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选择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无法想象,究竟为什么一个家庭却要去控制自己的孩子,难道家人不爱孩子、不对孩子好吗?
或许只有感同身受才会明白。有些时候的爱根本不是真正的爱,只是一种控制吧。又或者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真正传达这份爱。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是连自己的志愿表都没有办法掌控的人。更不要说什么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了,看到他人的自由,家长的开明,我也只有羡慕罢了。似乎我都很难和那些幸运的人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理解的。
我伤心难过,可是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抗争又有什么用呢?
自己就没有什么余地的,成了一个医学生……
可能对我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我终于知道要怎么样调养自己的身体了。因为不再想和痛苦为伴,我开始停用止疼药,不再喝咖啡。
军训的时候很辛苦,因为饭菜的质量真的很差,我的身体也不太能承受那样的训练。
仿佛自己都已经有些麻木了。在那样的痛苦之中只有默默的忍受、在夜里默默的流泪而已。
最开始自己还有抱持希望的事情。后来似乎渐渐明白了那句话——不是蝴蝶飞不过沧海,而是沧海的对面早已没有了等待。
学医建议不要选什么专业
1、生物医学
首先,各位要注意生物医学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不相同,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医学类专业,而后者则是工科专业,且属于基础医学类。同时,该专业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毕业后想成为医生较难,大多数毕业生更适合科研工作。因此,如果学历不高,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学生至少要有博士学历,才有相对多的选择,如科研、高校教师等。
2、药学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药学专业是一个“坑”,因为虽然是医学专业,但基本是做不了医生的。该专业本科毕业后多数人都会选择医药代表这种工作,而研究生专业方向更多,但大多毕业后也都是从事科研、学术类工作,学历要求高前景也很一般。
3、医学技术类
医学技术类是医学专业中的一大类,包括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等,其中经常被家长、考生与口腔医学混淆的莫过于——口腔医学技术。不过虽然只是多了两个字,但却大不一样。前者是当下最热门的学医专业之一,而后者则是相对冷门的医学专业。从医学技术类专业毕业后,即使能进入医院工作,但想要成为医生同样很难,更多的人只能去到一些工厂,做一些技师工作。
学医选什么专业好
1.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病房床边的医学,它其实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像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都在临床医学的范畴内。可以说,大致上除了基础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之外,在医院直接给病人看病的都属于临床医学。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只要自己能够坚守本心,真心踏实的喜欢自己报考的专业,对自己所做的行业负责任,报考这个专业未来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发展前景也不错。
2.口腔医学
因为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医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些比较重和急的病症。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全面健康的理念,因此口腔医学逐渐发展了起来。所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医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思路,留学选择专业的过程实际上是转变思路的开始。我们很多学生不适应这样去思考,也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欣喜的是,网上调查的结果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那就是考虑“学什么”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留学的首要问题,业内人士说,这反映出留学已经逐渐走向理性。
一半以上的人准备留学时转换专业
在参与本期调查的723人中,在国内所学文理科专业的比例大体相当,其中学理工科的占了50.62%,学文科的占了49.38%。这至少说明,在国内无论是读的理工科还是读文科,他们在出国留学的主观愿望上没有什么明显地差别。
但是当问及他们去国外留学是否准备转换专业时,肯定的回答竟超过了一半,占到了57.06%。对此我们当然不能理解为这些参与调查的人都准备文理科互换,但57%比例显然是大了些,至少反映了他们对在国内所学专业的不满意或不满足,希望通过转换专业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或实现对自己的人生设计。
转专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对国外大学的专业设置不了解
选择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自己未来所作的一种投资甚至是赌注,成功与否与其就读专业的前景联系紧密。调查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不知道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反映出他们在选择专业时还没有把就业的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另外近五分之一的人对国外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够了解,纵然有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也使得他们在专业选择时表现出犹豫。既然留学对每个个体都非常重要,要出去的人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功课才是。
有些人希望更换专业但没有相关专业基础,对他们来说,一方面得到国外学校入学申请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另一方面,即使对方学校能够接受他,今后的学习之路也必定布满坎坷,这种情况的人占了16.87%。
很多人是依靠奖学金来实现自己的留学梦的,而对有些专业来说,特别是大多数的文科和艺术类专业,申请奖学金比较困难,改变专业又非所愿,这部分人有16.05%的比例。与此相类似的“财政”问题还有,是有些热门专业学费很高,比如MBA,与不够鼓的钱包相比差距太大,又不愿意放弃,10.7%的人处在这样的两难当中。
就业和兴趣是转换专业的主要原因
转专业一般是针对于已经进行过某一专业学习的人而言,大多是在国内本科毕业准备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他们中一部分人认为应当从留学尚未开始时就将就业列入议事日程的头等位置,所以留学的专业一定要对就业有帮助,而且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39.78%的人在确定转换留学专业时所考虑的。有35.25%的人对留学的就业回报放在了兴趣之后,对新专业的兴趣和渴求是使他们转换专业的第一原因。仅这两条就足以使75%的人定下了转换专业的决心。
有的人转专业是由于与目前从事的职业有关系,占7.27%;有6.17%的人是出于这类的专业更容易申请学校的考虑;还有5.9%看到该专业诱人的奖学金数额,便直奔而去。
“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专业”、“专业决定就业”……对于刚刚走出考场的高考生来说,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一件丝毫不轻松的事情。选专业难固然有专业过多、对专业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同时考生对于自身的不确定性,也让专业选择成了高考生的又一场“战斗”。
专业太多名称太怪
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这在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可以得到体现。但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学校的招生简章越印越厚,原因是专业不断增加。翻开近几年的招生简章,上面数量繁多的专业种类让人看得晕头转向。仅计算机专业下面就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专业,而其中计算机应用等又可以划分成很多小类,总共可以划分出158个专业。据统计,我国现有249种专业目录,2400多个专业方向。
专业划分过多过细造成了考生对专业选择犹如“雾里看花”。同时,各高校还在不断地推出新专业,这无形中又加剧了考生选择专业的难度。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曾历时两年时间,对全国1万多名高中生进行了专业选择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249个专业目录,90%的专业要么没听过,要么听过不了解具体内容。
专家指出,有的高校在设置专业方面往往片面追求招生人数,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并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相关边缘专业。有的专业仅仅是把原来的专业改头换面而已,如原来的数学系,现在叫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有些专业改名前后的称谓,“不光是考生看不懂,就连大学老师也摸不着边际。”同时,有些大学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根本没考虑到专业的市场容量。这些都给考生和家长的选择造成了困难。
我国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过程中,遵守的还是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专业划分相对较细。同时社会浮躁的心态,让企业不愿意接收继续教育的接力棒,因此专业的划分不能太过于宽泛。
全家动员频繁更改
“选专业真累,比高考还累。”山东某大学大一新生小张回忆起一年前选择专业时的情形,仍然忍不住抱怨起来。“我们一家人对着招生简章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结果来。”小张表示,大部分专业都有个比较好听的名字,但是究竟这个专业学些什么,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却不得而知。某高校对1400名大一新生做过一次调查,49.3%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甚至近半数的学生进入高校立即就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后悔。
“专业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个才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虽然学生还没进入考场,好多家长已经为选择专业的事情忙开了,老师、同事、亲戚、朋友、专家,凡是能打听到消息的一概不放过。对于重视“毕业出口”的家长来说,孩子四年后的就业是选择专业的关键。然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对专业的不了解,让家长们为孩子选专业的时候慎之又慎。就是怕选错了专业,把孩子耽误了。
全家动员为考生选专业并不一定对考生有好处,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选择专业,否则即使你进了一个相当好的专业,也不见得以后就有个好工作。同时,由于考生对种类繁多的专业不了解,往往凭着感觉去填写志愿,有的甚至仅凭名字的好坏来决定专业,同样导致了学生们一进学校就要求转专业的现象发生。
高校在对待学生入学后调换专业的态度上,也有较大变化,以前学生想换个专业,不仅需要缴上一笔费用,还受严格的名额限制。而现在,一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意愿,对于的确不适应所选专业的学生,学校会主动帮助其进行专业调换。
承担学历教育的学校和承担职业教育的学校,专业设置的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但为了多招生,现在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趋同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就业难的风险。对此,考生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做出必要的专业识别和选择。
