造四季美景的经历让学生们提升了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表现美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