理性对待量体裁衣
高校应该主动加大宣传介绍专业的力度,而不是等着家长和考生来咨询。针对考生对大多数专业熟识度不高的情况,高校对于专业的介绍不应当是流于表面的,而是要让考生们知道能从这个专业学习到什么。
同时,高校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相对比较被动。更多的考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盲目跟风去选择热门专业,导致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
考生应当根据自身的个性去选择专业。在美国,人们会为90种职业中的优秀人才制作个性曲线,然后再同这些个性曲线作比对,看自己最适合哪个职业。通过个性曲线的比较,使考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对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
专业――就业――职业,虽然这三个环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专业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前景。针对一些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进行干预,要求学校注意培养知识面宽的学生,对相近专业的学生多开设公共课程。另外据了解,教育部门还将根据有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管理,一些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将被要求停止招生或限制招生规模。
一个法学知识学得好的人,未必是个好律师,专业的选择就应当遵从自身的个性优势。在没有明确自己想选什么专业以前,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专家还提醒考生,理性看待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填报专业时不盲从、不追“新”、不赶“热”,多从自身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来选择专业,从而减少自己面对专业时的困惑。
小链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
金融专业
近年来金融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反应平淡,与这几年金融专业过多过滥有很大关系。此外,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逐步收缩,随着金融业务科技化、电子化程度的提高,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少。银行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大下降。与传统银行业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银行业的蓬勃发展(投资银行是相对商业银行的)。中外金融界人士一致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专门人才。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增加,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中国香港贸发局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现在内地营业的142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报告认为,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得到重视,其市场价值将重新体现。金融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熟悉各种金融、经济法规,熟练操作电脑和运用先进的通讯传输手段,思维敏捷,善于策划,富有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高校培养出来的金融、财经类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其竞争力不强,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从学历层次看,除传统金融业务的一些基层单位外,专科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份额会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备受用人单位青睐。
机械专业
尽管近几年机械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但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属“热销”人才(原机械类16个专业调整后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人们预测,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铸造、热加工专业(现并入调整后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由于条件相对艰苦,一直是学生报考和择业的冷门。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虽然目前机械行业境况不佳,但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一旦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回升。
3G工程师
据世界资讯的相关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网络媒体人才的收入比较可观,一个在搜狐网任编辑的工作人员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同传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如是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更吃香。”
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据预测,年收入应在8万元至10万元。
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准精算师”40多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元,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元以上。4年以后,随着人们对于保险认识的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报关员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对报关员的需求增加。有资料显示,报关员目前的收入在每月5000元至8000元之间,目前在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牙医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4年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薪金水平。
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统计、法律、数学等。而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医药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医药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前景,可从药科与医科分别来看。
药科类(调整后共分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普遍看好,总体上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虽然我国在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以及大型医疗器械的开发、制造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国际制药业的准入制度比较严格,受国际竞争的影响不会很大。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也会增加。
医科专业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专业,因为现在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而且医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弹性也较差,但是从各个医院里病人为患的情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医科专业的学生不用到人才市场上投简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出现一些民办医院,这样会使医科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满足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科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社会对医学类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稍有差别。其中,临床医学类(调整后的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专业)人才依然走俏;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状况一般;法医学的社会需求量有限;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从理论上讲很有前途,但从近几年的实际就业状况看,不十分看好。
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中,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师范院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非师范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愿去从教。这是因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早期的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对单纯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欧州和亚非的一些语种,除韩(朝鲜)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就业都较为困难。目前,教育部对这些小语种的招生进行了控制。但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一门大语种,则非常受欢迎。
网络专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高度电子化,网络已经发展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将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在美国现在最好的工作是与电脑和网络相关的职业。美国高技术行业中100位最富有的企业家中,从事与网络有关业务的人占三分之一。网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富翁制造厂。有资料表明,新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人才将是当今人才市场的宠儿。网络人才是指从事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具备计算机网络专门知识和技能。每一位有志于网络技术的考生应该了解大学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像专科生和职高生那样培养一种或几种技能,而是培养一种方法和思想。以前我国许多程序员编写的国产软件与国外优秀软件区别不在于功能,而在于程序的思想。这些方法和思想对你以后的职业取向和发展是终生有益的。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成为全能的多面手,但只要能够精通一个方面就可以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途。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它的母语是英语。因此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从国外获得最新的知识,则必须熟练地掌握英语,让英语成为一种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而不是仅仅是一张四级证书。
网络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包括:
①软件人才。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后几年,美国将有100多万个新职位需要软件人才。日本每年都从中国等国家招聘几万名软件工程师,有关网络技术的软件人才则更是短缺。
②游戏软件人才。在日本最热的职业是有关游戏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游戏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网络化,那些在游戏开发方面有特长,同时又有网络专业知识的人才将受到各大游戏开发公司的青睐。
会计专业专升本可以考哪些专业
1、金融学
这个是和会计相通的。并且金融学和经济学不一样,金融学的范围更小,学的很精细,不想经济学,范围大,很不容易学好。而且现在学金融学很吃香的。
2、法律
会计是一个严谨的工作,如果有相关法律知识的话会对你自律很有帮助,并且有很多法律是和会计业务相同的,比如说经济法,税法,商标法,公司法,而且如果你以后想往国务院发展的话法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3、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也属于财经类,跟会计有相通的地方,财务可以划入企业的主战场。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里财务能够创造非常大的价值。
4、税法
可以向税务师发展,做一些税务策划什么的很赚钱。就算你已让当会计,公司也很看重这样的人才。
怎么选择专业好
1、考试相对易通过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选择一个考试比较容易通过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社会工作等文字性较多、而且也比较容易理解的专业,这样,就可稍微避开一些对好些同学来说都比较难的高强度的运算、画图等科目,在考试的时候,通过的几率就相对大了一些。
2、工作岗位所需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般都会与我们目前的工作相结合,这样才可能更好的学习致用。比如,你在单位上是从事管理工作的,那根据你的工作性质,就可选择与管理相关的专业。这样,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有着实际的工作作为案例及支撑,才会更好地理解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起来,才不会觉得理论与实际的脱轨。
3、符合相关职业资格证报考条件
[关键词]日语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去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04-01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我国国家经济与世界贸易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创设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进入我国贸易市场的日资企业逐渐增多,索尼、东芝、松下的入住,为大批日语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由于近几年市场环境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都使得我国大批量日语专业毕业生在去向选择上出现了问题。调查统计,我国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但就业率却日渐降低,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为了扩展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我们一定要分析我国未来的就业特征,并结合市场需要做好教学工作,为他们实现顺利就业搭建广阔的平台。
一、日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想要做好就业工作,实现日语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帮助他们找到就业去向,首先我们要明确了解目前日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予以改进。
第一,日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现如今,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仅仅掌握一门语言已经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日语交流能力,还要有过硬的文化功底,最好能够熟识英语,两种语言共同运用,才能实现平稳就业;第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分析了解,现今很多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工作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能力水平有较大的限制;第三,毕业生去向较为单一。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日语专业毕业生不一定非要从事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很多毕业生的眼光较为狭窄,工作面不够广泛,就业去向过于单一,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二、如何做好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选择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我国日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谈谈怎样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就业率,帮助学生做好去向选择。
(一)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
毕业生就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各单位对用人要求的逐步提升,仅仅掌握日语知识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要求。想要帮助毕业生做好去向选择,实现顺利就业,各教学单位一定要完善教学内容,在重视日语教学的基础上紧抓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各大院校还应该多了解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开展授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做好就业工作。
(二)更新学生的就业观,树立多渠道就业意识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相对单一,很多学生的择业去向都是日资企业或外交翻译,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择业压力,不利于学生实现全方位就业。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学生的就业去向选取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多渠道就业思想,扩大就业范围,并逐步完善他们的心理素质,树立与社会和自身相符的就业观念。
(三)加强帮扶工作
现如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各大院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库,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并完善帮扶工作,定期就业信息,给予相关的政策鼓励,帮助学生实现多角度、全方位就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大背景下,我国日语专业毕业生一定要做好就业计划。在学习期间不断完善自我,多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开阔眼界,树立多种就业观,从而更好地实现就业,明确去向选择。
【参考文献】
[1]周荣.后金融危机时代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1):79-8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0-0042-02
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走普通大众“同质化”和“模仿化”的道路,而应有其“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特点和更高要求,“互联网+”中的“+”在职业教育领域更应凸显“专业”。发挥专业教育优势,通过技术或思路创新谋得创业的创新发展,从而引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才是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立身之本和不竭源泉。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针对师生的“教育”,都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也都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能人为和简单地将它们划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范畴,搞成各自为政、相互割裂、两张皮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教育是为“职业”准备,为“就业”“创业”服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审时度势,适时拓展,深度融合,相互引领,相互促进,已经初现改革成效。不但针对案例中的农业职业教育,也同样适合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生涯教育”和“意识教育”。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专业教学范畴,纳入教学评价渠道,才能打破以“学科”为主线的教学框框,真正触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改革要求。不但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技能和应用体系中研究融合,而且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上体现融合,更要从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中显现融合,使之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创业教育不应只有“德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统筹、开发、建设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衔接、相互渗透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乃至课程群、课程链,才能紧盯就业导向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紧盯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态,紧盯学生就业创业素养的认知和养成规律;才能体现“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课程观,适当淡化课程的“专业”界限,提供学生接近真实“职业”“就业”“创业”的教学载体和教学过程,集成出更多的“项目”“产品”和“实体”。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听听讲座”和“搞搞活动”。职校安排和倡导的企业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双元制”、“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等等,其实都在强调和升华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其中也蕴含着诸多创业教育的元素。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教育,需要专业教育的支撑,也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检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的融合,使教学空间从教室、课堂延伸到校内外的实训场所和企业门店;使教师角色从任课教师拓展至带领学生“手把手”进行专业创业的项目和团队负责人,促进“双师”成长和“产学研”转化;使更多学生有个性化的专业教育选择,参与各种兴趣小组、科技社团、创客空间,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成果与反思,也将促进其培养对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兴趣爱好、探究精神和学习主动性。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创业教育离开了专业教育这一根基和专业教师的亲身参与,是肤浅和没有生命力的,也会沦为少数学生参与的形象宣传。在还不可能做到部门工作“无界化”的情形下,诸多职业院校创业工作归口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体制值得商榷。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对接融合需要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和文化环境体系,这样,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传统界限将逐步淡化、消除,分层、多元的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与创业实践平台等资源开发整合和有效利用将更加顺畅,专业建设成果和品牌的形成、知名度的提升也将顺势而生、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选报一所大学是许多家长及考生的共同愿望,这无可厚非。高校不仅能让人接受到良好教育,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环境也能润物细无声地帮助考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受益终身。
但是,考生选报志愿时,专业选择也很重要。因为专业很多时候就是未来的行业,决定着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专业选择是职业定位及人生发展的第一步,它不仅关系到在大学学什么,更关系到今后干什么。选报志愿时如果仅仅关注院校,忽视专业,轻者入学后后悔不已,想方设法转专业;重者厌倦或放弃大学生活,重返高考考场;更严重者会影响一生的发展与幸福。所以我们认为:志愿选报时专业选择与院校同等重要。
专业选报分三大类
专业选择分艺术、文史、理工三大类,每一类包含的院校、专业、计划数是不同的。艺术类基本上面向文史、理工类考生兼招。文史类专业数量、计划数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而且绝大部分专业文理兼招。理工类专业数量、计划较多,只有个别专业招收文科生,理、工、农、医这四大门基本上都是理科生的天下。在教育部颁布的2013年《新版专业目录》中约有500个专业,其中理、工、农、医四大门类就有270多个专业,占总专业数的一半儿以上,可见理科生专业选择空间大,范围广。
考生和家长在志愿选报时要以今年北京市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根据考生类别选择相应专业目录。文理兼收专业,在《招生专业目录》艺术、文史、理工各类别里都有所显示。
专业选择抓准内涵
面对诸多院校琳琅满目的专业名称,一些考生及家长“一头雾水”,感觉像“雾里看花”一样。
有的家长和考生会望文生义,从专业名称上妄加评定专业内涵。如看到“航空”、“航天”字眼,就认为都是研究制造飞机的专业,殊不知二者差别很大。“航空”研究的是地球大气层内的飞行器,如飞机、热气球、飞艇等;“航天”研究的是大气层外的飞行器,如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各种卫星等。可见,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家长和考生如何“拨开云雾”,清晰明了地识别专业的真实面目呢?我们认为,家长只有提前做好功课,从类似《高考专业介绍与选择指导》的书中、从招生通讯《招生专业目录》中、从《院校招生章程》中、从各院校网站上,通过不同渠道了解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修业年限、毕业后授予的学位及就业具体流向等事宜,才能“慧眼识真金”,迅速地揭开专业面纱,将专业内涵了解透彻,有的放矢地选择专业。
同一专业不同院校差异大
通过对2011年811所在京招生院校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得知:有300所院校招收计算机类专业,280所招收英语专业,240所招收法学专业……这说明不同院校会开设相同专业,但考生及家长要注意,相同专业在不同院校差异很大。
随着高校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很多院校陆续开设“计算机专业”,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但彼此间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水平却差别较大。相比而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的综合性理工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更突出一些,文科类院校要弱一点。
“法学”专业普遍开设,但每所院校专业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各不相同。有的即使在同一院校,培养方向也会有所差别。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的是既能从事立法工作,又能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是特色”,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四大 法学院,课程设置通识课、主要专业课等课程统一,占专业的90%以上学分,其余10%为自选,毕业生从事公检法系统或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较多;大连海事大学也是法学专业名校,但培养方向更趋于院校特色,有两个法学专业,一个学海商法,另一个向国际经济法方向发展。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可根据高考成绩优先选择专业的院校。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院校,如土建类老八校是清华、同济、东南、天津、西安建筑科技、重大、华南理工、哈工大等,经济学类实力派院校是人大、北大、南开、复旦、清华、对外经贸、中央财经、上海财经、厦大等。然而,并非所有专业的院校都是重点院校,一些普通院校中的重点专业在全国也处于地位,如北京印刷学院的印刷学专业、北京建筑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日语专业等都是资格老、教学水平比较高的专业。所以,在分数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考生根据专业发展及培养方向不同,报考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也是明智的选择。
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选报
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传统专业。近几年,新兴专业也时有产生,有的是两个专业交叉形成的,如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地理学加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科学;有的是从大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专业,如给水排水专业是从土木工程专业中独立出来的一个专业,是负责房屋上下水工程、城市地下水管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工程的学科;还有的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专业,如会展专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是一个新兴服务行业,是我国今后十年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
对于院校的传统、特色、主打专业,只要成绩允许,家长和考生可以放心大胆选报。一般来说,传统专业在院校录取分数中相对偏高一些。而对于新兴专业,一方面要看到新兴专业培养的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急需行业的专门人才,有利于今后就业,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兴专业可能在教学上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资源、设备、师资上还有所欠缺,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前行的,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检验。所以,考生和家长在选报时还需冷静分析、斟酌利弊、慎重取舍。
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选报
“冷、热门”专业是人们在填报志愿时根据现实的就业难易、就业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情况而衍生出来的。其实“冷”与“热”是相对于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而言的。
在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报考时所谓的“热门”专业,如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如今在就业上遭遇了寒流,已连续3届(2007年-2009年)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报考时的“冷门”,90%的调剂专业,如地质、船舶与海洋、石油、采矿、油气储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如今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成了就业“香饽饽”。所以,家长和考生在志愿选报时不要过分追求当时之“热”,冷落一时之“冷”,要遵循“热”极必反,“冷”极必“热”的规律,结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设立长远目标,合理选择专业。
实事求是选报适合自己的专业
关键词:大类培养;专业选择;预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3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Sele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Classified Discipline-based Recruitment
--Taking business students as an example
Shi Wei, Fu Yue
(Business School, Hu Zhou University , Hu Zhou 313000)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subject gives the students more academic choices, and from the surface, students choose academic independently, but this behavior is affected by the choice factors, choice behavior and choice mechanism. For this purpo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problems of students' academic choice in the background of classified discipline,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onstruct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academic sele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classified discipline-based recruit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the academic choice in the background of classified discipline.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tudents' academic divers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classified discipline-based recruitment are stud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ome inspiration to the students' academic choice in the background of classified discipline-based recruitment.
Keywords: discipline-based classified recruitment; academic selection; expectation; interest
引言
学科大类培养是指在大学招生录取阶段,不再按具体专业录取学生,而是将相近学科门类中的不同专业合并,按学科大类完成招生工作,并在一定时间(1-2 年)内按学科大类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鉴于这种模式,学生在高考后志愿填报时不再需要对具体专业进行填报,只需根据具体要求填报相关学校和学科大类就可[1]。学生进入大学,经过 1-2 年的学科大类和基础教育学习,经过充分了解学科或专业,基于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今后学习的具体专业在一定的学科大类范围内。目前,一些美国常春藤大学(如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以及国内部分985高校(如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都采用了大类学科培养模式。
专业选择对人生会形成深远的意义。在先前按具体专业招录的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应届生有可能会不了解所选专业或对所选专业知之甚少,这种专业选择方式对普通学生来说带有非常大的盲目性[2]。与传统模式不同,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使得高中毕业生拥有了更大的专业选择权,学生可以通过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学科情况等状况的具体掌握后选择专业,理论上学生应该可以进行更合理地专业选择。
一、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在大类培养背景下的学生专业选择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与本文研究内容比较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汪祚军等采用自编《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问卷》考察了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学变量和人口学的关系[3]。结果发现:a大学生对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关注度与其父母职业类型和性别有关,而与其家庭经济收入和家庭所在地无关;b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前景、他人影响、个人特点和专业特点。
2.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胡昱东等[4]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在浙江省某大学460名大类低年级本科生中进行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并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类培养模式下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对策。
3.专业选择行为的研究。李晨和何延岩通过对某校某大类2010级学生的跟踪调查和个体访谈,进一步验证了是预期而非兴趣决定了学生最终的专业选择,只有当学生的预期有利于其兴趣时,兴趣因素才会产生作用[5]。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建议从灵活安排选择机制、增加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和重视过程评价等三个方面来完善学生预期,推动专业选择的合理化。谷淑娟和徐翊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高校大类招生环境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进行了多维分析[6]。根据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和金融工程等传统热门专业的选择受户口类型影响较大,而对于会计学和信息管理专业的选择则受学生性别影响比较厉害。专业排名在100名以内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金融工程,排名中游的学生大部分选择信管专业,这主要是受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影响。
上述国内外学者以及限于篇幅未能提及的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大类培养背景下商科学生专业选择进行深入研究则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二、发达国家大学学生专业选择借鉴
为了激发我国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对国外高校在这类问题上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的选择是美国前五所大学,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研究所需材料来自有关文献和各个高校官网上提供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各个高校对实际操作和运行的描述,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基于这些材料,分析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1.五所大学的专业设置。在美国大学里是根据个人的情况来灵活的设定专业设置,而不是作为中国的统一的本科专业目录。这五所大学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根据个人情况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专业,其次是跨学科、跨部门的专业。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它主要是一个学科或一个领域。以耶鲁大学为例,分为三种类型,一个是公认的领域,二是建立独立的个体学生申请,并设立专门的专业,第三个是被认可的联合专业。
2.学生的专业选择在入校学习一至两年后自主确定。美国高校认为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专业特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这是适合自己的专业。
3.专业选定之后可进行调整。美国五所高校的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的,专业的选择后也可以随变化的兴趣,轻松地调整专业。在斯坦福大学,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的转移,随时改变自己的职业兴趣。在哈佛大学,你可以自由地改变专业在最后期限前。
4.虽然有些专业资源条件有限,仍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五所美国大学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是任何大学教育资源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只能接纳有限的人数。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称这个专业的专业为上限,学校的“预专业”包括大众传播,社会福利,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哈佛大学有人数限制的专业包括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历史与文学、女性性别和性研究、社会研究、历史与科学、文学、视觉与环境研究。
5.可以设计有特色的专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一些美国高校,如果目前的专业设置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学校允许学生设计独特的专业,以满足他们定制化要求。哈佛大学将这样一种专业称为特殊专业(Special concentration),选派专门的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通过总结研究美国大学生专业选择问题可以发现:他们的制度设定人性化、灵活、留有充分的回旋空间,很多经验值得国内高校学习。
三、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以实行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的一所地方性高校―H学院为样本,调查分析了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商科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希望给高校和学生提供专业选择上的思考和帮助。
1.形成调查问卷。为确定调查问卷的初始项目,首先对大一学生(即将面临专业选择)和大二、大三学生(已经完成专业选择)通过开放式问题进行调查。规定大一学生(55 人)列出“如果选择专业,你会从哪些方面考虑”,要求大二和大三学生(各 45 人)列出“大一时选择专业,你曾经主要参考过哪些因素或有哪些因素对你的选择专业起到了影响”。然后挑选3名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调整合并各类重复条目,最后得到4 种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因素,即专业的市场前景、兴趣爱好、专业特点以及其他人影响,包括32个调查条目。通过对表述进行修改和精炼,并调整项目顺序,最后完成《大类培养背景下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问卷表》。在进行问卷过程中,被调查者要求在5点量表上对问卷的每个条目进行选择(1=“完全没有影响”;3=“不确定”;5=“影响极大”)。
2.确定调查对象。从H学院商学院负责管理的两个学科大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随机抽取的 468 名本科生作为正式调查的对象,向他们发放《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问卷》,有效回收问卷433份,有效的回收率为92.5%,其中,女生 228人,男生 205 人,他们的年龄在 18-24 岁之间。
3.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的探索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检验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4.对32个项目的初步探究性因素进行分析,删除小于0.3的共同度或14个在多个因素上负荷值均较高的项目,选择剩余的18个项目的调查数据作为大类培养背景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参考影响因素,如表2。
四、专业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是引导学生选择专业。确定具体选择方案既要考虑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兴趣爱好、学生的基本素质、他人意见以及市场前景等),也要达到高校有关专业的要求(包括相关教学资源的局限和专业课程的要求)。要逐步确定专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通过第一学期末开始对学生进行调查,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意向选择,确定第三个学期的专业方向,在第四学期开始正式相关专业学习。
大类培养背景下高校学生专业分流的具体流程包括:
1.进行各院系教学资源的调查,对进入各专业学习的学生名额进行合理调配;
2.咨询学校及相关部门初步确定名额。适当调整各专业要接受的名额,学生不仅可以反映“大类招生培养”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根据教学资源的条件,对专业发行方案进行开发,对外公布给学生。在方案编制时,对进入“热门”专业的人数进行适当控制;
3.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的调动工作,正确认识专业“冷”和“热”强调,不受社会变革的影响,不要盲目地对所谓的流行专业追求,应考虑更多的知识,学术,实现了理性选择的观点。带动学生有意识地选择基础学科;
4.根据审查、指导和导流方案开展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专业选择方向的比较集中,有跨部门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根据“大类招生培养”的学生专业选择通常根据学生志愿、专业合理布局、社会需求、学生成绩,按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为了促进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并提高学生的训练质量。地方高校在未来设计中的大类招生和分流相关制度时需要在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做好各种信息的搜集和预测。对近年来专业教学资源和各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各专业未来几年的就业状况和学生专业选择的预测工作,充分发挥所谓“不受欢迎”的专业发展前景的展示,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对所谓的“热门”专业不应该盲目追求,让学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和喜好,并充分考虑他们的就业和学校的教学资源,选择专业。
2.设置跨部门招生类别。分类的大类招生应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设置,摆脱原有部门壁垒。管理学,法律,人文科学和经济学,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如果只按一级学科进行大类招生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招生安排上应该考虑突破一级学科,尝试按门类招生。
3.构建一个专业的咨询组织,指导和服务专业选择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建立专门机构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进行心理评测,使其能找出自己个性的长处和短处,并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帮助和建议。
参考文献:
[1]George H John, Ron Kohav,i and Karl Pfleger. Irrelevant Features and the Subset Selection Problem [C ] //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Machine Learning Conference, New Jersy, USA 1994: 121 -129.
[2]D Barbara, W DuMouche,l et al1The New Jersey Data Reduction Report[J]. Bulletin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Technial Commit-tee on Data Engineering, 1997,20(4):3-45.
[3]汪祚军,刘琴,牛忠辉等.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8-13.
[4]胡昱东,翁亮,欧阳润清,等.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指导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选择;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 20110146110008);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MATS)专项(CARS2707B);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2MBDX002)。
作者简介:刘 洁(1983-),女,河南商丘人,管理学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与流通研究;祁春节(1965-),男,湖北黄冈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陈新华(1982-),男,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5-0027-06 收稿日期:2011-11-24
引言
由于产权结构的变迁及其多样化安排,实践中的中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呈多样化态势。这种多样性不仅指组建方式和组织模式的多样性,而且还包括结构、功能与制度安排的多样性。例如,有些合作社在融资约束的情况下,表现出明显的股份化(资本化)倾向,严重偏离了合作社固有的公平原则;有些合作社则从一开始就是由企业(家)发起的“冒名顶替”的产物,为的是顶合作社之名而获得一些“潜在利润”,由此导致当前合作社管理陷入“真假不分”、“虚实不明”的处境。在小农生产为主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究竟应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其组织模式的选择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契约选择”为研究视角,分析合作社内部的契约类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的方法,量化契约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方面解释合作社组织模式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找出制约合作社契约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交易成本与契约选择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方总是会在自身的约束条件下,选择交易成本最低的契约安排,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威廉姆森(2001)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交易与不同契约安排和治理结构之间的匹配问题,认为交易者将会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契约安排和治理结构。Jensen等(1979)认为,大多数组织只不过是一种“法律虚拟”,是充当组织个体之间的一张“契约之网”。由于契约规定了组织活动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它对于决定参与者的行为、从而决定整个组织的行为都十分重要。表现在企业中,就是产权安排与契约性质对整个组织产出的影响。众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交易成本是产业纵向协调方式的决定性因素(Grossman et al, 1986; Joskow, 1988; Klein et al, 1978)。其实,除了组织间的纵向协调过程,在组织内的模式选择的过程中,交易成本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Coase(1937)、Williamson(1979, 1985)都认为,交易成本是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影响因素,生产者增强组织紧密程度的行为是为寻求生产和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另外,国内学者从生产者和产品经济特征、交易成本和资产专用性等维度也证实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郭红东 等,2005;应瑞瑶 等,2009)。这些成果均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已有理论研究来看,合作组织的模式选择从本质上看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必然受到内部组织特性和外部环境特征的影响。然而,将交易成本作为一项影响因素纳入其中,并从实证角度分析其对组织模式选择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见,其原因可能在于指标选择和测度的困难。本文拟借鉴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合作组织自身的特点,从契约选择的视角将交易成本因素纳入实证模型,从组织结构、环境因素和交易成本3个方面实证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择组织内契约模式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契约类型
在现实中,无论是农民出于增强市场谈判能力目的所产生的横向联合,还是他们出于获得产品附加值目的所发生的产业链纵向协调,最终都会形成一个以合作为目的、依靠契约关系维系且利益关系相互交织的组织或集团。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合作经济组织类型视为由一系列或松或紧的契约关系所构成的“契约集”,那么,对合作社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该组织内部契约模式的选择①。不同的合作社组织形式,其内部契约模式也不尽相同。
第一,在典型的专业合作社内部,成员间主要是通过商品契约形成合作。成员缴纳会费或份额大致均等的股金,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相关服务;利润分配方面,实行按交易额分配或按股分红与按交易额分配相结合的方式,但在二者相结合的组织中,仍然以按交易额分配为主。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形式;贸易成本;交易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最近20多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生产工序的全球分布,使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产品内部。
从企业管理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分工实质上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经营决策时面临着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跨国公司的抉择?本文将跨公司面临的生产组织形式简化为两种,通过建立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形式
(一)垂直专业化定义
综合已有的研究,垂直专业化定义为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现象。
(二)垂直专业化的类型
根据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企业有无产权联系,可将垂直专业化分为公司内垂直专业化和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
公司内垂直专业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垂直对外直接投资(Vertical Foreign Direct Invest,VFDI),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对其进行科层管理;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是市场上的独立主体(at arm’s length)之间依据市场契约进行生产工序的分工合作,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三)可供跨国公司选择的生产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既可以选择在公司内部生产产品,也可以将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生产环节委托给其他公司生产,即公司内部生产外部化。
公司内部生产可以两种形式进行:垂直对外直接投资(VFDI),跨国公司将企业的一个或多个生产环节(a firm’s stages of production)转移到海外,一般目的是外了获得低成本的投入品;公司内本地生产,即所有生产环节均在一地进行。公司内本地生产可以两种方式进行:即在跨国公司母国进行;水平对外直接投资(Horizon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HFDI),即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复制到国外,或兼并国外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其目的是进入国外市场。
公司内部生产外部化即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它包括在本国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和在外国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跨国公司的各种生产组织形式及相互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
二、跨国公司生产组织的成本分析
跨国公司对生产组织形式进行抉择时,有三类相关的成本需要进行权衡:生产成本、贸易成本、交易成本。
(一)生产成本
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的中间投入品的购买价格一般要低于公司内部生产,除了生产要素的成本差异外,还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内部生产的中间投入品往往因为产量太小达不到最小有效规模。
2、内部生产单位往往表现出垄断的特征。垄断则以两种方式降低了效率:内部需求方缺少对供给方表现进行判断的客观标准;内部市场往往缺乏有效率的价格制定,从而掩盖了内部供货单位的低效率。
(二)贸易成本
贸易成本是指生产工序跨国境分布后所产生的通讯成本、运输成本、关税等流通成本。显然,本地内部生产方式不产生贸易成本,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方式存在贸易成本。
(三)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主要由谈判成本和机会主义成本构成。谈判成本则包括:搜寻成本(签约谈判本身产生的成本);没有预计到的事后环境变化,导致就契约条款变更而进行谈判的成本;监督对方是否履约的成本;当任何一方不采用事先协商机制,而单方面终止契约的时候,产生的冲突成本。机会主义成本是在至少一个交易方不诚实地,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采取行动的时候发生的。交易成本是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的特有成本,而公司内本地生产不存在交易成本。
(四)影响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成本的因素
生产成本是任何一种生产组织形式都具有的成本,只是大小的差异。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会产生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这两种成本之和定义为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成本,其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无形资本,它是一个社会中有利于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制度、法律、政策等的累积。一个社会积累的社会资本越多,交易成本就越小。
2、通讯和运输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关税等流通费用大小。对贸易成本而言,通信和运输领域技术进步能大幅度降低通讯和运输费用,从而降低贸易成本。同时,关税等流通费用的降低也能降低贸易成本。
3、资产的专用性。如果一种资产对于某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特定的价值,而用于其他用途其价值就会降低,这种资产就是一种专用的资产。交易的某一方使用专用资产的契约中,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增大。需要使用专用性资产的交易方很容易套牢。一旦被“套牢”,就很难再与对方平等地讨价还价,因为对方可以终止合同相要挟。因此,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成本越大。
三、跨国公司公司内本国生产与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的选择模型
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与企业内部生产相对应的特殊的市场制度安排。如果将跨国公司面临的选择限定在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和公司内本国生产两种生产组织形式上,那么,什么因素影响跨国公司的选择?下面通过建立一个局部均衡模型进行分析。
(一)假设前提
1、存在两种类型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生产厂商是产品生产链条上核心环节和高增值环节的控制者,某些劳动密集型工序能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对此工序,两国生产函数一样,两国工资水平有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比率为w,0<w<1。
2、τ为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成本系数,τ越大,垂直专业化成本就越高,1<τ<∞,τ是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增函数。
(二)模型及分析
令Cp1表示非公司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一个工序跨国外包的生产成本,Cp2表示该工序由公司内本国生产的生产成本(显然Cp2是相对较高和稳定不变的),CP=CP2-CP1表示工序跨国外包的生产成本比公司内本国生产的生产成本的节约额。Cp1、Cp2、与CP与w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令Ct1表示垂直专业化成本,Ct2表示工序不跨国外包情况下企业本地生产的内部转移成本(这里的公司内部转移成本主要指公司内部的管理成本,显然Ct2是相对较低和稳定不变的),Ct=Ct1-Ct2表示工序跨国外包时,比企业生产时的内部转移成本增加额。Ct、Ct1、Ct2与τ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工序跨国外包的生产成本和垂直专业化成本共同决定了企业垂直方向生产的实现方式。工序通过跨国外包实现的总成本TC1=Cp1+Ct1,工序通过企业本地内部生产的总成本TC2=Cp2+Ct2令,TC=TC1-TC2,则TC=(Cp1+Ct1)-(Cp2+Ct2)=(Ct1-Ct2)-(Cp2-Cp1)=Ct-Cp
当企业把一个工序跨国外包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节约额CP,大于由此造成的垂直专业化成本的增加额Ct时,TC
四、结论
τ是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增函数,即Ct也是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增函数,而CP是w的减函数,这样我
们就能分析各个因素对企业垂直方向生产形式的选择的影响。
第一,w越小,即发展中国家的工资率相对于发达国家越小,CP越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序跨国外包的利润就越大,企业越可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如图4所示,w减小,CP上升至C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由跨国外包中由生产成本的节约而获得的利益就增大了。
第二,贸易成本越少,发展中国家社会资本积累越多,或工序生产的所需的资产专用性越低,则交易成本越低。在此情况下,Ct越小,工序跨国外包的利润就越大,垂直专业化分工越可能发生。见图4,在w不变的条件下,τ′对应的E′点显然比τ″对应的E″点在工序跨国外包时企业获得的利益大。
参考文献:
1、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6(5).
2、高勇,马扬.跨国公司纵向逆一体化[J].中国外资,2004(7).
3、郝媛.跨国公司纵向逆一体化趋势的理论和实践[J].国际贸易问题,2001(11).
关键词:新闻专业;案例教学法;案例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35-02
在媒介融合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闻专业教学中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新闻专业如何培养“上手快”,同时“后劲足”的专业人才?如何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把传媒行业对于新闻人才的实际需求与专业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案例教学将成为解决以上难题的一把钥匙。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抛锚式教学。所谓的“锚”是指一个与实际情境相关的案例,教师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时,从现实的情境中寻找到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且对其进行典型化处理,以达到教学目的。在确定了案例以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的“锚”一样。这是一个将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地去发现、思考和理解的学习过程。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新闻专业运用案例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案例的选取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总结了几个误区,以及案例有效选择的三大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选择的误区
要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就必须特别重视案例的选择。教师能够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的新闻教学和研究中,因为某些教师和研究者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偏差导致他们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进入了两个误区。
(一)案例与事例的混淆
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并不完全等同于事例。
在新闻教学中所指的事例一般是指在新闻媒体中的各类新闻报道,包括消息、专题、评论等体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事例最主要的作用是教师用来解释新闻原理,通过事例学生能够体会到新闻原理在具体事件中的运用。有时候事例也会被充当补充说明的材料,学生通过教师对事例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论的掌握。因此,在新闻专业的教学中,事例基本是教学中运用的具有理论针对性的新闻报道。
案例区别于事例最突出的特征在于——案例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案例涉及到相关事件的方方面面,其内容比事例要丰富,也更加详实,这与事例的“易得性”是有明显区别的。案例的实践操作过程本身就是专业的教材模板,要将一则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事件转化为新闻课堂教学中的案例,需要涉及到该事件中各个层面的内容——比如需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大环境,以及新闻报道中前期的策划、采访,后期的写作、编辑、合成、播出等各个技术环节。要想在新闻课堂中采用这个案例进行教学,必须包含这几方面内容以及相关的分析。
案例的“情境性”是其区别于事例的又一个特征。新闻事件和它发生的情境背景是紧密联系的,脱离开背景环境将新闻事件独立出来,难免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案例教学法中,由于案例本身的生动性,再加上教师通过提供的事件大背景及其情境分析,来和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应该说,从新闻报道中的事例到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这其间有一个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案例与讲授的新闻理论和实务中应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案例能否紧密贴合课堂目标,能否与讲授理论进行结合,能否创设合理的情境……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案例法与举例法的混淆
目前,在新闻专业案例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有一些教师把理论教授时采用的案例和案例教学法混淆了。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新闻理论内容后,结合内容举出典型案例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这种教学方法严格来讲称之为举例法。而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克服传统新闻教育的种种弊端,创设独特情境教学的一种方式。
案例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再现“我们把新闻编辑的某一阶段工作经历带入课堂,是要让学生扮演这位编辑的角色,感受他当时面临的困境,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我们要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学习或者重复这位编辑的做法。”
如果混淆了案例法和举例法,教师会把举例法中解释新闻理论的事例当作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而传统的举例法教学过程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方面有所欠缺,且互动性不强,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理解分析发现蕴含在例子中的新闻理论。
而从操作层面上看,举例法是教师个人为了便于解释理论和原理所采取的教学行为,它注重的是“结果”,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教师通过某个案例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以案例为样本,模拟职业记者进行实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活动,更注重“过程”。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二、案例教学法的选择策略
要让案例真正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问题是教师怎样将典型的新闻事例经过选择、加工、编写,变成一则适合于专业教育的教学案例。在近几年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选择策略可供参考。
(一)案例的选择应具备针对性
在新闻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使案例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融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层次、接受理解能力,考虑案例的适用性。根据案例的相关学科知识、事件背景、处理问题的经验等情况针对性地选取案例,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临场发挥。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一个寻找针对性案例的可行办法——即对学生课堂实践作业的讲评方式进行改革,从学生的作业中寻找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讲评学生的作业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传统的讲评方法是——由任课老师进行点评和分析。在这种讲评的方式下,只要教师准备充分、评析到位,学生一般也会有所收获。但是有没有更加有效的办法同时还能获取案例呢?本人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经验,从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将学生作业转化为教学案例,来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方式。就是在学生上交了作业以后,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精心挑选出优秀的典型案例出来,将案例的资料和背景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文本的方式事先发给每个学生,然后在课堂上安排一段时间,先由作者讲述在此案例中他所遇到的问题、具体的解决操作方式、心得体会等内容,然后在实际的新闻“情境”中,由同学们去感受和思考案例,讨论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式,能否更好地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再对作品“评头品足”,最后由任课老师加以评析和小结。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的案例既是学生们亲身实践的产物,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还有心理上的接近性,他们更愿意认同和接受,因而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选择应具备争议性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情境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其核心就是要设置一种两难情境。
争议性的案例相较于一般案例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案例 “争议性” 的标准是那些能够引起学生新闻敏感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学习、研究和讨论的需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他们以职业记者的视角去分析案例,想象自己身处新闻事件的现场。当学生联系实际来对案例进行解读的时候,师生共同分析案例的背景资料,新闻线索的来源、案例中的矛盾焦点所在、相关人物的层次、关系以及当事人的两难选择……等话题;经过层层推理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提供同类新闻事件归纳的方式;当学生找到解决案例中各类问题的办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化处理新闻事件的方式,评估各种方式的成本和可行性,预测其后果,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并解决问题,找到新闻事件的本质。在案例的思辨性和争议性中,学生们对结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师在选择争议性案例的同时,要细致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个案例首先要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还要涵盖课堂中讲授的理论和知识点,并且其争议性能够提供两难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辨和选择;第二,学生在这个案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可以在实践中起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能够应对实践中的新闻事件,指导开展新闻实务、创新新闻理论。这两方面的问题共同保证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三)案例的选择应具备时新性
新闻的本质决定了其时新性,所以在新闻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选取案例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考虑和讲授的理论相关的最新案例。新鲜的案例比众所周知的老套案例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以这些案例为样本,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且可以让学生获知事件的最新变动,及时了解新闻界的前沿信息。但是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还要综合考量时新性和适用性的关系。案例的时新性是教学的基础,而其适用性是更为重要的本质。教师要分析新案例的事态发展,预测其大致的结果,综合考量,最终结合课堂目标和新闻理论内容来确定这个案例是否适合拿到课堂中作为教学案例,不可一味追求其时新性而忽略适用性。
因此,这样看来,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其内容既要能涵盖所讲授的新闻理论和知识点,又要具备时新性的特点,选择到这种合适的案例是不容易的。这就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的精力不仅仅是花在课堂上,在课余时间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储备案例,对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要经常关注、分析,同时对自己教学的需求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有必要在寻找案例,编写案例等方面多加努力。案例的编写,不要只注意案件的时新性,而更要注意从中抽象出新闻传播原则,而不能只以案例说明一个理论或概念。像这样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不失时机地用好教学案例。
总之,案例教学法塑造了一个新型的新闻教学课堂,难怪有学者肯定地指出“案例教学法将成为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因为它能够“缩短学院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距,拉近新闻课堂与新闻实践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从“教练”转变为“陪练”,扮演着“引导者”和“学习伙伴”的角色,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思考、讨论问题。而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更加开放、更加自由地发挥着创造力,展示着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课堂?[J].新闻战线,2006(8).